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市场数据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0:09

医药市场数据分析篇1

关键词:战略市场营销;药品新品上市;产品管理

近几年中国医药市场,创新药和仿制药都发展特别迅速。创新药研发的投入回报率在降低,创新药新产品上市面临更大的挑战。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等一系列市场政策变化,给仿制药带来替换原研药利好的同时也对仿制药新产品上市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药品产品如何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中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地制定营销策略。药品营销策略制定,遵循营销管理基本规律。营销管理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曾在其专著中提出了战略市场营销流程(R-Stp-mm-i-C)[1]。从市场调研开始,充分分析市场环境、产品特性和客户需求等。开展最核心的Stp营销战略分析,将市场按照科学的原则进行细分,选择对企业或产品最有利的一个或多个市场细分,明确自身企业和产品的与众不同之处形成核心竞争力,在受众心智中建立鲜明品牌[2]。第三步为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制定,提供基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的多种营销手段组合。第四步是按照战略规划和市场策略进行有效的执行。最后,市场是瞬息万变的,产品在其生命周期中进行不断演化,营销管理者要擅于发现市场中的机会和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1市场研究

(Research)市场调研是进行市场营销的开端,也是贯穿在整个市场营销流程中的关键内容。调研以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进行设计,提供定性或者定量结果,帮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应该穷尽一切能力搜集最全面的数据。通过有效分析,洞察数据背后的动因和趋势。掌握的数据越完整、越准确、越及时就越能够作出精准的、正确的战略选择。1.1研究相关产品数据。首先要收集分析产品相关数据,评估新品特性。从新产品研发立项到商业化的过程的研究数据。药品一般都需要经过化合物筛选、处方工艺研究、制剂研究、药理药代等实验室研究。创新药还要进行严格的i、ii、iii期临床研究,仿制药需要完成质量一致性和生物等效性研究[3]。另外,创新药拥有特殊的专利或者仿制药拥有更高的质量标准等优势都将对产品发展带来好处。1.2调研相关市场数据。新产品上市市场数据收集及分析是一项繁杂但意义重大的工作。peSt分析,有利于企业把握宏观发展趋势,判断市场机会和风险。疾病领域数据,有助于企业从流行病学、疾病诊疗流程及药品在疾病诊疗的重要性等角度,更准确的完成趋势分析和判断。行业市场数据,是展示目前市场发展状况的评价。整体医药市场规模发展和通用名市场的规模发展是主要的参考指标。竞争数据,主要从企业和产品两个方面来看,为企业寻找机会和制定策略提供帮助。1.3调研医药政策。医保的支付制度改革及医保目录的制定,医疗的分级诊疗和医共体,药品的临床综合评价和基本药物目录,互联网+医疗,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对药品的市场营销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2产品定位和Stp战略

Stp是营销战略制定的关键要素,由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构成。药品Stp分析和战略选择有其独有的特征。2.1市场细分。Segmentation市场细分主要目的是为了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最有价值的客户上,发挥和创造优势。药品市场细分要结合患者和医生两个关键角色进行。患者角度主要考虑是否按照疾病种类、临床症状、治疗阶段和特殊患者人群等。医生角度主要考虑疾病治疗手段、药物治疗策略和药物临床认可程度等。每一个市场细分都要有明确的患者肖像(具有共同特征的患者群体描述)和准确的特征描述,且市场细分不存在交叉性。2.2目标市场。targeting科学的评价市场细分是选择目标市场的基础。第一个维度是客观的评价市场细分的潜力大小,即吸引力。这里的药品市场细分潜力评估不能采用竞争数据中显示的市场规模数据,而应该采用基于患者流(patientFlow)分析的,不受限制的需求潜力评估。第二个维度是评价该药品在细分市场中赢得能力评估,即可及性。药品细分市场赢得能力是要依据医生诊疗决策和针对竞争对手进行的分析。通过分析获得药品在细分市场中赢得竞争份额的把握。选择目标市场细分时,理性决策是选择高吸引力和高赢得能力的市场细分。特殊情况是,存在多适应症的药品每一个不交叉的适应症都需要建立单独的患者流分析和目标市场选择象限。目标市场细分可以存在多个。随着诊疗环境的改变、新的循证证据的出现、探索新的适应症或使用方法等,市场细分的相对位置可以移动到高吸引力及高赢得能力区域。动态来看,可以通过长期规划使产品获得更好的商业开发及更长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2.3定位。positioning市场细分只有配合定位才可以在潜在目标客户获得有别于竞争者的差异化优势。由于每一个市场细分都有不同的患者人群、竞争格局和证据支持,所以应该给每一个选择的市场细分进行单独定位。定位的重点是差异化,从药学特性,临床疗效,包装进行产品差异化优势分析。药品市场定位的参考要素包括:在什么样的患者人群中,针对什么样的竞争对手,自己的产品可以提供哪些差异化优势,哪些证据能够支持这些差异化被客户所接受。

3营销组合和4ps策略

1967年,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确认了以4ps为核心的营销组合方法,即产品、价格、渠道、促销。3.1产品。product传统产品策略主要关注的是产品设计及包装。创新药往往会在较窄的适应症上研究,以快速获批上市。仿制药上市也往往获批已在国内批准的适应症。商业化过程中,已无法在短期内改变药品的特性。回归医学是药品本源属性的需求,基于医学驱动的产品策略是新时期业务模式的必然选择,越来越关注药物的临床价值及药物疗效。产品上市后,制药企业与治疗团体共同发掘探索药物的最佳使用方式和临床效果,从而更好的促进药品规范合理使用。开展以适应症扩展为目的的注册临床研究,拓宽使用患者人群。开展以发掘临床价值和规范临床使用为目的的循证医学研究,增加医生的用药体验,强化医生的信心。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更好的为临床选用最佳治疗方案,政府进行招标医保提供决策依据。这本身也是一种产品差异化的手段。3.2价格。price价格策略是目前药品营销越来越关注的因素。创新药由于其专利壁垒,多采用撇脂定价策略,往往也能够在相当长时间内维持较高的市场价格。首仿药上市,在美国有180天市场独占权也能相对保证前期投入的收回[4]。仿制药在国内上市,平均定价在原研药价格的57%[5]。国家药品集采启动后,仿制药药价大幅“跳水”,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6]。制药企业通过价格降低获得更多的销量,政府支付和患者支付得到很大的改善。药物定价也要考虑竞争格局、药物特性和临床价值等。竞争充分的市场相对价格市场化程度较高。药物具有与其他同种药品不同的特性和特殊的临床价值是有竞争力的定价依据。对未来上市竞争药品品类和数量预期,也迫使制药企业采取保守战略性定价。3.3渠道。place渠道策略决定了药品可及性问题。以城市公立医院为主体的第一终端,拥有主要的处方药消费患者人群,拥有最先进的诊疗理念及最具优势的医疗人才及资源,也是创新药销售的起始原点和学术高点。近年来基药目录和分级诊疗的推行实施,使县域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的药品市场规模在快速增长。大型连锁药店的盈利能力不容乐观,商超可销售药品等也增加小型药店的生存竞争压力。处方外流催生了医院三产药店的快速增长。网上药店与电子处方和互联网医疗完美衔接,虽然市场份额较低,但增速也是不容小觑。医药企业需要研究中国患者人群的分布,合理选择适合药品销售的渠道策略。3.4促销。promotion药品的促销策略受到很多限制。药品在规范临床合理使用和提高患者疾病认知等方面还需要积极推动。带来更多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改善了临床诊疗环境和药物的规范使用。医师教育作为医生了解新药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各大制药企业与医疗团体共同推动的有效价值信息传递途径。患者教育和科普教育也帮助患者了解治疗必要性和坚持正确治疗的意义,使得医生的治疗策略能够有效的推行。

医药市场数据分析篇2

一、神农植物医院项目背景

目前,市场上能为农民、养花人等提供专业服务的正规植物医院数量稀少,植物医院在辽宁市场上几乎是空白。依托于沈农植物保护学院开设的神农植物医院是提供“治病”“疗伤”以及“养护”的综合机构,既具有权威性,又可以服务农业,市场前景良好。神农植物医院主治大田作物、蔬菜、花卉和果树等病虫草害以及非侵染性病害,提供专业种植业病虫草害的预防和治理,同时还会介绍常见病虫草的识别特征、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等,实时更新最新农业信息。医院采取网上挂号、网络远程诊断、社区交流等和实体店相结合,开通网上农药商城提供人性化服务,凭借高校的学术优势提供的服务有专业性保障。医院特聘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多名从事病理、昆虫、农药和免疫教学科研工作的教授为技术顾问,保证病虫草害诊治的科学性。同时,还引进了台湾)*+,+-植物病害快速诊断仪等辅助设备。

