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安全生产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2:52

养老院安全生产方案篇1

护理人员失职

【案例】70岁的刘某因智力障碍痴呆,缺乏判断和自我保护能力。

2010年1月,子女将其送至一家养老院。合同约定的服务范围包括照料其饮食起居等日常生活。

同年2月9日中午,刘某需到屋外30米处上厕所,护理人员陆某看电视正在兴头上,便让刘某自己前往。刘某在上台阶时不慎摔倒,造成腰椎一椎体粉碎性骨折,构成九级伤残,发生医疗费用3.8万元,养老院以刘某摔倒是其自身行为所致为由拒绝赔偿。

【点评】养老院应当承担全部赔偿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5条规定:“精神病人(包括痴呆症人)如果没有判断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知其行为后果的,可以认定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刘某由于智力障碍痴呆,当属“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因而需要他人监护。养老院是刘某在养老院期间的监护人,本案中护理人员的失职是一种职务行为,故必须由养老院承担责任,但养老院可以向护理人员追偿。

合同免责条款

【案例】2009年8月,73岁的赵某入住养老院前,与对方签订养老院事先拟好的格式合同:“入院人员在没有护理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在本院锻炼场所锻炼造成的伤害,由本人承担全部责任。”

2010年3月18日,赵某自行到养老院运动器材上锻炼,因单杠突然断裂砸伤头部,造成脑叶切除术,构成八级伤残。养老院以有约在先为由拒绝赔偿4.7万元医疗费用,赵某诉至法院。

【点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7条、第18条分别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养老院单杠的断裂,表明养老院对其安装、维护、管理不当,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保障人身安全要求,故必须担责。

《合同法》第40条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根据该法第39条规定:“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本案合同明显具备格式条款的特征,且养老院的目的正是免除自身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故虽有免责条款也不能约束赵某。

被他人伤害

【案例】2010年元月1日,肖某与养老院签订了一份为期两年的入住合同。次日,肖某入住。2010年7月9日上午,肖某与本院陈某发生口角,陈某一气之下揪住肖某推来推去,在场护理人员只是口头劝阻,没有将陈某、肖某拉开。数分钟后,陈某将肖某推倒,造成肖某右手骨折,发生医疗费用1.6万元,面对肖某的赔偿请求,养老院以应找陈某赔偿为由拒绝。

【点评】法院经审理后判决养老院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养老院安全生产方案篇2

按照上级工作要求,为确保我区养老机构“两节”期间安全运行,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我局高度重视养老机构的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立即开展养老机构安全生产督导检查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

我局高度重视“两节”期间养老机构安全生产工作,迅速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并安排部署检查工作,由局主管领导为组长,老年科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工作检查小组,全面部署开展安全检查工作,确保工作监管到位。同时,要求辖区养老机构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积极推进“两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组织自查,督促整改

因疫情防控需要,辖区养老机构实行封闭管理,本次检查主要采取养老机构自查的方式以及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一是我局要求养老机构按照上级通知的相关要求,对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灭火疏散预案建立情况、管理人员消防安全培训情况、消防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情况、灭火器、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灯等设施配置运行情况进行自查,以及院民房间、活动室电器线路、电器运行等进行全面排查,并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问题要求逐一列出清单,落实整改责任、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并及时落实整改,消除安全隐患。二是养老机构食堂设施设备配备、食品与原材料采购储存和索证索票、餐具清洁消毒、食品留样以及从业人员健康证等情况。要求养老机构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通过正规渠道采购食品,定期开展院内食品安全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隐患,确保院内入住老人及工作人员的饮食安全。三是在养老机构自查的基础上,我局组织对养老机构进行不定期视频连线抽查,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跟踪督促整改。

(三)完善制度,落实责任

养老机构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工作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对养老机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做到有制度、有措施、有责任人、有责任追究机制,时刻绷紧安全管理这根弦。

(四)广泛宣传,形成氛围

养老机构要利用横幅、标语、公示栏、宣传单、学习资料等宣传方式,大力普及安全知识,掌握安全防范技能,提高服务队伍的安全意识,切实保障老年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

养老院安全生产方案篇3

“单独二孩”实施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将正式实施。

计划生育政策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严格推行,关于放开“双独二孩”及部分省份农村地区实施“一孩半”等政策都在历届两会上多次被委员代表提起。“双独二孩”政策在2011年之前达到9.7%的覆盖人口后,“单独二孩”政策逐渐浮出水面。

经历媒体猜测和地方试点,2013年12月23日,卫计委相关负责人称,2014年第一季度有关省、市、区将启动“单独二孩”政策。符合政策的夫妇可带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和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等材料到街道乡镇计生办申请再生育。

政策调整将使2030年增加2200万劳动年龄人口。同时渐进、微调、各省不同步方式,可避免出生率高峰。“单独二孩”放开有望在5年内新增750万新生儿,这些新生儿在2015~2019年将拉动上万亿元的市场消费。

虽然“单独二孩”政策将对医院、幼儿园和学校等公共资源会造成一定压力,但“中国梦”的实现需要良好的人口环境,“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家庭养老照料的功能,是促进中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必要之举。

渐进式延迟退休上路

2008年11月,人力社保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曾表示有关部门正在酝酿等待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3年延迟1岁,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在2030年前,职工退休年龄将延迟到65岁。

2013年8月,清华大学提出的养老体制改革方案中关于“延迟到65岁领取养老金”的规定,再次引发了关于延迟退休问题的新一轮争论。

2013年10月,人力社保部副部长胡晓义指出是否会推迟退休年龄会“慎之又慎”,此后依然争议不断,直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年末,我国大陆相当长时期以来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出现第一次下降。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指出,这不是一个短期趋势,在未来可能会面临持续下降,这就意味着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时代已经结束。延迟退休的更深层次原因,是为了应对高速的人口老龄化,缓和劳动力不足,充分利用人力资本。

从全国来看,延迟退休可以使中国养老统筹基金一年增加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元。延迟退休可以降低国家养老金支出压力。

对于延迟退休,目前主流的评价是该政策在探索缓解养老压力上实现了一定突破,但如何研究制定一个以损害劳动者最小利益为前提的科学合理的方案才是关键。在延迟退休的同时,国家还将严格控制提前退休,强化养老保险激励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开发更多适合中老年人、又不与青年人争夺工作机会的岗位,加强中老年人技能培训等,最大限度降低延迟退休的不利影响。

首部旅游法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经2013年4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次会议通过,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这部酝酿30年的法律,终于正式实施。

早在1982年国家旅游局就曾着手起草旅游法。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旅游法列入立法规划,1991年国务院有关部门起草出旅游法草案。

八届全国人大以来,社会上要求制定旅游法的呼声进一步提高。十一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后,于2009年12月牵头组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等23个部门和有关专家成立旅游法起草组。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各类旅游景区景点达到两万多处,旅行社达到两万多个,星级饭店达到一万多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300万人,国内旅游人数超过26亿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超过1.35亿人次,公民出境旅游超过7000万人次,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一位,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和公民出境旅游消费居全球第三位。如此体量之下,没有一部规范旅游市场的法律确实说不过去。

《旅游法》对控制景区门票价格上涨、治理“零负团费”问题等方面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规定和要求。然而,看似保护游客权益的一些规定,部分游客却并不买账。2013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许多旅行社甚至遭到了“不让购物”的投诉。2014年春节,将是对旅游法规定实施细节的又一次大检验。

《行动计划》打响呼吸保卫战

2013年,雾霾笼罩中国大部分城市。

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具体目标定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计划》提出十项具体措施,包括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多污染物排放等。《计划》提出,加快提升燃油品质;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实行环境信息公开等等多项措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认为,这个计划是有史以来力度最大、措施最综合、保障措施最周密,考核最为严厉的空气治理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首次将细颗粒物纳入约束性指标,并将环境质量是否改善纳入官员考核体系之中。如果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监察机关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据此,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分别出台具体措施,要求严格限制机动车保有量,通过鼓励绿色出行、增加使用成本等措施,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证明了中国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和力度,这场呼吸保卫战能否取得根本性胜利,2014年的实施启动力度甚为关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首次“大修”

