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分析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2:08

医学统计分析报告篇1

1.1为医院管理层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医院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是指医院财务部门根据财务报告、财务报表以及其它数据资料,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医院过去和现阶段的经营情况以及变动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找出变动原因,帮助医院管理者全面了解医院的工作状况,为医院管理者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作提供科学依据。医院财务分析与财务报告根据医院的各项数据账簿记录核实的资料,编制的在某段时期内医院的经营状况、资金收支等情况的文件,可以综合反映出医院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医疗收费、药品的销售以及资金流量等各种数据信息。根据财务分析与报告,医院财务部门将大量的医疗、药品等收支数据,报告给医院的管理部门,从而对医院现有的财务分析报告进行有效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与不足,从而不断完善医院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体系,确保医院管理部门决策的准确性,以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1.2分析检索财务数据,保证数据真实性

医院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不是简单的对数据处理及获取背后的医院财务状况,而且要分析各种报表中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理性。而且合格的医院财务报告需要切实符合医院自身的情况和未来企业发展的前景。财务分析的基础是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而分析人员具有甄别数据真假的基础判断,不仅要通过分析医院的收支结余问题,更要对医院的长远规划进行综合判断。医院存财务部门在进行财务数据统计核算时,有时会出现错算、漏算数据现象,导致财务报告数据不准确,这时候财务分析系就会起到有效的作用,财务数据与医院的情况差距巨大时财务分析系统会自动检索发现问题,使错误数据及时更正解决,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让报告者给出数据的来源。在数据判断后,如果真实则进一步进行财务分析,为完善医院的财务制度提供坚实的基础。

2.当前医院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许多医院的财务分析与报告体系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财务会计信息逐渐暴漏出许多漏洞与问题,使其逐渐失去原本的作用。

2.1财务分析报告体系不完整

医院现行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体系的基本构成部分是财务数据分析报表,主要是由医院资产负债表、业务收支明细、收入支出总表等报表构成。目前,许多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还存在许多的不足。现代医院财务会计模式的主要弊端就是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缺乏完整性,直接影响医院经营业绩的反映与分析不够准确,随着财务分析职业的出现,传统的通用格式的财务报表已经不能满足不同环境、不同制度、不同的需求使用者的要求。

2.2财务分析方法单一,存在缺陷

目前,大多数企业普遍采用的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是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医院也是采用这两种分析方法,这种相对单一财务分析方法,相对于由多种因素作用于某一项指标的情况,各种因素的变动对该项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是很难确定的;这两种财务分析方法不能够完全的反映出医院真实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会降低医院财务的分析报告制度,不能够满足医院决策者的需求。比率分析法是以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从而计算出企业各项指标的相对数,对企业的各项财务能力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而财务报表的数据存在一定的缺陷,它属于历史数据,有时效性缺陷,而现有的财务报表内容不完整,财务比率具有片面性;比较分析法这种方法简单明了,但会根据不同的企业规模、地域以及经营周期,使同业对比很困难,也会由于会计政策的不同导致统一数据的差异。

2.3财务信息披露不够及时

医院财务信息的最大特点在于时效性。然而医院现行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对于财务信息的披露却不能达到及时性,大多数医院为了向医院管理者提供医院的经营情况,大多数是采取定期分析报告的制度,这种定期的分析与报告披露的时间、周期过长,财务信息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所以不能向医院管理者及时提供医院实际的经营情况,过期的财务报告也不能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决策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2.4医院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及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财务部门大都采用信息化系统管理,这就要求财务及会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应用,否则就会在工作中由于操作不熟练,使数据报表核算错误,导致医院财务数据失真。

3.完善医院财务报告与分析制度的思考

3.1完善财会报表报告指标体系

医院的资金流量指标也是财务报表报告的一部分,医院资金流量报表是对医院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总表的有效补充。例如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由于医院存货、设备支付资金的滞后性,有的已经计入成本,但是现金仍没有流出,这种想象都会对财务分析与报告的数据的准确性产生影响。而通过资金流量报表分析就可以发现医院的经营情况和资金净流量的差异,及时找出资金收支方面的漏洞。

3.2完善医院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

医院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主要是由医院经营状况、资产运营能力、盈利能以及持续发展能力等几方面共同组成。为了保证医院财务体系的正常运行,必须要不断完善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财务分析指标应该引入医院对医疗事故赔偿率的计算,这是为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提供一定的数据指标;引入医院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指标的计算,从而保证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准确性,有效控制超出预算的情况发生。同时,医院也应该增加偿债能力的分析;增加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分析的数据指标;最后还要从加强医院服务的角度出发,增加医院的社会满意度指标的分析,将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医疗负担水平等指标分析纳入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3.3缩短财务分析报告间隔,提高其时效性

目前,现行的医院财务分析与报告系统在时效上不能有效满足管理者的全面需求。所以,首先医院必须建立完善提供实时信息的财务分析与报告制度。财务定期报告仍然要存在,作为医院经营成果定期分析统计的依据。但是还要制定实时财务分析报告作为管理者决策的依据。通过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减少财务数据统计、核算、分析的周期,使财务分析报告在规定时间内及时进入医院信息系统,方便医院管理者快捷、准确的获取财务信息。

3.4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与素质

医学统计分析报告篇2

关键词:管理会计报告医疗机构

abstract:accordingtomanagementaccountingapplicationguidelinesissuedbytheministryoffinance,Combiningthecurrentsituationofmedicalinstitutionsandthedirectionofnewmedicalreform,thisreportconstructsmedicalinstitutionsmanagementaccountingreportingsystemincludingfinancialefficiency,resourceefficiency,patientanalysisandoperationofsections,andalsoproposessuggestionmanagementaccountingreportofmedicalinstitutions.

2016年12月14日政部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801号(征求意见稿)――企业管理会计报告指引对企业内部管理会计报告做了明确指引;国家卫计委《2015年卫生计生财务工作要点》中要求: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数据质量,加强数据分析和结果利用,做好决策支持服务。公立医院改革对公立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医院财务会计报告已经很难满足内部的管理和决策需要,构建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则越来越迫切。

一、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能和特点

管理会计的职能包括: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评价等五个方面。管理会计报告主要为单位内部管理和决策提供所需要的相关性信息,包括用于生产经营决策的作业成本信息、变动成本信息、机会成本信息等,用于投资决策的现金流量信息,用于控制的预算信息,用于考核控制结果的业绩评价信息等。这些信息构成了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核心内容。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能也可概括为五方面,即管理决策、经营预测、成本控制、绩效评价和战略规划等。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包括以下特点:

(一)提供相对及时和灵活的相关性信息

2014年10月的全球医院管理会计原则将“提供相关性信息”作为管理会计四大原则之一,即“帮助组织筹划和收集制定战略和执行战术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与财务会计报告相比,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属于内部报告,主要是为医院内部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有用的资料和信息;时效上相对及时,形式上相对灵活,项目设置和展现方式上可以不受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严格约束,可根据内部管理需要进行编制和调整。

(二)服务于医院内部管理和决策

医院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是服务于政府管理和决策,是服务与医院外部相关者决策的信息。医院管理会计则是服务于医院内部管理和决策的信息,侧重点在于针对医院内部运营管理各个方面进行实时反馈和分析,以便向医院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关战略规划、成本控制或科室运营方面的信息资料,从而为管理和决策服务。

(三)面向医院经营管理的未来

医院财务报告主要是反映过去的历史信息,管理会计报告不仅要反映、分析过去,而且要利用历史资料来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考评医院的一切运营活动。医院管理会计报告面向未来的作用时效是摆在第一位的,而分析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未来和控制现在。