二、神农植物医院项目在辽宁市场需求调查与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广大农民及养花人等的需求,我们进行了神农植物医院相关的市场需求调查。设计了以“神农植物医院在辽宁地区的市场需求”为主题的调查问卷,根据人们乐于接受的植物医院服务形式、服务种类以及价格标准等一系列重要的指标设置问题,并以面访的形式进行调查。另外,依据农作物种植规模和城乡差异,分别选择农村农作物种植大户、农村普通种植规模的农民、城市大型花卉基地的商贩以及少部分家里养殖盆栽的普通市民为调查对象,尽可能保证统计调查的全面性。根据调查内容的不同,问卷可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针对调查对象基本背景情况设计;二是针对调查对象的作物种植习惯设计;三是针对调查对象对植物医院的看法和意见设计。此次发放调查问卷(''份,全部收回。其中,有效问卷为%."份,有效率为./0&1。问卷回收后,首先进行整理、编码和录入,分析数据的特征和结果,从比例、结构上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一定结论;然后利用统计分析软件23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确定分析方法,再选择了几个有研究价值的方面,对相关因素进行方差检验。总体使用单变量描述分析法、列联分析、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法分析数据。在所有调查样本中,沈阳人数最多,占总数的!"#$%;其次是大连,占!&#$'%。样本均匀分布在辽宁省各地并与各市人口的数量成比例,数据具有代表性。其中,年龄以&!()*岁为主,占受调查总人数的)$#$+%,男女比例相当;其次是+!(&*岁,占$+#)"%。文化程度为初中的占比最大,小学及以下和初中学历占调查对象的绝大部分。调查对象中,经营最多的作物是玉米,占总体农作物种类的+'#,&%;其次是水稻,占!&#')%;另外,棉花、花生、蔬菜和果树也占一定比例。本次作为调研对象的作物是由辽宁省的农业种植结构所决定的。辽宁省作物受灾情况以虫灾最为严重,占样本总数比例高达+!#*)%;其次是病害,占$-#),%。针对这些病症提供有效、方便的治疗方法将是神农植物医院的最主要诊治方向和最大的盈利方向。在不同文化程度的人群中,只有少部分的人能做到完全识别病害。同时,我们进行了方差齐性检验和非参数卡方检验,得出不同学历的人对植物病虫草害识别能力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显著性差异并不大。以男、女两个性别做独立样本.检验,我们进行了假定,检验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识别病虫草害能力大体相同,男性略强于女性。在调查对象中有"+%的人选择在农药店购买农药。对于作物出现的病虫草害等问题,大多数的调查对象会选择咨询农药商店,这种缺乏专业知识的渠道可能延误作物救治而导致减产。调查对象平均每亩地农药用量以除草剂最多,其次是杀菌剂,总体差距不大。调查结果显示,辽宁省农药存在使用频率高及使用剂量不断增加的问题。'!%的人选择从个体农药销售店主那里询问农药使用方法,获得渠道大众化、专业性不高。咨询专家方面有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多数人想找也找不到专家;二是咨询专家往往要以高昂的费用为代价,这极大地打消了农民寻求科学专业指导的积极性。在化肥的使用种类中,大多数农民选择同时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增加使用化肥是人们越来越注重农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急于增加产量的表现。其实人们追求的无非是作物产量的提升,而认知上存在的误区导致产量的提升方法并不科学,总体上表现为化肥使用量的增加。在农药残留的态度上,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文化程度对农药残留态度的影响不大,大部分人都能意识到农药残留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这一事实。而且随着学历普遍的增高,认识到农药残留有危害的人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多。我们也进行了/01020方差齐性检验,结果对这一结论提供了支持。不同年龄层对诊治植物费用的承担能力相同。数据分析得出,人们能够承担的用于诊治植物病虫草害的费用不能超出作物本身经济价值的!*%。对该项费用人们并非认为越低越好,而是理智地为其划定了一个最乐于接受的区间,这为植物医院收取费用标准的制定具有借鉴意义。在植物医院的认识度上,没有听说过植物医院的人比例占上风。而在植物医院的认可度上,选择愿意到植物医院诊治的人更多一些。尽管植物医院并未完全普及,但愿意接受诊治服务的人很多,说明市场前景相对广阔。在调查对象中,从希望提供的服务方面上看,设置专家咨询项所占比例最大。在服务方式的选择方面上看,需要提供上门服务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实体医院指导。调查的对象对于科学种植的认知度较低,真正了解的人非常少。生物防治可以解决农民尽管知道农药残留会危害健康,但为了作物健康生长和保证产量还是要增加农药用量的窘境,因此推出生物防治比较容易被农户接受。测土配方也存在相似情况,大部分人并没有对化肥用量进行估算而是简单凭经验耕作。

三、基于市场需求的神农植物医院发展建议

医药市场数据分析篇3

医药产业作为典型的高科技产业,一直走在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前沿。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在我国的医药产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2005年“三资”性质的医药企业工业总产值已经达到了1047.9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24.70%。“三资”性质的医药工业总资产占医药工业总资产的21.4%。外资的进入有力地带动了我国医药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为我国的医药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近年来外资医药企业在华迅速扩张,也对我国民族医药产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外商直接投资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医药产业的负面效应,制定相应的外资规制政策势在必行。

1外商直接投资对医药产业的负面影响剖析

1.1削弱本土医药企业技术创新

根据外商直接投资现代化学派的观点,外商直接投资会通过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但在医药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明显,黄静[1]运用包络分析对我国工业1999-2003年间22个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中指出,作为高技术产业的医药制造业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明显,仅仅排在化学纤维制造业之前。周剑[2]采用横截面数据,对2004年7个工业部门细分行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表明外资技术溢出效应也并不明显。并且,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存在技术溢出效应的同时,还会产生挤出效应与替代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通过利用技术垄断(如专利技术、优先技术标准、认证制度等)和技术壁垒对本土企业进行排挤,外资研发机构的吸引人才、购买研究项目对国内研发机构的排挤,则可能会遏制我国本土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1.2挤压本土医药企业的生存空间

外资直接投资企业依靠不断引进的新药以及原研药,基本上占领了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如肿瘤治疗领域、心血管介入领域)的高端主流医院的用药市场。相关数据表明:2002-2006年,我国重点地区典型医院用药市场中,外资、合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从2002年的31.67%上升到2006年的40.16%。5年间外资和合资药企在我国医药市场的销售增长率平均达到了25%,远远高出国内企业。2007年,在全国医院购入药品金额较多的前10家厂家中,有一半是外资和合资企业[3]。而我国数千家本土的医药企业只能在低端的仿制药市场进行竞争。

1.3部分领域形成外资垄断

外商投资企业产品通过优势技术、优惠政策、成功营销在我国的医药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在部分产品领域已经形成了行业垄断的态势。如在胰岛素市场,主要被诺和诺德和礼来公司占据。2006年,在本土23亿元的胰岛素销售市场中,诺和诺德实现销售额19亿元,市场份额高达82.6%;礼来公司的销售额达到3亿多元,市场占有率达13%以上;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占有1.3%的市场份额。国内生产企业只占4%左右的市场份额[4]。在外用抗真菌药市场,19个城市的样本医院用药数据表明,咪康唑的市场份额最大,达到37.4%,而在众多厂家中,西安杨森的达克宁占有89.4%的市场份额,行业垄断地位十分明显[5]。

2外商直接投资负面影响的原因分析

2.1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我国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虽已出台,但不少规定较为空泛,对于外资进入及并购没有明确而细致的约束。

2.2外资享受超国民待遇

虽然我国已于2008年1月1日实行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外商直接投资的超国民待遇有所改变。但在医药行业,外商投资企业享受了诸多的超国民待遇,这在客观上促使了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发展,抑制了我国本土医药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最典型的是在药品价格的制定方面,现行的药品价格制定法律依据主要是原国家计委的《药品政府定价办法》(2000年),第六条规定区别Gmp与非Gmp药品、原研制药与仿制药、新药和名优药品与普通药品进行定价,优质优价。其中,剂型规格相同的同一种药品,Gmp药品比非Gmp药品,针剂差价率不超过40%,其它剂型差价率不超过30%;已过发明国专利保护期的原研制药品比Gmp企业生产的仿制药品,针剂差价率不超过35%,其它剂型差价率不超过30%。而现在原研药的定价显然已经远远超出该范围,其价格往往是仿制品的3~4倍,以奥美拉唑20mg×14粒为例,2007年8月7日后国家限定其最高零售价为206元,而同期国内仿制品的国家限定最高零售价仅为63.8元,原研品是仿制品的3.2倍。

2.3本土医药企业竞争力较弱

我国本土医药企业的竞争能力较弱也是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医药产业造成冲击的重要原因。我国医药产业由于实行市场化的时间还不长,医药企业在规模上、技术水平上、经营能力上,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都有较大的差距。2006年,我国共有医药制造企业5368家,工业总产值为5018.94亿元,产值平均规模仅为0.93亿元,与国外的制药企业相比,此数值偏小,大约只有发达国家医药企业平均规模的6%[6]。同时国内企业在管理水平、方法、手段、制度等方面不如发达国家的医药企业,资金不足,设备较为落后,市场开拓能力差,阻碍了我国医药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竞争。

