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人工智能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3:31

常见的人工智能技术篇1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控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思路;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化技术势在必行,在各领域中均有所应用,人工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均有明显提升。工业生产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人工智能化技术被逐渐应用至工业中。工作人员需要对其技术要点以及具体工作流程等进行熟练掌握,正确掌握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方法,使其作用得到最大程度体现,真正用以促进工业进步与发展。

1人工智能化技术

人工智能化技术主要指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对人脑进行模拟,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机器人系统、专家系统进行合理编制,通过上述两种系统进行合理控制电气自动化。下面对人工智能化技术的优势进行说明:其一,操作较为简便。人工智能化技术主要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对电气自动化进行控制的目标,具有固定的操作流程,在实际工作中操作比较简便;其二,具有较大的价值。人工智能化技术中涵盖了计算机技术,并且通过此项技术可以实现对电气设备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使人工操作量大幅减少,使投入成本降低,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其三,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人工智能化技术主要使用计算机自动完成控制和监测等工作,对传统人工操作造成的误判及误操作进行合理规避,大大提升工作的安全与稳定。

2电力自动化控制中人工智能化技术应用思路分析

2.1对人工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设备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电气设备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对工业生产能否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多数企业均设置了电气设备系统,以通过电气设备系统可以对电气设备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掌握。在电气设备系统设置过程中可以对人工智能化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形成电气设备人工智能化系统(见图1),例如:使用人工智能化技术可以对电气设备的相关参数进行准确采集、分析和计算。处理后将参数返回系统中,让电气设备按照返回参数进行运行,从而提高电气设备运行效果,为工业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2.2对人工智能化技术在电气控制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的重要内容,在整个过程中使用人工智能化技术对人为误判等情况进行弥补,可以滤除错误数据、定义设备状态、提供专家理论意见、生成解决方案等。人工智能化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对模糊控制、专家控制和网络神经控制进行合理使用,下面对各种内容进行分别说明。

第一,对模糊控制的具体应用进行说明。模糊控制主要指在模糊推理以及模糊语言变量的基础上将专业人员的经验作为主要依据对模糊器进行正确使用,进而对电气进行合理控制。相关研究证实模糊控制器主要通过交流传递和直流传动实现电气控制的目的。

第二,对专家控制的具体应用进行说明。专家控制将专家系统理论作为依据的同时借助其他控制理论技术对电气进行控制。此种控制方法具有灵活性较高以及适应性较强的特点,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要求对相关参数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提高电气控制水平和工作效率。

第三,对网络神经控制的具体应用进行说明。网络神经控制主要指通过网络神经控制系统对人脑神经元的活动进行模拟,从而实现电气控制的目的。此种方法控制效果较好,为此在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3对人工智能化技术在日常操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电气行业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气自动化控制中涉及的电气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多,日常操作较为复杂,并且工作风险性高、效率偏低。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对人工智能化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工作人员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化技术对基础控制算法进行合理设置,对原有的操作流程进行简化处理;在使用此项技术后可以使用计算机对各种电气设备进行操控,对设备的日常运行情况进行实时掌握,保证工业生产可以顺利进行。传统情况下电气工作人员需要对电气设备的相关数据进行及时记录,例如:瞬时发电功率、累积电量和损耗等情况。多数企业均采用人工记录的方法,因为电气设备较多,记录工作量较大,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记录,并且人为错误的情况较为常见,无法为后期检修和维护工作提供可靠数据支撑。使用人工智能化技术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对电气设备的相关数据进行实时记录,保证数据准确性,为后期各项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保障,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及完成质量。

2.4对人工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在电气设备运行时在外界因素或者内在因素的影响下均可能使其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继续进行工作,将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会对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产生较大的威胁,并使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受损。在实现电气自动化后上述方面的问题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使用人工智能化技术可以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可以尽快找出电气设备出现故障问题的原因,诊断准确率较高,人工智能化技术主要使用神经网络,专家系统以及模糊理论等对电气设备进行诊断,并且可以将上述方法进行综合使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诊断结果,为工作人员检修和维护过程提供便利,在经过分析后可以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例如:生产过程中继保勿动,电气自动化控制方式为接收故障信号,保护动作,生成故障动作报告,全程录波。人工智能化技术可实现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判断故障信号是否真实,是否需要动作保护跳闸,生成报告后简要判断故障产生原因,给出处理意见。

2.5对人工智能化技术在自控流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在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对其进行自动化控制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且相关规定的要求较为严格,如果某个控制过程出现问题均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使用人工智能化技术可以对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自动控制,并且可以对相关故障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使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水平明显提升,从而保证工业生产顺利展开。

常见的人工智能技术篇2

关键词:智能技术电力系统运用

中图分类号:tm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2(a)-0131-02

经过这些年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的电子自动化智能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与以往相比,智能化技术在解决问题和反馈问题上,都有很大的优势,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脚步越来越快,相关电力工程的建设也需要提升同等的步伐,这就使我们不得不去开发和研究。智能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具有高效能的控制技術,由此,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应用中得以推广,从而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模糊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模糊控制技术,即通过建立模糊模型,在自动化过程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控制。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是简单易行,家用电器领域常常采用这种方式。从应用效果和应范围上总结,这种方法是目前最有实用且最有优越性的一种技术。电磁炉、电饭煲等我们日常生活常用的这些家用电器,都是模糊控制方法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一种体现。斯洛文尼亚学者采用这种方法改造了常规恒温器,分为两种工作方式做对比:

冷态加热到100℃,具体情况见表1。

热态保持100℃,具体情况见表2。

通过表1,表2数据可知,采用模糊控制技术,把水从冷态加热到100℃,节电16.3%;恒温水100℃,可以节电15.7%,这是不小的数字。所以,模糊控制技术这种既操作简单,又行之有效,且使用范围之广的技术,在我们建立电力系统模型时,一定会是我们的优先选择。

2电力系统线性最优控制

将最优化的理论体现于控制问题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最优控制,也是组成现代控制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将电力系统最优线性控制理论应用在水轮发电机制动电阻上,在最优时间控制方面获得了成功。目前,在生产电力系统中,已经普遍应用了最优线性控制,其控制效果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替代了传统励磁方式的最优励磁控制手段,不仅改善了输送电力动态的品质,而且还提高了远距离输送电力线路的能力。

3专家智能系统控制技术

将专家的解决方案集中到智能系统中,能够及时识别系统的异常运行状况,并且能够及时通过处理,防止扩大故障面,以及避免系统安全隐患的技术叫作专家智能系统控制技术。因为这种技术的安全防护功能较为特殊,因此,专家智能系统控制技术提供的控制管理涵盖的范围也特别广泛。不仅包括动态和静态的安全分析、紧急状态处理、系统控制的恢复,还涉及系统规划、隔离故障点、电压无功控制等各方面的问题。对当今城市范围广大的电力系统,能够实现配电管理自动化,控制电网系统中各个管理环节。以上列举了专家系统控制技术的优点,但其也有自身的局限性。系统控制没有专家人脑的创造性思维,也没有专家人脑的学习和分析能力,因此,只能是采用较为浅显的知识、而不能够深入层次地理解与运用,对于一些复杂的、以往没有出现的问题,不能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得出有效的处理结论。

4综合的智能系统控制技术

所谓智能系统控制技术,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不同的智能控制技术之间的相互结合;另一方面是智能系统控制技术和现代的一些管理方法的结合,如模糊技术的变结构控制、自组织或自适应的模糊控制、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等。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是现如今庞大而复杂的电力大系统发展的必然需求,只有更加综合地运用各种智能控制技术,才能发挥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的优势。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已经产生了人工神经网络,其发展历史悠久,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高低潮时期,最终形成自己在模型结构等方面的优越特性,而且广泛应用于现在的智能控制系统中,尤其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管理以及一些图像处理上,都有非常好的发展。这种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技术,恰恰完美互补了对方,模糊控制技术能够为人工神经网络提供其应用的框架,而人工神经网络则能够把感智来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分析,两种技术相结合有非常优沃的技术土壤支持,电力智能系统从不同角度使用两种技术,模糊控制技术主要目的是处理一些不在常规统计范围内的非确定性问题,而人工神经网络则主是做用在浅显的计算的方法上,如此互补,相信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是再好不过。

5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进程也需要加快自己的步伐,紧跟时展节奏,伴随而来的是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高要求,只有通过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才能更好的与时俱进。实时监控技术,能够对电力系统的实时数据,进行科学而有效的数据分析和监管,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管控能力,强化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自动控制,才能相对减少电力设备的耗损,从而创造更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将人机相结合,这两者结合应用到电力系统自动中,从而达到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完美应用。只单一利用智能控制技术,其必然是有所局限的,尤其是应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一些问题和不常见故障等,一般性的故障诊断不能够大范围的涵盖整个电力系统网络,而且与现在科技发展相比,也确实是非显要有些迟缓,这对于我们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也是一个不利的影响。在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中,有了人工与智能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技术,无论是单个还是整体,无论是大范围还是小局部的问题的处理,都能够及时且有效的进行,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效果。

6总结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介绍,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技术已经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非常广泛,而传统的电力系统控制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现代的科技发展的需求,而电力系统自动的控制也是势在必行的趋势,而且智能化的技术控制,又恰恰是重中之重,虽然智能化的技术还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和一些缺点,但是经过不断研究和改善,加强电力系统自动智能技术的效果和作用,相信,一定会推动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对综合智能控制电力系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圳.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4,Z1:35+39. 

