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保护的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3:40

网络保护的作用篇1

「关键词著作权  网络侵权 保护机制

目前,利用网络侵害他人著作权的现象十分严重,制止和处理十分不便,有时甚至难于制止,使作者感到十分困惑和烦恼,也感到无可奈何。由于目前关于利用网络侵犯著作权的保护措施或手段单一,程序复杂,成本过高,利用网络侵害他人著作权的现象已经达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其他作者也可能遇到相同的情形。对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制止,将会助长网络侵权的泛滥,破坏正常的学术研究和发展。因而,有必要建立更加便捷、快速、经济、有效的保护机制。为此,笔者建议设立“国家网络著作权投诉保护中心”(暂拟名),实行“以网络对网络”的保护机制,即以网络执法机构,应对和治理利用网络侵害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实行“以网络对网络”的保护机制,符合网络侵权的特点,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网络工具的优势作用,弥补一般诉讼救济程序的缺陷和不足,真真实现便捷、快速的保护目的。

一、对利用网络侵害他人著作权的行为,采取单一的诉讼救济制度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1、不能及时制止利用网络侵犯他人著作权的侵权行为。

由于著作权人无法控制网络媒体,当著作权人发现自己的著作被网络侵害后,向有关网络媒体主办者提出删除侵权文章等要求后,如果网络媒体主办者拒绝,著作权人则只能通过诉讼等漫长的程序才能解决,这就会使侵权行为在相当一定时间内持续存在而得不到有效制止,甚至还会造成侵权行为的蔓延和扩大。

2、著作权人提供网络侵权诉讼证据难。

首先,著作权人对利用网络侵权的原始载体难以收集或保存。有些网络自行设置了一些特殊保护措施,当著作权人发现自己的著作被网络侵害后,不能自行下载被侵权著作载体作为证据保存,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通过诉讼等其他复杂程序,才能固定证据。那么,对于有些使用周期短(如3、5天)就删除的,或者一旦发现著作权人在行使著作权保护措施时,立即删除的(如在著作权人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证据保全中,法院尚未作出证据保全裁定,并采取证据保全措施之前而删除的),著作权人则可能丧失证据。

其次,著作权人对于自己通过网络行使保护措施的行为,难以证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4]1号)第八条第一款规定:“著作权人发现侵权信息向网络服务提供者提出警告或者索要侵权行为人网络注册资料时,不能出示身份证明、著作权权属证明及侵权情况证明的,视为未提出警告或者未提出索要请求”。该条第二款同时规定:“著作权人出示上述证明后网络服务提供者仍不采取措施的,著作权人可以依照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的规定在诉前申请人民法院作出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证据保全的裁定,也可以在提起诉讼时申请人民法院先行裁定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人民法院应予准许”。根据上述规定,证明侵权的举证责任在著作权人。从诉讼法的角度来看,这个规定是完全正确的。但从利用网络工具侵权的特点来看,著作权人举证比较困难。如著作权人发现侵权信息后,向网络服务提供者发去电子邮件,提出删除侵权信息警告或要求,或者索要侵权行为人网络注册资料等,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将该电子邮件删除,著作权人又将如何提供呢?

第三,根据上述解释规定,对于涉及诉讼证据的,需要由著作权人提出诉讼证据保全申请,由人民法院作出证据保全的裁定,其程序繁琐,不言而愈。

3、依靠单一的诉讼程序解决利用网络侵害著作权问题,不仅成本太高,也不符合网络侵权的保护特点。

利用网络侵害他人著作权,虽然也有以谋取利益为目的使他人财产利益遭受损失的情形(如将他人的某项医学临床发明成果以自己的名义在网上发表,使自己的求诊人数增加,他人的求诊人数减少等)。但由于目前网络著作一般不付报酬,侵权人多数只是为了投其虚名,剽窃他人作品,更主要的是侵害著作权人知识产权中的人格权。根据著作权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可根据具体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因而,对于利用网络侵害著作权的行为,多数不需要通过赔偿损失的形式解决,即著作权人很少有要求经济赔偿的,一般是要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即可。而单一的诉讼救济程序,不便于著作权人实现这种多样性民事责任的保护目的。如有的只需要对网络作品删除即可,如果为了一个简单的删除,还要去打官司,完全是小题大做,没有必要。也正因为如此,有些提供网络服务者则利用了著作权人的这种心态,可以不删除或不积极的删除。

二、设立“国家网络著作权投诉保护中心”,对制止利用网络侵犯他人的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设立“国家网络著作权投诉保护中心”(以下简称“网保机构”),实行“以网络对网络”的保护机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或网络工具的先进手段,发挥网络工具特点和优势作用,弥补一般诉讼救济程序的缺陷和不足,实现及时、便捷、经济、有效的保护目的。

1、及时有效。著作权人一旦发现自己的著作被他人在网上非法使用,制止无效时,可以迅速通过网络或电话,直接向“网保机构”投诉,“网保机构”接到投诉后,可以立即核对并通知相关网站采取删除等应的措施,能够及时有效的制止侵权行为,防止网络侵权蔓延。

2、经济便捷。著作权人向“网保机构”投诉,经济便捷,既可以及时制止有效保护著作权人的著作权,又可以使著作权人免受诉讼奔波之苦。

3、可以为著作权人进行证据收集和证据保全,为处理纠纷或诉讼提供证据上保障。网保机构接到著作权人的投诉后,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手段,及时收集网络侵权证据,以免被侵权人删掉后,没有证据。特别是著作权人无法利用自身的手段获取或保存侵权证据的,网络投诉机构可以利用其所拥有的网络执法权限和资源,及时协助著作权人收集有关侵权文章或载体,必要时为著作权人提供处理纠纷的证据或诉讼证据。

4、建立网络著作权保护机制后,还可以根据网络的特点,授予该机构一定的执法权限。如对网站拒不执行“网保机构”令其删除侵权文章等指令的,可以对其罚款,或关闭网站;对于侵犯他人著作权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或依职权给予一定的制裁,如令其在网站上公开赔礼道歉,或通知各网站禁止其在一定期限内发表文章;等等。“网保机构”还可以通过建立“侵权黑名单库”,公布侵权人名单等形式,惩罚侵权人,警示和防范侵权行为的发生。

网络保护的作用篇2

【关键词】网络著作权;立法现状;完善建议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102-01

一、网络著作权的概述及侵权类型

(一)网络著作权的概述

网络著作权是著作权人对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在网络环境下所享有的著作权权利。网络作品,从广义上看,所有的在计算机网络上发表的作品都是其所属范围。更加准确的说,网络作品是借助于网络载体,经过复制,处理传统作品后通过网络传播的具有独创性和可复制性的作品集合。网络著作权,是指著作权人对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在网络环境下所享有的著作权权利。相对于传统著作权来说,在网络环境下,著作者还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

