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测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5:27

质量检测管理制度篇1

1建立符合要求的质量检测制度和专业质检人员

1.1规范标准的质量检测制度

作为拥有800张床位的综合医院,每天使用的灭菌物品和一次性用品数量较大,为保证其质量,根据新的供应室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灭菌效果检测的要求,设置规范的质量检测制度。

1.2专业质检人员的素质要求

质量监测人员组成由科室护士长、质量检测员、消毒员。质检员要求应为护理专业毕业,护师,热爱本职工作,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度民主责任心,要经过专业培训,具有熟练的检验技术,并能独立完成工作。掌握相关的消毒知识,遵循严格的无菌技术概念,工作一丝不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检测质量,把好质量关。

1.3灭菌锅的效果监测

B-D试验主要用于预真空灭菌器的监测。B-D试验是检测灭菌器对空气排出效果的监测,假如B-D试验不通过,则证明冷空气排出不彻底,冷空气是造成预真空灭菌器失败的主要原因。为确保灭菌物品的质量,防止交叉感染,因此每天灭菌前做B-D试验,以检测灭菌锅空气排空效果(残留空气情况)。方法:采用专门的标准测试包,水平放置于灭菌器排气口上方,设置134℃,3.5~4分钟后,取出B-D测试纸观察颜色变化,均匀一致变色,说明冷空气排出效果良好,灭菌锅可以使用,否则灭菌锅不能使用。

3m化学指示卡灭菌时在灭菌器内放化学pCD包做批量测试,灭菌后观察指示卡的颜色变化,如果指示卡颜色由米色变为黑色或深褐色则判为合格,并做好灭菌器每日运行情况登记。

每月随机抽取5~10件灭菌包检查清洗、灭菌质量,随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保证灭菌物品的质量。

做好各类灭菌器的生物监测工作,高压灭菌器应每周生物监测一次,低温灭菌器应每天生物监测一次,并做好各类无菌物品的追溯工作,确保无菌物品的安全发放。

1.4空气监测

各工作区域每天用紫外线照射2次/d,40min/次,每月对各区域进行空气培养,无菌室检测结果空气中细菌总数应≤200cfu/,以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

1.5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监测

为了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很多物品都使用了一次性医疗用品,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的规定,对每次购买的一次性物品除了检查三证外,还应检查其包装完整性、有无破损漏气等,并抽取一定数量的不同产品进行质量检查,若有不符合要求产品应及时返还厂家,不得下送病房。

1.6紫外线强度的监测

紫外线在220V,环境相对温度为22~24℃,湿度为60(或低于60)时照射时间40分钟,灯管照射强度应≥80uw/c,若低于此强度则必须及时更换新管。每周用95酒精擦试灯管表面保持清洁,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随时擦拭。

2护士长加强质量管理的监控

作为科室主要责任人,护士长应充分发挥科室人员的积极性,高度重视质检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质量管理监控,确保供应室工作安全有效进行。

质量检测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公路工程;工程管理;试验检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公路工程管理中试验检测的重要性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工程质量管理至关重要,而试验检测技术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保障,同样也是公路建设中质量控制和验收评价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对公路建设中各种原材料的试验验证,施工过程与施工工艺的抽样检测,才能保证公路建设的工程质量,真实、准确、及时的试验检测数据,也是评价和控制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的必要依据。用定量的方法客观地评定各种工程原材料和构件的质量,能够使工程造价和工程进度得到保证,使公路建设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试验检测方法对推动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进步,保障公路工程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试验检测技术的应用,能通过各种试验分析手段和方法,对建设工程的原材料进行充分检测与分析,如砂石、填料质量、商砼混合比例等,进而确定施工前的原材料保证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同时通过合理规划原材料取运地点,便于降低,降低工程造价,保证工期。

(2)创新性试验检测分析手段的应用,能够及时客观地对新应用的原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准确的试验检测,从而便于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推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而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创新性应用,不仅能够为工程施工积累宝贵的技术,并且能够推动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有利于推进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

(3)科学、先进的试验检测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公路建设工程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极其成品质量好坏做出公正客观的分析与评价。因此,应用公正客观的监测与分析测试手段,有利于建立任何一种材料通用检测标准和相关检验流程,从而为公路施工过程中各种产品、各种工艺合格是否科学评价奠定基础。

(4)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的优劣,包括施工工艺与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完工后的验收评价,试验检测是科学有效评判方法与分析手段。只有通过试验检测,才能合理地控制并科学地评价公路建设施工质量,为加快建设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提供技术支持。

二、试验检测的内容及应用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常常包括材料检测,道路检测,隧道检测,桥梁检测,交通设施检测等方面,本文将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试验检测控制分为施工前、施工中和施工后三个方面,并结合几种试验检测手段的应用阐述如下。

(1)施工前的路用材料质量控制

公路施工所需填料、砂、石、水泥、商砼、混合沥青、钢筋预制构件等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均应建立相应的试验检测规程,进行严格试验测定和技术检验,检验合格后的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对于不合格材料严禁进入施工工程各个环节。施工前,监理人员应该通过程序,提供完整、准确的试验检测报告、材料出厂证明或质量证明书、合格证等资料。同时,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必须按照严格的技术标准进行检测检验,经试验得到足够的质量保证后才能推广使用,严禁不加验证盲目推行。

(2)施工中的控制参数确定和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控制参数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控制参数的确定能够指导施工,并控制施工质量提供技术依托。如填土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是公路施工过程中的两个关键参数,它们是施工过程填土施工指导、控制压实质量的重要数据标准,不仅影响施工质量也直接关乎路基工程质量的优劣。因此,借助科学的试验检测手段进行准确、科学的关键参数确定,能有效保障公路工程质量。

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控制还应包括施工者自检、监理抽检、质量人员督查等。无论施工方、监理方还是质量监督人员,建立起规范的试验检测制度,设立科学是试验流程,配备相关试验检测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检测人员,真正落实“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三层监理与监察,对于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十分重要。以科学的试验检测作为质量控制手段,严把质量关,能够有力地保证公路施工的施工质量。

(3)施工后的弯沉检测和压实度检测

施工完成后,公路路面的回弹弯沉特性是判断公路建设质量和公路质量与性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同时,路基、路面压实质量也是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最重要的内在指标之一。只有对公路施工后的弯沉和压实度进行准确客观的检测与评价,才能保证为公路工程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三、加强试验检测的措施与建议

(1)完善试验检测制度

建立健全的工程管理试验检测制度,能够为工程质量提供必要的保障,根据制度规定需求,确定工程质量负责制。同时,规范试验检测机构业务范围内的有关工作流程和技术标准,试验检测人员应按照试验检测制度进行相应工作流程。

