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数学教师培训方案十篇初中数学教师培训方案十篇

初中数学教师培训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4:00

初中数学教师培训方案篇1

[关键词]教师培训;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8-0039-03

[作者简介]陈韵妃(1975―),女,湖北广济人,本科,江苏省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中学高级;黄银美(1961―),女,江苏高淳人,本科,江苏省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中学高级。

2014年,市教育局高等教育与师资培训处(以下简称“高师处”)牵头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市教学研究室及我市部分教育教学、教师教育等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对我市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了系统思考和整体架构。根据教师职业发展各阶段的特点,设计出不同阶段的教师专业成长目标,并在重组、优化原有教师培训项目的基础上,用系统性思维整体建构“分段分类、分层分岗”实施的教师培训课程,并提出了“顶层架构、课程引领、实证评价”的教师培训工作课程化推进策略。

一、理念先行,建构教师专业发展的顶层框架

1.教师培训项目推进模式的现状分析

纵观目前全市的教师培训,多是以项目形式来推进。比如,骨干教师培训班、学科教师培训班等。这些培训项目的培训通常套用大学教育学院对学术精英的培养模式,多采用集中听课、理论讲座方式,这样就导致同样的培训课程会在不同项目、不同班级里重复演绎。还有的培训项目是由培训机构来承担,培训机构往往会根据拥有的师资现状来确定培训课程,导致课程内容呈现“零散”“拼盘”的特点。而且不少教师培训项目的课程内容重叠、交叉,培训对象多头培训、重复培训和培训错位。鉴于此,我市开始着力于教师培训实效性的策略研究,着重思考如何把握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性特点,构建满足不同发展阶段教师需求的培训课程。

2.教师培训阶段性课程体系的整体建构

根据中外学者所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生涯中,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5年的适应期,5―10年的发展期,10―15年的成熟期……其中,第一个5年是关键。因此,在研究我市教师专业发展5年一段成长特质的基础上,实施教师阶段性培训课程的系统性架构,是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教师培训阶段性课程体系有两个维度,一是教师发展的阶段性设计(这里暂分成三个阶段),并从处在第一个5年发展阶段的职初教师着手研究;二是研修课程内容的架构(这里指非学历课程)。从三个方面进行规划,不仅包括市、区教师研修部门组织实施的区域研修课程,还包括教师所在学校组织实施的校本研修课程和教师个人自主研修课程。每个领域的课程如何规划,如何组合相应模块,主要基于我市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和特点逐步修正、调整,长期聚力研究。

这样的课程建构,既基于不同教师成长的需要,又基于国家、社会对教师发展的要求,有效规避了培训项目泛滥、内容重叠、形式单一的不足,满足了教师对培训的实际需求与发展需要。

二、课程引领,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1.研究制定《南京市中小学职初教师教育课程方案(试行)》

自2012年起,我市从处在职业适应期教师的教育(培训)课程着手,对入职1―5年(含5年)的教师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依据教育部出台的《中(小)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精神,并结合南京教育实际,结合“凡进必考”的教师招录选聘模式,组织师培、教研、科研等领域专家以及部分基层校长、一线教师共同制定了《南京市中小学职初教师教育课程方案(试行稿)》(以下简称“《课程方案》”)。2014年,对《课程方案》进行修订,正式颁布。《课程方案》明确了职初阶段(入职1―5年,含5年)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即尽快成长为师德优良、教育水平合格的教师,同时,对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踏实的行为习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及培育科学的思维方式等方面也提出了要求,为我市各级各类学校职初教师指明了具有适切性的现阶段专业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同时,《课程方案》还从专业理念与师德素养、学生教育工作基本素养、学科教学工作基本素养三个维度,从职初教师的三个发展阶段(第1年,教师见习期;第2―4年,教师适应期;第5年,教师巩固期)规范了区域培训与校本研修不同的课程学习模块(课程架构见下表),且依照属地管理,确定了组织实施、指导监督的责任单位,也为各级培训机构、各级各类学校提供了可操作的职初教师培训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课程方案》的制定,为职初教师的培训培养工作确定了实施标准,此举不仅能丰富职初教师理论修养,而且能提升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奠定基础。为此,我市还建立了以行政部门、培训机构、基层学校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课程管理(领导)共同体,来参与规划、设计、开发、实施、管理、评价教师教育课程。

2.编写职初教师教育课程系列读本

为了保证职初教师能够顺利达成《南京市中小学职初教师教育课程方案》中该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我市组织一批专家在《课程方案》的基础上,编写了《职业成长:从这里起步――职业适应期教师教育课程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向我市5年内(含5年)教龄的所有教师免费发放,并以《读本》为基石,继续组织人力编撰了《南京市职初教师校本研修指南》,为学校课程的实施提供服务,汇编了《职业成长:就这样起步――职初教师校本研修案例》(案例集即将付印)。职初教师教育课程系列教材、读本的出版,使得职初教师五年培训规划更加切实可行,也让区级培训机构,基层学校打开了培训思路,优化了培养策略,让众多教师寻到了自身专业发展之道。

三、实证评价,创新考核促推进、促发展

1.研究制定《南京市职初教师专业基本素养考核要求》

2013年开始,市教育局组织市小培中心、市教研室相关专家,根据《职初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读本》研究制定了职初教师专业基本素养考核标准,历经一年的研究,推出了《南京市职初教师专业基本素养考核要求》,这既是要求,更是教师专业基本素养指标体系的量化标准。从本质上看,《南京市职初教师专业基本素养考核要求》不仅是一种目标导向,也是一种过程控制,还是一种阶段性的评估要求,有效地强化了职初教师教育课程的实施,健全了教师培训与考核机制。

2014年8月,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开展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职初教师专业基本素养培训与考核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中对职初教师的培训评估提出了“三个一”的要求,即一份个人专业发展档案袋(档案袋是过程性评价),一节独立备课的常态课,一场教师专业基本素养纸笔考核,一节课与一场执笔考试是5年的阶段性评估。