3应对我国医药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负面效应的对策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我国医药产业带来正面效应和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正视这些负面效应,并对利用外资加强监管,制定相对的政策措施是非常现实的重大问题。

3.1合理地制定外资引资政策,正确引导外国直接投资的投向

我国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进行修订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鼓励、允许、限制、禁止外商投资的领域做了初步规定。但其中部分规定过于空泛,应继续完善,特别对限制、禁止外商直接投资的领域的规定应加以明细化,具体列出外商可投资的比例、金额大小等,增强其可操作性。并在此基础上,尽快制定《医药产业政策法》,进一步调整外商直接投资领域的产业导向,规定外商在中国医药行业投资范围。同时,在产业政策的框架内,积极鼓励外商对医药行业进行投资,促进中国医药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加快境外品牌的国产化速度,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的质量和营销管理方式,降低外资风险和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3.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行为监管

第一,在实施《反垄断法》后,应继续完善《公司法》、《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企业并购法律规范体系,以法律手段规范外资对国内企业的并购行为;合理利用外资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严格控制外资合并豁免,防止可能出现的外资市场垄断。第二,要注重对外资经营行为的监管,严格监管外资利用品牌垄断,通过不法手段挤压医药商业,攫取行业利润的行为。第三,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加强对外资并购中的国有资产评估与外资企业内部转移价格制定的监督和管理,严防外资调节利润、逃避税收等行为,并适当借鉴国外的规定,适时制定反转移定价税法。第四,注重现行法律法规的客观影响,2007年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客观上对外资造成了利好的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应避免外资挤压国内医药企业的生存空间。

3.3逐步取消外商直接投资的超国民待遇,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药品定价的过程中,外资药企以药品专利、巨大的研发投入、产品质量好等理由与国家价格管理部门进行博弈,往往获得较高的药品定价。在药品过专利期后以“原研药”的名义“游说”,影响政府决策,继续获取超高的药品价格,获取高额行业利润。巨大的内外资产品价格差异迫使内资企业丧失行业的高端市场,致使国内药企陷入了“做低端市场,无钱投入研发,继续仿制药品,还做低端市场”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国内企业的发展。按照国际惯例,药品只有专利药与通用名药之分,处在专利期的药品享受定价方面政策扶持无可厚非,但过了专利期的外资药品还在定价方面享有特殊权利,并享受价格保护,这种情况不合理。同时,各地方政府还应在地方性法规中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特别对那些影响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隐性超国民待遇现象(如部分地区医药招标中,外资企业产品落标后可以通过备案采购重新进入医院)作一合理调整。

3.4扶持本土医药产业,提升民族医药工业竞争力

扶持本土医药企业,提升民族医药工业的竞争力是应对外商直接投资负面效应的最根本途径。根据我国目前医药企业的现状,笔者认为,对本土医药企业的扶持,提升民族医药工业竞争力应该主要放在这几个方面:1)积极推动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的优化重组。企业数目众多,产业集中度低,企业的规模小,无法形成企业的规模经济,无法面对跨国企业的竞争。推动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的优化重组,建立我国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发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作用,是提升民族医药工业的重要途径。2)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培养技术内生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低下,是我国本土医药企业竞争力较弱的主要原因,而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医药企业无力进行单独的新药开发,因此必须建立灵活的科技创新网络组织,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制药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医疗机构、金融机构、政府主管部门紧密结合、合理分工的网络结构体系。3)推进医药产业相关基础、中介服务的建设,实施地区产业集聚效应。长期以来我国存在条块分割、市场机制不健全、低信任度、高交易成本等制度方面的缺陷,使部分地区和企业只注重使用内部资源而忽视外部资源,从而使产业集群效应未能奏效。因此,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合理规划、建立相关公共平台、联系网络以促进技术、经验和知识的交流,优化医药产业的竞争结构,减少重复研究及投资,增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力度,从整体上提升医药产业的竞争能力。

4结语

本文着力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医药产业的负面影响:消弱本土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挤压本土医药企业的生存空间,部分领域形成垄断,可能威胁我国医药经济安全。本文分析了这些负面效应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在外资在华布局基本完成、医药产业价值链不断转向我国的今天,各级政府在吸引医药产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政策上应充分考虑其负面效应,权衡利弊,采取相应政策措施规避外商直接投资的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1黄静.技术特征不同行业中FDi技术外溢效果的考察――基于非参数分析方法的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7,(2):22-27.

2周剑.外资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七个行业的比较[J].生产力研究,2007,(1):77-79.

3陈国东.二元市场格局提升外资业绩[n].医药经济报,2008-01-28(F02).

4高宏伟.国内胰岛素市场――整体规模蹿升本土产品图强[n].中国医药报,2007-07-05(B03).

5王磊.抗真菌外用药主诊皮肤病[n].医药经济报,2008-01-28(a16).

医药市场数据分析篇4

不得不承认,目前社会化媒体和医药企业之间的合作并不完美。10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在美国费城举办的第六届Digitalpharmaeast大会。全球600多位各大医药企业和来自Youtube、Google、Facebook、twitter等知名公司的营销高管,在会上上演了一幕幕“数字撞药片”的精彩大戏。

据weGoHealth和DHC2012的两份独立调查报告显示,社会化媒体对医药企业的印象普遍不好:负面占47%,中立占23%,仅有30%对医药企业持积极态度。而医药企业自身也做了类似调研,81%的医药企业认为自己对社会化媒体的利用非常落后,19%自认为有点落后,两项加起来刚好100%——根本就没有先进的,甚至连自认为达到“平均”水平的都没有,大家当场一起笑翻。的确,目前医药企业对社会化媒体的使用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89%在监控舆情,62%在单向内容,只有39%和网民有一些互动。

然而,如默克公司副总裁CharlottemcKines所说,如何在符合法规的前提下与社会化媒体深度合作,进行有效的数字化营销和推广,将是永恒的主题。医药企业对数字化营销和推广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12年,各大医药企业在数字化营销的市场预算比例已经占其整体市场预算的15%,2013年将达到20%。而葛兰素史克公司的全球数字化服务高级总监Jeremypincus更放出豪言,表示他们2013年准备投放在数字化营销的预算将占公司全部市场预算的30%,引得现场观众出现阵阵骚动。

这么高比例的市场预算当然令各路社会化媒体兴奋,但究竟哪些平台、哪类产品更受跨国医药企业的青睐呢?首当其冲当然是专业的医生社区。但要如何有效影响医生及衡量影响力度呢?总体而言,美国医生也比较挑剔,只有15%左右的医生表示他们会去浏览药品的产品信息网站。究其原因,还是企业提供的专业内容远远无法跟上医生快速增长的个性化专业需求。在信息快速增长的今天,医生们需求的早已不是海量信息,而是非常个性化的信息,而这些需求只能根据其行为进行数据挖掘进而分析得出,并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传播。传统的不分需求的信息轰炸,或简单的信息单向传播,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抛弃。

通过交流,笔者发现,对于专业医生社区,中国医生比美国医生更加活跃和投入;而对于患者社区,美国医生则比中国医生更加保守,他们不敢轻易通过网络或手机为患者提供诊断或治疗意见,否则官司吃定。相同点则包括:中国和美国都是外科医生最爱发言;肿瘤科医生与心血管医生则都是最喜欢看进展和指南的“好学生”。

根据专家们的分析,未来医疗行业的趋势包括:

医疗和健康相关的移动产品将越来越成为主流,包括软件和硬件两类。软件主要是指各种app;硬件则是以Fitbit、niketracker为代表的可携带式健康数据管理设备。

数据驱动的市场决策和分析将更加重要。

基于用户个体而不是群体的精准行为分析将更为有效。

更为开放的医药企业文化,包括使用开源软件,以及逐渐去中心化的系统架构。

医药代表拜访医生的方式将出现重要转变,数字互动方式会成为线下拜访的重要补充。

医药市场数据分析篇5

关键词:统计;医药企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954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1

随着我国新版Gmp和GSp质量标准认证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国家对医药企业的监管日趋严格,资产重组并购风潮迭起,龙头企业纷纷做出外延式扩张,更加催化了医药行业的变革趋势。医药企业要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对外要分析市场环境对行业发展方向做出准确预测,对内要深入挖掘企业优势劣势,放眼长远,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立足当下,严细企业管理模式……这一切应对机遇和挑战的基础是企业对自己客观情况和所处环境的正确认知、冷静分析,所以统计工作在医药企业中应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在现实中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一、统计工作在医药企业中的现状