建立工程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和规范的工作文件、技术文件、管理文件、样品试验与检测制度、抽样管理制度、质量管理手册执行制度等。明确责任到专人。从而在制度上,形成严格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制,以合理的控制并科学的评价施工质量。

(2)提高试验检测与管理者素质

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的专业检测技能,提高其试验分析与管理素质,进而合理的配备试验检测人员,进而保证试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客观性,能够为公路工程管理提供技术保障。经过专业培训和系统学习,考核成绩合格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全面、系统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过程中,能够保证试验检测与分析结果的及时与准确性。

(3)加强试验操作管理及试验数据的管理

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操作与实验数据的管理十分重要,试验、抽检、分析、复核等数据报告,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试验检测数据的处理是试验检测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为获得准确的试验检测结果,就必须按照误差理论的规定和数字修约规则取舍分析数据,保证数据的可靠、准确性,以便正确评定施工质量。因此,必须加强试验检测数据的管理。

四、结束语

试验检测技术是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关键,能够为公路工程降低造价,保证工期提供科学依据和必要保证,也是保障公路工程高质量、高标准的关键环节。做好试验检测工作,不仅能够提供科学的质量控制参数,而且,真实准确的数据,还能够导各个施工环节,使工程项目得到顺利进行,工程质量得到可靠的保证,实现项目工程经济技术和效益指标。

参考文献

[1]陶春伟.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115.

质量检测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人;检测技术;质量

abstract:inviewofthecurrentdetectingmechanismintheactualworkoftheexistingdetectiontechnologyservicequalityproblem,analyzesitsobjectiveexistenceprimarycause,andputsforwardthepeople-oriented,ensurethequalityofworkpracticesanddetectionmechanism.

Keywords:quality;detectiontechnique;

中图分类号:V448.1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检测市场和规模不断扩大,检测工作发展迅速,建筑工程检测为工程的质量控制起到了较大作用。在江苏省新检测资质就位后,对照《江苏省工程质量检测规程》,各检测机构着力解决了人员配备、检测设备等问题,普遍增强了质量意识,检测能力和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随着检测机构改制不断深入,检测机构之间竞争激烈,“重经营、轻管理”现象比较普遍,检测工作质量令人担忧,如任其发展下去,一方面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不利,同时对我们整个检测行业的信誉和发展将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检测机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1、检测人员专业化不强,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一方面我们工程检测行业发展时间不长,检测机构开始一直处于垄断经营状况。《建筑法》颁布后检测机构成为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迅速,检测市场正处在成长初期,运行不规范,各方面有待提高。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检测机构在引进人才时,对人才的专业配备没有更多的关注,导致人才结构不合理。检测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没有多年的实践和专业学习是很难胜任检测工作的。目前建筑工程一线检测人员素质较低,专业不对口现象较为普遍,有些企业为节约人力成本,一人身兼多职,只要取得上岗证就能搞检测,似乎样样精通,其实际工作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1.2、检测机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不畅通

检测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执行不力,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许多单位的计量认证都通过,但在实际工作中,只不过是一个摆设和招牌,经常处于应付上级检查的被动工作状态,并没有真正实施,检测机构的质量监督体系运行很不畅通,其主要问题的表现为:工程检测标准不能及时更新、受控文件未完全受控,检测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不到位,检测前样品状态不调节、现场抽样检测质量管理问题、内审和管理评审有名无实,制度只是一纸空文,结果造成机构的内部管理混乱。

1.3、检测机构内部及同行之间业务交流少

除国家、省、市一级检测机构外,大多检测机构在实践中没有更多的对检测技术进行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更少。即使部分机构虽然有交流,但仍存在着标准理解误区,“以讹传讹”现象客观存在。

1.4、行业的主管部门的监管范围和深度不够

行业主管部门虽然已开始对检测机构进行监管,不断从源头上抓起,并进行通报,起了一定的威慑作用,但是其监管范围和深度不够,仅仅从一些常规的检测项目上进行巡查,监督抽查的手段比较落后,进行比对试验的项目有限,其范围和深度不够。

2、提高检测机构技术服务质量的对策

针对以上的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它,我想我们不能仅仅凭一两个制度和检查来解决,诚信检测是建立在优质专业服务基础上做出的承诺,检测机构应从自身的长远利益考虑,从检测技术管理上下功夫,运用技术手段来打造高质量的技术报务。

2.1、以人为本,加强员工培训,在提高人员素质的基础上突出人尽其才

我们知道,检测机构的所有成果体现在检测报告的数据质量上,其好坏直接与我们检测人员息息相关,人员是关键,只有人才专业化,检测才能实现专业化。

2.1.1、建立健全检测业务学习培训制度

检测人员的业务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靠长期的实践和业务学习的积累,业务学习是检测机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建立了正常的业务培训制度,检测机构可以通过送出去培养和个人的学习相结合办法,定期进行省级专业培训和平时检测实践业务学习和交流,及时熟悉和掌握新标准和规范并使之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执行。

2.1.2、强化专业细分,提高业务技能,为科学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随着国家对检测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家对检测机构的监管会更加严厉,检测机构以前许多不规范行为将没有市场,以后的检测单位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检测机构应从保证检测人员的业务技能上下功夫,对现有的专业人才队伍进行科学的专业细分,发挥各种人才的专业优势,为规范检测提供更高层次的人才保证。

2.1.3、建立检测人员综合指标考核法,个人利益与考核等级挂钩

在工作中如何进行检测人员量化综合考核是每个检测机构较为重要的一件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检测人员综合指标考核法》,不同考核项目分配权重,每月考核后对每个人进行综合等级评定,工资与考核等级挂钩。其主要指标如下:

1、工作量及工作效率(每月规定完成工作量,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测任务并提供检测报告、是否有服务延迟现象)

2、工作能力:包括(计算机软件使用能力、检测操作水平、原始记录规范程度、检测报告准确率)

3、业务学习:(参加业务学习、省级上岗培训考核成绩)等等

通过考核,让那些业务精、工作出色的人员担当重任,享受更好的待遇,做到人尽其才。在长期实践中,每个员工从思想和行动上都能重视起来,并积极投身到各项工作中去,形成人人参与并重视的良好氛围。

2.2、强化质量意识、建立检测机构内部检测工作质量巡查的动态管理制度

建立内部检测质量随机巡查制度及现场检测人员的检测质量动态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的对检测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考核,通过不定期抽查室内及工程现场检测数据,对检测人员的检测偏差进行考核,建立检测人员个人工作质量信用档案,真正建立完善的内部检测监督体系。这种做法不仅是对检测人员一个很大的约束,也是对检测人员全面有效的考核,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我们检测服务质量。

2.3、强化管理意识,以《质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为基础,努力使其不流于行式,发挥其真正作用

检测机构从高层管理人员应不断进行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改变观念,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并结合单位的特点进行编写《质量管理手册》,建立适合自己的管理制度,建立畅通质量监督运行体系,定期进行内审和管理评审,建立主要的检测技术和质量管理档案,以检测报告质量为中心,进行合理的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岗位培训等,严格执行检测流程,让质量管理真正起到其应有的控制作用。

2.4、积极推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评审通过的检测管理软件作为手段,以省级远程监控,数据传输为突破口,实现检测智能化管理,减少人为因素,提高企业诚信度。

质量检测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工程质量,检测,问题

abstract:thisarticlethroughtoinourprovinceatthisstageoftheprojectqualitytodetectthepresentsituationoftheindustryisdiscussed,andthedevelopmentoftheindustryoftheproblemsindiscussionandputforwardsomeSuggestions.