2.启动我市义务教育阶段职初教师专业基本素养考核

2014年11月,我市正式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职初教师专业基本素养考核及展示工作,并于12月至2015年元月,对全市2009年秋季入职教龄满5年的义务教育阶段职初教师培训与考核工作进行抽检与评估。抽检与评估工作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职初教师,抽取10%的人数(123名)参加市级考核,考核形式是笔试;第二步是各区推荐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数、英学科的优秀职初教师(55名)参加展示,展示形式为课堂教学和现场答辩。虽然5年教龄职初教师专业基本素养的考核与展示的样本还不够大,实施过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相关数据分析也反映出一些问题。总体上说,这批职初教师的专业基本素养较好,这也充分肯定了我市从2004年起执行的“凡进必考”人事制度。客观上看,经过5年的各级各类培训和自主发展,这些教师的分化还是比较大的,有的提升很快,也有的原地踏步。通过对考核数据比对、分析,各区各校在职初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必须以此阶段性评估结果倒逼培训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按5年一段进行教师教育课程的系统性、结构化建构,并聚焦课程领导力,这无疑是我市持续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努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品质的一种创新之举。事实证明,从教师培训项目化的推进走向教师培训工作课程体系的建构与改革,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品质的有效路径。但如何探寻教师队伍整体提优的新的生长点,如何将教师培训的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完美结合,以及如何使教培工作的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互作用,仍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认真思考、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师培训方案篇2

关键词:培训教学;教学案例;开发过程;开发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1―138-02

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行决策、采取行动。管理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案例教学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卓有成效的手段。案例教学的难点是如何开发优质案例,案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从国内实践来看,由于条件、资金、环境等因素限制,教师开发教学案例的积极性并不高。尽管引入了很多哈佛案例、毅伟案例等,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环境、话语系统以及思维方式等迥异,并不适合我国的案例教学。尤其对于干部培训教学,国内编辑出版的案例教材也越来越多,但这些案例教材从事件的发生到案例素材的采集与编写,再到案例教材的编辑与出版,都有明显的时间差(一般要2―3年),运用到课堂教学的时候在时效性与鲜活性方面略显不足。

从当前研究来看,国内现有研究多集中于对案例教学特点和优势的阐释,对实施案例教学方法及手段的介绍,在教学案例开发方法研究方面,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方法体系。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如果没有一套规范的开发方法做指导,案例教学的优势无法得以持续发挥,教学案例开发很可能陷入瘫痪,耗资耗力耗时,但却收效甚微。基于此,借鉴国内外教学案例开发经验,设计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干部培训教学案例开发方法体系,对提升在干部培训中案例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优质教学案例开发的一般过程

在干部培训中,优质教学案例是关于某个组织/事件的生动故事,告诉学员人物/组织所面临的困难和复杂局面,所提供的案例材料能够帮助学员很好地理解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教师的分析与设计,在整个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够拉近理论与现实的距离,把他人的经验内化为学员自己的心得,成为未来处理类似问题的潜在能力。

优质教学案例都是建立在系统开发基础上的,一般包括三个阶段:教学案例的选题与开发筹备、调研与访谈、教学案例的编写与审核,具体如图1所示。

二、优质教学案例开发的方法

(一)案例选题与开发

1.教学案例的来源

获得教学案例的来源是第一步。教学案例可以是教师通过观察,从积累的素材中挑选感兴趣的组织/事件,也可以来源于教师所熟识的管理者的工作实际,是其现实工作中急需的又不容易解决的棘手问题,还可以从组织获得。教学案例的选取应遵循典型性和普适性的原则。

2.确定项目资金来源

案例开发涉及差旅费、材料费、劳务费等,在干部培训教学中,教师开发教学案例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资金来源。因此,在开发之初,就需要确认该项目的资金配备情况。例如,组织是否提供资金支持,所在学院会提供哪些支持等。

3.团队的组建

在干部培训教学中,当确认获得案例项目后,需要确定开发团队,案例开发小组一般包括指导教师、研究助手。指导教师全面掌控案例开发的质量。研究助手进行相关素材的搜集和评价,并与指导教师商讨案例的主题、用途及定位,初步拟订开发方案。

4.初次接洽

确定目标组织后,需要与目标组织沟通进而达成共识。组织接受调研后,需要确定对方的联络人,提出案例写作需要的帮助以及组织可以提供哪些层次、哪些级别、哪些深度的帮助。

(二)调研访谈

1.识别受访对象

在干部培训教学中,要通过案例的主题来确定受访对象。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请组织提供接受访谈的人员名单;二是根据组织联络人的介绍来识别正式访谈的对象。从而剔除对案例主题不知情、不相关的领导。之后根据素材搜集和案例的主题撰写访谈提纲。

2.访谈与观察

访谈是在干部培训教学中,对案例开发的核心工作。在访谈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和引导,对一些敏感的问题可以采用旁敲侧击的提问,对一些可能涉及隐私的问题可以委婉地问。受访对象可能会出现回答不明确的情况,这时可以采取追问和反问的方法进行深入了解,也可以通过对不同受访对象回答的信息进行交叉印证来获得准确信息。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对目标组织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组织真实的客观资料,而且实地调查亦有可能补充访谈提纲中未涉及的问题。同时,为保证案例的真实性和后期案例撰写的方便,在获得目标组织允许的情况下,访谈时应尽量做到录音录像。

(三)案例编写与审核阶段

1.案例编写

案例的编写包括两部分,即案例文本和教学使用说明。

在编写阶段,教师需要将访谈获取的信息、组织提供的资料以及自己搜集的素材等零散的信息归类到一起,并进行初步的甄选和整合,形成写作意向。之后,针对获得的资料与素材,由教师与指导专家共同商讨如何撰写该篇教学案例,并形成初步的案例写作大纲和框架。在这个过程中,编写者极易淹没在大量的资料、数据和访谈记录当中。因此,需要对所掌握的资料整理归纳,甄选可能会用到的资料并进行初步的加工。

2.提交审核

案例中所涉及的数据应做适当的掩饰处理。案例正文完成后,需提交给被开发组织审核,并询问对方案例中是否存在情节表述不当或数据不实的地方,同时与对方签订“教学案例授权书”,以避免日后可能出现的授权及争议等问题。

