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5:40

新教师管理办法篇1

关键词:民办高校服务创新教师管理创新

一、引论

关于我国民办高校管理和发展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重点较集中在民办高校发展的外部环境优化。认为政府在政策制定上,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应同等对待,且要制定有利于民办高校发展的政策,优化民办高校发展的环境,支持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第二阶段的重点较集中在民办高校发展的内部管理规范。认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外部政策支持外,还在于内部管理的规范。第三阶段的重点较集中在民办高校发展的内部管理创新。认为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除外部环境优化、内部管理规范外,更重要的在于管理创新,以形成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实现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拟将服务创新管理理论应用于我国民办高校的管理创新研究,探索我国民办高校服务创新管理的内容和方法,为我国民办高校的管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与方法论。[1]

二、服务创新

服务创新概念是在熊比特的创新理论上发展的。主要是利用熊比特对创新判断的两个标准:创新是被应用于实践的新思想、新方法;创新能给它的实施者提供收益。Bilderbeek等学者在1998年提出了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该模型是一个适用于服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一般创新模型。该模型将服务创新的概念具体到四个维度,是服务创新内容的深入和细化,该模型的提出给企业服务创新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维度1:新服务概念。在制造业创新中,产品和过程是有形可见的,但在服务业中,创新大多具有无形性,创新结果并不是一个有形实物产品,而是解决一个问题的新的概念或方法,因此服务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概念化创新”。

维度2:顾客界面。服务创新的第二个维度是顾客界面的设计,包括服务提供给顾客的方式以及与顾客间交流、合作的方式。

维度3:服务传递系统。“服务传递系统”维度主要指生产和传递新服务产品的组织。该维度侧重于服务企业的内部组织安排,即通过合适的组织安排、管理和协调,确保企业员工有效地完成工作,并开发和提供创新服务产品。

维度4:技术选择。由于服务创新可以在没有技术参与的情况下发生,因此技术并不是服务创新的一个必要维度,它在模型中只是一个可选维度。虽然不是必要维度,但技术仍在很多服务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三、基于服务创新的民办高校教师服务管理创新

服务创新的概念及方法是面向企业提出的,其目的是通过创新对企业的服务对象提供更好的服务以保留和吸引更多的顾客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那么,要把服务创新的理念引入民办高校的管理以增强民办高校的市场竞争力和形成办学之特色,首先要明确民办高校的服务对象。在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市场正在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买方市场”的典型特征之一便是存在着产品或服务的供给者为吸引更多的需求者而展开的竞争。在新形势下,民办高校要在激烈的生源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其服务概念必须有新的拓展,应对入校学生提供更多、更好、更有特色的教育服务,以吸引生源,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在高校,为学生提供服务的主体是教师,如何通过管理创新来培养一支符合民办高校教学特色的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下面,本文将服务创新的理论与民办高校教师管理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分析民办高校教师服务管理的“四维度模型”。

1.服务概念

服务创新的第一个维度是服务概念的创新。那么,在民办高校中,什么是服务概念呢?如果服务对象的角度来看,在校学生应是学校服务的对象,学校应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的教育服务。什么是高品质的教育服务?教育是-个特殊的服务产品,它有-个提供和接受的过程,也就是教育的适应性。笔者认为,高品质的教育服务应是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提供适应的教育计,让学生真正地学到知识、培养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进入民办高校(本科)的学生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本科):有一定的基础,有较强的上进心,且有一定的学习积极性,希望在大学阶段学到有用的知识;第二个层次(本科):基础一般,上进心一般,学习积极性不强;第三个层次(专科):基础较差,缺乏上进心,学习积极性较差。这些生源的特殊性在公办二本以上的高等院校是较少遇到的,然而,民办高校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从公办高校引入,而公办高校的生源由于录取分数线的限制,基本上要高于民办高校学生的层次,这个高层次的教学模式用于民办高校的教学,自然会给教和学带来一些问题。据调查,在给民办高校本科学班上课时,认真学习的学生大概是1/3,较认真学习但还是到课的学生大概也占1/3,而经常逃课,即使到课也讲小话或睡觉的学生也占1/3。而在给专科班上课时,听课的可能只有1/4的学生了,绝大多数学生是在辅导员的要求下来到教室的,书包有时都不带,只带一个手机上课玩。教师在课堂上讲课,讲到中途往下一看,听课的学生屈指可数,教学的积极严重受挫。有些教师在公办高校任教,到民办高校兼课,感受更深。一名教师讲,他在公办院校很受欢迎的本科课程,到了民办高校反应一般,难以达到共鸣,再给民办高校专科生上课,情况就更差了,讲课时眼睛不敢往下看,若往下看,听课的寥寥无几,讲课的兴趣荡然无存,课都无法讲下去,只好自我陶醉,望着窗外或望着天花板讲,一鼓作气地、不停顿地把课讲完,讲台上是教师大汗淋漓,声音不断地讲课,台下是讲话的讲话、睡觉的睡觉、玩手机的玩手机,真是教与学的两重天,这名教师讲,他一进专科班的教室就心里害怕,不知道这两节课如何完成。

究其原因,应是教学模式与教学对象不适所造成的,进入民办高校的本科生和专科生这个群体在学习上有他们的特殊性,最主要的特征是基础差,但产生基础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想学好,但能力有限的;有不愿意学的;有受环境影响而没学好的等。其次是学习的积极性不强,因为基础差,学习不是他们的强项,在学习上较难超越他人和超越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丧失了。对于这样的群体,用公办一本的教学模式来应用于他们,自然会产生教与学不适应的现象,其结果是学生难学,教师难教。[4]

