首页范文大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十篇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十篇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08:43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篇1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育;语文教学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不仅仅是学会一些理性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接受教育使他们的灵魂得到滋养,让他们的人文素养得以提升,让他们成为情感丰富、人性饱满的人。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又是一门语言学科,语文教学课堂是进行情感教育渗透的重要阵地。当前,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自觉在教学中强化与学生的互动,时刻牢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个人,将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

一、对高中生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中生正处于思想较为活跃、情感较为敏感的时期,他们面对着高考升学的压力,可能还可能面对着青春期人际关系、家庭矛盾等多方面的压力和冲突,在遇到一些困境的时候,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导致出现情感淡漠、人际关系处理不良、面对挫折时退缩等消极情况,进而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因此,情感教育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要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特别是语文学科有着开展情感教育的先天优势,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里面就包括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自己身上所担负的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重要任务,提高自身的情绪情感调控的能力,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心,及时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多与学生聊天,关心学生的生活,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表现。当发现异常情况的时候,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压力与消极情绪的疏导,使他们顺利走出情感困境,并学会情绪情感调适的方法,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关爱学生是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前提

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爱就是穿插其中的灵魂,没有爱,教师也只能算是在教书,而谈不上是在育人,甚至这样的教师可能是在毁人。爱,是一种情感,是人类最美好的一种情感。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生愈是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就会愈加信任老师,老师的教导也就越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内心真正有爱,就会反映到言语表情和行动上,教师的行为才能真正打动人心。人是富有情感的动物,对情感的识别非常敏感,学生们内心都很清楚哪个老师是真的关爱自己,哪个老师只是在做表面文章、虚情假意。学生们都讨厌虚伪,热爱真诚,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真诚、富有爱心,不虚伪、不做作,也要注意对学生沟通的方式,从细节上尊重学生,充分为学生着想。例如,平时与学生交流过程,说话的语气方式都能表现出一个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要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与学生沟通,真正去施与爱,也接受爱,真正去爱学生。这样的老师,学生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学生也会主动为老师着想,关心老师。所以,只有从真正的爱生之情出发,教育才是有效的。关心爱护学生是建立师生感情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让纯洁的师生之爱在课堂里流动,情感教育水到渠成。

三、互动是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捷径

情感较为深沉内隐,表现出来往往是一些与之相应的情绪。当一个学生对人对事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之后,那么,在遇到类似情境或见到某个人的时候,所产生的情感情绪体验也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针对这些现象,作为语文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坦诚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当发现一些偏激的观点或态度的时候,教师要耐心地去与学生进行一些探讨,让学生理性辩证地去看待问题,而不是一味偏激地从一个角度去衡量人和事。偏激就容易导致极端的情绪表现,甚至会导致一些极端行为的发生。例如,有的学生会在高中时代因为早恋受挫而产生各种错误的想法,比如怀疑对方不接受自己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等。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同学生的互动沟通,可以是课余的闲聊,可以是作业本上的留言。当了解到学生类似的这些情况之后,要主动去交流,去纠正他们的错误归因,让他们认识到人生的路还很长,每个人终究会遇到适合自己的那个人;即使现在自己不够优秀,完全可以凭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从而点燃他们内心奋斗的激情。

四、真情表达是情感教育的突破口

高中生在生活与学习中已经逐渐学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那么,教师在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就要以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这首先需要一个开放的袒露内心真实情感的氛围,这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更取决与教师在平时上课或与学生的互动中是否足够坦诚,是否会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分享,是否会鼓励学生们都用欣赏的积极心态去面对其他同学的分享。所以,组织学生开展真情表达活动,教师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比如,在讲解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时,教师请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小组探讨文章的大致内容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经过思考,说出答案:“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刘和珍的追忆与哀悼,表达了作者对‘三・一八’惨案的愤怒。”接下来,教师可以借着这个机会,鼓励学生去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试着去感受鲁迅先生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内心的愤怒情感。也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最近一次感到生气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当时自己的表现如何。鼓励大家都来说一说,彼此之间正好可以互相倾听,也从中领悟一些值得借鉴的处理愤怒情绪的做法。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宝贵的情感教育资源,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文章都是作者们用心写就,表达着作者内心的一些真情实感。而且,正是因为有感而发,所以这些文章才能成为经典,才能感动人心、震撼心灵。在教学中,教师读课文的时候一定要全神贯注,投入到文章的意境中去,带着情感⒖挝亩脸隼矗用自己的语气去带动学生的情感。例如,上面提到的《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通篇文章是饱含着鲁迅先生深深的哀悼和愤怒的,因此,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时而哀思,时而愤慨,这些情绪随着文字自然的喷薄而出。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有感情的大声朗读,将情感和声音都表达出来,会比默读有更好的感受情感的效果。

五、写作练习是情感教育的渗透

高中生写作文,往往也会笔下干涩,缺乏灵动之感。究其原因还是生活中较少体悟,较少感怀,所以,这样的学生写出的文章自然也是空洞无物。这就提示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习作练习的时候,要注意先进行情感氛围的激发和铺垫,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情感基调之后再开始写作。而且,写作内容一定要来源于生活,来自于内心真实的想法和观点,这样才会有自然的情感流淌其中,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打动人心的文章才能让人愿意读下去,才能让读者有所触动,有所启发。

总之,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只要用心,就能自然地将情感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渗透到与学生的日常互动中去,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得到心灵的滋养,得到情感的熏陶。

参考文献

[1]胡清清.高中语文教材女性题材作品及其情感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2]周东艳.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3]李媛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篇2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语文口语交际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079-01