2013年10月25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草案。这也是该部法律自1994年起实施近20年来首度大修,新消法将于2014年3月15日起施行。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近20年后,随着人们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的巨大变化,这部法律的修改已进入实质阶段。如何规范和保护“网购时代”消费;怎样确保消费者信息安全;产品质量不过关,退货是否顺畅;消费者维权“举证难”何时了。这些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新修改的消法均有涉及。

这次修改草案中在非现场购物中引入“后悔权”是很大的亮点。后悔权即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除另有约定外,退货运费由消费者承担。后悔权的认定被舆论认为是对已经形成的网络购物市场的调整手段之一。

针对近期社会上发生一些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不法商家通过买卖消费者个人信息牟利的情况,新法首次将个人信息受到保护作为消费者的一种权益确认下来。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刘俊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收集和使用消费者信息,必须正当,必须有必要,必须明示,必须经本人同意,必须严格保密,必须承担法律后果,(新法)规定得非常严格,这应当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一大突破。”

有学者建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要考虑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作出相应的修改和细化。这些法律规定综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保护好消费者的权益。

高考改革破冰

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社会极其关注。

对于高考等重大教育改革,教育部称一般都按照“三年早知道”原则,将方案提前一段时间公布,确保改革有序进行。

2014年上半年,教育部将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2017年,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到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各省(区、市)最迟要在2014年年底前出台本地区的具体实施办法。

实际上,一些地方已在先行探索。浙江在2011年已推行“三位一体”招生,将考生高中学业水平成绩、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和高考成绩三者,按一定比例折算成最终成绩。云南、浙江、天津等地也已在高考英语听力测试时,率先尝试外语一年多考。

考试招生改革,对教育改革而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2013年,高考录取“最强”的一次改革开始布局,教育部负责人表示,高考改革分两个方面,一是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二是改革高考科目。在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基础上,探索高考“减少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等改革,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

高招制度各种问题已被诟病和争议多年,但是更好更完善的方案显然非短时间可以完成。如今要改革的信号已经明确,但改革能否有突破,仍有待各地细则方案的出台和实时监控。

保监会拟牵头出台以房养老配套政策

中国有60岁以上老年人1.78亿,养老的经济模式主要是子女赡养、退休金和社保金。“以房养老”早在2003年就被提及,2011年9月全国政协举办“大力发展我国养老事业”提案办理会,“以房养老”的提案再次引发外界关注。

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政府要坚持保障基本,重点为城乡“三无”老人,为低收入老人,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进一步明确了政府的兜底责任,对城乡困难老年人是利好消息。

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联合召开新闻通气会,宣布我国将逐步试点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具体政策会在2014年一季度由保监会牵头出台。

以房养老被专家看好,却遭遇民间冷遇。上海民政部门调查则显示,九成以上老人拟将房产留给子孙,愿意倒按揭的不到一成。

社保专家表示,观念的转变需要加大对“以房养老”这一新的养老方式的正确宣传引导,即以房养老只是让渡房产获得改善型养老待遇,并非拿房子换基本养老待遇。“同时这也是一种个性化选择,可先从失独和丁克家庭做起。”中国房地产协会副会长孟晓苏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建“黑名单”管理食药安全

2013年3月,国务院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明确了监管归口;5月,“两高”出台司法解释,明确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对危害食品安全实行最严厉制裁。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公诉厅联合下发《关于对一批危害食品安全、假劣药械、农资犯罪案件予以督办的通知》,要求从严打击制售不符合安全标准或者有毒、有害食品以及假劣药械、农资等犯罪活动,并对248起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和77起假劣药械、农资案件进行督办。

同样是在2013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意见的通知。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起草的《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根据规定,我国拟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将因严重违反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受到行政处罚的生产经营者及责任人员等有关信息,通过政务网站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规定要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谁处罚谁公布的原则,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15个工作日内,将应当纳入食品药品安全“黑名单”的生产经营者、责任人员、涉案产品的相关信息在其政务网站上公布。公布的信息应包括:违法生产经营者和相关责任人的信息,以及涉案产品相关信息,包括产品名称、批次、标识、批准文号、生产许可证号等。

有学者建言,《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中有针对性的、科学的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纳入政府绩效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值得其他地区推广。只有政府监管-公众监督-舆论监督形成相对完整又相互制约的综合监管体系,保卫食品安全攻坚战才能取得胜利。

劳教制度终于废除

2013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意味着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决定规定,劳教废止前依法作出的劳教决定有效;劳教废止后,对正在被依法执行劳动教养的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剩余期限不再执行。

2013年12月底,北京市所有劳教所均已摘牌,所有劳教人员也均已被释放。

劳教制度始于1957年,近年来,社会舆论要求废除劳教制度的呼声不绝于耳。“上访妈妈”唐慧事件、重庆大学生村官任建宇因言获罪被劳教事件等,再次将劳教制度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外媒评论称,中国政府表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这是对批评该制度落后的民众作出的回应。这是中国政府承诺要到2020年完成的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法严防“被精神病”

2013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正式实施。

2011年10月24日,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精神卫生法草案说明时指出,精神卫生既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精神疾病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居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约1600万人。中国强制收治精神障碍患者程序缺失,个别地方发生的强制收治案例引起患者及其亲属的强烈质疑,“被精神病”不时成为舆论热点。

《精神卫生法》规定了三个原则和一个机制。即自愿原则、尽可能限制非自愿医疗原则、患者权益最大化原则以及救济与纠错机制。

养老院安全生产方案篇4

关键词养老服务;场所;消防安全;隐患

据统计,在过去的五年内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增长快速,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人口已达到了1.78亿人,占总人口的13.26%,而城乡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人约为3300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9%,并且老年人人口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中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由于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增长肯定会导致养老服务场所数量的大大加多,提高养老服务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尤其是改善养老服务场所的消防安全条件,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课题。笔者根据养老服务场所的现状,分析其在消防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和建议。

一、养老服务场所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养老服务场所的类型主要包括:接收自理老年人为主的养老服务场所、接收不能自理老年人为主的养老服务场所、同时领取养老机构证书和护理院证书的服务场所、农村敬老院、老年社会福利院、老年人日间照料机构、嵌入式或微型养老机构。通过对这些场所的调查研究,目前养老服务场所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主要是由其建筑隐患、火灾隐患以及安全管理隐患三个方面组成的。

(一)建筑隐患

由于很多养老服务场所用房多为既有建筑改造而成,公办养老机构场地资源一般通过整合地区内闲置厂房、学校、办公楼等存量资产,调剂余缺等途径获得,民营场地设施也多为租用一些旧厂房、招待所、闲置办公楼、居民住宅等建筑改造而成。这些既有建筑改造而来的养老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先天性建筑隐患,部分建筑的耐火等级较低、疏散通道的宽度及安全出口数量不足;部分建筑与居民住宅贴邻而设,防火间距普遍不足;社区小巷的道路由于历史原因,先天消防通道宽度不足,导致发生火灾时消防车俩不能直接到达起火建筑,严重影响了灭火救援工作。

(二)火灾隐患

1.疏散通道堵塞养老服务场所的业主为了提高建筑的使用率,将一些公共物资或设施设置或堆放在疏散通道上;个别老年人有在疏散通道上堆放物品的习惯,有的老年人会将塑料瓶、纸板、旧衣物等一些可燃的杂物收拾好摆放在房间里,有的甚至直接堆放在走道上或楼梯间内,一旦起火,大量的杂物极有可能堵塞逃生通道,导致人员无法顺畅逃生。2.用火用电不规范由于既有建筑改造而成的养老用房使用年限久远,电线电缆陈旧,此类场所电气线路老化现象比较突出。同时建设较早的养老院,原设计的用电负荷较低,近年来由于空调、微波炉、电暖器等大用电设备的增加,用电负荷激增,给用电安全埋下了隐患。许多养老院的电气线路敷设不符合规范,而且房间内还存在乱接乱拉的现象;老年人年龄较大,安全意识较为淡薄,用火用电不当也较多,比如使用蚊香、蜡烛不当、卧床吸烟这些都极易引起火灾。

