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统计分析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1:45

行政统计分析报告篇1

摘要: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反映各级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的报告。要优化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覆盖政府财政管理业务全流程的一体化信息系统,不断提高政府财政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要按时间节点推进,必须以信息化作支撑,改革需要强大的信息化系统。

关键词: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信息化;提高效率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是基于政府会计规则的重大改革,通过构建统一、科学、规范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适度分离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功能,全面、清晰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为开展政府信用评级、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改进政府绩效监督考核、防范财政风险等提供支持,促进政府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和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国务院批转的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中提到,“要优化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覆盖政府财政管理业务全流程的一体化信息系统,不断提高政府财政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改革要按时间节点推进,必须以信息化作支撑”。

根据政府综合财务报表的财务数据和信息,政府不仅可以加强政府资产负债管理、降低行政成本、改进政府绩效监督考核、提高政府财务管理水平,而且可以据此做出政策上的调整,提高财政经济长期可持续性。然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涉及到政府财政管理的各个层次和各个阶段,其基础是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它构成了政府财政数据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信息化系统作支撑。信息化应及时跟上,事实上,覆盖政府财政管理全流程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将成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关键支撑。

由于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涉及面广、口径复杂、涉及数据来源分布零散,数据采集过程长,操作难度大,协调配合要求高,无任何现成模式。通过传统手工编制报表并逐层上报,容易造成了数据填报、审核、汇报周期长,工作量大的问题。因此建设一套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模式相匹配,并能够适应政府综合财务管理与监督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信息系统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减少数据采集过程中的人为干预,满足政府各级管理部门报表逐级上报汇总的需求,提高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数据质量与工作效率。

久其公司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通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信息化进程,其主要从四个方面构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为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应用提供信息化支撑,从而保证财务报告数据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建设符合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要求的政府会计信息化系统。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由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两部分构成,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预算会计则是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如何解决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既分离又联系,最大程度适应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要求,而且有效降低会计人员工作量,久其公司在这方面一直在研究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完善预算会计功能基础上,增强政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运行成本等政府财务会计核算功能,将预算会计科目与财务会计科目有效建立关联,实现以电子化会计信息为对象的政府财务报告数据体系,为中长期财政发展、宏观调控、资源配置和政府信用评级提供信息化服务。

二是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系统。依据政府财政综合财务报告准则,借助财务数据自动采集、数据管理功能以及政府财务报告涉及经济事项合并、抵销、调整规则处理机制,规范报告编制、上报工作,减轻内部数据核对工作量,提高财务报告编制效率和质量。实现自动或辅助生成财务报告,并完成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相关并表、汇总、审核等项工作。针对在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过程的调整、合并抵消、工作底稿工作可最大程度自动化处理,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多口径合并,可实现多组织机构、多层次合并范围管理。支持层层合并、大合并、自定义单位合并的模式。

第二,抵销分录自动化,全自动生成抵销分录,不需要人工干预,可以节省大量重复、繁杂的工作量。支持手工抵销、输入抵销分录方式形成抵销分录,并显示对账差异。

第三,多样的工作底稿,提供合并明细型、借贷方向型、抵销明细型、合并数型等多种工作底稿展示方式,支持同一合并范围的多次合并结果工作底稿的版本对比。保留合并计算全过程数据,提供合并过程的连续性和可追溯性。

行政统计分析报告篇2

“经济活动分析,又叫经济分析,是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简称。它是反映经济分析研究所获得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是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以计划发展指标、统计数据和调查研究所获得的资料为依据,以正确评估、总结发现规律,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胜利完成任务为目的,运用现代科学经济理论和科学分析方法,对特定范围(地区、部门、单位)经济活动(包括生产、销售、成本、财务等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不管是经济管理部门,还是企业单位,只有经常分析经济活动,才能情况明、眼睛亮、心中有数、脚步不乱,顺利地开展各项经济工作。”(引自《财经应用文写作教程》文天若著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按照上述观点,可以将经济运行分析理解为:经济运行分析就是对某一时期、某一领域的经济现象、经济成果及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按照科学的政治经济学观点,结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预定计划指标、统计数据和调查研究所获得的信息资料为依据,运用统计分析和综合分析的方法所进行的旨在找出其运行特点、存在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综合性分析判断活动。其目的就是对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及时总结经验,以便吸取教训、指导未来。

我们中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所作的民营经济运行分析,一般是运用统计资料和调查获得的经济信息,与历史同期纵向或与全国和其他省、市、县横向对照、比较和研究,就其经济内容、运行过程、显著特点、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作出分析、判断。通过经济运行分析,真实反映当地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政府和企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也正是我们开展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目的。

二、抓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意义

搞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是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编委明确规定:中小企业局是指导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的政府工作部门。其主要职责之一,是拟定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监测、分析中小企业运行态势;承担中小企业分类、信息收集和工作;拟定并落实中小企业发展调控目标和措施。要履行好上述职责,必须首先作好经济运行分析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政府职能转变后,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主要体现在加强经济工作的宏观调控方面。具体讲,就是通过研究制定方针、政策,引导和调控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中小企业局作为指导当地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府工作部门,必须把握民营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针对民营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这样才能保证各级政府适时调整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2、当前民营经济在发展中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必须适时搞好调查研究,分析运行动态,及时发现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向政府提出应对措施和政策调整建议,为企业发展提供导向性意见,这样才能达到为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发挥部门应有的职能作用。

3、做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既是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体现政府服务宗旨的重要内容。作为指导当地民营经济发展的政府工作部门,不了解民营经济的运行发展情况,或只满足于一知半解,就无法履行好协调、指导和服务的工作职能,长此下去,必将有损部门和政府形象。三、搞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应具备的条件

(一)掌握民营经济运行分析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经济运行分析是一项综合运用经济理论、方针政策、统计科学等多种知识及与具体分析对象相关的专业知识,对分析对象进行的一种研究活动。所以,做好经济运行分析需要具备如下一些知识。

1、经济理论知识

科学的政治经济学是我们目前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象、经济运行过程的基本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辩证法思想、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反映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经济学专著以及我国当代经济学家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都对我们进行经济运行分析具有理论指导作用。我们必须善于学习和运用这些理论去分析研究经济现象、经济过程,并从中发现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

2、方针政策知识

为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级政府相应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如国务院制定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河北省人民政府制定的《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保定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关于实施“催生、助长、扶强”战略,全面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意见》等,都是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政策依据。我们必须把这些方针政策学深、弄懂、吃透,才能用以指导我们的民营经济分析工作。因此,随时关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其变化,加强对方针政策的学习领会,对于分析研究民营经济运行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3、统计科学知识

统计科学在经济分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首先,我们进行经济分析所依据的基础资料主要是通过统计调查所获取的统计信息;第二,对统计资料、统计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所使用的方法,如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动态分析法、指数法等等,都是统计科学所提供的;第三,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所使用的预测方法,也主要源于统计科学提供的统计预测方法。因此,统计科学知识是民营经济分析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知识。不掌握统计科学知识,就无法做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

(二)调查研究是做好经济运行分析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做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需要以包括统计调查在内的调查研究为基础,在调查研究获得准确、翔实的信息资料之后,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分析、比较和判断。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是可信的。要搞好调查研究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健全和完善现有的统计网络体系,为调查研究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从乡镇企业管理局发展到目前的中小企业局,在我们系统内已形成自下而上的统计工作网络体系,担负着民营经济统计信息的采集、整理、汇总、传输的职能。这一统计工作网络系统为我们进行民营经济运行分析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为确保民营经济运行分析搞得有条不紊、有声有色,必须继续加强民营经济统计工作网络体系建设,做好扎实的统计基础工作。没有健全的民营经济统计工作网络系统和扎实的民营经济统计工作基础,调查研究工作就无从得到保证,更谈不上搞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

2、调查研究的方法科学、手段完善是获得完整可靠信息的技术保障

我们进行民营经济运行分析所依据的信息资料既然是靠调查研究获得的,因此调查研究的方法就必须科学,调查手段必须完善。一方面要依靠民营经济统计网络系统进行统计调查;另一方面也要发挥统计网络之外的调查作用,如通过深入企业、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获得来自基层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信函、电话等载体进行咨询、了解或利用网络、报刊等传媒获取信息等等。总之通过方法科学、手段完善的调查研究所获得的信息,才能为经济分析提供翔实、完整、准确、可靠的材料依据。这是搞好民营经济运行分析的前提条件。3、求真务实是确保调查研究及其成果真实可靠的必要条件