(二)网络著作权的侵权行为类型

依据我国目前所实施的著作权法、相关的司法解释还有案例诉讼来看,典型的侵犯网络著作权的行为有以下几类:1.未经著作权人授权就实施一定行为。例如将著作权人作品数字化后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将他人网络作品单独或者汇编出版、恶意转载或者转帖他人作品。2.超越著作人授予的权限,实施上述行为的。3.图文框链接或者不经授权的深层链接,造成用户无法识别链接网页出处或者直接进入深层网页而侵犯被链接网页著作权人的利益,例如广告利益。4.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用户通过网络实施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或者其提供的服务使侵权行为得以扩大和延伸,在接到权利人有证据的警告仍不采取措施的。5.网络用户利用p2p(peer-to-peer,对等互联网络)技术下载传播他人著作权作品,用户和p2p软件提供商共同侵权。6.一些网络用户实施的网页抄袭行为,也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二、网络著作权保护的立法现状

我国在网络立法方面相对滞后,目前对于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的法律主要有:wto规则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trips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审理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修正、《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简称《办法》)。其中《办法》作为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内容著作权保护法规,填补了国内关于网上著作权行政保护的法律空白。但其属部委规章,位阶性、效力性都较低,且其主题只是围绕互联网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行政保护,并未涉及网络著作权的其它权力保护。因而,如何更为有效地保护网络著作权,是当前立法和司法上的一大难题。

三、网络著作权法律保护制度的完善

(一)加快网络著作权保护的立法

国家通过立法赋予民事主体对网络知识财产和相关的精神产品享有著作权,明确侵权范围、行为种类、赔偿标准及侵权主体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是当前网络文化和网络经济健康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长远看,要加快对《著作权法》的修改、完善,并制定保护网络著作权的专项法律或行政法规。

(二)加强对网络作品的人身权利保护

《著作权法》中的有关权利的保护基本适用于网络环境,但有必要强调一下网络环境下的人身权利保护。这是为了作者表演者的利益,更是为了公众的利益。首先,应明确规定对网络作品作者身份确认的方法及程序;其次,立法加强对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第三,建立网络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程序与条件。

(三)扩大网络著作权中合理使用的范围

对于这一问题,我国可以参考美国的判断标准,构成网络环境下的合理使用必须具备四个条件:1.作品必须是已经公开发表的;2.使用作品的目的和性质必须体现公共利益和特殊弱者利益,不得用于商业营利的目的;3.使用他人作品的方法和范围必须合理;4.使用作品的行为必须尊重该作品作者的精神权利。

(四)完善对技术措施的法律保护制度

1.应当对受保护的“技术措施”作出法律界定。.应当规定破解技术措施装置的制造者、销售者的法律责任。

网络保护的作用篇3

关键词 网络著作权 法律保护 合理使用

著作权是一种民事权利,该权利分为财产权利和精神权利,其精神权利带有人身属性,是财产权和人身权的集合体。因此,对著作权的法律保护既包括物权法、债权法又包括人身权利法和诉讼法等。但网络环境下,传统著作权的概念和范围均受到了挑战,给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1 网络著作权概述

著作权是一个历史的概念。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著作权不断的扩张,其所保护的客体不断增加、保护范围不断扩大、使用方式不断增多、保护期限不断延长。正如有学者言,新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新的著作权权能,如音像复制权、播放权、制片权、邻接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的著作权有改编权、发行权、追续权、连载权等;随着国际交往,扩大了著作权的范围,主要有翻译权和最终使用权。

1.1著作权主体的扩张

依著作权法理论,著作权的主体一般是指作者以及其他享有版权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但在网络传媒技术下,著作权的保护主体有了新发展,除了传统意义的作者外,还应包括网站管理者。

1.1.1作者。网络著作权所保护的作者是指直接在网上进行创作的人,较传统作者的创作方式而言,网络作者的创作方式由纸质变为网络。

1.1.2网站管理者。首先,网络管理者在建立网站时,会对网页数据进行组织、编排、设计,形成独创性的文字、颜色、图形,其在管理过程中,也需经常性地对网页进行改进、更新,在智力上、精力上和物质上都有较大的投入。其次,网页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存储在电脑硬盘上或打印到纸张上,可以以有形形式复制。最后,网站管理者对来自传统媒体和网络上的大量信息,需进行分类编辑,这些编辑行为融入了他们独特的选取和编排材料的方法,并赋予了这些材料以新的组织结构和表现形式。因此,可以说,网站管理者创作了“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其对网站整体内容享有著作权。

1.1.3出版者和广播组织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规定,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表演者、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都享有网络传播权,但是没有规定出版者和广播组织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也仅规定了作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的网络传播权,并未规定出版者、广播组织的网络传播权。

1.2著作权客体的扩张

著作权客体的扩张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传媒技术的发展,随着技术的发展,产生的在同时代著作权法中没有保护的作品形式,为了促进该种新作品形式的应用和发展,必须通过扩大著作权法的保护客体来对新的作品形式予以保护。

在网络时代,诸如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电子书等新的作品形式层出不穷,各国均通过修订法律扩大对这些新作品形式的保护。我国已经制定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并制定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和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法,同时加入了多个国际著作权保护方面的条约和公约,因此,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完整的著作权保护法律体系。

1.3著作权期限的扩张

著作权保护期限是指著作权受法律保护的时间限制。对著作权保护期限是平衡著作权人的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方式之一,也是。在著作权保护期内,除了法律另有规定之外,使用作品均需要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并向其支付报酬;著作权保护期满之后,作品即进入“公有领域”,不再受法律的保护,任何人都可以在无需征得原著作权人同意、无需向原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情况下使用作品。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公众对作品的获得和使用途径增加,其能更便利的使用作品,因此,十分有必要加重对社会公众使用作品的义务和限制信息的使用,从而强化对作者等著作权人的著作权保护。

2 网络著作权法律保护的建议

2.1加强技术保护

网络侵权与保护是正与邪的较量,与其它法律侵权是具有相同特征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从来都是在此消彼长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因此,一方面,版权人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采取技术手段保护自己的作品不被复制、摘抄、篡改和删除。另一方面国家和有关网络管理者应加大技术保护力度,加强网络保护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对网络传播技术保护手段的应用及管理,提高网络著作权人的“自助能力”。

2.2提高维权意识

目前,网络侵权盗版问题可以说是公然的、普遍的,已经达到了盛行和程度,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版权人的维权意识淡薄,而网络传播的特点是无界性、开放性、和自由性。因此,网络上海量的信息只靠管理者的控制是不可能实现权利保护的,只有网络参与者和全体版权人都树立强烈的维权意识,才能使权利保护真正落到实处,真正起到作用。

2.3合理使用

2.3.1调整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的必要性

著作权立法的双重目标造就了其利益平衡的基本特征,现代著作权法始终在保护作者权利和促进信息传播方面两点之间寻找着平衡点。网络环境下作品既不能免费传播,又不能为著作权人所绝对垄断,因此合理使用制度,配合法定许可等多种强制限制形式对于网络传播的作品绝对权利进行限制,在保证激励作者创作的前提下,保证网络信息的合理共享。

