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方案十篇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方案十篇

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3:14

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方案篇1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按照省教育厅、省档案局《省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意见》以及市党史方志档案办公室、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全市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有关文件要求,市区档案馆被确定为申报单位,为做好本次申报工作,我们结合区

档案馆工作实际,特制定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组织工作方案。请按照此方案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基地管理,努力挖掘资源,认真开展工作。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区档案馆为依托,以建立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为基础,与区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建立档案教育活动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实地查看、具体操作等方式,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档案知识教育和爱党、爱国、爱区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信精神。

二、工作目标

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索和完善中小学档案教育基地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管理机制,使中小学生了解档案,感知档案,走进历史;感受档案文化,体验档案服务;激发未成年人爱国爱区情怀,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服务。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工作的有序进行,成立市区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区史志档案办公室主任

副组长:区史志档案办公室副主任

区教育局副局长

成员:区史志档案办公室管理科科长

区史志档案办公室人秘科科长

区史志档案办公室现行文件中心主任

区史志档案办公室党史科科长

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勤工俭学办公室主任

按照组长负总责,副组长负分责,小组成员各司其责的原则,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采取措施、相互配合、抓好落实。

各位副组长负责分管部门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

区史志档案办公室管理科科长负责日常工作和具体活动的组织协调、督促落实,及时向区教育局汇报情况,接受工作指导。

区史志档案办公室人秘科科长负责安全保障和后勤服务工作。

区史志档案办公室现行文件利用中心主任负责档案查阅室、政府公开信息查阅室和库房的档案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区史志档案办公室管理科科长负责数字化加工室的档案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区史志档案办公室党史科科长负责展厅的档案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和勤工俭学办公室主任负责学生参加档案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

四、建章立制

为了保障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相关规章制度,并将其纳入到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中,作为年终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监督考核。

1、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加强中小学生档案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安全保障,防范档案安全风险和中小学生安全风险。

2、建立部门联动制度。档案部门与教育部门举行联席会议,形成长期合作机制。明确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可以冲抵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学课时。

3、规范实践活动内容。明确实践活动具体场所,完备相关设施设备配置,设计符合档案工作和中小学教育特点要求的具体活动内容、形式,特别突出可操作性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4、规范基地指导人员。选择档案业务能力强、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同志担任社会实践指导人员,并督促其进一步学习掌握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特点规律,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目标。

五、工作内容

(一)开展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活动,提高档案素质。

中小学生通过市区档案馆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活动来了解整个档案从保管到利用的流程,培育中小学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实践的能力,加强档案教育,提高档案素质。

1、参观档案库房。通过参观库房,了解档案的接收、消毒、保管的整个过程。

2、参观档案数字加工整理中心。通过参观了解数字化加工的原理及过程(运用数字技术将档案原件转化为数字文件),认识这种技术手段能以数字化虚拟档案替代原件提供查阅、利用等,对珍贵、重要的档案原件进行保护。服务

3、参观档案接待利用中心和现行文件利用中心。通过介绍查档流程与服务项目,体验档案查阅服务和政府公开信息查阅服务(登录电子目录查询系统或查询纸质目录查询档案)、查阅档案,并现场解答档案咨询。

(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增强爱国爱区情怀。

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方案篇2

本文结合“概论”课新教材特点和笔者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探讨了在高职院校中“概论”课“案例+实践”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和操作实践,以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教学模式案例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28-02

一、“概论”课教学运用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概论”课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也是我国各类高校的必修课。上到中央,下到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一直以来均对其进行重点建设,各高职院校也纷纷强化对这门课的引导和改革。然而,当前“概论”课在高职院校仍是以传统理论教学为主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即教学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环境、以教师为主体,从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生对教学内容被动接受。因此,这就对“概论”课的实效性建设构成了严重制约。

“概论”课运用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教学方式上,过分强调灌输理论,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之间形成了“一言堂”、“满堂灌”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也不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获取知识渠道多、信息量大、独立意识较强等特点。因此从教学效果来看表现为:“过程―无趣;结果―无用”。

其次,我们使用的“概论”教材内容涉及面广,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内容,教材的理论性、系统性、科学性都很强,因此就容易导致教师在对教材的把握上严格按照章、节、目的体例来贯穿讲授。“概论”课应用这种“讲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来教学,虽然信息量大,体系完整,但相对于我院高职学生知识结构的现状和学时安排偏紧的实际,很容易囫囵吞枣,弄成夹生饭,也制约了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性。

再次,考核方式单一,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统的考试以期末“一考定乾坤”,但这种考核方式仍然侧重于对知识记忆的考核,局限于教材、教师划定的范围,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因此,往往不能完整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造成当今大学生“知行脱节”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案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概论”课中的应用

1.“案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容

“案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在“概论”课的应用,是在网络环境下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本的学习手段,把专题式案例教学与社会实践耦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通过引领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核心理论,引导学生阅读原著领悟伟人们思想的精华,带领学生社会实践,让他们感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真正含义,以促进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学习。具体而言,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采取自主学习、案例分析、研究讨论、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方式,有组织、有计划的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和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

2.“案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概论”课中运用的必要性

“概论”课教学能否带来实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高职学生群体中,许多学生因为专业偏见,认为像“概论”这样的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实际作用,导致其缺乏进一步学习的动机,面对理论性较强的“概论”课,更是“索然无味”。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在中学阶段对政治理论课缺乏系统性的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积累不足。因此,进入到大学阶段后,对于老师所教授的政治理论内容往往不甚了解,更无法产生共鸣和实现进一步提高,在实践中也就逐渐失去了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最终导致了“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不足。

因此,要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只有从高职学生实际出发,达到理论教学同高职学生在思想实际、成长需求以及全面素质提升等方面的最佳结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开阔学生的思路与视野,使他们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为此,一是,根据现有《概论》教材体系的框架结合,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概论”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选择,设计了符合学生思维习惯的12个专题教学内容。二是,每一个专题教学以案例引导,针对学生思想上的困惑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抓住理论的重点和闪光点,紧密联系实际。让他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找到解决自己思想困惑的最佳钥匙。三是,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案例教学效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每个专题根据教学内容插入文本案例、音频、图片、视频等材料,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四是,紧密结合学科体系和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要求,仔细推敲高职学生接受特点、接受心理和接受规律,制订“概论”课程社会实践教学大纲和社会实践教学方案。“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采用“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学生自主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以3-5人组成团队的形式开展“概论”课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并以ppt等多媒体方式进行汇报总结(占“概论”课程总分30%)。而教师在课堂进行总结性评价,以激励为主,指出学生写得好的方面和不足之处,帮助学生认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践性很强的理论,要很好地把握它们,必须要紧密联系自身的实际来学习、领悟。这种社会实践教学形式克服了以“课堂为环境”的传统教学模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学生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发挥教学的动态生成性。

众所周知,理论只有与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出切实的功效,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尤为如此。

三、“概论”课“案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概论”课应用“案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虽已积累一些经验,但总的来说仍不尽如人意。与“概论”课理论教学的规范性和系统性相比,“案例+社会实践”教学模式还不成熟、不完善,在具体组织和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使用“案例+社会实践”模式教学,教学形式活泼、生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填鸭”或“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由于“概论”课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搞案例教学。再加上高职学生本身就对“概论”这样的理论课缺乏兴趣,因此在对互动性要求较强的案例教学的评估分析中,会出现学生参与不够,甚至会出现冷场、僵局等问题,而教师又慢慢的回到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当中,导致案例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此外,即便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时很感兴趣也很主动,重视了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却缺少对基础理论知识及理论的强化与总结,加之学生课后不看书,更不会有意识地去记忆相关知识点,缺少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把握。因此,只有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讲解透彻的基础上开展案例讨论,才能较好地取得实效。

第二、“案例+社会实践”的教学模式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的限制。教学也以课堂和课外的不同方式同步进行,尤其是在社会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一包到底”的现象,即从确立实践主题、制定实践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总结、成果汇报,都由教师主持进行,依然没有充分体现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地位;同时又由于社会实践活动的特殊性,加之“概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涉及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教师很难完全跟踪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只能对其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有限地监督,由此也就不能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进行有效地指导、监督和考核,从而在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比如,一些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社会调查,如何撰写调查报告,导致学生认真参与的愿望降低,学生对“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敷衍了事的心理增强,甚至有的学生的调查报告都直接从网上下载,复制和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不仅反映出某些不良学风,而且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在“概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四、小结

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方案篇3

   陈亮根据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将体验式教学设计为四大系统:目标系统、内容系统、过程系统和组织系统。目标系统主要解决体验式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内容系统关注体验式教学的学习任务;过程系统则是体验式教学的教学程式;组织系统是体验式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对达成目标的保证。

   1.目标系统:突显实践性思维

   实践性思维是“以自己的需要、价值取向、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已有的经历等完整的‘自我’去理解、去感受、去建构,从而生成自己对事物的独特的情感感受、领悟和意义”。它有助于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内化书本知识,获取独特的生命感受和知识经验,体验生命的成长与发展,真切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与自身的价值。以实践性思维为核心的体验式教学目标系统的构建主要从以下两个层面入手:

   第一,实践性思维内部的目标系统。实践性思维的核心成分是问题意识、信息统整力、思维发散力和思维情境化。在此基础上,实践性思维的内部目标系统建构为:第一,发现和提出实践性问题的能力;第二,有效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第三,个体基于已有经验与独特感受、综合已知信息并从不同角度构建不同解决方案的能力;第四,个体得出符合现实生活中真实情境的结论的能力。

   第二,实践性思维外部的目标系统。通过实践思维的训练,提升实践能力仅仅是实践性思维训练的初级价值,更重要的是实践性思维的训练与发展可以连结个体体验知识的内在意涵,体悟知识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实现完整精神与生命的成长这一高级价值。因此,实践性思维的外部目标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将知识经验有效内化,体悟知识的生命意义与价值;二是帮助学生完整发展,在尊重现实生命与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发展理性与认知能力,成为理性与情感有机统一与和谐发展的完整生命体。

