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基础知识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2:48

化工工艺基础知识篇篇1

【关键词】焊接加工;教材改革;教学设计;岗位需求

0序言

我院的焊接加工专业是江苏省首批示范专业,2012年6月国家中等职业示范校建设第二批项目学校建设方案及任务书下达后,正式启动5个重点建设专业,焊接加工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改革随之启动。《焊接金属学》教材建设课题为焊接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下的子课题,2013年1月10日获批立项,于2014年1月结题,目前新编的《焊接金属学》教材已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

1新编教材在本专业的能力目标定位

焊接主要对象是金属,“焊接金属学”课程因此是焊接加工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核心主干课程,是培养焊接加工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性关键课程。课程特别强调工学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学习、课题实验、技能实训、产品实作、生产组织管理、团队协作精神等培养目标等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组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包括:鉴别金属材料能力、甄选焊接热处理方法能力、选择工程常用材料的能力、处理简单力学性能测试和热处理性能测试的能力、具有分析金属的晶体结构、二元合金相图和铁碳合金相图的基本能力、具有初步的焊接热处理知识,并应用焊接热处理知识完成钢的焊接热处理能力、焊接冶金的基础知识和常见焊接缺陷的认知等知识。同时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和社会能力,为缩短毕业生就业适应期、拓展毕业生长远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

2国内现用教材的比较研究

2.1现在没有技工院校适用的“焊接金属学”教材

结合焊接加工课程建设改革及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要求对焊接加工专业课程体系按一体化教学要求进行课程重建,仔细调研、研讨后发现焊接专业所需要的金属学、热处理及焊接冶金学等知识主要目前主要体现在《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及《焊工工艺学》两门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里体现。现行的教材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而焊接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而且焊接专业的理论性强,内容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使学生对学习焊接理论失去了兴趣,更不会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随着社会产业的调整和职业岗位的不断变化,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企业对焊接人才的要求从单一的技能型逐渐转化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术性人才。同时焊接技术的发展和高强钢的应用对焊接热处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作为工学类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其中热处理是过多讲授通用规程,针对焊接专业的适用教材没有,焊接热处理更只是粗线条的出现在焊接工艺规程中,现有教材远不能满足焊接技术对焊接热处理的应用需求,技工院校实用的焊接热处理教材没有。一体化改革使用模块化课程体系,《焊工工艺学》中的焊接材料、焊接缺陷的产生、焊接冶金基础知识更科学地归入本课程中。

2.2现行的中高等学校教材理论性过强

金属材料及焊工工艺学是主干课,各高等学校研究较深入,成熟,历年来国家精品课程都有此课程的身影,但是作为本科教材及高职高专教材,它的编排更注重理论性,注重于金属结构的材料设计,更强调学科自身的系统性,专业性。理论性强,知识难度大,实践部分只是具体课题实验,直接实践焊接、热处理、铸造等实践部分尤其是技能部分甚少。对初中基础薄弱,知识储备贫乏的技校学生而言,理解较困难。教学方法历经改革,虽然理论日趋成熟,但直接搬过来使用显然和我们技工学校的,讲应用、重实用、高技能教育特点、优势不符。

2.3现行的技工学校《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焊工工艺学》教材没有一体化模式

近年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任务驱动型、理实一体化的专业课程系列教材的开发,作为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开发有一定难度,在目前最新版(第五版)中一直未使用一体化模式

2.4现行《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焊工工艺学》教材大都使用较滞后的国家标准

现行教材相关标准滞后,如力学性能指标采用淘汰的标准,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钢材的国际化在课本上没有如何体现。又如金属的分类,金属的力学性能指标符号等(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最新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第五版)中使用的是GB700/1988、GB/t229-2002、GB2291994至今均被新国标部分或全部代替。其整体格式仍采用以往的章节分类,教学素材和以前的老版本改变不大,不能适应金属材料的现状及发展要求。

3教材编写的依据及内容

3.1本教材编写教材的原则

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原则,结合《焊接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焊接制造岗位职业标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课程考核标准》及技工院校课程教学改革及最新教要求,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新教学模式,以一体化的形式进行编写。

3.2本教材编写的依据

首先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基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

其次编制合适的“焊接金属学”教材示范校焊接加工专业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传统的理论-实习分离的焊接加工专业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对我校焊接加工专业进行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制定适合的焊接加工专业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标准,建立起与课程体系配套的一体化教材,对我校焊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将产生积极作用,更好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

3.3新编教材的内容

在焊接专业进行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础上,结合焊接专业教学的课程标准,建立与课程体系配套的《焊接金属学》教材,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原则,实行一体化教材编写模式,分为上下两篇进行编写。

上篇为金属学及焊接热处理基础,涉及六个模块内容,模块一金属的性能、模块二金属与合金、模块三常用金属材料、模块四焊接材料、模块五钢的热处理、模块六焊件热处理工艺基础。

下篇为金属熔化焊基础,共分为五个模块,模块七焊接区温度的变化、模块八焊接化学冶金过程、模块九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模块十焊接冶金缺陷、模块十一金属的焊接性及其评定。下篇与上篇有效配合,补充了课程体系一体化后,焊接基础理论知识的缺乏,使看似抽象的焊接知识有了理论支持,使教师更好教,学生更易学。(下转第159页)

(上接第57页)3.4教学内容的系统化

一体化教材内容的开发充分结合企业生产,整合现有教学内容,适当增减焊接加工一体化教学改革把《焊工工艺学》分解为7门一体化课程,其中《焊工工艺学》焊接冶金的基础知识,金属学知识是讲授焊接冶金及焊接缺陷的先行知识,把这些章节知识加入新编教材中讲解,承接性更好,学生更易循序渐进地接受。

增加焊接冶金方面知识,《焊工工艺学》中焊接冶金部分知识讲解不充分,通常学习本章节时《金属材料与热处理》课程还没开始学,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本章内容,降低了学生的焊接理论水平,以上篇的金属学知识为铺垫,必将大大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焊接理论水平。增加焊接缺陷知识,使课程内容更完整,专业知识更系统。适当补充基础化学知识,整体减少理论课程总门数与课时,实践省技工管理规范理论课与实训课比例进一步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金属材料与热处理[m].5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

[2]李献坤,兰青,主编.金属材料与热处理[m].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

[3]崔忠圻.金属学及热处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化工工艺基础知识篇篇2

《液压与气动技术第2版》/定价:22.00元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是按照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结合教育部新世纪课题《高职高专教育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在广泛吸取与借鉴近年来高职高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本书主要介绍液压与气压传动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液压元件、液压辅件、气动元件、气动辅件的结构和使用、常见的故障与排除;液压与气动系统基本回路、常见的故障及排除,以及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设计方法。

针对高职高专教学的特点,本书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在基本理论部分特别强调一些重要基本概念的物理意义。全书以液压传动为主线,力求做到液压与气压传动的紧密结合,强调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书中列举了大量实例,充分体现了理论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还介绍了一些新元件,如新型气缸等。

《机械制图第3版》/定价:28.00元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制图基本知识,机械制图基本技能,点、线、面的画法,立体图的画法,两立体图相交的相贯线,轴测图,组合体,图样画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计算机绘图等。

1306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全国高职高专艺术类规划教材

《色彩风景》/衣国庆等编著/出版时间:2008年12月/定价:42.00元/iSBn:978-7-112-10178-8

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对风景绘画的发展过程以及在整个绘画发展史上对风景艺术影响较大的部分艺术流派作了简要的介绍;第二章对油画、水粉、水彩、和现代材料等一些美术材料和技法作了分类的介绍;第三章由自然风景为突破点重点介绍了色彩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自然风景来认识色彩;第四章是以自然风景为线索对形式美法则的介绍;第五章是大师作品和色彩写生习作、创作的作品赏析,通过欣赏来加深对色彩的理解。

《色彩》/文健等编著/出版时间:2008年12月/定价:45.00元/iSBn:978-7-112-10055-2

本书是全国高职高专艺术类规划教材的色彩静物部分,内容简单实用,分为色彩基础知识、水粉静物、快速设计色彩训练、学生色彩作品店评、名家色彩作品赏析等章节,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训练,训练项目分模块、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针对高职高专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将传统的水粉静物练习与快速设计色彩练习相结合,使基础课更好的为专业课服务。

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建筑力学》(第二版)/张曦编著/出版时间:2009年3月/定价:35.00元/iSBn:978-7-112-10509-1

本书编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按“够用为度”的原则,在保证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够用的基础上,注重实际应用及实际计算。本书内容紧凑、深入浅出,理论叙述清楚、概念明确、计算简捷直观。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建筑施工、建筑工程管理、道路与桥梁、市政工程建设等专业的建筑力学教材,也可作为土建工程类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13070