3.反馈与修改

教学案例开发最终要应用于课堂,进行实践检验的。教学案例要紧跟形势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案例中蕴含的原理可能会永远使用,但案例的内容会过时。因此,教师一方面需要根据课堂反馈进行修订,另一方面还要定期对案例做更新、维护及修改,以不断满足教学的需要及需求。

三、结语

初中数学教师培训方案篇3

一、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

区教育学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学会学术活动开展的基本宗旨,认真落实《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相关文件精神,认真研讨*区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与时俱进,积极开展教育和教学科研活动,深化课改与教改,不断提高我区教学、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加强了科研成果推广和校本课程建设,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

二、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为提高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做贡献

(一)新课改年级全面启动,推进了素质教育进程

1、修改方案,深化课改。20*年实验之初,根据*区课改实验总方案的要求,初步拟定了《*区中、小学各学科课改实施方案》,草拟了《*区中、小学各学科评价方案》。

2、开展培训,奠好基础。通过岗前培训、过程性、渗透性培训,近年共组织专题讲座158次,参加人数达18138人次;课标、教材培训160次,参加人数达17452人次;开展课改活动274次,参加人数达23914人次,营造了良好的课改氛围,广大参加课改的教师正逐渐进入对自身观念转化、素质提升和行为转变的过程,促进了课改在我区的顺利实施。

3、建立骨干队伍,推进学科课改工作深入。成立了课改学科指导小组,创造性地把课改学科指导小组和学科教学中心组结合在一起,壮大了*区课改实验工作的骨干队伍,适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改教学研讨活动,在全国、省、市、区举行的教师各类竞赛中展露头角,取得优异成绩。

4、修订学科课改实施方案,重点搞好评价方案的完善。

5、强化“五个一”工作,丰富课改工作的内涵。每一学月将着重做好“五个一”工作,即每月一次全区性的集体备课活动,一次公开示范课演练,一次经验交流,一次调查分析研究,一次课改工作研讨会。

6、课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近年共收各类课改论文、案例、评价方案等达XX余篇,部分学科对此进行了评比,并参加了全国、省、市、区的评奖,获全国一等奖2篇;省级获奖36篇;市级获奖425篇。编辑出版了《四川省宜宾市*区教育局新课程改革实验成果集》6册,收入的文章达483篇。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及说课比赛,也取得了优异成绩:获部级一等奖1人;获省级奖54人;获区级奖266人。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也取得了优异成绩:近年来获部级一等奖2人,二等奖35人,三等奖88人;省一等奖8人,二等奖12人,三等奖18人;市一等奖79人,二等奖72人,三等奖66人。

初中数学教师培训方案篇4

关键词:初一数学学习习惯课堂展示

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长时间受小学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或多或少养成了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学习缺乏独立思考、满足于感性认识或操之过急、急于求成等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如不及时纠正,将会严重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所以,在初一数学教学的起始阶段,注意学生优良学习习惯的养成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一些做法。

一、规范解题步骤训练,使学生养成学习认真的习惯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升入初二乃至初三的学生,在证题时常常出现证题逻辑顺序颠倒、因果关系出现错位、证题条件不够充分等毛病,还会看到一部分学生在做较复杂的计算题时,准确性很差,屡次出现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影响了数学的学习。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除了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不够准确之外,另一个原因是在初一教学的起始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及学习习惯。为了解决这些毛病,在初一数学教学中,要从以下两方面抓起:

首先,要狠抓解题步骤的规范化训练。我们知道只有从解题步骤、格式的规范化入手,进行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才能克服学生学习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不负责任的毛病。长时间的坚持训练及严格要求,必然会使学生养成优良的学习习惯,增强思维能力。

其次,要狠抓计算能力的训练,强化认真习惯的培养。

学生计算准确性差的问题,不仅是由于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存在问题,而且也是由一些不良习惯所造成的。为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应该首先从态度抓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在初一数学教学中,利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进行学习习惯的强化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另外要强化检查。学生做题快不快、准不准确,要靠强化检查和评比这个手段来实现。还要鼓励学生,寻找出现错误的原因。学生计算出现的错误是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的原因,还是不良习惯促成的原因。教师要帮助学生认真查找,进行分类,及时纠正,也可以让学生自我总结。长此以往,对学生学习认真习惯的养成,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是大有裨益的。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初一学生对教师仍有强烈的依赖感,他们习惯于将自己的思维机械地服从于教师的指挥,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我思考意识,一旦离开了教师就不会学习了。所以在初一,应尽快实现“扶着学生走——领着学生走——放手让学生自己走”的目的。为此,在教学中应做到“导——帮——放”三大步骤。

导:即教师引导学生会阅读数学教材。教师通过学导案,和学生一起分析每章节教学目标,每个问题包含了几层意思,层次之间的知识结构是什么等等。使学生能够根据老师的讲解初步掌握阅读数学教材的要领。

帮:即教师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的实践过程。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已掌握了某些要领,再结合教师的引导,学生尝试着去分析、去探索,从而得出结论。因此,教师要首先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事先编好阅读提纲,使学生边看书边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从而掌握和理解教材。

放:即通过以上两步的训练之后,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逐步提高,为正确解题奠定了基础,初步具备了独立学习的条件。此时教师可以不搞过多的限制、过细的辅导,尽量让学生独立地思考。这里所谓的“放”决不是放手不管,而是有条件、有目的地放,是让学生自己放开思路,大胆实践,是针对那些有自学能力的学生而言的,是对自学能力的更高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加强检查,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这样,经过反复的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就会养成,从而摆脱学习上依赖教师这个“拐棍”,学会自己走路,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课堂展示”的训练,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思维和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培训方案篇5

〔关键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淮安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11)01-0020-03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教学研究部门及淮安市直初中及清河区、清浦区、开发区、淮阴区、楚州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盱眙县等县区初中学校。发放问卷167份,回收有效问卷16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7%,问卷涵盖市直学校3所,县区直属学校20所,农村学校141所;学校管理者42人,教师122人。访谈学校10所,其中市直学校2所,县区直属学校3所,农村学校5所;访谈人员15人,其中,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3人,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2人,学校管理者4人,教师6人。

