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积神经网络发展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2:51

卷积神经网络发展史篇1

关键词: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卷积神经网络

1概述

深度学习(DeepLearning)是人工智能、图像建模、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最优化理论和信号处理等领域的交叉学科,主要构建和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它属于机器学习的新兴领域。

2大数据与深度学习

目前,光学检测、互联网、用户数据、互联网、金融公司等许多领域都出现了海量数据,采用Bp算法对于训练神经网络出现了梯度越来越稀疏、收敛到局部最小值只能用有标签的数据来训练等缺点。Hinton于2006年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Lecun等人提出了卷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利用空间关系减少参数数目以提高训练性能。

CpU和GpU计算能力大幅提升,为深度学习提供了硬件平台和技术手段,在海量大数据处理技术上解决了早期神经网络训练不足出现的过拟合、泛化能力差等问题。

大数据和深度学习必将互相支撑,推动科技发展。

3深度学习模型

深度学习模型实际上是一个包含多个隐藏层的神经网络,目前主要有卷积神经网络,深深度置信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

1)卷积神经网络

在机器学习领域,卷积神经网络属于前馈神经网络的一种,神经元不再是全连接的模式,而是应用了局部感受区域的策略。然而传统的神经网络使用神经元间全连接的网络结构来处理图像任务,因此,出现了很多缺陷,导致模型⑹急剧增加,及其容易过拟合。

在卷积神经网络中,网络中的神经元只与前一层的部分神经元连接,利用图像数据的空间结构,邻近像素间具有更强的相关性,单个神经元仅对局部信息进行响应,相邻神经元感受区域存在重叠,因此,综合所有神经元可以得到全局信息的感知。

另外,一个卷积层中的所有神经元均由同一个卷积核对不同区域数据响应而得到,即共享同一个卷积核,使得卷积层训练参数的数量急剧减少,提高了网络的泛化能力。

一般在卷积层后面会进行降采样操作,对卷积层提取的特征进行聚合统计。降采样区域一般不存在重叠现象。降采样简化了卷积层的输出信息,进一步减少了训练参数的数量,增强了网络的泛化能力。

卷积神经网络实现了局部特征的自动提取,使得特征提取与模式分类同步进行,适用于处理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目前,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分类、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深度置信网络

深度置信网络是一种生成模型,网络中有若干隐藏层,同一隐藏层内的神经元没有连接,隐藏层间的神经元全连接。神经网络经过“反向运行”得到输入数据。

深度置信网络可以用做生成模型,通过前期的逐层无监督学习,神经网络可以较好的对输入数据进行描述,然后把训练好的神经网络看作深度神经网络,最后得到分类任务的深度神经网络。

深度置信网络可以用于图像识别、图像生成等领域,深度置信网络可以进行无监督或半监督的学习,利用无标记数据进行预训练,提高神经网络性能。但近几年由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飞速发展,深度置信网络已经很少被提及。

3)循环神经网络

循环神经网络是一种专门用于处理时序数据的神经网络,它与典型的前馈型神经网络最大区别在于网络中存在环形结构,隐藏层内部的神经元是互相连接的,可以存储网络的内部状态,其中包含序列输入的历史信息,实现了对时序动态行为的描述。这里的时序并非仅仅指代时间概念上的顺序,也可以理解为序列化数据间的相对位置。如语音中的发音顺序,某个英语单词的拼写顺序等。序列化输入的任务都可以用循环神经网络来处理。如语音、视频、文本等。对于序列化数据,每次处理时输入为序列中的一个元素,比如单个字符、单词、音节,期望输出为该输入在序列数据中的后续元素。循环神经网络可以处理任意长度的序列化数据。

循环神经网络可以用于机器翻译、连写字识别、语音识别等。循环神经网络和卷积网络结合,将卷积神经网络用于检测并识别图像中的物体,循环神经网络用于识别出物体的名称为输入,生成合理的语句,从而实现对图像内容的描述。

4深度学习应用

1)语音识别

语音识别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技术、模式匹配准则及模型训练技术三个方面。其应用领域主要有语音输入系统、语音控制系统和智能对话查询系统,语音识别极大地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1952年Davis等人研究了世界上第一个能识别10个英文数字发音的实验系统。大规模的语音识别研究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小词汇量、孤立词的识别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2012年,微软研究院使用深度神经网络应用在语音识别上将识别错误率降低了20%,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15年11月17日,浪潮集团联合全球可编程芯片巨头altera,以及中国最大的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科大讯飞,共同了一套Dnn语音识别方案。

2)图像分析

图像是深度学习最早尝试的应用领域。1989年,LeCun和他的同事们就发表了卷积神经网络的工作。2012年10月,Hinton和他的两个学生用更深的Cnn在imagenet挑战上获得了第一名,使图像识别向前跃进了一大步。

自2012年以来,深度学习应用于图像识别使得准确率大大上升,避免了消耗人工特征抽取的时间,极大地提升了效率,目前逐渐成为主流的图像识别与检测方法。

卷积神经网络发展史篇2

[关键词]苏区精神高校学生认同思想政治教育

苏区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革命精神和文化特质,已经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地方政府、党史部门以及学术界的认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提供了不朽的精神动力。身处红色文化发源地的赣南高校学生是苏区精神的传承者和创新者,他们对苏区精神的了解程度如何?根据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为高校学生的德育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

一、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主要以赣南地区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学院、赣南医学院3个高校的学生作为界定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60份,有效问卷为414份,有效回收率为90%。

二、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对于“苏区精神”的了解程度

通过对调查问卷中第5、6、7、21题的统计可以得知:接近于40%的同学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有直观地看到苏区精神这四个字,8%的同学认为从没看到过这几个字;在涉及苏区精神的内涵和主要内容方面时,绝大多数的同学都处于被动状态,只有课堂上老师布置相关作业时才会主动查阅相关资料;还有接近于12%的同学表示根本不感兴趣,亦不会主动了解。这说明各高校还需要加大相应的宣传力度,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

2.大学生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苏区精神”的

通过第13、14、15、21题问卷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是通过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影视文学作品和网络获知的“苏区精神”,其中尤以网络突出,说明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了解外界信息的最重要途径;与此同时,35.6%的同学认为会积极地参加红色文化的宣传,22%的同学认为有伴才会参加。这说明学生的从众心理还很严重,高校对苏区文化的宣传要多渠道、多层次地进行,刺激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3.大学生对于“苏区精神”现实意义持有怎样的态度

通过对调查问卷中第16、17、24题结果的分析:近半数同学对于义务宣传“苏区精神”并无多大热情,多是出于从众心理或者作为中共党员或班干部追随学校组织才不得不去;很多同学认为“苏区精神”离学校生活太远,26.27%的同学认为苏区精神与市场经济利益不符,没有太大的传承必要。因此,高校主要的任务是使学生从内心中明白苏区精神的当代价值或传承的重要性。

4.大学生怎样看待高校中“苏区精神”的宣传方式和手段

调查问卷第18、19、20、22题反馈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作为中国人应当了解党的历史,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但大部分学生觉得学校或者老师为宣传苏区精神举行的活动是形式主义,对自己没什么实质性帮助,听过后会很快忘记。由此可见,我们的宣传手段还需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和心理,才能够得到实效。

1.觉得很深入人心,对自己思想境界提升有很大帮助;

2.觉得很枯燥,完全是形式主义,对自己没什么帮助;

3.当时能听进去,但过后很快会忘记;

4.不愿参加这些活动,觉得是在浪费时间。

简而言之,赣南高校绝大多数的学生是通过学校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上播放的影视文学作品和网络获知的苏区精神的相关知识,但是在谈及认同度和传承的现实意义时,一半的同学认为有传承的必要性,应该有效传承,至于传承的途径和模式方面应该以接近大学生生活和心理的方式才能得到实效。