(一)统计专职人员匮乏,队伍建设力量不够

众所周知,统计工作有助于我们对事物的客观评价,它的专业性极强,其作用绝非财会或他管理核算活动所能替代,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很高,所以,在医药企业中有一支业务精湛的统计专职人员是十分必要的。但在现实中,随着原材物料、能源、用工成本的大幅攀升,药企为了压缩费用、提高利润实施内部节流挖潜措施,很多医药企业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统计工作交由生产、财务、质控人员兼任的现象非常普遍。兼职统计人员一人多职,对于统计工作只接受了基本的“传、帮、带”的岗前培训,掌握统计基础知识、熟悉统计学理论的员工少之又少,能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员工更是凤毛麟角。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以将统计分析应用到日常工作中,统计工作对于其只是到期必须上报的报表,少量统计分析也是流于表面,不够深入,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参考,其“智囊”作用发挥不明显。

(二)药企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质量和效益是所有企业管理者最关注的问题,如上所述,在国家监管日趋严格、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医药企业源于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视药品质量安全为企业的生命线,把工作重点放在规范药企在原材料购入、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产品入库检验等关键环节以确保出厂药品安全可靠;加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企业经营者的天性,这就造成了在现实中很多药企领导常常出现单纯重视质量指标和效益指标,忽视能更深刻挖掘企业自身问题的统计工作本身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第一,认为统计工作就是为上级政府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服务,上报各种报表的工作,其工作状态是被动式的;第二,认为统计工作不能为企业谋求直接的利润,不像药品研发、生产、销售等工作是医药企业的主业,统计工作增加了企业的工作量;第三,认为统计工作只是将企业已有的各项数据进行汇总等计算,对企业决策没有任何作用。正因如此,统计工作本应有的作用难以发挥。

(三)信息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规划在2015年要实现药品制剂全品种、全过程电子监管,以保障药品在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安全,届时药企在制剂成品入库时必须实现信息化管理,体现可追溯性。但目前,医药企业统计工作信息化程度还很难适应工作发展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原料药、医疗器械的生产流通企业尚未普及电子监管,出厂之后的环节追溯性较为困难;即使实现电子监管的制剂企业在采购、生产、化验等环节也不能完全实现信息化管理,数据共享性较差,容易出现生产部门与销售部门脱节,重要信息沟通反馈不及时,统计工作不能及时开展,不能及时进行数据分析作为有效决策依据,导致未能抓住良好时机盈利或止损。

二、医药企业统计工作的改进对策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统计工作在企业中地位

一些企业,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存在一种认识:统计工作是在为上级服务,而不能为企业决策服务。这种轻视统计的根源就是企业管理者缺乏市场经济意识,没有真正转变观念,没有认识到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应该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缺乏对自己运营状况及所处环境的清醒分析是无法作出正确决策的。企业中,一个专业化程度高的统计部门是能为领导层决策的智囊团队,所以企业领导应重新定位并提升统计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赋予统计部门更多的职权和话语权,给予工作上的支持,这是改变统计工作现状的基础。

(二)提升业务,统计工作应更有作为

作为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应该精进自己的业务水平,改变只是简单将数据进行罗列、计算、汇总的现状,通过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统计分析的深度,提高分析的指导性、预判性和参考性;通过拓宽统计的工作面,提高统计的数据基础,保障统计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打铁还需身子硬”统计工作人员有为才会有位,统计工作只有充分体现数据性和综合性的有效统一,其价值才能充分体现,所以,在企业的地位最终还是要依靠自己发挥的作用来争取。

(三)拓宽途径,实现“据说企业”

医药市场数据分析篇6

摘要:基本药物制度已成为一个全球化的概念,是一个国家医药卫生政策的核心。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惠及民生的重大制度创新,是我国近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以无锡市为例,研究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对社区医药消费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社区医疗;消费行为

0引言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健康是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为解决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矛盾,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于2009年8月18日启动和部署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同时公布了《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2009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三个文件。这标志着我国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正式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制定和推行旨在改善目前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用药。

1基本药物制度对医药消费的影响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当前,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普及基本药物制度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1]就医疗消费行为与国家政策之间的关系而言,一方面,医疗卫生政策的建立会制约医疗卫生资源与各方面利益的重新分配,从而影响我国城市和农村居民的医疗消费行为;另一方面,居民医疗消费行为既能反映出医疗卫生政策的实际成效,也能影响到我国医疗卫生政策的顺利进行。[2]

新医改提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央政府统一制定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我国基本药物品种和数量。”[3]建立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目标在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国把减低群众基本用药负担、保障人民利益贯穿这一制度建设的每个环节,于各个环节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在医药消费行为中的具体表现为:在药品质量环节,加强对基本药物质量监管,确保基本药物的质量,保证用药安全;在价格制定环节,国家统一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同时,在基层实行零差率销售,取消15%药品加成,增加医药消费中的可得性和可及性;在基本药物使用环节,国家要求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促进医疗机构优先合理使用药物,规范用药行为,避免药物滥用,同时,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减低人民群众不必要的用药负担;在支付报销环节,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基本药物报销比例要高于非基本药物,降低个人支付比例。[4]

2基本药物制度下无锡市居民社区医药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

2.1研究的方法与工具本研究采用深度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过程中主要针对新医改、基本药物制度等问题与被调查对象进行交谈,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居民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社区医疗机构的看法和态度,以及他们社区医疗消费的情况,对社区医疗消费未来发展的看法等。

同时,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内容,本研究自行编制了调查问卷。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所在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等;②消费者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识和态度情况,包括主要关注基本药物制度的哪项措施、目前药品领域的主要问题、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保障措施等;③居民社区医疗消费行为情况,包括对一些疾病的认知情况、对社区医疗机构的认知情况、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利用率、每月购买费用、选择医疗机构的依据、实施后医疗费用等方面的变化等。

2.2研究的对象本研究在无锡各城区的公共活动场地向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同时,考虑到一些居民文化水平有限,采用一人一表的代填式问卷调查。总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66份,剔除其中不合格问卷7份,收到有效问卷159份。在有效研究对象中,城镇人口83人(占52.20%),农村人口76人(占47.80%),年龄分布广,性别构成适当。

2.3研究的结果对调查的数据运用excel软件来分析认知和态度情况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运用SpSS11.0软件来综合统计不同的性别、年龄、学历及文化对居民消费行为影响所占的比重,分析他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并结合图表的形式将结果如实的表现出来,使分析数据具有真实性、科学性。

2.3.1居民对基本药物制度及社区医疗机构的认知及态度分析

2.3.1.1居民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情况分析对于“您对这次医改中的基本药物制度的关注程度”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5.09%的消费选择了“非常关注,有深入的了解”,有32.08%的消费者选择了“有大概的了解”,有36.48%的消费者选择了“只听说过”,还有16.35%的消费者不知道有基本药物制度。了解和不了解的消费者占到了大致相同的比重,由此可知,消费者对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度比较低,缺乏了基本药物与非基本药物辨别意识。

2.3.1.2居民对社区医疗机构的态度分析在对社区医疗机构的理解的调查中,其中有15.72%的的消费者认为其设施简陋,医疗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及经验;有9.43%的消费者认为它是私人小医院,价格偏高,不放心;有5.66%的消费者不知道其具置,具体情况等;还有69.18%的消费者认为他能切实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而且离家近,很方便。由此可见,大多数的消费者对社区医疗在心理上是可以接受的。

2.3.2居民社区医疗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2.3.2.1居民购买药品的频率分析调查显示,无锡市居民对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关注程度一般,只有37.47%的居民会经常购买药品,预防一些常见病,如感冒、咳嗽等;有35.85%的消费者只是在身体不好时才去购买药品;还有26.42%的居民患一些小病时不用药,等稍严重时才用药。

2.3.2.2社区医疗机构利用率分析在有关居民是否经常去所在区域的社区医疗站等问题时,只有16.98%的居民会经常去;有50.94%的居民会只在生病的时候去;有23.27%的居民偶尔只是去领药打针;还有8.81%的居民从来不去社区医疗站。数据显示社区医疗站的利用率较低,从一定程度反映了居民对社区医疗站并不完全信任。

2.3.2.3对于基本药物最为关注的因素的调查分析在调查中发现,对于基本药物,居民最关心的是基本药物的质量,占总调查人数的45.28%;其次是基本药物的定价与基本药物的报销,分别占总体的28.30%和22.64%;少数居民关心各级卫生机构的药品配备。这些数据一定程度反映出居民对社区医疗机构的关注度低。

2.3.2.4选择就医地点的考虑因素分析调查发现,居民在选择医院时最大程度考虑的是费用问题;其次是病情需要和医院的服务质量,两者占到了相同的比重;超过一半以上的居民会考虑医院是否离家近、医院是否可以报销等;只有少数的居民会选择名气大的医院。居民选择医院时并不是盲目的,而是考虑能否切实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同时,从调查数据中发现,27.67%的消费者会选择去社区医院或乡镇诊所;大部分居民还是选择去公立大中医院,占到了62.26%;8.81%的消费者会去私立大中医院;少数居民选择去小医院,占总体的1.26%。可见居民对社区医疗机构的信任程度较低,由于消费者对社区医疗机构缺乏信任,这就制约了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3基本药物制度下提升居民社区医疗消费行为的建议