2.研究工具

(1)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对全市167所初中进行调查。本问卷共设计封闭式问题28道,填空题4道,选择题24道,包括学校基本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工作开展情况、心理咨询室建设情况等。

(2)运用了自编的《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情况访谈提纲》,与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学研究部门教研员,学校管理者,教师进行访谈。本访谈提纲包括4道开放式问题,包括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目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如何应对、对此项工作有何计划与设想等。

二、问题与讨论

1.认识模糊不清,工作方法简单,缺乏科学规划

一些学校的校长、教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模糊不清,不到位,认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只要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配备了心理咨询室、购买了心理测试软件、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即可,至于如何开展这项工作,那是心理教师、政治教师、德育处老师的事,与自己的专业、工作无关。一些教师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某些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只是迎接检查时的摆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不实,流于形式,表面化。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一般只在各校初一年级开设,约占调查学校的62%,有极少数的学校将其作为必修课,更多的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或校本活动课程,并且课时很难保证。这势必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实效性。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归属问题的认识仍然模糊不清,使这一问题更加严重。

通过访谈了解到,目前淮安市还没有制订一个“中长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绝大多数学校对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没有具体、可行的计划,工作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他们所思考的还是一些零星的、琐碎的工作。主要有: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与校长的工作业绩挂钩。②组织学校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的评选活动。③组织优秀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有计划地到各学校交流、支教。④逐步对区域内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合格验收等。

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由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自主设计和进行的,约占46%,随意性强,缺乏规划性、系统性。学校在经费和人手方面的支持不够,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难度,很多工作常常有头无尾,不了了之,最后搁置或者放弃。

2.发展不够平衡,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目前淮安市已有近90%的初中学校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从表面上看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从横向上比较,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依然表现十分突出:市直初中优于县区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优于农村初中。城乡差距大,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方面,市直初中积极主动,能够正常开课,取得了一定成效。县区直属初中多为兼职心理教师,工作断断续续,不能保证正常开设课程。农村初中学校情况更差,师资缺乏,在调查问卷的统计中,没有开课的34所学校全部为农村初中学校,有的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几乎为空白。

在心理咨询室建设方面,市直属初中、县区直属初中等城区学校,由于配备了专兼职心理教师,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基本上都购买了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每周一次或每月一两次向学生开放,学生也能主动找心理教师或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在设有心理咨询室的学校中,85%以上的学校有完善的工作制度。多数农村初中学校心理咨询室利用率很低,心理咨询室只是摆设或应付上级检查,甚或根本没有。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固然与学校领导的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有关。因此,加强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改变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重点,是推进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整体发展的关键。

3.师资队伍问题:体现为人员缺乏,业务能力不强

从问卷调查中得知,淮安市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共113名,其中专职教师18人,兼职教师95人。可见,专职心理教师很少,且部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又被安排做其他工作,不能发挥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全市平均每2800名学生有1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理想状态(500-800名学生/1名心理教师)相差甚远,农村初中尤为突出。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毕业或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培训的教师不到心理教师的1/6,人员素质远远没有达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学校在开展班、团队活动时,常常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狭隘化;在开展学科教育时不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时,没有为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等。这些问题常常出现,也说明其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在心理教师的专业培训方面,淮安市主要方法是全员培训,包括领导培训(学校分管德育校长、县区教育局分管德育工作领导)、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新教师岗位培训和各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主任和班团队辅导员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方式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等,但培训多为专题培训和研讨会形式,缺乏系统性、连续性、专业性。全市虽有近千人参加市级培训,但是,这些教师回到工作岗位很难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不规范:突显投入不足,心理咨询室利用率低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得知,除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能正常使用外,大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多为摆设,不能利用起来。甚至还有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用其他办公室代替。心理咨询室硬件设施比较完善的初中占10%左右,一般的占60%,缺乏的占30%。教师拥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比例很低,很多教师为政治教师、学校德育主任等,他们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仅凭兴趣、爱好、热情,绝大多数心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心理咨询室的直接管理者为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及其他人员的占80%,专职心理教师仅占20%。开放情况差别也较大,每周一次的占10%,每月一两次占18%,不定期开放的占50%,不开放的占22%。多半以上的学校没有专业的心理测量工具;有专业心理测量工具的学校,又缺乏专业的心理测量人员,现有的心理测量工作也是由未经过严格培训的人员操作的,盲目性、误导性很强。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很少,仅占5%,为部分班级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3%,为咨询学生个体建立心理档案的学校占51%,没有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学校占21%。多数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室的专项经费,即使有,也仅能达到可支持机构正常运作的1/10左右。由于经费投入过低,心理咨询室缺少系统的软件和相关的图书资料及必需的一些设备,档案资料管理混乱。由此可见,缺乏规范的心理辅导室也是制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直接障碍。

三、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1.重视薄弱初中,确保平衡发展

(1)应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岗位编制。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薄弱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心理教师岗位编制上能有相应的硬性规定和保障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重视薄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和师资编制,并把它作为评估、考核学校业绩的一项重要标准。学校的环境建设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切实解决目前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设施不完备、经费投入有限、教师工作量无法计量、缺少相关的图书及资料等现实问题。

学校要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地位。在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的同时,校领导要亲自过问、专门负责,并明确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学校常规课程管理之中。要设立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划拨经费,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保证其课程时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2)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推进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初中校应进一步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渗透到家庭、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学校要通过各种活动,破除那种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旧观念,创设家长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与氛围。要关注社区的环境,净化社区的环境,充分利用社区一些有益资源和场所,营造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

(3)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淮安的初中学校有相当一部分位于农村,因此,寻求农村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突破口,是解决薄弱初中,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平衡发展的关键。淮安市教育局、淮安市教研室要在人员培训、硬件投入、经费划拨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暂不具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主动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学校开展帮扶和支教活动。市、县、区可以组织优秀心理教师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经常性地深入农村学校,为学生、为家长、为教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此外,还可以借鉴其他行业流动服务的形式,将心理咨询室装备到面包车上,组织优秀的、有国家资质的心理教师深入农村学校,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2.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实施水平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持续、健康地发展,需要有一支专业的、权威的心理专家、学者团队作坚强后盾。建议教育行政部门能将这方面的培训计划,纳入正规的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计划之中。

