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冷链物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1:51

农产品冷链物流篇1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 冷链物流

一、农业物流的重大战略意义及其内含

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高度重视农业物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粮食、棉花现代物流,推广散粮运输和棉花大包运输,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完善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建立农村物流体系。”要“加强城乡统筹,推进农村物流工程。进一步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支持发展农资和农村消费品物流配送中心。”并明确“农产品冷链”要制订专项规划。

中国已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既是一个工业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制造业、商贸业的物流先行,工业、农业物流并重。没有农业物流的现代化,谈不上中国物流业的现代化。落后的农业物流不仅拖了物流业发展的整体速度,也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2007年4月16日,我在《经济日报》上发表了《大力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提出农业物流的四大内含:第一,满足农业生产资料需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具、水利灌溉、饲料,也包括钢材、水泥、柴油、农用车等等。第二,满足全国人民消费需求的农产品物流与为了实现农产品总量供需平衡而进行的进出口物流。第三,为满足农村劳动力再生产需要形成的生活消费品物流。第四,为推进循环经济与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而形成的可再生资源的回收物流。

农业物流有四大特点:第一,物流量特别多;第二,物流难度大;第三,物流时空要求高;第四,农业物流是一个城乡双向物流系统。

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新农村建设,工业反哺农业的推进以及农民生活逐步迈入小康社会,这使农业物流的发展正当其时,我深信,经过10~20年的发展,农业物流将有一个新的面貌。

二、对中国当前冷链物流的基本估价

冷链物流是指易腐变质食品从产地采购开始,经过产品加工、储藏、运输、配送、销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低温环境下的特殊供应链系统。目前有三类产品必须经过冷链,一是生鲜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等;二是加工食品,如速冻食品、熟食制品、奶制品、冷饮制品等;三是药品等特种商品。本文将着重分析前两种冷链物流。

(一)取得的成绩

1 发展速度快。由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从生活数量的追求向生活质量的追求转变,特别是食品安全已越来越引起全民的关注,所以冷链物流很快提上了议事日程,2000-2008年,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市场规模以年均26%速度增长,2008年已达1.35万亿元。据仲量联行测算,2008年中国人均冷冻食品消费量为3.47公斤,比2002年提高70%。据科尔尼预测,未来10年中国冷藏车与冷库平均增长量为28%和30%。

2 政府高度重视,加快立法与规划。政府已制定粮食物流规划,正制定冷链物流专项规划,为了贯彻好《食品安全法》(2009年2月28日)、《生猪屠宰管理条例》(2008年8月1日施行)、《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商务部、农业部等9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猪肉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制定了“鲜冻肉运输条件”、“肉与肉品物流规范”等国家标准,“速冻米面食品”、“初级生鲜食品配送操作规范”等行业标准。商务部正制定“放心菜”、“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意见。国家工商总局出台了“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3 生产商、物流商、经销商开始联手打造冷链物流链。目前中国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的运作模式大体分为4类:一是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营运商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二是以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三是以食品加工企业为主导的冷链物流模式;四是以冷库为主体的冷链物流模式。目前,生产企业如上海光明乳业、河南双汇、内蒙蒙牛、江苏苏食集团、上海食品公司、天津水产集团等冷链都有新的突破。上海百联、北京物美、江苏苏果等连锁集团以及广东省食品进出口集团、北京二商集团冷链物流大步推进。锦江低温、山东荣庆、重庆雪峰、中外运裕和、上海天天大众低温物流公司等冷链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烟台冰轮股份公司生产的制冷设备年销售额突破30亿人民币。

4 外资快速进入中国冷链物流、冷链装备与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美国冷链物流巨头英格索兰在中国已投资4亿多美元,设立11个生产厂,3个贸易公司。其下属冷王与开利合资生产冷藏库与冷藏车。美国另一冷链巨头普菲斯将在长三角、珠三角与环渤海进军冷库市场。日本三井联手上海食品公司与大众交通股份合资组建新天天大众低温物流有限公司。澳洲太古公司与广东食品进出口集团合资成立广东太古冷链物流公司。进军中国冷链物流市场的还有普洛斯、夏晖、怡之航、世界速递、意露国际等企业。

(二)存在的问题

1 农副产品冷藏运输率低,损耗大,物流成本较高。目前中国大约有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果蔬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率达25%~30%,而发达国家控制在5%以内,美国只有2%。

2 冷藏运输设备陈旧落后,数量很少,现代化冷库容量不足。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统计,2008年中国有保温车、冷藏车和保鲜车3万辆,而美国有20多万辆,日本12万辆。冷藏保温汽车只占货运车总量的0.3%左右,而美国为0.8%-1%,英国为2.5%-2.8%,德国为2%~3%。据《中国交通年鉴》统计,截至2008年底,铁路冷藏运输量仅占易腐货物运输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铁路冷藏车有7,492辆,占运行车辆的1.34%,机械式速冻车辆与加冰冷藏车大多是国外要淘汰的产品。目前冷库总容量达到3,800万立方米,但大多只能供肉类、鱼类的冷冻与贮藏,功能单一,使用率只有20%-30%。多功能的、适用于果蔬冷库、加工型冷库,批发零售冷库严重缺乏。

3 冷链物流是一个系统,缺乏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出现冷链断点,冷链产业链断裂,严重影响冷链物流的效率与效益。冷链物流涉及到生产商,如生产地头、

牛奶场、食品加工厂等等,存在滥用农药、添加剂等问题;涉及到冷链物流商,存在冷链运输车辆不合格,有的为省油而人为不制冷;涉及到经销商,在销售环节存在储存、货柜不达标,一些本合格的产品变成不合格;涉及到消费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也涉及到政府监管,职责不清,执法不严,缺乏全过程监控。

4 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滞后。由于工业品物流可以规模运作,利润率相对较高,所以起步早,发展快,而农副产品物流由于中国农业是小农生产方式,物流难度大,特别是冷链物流一次性投入大,回收慢。所以,农副产品物流相对来讲市场化程度低,特别是专业冷链物流公司发展严重滞后,满足不了快速增长的冷链物流需求。

三、中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六大任务

(一)政府统筹规划,大力推动。对粮食物流、棉花物流、烟草物流、冷链物流等作出相应规划,定出目标与达到目标的措施,并给予人、财、物方面的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仍要把支持农副产品物流发展项目作为贴息贷款与技改项目的重点。商务部2006年以来已支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冷链项目92个,新建冷库55万立方米,农副产品流通企业冷链项目171个,应当继续加大力度。财政部的支农物流项目仍要推进。冷链物流要实行政府推动力与市场推动力并举。

(二)把冷链产业上下游结成供应链,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实行全过程监控,加强冷链物流信息化、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改变各自为战的局面。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以追溯,找出真正的原因。特别是推进信息共享,提高冷链全程透明度,要加快冷链标准化的制修订,并与国际接轨。

(三)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加强现代冷藏车、冷库建设。包括生鲜农产品采后低温加工包装保鲜技术、连接生产、加工、储藏、销售全过程的冷冻、冷藏链技术,全程监控的信息化技术,机冷式冷藏集装箱技术等等。要加快发展现代冷藏车与冷库,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冷链物流需要。要推进冷链物流中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多式联运。

(四)加快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建立冷冻冷藏产品加工配送中心,推进集约化共同配送。对现有冷链资源进行重组与整合,提高效率。对综合性或专业性冷链物流企业要给予必要的支持,特别是政策与金融支持。

(五)进一步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运作模式与管理经验。可以派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实现创新,享有中国自主的知识产权。

农产品冷链物流篇2

abstract:HainanislandislocatedinChina'ssouthernmostend,anditssunnyisenoughthroughouttheyear,hasplentyofrain,whichisknownas"naturalgreenhouse",andisagoldenplaceforthedevelopmentoftropicalagriculture.agriculturaloutputvaluehasaccountedformorethanone-thirdofGDpofHainan,tropicalagricultureisoneofHainan'spillarindustries.However,duetothelowproportionforagriculturalproductsthroughthecirculationofcoldchain,agriculturalproductsofmelonandfruitarestillcirculatingatroomtemperature,coldchainlogisticsinfrastructurecapacityisseriouslyinadequate,resultingingreatlossesofHainanagriculturalproductsinthecirculationprocess.therefore,theestablishmentofcoldchainlogisticssystemforHainanagriculturalproductsisextremelynecessaryandtimely.inthispaper,solutionsandmeasurestosolvecoldchainlogisticssystemforHainanagriculturalproductswereproposedthroughtheanalysisonproblemsincoldchainlogisticsofHainan'stropicalagriculturalproducts.