   2.内容系统:训练与发展实践性思维

   实践性问题设计是体验式教学内容设计的核心,应体现问题理解的多元性、问题情境的现实性和问题目标的真实性。

   第一,针对实践性思维发展阶段的问题系统。一是提问型实践性问题,训练问题意识。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对当前情境和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还能将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反复关联,关键在于为学生提供较为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二是条件型实践性问题,训练信息统整力。使学生认识到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常常是条件模糊的,需要根据问题情境、智慧与感受去搜集、整合各方信息,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对条件开放性程度的把握。三是方法型实践性问题,训练思维发散力。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解决方案更符合现实情境,关键在于从学生的发展水平与生活感受出发去建构具有多种解决方案的实践性问题。第四,结论型实践性问题,训练思维情境化。将问题结果与现实情境不断对比,最终得出符合现实情境的问题答案,关键在于把握逻辑性答案与情境性答案的异同。

   第二,针对实践性问题相关知识的问题系统。一是单元型实践性问题,整合单元内知识。以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主线,使学生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经验整合起来,让学生把知识优化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学科型实践性问题,整合单元间知识。突破单个单元的界限,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扩展到整个学科内部,将学科内的知识逻辑拓展为以实践性问题解决为中心的知识网络。三是综合型实践性问题,整合学科间知识。将被分割为多个不同知识体系的知识整体重新融为一体,使学生所学的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优化与整合。

   3.过程系统:关注实践性问题的解决

   第一,教材内容情境问题化。即将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关联起来,从中引发出具有“实践性”和“不确定性”的实践性问题。一方面,要将教材内容植入生活情境,将书本知识嵌入或还原到现实情境中;另一方面,要从实践情境中引发出实践性问题。

   第二,问题内容多元表征化。为学生创设宽容、积极的氛围并给予指导,促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命感受活化,与问题解决情境反复关联,生成独特的问题理解与问题表征。

   第三,表征内容方案构想化。即对各种解决方案比较、评判,从中选择出最具说服力的优良方案,关键在于引导学生选择某一立场去分析问题,构建方案,并为构建的方案寻找辩护理由,同时对比自己与他人的方案,生成一个较为合适的优良方案。

   第四,构想内容有效实施化。学生将经过比较、辩护与评判而生成的优良方案加以操作化、实施化。

   第五,实施内容全面评价化。要在方案实施中与实施后对整个前期的问题解决方案与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诊断方案本身及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或经验。

   第六,评价内容表征重述化。要对实施内容全面评价化所获取的知识经验在个体头脑中重新表征。第七,重述内容迁移实践化。要将表征重述所获得的概念化、迁移性强的知识用于解决其他实践性问题。

   4.组织系统:促使学习体验生成

   第一,教学目标向学习期望转化。通过问题情境的设计将刚性与抽象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具体的学习期望,先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教学期望,再将教学期望转化为学习期望,最后监控学习期望。

   第二,教学内容向学习内容内化。教学内容的学习要让学生以自我去理解、感受而生成情感与意义。首先进行经验活化,再开展教学对话,最后再将内化的知识经验有效运用于生活实践。

   第三,教学传授向教学对话转变。在教学活动中提倡对话,会使学生心灵舒展,首先需要激活对话意识,再选择适宜的对话方式,最后进行对话指导,纠正对话中的偏差。

   第四,创设真实的物质环境。营造的物质环境并不要求绝对真实,而要注重学生是否能从环境中体会到真实的意境,可以实境再现,实现“形真”,也可以意境营造,实现“神似”。

   第五,设计开放动态的教学时空。目的是要改变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传统师生角色,促使师生展开多种类型的教学互动。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师生及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互动、学习内容的不断拓展与深化以及实践性问题的有效解决都可以实现教学时空的不断延伸与拓展。

   体验式社会学教学的模式设计

   根据体验式教学的基本构想和社会学教学的特点,本文选取“社会学概论”教学中社会分层的教学安排来说明如何构建促进学生实践性思维发展的社会学体验式教学模式。

   1.教学目标

   该节课的教学目标总体来说是通过社会分层的学习,训练学生的实践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领悟学习的乐趣与价值。具体来说,先要在掌握社会分层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发现和提出实践性问题;然后,搜集国内外社会分层的相关资料,并分析资料、整合资料;接着,运用已有知识经验与独特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分层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最后在提出众多问题解决方案后,能从中选取最符合真实情境的方案。

   2.教学过程

   第一,课前实践性问题准备。选取与社会分层相关的材料,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再现真实情境,将社会分层的相关知识植入生活情境,再从实践情境中引发出实践性问题。例如,剪辑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沉船后乘客逃生的片段,让学生在观看后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社会分层的角度思考并提出疑问,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然后,准备材料解释历史上和现今社会的社会分层形式,即奴隶制、种姓制和等级制。要求学生比较这三种社会分层形式的相同之处,得出社会分层的含义,训练学生的信息统整力再让学生运用社会分层理论结合自身的生活感受分析目前社会上关于“屌丝和高帅富”的讨论,训练学生的思维发散力。同时,要求学生联系社会流动的基本知识,思考如何使个体由社会底层向更高的社会层级流动,以此促使学生将本章知识优化为一个有机整体。

   第二,课堂上的体验式教学。首先是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教师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关联起来,为学生创建一个真实的物质环境。例如,教师选取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沉船后乘客逃生的片段,在学生观看影片时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生命感受。鼓励他们思考为什么不同等级舱位的乘客逃生率不同,妇女和儿童优先逃生的原则是否适用于所有乘客。然后是实践性问题的解决。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立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亲身参与实现实践性思维的不断发展。例如,让学生运用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层的知识,分组讨论中国的社会阶层固化现象,并提出解决方案。每组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对各种解决方案比较、评判,从中选出最具说服力、最符合真实情境的方案。最后,总结评价。经过前期的体验和实践后,每个学生对体验式教学活动有不同的认识和体会。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促使学生总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最终由教师评价,客观公正地指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唤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第三,课后的教学延伸。为了不断深化学习内容,拓展教学时空,要求学生围绕“‘中国梦’还会梦想成真吗?”这一主题,运用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理论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流动困境,寻找社会底层向上流动困难的原因,并思考中国未来社会流动的发展方向。为学生推荐陆学艺的《中国社会流动》、边燕杰的《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美国社会学者分析中国》和李培林的《社会流动与中国梦》,学生也可搜集其他相关的资料。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合、分析各方信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观点。

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方案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31

学前阶段的儿童社会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当中是一项核心、专业的课程,属于必修课的内容,就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掌握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了提升同学们的社会综合能力,同时结合社会的实际情况,针对一些社会教育的内容适当地提出有效且可行的教育措施,构建合理的教学活动计划。就这种情况而言,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一、实行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强调提升学生可持续性发展、锻炼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水平渐渐地已经变成了教学改革当中非常重点的内容,适当地对教学观念进行更新、对教学方法进行变化、对学生们学习的方式进行调整、督促学生们积极参与、并乐于去动手探究分析,锻炼学生们搜集并处理信息的实际能力、取得新知识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以及交流沟通能力等,这都是新课程理念当中的内容,需要实际教学的实践当中进行落实。学习单单学会了书本上的刻板知识,但是却不会将它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那么即便能够熟练地背诵书上的内容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老师不但需要将书本上刻板的知识传授给同学们,同时还需要让学生们了解怎样去学、怎样去用。

二、如何通过案例教学法来完善儿童社会教育课程

(一)创建广阔的案例教学法的发展空间

进行学前儿童方向的社会教育课程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们走出社会之后可以自行设计面向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课程,并且能够展开适当的社会教育探究,针对本科层次同学们而言,需要将实践和研究融合在一起来看。不过因为以往在教学当中,更多的是需要让同学们了解怎样进行幼儿园当中的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工作,严重忽视了对社会教育进行研究的力度。真正进行课程设计以及课程教育都要建立在实践活动的研究基础之上,所以,有关社会教育所展开的实践性活动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实践活动的设计,需要让学生们在充分掌握并熟练应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充分理解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现象以及情况,并处理一些在现实当中存在的问题,涉及到一些比较简单的研究和调查,设计这种活动也能够促进老师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们使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处理问题。

在我国的俗语当中曾经有“授人鱼不如授人渔”,作为老师,需要让学生们保证充分理解知识基础之上,保证在实践活动当中能够进行有效地利用,并对所学知识展开系统归纳和深入分析理解,进而得到新知识,包括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调查分析的方式。而这也是案例分析法最终的内涵。

将教育寓于活动当中去,从实践活动当中汲取理论,在具体且可感的调查实践活动当中,保证让学生们能够真切感受到调查的过程和对应的结果,并且在实践的过程当中随时抓住身边的一些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提升他们的见解。

(二)借助案例教学法指引学生们展开实践性的活动

通常来说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范围都是在校内的,和外界产生的接触并不是非常多,处于这种知识爆炸的背景下,学生们对于信息进行接收的能力比较强,拥有的课外知识也比较丰富。但是培养学生们对社会的认知和了解是非常重要的,学生们往往对社会的接触面比较狭窄,而且不能清楚认识社会现象本质,很难独立将知识运用在实际活动当中,要求老师恰当地借助案例教学法,让学生们能够在实践当中学习知识,并将知识反馈给实践活动。

比方说,老师在指引学生们进行社会调查的时候,可能会涉及到“白色垃圾”的话题,作为老师,可以适当地举出一些白色垃圾的类型以及常见的处理方式,再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例如“白色垃圾从哪里出来的?”、“白色垃圾的处理方式是否合理?”等问题,对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可以凭借其独特的知识结构做出不同的猜想,再凭借这些猜想进行深入的分析,最终获得结论。在调查的过程当中,学生们不但理解了白色垃圾的相关知识,同时还提升了他们对环保的认识。

(三)指导学生勇敢质疑、探究

所谓质疑,指的就是发现并提出问题,在学习方法当中是比较重要的方法,如果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而且能令这些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以及学生之间的讨论当中得到适当的解决和处理,不但能够促进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学习的知识,同时还能够从其中掌握学生们的独立学习习惯,将被动地位转化成主动地位。

老师想要让学生们在实践当中学习,就必须要引入适当的案例,锻炼学生们大胆地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尤其是在针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课程当中,如果单纯凭借老师进行活动设计,那么即便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也不会吸引学前儿童的兴趣。而最受学生们喜欢、且最适合学生们进行的活动还是自己进行设计,他们能够严格尊重自己所制定出的计划。

比方说,在我国某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进行针对学前儿童展开的社会教育课程当中,老师会经常提出一些和学习内容、日常生活有关的案例,比如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家长对学前儿童的交通守则、社会公德的了解情况等,并从案例当中引出一个课题,保证在开学之初就向学生们布置社会调查的小组作业,借助这种活动,学生们不但能够了解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所具备的意义以及实际任务,同时也基本了解针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进行研究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之上巩固关于设计问卷、设计提纲、测试可信度等方面的技巧,同时还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

结语:

新世纪科学技术都在飞速地发展,案例教学法借助让学生们非常喜欢的形式打破了在学习上遇到的重点和难点,拥有非常直观且形象化的特征,很容易激发学生们进行学习的动机,打造出民主且开放的课堂环境,令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和调查活动当中去,提升其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从整体上来看,案例教学法优势和学前儿童社会课程相互融合,实现了实践和理论的融合。

参考文献:

[1]覃丽.高职高专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研究[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4(07).