常见的人工智能技术篇3

【关键词】智能建筑;弱电工程;常见问题;措施探讨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建筑智能化、系统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而弱电工程作为智能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与其它发达国家的相比较而言,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相对落后,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智能建筑中的弱电工程在其施工过程中频频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以至于阻碍了智能建筑的加速发展。因此我们要加强对智能建筑中弱电工程的正确认识,并结合弱电工程在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探讨具有借鉴意义的建设性措施[1]。

1.智能建筑和弱电工程的相关含义

智能建筑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兴起的建筑行业领域的全面变革与创新,是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项基本要求以及其关系遵循系统内部最优化的原则,进行优化处理,来提供一种科学合理高效舒适的建筑物。智能建筑极大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品质生活的高要求和高标准,是当下国际建筑事业发展的重点内容。

弱电工程是智能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中的常见建筑中的弱电系统主要包括电话通信系统、计算机局域网系统、广播系统、有线电视信号分配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消防报警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主要运用系统集成手段,实现各系统间的功能集成和联动,为人们提供高水平的服务[2]。

2.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2.1建筑材料不合格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基础,高质量的建筑材料是高质量建筑工程的有力保障,在智能建筑中的弱电工程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因为高层智能建筑中弱电工程的材料选择可能费用较高甚至要求进口材料,相对应的成本会高得多,存在建筑单位为了扩大利润空间而压缩工程成本,选用没有合格证明或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材料,以次充好、滥竽充数的行为会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大打折扣,严重的会存在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隐患。

2.2缺乏专业性人才

弱电工程是一项复杂化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学科和专业较为广泛,专业性很强,例如弱电系统包含的子系统多,涉及自控、通信、计算机、电子、传感器、机械等之类的诸多领域,对从事相关行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但是目前我国建筑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的发展较为迅速,需求较多,与此相反地是具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又具有丰富的设计经验与技巧和对新技术敏锐前瞻能力的设计师极度匮乏,出现了僧多肉少的人才紧缺的局面[3]。加之建筑行业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领域,要求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理论知识,对从业人员的从业经验有所看重。由此可知,专业性人才的紧缺是目前我国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2.3工程承包商的资质水平良莠不齐

因为智能建筑弱电工程呈现大规模浪潮化趋势,很多建筑承包商在对整个弱电设计存在误区,对弱电工程的设计程序、过程、内容不很清楚的情况下,打着“水平一流,领先国际”的旗号和幌子,到处承揽工程,致使在全国范围内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存在质量管理上的失控。例如存在许多公司通过各种手段、拿到智能建筑设计证书和智能建筑总承包商证书,但是由于对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并不了解,设计和建造出来的智能化系统让业主吃尽苦头;有的工程承包商缺乏装也人才,并对弱电工程采用的技术、设备用其运行条件缺乏了解,搞不实宣传,强行给自己戴上"智能"的帽子坑骗业主,侵犯业主的权益。

3.针对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常见问题的应对措施

3.1严格工程材料管理制度

针对要进入弱电工程施工现场的工程材料、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要求合格证书和有效证明,要明确记录工程材料的产地、规格、型号,工程材料的质量要符合工程师的设计要求、对进入工程现场的工程材料不定时进行抽查和检验,要保证工程材料的质量完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3.2认真监查承包单位的资质水平

选择弱电工程承包商时,要认真检查承包单位的资质水平。例如认真核对弱电工程承包商的营业执照和相关证明,如果方便,可以实地考察承包单位的专业人才团队的技术水平或者对照承包商以前的承包工程的质量水平,判断其资质水平,再进行认真抉择。除此之外,还要认真审核承包项目总负责人的相关证件,确保把弱电工程承包给有资质、有水平、值得信赖的承包商,建设令人放心满意的建筑工程[4]。

3.3采用科学合理的弱电系统施工工艺

弱电系统施工工艺的好坏与否体现了弱电工程的质量水平的优劣。因此,要求我们采取科学先进合理的施工工艺。不同的弱电工程质量要求不同,要根据业主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先进、符合客观实际的弱电系统施工工艺,能很好地体现弱电工程的质量水平和承包商的资质能力。如果一味的追求所谓的“智能化“而紧跟着当下的潮流趋势,引进昂贵的施工工艺和手段,不仅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也没有多大的实际效益,实在是资本的浪费,对企业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3.4重视弱电工程施工中的管理工作

成立管理小组,做好弱电工程施工中的管理工作。工程施工前期阶段,做好工程设计图纸的的审核和工程材料的管理工作,为弱电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弱电工程中期阶段要注意相关设备、机器的管理护养工作,尽量减少设备损耗,节约成本[5]。除此之外,还应当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和奖惩制度,对技术工人提出更高的要求标准,保证弱电工程的质量水平。

3.5加强弱电系统的验收工作

目前我国国内整个弱电集成系统的行业标准或全国性的规范还没有形成,一些省市已经各自根据客观情况,制定了地方的设计和验收标准。因此在弱电工程验收工作中,要遵守相关规范标准,首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验查隐蔽性工程,经过严密的审查工作后,要求提供工程师的签字确认。对于弱电系统中的竣工验收工作,要对工作施工中的质量和功能进行全面的的严格验收,符合地方的相关设计和验收标准方能称之可验收合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随着现代弱电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建筑中的弱电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弱电技术的应用程度决定了现代化智能建筑的智能化程度,因此培养专业性弱点技术人才,加紧相关理论标准的研究步伐,加强弱电技术在节能、信息化等方面新应用与发展,推动弱电技术的变革和创新,将是现代智能建筑发展的重大突破和热门。本文主要是结合当前弱电工程在我国现代化智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有针对性地探讨分析并提出具有借鉴意义的应对措施,促进智能建筑事业的发展,以期能符合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基本国情,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罗伟泰,黄玲美.现代智能建筑信息化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和监理措施[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1:196+198.

[2]魏绍斌.有关弱电工程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探讨[J].民营科技,2014,05:112.

[3]艾辉.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7:131-132.

常见的人工智能技术篇4

当前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故障防范策略,已被融入到现代空调制冷系统的实践应用当中,它不仅可有效降低制冷系统的运行成本,而且还能明显提升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本文结合工作实践,着重就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在空调制冷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制冷系统;故障诊断;智能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制冷系统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已越发普及,其重要性也不断增强。如何进一步提升制冷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已成为了当前国内外众多学者所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故障防范策略,它能通过实时、自动的监测和采集制冷系统的状态信息与运行参数,以起到有效预测故障发生、判定故障性质、评估系统运行状态以及延长系统正常使用寿命的目的。

1制冷系统的故障特点

制冷系统根据其工作原理,主要分为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吸收式制冷系统、半导体式制冷系统以及吸附式制冷系统等多种类型。以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为例,其常见故障类型包括了:制冷剂泄漏、冷却水量减少、管路压力增大等问题,而导致系统冷却效率的降低及系统能耗的增加。正是由于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的构成元件多(制冷压缩机、节流装置、热交换设备、管道等)、循环工作状态复杂(包括制冷剂、水、空气、油等),因此当制冷系统故障发生时,具有故障原因复杂、故障征兆复杂的特点,且存在着较多不易被检测的参数,部分检测数据与故障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也不明显。因此,在制冷系统的故障诊断时,如果只依靠维护人员的个人经验或仪器进行故障的查找与排除时,不仅诊断效率低,而且检修成本高、检修失误率高。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制冷系统的故障诊断技术,已逐步由传统的单一化、常规化的诊断方法,发展为以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诊断方式。

2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在制冷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是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也是由现代人工智能学、控制学、信号处理学、模型识别学等多种学科所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