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总要求是丰富语言知识,培养语感和发散思维,让学生掌握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训练,对口语交际不够重视,不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一口语交际的定义及作用

第一,口语交际的定义。口语交际是一项知识与能力综合应用的体现,以实现在语言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为目的。

第二,口语交际的作用。在社会生活中,口语交际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和产生问题的原因

第一,高等职业教育中语文口语交际的现状。(1)理解能力较差。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正确理解教师的讲授内容,概括组织能力低。(2)表达能力差。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词不达意,语不成句。(3)心理素质差。不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声音含糊不清,手足无措。

第二,产生问题的原因。(1)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应试教育的重视,忽略了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都在应付升学考试,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把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点都放在了培养学生的“应试得分”能力上,片面提高智力,降低了教学知识的广泛性,老师滋生狭隘的功利意识,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而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教师、教材和课堂教育为中心,属于“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锻炼。(2)不能正确认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不了解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和口语交际的地位、作用。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目前,社会经济、政治的进步和文化科技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对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是逐渐关注口语交际的深刻背景,只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才能重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素质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第一,更新教育观念。(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新的语文教育观为指导,分析语文教学中脱离实际的弊端,重视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实际运用,才能树立新的语文教育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教师要认真对现有的语文教育进行实践改革,努力培养合格的、适应时展的人才。在语文教学中克服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的弊端,转变目前的教学局面。(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端正学生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充满信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在教学目标上,实现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变;在教学主体上,实现教师向学生的转变;在教学形式上,实现教到学的转变,让学生学会自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重视阅读和写作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实现语文教育的要求。

第二,提高对口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现代社会的需要。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所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实际上也是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口语交际能力。(1)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播放相关音频的方法,吸引学生兴趣,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通过课堂问答、讨论和复述等方法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直接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更具形象性、生动性和直观性,能得到较好的效果。(2)在生活中,经常参与听报告或讲座、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参加“走出课堂”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实践中训练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有条理的、有计划的口语交际训练。

四总结

口语交际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且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培养和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帮助学生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提高对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视,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分析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才能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教师口语交际教学水平。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篇3

参考文献

[1]李建平,闫顺丽.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课程专家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D].光明日报,2015,19(11):274-275.

[2]施海燕,何晓凤.小学语文教学中故事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014,16(01):154-155..

[3]徐波,何二元,王晓音.历史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5,14(05):13-15.

[4]文素芳,刘秋霞,彭立平.浅析历史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7(10):67-68.

[5]邓俊华.浅谈故事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教育,2014,19(05):131-132.

[6]胡燕.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的分析叶课外语文(下),2015,(2):148-149.

[7]高越.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田.青年时代,2015.(7).163.

[8]王欢.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科技创新导

[9]王玉香.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03:187-188.

[10]高晓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3,05:126.

[11]孔雪清.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23:56-57.

[12]王金禾.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05:147-149.

[13]王标.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05:35-38.

[14]白丽波.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09:197+212.

参考文献

[1]戴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258-259.

[2]高晓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3,05:126.

[3]朱红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成功(教育),2013,01:249.

[4]龙菁.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现[J].成功(教育),2013,08:274.

[1]胡朝萍.小学语文“导课”的几点做法.东西南北·教育,2014(6)

[2]陈文一.小学语文导课技能策略.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1)

[3]林爱婷.浅谈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新课程·小学,2016(5)

[4]高成亮.小学语文导课艺术初探.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4)

[5]牛传发.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1).

[6]陆云峰.素读:阅读教学的根性觉醒——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审视与本质探寻[J].新课程研究,2009(1).

[7]郑丽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现代交际,2014(5):121-123.

[8]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广州:高校教育出版社,2013.

[9]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4.

[10]袁政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11]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2]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m].北京:知识出版社,2014.(责编韦雄)

参考文獻:

[1]孙洁.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研究[J].高考:综合版,2015(9).

[2]程剑.浅谈如何在中等师范生物教学中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J].读书文摘,2015(20).

[3]高安淑.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7):45-46.

[4]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5]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篇4

【关键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跨文化教育

翻译是不同文化、地域、国家交流的桥梁,更是一个国家文化的传播,然而由于不同语言所包含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文化内涵不同,因此语言的翻译也烙下了各自文化的印记。学习一国语言只有了解其文化,这样才能提高翻译过程中的准确性。然而目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在跨文化教学方面存在许多不足,没有真正实现文化与语言的充分融合,所以要不断探索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新思路、新路径,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翻译人才,推动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

一、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开展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语言学习能力。语言学习能力是高校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对学生学习外语的效果至关重要。语言是文化外在表现形式,任何语言都有文化的支撑,通过跨文化学习可以帮助提升高校学生语言能力,而且与不同的人在不同时间、地点开展交流,为避免文化冲突,需要对语言的应用进行文化学习,因此,跨文化教育方法成为了提高高校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

2.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社会交流水平。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原先需要外出进行的购物、交流等活动逐渐转移到了网络中,人们的社会交流能力在减弱,特别是对于高校学生,大学阶段正是培养社会交流的重要阶段,通过跨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与不同文化的群体进行跨文化交流,提高学生的社会交流能力,更为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3.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走向国际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英语育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向教育发达国家学习,促使高校教育不断走向国家化。目前高校的本土学生和教师是主体,但为了吸引大量外国留学生以及高素质、高水平的国外教师,需要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提高高校整体素质和国内外竞争力,不断的向高层次、高水平发展。