电子工业出版社

《雷达系统分析与设计》(matLaB版)(第二版)/陈志杰等总译/472页/出版时间:2008年10月/iSBn:978-7-121-07118-8

本书描述了雷达截面、极化、匹配滤波器和雷达模糊函数及雷达波传播的最新进展,并给出了pRn码,多径和折射、高距离分辨率、杂波和mit处理的有关内容。本书附带的matLaB7.0代码程序可用于雷达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成像与先进雷达技术基础》/[美]RogerJ.Sullivan著/324页/出版时间:2009年1月/iSBn:978-7-121-07784-5

本书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雷达基础,包括雷达简介、雷达系统、外部环境因素对雷达系统的影响、雷达信号处理基础、角度测量等;第二部分为成像雷达,包括成像雷达简介、合成孔径雷达、SaR/iSaR数字图像合成及应用、SaR/iSaR图像目标识别等;第三部分为脉冲多普勒和mti雷达,重点研究脉冲多普勒雷达及其机载雷达动目标监测;第四部分为雷达技术专题,涵盖了空-时自适应处理、双站和低截获概率雷达、气象雷达和地面穿透雷达等先进雷达体制和信号处理技术。

《GpS原理与接收机设计》/谢钢著/436页/出版时间:2009年7月/iSBn:978-7-121-09077-6

本书系统、透彻地阐述了GpS及其接收机设计的各项相关内容,包括GpS信号结构、时空坐标系、测量值、定位原理、卡尔曼滤波、接收机的射频前端、信号捕获和信号跟踪。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差分精密定位、GpS与惯性导航的组合和地图匹配三方面GpS应用技术,并对多路径、电磁干扰、互相关干扰、高灵敏度GpS、辅助GpS等关键课题做了论述。

《新概念51单片机C语言教程――入门、提高、开发、拓展全攻略》(含DVD光盘)/郭天祥编著/544页/出版时间:2009年1月/iSBn:978-7-121-07893-4

本书共分5篇,分别为入门篇、内外部资源操作篇、提高篇、实战篇和拓展篇。书中大部分内容均来自科研工作及教学实践,许多C语言代码可以直接应用到工程项目中。本书配套光盘提供13讲近30学时的教学视频和本书实例代码,可使读者更快更好地掌握单片机知识和应用技能。本书作者还可提供与本书配套的单片机实验板。13071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高职高专机电类系列教材

《现代制造技术专业英语》

刘小芹主编/16开/定价:22.00元/iSBn:978-7-5609-5133-1

本书介绍了近年来推广的快速原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智能机器人等先进制造技术内容,以及模具、汽车、环境保护等工业技术等内容,不仅强化了英语,而且调整了工程实践知识,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行业动态、培养学习兴趣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书全部章节采用问题导入式、部分课文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工作具体任务学习。全书内容在宽度和深度上循序渐进、删繁就简,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熟悉专业文章、工程资料和操作手册的英文表达,并积累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培养阅读和应用制造技术原文资料的能力。

化工工艺基础知识篇篇3

关键词:化学工程工艺

一、为什么选折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我们学习的专业,不禁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思考,之后的篇幅便是介绍本专业的未来发展路线:技术型路线、销售型路线及复合型路线。通过对三者的一一描述,产生纵向的说明展望及横向的对比思考。全篇从对化工专业的了解开始,止于对个人发展的归纳展望,展现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巨大潜能及良好的未来发展态势。化工科学体系庞大,其包括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精细化工、生物工程等近二十个专业。而有调查显示,目前企业需求最大的三个抓也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以19%的比例占据第一,其次是均为14%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精细化工专业。由此可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大,就业前景好,对社会的贡献也大。选择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我们,也必将在祖国的建设中大展拳脚。

二、如何更好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知识

学习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知识,我们可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及能力。首先,我们可以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及应用化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设计方法,掌握化工过程模拟优化的方法;其次,我们还可以熟悉国家对于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化学工程学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技术与新设备的发展动态;最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得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新的意识及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应该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化学工程是研究化学工业和其他过程工业生产中所进行的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共同规律的一门工程学科。其一重要的任务就是研究有关工程因素对过程和装置的效应,特别是在放大的效应。以解决关于过程开发、装置设计和操作理论和方法等问题。它以物理学、化学和教学的原理为基础,广泛应用各种实验手段,与化学工艺相配合,去解决工业生产问题。

化学工程包括单元操作、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系统工程、过程动态学及控制等方面,其研究对象通常是非常复杂的,主要表现在过程本身的复杂,物理的复杂及物系流动时边界的复杂性。而化学工程的研究范围也包括装置的大型化和新产品、新工艺工业化的问题,且化学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同时,化学工程也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随着学科的成熟,不断向学科深度发展,另一方面是不断向新的领域渗透,研究和解决新领域的新问题。

化学工艺即化工技术或化学生产技术,指将原料物主要经过化学反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实现这一转变的全部措施。化学生产过程一般地可概括为三个主要步骤:1原料处理;2化学反应;3产品精制。而以上的三步骤都需要在特定的设备中,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完成所要求的化学和物理得转变。而化学生产技术一般是对一定的产品或原料提出的,所以,它具有个别生产的特殊性,但其内容所涉及的方面一般有:原料和生产方法的则用,流程组织;所用设备的作用,结构和操作;催化剂及其它物料的影响,操作条件的确定,生产控制,产品规格及副产品的分离和利用,以及安全技术和技术经济等问题。

现代化学生产的实现,应用了基础科学理论(化学、物理和数学等),化学工程原理和方法以及其他有关的工程学科的知识及技术。而现代化学生产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基础化学生产的大型化,原料和副产品的充分利用,新原料路线和新催化剂的采用,能源消耗的降低;环境污染的防止,生产控制自动化,生产的最优化等。

四、在了解了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可以有哪些就业路线

1.技术型路线:技术员-工程师-总工程师(或创业)

化工行业是个讲究资历和积累的行业,很少有“一飞冲天”的特别机遇,初毕业的我们可以做些技术类的工作,踏踏实实,一步步积累技术资本和经验,然后到了一定程度后,便能获得比较好的机遇和地位。化学工程与工艺工作,一般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来让自己的理论和实践得以充分的结合后,才能谋取个人职业的发展基础。所以,若要走技术路线,对于刚毕业的我们,必须在寂寞与微薄的薪水中提升自己,技术和经验是化学工程师的资本,基本可以替代金融资本进行创业,这也是工作最开始几年的寂寞和低收入换来的回报。有技术在手,想有高薪或者是创业,都不是问题。

2.销售型路线:业务员-销售主管-区域经理-销售总监

化工原材料的辨别必须是建立在扎实的专业基础之上,否则无法向客户解释产品的优劣。所以,化工贸易人才基本都需要是化工专业出身,同时熟知外贸规则和单位业务,还必须具备贸易人才的耐心细致,语言表达能力强,开朗乐观,能吃苦耐劳等素质,若你具备以上的素质,那便在你涉足该行业做销售时,努力地工作。工作的前两年是收入和职业发展的关键期,因为,销售过程中最重要的渠道(人脉)和技巧在两年内基本定型。好的销售人才永远都不用发愁企业或行业的不景气,因为销售技能的通用性,跳槽转行都是非常轻松的。

化工工艺基础知识篇篇4

关键词:文学语言;语文教学;语言教育刍议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16-01

语文教学读写听说训练的核心是语言教育和语言训练,根据教与学的需要,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育和语言训练,必须遵循现代汉语规范化的原则与方向。否则,难以实现有效的教学,难以适应信息化、现代化社会生活的需要。众所周知,现行语文教本所选入的现代文学作品教材,从语文教学这个角度来说,就整体上来看是定论的文质兼美的、风格各异并经受了时间考验的名篇佳著,其语言是规范的,是语言教育的典范。