Keywords:engineeringquality,detection,problem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就我国目前的形式来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样,我国的相关部门必须及时的、积极的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业的监督以及管理,这样才能够从本质上去确保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方法以及所检测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以及有效性,才能够解决问题,进而才能够促进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业的向前发展,促进建筑业的发展,最终促进社会的进步。

1、主要问题

1.1深化改革,进退两难

原建设部141号令《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自2005年11月1日起施行以来,截至目前尚无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文件出台。湖北省为贯彻部令连续出台了《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细则》、《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巡查管理办法(试行)》、《湖北省建设工程示范质量检测机构考核办法》等配套文件,并于去年3月底前完成了全省检测机构资质就位工作。一些检测站虽在工商主管部门取得了独立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但基本上维持原来的组织机构形式,与当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站明脱暗不脱,检测费必须上交,仍然属行政事业单位性质。而企业试验室就位的检测机构,大部分还是由原企业投资控股,也没有完全脱钩。主要原因是:检测机构与原主管部门或施工企业脱钩改制涉及国有资产的剥离及流失问题,造成目前湖北省的检测市场运行和监管模式没有根本上的改变,进一步深化检测机构改革显得进退两难。

1.2市场运行,模式依旧

目前,我省检测市场的运行比较稳定,工程质量检测业务仍然由施工方委托和交费,监理方见证取样,委托方与检测机构釆用委托单代替检测合同的方式。就位后,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各级检测站仍然控制着全省检测市场,就位后的企业检测机构主要承担着本控股企业工程的部分检测业务,而工程所在地的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检测站要从中抽检30%,并收取检测费。省属和民营中介检测机构主要承接专项检测业务,另有个别民营机构与市区检测机构釆取联营方式,承接检测业务。此外,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质量监督站制定了不同程度的检测项目和机构备案的规定,来限制外地专项检测机构进入其辖区承揽业务。

1.3综合监管,存在缺失

首先,我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了确保建设工程质量,规范检测行为,防止假报告的发生,定期重点对中介检测机构的违规行为进行了查处。但是,对其所属检测机构、施工方和监理方的检测行为监管不够到位,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更不能及时处理问题。其次,各级质量监督站,对监理方、施工方及检测机构的检测行为的监督和查处力度显得很不够,也缺乏有效的科技监控手段,另对其所属检测机构的行为还没有形成有力监督。三是各级监理公司对其监理工程的检测行为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监督、把关作用,但有的监理公司在监理过程中对检测行为监理不到位,而且对施工方提交的虚假报告,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四是各检测机构已基本健全了自身的质量监督体系,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程序,但也存在着质量监督体系运行很不通畅,监督制度形同虚设,管理评审有名无实的问题。

1.4内部运行,尚待规范

资质就位后,我省的检测机构健全了规章、更新了设备、改善了环境、培训了人员,普遍增强了质量意识,提高了检测能力和水平,检测工作质量整体是稳定的。然而,还是有部分检测机构未釆用计算机等高科技手段来控制检测的全过程,自身的行为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规范。

2、意见建议

针对湖北省检测存在的实际问题,借鉴外省成熟的监管经验,要进一步形成“宏观调控、信息监管、监督巡查、竞争有序、优胜劣汰”的监督机制,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市场监管体制,实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市场、工程质量监督站监督现场”的监管模式,釆取信息网络高科技的监控手段,达到规范检测行为的目的。具体建议如下:

2.1加强检测资质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鉴于湖北省的实际情况,要加强对检测机构资质的监督管理,在暂时基本维持现状的前提下,按照“稳步推进、宏观调控”的思路,实行“适度竞争、优胜劣汰”的办法,对新申办的检测机构按照《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严格按资质标准进行资质把关和审批,同时,为加强节能、幕墙、智能化等专项检测力度,要支持其发展。关于检测市场的准入,建议在检测市场准入上出台明确规定,对外省检测机构进鄂承接检测业务进行严格控制,原则上不准进入,如要进入,则采取重新注册、计量认证、现场考核和项目登记的管理手段;对省内检测机构的见证取样检测不准流动,专项检测应到工程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项目登记手续。

2.2健全检测监管制度,明确各方监管职责

建议下一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督管理的若干意见》,明确相关部门职责,构建湖北省检测监管体系。主要内容如下:

(1)建立有效的检测监管体制。

(2)建立检测机构和人员信用档案。

(3)建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巡查制度。

2.3规范机构内部运行,提高检测工作质量

一是加强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二是完善检测试样留置制度

三是强化不合格检测结果报告制度

四是建立全省检测信息网络监控系统

五是加强过程控制,严把检测工作三大关口

2.4提供检测技术支持,大力规范检测市场

一是尽快联合省物价局出台《关于规范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试验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调整检测收费项目和标准,使之与新资质标准相适应,也为检测市场提出合理的指导价格,同时规定价格波动幅度不得超过15%,以遏制检测市场的压级压价、恶性竞争的违规行为。二是开展本省地方检测标准的编制工作,为各检测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三是拓宽检测能力验证活动范围。每年针对突出问题组织平行、比对试验和能力验证活动,通过能力验证提高检测机构的专项检测能力,将能力验证结果作为考核检测机构能力的主要指标,并将结果记入检测机构信用档案。

质量检测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测绘项目管理质量

一.测绘工程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根据,近年全国测绘工程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重点测绘工程的质量合格率高达93.1%,不可否认,测绘工程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成绩斐然。但是,随着国内经济改革的深化及开放程度的加深,测绘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将越来越严重,所以测绘行业只有不断提高运营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测绘行业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二.测绘项目管理内容