4.有利于弘扬和展示本土灿烂文化。语言是传播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且具有双向传播的特点,平时在进行语言交流时,无形中对语言所属的文化进行了弘扬。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把我国的文化融入世界之中,因此,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要做好跨文化教育工作,让更多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

二、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学开展的现状和问题

1.高校师资水平不高,影响了跨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虽然随着我国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英语教师人才培养不断迈向新高度,但是还是有一些差距和不足,造成了高校英语师资水平不高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主要表现在教师跨文化教育意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在跨文化教育意识上,大多数英语教师把英语翻译简单地归结为单词、语法、句式等技术层面的知识,忽略了英语所包含的隐形文化内涵,这就造成了在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效果不佳的问题。在跨文化教育能力上,大多数英语教师没有真正地在国外生活过,只是通过书本、影视等媒介了解英语文化,认知程度片面,这就造成了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能力不足的问题。

2.学生学习英语目标单一,易受汉语文化影响。汉语与英语在发音、词汇、语法、句式等多个方面存在着差距,对英语的学习都是从低起点开始,而且在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汉语已经深入学生思维,这给高校英语翻译教学造成了极大困难,且学生学习心态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学习英语目标单一和受汉语思维定式影响。在学习英语目标单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通过等级考试获得证书,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是学习单词、语法、句式等技术层面的知识。在受汉语思维定式影响方面,在英语翻译过程中常常出现只注重理解英语表面含义等问题,且平时交流较少,造成了英语翻译能力不强的问题。

3.跨文化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滞后,阻碍了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提升。我国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些外语学校就引入了跨文化教育课程,但是对于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依然只是进行单词、句式等英语本身知识的学习,而且由于学校跨文化教育机制不完善等限制,造成了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滞后。在教学内容方面,只是简单地片段式内容,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只是通过书籍、视频资料等内容进行教学,或者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学,教学方法缺乏生动与灵活性,阻碍了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提升。

4.跨文化教学设备的陈旧,限制了学生对英语新文化的学习。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是采用的传统式面授教学,没有完全展示出英语语言的魅力,而且随着世界快速发展,英语语言也在慢慢的进行改变,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内涵,陈旧的跨文化教学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英语翻译教育的要求,所以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挥互联网、多媒体等新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提高跨文化教育的质量,满足学生对英语新文化学习的要求。

三、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开展的路径和策略

1.提高跨文化教育的地位,完备跨文化教育设施。为了能够确保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有效开展跨文化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跨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首先,从高校的层面,充分认知跨文化教育促进高校教育走向国际化、弘扬和展示本土灿烂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在学生层面,认识到增强学生自我语言学习能力的好处;其次高校要为跨文化教育提供优越的教育环境和学习设施,充分发挥跨文化教育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作用。

2.引进外教人才,提高教师跨文化教育综合素质。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英语教师人才,让学生在实际的交流中学习和感受英语文化。由于文化和教育的差异,国外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方式都与国内有着显著差异,让学生通过教学差异,去真正体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而引起学生对跨文化教育的重视。同时,要不断提高本土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育意识和自身的英语素质修养,进而引导学生树立差异文化态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能力。

3.改革教学内容,充分展现跨文化教育。在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教材至关重要,因此要科学、合理、全面的进行英语教材的选取,把好跨文化教育的关键环节。首先,教材中必须包含对文化差异的介绍,从价值观、行为规范、风土人情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真正让学生在英语翻译中避免文化冲突;其次,拥有大量的真实交流交际场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国外文化的不同,在对比中进行学习,充分展现跨文化教育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魅力。

4.改善教学方法,增强跨文化教育效果。随着世界的快速发展,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跨文化教育的要求,而且落后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了提高跨文化教育效果的阻力。首先,开展分组教学方法,通过自由组合方式,学生开展学习沟通和交流,提高跨文化教育的趣味性;其次,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利用综合语言教学方法,在语言表达的同时,加入面部表情等一系列肢体语言,让语言更加鲜活生动。

5.转变学生学习思想,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语言就是交流的工具,平时学生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要更多的开展英语交流,与留学生、外教、本土教师和同学等,通过交流改变对跨文化教育的观念。同时,要大量阅读纯外文读物,感受纯英语读物文化的差异,也可利用外国电影、电视剧等内容,通过英语对话方式、中英文字幕等进行对比学习,了解英文翻译的魅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柳.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策略探讨[J].才智,2016(3):173.

[2]吴国权.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开展策略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236.

[3]金颖.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开展对策研究[J].智富时代,2015(8):278.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篇5

文/卢黎红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高职英语学科教学又是高职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紧跟时展步伐,引入现代教学理论与方法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本文从通识教育理论视角入手,以实证分析的方式,对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以期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可用于实际操作的方案。

关键词:高职教育?英语教学?课程改革?通识教育理论?实证分析

从语言学角度来看,高职英语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人文性以及教学目的的人文性方面的意义,远大于英语学科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工具性。就高职英语教学的本质要求而言,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这就要求教学内容包含社会、人文、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在必须为学生提供基础英语知识的同时,还要超越语言内容而提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空间。在这种背景下,通识教育理论为高职英语学科教学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用通识教育理论来推动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对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一、通识教育理论概述

1.通识教育内涵及范畴界定

通识教育的概念来源于英语“generaleducation”的直观翻译,是对教育目的的一种表述,其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到目前为止,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精神,尚未有明确、统一的概念界定,但通常来说,在教育理论界的相关研究中,对通识教育内涵的界定通常从其性质、目标和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从通识教育的性质来看,其是一种非专业性、非职业性的高等教育,是一种自由教育的大学理念,实质是对自由和人文的继承;从通识教育的目标来看,通识教育在学生生活、德育、情感、理智、学识等方面具有突出的要求,其本质目的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成为全面素质的人;从通识教育的内容看,通识教育涵盖了生活各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具有非专业性、非功利性、非职业性的显著特点,涉及内容广泛而全面。