(四)兼顾医院不同层面、不同主体的管理和决策需要

医院财务会计报告旨在反映医院整体的财务状况,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则要以医院内部各层级责任单位为会计主体,如医院层、职能部门层、临床科室层等等,应根据不同层次的使用者进行针对性不同的、详略不同的设计。面向院领导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属于战略层或决策层管理会计报告,需要关注医院整体的运行情况,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指出存在的运行问题和需要改进的管理环节,作为决策依据;面向职能部门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属于经营层管理会计报告,需要关注不同职能部门对不同管理环节或管理对象的关注情况,如面向医务部门的管理会计报告需要着重医疗运行情况、医生工作效率、医疗质量反馈等等信息;而面向临床科室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属于业务层管理会计报告,需将具体科室的业务运行情况、医生护士工作情况以及科室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向给予明确的说明。

二、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与内容

本文按照管理会计报告的内容和分析维度搭建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主要从财务效率、资产效率、患者分析和科室运营四个维度。

(一)财务效率报告体系

财务效率报告体系反映医疗机构各层级(全院、各类科室和具体临床科室)的财务效率和效益情况。虽然公立医院属于非盈利组织,以“公益性”为目标,但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持合理的抗财务风险能力以及良好的偿债能力都要求公立医院在保障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财务效率和效益。财务效率报告体系应基于财务会计报表和科室成本核算报表的基础信息和数据,基础指标应包括:医疗业务收入、医疗业务成本、边际贡献、总资产、总负债等等,分析指标应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例、成本率、边际贡献率等等。

(二)资源效率报告体系

资源效率报告反应各类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情况,也反映医疗资源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广义的资源应该涵盖人员、场地和设备等等内容。在医疗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提高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是医疗机构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医疗机构的资源效率报告体系应该分别从人力资源效率、房屋资源效率、医疗设备资源效率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报告。人力资源效率分析指标应包括:人均医疗业务收入、人均结余、人均检查人次、每医生负担出院人次、每医生手术量、每医生门诊量、每护士负担床日等等;房屋资源效率分析指标应包括:单位面积结余、每床边际贡献、人均占用房屋面积、医疗用房占比等等;医疗设备资源效率分析指标应包括:医疗设备投资回报率、每万元设备检查人次、每万元设备检查收入等等。

(三)患者分析报告体系

患者分析报告从患者角度反映患者费用情况、患者来源和患者付费类型结构等等,卫生主管部门和未来医疗改革都对降低病人费用做出明确要求,这就要求医院层和科室层时刻监控患者费用水平和药品比例、卫生材料比例等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患者来源(本市、外市或本省、外省等)是判断学科或医生专家个人影响力的重要依据。患者付费类型(自费、医保、公费医疗等)结构的分析有助于医院针对不同付费类型患者进行不同的费用管理和控制方法。

(四)科室运营报告体系

科室运营报告体系反应科室的运行效率、收治疾病的难易程度等情况,为临床科室的业务管理和分析提供实时的准确的数据反馈,科室运营报告分析指标包括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周转天数、三四级手术比例、Cmi值、收治病种结构等等。

三、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财务和非财务信息

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不同,管理会计报告由于其职能和应用范围的不同,其传递的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也应包括非财务信息,从而实现更全面的管理视角,才能提出更深入的管理决策建议。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应该包括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Cmi值、手术分级等等非财务指标和信息。同时管理会计报告还应包括内部和外部信息,尤其是同行平均水平、最佳水平,以及竞争对手信息,从而为内部管理提供标杆,为决策提供判断依据。

(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反馈相结合

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属于事后反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能要求其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相结合。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通过战略规划报告、全面预算报告等部分为单位提供了定量和定性的事前预测,并通过实时的、动态的专项资产或业务分析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改正从而达到事中动态管理和控制;最后通过总体的运营情况分析为医院整体或个别科室提供事后反馈和评价。

(三)与信息系统相结合

管理会计报告的数据应基于大量的医院财务会计、成本核算和医疗运行数据,为了保证管理会计报告的及时准确,这就要求管理会计报告与医院HiS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紧密衔接,要求医院的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信息系统的支撑是提高管理会计报告效率和效果的重要保障。有条件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应逐步形成财务业务一体化,建成医院资源规划系统(HRp),并通过管理会计报表和报告经HRp产生的大量财务和非财务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分析,从而形成各层管理主体决策的支持信息。

(四)提出管理建议是落脚点

管理会计报告汇集了大量相关性信息,发现和指出问题是管理会计报告第一阶段的任务,而仅仅停留在提供信息则远远不够;管理会计报告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寻找可改进的管理单元,提出切实可行的有影响力的管理建议,即解决问题。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应该将如何提高运营效率、控制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问题作为落脚点,针对存在问题的业务流程或临床科室,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管理建议。

参考文献

[1]王玉红.构建基于管理会计的企业内部管理报告体系[J].财会与会计,2010,05:58-59

[2]张先治.企业管理会计报告系统构建[J].财务与会计,2005,12:19-21

医学统计分析报告篇3

【关键词】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75-02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得到控制,但是传染病的发生率却呈攀升趋势,为了能使传染病得到抑制,各大医院已经开始采用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此系统能对传染病进行全流程的监测、分析等,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1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介绍

1.1所采用的系统概况在医院的所有信息系统中,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系统,其采用了B/S构架,并在后台采用SQL2003企业版大型数据库,而前段则采用程序使用JaVa编程,前端应用程序使用范围较广,被整合到医院的各个部门,例如门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以及放射工作站,将其用来采集传染病管理的数据。在医院信息系统当中,容纳了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所有患者的信息资料,由于程序中一个菜单值对应一个功能,所以可容量大量的信息,而且操作简单方便。

1.2可对疫情做统计并管理传染病患者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人员每月对疫情做系统分析后,将其告知上级分管领导,使其了解到传染病的发病起因、以及高发人群,对这些患者的入院情况和药物使用情况作基本的了解,为了完善患者的管理,医院需从系统中提取传染病患者的相关信息,并且防保科每周须通过依托网上数据生成,对生成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和考核,从而全方面促进传染病传播的预防工作,推进医院传染病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

2.1降低病菌的报告率(提高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率),并保证报告的质量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到医院当中,当医护人员填写病人的诊断结果完毕后,此时系统会在第一时间里向医生进行提示,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将其上报。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的提示功能,有利于提高医生的报卡率,避免出现漏报、迟报的现象,及时报卡能有效降低病毒传播的速率。相反,还可保证传染病报告卡的质量,系统将医护人员提供的信息与信息系统进行共享数据,对于一些手报工卡出现的字迹模糊不清、项目填写不全的现象,一律拒绝,此方法保证了患者信息数据的准确性。