(三)安全管理隐患

1.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差,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未制定多数养老服务场所没有设立专门的消防组织、制度,明确消防岗位职责;未按规定制定灭火及应急疏散的预案,有的制定了预案,但也未定期进行演练。由于人员的配置及资金问题,部分养老院、敬老院的消防安全制度还停留在纸面上,夜间防火巡查制度、日常防火检查制度未能完全落实,导致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存在漏洞,不能及时发现隐患、整改隐患。其次,大部分养老院、敬老院的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可操作性差,未能针对老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预案,落实火灾疏散时相应的护理人员。此外,部分养老院、敬老院内护理人员消防技能较差,其消防宣传培训工作落实不够。2.养老服务场所人员消防知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养老服务场所属于微利甚至没有营利的行业,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和服务护理员以下岗职工、农村人员居多,女性占比大,年龄结构也偏老化,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扑救初期火灾和帮助老人逃生自救的作用发挥有限。相关人员大多未经过专业培训,民办养老服务场所专业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短缺,公办养老服务场所管理人员较老化,不能较好地使用消防设施器材,需经过专业的培训考核,但管理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无法取得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合格证。

二、养老服务场所消防安全对策研讨

(一)紧抓消防安全管理,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要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强化单位的主体责任意识,加强自身消防安全管理。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和管理人,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及员工的消防安全责任,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火灾事故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加强对服务人员的消防培训和预案演练,使每位员工做到会报警、会扑救初期火灾、会组织逃生自救,确保消防安全责任、防火制度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实处,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火灾,尤其是杜绝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发生。

(二)狠抓消防隐患治理,切实消除火灾隐患

要加强政府主导,积极推进民政部门监管,消防部门及公安派出所按消防监督分级管理原则,加强对养老服务场所的消防监督检查。第一,对于存在隐患,但是通过积极的整改可以达到消除隐患安全运行的场所,介于养老事业的特殊性,作为归口管理部门的民政部门,应当对其进行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加快整改速度,在不影响养老服务场所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彻底消除火灾隐患。同时要逐年加大各级财政对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场所的基本建设性补贴份额,对建成的民办养老服务场所视服务开展情况给予适当的安保经费补贴和对于安防人员的考核,防止已经整改的隐患,因资金不到位和管理不落实而死灰复燃。第二,对于存在先天隐患而后天无法整改到合乎消防要求的养老服务场所,这些单位要坚决予以取缔。同时要加强对派出所、街道社区、民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强化各部门对养老服务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管和消防隐患的督改,对于火灾多发的时节要增加检查的频次。

(三)升级场所消防设施标准,消除先天性建筑隐患影响

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以下简称《建规》)的修订可以看出对养老服务场所的消防设施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行业部门及监管部门可以借助新规的督促养老服务场所升级现有的消防设施,提高扑救火灾能力。1.根据《建规》第8.3.4条和8.4.1条,总建筑面积超过500㎡的老年人建筑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所有老年人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已投入使用的养老服务场所应结合后期改造考虑逐步增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正在建设的养老服务场所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双自动系统。2.完善消防给水及室外消防设施建设,养老服务场所应通过市政供水或自建水池,确保消防水源充足。有条件的要逐步设置室外消火栓,偏远乡镇养老院应配备移动式的消防水泵。3.养老服务场所的内装修在现行的《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内有明确要求,应根据不同部位积极采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部分养老服务场所存在的塑料扣板吊顶、未穿管的电线应按照规范要求改造解决。

(四)增强消防安全宣传力度,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培训

消防部门要协助民政部门落实《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组织开展养老服务场所负责人、从业人员及居住的老年人开展防火、灭火和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消防部门要协助养老服务场所针对各单位实际及老人的认知特点,制定切实有效的灭火、应急疏散预案,落实疏散时护理人员的配比,切实做到一旦出现火灾,确保人员能够快速的疏散逃生。

(五)强化消防队伍建设,提高消防安全自救能力

养老服务场所要按照要求成立志愿消防队或微型消防站,配足装备、消防设施,充分利用护理值班人员和岁数偏小、身体较好的老人作为灭火队员,满足第一灭火需要。各养老服务场所应建立和完善防火灭火预案,加大日常巡查力度,消防部门定期组织对志愿消防队或微型消防站人员进行消防业务和技能的培训,组织开展消防演练,不断提高自防自救的能力。

(六)依托行业部门监管,落实互查互改制度

结合区域联防工作要求,在各县区内完善养老服务机构区域联防制度的建立。每个县区依托民政局督促各养老服务场所成立区域联防组织,将辖区内所有养老服务场所纳入区域联防中来,每月定期召开联防会议,组织养老服务场所相互检查,相互提高,将消防安全隐患消除掉,将消防安全管理抓上来。

三、结语

总之,在老龄化的今天,养老服务场所的健康运作对社会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作为消防人员,我们必须及时掌握养老服务场所的现状,督促指导好养老服务场所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切实防止养老服务场所火灾的发生,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的养老环境,是有着深远意义的大事。

参考文献:

[1]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GB50222-95.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养老院安全生产方案篇5

【关键词】老年疗养员;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对策

军队离退休老年疗养员是疗养院服务、保障的重要对象。因此,做好他们的服务保障工作、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不仅是疗养院工作的主要任务,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老年疗养员基础疾病多,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在疗养期间难免会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故保障静脉输液安全尤其重要。本文分析并探讨了老年疗养员静脉输液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改进对策,现报告如下。

1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其原因

1.1疗养员因素

1)静脉输液作为一种有创介入治疗,对于老年人易出现输液反应。同时,由于老年人的感觉较迟缓、反应不敏感而容易发生意外。近年来,到我院疗养的老年疗养员不仅年龄明显偏大,而且体质普遍偏弱、老年性疾病多。另外,在疗养期间,由于生活环境、气候的变化,疗养员自身防护稍有不慎,极易引起身体的不适,进而引起旧病复发及新病的产生。因此静脉输液已成为重要的治疗和预防保健方法。

2)多数老年疗养员对于在疗养期间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易产生心理负担,如果护士操作时不能“一针见血”,且缺乏耐心、细致和必要的沟通,极易引起疗养员紧张、焦虑、恐惧等不安情绪,进而引起许多不良反应。

3)老年疗养员的随员多为其老伴,年龄也偏大,输液护理知识、应急能力相对欠缺。

1.2护理人员的因素

1)疗养院目前护理队伍趋于年轻化,相当一部分护理人员参加工作年限较短,临床护理实践操作机会较少,护理操作经验欠缺,操作技术不够娴熟,处理突况的能力较弱。

2)个别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风险、安全意识,不能自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在静脉输液期间与老年疗养员缺乏及时和必要的沟通,致使疗养员在输液过程中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护理人员在输液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埋下安全隐患。

1.3其他因素其他因素包括:①疗区面积较大,疗养房间设计趋于宾馆化,房间多且分散,并且与护士站之间相距较远,静脉输液治疗极为不便。②疗养院急救预案和急救设施设备有待完善和改进。③疗养房间空气消毒力度相对治疗医院还有待加强。