调查研究必须具备深入实际、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不管是调查研究,还是收集、整理、传输、使用信息,都要坚持如实反映客观情况。对统计数据进行随意删改或主观臆造所谓“数据”的作法,既是统计工作的大忌,也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大忌,不仅影响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降低可信度,而且依据这一结果作出的经济分析,将会对领导决策产生误导作用。因此,搞好调查研究、确保信息质量,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

四、编写分析报告应把握的重点

经济运行分析书面报告是依据经济运行分析过程和结果形成的文字材料,可按时间形成定期、不定期、事前、事中、事后预测分析报告以及短期、中期和长期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等;也可按领域范围形成宏观、中观和微观经济分析报告;还可将分析对象、分析角度、分析内容作为分类标准,形成综合性分析报告和专题性分析报告等等。应该说它是整个经济运行分析的最后一道工序。

(一)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从文章结构方面看,经济运行分析应具备清晰醒目的标题以及由开头、主题、结论三部分构成的正文。从文章的内容看,经济运行分析主要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当前主要经济指标及经济运行情况

本部分概括叙述当前经济运行的情况,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如增加值、上缴税金、出货值等)完成情况等。这些指标完成情况可以与基期有关指标或计划指标分别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分析、判断,得出某些结论。

2、当期经济运行特点及原因分析

本部分要求将根据经济运行情况概括出的若干特点表述清楚。为说明这些特点的存在,需要辅之以必要的统计数据资料和其他活资料,并就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作出恰当的分析阐述,以起到总结经验的作用。

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本部分是就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应当引起关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作出分析。目的在于吸取教训,针对存在问题及原因,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经济分析时予以特别的关注,对问题要尽量反映清楚,对原因则尽可能分析透彻,以期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4、对未来经济运行趋势的预测

这一部分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未来民营经济运行总体趋势的预测、判断;另一方面则是对反映民营经济运行成果的主要经济指标未来期完成情况的预测和估计。这种预测和判断,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预测和判断,目的是能够使关注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业内外各界对未来情况心中有数、以便在心理和物质两个方面做好必要的准备。

5、对策和建议

对策含有两重意思。其中主要针对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属于解决问题的措施;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而采取的对策,属于预防性措施。建议,则既包括了对解决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方面的建议,也包括了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性建议。无论对策还是建议,都是针对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或建议政府相关部门采取的策略和措施。这既是进行民营经济运行分析工作的重要目的,也是民营经济运行分析重要作用的体现。因此,这项内容的阐述,特别需要强调观点明确、针对性强、切实可行、表达恰当。

(二)编写报告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准确性。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做到统计数据资料要准确,情况要真实,观点要正确。要扎扎实实地把数据资料搞准,对大起大落的数字要查明原因。但分析报告不应是数据资料的简单罗列,要正确地使用数据资料,通过对数据资料的分析、判断、提炼出观点,揭示经济现象的规律性。要处理数据资料和观点的关系,做到观点从大量真实的数据资料中提炼,所运用的数据资料要紧紧围绕说明观点,使二者相统一。只有这样统计分析报告才有了坚实的基础和足够的份量。

2、实用性。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有着明显的目的性、针对性,它是为一定对象服务的。因此必须抓住经济运行中反映出的主要矛盾,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找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为各级领导宏观调控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统计分析报告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越强,质量也越高。

3、逻辑性。经济运行分析是由数据资料形成概念,从概念形成判断,由判断进行推理,并由此得出结论。要正确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判断是以准确的统计数据资料为依据,推理是以充分的依据为前提,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就是要有合乎事实的逻辑性,判断推理的结果不能含糊不清、前后矛盾,要做到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因此,经济运行分析报告要主题突出、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4、时效性。这是保证分析报告价值的重要条件。提供不适时就是失效的分析报告。反映发展进度的统计分析报告越快越好,要争分夺秒;专题分析贵在适时,特别是前瞻性和预警性的专题分析往往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行政统计分析报告篇3

关键词:政府会计;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后,新修订的《预算法》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报告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2014年底,国务院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明确了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主要内容以及时间表、路线图等。

一、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现状

1、体系不完整

我国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是由财政总预算会计报告体系、行政单位会计报告体系和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体系组成,相互割裂,不能提供政府完整的会计信息。

2、透明度低

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报告只是局限于政府各级部门使用,存在公开程度差,透明度低,外部监督困难现象。

3、不能全面反映财务状况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年度决算报告,仅局限于有关预算资金活动情况及有关预算资金涉及的范围。无法完整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及运营情况,无法满足报告信息使用者各方面的分析需求。

现行政府各类财务报告,一方面在资产管理上没有完整全面反映政府部门受托管理的国有资产规模,造成占用、使用和管理状况不明、底数不清,导致国有资产长期流失。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进行资产重估等,也存在与价值背离的现象。另一方面,负债的确认和记录不完整,包括社会保障资金、养老金、失业金等其他政府债务在内的许多跨年度义务未确认或披露。另外,现行政府各类财政报告也没有包含绩效管理、服务成本等方面的信息。

二、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必要性

《改革方案》指出,以收付实现制政府会计核算为基础的决算报告制度,对准确反映预算收支情况、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仅实行决算报告制度,无法科学、全面、准确反映政府资产负债和成本费用,不利于强化政府资产管理、降低行政成本、提升运行效率、有效防范财政风险,难以满足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促进财政长期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因此,必须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建立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运行成本、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以政府财务信息为主要内容,以财务报表及相关文字说明为主要形式,全面反映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结果和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综合性年度报告。

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一种全面、系统地反映政府财务状况的核算方式,也是披露政府会计综合信息的一种规范化途径。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有以下几点意义。

1、有利于强化资产管理

在收付实现制下,资产的取得和减少都在发生时确认,不考虑后续计量问题。例如收付实现制下,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使得资产的当前实际价值不能得到准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无法了解到真正可使用的资源。而权责发生制下,需要考虑后续计量问题。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还可以提供政府公共资产的存量及固定资产的折旧状况,从而有利于促进公共资产的优化配置和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2、能够反映出政府日后的财政责任和能力,有利于防范财政风险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国政府的债务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收付实现制下无法提供完整的政府债务信息,如当期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的政府债务和政府有偿债义务的或有负债,都没有全面反映,造成政府的债务风险被严重低估,不利于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可以提供比较全面、准确的政府负债和债务信息,将政府雇员的养老金保险计划等政府长期承诺形成的负债纳入财务报告反映的范围,避免了隐性负债藏而不露的问题,有利于真实地反映政府的财务状况。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还可以进行资产和负债的对比分析,为科学合理地分析政府偿债能力、债务风险以及建立中长期财政规划提供有效的信息基础。

3、有利于开展政府资金绩效评价

我国财政改革的不断完善,对资金的使用绩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传统的的财政管理理念下,只侧重于评价政府财政资源的合理性,且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入、流出和收入、费用没有相应的对应关系,无法进行准确的费用分配和核算,不能准确反映政府的真实运行成本,政府成本和绩效的对应信息被扭曲,无法进行合理的绩效考评。通过引入权责发生制能够实现对政府运营成本的核算和报告,客观、准确地核算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成本费用,可以正确评价政府活动的成本,政府使用公共资源的成本和费用能够进行配比,成本信息与取得的绩效密切相关,能为绩效评价提供依据,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提升了政府绩效管理水平。

4、有利于提高财政透明度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预决算报告制度,由于反映的信息过于简单,造成政府财务状况透明度不高,不利于报告使用者对政府资金分配与运行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和实施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制度,通过统一规范政府财务报告的编报模式、信息质量保障机制以及信息的分析应用体系,可以准确全面地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和公共经济绩效,并以通俗易懂的信息和各种分析指标帮助报告使用者更好地理解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切实提高财政透明度。

三、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工作的思考及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