譬如课本中的鲁迅作品,其语言准确、精炼、凝重、形象、犀利、幽默。描写语言细腻生动,论辩语言锋利泼辣。如《阿Q正传》、《药》、《祝福》、《拿来主义》等。郭沫若作品的语言热情奔放,气势磅礴,如长江大河,一泻千里,显示其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华。如《天上的市街》、《屈原》(节选)等。茅盾作品,其语言讲究炼词炼句,冷峻中有炽热,刚健中有柔美,朴实与华美,和谐统一。如《白杨礼赞》、《风景谈》等。叶圣陶作品的语言质朴、洗炼、淡雅、纯正,用词造句,字斟句酌,朴实无华中反映了作者对语言工稳生动的刻意追求。如《古代英雄石像》、《苏州园林》、《夜》等。选入教材的朱自清的作品,其语言亲切、质朴、隽秀,丰富深厚的感情,善于用朴实的语言丝丝入扣地表现出来。其独具一格,新颖生动的修辞手法,更添其文学语言的魅力。如脍炙人口的《背影》、《春》、《绿》、《荷塘月色》等。语言艺术大师老舍的作品,其文学语言的特色更以生动流畅,浓郁的地方色彩北京韵味著称,但又难免使用一般读者难以理解的方言±语。如《在烈日和暴雨下》、《龙须沟》(选场)、《茶馆》(节选)等。被人们誉为现代诗坛王子的艾青的诗歌语言则以典雅、优美、热烈、凄婉、酣畅著称。如《黎明的通知》、《大堰河——我的保姆》等。选入语文课本的尚有其它许多现代作家的名篇佳著。语文教材中的现代作家的名篇佳著的文学语言不同的作家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这不同的语言风格又与其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形成完美的统一体。作家语言艺术的风格,是多姿多彩的,千差万别的,因而才有琳琅满目、光怪陆离的艺术画廊,才有栩栩如生的艺术众生相,才有给人以艺术享受,给人以生活哲理和启迪的艺术典型流传于世间,照耀于文学史册。尽管如此,这些名篇佳著,就文学而言,又有其共性。从语音方面讲,这些名篇佳著非常重视用字用词的读音,无论鲁迅、郭沫若的作品或茅盾、叶圣陶的作品或夏衍、老舍的作品,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选用字词时,尽量避免方言中难以念读的字词。为了塑造典型形象的需要,用个别方言字词,也是极为慎重的。如鲁迅《故乡》中的“猹”这个字词的使用便是一例(见《鲁迅书信集》上卷1929年5月4日《致舒新城》)。再如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以及夏衍的《包身工》等对方言字词的使用也都是极为慎重的。

另外,这些作品中出现的难以认读的字词的读音,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词海》、《汉语大字典》或别的常用工具书里都是易于查找到的。这是符合语言规范原则的。这些名篇佳著中的大量使用的准确而优美的词语,或生动活泼,或凝重简洁,或古朴典雅,但一般都明白易懂,某些较难理解的词语,结合语境,大都可以领悟其含义。这些文学语言的词语,从广义而言是置方语系的,但并未排除对非北方语系极富于表现力的词语的选用。至于古语的复合,方言的普遍化,那自然也是必要的。由于现代文学大师们坚实的古汉语修养,外国语修养,广博的学识,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特别是长期的创作实践,语言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词语搭配得心应手,不断创新。但总是恪守语言约定俗成的习性原则和语法规范的理性原则。这都体现了现代文学大师们各具特色的语言艺术的个性中的共性。这些词法句法方面的范例,高水平的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都是语文教学中进行语言规范化教育和训练的形象生动的教材,语言教育赖以进行的依托和基础。

不仅如此,这些典范著作,就语言层次和对口语的提炼加工升华来说,句和句之间,句群和句群之间,语段和语段之间,注意严谨的逻辑顺序。根据一定的语境,注意简洁但又连贯。注意提炼口语,除去口语中复杂的成分,使之具有书面语凝炼的特点,保持生动活泼的口语的生命力。这些名篇佳著,在语言艺术上既有其共同的可供学习借鉴的特点,不同的作家又有其独特的语言艺术风格,这便使语文教材百花齐放丰富多彩,使学生可以根据各具特色的文学语言的典范教材,理解、鉴赏、受到感染,量到熏陶,接受语言训练,掌握规范化的现代汉语。

化工工艺基础知识篇篇5

1992年,我迈出瑞安师范的校门,踏上了三尺讲台,开始了教书育人的生涯。当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时,我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浅薄和无知。于是,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学习。为了提高朗读水平,我坚持朗读泰戈尔散文诗集、莎士比亚戏剧片断、名家散文选。这些名作,我无不读得声情并茂,有的还熟读成诵。因此,2001年我参加普通话测试,轻而易举地获得了二甲证书。为了提高文学水平,我博览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红楼梦》、《水浒传》、《傲慢与偏见》、《宋词三百首》,我无不读得如痴如醉。我还坚持写日记,并根据内容分为《情感篇》、《事业篇》、《理想篇》。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我的口语与写作的水平大大提高。为了适应日新月异的教学新形势,我硬挤出业余一点时间,努力学习计算机,掌握了文字处理技术,掌握了多种设计软件的应用。我精心设计了“我的求职之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孤鸿天地”网站。1996年,我参加了成人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杭师院中文教育专业。经过三年不懈努力,1999年,终于取得大专凭。2002年,我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函授。十年来,我一直潜心探究课堂教学艺术。特别是在提出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我怀着欢欣的心情,以崭新的精神面貌,研究最新的教学艺术,形成了生动活泼、幽默诙谐、富有感情的教学风格。我还积极撰写论文,总结教学经验,写了《语文教学中的艺术辩证法》、《“教”有方,“学”有法》、《寓艺术于语文教学之中》、《教师要善用批评之法》四篇论文,只可惜没有参赛,希望我的论文会是“闺中美女”,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已。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认真组织指导班委会工作,注意培养小干部的独立工作能力。我让班干部充分发挥作用,正副班长负责班队课,体育委员负责管理器材,学习委员负责早自修和作业本,让各班干部分工负责班级中的事务。虽然他们的工作不一定得力,但是在其工作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工作能力,这种能力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我还认真做好优秀学生的评选工作。我由个别学生提名,全班学生举手通过,评选出来的学生让学生心悦诚服。除了学校里要求评选的三个三好生,一个工作积极分子,一个学习积极分子外,我还另外评选一个劳动好和一个纪律好的学生,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鼓励全体学生努力争取进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我把学科专业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遵循“和谐、兴趣、成功”的原则,通过革新教法,丰富教学形式,创设满足学生“求新、求趣、求美”需要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情感体验,使思想品德得到提炼或升华。我从心理学、伦理学、美学、教育学的角度钻研教材,理解各类教材对学生个性、品德以及道德修养的影响,用教材作素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参与评价是知识获取的再体现。因此,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参与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给他人评价,不仅让学生从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做出合理、公正的推理和判断,而且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增强了责任心,增进了同学间的相互了解,体现了互帮互学的合作精神。

化工工艺基础知识篇篇6

一、追求“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效,磨砺办学特色

1.加强“生活化教育”针对残疾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把生活化教育和劳动技能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要求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充分体现生活化教育思想,为学生创设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将生活情境在教育教学中重现,教会学生生存于这个社会所必需的、最常用、最实际的知识技能。同时适时地引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技能在生活实践中加以应用,从而获得新的知识,提高生活能力。如学校对智障学生进行洗衣、买菜做饭、乘车、打电话、去医院看病等家政、社交和社会生存方面的训练,并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反复练习,使他们熟能生巧,切实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2.强化“个别化辅导”学校在部门目标指导下,细化各环节教学内容和要求,如针对“每日练笔”这一教学内容,我们是这样细化的:三至四年级加强说话、写话训练,坚持每日一句的练习;五至九年级提倡写好日记,聋五年级、培七年级每周一到二篇;聋六、聋七、培八、培九年级每周二到三篇;聋八、聋九年级每周至少三篇,并能及时批阅;所有年级每学期完成大作文不少于教材习作篇数,及时、认真评改,增强批改效果。在细化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再强化对学生的个别化辅导。如聋部学生口语、手语的个别辅导,要求所有聋生能做到双语交流,提高聋生口语、手语的表达能力和看话能力,从而提高聋生书面语表达的能力。如对培智部基础较好的学生,各科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科学合理的个别指导或训练,采用加快进度、提高难度等方法,尽可能地让他们得到最优发展。而对于“学困生”,我们则积极开展生活自理、劳动技能等方面的个别辅导,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能力范围之内有所进步。3.重视安全及青春期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大多有孩子寄宿,健全学校值班制度,是保证特殊教育顺利实施、防止意外发生的重要措施。学校从强化残疾学生人身安全意识出发,细化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实行安全责任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安全检查。同时,把残疾学生的青春期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针对聋生性心理普遍不成熟、性伦理概念缺乏,智障学生性心理较性生理发展迟缓等现象,我们采用集体教学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学生的缺陷特点、个性心理特征、生理发展需要,把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教育融为一体,实施青春期教育。4.亮化校本、艺体工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个性化的工作,需要在校长的领导下,以教师为主力、专家为指导,吸纳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在明确本校独特的资源状况和文化品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校内外成员的集体智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确定了十字绣、丝带绣、珠艺、数字油画、布贴画等校本课程,并将它们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课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老师的耐心指导,聋生对这些手工制品已是熟能生巧,智障学生也基本掌握了手工编织的技法和要领,并能独立编织作品。近两年来,我校学生共完成串珠作品60件,十字绣15幅,丝带绣12幅,珠绣5幅,剪刻纸20幅,数字油画30幅,布贴画30幅。张静同学的绘画作品《丰收》入选江苏省第七届“五星工程奖”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其他聋生绘画作品也多次获省、市一、二等奖。学校还积极利用体育、绘画、舞蹈等活动课程,努力提高学生的肢体活动能力。在江苏省第四届、第五届特奥会上,我校学生勇夺17金、19银、9铜,并获团体总分第三名的骄人成绩,杜先锋同学在江苏省残疾人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中,获得男子1500米、5000米比赛金牌,在全国残运会上取得5000米长跑冠军和马拉松亚军。我校舞蹈队表演的舞蹈《银鸽飞舞》在省第六届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获得舞蹈类二等奖。5.拓展职前教育特殊教育学校担负着特殊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和绝大多数毕业生毕业后能否直接参与社会生产劳动的双重任务,因此,职前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根据实际先后开设了电动缝纫、理发、电脑、厨艺等职业课,在抓好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渗透职业技术教育、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工作,并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确保在聋毕业生升学和就业的同时,让培智毕业生也能进入对口企业,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公民。6.注重“人”的教育特殊儿童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我们不能把他们仅仅看作是残疾人,而更要把他们看作是社会人。他们既有与社会交往障碍的一面,也有与社会相适应的一面,对他们既要进行缺陷补偿训练,又要注重潜能开发。要实施素质教育,不以智育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做到既对残障儿童的现在负责,更为残障儿童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基础包括做人的基础、做事的基础、终身学习的基础、健体的基础等,所以,在教育教学的管理中,我们广泛利用各种资源,强调残疾学生的拓展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强调他们的经验知识和生活积累,强调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精心引导残障儿童“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学会交往、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使他们既学会知识,更学会做人;既正视自身缺陷,又能够自立自强,成为一个适应现代生活的社会人。