在开展继续教育培训,特别是校长培训时,要增加和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提高校长及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多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咨询技巧,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心理教师的流动性大、专业教师少、兼职教师业务不熟练及培训机会少等现实问题。对心理教师的要求是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教师。同时要注意加强对专职心理教师的交流、学习与再培训工作,努力将其培养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中坚骨干。

3.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与评估体系,加强督察和指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和指导,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各学科课程的渗透情况,科研情况,实际效果等。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细则、评估办法,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教育教学研究机构要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帮助各校确定发展方向、制定工作实施计划,明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以及对象。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行政层面上若不建立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教育督导和评估措施(体系),不加强督察和指导,就很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可以借鉴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的一些做法,建立相关规章制度,保障师资、资金、场地等到位,并提出具体的措施、细则和考核标准,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定期考评,必要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4.规范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

加强对心理咨询的宣传,向学生传递正确的咨询观念,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咨询环境。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咨询制度,配备专职、专业的心理教师,购买和配备必要的心理设备与测量软件,定时开放心理咨询室,提高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利用率,作好记录和资料整理,严格做好资料保密工作。同时,应以各高校的心理系、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为依托,聘请具有国家高级资质的心理咨询师从事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注重培养一批以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学科教学能手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力量。对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要求是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咨询工作。淮安市教育局、淮安市教研室要牵头成立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机构,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咨询工作的管理监督、教师培训、科研项目的确立等,真正把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抓好抓实。

初中数学教师培训方案篇6

一、问题训练培养对学生能力的意义

众所周知,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也是教学目标制定和教学要求设置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习题的训练发挥了重要作用。问题教学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上发挥了巨大的促进和提升作用。学生在问题案例的解答中,不仅要对问题条件内容进行认真分析,还要结合所学知识,挖掘出问题条件更深层次的内涵,并且还要找寻、甄选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还要将数学语言通过文字形式进行正确、完备地表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地锻炼和提升。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能够借助于典型问题案例,通过“知识迁移”的形式,借“题”发挥,从而实现对整体知识体系的有效掌握,从而为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运用提供载体和实践平台。

二、二次函数训练在培养学生能力中的运用策略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章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初中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二次函数是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初等函数丰富发展的重要形式,更是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线性函数等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的重要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同时,二次函数在整个初中数学问题案例中涉及和运用的范围较为广泛。因此,在二次函数问题案例训练中,教师应采用如下教学策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

初中生在习题的探知和解答过程中,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有效养成,探究的自主意识得到了显著增强。二次函数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内涵较为丰富,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学生能够进行主动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二次函数问题案例教学中,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基础上,通过有效引导,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在探究、分析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过程中,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和进步。

问题:将一条长为20cm的铁丝剪成两段,并以每一段铁丝的长度为周长各做成一个正方形,则这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的最小值是多少?

在该问题教学时,教师利用初中生探究能动性,实施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对问题条件、内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条件中存在的等量关系。学生探究发现,该问题案例可以采用动手操作策略,利用二次函数性质进行解答,这样,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得到了有效锻炼和提升。

2.目标任务型教学策略

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开展问题的分析解答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学生走“歪路”。教师在运用此种教学策略时,要做好准备环节,针对二次函数问题的内涵及任务,向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启示性的解题要求,让学生根据“目标任务”要求,开展高效解题活动。

问题:已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的两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1和3,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是-■.(1)确定抛物线的解析式;(2)用配方法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在上述问题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在问题解答前,向学生布置了“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是什么”“利用坐标法求抛物线的方法是什么”“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可以根据什么条件确定”等,让学生带着目标、带着任务,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分析活动,从而使学生的解答活动更加高效。

3.由点及面式教学策略

在数学问题教学中,教师在的选择和设置过程中,经常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能力要求等,选取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问题案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题发挥,由此及彼,引导学生通过解答该问题的“点”进行推广扩散,达到对章节知识体系内涵关联的有效掌握,提升学生解题的全面性和思维的整体性。

如在进行“从地面垂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的高度h(米)与小球运动时间t(秒)的函数关系式是h=9.8t-4.9t2,那么小球运动中的最大高度为多少米?”教学时,教师在解答该题基础上,对题目内涵及要求进行补充和延伸,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充分认识二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使学生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4.综合训练式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教师培训方案篇7

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及实施新课程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初中教育教学实际,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出发点,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落脚点,求本、务实、创造性地开展初中研训工作。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适应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师队伍。

二、工作原则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在研训工作中,我们既要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又应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2、坚持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开展各项研训活动,既要讲究工作的科学性、层次性,还应考虑工作的可行性,不能流于形式。

3、坚持创新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树立新观点,形成新思想,努力探索注重实效性,讲求科学性的研训工作新方法、新途径。

4、坚持“研训一体、管训结合”的原则。

我们将在教研中发现问题,在培训中解决问题,用严格的管理提高继续教育工作的质量。

三、工作目标

1、为教师队伍建设服务,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努力建设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2、为课程改革服务,开展教科研活动,做好秋季学期起始年级使用新教材的基础建设工作。

3、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通过研究与探索,寻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4、为质量监控检测服务,做好质量监控检测工作,让质量监控与检测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1、贯彻落实《校本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提高全员培训工作质量。

“十五”继续教育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它是以教师任职校为基地,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开放式的教师在职培训。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以其针对性、实效性和自主性等优势逐渐成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本学期我们在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校本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内容、具体要求、监控评估等五个方面对校本培训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目的就是为了加大对这一工作的导控监管力度,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逐渐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中小学校长、教师几者互动的效应,把教师全员培训落到实处。

2、加强骨干教师队伍管理,进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为提高骨干教师队伍质量,我们将在今后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对骨干教师实施动态管理。根据“以评促训”的原则,综合考虑地区(平原与山区)与学科(语、数、英、政、史、地、生、体、音、美、劳技、理、化等)的平衡,将对原确定的县级骨干教师进行复评或适当的增删调整。其具体内容详见《方案》。