2.2提高传染病信息管理效率与疫情的工作效率由于我院已开始采用信息系统即医生站和检验科LiS,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研究,在不久将采用传染病网路管理和电子报告形式,这样一来就可在规定的时间当中对病情进行归类分析。一般是降低疫情的种类、科室分布和例数通过计算机做系统的分析,计算机将其数据整理,以图表的方式展现出来,结果一目了然,大大节省了人力,与传统的人工统计分析相比,其效率不可比及,并且准确性高于人工计算,尤其是数据庞大时,人工计算难免会出现错误[2]。所以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对于医院疫情的控制具有重大意义,在计算方面胜于人工计算,在报告卡方面也占优势,传统的纸质报告卡由人工进行填写,常常出现字迹不清、潦草等现象,但是现如今的电子报告卡,根据报告卡信息内容,将其制作成“传染病登记本”,并以电子版的形式展现出来,克服了报告信息模糊不清的现象,并且还可节省预防保健科人工收卡这一环节的工作,大大减少了预防保健科的工作量。不仅如此,对于已报的报告卡还可进行删除、修订等,体现了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的高科技性能。除此之外,还能对传染病疫情做监测,便于医护人员在第一时间中了解到传染病传播的状况,全面控制病情的传播,其次还能对特种病情做跟踪监管,一发现病情发展呈现攀升趋势时,可马上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防止传染病的继续传播、蔓延,给人们生命安全造成威胁[3]。将医生站、检验科LiS、传染病网路管理以及电子报告这四者相结合,不但可使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更方便、更快捷的目,而且可达到全面杜绝传染病的漏报、迟报的效果,提高传染病信息管理效率与疫情报告的工作效率以及报卡质量。

3讨论

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分为几个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都具有不同的功能,传染病疫情监控系统主要负责科室传染病疫情的评分工作和项目检查工作,以及每个患者入院到出院情况都一一进行监测,并将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每个数据都可查询,同时也具有录入功能,并且反应出患者的预报和反馈情况。至于位于科室工作站的子系统,则是对患者做相应的管理,患者的化验情况、检查情况等,都会反馈给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检查化验结果,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就我国目前的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来看,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理想,该系统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管理,并能对管理质量做分析、评价,提高了疫情报告的质量,并能推动预防保健科的管理工作,但是若是能将此系统和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相联系起来,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会更加健全,现如今负责疫情管理的工作人员不但要对本院的疫情信息做管理,还需将全院的疫情报告输入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这一环节常常出现漏报、迟报甚至是错报的现象。如将两系统连接起来,则省略了该环节,既节省人力,又可提高工作效率。

我国各大医院目前采用C/S构架,并且后台使用SQLSeRVeR2000企业版大型数据库,前端应用程序使用powerBuilder7编程,随后把采集传染病疫情报告数据,所有运用到的软件都集成到各个需要报告法定传染病的计算机工作站上,从而形成一个遍及整个医院的传染病报告和控制网络,能够对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控,对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群.医院信息系统在传染病疫情报告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0,23(3):33.

医学统计分析报告篇4

关键词:关键词:数字心电;心电系统;心电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但就全国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的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只是停滞在HiS系统上,即传统意义上的门诊、住院、收费、药房、药库、病案统计、人事、财务等几个子系统,缺乏创新和突破。部分医院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上也有纳入如检验(L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等信息系统,但对于心电图检查尚未有成熟的心电信息管理系统,因此,无法实现心电图检查信息化管理,不能满足数字化医院多样化与信息化的工作要求和发展趋势。

   1.应用需求

   将各类的心电检查设备连接入网,采用创新式的通用的输出技术实现统一存储,采用weB方式到临床共享。为心电图检查建立全新的集中式工作模式和标准化流程。实现心电图检查从预约登记、操作检查、编写报告、集中存储、网络传输、临床共享、医生会诊、统计检索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解决目前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当中心电图检查“信息孤岛”问题。构建心电图检查,建立数字化、信息化工作平台,实现心电图检查数字化存储、信息化共享、提高医生之间协同工作能力。为心电图检查科室与临床科室之间建立起检查信息传输与报告的网络化、数字化流程,解决长期困扰医院的门诊心电图检查检查混乱、急诊心电图诊断效率低下、纸张报告备份繁琐、会诊调阅困难的问题;帮扶下层社区医疗及农村医疗分析心电报告,做出准确合理的诊断,使得下层社区医疗及农村医疗的医生能够及时对病人做出合理的治疗。

   2.系统框架及关键技术

   2.1系统框架

 

                                                                       系统框架

   通过与HiS系统集成,由HiS系统中的门诊、入院登记处和社区医疗根据患者社保卡或医疗卡等创建患者信息(aDt)。门诊医生、住院部医生、社区医生利用HiS预约检查系统发出心电图电子检查申请(order)。包含患者详细信息资料的电子检查申请信息发送至心电管理系统服务器。患者到门诊、住院、社区进行心电图预约、登记和检查,或者心电图室医务人员到病床前进行心电图检查,心电数据通过局域网传输。在检查心电图前,使用患者的社保卡或医疗卡在心电图工作站上进行刷卡,或者输入患者住院号、申请单号等信息,就可获取患者iD号、姓名、年龄、检查申请单等信息。检查完成后心电数据传输至心电服务器,心电诊断医生根据病历到达提示分析诊断心电数据和编写心电报告,报告编写完成后自动保存至心电服务器。对于已经分析诊断的心电数据,临床医生可通过weB方式查询、浏览、打印心电报告。

   2.2关键技术

   paCS相似,数字心电管理系统也需要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存储和管理,但传输和存储难度较小。实现心电图管理系统的关键在于对心电图信息的采集、后处理和诊断.

   (1)心电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数字心电管理系统的难点之一,原因是心电信息分类较为繁杂,心电图设备厂商众多,很难用一种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涵盖所有的心电产品型号和心电检测内容。原有的国际试行标准“心电信息的标准化通讯协议——SCp-eCG”由于仅包括静态心电图,不够全面,且其数字化通讯方案在技术上不能为主流心电图设备制造商所接受,因此无法得到认可。目前,国际上尚无权威的心电信息标准。心电信息作为人类最早实现数字化转化的生物信息之一,在存储和传输标准上明显落后于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标准。

   通常心电信息有两种采集方式:一种以图像方式采集心电图数据,该方法实现简单,显示方便,但数据量增大,同时无法实现图像后处理和辅助诊断;另一种以原始采样数据的方式采集和存储数据,虽技术难度大,但数据量大大减少,特别是其采用的全数字化的存储方式,为心电图的后处理和诊断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我们采用了后一种方法,即以原始采样数据的方式采集和存储数据。

   (2)心电信息处理和分析诊断

   分析处理是心电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常规心电图分析模块具有电子测量工具,能够放大观察心电图,对历史心电图进行同屏比较,观察病情发展。动态心电图分析模块能够扩展多个客户分析终端,提高Holter使用效率;系统可以全息存储原始动态心电图数据,方便学术研究。高级查询模块实现心电数据的复杂分析统计功能,能够按性别、年龄段、pR间隙、QRS宽度等条件对几十万条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输出统计结果,并生成excel或Spss的文件,极大地提高心电研究工作效率。

   3.功能模块

   3.1 预约登记模块

   支持与HiS系统集成,实现检查登记时输入病历号后从HiS调入病人信息,提供按检查项目、病人来源等分类预约,登记病人时,系统自动验证是否新病人或老病人。直观显示每天每一个时段预约、候诊病人的状态