2.1常见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的类型。目前,应用于制冷系统中的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其常见类型包括了基于数学模型的故障诊断技术、基于直接可测信号的故障诊断技术、基于知识经验的故障诊断技术这三大类。其中,基于可测信号和知识经验的故障诊断技术,也被称为直接诊断法,它是直接利用制冷系统的可测信号与知识经验,以判定故障类型、预测故障发生的方法,常见的诊断技术包括了专家系统诊断法、模糊数学诊断法、神经网络诊断法、小波分析诊断法等;而基于数学模型的故障诊断技术,则被称为间接诊断法,它是间接利用数学模型,以全面反映与评估制冷系统的故障情况及安全性的方法,常见数学模型包括了故障树模型、攻击树模型、攻击图模型等。

2.2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的具体应用

2.2.1专家系统的应用。专家系统诊断技术,它属于当前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中一个前沿分支,即是将一些已在实践中得以验证的知识经验进行数字化表达,并通过存入计算机系统中,从而以形成具备强大推理能力、决策能力的专家系统。用于制冷系统中的专家系统,其工作原理详见图1所示。该专家系统主要由故障诊断模块、故障解释模块、故障处理模块、模拟显示模块、学习查询模块以及智能输出模块这几大功能模块所构成。通过专家系统的应用,制冷系统的故障诊断过程能由系统代替人类专家,并利用其强大的数据库资源与逻辑推理能力,以提升对系统故障预测、诊断的准确性与效率。

2.2.2人工神经网络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是指通过人的大脑对信息加工、处理及存储的机制,所提出的一种智能化信息处理的非线性模型,也是由大量的神经元(处理单元)所进行互联而得到的一种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与专家系统相比,人工神经网络具有更高的时间效率,以及更高的故障诊断质量。进入21世纪以来,人工神经网络智能诊断系统迅速发展,并已成为国际上故障诊断领域的最新热点,同时神经网络用于制冷与空调系统故障诊断也产生了大量研究成果。例如: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Bp算法(见图2),能真实反映出制冷系统运行时的期望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值,即残差(residual)值,并通过评价残差值以反映出制冷系统的安全性状况,并可诊断与预报系统故障类型及故障点定位,从而实现较高的故障诊断精度与准确性;利用人工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相结合的混合智能诊断系统,该系统不仅能有效解决专家系统的信息采集难题,而且通过专家系统的数据库还能解决人工神经网络的“黑箱”问题,两者互为补充,因此在制冷系统故障诊断的实践应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2.2.3模糊诊断法的应用。制冷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其故障征兆与引发故障的原因之间,往往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大型制冷系统中,这种不确定性更加明显。而模糊诊断法,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的一种故障识别方法,它能利用故障征兆与引起原因之间的这种不确定性来进行系统的故障诊断。由于制冷系统的复杂性以及故障征兆与原因间的不确定性,在许多故障诊断问题中,其故障机理非常适合采用模糊数学规则来进行描述,并能有效克服空调制冷系统因设备的复杂性所带来的诊断困难问题,因此具备了较强的实用价值。一个典型的应用于空调制冷系统中的模糊诊断系统的结构,详见图3所示。如图3所示,用于制冷系统的模糊诊断系统,主要由模糊化接口、模糊规则库、模糊推理机、非模糊化接口等多个部分所构成。其中,模糊化接口通常采用a/D和D/a转换器作为接口装置,其作用采集制冷系统中精确的、连续变化的输入量转化为模糊量,以便实现模糊推理;模糊推理机即模糊控制器,它也是模糊诊断系统的核心,可通过利用知识库中的规则对模糊量进行运算与分析,并得出模糊结论;而非模糊化接口,其主要作用是将模糊推理所得到的结构,转换为非模糊值即清晰值,从而实现对制冷系统故障结论的清晰表达。目前,模糊诊断法已被成功运用到制冷系统的智能化故障诊断中。例如:将模糊数学理论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可采用模糊方法处理神经网络的输出结果,并对推理过程进行解释;将模糊数学理论与专家系统相结合,则可利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变换原理对制冷系统的安全性能进行评定,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专家系统等等。

2.2.4小波分析法的应用。小波分析法,是一种新型的线性时频分析的方法。当前,以小波变换分析为基础的信号处理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各类设备的故障诊断当中,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由于制冷系统在发生故障时,会出现一些瞬变信号或脉冲信号,而这些参数的变化也往往隐藏着重要的故障信息。而小波分析法是一种窗口面积恒定、窗口形状可变的时频局部化分析方法,它不仅具有多分辨率和时频局部性的特点,而且能够有效处理非平稳信号,因此非常适用于分析制冷系统的瞬态信号或时变信号。目前,小波分析法在制冷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主要是针对制冷系统的吸气阀片损坏、排气阀片损坏以及制冷压缩机停转等故障的智能化诊断,利用小波分析法的预处理功能,能提前查找到制冷系统中各元件的故障先兆,从而以及早地发现并预报故障。

2.2.5故障树模型的应用。由于制冷系统中所发生的故障,通常具有层次特性,即故障原因和后果之间往往具有多层的关系。故障树模型诊断技术,即是以系统最不希望发生的事件(顶事件)为分析目标,以可能导致顶事件发生的其他事件为中间事件或底事件,按树枝状逐级细化,从而依次找出制冷系统的全部故障因素。目前,故障树模型在制冷系统中的实际应用,主要用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故障诊断中,它可准确分析与诊断“冷剂水损失”和“冷剂水污染”等问题。通过分析与计算,能将制冷系统中的故障事件进行重要度分级,从而找出制冷系统中最薄弱的因素,以此实现对系统中故障类型的准确识别、预测与诊断。同时,利用故障树模型,还能实现对制冷系统的改进设计,以实现制冷系统整体上的节能优化与安全优化。

3结论

本文主要以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模糊诊断法、小波分析法、故障树模型这几种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为例,就其在制冷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与研究。通过智能化诊断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及时查找出制冷系统的故障原因及故障类型,以迅速排除故障,而且能自动预测故障的发生,减轻了故障问题所带来的影响与后果,从而起到了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系统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的目的,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与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卢静.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价值[J].科技与创新,2015(16):154-154.

[2]闫林巍.压缩制冷系统的故障分析和解决方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0):79-80.

[3]侍孝虎.制冷系统隐性故障分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3):43-45.

常见的人工智能技术篇5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人工智能技术

前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现如今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于是,人工智能技术被开发和推广。人工智能技术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等特点,其发展潜力巨大,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能确保生产质量。与此同时,电气自动化控制也是一门新兴专业,主要运用在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工业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等方面。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使其自动化、智能化的水平显著提高,设备运用更加高效、流畅。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降低电气企业的运营成本,还可以增加其运行的稳定性,是一次巨大革新。

1人工智能技术简介及其重要性

人工智能技术在近年来飞速发展,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是全球尖端技术之一。它是利用计算机系统模拟人的思维方式,将计算机智能化,以便于应用到更高层面。因此,人工智能技术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是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从而实现人工智能控制。通常情况下,人工智能技术是用来解决一些比较复杂、困难的问题,而且有时还需要用到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是模拟人脑的思维过程,通过收集各类信息,不断的整合、编辑、反馈,使它具有智能化、人性化等特点。所以,现在很多企业都在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日常生产,以达到智能化、自动化的目的。人工智能技术以计算机理论为基础,是新的科学技术,其重要性有目共睹。它不仅是众多学科的交互、融合,被广泛应用,而且它模拟人脑,具有人类智能本质,可以用于生产,代替人类工作。人类的大脑最为复杂、精密,能够用人工智能技术模仿出人脑思考过程,可见这一技术是多么的伟大。而且这项技术逐步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深受企业的青睐。然而,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其还不是相当的成熟,其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些许不足,还需继续完善与改进,以便更好的运用在各个领域中,取得更高的成绩,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2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已经开始转向积极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将以举国之力振兴相关企业和新技术,目标是在2018年之前形成千亿元级的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我国以互联网巨头百度和腾讯控股为代表,已有100多家企业涉足,正在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在因竞争过热而被指存在泡沫的背景下,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能否起飞还是一项重要的问题。中国之所以积极致力于人工智能开发,是由于认为其有助于电子和汽车等现有产业的升级。中国的优势是每天有数十亿人利用的无数的互联网数据,李彦宏表示拥有数十亿条搜索数据和多达百亿的位置信息。数据越多,人工智能的学习效率就越高。虽然明星企业正在成长,但是也有不少问题存在。很多人指出人工智能鱼龙混杂,很多企业宣布涉足人工智能业务只是为了推高股价。