2应对策略

2.1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及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坚持学习和贯彻《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静脉输液护理常规》、《三查七对制度》、《无菌物品的管理制度》等制度,使每一项护理活动都有一套完整、安全的管理制度,在日常的护理活动中做到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减少不安全因素。同时,根据疗养院的实际情况,对静脉输液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尤其是针对老年疗养员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制定相关护理风险预案,如输液期间发生意外情况的预案、各类输液反应预案、输液风险管理预案、化学药物渗出的预防和处理预案等,规范静脉输液反应处理报告程序,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和护理人员防范安全隐患的能力。我们还按照安全静脉输液质量标准操作,完善静脉输液过程中操作流程。强化了无菌观念,严格遵守治疗室、疗养房间消毒规定,规范护理人员洗手程序,确保静脉输液物品合格,严防医源性感染。严格遵循药物配伍禁忌和正确执行医嘱,健全护理记录。切实落实观察巡视制度,输液完毕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2.2建立健全护理管理机制建立以护理部领导下的院静脉治疗护理指导委员会和科室静脉治疗护理小组,提高护理质量及静脉输液安全保障。重点进行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两级管理体制的建立,通过及时反馈和准确应对,实现对全院科室静脉护理质量的监控[1]及静脉输液安全保障。院静脉治疗护理指导委员会每日派人去科室检查情况,科室护士长要随时掌握具体情况,不定期的进行护理查房;并对执行护士进行现场指导、检查,以确保输液质量和安全。护理部每月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召开一次安全分析会,各科每周进行一次安全讲评,不断强化安全管理。

2.3加强护理人员管理

2.3.1注重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教育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护理人员进行医疗法规知识的培训,进行不定期的安全知识专题讲座,针对临床突出的问题,结合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如疗养员因素、护士因素、环境因素、风险时段因素等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同时,认真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的法规、条例,明确在护理操作前必须履行告知义务,从而提高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2.3.2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责任感教育,提升工作责任心以讲课、学习本专业优秀代表等方式,重点进行敬业爱岗、服务理念、职业道德教育,使护理人员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感。在为老年疗养员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要注意保护血管,有计划地选择血管。由于老年疗养员输液时速度慢、时间长,易感到疲劳,因此在选择血管时,应选择比较舒适、有利于活动的部位。静脉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观察疗养员有无不适、穿刺部位有无异常、液体滴速是否正常,嘱其切不可自行随意调节滴数。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力差、个性差异大、半衰期相对延长,要密切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注意他们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发生问题,应及时处理。

2.3.3重视专业技能培训主要是加强静脉输液穿刺技术的培训。因老年人的一系列生理性改变,如皮肤组织松弛、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回血缓慢等原因,给静脉穿刺带来一定难度。在日常的静脉输液操作训练中,就应有意识的根据老年人血管特点进行练习,尽快掌握老年疗养员的静脉输液穿刺和拔针技巧。通过反复学习和总结,我们认为对老年疗养员最好选用五号半针头,应以20°角度进针为宜,穿刺成功后,还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如缓慢松开止血带、用夹板固定手部等,从而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针对临床经验欠缺的年轻护理人员,我们还通过经验丰富的同行帮带、安排去门诊部病房轮转学习等方式,练习穿刺技术。

2.3.4重视培养健康教育的能力在进行静脉输液前,要向疗养员和随员说明操作的目的、必要性,主要的操作程序步骤,输液过程中可能预见的不适、原因及处理方法等,对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询问过敏史,讲解皮试的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掌握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尤其要熟悉老年常见病的静脉用药剂量、作用、不良反应、禁忌证及注意事项,加强安全用药知识。老年疗养员血管细、脆,如果拔针后交代不到位,会导致穿刺部位出血、皮下瘀血,给其造成不必要的痛苦,也会给后续治疗增加负担,引起不必要的隐患。疗养员拔针后嘱其要按压穿刺部位3~5min,不可用力、快速起床,这样可以使性代偿调节得以适应,防止发生意外。教育要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2.3.5注重与疗养员的交流、沟通护士在静脉输液操作中,态度要和蔼,讲究说话的方式和方法,能够换位思考,要以对待自己亲人的态度对待疗养员,取得其积极地配合,以消除疗养员因输液引起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到就餐时间,协调餐厅为疗养员送来可口的饭菜;冬季静脉输液时,可将外包毛巾的热水袋放入疗养员的手下,以增加舒适度,减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对输液时间长的疗养员,协助更换,减轻其疲劳感,还可通过给其听收音机、看电视、读报纸的形式,分散其注意力,减轻枯燥的感觉。

2.4针对疗养房间的现状改善条件进行输液治疗的疗养房间室温应保持在24~26℃,湿度50%左右,光线充足,配备呼救和应急、生活设施,如无线电话、痰盂、小便壶、坐便器。把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治疗、可移动的疗养员,尽量调整到离护士站最近的房间,便于观察病情及处理突发意外。治疗期间,疗养房间每日要选用高效、无毒、无污染、使用方便的新型中药空气消毒剂,并用来苏儿或84消毒液清洁室内物品和地面,尽量减少人流[2]。

2.5加强监管对科室常用药品、设备、一次性物品及急救药品、设备、物品应加强日常监管,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定期组织护理人员集体进行突发意外事件应急演练。

总之,护理人员只有本着全心全意为疗养员服务的思想,了解输液过程中安全隐患的发生原因,认真评估疗养员的基本情况,制定详尽的输液计划,在输液过程中仔细观察,规范操作,注重各细节的处理,做到遵规到位、查对到位、操作到位、解释到位和记录到位,才能确保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消除安全隐患,减轻疗养员的痛苦,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才能避免医疗差错,增加疗养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疗养院护理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萍,张敏,孙淑华.我院实施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控制的实践及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5,5(8):27-29.

养老院安全生产方案篇6

以美国为例,至2030年,每5个人中将有一位65岁以上老人,老年人群占总人口比例将达20%。另外,由于老年人群的特点,老年人群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将日益增大。

美国在养老及医疗服务方面,特别是在老年人群连续性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及养老护理服务认证准入制度方面,对中国目前倡导的医养融合服务产业不无参考意义。

美国:连续性医疗服务体系

在美国,几乎所有老年人都有固定的家庭全科医生,负责其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包括年度体检、慢性疾病管理以及常见急性病症诊治。遇有特殊或疑难病症,则负责安排专科医生转诊;对于紧急病症或严重病症,则负责安排转送急诊室或住院治疗,而每个家庭全科医生都有固定的合作医院。全科医生为老年人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主要在各个社区的诊所内完成,采用24小时接诊制,全天候为所管辖的患者解答与医疗有关的问题,并对其随访或转送急诊室作指导建议。

近年来随着社区老龄化的趋势,许多诊所相继开设了针对老年人的老年性疾病服务项目,比如老年性痴呆、平衡障碍、大小便失禁病症等。

全科医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由医院全科医生组织团队负责老年患者常见急性病症由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诊疗过程。若病情需要,则安排协调专科医生会诊。患者出院前,由全科医生为主的团队,包括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社工、病案管理者,对患者做全面安全性评估,并对患者出院后进行安置,比如居家、养老院、护理院、康复医院等。其中,病案管理者一般由专职护士担任,与患者及其家属及保险公司沟通,而其与养老院和护理院的沟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对于出院返回居家但需要特殊随访或护理的患者,则由病案管理者负责安排居家护理或居家康复治疗服务。此项服务的费用一般由保险公司支付。最后对于临终患者(一般指生命时限少于6个月),则由全科医生和病案管理者在居家或养老院安排临终关怀服务。近年来,按照奥巴马医疗改革的要求及出于对减少医疗成本的考量,美国许多大型医疗机构,正着手推进居家医疗和家庭病房计划。

由此可见,由全科医生组成的团队在老年人群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急性病症处置以及转诊转院,出院后安置、出院后随访、康复护理,乃至临终关怀等连续性的医疗服务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但是,在美国,这种连续性的医疗服务体系存在不可克服的地域障碍,即居家、诊所、医院、护理院、康复中心等,分布在社区的不同地域,大大降低了服务效率,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患者的额外负担。

美国:养老护理服务的认证与准入

在美国,养老与护理分属不同的服务体系,需要不同的认证准入制度,但两者又不可分割。美国许多大型养老机构同时开设附属护理院。

美国在养老和护理服务方面,制定了非常完善的认证准入制度,对相应的服务规范,包括入住人的权益、服务内容及要求、服务人员规范培训、医护人员资质、养老与护理机构质量评估与监管等都有严格界定。要说明的一点是,美国的护理院是为所有在返家之前需要短期护理服务或康复服务的出院患者提供的一个过渡场所。