从通识教育的范畴界定来看,中国学者余凯、李曼丽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等,均明确指出外国语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学者刘少雪在对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后,认为语言、交流、写作等都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因此,从国内外相关院校开展的通识教育课程来看,英语语言学科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占据突出的地位。

2.通识教育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内涵界定

教学目标是影响高职英语教学走向的关键,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在不同的时期,高职英语教学目标有所不同,这主要取决于社会需求、教育理念、政策指引等因素。结合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以社会需求现状,在通识教育理念下,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内涵主要可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从面向未来与面向社会方面来看,通识教育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以英语语言为主导的全面素质,而非单一的职业准备;第二,培养高职学生全方位的知识文化素质,使其拥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第三,在大的框架内培养高职学生以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主的基本能力,使其获得一个较为合理的能力框架;第四,培养高职学生丰富高雅的情趣。针对于高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而言,在通识教育视角下,主要包括逻辑推理能力、定量与定性分析能力、语言文化理解与鉴赏能力、甄别与判断能力。

二、通识教育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实证分析

1.实证资料介绍

从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与社会需求、现代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来看,无论是从教学目标、教学模式还是教育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思路均存在诸多矛盾,为明确通识教育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影响,以及验证基于通识教育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对师生的积极作用,并结合实证研究结果对教学改革方案进行针对性的完善,为改革技术方案的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笔者选取本校2012-2014年在校期间的学生与英语教师为实证研究对象。实证研究样本涉及17名英语教师与20个自然教学班级;实证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780份,回收有效问卷754份,有效率96.67%,发放教师问卷17份,回收有效问卷17份,有效率100%;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高职英语教学的看法、师生对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看法、师生对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看法、师生对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和手段的看法。

2.学生对高职英语学习的认知与看法

该项问卷调查主要涉及5项内容,包括学生对高职英语课程学习必要性的看法、学生对高职英语课程学习重要性的看法、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学习英语的收获、学习英语的喜好态度。统计结果详见下表。

从问卷统计结果可看出,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对于英语学科的重要性、必要性认知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在目的、收获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分散性较大,表明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并不明确。在喜好程度方面则能明确地表现出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的问题,接近一半的学生并未表现出对高职英语学习的热爱,这说明当期的高职英语教学效果不佳。总体来说,从该部分调查可看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应注意的方面:学习功利性较强;高职英语语言技能收获有较大提高,但实际运用的综合素质不足;对高职英语学科的热爱程度太低,急需提升。

3.师生对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认知与看法

该部分的问卷调查涉及师生双方的7个方面的12项调查,调查内容分别针对通识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目标内涵,包括高职英语教学是否显著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高职英语教学是否显著提升文化修养、高职英语是否显著提高英语综合素质与能力、高职英语是否有助于提升其他学科学习效果、高职英语是否应注重方法的传授、高职英语是否有必要传授为人处世的道理等。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英语教师还是学生,对于高职英语教学应该完成哪些教学和学习任务的认识是一致的,并且具有较高的认知度。对于高职英语教学目标,师生均认为高职英语教学应着重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综合素质、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应向学生传授相应的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世的道理。调查结果还显示,虽然教师与学生都认识到了高职英语教学应设置的目标,但实际教学中目标的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4.师生对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认知与看法

师生对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的认知方面,调查内容主要涉及7个问题,包括高职英语课程类型、高职英语课程的丰富性、高职英语教材、高职英语精读教学等方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0%以上的学生对技能实践类英语技能的教学内容较为关注,有约40%的学生对文化修养与实用类高职英语教学内容较为认可;教师方面,有约60%的教师对综合英语类、实践技能类、文化修养类高职英语内容较为认同,对实用类英语认同的教师比例约为35%。此外,超过90%的教师与学生对高职英语多元化、丰富性的教学内容较为认可。在教材方面,超过半数的教师与学生对当前的高职英语教材认同度较低,希望进行改革和完善。

5.师生对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和手段的认知与看法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课堂教学效果,在本部分的问卷调查中,主要涉及以下问题:高职英语课堂活动教学、课堂小组合作教学、多媒体及网络英语教学、自主性学习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更倾向于小组讨论、辩论赛、多媒体及网络教学、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等教学模式与方法,这些也同样反映在教师的认同方面。由此可知,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参与性、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无疑更加受到学生和教师的青睐,并在实际运用中获得的教学效果亦相对较为明显。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可知,互动交流型课堂教学对于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兴趣、英语学习的自信心方面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这也指明了高职英语改革的方向,同时也展现了通识教育的理念和观点。

三、从通识教育视角解释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结合通识教育的理念和内涵,以及上文的调查统计分析结果,通识教育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内容应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置有多元化的高职英语教学课程,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课程。第二,促进跨文化的高职英语教学,加强高职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与文化性,改变传统的功利性与工具性的教学模式,虽然实用性英语教学在短期内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但从长远角度来看,高职学生更应该着重培养更高水平层次的综合素质。第三,丰富教材内容,突出人文特色,高职英语教材形式与内容的设计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与高职教育的特色。高职英语教材的编写应着重以下主要内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内容、拓宽知识面、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内容等,因此教材内所选文章的内容不仅要注重英语知识,还要兼顾人文类、科普类、历史类、民俗类等内容,以人文类为主流。第四,加强高职学生英语教学的隐性课程,利用多媒体及网络创建网络教学平台,创建有利于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郑佳.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对通识教育的促进作用[J].才智,2015(2).