3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3.1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设备中的应用

在电气设备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最主要的就是其设计问题。因为一般的电气设备都比较庞大,其线路也较为复杂,从而导致设计工作费时费力,而且工作效率还比较低。这不仅需要设计人员有较高的知识储备,还要求其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即使设计人员全都符合要求,由于巨大的工作量和落后的生产条件,也使得工作效率提升不上来。然而,在电气设备的设计中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就可以很好的改善这一状况,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智能机器人,是专门用来解决一些比较复杂、困难的问题。因此,用人工智能技术与计算机制图软件相结合,辅助设计工作,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设备质量,缩短设计周期。

3.2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电气过程控制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所以在这其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电气自动化控制的水平,还可以实现过程控制智能化。其中,人工智能技术是利用一些控制程序,在计算机系统的协助下实现电气过程控制的。而且,在这过程中,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具体分析、判断,适当地调整控制程序,以达到电气过程控制的需要。因此,若要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先要做好程序编制。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程序控制工作,不断地完善与改进控制程序,从而加强人工智能技术。

3.3人工智能技术在故障检测中的应用

除了电气过程控制外,故障检测也是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重要部分。如果故障检测的不及时、不准确,那么会直接导致系统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是停止运行。由此可见,故障检测有着重要的作用,要不定期地进行检测,从而避免事故发生。但仅仅靠人力来达到这一效果是特别困难,这就要利用到人工智能技术。它不仅可以全面、系统地检测电子自动化控制装置,还能及时地发现设备存在的故障,从而将故障排除,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4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巨大,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可以对电气设备控制、电气过程控制以及故障检测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探索与研究,使其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的实力。

参考文献:

[1]马仲雄.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自动化控制,2014(08):246-247.

[2]马龙.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J].山西焦煤科技,2014(08):50-55.

[3]林彤经.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J].技术与应用,2013(12)165-165.

[4]贾刚,张萌.浅谈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J].信息技术,2011(02):293-294.

常见的人工智能技术篇6

关键字: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改进

abstract:alongwiththeprogressofthesocietydevelopment,theapplicationofintelligentbuildingmoreandmorewidely,howbettertocompletethebuildingintelligentdesign,hasbeeniswhatweareafterdirection.thispapermainlydiscussestheintelligentbuildingdesignmodelandhowtoimprove.

Keyword:buildingintelligent;Designmode;improvement

中图分类号:tp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建筑智能化常见设计模式

现今,设计已经走向市场化。国家对建筑智能化设计还没有相应的收费标准,加之部分设计单位对建筑智能化设计的知识储备不够,建筑智能化设计业务开展进程缓慢。由于建筑智能化设计收费标准悬而未决,这部分设计很多时候推给了智能化施工单位,名曰“深化设计”。

工作中,笔者所遇见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最常见的有两种:

a.设计院虽然提供建筑智能化设计的施工图,但未提供明晰的设备材料清单,系统构成仅为框图,并在图中注明由施工方做深化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业主根据施工图请招标公司进行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招标,中标施工单位一般均放弃设计院的施工图,根据自己投标时的方案做深化设计进行施工。

b.业主直接请招标公司做智能化招标方案进行施工招标,中标施工单位根据自己投标时的方案做深

化设计进行施工。

这两种方式的弊端是在设计程序中,由于没有设置一个对技术的控制节点。方案、设计、施工都是项目承接方自己说了算。常常是在中标之后就开始施工,无图纸或连所谓的深化设计图都没送施工图审查通过就开始施工,与建筑设计的其它专业没有配合,造成业主心里无数,监理无从把关。超投资、返工浪费、使用不合理等现象比比皆是。究其原因,主要是设计单位和承接施工的智能化施工单位在设计上的出发点不一样。设计单位在收取设计费后提供给业主的是满足需求的施工图成果,在施工过程中全程提供服务。而智能化施工单位虽号称免费设计,但在商言商,其目标还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2改进后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

在笔者所在单位接受省内重要工程的建筑智能化设计任务时,分析了上述两种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的利弊,对常见模式作了改进,采用了不同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按此设计模式,这几个项目的建筑智能化设计工程均已验收完毕,投入使用。下面对该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的流程作简要的说明。

a.项目立项后智能化设计的流程:设计任务书智能化方案设计专家技术评审初步设计初步设计批复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成果交付施工图审查施工招标施工阶段服务项目验收。

b.智能化方案及初步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制定的框架,了解业主需求,分析研究收集业主对智能化系统所提出的设想、要求、问题及要达到的目标。从功能、性能、实施和费用等方面结合现有的智能化系统设备,在其供应商的技术支持下,确定智能化系统的构成。在此基础上,向业主提出项目可行性报告。

以项目可行性报告批复作为依据,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投资费用,设计单位向业主提供建筑智能化设计方案,并提供多家技术相当的设备供应厂商供业主方决策。

业主方可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备供应厂商进行询价,而后锁定价格,提供给设计单位作为初步设计的依据,这点非常重要,设备供应厂商为了能使自己的设备进入施工图阶段并得到业主的采购订单,往往会报出其真实的价格。

c.专家技术评审:由业主组织智能化方案设计技术评审会,邀请业内或智能化专业协会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方案设计进行技术评审,设计单位根据专家组的评审意见对方案设计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方案设计再交专家组审核、确认。

d.初步设计:设计单位在专家评审通过的方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完成后报有关部门审批。

e.初步设计批复:以初步设计的批复作为依据,展开施工图设计。

f.施工图设计: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批复的基础上,根据业主提供的已锁定价格的设备型号规格,与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等专业互提资料,相互配合,展开施工图设计工作。

g.施工图设计成果交付: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提供包括能指导施工的施工图纸和详细的设备材料工程清单在内的设计成果,并在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后,交付业主。

h.施工招标: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设备材料工程清单招标。

i.施工阶段服务:施工图交底,现场服务。配合监理,协调各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各专业间的配合。若业主有新的需求,配合业主变更设计。

j.项目验收:配合业主和专业验收专家组进行验收工作。

3总结

通过在几个工程项目中采用改进后的建筑智能化设计模式,笔者有如下的感受:

a.设计单位和承接施工的系统集成商在设计方面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前者在施工中只是提供服务,后者在施工中寻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

b.设备的技术指标和产品档次、采购单价在方案及初步设计中已经业主确定,施工图设计可提供设备清单中的设备型号、规格。在相同的工程量清单下进行招标,能节约投资。

c.智能化工程的招标,若不是按工程量清单招标,只是以一个方案文本的技术要求或深度不够的图纸进行工程招标,施工单位会根据自己的设备和自己对招标文件的理解去投标,并尽可能地把系统做大。投标成功后,再进行所谓二次设计或深化设计,实际情况大多是由于工期原因,最终结果是边设计、边施工,无法和其它专业沟通配合。甚至有的施工单位竟然是无图施工,监理也无法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

d.由于不是按设备材料工程量清单进行招标,如此多的投标单位和不同的设备,在很短的评标时间内,评标专家没有足够的时间,也不可能做出最合理的评价。反之,可以降低招标难度,规避各家投标单位不同方案的投标文件造成评标困难和有失公平的问题。设备材料工程量清单就像一个模子,用一个预先设置好条件的模子去评鉴施工单位投标经济性,能最大限度地去保证投标和评标的公平、公正。

e.设计指定产品是有悖于现行规定的。如何能保证不花冤枉钱就能采购到符合设计技术要求的智能化系统设备,于设计方、业主方来说都是新的难题,有待于更好的解决方法、政策出台。

f.智能化设计虽是专项设计,仍需与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建筑电气等专业密切配合。各专业协调配合,可减少施工中的返工和浪费,这恰恰是设计院的优势,设计院目前推广使用的三维信息化协同设计会进一步扩大这一优势,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返工。

常见的人工智能技术篇7

关键词:智能建筑;防雷接地;技术措施

雷电作为大自然中一种常见现象,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为了减少雷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就需要智能建筑设计人员对整个系统进行精心,严密和整体性的设计,将雷电带来的强大电流合理有效的导入大地,以减少电流对建筑物的影响,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建设物的设备安全正常运行,因此建筑防雷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在生活中显得极为重要。