2.3.2“合理使用”的判断原则

(1)使用的目的和性质

使用目的必须正当,不能借合理使用知名行剽窃之实。合理使用的目的须以出于善良之目的、公益之性质为判断标准,而不以非营利性为标准,非营利性仅是正当使用的外部表现形式之一。同时还要注意,出于善良之目的、公益之性质仅是构成合理使用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亦即出于善良之目的、公益之性质之使用未必都是合理使用,但反过来,合理使用则一定是出于善良之目的、公益之性质。

(2)使用的版权作品的性质。

由于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密切程度不同,对不同作品合理使用的要求也不同。如政府公共信息网上的公共事务信息可由读者自由下载,其合理使用的要求较低。又如合理使用小说的要求就比是用教科书要严格得多。

(3)使用程度。

一般而言,在作品中少量引用被视为合理使用,大量引用原作品应视为侵权。是否属于大量引用需将引用部分与原作进行对比衡量。一般而言,作品的精华部分更能体现文章的独创性,因此对此部分的保护应优先于其他部分。因此即便是少量引用,也可能构成侵权。

(4)对经济价值的影响。

相对于使用目的而言,对经济价值的判断属于客观范畴,较好判断。不管使用者是否取得了实质性利益,只要给权利人造成了实质性市场损害,就不属于合理使用了。

网络保护的作用篇4

一、加强网络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的重要性

(一)加强网络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吹响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号角。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大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全面依法治国必然意味着社会各方面、各领域都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1]。加强网络个人信息民法保护,正是要将网络个人信息安全领域置于法律的规制和保护之下,从而实现网络个人信息的依法治理,这正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精神的应有之义。(二)加强网络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是维护网民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个人重要信息不但具有人格属性,而且具有财产属性。公民依法应享有的重要权利,直接关系着广大网民的物质和精神利益。加强网络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能够为防范、遏制和打击网络个人信息侵权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从而有力维护广大公民尤其是数亿中国网民的合法权益。(三)加强网络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是净化网络环境的必然要求在虚拟、混乱、随意的网络环境下,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势必受到各种侵害的威胁。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对网络个人信息收集、处理、存储、转让、使用等作出明确规定,从而遏制、防范和打击非法窃取、泄露和滥用网络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行为,是法律坚持与时俱进的表现,是净化当代中国互联网环境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互联网有序健康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2]。

二、我国个人信息安全法律保护现状

(一)我国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是现代信息新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的产物,是具有技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和紧迫性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公民个人信息过度收集现象时有发生,网络个人信息泄露事件经常见诸媒体。网络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国家和社会对加强个人信息安全的呼声和愿望越来越强烈。我国出台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法规条例比较早,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1994年,国务院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对经济建设、尖端科技、国防建设等领域的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保护作出了规定;1996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1997年,公安部出台《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办法》;2000年,国务院出台《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进行了规范;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规定了破坏互联网安全的刑事责任;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较为全面地规定了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的相关事项。同时,我国的《民法通则》及相关司法解释、《侵权责任法》中都通过保护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方式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了法律保护[3]。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安全法》也对个人信息保护作出了一些原则性规定。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需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予以保护,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遵循合法、合理、知情、同意、必要、保密等基本原则,否则应该承担赔偿责任,或进行行政处罚。”以上这些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为我国实现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政策基础。

(二)当前我国在公民个人信息法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在民法保护理论上缺失一般人格权基础一般人格权是网络个人信息保护的民法基础。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我国传统的民事法律普遍存在重视财产权、轻视人格权的现象,因而对人格权保护的内容规定得比较粗糙和简单。加之我国不像一些国家那样,可以通过宪法扩张适用来保护人格权,因此只有通过制定、完善民法来实现对公民个人信息权保护的明确化和具体化。当前,我国民法中关于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的缺失,使得对网络个人信息的保护只得通过比照和对属公民的隐私权来进行救济,公民个人信息中的财产权属性得不到有效保障。2.在法律保护手段上存在重刑事轻民事规则的现象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重视国家和集体利益而轻视私人利益的主流价值和法律传统,使得我国长期存在重刑事、轻民事的现象。这就导致长期以来对公民个人信息不够重视,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民法规范缺失。当公民个人信息受到严重侵害时,即使受害者通过各种手段来寻求救济,施害者最多也只能够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分,而很少会对信息主体进行财产补偿[4]。3.在法律规范内容上缺乏系统性和操作性在当前的民事立法中,多部法律对个人信息保护有所涉及和阐述。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关于公民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的法律,与网络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直接相关的法律规定也不太多。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要实现对网络个人信息的保护,只能分散地从各相关部门法中寻找适用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条款,具有适用不方便、保护力度有限、容易造成拖延等缺点和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当前我国民法体系中网络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立法体系还不健全,具体表现为:民法缺乏比较实际的原则性条款,在实践运用中的操作性不强;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公民个人在网络上留下的信息痕迹越来越多,而这些个人信息当前还没有被纳入民法保护内容,使得民法中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同时,现行的大部分民事法律仅仅规定了公民具有对个人信息进行保密的义务,但对违反保密规定的法律后果和具体的救济方式和渠道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使得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处于无法操作的尴尬境地。4.公民对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意识较薄弱由于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体制轻视私人利益和个人权利的影响,当前我国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意识还比较薄弱,缺乏主动利用民法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一些公民个人信息遭受泄露等不法侵害时,不是运用法律武器进行及时保护,而是采取忍气吞声、“大事化小”等方式解决,往往助长了侵害人的嚣张气焰,也使得因个人信息被泄露、滥用而引起的电信网络诈骗刑事案件不断增多[5]。同时,不少公民对民法的性质、内容等缺乏基本认识和了解,对网络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问题缺乏足够重视。

三、国外关于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立法状况及经验

(一)大陆法系国家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状况德国虽然没有在其《民法典》中设置“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权”,但通过颁布《联邦个人数据保护法》的方式,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了统一、充分的保护。日本也没有在其《民法典》中设置“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权”,但在20世纪60年代审理“盛宴之后案件”时将隐私权作为私法予以了确认;2000年,日本制定了《重要基础设施网络袭击对策特别行动计划》,首次规定了侵犯个人信息需承担的民事责任;2005年,日本正式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实现了对公民个人信息的基础性立法保护。

(二)普通法系国家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状况美国是以隐私权为中心实现对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主要采取分散式、部门式立法来保护公民个人信息。1966年颁布的《信息自由法》确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原则;1977年颁布的《隐私权法案》对联邦政府的信息处理行为进行了规范;1986年修订《电子通讯隐私法》,1988年颁布《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分别对电子通讯领域和网络从业人员的责任进行了规定。英国于1998年颁布《个人数据保护指令》,对个人信息侵权行为进行了有效规制,并设立“数据保护专员”,对法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2005年颁布《信息公开法》,将“数据保护专员”更名为“信息专员”,并进一步细化了其职责[6]。此外,欧盟于1995年通过《欧盟个人数据保护指令》,对个人数据处理中的自然人权利和自由进行保护,成为欧盟对个人信息最基础的保护性立法。