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方案篇5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这对所有的中小学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当中,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必修课,这就意味着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应该是每一个学校为青少年创造出来的各不相同的教育生活。而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实施和管理,主要是由学校自己完成的。这就给城乡结合学校的素质教育改革走出自己的路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也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亮点,使学生学会自主性、探索性、研究性学习,是改变现有教育体制培养的学生创新意识弱、实践能力差这种现状的良方妙药之一。

本文从北京市丰台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实际出发,以“亲近与探索自然,体验与融入社会,认识与完善自我”为主线,旨在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资源开发、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促进德育目标的全面落实。

构建社会化运作机制

小学生们好奇、好问、敢说、敢做、注重实际的心理和行为也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组织学生更多、更好地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丰富多彩的社会化教育活动,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以此完成教育的主旨和目的。

实施体验教育是一项事业,而不是一次简单的活动。为了使这项事业更具长远性、序列性和实效性,学校在建设五大支持系统、实行分类试点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构建少先队体验教育的社会化运作机制。

观念社会化学校综合实践课题组的教师经过研究,大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研究社会的需求,接受社会的选择,习惯用社会化这把金钥匙来处理和解决推进体验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善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关心、支持学生体验教育活动的合力。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周围居民区增多,再由于人口复杂、交通拥挤、新旧观念的碰撞和各种社会现象的产生,社会环境对学生教育的影响已越来越不可忽视。学校在分析学生行为和现状后果断决定,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校内延伸到校外,在立足学校的同时立足社会,与丰台区交通支队丰北队、环保局、丰台区正阳小区街道,分别成立了“巡警队”“红领巾环境监察队”“红领巾奥运(国庆)小卫士队”,并在丰台区青少年影剧院、丰台区青少年图书馆、丰台区科技馆、丰台区档案局等地建立了社会化的实践教育基地,为开展社会化的实践体验活动奠定了基础。

活动社会化在现有的体验教育活动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活动内容社会化、活动形式社会化和活动评价社会化。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各个方面参与少先队体验教育活动提供有效载体,m一步扩大体验教育的社会影响,如学校开展的“”关注身边的污染源社会调查活动,和“肯德基奇奇阳光运动会”赛等,都在活动运作上走市场化、社会化的尝试。

队伍社会化在巩固学校体验教育辅导员这支队伍的同时,不断壮大由家长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组成的校外体验教育辅导员队伍。学校先后聘请了丰台区交通支队韦警官、丰台镇派出所刘队长、丰台铁路派出所王警官为学校的法律副校长、法律校外辅导员,聘请了青少年活动中心的陈福庭老师为学校校外艺术辅导员,聘请了丰台区青少年游泳俱乐部原国家运动员谷雨教练为学校校外体育辅导员,还先后聘请了近30位从事军事、医疗、法律、教育等部门的家长为学校教育校外辅导员。

成果社会化在树立品牌意识,喊响“新世纪我能行”口号的基础上,摒弃“老酒装新瓶”的做法,学校形成自己的理论研究成果并予以推广。学校还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科研兴校”的方针,广泛吸收社会上一切关心教育的专家和学者的支持与帮助,参与体验教育的理论研究,并及时将理论研究成果予以转化,将活动典型经验予以推广,学校学生也亲自到环保部门和环保工作场所、防支队参观浏览,看环保工作者如何为保护社会环境而努力工作,同时听环保先进工作者介绍自己的想法、做法和经验;观看消防队武警叔叔艰苦的队列训练,参观整洁的营房,学习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及严守纪律的集体主义精神,从榜样的身上懂得今后应学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最后进行阶段性体验教育成果展,以“体验教育少年论坛”的形式,倡导学生“实话实说”谈体验后的感受和收获,并组织编印学校体验教育优秀论文集和活动集、学生习作集等。

开拓社会化实践体验教育基地

管理和利用好现有体验教育基地,树立积极参与、着力建设的工作意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运用社会的和市场的手段,积极整合和大力建设各种德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科技活动基地、文化体育活动基地等,尤其是积极发展小型分散的社区体验教育基地,为学校开展体验教育提供服务。

开展社会化实践体验活动学校教育习惯上应用灌输教育,而灌输教育又常常很难收到良好效果,这是由于灌输教育的内容与生活实际常对不上号,而孩子们生活在这个五彩缤纷、纷繁复杂的世界上,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真、善、美、假、恶、丑”光靠教师的空洞说教很难奏效。而社会化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孩子亲身感受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学生的能力,也使他们通过自我认识、鉴别做到自我完善。

以下案例对该论点进行论证。

案例:到档案馆去寻找开启历史的钥匙

活动内容:首先,让学生亲手拿起鼓槌敲击“奥运缶”,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重温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的激情。其次,让学生了解档案知识,亲历查档过程,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档案库房,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制作一份个人档案,并永久保存在丰台区档案馆里。最后,写一份参观记。

资源单位环境分析:丰台区档案馆位于丰台区政府院内,是我区青少年教育基地之一。该馆离距离学校步行用不到10分钟。该馆馆藏着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有展室6间,音像室1间,设有馆藏档案精品陈列展和“卢沟桥史话”等多种专题展览,音像室配有液晶电视、DVD影碟机和各种宣传教育片。再加上该馆收藏了2008年奥运会上使用过的编号为“0999”号奥运缶,能极大地激发学生了解家乡丰台的历史,了解祖国的变化的兴趣。

资源单位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生活的关系:丰台区档案馆内保存有103个全宗,8万卷(件)档案和2万余册资料,排列长度678米。馆藏与档案有关的资料和图书主要包括:建国以来各项政策、法令、法规、统计资料汇编及各方面编写的有关丰台地区历史、革命活动、工农业生产、生活、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建设成就等资料。

活动过程:参观丰台档案馆,了解档案知识

一是与奥运缶的零距离接触。一进入档案馆,孩子们就被四楼楼道正中端端正正摆放的奥运缶所吸引,老师请学生们远距离观察:这个缶大约有多高?是什么形状的?它的造型美观吗?老师敲击时它有什么变化?在孩子们的叙述中老师补充:从现场效果来看,集合了声光电高科技的缶,效果更加出彩。在2008年奥运会上,缶面灯光打出数字倒计时,颇有些神来之笔的味道,传递出一种光阴的概念。

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只缶是专门赠送给丰台的,编号为“0999”。这只缶就是一种实物档案,这份档案就记录着丰台曾经在公元2008年参与奥运,并为奥运做出了很多贡献。接着,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让每个学生轮流击缶,伴随着悠扬动听的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学生亲手击响奥运缶,在细细回味北京奥运激情的同时,深深感受着华夏文明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脉动……

二是与档案馆珍品文物亲密接触。学生们在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珍品文物:刻在竹简上的《论语》、军舰、卢沟晓月绘画作品、普通百姓的地契、雕刻作品等等。孩子们一边看,一边追问,在不断询问的过程中,学生对丰台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对祖国的成就也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他们驻足留恋。

三是体验电脑查档的快捷。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学生对档案的电子管理方式很感兴趣。他们坐到电脑前,体验电脑查询档案的快捷。尚子梁同学在系统中输入了父亲的名字,接着电脑上出现了他爸爸和妈妈的名字,再次点击父母的名字,就出现了父母领取结婚证的时间以及领证地点。“太奇妙了!”尚子梁惊呼。其他同学见状,也都纷纷查询。

四是在“卢沟桥史话”展前的驻足。工作人员将孩子们带到卢沟桥史话展前,深情讲述卢沟桥的得名、卢沟桥的特点、卢沟桥的历史。认真听过讲解后,孩子们在此展馆伫立、思考,对现在幸福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

五是制作一份自己的档案。最后学生们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了解了档案小知识,观看了关于《珍贵文物上交国家》的档案动画片,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制作了一份关于自己的小档案,这份小档案将被永久地保存在丰台档案馆中。

回校汇报交流:回校后,学生们认真地整理记录材料,有的发现记录太少,就跑到老师这里来寻找照片、录像,参照着再次进行整理。孩子们以自己细腻的文笔从不同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记录了下来,最后进行交流汇报。

开展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充分挖掘教育资源,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符合时代气息的社会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学生们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的有效途径,实践体验活动不但能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管理与参与意识,提高能力,使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

建立社会实践服务点开展敬老院的慰问服务活动,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给予的温暖,同时也使学生们树立尊重老人的思想。

综上所述,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学校走出去,在立足学校的同时立足社会,能取得十分明显的社会教育效果。不仅拓宽了综合实践教育的途径,而且使学校德育工作和社会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真正体现著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倡导的“建立多方面的丰富的精神生活的广阔背景”的理论,对培养学生全面综合能力、增长才干起了良好的作用,也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家乡,热爱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开展社会化教育活动的几点建议