1智能建筑防雷接地系统

智能建筑防雷接地系统是指将建筑物结构、设备、管理和服务依照用户需求进行最合理化组合,以此为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所以说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科学技术的集大成之产物。但是,由于智能建筑的职能较高,同时对系统的配置要求也相对较高,尤其是对自然环境雷电的影响,因此对防雷电系统整体设计要求较高,雷电产生的同时伴随着电磁场的产生,所以在进行防雷电设计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对强大电磁场的影响。因为电磁场产生的感应会对智能建筑中的电器设备、通讯信号带来干扰,有的还使电器设备产生短路现象,严重时还会造成电气设备损坏、烧毁。为了减小甚至消除雷电电流对电器设备的损害,以及雷电电流对通讯信号产生的破坏性威胁,笔者设计一套良好的严密而完整智能建筑防雷接地系统,它可以实现分流效果,将雷电带来的雷电流泄入大地,因此严密、认真、完整、科学的对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统进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从而保障人们的生活稳定。

2智能建筑综合防雷技术

智能建筑是建筑行业今后的重中之重,就智能建筑而言,综合防雷技术将是今后的重点项目,而防雷技术则在客观上决定了智能建筑是否取得理想的效果。从客观上来讲,首先,综合防雷技术要依据智能建筑的运营重点和自身的不足,制定“一专多能”的综合防雷技术,不仅要防止雷击损坏,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质量和性能,从而为智能建筑的运营提供更多便利。

2.1外部防雷

智能建筑的防雷接地,使之能够在客观上的防雷工作上取得明显的成就和突破,首先应在外部防雷工作上采取有效的策略。雷电发生灾害后,智能建筑的外部设备是它的最先袭击点,包含各种导电设备和磁场。为了能够减轻或者消除雷电对智能建筑设备的影响,通过建立健全外部的防雷技术措施,来完善并实现智能建筑保护体系。

2.2内部防雷

在雷电频繁的夏季,要做到多方面巩固防雷接地体系的整合。除了要在外部防雷上做好雷电保护,同时,还需要在内部防雷工作上做好雷电防护工作,智能建筑内部防雷系统,主要是针对于建筑物内的更容易受到强电压或强电流损坏的弱化电设备。特别是为了避免雷电电磁脉冲辐射的电子设备,安装过电压保护装置带来的影响所采取的,这样可以提高设备对过电压和电磁抗干扰的功能,使电器设备免受损坏,实现可观的防雷接地效果。

3解决防雷接地技术问题的措施

3.1对地位反击问题的措施

影响对地电位反击问题很多,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理分析。首先,确保设计合理的安全距离;为了防止地电位反击的发生,确保金属结构的各种接地装置和构架与其他设备保持合理的安全距离,避雷系统或者防雷引下线之间存在一个适当的安全间隙;同时确保防雷接地网与其他的接地装置之间保持合理的安全间距,否则必须把两者结合成为一个共用接地系统。其次,这项措施在设备的电源供电线路上,加装了电涌保护器或电源隔离变压器,实现了从高电位引入瞬间的电压均匀化。同时,电源隔离变压器的经济成本比电涌保护器还要低,这也是使用范围最广泛的防地电位反击措施了。

3.2对变压器损坏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关于解决变压器损坏的方法和措施,在日常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存有很多,大家所熟知的最为常见的有效措施就是保证避雷设备的连接线在满足避雷的前提下尽可能短的方法。常见措施有:①确保变压器正常工作。在变压器的低压端或低压端绕组增加安装避雷装置。②增加电阻的效果。在变压器的高压端或者高压端绕组增加安装上电抗线圈。为了避免产生雷电流对整个变压器装置上产生压降现象,工程设计人员还需要把变压器低压绕组的中性点同变压器的金属外壳和避雷装置的接电线路连接起来,以达到更好的防雷电效果。

4结语

文章通过对智能建筑系统的有效防雷措施和方法展开讨论,对雷电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进行分析。防雷与接地工程是一个整体性的工程,只要坚持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地把握好每个细节,对若干有效防雷接地技术展开分析,控制好每个节点,对智能建筑进行合理化的配置,就能有效抵御雷电或避免雷电所带来的危害,确保智能建筑在整个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工作,确保智能建筑的安全性、高效性。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逐步趋向于智能化,随着智能化建筑的不断发展与创新,综合防雷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1]李满生.论建筑电气安装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J].门窗,2014(7):102.

[2]天津电气传动设计研究所.电气传动自动化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尉向荣,刘汉景.建筑设计中的防雷接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4]庾炯基,詹树来,张智育.浅谈智能建筑若干有效防雷接地技术[J].科技风,2013(5):153-154.

[5]吕建君.防雷接地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探讨[J].河南科技,2014(16):156.

常见的人工智能技术篇8

关键词:建筑;自动化;机电设备;安装

中图分类号:tU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智能化建筑的出现进一步的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智能建筑系统将智能型电脑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对各种设备的自动监控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建筑物智能要求的提高势必导致电气设备系统日趋复杂,对其安装施工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1建筑设备自动化的定义

智能建筑在上世纪末诞生于美国。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才起步,但迅猛发展势头令世界瞩目。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高科技精灵与现代建筑的巧妙集成,它已成为综合经济国力的具体表征,并以龙头产业的面貌进入到高速发展的21世纪。近期在我国兴建的大型建筑物将占全球之大半,其主流是智能建筑。智能大厦应是多学科,多技术系统的综合集成。智能建筑系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有机结合,通过对建筑内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

智能建筑是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必然产物;是多学科、高新技术的巧妙集成;也是综合经济实力的象征。大量高新技术竞相在此应用,多功能可视电话、多媒体技术、电子邮件、卫星通信、计算机国际通信网络、智能保安与环境控制已不陌生:目前的信息高速公路、能量无管线传输等最尖端的高科技也会首先在这片沃土上扎根成长。

建筑设备是指在建筑物中,为建筑物使用者提供舒适、安全的使用环境和高效、完善的管理功能的各种服务设施和装置。建筑设备功能的强弱、自动化水平的高低是建筑物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建筑包含了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应急广播、保安监控、防盗报警、出入口门禁、消防、停车场车库等设备或设施,它们为用户的工作、生活或生产提供必需的环境。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根据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等几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将智能建筑中的设备分成若干个子系统,通过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各个功能的子系统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管理、控制或监视,它是一个综合自动化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对建筑物或建筑群内所有的设备及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监视、控制和统一管理的自动化系统,主要任务是为用户提供安全、高效、经济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保证整个系统经济运行,并提供智能化管理。内容一般包括对空调系统、冷水机组、供热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自发电机组、照明、电梯等设备或设施的控制和管理。

2建筑自动化机电设备

2.1建筑自动化机电设备的现状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智能化的建筑是时代的必然产物。最早的智能建筑诞生于美国,是当时先进科技技术与建筑的结合。与国外相比,我国智能建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我国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当前,智能建筑里均安装了自动化的机电设备--将多学科的技术与当前先进的科技技术相结合的自动化的设备,并且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的主流建筑。但是由于相关人员对自动化机电设备安装的经验不足,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智能建筑的质量和使用效率。

2.2建筑自动化主要安装的机电设备

目前在我国主要安装的建筑自动化的机电设备有以下几个:远程处理机、自动化系统的布线、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远程处理机可以自动控制各处理单元之间的通信,注意在其接口处要留出20%~30%供日后发展用。自动化系统的布线需要注意将不同的导线用作不同的用途,不能混淆使用,这是由于不同的下路需要连接不同的导线才能保证其正常工作。输入设备注意应该安装在方便维护的地方。有些设备要避免放在出风口处,如一些室内温度的传感器。一些输出设备在安装前需要进行模拟,经过准备计算后才能安装。

3自动化系统实施计划的制定

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为智能建筑系统的重要系统之一。其采用具有高速处理能力的微处理机,通过通信网络对整个建筑物的空调、供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广播音响、闭路电视、通信、防盗、巡逻等众多设备进行实时测量、监视和全面监控,实现最优化的管理,从而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能源;降低设备运行费用;随时掌握设备状态及运行时间、能量的消耗及变化等。因此要深入了解业主的各种需求,并据此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提出能满足其需求的智能建筑标准,使智能系统具有可靠性、开放性和先进性。在了解业主需求后,征求业主对施工图纸的意见。要充分考虑业主装修的具体需求,尽量避免数据点、语音点的返工和增加,从而保证工期和质量。

4主要设备的安装

4.1远程处理机的安装

楼宇自动控制系统与各可重构处理单元RpU之间的通信是透明的,可利用同一线路不同的RpU完成同一个控制系统。一般而言,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大量监控的是空调机组,所以将RpU布置在机房之中或附近,把空调机组控制系统使用后剩余的输入输出接口用于连接附近的水流量计、水位信号、照明控制等。为了日后的发展,RpU的接口要留出20%~30%为宜。