二、结语

总之,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是一门新型而又值得研究的科学和艺术,我们特教人只有勇于开拓,积极探索,才能使传统的特殊教育学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作者:高春英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特殊教育学校

化工工艺基础知识篇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材料;教学方法

《建筑材料》是高职院校建筑系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一般安排在大一上学期,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建筑行业所涉及的专业轮廓有初步的认识,并为大二的专业课程如建筑结构、构造、施工技术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高职院校而言,重实践重应用重技能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本课程的重点是熟悉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质,掌握材料在行业中的具体应用,如有条件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各种材料在构建成建筑实物各环节中的施工工艺。

但是,在目前高职院校本课程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脱离实际工程环境,仅围绕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只粉笔授课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对毕业生的技能需求。归纳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法如下:

一、教材本身存在结构问题

目前主流的材料教材一般都是以水泥、建筑石膏、石材、金属材料、混凝土、砂浆、防水材料、涂料、墙体材料等各种不同的材料来分章节,针对每一种材料进行详细的阐述。但是如此划分章节,本来作为构成同一建筑实体的各种材料之间就完全失去了联系。比如针对墙体来说,结构所用的混凝土涉及到了水泥,里面的钢筋属于金属材料,墙体的饰面又用到了石灰以及各类砂浆,由此可见,仅墙体一部分建筑结构便涉及了多种材料,而且每种材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工艺先后关系,如果教材能够以建筑的各个结构来划分章节,如分为基础材料、墙体材料、屋面材料、楼梯材料、楼地面材料等章节,便可在学习建筑材料的同时,也学习了建筑的结构组成和各种材料之间的工艺先后关系,为大二的《建筑施工技术》以及《建筑构造》奠定了基础,更有利于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化零为整。

二、教材内容理论篇幅过大

该缺点是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相悖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学科知识稍差,教材中理论篇幅所涉及的物理和化学知识会使高中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对该课程丧失信心和兴趣,学习便成了被动的强制教学,其效果必然大打折扣。如在水泥章节中,过多篇幅用于阐述水泥的水化反应,涉及到了多个复杂的化学反应式;又如水泥石的腐蚀类型,也有较多篇幅用于阐述化学反应原理,这都是与实践相脱离的,解决方法便是用案例来解释原理与现象,使教学贴近实践。

三、教材内容相对滞后

随着建筑领域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应用,而教材的发展却停滞不前。有很多版本教材中所介绍的材料以及工艺在现代的建筑技术中已经很少使用。比如墙体材料章节中的烧结普通砖,限于其较小的比强度与对环境的破坏,在现代工程中以经较少使用,并逐步被新型墙体材料如空心砖、砌块等所取代;又如建筑玻璃的加工工艺,目前国内主流的生产线都采用浮法工艺,便可舍去其他工艺类型,突出浮法工艺;另外,目前尚无教材对国内新建的知名建筑所涉及的新材料进行介绍,如为“鸟巢”专门研发的Q460e钢材,“水立方”所采用的超高比强度的etFe材料(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上海中心大厦外幕墙采用的高强度夹层钢化玻璃,教材可以单独设一章节,针对国内流行的新型材料做较为系统的讲解。

四、课堂缺乏实践教学

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工程实践是根本。但目前高职院校所采用的材料课程教学,普遍都是限定在教室,课本,黑板之间。如果能将材料专业的一些工程视频、工艺介绍视频引入课堂,必定能够大幅增强学习效果。目前来说比较好的教学资源如央视纪录片《超级工程》,里面涉及了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地铁、珠港澳大桥等国内在建的超大型工程,纪录片从工程的建设背景、工程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难题以及解决方案等各方面详细的做了报道。其中很多篇幅涉及了建筑材料的性质及其使用,这些国内乃至国际上最前沿最高端的材料知识一定会为课堂增色;另外可与当地的建材市场签订人才交流协议,辅助学校的教学,把课堂从教室搬到建材市场的第一现场,让学生“听―看―想”结合,加深同学对于课堂所讲授知识的印记。

五、课堂中增加实验以及实物展示

建筑材料课程中还涉及了多种材料实验,如砂浆的稠度实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实验以及沥青的延度试验。但是目前某些院校材料课程中并没有安排实验或实验课时所占比例过少,如64学时的课程中只有4至6个学时为实验学时。而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以及实验真实效果是传统讲授方式或视频教学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对于一些小型试验可不必安排专门的实验课堂,如石灰和水泥的水化硬化反应,可携带少量试样在教室中进行现场试验;此外对于一些便于携带的建筑材料,如多孔砖和空心砖、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釉面砖、钢化玻璃等可以带至课堂中进行实物展示,现场对材料的区分及鉴别方法进行讲授。如有条件,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模型房用于材料的展示教学。

六、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参与材料课程的教学

传统的授课方式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为主,让学生参与课堂的理念已经广为人知,但能让学生真正做课堂主角的措施和方法却并不多见。可以将班级依据课程章节进行分组,每组负责一章节的知识拓展以及材料实物的收集及课堂展示。以玻璃为例,知识拓展主要包括目前建筑行业中玻璃的新类型和新工艺,并搜集关于玻璃的工程案例,把贴近行业最前沿的新鲜知识带入课堂;其次就是对于各种玻璃类型实物的收集及展示,如玻璃按功能分类中安全玻璃包括的钢化玻璃、夹丝玻璃和夹层玻璃,节能玻璃中的热反射玻璃及中空玻璃,如能将各种类型实物带入课堂进行现场展示教学,课堂的互动性和灵活性将会大幅提升。

七、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不只是针对建筑材料学科的教学,任何课程的教学方法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应是教学目标的重头戏。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自主学习能力偏低,学习方法大多沿袭于高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但要把专业知识教给学生,更要为学生一生打算,将好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把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摒弃,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上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建筑材料》主流教材和教学方法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特点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措施。归纳来讲在教材的选取和参考方面应重应用、轻理论,以工程实践为依托,将各种材料的性质及应用牢固掌握,如有条件则可深入学习材料的施工工艺;在授课方面应采用多媒体教学(图片、工程动画、纪录片等)、实物展示、课堂小试验、实验室教学、学生互动参与等多花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同学的兴趣以达到教学目的;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平旭.高校德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n].光明日报,2007-03-26.