3.1对医疗机构的建议

3.1.1设立医疗机构时应考虑周围的环境因素研究发现,57.23%的居民就医时会首选离家近的医院,因此可以选择在几个社区的中心位置设立医疗机构,不管是公立大医院还是小型社区门诊,最主要的是可以在第一时间给予快捷方便的得到诊疗。

3.1.2全面落实医疗改革政策,贯彻执行基本药物制度我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本目标是:提高药品的可获得性;保证药品的可支付性;促进药品的合理应用。其中,倡导合理用药是基本药物的宗旨。因此,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应深入贯彻基本药物制度,着力解决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3.1.3全面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质量调查显示62.26%的居民关注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在居民对社区医疗机构的态度分析中有近40%的居民持消极的态度。所以,迫切需要从医疗器械和医疗环境等硬件设施的改善、医护人员的临床知识和临床经验的提升以及医护人员服务质量的优化等多方面提高社区医疗站的服务质量。

3.2对政府相关部门的建议

3.2.1加强对基本药品及社区医疗的宣传管理调查显示居民对基本药物制度认知程度较低,对社区医疗机构信任度较低。基本药物制度推行成功与否和社会对基本药物的认识程度有很大关系。相关部门可以加强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全面体现社区医疗的优势,正确引导人们对基本药品的认识,形成良好的社区医疗消费理念。[5]

3.2.2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药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虽然《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及配套措施,初步确定了药品的法律界定,完善了药品的审批制度,对药品的生产经营、广告宣传和监督管理都作了相应的规定。然而,《药品管理法》和《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却没有相关条款来规范、约束、引导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行。因此,进一步完善有关药品监督管理方面法律和法规,有利于基本药物制度的进一步推行。

3.2.3加强与药监局,卫生部等部门的合作,增强监管力度规范药品市场经营秩序,要与药监、卫生等部门加强合作,形成强有力的监管网络,打防结合,标本兼治,堵住源头,管住流通,切实规范药品市场经营秩序。加大监管力度,严惩虚假宣传违法行为。除了定期的检测监管外,要根据群众举报,随时出动,及时查处,消灭虚假宣传违法经营行为。

4结语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提出,各项医疗改革制度如火如荼的进行,今年是医改方案的收官之年。本文通过以无锡市消费者为代表,从消费者对基本药品的认知、社区医疗机构态度及消费行为三个方面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运用消费心理学、消费行为学、市场营销学、市场调研、营销策划、统计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反映出无锡市消费者社区医疗消费行为的现状,分析了消费者社区医疗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包括对企业药品营销的建议、消费者个人购买行为的建议和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希望通过上述调查与分析,能对改善社区医疗、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艳杰.新医改下的中国医药市场潜力[J].市场研究,2009(10):23-26.

[2]曾智,贺云龙.新医改政策对医疗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06):11-12.

[3]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深化医药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eR/oL].(2008-10-14)sdpc.省略.

医药市场数据分析篇7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创新药品可获得性现状与影响因素,在理论上分析基础上,比较左乙拉西坦(Keppra)在中美上市准入情况与数据保护强度,探究药品数据保护与创新药品可获得性之间的关系。药品数据保护制度可有效促进国外创新药品尽快进入我国市场。建议我国尽快完善药品数据保护制度,以期提高我国新药可获得性,保障公众健康福利。

关键词数据保护创新药品可获得性Keppra

中图分类号:R95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6-1533(2014)17-0056-05

Studyonthepositiveeffectsofdataprotectionsystem

ontheavailabilityofinnovativedrug――basedonacomparativeanalysis

ofkeppramarketingbetweenChinaandamerica*

DinGJinxi**,DinGZhichen,XUZhuohuan,RenHongye,DaiRuijie

(pharmaceuticalintellectualpropertyResearchinstitute,ChinapharmaceuticalUniversity,nanjing211198,China)

aBStRaCtthesituationofmarketingapprovalandthedataprotectionstrengthofKepprawerecomparedbetweenChinaandamericabytheoreticalanalysisofstatusquooftheavailabilityofinnovativedrugandtheinfluencingfactorsinChina,soastoexplorethecorrelationbetweendataprotectionsystemandinnovativedrugavailability.wethoughtthatdrugdataprotectionsystemcouldeffectivelyfacilitatetheforeigninnovativedrugtoenterChinesemarket.asuggestionontheimprovementofdrugdataprotectionsystemassoonaspossibleinChinawasproposedsoastoenhancenewdrugavailabilityinChinaandensurepublichealthwelfare.

KeYwoRDSdataprotection;innovativedrug;availability;Keppra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agreementontrade-Relatedaspectsof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tRipS)39.3条规定的wto成员国应履行的一种新型知识产权保护义务,指在一定时间内,政府监管部门既不能披露也不能依赖于新药研发者提供的药品试验数据[1]。现有理论普遍认为,数据保护制度实质上通过赋予创新药品一定时期市场独占以回收研发成本,有效激励厂商创新积极性,但同时也推迟了仿制药上市,抬高药品价格,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药品可及性[2],这亦是我国深化药品数据保护制度改革的主要负面因素。

然而,笔者通过研究表明,数据保护制度通过激励研发可提高创新药物可获得性,进而提高公众健康福利和生活质量。本文在明晰我国创新药品可获得性现状基础上,旨在探讨药品数据保护制度对创新药物可获得性的正向促进效应,并以左乙拉西坦(商品名:Keppra,优时比制药公司)为例,对比其在中美两国上市准入状况,进一步论证数据保护强度与新药可获得性之间的关联性。

我国创新药品可获得性现状与问题

创新药品可获得性含义

可获得性代表了药品从无到有的过程,包括药品研发、上市、生产、流通全程,可界定为患者获得药品潜在机会的大小[3]。2001年wHo提出,可获得性与可支付性一起构成药品“可及性”的概念,其中可获得性是基础,主要基于供给方角度进行分析[4]。

药品可获得性通常用于基本药物层面,鉴于数据保护制度的作用对象,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创新药品可获得性。药品可获得性反映了药物从物质状态转化为商品状态的过程,体现出较强的社会效益。创新药品虽然价格高,但其往往在某一疾病领域具有突破性治疗地位,健康效用显著。故提高我国创新药品可获得性,在合法市场上与世界同步或尽早获得创新药品,对促进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创新药品可获得性现状

药品可获得性一般可通过药品上市数量与时间进行衡量[5]。据笔者统计,2000-2012年间,全球上市新药(包括新化学实体和新生物药品)共335种。其中,目前在我国上市仅130种,且大部分上市时间较晚。本文选取10种各治疗领域典型新药(表1),检索其在全球首个国家和中国上市的时间差,以反映我国创新药品可获得性。

如表1,创新药品在中国上市时间相较世界首次上市平均推迟10年左右,我国新药可获得性堪忧。其中,由美国辉瑞制药研发的降压药苯磺酸氨氯地平,最早于1990年在英国被批准,上市后立刻成为重磅炸弹型药物,而其到2004年才在我国上市,但上市后持续占据我国降压药市场约75%的份额。可见苯磺酸氨氯地平在我国需求量极大,长达14年的市场滞后严重阻碍了高血压患者健康水平的提高。

数据保护对创新药品可获得性影响理论分析

创新药品可获得性影响因素分析

考虑到创新药品高技术、高利润、强市场独占等特性,上市情况成为影响其可获得性的最重要因素(图1)。即新药何时能在我国上市,与先进国家比较,其上市时间差有多大?从上市角度分析新药可获得性,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制约:一是从申请者角度,即申请时间,企业决定何时在该国注册上市;二是从审批者角度,即批准时间,政府的审批意愿与效率如何。后者主要取决于国家的国情、法律与审批资源配置等,本文不做重点分析。

对于申请者,影响其提交新药上市申请时间的因素趋利性较强,且受国家药品监管与扶持政策的驱动效应尤为明显,主要包括预期市场需求(即患者群)和新药市场独占强度,两者直接决定新药的研发成本回收及收益情况。其中,新药市场独占强度主要取决于国家政府制定的知识产权制度[6]。

作为知识产权主流保护形式,专利制度在全球成熟度均较高,各国药品专利保护周期和保护强度渐趋一致;而药品试验数据保护制度在tRipS协议规定下各国细化方式不尽相同,且与药品注册审批制度紧密联系。故除了激励制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外,数据保护制度更直接促进创新药品在我国上市申请,使公众有机会获得高价值新药[2]。

数据保护制度对创新药品可获得性影响机制

由于药品试验数据往往不符合专利审查标准,容易造成无偿利用上述数据申请仿制药上市的“搭便车”行为[7]。数据保护制度以“不披露、不依赖”试验数据为宗旨,为鼓励研发提供了新的激励机制。与专利制度赋予新药垄断地位不同,药品数据保护制度是一种行政性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各国药品监管部门往往采取“不受理”或“不批准”仿制药申请的方式来履行“不依赖”的保护义务,授予第一个提交试验数据申请上市的新药开发商一定时期市场独占权,从而有效保障开发商从事创新研发的投资利益和积极性。