关键词:海南;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物流系统

Keywords:Hainan;agriculturalproducts;coldchainlogistics;transport;logisticssystem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5-0008-02

1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

1.1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泛指水果、蔬菜、肉类等物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和性能的一项系统工程。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由预冷处理、低温环境加工、保鲜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藏销售等方面构成。农产品冷链物流需要综合考虑农产品生产、采收、保鲜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个要素,并协调好各要素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生鲜农产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值增值。

1.2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我国冷链物流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偏低。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而我国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国内80%以上的生鲜商品还是采用常温流通手段;据统计,我国每年仅果蔬就有8000万吨腐烂,占果蔬总产量的20%~40%,浪费总资金达800亿人民币,高居世界榜首。国内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人均冷库容量仅7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且区域分布不平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

1.3冷链物流的分类(按温度分)

1.3.1高温冷链物流或冷藏链需要将产品温度控制在0℃~6℃之间,如蔬菜、水果、新鲜牛奶、冷鲜肉等。

1.3.2低温冷链物流或冷冻链需要将产品温度控制在-18℃~

-20℃,如冷冻肉类;速冻食品,如速冻水饺、速冻面点;冰激凌等。

1.4从供应链角度分析,影响冷链物流发展的技术因素

①采购环节——绿色养殖、栽培技术和有害物质检测技术,从源头上保证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质量;

②产地加工环节——真空预冷技术、冰温预冷技术,延缓农产品质量下降下降速度,延长保鲜期;

③储藏环节——自动化冷库、气调冷库、多温冷库等技术,有效延长储存保鲜期;

④运输环节——冷藏集装箱、铁路冷藏车、冷藏运输车等技术,实现“门对门”服务;

⑤销售环节——保鲜柜、展示柜等技术,保证系统终端消费者得到合格的、高质量的农产品;

⑥信息控制环节——GpS、GiS、eDi、条形码、miS、温湿度红外遥感技术,实现全程控制。

1.5冷链物流保障体系的基本流程

以荔枝为例:

产品采收—清洗(杀菌)—选果(分级)—包装—预冷—装箱—入库—冷藏—装车—运输—销地冷藏—销售

1.6构成冷链物流的子系统

①农产品采收与采后处理:种植基地的农产品采收、采后处理及使用的化学物品选用、分拣设备、农产品预冷处理操作;

②冷链运输子系统:将农产品从发货方送到收货方,涉及的环节有各类冷藏容器和运输车辆,如:冷藏汽车、冷藏船、冷藏集装箱、铁路冷藏车等;

③冷链仓储子系统:冷链商品的储存、保管,涉及的环节有各类冷藏库、冷藏柜、冻结柜;

④冷链装卸搬运子系统:冷链商品在物流节点上的装卸搬运;涉及的环节有冷藏库;

⑤冷链包装加工子系统:冷链商品的包装、加工,涉及的环节有冷藏库、冷却冻结和速冻装置;

⑥冷链配送子系统:运输支线上的选、配、送货,涉及的环节有冷藏车、集装箱;

⑦冷链信息子系统:物流系统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各子系统间的高度衔接和配合,涉及的环节有条形码、RFiD技术、GpS、GiS、温湿度红外遥感、miS、DSS等,现代物流管理中考虑与物联网技术结合。

2冷链物流在海南热带农产品中的发展现状

2.1发展现状据有关统计显示,海南省大约90%肉类、80%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海南冷链物流发展还仅仅停留在运输与冷藏环节,运用先进信息管理技术的冷链物流管理体系还显不足;从农产品种植基地到批发市场,新鲜果蔬通常未能做到预冷处理;运输多采用棉被、塑料苫盖等“土保温”方法,技术装备落后;初级加工和分拣区没有低温环境;储藏方式和消费方式原始;冷冻食品产销冷链情况稍好,但由于部分产品流入集贸市场拆零散卖,冷链出现中断现象非常普遍,且管理控制难度大;冷冻产品的装车、装船大多是在露天操作而未按照国际食品标准在冷库和保温场所操作;物流各个环节信息传递不畅,使库存、装卸、运输等缺乏透明度,造成冷冻冷藏产品在配送、运输途中发生无谓耽搁,风险及成本增加;由于冷冻冷藏运输效率低,生鲜冷冻品损耗高,整个物流费用占到产品成本的70%。

2.2存在的问题

2.2.1完整独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形海南农产品收购商大多是一些个人或企业,临时委托一些个体户或者部分功能型物流企业来进行农产品运输。后者缺乏的冷藏保鲜意识,亦没有必要的冷藏设备,故在对外销售的过程中,采取冷链物流的农产品所占比例极低,造成了大量的浪费,物流成本增加。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缺乏核心企业,海南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尚未形成合理的物流体系,小企业各自为战,冷链物流发展滞后。

2.2.2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由于农产品冷链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十分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大大影响了农产品物流的在途质量、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增加了农业冷链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

2.2.3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技术含量低冷链设备设施的缺乏,使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压力很大,无法为易腐的农产品物流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

2.2.4农产品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在初级农产品供应链上,既缺乏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也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的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农业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发展与推动。

2.2.5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标准缺位由于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以保证易腐的农产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而目前我国的冷链系统的实施还没有国家或行业的专项标准,因此在运营与监管上亟待提高。

2.2.6冷链物流配套不协调、布局不合理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必须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然而,我国冷链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缺乏配套协调。

2.2.7冷链物流与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难以配套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有其规律性,冷链物流必须与其配套才能有所发展,目前的冷链物流使得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增加了物流环节(节点),每增加一个环节(节点)成本就加大,风险也加大。

2.2.8冷链物流与农产品信息不对称我国冷链物流主要使用冷藏冷冻运输车,货物信息不畅通导致冷藏冷冻运输车经常在货物停车场等货源,往往是有车找不到货,有货找不到车,浪费了汽车资源,使用成本加大。这也是第三方冷链物流难以介入的主要原因。

2.2.9政府多头管理,缺乏系统的有效协调和规划农业厅、商务厅等政府部门多头管理,均从自己分管权限出发,缺乏系统观、全局观的考虑,在多方面有相当的局限性,使企业和行业从业人员感到困惑。也未发挥海南的教学、人力、经济等资源优势。

3以供应链理念,构建和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

3.1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3.1.1物流系统庞大复杂、系统建设投资大由于以保证农产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系统,与一般货物的常温物流系统相比较,具有系统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更大,涉及的知识领域更宽广、参加的人众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3.1.2时效性高,要求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农产品具有时效性,海南农产品的反季节销售在每年的11月-4月份具有市场优势,但是仍时有滞销,要求冷链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科学生产运作。

3.1.3高成本性,要求进行科学的生产规划与物流运营管理为了确保生鲜果蔬等在流通各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条件下,必须安装温控设备,使用冷藏车或低温仓库,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等;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的能耗成本要比其他物流系统成本偏高,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农产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

3.1.4参加人员多,知识技能广而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冷链设备使用、管理、维修知识、物流管理知识、农产品加工知识、供应链管理知识、信息系统应用管理知识、现代企业管理等知识技能,冷链物流系统的良好运营,更需要技术经营复合型人才。

3.2海南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的发展思考

3.2.1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科研和管理政府部门划拨适量经费,专项加强农产品物流学术研究,及时出台各项相关扶持政策,形成符合市场要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体制,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和政策环境。

3.2.2积极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带动海南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由龙头企业带动小企业的发展,培育农产品冷链市场的良性发展。用新理念、新机制、新手段,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帮扶小企业快速提升,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的完善,加快热带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3.2.3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国家、地方的各种扶持基金和专项资金,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配套综合运输网络,改造与完善仓储配送设施,改造现有农产品交易市场设施条件,积极推进和开展各类农产品保鲜技术与专用装备的推广与普及,加大热带农产品保鲜技术的应用研究与推广力度,提高热带农产品预冷处理、保鲜加工与包装技术。

3.2.4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及物流供应链信息服务系统,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以物流服务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产品营销企业为服务对象,建设集即时询价、网上交易、信息、物流服务、质量追溯为一体的农产品行业信息交易与供应链管理系统,嵌入海南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之中,有效地引导农户、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物流供应链信息服务系统与物联网的结合,提升海南农产品增值效益,推动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3.2.5构建国际农产品流通体系充分发挥背靠大陆面向东盟的滩头地位和经贸桥梁作用,通过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动我省与东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特别是果蔬产品的贸易合作,建设东南亚各国的果蔬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交易平台和物流运作中心,同时,推动温带水果出口东盟各国的贸易及物流业务。

3.2.6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和协调方式扶持、规范现代农业和现代物流业的互动发展及相关设施的建设,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热带农产品深加工、物流技术领域的技改补助、先进设备引进和贷款贴息。对名牌农产品生产企业和物流服务商,给予宣传、表彰和物质奖励。

3.2.7加大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保证海南冷链物流的顺利发展职业学院、高校要利用机遇,抓紧调整专业结构和物流专业的知识结构,采用多种形式,加大、加快冷链物流技术人才的培养,如企业在职人员短训班、校企合作人才培训班、专题讲座等方式加快本土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以解决农产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等冷链物流人才缺乏和知识结构欠缺的矛盾。专业院校可以发挥人才培养的优势,适当扩大物流管理专业的招生计划。

参考文献:

[1]李玉凤等.海南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热带农业,2011年5月.