四、加强我国网络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对策

(一)加强网络安全法制宣传,提高公民网络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和民法保护意识针对当前我国公民网络个人信息民法保护意识淡薄的现状,应借助“全国网络安全宣传周”等重要节点,充分利用宣传栏、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论坛、手机报等新型网络媒体,积极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和依法保护活动。同时,要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宣传体制机制,加强对网络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的宣传工作落实,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民法在网络个人信息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并学会在受到不法侵害时如何拿起民法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积极借鉴国外个人信息民法保护先进经验网络信息安全和网络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共同问题。在实现个人信息民法保护方面,许多国家进行了大量的立法实践,积累了一些科学有效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比如,我国可以积极借鉴德国的统一立法模式,在现有《民法通则》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出台一部《民法典》作为基础性的法律,实现对网络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三)建立网络个人信息民法保护体系,完善网络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民法是保护网络个人信息的基础性法律,是实现个人信息权保护的重要依据和准绳。因此,要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积极适应全球化、信息化、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网络信息爆炸式增长和多样化发展趋势,及时将新出现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纳入民法保护范围之内,不断建立、完善网络个人信息民法保护体系,确保各种形式的网络个人信息保护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7]。同时,建立完善事前预防和事后救济相结合的个人信息权保护制度。在事前预防方面,要根据宪法精神和民法基础,对公民的个人信息权进行确立,为保护网络个人信息提供有效前提;在事后救济方面,要进一步明确侵犯网络个人信息的构成要件、归责原则、责任承担方式等,也可以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对网络个人信息违约责任进行确认,从而为权利人实现权力救济提供保障。(四)建立专门的网络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针对当前我国在网络个人信息民法保护中存在的法律空白,建议国家积极研究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并在其中以单独章节对网络个人信息进行专门规定,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信息权利义务主体、个人信息与网络个人信息侵权的构成要件、责任划分、救济方式等,从而有效弥补《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关于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等缺陷,实现对网络个人信息的有效保护。(五)加强网络个人信息管理者的行业自律和外部监督要不断加强对网络平台尤其是电商及网店的监管,更要严打泄露、出售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首先,建立建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网络运营商尤其是电商及网络平台使用和处理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的监督作用,将网络用户在互联网消费行为中遇到的具体诈骗范例及时在网络媒体上公布,让广大网络用户予以防范。其次,要加大对侵犯网络用户个人信息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震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监管部门也要进一步落实个人信息保护责任体系,细化、明确处罚标准,依据侵权行为性质、危害程度,让违法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要加强网络与个人信息的安全管理,建立网络个人信息侵害投诉举报机制,营造安全可靠的互联网环境。

五、结语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公民通过网络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各种信息日益增多。这些信息会以电子化、数据化的形式被记录和存储,从而形成了大规模、有组织的现代信息网络体系,把现代信息社会带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已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这无疑对网络个人信息保护带来了重大挑战。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网络个人信息被称作“大数据皇冠上的明珠”。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为了对这颗“明珠”进行有效保护,需要立足中国具体国情和时展要求,充分利用法律尤其是民法的力量,积极在制定完善相关的民法体系、加大民法公正执行力方面作出努力,从而为互联网时代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提供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

作者:迪力努尔·阿力木单位:喀什大学

[参考文献]

[1]杜志萍.关于我国个人信息权法律保护的思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177-178.

[2]孙妍.关于我国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立法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3(3):239-240.

[3]陈晓东,凌巍.网络隐私权民法保护的现实困境及出路[J].法律适用,2013(8):23-29.

[4]刁胜先,周璐,谢文彦.论个人信息网络侵权的民法规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7-21.

[5]邵杨.论民法的网络隐私权保护缺失[J].现代商贸工业,2012(6):147-148.

网络保护的作用篇5

[关键词]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维护;意义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13.089

[中图分类号]tp393.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3-0205-03

0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在社会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运用,事业单位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步伐,提高工作效率,迎合时展需求,在工作管理中渐渐使用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然而计算机网络维护和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则需要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后期的管理和维护,将计算机网络先进技术为工作和管理带来的便利作用发挥到最大。

1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研究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所有问题。所谓的计算机网络就是一种特殊的网状结构,是由各种不同的计算机终端和通信设备相互组合,集合而成,通过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沟通实现信息之间的传播和资源的共享,因此被现代人普遍接受和青睐。而对于计算机网络的使用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定期地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其能在正常工作运行中不断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作用,极大地促进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提高,提升事业单位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事业单位正常办公中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工具,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对事业单位进行精细化管理。因此,做好计算机网络的维护和管理是保障计算机网络日常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十分必要。

2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加强工作人员的相关培训,提升计算机网络的操作能力

要做好事业单位网络计算机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就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及操作水平的培训,让工作人员了解到更多的网络知识,熟悉网络的运行情况,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再进行日常的网络维护工作,以此来降低或者避免因为工作人员对网络相关方面知识的欠缺而导致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安全问题。工作人员要了解到网络相关知识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2.1.1增强工作人员的网络知识

需要我们对工作人员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培训,让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培训了解以及掌握到大量的网络知识,具备一定的网络基础知识和相关管理方面的技能,在日常网络维护中能够对计算机网络涉及的一些终端、常用软件等有深刻的认识,并且在具备相应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个人的实际操作水平。

2.1.2分析网络运行状况

在具备一定网络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熟悉网络运行状况以及环境,对网络在运行工作期间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掌握或者提前预知,预防一些问题的产生,并能够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及时拿出最适合的解决措施。

2.1.3加强再培训

计算机网络在不断进步,因此对于工作人员的网络知识的培训应该不断跟进,网络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问题也是层出不穷的,网络维护与管理人员应该与时俱进,做好应对不断出现新问题的准备,提升网络维护和管理的新技能。

2.2做好网络线路和网络系统应用换件维护

事业单位在进行计算机网络维护和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就是对网络线路和系统应用的环境维护。在计算机网络中包含了较多线路(见图1),而网络中的线路在运行中的安全性决定了计算机在工作运行中的应用效率,因此对于网络环境的维护就是要确保网络系统的通畅,做好网络线路和双绞线维护工作。

计算机网络是通过设备运行的,而设备中存在外露线,因此对网络维护的首要要求就是做好外露线的布线工作,尽可能地将这些线路固定在墙角、墙壁上,确保线路不被破坏,保障正常运行。除此之外就是要确保系统的运行环境和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相一致,简单讲就是在计算机网络中要具备与事业单位工作内容相一致的相关运行软件,便于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例如一些事业单位需要涉及相关证件的办理,那么在网络运行中就需要具备相关信息客户端和网络中心数据库,方便工作人员在办理相关业务过程中的信息资料的查询,但是由于信息客户资料量过大,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临时性问题,而且网络的安全保障τ诳突信息资料也十分重要。针对这类情况,在操作中需要通过限制访问量或者设置密码等措施来提高网络安全问题,防止信息泄露的危险。

2.3多措施强化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

针对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需要做到多措施强化,如何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效率,应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2.3.1安装有关计算机网络维护和管理的软件