数据保护制度与专利保护制度并行不悖、相互补充(图2)。且专利保护存在被挑战的可能,专利保护期间仿制药仍可上市;而药品数据保护制度则通过在保护期采取“不受理”或“不批准”仿制药申请的行政措施,设置了仿制药上市准入门槛,保证了创新药物绝对市场独占状态,保障上市后创新药物能及时收回巨额研发成本,从而从市场层面引导企业加大创新药物研发,或加快注册申请工作。

图2药品数据保护制度与专利制度对比示意图

根据上述分析,数据保护强度与创新药品可获得性具有正相关性,保护强度越大,该国新药可获得性越高。借鉴Ginarte和park等[8-9]对专利保护强度的衡量方法,本文选取“保护对象”、“保护期限”和“保护措施”3个指标评价中美欧数据保护强度(表2)。

可见美欧数据保护制度设置均十分系统,保护对象众多,保护周期较长,保护强度大。而我国虽初步完成了tRipS协议的国内法转化,但因保护范围模糊,保护期内对仿制药处理模式不清晰,故制度可操作性较弱,从而让创新药物研发商在我国研发或注册上市新药缺乏充分市场预期和赢利信心,这是表1中体现的创新药品在中国上市时间相较世界首次上市平均推迟10年的主要政策成因。

综上分析,药品数据保护制度是决定创新药物可获得性的核心政策因素,数据保护的全面实施可以更好地保护新药知识产权,加速其在我国上市,提高公众用药水平与健康福利。

数据保护制度对创新药品获得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为了更直观深刻地理解药品数据保护制度对创新药品可获得性影响,下文将以Keppra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各国申请上市时间情况,以期论证数据保护制度对创新药品可获得性的改善效应。

案例简介

Keppra有效成分为左乙拉西坦,是一种作用于中枢神经的新一代抗癫痫药物,19世纪80年代由比利时优时比制药公司研究开发,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成人及儿童癫痫部分性发作和特发性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型癫痫。Keppra具有副作用低、使用方便、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优点,与同类药物相比,无论单药治疗还是辅助治疗对各种类型癫痫均有较好疗效。

左乙拉西坦具有的临床优势以及世界范围内癫痫患者数目的居高不下,使得Keppra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收益与患者认可度。截至2010年,Keppra已在90多个国家上市,每年有超过600万癫痫患者服用该药。

焦点问题分析

Keppra作为癫痫治疗领域的重量级药物,提高其在本国的可获得性,对改善本国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具有积极影响。根据前文分析,数据保护制度可通过促使药品提交上市申请进而提高新药可获得性。由于生产Keppra的优时比公司位于欧洲比利时,故排除本地因素影响,本文选取Keppra在中、美两国上市准入情况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中美数据保护强度之间的关系(表3)。

根据表2,Keppra于1999年2月在美国提交新药上市申请,同年11月批准,为全球最早上市的国家;而我国于2005年12月才受理Keppra上市申请,比美国晚将近6年。

纵观影响Keppra申请时间的因素:从预期市场需求方面,据wto统计全世界有5000万癫痫患者,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癫痫发病率依次为5.0‰、7.2‰、11.2‰[10],癫痫用药在中美均有较大需求;从专利保护方面,中美专利保护期均为20年,且左乙拉西坦在我国专利保护甚至比美国更迟到期;但从数据保护方面,Keppra在中美的数据保护强度则存在较大差异。

Keppra在美国不仅获得最初的新化学实体数据保护,还通过新增适应证延长了数据独占期,共有长达8年的数据保护,而中国由于数据保护制度不甚完善,Keppra未获得任何明确的保护期限及措施,故其在中国上市动力不足。可见美国较强的数据保护力度的确有效保障了Keppra的市场独占地位,对促进Keppra在美国尽早上市,提高药品可获得性起到了正向激励作用。因此,数据保护制度强度是制药厂商考虑向某国提交新药上市申请的重要影响因素。

绩效评价

数据保护期间,药品监管部门通过限制相应仿制药的上市赋予Keppra市场独占权,保障优时比制药公司研发投入的及时回收与丰厚收益,这也是企业积极促进新药尽早上市的重要推动力与期望目标。下文统计了Keppra在中美上市后的销售额上市情况,以期对Keppra数据保护效用进行绩效分析,进一步论证制度对创新药品可获得性的促进作用(图3)。

图32000-2012年中美Keppra上市后销售额

(资料来源:2001-2012年UCB公司年度财报、米内网)

根据图3,由于有数据独占保护,Keppra在美国上市后销售额持续增长,且在后3年新适应证保护期内增长速率更快,故美国完善的数据保护制度为优时比制药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证明了其在美国尽早上市策略的正确性。而Keppra在我国上市后销售额虽低于美国,但增长势头强劲,可见其在我国存在巨大的临床需求,滞后上市大大降低我国癫痫患者的治疗水平,表明我国亟需完善数据保护制度以提高创新药品可获得性,保障民众健康福利。

对我国的启示与建议

本研究表明,药品数据保护制度通过赋予创新药品一定时期的市场独占,可有效激励创新,并促进国外创新药品进入本国市场,改善新药可获得性,提高公众用药水平。我国目前创新药品可获得性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建议政府应及时转变理念,开展并完善药品数据保护制度。

政府应转变相关监管理念,深入了解数据保护制度效应

在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政府应尽快意识到数据保护制度不仅能激励创新研发,同时还能显著改善创新药物可获得性,与我国当前宏观发展政策十分吻合。

健全科技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

据统计,我国2011年生物医药产业研发经费中企业自有资金总额为195.9亿元,仅为同期美国医药企业研发投入的1/11;而我国政府科技投入占总研发投入比例却高于美国,且仍持续增长(资料来源:2012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phRma2013BiopharmaceuticalResearchindustryprofile)。可见目前我国医药产业创新中政府项目推动处于重要地位;而发达国家则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发挥主导作用,企业自愿投入大量创新资金与技术,并从创新成果中获利,形成良性循环。按照党的“十”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总理指出应“通过深化改革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并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与运用”,将创新研发方向、资源配置、成果评价等都放手给市场,充分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加快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11]。数据保护制度对创新药品可获得性的正向效应,提高了医药科技成果转化率,充分体现出政策的市场导向机制,强化了医药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4.1.2现代公共健康福利需求变化

药品数据保护制度可能导致的药价升高、健康福利降低是阻碍制度实施的最主要因素。然而随着全民医保水平提高,“广覆盖、高保障”目标逐渐实现,我国公共健康福利需求体系也相应发生变化:随着部分卫生费用支付向医保转移,药品价格因素被逐渐弱化,而药品临床疗效与健康保障效果则更受关注,具有疗效优势的创新药品需求快速增长。故数据保护制度通过提高创新药品可获得性,顺应了现代公共健康福利需求变化趋势。

加大数据保护强度,提高制度可操作性

入世以后,我国政府于2002年颁布《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正案,初步建立了数据保护制度,但存在着保护范围不清晰、实施程序不明确、缺乏成果认知标志等问题,使得数据保护制度尚未实现其保护创新药物、激励创新投入、提高新药可获得性的制度初衷。

根据上述分析,我国应坚定实施药品数据保护制度的决心,并在tRipS协议法律框架内完善关键制度。如明确药品数据保护范围,制定清晰的新化学实体界定准则;完善保护程序与期限,将数据保护制度与新药监测期制度相融合;强化数据保护信息公开,借鉴美国“橘皮书”制度,明确保护成果认证标志。

总之,我国应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数据保护制度完善方案,提高制度可操作性,以期切实改善我国创新药品可获得性现状。

参考文献

刁天喜,武士华.药品数据保护的现状与作用分析[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7,31(2):160-162.

吴锁薇,韩晟,陈敬,等.药品数据保护对我国药品费用及可及性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12,21(20):2353-2355.

龚时薇,许,张亮.药品可及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5):72-74.

刘宝,武瑞雪,叶露.论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和可及[J].中国药房,2007,18(14):1041-1043.

刘利群.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可获得性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12-19.

李海涛.从供方角度探讨我国药品可及性问题[J].中国药物经济学,2009(5):73-76.

丁锦希,罗茜玮,王颖玮.日本药品数据保护制度评价及对我国的启示――基于对日本创新药物再审查政策绩效的实证研究[J].上海医药,2011,32(12):615-620.

GinarteJC,parkwG.Determinantsofpatentright:across-nationalstudy[J].Respolicy,1997(26):283-301.

parkwG.internationalpatentprotection:1960-2005[J].Respolicy,2008(37):761-766.

wHo.GlobalCampaignagainstepilepsy[eB/oL].[2014-03-20].http://who.int/mental_health/neurology/epilepsy_frontpages.pdf?ua=1.