   3.2 电子排队叫号模块

   多媒体排队叫号,根据诊室、医生、检查方法等自动分类排,通过呼叫终端呼叫患者时,语音提示,同时大屏显示,可针对特殊情况进行急诊、优先呼叫、待诊、重复呼叫等。

   3.3 网络传输模块

   通过局域网、无线局域网来接收门诊、病房传输来的心电图数据;通过互联网、3G、GpRS等方式接收下层社区医疗和农村医疗单位传输来的心电图数据。

   3.4 报告编写模块

   对传输来的心电图数据、集中分析处理编写报告,传送电子报告。对患者测量异常值、诊断异常等,按医生需求提供选择性提示。具有多种报告输出功能,支持自定义报告模板。

   3.5 数据存储模块

   提供心电图检查信息、原始数据、诊断报告等的存储服务。

   3.6 临床weB浏览模块

   支持weB浏览诊断报告。提供患者的图文报告、心电图数据,下载打印图文报告。支持windows2000、Xp、windows7等操作系统。基于weB设计,任意一台计算机都可作为临床浏览工作站使用(下层社区医疗和农村医疗单位计算机通过Vpn方式登陆),不需安装任何插件、软件;提供用户登录功能,为不同用户分配不同的查看权限;具备新旧病历对比功能。

   3.7 统计检索模块

   综合查询,支持自定义组合查询条件,查询条件可以按照各种逻辑运算(与/或/非/大于/小于/等于/近似….)的结果组合。符合条件的统计查询结果可以以图表等方式显示,并可浏览及打印,同时所有统计查询结果都支持eXCeL文件导出。

   4.现实意义

   4.1减轻医生工作量,提高检查效率

   从申请单的提交、预约、收费、检查、数据录入直到出检查报告,memRS数字心电管理系统设计了一套适合各级医院的工作流程,使心电图检查的工作流程实现网络自动化进行,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4.2建立信息化资料库,提升医院软实力

   规范医院的心电图检查与诊断秩序,在医患矛盾不断的今天,专业人做专业事,所有心电图检查集中出报告,集中数字化的存储,可以实现患者资料统计存储和自动化,疑难患者资料的储备,对于科研分析有重大意义,同时可以对科室员工的工作量和状态进行统计,能够发现管理薄弱环节,更好评价员工,激励员工,为科室创造更大的效益。

   4.3提高医院形象

   通过为下层社区医疗和农村医疗单位分析诊断心电图,提高医院的影响力及形象;对大量的门诊心电图检查,通过预约登记与大屏幕电子叫号的功能,可以规范检查秩序,规范诊断报告;打印出图文并茂的病历,同时生成电子病历,形成社区电子病历中心,为病人提供电子病历存放查询服务,增加对用户的影响力。

   4.4方便临床医生

   通过数字心电管理系统实现的网络功能,临床医生所有的心电图方面的检查报告,就不需要走出办公室,就可以得到所有的诊断报告,分析图像。网络会诊,安排更多时间处理其他事情。

   4.5规范心电管理

   病人的以往心电图检查数据全部保存到网络服务器上,可以随时查阅调取报告,几秒钟便获得检查数据,可以对某患者多次检查进行对比。心电图数据可以永久保存利用,刻录光盘保存,有教学意义或少见的患者资料,更好的保存。直接得到无失真的原始数据用于学术交流。便于进行日常工作量统计和任意病种的统计。

   5.结语

   数字心电管理系统实现不同厂商的不同心电图设备数据集中管理,将心电原始数据、文字信息、诊断信息永久存储;解决下层社区医疗和农村医疗单位心电图诊断报告质量低等问题,有效提高大型医疗单位专业心电医生资源的利用率;解决了目前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当中心电图检查信息孤岛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医院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刘晋兰,丁子承,德宫和等.心电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2-04.

[2] 肖静,冯海鸣,任志刚等.基于HiS的心电网络信息系统研究实施[J].医疗卫生装备,2010-01.

[3] 马广松,方宇,徐辉.心电网络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9-07.

[4] 陈蜀虎,李桂祥,王放.心电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医院数字化,2007-07.

医学统计分析报告篇5

[关键词]超声;工作平台;研发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55-5200(2014)02-028-03

引言

我院超声科原来使用的是多个厂家的单机版影像工作站,各个系统操作界面不一致,超声医师需熟悉每一个系统;单机存储空间的限制需要频繁使用移动硬盘导出数据、备份数据,既不安全,又不方便而且浪费时间;查找病人的资料非常麻烦;还有录入量大、容易出差错等问题,更无法对超声科病人进行动态分析。现有超声科信息软件,费用高昂且无法解决上述全部问题,为此,我院信息中心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自行设计开发了一套和医院HiS系统无缝连接的超声整体工作平台。

1整体工作平台设计

1.1整体框架

重庆市中医院编制床位1800张,日门诊量5000人次,有多个厂商的各类超声设备18台,日超声检查超过500人次,并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需要一套操作界面统一,系统存储容量大,处理速度快,安全性能好的超声整体工作平台。

平台工作流程见图1:将超声工作站生成的图像,用自行设计的统一接口采集后,结合从HiS提取的病人信息、在超声医师录入诊断报告后,传输到超声RiS服务器、集中存储,图像和报告同时发送到医生工作站。

图1工作平台流程图

1.2功能模块设计

1.2.1图像采集这是使用最频繁的功能模块,要求是快速、清晰、完整、稳定地实现图像的动态显示和采集、传输。采用基于Directshow的视频捕获,兼容常见的采集卡,对每个病人采集张数不设限制。影像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遵循DiCom3.0标准完成。

1.2.2图像处理对采集的图像可进行亮度、对比度以及色彩调节还可实现图像的镜像、翻转、负像、伪彩等以便于医师观察。

1.2.3诊断设计自定义专家词库,减少临床录入工作量。把常用的临床正常、异常诊断结果需使用的词汇设计为专家词库,使用快捷键即可调用,词库可以随时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维护。复查病人可以提取历史图像和诊断报告到当前进行比较、分析、判断。

1.2.4报告提供丰富的报告模板,分公有模板和私有模板两类,用户可以自行添加、修改、删除模板项。不同的用户可自行定义和使用模板。常用的诊断结果还可直接调用词库。支持报告预览和打印,支持历史报告查询,支持报告补打功能。

报告自编辑功能可对报告格式如字体、字号、颜色、排版位置等进行自定义。

1.2.5病历支持病历的查询、统计、导出等。具有图片导入导出功能和光盘刻录功能,形成单个或群组病历资料。形成科研、教学材料存档。可把病人的资料以eXCeL文件格式导出。方便医生使用或让病人方便的把资料带走。可进行典型病例及复诊病人标记,方便查找。

1.2.6登记预约提供病人的登记和预约功能。自动记录登记时间,实现登记预约的查询、打印和修改,通过预约部分实现检查的忙闲分流。

1.2.7排队叫号排队规则实行先登记先检查,对危急重症、年龄70岁以上,或者憋尿做腹部超声检查的系统允许插队。调用语音模块,实现自动语音叫号,大屏幕同步显示。

1.2.8数据分析分疾病分析和设备分析两个大的模块。对临床研究、领导决策、医院管理、科室管理提供支持。

1.3软件设计

通过对系统流程的研究和软件模块的分析确定使用C/S架构,在windowsserver平台上选用SQLServer2008数据库。采用工程化的开发方法,系统软件采用可视化开发工具powerbuilder8.03编写。

1.4硬件设计

服务器使用六台iBmX3650组成Vmware虚拟集群系统,即使五台服务器出现故障,系统也能照常运行,同时存储双柜互为镜像,最大限度保证数据安全。

1.5安全性设计

对工作平台所有功能模块设置完备的权限控制,如实习医生可以查阅但不能修改,平级医生之间不能互相修改、删除数据,报告提交后只有上级医生才能修改。

提供多种备份方式,可按病例编号进行数据备份,也可按时间段进行数据备份,备份后可进行数据的刻录。

工作站安装网络版防病毒软件,禁用USB端口,避免移动存储设备的接入。

2系统应用效果

在整个软件系统设计过程中,始终遵循方便临床、高效快捷、界面友好的设计思想。软件系统经试运行,修改完善功能模块后正式运行,完成了总体设计上的功能要求,应用界面见图2。经每天数百病例验证,系统功能完善,运行速度快捷,完全满足了临床需要。