[2]吴敏.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的出路探讨[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7).

农产品冷链物流篇3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农产品冷链物流泛指水果、蔬菜、肉类等物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物品质量和性能的一项系统工程。它由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方面构成。冷链物流需要综合考虑生产、运输、销售、经济和技术性等各个要素,并协调好各要素间的关系,以确保易腐、生鲜食品在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值增值。冷链所适用的食品范围包括蔬菜、肉类、水产品、奶制品和速冻食品等。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

1、建设投资大,系统庞大复杂。由于食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食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2、时效性。要求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由于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所以食品冷链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的,有效控制运作成本与食品冷链的发展密切相关。

3、高成本性。为了确保生鲜果蔬等在流通各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条件下,必须安装温控设备,使用冷藏车或低温仓库,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等。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成本要比其他物流系统成本偏高。

二、江西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必要性

近年来,江西农产品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地区分布不均衡、流通不畅、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突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农产品物流,特别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所以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势在必行。

(一)农产品供求的时空因素。农产品的地域独特和唯一性与消费的普遍性、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全年性的对立,造成了农产品供给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如南丰的蜜橘独特的地域性和生产的季节性要求其销往全国甚至出口和季节生产常年销售,这就要求有高效、安全的冷链物流的支撑。

(二)农产品物流成本因素。现阶段,许多生鲜农产品企业从采购、生产到销售的整个供应链及物流运作还停留在常温储运模式上,如江西蔬菜类进入冷链系统的比重不足5%,肉类不足15%,水产品不足20%。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农产品进入冷链流通在95%以上。因而,农产品在流通环节造成的产品腐损率高达25%~30%,大大地增加了农产品物流成本。

(三)农产品品质安全因素。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国际范围内关注的焦点,但国内目前的关注点集中在生产、加工及销售过程,对物流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供应链和物流过程的监控和管理非常薄弱,缺乏行业规范和标准,物流技术也十分落后,因而导致生鲜农产品污染、变质、腐烂事故不断发生,并因此导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三、江西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偏低、技术滞后。欧、美、加、日等发达国家肉禽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95%以上,而江西大部分生鲜农产品仍在常温下流通。大多数生鲜农产品不经过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即进入储藏、运输环节,造成大量的生理、生化变化。

(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江西人均冷库容量仅5公斤,冷藏保温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现有冷冻冷藏设施主要是七十年代的肉联厂、水产厂、外贸冷藏厂、制冰厂等,多年没有大的更新改造,设施、设备普遍陈旧老化,且区域分布不平衡,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

(三)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优质优价的机制仍没有形成,冷链物流的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销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滞后。

(四)政府、企业理念滞后和标准体系不健全。地方政府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优惠政策不够,力度不大。由于前期投资和运作成本较大,企业对冷链物流热情不高。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

(五)冷链物流人才缺乏。江西冷链物流人才十分缺乏,特别是高端的、专业的人才。如,冷链物流上下游之间的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瓶颈。

四、江西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建议

(一)政府引导,企业参与,构建冷链物流良好发展环境。政府有关部门应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尽快出台极具操作性的冷链物流发展细则,在土地、金融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国内、国外资本参与,注入新鲜血液,形成良性竞争,加快江西冷链物流的发展。

(二)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物流外包业务。冷链物流投资大,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基础设施完善,多数企业不具备这种能力。他们可与社会性专业物流企业结成联盟,有效利用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利用其专业优势、服务水平、成本控制能力,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发展第三方物流,物流外包业务是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传统企业转型,增强冷链功能。要加大科技开发和投入,对冷链本身提出发展规划,对本地原有的储运公司、外贸冷库、制冰厂、肉联厂等冷链资源进行整合,在财税政策上给予支持、在土地、金融政策上给予优惠,推进冷链资源设备完善和功能提高,帮助他们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型。

(四)加快冷链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江西冷链物流的发展需要有对物流管理发展有全局认识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我们可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请进人才、取经学习,同时本地的一些高等院校要积极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冷链物流专业人才。

(五)加强农产品冷链管理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如poS、RFiD技术、eDi技术和GpS技术等,实现供应链信息一体化。对农产品冷链全过程管理,保证农产品冷链物流准确、快捷、高效、低成本和安全、可靠。

(作者单位:江西蓝天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敏.农产品物流[m].北京:中国物质出版社,2007.1.

农产品冷链物流篇4

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特点

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起了水运、铁路、公路、民航共同发展的综合冷链物流体系,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实现了较好的衔接和配合,形成了与加拿大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冷链物流网络。主要有三大冷链运输走廊,一是以哈利法克斯港和蒙特利尔港为中心的东海岸运输走廊,覆盖大西洋的主要海运业务;二是以温哥华为中心的西海岸运输走廓,主要处理加拿大与亚太地区和国家的贸易货物;三是以五大湖地区为中心,由公路和铁路组成的跨越美加口岸的南北运输走廓,联系着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往来。此外,东西海岸间形成了沿美加边境、贯穿东西的加拿大铁路公司(Cn)和太平洋铁路公司(Cp)的铁路运输通道和畅通发达的高速公路运输网络,以及联接五大湖地区与东海岸的圣劳伦斯水道系统。

加拿大冷链物流的发展特点与其人口、经济分布及经济结构有密切关系。首先是人口因素。加拿大幅员辽阔,但人口总数仅3200万,并集中分布在美加边境一线,其5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十大城市之中。与人口分布相对应,形成了加拿大相对集中的区域经济结构特点。经济结构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加拿大的冷链物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如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哥华、渥太华和魁北克等,形成了有效连接各大城市的长距离运输通道。同时,加拿大的原材料产地与加工业中心距离往往较远,也要求加拿大必须有一个良好、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其次是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在加拿大经济中占很大的比重。在出口贸易中,美国占83.6%,欧洲5.5%,日本3%;在进口贸易中,美国占71%,欧洲8%,日本3.2%。大量的进出口贸易要以发达的、高效的冷链物流体系为基础。第三是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加拿大作为发达国家,因其劳动力的成本价格昂贵和环境保护等要求较高,企业将生产过程分解,把劳动密集型的生产转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地区,把有污染的生产环节转向发展中国家,因此产生了大量生产过程对运输以及配送服务的需求,促进了多式联运的发展。上述几个方面的基本特点决定了加拿大要有一个先进的、高效的和低成本的冷链物流体系,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过程

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物流观念的萌芽和产生阶段(20世纪30年代):19世纪冷冻机发明和20世纪电冰箱的出现,使各种保鲜和冷冻食品开始进入市场。随着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向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物流在商品流通及市场营销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战的爆发虽然影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但战后又很快重建。这一时期是加拿大冷链物流的萌芽和初级阶段。

物流管理的实践与推广阶段(50年代至80年中期):进入50年代后,冷库在加拿大得到大规模的普及,同时开发了能在低温下工作的电动叉车,有力推动了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60年代末,家庭、商店、旅馆、餐馆中低温冷柜的普及、公路运输鼓风系统的运用,特别是超市的发展使加拿大冷链物流发展进入快车道。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计算机技术、应用软件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辅助管理手段,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使mRp(物料需求计划)、mRpii、DRp(分销需求计划)、DRpii,Kanban(看板制)和Just-in-time(即时制)等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产生并得到不断的完善,在生产调度、存量控制、订单处理等一系列活动中得到应用,从中推动了物流活动一体化的进程。同时,各类农协和运输协会的相继成立,加拿大冷链物流业得到规范,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