三、苏区精神在高校德育中的当代价值

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等方面主流状况健康,但也存在部分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上更注重自我,趋于功利性;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观念淡薄,缺乏艰苦奋斗的作风等方面。而革命年代老一辈革命家伟大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正好能针对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现状给予很好的指导和示范,是高校学生深刻领悟、接受和找寻自我人生价值及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1.有利于坚定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念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广大苏区军民面临着残酷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却依然能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和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为支援战争和革命事业不懈努力,靠的就是自身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而目前,在物质文明极大提升和精神文化环境日益复杂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和人生信念模糊、缺失的现象,如果能将革命时期老一代革命家艰苦卓绝的精神从心理上灌输并内化为他们的信仰,这样,他们就不会对国家的前途感到迷茫,不会对党的基本路线不理解,不会对社会上的腐败行为缺乏正确的认识。而如何以更好的方式用苏区精神坚定大学生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

2.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在残酷的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干部自带干粮下乡和开会,深夜提着灯笼去走访贫苦农民,每人每月的伙食费不到一角钱。广大苏区的人民群众也要节省每一个铜板、每一粒粮食去帮助军队、救助伤员、支援战争、保卫苏区的红色政权。当前,社会上正处于主力军的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受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比较重,受挫能力和吃苦精神不够,直面理想路途中的苦难时勇气不足。因此,大力弘扬苏区精神,用革命事业的光辉事业和典型教育他们,使他们增强抵抗挫折、解决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和勇气,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心态去增添生活的幸福感。

3.有利于强化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转型时期,也是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重要阶段,社会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化使各种不良思潮汹涌而至,不少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严重错位,主要体现在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以及利与义的选择上。现在部分大学生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比较重,在谈及个人理想和前途问题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认为有钱就干,有利就图,对自身行为涉及的许多不道德的行为也不以为然。如果我们用苏区军民心连心、不谋个人私利的服务精神的事例去教育学生,就能更好地引导和强化大学生全心全意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四、深化苏区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高校面临的重要难题。基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需要,我们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出发,对苏区精神如何有效融合德育工作提出更加有效的对策。

1.借助校园文化载体健全大学生人格

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主要局限在课堂上,这种空间上的局限性必然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受到影响,实效性就有所减弱。相比较而言,被称为“第二课堂”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空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对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校园文化不仅把学生看成是一个知识的学习者,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看成一个有丰富内心世界和独立人格的个体,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并能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和亲身实践提高他们的团结性和实践能力。所以,高校完全可以以第二课堂的方式将苏区革命精神与时代主旋律有机结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行为规范养成为基础,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入手,全力创设最优化的育人环境,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苏区文化的精神内核,健全他们的人格品质。

2.组建学生社团主动研究苏区精神

学生社团汇聚的是一批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这种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特长,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团活动,便于引进苏区文化研究,从而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在研究型社团之中,高校可以引导大学生组建“大学生苏区研究会”“苏区发展史研究小组”等组织,对学校周边辉煌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加以研究,特别是结合专业特点所组建的学生社团,既能够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又能够集中他们的集体智慧,推出一批大学生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创造热情,深化对苏区精神的认识和了解,让大学生在享受快乐的研究讨论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培养自己的民族精神,并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得以应用。

3.强化高校领导带头践行苏区精神

新时期,苏区精神与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融合模式是要组建艰苦奋斗和清正廉洁的教育体系,规范运行机制,而实施这一过程,更重要的是校园各级领导干部和学生党员以身作责,以实际行动起到带头表率作用。因为对各高校领导干部而言,励精图治和艰苦创业不仅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责任,只有亲身践行才能促进各高校和社会形成文明、高效和廉洁的正气,以更大的正能量引导和带动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日常的生活中能自觉地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创业和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真正开展好道德情操的培育工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4.占领网络教育阵地,积极宣传苏区精神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在校大学生几乎都成了“网民”。因特网大量出现在学校的图书馆、宿舍和其他公共场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生接受信息渠道方面的单一性和权威性已经受到挑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块宝地。因此,我们更要主动占领网络这块教育阵地,自觉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宣传苏区精神,使网络成为宣传主旋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重要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设置“继承苏区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等专题文化和板块,将主要革命斗争遗迹和烈士的生平事迹以及现实中的好人好事做成网页,在网上进行推广和宣传,不同程度地推进苏区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五、结语

苏区精神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现实的教育意义巨大。从现实角度出发,弘扬苏区精神,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现实需要,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应有之义。但苏区精神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路径,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罗旭东.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深入开展传统教育[J].党史文苑(下半月),2013(3).

[2]万建强.论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和时代价值[J].老区建设.2009(2).

[3]刘浩林,陈淑红.论井冈山精神价值实现的路径选择[J].当时论坛,2011(2).

[4]李颖中.论苏区精神与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J].现代商贸工业,2010(2).

[5]曾小锋,田有煌.论苏区精神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党史文苑(下半月),2010(4).

[6]叶福林.弘扬苏区精神与增强“三种意识”[J].龙岩学院学报,2008(4).

[7]邓显超.关于弘扬苏区精神与提高赣州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思考[J].党史文苑(下半月),2010(1).

[8]黄少群,赖宏.中央苏区精神及其时代价值[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4).

[9]陈澜祯.苏区精神推动科学道德建设的若干思考[J].学术观察,2009(5).

[10]谢建平.苏区精神与学校德育工作[J].科技广场,2009(12).

[11]李庆刚.苏区精神研究述评[J].高校社科动态,2007(6).

[12]余伯流.苏区精神新解读[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4).

卷积神经网络发展史篇3

阅读纸质书籍倡议书(一)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1995年,联合国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都在感受着读书的乐趣。这是全世界读书人共同的节日!为迎接4月23日第个“世界读书日”,同时响应我院20年“大学生读书节”,我们诚挚地倡议:

多读书,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古训云“开卷有益”,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是创造力和活力的起点,是文化底蕴的基石。读书不需特别的场合,让读书成为一种需要,让生活的每一天都有书香的濡染。使读书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终身阅读,终身学习。

读好书,读经典。一本好书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使我们成为达情理、知荣辱、辨美丑的人,为我们奠定成功的基石。众多中外经典著作都是博采百家之灵气,荟萃文化之精髓,我们应读好书、读经典,品味人生智慧。让我们一起来读经史子集,品诗词歌赋;让我们的校园溢满书香,让我们的境界得到升华。

读纸质书籍,读传统书籍。积极鼓励纸本阅读,不

提倡浅阅读。在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新兴方式普及的时代,不要遗忘纸本阅读的深刻意义,纸本的书籍阅读,意味着对知识、对精神的欢愉进行可控的量化消化。让我们从晨曦开始,远离网络、电视的尘嚣,一起与传统对话。

勤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要有乐思的精神,我们既要专注于书本,又要躬身于实践,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把知与行结合,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为我国的发展而读书。

让我们亲近书籍!让我们相约“4·23”!让我们通过阅读,逐步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形成善于思考的品格,使多读书、读经典、读纸质书籍、勤思考成为升达的文明风尚!让我们传承民族精神,书写现代文明!让我们珍惜宝贵时间,认真读书学习,从中汲取力量,为国家的发展而读书。

今天你读书了吗?

倡议人:

20年月日

阅读纸质书籍倡议书(二)

朋友们: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传承文明的纽带,是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书是科学的总结、智慧的源泉、生活的指南,读书,对个人来说是摆脱庸俗、“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对社会来说,是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在此,我们倡议:

以崇尚读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书中有真理的召唤,有智慧的闪光,有热情的勉励,有真诚的提醒,引人深思,催人奋进……阅读,就是在接近真理;阅读,就是在汲取智慧;阅读,就是在陶冶情操。制定好读书计划,每天坚持,或半小时,或一小时;每月坚持,或读一本,或读两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日积月累,凝聚力量,提升境界。“不取文盲女、不嫁无知郎”,我们要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时尚。

二、知识改变命运、阅读改变生活。

电视、网络的日臻发展对传统阅读产生极大的冲击,年轻人不停地在网上“游荡”,用“网络”替代读书,对纸质媒体越来越陌生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网络被专家称为“浅阅读”,即难以进行深入学习思考的阅读。电视、网络代替不了纸质书籍报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对读书有独道见解,如今也要让读书成为一种风气。再穷也要买书,时间再紧也要读书,地方再窄也要藏书,话题再少也要谈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让书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大家一起来体验读书的喜悦,丰富心灵的世界!