一是综合实践活动要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展的步伐,结合学校实际有针对性、有创造性地开展多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要认真做好指导工作,平时注重学生个性全面发挥,活动中注重辅中有导,导中有辅,及时发现新动向、新问题,因势利导,力争使一个活动取得多方面的收效。

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方案篇6

一、从实际出发,开发与探索富有本校特色的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

我校地处林东镇内,实际情况决定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在仔细研究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有关理论、要求,认真分析本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总体思路:以得天独厚的人文与自然资源为支撑,以“阵地建设、参与活动”为突破口,以“热爱家乡、走进自然”为主题,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针对这一总体思路,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根据方案的设计,我们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进行富有本地区、本校特色的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从20xx年以来我校分别开展了“留给未来的回忆”、“春日纸鸢飞满天”、“学会感恩,做孝敬父母的孩子”、“我们是大自然的朋友”、“学校,我可爱的家”、“校园舞台,我最精彩”等系列主题式综合实践活动。

“留给未来的回忆”这一系列主题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包括两个系列,分别是“大辽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多少”和“左旗的支柱企业与我们的生活”。这两个系列活动是根据左旗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上辽代特殊的史实,丰厚的辽文化资源和左旗支柱企业发展的现状开展的,它对于开发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和校本课程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在20xx年10月份我们开展了“留给未来的回忆”系列活动一:“大辽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多少”。我校三至五年级1000多名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通过调查了解,搜集资料,实地参观,听讲座等形式,对辽代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详细地进行了解,从左旗的辽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这一活动历时一个半月,分四个系列完成:

(一)搜集辽代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资料

三至五年级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自己动手搜集了有关辽代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资料,有辽代的大事记、民风民俗、经济情况、文物古迹、建筑格局、人物轶事等等。有许多班级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星期天纷纷走向社会、走进图书馆、书店,走进博物馆,搜集自己需要的材料;有些学生通过上网查寻,找到了国内外介绍辽史的资料,将材料、图片下载后详细研究;还有的学生将搜集的材料做成手抄报,设计的内容丰富,版面新颖,增强了对辽史的了解。通过搜集了解这些辽史资料,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二)请本地辽史专家讲座

在搜集了解辽史的基础上,同学们又根据学校印发的“辽代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识讲座提纲”听取了博物馆馆长王未想为全体师生讲的辽都简介、辽上京、辽朝在祖国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中的位置、辽代皇陵知多少、“全国之最”的辽上京文物、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师生听得认真且兴趣浓厚。通过听讲座,师生对辽史有了概要的了解。

(三)深入实地参观调查

对辽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学校又利用一周的时间,带领同学们到博物馆去参观调查文物。学生根据印发的“辽代文物调查表”,深入博物馆参观调查,听辽博人员详细讲解,认真填写“辽代文物调查表”,提出不懂得问题。在参观调查时,学生个个看得认真,听得详细,填得仔细,嫣然是一个个“小考古学家”。

通过参观博物馆,研究文物,学生对辽代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对家乡的这段特殊史事兴趣与日俱增。都迫切地想到辽上京遗址去考察一番。于是三至五年级的学生在全校教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辽上京遗址,认真听取了三位辽博人员讲解辽上京当年的建筑格局以及发生在这里的重大事件,重点参观了解了石人、石龟跌、城墙、城口的“辽上京遗址”石碑、古城开发挖掘的地方。这些都让同学们感觉到了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深遂与久远。

参观完以后,学生感慨颇多,分别写下了参观日记,作文、感想,字里行间透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抒发了内心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自豪感,有的同学感慨地写道:“我们的家乡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如此久远辉煌,长大后我一定为家乡的建设贡献出一份力量!”

在参观、考察的过程中,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还编写了《辽代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识简介》。学生通过实地参观,详读这本材料,对辽史有了详细的了解。

(四)开展主题汇报会

活动结束后,各中队纷纷开展了“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辽史”、“我所知道的辽史”、“辽代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知识日记作文宣讲会”、“知辽史,爱家乡”、“辽史知识竞赛”等形式不同的“大辽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多少”主题汇报会。其中,主题大队会“走近大辽史,心系我家乡”在全市德育工作会议上进行展示,受到了市委、旗委、教育局等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赏。

在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认真调查、搜集、探究,获得了基本的社会实践知识与技能,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情感和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自豪感。

学校在带领学生走近辽史,了解家乡后,又在20xx年10月,组织开展了“留给未来的回忆”系列活动二:“左旗的支柱企业与我们的生活”。这一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搜集家乡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及改革开放后的变化材料,使学生了解到左旗不仅是辽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透过左旗,可以看到二十多年来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改革开放给人民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同学们通过今昔对比,从左旗的点滴变化中,描绘着自己的家乡,了解着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变迁。并且,通过参观左旗的支柱企业,真实地看到了林东这座小城镇正焕发着新的活力,以蓬勃的精神向前发展。

走进辽都酒业:

酒业是左旗的支柱企业之一,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而且也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因此,本次参观的企业首选为酒业。为了了解酒业,体验生活,同学们走进左旗辽都酒业,参观白酒制酒车间的原料加工粉碎,清蒸入窖出酒,贮酒勾兑化验,工人洗瓶、装瓶。整个工艺流程同学们历历在目,无不感叹工人的工作态度与艰辛。

研究酒文化:

循着辽都四溢的酒香,同学们开始研究酒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酒的发明,酒的故事,酒诗酒联,工艺规程,酒器酒具,酒歌酒舞等酒文化。尤其对装酒器具的研究,同学们每人搜集了独具特色的酒瓶酒器,进行了大型酒瓶展。通过展览、观察、研究,同学们从中体味着酒文化的源远流长。

论酒之利弊:

酒是生活中的调味品,适量则增添情趣,过量则有失健康。同学们对酒文化的渊源博大兴趣颇浓,而对酒在生活中的作用则持怀疑。孩子们通过走访、观察,把自己看到、听到的记录下来,在“酒与我们的生活”、“酒对人们生活的利与弊”等主题班会上充分探讨。《“酒文化”拾零》一书就是同学们在“酒与我们的生活”的研究中整理出的一本有关酒文化的文集。

《左旗支柱企业与我们的生活》、《大辽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多少》这些系列的丰富的社会实践引导孩子们走进社会,学习、探索、感受、研究社会,使他们的实践能力逐步提高,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油然而生。

“留给未来的回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让队员们逐渐把握了左旗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体会到了家乡的变化。而且,也使林东实验小学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挖掘教育资源,初步创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着眼于发展,着力于素质,让综合实践活动融入家庭、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

本着“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理念,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充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从学校走进家庭、社会、大自然等更为生动、广阔的课堂中,边实践,边学习,并整合学科知识和德育、智育、体育、艺术等方面的活动,综合运用课内外知识进行探究、实践。因此,为了给孩子提供充分实践和发展自我的空间,我校在坚持了十几年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拓展领域,增设科目,保证时间、场地,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自愿参加,现在校级的二课已有绘画、书法、乐器、演讲、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舞蹈、田径、制作、剪贴、足球、乒乓球等十项,今年又增设了科技小发明、版画、合唱三项,并连续五年坚持开展“小十家”评选活动,从班级、校级的第二课堂活动中评选出“小作家”、“小数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家”、“小演说家”、“小书法家”、“体育小明星”、“小画家”、“小音乐家”、“小翻译家”、“小制作家”、“小发明家”,每年六百多人。“校园舞台,我最精彩”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已历时十三届,每一届都设有绘画、书法、乐器、演讲、英语(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舞蹈、制作、剪贴、卡拉ok等十几个赛项,并组织隆重的闭幕式,将精彩的节目展示给全体同学,为特长突出的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平台。活跃的第二课堂,全面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向“全面+特长”的方向发展,由于学校坚持“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思想,使得我校第二课堂活动生机勃勃,硕果累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培养,个性特长得到了长足发展。

校内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学生兴趣盎然,步入家庭、走进社会、走向自然的实践活动更是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他们利用课内外时间,围绕活动主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在20xx年3月份,同学们围绕着“学会感恩,做孝敬父母的孩子”这一主题,深入家庭,细心观察父母每天的辛勤劳作,篇篇观察日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父母的尊敬和挚爱。为了用行动表爱心,孩子们在劳技课、综合实践课和品德与生活课上,认真学习缝纽扣、洗衣服、叠衣服、整理房间等基本劳动技能,在家里学做简单饭菜,礼貌待客等方法。在三·八妇女节那天,当孩子向妈妈送上一杯热茶,端上热腾腾的饭菜,递上一封真情家书,唱出一首歌颂妈妈的歌曲时,家长们个个激动不已;在母亲节里,当孩子向母亲献上一份亲手制作的礼物,给妈妈洗一次脚时,家长们都情不自禁地夸奖自己的孩子会孝敬父母了。有一部分家长在激动之余,还给学校写来了感谢信,四年四班冯洋的妈妈在信上说:“以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任性,懒散,令他们忧心忡忡。这学期,学校开展“学会感恩,做孝敬父母的孩子”这项综合实践活动,注重了孩子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孩子知道收拾整理房间了,还给下班回来较晚的妈妈做饭,学会了尊重父母。希望学校以后多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

目睹孩子们一学期来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听到家长感激的话语,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更能教育孩子怎样做人,培养他们的家庭、社会责任感。