严格的认证准入制度,对老年人群在养老院和护理院的权益、安全以及所应享受的协助服务和医疗服务提供了保障。

首先,由美国卫生部制定质量保证与改进指南,其宗旨是“通过对护理质量与生活质量的持续关注,来改变住户的人生”。该指南对机构系统设计、服务团队组建、数据库建立、项目执行以及系统改进提出了具体要求。

其次,由美国卫生部下属职能部门――老年照顾与低收入保障服务中心,制定出详细的服务规范以及严格的准入标准。该准入标准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住户入院前全面健康状况评估、生活质量评估、疾病风险评估、住户档案建立、住户权益、认知障碍人群特殊照顾要求、设施要求、住户健康状况监测、日常生活照顾要求、饮食营养、数据收集与使用。其中,100多项经过计算机分析处理的质控指标作为机构认证与准入的可靠依据。

最后,由美国各个州政府,依照联邦老年照顾与低收入保障服务中心制定的准入标准,以立法的形式,制定详细的准入细则与操作流程,然后由州卫生厅及下属社会服务保障局对各类养老机构与护理机构进行评估与准入认证。此外,养老机构与护理机构在日常运行过程中,还要受到州政府职能部门的定期审查与评估。州卫生厅下属的社会服务保障局,每15~18个月对养老机构与护理机构进行一次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对公众公布,以确保养老机构和护理机构的服务质量,从而对养老机构与护理机构形成一套完整的认证准入体系。

中国:构建医养融合服务体系

目前中国所倡导的医养融合服务体系,对解决老年人群目前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和医疗问题是一个创新,为解决碎片化服务的难题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如何将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特别是医疗服务的各环节有效对接,为老年人群提供标准规范化服务,是今后面临的挑战。

首先,从美国几十年不断完善的连续性医疗服务模式中,不难体会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全科医生队伍,对医养融合服务的实施,特别是医疗服务的实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科医生依据循证医学原理与老年医学(Geriatricmedicine)诊治原则与规范,加上有效的分级诊疗及转院转诊机制,可以确保对老年住户提供全面综合的医疗服务。

养老院安全生产方案篇7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8号,以下简称《通知》)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贯彻国务院8号文件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0〕13号)精神,进一步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现就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领导,增强做好两个确保工作的政治责任感

    要认真学习《通知》精神,切实加强对两个确保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领导,制定出具体的贯彻落实措施和工作方案。要真正把这项工作当做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和领导负责制,对于因工作不力而发生拖欠的地区,要追究当地政府主要领导的责任。

    二、积极筹措资金,确保不发生新的拖欠

    各级财政部门要在9月底前,把列入预算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经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拨付到位,及时发放到社会保障对象手中。明年各级财政要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财政预算中社会保障性支出的比例。同时,改革社会保障资金补助方式,省级财政给予各市、县的社会保障补助资金包括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要与各地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情况直接挂钩。挂钩的指标有5个:今年不发生新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拖欠;到10月15日前实现社会保险费全额征缴;到年底基本实现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再就业人数大于新增下岗职工人数;不发生挤占挪用社会保障补助资金情况。

    三、加大扩面力度,强化社会保险费征缴

    按照国务院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9号)规定,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强化社会保险费征缴力度。今年扩面征缴的重点是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集体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事业单位,年底前要基本实现养老、失业保险全覆盖。10月15日以前要对全省集体企业参保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对于未参加社会保险且已停产多年、无力缴费的集体企业不再纳入养老、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其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直接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社会保险缴费实行工商年检控制,欠费单位不补缴社会保险费不予通过年检。同时坚持对欠费国有企业及其领导人实行限制性措施,限制出国、限制购买小汽车、不得评先进、不得晋升职称等。各级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与人民法院密切协作,妥善解决执行费问题,加大社会保险非诉执行案件的执行力度。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尽快解决我省社会保险制度与国家制度并轨问题,调整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率,适当减轻企业负担。

    四、积极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坚定不移地推进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在年底以前全省要基本实现由银行、邮局或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直接发放养老金。要严格清理和规范基本养老保险统筹项目和计发标准,属于国家规定统筹项目内的养老金必须确保发放;统筹项目外的,由企业依据经济效益情况支付。基本养老金待遇要按国家统一标准确定,各地不得自行调整,不得擅自将统筹外项目转为统筹内项目。要筹措安排不少于本地2个月支付额的周转资金,确保养老保险费由差额缴拨改为全额征缴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顺利进行。

    五、妥善处理劳动关系,加快建立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按照国家现行政策,把妥善处理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和接续社会保险关系结合起来,保证下岗职工出中心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妥善处理下岗职工劳动关系的工作计划和方案,指导企业及时与下岗职工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要为出中心人员设置办理社会保险的网点和专门窗口,及时为其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对未能实现再就业的,要按规定发放失业保险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要为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进行积极的舆论宣传,同时加快劳动力市场建设,加强再就业培训,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大力开展社区服务,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

    六、认真做好关闭破产企业人员的安置工作

    要高度重视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安置工作,认真落实国家有关安置政策,防止发生突发事件。各级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参与制定工作方案,指导企业组织实施。对关闭破产企业的离退休人员,要直接纳入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范围;对在职职工,要按照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计划,做好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对于按规定办理提前退休的人员,其基本养老金除特殊工种按《国务院关于颁发〈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1978〕104号)规定提前退休的年限,不减发基本养老金外,每提前1年减发2%(不含个人帐户养老金),减发基本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调节金及各种补贴)×(1-提前退休年限×2%)+个人帐户养老金。提前退休人员达到法定年龄后,基本养老金不再重新计算。

    七、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各级政府要成立由民政部门牵头,财政、人事劳动保障、工会、农垦等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合调查小组,于年底前对本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进行一次调查,摸清底数,准确测算所需资金数额,上报当地政府,作为决策的依据。要按照国务院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国务院令第271号),把符合保障标准的城市居民都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及时给予救助。对由失业保险对象转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员,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及时将其名册及有关档案送交民政、财政部门,使其及时进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全部纳入预算,并加强资金使用的管理与监督,保证资金及时到位。

    八、加强社会保障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养老院安全生产方案篇8

一、年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主要做法、取得成效

(一)社会救助工作

1、实施“脱贫攻坚最低生活保障支持计划”。制定了《县民政局脱贫攻坚社会救助支持计划》、《关于做好扶贫对象全面排查工作的通知》和《县民政局关于集中开展脱贫攻坚农村低保核查排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安民发〔2020〕45号),按省政府确定的“两线合一”指导标准,将我县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年人均3300元。

2、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继续提高。2020年4月,县政府印发了《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批复》,将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月人均440元提高到月人均50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年人均2900元提高到年人均3300元,按省财政建议数配套低保资金357万元。

3、全面落实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出台《县医疗救助实施意见》,重点对象资助参保参合100%,重点对象重特大疾病住院合规医疗费用救助比例为70%,低收入家庭救助比例为30%。截至9月底,累计救助22719人次,支出598万元。继续全面开展救急难工作,设立了临时救助专户,解决了一些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群众救助问题,发挥了救急难功能。

(二)救灾减灾工作

4、做好冬春救助各项工作。对因灾缺少衣被和缺少口粮的受灾困难群众,及时给予救济救助,并做好救灾款物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受灾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互助互济活动和余粮户帮扶缺粮户、冬借秋还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劳务输出、以工补农等多种形式的生产自救活动,解决部分灾民生活困难。并积极开展乡(镇)村党员干部包户活动,把包保责任落实到人头,帮助灾民安排好生活,帮助他们安排好冬季副业生产和明年春耕生产。

5、做好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及紧急调运工作。为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积极筹划和储备救灾应急物资并建立救灾物资紧急调运机制。今年与县内两家规模较大的仓储超市签订了《县自然灾害应急物资供应协议》,与县交通运输局签订了《县自然灾害应急物资运输协议》,确保突发灾害后救灾物资能及时运抵灾区,保障受灾群众吃、穿、住等基本生活。