根据测绘标准、规范中的描述,测绘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有7个部分组成。

1项目策划:根据用户的要求,制定测绘项目的产品内容;根据测绘项目的内容、工期、技术、质量、安全生产等要求,分析判断需要投入的人员、设备等资源。

2项目技术设计:按照测绘项目的要求,根据《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制定项目设计书,提出各项精度指标。

3项目组织安排:按照测绘项目的专业类别、性质、难度,以及有关人员的技术背景和工作安排等,根据项目实施流程,确定参加项目的各个工序技术和质量控制人员。

4项目实施与质量控制:依据测绘项目要求,对各个专业技术设计书的执行进行指导和监督,选择测量方案,确定测量手段,督促检定测绘仪器,明确质量检查方法。

5项目测绘技术总结:根据《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4―2005)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撰写技术总结,内容包括工期、成果精度指标、需要说明的问题等;对技术问题的处理进行分析、评估、认定,明确结论。

6项目产品成果整理:根据测绘项目的性质、周期及有关法规,进行地理信息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必要的数据备份、异地存放等防护措施,必要时制定信息安全预案。

7项目检查验收:按照《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t1002―95)以及《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经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对最终测绘成果质量负责,按照合同约定提交完整的测绘成果。

三.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应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校,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工程使用。

1、记录和标识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有关的记录应进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记录控制程序文件,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和处置。所有记录表格,包括操作记录、检查一记录、质量管理记录、测量设备的测量能力和测量结果的记录均按统一规定的系统进行统一编号。与质量管理有关的记录应由一记录的部门或个人保存,特别是书面记录应确保记录不丢失、不受潮、不损坏,保证记录的完整和清晰。计算机硬盘和光盘贮存的记录在备份好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采用科学分类的统一编号或编码或计算机软件储存,确保在需要时能够迅速及时查找到所需要的记录。根据记录的用途,规定各类记录的保存期并由文件作出规定。

2.测绘工程的数据检查

测绘工程数据的质量检查,是保证地形建模和数据库数据正确性的基础,这里的检查包括图形数据、属性数据、风格检查、拓扑检查这几个方面。

3、测绘工程的过程控制

测量是测量人员进行的一组操作。测绘工程中的各项任务都是一个过程,所以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关键是对测绘过程的控制。每个过程有三个阶段:输入、操作、输出。因此一个合理的质量管理就是输入无误、操作正确、输出合格。所有《测绘记录》均应按照表格栏目规定执行。

四.测绘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

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就是在保证满足工程质量、工期等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有组织、有目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协调、核算、考核、分析等进行科学管理的工作,它是为了实现预定的成本目标,以尽可能地降低成本为宗旨的一项综合性的科学管理工作,企业只有认清形势,建立适应市场的科学的成本管理机制,才能赢得社会信誉,赢得企业效益。

就测绘成本管理的完整工作来说,可以划分为成本计划、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等。测绘项目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寻找进度和成本的最优解决方案,并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现代科学成本管理方法对成本、进度进行有效地综合控制,将给工程带来极大的效益。测绘项目成本管理的内容贯穿于测绘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从测绘项目合同的签定开始到实施准备、测区测绘、直至资料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测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主要控制要素工程质量、工程工期、施工安全。只有通过技术方案的制定、项目实施的核算和测绘成本管理等一系列活动来达到预定目标,实现盈利的目的。

五、测绘工程项目质量控制

质量检点放在数学精度、地理精度和图面整饰上,而数学精度则是评定图幅质量的关键。随着数字测图技术的广泛运用,这一工艺方法得到改进,使成图精度提高了一个等级。按照《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数字图的数学精度已不再是主要问题,相反,对作业设计、地形图的分层检查、多余数据删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级质检员的技术素质急需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数字测图发展的要求。iS09000标准是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统一标准,从质量计划、管理职责、人力资源、质量记录到过程控制、产品标识、不合格品控制、产品检验等都做了规定并形成文件,使质量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保证产品的任何工序都得到有效控制。将测绘质量控制与iS09000标准结合起来,形成测图的质量控制,有效地控制测图的质量。

1、质量策划

根据测绘范围及时限,制定合理的人力及设备资源配置,详细可行的施测方案和质量计划,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及其控制措施,确定测绘过程中各级人员的质量职责及质量目标。严格控制工作、工序质量,使每一道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坚持“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工序质量保证产品质量”的原则。

2成果检查

由单位质量管理部门对经过过程检查修改后的成果进行抽查,进一步降低测绘成果的缺陷,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

3持续改进

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质检部门提出整改要求,限期整改,针对测绘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制定出纠正预防措施,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不断提高地形图的测绘质量。

参考文献:

质量检测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质量检测;管理体制

一我国质量检测机构管理体制发挥的作用

国家鼓励质量检测机构取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认可,并对各类质量检测机构开放进行资质认定,笔者认为这种审批监管模式发挥了以下几点作用:

第一,统一了全国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监管模式,采用定期监督检查、比对试验、能力验证、飞行检查多种方式对全国获证实验室能力资质进行有效性检查,有效遏制了质量检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了资质认定的有序性。

第二,帮助质量检测机构取得了国际通行资质,促进了质量检测机构的发展,促进并实现了在国外技术壁垒不断严格条件下产品出口的持续增长,提升了国内质量检测机构的国际地位。

第三,通过对质量检测机构能力资质进行监督管理的创新,开放了资质认定的申请、审批,吸引了大量外资质量检测机构和民营质量检测机构的加入,促进了国内第三方检测市场的发展,同时还大量培育了国内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促进了第三方检测市场的繁荣。

二我国质量检测机构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一味的行政化管理和单一化的审批结构,催生了国内大量同质化的质量检测机构。这些质量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但检测资质高度相似。在这种单一化资质认定的质量信号的作用下,企业更愿意选择资质相同但价格更低的检测机构,这导致了检测能力水平低的检测机构能够利用低价格占领检测市场,造成检测市场价格战的出现,检测市场的结构越来越不合理。

第二,单一的审批结构导致了质量信用的同质化,致使大量能力水平不高的质量检测机构把国家的质量信用转化为自身的质量信用,不重视自身的质量信用建设,过度透支了政府的质量信用,导致了市场质量检测信号的紊乱。

第三,政府大量质量监管部门的存在,导致政府的统一资源被部门分割,政府质量检测机构的设置没有合理优化的规划布局,“小、散、乱”现象和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造成了政府资源的严重浪费。

第四,没有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评审专家和被评审机构之间存在利益关联;评审专家私人利益和评审专家所属单位利益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委派评审专家人员的困难和评审时间的不充裕;这些都导致审批过程和证后监管的不严格,很多质检机构,尤其是市级以下的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存在很大的水分,给市场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第五,审批后的监督退出机制不完善。各类政府设立的质量检测机构与监督部门存在利益关系,导致这些机构即使出现重大问题,也不会被查处或撤销资质。

