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建筑工地噪声污染防治十篇建筑工地噪声污染防治十篇

建筑工地噪声污染防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4:57

建筑工地噪声污染防治篇1

关键词: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配套政策、公众参与、管理、声源、规划。

(一)法规政策补充完善

除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某城市环境噪声管理条例(修订草案)》目前也已公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补充和完善。遵循“统筹规划、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环境噪声污染管理原则,就以下方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进行补充。

1、规划预防

作为城市生活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交通噪声的纾缓管理也应遵循规划先行的原则,统筹进行道路声源、缓冲空间、敏感受体的布局规划,从根本上预防交通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①科学推进城市和交通规划

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城市建设、交通等专项规划时,应当考虑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要求,科学规划城市交通干线线位和噪声敏感功能区域,并及早出善的、稳健的交通系统规划,依法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从规划阶段减少道路声源和敏感区域之间的矛盾。

②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

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划分声环境功能区,报市政府批准后颁布施行;区域功能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调整声环境功能区。

③制订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划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人居环境建设要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制订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划,持续削减交通噪声对城市声环境的贡献。区域声环境质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提出环境噪声控制和削减计划并组织实施。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合理规划城市社会服务功能,新建、改建、扩建城市公共设施应当符合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与噪声敏感建筑物保持一定的噪声防护距离,避免环境噪声干扰周围居民。

④敏感建筑的保护

新建噪声敏感建筑物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噪声敏感建筑物对外部环境噪声的隔声质量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新建居民住宅可能受到交通等噪声污染的房地产开发经营者应当在其销售场所公示所销售住宅的建筑隔声情况、可能受到的噪声污染情况以及采取的防治措施。

2、噪声治理

各级政府机关应依照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划,对交通噪声进行舒缓治理,持续削减交通噪声对城市声环境的贡献。

①新建道路交通噪声防治

建设城市道路、高架桥等城市交通干线项目应当避免经过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对确需经过已有的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可能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城市交通干线项目,建设单位应当采取设置隔声屏障、铺设低噪声路面,建设生态隔离带或者为两侧受污染建筑物安装隔声门窗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避免或减轻交通噪声污染。采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所需费用应当列入工程造价。

②新建噪声敏感建筑防护

在已有的城市交通干线两侧新规划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应当按照后建服从先建的原则,在噪声敏感建筑物与城市交通干线之间保留一定的退让距离,临路一侧建筑用地红线退让距离不得少于15m。退让距离以内区域应当进行绿化或者作为非噪声敏感性应用。建设单位应当采取设置隔声屏障、安装隔声门窗等必要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使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③已有交通噪声治理

已建的城市交通干线与两侧噪声敏感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过小,造成严重环境噪声污染的,市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设置隔声屏障、重铺低噪声路面或者建设生态隔离带等措施进行治理,缓解交通噪声污染。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当会同规划、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等有关部门制订年度交通噪声污染治理方案,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④交通声源降噪

建设机动车停车场、公交车候车站、客货运输场(站)的,应当合理选择位置,与噪声敏感建筑物间隔一定距离,并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敏感建筑附近的路段,应保持路面的平整,减少路桥接缝、减速带引起的车辆振动噪声。

在用机动车辆噪声排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在用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责,把机动车辆的噪声检测列入机动车辆初检、年检内容。对不符合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的,不予发放检验合格标志。相关的检测由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完成。在用机动车辆应装备消声器及其他防治噪声污染的设备,并保持正常使用,禁止改装、拆除或者闲置。

大型货车以及运输建筑废弃物、建筑材料等的机动车辆,应当按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规定的通行时间、路线通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前款规定的通行路线应当尽量避开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并向社会公告。

(二)公共财政投入

作为公共环境污染问题,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舒缓治理需要持续的公共投入,从各层面入手不断地降低交通噪声的影响程度。各级政府应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保证一定额度的资金用于交通噪声的舒缓治理,公共投入主要用于以下几方面。

1、声源降噪投入

道路交通声源降噪投入主要用于低噪声路面的铺设和改造、低噪声路面的日常养护和维护、车辆降噪补贴三个方面,其中前两项由各级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后一项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

交通运输部门须制定低噪声路面改造计划,逐步对降噪效果差的路面进行重新铺设,对敏感建筑附近的减速带进行改进,替换为视觉减速标识或者电子测速警示装置,改进桥梁接缝,减少车辆经过时颠簸引起的噪声增大。加强路面巡查,及时修补破损路面,并加大对已铺设低噪声路面的养护。

严格执行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把机动车辆的噪声检测列入机动车辆初检、年检内容。增加机动车降噪补贴资金,鼓励车主单位和个人对车辆进行降噪维修,包括全市柴油发动机车辆陈旧消声器的改进维修,公交车辆、货运车辆上震动发声部件进行紧固维修等。

2、公共技术支持

①绘制噪声地图

由市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负责,绘制全市精确的噪声地图,并将噪声地图向全市公布,用于指导城市各类功能区的规划和建设、为整体交通噪声污染治理和敏感建筑噪声防护提供基础支持、为全市交通噪声治理工作提供考察依据,并为居民选择适宜的居住环境提供参考。

②公众技术服务

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公众提供交通噪声咨询技术服务,包括环境检测服务、技术咨询服务、评估服务等,使公众更好的理解并支持政府的交通噪声舒缓管理。

3、工程治理投入

除了声源降噪措施以外,依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制订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划,对个别交通噪声影响突出的特殊处理路段实行噪声隔离和防护处理,包括加建声屏障、敏感建筑噪声防护,以及其他有助于减少噪声影响的工程措施。

(三)面向缓和交通噪声矛盾的辅助管理手段

城市交通噪声的舒缓管理,除了切实以降低噪声影响程度和范围为目的的措施以外,通过适当的辅助管理措施加深公众对生活环境的理解,有助于缓和公众与交通噪声之间的矛盾,减轻交通噪声治理的负担。

①敏感建筑噪声防护审查与验收

城市主干道两侧一定范围内的敏感建筑,应进行交通噪声防护设计。规划部门在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中,应提出道路交通噪声防护的要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审批,应对建筑噪声防护设计进行审查。

城市主干道两侧一定范围内的敏感建筑,建筑竣工验收应对防噪设施和室内噪声进行专项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噪声防护验收合格方可予以竣工验收备案。噪声防护验收不合格的敏感建筑物,应责成责任单位整改并重新组织验收。

②房产交易环节的管理

现售房地产项目,应提供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噪声检测报告,并在交易合同中注明所售房产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时段的环境噪声质量,保障购房者能够正确选择适宜的生活环境。

预售房地产项目,应委托有环境噪声预测分析能力的机构出具噪声预测分析报告,并在交易合同中注明所售房产可能出现的最不利时段的环境噪声等级,保障购房者能够正确选择适宜的生活环境。

房地产出租合同和房产交易合同中,宜注明房产最不利时段的环境噪声等级,保障承租方和买方能够正确选择适宜的生活环境。

(四)公众参与

作为有公共污染性质的环境问题,交通噪声舒缓管理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①建立良好的沟通途径

建立良好的沟通途径,认真对待并尽力解决市民反映的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要实行噪声投诉案件限时办结制度,确保责任部门在规定的期限内将处理情况及时答复投诉人。

②加强公众的责任意识

建立噪声污染防治宣传教育机制:完善道路附属隔离设施建设,保障通常、安全的机动车行驶路况,并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的噪声污染防治宣传和教育,增强驾驶员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宣传使公众理解道路交通噪声作为城市公共环境污染的特殊性,理解政府解决噪声污染的难度和所做的工作,争得市民的理解和支持;增强公众的主人意识,引导公众从我做起,从生活细节上减少交通噪声的产生,增强个人和家庭的防护意识,积极参与城市交通噪声的舒缓治理,并能够监督举报扩大交通噪声影响的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刘凯.浅谈交通噪声污染的危害与防治[J].中国科技信息,2009,(16).[2]杨轶,蒋翼,王婷.公路交通噪声污染分析与防治[J].山西建筑,2009,(27).[3]刘培杰.广州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研究[J].热带建筑,2007,(04).