医药市场数据分析篇8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药品价格一直是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热点之一。运用价值规律,分析药品价格,对于拨开价格迷雾,分析药品市场形势,指导药品监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结合今年四月份对辖区药品市场药品价格的调研,谈谈价值规律在药品监管工作中的应用。

今年四月份,我们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分别选取4家大型医疗机构、10家药品经营企业、20家村级卫生所对辖区内市场药品价格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药品市场药品价格的基本状况是:由于药品销售“路线”不同,形成了两种相差悬殊的价格体系,即药店药品价格体系和医院药品价格体系。充分竞争状态下的药店价格体系,药品价格相对趋向合理;非充分竞争状态下的医院药品价格体系,药品价格处于非正常虚高状态。

一、对药品价格趋向合理的分析及对策

价值规律认为,由于受到供求关系、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由于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所以,尽管每一次交易中价格与价值并不一致,但从较长时间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是一致的。体现在药店价格体系当中,众多的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药店以及众多的药品使用者,形成一个以药品的质量信誉和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相对充分竞争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得到了实现,在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的调节下,药品价格水平基本处于正常波动状态。

但是,药店体系通过市场竞争带给市场药品价格趋向合理的同时,还带来由于过度竞争引起的负面效应--据了解,目前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有5000多家,大多数企业规模小、生产条件差,产品研发能力薄弱,企业基本靠生产仿制药品维持,产品科技含量低,普药生产严重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甚至是过度竞争。而流通环节批发企业达到120__多家,同样存在规模小、经营费用高、经营品种趋同、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生产经营企业为了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不得不竞相降低成本、甚至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今年的“齐二药”事件、“欣弗”事件便是明证。

面对市场竞争加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需求与医药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凸现的新形势,我们食药监部门应该怎样应对呢?按照价值规律的理论,企业获得利润的秘诀在于如何改进技术,改善管理,从而降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说药品企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应对措施是:一是提高行业标准,加强宏观调控,坚决制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提高医药产业的整体水平。严格控制新开办企业数量,从严掌握新开办制药企业的条件,提高市场准入的技术门槛。二是严格GSp、Gap的跟踪检查,进一步完善认证的操作流程,形成认证标准统一、专家评价标准统一、操作流程统一的认证体系,强化对药品企业的监管,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自身的劳动生产力。三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制假售假、污染严重、扭亏无望、达不到Gmp认证标准的企业,依法关闭、破产或停产,为优势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与空间,促进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二、对药品价格非正常虚高的分析及对策

大家都知道,价值规律适用的前提条件是市场发挥基础性的调节作用,具有可以自由选择的供求关系,否则,就无从谈起。

在医院药品价格体系中,药品的最终使用者—患者,对使用何种药品以及哪家企业的药品无权依据药品质量信誉和价格做出选择,只能将选择权交给医院行使。这样,医生既决定药品的需求,又决定药品的供给:对药品企业来说,医生代表患者向其提出药品品种、数量及其质量等需求;对患者来说,医生通过为其提供诊断、处方和治疗等服务并代表医院提供药品的供给。正是由于医生的这种双重属性,往往使得医生成为决定药品市场供求均衡点的关键因素,这显然是与价值规律的基本原理相违背的,因为市场均衡点是由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在这里,市场机制、特别是价格机制对药品的供求调节就完全失灵,即药品价格越高,医生所得回扣越多,医生对药品的需求越大;反过来,由于医生可以“自由”决定患者的需求,医生对患者的药品供给越多,则药品需求越大,这更是与供求原理格格不入。所以医院药品价格体系的特点是:价格分化严重,政府严格管理的少数药品品种药价相对合理,但销售量通常较低,而替代性的其它药品价格虚高,销售量大。

面对药品非正常虚高问题,我们食药监部门可以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严格新药审批。既要鼓励企业提高新药研发能力,又要严格新药审批,建立完备的新药上市前端审核程序和标准,禁止通过改头换面赢取暴利的假新药,必须扭转药品生产企业千方百计生产高价假新药的倾向。目前,虽然我国新药审批程序与世界上一些国家基本相同,但对临床实验的要求还不够严格。必须严格新药审查批准流程、标准和评价制度,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和程序改造和完善我国的审查批准流程和管理办法,提升我国创新药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使更多的新药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同时要调整药品生产的品种结构,加大对生产疗效稳定、价格低廉普药的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

三、对药品价格非正常低廉的分析及对策

结合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在商品交换中,商品的生产者总想提高价格,而消费者又想降低价格,所以在长期的市场交换中,必然形成等价交换的趋势。如果在商品交换中,如果一方总占便宜,另一方总吃亏,那么这样的商品交换是不能持续下去的。因此,对于市场

医药市场数据分析篇9

受产能过剩、价格下滑以及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扬的影响,2004年化学原料药制造的盈利能力将低于2003年。从一季度统计数据分析,化学原料药制造利润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而同期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幅度为18.16%,带动制药行业利润增长的主要是卫生材料、生物制药和中成药制造业,与原料药制造相比,化学制剂制造业利润增长情况也要好一些,一季度同比增长14.98%。可见,2004年医药行业的增长动力来自于消费。

药品消费增长将快于2003年

药品的消费有别于其他消费品,与宏观经济的波动相关都比较低,即使收入增长缓慢,居民对于药品的消费也不会随之下降。

我们分析了1997~2003年六年间城市与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医疗保健支出的增长,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对于医疗保健支出的增长,者陋远高出收入增长许多,二者的弹性系数分别达到2.04和4.21,在六年间,对于医疗保健的支出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7.63%和10.83%,与GDp增长相比,医药行业增长以及城镇、农村居民对于医疗保健支出的相关性都很低,分别为0.29、0.39和0.14。

拉动中国药品消费增长的因素主要是老年人口的增加、社保体系的进一步健全、疾病谱的变化、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以及政府对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视。医药行业是一个相对独立于宏观经济的消费类产业,周期性不明显,但对政策的敏感性比较强,尤其是医疗保险体系、药价政策等非常敏感。此外人口的年龄结构和疾病谱的变化也会极大地影响药品的消费。

从2003年统计数据看,到2003年底,全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895万人,比上年底增加1495万人,农村合作医疗组织正在积极组建,这将稳步推动对药品的消费。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0%,预计将占整个药品消费的50%,成为推动药品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由于中国疾病谱明显呈现典型的二元结构,因此,药品的消费也存在多元的特点,一方面抗生素的用量依然非常大,但另一方面,心血管药物、抗肿瘤药物、糖尿病药物等增长迅速。两种特点并存,促进药品的消费增长加快。此外,由于本届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以及持续的扶持政策,将会逐步激活农村消费市场,从而使农村药品消费出现快速增长。从一季度统计数据看,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收入增长13.19%,比去年同期提高5.14个百分点,按照医疗保健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计算,可以使农村药品消费增长提高8个百分点。

因此,药品消费的动因要明显强于2003年。从不利因素看,2003年受SaRS影响,医院在第二、三季度基本上处于非正常经营状态,因此影响了药品的消费和制药企业销售款的及时回笼,从而使许多企业的经营性现金流出现下降。2004年这一不利因素将消除,因此有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

宏观调控使医药行业投资价值凸显

为了使国内经济更加平稳、健康地增长,自3月开始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抑制经济过热的政策。与此同时,政府也在培育国内消费市场,通过增加农民收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措施,使国内居民的消费能力提高,因此,消费类行业的投资前景引起了资本市场的重视。而无论与前期热点行业还是其他消费品行业相比较,医药制造业无疑更具备比较优势。

与2003年的热点行业以及市场所关注的其他行业相比,医药制造业在资金利润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几个指标上都表现不俗。虽然部分指标略落后汽车、钢铁、电力等,但医药制造业的指标稳定性非常好,综合评价,仅有汽车制造业三项指标均高于医药制造业,因此,医药制造业的盈利能力和稳定性无疑是非常优良的。在钢铁、汽车增长预期下降的环境中(表中显示汽车制造业三项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已开始下降),医药板块的投资价值再次显现出来。

上市公司利润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截止到4月30日,在已经上市的93家医药上市公司2003年共实现销售收入1048.10亿元,同比增长25.8%,增幅高出2002年1.3个百分点,实现主营利润315.11亿元,同比增长18.97%,增幅低于2002年1.08个百分点,实现净利润47.45亿元,摆脱了多年在40亿元以内波动的局面,同比增长26.66%。

从数据分析看,医药上市公司已实现了全行业38.1%的销售收入和18.52%的净利润。同时也说明,医药行业的集中度依然不是很高,许多业绩优良的企业并没有进入国内资本市场(主要是外资和合资企业)。

排名前十位的10家公司共实现了458.08亿元的销售收入和19.49亿元的利润,分别占整个医药上市公司的44.85%和42.96%,这表明医药行业的集中度在提高,但从数据分析看,占上市公司数量20%的前18家公司实现的利润仅占总利润的61.33%,表明医药行业集中度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