6、开展农房保险工作。积极协调县安华保险公司,调研农房保险工作的具体险种和办理、理赔程序等相关事宜,初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下步全面落实好农房保险有关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三)五保供养和养老服务工作

7、五保供养情况。我县已纳入农村供养范围的五保老人有659人,其中:分散供养461人,集中供养188人。县内有七所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总床位731张。集中供养标准为5600元/年/人,分散供养标准为3850元/年/人。

8、养老服务情况。县社区爱心助老协会及县镇心连心互助协会获得中央拨付的100万启动资金,这项目主要内容就是居家养老服务。现项目运行了6个月得到了居民的好评。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工作人员和各类涉老组织或自愿者组织中有意愿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了养老护理员培训,养老服务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率达到100%。

(四)残疾人福利情况

9、积极做好残疾人福利保障工作。县现有残疾人10240人,困难生活补贴发放对象为残疾等级四级及以上、并享受低保的残疾人群;重度护理补贴发放对象为残疾等级二级及以上、需要护理的残疾人群。困难生活补贴标准80元/人/月,重度护理补贴标准80元/人/月,符合条件者可享受双项补贴,截止到10月底,符合申领条件的残疾人数量为3986人,实际领取的残疾人数量为3885人。共发放困难生活补贴2,208,240元,重度护理补贴978,480元。

(五)基层群众自治工作

10、圆满完成全县村民委员会第十次换届选举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我县自1月25日起至4月30日截止,圆满完成了换届选举任务。共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589名,其中主任180名(女性9人),委员438人(女性197人),实行“一肩挑”的村100个,达到了全县村党支部总数的56%,村委会成员中党员239名,占村委会成员总人数的41%,村委会成员平均年龄47岁、村主任平均年龄46岁,35岁以下村“两委”委员比例达100%。

11、城乡社区协商全面推进。出台了(关于成立县城乡社区协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县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社区协商工作的通知》(安民发[2020]2号)、《关于进一步确定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和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等六个规范性文件、一个协商目录、一个协商工作流程和十项协商工作管理制度,确保了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在全县180个行政村和10个城乡社区建立和完善了议事协商机构,并将基层民主协商工作纳入年度民政重点工作考核项目。选择了九龙、、瓮声、兴华社区、亮兵镇新胜村五个单位为试点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工作。

(六)社区建设工作

12、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我县新建和改扩建了48个农村社区,并将、五个村作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按照试点现行、节约资源、科学配置的原则,分别在48个农村社区内设置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多功能室,并制定了工作职责和相应的社区服务和协商工作制度;在室外设立了文化健身活动广场。并按要求统一制作悬挂了印有“中国社区”标识的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标牌。48个试点社区依托各种会议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村社区协商和服务活动。

13、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2020年我县社区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大胆实践,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提升基层自治能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为主要任务,制定出台了《县社区公章管理办法》、《县关于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政策的落实》、《县关于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的意见》等文件,在明晰权责基础上,以《县社区工作准入审批表》方式,明确委托社区事务的项目内容、经费保障和违约责任,正确处理了社区党工委与自治组织、自治组织履行法定职责与协助政府管理、居民民主管理与社区干部自行管理三者的关系。从机制上保证“居民自治”,改变了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干预自治事务、以行政命令下达指标任务的工作方式进一步理清了政府和社区的职能边界,重点加强了社区党工委的监督考评,建立了评估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的有效机制,初步探索出了新型城乡社区治理模式,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基层民主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七)社会组织工作

14、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2020年在社会组织行政执法检查当中对2所未登记营业的民办养老院下达了取缔通知书。符合评估条件有5家社会团体及5家民办非企业,暂时未完成评估工作。

(八)优抚安置工作

15、优抚对象档案信息规范管理。优抚对象数据核查任务100%完成、身份证信息和电子档案采集工作100%完成,优抚对象纸质档案一人一卷,归档材料齐全,有专门档案室集中管理。

16、圆满完成烈士公祭日活动。9月28日,县委办公室下发《关于举行烈士公祭活动的通知》,9月30日9时,在县烈士陵园举行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县委书记韩长发、县人大主席金斗河、县政协主席马革新、县人武部部长张亚忠、县政府副县长等县级领导参加活动向烈士敬献花篮,县电视台进行了相关报道,得到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

17、认真做好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制定了《县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共接收81名退役士兵,选择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75名。2020年3月21日县民政局开展了2015年秋冬季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宣传动员大会,向退役士兵传达了省和县里组织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退役士兵教育培训政策知晓率100%,县民政局与省退役士兵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县东远驾校、县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签订培训协议,开设了汽车驾驶、SiYB创业实用技能培训班,共有3名退役士兵参加省退役士兵中等职业教育,32名退役士兵参加了汽车驾驶专业的培训,17名退役士兵参加参SiYB创业实用技能培训,培训率达到67%。

(九)社会工作

18、社会工作稳步推进。2020年,我县承接了省“三区”计划项目。制定了《县“三区”计划项目书》、《县“三区”计划社会工作服务总体实施方案》。选派了8名德能勤绩素质高的持证社工,到受援社区开展为期1年的社会工作服务,根据目标任务和实际需求确定了4名培养人员,设立了“阳光守护”服务项目。为了保证本年度“三区”社会工作计划目标的全面实施,我县加强了对受援单位和被选派人员的管理,研究制订了相应的考核评估制度,达到了量化管理和绩效考核。截止目前,我县承接的2020年度“三区”计划项目已经开展完成了6个个案、5个小组和18场大型活动,受益人群1000多人。按项目计划目标任务要求,完成了3名人才培养任务,培育完成了1家社会工作民办社工机构。

(十)社会事务管理工作

19、做好节地生态安葬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拟定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实施办法》,制定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意见》,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

(十一)民政法治建设和标准化建设

20、统筹安排民政法治化、标准化工作。与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相应职责和任务,积极配合落实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制订领导干部年度学法计划;组织领导干部集中学法活动。把依法行政知识和新颁布基本法律、民政法律制度列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通过立法调研、执法监督检查、案例讨论、工作研讨等形式,取得学习实效。

组织局机关全体干部参加通用法律知识培训、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颁布法律制度专题培训。参加县法制办组织的法律知识讲座学习参加人数22人。参加机关法律知识问卷作答,参考率100%。

(十二)民政安全监管工作

21、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全县民政系统7所民政社会福利中心、4所民办养老院及3所事业单位基本信息全部录入了省安全生产网格化信息平台,并做到及时更新有关信息。各单位安全生产网格化公示版已全部制作并上墙。全年多次联合县安监局、县公安局、县消防大队等部门共成立15个检查组,出动检查人员70余人次,对全县民政系统各单位进行了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结合省、州安全生产联合督查组对我县养老机构进行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今年,在检查中累计发现各类安全隐患81项,其中公办福利中心51项,民办养老院30项,现已整改53项,正在整改28项,已投入22.7万元整改资金。

组织开展了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各下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法”学习培训班,共培训安全管理人员20人次。及时要求各单位制定更新了2020年度应急预案。在县内主要街路口进行安全生产咨询宣传工作,印发了《县民政局2020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

(十三)工作

22、认真做好维稳工作。开放民政局热线,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同时安排专人答复百姓热线平台问题,力争做到24小时内完成答复。将矛盾消灭在基层,全年无进京访、进省访。

(十四)福利企业管理工作

23、做好福利企业管理和规范化建设。2020全县共有3户企业、共有职工98人,安置残疾职工41人,福利企业上半年总产值964万元,销售收入1026万元,利税总额48.7万元,其中:利润-30.7万元,减免税额79.4万元。残疾职工的均工资由1120元提到1280元,残疾职工均“四险”由6400元提到8400元。明确了各福利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职责,责任落实到人。对各安全生产重点单位存在的隐患均进行了普查、分类,并由消防队及食品药品监督局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制定了隐患整改措施:对消防器材、设施,进行了及时更新或配备,目前已基本整改完毕。协助残联对福利企业39名残工进行逐一审核,建立了规范档案,提高福利企业规范化管理。对企业的残疾职工上岗、工资发放、福利待遇、养老保险、劳动合同、一人一档等情况进行了认真全面的检查和核算,了解他们在企业的工资、福利待遇上的实际情况,对个别未能按规定及时为残疾职工购买保险、通过银行工资的福利企业,要求进行限期整改,并在整改后再次进行现场检查时已达标,确保了残疾职工的各项福利待遇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和维护了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十五)亮点加分工作