[4]朱俊.交通噪声污染及其防治[J].交通与运输,2009,(01).[5]丛燕.试论噪声的污染、影响及治理技术[J].新疆化工,2008,(01).

[6]姚本伦.城市交通综合整治规划体系探讨[J].安徽建筑,2008,(05)

[7]宫瑞婷.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01)

建筑工地噪声污染防治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噪声影响分析防治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剧,随着城市建设的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噪声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致使扰民事件的不断发生,对周围人群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给人们带来舒适、安静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我们需要积极的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1建筑施工噪声的影响分析

1.1对于建筑工地的施工,大致可分为土石方阶段、打桩阶段、结构阶段、装修阶段等四个部分,但由于近几年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和施工效率的提高,各阶段的施工区分不是很明显,甚至各个阶段混合施工。同时各个阶段的施工的主要噪声源各不相同,所以,建筑施工带来的噪声及噪声造成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也不相同。同时,由于施工单位的管理责任意识不足,为了注重工程的施工进度,无法按照建筑施工标准进行合理安全的施工。

1.2在建筑施工的土石方阶段和对一些建筑物拆除过程中,一般使用的施工机械有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和运输车辆等机械设备,这些移动性的机械设备是土石方阶段的噪声的主要来源,这对建筑工地周围的人群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同时,各种大型的运输车辆的移动范围比较大,产生的噪音相对较少,但其噪声影响的范围比较广。而推土机和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工作范围较小,但其发出的噪音大,对周围的影响较大。根据现场试验测量,在建筑施工的土石方阶段,所使用的施工机械运作的噪声源的声功率级范围一般在100~120dB(a),而且其声源是无明显指向性的。

1.3在基础施工阶段,建筑施工场地的噪声源一般是各种打桩机、一些打井机、风镐和移动式空压机等机械设备。该施工阶段的噪声源大都是固定的声源,其中最主要的是打桩机噪声,虽然此阶段的施工周期比较短,但是建筑施工的噪声较大,噪声污染很严重。根据现场测量统计,打桩机声功率级范围一般在125~135dB(a),其声源还具有明显的指向性。风镐、吊车和平地机等机械设备的噪声源的声功率级范围为100~110dB(a),这些机械设备的噪声较小,对周围噪声污染相对较小。

1.4对于建筑施工的结构阶段来说,这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周期最长的阶段,而且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品种较多,主要造成噪声的机械设备有汽车吊车、塔式吊车、运输平台、施工电梯、混凝土搅拌机、水泥搅拌机、电锯、切割机、各种运输车辆等,这些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噪声污染。根据实验测量,汽车起重机、塔式起重机、运输平台的噪声源的声功率级范围一般在100~120dB(a),混凝土搅拌机的声功率级大约为95~100dB(a)。该施工阶段使用的机械设备较多,所造成噪声污染较大,因此,此阶段应该成为重要的噪声控制阶段。

1.5建筑施工的装修阶段,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施工工期比较长,但整个装修工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比较少,产生的噪声也就比较小。该阶段的噪声来源主要是砂轮锯、电钻、电梯、起重机、切割机、卷扬机和运输车辆等。同时,这些机械设备的声源声功率级范围在90dB(a)左右,其中部分在室内进行施工,造成的噪声污染相对较小。

2.建筑施工中对噪声污染的防治的措施

2.1对于建筑施工中噪声污染的防治,首先,我们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施工计划,按照施工要求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在城市中心人群较为密集区域内,根据实际情况,在夜间需要停止进行一些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操作,因特殊需要必须夜间进行施工的,施工单位必须持有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办理夜间施工的许可证,经过批准后,还需要以公告的形式告知周围的居民。同时,还要积极与附近居民进行协商沟通,争取得到居民的理解,避免发生矛盾冲突。

2.2环保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对违规施工单位进行停工治理和相应的处罚。监管部门还要合理安排人员,定点、定时对施工场地进行监督管理和检查,进一步加大对建筑施工区域的监督力度,对各个施工场地监管责任落实到个人,制定完善的监管制度和计划,采用巡回式的监管方式,对施工场地进行不定时的抽查。同时,有关部门要组织人员对建筑施工噪声影响进行测评。及时发现不符合规定的施工操作,并有效地进行相应的处理。有关部门还需要加大对建筑施工单位的宣传力度,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有关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规定进行施工操作,尽可能把建筑施工噪声的污染降低到最小。

2.3在建筑施工中,建筑施工单位还需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噪声污染的管理,根据要求制定出噪声污染防治的管理制度。增加管理人员的监管意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建筑施工期间的噪声进行控制。施工单位还需要对各个施工阶段的噪声影响进行相关评价,并根据建筑工程的有关性质、特点、现场条件、施工机械、作业时间等情况,提出有效合理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2.4对于施工单位还需要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引进一些低噪声机械设备,来降低建筑施工造成的噪声污染。同时,对于其他施工机械设备还需要按照要求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尽可能使机械处于健康的工作状态,及时的对现场施工机械进行检查,对已经淘汰的施工设备和损坏的机械设备,要求不能进行施工场地和施工作业,以减少噪声对周围造成的影响。对一些相对固定机械设备根据施工要求选取合理的布局方式,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封闭隔音处理。施工单位还需要根据施工设计,选取先进的施工工艺,合理的安排整个工程的施工工序,确保整个建筑施工的进度,根据施工周围居民的生活作息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不同程度的噪声施工工程的工作时间,尽量错开周围居民的休息时间,以降低噪声对周围造成的影响。

总结: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噪声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采取有关防治措施,尽可能降低噪声带来的影响。因此,各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和管理;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及时发现噪声污染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以减少噪声污染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龚厚宽.《论如何做好工程施工的设备管理及其安全》,工业噪声治理技术.

[2]张利,田宝华,肖正直.《建筑施工中的施工污染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127-130.