第六,市场机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政府的强制检验过泛致使政府的质量检测机构即使不靠市场竞争依然能够存活下去,导致第三方检测市场的不公平竞争和检测市场的紊乱。

第七,政府的质量检测机构普遍缺乏国际公认的第三方检测资质认定,缺乏国际通行证,市场竞争力比起外资和民营质量检测机构明显偏弱。

第八,审批管理体制导致国内各质量监管相关部门缺乏利益的协同机制,由于认监委只能管资质认定,各个部门只考虑自身部门的利益来申请质量检测机构,认监委对达到条件的质检机构只能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资质授予,没有专业分布、规模化建设、区域规划和统一布局的权力,所以,导致质量安全监管的混乱和质量检测机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三我国质量检测机构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思路

第一,国家应制订公平的准入制度和竞争机制,应不分质量检测机构的所有制性质,不考虑机构的规模大小,只要达到技术资质条件,均可从事第三方检测服务,保证检测市场的公平竞争。不能因为质量检测机构所有制性质的不同,而放宽国有检测机构的进入条件,提高外资、民营等其他检测机构的准入门槛。

第二,国家应该设立质量检测机构的统一管理部门,能够根据专业需要、规模大小和区域需求,来统一布局并合理规划全国的国有质量检测机构,避免造成部门分割、检测资源的浪费和市场的恶性竞争。

第三,政府要转移管理体制的重心,把监管重心主要放在安全、环保、健康、欺诈和公共秩序等领域,逐步退出其他领域的资质认定和监管,大力开放并培育第三方资质认定来监管检测市场,充分利用第三方监管和行业自治,完善管理体制,避免政府单一监管带来的弊端。

第四,国家应该实行质量信息服务采购制度,任何部门需要的质量信息服务一律采用政府购买的方式,增强质量检测机构竞争能力,激发其活力。

第五,制订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制度,建立激励和约束相容的机制,鼓励质量检测机构开展国际互认,对获得国际资格认定的质量检测机构,可视为自动认可。

第六,建立季报、年报制度对质量检测关键信息进行披露,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管理,降低质量信息的不对称性。

第七,组建质量检测集团,调整质量检测机构的治理结构,强制要求质量检测机构引入外资董事、独立董事进行管理,充分发挥机构自律。

参考文献

[1]马文生.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即将全面开展[oL].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2010.11.1

[2]李笑国.关于已授权的质检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铁道技术监督,2000(1)

[3]王茜.关于质检机构战略方案的选择[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3(6)

质量检测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焊接;管道;质量控制

焊接是管道施工中的特殊过程。管道工程安装质量的好坏是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除保证钢管材料的本身品质外,焊接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及对焊接质量进行检验的无损检测是长输管道工程施工的关键过程。焊接质量要求高、工作量大而集中、材料种类复杂和规格多、施焊位置难度大、施工周期短、地理环境多雨、潮湿等因素,使其在工程焊接质量控制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在长输管道的施工过程中,要想获得优质的管道焊接质量,必须使焊接全过程以及无损检测均处于严格的受控状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保证长输管道的焊接质量[1]。

1焊接层质量控制

1.1.预防未焊透

施焊前操作人员应在焊接试板上试焊,检查管口清理质量,管内外表面坡口两侧25mm范围内应清理至显现金属光泽;施焊中,严格控制熔孔直径,一般控制在2.5~3mm,并保持匀速运条;每次停弧后,用角向磨光机对接头进行打磨,且形成圆滑过渡。

1.2.预防内焊瘤

内焊瘤一般产生在焊缝的平焊部位。施焊中,在保证熔孔直径的前提下,注意运条速度,如果熔池温度过高,可停弧降温。

1.3.预防内凹

内凹均产生在焊缝的仰焊部位。采用顶弧焊,即沿焊接方向成的夹角,焊接熔孔控制在2.5mm以内,焊条尽量伸向根部。

2焊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焊材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工程的焊接质量,为此,严格控制焊接材料采购,并结合现场施工实

际,把焊材的烘焙,保温桶的使用和现场焊材的使用列为焊接管理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和强制性管理,每月对一级库和二级库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焊材存放质量[2]。

2.1焊工资格及控制

焊接人员包括焊接技术人员、焊接质检人员、焊接检验人员等,他们是实施者,其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因此,应该对所有参与施工的焊工核查是否经过培训考核取得相应资格,焊工所施焊的方法是否与所持有的资格项目(包括焊接方法、管材种类、管径范围、壁厚范围、焊接材料、焊接方向及位置等)一致,不能出现没有资格的焊工施焊的情况。焊工的资格还应遵守有关规程中关于焊工资格有效期的规定,对于超过资格有效期的焊工不允许施焊。

2.2焊接过程的控制

焊层焊接一般容易产生夹渣、烧穿等缺陷,因此在热焊层的质量控制中,主要预防夹渣。施焊前,操作人员应检查根焊层清根质量,经常与清根者进行沟。在我国管道建设中最常用的是下向焊和手工半自动焊,其焊接速度及综合效益相对较高,可靠性强,在内对口器等机械设备的配合下,可实现流水作业。其关键环节是对口和根焊。熟练的管工能够在短时间内借助外对口器或者内对口器达到管道组对要求的对口间隙,而保证对口间隙将直接影响根焊层的焊接质量,当对口间隙过小或者无间隙时,极易产生未焊透;过大时,又容易产生未熔合。

2.3焊缝返修

焊缝返修对于监理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工序,当检测单位出具焊缝通知单以后,现场监理需要和施工单位的返修人员对焊口的返修位置进行确认,以免出现返修不到位的情况。打磨长度要适当,例如某处焊缝返修长度为70mm,则打磨长度应以返修长度为中心,打磨总长度)130mm,并形成船形的圆滑过渡。严格按要求预热,并测量合格后开始返修焊接。极易产生延迟裂纹,因此在焊接返修中,要严格控制每个焊接层次的厚度,根焊层的焊接尽量选用小电流;严格控制层间温度,每完一个焊接层后,应待焊接部位

的温度下降到控制温度,再进行下一层次的焊接。

2.4建立焊接施工质量奖惩制度

为能有效地控制焊接质量,本工程制订《焊接配合工种奖惩条例》、《优秀焊接分项工程奖》、《精品焊日奖》、《焊接明星奖》、《焊接管理奖》并对承压焊日何月进行评定,对一次合格率高的焊工按标准给予奖励,提高了质量意识,使工程焊接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3无损检测技术的质量控制