对于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管理的相关软件的安装不能盲目,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事业单位的网络进行维护和管理。软件应该有针对性地应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流程,并且将软件与防火墙和杀毒系统相结合,提高网络自身防御能力。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对于a部门封闭式的电脑USB及光驱接口情况来说,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更为实用。在这一防护策略支持之下,终端操作用户在接受角色的同时也被赋予了相应的权限。用户角色从本质上来说是形成访问控制策略的基础性语义结构,能够随着用户权责的改变作出同等的转化。

2.3.2加强对计算机硬件的安全管理

计算机硬件为网络环境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对于硬件进行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一些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造成硬件的一定损害,给网络运行提供更好的网络环境。

2.3.3对网络访问量进行有效控制

对网络的访问量进行有效控制是保障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途径,网络中涉及的信息量较大,其安全管理也是网络管理中重要的内容,控制网络中的信息量有助于保护网络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2.3.4对相关的网络信息进行加密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工作上的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信息资源泄露的弊端,在确保网络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对一些重要的信息资源通过加密的手段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事业单位根据网络运行的状况以及数据信息的重要程度,选择适宜的加密方式。

3总结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深入到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今天,对网络环境进行相关的维护与管理对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引起我国事业单位的普遍重视。

主要参考文献

[1]罗林.计算机网络维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探究[J].硅谷,2014(7).

网络保护的作用篇6

【关键词】知乎网;著作权保护;问题及对策

一、知乎网的两次倡议

随着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巨大的信息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却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网络上的侵权案件层出不穷,如:1999年王蒙等六位作家状告“北京在线”网站侵犯其著作权案,新浪诉搜狐抄袭与剽窃案,2002年北京移动通讯有限责任公司侵犯《血染的风采》著作权案等,形形的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纠纷给传统的著作权保护制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在2013年,知乎联合三联等几十家媒体先后两次发出「保护原创尊重版权的倡议书。倡议书中提到互联网上的文字图片视频作品被随意使用、复制甚至改换原创者的名字,对原创者是一种巨大的伤害,而且如果没有对原创者的尊重,我们将难以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创造优质内容,而这只会让我们这个世界,让中文互联网变得愈加粗鄙、无趣和灰暗。当所有的人都没有动力写下动人的文字、拍摄优美的照片、录制启发人心的视频的时候,我们就只能在低水平复制中轮回。这个倡议书引发了一场关于网络著作权保护的热议和浪潮。

二、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现状及保护的重要性

根据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2014年1月6日,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由此可见,我国的互联网发展状况极其迅猛,为适应数字技术下网络环境对著作权的挑战,我国已先后出台了若干法律法规、司法解释。

我国目前对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法律保护主要有四种:wto规则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2010年修正的《著作权法》及其实施条例、2002年施行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及2006年施行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06年修正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2002年施行的《关于审理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4,由此可见,我国对网络上的著作权保护已经比较完善,既有国内立法,又包括缔结的国际公约。但相对于网络侵权问题形式的层出不穷,如游戏、动漫、mp3等随意使用下载、博客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网页著作权保护、超链接行为的侵权认定等问题的规定不明确,所以我国现在对网络著作权的保护仍有待完善。

研究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在当前形势下的必要性在于:公民网络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亟待加强。我国目前有6亿多网民,是世界上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但广大网民法律意识往往比较淡薄,互联网的开放性与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使人们可以随意地使用和传播未经授权的网络作品,而法不责众的观念则让“侵权成为一种习惯”。因此要加强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保护,不但能规范网民上网行为,改变人们肆意下载的习惯,净化网络环境,同时增强人们的网络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维护著作权人的权益,提升著作权人的创造力。

能够确保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保护的客体即网络作品从本质上讲是某种信息,在网络环境中几乎所有事物都以信息的形式存在和传播,如果缺乏有效的著作权保护制度,势必会出现盗用网络作品、非法传播信息等妨碍互联网秩序的现象,不仅会损害真正权利人的利益,也会污浊互联网环境。所以,研究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保护问题,一方面可以促进网站和互联网产业形成完善的作品保护机制,维护版权人利益,另一方面可以加强行业自律,实现公平竞争,保证互联网健康发展。

有助于网络著作权保护的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完善。正如前文提到的,我国在此问题上虽然已有相应的法规和文件,但也出现了许多典型案例,在某些方面仍显经验不足,例如赔偿额度无法确定、侵权地点不易认定以及取证难等问题,因此,研究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将有利于完善网络法律制度。

三、保护网络著作权的具体对策

网络上的侵权案件频发,著作权人的创造积极性有所消减,我认为我们可以借鉴知乎等多家媒体倡议书的建议。

倡议书中提到,“个人和非商业机构,在使用或转载他人作品时,尊重作者的署名权,在转载文章开头显著位置,注明原文作者名、原文出处和原文链接。商业机构和组织,在使用或转载他人作品时,尊重作者的署名权和使用权,除在转载文章开头显著位置注明原文作者名、原文出处和原文链接之外,还应在转载发表前事先与著作权人沟通,取得使用授权。”

这个倡议书主要提及了著作权人的两项权利――署名权和使用权,毋庸置疑,这是著作权的两项最基本的权利,对这两项权利的保护也是对著作权人劳动成果起码的尊重。除此之外,我认为对网络环境的治理要加强引导,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或者司法解释,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网络环境,做到令行禁止。二是除了依赖法律法规,还要加强政策引导,尊重媒体的自发管理行为,例如知乎联合多家媒体发出的倡议书,我们应予以尊重并保障实施。三是鼓励所有个人或机构保护原创、尊重版权的努力,监督和批评践踏原创、伤害作者的行为,只有在社会上将保护网络著作权的行为提到很高的位置上,才能使它受到更多的关注,在社会上形成保护著作权的良好风气。

无论如何,在网络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著作权的侵权保护问题已然亟待解决。

参考文献

[1]张灵敏.论我国网络著作权法律保护之缺陷及其完善[J].企业经济,2012(07)

网络保护的作用篇7

关键词:生存性(Survivability);保护(protection);恢复(Recovery);自愈环(Self-healingRing);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

中图分类号:tn9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1.007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1-020-03收稿日期:2011-09-3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对通信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对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各行各业都离不开信息,要求通信网络能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而网络传输的信息越来越多,传输信号的速率也越来越快,一旦网络出现故障将对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坏,因此如何提高网络的生存性是迫切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光通信事业飞速发展,SDH体制在传输网中广泛应用,SDH传送网的分层概念,以及网络的拓扑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网络的有效性、可靠性、生存性和经济性。嫩江传输网经过几年的大力建设,完成了高速环网以及高品质传输网等重大工程,特别是高品质传输网DXC设备的引入,使得中国联通在SDH传送网保护的实现上具备了两个原理不同的技术:网络保护和网络恢复。