国际化、信息化及迅速发展的阶段(80年代中期以后):8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量和物流量大大增加,使物流业在加拿大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90年代开始,第三方物流在加拿大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加拿大服务经济(Serviceeconomy)的发展,物流业向信息化、自动化及智能化方向发展。物流信息系统、eDi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卫星定位系统(GpS)及无线射频技术等在物流领域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目前加拿大冷链物流业发展呈现五大趋势。一是系统化趋势。为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冷链物流已成为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综合系统,从为社会提供采购、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扩展到以现代科技、管理和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综合物流服务。二是信息化趋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整个冷链物流系统实现管理电子化,进入了一个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信息化阶段。三是社会化趋势。从原来供应商或销售商单独建立冷链物流中心,逐步转变为由独立的投资者建立社会化的冷链物流中心,节约了大量社会流通费用,实现了资金流的合理化。四是仓储、运输的现代化与综合体系化趋势。五是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趋势。现代冷链物流的功能逐步拓展,将商品的交易、产品的位移和信息的传递,综合形成物流集成,实现三流合一。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差距

加拿大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在硬件设施、软件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专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冷链物流专业人才济济;政府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宏观管理保障机制。与加拿大相比,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

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成形。损耗浪费惊人。目前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蔬菜水果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输销售,以蔬菜、水果为例,果蔬采后加工和流通设施落后,造成腐烂损失严重,

物流成本提高,全国每年果品腐烂损失近1200万吨,蔬菜腐烂损失1.3亿吨,按1元/kg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

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陈旧落后,冷藏运输效率低。我国的冷冻冷藏运输行业与国际标准相差巨大。内地货运车辆约七成是敞篷式设计,只有约三成为密封式或厢式设计,而备有制冷机及保温箱的冷藏车辆连一成都不到。特别是我国的铁路冷藏运输设施非常陈旧,大多是机械式的速冻车皮,缺乏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冻冷藏运输车厢,冷藏食品运量仅占总货物运量的1%。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总体而言,发达国家预冷保鲜率为80%~100%、果蔬采后损失率5%,冷藏运输率80%-90%,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比率1%~3%,而我国分别为30%、20%~40%、10%、0.3%,在硬件设施和运输效率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食品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我国的冷链物流业尚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还不大,区域特性比较强,除了外贸出口的部门以外,大部分在国内流通的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由生产商和经销商完成。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而专门针对生鲜易腐农产品的物流服务更是微乎其微。缺乏有影响力的、全国性的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领袖,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够健全,准确性和时效性较差,冷链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损耗很高,造成生鲜易腐农产品的区域性过剩,从而大大挫伤了生产商的积极性和市场的健康发展。

冷链物流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冷链物流的效率取决于冷链物流各节点的有效衔接。由于中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和产供销一体化水平不高,从农业的初级产品来看,虽然产销量巨大。但在初级农产品和生鲜易腐农产品供应链上,缺乏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与协调,因此在一些局部发展中存在严重失衡和无法配套的现象,整体发展规划的欠缺影响了食品冷链的资源整合以及行业的推动。

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儿点建议

为了尽快推动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提出建议如下:

统筹规划、多方协调,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建立政府、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联动机制,制定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根据目前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建立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加工企业为核心,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发展区域内农产品短途冷链物流体系:利用第三方物流,发展跨区域的农产品长途冷链物流体系。实施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整体设计、梯度推进。选择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先行试点。充分调动冷链环节行为主体的积极性,特别是重点培育第三方物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根据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以及区域资源禀赋和优势农产品布局,积极推进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选择重要品种(高价值量农产品,如热带水果;易腐败产品,如肉类等)建立冷链通道试点。一是在大城市开展“生产基地+配送中心+超市”冷链物流试点和“生产基地+大型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超市”试点。二是在农产品出口优势产区开展“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冷链物流试点和“加工企业+生产基地+第三方物流”试点。在总结示范、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辐射、推广。

加大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拿大冷链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不管是物流企业、批发市场。还是配送中心,在起步阶段,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资金的投入至关重要。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一方面,在硬件设施建设、微观技术和宏观管理上还缺乏经验;另一方面。由于从“田间一餐桌”整个物流过程链条太长,一家企业难以完成冷链物流系统建设。2005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为1.2万亿元,同比增长12.5%,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更需要政府对现有的交通运输、仓储、配送各环节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因此,根据冷链物流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目前发展的实际需求,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并逐步形成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依据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和多种形式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要求,政府引导资金支持的对象,一是大型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二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中心。三是产地加工企业。支持的重点内容主要是硬件设施建设、分析检测设备、标准的制定与人员培训等。

高度重视科技对推动冷连物流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和硬件建设水平,加强生产、储藏、加工、运输、销售各节点技术的改造与升级,全面推动我国农产品冷连物流跨越式发展。一是继续加强运输主干线及其附属场站的基础设施改造,尽快形成与多式联运相适应的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及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二是鼓励GpS、自动识别等技术的应用,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承运人、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相关的银行、海关、商检、保险等单位联结起来,实现对货物的全程监控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提高全社会整体运输效率;三是引进、推广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预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提高技改能力和技术更新能力。

农产品冷链物流篇5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问题;措施

1引言

我国作为一个农产品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贸易大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关系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升级、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大流通及城市大市场的有效衔接,是实现我国食品安全及全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研究本专题的意义在于,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我们需要冷链物流提高冷链物流水平,并为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提供保障。

2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述

2.1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定义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水果、蔬菜、肉、禽、鱼、蛋等农产品在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生理需要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消耗的一系列供应管理措施和方法。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包括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环节。

2.2我国冷链物流模式

我国冷链物流模式包括以下三种:企业自建、原国有冷库由于业务拓展而形成的冷链物流企业以及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企业自建包括双汇、雨润大型肉类加工企业,其主要是通过自己建立自己的冷链物流团队来是吸纳自己产品的冷链运输。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如华夏易通、荣庆物流等。不同的发展模式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对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其优点是专注于物流运输,可以做到精细化管理;缺点为企业规模较小、运输半径小,受制于上下游客户。

3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有了新的发展,发展现状如下。

3.1农产品冷链物流初具规模

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目前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产量占30%,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占40%。近年来我国生鲜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冷链建设能使农户、商家、消费者多方受益,但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冷链物流仍然任重道远。目前,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冷链物流存在诸多问题,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

3.1.1冷藏车

3.1.3预冷保鲜率

在预冷保鲜率方面,美欧达到80%以上,我国约30%。原因为缺乏有效的冷链管理和技术支撑。

3.1.4冷链运输率

在冷链运输率方面,发达国家达到80%~90%,我国不到50%。原因为运输形式陈旧,缺乏专业运输设备。

3.1.5冷链管理

欧美国家已基本建立高效冷链,而我国冷链不规范,环节较多,应用不广泛,技术较低。原因还未建立起完善的冷链管理体系。

3.2冷链物流技术逐步推广

生鲜农产品出口企业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的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等管理技术,普遍实现了全程低温控制。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广泛推广,推动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

3.3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

近些年来,中外运、中粮等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强化与上下游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建立国际先进的冷链设施和管理体系,积极拓展冷链物流业务;双汇、众品、光明乳业等食品生产企业,加快物流业务与资产重组,组建独立核算的冷链物流公司,积极完善冷链网络,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

3.4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逐步完善

国家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发展,在近几年下发的中央1号文件中均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一些冷链物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先后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被消费者认识,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4我国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我国冷链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确实还存在以下问题。

4.1行业发展混乱,市场无序竞争

我国冷链行业集中度低,小、散、乱现象严重,小企业大多以不规范手段进行运作,以低价竞争,对严格遵照冷链运作流程发展的大众型企业造成了较大冲击,严重影响了市场的规范发展。

4.2成本高

4.3信息共享差,排队、等待时间长

在生鲜农产品进行配送的时候,由于交通堵塞、信息共享性差,从而导致车辆需要排队,等待时间过长。

4.4订单不稳定,车辆空驶严重

由于缺乏有效的行业信息平台,冷链运输企业的信息共享较差,冷链车辆的空驶率居高不下,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为了保证生鲜农产品稳定的供给,在淡季的时候车辆出现严重的空载现象。

4.5行业门槛较低,标准不健全

作为物流领域的重要分支,冷链物流发展较晚,但规模与速度较快,行业标准为能同步完善,造成标准,规范缺失,行业门槛较低的局面,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的不规范性。

4.6冷链全程性不够,断裂的冷链

断链可能出现在从田地到餐桌的各个过程。只要有一个环节出现断链,都会影响食品的品质与质量,危及人身安全。

4.7冷链运输综合性不足

首先,我国冷链物流硬件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缺乏、陈旧,并且发展和分布不均衡是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原因。与发达国家比较,冷链物流硬件运输设备和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并且原有设施陈旧老化、分布不均,无法为冷链运输食品流通提供温度保障。