系统投入使用后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检查预约、排队等候和发送报告的时间,缓解了病员的紧张和焦虑情绪,维护了检查的良好秩序,进一步优化和规范了超声科工作流程。

通过对医师工作量的精确统计,为效益津贴的核算提供了直接数据,激发医师的工作热情,科室管理更加精细化。

系统投入使用半年后的统计显示,超声科月工作量提升24%,月收入提高19%,模拟第三方病人满意度调查达到98%满意的好成绩。

3系统搭建经验

3.1设计成功的关键一是遵循标准,二是功能全面,三是界面简洁、操作简单,医生的操作最好在同一界面中进行。实现鼠标、脚踏开关双结合的方式,提高医生工作效率。

3.2数据分析是设计的重点。结合HiS、RiS数据可以方便地实现各种疾病的分类统计、各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与收益分析、各疾病类分年龄段发病率的对应分析、某个地区的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次数的比例等等,为临床科研和财务管理、设备管理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撑。

3.3采集卡的选用,注意采用标准的接口类型,提高系统的兼容性。

3.4经实际测试确定采集图像大小以768×576为宜,过小则不能满足临床诊断分辨率,过大则浪费网络带宽和存储空间,影响采集速度。

我院自主开发的超声信息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较高的可用性和较好的易用性。也具有较高的推广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谭易芬,朱向明,赵峰,等.基于医疗信息整合的超声科工作运行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6):1218-1220.

[2]李工.医院信息系统规范化管理的做法和体会[J].医学信息,2009,22(07):1127-1128.

[3]皇甫立夏,曹慧,张晖.超声影像工作站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0,7(06):15-17.

[4]刘永辉.医院超声工作站开发与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07):106-107.

医学统计分析报告篇6

目的探讨信息系统在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医院公共卫生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构建信息上报、监控和预警的网络体系。结果不同的软件模块对于医院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有效的上报,其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率均>99%。结论借助信息系统能够切实的提高了医院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水平,值得实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信息系统;医院公共卫生;管理水平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现阶段,提高医院公共卫生管理水平,是我国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前提基础。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与人们的生命健康具有紧密的关系,不仅能够使得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意识得到增强,而且还能够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对借助信息系统提高医院公共卫生管理水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现将具体的研究报告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各科室的医护人员10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均在26~45岁之间;按照科室部门进行划分,包括发热门诊38例、肠道门诊26例、慢性病专科19例、传染病专科10例和职业中毒部门7例;将各个岗位的100例医护人员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联网管理。

1.2方法。(1)架构设计:按照公共卫生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文件要求,采用打卡的方式对公共卫生信息进行报告,在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填写的质量和效率,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自动的额采集和录入,并在各科室之间实现信息的共享,最后在管理部门的端口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统计[1]。(2)运行模式:将公共卫生模块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门诊、住院部和医技工作站等部门实现集成,当医护人员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公共卫生的相关案例,利用相关软件进行网络报告;管理人员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在得出结论之后实现共享和预警,最后按照相关的规定上报给卫生行政部门[2]。

2结果

2.1传染病报告结果。医院传染病报告和预警模块主要是由各个工作站的传染病报告软件和预警软件共同构成的[3]。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得医院传染疫情的报告速度和质量均实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医护人员的危机意识实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对于流行传染病的发现较为及时,报告的及时率和保卡填写的完整率为100%,漏报率<0.01%,而且成功的预警了麻疹的局部区域流行。

2.2肠道门诊患者报告结果。将信息系统应用于肠道专科门诊,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腹泻次数和持续时间、初步诊断等内容进行了准确的上报,对腹泻病例的发病趋势和地区分布进行了分析和统计,有效的控制了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其报告的准确率高达99%,且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之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发热门诊病例报告结果。信息系统对发热门诊和呼吸道专科所收治的患者信息进行了详细的报告,主要包括了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主要症状、发热日期、诊断分类和患者去向等多方面,并对患者的发病时间趋势和地域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对于类似于非典型肺炎和禽流感等发热症状为主的呼吸道传染病做到了及时的发现,医护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判断准确率高达97%,报告的准确率>99%。

3讨论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当中,医护人员往往对医院感染、传染病疫情等方面的问题不加以重视,在实际的工作出现了大量的漏报和错报的问题,对报卡的填写不规范,导致无法对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追踪,对于医院公共卫生的管理工作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言,其应急反应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信息进行及时而准确的收集和上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医院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建立起高效且灵敏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体系。在医院构建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得传统的对感染和传染病等病理报告不重视的问题得到了根本上的转变,当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可以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追踪。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C/S结构和SQLSeRVeR2000数据库作为服务端[4-7],在全医院各科室的范围内建立起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信息系统,使得医生填报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并且有效的避免了对病例出现漏报的问题,对相关公共卫生数据信息的采集变得更加方便、准确和快捷。在对公共卫生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使用的过程当中,对发热门诊、肠道门诊、传染病专科和职业中毒等模块信息进行了准确的预先判断,使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被尽早的发现,同时采取了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其事件报告的准确率均在99%以上。

综上所述,应用信息系统使得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实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不仅提高了对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采集效率和质量,而且还建立健全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使得医院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保证了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值得实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庄哲华.医院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在公共卫生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06:632-633.

[2]涂宏.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集成[D].四川大学,2003.

[3]杨长贵,欧秀莲,郑晓全.医院信息化系统在医院公共卫生监测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2,21:14-16.

[4]童蓉.基于GiS的社区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5]周益飞.试析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2015(03)

[6]金会生.公共卫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31)

医学统计分析报告篇7

心电图蜂窝大数据网络系统包括心电图中心服务器、报告诊断中心(可接收由全球各地医疗机构传来的心电信息)、多种检查设备(心电图机、运动平板、动态心电图等)和终端浏览器4个部分。心电图中心服务器由数据库、数据储存和数据转换系统组成。它运行的系统主要包括:预约检查申请模块系统、排队叫号系统、检查系统、心电图辅助分析系统、终端浏览系统、专业查询及统计系统。其中,预约检查申请模块与HiS紧密结合,可准确查询到患者的预约就诊信息;排队叫号系统帮助患者及时了解大约需要的就诊等待时间,以便安排检查行程。在心电图检查结束后,心电图机通过检查系统将心电图数据与HiS中的患者信息进行匹配,再发送到心电图服务器;服务器运行数字接收程序(medexXDtJReceived),将心电图数据入库。而报告诊断中心通过Ftp文件传送服务自动从服务器下载病历数据,在心电图辅助分析系统的协助下,完成心电图分析、报告编辑等,保存后自动将数据上传到服务器。医生工作站打开eCGweb浏览、ie浏览等终端浏览系统,通过服务器上的临床心电图medexeCGwebSetup服务程序浏览心电图及报告[5-6]。

2网络系统技术方案

心电图蜂窝大数据网络系统能够将分散的心电数据进行集中储存、转化、管理、分析和统计,将完成史无前例的心电大数据管理,为全人类的心电学研究提供全面而丰富的病例资料。除此之外,它还可实现与各级医疗机构的HiS等信息系统的对接,实现心电数据的共享。该网络系统所涉及的相关技术包括以下几方面。