化工工艺基础知识篇篇8

表2银杏叶研究文献的年限分布 1980—1989年1990—1995年1996—1999年20__-20__年文献占年代段文献占年代段百文献占年代段百分比()文献占年代段百分比()数(篇)百分比()数(篇)分比()数(篇)数(篇基础研究化学组成12046.862.94612.14生物学----11.731.454211.08提取物研究黄酮类2401220.36230.210427.44其它----23.445226918.21产品开发 综合利用2401016.9209.6205.28化肥农药----23.42110.26食品加工----711.92210.7266.86药理研究----58.531.45102.64病虫害防治研究----35.152.4143.69一般性研究----13223718.34712.40总文559205379献量(篇)占总文献0.779.1031.6458.49百分比()从表2可以看出:1980-1989年对银杏叶的研究比较少,对银杏叶的一个作用和用途还不是很了解;1990-1995年对银杏叶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者开始初步的接触银杏,主要是一些银杏叶综合利用和食品加工发面;1996-20__年我国对银杏叶处于初步的研究阶段,主要研究提取制备工艺及药理研究,20__年-20__年我国对银杏叶的研究处于高峰期,内容侧重于银杏叶提取物新工艺研究。1996~20__年近10年多来对银杏叶提取物研究的比重增加,基础研究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原因是人们对银杏叶的认识由过去的直接利用其经济价值转入充分开发其综合价值方向转移,也是银杏叶的利用价值为逐渐人们所认识的结果。从表中各年度的文献量占总文献量的百分比可以看出,几十年来我国对银杏叶的研究从缓慢到快速再逐步下降,到1994年银杏叶的研究开始有了初步的发展,从1996年开始全方位的研究银杏叶,1999年达到一个高峰,之后的7年对其研究有所下降,20__年对银杏叶的研究达到最高峰。从总体来看,银杏叶的研究还处于稳步上升阶段,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从1980~20__年文献统计结果看,银杏叶文献量的产生呈波浪状,从1996年起有明显的增长势头。3、刊载银杏叶文献的主要期刊刊载银杏叶文献的期刊共297种,表3列出了12种刊载银杏叶文献的期刊。从表3可看出,银杏叶的文献主要分布在食品行业提取物的研究与开发的期刊上。分析其原因:随着社会高节奏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疾病谱正在发生改变,银杏它集科学、营养、用材、观赏、保健医疗、生态防护诸价值于一体[8]。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具多方面的生理活性,在心脑血管疾病、气管炎、抗炎等方面疗效显著。目前国内外对银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方兴未艾。表3银杏叶研究文献的主要期刊刊物文献量所占文献总量百分比食品科技223.40经济林研究132.02林业科技开发111.70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01.54林业科技通讯91.39食品工业科技91.39食品研究与开发91.39江苏林业科技81.23林产化工通讯81.23林产化学与工业81.23林业科学81.23中国中药杂志81.23其它52581.02总计6481004、我国银杏叶研究的特点通过对刊载银杏叶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可知我国银杏叶研究呈现以下特点:①、研究起步晚,近几年发展迅速受社会环境及技术条件的影响,我国对银杏叶的研究起步较晚且进步较慢,60-90年代,我国银杏叶的研究文献量呈波动变化,进入21世纪,文献量直线上升。②、银杏叶应用价值高,研究内容广对银杏叶的研究,涉及多方面的学科,由表1看出,有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及产品开发等等。研究内容广泛,项目繁多,含基础性、提取制备工艺、药理、分析及测定研究等内容。但从文献的内容看,基础性研究、提取工艺及产品开发研究居多,且内容还停留在浅层面上,因此往后的研究应注意扩展到其他领域,同时对各个领域进行深入研究。③、研究领域发展不平衡,[!]各个领域内的分支发展不协调由表1看出,对银杏叶提取物研究最多,其中主要是从对银杏叶中黄酮的提取,但是对银杏叶其它提取物的研究也有很多,范围也比较大,因此在银杏叶提取物方面还可进一步发展。而对不同品种的银杏所含提取物的的量和种类对比分析、不同气候下生长及不同成长阶段的银杏叶所含的黄酮量的研究也较少,以及对银杏叶生理活性的研究也很欠缺。因此,在应用研究中,更多的内容是对前人成果的总结,因为银杏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多方面的生理活性,在心脑血管疾病、气管炎、抗炎等方面疗效显著,所以对银杏叶药理方面研究的比较少,所以该领域有待开发,其发展空间也是很乐观的。5、小结和建议通过对上述银杏叶文献的计量分析可知,银杏叶研究方向偏重于提取制备研究、基础研究及产品开发。文献特点是基础研究(占文献总数的23.22)、提取物研究(占文献总数的45.65)及产品开发(占文献总数的15.04)文献所占比例较大,三者共占了65.62,与银杏叶病虫害防治研究及一般研究方面的研究文献对比差异明显,这也充分地反映了对银杏叶的研究与利用主要是对其提取物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近年来银杏叶文献量逐年增加,说明人们对银杏叶的研究日趋重视,银杏叶的经济价值已日益得到人们的认识和关注。在研究内容上已逐步深入,不少研究成果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应用,尤其是提取物的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食品以及医药等行业中,但各个学科领域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需加强。至今,银杏叶的基础研究,多是研究其对人类有利的一面,而尚未对其潜在的危害有所认识,因此,今后在开发应用上的研究,需考虑银杏叶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在今后各个领域都应该有所突破和创新,逐步完善我国对银杏叶的研究。参考文献[1]王秀云.全身是宝的古老珍惜物种-银杏[J].北方园艺,1996,(6):36.[2]林协.银杏资源开发及对策[J].植物杂志,1996(3):4-6.[3]宛志沪,蔡其武.银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__:218-234.[4]杜香莉,郭军战,肖慧贞.我国银杏药用化学成分及加工利用的最新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7,12(2):100-104.[5]李悛义,成丽.银杏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与概括[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4(2):14-16.[6]李兆龙.前景诱人的银杏叶制剂[J].植物杂志,1996(3):7-8.[7]赵肃清,李锋,孙远明.银杏外种皮研究进展[J].武汉植物学研究,20__,18(6):515-518.[8]林清洪,黄维南,林光荣.银杏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J].福建农业科技,20__.3,15-16

化工工艺基础知识篇篇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4-2563(2008)04-0086-05

在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兴起之前,西洋艺术史基本上由男性艺术家和研究者组成,是一个由男人主宰的世界。这一现象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开展不断受到质疑,其中标志性的事件是美国女性主义艺术批评家琳达・诺克林(Lindanochlin)1971年在《艺术新闻》(artnews)上发表了“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whyhavetherebeennogreatwomenartists?)一文。该文被视为女性主义艺术批评的“开疆”之作。琳达也由此奠定了她在女性主义艺术批评中的先锋者地位。1988年,琳达将该文和其他相关论文著作结集,命名为《女性、艺术与权力》(women,art,andpowerandotheressays)出版,成为女性主义艺术批评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作的中文译本由台湾学者游惠贞译出,2005年5月1日在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同年6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引人内地出版发行。

这部著作收录了诺克林从1970年到1988年间写的7篇文章,除了“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外,“女性、艺术与权力”一书中同时还收录了“女性、艺术与权力”(1988)、“摩里索的《奶妈与朱莉》:印象派绘画中的工作与休闲”(1988)、“失落与寻回:又见堕落的女人”(1978)、“几位女性现实主义者”(1974)、“斯蒂海默:洛可可的颠覆分子”(1980)、“19世纪艺术中与女性意象”(1972)等6篇文章。以上文章虽然主题、内容各不相同,写作时间也相隔甚远,但是都与权力、意识形态有关,都表现了诺克林对女性艺术与权力关系的不同层面的思考。今天看来,这些思考或许在理论深度和学理的精细程度方面早已被近期的作品所超越,但是如诺克林在书中“前言”所说,这些文章所提出的重大主题和观点,对主流艺术史一贯的批判态度等对当下仍有不可低估的意义。概括来说,这些重大的主题包括:权力在艺术领域如何运作?观看、和女性在艺术作品中形成怎样的关系?女性艺术家如何打破本质论主张的柔和、纤细的“女性”风格,形成新的创作特质?在男性主宰的权力机制下如何构建女性主义艺术史等。

本文围绕上述议题对该书的观点作一梳理,在呈现诺克林论点精髓的同时,根据当下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对以上议题展开一些新的思考。本文根据书中文章的内容将7篇文章分为三部分,在各部分按每篇文章写作的先后时序逐一分析,以便更好地呈现诺克林对艺术史中权力议题的不同研究,同时,顺时序的排列也可以更好地看出女性主义艺术史理论发展的足迹。