二、网络保护和网络恢复概念

网络保护:网络保护通常是利用预留的容量,为失效通道提供备用通路,使受影响的业务从备用通路到达目的地。因为这种方式每种可能发生的故障中受影响的业务都有默认的备用传输通路,所以在故障发生后,直接按预定方案操作,恢复受影响业务的时间很快,它是一种静态的保护方式。采用这种技术的网络结构有线型和环型两种,其中SDH的环网,因为具有较完善的保护功能和较灵活的组网方式,是SDH网络结构中应用较广的一种,它有一个专用名称――自愈环(SHR:Self-healingRing)。

网络恢复:网络恢复通常是利用网络的冗余容量,依据特定的算法,为受故障影响的业务重新分配到达目的地的通路。这种方式与故障时网络当前的时隙分配,业务容量有关,其为受故障影响的业务寻找新路由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恢复受影响业务的时间较慢。这种技术主要用在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上。

保护和恢复概念的区别:保护是利用传送节点预先安排的容量,用一定的备用容量去保护一定的主用容量,备用资源无法在网络大范围内共享;恢复是可以利用节点间的任何可用容量来恢复业务,当链路或节点失效时,网络可以用重新选择路由的算法,广泛调用网络中的任何可用容量来恢复业务。

三、SDH传送网的保护

SDH保护分为子网连接保护(SnCp)和路径保护。路径保护包括线性的复用段保护、环网的复用段保护、环网的通道保护。目前采用的主要保护方法是线性复用段保护1+1、复用段共享保护环(mS-SpRinG)、子网连接保护。

(一)线性复用段保护

线性复用段保护是一种专用或共用的保护机制,它保护复用段层并适用于点到点的物理网络。一个复用段保护可用于保护几个工作复用段,但不能对节点故障提供保护,它可按单向或双向方式操作,此外复用段保护在备用状态时还可用来开通无需保护的额外业务。线性复用段保护采用apS(自动保护倒换)协议。

实际应用:适用于两点间业务量大且比较重要的情况。如两个长途枢纽楼间的长长中继系统。

(二)复用段共享保护环

复用段共享保护环的工作通道传送业务,其保护通道则留作业务信号的保护之用,复用段共享保护环需要使用apS协议,其保护倒换时间为50ms,分为二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和四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两种保护方式。四纤环可以抗多点失效。

复用段共享保护环多用于Stm-16和Stm-64干线网以及中继网。它的主要优点是:在业务量呈均匀分布的情况下有些容量可重复利用,这种情况下,同样的保护容量适用于不同的故障情况,故复用段共享保护环保护方式能提供高容量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复用段共享保护环只能用于环形网络拓扑结构,而且节点数最多不能超过16个。

实际应用:嫩江联通高速环网SDH系统大多采用二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因二纤环无抗多点失效的能力,因此需要集中控制管理,特别是在有多点光缆割接情况下。

(三)通道保护环

通道保护环的业务保护是以通道为基础的,是否进行保护倒换要根据出、入环的通道信号质量的优劣来决定。通道保护环一般采用1+1保护方式,即工作通道与保护通道在发送端永久性地桥接在一起,接收端则从中选取质量好的信号作为工作信号。不需要使用apS协议,其保护倒换时间小于50ms。常用的通道保护环有二纤单向通道保护环和二纤双向通道保护环两种。

通道保护环与复用段保护环的重要区别:通道保护环的桥接和倒换动作发生于相关通道的两个端节点。而复用段保护环的桥接和倒换动作发生于失效跨距段的端节点。

实际应用:适用于业务容量低,大部分业务量汇集在一两个节点的用户接入网部分。

对上述三种典型的自愈环特性的简要比较如表1所示。

(四)子网连接保护(SnCp)

子网连接保护是指对某一子网连接预先安排专用的保护路由,这样一旦子网发生故障,专用保护路由便取代子网担当在整个网络中的传送任务。其保护结构为1+1方式。SnCp是通过在业务的接收端对业务发送端双发过来的两个业务源实行检测选收来实现保护的功能,因此双发选收是SnCp的特点,和通道保护相似。SnCp和通道保护的区别:从具体实现上看,通道保护在收端选收业务时,由支路板完成选收判断的动作,而SnCp保护则是在交叉板上完成选收判断的动作。因此SnCp可以对线路上的业务进行保护,而通道保护只能保护下到本地的支路上的业务。

子网连接保护是一种专用的保护机理。它可用于任何物理结构(网状网、环或混合结构)及分层网中的任何通道层。它可用于保护通道的一部分或者整个的端到端通道。它支持的业务类型相当齐全,既可以支持VC3等低阶业务,也可以支持VC4等高阶业务。子网连接保护不需要在一个复用段中对所有的VC采用。在网络中的配置保护连接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并且SnCp保护是以单个业务作为基本单位的,各SnCp保护业务的逻辑、状态之间相互独立,独立性强。

四、SDH传送网的恢复

实现网络恢复的前提有3个:一是网络中要有DXC作为网络节点设备,传送业务依靠DXC设备的调度和管理;二是网络中要有一定的备用资源;三是网络管理系统要具备网络恢复功能。中国电信以DXC设备组建的传输网具备了实现网络恢复的3个前提条件。

网络故障情况多种多样,这里简单概括为链路失效和节点失效两种情况。链路失效可进一步分为单条链路失效和多条链路同时失效。单条链路失效情况下可利用网络上的备用资源采用恢复算法加以恢复。多条链路同时失效情况将视多条链路在网络中的优先级区别处理,如有必要优先级高的失效链路可以抢占优先级低的在用链路。节点失效情况下在该点上下的业务将无法用现有网络资源恢复,经由该节点转界的业务可以通过其他节点和链路疏通。

下面给出了自愈环与DXC的简要特性比较如表2所示。

高品质传输网可包含4种电路:

(1)不恢复:不进行重新路由和恢复,如备用冗余电路。

(2)恢复:可快速寻找替代路由加以恢复,恢复时间

(3)SnCp(等效传统SnCp+恢复):首选传统的SnCp保护方式,即主用路由失效,备用路由完好,执行倒换,恢复时间

(4)pRC(保护和恢复):始终保证有一条完好的备用路由,因此能够避免多次或同时发生的故障,并保证恢复时间始终

高品质传输网是一个保护和恢复相结合的自愈网络,大大提高了传输网络的生存性和灵活性,满足了对重要客户的特别保护需要。

网络保护的作用篇8

关键词:网络;信息;维护;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经过多年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日益成熟,并且被应用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在每个领域中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谓的计算机网络就是通信设备与计算机终端的组合而成的复杂结构,其庞大的体系可以讲信息输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也正是因为其组成复杂、体系庞大,在运转过程中需要相应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不断的维护管理才能确保其工作的可靠性。

一、网络维护的重要意义

简单的说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就是确保计算机网络能够良好的运行,使网络维护进入正常有序的工作环境当中。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时至今日可以将维护工作的主要意义分成两大部分,第一是对各硬件、软件进行的定期检查与检修,确保各个工作不能能够正常运行与工作,不会出现瘫痪的情况。第二是对企业、个人的私密文件或机密文件等进行保护,构建良好的网络防御体系,杜绝恶意软件对所属的计算机网络进行攻击,减少网络系统损坏,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二、网络维护工作