2.1心电设备网络化连接

系统支持将动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数字心电图机等心电检查设备连入网络,从而实现全部心电检查的网络化。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心电检查设备等所采集的心电信号数据转换成心电图,发送到心电图中心服务器,实现全院医生的临床web浏览。

2.2门诊与病房技术支持配备门诊预约、登记、心电检查网络系统,与医院HiS进行无缝连接。病房将可使用的不同型号心电设备之间进行数字连接,以打通与全球心电信息网络的联系。

2.2.1便携式心电检查仪该设备应用于床旁心电图检查,支持心电图的采集、存储、回放与传输。临床采集心电信号后,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心电图快速传到心电图诊断中心,再由诊断中心出具报告。这样一来,就实现了边检查、边报告,简化了以往“检查后再集中报告”的传统流程,为患者节约了诊治时间[7]。

2.2.2心电诊断中心中心设有多功能心电分析系统,心电图医生根据专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不仅可分析已有记录的波形和参数,还可随时调阅相关类型的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与统计等操作;所发出的心电图报告可保存、打印、审核及传送。目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在网络心电监测诊断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有完备的远程心电监测中心,构建了城市、社区和农村三级会诊系统服务模式,并正逐步健全山西省心电监测数据库,为解决省内医疗基础资料分布不均的问题找到了良策。我院自2012年3月起全面开展院内、院外、院前心电网络信息化管理,覆盖全院所有病房、门/急诊和体检中心,并发展院外站点51个,年心电图检查量达13万人次,且呈逐年增长之势。

2.2.3心电图中心服务器设立在全球各国家和地区或各级医院的服务器中心,接收特定范围内的心电数据并进行数据储存及转换,再传回服务器所在医院的心电图数据管理库,并提供终端计算机的Ftp文件传送服务,与临床eCGweb浏览、webService等相应匹配。

2.3统计检索

该系统具备多种查询条件,可进行医生工作量、检查工作量、设备工作量等的管理统计。不仅如此,它还能方便地对心电图数据进行查询、归纳与统计分析,为科研创新和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3全球心电信息网络系统设计目标

当今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心电信息业务管理模式正悄然发生着改变。在传统模式下,人工干预过多,如检查收费、报告生成等流程皆需人力介入,易造成监管混乱;心电图与患者病史及临床诊断脱节,难以实现心电图数据共享;记录在热敏纸上的心电图容易丢失且保存不便,给心电图分析及科研资料的积累造成很大的困难[6]。随着全球心电信息网络系统的建立,上述问题均能引刃而解。它能为心电图原始资料的积累和共享搭建理想的平台,还能实现传统心电信息业务管理模式下无法完成的目标:(1)实现全球各国、各医院区域范围内的患者基础资料和心电检查资料的全面共享。(2)实现基层医院与中心医院以及各国专家之间的心电检查会诊功能,从而实现区域内心电图检查设备和高端人才资源的全面共享,乃至从整体上提高全球心电诊断质量和卫生服务水平。(3)搭建院前120急救心电图检查远程诊断平台,中心医院根据传回的心电图报告及早做好心脏病患者抢救的手术准备。(4)提供对疑难病例的会诊支持。(5)患者能够在区域范围内任何一家医疗机构获得同等质量的心电诊断服务,从而方便患者就近就诊且避免重复检查。此外,还能够方便患者上网查询自己的心电检查报告。(6)实现科研素材与业务学习资料的方便获取,解决了基层医院心电诊断医生工作、培训难以兼顾的难题;能够促进心电工作者在工作中学习,从而快速提高业务素质。(7)建立各国区域性的心电图像资料库和典型病例数据库,供教学和科研使用;建立各国区域范围内各家医院的心电诊断质量追踪数据库,以形成从源头上把关的心电诊断质控体系,从而全面提升各国心电诊断水平。(8)促进各国区域内医疗信息化建设,为今后构建基于人体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服务平台奠定基础。

4结语

医学统计分析报告篇8

【关键词】护理安全;风险管理;护理不良事件

DesignandapplyingoftheanalysisReportforSafenursingevents/LaiXiao-fan,Hanwei-li,SUnLi-min.//medicalinnovationofChina,2013,10(15):085-087

【abstract】objective:todesignandexploretheapplyingeffectofthereportforsafenursingevents.method:toUsetheprincipleofpredictiveriskmanagementandthenon-punitivereportsystemforadverseevents,scientificdesignandapplythenursingsafetyeventsanalysisreport.thepotentialnursingsafetyhazardandadverseeventswereanalyzedbynursingQualitymanagementCommitteepermonthaccordingtothemanagementmodeofrootcauseanalysis,thensummeduptheexperienceandputforwardtheimprovementadvice.Result:thenursingqualitiesweregraspedandthenursingsafetyhazardswerefoundbynursingdepartmenttimely.thereportrateofnursingsafetyeventsincreasedfrom0.98%to2%,thereportrateofadverseeventsincreased0.22%to0.47%,andthesatisfactiondegreeofnurseswiththenursingmanagementjobimprovedfrom73.8%to90.9%.thedifferencesweresignificant(p

【Keywords】nursingsafety;Riskmanagement;adversenursingevents

First-author’saddress:thetwelfthpeople’sHospitalofGuangzhou,Guangzhou51062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15.044

护理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质量,护理管理者能否随时掌握医院护理动态,护理事故隐患能得到及早的发现和整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主管部门能第一时间进行干预,及时有效的报告制度势在必行。《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卫医管发[2011]33号)已明确要求各医疗卫生机构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工作流程,有途径便于医务人员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最低要求每百张床位年报告≥10件。本院护理部查阅相关文献及结合其他医院的实际做法,运用预见性风险管理原理和结合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科学设计《护理安全事项分析报告单》,从2011年开始推广应用,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护理安全事项报告的范围、内容和程序

1.1护理安全事项分类特殊患者(重大手术/诊疗/疑难/安全隐患/院外带入褥疮/其他)、重要工作(新开展项目/新技术应用/批量抢救/其他)、职业防护(针刺伤/职业暴露/传染病隔离/其他)、环境设备(环境安全隐患/新设备使用/设施隐患/其他)、护理不良事件(院内褥疮/跌倒、坠床/身份识别错误/烧烫伤/管道事件/输血问题/用药事件/约束事件/特殊药品管理/有效投诉/其他)及其他需要上报的事项[1]。

1.2报告时限及方式各类事项规定报告时限,方式(电话、书面、面谈等)、接报部门及人员(上级护士长、护理部、相关职能部门等)。

1.3报告部门简要描述事项内容发生时间、可能原因、导致后果、工作难点及重点、主要措施及关键环节、请求支援或配合方式。由科室的分管组长填写,科室护士长审核后签名,或由科室护士长直接填写,科室填写完成后报大科护士长。

1.3.1科护士长到现场调查事件原因,指导帮助科室具体处理,在大科范围内协调人力物力,提出本部门及院内协调的建议和意见,上报护理部。

1.3.2护理部到现场调查,检查评价护理措施到位情况,补充完善处理方案,及时协助院内协调,必要时联系专科小组进行现场指导,专科小组按报告部门要求及时给予技术指导。护理部负责追踪事项进展及结果,对报告的及时性、事件处理的方法及结果进行评价,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对本月发生的护理安全事项中的不良事件按回顾性管理模式RCa(RootCauseanalysis根本原因分析)进行分析讨论,找出问题解决的办法,并制定预防措施,最终达到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的目的。