4.8国内对冷链认识度不高

国内对于冷链物流的认识对不高不仅体现在企业中还存在于消费者之中,我国专业冷链物流公司不足5%,国内大多数进行冷链的公司形成小、散、乱的特点,企业缺乏对于冷链正确的认识,也没有建立一定的规范机制来进行约束和管理。同样,消费者漠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在对品质要求不高的今天,人们对于冷链的认识度相对于国外来说还是偏低的。

5解决的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几项解决措施。

5.1建设真正的冷链

真正的冷链运输必须满足如下图所示的条件。

5.2建立冷链监控系统

建立全程冷链的监控系统来对冷链进行全程的监控,并设计先进的技术对冷链运输过程的温度进行全程监控,保障产品的质量。

5.3标准化

制定一定的冷链物流标准,实行标准化,约束企业的行为。达成高质量的标准。

5.4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通过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约定单独的交货方式,也可以不仅降低等待交货时产生的打冷成本,而且还能提高交货的效率。

建设真正冷链

5.5共同配送

这里所提到的共同配送即在区域间大流通环节用专用冷藏车大批量运输单品温的鲜活农产品,在“最后一公里”的城市内配送环节通过多温共配模式对不同温层的鲜活农产品进行共同配送。该物流系统既可以满足产、销两地之间流通的大批量、少品种、点对点的物流需求,又可以满足城市内部小批量、多品种、多配送点的配送需求,提高社会冷链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减少鲜活农产品在途耗损率、缓解城市内交通与污染状况、有利于促进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高速发展。

6国外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状况

为了借鉴与学习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本文选取了荷兰和美国两个国家作为例子。

6.1荷兰农产品冷链物流

6.2美国农产品冷链物流

农产品冷链物流篇6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第六产业、温度带、食品追溯、平台经济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农业发展迎来新时期。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由种植、加工、销售、流通的一体化产业模式,完善我国食品、农产品的流通体系,形成全产业联动发展机制,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然而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过长、中间环节过多、小商店以及中小企业过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没有形成“通运”模式,造成冷链物流成本高企。另一方面,最近随着各级政府大力推进冷链物流,出现了盲目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现象。此外,我国由于食品及农产品的产地和消费地距离较远、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很难实现食品及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组织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的运行管理。鉴于上述诸多制约因素,亟需建立一个新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来保障城市生鲜产品的供应和流通。笔者认为,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新型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第六产业”推动农产品“平台经济”发展

“第六产业”不仅包括了第一产业中的农林水产业,而且融合了第二产业中的食品加工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农产品流通、销售、信息服务等行业,形成种植、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功能集为一体的产业链。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加(1+2+3)或相乘(1×2×3),等于6,所以就有了“第六产业”。

“第六产业”的发展,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种植、技术、生产、流通、加工、销售、品牌等部门联合的基础上,建立一体化的产业协作组织。同时,构建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检验检疫、仓储运输、销售管理等标准体系,建立虚实结合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体系,形成农产品的优质优价和梯级消费,实现优质生鲜商品产业链的延伸。另外,有利于推进现代生鲜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

今后,需要将“第六产业”纳入我国农业发展规划之中,确定合适的发展目标和步骤。另外,各级政府部门也要重视发展“第六产业”,并需要制订“第六产业”的推进计划。在充分发挥各地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发展地方特色优势农业品的同时,各地区可利用已有的特色农产品研发附加值更高的深加工产品,引进农副产品的加工企业i和现代流通企业,以物流技术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农业合作社等模式组织农民统一种植某种农产品,并且进行统一加工,统一开展直销,创造自己的农产品品牌。以三产业融合为基础,依托“第六产业”,培育有机农产品、种植绿色农产品、发展特色农业,推进与循环经济相融合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实现冷库温度带与冷链物流温度带的统一

2012年前,我国冷链温度带划分标准一直未出台。因此,按温度对冷库分类较为混乱。2012年10月1日《冷链物流分类与基本要求》实施后,在研究和实践中按温度对冷库分类实现了有据可循。随着这一规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冷链物流温度带有了部级标准。但是,此种划分方法还存在一些缺陷。其中,-16℃属于哪种冷链物流方式仍无法界定。另外,规定中指出的“冷链物流的温度决定冷库的温度”相关内容,其科学性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口本将冷库的7个温度带划分标准,作为冷链物流的7个温度带标准。口本的这一划分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通过相关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实现冷库温度带与冷链物流温度带的统一,通过冷链物流的全程温度监控,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安心”的食品。

三、建立冷链物流的食品溯源体系

利用物联网或wSn(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货物的全程冷链温度监测。实现全程温控的过程包括,先利用GpS、GiS、RanlD、zigBee主控节点等技术,收集或分析食品温度相关数据,之后将数据传输到weB和inelKne平台。一方面,下游企业、政府、消费者从公共平台能够查到食品在不同地点的温度;另一方面,当温度达到警戒线时,相关操作人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

对冷链产品的温度控制,除了使用先进的技术,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或控制:如定时检查运输车辆制冷机的工作情况,查看车门关闭情况,减少城市配送车辆卸货的时间、次数,装车之前进行预冷、货品的上下前后留下冷循环空间等。

四、构建“生鲜商品身份证”体系

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的规范发展可通过在全国推行“生鲜商品身份证”来实现。申请“身份”认证的生鲜商品,必须正确地表明该生鲜商品的生产者、产地、收获和上市日期,以及使用农药和化肥的名称、数量和日期等。巾第三方设立专门从事生鲜商品“身份”认证的机构,负责接受生鲜商品生产者和流通企业的认证申请,授予认证标志。生鲜商品生产者要在包装袋的条形码上标明生产者姓名、栽培经过、商品的种类、认证号码和产地等;加工者要标明加工时间、加工批量及号码;销售者要在商店提地信息备查号码。政府对生鲜商品的生产、流通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五、推进“平台+基地+冷链”发展模式

农产品冷链发展可推行“平台+基地+冷链”发展模式,通过构建生鲜商品交易平台及销信网络,提高生鲜商品产地直销的比率,减少生鲜商品的流通环节,完善生鲜商品从种植、生产、加工、存储、运输到销售全过程的温度管理系统;健全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Gmp(良好操作规范)、Gap(良好农业规范)、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新版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产品质量管理系统;加强交接环节的温度管理、严格控制冷库内、冷藏车内连续温度,建立生鲜商品全程可视化监控追溯平台;推进生鲜商品的初级采集、加工、运输储存以及销售的一体化“无缝式”全程温度控制系统发展,降低生鲜商品物流成本,提高其质量安全和物流服务水平,形成垂直一体化生鲜商品运作模式。

六、构建公共性复合型冷链系统

增加公共性冷库数量,减少自营冷库数量,是我国冷库建设运营的新思路。通过政府投资冷库,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节约社会成本,避免在土地等稀缺资源方面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可解决企业一次性投资较大的难题,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同时,政府只投资建库、不具体经营,也可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通过政府、投资银行、冷链物流企业等多方投资,共同设立合资公司,该公司以资产租赁和日常管理为主营业务,采用冷链物流地产模式,向社会公开租赁。并在确定租赁客户后,按照客户需求,采用量身定制的模式,为客户提供冷链地产服务。同时,为吸引企业入驻冷链物流中心,政府可以为入驻企业指定相关优惠政策。另外,公共性冷链物流中心租赁期有长期和短期,租金水平可以依据当地经济发展和土地价格等情况确定。

农产品冷链物流篇7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3(a)-010-02

①基金项目: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创新研究,桂教科研(2015)2号(KY2015LX619),审批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作者简介:吴立鸿(1976-),女,蒙古族,辽宁阜新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冷链物流方面的研究;周会国(1978-),男,汉族,湖北洪湖人,硕士,系统分析师,主要从事物流信息化方面的研究。

农产品供应链是以农产品为对象,通过控制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等,协调农业生产供应商、生产商及经营商、消费者之间的利益,从农产品物资采购开始,完成农产品生产作业及市场分销工作[1]。它是以冷藏科学技术为供应链基础,以产品精细加工、运输储存及销售等过程为研究内容,以保證农产品的质量品质为目标的冷链供应链物流设施。农产品大多含水量较高,食品的保鲜期较短,尤其在炎热天气下很容易出现变质腐烂。在物流中,对食品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对运输时间、温度及物流设备都有着很高的要求。相较于其他产品,农产品的运输风险及成本大大增加。随着现今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层次也日益多样化,对农产品有着更大的需求,且食品安全意识也越来越强,对产品的品质也更为关注,要求产品的新鲜安全。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也更为重要。