(一)不断提高专业技术知识:扎实的基础与过硬的网络知识是网络维护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若想做好计算机的网络维护,相关的技术人员就必须对专业知识进行细致的钻研,对网络维护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都能够拿出具体的方案,并且能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网络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相关的技术人员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专业技能,只有紧跟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步伐才能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才能确保计算机网络正常的工作与运行。除此之外,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关单位应当提高维护人才的选拔程序,设立优胜劣汰的竞争上岗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内部竞争力与危机感,使他们能够主动的投入到技术的钻研与学习中,从而提高计算机网络维护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二)优化管理软件的安装:计算机的管理软件其本身就具备管理功能,若是在安全时随意安装、毫无规律可言,就会对整个网络维护工作造成严重的阻碍,影响到工作的有效性及维护进度。因此,在实际的维护工作中,应当将计算机软件统一的进行管理与安装,并且将其与防火墙以及检测系统结合在一起,使其能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网络安全性,也能为网络维护工作提供便利性,增强维护力度。

(三)掌握网络运行状况:计算机网络的工作状况是在不断的改变的,因此,在技术人员对其进行维护作业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良好的技术知识外,还要对整个网络运行的状况具有一定了解。具体的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首先就是对所要维护的网络的整体运行框架要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是对网络中每个运行设备具有一定的了解,第三是掌握网络设备运行中的每个流程。这样就能在网络出现故障时及时的发现并找出故障、解决问题,维护整个网络运行的和谐性。

(四)构建计算机网络维护的管理体系:计算机网络正常、有序的工作与运行必须有网络维护作为其保障与依托,因此,有必要在网络维护工作中建立完整的维护管理体系,这样一来就能大大提高网络维护工作的目的性与有序性,为计算机维护工作的有效开张打下坚实的基础。现阶段的网络维护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网络管理,其次是网络服务管理,第三是事务管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建立一个系统的、有序的管理体系,多角度、多层次的对网络维护工作进行掌控与管理,让维护变得更加科学化、有序化,让工作人员能够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所负责的任务,加大维护工作科学有效的开展。

(五)在网络工作系统中建立完善的网络访问控制体系:在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中,访问控制意义非常,它可以说是网络工作的前提条件,在维护网络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有效的访问控制体系能够防止资源被非法访问或占有,而在实际的网络维护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同其他的访问控制策略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对入网访问实施有效控制。入网访问控制可以说是网络安全保护的第一道防线,对用户访问的时间、身份以及允许其访问的范围进行界定。用户可以通过注册用户名、设定密码对网络进行访问,并且能够利用其上的部分资源,有权利自行更改密码,在以上过程中,网络维护管理人员通常不对其进行限制。但是当用户的资费耗尽时,网络就会对其所拥有的某项权限实施限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计算机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

2、对资源属性进行设定。网络资源是网络维护工作中所要保护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运用有效的手段对其进行相应的保护是必然的。而要有效保护网络资源除了对其进行访问权限控制外,还要设定资源属性。进而通过权限设置与属性设置相结合来对网络资源进行维护,提高维护有效性与资源安全性。

3、实施网络监控与锁定。监控是网络维护工作中非常有效的手段。通过对网络进行监控能够及时的发现网络中硬件出现的问题,此外还可以发现用户是否进行违法操作。若是网络中出现违法操作现象,那么服务器就会通过图像或者声音提醒或通知维护管理人员。

三、总结

计算机是已经彻底融入到了大众的生活、生产活动中,因此,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就如同现实中的治安工作一样重要。在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中,若想提高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就必须以当前存在的问题作为着手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维护与管理,并建立系统的故障档案,与此同时,维护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学习、钻研维护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这样才能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拿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计算机网络维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网络运行效率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曾德明.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优化方法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7)

网络保护的作用篇9

1aDSL通信网络维护管理的要求与组织框架

1.1aDSL通信网络维护管理的总体要求aDSL网络在建设初期有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会逐渐产生一系列的老化以及异常,从而导致性能下降,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维护,从而保证网络处于良好的状态。在aDSL网络日常维护工作当中应该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各级的网络管理部门应该在日常工作当中做好集中管理工作,加强网络监控,加强集中维护工作。在对aDSL网络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推行精细化管理,注重每个细节,防止因为一些细小的因素导致的各种问题。各级网络维护部门在管理过程当中,应该做好信息共享工作,减少信息传递的链条,提高网络管理的效率。

1.2aDSL通信网络维护管理的组织框架aDSL网络维护应该建立完善的维护体系,从而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按照维护需求,同时考虑网络维护功能以及层次,从而形成完善的组织结构框架,从而保证各项工作能够有秩序的开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现场维护层作为aDSL网络管理基础的现场维护层按照惯网络管理层的要求和指导开展日常的工作,对自己工作范围的各种设备以及基础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定期进行巡视。在接到故障申告的时候,应该在第一时间赶到故障地点进行相应的故障排除工作,从而确保各种设备的完好。

1.2.2网络管理层网络管理层作为一个协调和指挥的关键部分应该进行全天候的值班,监控整个辖区的内网络运行情况,对各种网络设备进行相应的操作,对网络资源进行管理和分配,同时还要接受用户的故障投诉,指挥现场维护层相关工作的开展,协调各个岗位以及部门开展工作,从而确保整个网络系统协调有序的运行。

1.2.3技术支援层aDSL网络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在网络维护以及故障排除的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难点,这个时候就需要由技术支援层来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技术支援层应该吸收各个专业的技术人员组成,具有较高的技术层次,还可以对客户提供技术支持。

2加强aDSL通信网络维护管理的措施

2.1日常维护管理

aDSL网络的各种设备在长期的使用过程当中会产生各种问题,影响网络的性能,严重时会产生大面积的网络故障,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因此要做好相关设备的维护工作。第一,aDSL调制解调器使用温度应该在零度以上,但是不应该超过40摄氏度,应该确保使用环境的干燥。保持相关设备的清洁,定期对其进行除尘,防止灰尘导致各个接口的接触不良。第二,为了保证aDSL信号的稳定不要将其和电话或者是传真机并联,调制解调器应该远离大功率的用电器,防止干扰。第三,定期对线路以及插孑L进行检查,及时更换老化的接头。

2.2网络机房管理

对于aDSL网络管理来说,关键还是在于机房的管理。由于机房中安装了aDSL网络运行的各种硬件设备,因此网络管理员主要都是在机房进行工作。由于aDSL网络机房的规模差别很大,如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的机房往往较小。网络管理人员在机房当中负责对各种硬件进行日常的维护,比较常见的有灰尘的清理,包括设备表面以及地面灰尘。对于设备内部的灰尘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清理。在机房当中应该建立相应的值班巡检制度,对于一些关键设备应该定期进行检查,以便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防止问题扩大化。除了对硬件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之外,还应该做好相应软件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对于各种防火墙软件安全规则的设立,winDowS、LinUX操作系统服务器的设置,能够熟练的运行aSp语言,通过软件的使用与调整保证整个网络的安全和稳定。