风筝节活动是我校每年一次的传统活动。近三年来,我校将这项传统的活动拓展为综合实践活动,分阶段指导学生进行活动研究。如,20xx年的“春日纸鸢飞满天”风筝节活动,分四个阶段让孩子们去动手动脑实践。第一阶段:奇思妙想,画风筝。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平时的生活经验,搜集有关风筝的材料,画出了许多创意独特的风筝,四年三班的全体学生还将想象的风筝用布艺的形式做出来,并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创意。第二阶段:心灵手巧,做风筝。学生设计创作出自己喜欢的风筝,再对风筝的扎制方法进行研究并亲自动手扎制。在扎制过程中,有的班级是同学们分组合作扎制,有的是教师统一指导扎制,还有的班级聘请会扎制风筝的家长来校指导。不少孩子的风筝扎制得精美、牢固,而且涌现出许多优秀合作小组;第三阶段:春风和煦,放风筝。三月末、四月初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到古城去放风筝,辽上京故都春风习习、欢声笑语,“纸鸢”满天飞舞,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感受着春日的明媚,体验着成功的快乐;第四阶段:放飞理想,写风筝。孩子们实践经历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许多感想、体会,也积累了许多关于风筝的实践素材,这正是有感而发,表达情感的最佳时机,因此孩子们写出了许多语言生动、感情真实、人物鲜活的活动作文,充分表达出了对风筝的情思。

几年来的风筝节活动,我校将其赋予新意,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创作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探究意识和写作技能,又锻炼了孩子的意志,丰富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让孩子在自己动脑创作,动手操作和探究中体验快乐与成功,从而全方位培养了孩子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实践—反思—提高,稳步有序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探究。

在几年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我们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反思,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及各年龄段学生特点,进一步优化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自主、积极实践。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师的智慧,集思广益,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工作在今后继续围绕主题分年级、分班级、分小组,有层次地稳步开展。在20xx年“我与大自然交朋友”的夏令营活动中,我们就打破了往年学校统一安排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的做法,而是在这一主题下鼓励学生分年级、分班级、分小组自主选择其中的小课题,通过小组合作或全班合作的方式,设计活动计划,选取活动内容,进行具体的活动、研究,教师只给予学生必要的、适度的指导,成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因此,在“我与大自然交朋友”夏令营活动中,有许多班级的学生成功的研究了“沙里河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沙里河中的水生物(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古城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沙里河岸上的树种”“采集野花标本”等课题。孩子们到沙里河边一日游那天,分班分组展示汇报了小课题研究的成果,有的展示了用照相机拍下的沙里河和古城夏日景色的照片,有的展示用彩笔画出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图画,有的展示本组采集的野花标本,有的用诗来赞颂古城和沙里河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还有的用歌声歌唱祖国、大自然和美好的生活。

此外,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开发与探究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校除了整体组织主题式活动外,还进一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及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利用平时的综合实践课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小课题,设计简单活动计划,利用假期进行实践。在假期,孩子们走进社会、走向大自然。调查家乡的变化、研究环境污染问题、自然灾害————地震的发生、春联的赏析、我镇的新区建设、春节习俗的由来、走进贫困家庭、五颜六色的水果、网吧的危害、左旗境内的树种等等。通过对这些小课题的亲身实践,学生对大自然更加了解,更加亲近,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溢于言表。

悉心的指导,自主的选择,开放的活动,不拘一格的形式,都充分的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发展空间,使学生能够在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中发展综合能力与素质。

总之,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探索,不仅使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深入的发展。经过几年来脚踏实地的不断努力、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xx年和20xx年分别被旗教育局评为“艺术教育先进集体”;20xx年获旗教育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xx年荣获“全国第三届小公民道德实践创新活动先进集体”;20xx年被评为“市级双合格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市级名学校”、“旗级先进学校”;且连续几年均被评为教育局年度目标管理一等奖。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行,我们虽然取得了点滴成绩,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探索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继续研究。

1、教师需要进一步培训。还有一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深入的理解,为了进一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达到全体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程开发的支持和各学科的有效整合,以及对学生长足的发展着想,必须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从思想到行动,给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高度重视。

2、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门课程,怎样在课堂上体现出它的课程特点、学科性质,这一门课怎样上才更具有实效性。这也是困扰着我们的问题之一。

3、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因此,在活动中,家长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同,所以,对活动的支持程度也不同。怎样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家长的支持,这还需要我们通过各种方式、渠道进一步去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在课程的开发中做到家庭、社会、学校紧密结合,真正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任课典型教师的培养,力争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引领和指导。通过典型引路的形式带动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提高。

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方案篇7

关键词:教学档案设计应用实践训练教学管理多元化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实践教学是音乐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大学生实践教学档案袋是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音乐舞蹈作品、节目单、照片、光碟、策划方案及新闻报道等历史教学实践记录,它记载了舞蹈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效果,反映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和管理的全部过程。音乐舞蹈实践教学是由校内课外实践和校外艺术实践两部分组成。校内实践教学主要有:观摩专业汇报演出、基本功大赛、毕业专业汇报演出、实习实训、毕业论文;校外实践教学主要有:实地艺术采风、服务地方文艺演出等。通过校内外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将平时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综合运用于实践教学和舞台表演中,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掌握音乐舞台表演能力和师范技能,培养适应地方文化艺术教育所需的人才;同时,也是检查地方高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育人质量有效途径。

四川文理学院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该校充分利用了高校文化艺术资源与社区文化资源共享,实施了“文化惠民在身边、流动舞台进基层”下乡演出工程,构建了老百姓文化生活公共服务体系。搭建了高校舞台实践社会化与社区之间文化互动合作,实现了社区文化互动中课堂教学舞台与实践教学的目标。自2013年以来,加强了对音乐舞蹈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注重落实了三个结合:一是课堂内外的教学内容与地方需求相结合;二是课堂教学的专业技能与地方惠民文艺演出相结合;三是学科综合理论知识与志愿服务乡村中小学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探索社区文化与实践教学互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参与了音乐舞蹈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工作,对大学生舞台教学实践中的照片、节目单、新闻报道等资料充分调动学生进行了系统收集整理并分类存档,建立了大学生服务地方演出实践教学档案袋,为教学改革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教学实践资料依据。现就我们课题组参加大学生实践教学档案设计、资料收集、教学管理体会及其方法表述如下。

二、实践教学档案袋设计要求及步骤

(一)实践教学档案袋设计要求

首先,实践教学档案设计要凸显以学生为主体;其二,在符合国家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础上,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其三,要结合音乐舞蹈专业实践教学特点,注重大学生实践过程中的总结与发展。

(二)实践教学档案设计的步骤

首先,明确音乐舞蹈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目标。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达到这些目标,关键是如何修正指导与学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怎样通过合作方式或团队协助来完成。其次,收集资料。实践主题鲜明,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作为实践档案材料的决策者,学生根据自己在实践学习过程中的情况,选择收集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总结在实践学习中取得成绩、反思存在的问题、整改的措施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是组织整理材料,以艺术实践活动主题为主线,确保组织整理材料的原始性和系统性,要求书写规范,内容真实准确。

三、大学生实践教学档案袋设计内容

实践教学档案袋是评价音乐舞蹈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原始凭证。为了完整、准确、系统地把大学生实践活动形成有保存价值的资料,归档管理,大体归纳设计为三个方面:

第一,学院根据学校各项教学规章制度,结合音乐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实践管理制度,如大学生艺术实践手册、实践活动工作要求等。

第二,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拟定学年度实践教学计划。以2015届毕业生舞蹈专业实践教学计划为例:

计划一,组织2015届舞蹈专业学生有目标、有目的地深入川陕革命红色根据地进行艺术采风活动,收集整理红色文化和大巴山民歌资源,创作贴近基层、展示地域特点的红色作品,培养学生音乐舞蹈创作能力。计划二,在市区周边建立了城乡“中小学志愿服务基地”、支教帮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培养学生掌握中小学音乐舞蹈教师的师范技能。计划三,应用音乐舞蹈专业的优势,与地方文化馆、歌舞剧院和社区服务搭建了区域文化互动的惠民演出平台,实现校内实践实训与校外演出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为文化艺术团体、社区输送文艺工作者及管理人才。

第三,要求学生参照以上学院制定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目标,结合自己参加实践教学事项,收集实践教学档案袋内容材料。一是创建大学生实践档案袋是一种经历,要求学生自主收集材料,包含学院领导、指导教师、同学之间的帮助、建议和相互交流,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鼓励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成长。二是学生对照实践教学计划,将自己参加艺术采风、送文化演出、义务支教完成的内容,按时间顺序如实填写。三是学生对实践内容进行简要的描述,并伴随自己实践过程的总结与反思及文字说明。

四、实践教学档案袋的应用及管理

一是实践教学档案袋实行专人管理,舞蹈专业实践教学档案由舞蹈教研室主任按照时间安排,有计划组织学生按要求完成实践活动的内容填写,充分调动大学生有目的选择和收集实践学习过程中的舞蹈作品和相关材料,确保舞蹈专业实践教学资料原始性、系统性及完整性。达到形成自我建档、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进步、自我成长的发展性档案袋评价。

二是收集实践教学档案袋,做到定期和日常整理相结合,对实践教学计划、总结、艺术采风的作品,演出的光碟、节目单、活动方案;义务支教的教案、课件、教学活动记录、成绩分析、学生工作检查记录等资料做到及时收集,分类整理,立卷归档,保存完整。

三是检查资料遗失缺漏,检查判断应归档资料是否齐全归档,发现问题及时补漏缺少的教学档案资料,及时收集补齐,使之齐全完整。

四是严把档案袋质量关,大学生实践教学档案材料做到准确客观,还要系统排列按学年度分类,注明姓名、学号、班级、时间,这样有利于方便查找,确保实践教学档案袋的质量和管理。

经过三年来对实践教学档案应用及管理,认识到只有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档案的各种资料,才能使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有序。2011年学校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实践教学档案起到了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支撑作用,凸显了大学生实践教学档案袋的重要性。通过充分利用评估资料、大学生实践教学档案袋信息反馈等,探讨了舞蹈专业教学特点,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修订了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比重。于2014年至2015年音乐舞蹈专业的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舞蹈《雨润巴山》参加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荣获一等奖,舞蹈《致青春》、《魂铸巴山》参加全国舞蹈“荷花奖”荣获银奖。由此可见,建立舞蹈专业大学生实践教学档案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环境育人,社会办学“四园同心”的办学思路,是对学生参加实践动态、学习过程和专业成长进步的全面记录,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现认证评价、舞蹈作品成果评价、关注大学生实践学习效果评判,更加有利于“基础知识结构化、理论实践融合化、教学管理信息化、考核评价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序推进。大学生实践教学档案袋不仅可以作为学生成长过程的学习评价,还可以作为教学管理人员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方法;亦可以作为评价教师和考察推荐人才的依据,同时达到全面调动师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目的。

总之,大学生实践教学档案袋设计是通过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和积累建立起来的,它更加注重了大学生专业个性的发展,并全面反馈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舞蹈专业师生受益匪浅。因此,我们要不断规范大学生实践教学档案袋的收集与管理,实现大学生多元化评价迎合实践课程多样化要求,更好地为高校教育教学和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1.