24、全年民政工作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表彰。

2020年3月,我县社会救助工作顺利通过民政部、财政部低保绩效评价考核组对评价考核。社区协商工作代表省通过中央改革办督察组验收。8月,县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2020年5月30日,在全省社会救助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抓实家计调查细化分类施保推进农村低保补差式救助》的典型发言。应省厅推荐,向来我县学习的市、市、市铁东区民政局介绍经验做法。

县救助工作积极申报民政部2020年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工作,救助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院到参加中国红十字会养老培训交流会,交流了我县“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并且光荣院和东北师范大学达成“共建教育实习基地”协议。光荣二院主体工程竣工,建成后将是全州首家收住失能半失能人员的养老院。

县民政局被中国社会报评选为2020年度民政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孙志强同志荣获十佳通讯员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基层民政队伍人员少、力量薄弱、基层交通工具缺乏,民政工作领域拓宽工作量加大,加之党委政府的党建工作、扶贫攻坚等一系列中心工作的任务加重,基层工作存在严重超负荷想象。特别是基层从事党建、社会救助工作的人力、物力明显不足。

二是《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出台后,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社会救助工作格局,建立了由27个部门组成的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工作发现,社会救助管理部门还处于碎片化阶段,不能有效的结合,各执其责,如何将其进行整合,是今后的难题,光靠民政牵头办事,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

三、2017年工作安排

(一)实施脱贫攻坚计划,不断提高幸福指数。巩固农村“补差式”救助成果,开展城乡低保统筹发展试点工作,保障标准不低于当地城乡居民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和30%,实现“应保尽保、精准施保”。加大对“三无”、“五保”、“支出型贫困”、“尿毒症”以及“因灾致贫”等重点群体的救助力度,开展“千人白内障民政救助项目”公益活动,实现“应救尽救,综合施救”。扩大慈善募捐渠道,借助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推动脱贫攻坚活动的开展。全面建立、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强化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推进扶贫政策和低保政策“合力”脱贫,对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无法实现脱贫、并符合低保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保障;对实现脱贫致富的,及时有序退出低保。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的80%”的标准,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水平。

(二)拓展优化救助平台,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结算系统,争取实现医疗救助与医保无缝对接,提高结算的准确率。深入开展“阳光救助”活动,实施社会救助服务大厅(窗口)规范化建设,抓好“社会救助智能服务平台”救助模式和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全面提高社会救助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适应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居住地申请低保相关措施。完善和规范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协调机制,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大力推进阳光福彩,多方争取福彩公益金支持,不断增强救助能力和水平。

(三)着眼规范与提升,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确保县社会福利中心(光荣院二院)养老服务综合楼投入使用,积极筹划县第六福利中心建设项目。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落实好扶持优惠政策,对新建机构要严格按规定审批准入,推动民办养老机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深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采取多种形式引入社会力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广泛推广委托经营、延伸服务、资源共享等服务方式,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全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县农村福利中心管理实施细则》,统一规范农村福利中心财务管理,加大财务人员培训力度。加大农村福利中心维修改造力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实行“公建民营”、“公办民营”、“医养结合”管理模式。

(四)完善应急保障机制,提高紧急救助能力。修订完善《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制定出台《县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县救灾储备物资管理实施细则》。深入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增加救灾物资数量和种类,全面提升救灾物资储备保障能力。探索建立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救灾工作机制。扎实做好各类灾情的应对和管理,认真做好自然灾害冬春生活救助工作,确保受灾人员的基本生活。

(五)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地名管理,继续推动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县活动,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国地名地址库试点示范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在全县选择5个以上社区(村)进行基层民主协商示范点建设。认真落实社区减负工作,执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完成第十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切实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做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和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脱钩前的准备工作,积极推进直接登记、一业多会。培育15个以上“名牌”协会。深入开展社会组织评估、年检和执法监察工作,及时处理社会组织违法、违规问题。切实加强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进一步创新流浪乞讨救助、婚姻登记、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等工作方式。认真抓好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落实职称待遇。加强福利企业监管,继续做好政策引导和政策扶持,想方设法安置更多残疾人就业。

养老院安全生产方案篇9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根本目标,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宗旨,全面加强“三院”规范管理,不断提高“三院”服务质量,逐步提升院民生活水平,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创造安全有序的“三院”工作生活环境,为全体院民营造温馨和谐的幸福乐园。

二、组织机构

县民政局成立全县“三院”规范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三院”规范管理整改治理的组织领导。

三、重点整改内容

根据自查的情况和目前县乡财政状况,我们认为重点整改的内容有:

1、敬老院的围墙的大门;

2、敬老院的院民牌;

3、敬老院的建院概况和工作人员、院民附照简介牌及院务公开栏;

4、敬老院绿化、美化和庭院卫生;

5、敬老院各种管理制度,并制成框架,悬挂于适宜的地方;

6、敬老院居室、餐厅、医务室等各种设施的配置;

7、敬老院用电、用火、食品卫生、院民进出、生产劳动等安全管理和各种登记本。

四、整改措施

1、力争县、乡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敬老院院容院貌的改善;

2、敬老院院长与乡镇分管领导签订责任状,院长为安全第一责任人,每个星期分管领导和民政所长要到敬老院检查一次。

3、县民政局领导分片负责,一包到底,做到每个月到敬老院检查一次,谁分工负责的敬老院出了问题,则追究谁的责任。局领导具体分工如下:

4、3月10日召开各乡镇分管领导、民政所长、敬老院院长会议,传达省、市文件精神。在2月下旬局检查的基础上,部署敬老院规范管理工作,并按照市提出的目标要求提出整改措施。

5、制订敬老院安全管理措施,对防火、防盗、防食物中毒、防老人生病、防老人外出走失等等,明确具体做法,使大家有章可循,有责可查。

6、敬老院老人居室门不能反锁,室内不能安装插销,院管理人员要配有老人居室钥匙,随时可以打开每个房间门。

7、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每天起码要有一名管理人员值班,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做到每餐吃饭清点人数,每晚就寝坚持查房。制定请销假登记本,老人外出要请假,回来要销假。

五、整改时限

1、对“三院”硬件设施的整改,时间适当延长,要求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

2、对“三院”各种管理制度的完善健全,要求在4月中旬完成;

3、对“三院”的各种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整改,以保证院民的生命安全。

六、工作要求

1、工作责任到位。各乡镇分管领导和民政所长要提高“三院”整治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落实责任,各负其责,切实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养老院安全生产方案篇10

一个做卫浴的知名厂家上门推销适合老人用的智能马桶。“这个马桶技术非常先进,老人从床上到马桶上整个过程都是智能的,但是我没选择给老人用。因为这个马桶必须装在老人睡觉的床边。我自己身为儿女,肯定不希望自己的父母睡在马桶边上。”这类尝试推销给老人用的“适老”产品其实并不适合老人用。“我希望他们能够真正地去体会一下老人到底需要什么。”

中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约为2亿。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消费群体,但是,长久以来的“银发经济学”中,除了保健品等极少行业一枝独秀外,人们只关注养老院床位够不够。