一、权力结构中的女性艺术

女性在父权社会中承受性别、宗教、政治、经济等多重压迫,处于意义生产体系的边缘,所以要看权力在艺术领域如何运作,女性艺术是一个最好的切入点。通过诺克林写于1970年和1988年的两篇文章“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和“女性、艺术与权力”,可以探讨诺克林的观念中,权力在艺术领域的运作。

“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写于1970年,当时正值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兴起,第二次浪潮与前不同,主要关注男女的差异,并探讨妇女因与男性有别而遭受的压迫以及压迫的历史根源。诺克林的杰出就在于她将反思的触角伸向了艺术殿堂。诺克林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艺术史领域,西方白种男性的观点一直被认为等同于艺术史学家的观点,男性精英长期主宰艺术的殿堂,这些状况数百年来被人们当作“现状”所接受,如果对这所谓“自然”的状况不加以质疑,将是一个知识上的硬伤。诺克林认为,从一个简单的问题便可以揭示出这所谓的“自然”底下掩藏的真实――“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对此,诺克林的看法是,要清楚地认识这个问题,就必须先纠正一般大众对艺术的错误观念,即艺术是个人感性经验的直接而个人的表达,是将个人的生活转化成视觉的表现。她说,艺术几乎从来不是这样,艺术的生产包含前后一贯的形式语言,符号系统需要通过教学、学徒制或长期的个人实习才能学成。艺术语言是通过画布或面纸上的油彩与线条等实现的。也就是说,艺术技能的获取并非是靠个体独立自发习得,而是需要在一定的艺术体制下长期训练而得。而这个体制是将女性排除在外的。具体来说,女性没有进入艺术学院学习的权力,女性没有对模特进行写生的权力,女性的艺术作品在17世纪沙龙参展制度开禁前甚少有机会公开展出。于是,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便毫不足奇了。

通过这篇文章,诺克林揭露了以男性为主宰的权力结构中女性创作受限制的事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诺克林在文章中有两方面观点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截然不同。首先,诺克林认为,在艺术领域,还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出现,所以试图通过从历史上挖掘值得注意或没有受到应有重视的女性艺术家的做法并没有很大的效果,诺克林并不推崇这类努力。其二,女性艺术与男性艺术相比,并没有不同的“伟大”方式,也很难找到以女性的经验为基础的独特的可辨识的女性化风格。与此相反,女性主义对文学机制的挑战,恰恰是肯定以上两方面的努力:(1)肯定女性创作的价值,寻找“失踪”或被忽略的女作家作品,重建女性文学传统。(2)分享女性集体经验,探索女性独特的话语和书写策略,构建女性新美学。如何解释这不同?诺克林提出,文学与艺术(绘画)能力的习得有别,义学不需要特定的训练,任何人,只要学会语言,就能读和写,就能私下里把个人经验写在纸上。这样一来,文学界的女性艺术和美术界的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这样分析,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诺克林在做出上述论断的同时,其实已不自觉地运用着男性建构的标准评价女性的艺术,没有重视女性艺术的独特性,这不利于发展颠覆性的、反男性审美传统的新女性艺术。

如果说诺克林在“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中揭示了权力在女性创作层面的运作,那么她在“女性、艺术与权力”一文中更多地从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上揭开了“父权加诸女性的权力论述的自然面纱”。

“女性,艺术与权力”一文选取了18世纪末到20世纪期间的多幅视觉图像,来研究存于女性、艺术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所选图像中的女性都处于某种与权力有关的情景中――一般是缺乏权力。诺克林认为,权力在意识形态这个层次上运作往往显得广泛而绝对,却又似是而非地在所谓性别差异论述中证明自己。艺术所呈现的女性根源于社会大众的约定俗成的想法,即男性比女性优越,女性必须受控制,女性是脆弱且被动的,具有理家和养育的功能,属于自然领域的,是艺术创作的对象,而非创作者。这些观点对观看者、创作者来说,都是以常识的面貌出现的。诺克林希望通过对各类不同呈现的女

性形象的解读,引起人们对男性主导的社会文化深层的权力机制和意识形态的质疑。

文章举出的女性形象例子可分为三类:(1)柔弱的淑女形象,这类形象充斥着画坛,是男性意念中的理想女性。大卫的《贺拉斯兄弟之誓》(theoathoftheHoratii)一画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例子,画中男性处于建筑布局最醒目的位置,女性则蜷缩一角,画中无处不宣扬男性勇武、女性柔弱的刻板印象。由于女性软弱,男性就理所当然地起主导、护卫、主宰的作用。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女性的被动以及无力保护自己免受暴力侵犯的特性已经被广为接纳。(2)“本质论”下的农妇形象。除淑女形象外,另一类被男权文化论述所推崇的是农妇形象。农妇形象突出表现女性与大自然、土地的密切联系,强化女性育养的功能。如塞冈第尼的《两个母亲》(twomothers),暗喻妇女和母牛一样,凸显妇女的哺乳功能和担任母职的天性。以上两类形象都是为男的,无论是淑女还是农妇,都是男性权力机制下的顺从品,都无助于改变女性在男性主导的权力结构中的地位。要改变女性的权力地位,就必须改变这种被动的、受控制的女性形象。由此,诺克林提出第三类女性意象――正面的女性视觉呈现。这类形象,女性不再是被动的客体,而是具有颠覆力的形象。如珂勒惠支的《纵火者》中的疯梅格,还有达达画派汉娜・赫希拼贴出来的《漂亮女孩》,这些形象突破了以往女性形象在画中呈现的常态,诡谲、异动、无法归类由此颠覆父权文化对女性的常规论述。

二、观看、情望与“堕落女性”

本文将诺克林写于1978和1972年的两篇文章“失落与寻回:又见堕落的女人”和“19世纪艺术中的与女性意象”放在一起讨论,可以将讨论的焦点放在为什么绘画艺术中“堕落女性”盛行不衰?当然,诺克林写作这两篇文章的初衷并非讨论本文聚焦的主题,但其文章对于思考情望和“堕落女性”之间关系具有启发性。

诺克林在“19世纪艺术中的与女性意象”中提出,西方艺术公然或暗地里涉及色情主题的,占了很大的比例。但相比之下,学者和艺评家对艺术作品中的色情意蕴绝少给予认真的关切。与艺术的其他领域一样,色情艺术领域也同样存在男女性的不平等对待。“色情艺术”(eroticart)含义被视为“专为男人而作的色情作品”,因男性的需求和欲望而创造,19世纪没有一件色情艺术作品没有出现女性形象,这点甚至在为同性恋者或由同性恋者所创作的小艺术类别中也成立。男人不仅是所有色情论述的主题,还是所有色情产品的消费者,通过对性和艺术的控制,男性及其幻想也制约了世界的想象力。19世纪艺术中,似乎没有可以表达女性观点的宣泄口,甚至在纯幻想的领域里都找不到。

对于这种状况,诺克林曾试图用戏拟方法去扭转。她戏仿19世纪一幅摄影作品《买苹果》,请男模特拍了《买香蕉》,最后发现同是呈现器官,但却达不到相同的效果。也就是说,当下,试图将男性的身体用作满足女性之需求,并非简单易事。要打破这一切,必须要整体改变男女形象所建构的“强――弱,主动――被动”的隐意,同时,改变“男性――观看主动,女性――被动观看”的模式才可。

从该文上述观点可以了解到,“意象――欲望――观看”三者密不可分。意象诱发欲望,欲望通过“观看”宣泄,观看又直接实现对意象的占有和控制。“色情作品”最突出展现了观看在视觉艺术消费中的重要性。

再看“失落与寻回:又见堕落的女人”,文章提出,“堕落”女性为19世纪艺术家的想像带来惊人的魅惑力。无论是艺术家,还是作家、社会批评家和道德家,对堕落女性的兴趣在19世纪中叶的英同达到巅峰。诺克林这篇文章通过罗塞蒂《寻回》一画展开对19世纪艺术作品中堕落女人意象的讨论。提出,堕落女性代表愚行和,如亨特的《苏醒的良知》(1853)、埃格的《过去和现在(三部曲)》(1858),还有佩罗夫的《溺水的女人》等。19世纪,人们相信堕落女性通过悔改和重返家庭,可以得到救赎。由此在很多的面作中,都能看到家庭与堕落女性的对立。诺克林在文中,通过详实的材料,丰富的例证说明,无论它们的艺术媒介是什么,它们如何表现,它们实际是一个“一件主题与动机一再重写的作品,其形象随时间而演化”,演绎的却是数百年不变的妇女作为商品可被交易、占有、控制的意识理念。