[2]李晓燕.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与区域文化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7(6):113-115.

[3]罗瑾.美国教师评价改革的新动态[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7):121-124.

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方案篇8

【关键词】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统筹运作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文件)提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基本原理的重要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一贯坚持的指导方针,也是当前深化高校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根本关键和重大课题。

近年来,许多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方法的进行了各种探索方面,形式多样,但却比较零散,缺乏统筹、贯通和配应,难以发挥整合效应和综合教育功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多种形式,只有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运作,才可能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坚持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假期实践和学期内实践相结合,集中实践和分散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实践教学。我们认为要提高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进行统筹运作。

1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的多种形式的统筹运作

理论教学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重在传导思想、政治、道德观念;实践教学则强调学生参与现实生活,在亲身体验和身体力行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并逐步实现从思想、政治、道德认识到行为的转化。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有多种较好的方式,案例分析、问题研讨、情景模拟、演讲辩论等。这些方式同样可以运用于课堂的实践教学中。案例分析法,教师对典型案例加以讲解、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去指导实践。通过案例的分析,让学生独立分析比较、推理判断、归纳概括,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在课堂实践中进行自我教育。情景模拟法,通过情景设置和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使课堂知识进一步活化,从而引导和调动学生自我修养的主动性。参与式教学,是指在教师主导教学方向,确保教学内容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过程的一种教学形式,如开展师生主辅讲、问题讨论、演讲或辩论等。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开展专题调研或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然后在课堂上开展问题讨论、演讲或辩论。这样就能够更好地把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

多样化的课堂实践教学形式,统筹运作其效果会更佳。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高度重视课堂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还应探索和研究这些形式之间的最佳配应方式及其运作机制。因为任何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起的作用都是有限的,而多种教学方式的统筹配应则能发挥整体效应和综合教育功能。案例分析、问题研讨、情景模拟、演讲辩论等方式可以结合在一起运用。在进行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境再现的方式把案例模拟真实展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对案例的讨论、研究、和分析并展开辩论。在此基础上,也可以让学生总结并进行演讲。

2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统筹运作

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课堂教学相互映衬。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印证、深化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从而强化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的能力,达到知与行的统一。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锻炼、社会考察、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学校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许多相通的地方:两者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为指导,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途径,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贴近生活,贴近工农,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国情、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培养品格。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高校尚未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也没有相应的管理和考核办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一种课程意义上的实践教学过程,它与课程理论教学相呼应,具有一定的课程结构、相应的实施规范和考核办法。课程性,正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目前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区别所在。、教育部、团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这就为高校统筹社会实践教育力量和教育资源,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指明了方向。高职高专学校更应该把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制定相应的社会实践教学大纲,应该派思政教师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做指导,从社会实践内容选择、时间安排、开展方式、考核方法等方面做好全面统筹的安排。并且把实践教学的要求,落实到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位任课教师,体现在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的岗位职责中。

3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实训的统筹运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仅要通过专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来进行,还应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专业实习实训的优势来展开。高职院校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一般都经过长期建设,基础雄厚、比较稳定和巩固。如何将高职高专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实训资源统筹整合,使专业实习实训同时成为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平台,使技能训练与素质培养相结合,这是高职高专思政理论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

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实训时间较长,多有固定的基地,是实践教学难得的教学资源。高职高专学校的思政教师可以因地制宜的利用各专业系部建立的实习、实训基地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和依托,并与各专业系部学生的实习、实训结合起来,与系部教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可以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的实习伴随进行,做到每一专业的学生在实习期间都同时附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任务。带着调查提纲走,带着调查报告归,回校后进行座谈讨论交流体会。学生专业实习期间,思政课教师可以定期到这些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专题调研,了解学生的情况,了解各行业对学生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贴近学生实际的第一手调研资料,使学生更容易将课堂理论教学活动中获得的“教化”内化为自己的人生体验,从而实现“知”与“行”统一。为使学生在专业实习期间更好地完成社会实践的任务,需要教师做好系列准备工作。如事先为学生开设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方面的专题讲座,使学生掌握这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学生一起确定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及要求。思政教师应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对不同专业不同的实习实训基地上实习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社会实践形式,提出不同的社会实践内容和要求。一般要求学生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汇报社会实践成果。调查报告应做到内容翔实、数字可靠,要有分析、有见解、有体会。同时还要加强考核,可以把调查报告成绩计入实践教学的总成绩中。思政教师还要重视实践教学反馈。当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思政教师应组织召开学生社会实践座谈会,让学生互相交流情况,畅谈专业实习过程中的社会实践的收获和感受。

4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统筹运作

高职高专学生的第二课堂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暑期社会实践、平时社团活动、道德文明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实践载体,寓教于活动之中,使理论教学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与学生处和团委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围绕理想信念的树立、思想品质的培育、道德情操和守法意识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美好心灵的塑造来开展有关活动,赋予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以具有时代气息和深刻思想内涵的教育教学内容和理念,提升活动的层次和品位,从而达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和守法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薄弱、心理素质欠佳等突出问题的教育目标。

5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择业技能培养的统筹运作

高职高专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的人才,教育教学应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如何结合学生的就业而展开,不断创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这是一项重要课题。

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方案篇9

一、自主实践性作业评价,引导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探究体验

根据每一册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对全册活动进行分类设置,制定出10次左右的实践性作业,主题内容根据单元教学内容确定、延伸,每一次实践活动分:活动主题、活动要求、活动过程、活动评价等几部分。其中活动过程又由多个小主题构成,有查有做有演,或说或写或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社会生活,通过实践活动感受运用社会知识,学会处理简单的社会问题。以第二册自主实践性作业为例,本册自主实践性作业的主题是“我快乐,我成长”,首先是“写给同学们的话”,对实践性作业的活动内容和学习方法做了介绍提示,先让学生有一个初步认识。然后分12个主题进行了活动设计,分别是“我来学当家”“做红绿灯下的小主人”“现代通信真方便”“存上我的零花钱”“参加保险好处多”“有事好商量”“人民政府为人民”“我的自画像”“我眼中的

--------------------------------------------------------------------------------

”“我不怕困难”“诚实伴我成长”“不良习惯危害大”等。如第一活动主题“我来学当家”,活动过程分这样几步设计:1.菜谱我来定,为家庭制作一份一天的菜谱;2.让我去采购,先让学生定出购物清单,再在家长的陪同指导下选购物品,要求是买到新鲜、实惠的食品,并正确计算付款;3.学做小厨师,在家长的帮助指导下学做饭菜,写下自己的活动过程和内心体会;4.聪明的我,让学生模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如:买到假冒或劣质商品时,售货员多找钱时,售货员服务态度不好时等。这样的设计环环相扣,注重学生生活体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其他几册则根据年级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针对性的活动设置,整体遵循螺旋上升、逐步提高的原则进行设计。

二、多元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成长的动力

对学生学业评价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其学习和教师教学方式。实践中,我们从学生品德与社会课知识的掌握及综合运用、学生认知发展和情感态度的变化、课堂学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例如:笔测、作业认定、调查小报告、学生实践活动(参与态度、资料收集等)等。

(一)作业认定――采用星级评价,呵护孩子自尊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所经历的每一次测试,都是建立其自信心的良好时机。因此,在考试与评价中精心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与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每次我们对学生自主实践性作业的完成情况都采用“送星星”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评价与激励,每次作业优可得三颗星,良可得两颗星,及格可得一颗星,根据学生所得星星的数量对其进行学期作业综合评定,让学生在“数星星”所带来的快乐和自豪的心理体验中对学习充满自信。(见自主性实践作业)

(二)期末测试――弱化知识考核,重在实践运用

传统学习过程中的对结果的评价(也就是终结性评价)多采用标准化的测验,如选择题、判断题等,只要求学生写出答案,而隐藏在答案背后的能力获得过程中的知识的运用、判断的方法、社会实践等这些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应该比结果更为重要,但这些恰恰被传统的评价忽视了。进行评价改革,我们并不是不进行期末测试。而是在测试时弱化对基本知识的考核,常识性判断选择题只占卷面成绩的10%,而与社会生活、课本知识密切相连的时事知识占20%,其他70%的内容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社会知识和学习方法,实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参考“自主实践作业”的形式模拟几道社会情景题,让学生写出对事件的分析和看法,并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虽然初步实施时学生不太适应,但其简单稚嫩的语言透出了孩子们对生活的自我认识。这样做遵循学生学习社会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社会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让学生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和学习者、一个训练有素的思考者。

如果学生自己对测验的答卷不满意,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在他们经过准备后,采用一套平行试题对他们进行二次测验。学生通过努力获得了正确的答案后,教师重新给予评价。这种方法为学生树立了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的信心,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激发了其热爱品德与社会课的情感。

(三)学习档案袋――尝试自我评定,记录成长历程

进行档案评定的主要意义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机会,使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的进步,特别是学生在档案内容的选择和被展示作品的提交过程中,其自己充当了决策者或主要决策者,他就会更加自信和主动。我们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为学生设计了三种类型的学习档案袋:学习过程档案袋、精品档案袋和特色档案袋。(见表1)

表1学生学习档案类别一览表

类型内容目标特点

过程档案袋学生不断发展中所“积累”的所有信息与证据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记录学生在学习某一领域的进步过程或轨迹。帮助学生发展起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估和监控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收集的内容与时间多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学习现状来确定,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搜集起来,作为发展的证据。学生要负责选择和提交符合要求的作品和其他证据,同时要一步一步地检查在一定领域中取得的进步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对自己的成长进行基本的思考与评价