2.3网络优化管理

网络优化就是对现已运行的网络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质量的原因,通过对频率设计、网络结构等一系列调整措施,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使网络资源获得最佳的利用率。另外,通过网络优化的过程可以了解网络的增长趋势,为网络后续的扩容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网络优化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首先是日常性的优化维护:包括统计数据和配置数据的提取与保存、告警的监测、用户申告的处理、城市道路的测试、新开站入网的测试和性能跟踪等;中短期的优化工作:包括对问题比较集中的地区制订整体解决方案、对网络数据做定期的核查、对新出现的话务量热点提出整体解决方案和应急通信保障、对于不合理的网络结构划分做小范围的调整、对网络整体的测试性能进行评估等;长期的优化工作:包括优化人员应对网络规模、建设、收益等的发展进行综合的预测,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对新业务的开发、实验和开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提供网络第一手材料,以指导业务的发展及市场策略。

2.4安全管理

网络安全管理是网络维护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主要防止外部对网络的攻击和入侵。根据所维护管理的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级别的不同,网络管理的任务也不同。对于普通级别的网络,网络管理的任务主要是配置管理好系统防火墙,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和阻止网络黑客的攻击,可以再配置入侵检测软件系统对关键服务提供安全保护。对于安全保密级别要求高的网络,网络管理除了应该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该配备网络安全漏洞扫描系统。对关键的网络服务器采取容灾的技术手段,更严格的计算机网络要求在物理上与外部公共计算机网络绝对隔离。

网络保护的作用篇10

关键词:知识产权 网络 保护

知识产权是指公民或法人等主体依据法律的规定,对其从事智力创作或创新活动所产生的知识产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又称为“智力成果权”、“无形财产权”。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深入,人们在互联网上创造的“智力成果”越来越多。转载他人的作品是否涉及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果作品是自己的,如何监控别人的利用?自己的知识产权受到外国人的侵害,又应该找什么部门去监管?如果下载别人的资料属干侵犯知识产权的话,那网络又如何实现资源的共享?这些种种的问题都告诉我们,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个相当复杂并且值得深人研究的问题。

1、目前网络知识产权存在的问题

1.1侵犯他人的著作权

未经作者许可,任意上传他人的作品、窜改他人的作品,包括文字、图片、音乐等多种形式的作品;抄袭他人的作品,窃取他人劳动成果。作品上网是作品传播的一种新方式,作品的数字化行为本身并不具有著作权法意义上的独创性,作品载体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变化并不影响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因此,被告未经允许将原告作品上载到网际网络上,侵害了原告对其作品享有的使用权和获得的报酬权。

1.2非法链接

将他人的网站内容链接到自己的页面下,当作自己网站运营的一部分,或者以商业为目的,侵人到他人服务器,非法占用和使用他人网络资源o}z}2010年7月,国家电子商务协会对外公布了一批网络违法医疗广告,其中不乏像搜狐、网易这样的大型知名网站也提供有非法网络链接。在搜狐网健康频道,只要点击“高血脂、高血压新突破”、“气管炎、哮喘全新突破”、“我国治肿瘤获重大突破”等文字链接,就能进人打着医疗机构名义兜售“神丹妙药”的网页、网站。而这些网站提供的全部都是虚假的信息:虚构编造广告审查批号、兜售假药等等,严重欺诈、坑害消费者。

1.3流氓软件

流氓软件主要是跟随一些下载量大的网站或软件,在用户不在意的情况下强行或者隐蔽的装入用户电脑,从而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弹出广告、强制用户链接到特定的内容也是现在网上司空见惯的事。据《安全报告》透露,某国内网站借助流氓软件偷换用户的首页,在短短两个半月里全球排名从零上升到前500位。

1.4恶意抢注域名

域名在网络上能起到类似商标的作用,注册人将他人的商标.企业名称、商号特别是一些著名企业已形成品牌效应的词语抢先注册为自己域名,然后向商标所有者或是该商标所有者的竞争者出售、出租或通过其他形式转让,或是通过故意制造混淆,诱使互联网用户访问该域名持有人的网站或其他网上地址从而谋取暴利,使得商标权人蒙受巨大损失。

2、网络知识产权的特点

2.1调查取证难度大

网络上的资源异常庞大,其真实性和时效性都有待考证,一旦涉及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问题,就必须要经过调查取证这个环节,很有可能,当时的网页已经不存在或者已经被更改,那么取得有效的证据相当困难。

2.2地域不局限

有了互联网,全世界可谓真正的连通了起来,信息也实现了真正的“无国界”,这对于资源的获取和共享是十分便捷的,但是无形之中却也给知识产权的保护增加了不小的困难,有的侵权案件甚至涉及到国际仲裁机构的组织与协调,跨国知识产权保护成为现在面临的一个难题。

2.3专有性淡化

知识产权本身具有专有性,属于知识产权的所有人,但是进人了互联网之后,这种专有性变得淡化了很多,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破译密码获得私有资料,知识产权不再“专属于我”。

2.4极易复制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所有的信息在计算机中都以二进制0和1的形态出现,这使得对知识产权保护对象的复制变得异常容易,而且能够做到与原版丝毫不

差,这就大大增加了非法复制非法窜改被保护对象的可能性。

3、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与措施

目前,侵害网络知识产权的事件不断发生,要减少最终杜绝这些侵权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网络信息知识产权的保护。

3.1加强公民对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公民保护自己网络知识产权的意识

加强公民对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培养公民保护自己网络知识产权的意识,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任务,目前已经有部分企业与高校专门开设知识产权的课程,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使得我国公民能够进一步的知法、懂法、守法。

3.2建立健全关于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制建设

2005年4月30日,国家版权局与信息产业部联合《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同年5月30日正式实施;2006年7月1日,国务院制定颁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2006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这些法律法规的建立,都标志着我国互联网环境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的逐步完善。但是由于网络环境的不断变化不断更新、互联网新事物的不断出现,现行的这些法律条例仍然不能满足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目前状况,制定专门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明确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法保护的对象,并且能够定期把新出现的媒体对象纳入其中。制定保护的法律法规,制裁侵权行为,并能够严格执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3.3利用技术手段防止侵权行为

现有的手段有:防火墙技术、智能识别技术、认证技术、数字水印技术、加密技术、数字指纹技术等。早在199$年,ibm和nec两家公司就将各自的“水印技术”集成合并,共同为dvd制订了第一个版权保护标准。若能够将这些单一的技术很好的结合起来,再加上能够研究出更新更有效的保护技术,那么网络上知识产权的保护将会容易得多。

3.4加快培养网络管理的专门性人才

网络管理人才是整个网络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搞好网络信息的知识产权保护,这些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网络知识、高超的网络应用技术,还需要懂得法律,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法,这样才能有效的保护网络知识产权不受侵害,才能保障知识产权拥有者的合法权益。

3.5学习国外关于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好的经验

关于提出知识产权的保护,国外比中国要早几十年,有着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丰富的案例和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若能够“取其精华”,我国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将走的更快更好。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