在诺克林对堕落女性形象认识的基础上,为什么在绘画艺术中堕落女性形象盛行不衰?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这类形象的盛行是由于堕落女性身体、身分的复杂性而来的。首先,堕落女性,尤其是,她们身上承载了道德、政治、经济一系列的权力运作,是难得的具有丰富文化意涵的创作题材。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堕落女性的身体具有公共占有、消费的功能。艺术家对堕落女性的任何处置、占有方式都能得到道德赦免。他们能在堕落女性身上最大程度地满足观看、窥淫的欲望。也正是因为这样,堕落女性能在历史的画廊中被一再重写,一再呈现。

三、反“美学”的女性艺术

如果说诺克林在前几篇文章中,主要贯行的是批判的意旨,那么她在“几位女性现实主义者”(1974)、“斯蒂海默:洛可可的颠覆分子”(1980)、“摩里索的《奶妈与朱莉》:印象派绘画中的工作与休闲”(1988)这3篇文章中所作的则是“建设”的努力。通过对以上女性艺术家作品的分析,她提倡在以男性为主导的视觉表达模式里“建立起女性创作的特质”(当然这种特质与本质论者所主张的女性本质(fem-ininity)毫无关系),形成一种反“美学”(或者称“负面美学”negativeaesthetics)的女性艺术表达方式。从19世纪起,很多女性艺术家从历史题材、宗教画等方向转向了现实主义创作。这是因为随着绘画的发展,透视画法在历史题材和宗教题材的画作中越来越盛行,这种画法使得数学、解剖学等学科知识成为艺术创作的基础,但是女性又没有权力接受这些学科的训练,所以她们不得不转入了肖像、静物和风俗画,描绘日常生活。诺克林在“几位女性现实主义者”中,就是选取这些女性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分析,考察她们在创作中所寄寓的女性观念以及独特的创作技法。其中,奥基夫的创作较具特色,她的《黑色的鸢尾花》以花朵和女性器官两者物理结构形态上的相似性,形成一种召唤式的现实主义创作,让观赏者凭直觉去领悟,不依赖数据,不诉诸理智,投入变形的心像,颠覆事物与事物间、实体与实体间,以及知觉和幻觉或梦想之间令人不安的分界。

“斯蒂海默:洛可可的颠覆分子”则通过对斯蒂海默作品的反面阅读,“从女性和同时代的艺术世界中前卫与传统位置的拒绝者这个角度出发建构了这位艺术家的边缘性”。简单来说,就是斯蒂海默艺术策略是借用和转化公众文化大量的资源发展自己

的风格,“生活在这个世界,但同时又保持和它的疏离”,以一种者的身份投入创作。

“摩里索的《奶妈与朱莉》:印象派绘画中的工作与休闲”这篇文章探讨了美术史上另一个与女性密切相关但又充满迷思的主题――工作。在印象派以及其他一些绘画中,存在着将女人的工作――不论在服务业或娱乐业的 作,或者家庭的工作――与休闲的概念整合在一起的趋势。由此,传统观念里的工作图像便被田里的农人、织布工等刻板图像框住。女人的工作常常被剔除在工作景象类别之外,如母亲照顾孩子的工作被认为是天生功能,不算劳动,出卖身体被建构成“罪恶”或“消遣”。了解了这样的背景再来看摩里索的《奶妈与朱莉》,这幅画无论风格还是素材都有很大的创新,从风格上来说,这幅画构图开放,笔触丝毫看不到女画家被设想的细腻、柔和,而是非常粗疏,迷糊。从题材上说,它“表现了艺术史上最不寻常的情景之一――或许是独一无二的一幕:一位女性画正在给她的孩子喂奶的另一位女性。或者换个方式说,这幅画将广为人知但看不到的东西变成了看得到的东西,两个工作中的女儿在此通过‘她们的’孩子的身体以及阶级的界限而互相面对,两人都具有母亲的身份并担任母亲的工作,你可以认定两人都在从事愉快的活动,而这同时又是名副其实的生活活动。”通过以上的方式,这幅画挑战了以往对女性工作景象的描写,“潜在地威胁有关工作地本质、性别和绘画本身的古老而悠久的偏见和主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女性画家并非被动地顺应历史主流的创作成规,她们或通过转换创作题材,或通过制造疏离的创作空间,或通过创新的风格和独特的素材,塑造异动的、奇特的、无法分类的个人创作特色,形成一种“负面美学”。用文洁华的话来说,就是在这种反“美学”创作中,过去在男性思维方式传统中被视为次要的和可疑的东西,现在却成了女性主义者和艺术家的重要材料,用以建立另类的表达模式,务求一改过去的偏见和习惯,并拓展女性主题的表达空间。

四、结语:在权力的网络中重建女性艺术史

诺克林的《女性、艺术与社会》一书的最终指向是女性艺术史,正如她在书中前言所说,“批评一直是我文章的中心,这点至今未变。”她以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观念为理论的基础,对主流艺术史持一贯的批评态度,希望通过种种努力,让女性主义艺术史在“父权体系的鸽笼里展翼振翅”。她所希望构建的这种艺术史不应被视为只是主流艺术史的另一种形式或者补充,它应该是一种敢于冒犯的、反美学的论述,旨在向许多主要的学派观点提出质疑。

在阿尔都塞理论的影响下,她特别关注权力在艺术领域的运作,她认为,权力在意识形态这个层次上的运作,往往显得广泛而绝对,却又似是而非地在所谓性别差异论述中证明自己。她提出,意识形态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时刻中,为社会取得的整体权力关系作掩护,让这些关系看起来似乎是事物自然而永恒的秩序,这一点我们必须牢记在心。抽象的权力是看不见的,父权加诸女性的权力论述带着自然的面纱――逻辑的面纱。由此,女性主义艺术史是用来揭露那些把特定艺术创作边缘化,又将特定类别的作品中心化的结构与运作方式。意识形态是所有这类标准模式的推动力,她希望通过这类分析能揭开“权力”的面纱,能“让隐而不见者凸显出来。”

化工工艺基础知识篇篇10

[关键词]:思维导图艺术特色高中英语教学

一、艺术特色高中英语教学特点分析

艺术特色高中是中等教育的一道别样的风景。无锡市湖滨中学是江苏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自1979年创办美术特色班,至今已有35年的艺术特色办学历史。学校被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同时也是全国艺术教育示范基地、中央教科所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单位和全国美术高考研究中心委员单位。目前,该校高中部每年级有8个平行班,全部为美术班,无普通班,艺术特色鲜明。

虽然该校学生美术专业成绩突出,但其文化课存在一定的短板。他们在初中阶段没有打好文化课基础,表现为厌学,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小说,课后不能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到了高中阶段,他们只对自己的专业课感兴趣,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中,忽略文化课的学习。在数学、语文和外语三门功课中,英语成绩最不理想。高中新课标要求掌握的英语词汇量增多,课文难度也加深,很多学生语音还没有过关,再加上词汇量不够,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听说读写译难以正常进行,影响了外语成绩的提高。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基础太差,想从头学起,但一旦学起来就特别费劲,不得要领,甚至部分同学有放弃英语这门学科的想法。鉴于此,如果教师不能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不按照艺术生成长规律来坚持专业、文化双过硬的“双轮驱动”方针,就无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文化与专业基础,这样的艺术特色教育注定是的失败的教育。

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强大的学习潜能,关键在于如何激发这种潜能,如何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何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自信心,获得学习的满足感与成功感,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思维导图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工具。

二、思维导图辅助英语教学的机制

思维导图(mindmap)又称脑图、心智图,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tonyBuzan)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种打开大脑潜能的图解工具,在商业、生活、教育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脑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既具有时间维度的逻辑思维能力(左脑),又具有空间维度的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优势(右脑)。思维导图是学习者对特定主题建构知识结构的一种视觉化表征,是语义网络化的表示方法,是人们将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元素按其内在关联建立起来的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它通过绘制图的方法,将人认知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想象的思路、途径以及如何对它们进行配置有序地表达出来。

对于英语教学而言,高效的交流合作与互动是学习和教学的关键。思维导图的制作和使用过程正是一个对话式交流的互动过程,通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因此,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并不依赖于它是一种更好的教学方法,而在于它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正是这种互动合作教学模式提高了英语的教学效率。

三、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是直线性、分析性的语言,其语言逻辑具有放散性的特点,英语教学的课程设计也具有框架型、结构化特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就需要大量的思维组织和逻辑表达。思维导图恰好能满足英语教学的这一特点,其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图式知识笔记

在英语学习中,笔记十分重要。传统笔记是线性文本,仅调用了左脑对单词、文字、表格、数字、逻辑和次序等的记忆功能,忽略了右脑对想象、联想、夸张、颜色等的记忆功能。导图笔记可弥补以上不足,它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联想丰富,正是外语教学所需要的方法和追求的效果。