3、做好典型教师的培训工作,创我县中学教师名优品牌。

典型教师的质量和数量是一个地区教育发展程度的标志之一。培养典型教师,既能使其很好地发挥骨干教师以点带面的辐射、示范作用,又有利于提高我县教师的声望。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将分步推进,分层实施,加大对典型教师的培训力度,拟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各学科培养出2-4名在市、县有影响的中、青年典型教师,并有计划地构建典型教师梯队,具体操作办法是:

①听课了解,发现典型。

②研讨交流,扶植培养。

③课例汇报,跟踪指导。

4、以新课改为契机,加强对常规教学工作的指导与管理。

⑴在教学质量方面,各学科要做好学科教学的调研工作,教研员在深入一线的基础上提出既有利于课改,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⑵在教学管理方面,我们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与基层校一道,在探索中构建适应课改需要的教学管理模式,通过研讨及学术交流等活动,促进新管理模式的构建。

⑶加强体育、艺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的教学管理工作,通过体育、艺术综合实践等学科的教学,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良好的意志品格,拟结合市开展体育美学科的说课活动,促进学科教育工作的开展。共2页,当前第1页1

5、以送教下乡为载体,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

我们对当前及至今后的工作有一个初步的设想,那就是开展一项工作,产生一定影响,举行一项活动,取得一定实效。拟在教体局明星教师评选之后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将融入新理念、新方法的课例带到基层,充分发挥这些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6、做好计算机二级培训工作。

计算机培训也是教师培训的内容之一。本学期我们将做好调查,摸清底数,科学有序地安排应参加计算机培训教师的学习考试工作。

7、做好实施新课程前的准备工作。

下一学期,我县初一年级所有学科将正式进入课改,使用新的教材,除全员培训外,我们还将做好秋季学期初一年级任课教师的新教材培训工作,使他们能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胜任新教材的教学工作,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8、做好教学质量调查与监控工作。

我们将在教体局的统一管理和要求下,科学安排教学质量测查的有关事宜,更好地发挥我们业务部门的优势和导向作用。

9、加强教研培训人员的自身队伍建设,为更好地适应新课改发展形势的需要,不断提高中学部全体人员的思想、文化、业务素质,每名教师均要制订并实施科学可行的工作计划、学习计划。

10、其它方面工作。

⑴配合县教体局进行学期初工作检查。

⑵省、市级科研课题的指导。

英、体、化、地各有一项省级课题,教研员将对其进行指导并定期召开学科教育科研工作会。

⑶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

⑷迎接市教育局对我县继续教育工作检查。

⑸参加市体育、音乐、美术学科的说课竞赛活动。

⑹各中学均要建立和管理好研训工作档案。

各基层单位要依据本计划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出各自的研训计划,并逐项落实,认真实施,切实做好本学期的研训工作。

初中数学教师培训方案篇8

关键词:学案导学;初中数学;应用研究

课程改革进一步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改变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任何教学过程都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多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低下、课堂气氛僵硬,知识掌握不灵活,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作用更加明显,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更愿意学、更想学,加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改变教学任务出发点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学生“学”的主导作用,才能使教师的“教”更有意义,更容易实现教学目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利用学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对学生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给予纠正,对学习活动做出评价和总结,鼓励先进,批评落后。

3.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中固然是以知识学习为重点,但也不能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不仅注重知识的教授,更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应用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以“导学案”为引导。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把握好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1)自主学习。学生完成“学案”课前预习部分,教师要及时批改,对于错误知识点进行着重讲解。课前预习时要自主独立,借助相关工具书和资料辅助完成预习任务,标出不懂的问题。

(2)合作探究。将课前预习中不懂的知识点在课堂上重点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各抒己见,发表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教师积极总结和评价学生回答,增强学生自信。

(3)小组展示。在班内展示小组学习成果,以本节课重难点知识为主,采取点名回答或抢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实施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质量。

(4)补充评价。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评价方式,做好各个知识环节的衔接。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总结,是对知识内容的有效补充和高度概括,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归纳总结。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总结,不断完善自我,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合作探究能力,是对知识内容的回顾和总结,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但此环节用时不宜过长。

(6)课堂小结。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四至五个问题对学生进行检验,当堂测验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学习效果,教师对掌握不牢固的知识加以补充训练,保证学习质量。

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策略

把握学案导学教学时机。初中数学导学案发放时间直接影响课前学习效果,发的过早,学生会遗忘教学内容;课前再发,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完成学案,不能发挥学案的导学作用。教师应事先明确教学任务,为学生做好引导,要明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不能完全依靠学案提高教学质量,要与数学习题、数学教学活动相结合。

结合教材内容,明确学案内容。教师课堂用语规范简明、通俗易懂。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通过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同一类型题目的解答方法,讲解问题时要把握好重点、收放自如。教学活动结束后,利用学案导学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求解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实际需要出发,改变教学任务侧重点,可以有效提高数学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数学学习效率。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教师要把握好学案导学教学时机,将学案导学内容与数学教材相结合,借助学案加强学生数学分析能力,提高学生数学解答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培训方案篇9

【关键词】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式;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0―0066―03

我国从2004年底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1],2005年4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这一标准,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项目要求对全国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新一轮部级、强制性的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全员培训。2005年7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在沈阳师范大学召开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首批实施地区工作会议,全国九个试点省、市、自治区陆续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和相应的研究工作。2006年以来很多省市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始全员培训,培训的组织方式有多种,有的采取远程网络培训方式,有的采取校本培训为主分段进行培训的方式,更多的是与国家、省对培训者的培训方式基本一致,即每个培训者负责一个或少数几个模块,采取不分学科的混班教学。2006年1月我县被确定为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试点县。为配合我县的实验工作并切实提高我县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经中国教育技术学会批准:《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研究》作为“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国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的子课题,开始立项研究。该研究主要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从各种培训方式中选择更适合我县实际的更有效的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九五”和“十五”期间,我县完成了对中小学教师的计算机初、中、高级培训,但除了在评定市、县优秀课或大型观摩课上教师们用一用多媒体课件外,走进中小学课堂看到的基本上还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本教案”的教学模式,学校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的设备和资源基本处于闲置状态,资金的浪费和培训的无效已成普遍现象和不争的事实。