(1)制定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及应用指南。基本准则用于规范政府会计目标、政府会计主体、政府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政府会计核算基础,以及政府会计要素定义、确认和计量原则、列报要求等原则事项。基本准则是指导具体准则的制定,并为政府会计实务问题提供处理原则。具体原则用于规范政府发生的具体经济业务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应用指南是对具体准则的实际应用做出的操作性规定。

(2)健全完善政府会计制度。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体系的最大瓶颈在于收付实现制是反映预算执行的有效方法,这就意味着权责发生制完全取代收付实现制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要实现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政府会计科目需设置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重功能。预算会计科目应准确完整反映政府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等预算执行信息,实现预算管理目标;财务会计科目应全面准确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等财务信息,侧重于对政府的财务状况与运行业绩进行核算与披露,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3)制定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和操作指南及建立健全分析应用体系。

(4)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和公开制度。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部门财务报告编制后,都要按规定接受审计,通过审计机关或其他鉴证机构对政府财务报告进行审计,提供客观、公允的鉴证报告,有利于保证政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增强政府财务报告信息的公信力,审计后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依法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并按规定向社会公开,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公开透明。

2、加强技术支撑,加快政府会计体系信息化建设步伐

2012年1月29日的《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要求采用“调表不调账”的方式,以2011年度的一般预算会计报表、基金预算会计报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会计报表等在不同制度要求下编制的、提供分散信息的报表为基础,结合相关财务资料,根据经济事项实质进行抵消、调整和合并,编制更为集中、综合的财务报告。选择了北京、天津等11个省市试编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但在试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实际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关信息系统的支持,各地区主要还是依靠人工来进行计算、核对、编报。由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数据量大、繁杂,再加上数据转换和调整,难度很大。在数据的可靠性方面,也难以做出相应保障。没有相应的信息系统进行支持,既难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工作,又难以保证报告的质量。目前多数的财政工作业务都有相应的信息系统予以支撑,如国库集中系统、工资统发系统、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但一体化程度较低,信息系统碎片化问题比较突出,应考虑开发满足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的信息系统,不仅包括会计核算系统,还要包括财务报告编制系统,并实现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财政业务系统的融合、衔接。

从国外的改革经验来看,建立完备的政府会计综合信息处理系统,对政府会计引入权责发生制最终能否体现改革成果具有重大意义。例如澳大利亚通过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从而帮助它成为权责发生制改革成功的国家之一。

3、扩大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范围

在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上,我国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应在此基础上尽快开展全国范围内的试编工作。要实现工作的全面开展,不但要总结相关经验,将各地在试编中的办法加以总结,制定更加合理的试编方案,还要推动试编工作向各级政府延伸。据了解,在试编省份中,编制工作也只是停留在省、市的层面,县(区)级政府还未开展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工作。因此,应在总结完善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将试编工作的面扩大到各级政府,为适时编制涵盖全国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创造条件。

4、加强人员培训

在收付实现制下,不管是会计账务处理还是财务报告编制都相对简单、易于操作,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操作技能的要求不高。编制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并且技术性高的工作,其对专业化知识要求较高。为保证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应该定期让从事政府会计的工作人员进行多渠道多方位的职业化培训。例如美国成立了美国政府会计师协会,专门为政府会计人员提供培训服务。抓好业务培训工作,是培养专业知识精通、业务操作熟练的高素质专业政府会计人才的需要,有利于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并且提供支持,有利于确保编制权责发生制综合财务报告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5(2).

[2]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答记者问[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5(2).

[3]文一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破题[J].财会学习,2015(2).

[4]冯任佳:关于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14(5).

[5]戚艳霞: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特点分析和完善建议[J].财会月刊,2015(13).

[6]李红霞、刘天琦:关于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思考[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5(7).

行政统计分析报告篇4

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网报工作

死亡报告率:全市现有6个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开展死因登记报告工作的6家,实际开展的6家,报告率为100%。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止网络报告死因报告病例总数665例。

死亡报告性别比:据国家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网上统计,我市县及县以上医院2011年网络报告死亡病例总计665例,其中男460例(69.2%),女205例(30.8%)。

死亡报告年龄构成:2010年网络报告死亡病例统计显示,0岁组5例(0.75%),1~4岁组3例(0.45%),5~14岁组6例(0.90%),15~34岁组43例(6.47%),35~59岁组306例(46.02%),60岁以上302例(45.41%)。

死亡原因分析

三大类死因构成:对2011年网络直报的665例死因登记报告进行分析,按照iCD-10要求统一进行死因编码,按疾病的根本死因分三大类进行死因分析。第一类疾病感染性疾病和母婴类疾病19例(2.86%);第二类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378例(56.84%);第三类疾病伤害类268例(40.30%)。

两类死因的性别构比:从不同性别的死因比看,男、女性慢性病死因构成比为3.06%,伤害死亡死因构成比为1.91%,二者均显示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报告信息质量评价

报告情况:①未报告医疗机构比例:我市6个县级医疗机构,未报告比例为50%,调查表明皆无死亡个案;②医疗机构报告及时性:全市医疗机构报告及时的比例为98.72%;③审核率:全区总审核率为100%。

死因编码情况:死因诊断不明比例,全市总比例为0%。伤害无外部原因或意图不明比例,全市总的比例为0%。心血管病缺乏诊断意义比例,全市比例为1.7%。肿瘤未指明位置比例,全市比例为0%。呼衰、肝衰、肾衰比例,全市比例为0%。

今后工作思路

要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协调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计生、统计等相关部门,争取开展工作所需要的经费、政策及相关工作环境与条件。

县级疾控机构是全国疾病监测点死亡报告与死因统计工作的技术管理部门,要做好对医疗机构死亡报告和死因统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导工作;对报告单位上报的R编码等原因不明的个案要及时做好现场流调工作,及时补充订正信息。

行政统计分析报告篇5

【关键词】政府财务报告权责发生制编制

2015年财政部推出了《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试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和《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三项制度,并于2017年1月1日起施行,明确和规范了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工作。三项制度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政府会计的重大改革,是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一、制度出台背景

我国目前政府财务报告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准确反映了财政预算的收入支出情况和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在对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资产负债情况和成本费用情况,不能有效管理政府资产,降低成本,防范风险。

以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基础的政府会计制度存在局限性,在会计目标方面,偏重满足财政预算管理的需要,未能全面满足财务管理的需求;在核算基础方面,在收付实现制下,以各项实际收付款项为标准确认收支情况;在核算内容方面,反映资产负债情况的内容较少,其中只有存款和往来款,主要反映财政资金收入支出和结余的情况。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现行政府会计制度缺陷逐渐显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关于“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精神,使政府会计制度职能定位和报告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从服务于预算、关注信息供给方转向强调政府决策、管理、监督和评价;二是适应国家宏观治理的需要,从控制取向的政府会计转变管理取向的政府会计;三是反映政府整体层面的综合信息,从会计信息碎片化转向统一完整的报告体系。

《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办法(试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和《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这三项制度的出台,标志着政府财政部门在贯彻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建立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财务报告迈出重要一步。今后将在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开展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工作,制定政府财务报告审核和公开机制,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财务会计体系。

二、政府财务报告制度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界定

政府财务报告主体是界定政府财务报告范围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的不断深入,试编工作指南对政府财务报告做出了一些总体规定,但对于一些具体问题并没有明确,使纳入的主体范围不够合理,相关标准不够明确,致使各地标准不够统一,口径不够一致,缺乏各地方政府财务报告的可比性。从而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界定显得尤为重要。要准确界定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主体,需要划分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主体的基本类型,针对不同的报告主体明确主体界定标准,从而界定主体范围。政府是一个复杂而专业的组织,对公共资源委托方承担受托责任并履行报告义务。我们可根据受托责任制分解成不同的报告主体,将承担受托责任的各个政府部门及其所属的承担进一步分解受托责任的单位,构造为政府财务报告主体,对不同的政府部门和单位所承担的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报告。报告主体应满足的条件是部署资源,执行预算管理责任,评估绩效,并提供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等信息。