[2]秦屹,熊俊梅.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视角下的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3]牛淑敏.通识教育视角下高职英语课程的重构[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10).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篇6

一、对初中藏文教材的看法和理解

现在教学中使用的初中藏文教材的内容、编版、深浅、易难、重点可以和“实、新、中”三字来概括。实,即教材具有应用性,从教材内容上看,初中藏文教材既包括文法、语法等基础性知识,又包括诗学、应用文写作、写作等应用性知识。既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又有应用文,既有翻译文,又有藏民族优秀作品。内容丰富,很有实用性,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新,即具有创新性,通过认真的改编,从内容编版、深浅易难、重点等内容上很有创新,内容上选编了不少世界的、民族的优秀作品,既有以往著名学者的优秀著作,又有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比较重视内容上的创新。编版上,改变过去混乱、条理不明的编版结构,采秀各优秀教材编排的方式,在程序、审编、纸张等各方面予以重视、注重创新。中,即具有时中性,就是说教材在内容上,深浅、易难、重点上都具有时中生,有深有浅,有易有难,重点突出,适合现在初中生的发展和接受能力。总之,现在实用的初中藏文教材具有应用性、创新性和时中性,对发展学生能力、提高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是可信的。但也有一些不可忽视之处:一是教材中翻译文过多,而对翻译的基础知识不多。很容易在学生思想上产生已学过这篇课文的误解。二是教材内容中有些文法等基础性知识过浅,重复了小学的基础,没有深入提出。

二、双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双语教学是民族教育发展的主体工程和突破口,是民族地区普“九”普“实”的关键,通过1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实施双语教育教学是适合我国民族教育发展和民族语言的社会功能所表现的现状。它是利用母语优势发展智力、普及义务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增强民族团结,加速少数民族人才成长、培养各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提高民族素质,促进民族繁荣和发展正确途径。双语教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待开垦的处女地很多,面临的问题也很多。

(一)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我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幅员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89万人,人口密度为7人/平方公里,其中藏族人口63万余人,占全州人口的75%,在藏民族居住地推行双语教育教学具有深远意义,一是我州的双语教育教学,同其他藏区一样,就教学模式而言,已经与全国民族教育的双语教学模式接轨,在发展规模上,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一是与有些地区比较,存在一定的差距,认识起点不能高,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双语教育教学的发展不平衡,教学质量不高。三是教育投入不足。四是师资缺乏且不稳定。

(二)对策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认识,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群众要加强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教育论述的学习,同时要深入学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特别是《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党关于“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政策,民族语文工作方针的学习。要深入学习“一纲三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还要学习和宣传贯彻教育部国家民委的有关民族教育的文件。通过深入的学习,要真正从思想上、理论上、行动上解决和处理好藏民族教育和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篇7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实施法制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已经成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正在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和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法制教育法制社会

小学语文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小学生正处在教育发展的十字路口,对他们的法制教育关系着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在小学教学中,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渗透法制教育。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的认识到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关键,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法制教育,才能保证学生在学好语文知识的前提下,掌握法律知识,认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渗透中学生的法制教育?

一、提高语文教师在课上渗透法制教育的意识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关键是在于教师,只有语文教师充分的认识到在课上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有意识的、抓住机会的渗透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法制教育与安全教育并存,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很有必要。小学阶段是孩子智力发展的黄金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同时,叛逆的心理也在开始萌芽。尤其是农村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本身就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正确的教育,判断能力也还没有得到提高,使得他们很容易受外界不良习惯的影响。这时教师如果任由他们发展,他们就很容易走上不归路。因此,教师必须加大力度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在教学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学生也不例外。教师可以通过感染法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用周围美好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和教育学生,让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师作为他们的引导者,要行动起来,对学生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实施法制教育,就定然润物细无声,教会学生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二、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法制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与法制教育相关的内容并不是显而易见的,法制教育隐藏于语文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中。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充分的渗透法制教育,就必须意识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备课时充分挖掘,才能察觉出语文基础知识和问题中所蕴含的法制教育的内容。例如,在进行备课时,教师要善于发掘,充分思考,法制内容带进去。教师在备课《美丽的地球》这一节时,可以将《环境保护法》渗透到教学中,帮助学生的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在备课时可以在课后为学生展示多种生活中的情境,将生活中的各种保护环境的画面通过多媒体放映出来,促进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其实,法制知识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语文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回归于生活。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的将语文知识中所涉及到的法制内容挖掘出来,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教学中充分的认识到社会生活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整体,其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规矩。只有这样,才能在课上有意识的渗透法制知识。

三、在课堂上积极地渗透法制教育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各种新情况、新变化、新矛盾层出不穷,影响小学生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多。然而,小学生是世界上最为脆弱、最娇嫩的鲜花,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心和呵护,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自我保护的能力也比较差。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渗透法制教育,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某一个激励人的成语等,对学生实施励志教育,鼓励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重新树立起学习的目标,坚定自己的信念,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而言,对于学生,不能严厉的责骂,进步一点点都要给他们肯定和表扬,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保持乐观的心态,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努力的学习,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又比如,在教学《可贵的沉默》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学生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关心自己的爸爸妈妈,了解父母的辛苦,努力的学习,主动为父母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用优秀的答卷报答自己的爸爸妈妈。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加强法制教育