三、读书成就梦想、智慧创造未来。

追求完美梦想是美好明天的昭示,读书是进取人生的驿站。好的书籍可以让人有非凡的梦想,让人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每一位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读书的氛围,多点读书声,少点麻将声,多点书卷气,少点烟酒味;每一所学校应该制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提供充足的经典文集,保证阅读时间,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书活动。不求阅读立竿见影、一蹴而就,但求潜移默化中增长孩子的见识,丰富孩子的情感。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与智者的交流,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持久性,规律性的生活方式,让书籍作为阳光、空气、水分之后的又一生命元素。朋友们,文化因阅读而交融,生活因阅读而充实,生命因阅读而精彩!为了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自信,更加健康,让我们一起手捧书香,享受生活吧!

阅读纸质书籍倡议书(三)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在这个春季将尽、夏季将至,万物生长、蒸蒸日上的时节,我们共同迎来了第个世界读书日。

穿越丝绸、布匹、竹简、纸张,中国的文字始终墨香飘荡。读一本好书,如同请教一位良师,结交一位益友,探寻一座智慧宝矿,吸收一份精神补品。读书可以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无关能力,在于选择。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是韩愈的选择;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苏轼的选择;眼前之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是于谦的选择;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是的选择。读书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成长、完善,直到风景都看透,最终留下的是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读书可以使人明志。澹泊明志、宁静致远。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有道德修养的人,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宁静中探讨使自己获得真知,以下苦工学习增长自己的才干,以坚定的意志促成自己的学业成功。

读书可以使人砺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书是创造力和活力的起点,一个家庭、一个学校、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如果不重视阅读,终将沦为堕落平庸、沉闷枯燥、精神缺失。读书可以使人睿智、使人高尚,只有以书为友、以书为伴,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才能丰富阅历、丰厚底蕴、丰盈生命、才能让社会、国家和民族保持蓬勃的活力。

读书可以使人丰思。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在信息海量及竞争激烈的今天,读书、求知、思辨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读书也成为人们完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自我、凝聚智慧的重要途径。一个人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对未来充满憧憬与渴望,就会对人生之路充满智慧和希望。通过读书获取知识,提升品味,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多元文化融合在一起,会使人更趋完善、更富魅力。

读书可以使人悦心。静对好书成乐趣,闲看云物会天机。在书的世界里,有广阔的天地、壮丽的山河,可以品诗词歌赋、阅知文史经,亦可以回味古老的悠长,眺望未来的瑰丽。对于喜欢读书的人来说,阅读是一种精神享受,一本好书,一杯香茗,兴致所至,便悠然自得。开卷有益,闲暇时读一本好书,添一份雅趣,长一份才智,享一份快乐。

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处世行事时,知识可现才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阅读纸质书籍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读好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做到知行合一。心灵徜徉遨书海,书香飘逸满校园。让我们一起打开一本书,共同扬起理想之帆,开启人生新篇章!

倡议人:

20年月日

阅读纸质书籍倡议书(四)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读书是知识传承的重要方式,是改变个人认知和扩大知识面的有效途径,但在当下多媒体时代,生活节奏加快,娱乐方式更加多样化,读书——这项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渐渐成为“奢侈品”。读书率急剧下降,读网率飞速上升,生活的符号被娱乐化了。阅读这样一种传承精神与文明的活动已经被放到了最无足轻重的位置了。当物质渐丰时,精神的匮乏便尴尬的凸显了出来。在4.23世界读书日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让我们把它变得更有意义吧:

这一天,请从来不进图书馆的你,到图书馆借一本自己喜欢的好书,认真的读一遍;

这一天,请陶醉于网络的你,找一本纸质的优秀书籍开始阅读;

这一天,如果你逛街的话,请顺便去看看从来不曾进过的书店;

这一天,如果你想购物的话,去买一本好书吧;

请从这一天开始,准备一本手边书,培养随时阅读的习惯……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

朋友们,同学们,热爱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人类从幼稚走向成熟,中华由洪荒走向文明,人民由贫穷走向小康,无不伴随着优秀的书籍。历史长河,风帆浩荡,烟尘万里。一部《诗经》、一曲《离骚》,培育了多少为民请命、无私忘我的名相名将;一部《红岩》、一曲《青春之歌》,激励了多少为中华崛起奋斗不息的仁人志士,民族因读书而兴旺,国家因读书而富强,人生因读书而美丽!

余秋雨曾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腹有诗书气自华!也许我们依然平凡,但读书可以让我们胸怀整个世界,保留自己平凡人生中的一份独有的精彩。

不读书的人不是一个完全的人,毛泽东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读书成就高尚,知识传承美德,行动铸造未来。朋友们,同学们,读书吧!万物复苏依待春风吹拂,中华文明亟需读书传承,“最是书香能致远”,让我们一起“感受文字之美,体味读书之乐”吧!

倡议人:

20年月日

阅读纸质书籍倡议书(五)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书中有真理的召唤,有智慧的闪光,有热情的勉励,有真诚的提醒,引人深思,催人奋进……阅读,就是在接近真理;阅读,就是在汲取智慧;阅读,就是在陶冶情操。制定好读书计划,每天坚持,或半小时,或一小时;每月坚持,或读一本,或读两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日积月累,凝聚力量,提升境界。“不取文盲女、不嫁无知郎”,我们要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时尚。

电视、网络的日臻发展对传统阅读产生极大的冲击,年轻人不停地在网上“游荡”,用“网络”替代读书,对纸质媒体越来越陌生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网络被专家称为“浅阅读”,即难以进行深入学习思考的阅读。电视、网络代替不了纸质书籍报刊。“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人对读书有独道见解,如今也要让读书成为一种风气。再穷也要买书,时间再紧也要读书,地方再窄也要藏书,话题再少也要谈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让书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大家一起来体验读书的喜悦,丰富心灵的世界!

求完美梦想是美好明天的昭示,读书是进取人生的驿站。好的书籍可以让人有非凡的梦想,让人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每一位家长应该为孩子营造读书的氛围,多点读书声,少点麻将声,多点书卷气,少点烟酒味;每一所学校应该制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提供充足的经典文集,保证阅读时间,加强阅读方法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书活动。不求阅读立竿见影、一蹴而就,但求潜移默化中增长孩子的见识,丰富孩子的情感。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与智者的交流,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持久性,规律性的生活方式,让书籍作为阳光、空气、水分之后的又一生命元素。朋友们,文化因阅读而交融,生活因阅读而充实,生命因阅读而精彩!为了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自信,更加健康,让我们一起手捧书香,享受生活吧!