4.2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的布线

在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进行布线时,要注意某些线路需要专门的导线,如通信线路、温度湿度传感器线路、水位浮子开关线路、流量计线路等,它们一般需要屏蔽线,或者由制造商提供专门的导线。电源线与信号、控制电缆应分槽、分管敷设;数据显示通道(DDC)、计算机、网络控制器、网关等电子设备的工作接地应连在其他弱电工程共用的单独的接地干线上。智能建筑中安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分属于不同的系统,由于这些设备工作频率、抗干扰能力和功能等都不相同,对接地的要求也不同。

4.3输入设备的安装

输入设备应安装在能正确反映其性能的位置,便于调试和维护的地方。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应按设计、产品的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其位置:水管型温度传感器、蒸汽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水管流量计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焊接;风管型湿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风汽压力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应避开蒸汽放空口及出风口处。

4.4输出设备的安装

风阀箭头、电动阀门的箭头应与风门、电动阀门的开闭和水流方向一致;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电动阀门的口径与管道口径不一致时,应采取渐缩管件,但阀门口径一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二个档次,并应经计算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电动与电磁调节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

5建筑自动化机电设备安装时容易遇见的几个问题

5.1安装的流程不规范,易导致安全事故

安装的流程不规范,易导致安全事故,是建筑自动化机电设备安装时的一个常见问题。建筑自动化机电设备安装的流程非常重要,如果使用正确的安装流程,不仅能保证各类机电设备正常的协作,还能使整个建筑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均得到增加。因此在安装时必须要一步一步的、严格的按照规范来进行,否则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如在选择变配电箱时,不仅种类多,而且其工作原理复杂,因此在选择的安装位置时,要考虑当前的安装环境和相关的设计规范相结合后,再去选择方面其维修的位置,安装时要先安装变配电的设备,然后是安装组,最后才是其他配件的安装,否则将不利于其设备发生故障时进行检修和更换。

5.2缺乏统一机电设备的设计标准,很难辨别产品是否合格

缺乏统一机电设备的设计标准,很难辨别产品是否合格,是建筑自动化机电设备安装时的一个常见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水平越来越高,自动化机电设备的行业市场发展的非常迅猛,各类自动化机电设备层出不穷,即使是具有同种类功能的机电设备也可以在市场上发现这样的问题———其型号和规格会略有不同,让使用者很难分辨产品是否合格。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我国在自动化机电设备行业上缺乏统一的设备标准,导致有些企业为了谋取更够的利益,对其设计不深和不足,有的甚至存在质量问题。如果建筑在进行自动化机电设备的安装后,这种存在质量问题的机电设备不仅使用的寿命较短,一旦发生事故将给其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某一栋大楼安装了防火的报警系统,因为其质量问题,使得其感应器不灵敏,导致发生火灾的时候不能及时报警,从而导致了严重的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5.3容易遇见线路短路的问题

容易遇见线路短路的问题,是建筑自动化机电设备安装时的一个常见问题。在进行自动化机电设备的安装时线路的短路问题也是最常遇见的问题之一。安装时一旦发生线路的短路很容易发生火灾。目前最常遇见的是在进行接地时出现电弧性的短路,它也是最常引起火灾的元凶之一。这种线路短路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瞬间产生的电流过大,或是短路的焊接点焊接的不牢固,导致局部存在的电弧使其温度过高,引发了可燃物质的燃烧,从而导致火灾的发生。另外,还有一种短路现象是电气线路出现谐波电流造成的。该种短路是安装那些非负荷的电气设备时发生的。

6加强建筑自动化机电设备安装的几个措施

6.1加强对建筑自动化设备线路短路的保护

在安装时很容易遇见线路短路的现象,这就会使的瞬间的电流过大,其增加的值是常值的几十倍,甚至是几百倍,残留的电弧就会使得其温度升高,引发火灾。为了减少在安装机电设备时火灾的发生率,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就是对其进行短路保护。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机电设备的设计不断发展与完善,常用的熔断器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的短路保护,这就需要熔断器的基础上在增加一个自动开关,但其额定电流达到某一个限制值时,自动开关将自动开启,并对其进行短路保护,防止火灾的发生。

6.2制定统一的设计标准,完善鉴别机电设备的体系

一个建筑在安装时是否使用合格的自动化机电设备,直接关系着该建筑自动化的程度。使用高质量有保障的自动化机电设备,不仅各类感应器的灵敏度高,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如火灾等,还能增加建筑的使用寿命。因此,自动化的机电设备行业必须要针对当前的市场行情,制定统一的设计标准,而且要标明出场地、严格的设计规格、出厂日期等。其次还要建立一个鉴别机电设备质量的体系,能够对其是否合格产品进行鉴别,对合格的产品给予一定的鉴别标识。这样让购买者能够一眼就知道其是否是需要购买的产品,在安装时才能够更放心。

6.3提高安装工程师的整体素质,严格验收安装工程

一个团队如果拥有专业、高素质的安装工程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自动化机电设备安装的质量。这就需要对安装工程师不定期的进行实训,让其边干边学,不断地积累经验,端正其工作的态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其次,还要对安装工程进行严格的验收,大到各类配电器、感应器的安装,小到材料的使用,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对于那些不符合规范的工程,坚决不予验收。

结语

总之,自动化机电设备的使用,提高了建筑智能化的程度,它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安心的生活、工作的环境,因此建筑自动化机电设备的安装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本文针对现今的情况,提出了几个自动化机电设备安装容易遇见的问题,并给予了一些建议,希望对以后的安装人员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曾祖明.浅析建筑机电设备施工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4).

[2]覃伟.浅析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安装需注意的问题[J].企业导报,2011(11).

[3]黄志彬.建筑机电设备安装管理问题的几点思考[J].价值工程,2010(12).

[4]黄冠山,黄福.机电设备安装常见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9(13).

常见的人工智能技术篇9

关键词: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视觉导航;功能设计;结构;方案

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配备了可见光CCD、红外热像仪、拾音器等检测型传感技术设备。它能够实现远程遥控自主运行模式,并满足24小时电力设备无人巡检条件,对电力设备中可能存在的异物悬挂、热缺陷等异常现象检测较为擅长。在这其中,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导航工作核心,它的视觉导航技术对变电站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1智能巡检机器人的视觉导航结构功能组成及设计

(一)功能设计

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定期巡检变电站设备来实现变电站正常运维,它的巡检目标主要是通过机器自身视觉、无线通讯与人工智能功能来实现自主规律性巡检,达到提高变电站巡检工作自动化程度与工作效率的目的。所以基于此原则,对机器人的功能性设计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要具备图像采集分析功能。由于搭载了多项检测设备,例如它的可见光CCD就能采集可见光图像,进而实现设备外观检查,发现设备的异物悬挂、锈蚀等异常现象。而红外热像仪也能记录设备开关闸刀与断路器的现场实际位置,包括油位计位置、表计读数等等。另外,红外热像仪对人工检测时设备的热缺陷捕捉非常灵敏,能够通过红外测温来明确设备温度是否异常。

第二,要具备无线传输功能。智能巡检机器人在采集视频信号与音频信号时必须首先进行智能预处理行为,并将采集信号传输给变电站监控管理中心。另外,机器人也会接收到来自于监控管理中心的各项控制命令,所以巡检机器人本体与后台监控中心是时刻保持无线通讯及传输功能状态的。

第三,要具备视觉导航定位功能。视觉导航定位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巡检机器人可以按照觉导航预先规划好的轨迹行进,这也包括直行、停止、拐弯等动作。当机器人到达指定位置需要进行车身调节时,它就会实施可见光CCD旋转、红外线角度调节、电气仰俯角度调整等等动作,保持最佳设备拍摄位置[1]。

(二)结构组成

按照目前变电站的生产需求,智能巡检机器人在结构组成方面也要满足相应要求,搭建一套具有视觉导航体功能维度的智能化系统,让机器人能够按照该系统路径移动。在这套结构系统中,主要包含了可携带红外热像仪、可见光摄像机、断路器、拍摄主变等等一次设备。主要是对所采集到的图像实时分析处理,并同时监测异常状况,最后报警上传。具体来说,基于视觉导航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组成结构设计图如图1。