1我国农产品的发展现状分析

从目前来看,我国还是农业生产及农产品消费大国,在全球果蔬、水产品及肉禽总产量中占据58%、40%、30%的比例。并且,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产量逐年递增,冷链物流占据其中的比例也逐年升高。目前来看,我国果蔬、水产品及肉禽的冷链流通率达到了5%、25%、15%的比例。而在冷藏运输率上则是达到了15%、35%、25%的比例,从中也可以看出,冷链物流规模也在逐年递增[2]。目前,我国在农副产品及食品制造业的冷链市场上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铁路冷链物流在近年来也实现了新发展新突破,开行专用冷藏集装箱班列,提示铁路冷链运输已经从原有的不定期开行向定期常态化开行转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国近年来的冷链物流发展十分迅速,但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仍然很明显。有统计发现,我国水果的加工比例仅仅占据1/10,储存比例更是不足1/5。每年腐烂变质的水果就占1/4,果蔬农产品从采收至消费整个过程流失的损失约占1/3左右,而发达国家只占其中百分之一[3]。

2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2.1物流运作较落后,有时出现断链情况

冷链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消费者为其提供的支持,这也是冷链物流得以发展的条件,是冷链物流保持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但有数据显示,很多企业对冷链物流的温度控制不到位,消费需求远远不足[4]。另外冷链物流与其他物流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性,运输储存的全过程都需要有一个低温环境作为保障,且物流系统十分复杂。其中任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出现损失。因此,在运用这套系统时,需要各方人员高度协调,并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但很多城市的农产品还未呈产业化的发展形势,一体化水平不足,虽然总体销量可观,但在易腐蚀商品上却缺乏专业化的人才队伍[5]。并且在物流系统的上下游规划上也存在较大的漏洞,导致出现一些发展不平衡的情况。

2.2冷链物流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就目前来看,在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对于其中涉及的各流程都还未形成标准的操作技术及规范。虽然政府在其中也投入大量资金,但其资金仍然集中在基础建设上,还包括对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创新等。即使已经提出要建设多样化丰富的冷链物流体系,但是还未开展大规模农产品冷链物流体制建设,造成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较为缓慢。另外,冷链物流监督机制还不完善[6]。农产品属于特殊类型的运输产品,在供应链中对时间及品质有着较高的要求,一旦运输条件达不到要求,就会导致农产品出现腐坏变质等。而消费者本身对农产品却有着很高的质量要求。这就要求从加工生产及运输销售等环节入手,构建完善的食品安全质量监管体系,构建有效的监管平台。

3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3.1树立完善的冷链物流系统理念

首先,需要对农产品冷链物流意识进行提高。就产业来说,其发展的动力在于市场需求要足够,也就是有较高的消费者需求,因此企业及政府在完成这项事业时,需要做好相关宣传工作,促使消费市场获得发展。政府还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加强该环节的宣传,让人们认识到冷链物流的重要性,并依照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构建有关冷链物流标准化的质量控制标准。其次,对企业协调供应链的能力进行提高。现代化的供应链管理极大影响物流企业的发展,物流企业将会对供应链的上下游有效协调,可以对其中的诸多环节进行简化,从而使得冷链物流成本大大节约。信息技术是现代化市场经营发展过程中运用的一项重要手段,其在供应链管理上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技术可以对供应链信息流进行更好的管理,从而引导物流的运转及资金流的科学运转,使得供应链过程实现标准化及流程化发展。同时,对物流企业及供应链原有结构进行优化改进,与物流企业现今的业务状况保持一致。

3.2健全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投资较高、回收率较低等问题,政府应做好引导工作,在政策上予以鼓励扶持,予以投资人员适当优惠,减少税收,一定程度上刺激投资者对冷链物流的关注,从而加大资源的合理循环利用,促进冷链物流的完善发展。另外,政府在市场中占有重要作用,也需要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发挥积极的宏观调控作用。其次,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分析冷链物流整体的体系结构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由不同行业、部门及区域构成的庞大体系,单靠某一个企业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靠所有部门的同时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对体系运作来说,需要保证其中每一个环节运行都是有效的,因此需要在其中制定严格标准理性约束,减少部门在交接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对运输效率进行提高,减小可能出现的误差,进而对体系的运作效率进行提升。

4结语

农产品行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农产品冷链物流属于高附加值产业,其有着非常可观的发展前景。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对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对农民收入进行增加,且使得经营成本降低有着重要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冷链物流发展不能仅仅关注某一环节,而是应从供应链角度出发,对整体进行优化,保证供应链中的生产销售及运输等各环节的完善,且需要为其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及技术支持,保证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各节点的有效衔接,最终实现整条农产品供应链的效率提升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静宇.冷链行业的“新常态”——专访中国冷链物流聯盟主席、中外运物流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范端炜[J].中国储运,2015(04). 

[2]李洁,翟树芹,韩世万.基于HaCCp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质量控制因素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06). 

[3]郭全洲,谭立群,王惠霞.基于质量安全的食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创新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2(03). 

[4]谭立群.河北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研究——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04). 

[5]贾卫丽.农产品物流对农民增收效应的实证分析[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农产品冷链物流篇8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物流产业园;市场流通

一、项目建设背景及概况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人类就把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看作是生命延续和发展的根本所在。为了加快推和完善进承德地区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立足于承德“一市连五省”这一特殊的区位优势,承德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设,于2015年7月份开工,预计工程于2017年下半年投入使用。

二、项目建设进展及与其展望

承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自2015年7月建设以来,截至到2016年12月份,项目已完工建筑面积26850平方米,在建建筑面积28059平方米,未开工建筑面积225805平方米,并计划2017年全面开工建设,下半年实现园区部分试运营。

承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28万平方米设施全部建成达产运营后,可实现年交易量100万吨,年交易额50亿元,税收1.5亿元,吸纳进场经营户1500户,提供社会就业岗位5000个。按照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提出的到2020年,全国人均全年口粮、食用植物油、豆类、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蔬菜、水果消费指标估算,可满足300万人肉蛋奶、鱼菜果、粮油豆的全部日常消费需求。

三、园区基本情况介绍

承德市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已落实建设用地483亩(规划用地面积434亩),规划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其中:

展示展销设施7.2万平方米。主要功能是展示农产品特色和进行商户交易。包括展厅、交易场所和临时仓储设施。可容纳进场经营商户1500户;

普通仓库6.7万平方米。主要功能是供经营商户储存不需要冷藏的各类农产品,可储存各类农产品9万吨;

气调库、冷藏库5.8万平方米,库容量33万立方米,可储存菜果鱼、肉蛋奶6万吨;

分装配送车间3.3万平方米。农产品初加工、分拣包装、配送的区域,供应消费终端客户、超市的农产品在此进行净化、分包、配送;

办公设施2万平方米。该区域为信息中心、园区商户和采购、销售、金融单位和电商、经纪人提供办公的场所,可容纳2000人办公;

生活服务设施3万平方米。该区域设有住宿、餐饮和商户公寓,可容纳1500人生活需要。

四、项目建设意义研究

(一)通过园区引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供销社具有点多面广的经营网络优势,通过组织大型农产品订货会、推介会等多种形式,实现产销对接,打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利用此方式把农民引进市场,直接参与到农产品流通和市场建设中来。通过园区引领,建立与农村更加紧密的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二)充分发挥承德“一市连五省(市区)”的区域枢纽功能

承德具有“一市连五省”的特殊的区位优势,因此,把园区打造成南菜南果北运,地产农产品外运的中转站,是具有操作意义的。

园区将建设冷藏库、气调库和普通库房12.5万平方米,总库容量达15万吨,这些仓储设施的蓄水池作用,不仅为实现农产品南北互通,季节生产长年销售提供了设施保障,而且能有效解决承德地产蔬菜季节性生产、应季销售,时令性强的问题,延长了地产蔬菜的供应期。与此同时,园区为冬春季节承德对南菜南果需求量提供了储存条件,园区的冷链设施能交替得到利用,并且可以减少商品损耗、保证产品品质、降低运营成本。

(三)充分发挥电商在市场流通中的作用,建立农产品信息服务中心,为区域农产品生产、经营提供指导

园区的建设和运营,融入了“互联网+”概念,拟实现电商平台和线下实体店双轨运行模式,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各层面的消费者,帮助广大中小生a者,特别是偏远地区的生产者,实现足不出户直接参与到大市场、大流通体系的可能。

长期以来,农产品市场存在着生产供应和需求消费不对称的问题。因此,在物流园区中建立农产品信息服务中心,定期农产品价格变动趋势及区域性农产品价格指数,将为农民们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信息来源,极大的解决了农民们不知道种什么、种什么赚钱、种了东西如何销出去、市场预期怎样的问题。