(二)政府财务报告和预决算报告的衔接

我国现行预决算报告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能够准确反映预算执行情况,满足政府和人大等加强当年预算执行管理和监督的需要。在该预决算体系下,主要反映收支流量信息,将与预算收支没有直接关系的政府资产的后续计量以及政府可能承担的负债义务等重要会计信息遗漏,不能完整反映资产负债存量及政府运行成本,导致政府资产管理基础数据缺失,债务管理不规范,财政风险高以及政府运行成本不透明。而资产负债的存量信息正是评价政府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和政府信用评级的重要依据。

在政府财务报告的相关制度下,各财政部门通过编制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来反映政府整体的资产负债情况、收入费用情况、运行成本情况和现金流量情况等财务信息情况;各部门通过编制权责发生制的部门财务报告,来反映本部门资产负债状况情况、收入费用情况、运行成本情况和现金流量情况等财务信息情况。政府财务报告要实现以权责发生制会计核算为基础,服务于不同的政府管理目标,在政府会计的框架下分别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满足政府对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信息的需求,为加强宏观经济调控、保障财政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等决策服务。对现有的预决算报告体系进行完善,实现政府财务报告与预决算报告体系的并行、衔接、补充和协调,形成较为完整和科学的政府财务信息报告体系。三项制度颁布后,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将成为各级财政和各部门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厘清政府财务报告和现行预决算报告的关系,有利于这项工作的开展。

(三)政府财务报告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个全面、集中、系统的政府财务报告完整反映政府财务信息,让公众和监督部门考核政府财务履行情况。其主要原因是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相关配套制度并不完善,没有在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对一些相关工作的流程进行详细介绍,如对账、调账、结账等工作的流程。同时还存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不足,缺少完善的信息获取制度,在财务信息获取方面难度较大。财务报告试编工作是在现有预算会计制度体系内进行的,不是基于改进后的核算制度进行的。

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基础是现行预决算报表,而现行预决算报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在财务信息发生真实收支后被记入到财务报告中。这就决定了试编工作需要更多的深入分析,从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财务信息应满足政府问责和决策有用性。当前政府财务报告试编工作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编制的一系列相关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最终的财务报表并没有按照日常的会计核算得到,可以看出,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制度与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不符。试编工作受到现有预决算管理框架内体系、制度、机制等方面的约束,适用性较差。只调表不调账导致在政府财务报告试编工作中只针对报表调整,而非针对业务核算。研究并解决预算、核算、决算和审计之间的脱节问题,实现体制机制制度的整合,是需要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改善的方向。

三、完善政府财务报告建议

(一)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分析指标体系和内容指标体系

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分析指标体系,可以从三点出发:一是建立政府财务报告的财务指标体系,着眼于政府管理和政府工作评价目标,建立与各项工作对接的指标,如按政府管理决策和评价的各项工作建立分类指标,而不是按照财务报告的报表体系建立分类,根据应用需要建立的指标体系既包括财务报表数据来源的指标,也包括非财务报表的指标,丰富指标内容;二是建立一些排序指标,反映政府财务状况和政府绩效优劣的指标并进行排序;三是建立某些指标历史数据及经验值,有些指标需要历史数据,才能产生可用的结果,例如反映负债程度的各项指标,只有经过一定时期的历史数据积累,才能找到对应本地区衡量财务风险程度的经验值,财务分析指标才能够得到有效解释和应用。应当着手建立需要积累历史数据的指标及这类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而通过一定的时间,确定或修正适用于本地区这类指标的经验值。

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内容体系,可以从以下两点出发:一是针对政府管理和评价工作的应用,补充、完善财务报告的内容;二是建立包含部门、单位财务报告和有关专项报告在内的政府财务报告的子报告体系。其中专项报告是指为专门反映某类财务状况项目的报告。在专项报告中,要提供综合财务报告应用所需的全部信息,不局限于财务报告的报表信息。

(二)加强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建设

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建立、完善政府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全面梳理政府的资产和负债等情况,真实并全面的反映政府的“家底”情况,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具有价值、可信的信息。同时推进政府会计改革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充分显示出来,为全面推进政府会计改革积累宝贵的经验。通过转换预算会计数据以及搜集整理并汇总反映政府相关财务信息,发现现行预算会计管理中的问题,更好地完善预算会计制度。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编制结果,也需要呈现出一份高质量高标准的资产负债情况表。加强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是编制政府财务报告的一项主要内容,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我国要设计构建的满足政府财务报告编制的信息系统,不仅包括会计核算系统,还要包括财务报告编制系统,并与财政收支总分类账系统、国库集中收付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实现对接,用信息化手段保证政府财务报告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政府财务报告与政府财务审计报告关系的整合

行政统计分析报告篇6

关键词:教育系统;绩效评价体系;学校会计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预算绩效评价是一项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的财政支出分配体制改革,是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学校来说,是一项全新的改革工作[1]。长期以来,学校经费基本上都是靠政府拨给的,财务报表也主要是报送给上级主管部门的,因此学校会计信息的反映和提供也相对单一[2]。其中绩效模式是很重要的一环,但为学校绩效评价提供数据的会计信息和其他有关信息则更加重要[3]。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政府绩效会计核算模式,离不开学校会计的改革和学校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学校教育系统会计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现报告如下。

一、绩效会计的内涵

绩效会计的理论基础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是对管理当局所应用的信息进行鉴定、计量、积累、分析、处理、解释和传播,以便在组织内部进行规划、评价和控制,保证其资源的利用并对它们承担管理责任。由此可见,财务会计是一个单纯提供会计信息的系统,而管理会计一方面要提供信息,另一方面要帮助管理当局制定计划,做出合理的决策,从这点来看管理会计人员要比财务会计人员更接近决策层。绩效会计是将管理会计思想与财务会计方法相结合。即在财务成果核算的同时,直接进行经营管理分析,努力做到经营成果和管理效率的同步核算。突出、强化了现代会计的管理意识,试图推动并完善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为此,绩效会计确立了会计管理论、收益目标论和要素功效论等基础理论[4]。

二、教育系统会计绩效评价的必要性分析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信息的提供必须真实、完整、及时、全面,既要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又要为财政相关部门提供科学参考,因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不言而喻。同时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来自各方的压力增加,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对学校的发展和运行要做出正确决策,也需要更深入地掌握学校的财务会计信息[5]。

三、教育会计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是在评价工作时间安排上,按照制度化、程序化长效工作机制设定的时间节点;二是在技术质量的保证上,以我国教育支出绩效评价中心进行指导,教育机构与中介机构相结合组成的评价队伍,既有利于绩效指标研发,又有助于培养规范的绩效评价队伍。三是在评价机构的选定上,通过政府采购程序,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独立开展评价工作,保证评价结果公正客观;四是在评价工作程序上,由教育部门组织重点评审会,先评审指标再评价项目,既保证了绩效评价工作有的放矢,又有效避免了重复劳动。五是在评价结果的应用上,首先教育部门将评价报告和整改要求反馈至项目单位,由项目单位针对评价报告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报告书提交至教育委员会效能考核办验收通过,同时报财政备案。其次,对评价报告中涉及资金预算安排的意见和建议作为下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安排的重要依据。最后,项目单位将评价报告在教育部门网站上网进行公示,并将社会公众的意见收集整理后,报财政局备案,接受社会监督。

四、教育系统会计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配套措施

1.确立绩效评价为导向的原则

为配合单位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我国学校会计改革方向应主要从公共投入管理为主到以公共产出管理为主;从侧重单位财政、财务状况的短期流量分析到短期流量分析和长期存量分析并重,以防范财政风险。这就意味着以绩效评价为导向的教育会计体系应是一个集财务会计建立的政府财务会计系统。为此我们应结合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经验,在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同时,充分考虑政府会计的特殊性,制定政府会计准则和财务会计报告制度,以充分满足各类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6]。

2.优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我们知道,在教育系统内部,各个部门一般都会有几个主要的目标,每一个主要目标下又会有许多分目标,这些分目标都可以用具体的量化指标来衡量,由于单位每个部门的工作、责任不同,所以各部门的评价指标不都是一样的。我们认为,学校在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注重学习和创新指标。学校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决定了能否持续不断地提高影响力,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持续增长,和社会公众的认可。