[3]国家环境保护局.《工业噪声治理技术》,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

建筑工地噪声污染防治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噪声;污染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是环境噪声污染中最敏感的一种,对于新建城市,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建筑施工噪声的特点是危害严重,时间集中,位置多变,使建筑施工场地附近的居民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成为群众反应突出的环境问题。

1.建筑施工噪声源的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规定: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在建筑施工中所发生的特别显著的噪声作业为被指定特定建筑作业,有以下5种:(1)使用打桩机、拔桩机或打桩、拔桩机作业;(2)使用铆钉机作业;(3)使用凿岩机作业;(4)使用空气压缩机作业;(5)设有混凝土搅拌设施或沥青混凝土搅拌设施的作业。例如在基础工程中,有土方爆破、挖掘沟道、平整和清理场地、打夯、打桩等作业;在主体工程中,有立钢骨架或钢筋混凝土骨架、吊装构件、搅拌和浇捣混凝土等作业;在施工现场,有自始至终频繁进行的材料和构件的运输活动;此外还有各种敲打、撞击、旧建筑的倒坍、人的呼喊等。为有效实施对建筑施工噪声的监管,必须先熟悉掌握建筑施工的噪声控制标准。基于建筑施工噪声的特殊性,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场界噪声的限值有所不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给出了不同施工阶段相应的噪声限值。

2.建筑施工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噪声污染被视为一种无形的污染,它是一种感觉性公害,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和多发性的特点,由于其危害性大,噪声又被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有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必将导致永久性的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国内外现都已把职业性耳聋列为重要的职业病之一。强噪声除了可导致耳聋外,还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机能等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强烈的噪声还可导致神经失常、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噪声易造成心理恐惧以及对报警信号的遮蔽,它又常是造成工伤死亡事故的重要配合因素。

3.建筑施工噪声主要原因

3.1建筑施工场所受限。随着城市发展,现阶段城区建设多以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等“拆房建房”形式出现,造成施工场所大多数在人口稠密区,由于其场地一般都比较狭窄,而且四周都有居民和单位,受噪声污染直接。

3.2建筑施工单位存在对噪声污染危害认识不足,相关法律知识欠缺,主观上缺乏噪声污染防治意识。从日常管理情况看,部分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对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环节十分重视,噪声污染防治意识不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施工安排不科学,往往不能在晚22时以前完成当天的作业任务,造成施工延期,影响周围群众的休息;二是施工场地设置不合理,没有考虑将高强度噪声污染放置在距居民区相对较远处;三是在噪声防治上不愿投入,未设置必要降噪屏障,减少噪声;四是对施工人员管理不到位,大声喧哗,车辆鸣笛现象多有发生。3.3环保法规与地方要求冲突,增加了噪声扰民的可能性。政府为改善城区交通拥堵状况,规定每日6时至20时大型车辆不得驶入二环以内道路,违反者将由交警部门进行处罚,造成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土方清运作业,材料运送车辆只能在20时以后进行。《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条规定,除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外,禁止夜间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上述两种作业显然不在规定之内,但每天2个小时的作业时间,加上堵车和往返路途,客观上讲,无法满足城市建设需要。造成施工单位在这两方面违法施工普遍,群众集中。据统计,此类占建筑施工噪声扰民总量的30%以上。

3.4环保部门在查处违法施工行为过程中存在困难,影响了治理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效果,不能根治污染问题。根据《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夜间进行禁止进行的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的,由环保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惩处手段单一,且难以执行。

4.建筑施工噪声的防治对策

4.1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环保意识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方案,按照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特点和施工现场条件、施工所用机械、作业时间安排等情况,采取相应的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并保持防治设施的正常使用。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所需费用列入建设工程造价的预算和决算。

4.1.1合理制定作业时间

在施工现场超出规定时间带作业的一般是混凝土连续浇注,支模板等作业。这些噪音的产生在正常作业中是避免不了的,而且这些噪音的强度非常大,如在夜间作业噪音尤为突出。为了有效控制施工单位夜晚连续作业,就应该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强噪声施工作业时,夜晚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在特殊情况下(高考期间)更应该缩短或暂停施工作业。昼间尽量将施工作业时间与居民的休息时间错开,当特殊情况下确需连续施工作业的,事先应该与附近居民协商,并上报工地所在地的环保局和有关环保行政执法部门。

4.1.2减少人为噪音

应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进行文明施工,建立健全现场噪声管理责任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培养,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意识。

4.1.3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噪声监测

为及时了解施工现场的噪音情况,掌握噪声值,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环境噪声的长期监测。采用专人监测、专人管理的原则,凡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要及时对施工现场噪声超标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整,力争达到施工噪声不扰民的目的。

4.1.4提倡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实施绿色施工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

4.2合理使用施工机械,改进施工方法

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是产生建筑施工噪声的主要原因。为减少施工期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合理布局和使用施工机械,妥善安排作业时间。施工中应当使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其他辅助施工设备,对高噪声施工机械采取必要的降噪措施,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产生噪声污染的落后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设备。工作业量或作业内容。对于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的机械加工及制作,可以在工厂、车间内完成,减少因施工现场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另外以焊接代替铆接,用螺栓代替铆钉等;其他建筑材料如木材、钢筋及其他金属材料的加工等,也要尽量实现非现场作业。积极改进作业技术,采用先进设备与材料,降低作业噪声的产生量。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声的施工机械,研制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并推广使用。如以液压打桩机取代空气锤打桩机,在距离15米处实测噪声级仅为50分贝。施工现场混凝土施工使用低噪声振捣棒、机械刨凿作业使用低噪声的破碎炮和风镐等剔凿机械,空气动力性机械,安装消声器和弹性支座,或采取有效降低噪声和振动。

5.结束语

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各地都在加紧建筑工程的建设,但是建筑施工不能以噪声扰民为代价。除了有关部门要加大力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外,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地方法规,采取得力措施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尽量减少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使整个施工过程在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下,严格按施工程序办事,真正做到文明施工。

参考文献:

[1]石光辉,宋丽平.环境噪声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06,(04).

建筑工地噪声污染防治篇4

关键词: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一、城市建筑施工主要环境污染问题

1.城市建筑施工中的噪声污染。

城市建筑施工的噪声污染指的是在城市建筑的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周围生活环境有干扰的声音。一般的建筑施工工地都混杂在城市住宅小区和农村住宅之间,在其施工的各个阶段和使用的各种建筑施工机械设备,比如在土方施工阶段中使用的推土机、挖掘机,基础施工阶段中使用的打桩机,结构施工阶段中使用的振捣棒、搅拌机,装修施工阶段中使用的砂轮机、电锯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并并对周围环境产生噪音污染,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城市的声环境质量产生了较大影响。尤其是城市建筑的夜间施工,产生的强烈的噪声污染严重影响了工地附近民众的工作、休息以及生活,进而危及民众身体健康造成大量投诉。由于建筑工地本身的流动性以及其施工阶段的突击性,造成了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强度高、分布广和难以控制等特点。

2.城市建筑施工中的扬尘污染。

在城市中的旧楼房拆迁过程中,无论是使用的是人工拆迁还是定向爆破技术,往往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扬尘污染,特别是在天气比较干燥的情况下,空气环境的扬尘污染就显得更加突出。根据空气中扬尘颗粒的大小可分为三种:即降尘、飘尘以及可吸入颗粒物。空气中最主要的污染物就是扬尘污染。在我国城市空气中的扬尘污染物主要由煤烟尘、建筑扬尘以及风沙尘组成。其中形成建筑扬尘的主要因素是:建筑施工中渣土的挖掘与清运;在外的堆料;在拆迁过程中自上而下随意抛洒的垃圾;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等。

经过多年努力,城市中的煤烟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的风沙尘,随着城市道路硬化和绿化工程的逐步实施,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进一步加快,城市的人口也越来越多,房地产项目的开发也日益激烈,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建筑扬尘对城市空气的污染。

二、城市建筑施工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1.城市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

首先,建筑施工单位要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工地申报制度。但凡是需要在城市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其排放的噪音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音排放标准的,施工单位有责任在建筑工程开工的十五天之前,将该建筑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工程场所、施工期限和设备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施工单位所采取的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情况等申报给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以促使环保部门对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的管理。

其次,严格限制施工单位的施工作业时间。原则上禁止施工单位进行夜间也就是晚十点到次日早六点施工,建筑单位夜间施工也严格禁止使用打桩机、混泥土搅拌机以及电锯等建筑机械设备。建筑单位确实因特殊原因需要夜间施工时,应提前按照相关规定请示环保部门的批准,并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同时在建筑工程施工工地周围的民众居住区张贴施工告示,以取得周围居民的谅解。