其实,一个巨大的、层次丰富的中国养老市场的轮廓正在愈见清晰。

适老产品少之又少

“在中国养老市场上,做养老院的多,但是做养老产业的就几乎没有了。人上了年纪之后,对生活的要求会有所改变,随之而来的,是对于生活空间里的家具、卫生间都有要求,但这些往往被忽略。”广东永爱养老产业有限公司上海区总经理徐亚峰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在中国,进养老院的老人毕竟还是少数,很多人依旧选择居家养老的模式,但是这并不说明这些老人就不需要适老的产品。”徐亚峰说。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国内独立居住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这为专业化老年人用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但老人一直都被认为是消费能力较弱的群体,很少被商家和产业界所关注。这种服务和产品上的缺失,导致老年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在徐亚峰看来,适老因素优先考虑安全无障碍。“有些投资商租用一栋楼以为就能直接做成养老院,但是养老院房间门的宽度、走廊的宽度都是有要求的,要能让轮椅进出自由。”“适老化”卫浴产品旁边都设置了扶手,以便老年人身体起落时进行强有力的扶持和支撑,洗漱区的产品边角设计圆润、洗漱台高矮要合适,保证了老年人使用中的安全外也便于清洁。

永爱希望成为集老年用品的设计开发、经销和相关服务于一体的老年用品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2012年10月,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参观了永爱的“幸福生活体验馆”后说“现在设计和服务都已经有了,下一步工作就是要降低价格,让更多人都能够享受这样的服务”。

“目前还属于高端定制阶段,因为市场还没成熟,所以贵,如果能大批量生产的话,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徐亚峰说。

上海同睦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华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只不过他更加关注为业主或者是投资者筹建新养老院,并提供管理以及营运的it解决方案。

“也有一些国外的厂商找到我,希望把老年产品推往中国老年市场。但是很多护具等产品很难在国内卖出去。”严华说,“一方面是价格原因,还有就是无论是老人自己还是护工,都不会使用。很多老年产品的使用需要培训。”

永爱和同睦成立时间都还不长,都只有两三年。徐亚峰是高级健康管理师,在来到永爱之前,有医院照护方面的经验。而与徐亚峰不同的是,严华在进入养老产业之前在it行业摸爬滚打了超过30年。“我现在每天都呆在养老院里,跟老人和护工同吃,跟院长一道查房。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才能知道在养老机构里,老人需要什么,护工有什么诉求,养老机构的管理者又会有什么样的需要。”严华说。

资本摸索进入

与适老产品市场同样焕发勃勃生机的还有资本市场,但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摸着石头过河。养老机构并不是养老行业的唯一要素,如何才能盘活养老产业,社会资本在摩拳擦掌。

以养老地产为例,大型开发商已开始尝试布局养老地产。据了解,目前,万科、绿城、龙湖、复星、远洋地产等房地产开发商均已在养老地产领域争夺市场份额,但是真正提供给老人的生活社区至今为止在市场上还少之又少。

老年公寓确实有着一定的市场。随着空巢老人的比例越来越高,原来的居住环境或多或少都无法再适应老年人的生活特点。不方便、不安全成为最大的问题。

记者走访了普陀区几家中介了解二手房买卖情况,走访的5户二手房卖家中,有3户是老人。“我们卖了这套换个楼层低一点或者有电梯的,我跟老伴两个人住在五楼太不方便了。”其中一户的户主对本刊记者说。因为市场上适合老人居住的住房产品并未真正面世,老人能选择的也只是低楼层、有电梯这些最简单的条件。

用“各路英雄逐鹿中原”来形容现在的中国养老产业再合适不过。除了养老院这个养老终端市场外,养老周边产业、产品开始令资本市场感兴趣。

上海明蔚投资管理公司总部(筹)董事总经理鲍志明就是其中一位。鲍志明有19年金融行业生涯。“我要做的就是把金融与养老产业对接。”鲍志明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投资是为了回报,“从资本角度与养老产业未来发展对接后产生价值衍生并打造可复制性。如果说从金融端口、房地产端口、养老院端口、衣食住行行业端口、周边度假村或俱乐部端口,来做整体金融整合的话,养老产业的盈利点就不再那么单薄了。”

鲍志明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比如我参股一家养老院,同时,与周边旅游和医院等合作,让能够自理的老人参加旅游活动,拉动周边旅游经济,并让无法自理的失禁失能老人住进医院得到专业护理。”他已在着手准备标准化护理流程养老工作者的培训。

上海红日养老投资管理(集团)董事长陈琦8年前还在从事化妆品行业。“我和养老院结缘,非常偶然。我有个老同学在民政局工作,他告诉我,现在社会上老人越来越多,养老床位非常紧张,等着入院的老人排长队。希望社会各界都来办养老院,解决老人入院难。”陈琦对《瞭望东方周刊》说,“那时候我就决定试一试。”八年来,陈琦在上海做了三家养老院,“我做的是连锁养老院,一个小规模的养老院养不起专业的人才,只有集团化、连锁化经营才能降低成本,有效利用资源。”陈琦说。今年,红日在江苏常州建立了一家养老机构。

“我并不做高端养老院,也不做最基本的福利院,我关注的是中端的,跟政府错位经营。”陈琦说。

2013年9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简称35号文件),这是国务院首次以文件形式的对于养老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何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业,成为35号文件出台后,大家关注的焦点。民办养老机构在民政部门登记时,绝大部分注册的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因为其非盈利性质,困扰制约了很多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

养老服务卖给谁

“爱照护”的首席执行官丁勇曾在国际养老产业(上海)展览会暨峰会上曾分享过他们所做的调研结果:“我们发现老年人在75岁以后,自己能作的决定不多了。”

“爱照护”创建了中国首个基于失能老人照护按需数据可视化和照护、状态检测需求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

“子女跟老人不在一起的时候,通过手机应用程序,可以直观地看到对父母的检测数据,能够作出及时的照护,参与到父母的养老中来。”丁勇说。

“现在的养老服务主要针对的是80岁左右的老人,也就是‘30后’‘40后’,他们对于这些养老服务的新产品可能还不太接受,但是之后的‘50后’‘60后’老人的购买能力以及生活习惯就不同了。”徐亚峰说。

在养老问题上,儿女角色的重要性一直没有被抹灭。“我一直都说,我们的客户不仅仅是老人,更是他们的子女。老人的很多决定也都是子女在帮着做。”上海银康老年公寓院长汪晓鸣对《瞭望东方周刊》的记者说。

上海银康养老院现在有462个床位,她把这里比喻为一个中试车间。“围绕老人长期照护不同阶段,开展不同护理照护模块标准流程的探索。在这里入住的老人儿女是要定期开‘家长会’的。在做这个养老院项目的一开始,我们就引入了很多新的理念,一直专注于老年人文化养老、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希望能够探索出一个适合中国养老的模式,能给同行参考借鉴。”汪晓鸣说。

在汪晓鸣看来,“先进的办院理念确实会吸引人来入住。老人的儿女一般都会愿意尝试。”但是,“老人未必喜欢这些。”

汪晓鸣分享了这样一个例子:“当时我们跟厂商合作,为老人配备了老人手机,按键大、有收音机、手电筒等功能。但是非常失败,老人更想换回家里那样的座机,于是我们不得不让厂商更换,把芯片放在一个座机样子的电话机里。”

汪晓鸣的工作履历包括了高校任教、房地产企业和金融投资等。近几年来开始关注和研究养老产业并投资了多家养老产业相关的企业。“一方面是在为自己这代人的养老做准备,另一方面,养老产业是不衰的长久事业,尤其在中国。”汪晓鸣说。

关心养老服务的不仅仅是老人、子女,另外一方的力量更加不可小觑,那就是政府。早在2003年上海政府推行“居家养老”的时候,一个叫“居家养老服务券”的东西就应运而生。经过社会福利行业协会评估后,一些老人每个月支付给钟点工的报酬中,有一部分由政府通过“服务券”的方式承担。

2010年,上海在全市社区配备事务受理、文化和卫生中心之后,正在进一步推广设立社区生活服务联动中心,以居家养老服务为重点,形成较为完备的社区服务体系。“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在逐渐丰富。在建立准入机制和服务标准的前提下,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社会力量具体运作,面向老年人提供“一键通”的紧急救援服务,针对独居老人提供“每日主动关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