3.建立健全学校财务报告制度

首先应建立独立的外部审计制度,使审计机关或其他鉴证机构以公正中立的身份,提供客观、公允的审计报告。其次应构建一个层次分明、内容完善的财务报告体系,使之包括审计报告、学校财务报告、基金财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要求披露的补充信息五个部分。学校财务报告都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及支出明细表这些主表及其附表组成;基金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和基金余额变动表等组成,并确立教育基金、权益基金和受托基金,各自作为独立的财务报告主体。最后应提高学校会计人员的素质及专业胜任能力,并建立更高效的教育会计信息系统。

4.创新绩效会计核算监督评价体系

首先是要划分责任单元。责任单元是教育系统内部按责权统一的原则划分的相对独立的,承担一定经济责任,并能反映经济责任情况的内部单位。划分了责任单元后,还必须建立各部门、员工的信息沟通渠道,信息的收集、分享、交流是成功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保证,包括调整计划、提供帮助,及时激励、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在反馈、沟通过程中达到了绩效监督的目的。学校根据反馈的结果对数据进行合理调整后,再将绩效核算的结果即绩效工资分配至部门,部门根据对员工的个人考核结果再发放至个人。其体现这一部分工资与员工个人的业绩、部门业绩以及单位业绩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分配的竞争和激励作用。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我们需要以新《学校会计制度》为依据,建立学校教育系统会计的绩效评价体系,推动现代教育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麟扁.学校会计信息披露系统改革的探索[J].教育财会研究,2008(01).

[2]罗辉.改善和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的会计使命[J].会计研究,2006(03):45-55.

行政统计分析报告篇7

   绩效审计的基本要素

   (一)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的既定方向和要达到的预定结果。政府绩效审计的基本目标定位是:

   1.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经济、有效地执行有关政策进行独立审计检查。

   2.对被审计单位和审计对象实现既定目标的程度和所造成的各种影响进行报告,为决策机构提供相关的评价意见。

   3.发现并分析审计对象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方面存在问题的迹象或绩效不佳的领域,提出审计建议,以帮助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

   (二)审计范围

   1.财政性资金(或称公共资金)支出。其内容主要有:

   (1)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行政单位涉及各级政府部门、人大、政协、以及由国家财政提供工作经费的党派机关和部分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包括文化教育、科研卫生、社会福利及其它社会公共事业部门。

   (2)国家投资建设项目。主要是指由财政性资金(财政拨款或财政融资)投资的各种建设项目。有些项目并不全部是由国有资金投入的,但只要是属于政府审计管辖范围内的投资项目都可以进行绩效审计。

   (3)其他各种专项公共资金的使用。专项资金是指财政预算安排的或有关部门、单位依法自行组织的,具有特定用途的财政性资金。比如行政事业专项资金、社会保障基金、农业专项资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等。

   (4)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

   2.国有及国有资产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和金融机构。

   (三)审计职能

   审计目标决定了审计职能。绩效审计除了一般审计所具有的监督职能、服务职能外,还特别强调评价职能即在监督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的资金使用和项目执行情况,也即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比如,被审计单位所选用的执行方式是否体现了经济性?所获得的结果是否与所使用的资源相匹配?结果是否与政策目标保持一致?对社会的影响如何?等等。

   (四)审计程序

   政府审计程序通常包括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四个阶段,绩效审计也不例外。绩效审计准备阶段的关键工作是建立具体、明确的审计目标和绩效标准,为此,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基本情况,比如相关法规、协议、工作目标或项目目标、内控制度,单位或项目的产出情况包括产品或服务、社会影响等。

   (五)审计报告

   绩效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集中体现审计结果、反映审计目标实现程度的一种书面文件。报告的写作应当行文简练,突出重点,体现实质。与财务审计报告不同的是,绩效审计报告是对外报告,报告接收人是有关政府部门,报告人是审计机关而不是审计组。绩效审计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

   1.相关的背景资料。说明该审计事项为什么值得审计注意,介绍审计实施的基本情况和被审计项目或单位的基本情况,并说明在评价绩效时有哪些特别的考虑,比如被审计单位受到了什么影响和限制等。

   2.绩效标准和结论。评价绩效的标准和结论以及支持结论的依据,必须一一列出,不管是好的方面还是差的方面。对于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还要指出根本原因。

   3.审计建议。审计建议针对的是重要领域,要客观、合理、具有可行性。

   美国和加拿大的绩效审计报告中有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在其报告的最后通常增加一项内容,即被审计单位对报告的反馈意见,其中包括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审计结果、审计结论和审计建议的意见,计划采取的改进措施,以及审计机关对于被审计单位反馈意见的看法和对报告的修改说明。这样的报告更具说服力,所提供的信息也更加全面、完整,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绩效审计的技术方法

   (一)信息收集技术信息收集就是审计取证。绩效审计沿用了一部分传统财务审计的方法,比如审阅法、核对法、函询法、观察法、盘点法、抽样法等,但也有自身独特的方法。

   1.实地观察。对整个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布局情况加以观察,了解经营管理的全过程,看其工作功能的发挥,并获得对组织的整体印象;对存货、设备状况进行实地观察,注意发现是否有多余积压、废弃等浪费现象;对于项目、工作现场进行实地观察,可以了解项目的运作过程。

   2.面谈。向有关人员分别提问并获得回答,采用口头询问同时做文字记录的方式。被询问者可以是被审计单位的高级主管、一般管理人员、当事人,也可以是有关外部人员包括某方面的专家等。

   3.座谈会。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多元式的面谈。在召开座谈会之前,可以事先将有关调查表提交给被审计单位,以便他们有时间适当做些准备,并选择相关的人员参与座谈。

   4.调查问卷。当涉及的人员或单位很多、以致无法进行必要询问时,可以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关键的环节是设计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表格,要求所有内容采用问答方式,这些问题应该非常明确,切忌模棱两可或带有某种诱导性。对于受益面比较广的资金支出,特别是具体到某一类公众个体的资金,比较适合这种方法,比如扶贫资金、三峡移民资金等。

   5.审阅法。审查阅读与被审计单位或项目有关的文件资料包括以前年度的审计报告,从中找出有用的信息。

   (二)信息分析评价技术

   1.比较分析法。比较就是将实际情况与一定的参照物或基准进行对比,基准可以是计划、预算、标准、设计、历史、同行业等。

   2.因素分析法。对事实进行分析找出成困。比如某单位的办公费用明显超支,那么,是因为人员增加还是工作量增加?是因为浪费还是预算不合理?

   3.统计抽样。统计抽样方法适用于总体比较庞大的审计事项,同样也需要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辅助。统计抽样的方法有如系统抽样、分层抽样、货币单位抽样、随机抽样等。随机抽样有时会被误以为随意抽样,其实后者并不是统计抽样方法。在传统财务审计实务中比较经常使用的就是随意抽样,要么是主观选取数额较大的,要么是任意选取。而随机抽样是有严格规律的,可以使用随机数表,但最好是借助于计算机产生随机数。

行政统计分析报告篇8

(一)政府会计国际比较的理论框架政府会计比较的理论框架是政府会计权变模型(Contingencymodel)。Lüder(1992,1995,1998,1999,2001)教授的研究被认为是政府会计国际比较研究理论框架的核心部分。Lüder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末发起了政府会计国际比较研究,并为其提供了理论框架——政府会计变革的权变模型。他在一般的权变模型中引入行为变量,将制度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一并作为政府会计改革进程的决定因素纳入研究分析的框架中,旨在确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行政环境的主要特征,并识别它们对政府会计改革进程可能产生的影响。通过分析对比政府会计改革进程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模型可用于解释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会计改革的进程以及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政府会计改革进程的差异,也可用于推测特定条件下一国(或地区)发生政府会计改革的可能性。权变模型建立了政府会计国际比较研究的理论框架,激发了对政府会计改革原因的关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和问题。在研究之初,Lüder教授假定环境背景不决定政府会计系统的内容,一个会计系统符合所有组织,拥有相同信息需求的所有国家运用概念上类似的政府会计系统。然而,一些证据似乎在驳斥这种断言。Godfreyetal.(1995)指出,在发展中国家捐助机构和国际组织对政府会计的影响经常会扭曲了改革,导致混合系统的出现,该系统既非简单的收付实现制,也不符合政府会计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Lüder教授的研究更注重政府会计环境而不是会计系统内容本身,主要结论集中在国家环境特征和政府会计系统使用者,而非政府会计系统的内容,所以只能分析、解释和预测特定环境对政府会计变革产生的影响。