如图1,基于视觉导航的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采用的是分层结构,在它内部包含了巡检基层系统与监控管理系统两大部分。技术操作人员首先会通过下发巡检任务来启动巡检机器人开始工作,由后台监控管理中心接收在巡检过程中所采集到的一切数据,并进行显示和处理。在这一点,后台主要通过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等技术来发现并修正设备缺陷,再次下发命令要求进行设备维护。另外就是巡检基层系统,该系统所指的就是巡检机器人本体,它通过无线通讯及监控设备来实现相互通信、数据远传等功能。而机器人本体也包含了伺服控制、信息采集、视觉导航定位与自我检测维护等等系统模块。以自我检测维护模块为例,机器人会在发生故障时进行自我简单处理,对局部部位或软件性错误进行自行复位,自行复位连续三次仍未解决问题机器人就会向后台中心报警,同时自动关机在原地等待技术人员前来维护支援[2]。

2智能巡检机器人的视觉导航方案设计

现在绝大多数变电站在采用智能巡检机器人时都会基于循迹视觉导航方案来将巡检路线设置为轨线引导、路面区域分割以及路边线提取3个部分。首先说轨线引导,它是在预先规划好巡检机器人的情况下移动机器人,保持机器人按照视觉导航线路前行。而且轨线导航不需要任何参照物加入,可以让机器人简单快速的适应现有路面环境。

路边线提取,它所提取的是道路两旁的双边缘线,并计算求出双边缘线的交点,这里双边缘线的角平分线就是巡检机器人所要行进的路线。不过如果道路边缘不够明显或路段弧度过大也会对视觉导航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最后是路面区域分割,它要求路面具有较高亮度,且采集图像应该集中于中央下半部分道路。采用该方法的优势就在于利用到了链码跟踪法,它可以将所采集图像分割成路与非路两部分,确保机器人始终在路中央活动。但考虑到由于路面亮度的限制,道路与非道路区很难被区分开来,所以它可能会影响到区域分割效果及导航参数计算精确性,因此稳定性不足也是该设计方案的一大缺陷。

依据上述设计方案可以见得,变电站路面所采用的是预设引导轨线,并通过视觉导航进行机器人循线运动控制的整体方案。在方案中,也包括了减速停车这样的定点检测设备,它能够辅助机器人进行巡检辅助标志加载,并通过收集巡检信息来实现信息有效巡检过程。再者,本方案为了配合跟踪引导线、提取路径信息并完成全部视觉导航工作,还为机器人配备了一套循迹摄像机,主要包括3台摄像机,它们能够实现对待检测设备图像可见光的采集,也同时能实现巡检功能和导航定位功能,确保机器人巡检工作的稳定高效性[3]。

3总结

基于视觉导航方案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应用为变电站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满足了变电站对设备巡检的日常需求。特别是通过视觉传感设备来采集电气设备及其周围自然环境信息而实现视觉导航,也为接下来的巡检机器人视觉导航系统建设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赵坤.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视觉导航方法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14.5-9.

常见的人工智能技术篇10

关键词:楼宇自控研究报告在我国建筑业大力兴建的环境下,建筑智能化市场迅速成长起来,而给人们带来舒适工作及生活环境的楼宇自控系统的市场随之越来越大。

通过楼宇自控系统(这里指通常所说的小Ba系统或狭义Ba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以丰富灵活的控制、管理软件和节能程序,使建筑物机电或建筑群内的设备有条不紊、综合协调、科学地运行,从而达到有效地保证建筑物内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实现节能、节省维护管理工作量和运行费用的目的。在工程数据的积累中,楼宇自控系统工程造价数据可参考为:

住宅小区:约2元/m2;大型工建及商业建筑:约20~30元/m2。这里造价的最高与最低可有一倍之差。

1楼宇自控市场期待规范化管理

调查数据表明:当前的楼宇自控市场有喜有忧,喜的是这个市场很大,国内外楼宇自控厂家纷纷争抢这块大蛋糕;而忧的是目前这个市场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缺乏统一的管理。

就中国的大环境而言,建筑智能化的市场前景非常乐观。加上近两年,业主对智能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楼宇自控厂家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市场,各楼宇自控厂家竞相使出法宝,以抓住有利商机。

尤其是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带来更多的商机,有几个楼宇自控厂家专门为此成立了相应的部门,如霍尼韦尔(天津)有限公司成立了场馆设施项目部、西门子楼宇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成立了奥林匹克项目部等,以期用完善的技术解决方案来服务北京奥运。

2003年厂家重要市场举措:

施耐德电气收购瑞典taC公司

2003年6月12日,施耐德电气宣布收购著名楼宇自控公司瑞典taC公司。taC是一家世界知名的楼宇自控公司,市场价值约110亿欧元,并正在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taC在其产品中采用了包括Lonworks网络等许多开放技术,这些技术与施耐德的”透明工厂”概念能够完美地结合。收购taC将为施耐德公司在楼宇自控领域奠定坚实的基础。

霍尼韦尔抓住发展契机亚太总部移师中国

2003年6月18日,霍尼韦尔公司宣布:即日起将亚太公司总部从新加坡移至中国上海,在上海张江高科园内建立新基地。

将公司总部移至上海是霍尼韦尔商业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抓住亚太地区的发展机会,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的投资不断增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客户群、供应商及专业人才都有迅速的增长。

江森自控与QaD战略合作开发新一代准时制

2003年7月9日,江森自控有限公司与QaD公司(全球制造业协作商务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宣布:双方已携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为QaD的旗舰产品mFG/pRo开发新一代准时制(Just-in-time)顺序交付模块。通过建立合作关系,QaD公司可以得到汇聚了江森自控有限公司10余年的知识和专业经验的准时制顺序交付软件模块开发成果,同时还可获得江森最好的专业知识和建议,从而可以进一步改进QaD产品的设计并减少该项产品上市的准备时间。

市场竞争的结果势必会引起一些问题,如竞争手段、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同时也会造成利润的下滑。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机构来出面管理这个市场。在这方面,国家对行业的管理机制特别重要。建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行业市场,是产品成熟化的标志。如何定义智能建筑Ba系统行业厂家,如何制定行业标准,关系到产品化的目标能否真正实现,也关系到Ba市场能否走向规范。

目前,国际上尚未有完整的关于楼宇自控的设计与施工的标准,其主要原因是世界上的建筑物设备工程因地域、传统、能源、标准等差异,建筑设备的系统设计方案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针对建筑设备监控的Ba系统其设计方法也会有较大的不同。

国际上一些供热、制冷空调学会或协会等组织,分别在其制定的协议与标准中不同程度地包含了一些关于Ba系统工程设计的规定。如用于楼宇自动控制网络的数据通信协议BaCcom,就是由美国冷暖空调工程师协会组织(aSHRae)的标准项目委员会(SpC)135p于1995年6月制定的。2002年1月30日,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了《建筑及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检测验收规范》(DB11/146-2002),从2002年2月20日起实施。其中,第三部分”建筑设备监控系统”适用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检测验收,相应的改、扩建工程也可参照使用。

2002年,上海市建设与管理委员会责成同济大学社区信息化与智能建筑研究中心组织中国上海测试中心、上海市智能建筑检测中心、浦东科技局和上海市设备安装公司起草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检验标准》,目前已完成报批稿。

2楼宇自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2.1我国建筑智能化市场初具规模

近年来,我国许多专家访问了欧美与亚洲发达国家,并与这些国家的专业人士就智能建筑技术进行交流,得到的结论是发达国家并没有象我们那样对智能建筑的热情,也不存在专业权威的智能建筑协会组织,对智能建筑的热烈谈论曾是多年前的历史。现在发达国家的智能建筑系统大都是按照建筑物使用功能进行设置,尽管没有刻意把智能化放在建设目标上,但是智能化系统的装备技术是先进的,系统的设置是完备的,系统的工程设计是合理的,系统的运行状态是良好的。

经过业界各方人士多年来的探索、推进,我国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无论是智能建筑的理论、设计理念、建设法规、设计方法、施工技术、工程管理,还是建筑智能化行业管理及智能物业管理,都通过教训与经验的总结,日臻成熟完善。

就目前而言,我国智能建筑的建设理念与建设目标并不低于国外,某些理念高度甚至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但是,在准确把握智能建筑的设计定位、高质量的工程实施与系统有效运行管理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近年来,建设部与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对智能建筑工程加强行业管理力度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政府无法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大量的工程与技术问题、市场问题最好由相关的行业协会来牵头解决。

2.2楼宇自控系统的集成化

2.2.1以楼宇自控系统为基础的系统集成方式

系统集成主要通过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使构成智能建筑的各个主要子系统具有开放式结构、协议和接口都标准化和规范化。

系统集成的方式主要包括:

(1)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可采用以BaS为中心,通过Lonworks或BaCcom等技术实现和集成模式。