小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有极高的兴趣,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仅仅通过语文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加强小学生的法制教育。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下,在下一节语文课上介绍一下自己最喜欢的伟人、英雄人物或者科学家,让学生心目中的伟人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典范,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写出一条文明标语、礼貌用语、卫生用语、节约用语、安全网络用语等等,并要求富有创意。通过这种活动的方法,顺势的教育学生在平常的而生活中,要节约资源、爱护环境,要讲文明,讲礼貌。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时,要树立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要自觉的遵守网络秩序,不沉迷于网络游戏,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这样的方法,加强小学生的法制教育。

总之,语文教学中法制教育丰富而广泛,只要我们教师认真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总结这方面的经验,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提高语文教师在课上渗透法制教育的意识,在备课时要注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在课堂上积极地渗透法制教育,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加强法制教育等等方面出发,寓法制教育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培养懂法、守法、护法、用法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讲文明,讲礼貌,在学习中刻苦努力,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葛家珩.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J].小学时代(教师).2010(09).

[2]姚莲菊.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浅谈[J].政府法制.2007(10).

[3]朱永谦.多元渗透巧塑人格——也谈法制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0(11).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篇8

关键词:中学语文素质教育内涵策略

20世纪80年代素质教育被提出之后,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教育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无论是在教育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在实践教育的学校一线,都取得了很多好的成绩。素质教育的提出,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弊端,对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起到了不管重要的作用。中学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从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所反馈的信息却不令人乐观,对于中学语文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目前较多的仍停留在“口号”之上,理论上缺乏系统的剖析和解读,实践中缺少可操作性较高的指导方法。课堂教学中的整个环节,也未能很好的体现语文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重视对中学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培养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为的是让学生得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它对中学语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全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理解语言,积累材料,形成语文素质,扣住质点,融会贯通,形成思辨能力,领悟生活所在,习文悟道,提高审美情趣等等,是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语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事。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贯穿各种教学方法,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培养学生个性,为语文教育寻找素质的出路,为素质教育找到合理的内容。

(一)品行素质的提升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要重点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形成伦理道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具有良好的性格和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信心;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二)审美素质的提升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要引导学生培养审美素质,使学生―打开书本便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热爱祖国语言;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芳香;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审美情趣和民族精神。

(三)语言素质的提升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揭示了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三个目标”,即语文基础知识目标、语文基本能力目标和语言实践活动目标。

(四)个性心理素质的提升

初中语文素质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外,更要重视学生心理和情商因素的培养,重视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能力的培养,注重良好的意志品格、学习习惯的激发、控制情绪、人际关系等情商因素的提升。

二、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解读

(一)人格的塑造

要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走素质教育的道路,首先就必须要做到在教育过程中充分融入人格教育的元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性。中学语文教育由于处于特殊时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要注重对学生高尚品德的培养。例如,有的教师在分析贺敬之《回延安》的标题时,联系诗歌的创作背景大讲‘延安精神’、‘革命精神’,这纯粹是脱离语文训练的空洞说教,它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根本不会达到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的德育效果。教师可以抓住“回”字,简要介绍诗人与延安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回”字传神的效果,深刻体会它所蕴含的无比亲切的母子依恋之情和它所传达的作者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无限向往之情,就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了。这样的教学看似蜻蜒点水,实际上是既抓住了关键词语,又把握了感情基调,为学生领会诗意、接受熏陶创造了条件。其次,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注入意志方面的教育,将会有利于锻造学生坚强的意志,提高毅商,培育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有勇气、有毅力、意志峰强的综合性人才。只要教师注重提取素材,提炼精华,合理运甩方式,可使课堂上迸发出毅商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得到坚强意志的熏陶,久而久之,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意志力将会得到提升。

(二)文化的提高,精神的培养

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学语文教育,可以更直接的促进青少年文化素质的提高,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手段。首先,它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学语文教材为传统文化的教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它几乎涉及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所以说,中学语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授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化内涵的发现和认知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继承和弘扬的过程。其次,它有利于学生文化精神的培养,个性特征的塑造。中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再次,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动力,作为母语教育,语文课程承担着中华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责任,要面向新时代,培养创新性人才,将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来对待。

三、实施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一)让学生学会“领悟”

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三阶段的学习,教师往往会给学生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这似乎名正言顺又合乎情理,以考促学,一举多得,既可检查水平,又可看出问题,还可推进复习。但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无法获得预期效果。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学生的懂和悟是教师无法代劳的,也无法通过考试获得。成功的初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领悟”,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依据实际语文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式

1.结合传统文化,赋予其新的教学理念

语文教学方法具有继承性和创造性,这是语文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之一。纵观今天现有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大多数都是从古人或前人手中继承过来的。特别是朗读、讲授、问答等常规的语文教学方法更是继承了自孔夫子到叶圣陶两千余年教学方法的衣钵。但是这种继承是批叛的继承,是“扬弃”的继承,就是把其适应当今教学理念的合理部分保存下来,把不合理的成分丢弃。对我国古老的语文教学方法任何的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态度都是不科学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要发展,就要充分发掘我国教学方法的历史积淀,正确的扬弃,注入时代的生机和活力,创造出更新的更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来。

2.依据不同的教学情境,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学活动,不同的教学阶段,不同教学情境都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即使是不同的教学活动,相同的教学阶段,相同的教学情境,也都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供选择使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灵活的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教学工作是非常复杂的,教学中产生的各种情境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企图用一种教学方法来组织全部的教学活动,就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倦殆,也会使教学活动误入歧途。并且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积极方面,也都有不足之处。