(二)政府会计国际比较的基本理论

(1)nobes的初步简易模型。nobes(1998)对企业会计国际比较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开发的“初步简易模型”将国际上的企业会计系统分为两类:a类(类似于英美)和B类(类似于欧洲大陆)。他列举了十七种可能导致国际企业会计差异的因素,运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剔除变量,最后结论证明只有两个因素最重要,即融资体系和殖民地遗留特征。这里的融资体系分为直接融资(资本市场)和间接融资(银行和其他信贷结构)。nobes认为,在a类会计系统的国家,会计国际差异的产生是由于强大的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造成的。而对于B类会计系统的国家而言,则没有这样的外部信息需求,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合法的计算可分配利润(保护债权人利益)和应纳税额,税收和会计存在紧密的联系。另外,他还认为一国殖民地所遗留的特征,对当地的文化、法律体系、税收体系等均会产生很大影响,成为产生国际会计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nobes提出的企业会计国际差异的一些因素也被用来解释政府会计的国际差异。

(2)Brusca的政府会计国际差异归纳性理论。Bruscaalijarde等对nobes的会计国际差异理论进行了扩展,他们认为公共部门组织、主要财务报告使用者和外部财务资源供应者也是政府会计国际差异产生的原因。BruscaalijardeandCondor(2002)认为公共部门组织会影响政府会计系统,从而导致国际差异。他们特别指出:公共部门参与国家经济活动的程度,不同层次的公共管理(国家、地区和地方)和各自的重要性,分权过程,以及公共服务管理的私有化,这些都会引导着各国政府会计系统朝着特定的方向发展。他们还指出,公共部门组织不仅本身是一个导致会计国际差异的因素,还会在国家层面不同类型的公共主体引发政府会计差异。BruscaalijardeandCondor还强调政府财务报告的具体目标也是政府会计系统国际差异产生的一个可能的原因,它们与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有关。他们认为,尽管不同国家的信息需求有其相似处,特别是对那些与财务状况、资源分配和高效管理相关的信息需求,但对财务报告目标的理解和侧重点因国家而异,这就产生了不同的具体目标,进而导致了国际间的会计差异。此外,他们还将财务资源的供应者列为解释政府会计系统国际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指出,在会计信息使用者中,(外部)财务资源供应者特别值得关注。事实上,虽然政府最常见的融资来源是税收,但在很多场合下他们还需要外部融资(即借款)来支持投资(资本)支出。在这个意义上,向金融机构贷款和发行公债是不同的,发行公债的会计信息需求将会更高。因此,资本市场是决定政府会计系统改革及其内容的重要因素。在拥有强大资本市场的国家,特别是在北美,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定期对地方公债进行评级。因此,评级机构成为政府会计信息的重要使用者。

(3)Chan的政府会计模式划分。政府会计模式可以看作是政府会计实践的示范形式,是对已定型的政府会计实务的概括和描述。由于各国所处的政治经济环境不同,其政府会计实务也不尽相同。Chan(2001)按照政府会计与传统的公共预算之间的关系不同将政府会计分为德法模式、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三大类。他指出,德法模式的政府会计以德国和法国为代表,大部分欧洲大陆国家都采用了这一模式,该模式的政府会计实际上只是预算体系的附属物,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记录预算拨款的用途,政府会计的主要目标是进行行政控制,其次才是向议会报告自己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美国模式的政府会计以美国为代表,虽然其政府会计仍与传统的预算密不可分,但它又试图摆脱预算。政府会计体系仍然以基金的形式监督预算的执行,但会计又在很多方面独立于预算,如政府要遵守外部的会计准则,而这些准则并没有采用预算会计所经常采用的收付实现制基础。会计报告倾向于满足实际或潜在的外部使用者的需求,如贷款人、政府证券投资者、纳税人和选举人。英国模式的政府会计则已经基本上摆脱了传统的预算。政府的所有企业活动都采用了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即使是预算本身也接受了权责发生制。综合nobes和Chan的观点,笔者将德法模式政府会计和英美模式政府会计之间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如表1、表2所示。

宋衍蘅(2002)对Chan(2001)的观点加以提炼,将政府会计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总结为三个方面,即法律体系、议会与政府关系、中央和政府关系。张国清(2007)从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和欧洲大陆国家中选举了五个样本国家,首先从会计确认和计量、财务报告、预算报告等方面,比较了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和欧洲大陆国家的政府会计体系,发现国际背景下公共会计系统的主要特征仍然是会计多样性;接着从法律体系、公共部门组织、公共财务报告的特定目标、会计职业界的兴趣和构成等方面分析了会计多样性的原因和本质。

二、政府会计国际比较实证研究综述

(一)基于权变模型理论框架的政府会计比较陈立奇、李建发在其《中国、美国和英国的政府会计准则》一文中分析了中国、英国和美国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制定程序以及准则的主要内容。准则的主要内容集中于三国的政策产品(即传达准则的文件)、财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目标、财务报告和报告主体、计量方法以及预算和会计的关系五个方面。CarmenCabaperez等在其《政府制度对政府会计改革的冲击:阿根廷和智利从独裁时期到20世纪90年代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利用权变模型比较阿根廷和智利在从独裁者走向民主制的政治变革过程中公共会计领域所发生的变化,其在权变模型中引入了一些新的变量,使其能够更好地适用于拉美国家的情况。作者的主要结论有两点:一是从不稳定性到民主化稳定状态的变迁并不必然带来公共会计制度的改革。二是经济危机是启动制度改革的一个因素,因为它引发了改革财务管理制度的需求,使政治家们变成了改革的促进者。该结论在某个层面上证明了权变模型的部分内容。

(二)基于公共部门会计趋同性的政府会计比较Bernardino等在其《地方政府会计:国际实证分析》一文中,对19个国家公共部门会计的趋同性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关注这些国家地方政府对公共部门会计准则(ipSaS)的依从性问题。研究结论认为国家的地方政府会计系统缺乏同质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是缺乏类似于像企业要求的趋同性那样的压力。wojciecha等在其《地方政府财务报告模式:国际比较方法与案例分析》一文中,将波兰和新西兰地方政府财务报告模式中运用《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的领域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显示波兰报告模式和《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基本兼容,而新西兰报告模式则和《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存在重大差异。

三、政府会计国际比较研究启示

(一)过于集中于西欧和北美国家政府会计比较研究需要扩展到其他国家,主要是亚洲,非洲,特别是拉美国家,这些扩展不仅会启发那些国家的政府会计系统学者致力于政府会计国际比较研究,而且可以验证权变模型是否具有普适性或必须修改。

(二)缺乏定量研究和比较研究到目前为止,政府会计国际比较研究几乎都是定性研究,因此在实证研究中应引入更多统计方法。比如,在政府会计改革进程中加入结构变量、行为变量和工具变量。

(三)强调政府会计系统的环境重于内容因为政府会计国际比较研究一直以权变模型为基础,它只能反映政府会计环境如何影响政府会计改革,而政府会计系统的内容研究则被忽略了。Chanetal.(1996年)解释说,这不仅是因为会计研究者觉得自己对会计系统已经足够了解,他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其环境,而且还因为环境比政府会计系统本身的变化更大。因此,缺乏国际间关于政府会计系统本身的研究。

笔者同意Chan(1996)的观点,即并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研究工具来收集政府会计系统的国际比较数据,也并不存在一个普遍适用的框架来对政府会计系统进行详细的、比较性的描述。所以,笔者认为下一阶段的政府会计国际比较研究应更多的关注内容(即政府会计系统)本身,从制度供给分析(权变模型)和政府会计系统特征两个层面对政府会计环境和政府会计系统的内容本身进行比较,寻求导致政府会计国际差异的关键因素。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3q115)和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3q118)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宋衍蘅、陈晓:《西方国家政府会计的比较及其借鉴》,《会计研究》2002年第9期。