卷积神经网络发展史篇4

一、试题指向明确,有效控制难度

试题文字表述平实、清晰,材料和设问之间融为一体,设问清楚明白,试题编排从易到难,一些试题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如第23题第2问具有一定开放性,考生可从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共同富裕、政府工作宗旨等方面分析。

二、聚焦社会热点,富有时代气息

以重大时政、热点事件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以多种视角去观察世界、了解国情、关注家乡,培养学生关注热点的兴趣和习惯。以时政热点素材为背景的题目占了全卷的80%,南海问题、雷锋精神传承、毒胶囊事件、防范网络谣言、金融改革试点、981深水钻井平台首钻成功等热点话题都出现在试卷中。

如第21题以南海问题切入,从历史角度阐述中国对海权问题的认识,设问考查了季风气候的影响、根据经纬度确定位置、我国资源短缺问题解决措施等内容,重申黄岩岛自古属于我国固有领土的主张。

三、利用乡土“活水”,凸显地域特色

试题凸显地域特色,创设本土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关心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如第5题以温州交警部门统计数字显示醉驾入刑一年来,我市酒后驾驶人数显著减少,反映了市民法制意识的增强。第10-12题以温州首条部级健身步道——“大罗山健身步道”的建成为背景素材,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知识、能力。又如第23题以小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设题,通过答题引领学生关心家乡建设,关注百姓生活,启迪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加强实践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突出学生主体,加强价值引导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是两门公民课程,要体现积极的思想教育,追求人文素养的提升。试卷力求用积极健康的舆论导向去引领学生的思想,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社会问题。

第25题通过手抄报的形式,让学生领悟雷锋座右铭传递的生命价值观;通过“最美妈妈”的善举、“7·23”动车事件中涌现的感人事迹,彰显当代雷锋精神的传承,通过践行一件小善事,引导学生学习雷锋要切实落实到行动中去。

五、注重试题创新,推进命题改革

今年的试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重试题创新,全卷图文并茂,图片、漫画、表格与文字的有机穿插,尤其是手抄报、微电影等新鲜的事物都为试题的呈现方式服务,增添了清新感和时代感。

卷积神经网络发展史篇5

关键词:人文素养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174-03

人文素养教育,“简言之,就是在传授人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即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人文科学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1]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这本来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核心理念。然而自20世纪以来,由于科技理性的高扬,人们对科技的崇尚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与此同时,人们的主体意识却在逐步弱化,以至于信仰缺失、道德沦丧等社会问题开始日益尖锐地凸显出来。作为学校教育的最顶层,笔者认为当代大学教育对此类社会问题的发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大多数教育者在育“才”的同时却忽略了育“人”这一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了解大学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并提供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为了详细说明大学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首先,请看笔者对所在学校学生的一个调查情况。本次调查采用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65份。从问卷的难易程度、发放比例到学生回答的真实性、数据统计的结果看,此次调查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状况。现将调查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一、人文知识掌握了解情况

在问卷中,设计了7道题目来考察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知识及相关能力,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对艺术文化方面的考察(非艺术系学生参与)最让人担忧,只有5%左右的同学表示了解,绝大多数的同学表示略有所知,还有相当一部分基本一无所知。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艺术文化的了解最为薄弱,很多学生在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方面的知识几乎为零,可以说在整个人文素质教育中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这也直接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素质与审美能力。

历史哲学方面(非历史哲学系学生参与),当被问及是否阅读过二十四史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时,有超过半数同学表示没有读过,30%的同学对此不感兴趣,只有12%的同学表示阅读过一些,由此可以看出,尽管大学均设置了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课程,但同学们明显缺乏学习的热情,对有关历史哲学方面的课程兴趣度低。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了解及熟悉程度(非中文系学生参与),设计了三道选择题,要求大学生将文学作品与作者相对应,作品的选取涉及古今中外的名著。调查结果显示,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学这道题得到满分,说明这些同学有比较广泛的阅读面,其余同学多数是错1到2题,错误主要集中在古代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上。现当代文学由于距离较近,阅读上较少障碍,学生对现当代文学的了解相应比对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的多些。附表: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令人担忧,文史哲尤其是艺术方面的知识积累相当薄弱,无法适应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

2.人文修养、价值观方面

个人的人文修养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其日常行为和价值观念上,因此,通过对当地大学生日常行为和价值观念的调查,可以比较充分地了解这一群体的人文素养情况。

二、对大学生日常行为及价值观的调查

个人的人文修养比较集中的体现在其日常行为和价值观念上,因此,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日常行为和价值观念的调查,可以比较充分地了解这一群体的人文素养情况。

从以上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社会责任担当、人生理想的选择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不到20%的学生表示能理性控制自己的行为,90%左右的学生从没参与过志愿者活动,33%的学生将个人理想置于社会理想之上,且大多数人都选择追求一种安逸舒适的生活。因此,如何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三、针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的现状,采取措施如下

(一)创新课程体系,多渠道实施人文素养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方式,因此,在大学教育中,人文素养教育的落实首先也应通过教学来实现。有专家指出,在大专院校中,人文社科类课程在学校课程机构中所占比重应不应低于l/3[2],但据资料显示,我国目前高校人文课程总体不足1/5,所以各类大学都应该适应高教发展的需要,广泛增设人文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方面的学科课程,这也正是发达国家加强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国外一些著名大学,如哈佛大学早在1978年公布的《公共基础课程方案》中就明确规定,全体学生要学习“人文艺术”、“历史”、“社会哲学分析”、“国外语言文化”以及数学和自然科学等基础课,这些课程约占总课程学分的1/3[2]。但现阶段,由于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理念,所以追求人才的职业性、实用性和实践性也成为其显著特点。在这类院校中,要想真正让人文素养教育落到实处,就必须依托已有的文科学科,将一系列人文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允许并倡导理工科学生选修人文学科课程,进行通识教育。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一方面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大学语文”的必修课,另一方面,鼓励中文、历史、艺术系老师开设全校范围内的“公选课”,如“戏剧影视文学研究”、“中国新诗研究”、“桂东南民间音乐研究”等等。通过这些人文课程的开设,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拓展了他们的学术视野,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发展。

除了通识课程的设置外,在专业课程中渗透人文精神,将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也是非常必要的。现代社会广泛需求的是,既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这就对我们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努力挖掘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并把它们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育中去,从而实现学科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会与整合。在讲授专业课的同时,可以讲解本学科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所学理论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介绍学科发展过程中优秀科学家献身真理的感人事迹,以激发学生产生崇高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展望学科领域内技术的应用前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技术价值观。‘起于知识、启迪精神、渗透美育、行为互动、营造氛围、以悟导悟、以人为本、止于境界’,”[3]从而让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建构良好的校园文化,润物无声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他的著作《民主和教育》中指出:“社会环境无意识、不设任何目的地发挥着教育和塑造的影响。”[4]大学校园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它包括了校园的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精神环境。一般而言,每所大学因历史沿革、地理环境、民情风俗的不同而具有独异的个性,这种个性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她怀抱中得每一个学子,因此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校园文化就会培养出什么类型的学生。为了发挥客观环境润物无声的作用,大学校园文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展现。例如,在校园的建筑设计和人文景观的建设上,应尽量经典、健康、昂扬,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像清华大学的校训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为此不懈奋斗。此外,很多师范类院校中的孔子塑像,也默默地强化着师范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人格素养。

在亭台楼榭这些基本的硬件环境之外,校园的文化社团和文化讲座也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两条重要途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报刊、广播、电视台、宣传栏、警示牌宣传“八荣八耻”、“中国梦”等主流文化意识形态,营造和谐、积极、健康的校园环境。同时,对学生自发组织的一些文化社团或文化活动,譬如“文学社”、“英语角”、“舞蹈队”等,教师也可以因势利导,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并从中锻炼自己。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之外的有益补充,除了利用本身的文化社团这些资源之外,学校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形式多样的人文讲坛,启迪学生思维,提升整个学校的人文精神品位。如北京大学开展的“中华之光系列讲座”、“艺术教育精品系列讲座”、“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系列讲座”;华中理工大学自1994年起,邀请杨振宁、钱学森、季羡林、杨叔子等海内外著名学者登上人文讲坛,连续举办了400多期精彩的人文讲座,并于1996年出版了被誉为“重塑中国大学人文精神之力作”的《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以及杭州师范大学承办的“浙江人文大讲堂”等都深受大学生的青睐,在校园传为佳话[5]。