3.1事前控制

对检测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检测工艺方案以及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等文件进行审查。在审查其施工组织设计时,要重点审查其组织体系特别是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健全,各个岗位的职责是否明确,总体部署是否合理,有无保证暗室建设、胶片储藏以及底片处理用水的水质达到标准要求的保证措施,在审查检测工艺方案时,要特别注意其编制依据是否与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规范相吻合,编制时是否综合考虑了被检件的特性(材质、壁厚等),是否针对不同的检测条件。检测单位投入的检测设备情况对检测服务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核查检测单位现场投入检测设备情况成了监理核查检测施工准备情况的必然环节。同时,要进一步核实现场设备与上报情况是否一致,设备是否都处于完好的可用状态,坚决杜绝不符合要求的或不能保证良好使用状态的设备投入施工。实践中,常有的情况是检测单位存在的进场设备和人员与投标合同中所列设备及人员数目出入大,无备用设备,三级人员未到场;自动洗片机易出现故障,对于现场补片较多的检测单位,监理应要求其备用一台自动洗片机。

3.2事中控制

检测活动是在经过审查认可条件下展开,因此,监理在监控过程中要关注各因素和条件的变化。定期和不定期的核查其组织体系,特别是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各种项目管理文件的贯彻情况,检测工艺(如质计、标记的选择与摆放、透照方式和参数的选择、散射线的屏蔽等)的执行情况,以及在出现问题(停水、电或遇到高危险部位等)时,其各种保障(预防)措施是否发挥了作用,效果如何。检测监控过程中,要对管理者的素质及管理水平、质量负责人、评片人员和检测人员的理论及技术水平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岗位职责的认识与贯彻情况、检测工艺及标准规范的熟悉情况等),并随时随机核查相关人员的资质情况,对于蒙混过关、无资质的人员坚决予以取缔。

3.3事后控制

检测形成产品,对于射线检测来说,主要体现为底片和检测报告,对于超声波检测、渗透检测等来说,则体现为检测报告。要检查射线检测底片的灵敏度、黑度、各种标记、背散射、伪缺陷情况是否达到标准规范要求。对于检测报告而言,要检查其报告格式是否符合标准规范要求,项目填写是否齐全准确,缺陷标定与评级是否一致,签发人、审核人资质是否满足要求。

4结论

对长输管道焊接和无损检测的质量控制是长输管道工程质量控制中不可分割的两道关键工序。做好焊接及无损检测两方面的控制工作也是做好长输管道质量监理控制的重中之重,仍需我们继续努力,不断完善焊接管理制度,使工程的焊接管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质量检测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试验检测工程质量完善提高

1.引言

近几年,我省交通主管部门亦正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公路建设,规模浩大,高等级公路发展迅猛。在我省公路建设进入“黄金时代”并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有些地方也曾出现一些足以引起公路部门高度重视的工程事故,桥梁坍塌,路面破坏,工程缺陷……等等。事故发生频繁,工程质量令人担忧。究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施工单位忽视了工程质量管理。也就是说在施工中没有切切实实建立一套较健全且完善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制度。据了解,活跃在我省各地从事公路建设的施工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施工队为非专业队伍,资质低,技术管理水平低下,质量保证体系不完善,质量意识薄弱。有些工地甚至连最基本的质检人员和试验检测设备都没有……所有这些使得工程质量管理失控,从而最终导致了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基于上述原因,为了适应我省高等级公路高速发展的需要,我省交通主管部门有必要加大力度,加强质量管理,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势在必行。

2.完善试验检测工作,提高工程质量的措施及途径

1)试验检测人员素质,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省各地施工单位技术水平不一,参差不齐,特别是试验检测人员匮乏,且素质低,甚至学非所用。缺乏一支业务素质较高的质检人员队伍,提高公路工程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针对我省当前存在的这种情况,有必要充实试验检测队伍,提高其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2)健全法制,完善质检机构和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是提高我省公路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对于法规制度,我国已立法――《公路法》及有关行业标准。我省也相继出台了一批管理制度、方法、暂行规定等。这对推动我省的公路建设的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现有的法规制度已不能适应公路建设的高速发展需要。因此对于上述法规制度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发展,以便使公路建设单位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进一步建立完善公路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增强工程质量意识。我省目前实行“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各级质量管理部门应各司其责,按质量第一的方针和全面质量管理要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实行质量自检,加强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逐步建立完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其次有增强建设各方面的质量意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真正落实质量岗位责任制。

4)施工过程中,应借助试验检测手段,严格把好以下四个关键环节:1路用材料质量的控制。对于工程所需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材料(如填料、砂、石、水泥、钢筋、预制构件等),均应按有关试验检测规程,技术规定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方可使用。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2施工控制参数的确定。施工控制参数,通常是指一些能够指导施工,控制施工质量的关键数据。譬如填土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这两个参数是路基填土中指导施工,控制压实质量的关键参数。这些参数确定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路基工程的质量。3现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控制主要包括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抽检,政府监督等环节。首先,对于施工方,要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试验检测制度,建立工地实验室,并配备相关试验检测人员,专人负责,专职质检,坚持“自检”制度。对于监理方,要真正落实“事前”“事中”“事后”三层监理,特别是“事前”监理,要防范于未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监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监理中心实验室的有关试验设备,以试验检测作为一种有效手段,严把质量关,从而起到控制施工质量的目的。对于监督方,要真正发挥作为政府监督职能的作用,及时抽检,及时验收评定。发现问题,及时化解。抓典型,树典范,维护政府对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公正性。4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加强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力度,还体现在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环节上。中间交工验收的结果,直接反映了一个分部(项)工程质量的好坏以及工程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是一个分部(项)工程施工成果的集中体现。因此,对于公路工程,除了对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把关以外,还要及时对每一分部(项)工程进行质量验收,并进行阶段性施工总结。

5)施工过程中试验检测手段有待进一步完善。1检测指标不完善。2各种仪器检测结果不统一。例如:路面抗滑性能测试中,摆式仪测定的数据重现性很差,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仪器本身的原因,进口摆式仪和国产摆式仪检测结果不一致。3还有一些检测指标与国际不一致。4检测方法有待改进。