1.3.3护理部每季度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召开护理安全事项质量分析报告会,对本季度质量进行点评,达到全院资源共同分享。

1.3.4护理安全事项分析报告单由护理部统计汇总,存档备查。

2结果

2.1安全事项及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比较2011年的安全事件报告率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较2010年均有显著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护理安全报告单应用前后安全及不良事件的比较

年份住院患者(例)安全事件率例(%)不良事件率例(%)

2010年659065(0.98)15(0.22)

2011年7191149(2.00)34(0.47)

字2值26.515.835

p值

2.2实施非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前后护士对管理工作满意度比较2010年实施前护士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由73.8%上升至2011年实施后的90.9%,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字2=28.106,p

表2护理安全报告单应用前后护士满意度调查情况比较

年份总人数(例)满意人数(例)满意度(%)

2010年25618973.8

2011年28826290.9

3讨论

3.1护士报告意识增强护理安全报告制度正逐渐为护理人员接受,尤其不良事件报告,2011年护理不良事件报告34例,较2010年的15例显著增加,表面上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多了,分析其原因可以判定为,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对于不良事件报告的鼓励措施使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明显增加[2]。护理人员主动呈报护理不良事件,有利于安全隐患的暴露和针对性管理,是实施安全护理的重要基础。当然,和国外不良事件的报告相比,我国的报告率仍偏低。Baker[3]曾进行调查发现,加拿大医院的不良事件报告率为7.5%。woods[4]对美国科罗拉多州和犹他州的医疗机构进行调查发现,儿童不良事件的报告率为1%,但存在担心报告不良事项影响年终考核、影响自身形象等诸多心里因素[5],因此不良事件报告要深入人心还需要一段时间。

3.2护理管理者转变观念实行人性化管理,实现了管理的回归,转变传统偏重处罚的管理模式,采取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非惩罚性不良事件报告制是指在差错发生后,不是惩罚犯错者,首先是系统分析原因,找出管理体系的缺陷,如组织结构的管理、合理配置人员、设备配置、药品管理,及时评估护理体系和护理安全,从组织结构的角度系统设计防御偏差的机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改进相应的流程,达到持续护理质量提高的目的[6]。

3.3护理部能及时掌握全院护理动态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沟通能力,明确科室报告的事项范围,层级报告,规范了科室的报告方式,使科室能与最佳渠道、最快方式报告,杜绝了信息中断,让整个报告系统获取更多的信息。护理部接到报告后,识别风险因素,实施风险预防,在第一时间进行干预处置,将患者的损害降至最小,有利于促进护理不良事件的良性转归[7],为事件的良性转归赢得了宝贵的机会。

3.4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再发生率和杜绝了安全隐患按美国研究调查,住院患者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达到了2.9%,其中半数以上是可以预防的[8]。护理事故隐患得到及早的发现和整改,科室上报的安全隐患,按回顾性管理模式RCa进行分析,通过一整套系统化、逻辑化客观化和规范化的分析方法,找出安全事件的发生根本原因,并通过制定合理的纠正方案彻底消除这些根本原因,防止同样或者类似安全事件重复发生。

3.5护士满意率增高护理部强调面对问题时,着眼于改进系统而不是惩罚个人[9]。无惩罚护理文化的倡导,拉近了护士与管理者的距离,注重有效沟通,激发了护士的自主参与性[10],护理人员在一个非惩罚性的环境中工作,医院的各级护理人员能公开地对待缺陷和问题,对待问题的态度着眼于改进系统而不是惩罚个人,减轻了护士心理压力,个人主观能动性就更能充分发挥[11-12]。护士通过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分析、总结经验,其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13-15]。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也是由护士自己提出来,不再是以往那种服从命令的工作态度,护士与护士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能够得到统一,护士与管理者的关系就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任仲杰.美国的医疗差错和不良事件报告系统[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6):425-427.

[2]袁玉萍,尹罗庚.无惩罚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实施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2):54-56.

[3]BakerGR,nortonpG,FlintoftV,etal.theCanadianadverseeventsStudy:theincidenceofadverseeventsamonghospitalinCanada[J].JamC,2004,170(11):1678-1686.

[4]Donnawoods,eriethomas,JaneHoll,etal.adverseeventsandpreventableadverseeventsinchildren[J].pediatrics,2005,115(1):155-160.

[5]陈林,祝志梅,王瑞云.影响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因素的调查与对策[J].护理杂志,2010,27(4):628-629.

[6]陈海燕,刘绍芳.实施无惩罚措施对护理人员呈报不良事件态度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0,17(9B):25-26.

[7]汪晓攀,韩琴,张敏,等.护理不良事件无惩罚原则管理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0,25(11):42-44.

[8]KohnLt,DonaldsonmS,CovriganJm.孰能无错——创建更加安全的医疗卫生保健系统[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

[9]戴慧珊,施雁,毛雅芬.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研究现状及思考[J].护理研究,2009,23(8):2137-2138.

[10]季鹏,王志红,陈哑华.国外护理安全管理的经验与启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2):58-59.

[11]胡乃民,金学勤.全员参与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J].中国医药导报,2010,5(2):90-91.

[12]丁海霞.影响临床护理人员护理安全因素调查[J].中国医学创新,2012,9(7):100-101.

[13]刘荃珍,王瑞.基层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70-71.

[14]林妙英,佘佩吟,方楚萍.64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44-46.

医学统计分析报告篇9

一、方法

将住院人数和传染病报告人数各自分为肝病和杂病两大类。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首先汇制散点图分别判断是否具有线性相关关系,然后计算相关系数并对其进行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2005~2014年统计资料均依次排列.住院肝病人数1196,1106,1511,1368,1370,1171,1162,1638,2188,2049住院杂病人数746,459,508,1795,1665,1442,1198,860,954,2779传染病报告肝病人数601,579,561,819,1359,1001,623,442,740,608传染病报告杂病人数1168,639,936,2696,2292,1803,2044,1606,1447,3054

二、结果

1.住院肝病人数和传染病报告肝病人数不呈线性相关。

2.住院杂病人数和传染病报告杂病人数呈高度线性相关关系。r=0.9490,检验统计量t=2.67,p<0.05,显著性有效。

3.住院人数和传染病报告人数呈高度线性相关关系。r=0.7934,检验统计量t=3.69,p<0.05,显著性有效。

三、讨论

从上述结果看出b,我院收治的肝病人数与传染病报告肝病人数无明显的直接关系,杂病患者的多少是杂病流行态势的直接反映,住院患者的多少受传染病流行情况直接影响。1.根据患者对医院的需求,主要以肝病的诊治为中心,做好肝病的诊治工作。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不断推进,目前工作成效已经得到显现,现在新发乙肝病例已明显减少。因为传染病报告是初诊病例,乙肝的复诊病例不进行报告,现在的肝病患者又大多数是乙肝患者,所以从2009年开始,我院传染病报告的肝病人数逐年下降,但我院收治的肝病患者多数是慢性肝病的复诊病人,这是我院住院的肝病人数和传染病报告的肝病人数不具线性相关的直接原因。近年来,国家关注民生,实施惠民政策,随着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医疗保障体系全面完善和推进,从2012年起,我院的住院病人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肝病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过去患者没有医疗保险,得病后往往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不愿住院治疗,因此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病情越来越重,最后转变为慢性肝病甚至是肝硬化,这就造成我院收治的肝病患者多数是慢性肝病和肝硬化的患者。由于肝病疗效慢,患者住院时间长,占用床日较多,目前我院床位利用还是以肝病为主,所以要重点做好肝病的诊治工作。