(三)利用网络平台,为人文教育提供新途径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教育已日益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2010年7月提供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人,普及率达到31.8%,手机网民则增至2.77亿人,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而庞大的网民规模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高达30.7%。活跃在互联网上的25岁以下的青年网民中,大学生又是一个非常大的群体[6]。因此,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发挥它的优势,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急需思索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利用网络媒介,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注重教师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及影响传播。教师的人文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学生,因此以良好的职业形象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的特点,将本校优秀教师和外校名师的课堂教学展示出来,用名家的人文素养感染激励学生。例如,全国百家名师桑新民的授课实况就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典范,他在讲课中穿插文学、历史、摄影、艺术知识,多媒体课件中链接电子大百科全书及各种乐器的演奏等,他风趣的语言魅力,丰厚的文化底蕴,互动的课堂形式,美观的多媒体课件,配乐诗朗诵和摄影图片展,形成了他独特的教学艺术魅力,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了文学和艺术的熏陶,激发了学生自觉培养人文素养的意识和兴趣[7]。二是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增强他们的辨识力和自控力。了解网络方能最好的运用网络,所以有必要通过课堂教育向学生讲授媒介的基本性质、功能、特征,让他们具备甄别网络信息的最起码的能力。第三是教育工作者应尽快地建设好校园网络系统,屏蔽网络上一些乱七八糟的、负面的信息,尽量为广大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思想文化导向,以一种积极的舆论引导大学生的成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网络媒体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肩负重大责任。我们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以更加高度的自觉担负起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任务,以更加强烈的自信把握好网络文化发展的难得机遇,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来落实发展健康向上网络文化的各项任务。”因此,我们应严格按照这一方针的指导,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总之,人文素养教育在当代大学教育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并以切实有力的措施改变育人环境,培养出既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底蕴又有良好的专业技能的有用之才,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季慧.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刍议[J].佳木斯大学学报,2002(5).

[2]顾明远.人文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1995(4).

[3]董婧.论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大学人文教育[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0.

[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5]曹金祥.我国大学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

卷积神经网络发展史篇6

【关键词】网络资源;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教师要与时俱进,采用新的媒介和新的方式来教学,不断更新和拓展教学内容。在网络时代,教师可以有效利用网上资源教学,创新教学方式,引进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下是如何有效运用网络资源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有关方法。

一、把网络教学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中

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都是采用“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历史理论时,学生往往是在被动的学习和接收知识,而不是吸收知识,学生容易对历史课堂感到枯燥乏味,对历史学习提不起兴趣。教师应当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利用网络资源的多样性,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历史课堂囊括人类社会发展的各方面信息,单纯地讲课无法拓展学生的眼界,通过网络教学开业把丰富的教学资料呈现到课堂,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可以学到更全面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章节时,可以结合当下社会的热点问题,把网络资源变成有用的教学信息。近年来,工业化是社会关心的热点话题,我国在经过漫长的发展后,也步入了工业化社会,并朝着知识化经济社会前进。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来展示中国从农业社会进步到工业社会的过程,展示一些关于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农业发展状况的图片,然后展示现在中国工业发展的情况,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网络图片来感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再比播放关于中国工业化问题的采访视频,让学生了解社会上对于工业化的看法。通过这样的网络资源,既使课堂教学形式多元化,避免单一枯燥的授课方式,学生在了解了工业化的信息之后,就更容易理解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背景和社会影响了,把网络教学引入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都更加轻松,从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二、利用网络拓展课堂活动

初中历史的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也基本上是靠死记硬背知识点,实际上,历史不是简单地把过去发生的事情串连起来,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了解具体的历史事件,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事件来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学会感悟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以学习《美国解放黑人运动》的内容为例,学习这部分内容不只是让学生了解美国历史历史上曾经有过这场运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这是一种种族平等、种族解放的精神。然后到后来有了一场轰动全球的演讲,那就是马丁路德金关于黑人和白人种族平等的演讲,读完这篇演讲会让人感到震撼,这就是精神领袖的作用。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搜索这篇《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稿,让学生在课后练习这篇演讲稿,在下一次的课堂上举行班级的演讲比赛,每个学生以自己最饱满的精神来演讲,在演讲过程中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黑人种族渴望受到平等待遇的心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课堂活动,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历史,学习历史伟大人物的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心智能力。

三、利用网络开展历史文化竞赛

历史理论是由实践发展而来的,要想深入了解历史,就需要参与实践,在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历史资源,学校可以联合其他的校园利用网络开展网络历史知识竞赛,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出关于历史的题库或者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然后改编成合适的试题,试题的范围涵盖自然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而是试题的内容是历史书上没有提及的。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网络历史知识竞赛,让学生了解到除了课本之后原来还有这么丰富的历史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利用网络的便利性,批改学生的答卷,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并给予奖励。通过开展这样的网络历史知识竞赛的方式,不仅可以为历史教学注入新鲜的信息流,还可以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丰富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了解历史信息的渠道,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便利,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在现实中,网络教学仍存在不完善之处,教师需要根据各地区、各学校的具体情况,采用切合实际的方法应用网络来教学,灵活利用网络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卷积神经网络发展史篇7

关键词:高校政治辅导员大学生廉洁教育

1.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因处于社会全面转型期,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权利腐败给一些大学生拒绝接受廉洁教育提供了借口,使其丧失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心;职务腐败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大学生权力观的合法性;学术腐败消解了大学生对学术文化的神圣感,是对大学生的一种精神。同时,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的考试作弊、作业抄袭、就业自荐材料作假、恶意拖欠学费、骗取或拖欠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干部队伍中“模拟腐败”等不良现象也考验着大学生的廉洁意识、廉洁习惯和廉洁风气。总之,腐败对大学生构成了严重的道德伤害,影响了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高校政治辅导员有责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廉洁观。

2.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廉洁意识淡薄,廉洁概念模糊不清,是目前大学生廉洁教育中存在的最凸显的问题。但目前我国在大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大学生廉洁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一,廉洁教育的投入欠缺,工作基础薄弱,组织机构不够健全,工作经验缺乏,关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科学研究不够。在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工作中,高校进行廉洁教育的方式匮乏、方法单一,往往采取单向度的灌输和自上而下的说教方式,因此大学生接受廉洁教育还处于被动接受的阶段,其接受廉洁教育的渠道单一,受教育效率不高、廉洁教育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发挥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作用是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廉洁教育长效机制的关键环节。

3.高校政治辅导员在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直接面对学生,是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拒腐防变能力,教育好当代大学生,是高校辅导员必须担当起的责任。辅导员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

3.1辅导员应积极参与大学生“四课”课程教学,即积极参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开设,对大学生加强法制和诚信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参与开设《形式与政策教育》课程,在课程中加入廉洁教育的内容,向学生详细介绍国内外反腐形势,让学生了解国外的腐败现象,以更好的认识、正确的对待国内的腐败现象及形势,增强大学生对国家、执政党的信任度;积极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让学生了解历史、铭记历史,以更好的珍惜现在,激励大学生自觉树立廉洁意识;辅导员还可以尝试开设有关廉洁教育的专门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供学生选修,向学生详细讲述廉洁、廉洁教育、大学生廉洁、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廉洁相关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明晰的认识。

3.2辅导员应高度重视“实践育人”,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突出教育实践活动这一重要环节,使大学生廉洁教育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辅导员对学生开展廉洁教育活动,不能仅仅局限在理论层面,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党政机关尤其公检法部门、革命纪念地等地方建立廉洁教育基地,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廉政社会调查,参加反腐倡廉宣传,参观革命纪念地,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到法庭旁听,参观监狱等活动。此外,还可以邀请纪委、检察院、政府官员以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到学校为学生开展讲座。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拓宽廉洁教育的渠道,丰富教育的内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3辅导员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将廉洁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全过程。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还应充分借助高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对廉洁文化的认知、了解愈多,腐朽文化在其精神空间的领地就愈小,对腐朽文化的抗拒力也就愈强。辅导员要将廉洁教育渗透于校园文化活动的全过程,让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增进其廉洁意识,开展一批具有教育意义、有吸引力、富含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关于廉洁方面的艺术演出、书画展、主题辩论会、廉洁漫画征集、廉洁警句征集等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廉洁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拓宽廉洁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增强廉洁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3.4辅导员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廉洁教育活动。现今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必需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大学生廉洁观的养成。因此,辅导员必须了解网络舆情的特征,具备舆情控制的能力,积极利用网络的优势,学会利用网络载体扩大廉洁教育的覆盖面、增强廉洁教育的吸引力,注意将大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情引导到廉洁品质的培养上来,形成网上网下廉洁教育的合力,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廉洁教育的重要载体。