6)其它注意事项。1现场密度检测时(1)灌砂法适用于土基、基层、垫层,要注意砂的粒径,要干净、均匀,坑深为整层厚(层为碾压层)砂子要刮平,坑壁应垂直;(2)环刀法取样深度要超过1/2层厚;(3)核子密度仪使用时要进行标定且每次土质变化前都要重新标定,因其受土质变化影响大,精度不高,只能作为质量控制参考,不能作为质量评定依据;(4)填石路堤压实度:尽量利用每两遍之间的相对变形进行控制,没有其他更好的检测方法;(5)土石混填路基的压实度:目前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建议利用每两遍之间的相对变形进行控制;(6)压实度与弯沉值:现场检测遇见其中一个指标满足要求而另一个指标不满足要求的现象时,要注意弯沉值影响深度为1米左右,而压实度仅反映压实层的密实程度,压实度仅控制碾压层的强度,若填方较薄,尽管压实度不能满足要求,但弯沉值能满足要求。

2道路承载力测试时

(1)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标准车越来越少,现场测试可不用标准车,用标准轴(轴重10吨、两侧各5吨、气压0.7mpa、接地直径接近21.3厘米)即可;(2)轮胎间距应满足安放测头要求,若不满足,可在汽车轮轴上加放垫圈;(3)测头可稍向前放,不可靠后,百分表的初读数=回摆最大读数;(4)如果用3.6米贝克曼梁,要进行支点变形修正;(5)沥青路面的标准测试温度为20度,当沥青面层厚度大于5厘米时,应进行温度修正。

3.几点体会

1作为检测工程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试验检测应予以高度重视,禁止盲目凭经验施工,坚持以试验数据说话。2实行公路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谁出事,谁负责,坚决查处,决不手软。3建立完善的公路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具有一定资质的试验检测机构,是提高公路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4要有一支较高素质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队伍,实行持证上岗。5配置较先进的公路工程检测设备,逐步提高试验检测机构的试验检测能力,使之更好的为工程服务。

质量检测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质量检测现状规范监管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国内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监管现状

近年来,建筑业总量的急剧膨胀,建设工程检测事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带来了检测机构数量不断增多。这些检测机构主要包括工程质量监督站、独立的第三检测机构、施工企业的内部实验室三类类型,工程质量监督站是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的行政机构,在政策上占绝对优势,是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政监管的主体,独立的第三检测机构是具有独立经济结构的盈利性组织,占据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监管的主体,施工企业的内部实验室数量居多,是工程质量检测监管的主要力量。

2检测监管法规制度的不完善

国务院及各部委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建设部令141号)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各省市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地方法规和制度,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监管有促进作用,但仍未形成严格的法律制度、监管程序和法律不适应。《产品质量法》明确规定建筑工程产品质量合格标准不应用此法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又参照《产品质量法》,使得法律执行无所适从,执行困难。《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仅明确了监理、施工、勘察、设计、建设单位的责任,未明确检测单位应承担的责任,造成检测单位逃脱建筑工程质量监管第六方责任。因此,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监管方法及程序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以便得到完善的监管制度和法律体系。

2.1检测机构与质量监督站政企不分

我国检测机构是事业编制单位,由工程质量监督站管理,依附于质量监督站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而存在。这种政企不分促进了检测机构对实体工程质量的监管,成为实施政府监管的主要手段,保障了工程质量。但是,政企不分也促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监管不到位。质量监督站既是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管机构,又是工程质量监管的仲裁机构,在工程质量监管中充当运动员和裁判员角色,导致检查和复检处于同一主体,难以保证监管执法中公正、公平。检测机构和质量监督站是被管理和管理关系,属于同一系统,检测机构听命于质量监督站,质量监督站包庇检测机构,排斥外来等其它检测机构,造成检测市场监管发生扭曲和错位现象。

2.2检测市场不规范

检测单位与施工单位是被委托与委托关系,在业务上是检测于被检测关系。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为减低成本,竞标低价检测机构。检测机构为了经济利益和降低检测成本,减少检测设备、仪器的使用,减少检测内容,偷工减料,缩短检测时间,构造数据,提供假检测报告。甚至部分检测机构根本不检测、直接随意编造数据,直接提供虚假报告。还有一些检测机构迫于施工单位的压力,不被施工单位解除委托关系,为施工单位提供虚假报告。检测机构为追求经济效益,以盲目压价、违规承诺等手段承揽检测业务,给检测行业的信誉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及连锁效应。

2.3检测机构内部管理松散

检测机构制度不健全,检测内容表格设置不规范,出具的检测报告随意涂改,归档混乱,聘用无证人员上岗,甚至使用无证人员冒充有证人员上岗,检测工作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还有一些社会人员利用检测机构的资质挂靠,从中获取经济利益。

3检测人员的监管

政府建筑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社会监督监理企业检测机构施工单位业主或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工程质量监督站行业协会检测人员是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直接操作者,对建筑工程质量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全面监管质量检测人员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保障,是夯实检测监管的基础。

3.1加强检测人员的法制培训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检测行业协会加强检测人员的法制培训,提高量检测人员法律素质,提升质量检测监管人员的政治、法律意识,做到依法行政、执法必严。各类检测机构建立检测投诉机制,强化检测人员服务意识。一方面设立意见箱,使用无记名方式投诉,对投诉较多的反映服务意识差的检测人员批评改正,否则给予辞退等处分。另一方面公布检测机构投诉电话、网站等,采用现代信息手段接受社会监督。不定期地开展检测人员服务意识评比,强化服务,做到服务与执法相结合。

3.2定向开展检测人员业务培训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检测行业协会定期定向开展检测人员业务培训,对具体业务人员强化技术素质培训,提高检测人员检测水平。一是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师资力量,提高检测人员的学历水平,提升检测人员的业务知识,让检测人员了解现代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和学科前沿知识,与时俱进。

3.3进行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要求未获得执业资格的检测人员参加行业协会或其他检测行业业务培训,并在培训后进行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考试合格者给予从业资格证书。要求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定期参加业务继续教育的业务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检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对未取得认证资格的检测人员禁止其独立担当检测任务。

3.4实施年终考核制度

实施不定期地监督制度和期末考核制度,奖惩分明。各类检测机构对检测人员要不定期地期中监管,发现检测人员存在责任心不强,服务意识差等行为,及时批评教育,更正服务观念。发现存在违法违纪行为,及时阻止恶化,必要时采取行政强制或法律手段,若造成无法挽回后果的,追究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根据检测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意识和绩效,实施年终考核制度,奖励依法执政、责任心强、业务素质精湛的检测人员,严惩弄虚作假、出具假检测报告的检测人员,减冗增效,裁庸提质,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监管效率

4建立严格准入与清除制度

随着检测市场的逐步放开,检测机构纷纷设立分支机构跨地区检测,可能出现资质挂靠或分支机构检测能力不够等问题,因此仅依靠资质管理是不够的,还必须将质量管理标准作为检测机构进入市场的必须条件和评价检测质量管理的基本依据,加强检测行为的监督、检测合同的管理和检测收费标准的管理,对检测机构的不良行为进行记录公示,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检测行为,实行市场清出制度。落实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项目法人资格审查制度,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项目法人实行资格审查,不符合规定标准的,不允许进入工程质量检测市场。