最后,建筑施工单位还要积极的不断更新建筑施工设备。对建筑施工中的噪声污染的控制主要就是对噪声源的控制,只要噪声源得到良好的控制,那么城市声音环境质量就会得到极大的改善。因此,各地环保部门就要积极督促建筑施工单位对落后的建筑设备和技术进行淘汰,引进新的技术和噪音相对较低的建筑施工设备,比如在建筑施工的桩基施工阶段,要使用静力压桩机代替传统的打桩机,促使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噪声污染的有效控制。

2.城市建筑施工扬尘污染的防治措施。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同时加强各地环保部门的各种执法监管权。国家相关部门对城市扬尘污染控制的通知和最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都从宏观上规定了环保部门对城市扬尘有统一监管的权利,可是却将扬尘污染违规的处罚权赋予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部门,也就使得环保部门的统一监管的约束力不足。因此建议政府部门以法律或国务院颁布条例的形式赋予环保部门对扬尘污染的监督和处罚权。

建筑工地噪声污染防治篇5

关键词: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

中图分类号:D922.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7-0079-04

一、主要发达国家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简介

1.美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

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在美国产生由来已久,受到人们普遍关注,正是如此,美国于1968年制定了《飞机噪声消减法》,主要用于防治飞机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具体由联邦航空航天局来操作实施。美国国会于1972年制定了《联邦噪声控制法》,该法旨在使美国公民免受环境噪声污染的危害,并保障其健康快乐和幸福的生活。这部法律在美国的环保机构制定国家环境噪声防治标准时起到了指导作用,并被作为一项国家法制政策固定下来。美国国家地方法律办公室于1975年制定了《社区噪声控制法规样本》,主要用于指导各州、地区制定地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与此同时,美国《声音分贝率法》也开始实施,该法使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环境噪声污染进行监测成为可能,并用法律条文把环境噪声控制在合理范围,起到预防和治理环境噪声污染的作用。除此之外,美国其它一些州、地区大多也制定了环境噪声污染控制法律法规或者称之为反噪音法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纽约市于1963年制定的《反噪音法规》,该法规对防治环境噪音污染的范围、方式方法、主管部门、法律责任等规定十分详细,并限制性地规定了环境噪音的定义:“任何喧闹声或不合理的吵闹声及噪声、令人不舒服的、不必要的声音以及具有这类性质与强度的和持续性的使人健康受到影响的环境噪声的产生”。而且该法规还对每一种环境噪声都规定了特别的预防措施和防治标准,并具体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1]

2.日本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

二战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复苏,由于经济建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环境公害问题十分凸显,而环境噪声污染作为日本最为严重的环境公害问题之一,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日本环境噪声污染来源主要有:飞机环境噪声污染、铁路干线环境噪声污染、公路干线环境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具环境噪声污染、工业生产环境噪声污染、服务行业环境噪声污染等。[2]日本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主要是一个由下而上的立法过程,最先开始于日本地方政府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而制定一系列法规和条例。日本国会于1968年在《公害对策基本法》的基础上制定了《噪音基本法》,该法作为日本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基本法,对工厂、企业、服务行业的生产活动、建筑施工所产生的。在一定范围内的环境噪声污染进行了必先的限定。其后,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日本对《噪音基本法》加以修订,把交通运输工具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也纳入该部法律之中,并在原来的立法基础上扩大了对工厂、企业、服务行业的生产活动、建筑施工所产生的环境噪声的限定范围,并制定了更加严格的环境噪声污染监测标准。在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单行法方面,日本政府于1967年制定了《关于预防公用机场附近飞机噪音公害的法律》和1978年制定了《特定机场飞机噪音防止特别措施法》,用于专门规制飞机所产生的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其它关于铁路干线和交通运输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主要有:1967年制定的《关于新干线铁路噪音对策纲要》、1987年制定的《关于推进国铁改革后新干线铁路噪音的对策》、1995年制定的《未来铁路建设和大规模改良时的噪音对策方针》、1980年制定的《关于整备主要道路沿线的法律》。

3.德国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立法

德国跟日本一样,二战以后经济迅速复苏,尤其是交通运输业发展迅猛,交通运输行业中的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凸显,随着德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工业环境噪声污染问题也逐步加剧。目前,德国环境噪声污染主要来源有:工业生产环境噪声污染、交通运输环境噪声污染、飞机环境噪声污染等。德国政府对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立法从上个世纪中后期就已经开始,于1965制定了《建筑噪声法》,1968年制定了《噪声技术导则》,1971年制定了《飞机噪声法》,1974年制定了《联邦(噪声)辐照防治法》和许多相应配套实施的法律细则,如:关于割草机的合理使用,防治割草机产生的噪声扰民、建筑施工中机械的合理使用、交通运输行业对噪声的防治措施等实施细则。德国政府还于1998年修订了《噪声技术导则》,进一步扩大了环境噪声污染限定的范围,并将其纳入了新的环境噪声污染种类。除立法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之外,德国政府还采用了其它的一些方法来防治环境噪声污染,如:大量种植树木营造隔音带、划定城市步行区以减少交通工具产生的环境噪声污染、严格规定交通运输工具通过安宁区禁止鸣笛、禁止飞机夜间飞行于居民区上空、鼓励公民使用低环境噪声标志L或G、建造环境噪声防治隔音墙、征收环境噪声污染排放税等。[3]在环境噪声污染责任方面,德国刑法第325条a规定了造成噪音、震动和非放射性污染罪,并制定了具体的刑罚处罚范围和详细的刑罚幅度。[4]

建筑工地噪声污染防治篇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城区噪声污染综合整治,提升噪声污染和声环境质量管理水平,强化噪声排放源监督管理,切实解决噪声扰民的突出问题,不断改善城市声环境质量,努力构建安静、舒适的人居环境,保护居民身体健康,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

二、组织领导

成立县城市噪声污染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环保局,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开展城市噪声污染综合整治日常工作。

三、整治内容及目标

(一)整治内容

按照宣传发动与普及相关知识相结合,完善管理措施与加大执法力度相结合,集中整治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对县城区交通运输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及工业生产噪声开展全面、深入地调查,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整治。

(二)整治目标

县城区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达到55dB(a)以下,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达到68dB(a)以下,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70%以上。

四、整治范围及时间安排

(一)整治范围。梅江镇城镇区域。

(二)整治时间安排。整治工作自年4月30日开始,至年12月15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1.调查摸底阶段(年4月30日至5月15日)

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对县城区域范围内的现有噪声源进行摸底调查、监测和统计,并根据调查监测结果,确定噪声污染限期整治单位。

2.整治实施阶段(年5月16日至11月30日)

县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工作安排和任务分工,加强调度,有组织、有步骤地实施噪声污染集中整治,确保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3.考核验收阶段(年12月1日至12月15日)

县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对噪声污染集中整治工作组织验收,认真作好工作总结及整治情况统计,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五、整治任务及分工

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城市噪声综合整治工作由县城市噪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县环保局、县公安局、县城建局、县交通局、县文广局、县工商局、县城管局、梅江镇政府等单位按职能分工负责,具体分工如下:

(一)县环保局负责噪声污染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提供噪声治理与监测技术服务,对整治工作进行督查,汇总统计相关数据,完成全县整治工作总结。严格实行工业企业建筑项目、文化娱乐等项目的环评审批及“三同时”制度,加强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环境监管,对达不到国家规定噪声排放标准的文化娱乐场所依法予以处罚;严格限制在敏感区内夜间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实施城市夜间施工审批管理,并加强监督,对未经批准进行夜间施工等产生噪声污染的行为进行查处;对工业企业超标排放噪声和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固定设备、空调器、冷却塔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责令其改正并处罚款。

(二)县公安局负责对违生活噪声污染防治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予以处罚;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广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对在城区噪声敏感区域使用高音喇叭、大音量音响器材广播从事娱乐商业活动产生噪声污染的行为进行查处,限制宣传车音量及行驶路线;在噪声敏感区设立禁鸣标志,机动车违反喇叭使用管理规定的予以处罚;禁止低速货运汽车、拖拉机在整治区内行驶;加强对运输建筑施工材料及渣土车辆的管理,要求其在规定的线路和时间行驶;进一步优化交通组织,搞好交通方式衔接,开展交通量化、自动化管理研究。

(三)县城建局负责严格执行建筑施工申报审批制度,在县域内各镇城区施工建设中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在建筑设计管理中严格执行国家噪声污染防治有关规定,从源头上把好噪声污染防治关;改善道路交通条件,推广使用低噪声路面。负责在确定城市建设布局时中心城区内不再新建、扩建有噪声污染的工业生产企业;根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和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合理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的噪声防护距离,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主要交通干线的环境敏感路段,要规划设置声屏障,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四)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会同县城建局在城市道路和对外公路建设中推广使用低噪声路面;做好公交车、出租车等营运车辆的交通噪声防治监管工作,督促公交车、出租车加强维修和保养,保持技术性能良好,消声器和喇叭符合国家规定;协调督促车站控制广播喇叭音量,减轻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

(五)县文广局负责对现有文化娱乐场所进行监督检查,责成边界噪声达不到规定标准的、超出《娱乐场所管理条例》规定时限的文化娱乐场所进行整改;对边界噪声超标的新建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不予核发经营许可证。

(六)县工商局负责严格审批露天机动车修理和黑白铁、铝合金制品加工等项目,依法取缔无照经营的机动车修理和黑白铁、铝合金加工点;按照政府相关部门对违法排放噪声污染单位下达的取缔、关闭决定,依法注销或吊销其营业执照;积极协调配合相关部门依法查处各种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行为。

(七)县城管局负责查处占道经营摊点、流动广告宣传车噪声超标;协助查处边界噪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餐饮、文化、娱乐等单位。

(八)梅江镇人民政府负责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整治工作,落实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六、整治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噪声污染是市民反映强烈的重点扰民问题,也是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各责任单位要高度重视综合整治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专门的工作目标和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强化监督管理,推动噪声污染整治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建筑工地噪声污染防治篇7

关键词:建筑施工;环境污染;环保对策;防治措施

0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工程越来越重视项目的经济效益,而轻视社会效益,特别是环境保护方面;在施工中,施工单位重视施工的质量与进度,而轻视施工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重视施工质量管理,而轻视施工场地的环境管理。随着大众的生态意识逐渐增强以及相关环境法律的完善,使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且环境保护问题也成为施工单位与居民之间最主要的矛盾,所以,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成了关键。

1建筑施工对环境影响的主要表现

1.1噪声污染

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噪声污染主要来自施工设备,比如挖掘机、压路机、推土机、振动器等,但有些施工工艺在操作中也会产生噪声,比如建筑材料的切割加工。在施工中会经常出现多种设备同时工作的情况,也就加重了噪声污染的程度。目前,施工单位为抢进度进行夜间施工,产生的噪声污染非常普遍,严重影响到居民的休息,这也是建筑施工单位被投诉的最主要的因素。

1.2废水污染

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是施工工艺操作时产生的污水、用于养护水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废水等。另外,还有两种污水产生的方式:一是施工现场的给、排水设施出现问题导致泄漏,扩大了施工现场污水的污染范围;二是施工单位没有落实污水处理系统管理制度,随意排放施工产生的污水,从而造成其他的环境污染。

1.3废气污染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对大气的污染与城市的空气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其来源是:土方挖掘、车辆的进出引起的灰尘以及楼层清理、抛洒建筑引起的扬尘等。如果施工时间是在干旱季节大风天气,施工现场废气污染会更严重。此外,施工车辆、机械排放的尾气,施工场地的食堂、取暖系统、施工设备、以及化学材料的加工产生的废气,都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1.4固体废物污染

施工过程中包装材料和一些施工工艺产生固体废物,这些固体废物包括:水泥及装饰材料包装袋、废弃建筑材料、建筑垃圾以及废泥浆液等。

1.5其他污染

除了上述的几种环境污染问题,还有其他环境问题,比如光污染和生态破坏。光污染主要是由于施工中的电焊操作和施工现场的照明程度过强。生态破坏主要是由于施工不当导致景观破坏,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生态被破坏的现象。

2环境管理保护对策及防治措施

2.1环境管理保护对策

在建筑施工阶段,要建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制定切实有效的环境保护对策,对施工过程进行跟踪管理,以降低施工对环境的污染,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大对环境保护经费的投入,购置环境保护设备、设施,从硬件上满足环保要求。

(2)增强施工企业环境保护意识,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环境保护法规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素养。

(3)制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将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到人,使环境保护工作贯穿施工全过程。

(4)建立以工程项目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环保组织,提高环保组织的工作被关注程度。环保组织的工作内容是将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环境保护工作同时作为项目考核的重点,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依据

(5)建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应急措施,大风等极端气候停止有扬尘污染的工序施工。

2.2污染防治措施

2.2.1噪声污染的防治措施

在施工阶段,由于施工机械较多,而且多种机械同时工作的现象也很普遍,所以噪声污染的等级也很高。针对这种情况,要遵循《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1990)对施工现场进行噪声控制,其做法有以下几点:

(1)砌筑围墙,其目的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降低噪声的等级,对于靠近保护目标的一面还要提前安装降噪声安全围帘。

(2)控制人为噪声,也就是对施工人员提出防噪要求,具体的有:不得大声喧哗和敲打建筑构件;减弱施工工艺的噪声。

(3)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的安排,比如尽量将噪声等级较高的施工设备安排在距离保护目标较远的一侧。

(4)优先选择低噪声或具有消音功能的施工设备,并且做好施工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防止施工设备因为故障产生噪声。如果没有办法避免高噪声的施工设备的使用,要尽量避免高噪声设备的同时使用,并且搭建密闭的机械棚。对于出入施工现场的车辆进行限速禁鸣要求。

(5)规范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若必须进行夜间施工,要先应征求主管部门的意见,再按照规定流程向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申请,并提前告知附近居民,同时做好与居民的协调工作。取得受扰区居民的谅解。待环境保护部门批准申请之后,才能进行夜间施工,并严格遵守夜间施工规定,不得延长施工时间。施工时间控制在早上6时至晚上10点。

(6)时刻注意施工现场的噪声值变化,并依照噪声监测器上的数值变化,对噪声控制措施进行调整,以保证噪声控制工作的切实有效。

2.2.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1)在施工前,对土方的挖掘工作和运输工作进行科学地计算,减少土方外运工作量以降低因运输引起的大气污染程度。事实证明,合理的安排土方的挖掘工作和运输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还可以减少大气污染。