行政统计分析报告篇9

(一)财务报告内涵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1978年11月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1号中提出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的编制,但并未对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的概念作出区分,只在列举财务报告的内容时认为:“常见的财务报告,其中包括财务报表、其它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中心部分,它是企业向外界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某些有用的信息用财务报表传递较好,而某些信息则通过财务报告提供比财务报表更好”。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在1989年7月公布的《关于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认为:“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程序的组成部分,全套财务报表通常包括资产负债表、收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以及作为报表组成部分的附表、其它报表和说明材料,财务报表还可能包括基于或源于上述报表并应随之一同阅读的附表和补充信息,不过财务报表不包括董事会报告、董事长陈述和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以及可能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中的类似项目”。而在1997年修订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中则认为,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会计政策和说明性注释。

(二)政府财务报告内涵在政府会计领域,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认为政府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必要的补充信息、附表、统计表。公共部门委员会(pSC)在1991年3月的研究报告第1号《中央政府的财务报告》中将财务报告定义为,满足主体外部使用者共同的信息需求而编制的通用财务报告,并指出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其他财务信息如业绩计量和预算的信息也可以包括在财务报告中。上述各方表述体现出政府财务报告的几方面关键因素:首先,政府财务报告主要由政府财务报表、报表附注、附表以及其它必要的补充信息组成;其次,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最后,财务报告应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由此,笔者认为:政府财务报告是政府财务会计的最终成果,是为了系统、全面、完整地反映政府的预算及其执行情况、财务状况、运营结果,为社会公众及相关信息使用者客观公正地评价政府履行公共受托责任情况及进行相关的政治的、经济、社会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相关的财务信息的会计报告体系,它包括财务报表、报表附注、附表以及行政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等主要内容,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

二、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现状我国1998年1月1日实施的“一则三制”对于政府财务报告相关内容进行了相应规范。《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第六十一条规定,总预算会计报表是各级预算收支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定期书面报告,是各级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预算的基础。第六十二条规定,总预算会计报表有资产负债表、预算执行情况表、财政周转金收支情况表、财政周转金投入情况表、预算执行情况说明书及其它附表,其他附表有基本数字表、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汇总表以及所附会计报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五十四条规定,会计报表是反映行政单位财务会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附表和报表说明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四十四条规定,会计报表是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基建投资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

(二)我国政府财务报告存在问题首先,我国政府当前并未单独提供完整的政府财务报告,相关政府财务内容大多是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向外公布;其次,我国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是由财政总预算会计报告体系、行政单位会计报告体系和事业单位会计报告体系组成,相互割裂,各成体系,不能提供政府整体的会计信息;再次,由于政府会计体系混乱,政府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也就比较混乱,财政总预算会计在主要提供预算信息的同时又夹杂着反映当期资产负债情况的一般财务会计信息;最后,现行的资产负债表是根据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来构建的。将收入和支出两动态要素混在资产负债表内,导致了资产负债表的名不符实。此外,我国政府会计报告体系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主要是基于收付实现制的预算会计信息,而对于政府财务状况、运营情况等一般财务会计信息则关注不够,不能满足相关信息需求者的多种倩息需要。

三、美国政府财务报告的经验

(一)美国政府财务报告的层次构成美国政府财务报表按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财务报表由四个层次构成:浓缩、总括的财务报表;通用财务报表(概括性合并报表);按基金类型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单个基金及账户组报表,每个层次的财务报表都附有财务报表附注,并可以单独对外报送,除此之外,还包括由行政管理层编写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等大量非财务信息。而在1999年6月,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caSB)第34号准则公告改变了以往的报告结构,从政府整体和主要基金及其他基金双重视角进行报告。整个报告由两个层面组成:政府层面将政府作为一个整体来列示有关信息;基金层面对那些主要的基金单独编报基金财务报表,非主要的基金则合并在一起编报基金财务报表。而美国政府财务报告按照编制的时间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告和年度财务报告,其中,中期财务报告是以内部使用者为服务对象的,一般不向外界披露,综合年度财务报告则是面向各种各样的信息使用者,因而它的编制必须符合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政府的年度财务报告由介绍、基金报表、对财务报表的注释、必要补充信息、附表、文字解释以及统计报表组成,其中财务报表是核心,财务报表具体种类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与基金余额变动表、现金流量表、净资产变动表等。

(二)美国政府财务报告的演进直到1975年美国财政部编制并公布了第一份联邦政府财务报告。最初的联邦政府财务报告以预算为基础,且不需要经过审计,只需要财政部聘请民间机构对源头数据及其收集程序进行独立审核。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联邦政府的财务报告改革取得了很大发展。美国财政部、预算管理局和美国审计总署共同成立了联邦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theFederalaccountingStandardsadvisoryBoard,FaSaB),由该委员会负责制定联邦政府会计准则。其中FaSaB的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主体与披露》(entityandDisplay)要求,作为联邦财务报告主体的每个联邦机构、项目和预算账户均应提供本级财务报告,联邦政府还需要编制整个政府的合并财务报告,应包括:管理层讨论与分析、资产负债表、净成本表、净资产变动表、经营活动报表、预算资源表、融资报表及项目绩效衡量报表等。此外,1994年的《政府管理改革法案》还要求从1997年起开始执行联邦政府财务报告的审计制度。

四、我国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完善的建议

(一)完善我国政府财务报表体系政府的财务资源主要来源

于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向社会公众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及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等。采用基金会计模式可以更好地贯彻专款专用原则,使各种具有专门用途的预算资金的界限更加清楚,便于加强政府财务资源管理,我国政府会计可以根据复式预算的要求和政府承担的财务受托责任情况,从加强财务资源管理和规范政府财务行为的需要发出,按照公共财政和复式预算要求设立相应的政府基金,并提供相应的资产负债表、运营表以及预算收支比较表,以加强对预算的核算和监督。同时,还应建立基于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甚至完全权责发生制的权益基金和受托基金,这些基金由政府管理和运作,承担相应的受托责任,也必须作为政府会计的对象加以核算和报告,提供相应的资产负债表、运营表及相应的附表。此外,我国应建立基于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甚至完全的权责发生制并以各一级政府为财务报告主体的一般政府财务会计报表体系。

(二)完善政府财务报表附注在实务上,报表附注也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对象,因此财务报表和报表附注是一个整体。但报表和报表附注内容的质量特征有一定区别,表内项目的文字和数据都来自日常记录经过初次确认、再次确认后对外报出,两次确认都必须遵循会计准则制度,而报表附注中既可用文字表示又可兼用数字表述,也可仅用文字说明。财务报表附注的编制形式灵活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六种:一是尾注说明,这是附注的主要编制形式,一般适用于说明内容较多的项目;二是括弧说明,此种形式常用于为财务报表主体内提供补充信息;三是列报备抵与附加账户,设立备抵与附加账户,在财务报表中单独列示,能够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多有意义的信息;四是脚注说明,指在报表下端进行的说明,它主要对表内项目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方法等以及表内无法反映的重要事项所做的补充说明;五是附表,有些无法列入财务报表主体中的详细数据、分析资料,可用单独的补充报表进行说明,它反映会计报表构成项目及年度内增减来源与金额。此外,对于有关社会责任、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可采用适当的报告形式。

笔者以为我国政府财务报表附注应包括以下主要附注内容: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如会计报表是采用的收付实现制还是修正的收付实现制或者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对政府会计准则的遵循声明;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表内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或有事项的说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以及其他未在表内列示而需进一步说明的信息等。

(三)行政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行政统计分析报告篇10

(一)国外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经历了一系列重要变革,由预算会计报告制向权责发生制的转化成为预算会计体系革新的一次重大飞跃。西方发达国家为顺应新公共管理运动潮流及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趋势,弥补现行预算会计之不足,纷纷对本国公共财政管理和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极大提高了政府的财政透明度:新西兰政府首先提出了政府预算制度从收付制到权责发生制转变并率先制定了相应的改革措施;美国则通过逐步实行权责发生制最终建立起双轨政府预算会计制度。发达国家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开创权责发生制模式,在公共财政管理上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性成果,从而建立起了真正意义上的政府财务预算会计体系。