质量检测管理制度篇10

【关键词】测绘;项目管理;质量控制

测绘项目管理是测绘系统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对测绘项目计划组织监督、控制协调等,以实现项目目标全过程管理的总称。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测绘市场日趋成熟,测绘单位承担的测绘项目越来越多,测绘生产规模也不断壮大。本文对测绘项目管理内容进行分析,对测绘项目管理与质量控制进行探讨,根据作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测绘项目管理的过程就是测绘质量控制的过程。

1测绘项目管理内容

根据测绘标准、规范中的描述,测绘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有7个部分组成。

1.1项目策划:根据用户的要求,制定测绘项目的产品内容;根据测绘项目的内容、工期、技术、质量、安全生产等要求,分析判断需要投入的人员、设备等资源。

1.2项目技术设计:按照测绘项目的要求,根据《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制定项目设计书,提出各项精度指标。

1.3项目组织安排:按照测绘项目的专业类别、性质、难度,以及有关人员的技术背景和工作安排等,根据项目实施流程,确定参加项目的各个工序技术和质量控制人员。

1.4项目实施与质量控制:依据测绘项目要求,对各个专业技术设计书的执行进行指导和监督,选择测量方案,确定测量手段,督促检定测绘仪器,明确质量检查方法。

1.5项目测绘技术总结:根据《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4—2005)及有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撰写技术总结,内容包括工期、成果精度指标、需要说明的问题等;对技术问题的处理进行分析、评估、认定,明确结论。

1.6项目产品成果整理:根据测绘项目的性质、周期及有关法规,进行地理信息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确定必要的数据备份、异地存放等防护措施,必要时制定信息安全预案。

1.7项目检查验收:按照《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t1002—95)以及《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的要求,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经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对最终测绘成果质量负责,按照合同约定提交完整的测绘成果。

2测绘质量控制

质量检查重点放在数学精度、地理精度和图面整饰上,而数学精度则是评定图幅质量的关键。随着数字测图技术的广泛运用,这一工艺方法得到改进,使成图精度提高了一个等级。按照《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数字图的数学精度已不再是主要问题,相反,对作业设计、地形图的分层检查、多余数据删除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级质检员的技术素质急需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数字测图发展的要求。iS09000标准是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统一标准,从质量计划、管理职责、人力资源、质量记录到过程控制、产品标识、不合格品控制、产品检验等都做了规定并形成文件,使质量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保证产品的任何工序都得到有效控制。将测绘质量控制与iS09000标准结合起来,形成测图的质量控制,有效地控制测图的质量。

2.1质量策划

根据测绘范围及时限,制定合理的人力及设备资源配置,详细可行的施测方案和质量计划,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及其控制措施,确定测绘过程中各级人员的质量职责及质量目标。严格控制工作、工序质量,使每一道工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坚持“以工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工序质量保证产品质量”的原则。

2.2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包括外业过程控制和过程跟踪监督检查。作业人员严格按规范要求操作,保证对地表地物调查到位,测绘到位,做到不错、不漏、不差;采用基于便携计算机和paD掌上电脑,自动传输观测数据并转换为图形,进行实时编辑,最大限度地减少测绘过程中的差、错、漏,从而保证了外业数据采集过程的质量;质检人员对测绘过程实施跟踪检查,监督检查作业方法是否规范,成果是否达到要求,对过程结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所有过程的质量都处于受控状态。

2.3成果检查

由单位质量管理部门对经过过程检查修改后的成果进行抽查,进一步降低测绘成果的缺陷,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

2.4持续改进

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质检部门提出整改要求,限期整改,针对测绘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制定出纠正预防措施,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不断提高地形图的测绘质量。

3测绘项目管理过程就是测绘产品质量控制过程

测绘产品质量在于项目管理过程中的过程监控。质量工作的目标是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质量监督机制,对测绘质量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测绘产品质量。

3.1发挥质量监督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行政

近年来,国家测绘局对质量立法工作非常重视,颁发了《测绘生产质量管理办法》、《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和《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管理办法》及一些相应的检验实施细则,从全国行业管理的角度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质量监督管理法规体系,但是由于着重点不同,有些文件可操作性、针对性不强,另外制定的检验实施细则尚不齐全,至今只了大地测量、摄影测量、工程测量(控制与地形测量)、地图制图与印刷产品中部分项目的监督检验实施细则,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使制定的法规、规章更加切合的实际情况,在国家法规的基础上完善质量监督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适合测绘单位的测量监督细则,使测绘质量监督管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3.2建立质量监督机制,加强监督力度

测绘管理是一种行业管理,测绘队伍分布于国民经济建设各个部门,虽各有特点和差别,但是共性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各种基础地理信息。为确保质量,测绘行业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制约机制,实行综合质量管理。对国家指令性基础测绘项目实行项目管理,建立质量保证金制度,视验收结果结算经费。质量保证金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用经济手段去监控产品质量比较有效的管理办法。加强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力度,完善质量监督抽检程序,改变监督检验资料保送办法,在行业单位街道监督检验项目的通知后,两天内报送资料,扩大产品质量抽检的数量和范围,严格监督抽检结果的后处理,抽检结果一律对社会公布。对一次抽检不合格者要组织复查,对连续两次抽检不合格者,给予通报批评和舆论曝光,对质量特别低劣的单位,责令停业整顿,取消部分业务范围,直至吊销资格证书,对质量违法行为提请有关部门依法惩处。

3.3建立测绘工程监理制度,加强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监督

测绘工程监理的科学性、公正性、独立性、服务性的性质,能够很好的为业主提供项目管理服务、规范工程相关方的生产行为、保障工程质量日标的达到。同时,测绘过程监理通过生产过程的监督,提出工作质量记录、质量报告,既是测绘工程成果验收质量评定的客观依据也是测绘工程合同执行状况的客观证据。测绘工程监理工作中要向建筑工程监理方法借鉴,结合自己行业的技术特点从而逐步形成自己完善的工作体系。今后测绘工程监理要以市场为规律,运作监理企业的行为;以政府有效管理,规范监理企业和人员的行为,建立、完善测绘监理工程师职业资格和注册管理相关制度,保障监理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水平。

4结束语

测绘项目管理是测绘单位工作的一条主线,测绘产品质量控制是测绘产品合格的保障工程.它需要有思想保证体系、技术保证体系以及质量监督体系进行支撑。要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应建立配套规章制度,加强产品质量控制,规范作业程序,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使测绘项目管理更好地为测绘单位的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