(四)助力推进承德农业、农产品品牌建设

第一,培育区域品牌,通过展示、展销、推介把品牌做活。打造优质农产品基地、绿色农产品基地、有机农产品基地;打造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做大做强区域农产品品牌。第二,培育园区品牌,建立优质、安全的品牌形象,建立检验检测体系。着力推广、全面落实农产品检验检测和质量追溯制度。从而打造园区品牌形象,创建有影响力的承德农业、农产品品牌。

农产品冷链物流篇9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背景与发展进程

 

(一)研究背景

 

人们消费结构的改变与健康意识的提高直接带动了城市居民对农产品尤其是冷链农产品需求量的大幅增加,间接推动了人们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面对的市场更加广阔,市场流通更加频繁,传统的配送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人们对农产品、冷链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冷链物流受到了社会普遍的关注。为尽可能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冷链农产品的需求,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同时中央政府专门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出台了一系列工作文件,强调农产品冷链物流及其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性,并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发展进程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均与当地农户签约了直供合同,使农民们生产的农产品可以直接供销到当地各大超市,在农产品与超市之间建立起了物流配送模式。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网络信息技术与农产品冷链物流相结合所形成的一个产物,自出现以来就受到了各地区超市的青睐,受到了技术人员的研究与改进,极大地推动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已在各地区得到普遍应用,系统已发展的较为成熟,基本上能够较好的满足当前农产品供销需求。根据我国农产品发展趋势分析,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当前存在主要争议与问题

 

(一)国外研究动态

 

冷链的诞生与冷链农产品的步入市场是基于冷冻机的发明和冰箱的普及应用,国外关于农产品冷链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并于上世纪初步建成农产品冷链,至今已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巨大成果。如,美国、欧洲等国家保鲜技术十分先进,冷藏率达100%,日本对冷链技术进行了研究并颁布了相关文件,荷兰冷冻设备先进,实现了农产品的全程冷链物流配送等。

 

(二)国内研究动态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起步较晚,有关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的文章与书籍也较为缺乏,虽然近两年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较多,但整体上还未形成体系,研究也大多集中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面临问题上。刘伟芳等人指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应加大农产品进入超市的比例,增加冷藏车的使用比例,扩大冷库建设规模;孟凡盛等人认为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离不开物流技术的使用与发展,必须提升物流技术和冷链技术。

 

综合国内外研究动态来看,当前关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还较为薄弱,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其中发展模式落后单一、研究不够宽泛深入是存在主要问题,另外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条件也缺乏相应分析。

 

三、鞍山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对策

 

(一)南国梨特性与鞍山南国梨销售情况

 

南国梨果实呈金黄色,爽口多汁,味道浓郁,于每年九月份成熟,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钙、钾、锌、铁、赖氨酸等),适合于各年龄段人群食用,可以帮助人体补充营养。南国梨对生长环境要求较为苛刻,适合生长在四季分明、光照充沛、雨水充足的温带季风性气候地区,而位于松辽平原东南部的鞍山市,恰好能够满足南国梨生长对气候、土壤、降水和温度等各项条件的要求,是公认的南国梨主产区与最佳种植区。最近几年,鞍山南国梨在种植面积、产量和销量上都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南国梨产量达25万吨,年产值20亿。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构建对策

 

1.引入第三方物流,加快市场化发展。针对鞍山南国梨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物流技术水平也较低问题,在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时,应注重加快市场化发展,提高南国梨及其加工产品(如南国梨酒等)的市场化程度,对市场需求进行细分,对南国梨产品进行细分,引入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一种新型物流配送方式,企业将自己不擅长的物流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物流,自己做好跟踪定位与控制工作即可,不仅提升了物流服务水平,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2.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鞍山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落后,跟不上冷链物流与冷链农产品发展步伐,必须要加强南国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创新。根据南国梨产品特性,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应以周边地区配送为主,包括大连、葫芦岛、吉林等,从产品商品化、多样化,品牌树立与宣传,丰富销售渠道,细分南国梨酒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适合鞍山本地的、适合南国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与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3.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政策扶持。相对而言,鞍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于南国梨产业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为弥补这一缺陷,尽快构建起适合本地南国梨销售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当地政府提高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制定更多优惠政策来扶持南国梨种植户,吸引社会投资者对鞍山南国梨产业进行投资,共同为鞍山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资金支持,提高南国梨产量与品质。同时,积极带动当地种植户,充分挖掘与利用当地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条件,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创新奠定基础。

 

总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需要不断改革创新,农产品冷链物流研究需要不断扩大范围与加深深度,且在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时,必须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农产品特性、超市分布、市场需求等情况选择适合的发展模式与物流配送方式,加快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

农产品冷链物流篇10

[关键词]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根据农产品的特性,为保证肉、蛋、禽、蔬菜、水产、水果、花卉等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无损耗、无污染,在冷冻工艺学的基础上,采用人工制冷技术,使产品在生产加工、存库、运输、分销一直到零售终端等环节,一直处于适宜低温环境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20世纪50年代,我国肉食品外贸出口过程中改装了部分保温车辆,出现了冷链物流的雏形。1982年中国《食品卫生法》的颁布,推动了食品冷链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国内学者对冷链物流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冷链物流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刘北林(2004)提出了低温条件下的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工程论,该观点被国内很多学者所认同;恭树生(2006)、梁怀兰(2007)等学者对于冷链物流构建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乔芳(2010)站在产业组织的角度对山东诸城水产批发市场在冷链物流上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剖析;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规范了冷藏仓库区及冷冻仓库区的温度区间;刘广海(2009)提出构建合理的食品冷链物流运作标准,以完善我国食品冷链物流标准化体系。葛向华(2008)、范梅华(2008)等阐述了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和对策。但是,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区域性研究还比较少。因此,河南作为农业生产和供给大省,在客观分析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特色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就显得非常迫切。

一、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河南省号称中国的粮仓,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种植面积1.3亿亩,2011年全省粮食达到1100亿斤;果蔬产量居全国第二位,2011年河南省蔬菜产量6709.74万吨,主要瓜果产量1580.54万吨;肉类产量居全国第三位,2011年河南省牛羊类肉类产量641.65万吨,禽蛋产量4569.00万吨,水产品390.50万吨;奶类产量居全国第四位,2011年奶类产量339.34万吨。河南养殖业发达,相关资源丰富,禽畜种类较多,畜牧业大型企业400多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0%。农产品产量的持续增长,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的急剧增长,引发了对冷链物流需求的快速膨胀。同时,河南作为全国的第一人口大省,自身拥有上亿人的消费市场,据测算,全省每年易腐食品的消费量约为7740万吨,目前已应用冷链的消费量仅为695万吨,每年需要提供冷链服务的消费达3480万吨。由此可见,河南省对于冷链物流的需求缺口巨大。因此,为了满足农业产业发展对冷链物流的需求,促进农产品流通,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河南省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冷藏、低温仓储和运输为主的冷链物流建设等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

(一)河南省物流发展硬件环境具有天然的优势

河南地处中原,是贯穿东西、链接南北的中枢,突出的区位优势使河南处于全国经济地理中心和货物集散地的重要位置。国道310横贯东西,国道107、106和207纵贯南北,京珠、阿深和连霍三大高速公路干线交会于境内,河南省内2011年公路里程数达24.5万公里,密度是全国的3.5倍,实现条条高速公路覆盖河南并与周边各省相连,形成了密集的交通网络;京九、京广、陇海等铁路干线在境内纵横交错,铁路营运里程数为4224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6%和59%,省会郑州不仅是亚欧大陆桥东端最大的客货转运站,同时也是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中枢;民航24.1万公里,郑州新郑机场被誉为全国五大航空门站之一,且国际航空出口货运量在国内机场中位列前八名。河南省发达的陆、空交通运输条件,为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和设施保证。