2.医院病种分类具有特殊性,传染病报告杂病人数的多少直接体现了住院杂病人数对医院的需求大小。除肝病外,杂病患者是我院收治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杂病种类多,它的流行情况直接决定我院整体的收容状况。杂病具有季节性强、发病急等特点,疗效快,患者住院时间短,占用床日较少,周转快。为防止交叉感染,不同病种间的患者需要进行隔离治疗,所以占用的房间较多,这样导致对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及医院的管理工作影响巨大,因此要时刻关注杂病的发病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床位和人员布局,满足患者治疗上的需要,进而也能够使医院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关注各种传染病的流行态势,做好住院人数的预测工作。通过对传染病报告人数的关注,掌握各种传染病流行态势,建立住院人数对传染病报告人数的回归模型,对住院人数进行科学的预测。开展前瞻性的工作,对预测的住院人数达到不同数量范围时,医院要建立相应阶段的各种工作预案,提前做好工作安排,以便能有效地控制医院的整体布局,达到有条不紊地、高效地应对各种传染病的诊治工作。

4.做好应对突发传染病的技术培训和物资储备,不断提高医院的应急救治能力。医院作为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体系的一部分,在谋求自身生存的同时,又肩负着突发卫生事件的救治任务。近年来新发传染病不断涌现,其传染性强,传播方式复杂,病死率高,危害大,如非典和禽流感等,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影响社会稳定。我院作为专科医院,承担着全市及周边服务半径内居民的医疗救治任务,因此我们要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具有大局意识,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我们的工作,建立突发传染病的应急预案系统,作好必要的医疗设备配置和技术储备,不断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培训,培养一支具有应急与危重病症救治经验的专业医疗队伍,确保面对各种突发传染病时,能够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保证应急救治工作圆满完成,这样才能够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医学统计分析报告篇10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10)-03-0008-03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一方面可以保障用药安全,避免aDR的发生;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合理用药,提高临床用药水平。本文对某院2008~2009年收集的11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探究我院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某院2008~2009年上报的112例aDR报告。所有aDR报告由医师、药师、护士按要求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经临床药学室人员审定后,通过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上报至湖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并呈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1.2方法对每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的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2结果

2.1aDR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112例aDR报告中,男性39例(34.82%),女性73例(65.18%),男女比例为1∶1.87患者年龄最小的8岁,最大的94岁,各年龄段aDR发生情况见表1。

2.2给药途径与aDR的关系112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多,有92例(占82.14%),具体情况见表2。

2.3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分布112例aDR共涉及药品57种。抗感染药涉及药品品种和致aDR例数均居最高,其次为中药制剂,具体情况见表3。

2.4aDR累及的器官/系统及主要临床表现112例aDR所致的器官/系统损伤主要表现在皮肤及其附件损伤、全身性损伤、消化系统损伤、心血管系统损伤、神经系统损伤等。其中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比例的27.54%(46例);全身性损伤占18.56%(31例),消化系统损伤占14.97%(25例),见表4。

2.5aDR程度分级112例aDR报告中,一般aDR79例(70.53%),新的、一般的aDR13例(11.61%),新的、严重的aDR3例(2.68%),严重的aDR17例(15.18%)。

2.6aDR报告人的职业分布112例aDR报告中,医生报告53例(47.32%),护士报告35例(31.25%),药师报告24例(21.43%)。

3讨论

3.1aDR与年龄、性别分布统计结果显示,从性别分布看,女性aDR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这与女性生理状况有别于男性,且对药物较敏感、耐受性较差有关,这与药源性疾病的性别分布一般规律(一般来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一致。但本文此次统计结果,aDR发生率男女差异非常大,与临床报道[1]有较大差异,其原因有待进一步商讨。

从年龄分布看,aDR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组人群。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的aDR发生率较高,占27.68%,可能与此类人群各脏器功能减退、常合并多种疾病、用药种类相应增多有关[2]。其次40~60岁中年人群发生aDR频率较高,这主要是进入中年以后,肝、肾功能都不同程度的减退,工作生活压力较大,身体处于疲惫状态,机体对药物的代谢、排泄功能随之降低,发生aDR的机会增加。因此,关注中老年人群的安全用药十分重要。

3.2aDR与给药途径表2可知,aDR的发生与给药途径有很大关系,其中静脉滴注给药的aDR发生率最高,占82.14%。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较多,如住院患者静脉给药较普遍;静脉给药所致aDR易于发现;静脉给药不但对药品的质量要求较高,而且对输液的整个操作过程和输液速度要求较严。临床应坚持"可口服勿注射"的原则,同时应避免配伍不当、用药浓度过高、配液及输液时间过长、滴速过快等引发aDR[3]。

3.3aDR与药品种类表3可知,抗菌药物无论是药品种类还是aDR发生率均居于首位,这与国内其它不良反应检测报告文献一致[4-5]。其原因与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广泛应用有关,但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也是aDR发生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临床药师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重视对感染性疾病的细菌学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避免无指征用药和预防用药,遏制抗菌药物的滥用,以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

统计结果显示,中成药的aDR也不容忽视,特别是中药注射剂所致aDR的药品种类和aDR发生率均仅次于抗感染药。这与某院为具有专科特色的中医院相关,亦与中药成分比较复杂、质量不稳定、质量标准较化学药物相对偏低有关,临床应用中药制剂应严格掌握适用症;严格控制剂量,禁止超大剂量应用;避免重复用药、不必要的联合用药;中药注射剂应单独静脉滴注;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提供的方法稀释和使用;用药过程中加强药学监护。建议某院将中药注射剂列为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品种,对其安全性长期重点关注,我们应摈弃“中成药无毒副作用”的认识。3.4aDR累及的器官/系统与临床表现表4可知,aDR所致的器官/系统损伤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患者最多,占27.54%,临床表现一般以皮疹为主,常伴有瘙痒。其次为全身性损伤、消化系统损伤、心血管系统损伤。这几类aDR于用药后较早出现,不易与其它疾病混淆,方便观察和诊断。而对不易观察到的aDR如肝肾损害、血液系统损害等等,临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5新的或严重的aDR占有一定比重112例aDR中,aDR症状一般以轻症为主,一般属性的aDR占70.53%,但某院新的或严重的aDR占有一定比重,临床应及时准确地反馈这些信息,为安全用药和用药评价提供依据。

3.6aDR与报告人职业分布据统计,在英国aDR报告中有75%来自医师[6],而某院报告来源中,医师报告仅占47.32%,说明临床医师对aDR自愿报告体系认识不足,临床医师应加强我国现行aDR监测管理办法的学习,充分行使临床医师的权利和义务。

4结论

通过加强对医药护人员的aDR政策宣传,对国家公布的aDR信息及时通报,对相关人员aDR监测工作开展定期走访等等系列措施。某院aDR监测工作逐步开展起来,aDR报告质量亦逐步提高,但aDR监测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应不断加强学习,增强用药的风险意识,特别是加强对抗感染药、中药制剂、高危人群用药的安全性监测及合理应用,及时发现警戒信号,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警示,不断提高aDR检测技术水平,使aDR监测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保障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周新,袁丽萍,刘瑞凝.6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6):473-474.

[2]陈小燕,田浩,刘源.12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广州医药,2007,38(6):511.

[3]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S].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75.

[4]陈巧云,王楠,陈秋棠.762例药品不良反应的评价和分析[J].药学实践杂志,2008,26(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