(2)改善运输路线条件,对运输路线进行硬化处理。定期地对路面进行清扫、并洒水湿润路面,防止扬尘。对于施工现场内部的土方和粉料,要进行覆盖,以减少扬尘。

(3)加强施工设备的除尘工作。

(4)加强对运输车辆的尾气排放量检查,尾气排放量超标的运输车禁止入内。若车上的运输物容易扬尘,要对其进行覆盖。除此之外,还要对运输车本身进行清理,避免运输车的携带物对施工现场造成二次污染。

(5)高层建筑要设有垃圾清理专用通道,杜绝从高空向地面抛撒垃圾的现象。

(6)在建筑物周围设置封闭的密目防尘网,防止施工扬尘向周围大气扩散。

(7)选用先进技术和设备,不仅可以加快施工进度,还可以减少污染。为了减少设备在使用中产生的污染,要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

(8)对施工现场的茶炉和大灶安装消烟除尘设施,或是选用清洁新能源,比如电和液化气,减少废气排放。

2.2.3废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施工现场设置排水明沟和集水井,集中排放施工现场的雨水,防止雨水与施工废水、生活污水交汇造成施工现场的污染。

(2)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设专用排水管道,经过沉淀净化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3)对于废弃油脂类的污水不能与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集中在一起处理,而是要经过特别除油净化处理后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2.2.4固体废物污染的防治措施

若不能及时正确地处理建筑固体废物可能会出现以下状况:1.遇大风等极端气候,固体废物可能会漂浮和扬尘对大气的污染。2.遇到大量降水之后,建筑固体废物会被冲刷到水体中,从而导致严重的水污染。为了避免这些情况发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体积较大的松散固体废弃物进行压缩处理,集中堆放并覆盖防护

(2)建筑垃圾、废弃的建筑材料应及时清理,分类堆放在指定的场所,不能随意丢弃。

(3)生活垃圾要及时清理,集中堆放在施工场地设置的专用垃圾收集池内,防止垃圾沥液渗漏造成污染。

3结语

建筑施工会产生各类污染物,也会造成各种环境问题。虽然造成的环境影响程度不同,但要统一重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按照相关规定,制定科学合理的环保对策和防治措施。同时也要考虑大众的利益,杜绝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保护,要将项目施工质量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做到绿色施工。

参考文献:

[1]林涛.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与防治措施[J].福建建设科技,2007,03.

[2]王云霞.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08,6.

建筑工地噪声污染防治篇8

1引言

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对周围居民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干扰的声音。由于施工中要使用大量的动力机械,频繁的运输材料和构件,挖掘、打洞、搅拌、切割、振捣等工序,难免对产生各种噪音污染,进而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引发各种纠纷案件。噪声污染作为一种无形的污染,具有暂时性、局部性和多发性的特点,如果人体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下而未采取防护措施,那么必将给人的听力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乃至职业性耳聋。噪音污染还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心血系统等产生不良的影响。鉴于以上原因,如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降低建筑施工噪声,减轻对市民的干扰,创造一个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保证人们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就成为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环境管理部门面临的难题。

2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来源

噪音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也是居民反应最强烈的问题,通常建筑施工噪声占环境噪声源的5%,而各种施工机械又是建筑施工中的噪音污染的主要来源。施工现场产生噪声的设备和活动有以下的几个施工阶段:

土石方施工阶段:运输车辆、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打桩阶段:打桩机、振捣棒、混凝土搅拌车等;

结构施工阶段:混凝土搅拌车、振捣棒、电锯、搭拆钢管脚手架、支拆模板、模板修理、外用电梯等;

装修及机电设备安装阶段:http://拆脚手架、石材切割、外用电梯、电锯等。

3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控制对策

3.1相关部门加大对建筑施工的审批力度。

应将建筑施工噪声管理纳入制度化轨道,重点做好建筑施工工程登记、注册和申报审批工作。各工程施工单位都必须到环保部门登记注册,如实地说明工程建设的阶段性情况,使环保部门掌握项目的工程规模、工程期限、周围人口居住情况,尤其是要说明容易产生噪声的工程设备的安置地点,让环境保护部门预测各施工阶段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范围和污染程度。对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区域内,要求不得在夜间从事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对需要夜间施工的工程进行严格的审批,应协调好与周围居民的关系,制定有效降低噪声的措施,经环保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开工。

3.2加大对建筑施工噪声的现场监测和监督。

环保部门应加强管理监督,限制其施工时间及高噪声施工机械,采取抽查方式监测其场界噪声,将施工噪声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针对建筑施工噪声集中的特点,环保部门应专门成立施工噪声检查小组,不定期检查辖区范围内的建筑施工工地,尤其是要重点加强对居民稠密区的工程的检查。对现场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采取有力地措施进行查处,促进施工单位进行噪声防治。可根据施工期噪声对环境污染范围、强度向建设单位预征施工场界噪声排污费,以便补偿对周围居民及社会环境造成的损失。

施工场地周围的居民和团体有权提前了解施工可能带来的噪声污染情况,并提出意见,施工单位应听取民众意见,接受公众监督;在对待群众投诉问题上,施工单位要不断总结,查找自身不足,并认真采取措施,抓好整改落实,环保部门对于施工噪声污染严重并且不予以整改的,要根据相关法律进行严肃处理,保证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实施,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3.3加大建筑施工噪声防治的宣传力度。

在建筑施工噪声管理过程中,要经常对施工单位进行有关环保政策、法规的宣传,传达有关噪声管理的规定,加强施工队伍的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和社会公德,让他们意识到施工噪音的危害,了解降低施工噪音所带来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使他们自觉遵守相关环保法规,并进行噪声治理,努力降低施工噪声污染。

3.4合理控制施工现场的机械噪声。

由于建筑施工噪声主要来自各类施工机械,尤其是我国施工机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使得许多施工设备的噪声都比国外同类产品的高,这需要机械制造厂商重视机械工艺改进。应推行清洁生产,必须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对环境噪声污染严重的落后施工机械予以淘汰,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降低施工噪声,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以实现对周边城市环境的保护。

对土方中的挖掘机、拖拉机、推土机等大型设备,要想消除其噪声比较困难,但可合理安排台班作业,避免在夜间或中午人们休息时采用这类机械设备进行作业,施工时可在工作区域周边搭设隔音防震墙等办法来减轻施工噪声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产生噪声较大的钢管切割机和电锯等小型设备,在模板支护和脚手架搭设方面使用较多,可通过优化施工方案来减弱其噪音,如为避免对钢管和模板的切割,可采用定型组合模板和脚手架等。在制作模板支护和脚手架时,可移至房屋地下室等隔音处进行施工,以避免对周边的干扰。

混凝土施工机械的噪音也较大,对于城区重点区域要避免使用混凝土搅拌机,选择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振捣时,振动棒因其自身的工艺原理,噪音较大,应采用和易性较好的、可以减少震捣时间和次数免震自密实混凝土,在工作的施工层周围搭设隔震板等设施,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消除振动棒噪音污染。混凝土输送泵车由于功率大,噪音也较大,但它是高层建筑输送混凝土的重要动力,必要时采用围护隔震措施来减轻其噪音污染问题。

总之,可运用消声、吸声、隔声、隔振等技术来降低施工机械噪声。如纤维材料、颗粒材料、泡沫材料等吸声材料吸收噪声的频率较宽,可在打桩机、搅拌机等高噪声施工机械附近设置吸声屏,能降低噪声15db(a)。采用阻性消声器、扩散消声器、抗性消声器、缓冲消声器等消声方法,可有效降低通风机、压风机等产生空气动力性噪声源的施工机械的中高频噪声源。