3.5辅导员应根据大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分层次对其进行廉洁教育。对低年级学生,要抓新生入学教育和养成教育。要教育他们诚实守信,不舞弊、不徇私,提倡同他人合作,公平竞争,倡导集体主义和班级荣誉感;要教育他们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要通过相关案例使他们保持警醒,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党校培训相关课程中,要强化廉洁意识的教育,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拒腐防变、自我约束的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入党动机,促使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对高年级学生,要严抓职业道德和廉洁从业教育。要教育他们遵从职业道德,干一行,爱一行,明礼诚信,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良好氛围。要教育他们廉洁从业,鼓励他们立业担当,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要通过一些经济犯罪、职务犯罪的案例,告诫毕业生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与腐败现象作斗争。

参考文献:

[1]徐庆生、李飞.高校辅导员视角下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9卷第4期

[2]高国金、唐金凤.高效廉洁文化建设分析及对策探讨.《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8卷第1期

[3]林加全.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保障.《教育与职业》第27期(总第703期)

[4]张涛.谈高校辅导员的廉政教育.《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第37卷第4期

[5]邓闵心.关于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思考.《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第20卷第2期

作者简介:

卷积神经网络发展史篇8

章俊贤

在浙江省北部,长江三角洲腹地,有一座崛起的城市,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湖州市。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富饶,山川秀丽。湖州人民是勤劳勇敢的人民,千百年来,用智慧和汗水浇灌这片沃土,使她得以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称。建国五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原创:湖州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使湖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古老的城市正发挥着灿烂的光辉。

六千年前的辉煌

湖州市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从事渔猎、农业、蚕桑等生产活动。从钱山漾遗址出土的部分文物和邱城建筑遗址,属马家浜文化,大约已有六千年的历史。这些遗址从历史上证明了湖州早在六千年前就已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钱山漾遗址

钱山漾遗址位于湖州市区7公里外的钱山漾东岸南面的百廿亩村。钱山漾东西宽约1公里,南北长约3公里,东苕溪水从天目山之源,经德清而北流至此漾,后汇于西苕溪注入太湖。钱山漾遗址中出土了陶瓷、残绢片、丝线、木浆、石器、竹编器物、玉器、骨器及稻谷等大批新石器晚期的遗物,说明湖州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乡”之一;是我国蚕丝、麻纺织品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邱城遗址

邱城遗址位于湖州正北九公里处,属白雀乡境内,西距黄龙洞约一公里,近临太湖,面积约三万平方米。遗址有居住建筑,属马家浜文化,其年代距今5000—6000年左右,它反映了原始社会先民的生活、生产和活动情况,对研究良渚文化以前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今日的辉煌——湖州经济的腾飞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勤劳智慧的湖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经济建设上取得了辉煌成就。

欣欣向荣的工业

湖州工业源远流长。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三座大山的统治,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湖州工业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湖州的工业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以改造和提高传统工业,扶持发展新兴工业,鼓励发展乡镇企业和搞好配套延伸,提高企业规模素质为主要特点的湖州工业,把我市的整个经济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改革开放促进了湖州工业经济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我市被国务院列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之一。适应这一形式需要,一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集中力量改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增强企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

在投资环境方面,一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狠抓了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了全市人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道德风貌。

在增强企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方面,一是切实做到放权搞活。二是认真落实各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三是积极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四是发展企业集团。五是实施“外向带动”战略,推动企业向外向型发展。

通过以上措施,企业围绕市场自主经营的意识大大增强,决策和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内部机制进一步搞活,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上占有的份额逐步扩大。

科技进步提高了湖州工业的整体素质。现代化科学管理是企业科技进步的一项重要内容。几年来,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加速资金周转为主要内容,以现场管理为突破口,广泛开展各项管理活动,取得了积极成果。通过推行质量全面管理和贯彻标准化生产,产品的质量大大提高,一大批产品在市场上获得良好的质量荣誉;通过狠抓现场管理和班组建设,企业的基础管理和专业管理水平大大提高,在降低消耗、节约能源、减少支出和减少因质量问题而造成损失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益;通过加强成本核算,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当前,全市工业系统正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原创: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企业转换机制的步伐,狠抓技术改造,推进科技与经济进一步结合,优化结构,强化管理,提高素质,增强后劲,积极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决心通过不断努力,确保全市工业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五业兴旺的农业

湖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河网密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湖州农林牧副渔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湖州,在历史上就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之称。但当时社会动荡,劳动生产力落后,湖州农业生产的潜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开发,产量不是很高。建国之后,在党的领导下,湖州农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靠集体的力量,兴修水利,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使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市农村认真贯彻党中央改革开放的方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改善了农村经营方式,使农民有了较大的生产自和产品支配权,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加快了农业的发展。农业科技的普及和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推动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农村经济已从自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全市农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五业并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农村改革推动了我市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开发的步伐。安吉是我国毛竹的主要产区,毛竹面积达645万亩,产量1.1亿支,年产毛竹量1400万支以上,居全国县级产竹量之首。近年来,在调整农业结构中,安吉县大力开发笋竹两用山,建立了一批鲜笋加工厂,经过加工的笋罐头食品,远销国内外,使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另外,像长兴的青梅、白果、板栗等农副产品的种植面积也大大提高;食用菌、草莓、葡萄、花卉等新品种也在湖州得到推广、普及,湖州农业开发前景广阔。

遍地开花的个体私营经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湖州个体私营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个体私营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以第三产业为主,而且集中于商业、服务业、修理业三大行业。如今的个体私营企业:一是打破单一产业的格局,开始向工业、建筑业等实业性的第二产业拓宽,发展比例渐趋合理。二是在同一行业内生产经营品种、服务项目增多。如商业改变了原来局限于日用生活必需品的经营范围,发展到经营粮食、药品、丝绸、钢材、煤炭、成品石油等。三是个体私营企业的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冲出国门,走向世界。如青汁笋、工艺竹制品、畜产品、丝绸服装等产品远销日本、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此外,个体私营经济开始涉及科技领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至今有多家私营大企业研究、发明出多项技术(或产品)填补了全省乃至全国空白,替代了进口产品。

在党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我市的个体私营经济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新的姿态向新的高度攀登,成为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点。

交通运输的飞速发展

湖州是江、浙、皖毗邻区之交通要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根据省政府“先缓解,后适应”发展交通运输的战略,湖州市的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相继上马竣工和投入使用。

104国道,湖州境内全长100.5公里,从1985年开始施工,历时五年由三级公路改成二级水泥路面。

318国道,湖州境内全长100公里,以“四自”(自己贷款、自己建设、自己管理、自己还贷)政策,投资1.8亿历时三年左右,由三级公路改成一级公路。

人称“中国小莱茵河”的长湖申线航道,它的年运货量达三千多万吨,相当于长江年运量的三分之一,凭借这条黄金水道,湖州地区的石灰石、水泥等建筑材料源源不断运往上海和各地,返回湖州的船队又满载着各种生活和生产物资。

湖州市东北和西南部是平原水网地带。上世纪80年代,只有少数的县乡公路,水运曾是那里的主要交通方式。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经济信息、现代生活的冲击下,使人们的思想不断更新,“要想富先修路”在水乡人们中取得了共识。市县交通部门坚持“民办公助”和多渠道集资修路方针,全市共集资1亿多元,新建县乡公路380公里,水乡修路,难度很大。湖盐公路在湖州境内41公里,修建桥梁就达44座,这条路建成通车后使地处水网地带的11个乡镇通了汽车,结束了无船路不通的时代。