(三)将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相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还要注意,在语文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积极主动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以身示范,真诚对待学生,与学生是师生,也是朋友,和学生一起努力搞好教与学,积极进取,使学生不只会学习,而且起码会做一个好人,这是我在语文课上一直在做的,现在的语文教学必须有大语文观念,主动同其他学科结合,同现实联系,才能从根本上取得理想的成绩,才符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篇9

论文关键词:高职英语教育;语用能力;跨文化意识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随着社会对高等级实用型人才英语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与国际接轨的意义相对于其他科目更为重要。但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英语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学重点是英语词汇、语法、听力、阅读等方面,而对于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教育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方面不够重视。由此当学生离开书本走出校门后,在工作中无法较快地应对国际化交流的需要,无法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级技术人才的要求。本文就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予以阐述。

一、语用能力的教育

教育家thomas(1983:94)将语用能力定义为:“theabilitytouselanguageeffectivelyinordertoachieveaspecificpurposeandtounderstandlanguageincontext.”(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有效使用语言的能力和在语境中理解语言的能力)。…这里包括了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两个方面,分别涵盖了对语言的语法等知识的掌握,以及对语言在特定语境中应用的掌握。只有综合了这两方面的能力,才能使语言使用者自如的运用所学语言,这对于高等职业技术英语教育具有很大的意义。学生们必须同时学习和掌握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才能够真正符合高职英语教育的基本要求,两者互相结合,才能使高职英语教育真正被称为“应用英语”。

1.问题

当前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语用能力培养存在如下问题:

(1)对语用能力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尚未成熟,而对普通高等教育的盲从使高等职业技术英语教育的重点过多的落在了基础阶段,而教师也缺乏对实用能力的培养进行充分实践。

(2)应试教育的倾向依然较为明显。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大部分还是以期末的笔试成绩为准,很少有针对语言应用能力的测试。这样就难以对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做出合理的评价。

(3)学生的社交语用能力普遍较弱。相对于语用语言能力而言,高职学生们对于在实际情况中运用所学的语言语法知识的经验十分缺乏。他们即使能在选择、判断等测试题型上表现良好,但是当遇到写作题时,经常是语法错误百出。

(4)英语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普遍缺乏。这里的普遍缺乏不仅指的是学生在认知上的缺乏,也指教师授课中在这—方面的认识或能力上的缺乏。英语文化与中文文化有很大差异,对于背景文化的误解或者认知的缺乏将导致语用能力的削弱。

2.对策

根据以上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1)转变高职英语教育的思想观念。基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差异,高职英语教育在借鉴普通高等教育经验的同时,也要学会筛选出适合自身情况的方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和原则都是以实用和应用为本,因此,高职英语也应把指导思想从普通教学转变为专项教学,通过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2)改革测试系统。只有多样化、可变型的测试才真正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现今的考试把重点集中在基础语法知识上,并且大部分的题型是选择、判断之类的客观题,难以体现学生的综合语用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在考题中应当增加听力、写作题的分值,才能更全面地检测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口语考核中,可以根据学生平时课堂发言情况予以计分,取代单一的期末测试形式。

(3)转变教学模式。现阶段在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所使用的英语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并且相对较为过时。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课程设置应该有所改变。中国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普遍低于读写能力,但是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必然要求全面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应该平衡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的训练机会。其次,教材应该更新。教学所用的教材应该符合思想性、典型性、实用性、趣味性以及时代性并重的原则。课本中所选用的材料应该包括针对听说读写各方面技能的社交实用范例和相关专业应用内容。另外,教学方法也需要转变。转变包括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向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从语法型教学向任务型教学——即“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转变。

(4)教师素质需要改善。不仅包括提高教学技巧,还包括了教师本身知识面的扩展。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除了接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还应该更多的吸收来自多方面的信息以更丰富、更新颖的内容传授给学生。

二、跨文化意识的教育

跨文化意识与语用能力一样,在高等职业技术英语教育中常常被忽视。Hanvey(1979)将跨文化意识定义为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识,即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tomalin&Stempleski,1998)。语言根植于文化之中,了解文化基于理解语言,而对文化的理解同时又促进了对于语言的了解。

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要求学生能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在实际社交活动中,学生们常会犯下因缺乏文化背景知识而造成的错误,甚至会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而导致无法沟通。因此,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于高职英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帮助学生减少进而消除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

1.问题

造成跨文化意识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对于跨文化意识的认识不足。影响英语学习的文化背景知识所包括的不仅是狭义的“文化”方面的知识,它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学信仰、习俗、道德、心理等,以及日常用语、常用词汇、习语肢体语言等。作为英语教师,必须要长期的培养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以满足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需求。但是,很多教师对于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没有足够的重视,原因主要在于:

1)语法型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主要集中在词汇解释和句型分析上,这样就使得教师忽略了主动接收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新信息的意识。

2)教师的时间和精力都被应试教育的要求所限制,根据教材备课,在课堂上教授语法知识占用了过多时间,造成了教师没有多余精力放到自身文化意识的培养上。

(2)课堂上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不足。课堂教学对于学生的文化知识和英语水平有着直接影响。高职英语中关于跨文化知识的课堂教学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因素的不足。教师在教授文化因素时往往从词汇句型、语法、文章等方面人手,而忽视了服饰、娱乐、日常交往等学生们熟悉并感兴趣的细节。

2)文化对比上的不足。文化对比是跨文化意识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比包括了共同点和不同点,但是教师往往讲授更多的不同点而非相同点。另外,学生们也对不同点抱有更大兴趣但实际上,两种文化间的共同点能使语言学习者们产生共鸣从而更陕的熟悉所学的语言及其文化背景。