4结语

建筑工地噪声污染防治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当今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量的污染物向自然界排放,使我们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严重恶化;二是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已是迫在眉睫。工程项目建设既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又要向自然界排放相当大量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及产生噪声等,均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加强工程项目的环境管理是整个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之一。

1、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因素

建筑施工期间,各项施工活动、建筑原材料装卸、运输等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影响因素主要为废气、粉尘、固体废物、污水及噪声等,其中以粉尘和施工噪声的影响较为突出。下面具体介绍一下施工现场污染物产生的原因。

1.1大气污染因素:

建筑施工过程中对大气环境影响的主要为建筑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筑施工过程中粉尘污染主要来源于:

(1)土方的挖掘、堆放、清运、回填和场地平整等过程产生的粉尘;

(2)建筑材料如水泥、白灰、砂子以及土石方等在其装卸、运输、堆放等过程中,因风力作用而产生的扬尘污染;

(3)搅拌车辆及运输车辆往来造成地面扬尘;

(4)施工垃圾堆放及清运过程中产生扬尘。

另外,施工过程中其他废气来源于施工机械驱动设备(如柴油机等)的燃料燃烧产生的废气,以及运输及施工车辆在施工场地工作所排放的废气。此外,还有施工队伍因生活需要使用燃料,产生的少量大气污染物。

1.2水污染因素: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废水主要有施工废水和生活废水两部分。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及洗涤用水和施工现场清洗、建材清洗、混凝土养护、设备水压试验等产生的废水,这部分废水含有一定量的油污和泥沙。生活废水包括食堂用水、洗涤废水和冲厕水。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细菌和病原体。

1.3固体废弃物污染:

建筑施工垃圾主要来源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期间可能涉及到河沟填埋、土方开挖、道路修筑、管道铺设、材料运输、房屋建筑等工程,在此期间将有一定数量的建筑材料如砂石、石灰、混凝土、废砖、土石方等。另外,建筑施工周期较长,施工人员工作和生活产生固体垃圾数量不少。

1.4有毒有害化学品污染:

建筑施工过程中一些化学产品的使用如:汽油、防水油膏、涂膜、卷材、油漆涂料等,增加了施工中的化学伤害和对现场土壤及水体的污染。

1.5施工噪音污染:

工程施工中的噪声源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施工机械、②施工活动、③运输车辆等。

对施工现场污染产生的原因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后,还要编制好污染防治措施及对策,对这些污染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做好事前控制,尽量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当污染问题不可避免的发生后也能及时按照既定措施处理,以免造成二次伤害和损失。具体的措施如下: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2.1.工程中大气污染源主要有:运输、开挖、燃油机械、炉灶等。

2.2.对易产生粉尘、扬尘的作业面和装卸、运输过程,制定操作规程和洒水,保持湿度。在4级以上风力条件下不进行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

2.3.施工垃圾采用容器吊运到地面,垃圾要及时清运,清运时要洒水,防止扬尘。本着节能、环保的理念做到垃圾分类堆放,及时清运出现场,现场不得堆积大量垃圾。

2.4.合理组织施工、优化工地布局,使产生扬尘的作业、运输尽量避开敏感点和敏感时段。

2.5.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任何废物和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质。

2.6.工程使用混凝土由中心拌和站集中供应。水泥等易飞扬细颗粒散体材料尽量使用灌装水泥,对袋装水泥必须库内存放、覆盖。

2.7.选择合格的运输单位,做到运输过程不散落。在使用、运输水泥、白灰和其它容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时,要做到轻拿放文明施工,防止人为因素造成扬尘污染。

2.8.施工现场出口入口设冲车台,车辆出场冲洗车轮,减少车轮携土,拆除构筑物时要有防尘遮挡,在旱季适量洒水。

2.9.清扫施工现场要先将路面、地面进行喷洒湿润后在进行清扫,以免清扫时扬尘。当风力超过三级以上时,每天早、中、晚至少各洒水一次,洒水降尘应配备洒水装置并指定专人负责。

2.10.沿施工现场围挡或易产生扬尘一侧设置喷淋设施。

2.11.使用清洁能源,炉灶符合烟尘排放规定,现场使用炉灶的烟气排放必须控制在林格曼黑度一级以下,每周监控一次,并保存记录,接受监督。施工现场内食堂所使用的蒸车、炉灶等必须使用天燃气、液化气、电等清洁能源,严禁使用散煤、木材、锯末等非清洁燃料。

2.12.使用开槽机、砂轮锯施工时,必须设隔尘罩,防止飞溅物飞扬。

2.13.施工用的油漆、防腐剂、防火涂料等易污染大气的化学物品统一管理,用后盖严,防止污染大气。

2.14.施工现场在施工前做好施工道路的规划和设置,临时施工道路基层夯实、路面硬化。

2.15.流体材料用密目网遮盖,防止扬尘,并尽可能在仓库内进行,不在现场消化生灰。

3.水污染防治措施

3.1.工程中排放的废水主要有以下几种:基坑降水抽排的地下水、雨水、生活废水、搅拌及各种设车辆清洗废水等。

3.2.基坑降水抽排的地下水经三级沉淀后用于项目部绿化植物的灌溉用水。

3.3.在工程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并使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有效使用,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3.4.雨季施工时制定有效地排水措施,钻(冲)孔桩的施工现场必须具备有效的废浆处理措施,对桩基溢出的泥浆经过沉淀池沉淀后再进入泥浆池循环利用,对沉淀池定期进行清理,拉运至隧道弃渣场丢弃。

3.5.根据施工现场实际,考虑当地降雨特征,制定雨季、特别是汛期避免废水无组织排放、外溢而造成当地水污染事故发生的相应排水应急方案,能在需要时及时落实实施。

3.6.施工现场设置专用油漆油料库,库房地面墙上做防渗漏处理,存储、使用、保管专人负责,防止油料跑、冒、滴、漏。

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工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混凝土、砂浆、碎砖等工程垃圾,混凝土的保温覆盖物,各种装饰材料的包装物,生活垃圾及施工结束后临时建筑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等。

4.1.减少固体废物产生的措施:混凝土、砂浆等集中搅拌,减少落地灰的产生;钢筋采用加工厂集中加工方式,减少废料的产生;临时建筑采用活动房屋,周转使用,减少工程垃圾。

4.2.综合利用资源,对固体废物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措施;工程废土集中过筛,重新利用,筛余物用粉碎机粉碎,不能利用的工程垃圾集中处置;建立水泥袋回收制度;施工现场设立废料区,专人管理,可利用的废料先发先用;装饰材料的包装统一回收。

4.3有利于保护环境的集中处置固体废物措施:施工现场设固定的垃圾存放区域,及时清运、处置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防止污染环境。

5.油料、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控制措施

5.1油料、化学品贮存要设专用库房。

5.2.一律实行封闭式、容器式管理和使用,施工现场固体有毒物用袋集装,液体物采用封闭式容器管理。

5.3.尽量避免泄露、遗撒;如发生油桶倾倒,操作者应迅速将桶扶起,盖盖后放置安全处,将油棉,将倾洒油漆尽量回收。用棉丝蘸稀料将地面上不可回收的油漆处理干净,将油棉作为有毒有害废弃物予以处理。

5.4.化学品及有毒物质使用前应编制作业指导,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

5.5.有毒物质消纳找有资质单位实行定向回收。

6.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6.1采取降噪措施,施工过程中向周围环境排放的噪声符合国家和城市规定的环境噪声施工现场排放标准。

6.2工程开工十五日前当地政府环保部门提出申请,说明工程项目名称、建筑名称、建筑施工场所及施工工期可能排放到建筑施工场界的环境噪声强度和所采用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等。