二问题的症结

学校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的设备和资源长期闲置原因何在?是学校领导理念陈旧的问题还是教师怕累不愿用的问题?都不是,是培训的问题。“九五”和“十五”期间的计算机初、中、高级培训是纯技术层面的培训,教育行政部门也只是把有没有计算机等级证书作为评定职称的硬性要求,而没把是否能在课堂上应用这些信息技术作为评定职称的硬性要求,所以培训部门培训的目标就是让教师获得计算机等级证书,因而只教学员纯技术以应付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中小学教师接受培训的目的也只是为了获得计算机等级证书用于评定职称,而不是将这些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三问题的解决

1理清几个问题

(1)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区别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何克抗[2]强调指出“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二者虽有较密切的联系,但却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也完全不同: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是要使被培训者具有信息技术素养,即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能力与道德。其中,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指获取、存储、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信息的能力。通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则是要使被培训者具有教育技术素养,即具有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能力与道德。其中,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是指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也就是在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很多中小学校的教师、教导主任甚至校长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混同于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这是极其危险的,如果不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信息技术培训进行明确的区分,就会使这一轮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流于形式,使这轮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成为变相的信息技术培训,使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服务于基础课程改革和促进农远工程更好发挥作用的目的流产。因此,作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领导和培训人员必须明确两者的区别,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中小学教学人员(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的要求组织好这轮培训

(2)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核心和具体目标

内蒙古师范大学李龙[3]指出“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理论的核心,是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依据。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大纲》中,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贯穿始终,形成培训的主线。这一点构成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特点,也是与以往信息技术培训有所不同的分界线。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教学设计’这条主线,才能顺利达成培训目标;也只有以‘教学设计’为核心,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具体目标是完成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和相应的教学资源的制作。通过培训使中小学教师熟悉混合式学习思想和“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学会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学会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的学习方法、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活动参与、理论联系实践、案例观摩和体验、过程性评价和反馈等新的教育理念,以便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应用它们。

(3)培训方式的初步选择

按照上级要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可采取远程网络培训的方式,可以采取以校为单位的校本培训方式,也可以采取以县为单位的集中连续培训或集中分段培训方式。我县是农业县,经济基础较薄弱,教育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各中小学的网络条件差距较大,采取远程网络方式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困难较大;根据我县的各中小学校骨干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实际水平胜任不了培训要求的实际情况,以校为单位的校本培训方式也不适用;我县农村教师离县城较远分多次接受培训负担过重,所以我县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宜采取由县中小学教研室和电教馆共同负责,采取集中连续的培训方式。

2培训方式的行动研究

研究思路

我县是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试点县,按省里的部署,试点县区在2008年上学期完成全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全员培训任务。首先,我们选派中小学教研室的教研员和电教馆的技术人员参加省里的培训者培训,回来后,对即将承担培训任务的教研员和技术人员又分别进行了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理论等强化培训。我们计划在集中连续培训的基础上,用多种培训方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并对各种培训方式进行对比改进,从中找出更加有效的培训方式。

(1)按照省里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

开始培训时由于培训者对培训教材比较生疏,培训按省里培训的方式进行,即学员不分学科混合组班,培训者每人承担一个模块的内容,一个教学班由多个培训者共同完成,50学时。

培训后培训教师反映:学员信息技术知识基础不好,对网络不熟悉,对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不理解,课堂上师生配合的不好。而学员们反映:由于培训班的学员是由不同学科的中小学教师组成的,培训教师举的例子多数学员听不懂,而且各个模块培训教师所讲的内容衔接得不好,多数学员对课程不能真正理解。达不到培训要求。

原因分析:这一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在默认被培训者具备相应信息技术知识和相应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及先进教育观念基础上的培训,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大多数教师不具备这样的前提和基础,加之时间又过于紧张,更主要的原因是每个培训教师对由不同学科的学员组成的教学班显得非常不适应,因为教学中所举例子或案例只有与培训教师相同学科的被培训者才能听明白,多数人对不是自己所教学科的案例反应迟钝,跟不上思路。

改进措施:按学科分班,用相同学科的教研员和技术人员共同承担一个班的培训任务,在培训前由教研员和技术人员对被培训者进行必要的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复习,并将培训时间由5天改为六天。

(2)学员按学科分班,首先由技术人员对被培训者进行培训过程中所需信息技术知识方面的复习,再由教研员对被培训者进行培训过程中所需教育理论、教育理念方面的辅导,然后再进行培训,技术人员承担三、四、五、六模块内容的培训,教研员承担其余模块内容的培训,六天完成。

通过实际培训发现:虽然培训者学科教研员和信息技术教师由于承担多个模块感到有些吃力,但多数被培训者能听明白,培训效果却好于不按学科组班的培训效果。

原因分析:由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在默认被培训者具有新课改理念、新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学设计理论并具备信息技术知识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由于培训过程以模块和活动为基本框架,而活动主要通过小组来进行,相同学科的教师更便于讨论和交流,对自己学科的案例观摩更容易,分析更透彻,对不完善案例的改进更易达成共识,所以教学的组织形式采取按学科分班更合理。培训活动中更强调师生对话,而同一学科的教研员与教师更容易进行有效的对话,教研员用同一学科的素材,资源,课程标准,能力培养标准,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对同一学科的教师进行培训应该是非常便利和有效的,所以以教研员为培训教师对同一学科组班的教师进行培训应该是种好的培训方式。

反思:这种培训方式虽然比前一种培训方式更有效,但通过几个班的培训发现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由于三、四、五、六模块由技术人员讲解,教研员在讲七、八模块时不能很好地与前一至六模块进行很好的衔接,培训者和被培训者对培训内容总有不是一个整体的感觉,不能很好的联系在一起,尤其对教研员来说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相应的课件资源开发”的能力,对以后完整的指导一线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留下障碍。另外技术人员由于学科所限,提供的案例没有教研员提供的案例更适合学科学员的口味,因此一个学科教学班的十个模块的任务最好由一个与被培训者相同学科的教研员来完成。