3)课堂交流活动不足。交流是语言功能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环节。而课堂上的交流活动往往不是时问不够,就是学生表现的比较被动。

2.对策

针对造成问题的这些因素,关于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笔者认为可以做如下教学改进:

(1)在课堂上创造跨文化学习的环境。现在的社会环境和总体趋势对于英语教育十分有利,因此对于教师,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有多种活动可以选择。可以给学生们起英文名字,并告诉他们自己英文名字的含义,在课堂上的时候就能够以英文名字互相称呼。也可以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使用英语,在课间播放一些英文歌曲,以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兴趣。

(2)把注意力放在英语国家的文化上。了解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不可能与英语学习分割开来,文化背景包括了多个领域,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在讲解课文的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文化知识,这样既能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使他们丰富了知识。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对自己所提供的知识和信息进行仔细核对,以确保它们准确并且具有时效性。许多英语教科书上所提供的知识十分过时,有的文章甚至已经多年没有更新,比较好的办法是从最新的英语电影和电视中,以及新闻里获取信息。

(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交流机会。只有多练习实际情景的英语交往,才能够培养语感,加强跨文化意识。除了在课堂上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应该增加,一些课外活动诸如英语角或者英语晚会,既能吸引学生的参与,又能促进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浏览英文网站,或者交一两个来自英语国家的网友,这些都是锻炼在实际情景中使用英语交流能力的好方法。

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篇10

在教育领域,英语成为发展的重点,将英语国际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我国初中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有很大的困难,主要是国内和国外文化背景的不同所造成的,从而使我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缺乏热情与活力。初中英语教学与国际理解教育的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更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国际理解教育;方法分析

随着我国总体实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在教育领域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适应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趋势。尽管这样,我国在教育上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在英语教学方面。这要求教师在完成英语基础课程教育的同时,还要努力将英语进行国际化,适应全球化的总体要求。通常所讲的国际理解教育,其实就是指将英语学习作为学生了解和认识国外文化的一种方式。中国文化可以对国外进行吸收借鉴,让学生在不同文化交融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可以提高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其各个方面得到锻炼,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1我国初中英语国际理解教育存在的问题

1.1对国际理解不足,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较少:

要对学生进行英语国际理解教育必须是以外国文化为基础,我国在这方面还是存在不足的,例如不能够对国际进行准确的理解,同时在英语学习中没能跟中国文化很好的结合。英语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正是基于英语的这种特殊性,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过程应该注重结合本国的文化,使我国文化通过英语这一媒介在国际上更好地传播。我国自对外开放以来,越来越注重与国外进行合作交流,这使得英语教育在我国初中教育领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与此同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越来越多,英语教学在国家教育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往往只注重了技巧,忽视了对于语言应用的教育。其实,外语和汉语存在相同点,都是用来交流的一种工具。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时候,更应该注重对于语言实用性方面的教育。

1.2缺乏国际教育与理解意识:

我国在初中教育上往往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在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不足,从而让学生对英语存在错误的理解,认为学习英语只是为了考试而已,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热情。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教师们在国际教育和理解方面并未予以关注,从而使我们的学生不能很好地与国际相融合,无法对国外文化进行充分地了解。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单单把它看成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真正学好英语,并能够灵活地运用,与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们进行交流。因此,在教学上缺少国际教育和理解,会让学生降低学习的热情,从而偏离了英语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2国际理解教育的方法

2.1提高中学教师对英语国际理解教育的意识: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对学生进行英语技巧的教育,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习英语,学习英语有什么作用,最终引导他们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展现英语教学的魅力。当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对学生进行国际化的教育。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通过自身进行角色扮演来切实体会不同的文化所存在的差异,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与此同时,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时候要多加入一些本国的文化,通过文化交叉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首先从自身做起,必须对国外文化有足够的了解和一定的认知,从而能够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国际理解教育旨在通过教师学生共同的改变和进步,提高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

2.2进行多样的校园课外文化交流活动:

我国实行的传统教育模式在教学上通常只注重课本的上的知识,缺乏对学生课外知识的涉猎。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时候可以多利用课外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英语知识,更加全面的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区分好先进文化和腐朽文化,在对文化进行学习的时候做到准确恰当。设定不同的情景让学生能够切实进入到一个拥有国外文化的氛围中,在真实情况下对英语进行学习。除了运用以上这些方式以外,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资源,那就是我们学校聘请的外籍教师。他们是完全在一个英语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人,对于国外的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在英语学习方面拥有很高的话语权,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外教这一资源对学生进行英语国际教育,必定会取得很大的成效。在枯燥的学习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讲座培训,给他们放映经典的英语电影,在愉悦的气氛中对英语进行学习。

2.3革新教学方法:

作为中学教师要有国际化的意识,所用的教学手段要与世界接轨。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将国家理解教育理念融合与课堂教学之中,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搭建高效、科学的教学平台。例如,教师可以尝试将西方发达国家的风土人情制作成课件,给学生视觉、听觉的刺激,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课堂的无限魅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3结语

通过对英语国际理解教育方法在我国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实践发现,采用这种方法以后,完全弥补了我国传统教育模式所存在的不足,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就是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国外的文化,发现国内和国外文化所存在的差异,通过两种不同文化的交叉与融合,使学生在一种新模式下进行英语学习,找到更合适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得到质的飞跃。这种新的教学方法迎合了当前我国在教育上实施改革的要求,适合学生今后对英语的认识和学习。学生更好地对国外文化进行了解和认识,也为我国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所以,初中英语国际化理解教育方法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它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的要求,符合学生发展的要求,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

作者:吴晶晶单位:杭州市拱宸中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