6.3.施工噪声标准:

6.3.1.对施工噪声的控制,选用噪声和振动符合城市环境噪声标准的施工机械,同时采用低噪音施工工艺和方法。

6.3.2.作业时间严格按照当地基本建设文明施工规定要求,6时至12、14时至22时,夜间不施工。

6.3.3.按照不同施工阶段施工作业噪声的限制,安排作业时间。

6.4现场施工噪音的监控:

6.4.1.夜间进行施工产生噪声污染、影响他人休息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除外,生产工艺必须连续作业的或者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报请环境保护部门批准。

6.4.2.采取措施把有噪声污染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并与受其污染的组织和有关单位协商,达成协议。

6.4.3.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将混凝土施工等噪音较大的工序放在白天进行,在夜间避免进行噪音较大的工作。

6.4.4.尽量使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构件尽量工厂化,减少现场加工量。

6.4.5.施工现场在使用混凝土地泵、电刨、电锯等强噪声机具时,在使用前采取歌声吸音材料进行降噪封闭,混凝土振捣采用低噪振捣棒。

6.4.6.吊车指挥配套使用对讲机,保持电动工具的完好,采用低噪产品。

6.4.7.管道型钢搬运轻拿轻放,下垫枕木,并避免夜间施工;减少材料现场制作,如需制作操作间应设在地下室或封闭房间内。

6.4.8.使用手持电动工具(电锤、手电钻、手砂轮等)切割机时,周围设围挡隔音,使用设备性能优良,并合理安排工序不集中使用。

6.4.9.采用早拆支撑体系,减少因拆装扣件引发的高噪音,监控材料机具的搬运,轻拿轻放,加强职工素质,严禁大声喧哗。

建筑工地噪声污染防治篇10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环境噪声污染的防治。

第三条市和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所辖区域内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各级公安、交通、铁路、民航管理部门和海事行政管理部门、渔政渔港监督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下列分工,对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一)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对道路交通噪声及由机动车辆产生的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二)各级公安治安管理部门负责对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三)各级铁路管理部门负责对铁路机车及列车运行产生的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四)海事行政管理部门、渔政渔港监督部门负责对船舶产生的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五)民航管理部门负责对航空器产生的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各级规划部门在确定建设布局时,应当依据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和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本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调整方案及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合理划定建筑物与公路、铁路、机场、地铁(地上部分)、城市高架桥和轻轨道路等的防噪声距离,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

第五条新建、扩建、改建向环境排放噪声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第六条产生环境噪声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必须按照规定到所在地的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排污申报登记手续。

噪声源的种类、数量和噪声强度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提前15日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发生突发性重大改变的,必须在改变之日起3日内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七条排放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应当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

第八条对于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造成严重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责令其限期治理,限期治理由市或区、县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其中,对小型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限期治理决定,可以由市或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作出。

被责令限期治理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必须按期完成限期治理任务,并应当定期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治理进度情况。

排放的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造成污染、又缺乏有效治理措施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其转产或者搬迁。

第九条拆除或者闲置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必须事先向所在地的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并说明理由,经批准后方可实施。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自接到申报之日起30日内予以批复,逾期不批复的视为同意。

第十条工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

第十一条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噪声超过国家标准的工业企业。原有噪声超标的工业企业应当逐步搬迁或转产。

第十二条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当对设备进行合理布局,采用低噪声设备,改进工艺,并采取吸声、消声、隔声、隔振和阻尼减振等治理措施,减轻环境噪声污染,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

第十三条在本市建成区内从事各类活动确需排放偶发性强烈噪声的,必须事先向当地公安机关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产生偶发性强烈噪声前,当地公安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建筑施工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第十五条禁止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的施工中采用人工打桩、气打桩、搅拌混凝土、联络性鸣笛等施工方式。

第十六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在中小学生毕业和升学考试期间,对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或其他活动作出禁止性、限制性规定。

第十七条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除抢修、抢险作业外,不得在夜间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确需夜间施工作业的,必须提前3日向所在地的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方可施工,并由施工单位公告当地居民。

进入外环线以内的运输建筑施工材料的车辆,必须于当日19时后进入,并于当日23时前离开。

第十八条向周围环境排放建筑施工噪声超过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的,确因技术条件所限,不能通过治理消除环境噪声污染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把噪声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并在施工现场所在地的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督下与受其噪声污染的居民组织和有关单位协商,达成一致后,方可施工。

第十九条在本市建成区内行驶的机动车辆,应当装有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消声器和喇叭,并保持性能良好。特种车辆安装、使用警报器,必须符合公安部门规定,在非执行紧急任务或者在禁止使用警报器的地段和时段内,不得使用警报器。

机动车辆应当安装符合环境噪声标准的防盗报警器。

第二十条禁止机动车辆在外环线以内地区(含外环线)及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的建成区内鸣放喇叭。

第二十一条各类航空器在本市建成区上空进行超低空训练飞行或从事商业性飞行活动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铁路机车进入本市建成区内,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禁止或限制鸣笛。

各类机动船舶(包括气垫船)在本市建成区内的河道航行时,必须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

第二十二条在车站、铁路编组站、港口、码头、机场等地指挥作业时使用高音广播喇叭的,应当降低音量并逐步改为低音广播系统或无线电通讯联系方式,减轻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

第二十三条新建公路、城市高架和轻轨道路、铁路、地铁(地上部分)经过已有的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间隔一定距离。

有可能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建设单位应当设置声屏障或采取对两侧敏感建筑物安装隔声门窗等控制环境噪声污染的措施。

第二十四条禁止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高音喇叭或采用其他发出高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

经营活动中使用空调器、冷却塔等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设备、设施的,其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使其边界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第二十五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市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和其他发出高噪声的音响器材,以及在午间和夜间进行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活动。

在建成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商业宣传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发出过大音量的,应当在公安部门规定的活动区域和时间内进行。

各类运营车辆不得使用广播喇叭招徕乘客。

第二十六条禁止居民家庭在午间和夜间使用音响设施、各类乐器等进行噪声扰民的家庭室内娱乐活动。

第二十七条禁止午间和夜间在住宅楼内进行噪声扰民作业。在其他时段内作业的,应当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减轻、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第二十八条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修配加工业的经营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其边界噪声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并应当控制夜间经营时间。

禁止在居民楼内新建、扩建、改建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各类经营场所。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拒报、谎报环境噪声排放申报事项或未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的,由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或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不按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除按照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或者责令其停业、搬迁、关闭。

前款规定的罚款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决定,责令停业、搬迁、关闭由同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擅自拆除或者闲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设施,致使环境噪声排放超过规定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法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未经当地公安机关批准,进行产生偶发性强烈噪声活动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的施工中采用人工打桩、气打桩、搅拌混凝土、联络性鸣笛等施工方式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擅自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夜间进行产生噪声污染施工作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运输建筑施工材料的车辆未按规定的时间进、出本市外环线以内区域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安装不符合国家及本市规定的消音器和喇叭上路行驶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机动车在外环线以内道路(含外环线)及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建成区内道路鸣放喇叭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各类航空器未按规定在本市建成区上空进行超低空飞行或从事商业性飞行活动、铁路机车驶经或进入本市建成区内不按规定鸣笛,产生噪声污染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在经营活动中使用空调器、冷却塔,其边界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造成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由公安机关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拒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修配加工业等经营场所的边界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2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的,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三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环境噪声污染和损害,情节严重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对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造成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向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