改进措施:学员仍按学科分班,对学科教研员进行充分的所需信息技术知识的强化培训,使其胜任一个班所有模块的培训工作。

(3)学员按学科分班,由技术人员对学科教研员进行充分的所需信息技术知识的强化培训,在培训前仍由技术人员和教研员对被培训者分别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复习和教育理论、教育理念的辅导,一个教研员承担全部十个模块的内容,七天完成。

经过教研员们的刻苦钻研,现在每个按学科分班的教学班培训任务都由一个教研员来完成,技术人员只解决一些个别的技术难题和做一些机房维护工作。

按这种方式进行培训的难度很大,作为培训者的教研员从一个模块的培训任务到完整的十个模块的培训任务,不但从量上有个大的变化而且从质上有了飞跃,这个飞跃使教研员本身学会了怎样“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相应的课件资源开发”,也只有这样的培训者才能培训出能独立“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相应的课件资源开发”的学员。在此过程中除了教研员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技术人员的热心指导,他们同样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3基于培训成绩的分析

我县(男45周岁,女40周岁以上的除外)的教师经过全员培训后,参加国家统一认证考试的成绩前两个班及格率为80%,在生源年龄越来越大,基础越来越差情况下,及格率多数保持在90%以上,后几个班的及格率也在80%以上。从这个成绩变化可以看出,开始的两个班由于是混合学科组班成绩不如后来按学科分班的成绩好,最后的几个班由于各个学科所剩应培训人数都不够单独组班的人数,采取相近学科组班的方式进行培训,考试成绩不如按同一学科组班培训的成绩好,由此可见,我县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以按相同学科组班的方式为宜。

通过以上多种培训方式及培训成绩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我县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宜采取“培训人员以教研员为主技术人员为辅,按学科组班,集中连续培训”的培训方式。

四结束语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贯彻落实《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重要措施,教育部提供了多种培训方式,但各地情况不同,培训方式也该有所不同,我们根据我县的具体情况,探索研究出了适合我县的“培训人员以教研员为主技术人员为辅,按学科组班,集中连续培训”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式。教研员对同学科教师进行培训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效途径,也为研训结合的教师培训方式提供了一个实证,为教师专业化建设提供一个有效的能力培训方式,对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农远工程的实施和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实行)[J].中国电化教育,2005,(2):5-9.

初中数学教师培训方案篇10

通过劳务品牌培训和返乡创业培训,提高我县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

二、培训人数

2021年我县计划实施劳务品牌培训500人,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700人。

三、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2021年3月—10月;11月底各培训机构完成各项培训补贴的申报工作。

四、培训项目

2021年我县计划实施“母婴护理员”“养老护理员”、“焊工”、“家用电器维修工”、“西式面点师”、“中式面点师”6个劳务品牌培训工种,共计500人。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SYB),共计700人。

五、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为川籍和外省籍在务工的农民工。

1、基本条件:初中(含)以上文化程度,身心健康。男:16-60周岁;女:16-50周岁。

2、学员申报条件:

初级劳务品牌培训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申报:累计从事本职职业工作1年(含)以上;本职学徒期满。

中级劳务品牌培训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均可申报:取得本职业五级/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含)以上;累计从事本职工作6年(含)以上。

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具备以下条件的可以申报: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规划,或有培训愿望和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人员。

六、培训要求

(一)培训机构要编制详细的培训实施方案,把安全生产、禁毒知识、普通话列为必训内容(方案须载明“消防安全教育”、“疾病防控教育”、“环境保护法规”、“职业病防治”等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设置相关课程,合理安排培训学时,配备专业的理论和实作教师。

(二)培训机构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要全程参与整个培训过程,负责培训学员的后勤保障及安全,培训过程实行全程录像。

(三)培训机构在劳务品牌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开班当日向县农民工服务中心报送开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人数、当值授课教师微信号等相关内容。

七、培训管理

(一)收集培训意愿。各乡镇(街道)农民工服务中心要认真摸排、收集培训意愿,原则上每个乡镇收集一个品牌培训班(50人),一个返乡创业培训班(30人),于3月20日前报县农民工服务中心伍国军处。各乡镇(街道)农民工服务中心要明确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意愿收集、学员组织、管理、落实培训场地等全程服务管理工作。

(二)资质审核。由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对申请劳务品牌培训和返乡创业培训的培训机构进行资格审查。培训机构要有独立法人资质,有所需培训专业资格,有完成培训任务的实作场地、设施设备和师资力量;取得相应劳务培训机构及定点培训机构资格,中级劳务品牌培训原则上由2018年认定的省级劳务品牌培训基地机构培训。

(三)培训管理。培训机构在培训开班前7日内,将学员信息录入系统,并将开班申请、培训经费预算、参训人员花名册及身份证复印件、培训计划、教师资质、讲课教案等报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同意后方可开班。开班当日由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农民工服务中心派专人到培训地清点参培学员人数,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强调培训相关要求。培训过程中,县人社局、县农民工服务中心会同县财政局相关人员定期不定期地通过电话抽查、微信视频、实地现场查看等方式对各培训机构的培训情况进行监督,监督情况与当年培训补助资金和来年培训任务挂钩。结业时应组织结业考试,及时组织技能鉴定考试,培训结束经验收合格后,培训机构按程序申请培训补助资金。

(四)经费管理。

1、县人社局、县农民工服务中心要按照分段设岗、分岗设人原则,合理设置经办人员和审核人员。

2、本次培训的先期经费由培训机构自行垫支,县财政不预拔培训补助资金。

3、申请培训补助资金补助应附:劳务品牌培和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资金申报表、培训预决算、培训人员基本资料(含姓名、性别、户籍地址、联系电话、身份证号、就业单位等内容)、承训机构的培训方案、受训人身份证、培训花名册、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培训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培训补助资金用于:教师授课费、实作费、教材费、影像资料制作费、证书制作成本费等相关培训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