精品档案袋学生自主收集能够反映学生的个体水平、自己满意或最佳的作品展示学生某一阶段在社会学科中所取得的成果,帮助家长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在某一时期内所取得的成绩与长处。通过展示成果,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由此增加自信与对学习的兴趣收集的是学生自己选出的最佳的作品,以及他们对作品的自我反省与选择标准的说明。在有家长和其他人参加的展示会上,呈现学生作品的样本

特色档案袋由学生自愿建立,主要搜集表现自己兴趣、爱好、特长的课内外学习及实践取得的成果充分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兴趣爱好、特长特色,使学生感受成功、体验成长的快乐收集的主要是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假日活动、家务劳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有特色的作品,使档案袋评价的激励功能延伸到课外、家庭和社会

学习档案袋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成长过程评价和学习作品。充分运用档案袋评价手段,引导学生学会全程自我监控。学习档案袋的建立和运用,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历程,并能够从中激活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课堂教学是师生进行双边互动、多向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使用学习成长日志,学会全程自我监控,这是提高学生反思力的有效途径。反思学习过程是一个体验过程,是一种能保证学生从实际体验中获取教益的过程,学习者可以将认识与行为实时联系。它还具重复性,每个有意义的经历和经验都代表一种参与反思过程的机会,从而可使学习行为得以延续。反思学习是对正在发生的行为和事件进行理性的审视,它能产生一种可以指明未来活动和行为的洞见。在我校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学习过程中,伴随学生反思的有效载体是成长日志和作品活页纸,它始终有机结合于学生课堂学习的活动中。我们课题组对课堂学习过程进行了精心设计与操作,从“自主定向”始,至“自主评价”终,学生始终以过程评价为工具,以品德与社会成长日志的自选目标为标的,以自身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为评价基础,随机进入评价反思状态,进行有选择性的自我评价,以完成自我监控的目的性。课题组的教师都有很深的体会,由于整个学习过程都以作品及成长日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形成了学生进行自我监控的有形物。因此,在每一次作品完成及其自评、互评、师评等过程中,学生都以前一阶段的评价标准为指标,从中学会了对以往学习信息的分析和鉴定,以弥补现阶段学习状态的不足。实施过程中,教师善于启发学生把学科学习目标与成长反思目标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定向、自主探索、自主反思和自主评价,使学习档案的运用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使学习成为一种不断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升华的过程。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从“过程袋”到“精品袋”形成了学生搜集和反思学习信息的又一个高潮。课堂教学是一个点阵分布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稳固结构,而反思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元认知状态。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又进入到搜集反思学习信息的状态。首先从过程袋的运用角度来说,学生已具有了相当的自我监控意识,当他们觉得自己的作品不能达到自己的满意程度时,他们就会自觉地把作品撤下来,并以更好的作品去替换。同时,精品袋又延续了过程袋的优势,学生通过自我选择、鉴别,以自我肯定的方式,把最好的作品选入精品袋,以完成他的阶段性学习任务(这里之所以认为是阶段性完成学习任务,是因为精品袋作品的选入也不是反思评价的终结)。学生成长档案展示会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了使档案袋评价制度能为全体家长理解和接受,为了给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我校改革传统的“告状式”“排队式”家长会制度,代之以“学生成长档案展示会”制度。在每学期期末考试结束、正式放假之前,在学生自行准备的前提下,先召开每个实验班级的成长档案展示会。学校给学生半天至一天的时间,让每个人好好回顾和整理档案袋,筛选作品,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反思和独立自评能力,并在小组里倾听同学对自己的评议。这两种评价形式不仅有星级标志,而且还要有符合要求的评价文字。当上述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再用半天的时间在每个班级举行成长档案展示会。一节课是学生互相观摩,这需要事先组织好、动员好;另外两节由学生上台汇报展示自己的成长经过及其体会,让他们谈出每个人的特色、特长、进步,突出展示自己最自豪、最骄傲的一段成长经历或者成绩。面向家长召开学生成长展示会,可以先让最出色、进步最大的学生向全体家长汇报和展示自己的成长记录,这样的典型要选好,要有各个层面的代表性,让家长看看人家的孩子是怎样成长进步的,要把家长关注孩子成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然后再让家长去看学生成长档案展览,并让自己的孩子给自己作讲解。这样的会可以让家长学生一起到场,并让家长孩子坐在一起。事实证明,这样的“成长展示会”受到了所有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每一个学生都挺起胸膛,感到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以往“不起眼的学生”的家长脸上也绽开了少有的笑颜。

(四)实践活动:引导自主探究,培养社会技能

每一次实践活动结束后,都利用表格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见表2)

表2社会实践活动作业学生评价表

活动内容

--------------------------------------------------------------------------------

班级

--------------------------------------------------------------------------------

姓名

--------------------------------------------------------------------------------

时间

--------------------------------------------------------------------------------

评价项目评价要点自评组评家长评师评

在活动中

参与的态度1.认真参加每一次活动

2.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3.做好资料积累和处理工作

4.主动提出自己的设想

5.乐于合作,尊重他人

在活动中

获得的体验6.善于提问,乐于研究,勤于动手

7.关心国家大事,有一定的责任心

8.能对自己进行“反思”

9.实事求是,尊重他人想法与成果

10.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

活动中学习

方法掌握11.能用多种途径获取信息

12.能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

在活动中的实

践能力的发展13.有求知的好奇心、探索的欲望

14.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法

15.积极实践,发挥个性特长,施展才华

总评

注:评价结果为a、B、C、D四个等级

此表也可作为一段时间(双周或一个月)学生课堂活动评价表,与教师组织的学生实践活动等纳入考核。期末的“实践活动”等级由每次实践活动或课堂活动等级核算出来。

根据以上四项考核情况,期末评价采用“四项成绩等级+激励性评语”的方式对学生学期社会学习成绩予以评定,以素质报告单的形式进行通报(见表3)。其中,“作业”“期末测试”“成长档案”“实践活动”四项等级分别予以公布,评语则采用教师与家长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的社会学习进行描述,特别是点明学生的成长、优点,激励进步。

表3学生素质报告单

评价项目评价等级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综合等级

课堂和

实践

活动注意力集中情况

回答问题的参与程度

对学习感兴趣的程度

小组合作学习情况

与教师合作交流情况

收集资料情况

整理归纳探究成果

表达是否顺畅有新意

(上接11页)

续表

评价项目评价等级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综合等级

自主实践性作业

期末测试成绩

成长档案袋内容与整理

进步程度

一学期了,给自己的学习作一个简短的回顾与小结

让教师来谈谈我的学习情况吧!

爸爸妈妈又是怎样看待我的学习呢?

社会实践教学活动方案篇10

尽管社会对管理类人才的需求很大,同时高校扩招后管理类毕业生也大批涌现。如何使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的人才具有市场竞争力,不仅看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规格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更要看人才培养的质量。希望本文研究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一、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集理论知识与实务技术为一体,由于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定位及课程建设等矛盾,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方面问题较多。

(一)实践教学不适应人才培养要求滁州学院自2005年起招收第一届工商管理本科生,2006年首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2009年修订并使用至今,尽管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明确,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职业和岗位的结合度不高,人才培养定位与课程教学任务不相匹配。以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为例,首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任务不清晰,没有围绕人力资源管理岗位“是什么”“要做什么怎样去做”等胜任特征,培养学生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和业务执行力。其次,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够,人力资源实践教学缺乏有针对性地设计模拟情境下的实践问题,组织学生交流研讨、并运用所学的知识理论去分析并解决管理实践中的问题。此外,对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不够。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做好常规事务,还要追求管理变革与创新,如没有实践教学及实践活动的经验积累和见识增长,则无法锻炼人的实践应用能力并形成创新精神。

(二)理论与实践教学配置不合理

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的纲领文件,教学计划中须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环节。只有合理安排各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及进程,才能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以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为培养方向的工商管理专业为例,相对于其他专业基础课、必选课而言,人力资源管理课时(每周3学时)严重不足,即便是理论教学尚且要追赶进度才能完成,实践教学则难免被一再压缩。虽然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了实践教学内容和比例的增加,但只是在社会实践、实习实训、毕业论文与设计等方面增加了实践学分,而对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却无刚性要求。实践教学及学分常常集中在最后一学期,那时的学生大多在四处奔波找工作、匆忙应付毕业论文,而在学生最有兴趣、最有精力、专业课程最集中的二、三年级,却没有切实开展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

(三)对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视和投入不够

以往,学校各方面对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首先,职能管理部门没有从宏观层面加速实践教学制度和配套政策的制订和实施,对实践教学环境的营造不够。其次,授课教师没有重视实践教学活动,针对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践机会。此外,学生们没有跳出“考公务员、考编制、考研必须死读书”的思维定式,没有认清:不论何种职业路径,最终要走入社会和职场,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未来职业发展的根本。

此外,学校在实践教学设计、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实践教材编撰、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实践教学设计方面,如何围绕课堂实践教学、实验课、技能拓展、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模块,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方面,如何整合利用好校内管理学综合实验室的各项资源及校内外实训基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教材方面,如何编制应用型教材和案例资源库,为实践教学提供有针对性、专业性和实战性的素材。队伍建设方面,如何加强课程教学团队中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更多的“双能型”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

二、工商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目标任务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工商管理专业是培养在社会一线运用企业管理、经济、法律等专业知识和技术开展工作,具有管理与决策、沟通与协调、现代办公与信息处理等能力,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实践创新精神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包括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但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本科生绝不可能在以上专业领域通学通用。为此,滁州学院应区别其他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根据本校已设置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专业,以及“市场需求、特色与错位发展、培育新的专业增长点”为原则,将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企业生产运营和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即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可以在企业及非营利组织从事生产运营管理、行政管理或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根据以上人才培养的职业和岗位定位,找出相应岗位的关键能力及能力要素集合,构成人才培养的能力模块,最后根据不同能力模块要求配置相应的课程系统,即课程模块。可见,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人的能力需求,而能力需求又决定着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为例,不仅需要工作分析、招聘与配置、绩效考评、培训开发、薪酬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技术,还需要人际沟通、信息处理、管理应变等思维和能力,为此,须开设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劳动关系等专业必修课程,以基本满足该岗位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应用型课程,须培养学生“应知、应会、应试”等方面技能,不仅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本技术和方法,而且要达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职业资格的要求。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框架、方法技术、实践技巧,引导学生涉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并继续以后的探索。