(二)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河南省物流企业众多。2011年河南省具有一定规模的正规物流企业单位4160多家,物流企业固定资产总计395.7亿元,同比增长15.58%。郑州交通运输集团、河南煤化集团国龙物流、洛阳铁路运通集团三家公司分别评为国家5a级物流企业。物流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河南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同步崛起。第一,河南省拥有冰熊、红宇等一批知名的冷链装备制造商,冷链物流设备制造产业发达,其中,冰熊冷藏车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其提供的资源和服务为河南快速发展冷链物流奠定了重要的产业基础。第二,拥有双汇、众品、思念、三全、众荣等一批专业的冷链物流服务商。河南省目前专业从事冷链物流的服务商有300多家,分布于全省各个区域,一些冷链物流企业在供应链整合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已经逐步探索本地区上下游产业的整合,打造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冷链物流体系。例如:河南众荣物流有限公司拥有冷库l万多立方米,冷藏运输车辆400多台,产地生鲜加工配送中心10个、销售地生鲜物流配送中心21个,连接产销两地的综合物流基地3个,构成了综合、高效的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区的全程冷链物流配送网络。第三、河南省建设了相对完善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河南省拥有年交易额亿元以上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87个,在建及已运营物流园区40多个,拥有230多万立方米冷库,其中冷冻库156多万立方米,冷藏库74多万立方米;冷藏车辆2700辆,总承载量达2万多吨;果蔬和肉类冷链应用率约为6.0%和22%,损腐率分别为30%和15%。设施设备的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物流园区的发展,为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保证。

二、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冷链物流从定义上来看是一种运营模式或运营状态。对于整个冷链产业来看,无论从中央还是到地方各省市,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体系和统计指标,探讨冷链物流时更多的是围绕“冷储运”能力展开。因此,河南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也比较侧重于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物流园区的建设规模、冷藏、冷冻储运能力,实际完成的流通量等方面。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河南省物流行业增速放缓、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

据统计,河南省2011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774亿元,比2010年增长9.51%,但是增幅比2010年回落4.12%;物流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2.92%,比2010年回落0.31%。而且全省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6.8%,虽然比2010年有所下降,但仍比国内发达地区高1%-2%,比发达国家高7%-9%。设施装备投入不足,现代物流技术应用缓慢。物流企业中平均每个企业仅拥有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0.43套,同时对RFiD、GpS/GiS、条形码技术等应用有限,物流信息化管理程度低,因此,车辆空置、设施闲置较为普遍,物流资源利用不充分。河南省易腐农产品的总消费量庞大,目前应用冷链的消费量仅为0.9%。但是,河南省冷藏保温车辆仅占货运车辆的0.3%,平均冷藏运输率在10%~20%,显然难以满足生鲜农产品发展的要求,预冷技术及低温环境下的分级、包装、加工等手段则更难以实现;同时,冷链相关设备缺乏导致冷链物流上下游各企业间协调困难,无法实现资源整合及冷链物流的完整性。冷链物流的这种滞后性导致农产品产后损失严重,损耗量居国内前列。肉类、水产品、果蔬流通损失率分别达到12%、15%、20%-30%,导致农产品利润率降低。而冷链发达国家的损失率则往往低于5%。同时,河南省深受易腐产品产后保鲜储运能力的制约,农产品集中上市时销售困难,并且随季节价格波动很大,“谷贱伤农”增产不增收的情况经常发生。而农业产业化发达的西方国家却把产后保鲜储运放在农业的最重要的位置,如美国农业总投入中,生产与产后保鲜之比为3:7,意大利、荷兰农副产品保鲜产业化比率为4:6。从产后产值与自然产值之比来看,河南为0.38:1,日本、美国则分别为2.2:1和3.7:1。

(二)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总体呈畸形之势

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畸形。一方面,河南省企业自有冷链物流发达,形成了一批比较知名的企业,如:双汇、雏鹰、众品、思念、科迪、三全、天冰、大用、华英等几十家冷藏食品龙头企业,它们垄断着中国冷冻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鲜肉及肉类制品、速冻食品向省外输出量比例约达到51%和62%。这些企业因为生产的是冷鲜肉和速冻食品,对温度控制技术要求较高,在整个流通环节基本上都是使用自有冷链物流公司,业务很少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另一方面,河南省虽然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很多,但是规模较小,在信息系统、基础设施、节点网络、服务保障方面还不能满足需求企业的要求,市场主体“小、散、乱”现象突出,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抗风险能力较差。

三、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十二五”是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历史背景下,河南省冷链物流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10年4月,河南省出台了《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省委省政府明确指出在2010-2015年,要重点建设以冷链物流为首的十大物流行业,构建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漯河、许昌、商丘、鹤壁等周边城市为依托的冷链物流产业带。东西打造陇海冷链物流密集带,重点发展果蔬冷链物流,涵盖郑州、商丘、洛阳等城区;南北打造以京广线为依托的速冻食品、肉类冷链物流密集带,覆盖了郑州、鹤壁、许昌、漯河等城区。在推动河南省内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上,鼓励优势资源向长三角、环渤海、珠三角辐射,实现河南省从“中国粮仓”向“国人后厨房”乃至“世界餐桌”转变,实现国际冷链物流接轨,强化郑州冷链物流的中心地位。因此,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速良性发展迫切需要实施冷链人才专业化、冷链服务标准化、冷链资源集约化、政策支持人性化等策略。

(一)农产品冷链人才专业化

专业冷链人才是河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持续发展的源泉和保障。河南省应该考虑建立短期、中期和长期共同配合,政府、企业、培训机构与高校培养多方联动,“多层次、立体式”的冷链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政府、企业和培训机构可以共同开发“短、平、快”的培训课程,培养急需的冷链操作人员和一线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应该和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联合起来,通过“订单培养、企业实习”等措施,实现学生零对接就业,将岗前培训提前纳入到高职专业教学中来。同时,结合行业协会、企业需求,引导高校冷链物流的专业设置,开设相关专业课程,为农产品冷链物流长远发展储备高级人才。

(二)农产品冷链服务标准化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规范的服务标准体系。河南省应根据国际惯例、国家标准逐步建立涉及冷链全程的iSo、Gap、HaCCp、Gmp质量控制体系。推动实施产品处理、分拣、加工、包装、冷冻、冷藏、运输、配送、分销及零售终端的制冷、保鲜技术等标准。工程设计、设备安装也应有一定的标准规范。同时,建立农产品冷链物流共享信息平台,广泛应用条形码技术、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电子标签、GnSS技术及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等,在重点生鲜产品产区、分销集散地及大中型城市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冷链物流共享信息平台,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产品信息监控和追溯责任机制,鼓励冷链物流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提高行业监管水平和政府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同时,农产品冷链物流具有投资大、投资期长、收益慢等特点,为了规范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有序竞争,政府应设定本地区的行业准入标准。只有符合一定要求的企业,才能从事冷链物流运作。所以,一要逐步改善目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局面。政府在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的过程中,要充分收集冷链物流设备制造商、冷链物流服务商、冷链物流服务需求者、生鲜产品消费者及物流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以保证标准的实践性和有效性。同时积极发挥政府、银行、保险公司和行业协会的积极协同作用,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信用体系。农产品冷链物流涉及环节较多,任何一个环节的参与者出现信用问题,都会波及整个冷链物流链条的各个方面。二要理清契约关系,明确委托权责,建立企业信用制度,加强企业信用分级管理,推广不良企业公示制度,净化冷链物流市场,提倡企业的有序合作竞争氛围。

(三)农产品冷链资源集约化

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河南省农业产业资源丰富,冷链物流企业及生鲜产品配送中心众多,冷藏、冷冻设施及冷链技术和全国水平相比相对先进,但是这些企业各自为政、恶性竞争、缺乏协作,集约化程度较低,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不明显,同时,河南省冷链物流体系中链、群、网建设缺位,导致冷链各环节协调失衡,上中下游冷链链条之间无法实现零对接。因此,河南省必须整合资源,多方联动,打造冷链物流集约化发展模式。首先,河南省应根据本省农业产业发展特征,结合河南省流通、消费的实际,在现有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冷链设施、设备,扶持发展一批拥有先进的冷链技术、经济实力强、规模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一是规范现有的发展前景好、服务多样灵活的小型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鼓励其创新农产品服务模式,逐步做大做强。二是对于生产性企业自有的冷链物流公司,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其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务逐步与主营业务分离,向专业的第三方物流转变。当然,也可以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冷链子公司的方式出现,在服务于总公司冷链需要的基础上同时服务社会,充分发挥闲置的冷链功能,承担其他冷链业务。三是鼓励大型商贸企业自有的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在满足商贸终端配送的基础上逐步向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转化。从未来冷链市场需求及行业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生产商愿意将产品加工、分拣、仓储、运输等环节外包给具有专业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因此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必然成为农产品冷链市场的主导者。其次,通过行业协会服务、企业合资合作、参股控股、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产品生产商、产品加工、冷链物流服务商、产品集散地、铁路、公路、航空等各环节冷链物流资源,促进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升级改造。建设大型冷链物流园区和低温物流中心,鼓励强强联合,促成各个冷链相关环节以合同的方式结成战略联盟,风险分担、合作共赢,打造农产品冷链物流集约化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