当前BaS的结构大多采用二级网络形式,即上层为以太网,下层采用RS485、Lonworks等速率较低的标准工控总线方式,具备集成的有利条件。此外,以BaS为中心的集成模式还可通过开发与第三方系统的网络接口(网关或网络控制器),将各种系统数据集成到网络主干上,这样BaS网关就能将SaS、FaS等第三方系统的协议转化为BaS级通信主干协议,从而实现了以BaS为中心的集成目的。

各楼宇自控系统厂家基本都依照以上的集成原理进行系统集成,有的楼宇自控系统厂家还专门开发了系统集成的管理软件。

(2)智能建筑是以信息集成为核心,连接所有与之相关的对象,并根据需要综合地相互作用,以实现整体的目标。可采用opC技术和oDBC技术实现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

(3)新的集成技术是将信息集成建立在建筑物(群)内部网intracom的基础上通过web服务器和浏览器在整个网络上的信息交换、综合与共享,实现统一的人机界面和跨平台的数据库访问。

(4)实时数据的集成和管理数据的集成。

智能建筑中包括多个子系统,涉及实时控制和分时管理两个不同的信息处理领域。由于处理对象差异,各个子系统无论在硬件和软件结构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系统集成的实质是一种横向集成,是把各个子系统通过物理集成、网络集成、应用集成而连接成一个完整的大系统。

对于智能建筑来说,实时数据的集成是最为重要的,也是首先实现的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产品和技术,实现对建筑物消防、安全防范、电梯控制、灯光控制、停车等诸多子系统实时数据的集成,并完成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控制。

2.2.2智能化对建筑物的影响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各地区的智能建筑建设速度及水平也有相应的变化。上海作为我国的现代化大城市,城市智能建筑的建设发展很快,出现了街区智能建筑群的建设现象。上海同济大学社区信息化与智能建筑研究中心曾对上海市淮海中路商业街区建筑群智能化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对该地区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的现状作了分析。

表1

表2

(2)智能化系统投资与大楼经营效益

弱电投资、智能化水平与出租率之间的关系,见表3。

表3

令x——单位建筑面积的弱电系统投资(元/m2)

y——大楼设备所达到的智能化水平(%)

z——大楼出租率(%)

由表3中的相关关系可见,单位建筑面积弱电系统投资越大,其智能化水平越高,则其出租率也越高。

弱电投资、智能化水平与大楼租金之间的关系,见表4。

表4

令x——单位建筑面积的弱电系统投资(元/m2)

y——大楼设备所达到的智能化水平(%)

z——大楼租金($/m2.月)

各大楼的租金虽然取决于以下诸多方面:大楼的设计、建造标准;大楼建造的年代;物业管理的水平;建筑物所处的地段;大楼的装修标准、风格;物业营销策略,而且大楼租金与实际成交价之间有差异,但是单位建筑面积弱电系统的投资、大楼智能化程度,对大楼租金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节选摘自《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3年第2期《商业街区智能建筑群的工程建设》]。

2.3楼宇自控系统的数字化

2.3.1数字化楼宇自控系统的概念

最近几年,未来的楼宇被人们认为将会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楼宇控制网络中的传感器、执行器、阀门等都是智能的。楼宇的基础设施能无缝隙的将数据网和控制网连接起来,形成整体的楼宇网络。

整体的楼宇网络将成为未来楼宇控制的典范。整体的楼宇网络概念已不再是一个对将来的期望,今天它正在发生中。提供智能设备、子系统和系统的厂家正在如指数般的成长。这种推动力主要来自于业主们,他们对楼宇物业集成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是合理的。因为在今天,楼宇自控子系统如门禁、闭路电视、电梯、空调暖通、保安和消防中的智能产品都已问世了。

虽然这许许多多的智能产品正在导致楼宇子系统的逐渐更新,但真正的整体的楼宇网络系统仍然少见。生产厂商们一方面表示他们全面向开放性系统靠拢,但另一方面又限制互操作性产品的发展,因为他们必须面对一个标准网络通信协议和真正的开放性结构所带来的市场变化。大公司愿意维持现状大多是因为利益上的考虑。许多大厂商在他们的底层设备中采用了Lonworks技术,是因为发现使用Lonworks平台这一经济有效的技术可以实现他们的封闭系统中的设备互通信息。

2.3.2楼宇自控系统的远程监控

基于因特网的楼宇设备远程监控结构可以基于各种操作系统平台。对于市场上的Ba系统,如江森和霍尼韦尔等产品,其系统内置有专用的数据库,并提供有接口,可以转化为标准的数据库,通过前面提到的方法,用户可以从远程通过调用数据库来了解整个Ba系统的情况。如果他想获得Ba系统的实时状况和实时控制Ba系统,可以直接通过浏览的方式监控Ba系统。

现代的楼宇自动化系统应基于intercom来实现信息交互、综合与共享,实现统一的人机界面和跨平台的数据库访问,真正做到局域和远程信息的实时监控,数据资源的综合共享,以及全局事件快速的处理和一体化的科学管理。一旦将传统的BaS系统延伸到因特网上,建筑管理人员即便是在千里之外也可以完成他的职责。可以说因特网与智能建筑是分不开的,通过因特网,不仅可以完成监控职责,而且还有很多便利,比如楼宇设备厂家可以通过因特网持续了解自己设备的运转情况,当设备运行在非正常状态时,厂家可以立即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当然可以减少运行管理费用。可以说,基于因特网的BaS技术代表着楼宇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2.4楼宇自控系统被控设备日趋智能化

2001年,根据BSRia的估计,中国的商用中央空调市场总价值约在9亿美元。而家用空调如果按产量来估算价值(考虑到价格战的因素),估计在60~70亿美元之间。两者相加不到80亿美元。而当年美国开利公司的全球销售额就接近90亿美元。Ba系统的价值与意义就在于降低初投资,节约运行费用和人工成本,更好地实现舒适性控制要求并协调各个系统,Ba系统是集中空调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智能建筑的节能与管理

智能建筑特别是BaS(楼宇自动化)与研究高层建筑节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检测建筑物各项能耗的各类传感器和仪表是BaS的组成部分之一,建立能量使用数据库是研究节能的基础,是BaS核心软件的组成部分,集散控制系统是完成BaS各子系统控制功能的主要手段,更是实施节能的媒介。良好的管理可减小高层建筑能耗10%,通过优化设备的运行可节能10%,而这二者都可由BaS的软件来实施。

智能建筑中BaS的核心是HVaC(供热、通风、空气调节)系统,此部分投资比重大,能源消耗大,占建筑总能源消耗的50%以上。因此HVaC系统智能化的程度不仅是实现环境控制效果也是取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关键。

智能建筑中实现节电节能,重在HVaC系统节电节能。国外BaS,系统节能率一般可达30%左右,也正是业主投资建筑智能化所期待的主要回报内容之一。然而目前国内在智能建筑中,真正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多。其主要原因是市场管理和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

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是HVaC自控设计与HVaC系统设计存在着脱节现象。在智能建筑中,HVaC及其自控系统的工程实施的步骤大体上是建筑设计院的暖通空调专业人员进行HVaC设计,并提出HVaC自控要求,由自控设备厂商进行控制部分的方案设计和施工设计,并安装调试,然后移交给物业管理部门进行运行管理。这几个环节包括了建筑设计院、设备安装、自控厂商和业主等单位。工程实施本应形成密切配合,一环扣一环的运转;然而,实践表明,目前其中各个重要环节常常脱节,遗留后患,给Ba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节能效果带来严重的问题。因此,应针对上述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使节能效果真正实现。

智能建筑中还有其它系统节电节能,如照明、电梯等应通过优化设计,采用先进的节电技术,以获得良好的节电节能效果。照明系统能耗占商业建筑能耗的26%,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可以较大比例地减少高层建筑的能耗。

42003年楼宇自控系统市场调查数据

主要针对国内外楼宇自控系统品牌进行了调查。

(1)楼宇自控系统的满意度。

性价比满意度,见表5/图1;

表5

图1

销售服务满意度,见表6/图2。

表6

图2

(2)楼宇自控管理软件的满意度,见表7/图3。

表7

图3

(3)常用的控制器/传感器品牌,见表8/图4。

表8

图4

(4)常用的执行器品牌,见表9/图5。

表9

图5

(5)常用的变风量控制系统品牌,见表10/图6。

表10

图6

(6)常用控制系统品牌

常用的空调控制系统品牌,见表11/图7;

表11

图7

常用的新风机控制系统品牌,见表12/图8;

表12

图8

常用的变配电控制系统品牌,见表13/图9;

表13

图9

常用的给排水控制系统品牌,见表14/图10。

表14

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