喜看今日人民生活新变化

为了全面了解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对人民生活的具体影响,我采用抽样调查的形式,对城镇居民剩余资金(除食品、服装及公共服务性消费后的节余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其中书面问卷300份,网络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共计364份。为了统计方便,运用了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了60张问卷,对问卷回答情况进行了统计。

统计结果如下:

剩余资金使用比例分配(按照问卷情况综合,按比例模拟计算得出,不精确,供参考)

把剩余资金的50%用于消费,38%用于投资,2%自我保存,10%为其它用途。

消费的主要项目(排列以消费者热衷程度为序)

数码产品通信工具交通工具及其能源消耗休闲娱乐医疗卫生学习培训体育运动家用电器

投资项目(排列以吸引力大小为序)

购买债券购股票、期货购房地产存银行

剩余资金的其它流向:慈善捐赠社会救助

有人愿意将剩余资金自我保存

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如今人民生活水平较改革开放初期有了很大的提高,并明显呈现出四大变化: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变化,居民投资理念与方向的变化,居民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

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

从消费的主要项目可以看出,人们消费的热点已转向高科技新型产品,这些物资价格相对比较昂贵,但却在此时成为消费热点,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手头有钱了;二是因为人们舍得花钱了,有的年轻人甚至不惜提前消费,贷款购买,早已不象以前那样节约攒钱了。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居民的消费观念变得开放了,促使消费的水平提高了,消费结构更趋合理了,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的繁荣和经济的增长。

居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变化

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使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不在满足原来的温饱,开始注重自己生活的舒适度、自己的外表穿戴、自己的身体健康等各个方面,对生活质量有了新的要求。一些能够满足人们新要求的服务业继而变得红火起来,现在的保健品热销、整容手术火暴、一些周边环境较好的房子卖得快等就是典型的例子。这充分反映了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

居民投资理念与方向的变化

居民的投资理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变得科学、合理了。以前,居民不知什么是投资,就盲目投资,随大流,国家让存银行就存银行,改革开放以后看见人家炒股就跟着炒股,投资人没有主见,缺乏投资知识和正确的指导。现在,人们都懂得了一点起码的投资知识,投资不再盲目了,也不像以前那样冲动了,投资人会用冷静的头脑去思考如何用手中有限的资金去赚更多的钱。所以这投资方向也随之改变了。

当然,现在的投资格局并非完全是市场自然形成的,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政府通过行政干预手段使银行多次下调利率,并征收利息税,使城镇居民长年来对储蓄的青睐一下子降到冰点,大多数人的剩余资金不存银行了,除了少数自我保存的以外,多数资金就必然要流入市场。资金一旦流入市场,就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市场运作中拉动内需,发展经济,调节贫富差距,增加政府税收。从这一点看来,经济发展有利于居民投资,居民投资又能促进经济发展,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居民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

以前,居民手中剩余资金有限,而且又有许多地方需要消费、投资,所以文化市场一直难以开启。现在的湖州,已进入小康社会,中、高收入人群正不断增多,人们已不能满足以前的文化生活,感到精神生活空虚,而此时港台歌手、欧美大片正好填补了城镇居民的文化空虚。综观全国,今年国内娱乐市场红火,各类演唱会、文艺表演的高价票脱销,国内外电影大片陆续上映票房喜人,原创:港台歌星唱片张张热卖,都表现了城市居民迫切渴望文化生活。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出现的,在过去,人们的文化生活顶多就是坐在家里看看电视而已。

目前,互联网飞速发展,上网人数高达8700余万人,人们通过网络学习、查阅新闻资料、看电影、听音乐、聊天、购物、玩游戏等等,这不仅乐了网络接入服务商,更乐了网络服务提供商,网络经济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一项产业已势不可挡。这正是因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所致。

湖州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又是一块年轻的土地。湖州的儿女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忱,更加顽强的拼搏精神,再创湖州未来的辉煌。

后记

在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中,我查阅了各类文献资料十余册,全面、系统地了解了湖州的地理环境、历史概况、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风土人情等基本情况,使我对湖州有了一个全新的、深刻的认识。通过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使我受到了教育,并坚定了自己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念。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市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些成绩来之不易。

卷积神经网络发展史篇9

如今,在中国,藏族史诗《格萨尔》已经跨越了民族的界限,成为我们国家精神宝藏中异常夺目的瑰宝。2006年5月20日,“格萨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藏族史诗《格萨尔》”人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两项成果固然可喜,但同时也在提醒着世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格萨尔”文化在今天的传承和发展,而不仅仅只是为它千百年前的辉煌赞叹。

幸好,有一批独具慧眼、热爱英雄、热爱“格萨尔”文化的人开始用各种新思路、新方法去传承和发扬它。除了“抢救”和“保护”草原上的原生态文化形态之外,他们要让更多草原之外的人去了解“格萨尔”,热爱“格萨尔”,让这部伟大的史诗走出草原,走出藏区,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他们想把“格萨尔”变成网络游戏的主角;想把那些宏伟的故事用动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想让文字穿越时间的隧道,用全新的理念把史诗完整地再现在世人面前。

当然,把一部活在草原上的口头巨著转换成现代人能够接受的各种娱乐形式,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06年5月至7月间,新华网和其他许多媒体纷纷报道,继《宝莲灯》之后,我国即将推出另一部动画大作。著名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改编成的高清数字动画电影《格萨尔王》,已进入前期制作阶段。担纲制作这部电影的是郑州小樱桃卡通公司,剧本的创作由北京格萨尔学推广中心负责。小樱桃卡通公司已经成立《格萨尔王》重大项目专题组,并邀请国内藏文化研究的专家教授、“格萨尔”研究的权威学者参与动画电影的前期筹备工作。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已为郑州小樱桃卡通公司下发《格萨尔王》摄制电影许可证。据小樱桃公司负责人介绍,这部动画大片全长90分钟,总投资约2600万元,制作周期18个月,原本预计2008年上映。但时至今日,这个项目杳无声息,小樱桃公司的负责人已经不愿再来谈论这个项目。尝试了而没能成功的例子不止这一项,用著名学者降边嘉措的话说:关于格萨尔的项目起起伏伏,中间的经历太坎坷了。

但是毕竟,“格萨尔”是一个太诱人的题材,前人探索的实践经验,可以给后来的人以启发,大家相信,“格萨尔”题材向现代市场的转换是可以出现如火如荼的新热潮的。

“格萨尔”网络游戏

让格萨尔成为网络游戏的主角,让那些波澜壮阔又感人的故事穿越时间的隧道,用全新的理念把“格萨尔”做成网络游戏?早在2007年,作为格萨尔出生地的四川省甘孜州就与四川阿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筹划将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创作成网络游戏。时任州委宣传部部长的王怀林表示,以开发成网络游戏的方式宣传格萨尔文化,是甘孜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阿兰公司董事长阿兰说,网络游戏以其通俗、趣味、直观的表现方式,被大众特别是青少年所广泛接受,而当今的网络游戏多而繁杂,其中又以外来文化为背景的游戏为主流,国产网络游戏一直不景气,尤其是少数民族题材的网络游戏更是凤毛麟角,因此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我们拟推出的这款以《格萨尔王传》为背景的网络游戏,力求将甘孜州各地‘格萨尔’文化资源和重要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既填补国内少数民族题材游戏的空白、占领相应市场,又能推广‘格萨尔’文化旅游资源。”当时据阿兰介绍,开发这样一款网络游戏的投资将超过千万元,公司正积极进行前期筹备工作。如今,阿兰公司已经放弃了这个项目,公司领导层也不愿就此话题接受采访。但甘孜州方面倒是一直坚持着要继续实现既定的目标。