(二)国内实施情况

我国预算会计一直以来都以收付实现制作为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会计改革的深入,这种核算方式只能反映政府财政预算收支情况,不能全面反映一个政府所有的资产、负债及费用,更不便于政府作出重大经济决策,因而亟待修正。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要求,2010年财政部启动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经先期试点后逐步予以推广,现已扩大到23个省区。2012年财政部要求全国所有省份必须试编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辽宁省亦于2012年被纳入试编范围,根据同期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办法》开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实施不仅成为公共预算会计基础发展的重要节点,更成为引导整个政府特别是辽宁省财务会计体系构建和预算制度变迁的一大突破口。

二、辽宁省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相关问题研析

根据财政部要求,截至2012年底全国23个省区必须全部完成相关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传统计划经济思维浓厚,相对于其他省份,试编工作更是繁重。截至2014年底,辽宁省14个市级及所属县(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仅有一半试编完成。分析辽宁省两年的试编工作情况,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一)以原值计入为单一计量范式,导致会计要素确认不清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会计信息资料的高度浓缩,而会计要素的确认则是记录财务信息的开始,因此明确财务报告要素成为科学预算的基础。从过去两年的财务报告试编情况来看,辽宁省在编制资产负债表特别是涉及资产要素诸如水利、公路、市政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处理时均采用原值计入的单一范式,将其全部纳入资产要素范畴,从而导致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要素确认不清、归属不明。基于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涉及面广的特点,要素不清进一步导致诸如动植物资产的确认等部分能计价或不能计价的特殊项目缺乏衡量标准。目前政府将这部分资产直接列示为消耗性资产,造成了现今许多动植物资产难以价值计量的困境。要素的难以确认归根结底是由于我国尚未完全建立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准则。现行的预算制度以及《试编办法》无法从根本上帮助政府准确确认综合财务报告要素,顺利完成试编工作。

(二)以表转表为会计记录核算程序,导致记录方法繁琐失范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会计的最终产品,没有经过会计系统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再完善的财务报告也无法反映真实的财务信息。记录是指对价值运动经确认后的政府会计信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复式记账要求在会计账簿上加以登记的过程。会计记录是对财务活动及其结果进行具体的描述和量化。但是目前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记录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对各报表反映的数据进行甄别和汇总,不是一个由政府会计相关单位按照规范的准则要求,在客观经济活动中自然核算和汇总的过程。从辽宁省编制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很多都是采用表转表的记录方式试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不完全符合会计记录的原理。同时,编制涉及的数据转换、合并以及补充的数据资料等都比较大,导致记录过程十分复杂、繁琐,会直接影响政府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显然规范会计方法是整合会计编制工作、降低会计核算复杂度和顺利完成试编工作的重要途径。

(三)以折算估值方式为数据整合途径,导致信息质量缺乏真实

完成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工作除了准确确认要素,准确计量并保证信息质量更重要。我国的国有资产庞大且难以统计。回顾2014年辽宁省的预算表可以看到,2014年辽宁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90.7亿元,加上中央补助收入1772.2亿元等其他收入后,总收入合计为5928.8亿元,总支出合计为5925.2亿元。面对庞大的国有资产,政府面临获取完整基础数据的大难题。在辽宁省试编阶段,政府综合财务报表大部分数据来源于财政总决算、部门决算、固定资产投资决算和国有企业财务决算,再通过折算估值等方法编制成综合财务报告。决算各套报表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质量,特别是部门决算中财政代列数据主要凭借编制人员主观判断,判断的结果可能对政府费用结构产生较大影响。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的缺乏导致取数和整合数据不够准确,影响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阻碍政府顺利完成试编工作。

(四)以信息不公开为逃避监管手段,导致财政监督机制缺位

我国现阶段面临着公共财务管理改革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政府公开相关信息,这也是建立完善财政监督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总体上说,我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公开程度差、透明度低,公众获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信息的渠道受到严重限制,造成外部监督的困难。目前,包含辽宁省在内的23个省份全部没有公布其完成的试编报表。2014年锦州市圆满完成报表试编工作报告中未涉及相关披露问题。财务报告披露程度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现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面向政府各级部门使用,并未考虑审计机构、社会公众以及相关利益人的信息需求。我国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公布是时间问题,报表的审计、披露是完成财政透明度,是满足相关利益人信息需求的基本要求。因此,完善的审计、披露制度是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的一个重大问题。

三、完善辽宁省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工作对策

基于辽宁省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过程中的难题,笔者尝试从以下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辽宁省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顺利推行提供有益借鉴。

(一)明确政府财务报告准则,确保会计要素清晰分明

从辽宁省综合财务报告试编情况不难看出,确认资产负债要素是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一大关键。会计要素难以确定归根结底是由于缺乏政府会计财务报告准则的支持。财务报告准则不仅能够解决财务报表项目确定的问题,准则的确立也规范了财务报告记录方法以及主体范围的界定。会计准则明确政府编制财报要素的确认标准,不仅使财务报告项目反映的内容更加科学,而且有利于强化对信息供给者的硬性约束。制定政府会计准则对于解决财务报告要素不清的问题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是整个试编工作最开始且最重要的问题。

(二)规范预算会计记录方法,建立政府专属核算体系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经过一定的会计程序,将经济信息数据分别在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进行记录,政府会计才能加工生成具有不同详细程度的政府财务信息。目前辽宁省及其他政府部门出现不规范的记录方法,仅将原来的预算报告转化为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并不能全面反映会计信息。因此政府部门需要制定准则加强对规范记录方法的规定。首先,在现今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建立属于政府部门的核算系统,分别设置总账、明细账、现金账,同时完成汇总制下的总账、明细账的建立,方便进行各行业的合并核算。其次,数据来源严格控制到每个核算单位规范形成总账和明细账,不仅仅停留在预算报表和财务报表。最后,类比企业会计记录的方法,通过完整的账簿形成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规范每一个记录环节,会计记录才能保证综合财务报告中内容的完整可靠。

(三)完善财务报告核算制度,提高取数整合质量能力

从辽宁省各市、县试编的经验中,可以看出政府应该尽快完善核算制度,提高取数和整合数据的能力。综合财务报告的编制要以会计核算和报表为主要依据,为此相关信息系统就需要尽快研发出来,进而加快政府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以及完善,从而形成自下而上的信息汇总制度。首先,在现有财务总决算等系统软件的前提下进行完善,在此基础上研发相应的系统软件,实现与现有上述系统直接链接、取数,从而解决相关数据的转换、合并等复杂问题。其次,需要完善并推广预算单位统一的财务核算系统,针对试点单位,总结经验,从而加快推广步伐,使得更多的单位能够加入进来。此外,还需开发能够与相关国有企业数据对接的软件系统,对于试编涉及的企业单位,不仅要求其数据通过电子信息化方式报送,还要研究开发有关的系统软件,进而有效地提高数据的分析效率。

(四)健全财务报告审计管理,强化信息公开监管力度

为保证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可靠,提高其公允性,迫切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审计管理制度,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一套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审计制度。在美国,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需经过独立审计部门的审计方可正式递交国会和向公众披露。而我国政府审计还只停留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层面上,未来政府审计应逐步向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兼顾的方向发展。以辽宁省为例,应该积极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审计制度,通过审计以及其他鉴证机关对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审计,给予一个客观、公正的鉴证报告。这样做不仅能够保障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还能够使使用者大胆、放心地使用,也为进一步的公开工作提供保障。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不仅能够反映政府综合财务状况和运营绩效,还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对监督政府的信息需求。目前综合财务报告处于试编阶段,草率地进行披露必定对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需要先将准备工作做好,再稳步推行披露工作。通过试点工作的进行,对其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尤其是对报告数据的可靠性以及公开工作的利与弊认真评估,以此为基础确定公开的步骤和范围,打好推行公开工作的基础。除此之外,进一步完善披露制度是保证综合财务报告完整披露的关键。依据辽宁省及各个试编省份的现实情况,可通过建立制度规范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披露的条件和披露方式等,以保证综合财务报告的披露工作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