本课程通过对人力资源的获取、开发、激励、保留等知识、理论、技术方法等学习,旨在培养未来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人员,使他们不仅具备人力资源专业化知识、多元化技能、既懂理论又能实践,还具有适应未来岗位和职业发展的胜任素质,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市场观念、策略管理意识、现代化操作技能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

(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内容结构

  为确保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内容体系完整、层次脉络清晰、教学难易适度,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是什么?人力资源管理做些什么?怎样开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未来的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是什么样子?”等问题的研究贯穿课程。课程主要安排人力资源管理导论、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与评价、招聘甄选与人员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与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职业生涯管理等任务模块,每一模块都包含着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工作的原则、方法、技术、流程及实践应用。

为掌握以上知识和技能,本课程应在第四学期安排4个学分、每周4学时、总计72学时的教学任务,可按2:1分配理论与实践课时的比重,即理论48学时、实践24学时,理论课主要讲解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实践课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实验课、践行辅导等形式开展以学生为主的体验式教学。本课程的先行课程是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组织行为学等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是企业战略管理、劳动法、公共关系学等专业基础与选修课。

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

  长期教学中,作者强烈地感受到实践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方面的作用。为增强实践教学效果,学校各方面须共同努力、系统开展实践教学的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

(一)宏观层面的政策保障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必须由制度建设为保障。首先是结合市场需求及办学目标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实践课程如何设置,保证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内容及实施标准。二是逐步建立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细化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实践教学活动制度化和规范化。三是从院系层面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实践教学的师资培养,针对人才培养规格研制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加强对实践教学活动的检査、指导和效果评价,定期组织实践教学公开课等。四是有效监管实践教学执行情况,完善计划、实施、监督、评价、反馈、激励系统,将实践教学管理落到实处。此外,要规范评定实践教学课程的成绩,制定实践教学的考核标准和办法,并纳入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2、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系统

实践教学应灵活多样地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按实践教学形式和功能不同,实践教学可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方面。课内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并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可根据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安排在课堂上进行应用案例研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践行辅导等活动,使学生课内将知识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管理问题联系起来。还可在人才测评、绩效考评等模块有针对性地安排实验课,使学生初步了解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应用。课外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基本的专业技能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并激发创新意识。课外实践活动包括认知性实践和应用性实践,主要有社会实践调研、岗位见习、毕业实习、大学生科研活动等形式。此外,学校和院(部)应加大对实验室软硬件设施和实践活动经费的投入,加强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支持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训、到社会基层挂职、兼职等,为有效开展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提供经费补贴。

3、建立实践教学的考评体系

为加强实践教学系统监管,应建立校、院两级实践教学考评系统。首先是建立每学期初、中、末期实践教学检査制度,检査教学计划中是否安排了实践教学内容以及实践教学的执行效果。只有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引导师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其次是将教学督导制度引入实践教学管理,通过学校教学督导组不定期的实践教学检査,利用学生联络员定期反馈实践教学相关信息,将实践教学执行情况纳入教师教学考评系统,形成多层面、多维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此外,还要建立实践教学质量奖惩制度,对认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师,认定其实践教学工作量,而对不按计划执行实践教学环节或学生评价实践教学较差的教师,不认定其实践教学工作量,并在教学综合考核中不予评优。

(二)微观层面的具体实施

人力资源管理重在实践和运用,该课程实践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更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态度、价值观等养成。只有将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践行辅导、实验课、社会实践等课内外实践教学有机组合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充分保证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运用语言、书画、音像、视频等媒介手段,将特定的真实事件作为案例带入课堂,让学生充分了解案例、分析讨论,甚至扮演角色以体验特定的实践情境或行为过程,以寻求问题解决方案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自主、亲验、交互等实践性特点,通过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团队学习。案例教学可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辩析、情境演示等方式。

人力资源课程的案例教学可采取章前案例引导,针对各章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管理实践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讨,激发学习兴趣;其次是根据关键知识点要求,在各章中间穿插应用案例、能力要求或技术方法等板块,拓展学生的知识范围和学习视野,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每章结束部分安排应用案例分析、课内体验或践行辅导等项目,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亲历亲为,提高实践调研、分析思考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在劳动关系一章开始引入,发生在2010年5月的富士康集团连续12名员工跳楼自杀事件,这是一起因企业与员工利益矛盾而引发的极端事件,而随后,企业、员工、政府、媒体等方面的不同声音是否客观真实地评判、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可运用劳动关系及调整机制来分析富士康事件背后的真实原因及规避此类事件的解决方案。再如,在学习职业生涯管理一章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时,教师可引入真人真事:中国互联网企业创始人马云的职业发展,组织学生分析讨论马云的职业发展存在哪些偶然和必然的因素?他的职业成功有何启示?通过课堂上的研讨与辩论,让大家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决定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

2、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

情景模拟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围绕有待探讨的某一人力资源管理课题,指导学生从管理实践、案例及相关资料中收集素材,编写成情景模拟实施方案或“剧本”,将管理实践活动“搬”进课堂,使学生身临其境,扮演各种角色,从中学习和体验管理知识和技术。该方法的特点是通过学生扮演管理角色,自我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实践性和创造力。②

在员工招聘一章,教师可设计“银行大堂经理的招聘”这项体验活动,使学生掌握本章的主要技术方法。该项目目的:_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和信息收集,了解银行大堂经理的工作职责及任职要求,二是让学生熟悉面试方法的应用和面试效果的评价,三是锻炼学生的沟通和应变能力。在工作分析一章结束后、员工招聘一章开始前,授课教师启动项目策划,指定当地某家商业银行,给出该银行的部分背景资料,选三组学生(每组各4-6人)具体实施。第一步是要求各组学生针对该银行现状编写大堂经理的工作说明书,充分讨论并达成一致。第二步是在招聘一章结束前,要求三组学生分别设计该银行大堂经理的招聘面试活动方案,包括面试时间、场地、形式、内容、方法、情境、面试评价量表等,确定一组学生扮演面试考官,第二组学生扮演应聘者,第三组学生作为面试活动的评价者。最后,在招聘一章结束时,教师安排2节课来实施该项目,第一节课,由三组同学模拟开展面试的角色扮演活动,其他学生旁观,第二节课,在其他同学发表评议的基础上,授课教师总结评价整个活动的组织实施,并对主要参与人给出评价分值。该项目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为什么要招人”、“按何标准招聘”、“如何开展招聘活动”、“如何组织面试”、“面试中有何方法和技巧”等关键知识点,系统而直观地运用到实践中。

3、实践锻练与课内辅导

简称践行辅导,即将课内传授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运用到课外的实践锻炼或体验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体验活动及反馈予以适时指导,使学生感受到“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导论一章主要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概念、主要任务、管理者的职能定位,仅课堂讲解无疑是抽象和枯燥的。为使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括哪些内容,管理者的工作职责与角色定位的关系,我们设计了“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体验”这一课外践行项目,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了解人力资源管理者(以下简称HR)应具备的能力和特质、主要工作内容及活动范围,其次是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分析思考问题、团队合作的能力。选择两组同学(每组各4人)实施。由教师联系某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安排两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在该部门见习两至三周,主要是观察和学习。之后,两组同学分别利用课后时间研讨,教师参与并提供辅导。各组研讨的问题是:HR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特征;本组公认表现较好的HR并分析原因;找出见习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工作场景或问题解决案例。两组同学将以上内容归纳成文字或表格。本章结束后,教师安排2节课时间,由两组同学分别对该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总结组同学依次发言,互不重复,总结时间不超过20分钟;评价组同学对总结情况进行评价并形成一致意见,评价时间不超过20分钟。随后,其他同学自由发言,时间不超过20分钟。最后,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和点评,对参与的学生给出实践活动评分。本次活动使学生对HR及其工作有了初步印象和感受,对本课程开始产生兴趣。

4、实验课

在目前安徽省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之中,设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不到三分之一,更不用说配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滁州学院尚未设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验课程的开设,从硬件上可以依托经管学院的管理学综合实验室,学校可再投入少量经费购置一些不太复杂且比较常用的人力资源管理应用软件,如人力资源测评系统、绩效考评系统等即可。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课环节可分组开设一至两次实验课,每次2学时,在教师的指点下,学生分组在实验室里操作管理软件,体会书本知识与模拟环境的不同,体验人力资源职能管理方式的差异及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便捷,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基本掌握实验室软件的操作要领和应用技巧。当然,教师也可以联系本地具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借用他们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组织学生观看系统运行的演示,帮助学生总体上了解该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运行情况及内外环境变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5、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最常见的课外实践教学形式,是根据专业及课程功能要求,安排学生进入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直接体验和感受。适合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参与社会调査、开展大学生科研活动及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岗位见习或实习等。

为使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布置学生以问卷、访谈等形式开展社会实践调査活动,如:针对某一地区或企业开展员工流动性调査、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査、员工心理压力及影响因素调査等。通过社会调査活动,让学生了解基层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既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又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及团队合作能力。再如,通过参与教研及科研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应用及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可吸收学生参加自己的教研与科研活动,从资料收集、整理等基础工作做起,直至思考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师应帮助学生申请大学生科研课题及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并帮助他们开展应用性和探索性的实践研究。在校大学生参加管理岗位见习或实习的机会非常有限,一般只能联系到学校或院(系)实习实训基地,或任课教师的兼职单位,而且接触的大多是最基层的管理或技能岗位。见习或实习期间,同学们受所在单位HR和指导教师的指点,从最简单和基本的事务做起,边工作边学习、边做事边思考,通过阶段性地实习,了解所在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并主动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提出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积累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