甘孜州文化局韩局长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的采访,他表示,甘孜州设计“格萨尔”网游项目的主要理念就是发掘文化内涵,推进和谐社会。韩局长认为,把“格萨尔”作为项目主题,一是出于民众精神生活的需要――在现在这个物质丰富的社会,人们精神生活的贫乏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希望能把像“格萨尔”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特别是新一代的年轻人,让他们去了解传统文化,并以此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对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发展,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格萨尔”史诗文化日趋受到关注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格萨尔”,这对我们的工作也是一种动力和督促,怎样更深入更广泛地推广“格萨尔”史诗文化成了我们必须要去思考的问题。第二点,是因为考虑到广大的文化市场发展空间。文化市场的崛起给了我们很多新思路,为我们传播“格萨尔”文化打开了更大的一扇门。

韩局长说,信息网络化已经成为时展的主流,将传统的“格萨尔”史诗文化融入网络信息的发展中,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相当有益,其文化产业发展也一定前景广阔。当然,我们也考虑了网络游戏这种载体的可能性。我们发现,“格萨尔”史诗的故事是一个非常好的网游背景,而且非常励志,玩家在游戏中完全可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同时,网游的受众也是我们考虑的重要方面。接触网游的人一般年纪不大,他们把玩网络游戏作为一种休闲方式。但是,现在的网游质量参差不齐,背景故事多是胡编乱造。“格萨尔”的故事却完全不同,它结构宏大,并且具有极高的文学历史价值,游戏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传播“格萨尔”史诗文化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当然,要真正把握“格萨尔”这一形象,需要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非常注重制作人员对“格萨尔”文化内涵的整体把握,以及对“格萨尔”史诗文化在民间的传承、传播形式和独特性等的把握。只有他们深入地了解“格萨尔”,才能制作出最具有说服力的好作品。由于史诗所记述的内容年代距离我们很遥远,诸多的情节和形象需要我们去提升和提炼,通过众多的信息汇总,最后才能梳理出一个较为成型的形象。另―方面,如何把史诗中的内容和网游这种形式结合,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一个方面。网游很注重互动性,所以,让史诗中的人物情节和玩家互动起来,是融合内容与形式的重点。韩局长还介绍说,剧本创作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在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应该说,项目的开发正在按照计划顺利进行中。如果“格萨尔”文化通过网游形式投放市场后,能真正迎合受众的需求,一定会有好的前景。而且,这是对“格萨尔”史诗文化传播一次新的尝试,我们对这一形式的前景充满信心。

卷积神经网络发展史篇10

这是继2004年江西(井岗山)、2005年陕西(延安)、2006年贵州(遵义)、2007年广西(百色)、2008安徽(皖南)之后成功举办的第六届活动,也是“红色故土行”起程以来参与层次最高,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一次。新浪网Ceo兼总裁曹国伟、搜狐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网易公司Ceo丁磊、空中网Ceo王雷雷、凤凰卫视副总裁、凤凰新媒体Ceo刘爽、优酷网创始人古永锵、中华网总裁王晓辉等中国互联网的开创人物、领军人物齐聚三湘大地。

短短六天时间,34家网络媒体的80余名高层管理人员行程1000多公里,在长沙、湘潭、常德、张家界、韶山等地瞻仰伟人故里、参观革命遗址、祭奠伟大领袖、开展主题活动、举行专题研讨、捐赠农村小学,在深切缅怀革命先烈、领会革命精神,体验改革成就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全面提升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

红色故土行的“北京模式”

红色故土行,作为北京网络媒体界已举办过6届的活动,在业内特别是网站高层管理人员中具有了相当口碑。从最初的新浪、搜狐、网易、中华等几家门户网站20几人,到如今的近40家网站80余人,从西祠胡同、西陆网、博客网、博联社等论坛博客型网站,到和讯、金融界等财经专业门户,到优酷网、酷6网、六间房等一批视频网站,再到今年无限讯奇、卓望互联网等手机无线互联网公司的第一次加入,队伍人数、结构的变化真实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每次红色故土行地点的选取和主题活动安排,组织者都别具匠心。2004年、2005年奔赴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延安,接受革命洗礼;2006年在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来到革命圣地遵义,缅怀长征精神,召开“长征精神与网络传播研讨会”,通过了《北京网络媒体遵义宣言》,开通了我国首个全面解读长征事迹和精神的网站――“中国长征网”,

2007年北京网络媒体前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广西百色,召开了邓小平理论与网络文化建设研讨会,追思革命先辈英雄事迹,探寻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起点,共同签署了《北京网络媒体百色宣言》,要“传承百色精神,振兴民族互联网事业”。

2008年,北京网络媒体代表来到安徽皖南,在神圣的新四军将士捐躯之地,通过《云岭宣言》,并承诺:作为负有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北京网络媒体,一定要大力传播优质文化,推动社会进步;一定要出色报道奥运,扩大中国影响。切实把互联网建设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提升内涵创新形式

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活动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同志的家乡――韶山。围绕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人创建新中国的艰苦奋斗史,带领大家真切触摸历史,感受祖国变化的今昔。代表团在长沙参观了同志曾经工作、生活、学习和战斗过的岳麓书院、湖南省立第一师院旧址、橘子洲;在韶山参观故居、遗物展馆、滴水洞;在韶山广场举行庄严的祭奠仪式,向铜像敬献了花篮;在张家界参观湘鄂川黔苏维埃纪念馆。在韶山举行了“继承革命传统传播韶山精神”主题研讨会。

“红色故土行”活动是由北京市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最先创意、并得到国务院新闻办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参与,北京地区各网站大力协作、各省、自治区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的活动。旨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主义教育,提高网络媒体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同时发挥北京网络媒体的宣传优势,积极宣传革命老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全程邀请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方面专家提供培训和教育,到红色故里缅怀先烈、接受革命洗礼和心灵净化。

今年4月20日代表团一行启程到长沙,恰逢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日子――15年前,1994年4月20日中国全功能接人世界互联网;08年底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很多网站的高管也感同身受;建国6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能够来到韶山,加之很多人对同志的特殊情感,使得韶山主题研讨会开得格外生动,成为今年活动的一大亮点。研讨会上,同志的堂侄毛岸平向全体团员回顾了早年在家乡传播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活动以及建国后回家乡鼓励家乡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往事。韶山村党总支书记毛雨时同志在研讨会上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大发展变化。

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副局长彭波亲自率团参加今年全程重要主题活动并在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同志与代表团的见面交流活动、长沙市委市政府与代表团的见面会、以及本次活动“继承革命传统传播韶山精神”的主题研讨会上发表了三次重要讲话。彭波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从自己的成长经历讲到网络媒体行业发展的现状,深刻阐述网络媒体的重大责任,从国家最高领导部门层面对网络媒体传播新闻信息提出严格要求,展现了政府管理部门、管理者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和殷切期望,使网站高管备受鼓舞与感动。

会上,网站代表们纷纷就如何继承和发扬“韶山精神”畅所欲言。新浪网执行副总裁兼总编辑陈彤首先发言讲述了对韶山精神的体会。中华网总裁王晓辉全程参加了六届红色故土行,他说:“个人的价值要与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个人的幸福只有建立在民族幸福的基础上才有意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与中国革命精神是一脉相传的,而作为网络人员,应组织更多的人来学习韶山精神,让网络的发展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搜狐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参加了五届红色故土行(因2008年搜狐团队要报道奥运圣火珠峰传递,活动时间冲突遗憾未能参加),他坦诚正是参加了这个活动,才激发了他关注、研究中国革命史的兴趣;红色之旅就是寻根之旅,让我们找到了精神的根、文化的根、发展的根。中搜网总裁陈沛认为,“我们来学习革命传统、学习韶山精神,同时也是在吸取勇气和智慧的力量、互联网发展和中国革命都是一次巨大的变革,经济危机也是一次新的机会,是东方文明是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