投资策略:差异化投资

医药市场数据分析篇10

论文关键词:中药材市场,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研究

一、构建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必要性分析

1、国内外市场现状分析

中医药是祖国传统文化灿烂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普遍应用中医药进行保健、医疗。国外,民众对中医的疗效越来越认可和兴趣。广大民众对中医药的需求,推动了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储存、买卖、应用。其中,中药材集约式买卖交易造就了大型的中药材专业市场。信息时代,民众迫切盼望通过网络能查询了解中医药知识,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商、中药消费者非常希望能利用网络查寻掌握中药材的行情信息,通过网上洽谈买卖交易。开发构建规模大,功能齐全的中医药网络信息与交易服务平台是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需要。

2、传统中药材市场改革的需要

投巨资建设的玉林中药材市场,占地175亩,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铺面共有3980间。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中药材集散中心。玉林中药材市场虽然规模大,基础设施好,但市场交易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单一的摊位对手交易,效率低、成本高、信息不畅,不利于客商业务扩展电子商务论文,不利于市场规范管理。在信息化时代,国内外各类市场趋向于电子网络商务的大背景下,玉林中药材市场没有构建电子信息服务、网络商务,无法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市场发展将受到很大的制约,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优势也将会消失。玉林中药材市场迫切需要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信息应用与交易平台。

目前,国外,主要是西药网站,以新药品信息和广告为主,没有中药网站和相关的平台。国内,尚未发现大型专业中药材网络信息与交易服务平台,多为综合性药品网站,中药材信息是网站的一部分,单独而专业的中药材网站少,规模小,功能少。构建功能强大,集市场信息和查询、网上洽商和交易、质量检查、商铺信用评级、市场需求价格分析预测、行业培训、商铺网站、市场管理、中药材数据挖掘、中药资讯查寻、药品洽谈交易等功能信息服务平台,是发展趋势。

二、构建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展望

1、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实体商铺交易与网络商铺交易并举,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造就大批现代药商,业态升级,做大做强市场。

玉林中药材市场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实行网络化运作,就走上“业态提升、功能扩充、管理升级、产业促进”的改革之路。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摊位对手交易,实行市场+网络商铺+经营业户的经营模式。使中药材市场逐步形成药材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反馈、产业带动为一体的现代网络化市场。实现长效科学规范管理,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市场的公平性、诚信度提升,市场运作效率提高,市场的活力、竞争力得到增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将中药材市场传统的商务流程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大大提高商业运作效率;造就现代药商电子商务论文,开阔视野,在驾驭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始终处于主动和优势。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可实现远程实时商务洽谈、交易,为商企低成本拓展全国、东南亚、国际市场铺就了一条低成本的黄金商道,非常有利于玉林中药材市场走向全国、全球,从而把市场做大做强。

2、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能提高商业运作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快捷提供丰富的商业资讯,创造更多商机,规避商业风险,增强商企的竞争力。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让商务流程转化为网络化的电子流、信息流,不受时空限制,大大提高商业运作效率。中药网络信息应用与交易平台可实现远程实时商务洽谈、交易,简化了客商之间的流通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流通成本,能有效地提高中药材客商在现代商业活动中的竞争力。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为中药材市场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商务活动,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全球性的特点,可为企业、个人提供丰富的商业信息资源,创造更多商业机会,同时有助于客商规避商业风险。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对买卖交易活动频繁的企业非常有利,能有效对企业商业活动的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使中小企业拥有和大企业一样的流通渠道和信息资源,这样也使中小企业以与大型企业相同的成本进行网上交易,高速高效拓展业务,极大提高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3、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及时提供、准确、可靠、全面的市场供需信息,产销联动,避免盲目种植药材,保障药农收益,促进中药种植业发展。

玉林中药材市场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乃至中西南部众多省份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途径。但农民种植药材决策主要来源于市场人员的直觉信息,由于信息缺乏真实性、全面性,从而导致种植的盲目性电子商务论文,影响药材种植的收益和积极性,对药材种植业带来消极影响。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及时、准确、可靠、全面的市场供需信息,并提供专家对市场的分析、预测,有效地帮助药农及时调整种植品种,产销紧密结合,确保中药种植收益最大化,有利于中药种植业良性发展。

4、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能促进中药材相关行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商机,拓展就业,带动经济发展。

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众多的优势,将推动玉林中药材市场的快速发展,交易额大幅上升,市场辐射效应加倍扩展,进而带动中药材相关行业,如:加工、物流、旅业、通讯等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创造更多的商机,增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发展。

三、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结构与布局

1、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功能规划

中药材市场涉及中药材的种植、加工、质检、交易、仓储、物流,技术服务等环节,业务范畴广、流程复杂,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应该基于一条龙服务的宗旨进行功能规划,从技术角度来看是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需要具有如下功能:

(1)向市场提供丰富的商业信息资源,创造更多商业机会。(2)网上洽商和交易,简化了客商之间的流通环节,提高商业运作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流通成本,有效地提高中药材客商的商业竞争力。(3)有效对客商、企业商业活动的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的竞争力。(4)使中药材市场逐步形成药材集散、价格形成、信息反馈、产业带动为一体的现代网络化市场。

2、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子系统的设置

根据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规划,可考虑设置九个子系统:市场信息和查询系统、市场需求价格分析预测系统、网上洽商和交易系统、市场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商铺网站系统、商铺信用评级系统、中药材数据挖掘系统、行业培训系统等九大功能系统。同时,平台还建立交易中介担保机制和数据安全机制。

3、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功能模块设置

对应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九个子系统进行功能模块的规划设置。

(1)市场信息和查询系统

药材资讯:行业动态、各地快讯、产地信息、药材展会、招商合作、药材进出口。

药材供应信息:最新供应信息、所有供应信息、供应信息综合查询、供应信息反馈统计。

药材求购信息:最新求购信息、所有求购信息、求购信息综合查询、求购信息反馈统计。

药材价格信息:最新价格变动、全部价格、价格走势、分析预测。

药材排行榜:供应金额排行、供应数量排行、求购金额排行、求购数量排行、成交金额排行、成交数量排行、价格查询热度排行、资讯查询热度排行、查询总热度排行。

药材商铺:商铺基本信息、商铺供求信息、商铺其它信息、商铺综合排行、商铺问询、推荐商铺。

(2)市场需求价格分析预测系统:供求分析、供求预测、价格分析、价格预测。

(3)网上洽商和交易系统:会员管理、网上洽谈、网上交易、网上付款、收发货管理、货款拨退。

(4)市场管理系统:通知公告、文件流转、租赁管理、合同管理、收费管理。

(5)质量管理系统:质量抽样检验、商品标识抽检、索证备案检查、进货台帐检查、下柜退市货物检查、虚假宣传检查、侵权检查、检查综合评分、排行处理。

(6)商铺网站系统:商铺网站注册、商铺网站模板管理、商铺网站信息上传、商铺网站综合排行、商铺网站综合管理。

(7)商铺信用评级系统:商铺信用评分、商铺信用排行、商铺信用监督。

(8)中药材数据挖掘系统:数据挖掘模型管理、数据挖掘、数据挖掘结果储存、数据挖掘结果显示、挖掘特点统计。

(9)行业培训系统: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中药材加工技术培训、中药材鉴别培训、中药材储存知识培训、中药材医用培训、其它知识培训。

四、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可行性

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技术基础和社会基础:现代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电子商务论文,技术成熟。有众多的成功的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范例可供借鉴,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随着计算机网络在社会各行各业、各阶层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已是人们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的工具,社会已普遍形成了应用计算机网络良好行为习惯,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也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五、关键技术与创新

与一般信息网站、网络信息服务平台不同,中药材市场涉及中药材的种植、加工、质检、交易、仓储、物流,技术服务等环节,业务范畴广、流程复杂,行业特色明显。因此,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规模大,集成九大功能系统,设置七十六个模块,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不少。如:(1)网上交易中,不同企业、不同技术标准的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实时传送、接收。(2)使用不同开发工具的系统集成到一个平台,并实现数据无缝互通。(3)复杂多样的业务数据交换标准的研制。(4)巨量数据并发处理机制设计。(5)多服务器分布处理响应。(6)平台交易数据安全技术。(7)中药材数据挖掘技术。(8)多媒体培训课件的设计与集成等等。

网络信息应用模式的创新:(1)创建现代网络化中药材市场。(2)中药材网上交易。(3)创建中药材网络商铺。(4)中药材市场信息平台中的数据挖掘技术应用。(5)中药材交易资讯服务。(6)中药材种植资讯服务。(7)网络化市场管理。(8)网络多媒体中药材综合知识培训等。在实际开发构建中药材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过程中,对这些技术关键,要进行大量的分析研究,逐个攻关解决。

参考文献

俞文群,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2):34-37

作者:王达光,玉林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玉林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