2.整体性把握知识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对学习的课程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更加系统、科学,促成师生形成整体的观念并在头脑中形成全景图,进一步加强对所学、所教内容的整体把握。

3.教师开放式备课

常规备课的教案不能让教师根据学生当时当地的需要把课堂教学调整到最佳的状态,使用思维导图备课、上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教师用思维导图预先给出要讲内容的主体结构,如果学生互动中产生了某种特别的需要,教师可以立即将这些问题与已有的思维导图联系起来加以讲解;如果上课时间突然延长或缩短,可以重新归纳、调整教学内容;而且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受到思维导图的刺激,更新想法。这种开放、自由的教学方法,对实现外语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有重要意义。

4.互动合作式教学

“最好的学习是个性化学习,最好的教学是对话式教学”,高效的交流合作是提高外语教学效率的关键。制作和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是一个对话交流的互动过程,这种互动能培养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天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学习计划。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积极引导,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这种互动合作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5.兼顾个体和整体

思维导图辅助教学,能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学习和教学,既能关注整体,又能关怀个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思维导图能够发展并挖掘个体的独特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优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外语学习和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思维导图作品,教师能够发现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发现其所教课程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从而对学生存在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做出具体的指导,并调整相应的教学方案。做到既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又关怀到个体的发展。

四、思维导图在艺术特色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1.词汇教学

①教学内容:江苏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4,第1单元,Reading:advertisements

②设计意图:本文出现三个词义相近词:cheat、fool和trick,为便于学生学习与掌握,避免词义及用法混淆,利用思维导图对此做一进行总结,具体如图1所示。此外,文中一些重要语句如:therearelawstoprotectpeoplefromadvertisementsthatcheatpeople/wemustnotfallforthiskindoftrick/anadvertisementuseswordsandpicturestopersuadepeopletobuyaproductorservice,ortobelieveinanidea等,都牵扯到一些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词汇,在导图的设计中加以体现,便于学生对比掌握。③教学心得:思维导图既可用于生词的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对比理解词缀和词根,展开联想,发散掌握更多的关联词汇。对于同义词和近义词辨析的学习,效果显著。另外,绘制思维导图时,还可借助语义、语篇的关联,掌握一些表面看似无关的词汇,达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因此,通过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建构词汇的各种语义和形式联系,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词汇的学习效率。

2.语法教学

①教学内容:江苏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6,第3~4单元:虚拟语气。

②设计意图:英语中的虚拟语气是一种特殊的动词形式,用法广、变化多,特别是其谓语动词的变化形式纷繁复杂,传统的教学模式费时费力,学生不能形成完整的语法概念,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得虚拟语气成为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笔者依据虚拟语气的形式特点、功能用法及其内在逻辑关系,浓缩精华、分类总结,将这一语法现象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加以呈现(见图2),简明、准确、系统、全面,化繁为简,一目了然,简化了知识结构,降低了学习负担。

③教学心得:用思维导图语归纳语法现象,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线条分支在刺激学生视觉系统的同时也在积极影响学生的记忆能力,它就像照片一样清晰完整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主干和分支有机结合,使得语法现象系统、完整、有逻辑性,让学生难以忘记。因此,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化繁为简,促进理解与记忆,实现对语法知识的高效学习。

3.听说教学

①教学内容:江苏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4,第2单元,Reading:theolympicGames

②设计意图:本文作者是一位ioC工作人员,应邀在中国某大学作关于奥运会的演讲。教材行文通俗,内容简易,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是练习听力的好材料。全文共分为四部分,本设计选取其第三部分内容(现代奥运会著名中外运动员及其成就)进行听力与口语练习。为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本教学方案设计如下:根据奥运会的历史及发展现状,先让学生展开讨论,列举一些中外著名的奥运冠军及其成就,讲述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员,谈谈他们的奥运精神及值得学习的地方;然后开始听录音,要求学生根据听到的关键词、句绘制思维导图,形成语篇骨架;然后根据自己绘制的导图对听力内容进行复述,练习口语表达能力。图3为本节课具有代表性的鱼骨型思维导图。③教学心得:在听说教学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积极处理所捕获的语音信息,对听力材料整体观把握,有意识地辩听并记录材料的结构和关键词句,再补充细节进行复述。使学生在的听力任务中增长知识,锻炼思维能力,加强听说交流能力。思维导图辅助听说教学,可使单调的知识形象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隐性的知识显性化。通过分析学生绘制的导图,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内化过程,更好地引导他们的学习过程。

4.阅读教学

①教学内容:江苏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模块3,第1单元,project:Sharkattacks。

②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课文,贯通掌握相关知识点,具体教学步骤设计如下。

步骤一:在阅读课文之前,让学生讨论与鲨鱼有关的问题:世界上有多少种鲨鱼?是否所有的鲨鱼都会袭击人类?如何避免鲨鱼的袭击?(见图4分支主题“1”“2”“3”),将各种答案以导图的形式进行总结。

步骤二:在讲解课文前,熟悉本课出现的新单词(见图4分支主题“newwords”)。

步骤三:听录音,回答5个问题。

步骤四:精读课文,讨论并写出段落大意,引导学生修正、补充完整思维导图,并将步骤一、三中问题的答案在文中定位。

步骤五:根据思维导图复述课文。

步骤六: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作业。

③教学心得: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思维导图辅助教学有助于思维的可视化和对语篇的整体理解,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和相关知识点。通过绘制文章的结构图式把语言教学和语篇教学有效结合,获得对文章的中心思想、逻辑结构、文体风格、写作技巧等知识要素的全面认识,提高英语阅读的深度和效率,从而促进了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5.写作教学

①教学内容:书面表达(题目:中学生是否有必要带手机去学校)。

现在,很多学生带手机上学。为此,某英语报社在你校组织了一场讨论。多数同学认为,携带手机可方便与家长和同学联系,是一种时尚;而老师则多认为中学生年龄尚小,自控能力差,用手机玩游戏、聊天浪费时间,也容易引起攀比,如需打电话,可用学校里的公共电话。请你(LiHua)根据上述信息,给报社写一封信,客观地介绍讨论情况。(生词提示:攀比vie/vi;追求时尚followthefashion)

②设计意图:本课旨在通过练习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写作能力。学生对本次写作的话题比较熟悉,有话可说,能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写作之前先进行头脑风暴,将与本话题有关的单词、语句尽可能多地讲出来、写下来、画出来,形成具有逻辑关系的思维导图;然后根据思维导图勾勒文章结构,连词成句,连句成篇,进行口头作文展示;最后对草稿进行修改加工,形成书面文章。本课思维导图(图5)和相应的习作举例如下:Deareditor,

i’mwritingtotellyouaboutthediscussionwe’vehadaboutwhetheritisnecessaryformiddleschoolstudentstocarrymobilephonestoschool.

themajorityofthestudentsthinkthatitismoreconvenientforthemtokeepintouchwiththeirparentsandclassmatesiftheyhaveamobilephone.andwhat'smore,it'sthelatestfashion.

However,mostteachersthinkmiddleschoolstudentsarenotoldenoughtocontrolthemselves.itisawasteoftimeforstudentstoplaygamesandsendmessagestoeachotherbymobilephone.anditeasilycausesthestudentstoviewitheachother.ifnecessary,theycouldmakephonecallsbyusingpublicphonesonthecampus.

inmyopinion,followingthefashionisunderstandable.Butasmiddleschoolstudents,weshouldputourheartintoourstudies.

Yourstruly,

LiHua

③教学心得: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启发并引导学生把新的语言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语言知识结构中,指引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写作前的思路,用导图绘制出话题的框架结构、组织写作素材、安排文章布局,让学生意识到一个话题可以从很多方面去写。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英语民族的思维习惯和写作方式,形成学生个性化的语篇结构。思维导图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对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体现在逻辑思维和严谨能力的培养上,这两方面能力的提升决定了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结语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利用思维导图辅助英语教学,使艺术生在词汇、语法及听说读写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导图辅助教学法避免了传统课件呆板、单一的缺陷,能使学生思路清晰、快速把握住知识框架,激发了艺术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该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和功能,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有利于艺术生学习潜能的挖掘,使他们掌握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工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自我、树立了自信、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默.情感因素对艺术类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及应对策略[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2]王萍.高中英语小班化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东尼・博赞(tonyBuzan).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张鼎昆,徐克茹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4]江永南,张健泓,王林.思维导图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07,(1):87-89.

[5]裴光钢.思维导图和外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7,(2):38-40.

[6]贾f.思维导图及其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华章,2010,(12):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