要办好民办高校的教育,形成民办高校的教育特色,必须从民办高校的教育对象的特点入手,应用服务创新的概念,重新设计民办高校教育模式。根据笔者的深入调查和多年的教学体会,再结合服务创新的概念,提出以下三种教育服务概念:

(1)考研型教育计划

对进校的本科学生,按其高考成绩,在班级较多的专业中编-个高考分数较好、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考研究生为主要目标的学习班。这个班的教学模式可按公办高校教学模式实施,并且加考研指导和考研课程的开设。

(2)应用型教育计划

对于没有编入考研教育计划的其他本科学生,全部编入应用型教学计划。该教学计划应以应用型的课程开设为主,全面采用案例或实验教学。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皆要重新设计,不能完全采用公办高校的教学模式。

(3)操作型教育计划

对于专科的学生全部编入操作型教学计划,该教学计划以实际操作为主,设置-系列的实际操作课,以动手为主。该教学计划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皆要针对专业特点进行重新设计。

为了实现这三种民办高校的教育服务概念,需要有三支不同的教师队伍来完成不同的教育计划,这也是民办高校教师管理创新的前提。目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管理,基本上采用公办高校教师管理模式,并没有体现民办高的教育特色。针对从上提出的三种教育计划,本文提出如下三种教师服务管理创新的概念:

(1)科研型教师管理计划

这类教师主要承担考研型教育计划的授课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其教学工作量应是应用型教育计划和操作型教育计划的倍数,对进入这个管理计划的教师应有一定的学历和职称要求,其主要任务是科研工作,承担较少的理论型教学工作量,实行科研目标管理,为民办高校科研主要力量。

(2)应用型教师管理计划

这类教师主要承担应用型教育计划的授课任务,科研上作基本要求。其教学工作量应是操作型教育计划的倍数,对进入这个管理计划的教师应有一定的学历要求,其主要任务是应用型教学工作,实行教学目标管理,为民办高校教学主要力量。

(3)操作型教师管理计划

这类教师主要承担操作型教育计划的授课任务,科研不作要求。其教学工作量为基础工作量,对进入这个管理计划的教师也应有一定的学历要求,其主要任务是操作型教学工作,实行教学目标管理,为民办高校教学辅助力量。

2.顾客界面

服务创新的第二个维度是顾客界面的设计,包括服务提供给顾客的方式以及与顾客间交流、合作的方式。那么,在民办高校中,什么是教师服务管理创新的顾客界面呢?笔者认为,以上三种教师服务管理计划的管理目标、管理方法、管理内容的创新性设计就是民办高校教师管理创新的笫二个维度。科研型教师管理计划、应用型教师管理计划、操作型教师管理计划的设计与实施是提供给民办高校教师的具体管理服务。此三个教师管理计的建设和实施,可以满足民办高校三个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真正地学到知识和技术,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成一体。

3.传递系统

服务创新的第三个维度传递系统主要指生产和传递新服务产品的组织,即实现服务创新概念和计划的组织保证。那么,在民办高校中实现教师管理创新的传递系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科研型教师管理计划、应用型教师管理计划、操作型教师管理计划实现的传递系统和组织保证是学校与学院两级教师管理组织。民办高校的现有教师队伍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公办高校的退休教师;二是公办高校的兼课教师;三是民办高校的自聘教师。前两类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经验自然只适应于笫一种教学计划,笫三类自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也很大程度受一、二类教师的影响,与一、二类教师的教学模式基本无异。所以,要实现民办高校教师管理创新,实施科研型教师管理计划、应用型教师管理计划、操作型教师管理计划,学校与学院两级教师管理创新至关重要。[5]

4.传递技术

传递技术的选择是服务创新的笫四个维度,在民办高校的教师管理创新中,其主要体现在科研型教师管理计划、应用型教师管理计划、操作型教师管理计划管理技术的选择和创新。如何充分地应用现代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先进技术对三种教师管理计划进行高效率的管理是民办高校教师管理中一个重要研究课题。[6]

参考文献

[1]aa,w。vander&elfringt。Realizinginnovationinservices[J]ScandinavianJournalofmanagement,2002(18):155-171

[2]Gadrey,J。,F。Gallouj&o。weinstein。newmodesofinnovation:howservicesbenefitindustry[J]internationalJournalofServiceindustrymanagement,1995(3):4-16

[3]Bartvanark,LourensBroersma&pimdenHertog,Servicesinnovation,performanceandpolicy:areview[eB/oL]http://www1ggdc1net/pub/SiiD_papers/synthese%20paper1pdf,2003

[4]孔颖.我国民营高校发展中的热点研究问题.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1):18-22

[05]孙广勇.民办高等教育的地位变化与政策调整.高教探索,2008(3):84-88

[06]周彬.民营高校办学策略探析.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3):34-37

作者简介:

新教师管理办法篇2

一、思想

20XX年,全镇教育督导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以教育法规为依据,教育督导监督、考核、检查、评价、的职能,把更新教育观念、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办学、校园文化建设督导评估工作的中心任务,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得以,全镇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思路

20XX年,镇中心学校将健全三项制度、三项督导、三个、改进三个、三个。

健全三项制度:督导检查评估的提前告示制度、结果通报制度、复查制度。

三项督导,即:

督政:督查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方针政策的情况;

督学:督查学校要求、自身发展的情况;

督教:督查校长教改、管理教学、教师教学常规、课效的情况。

三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范办学;校园文化建设。

改进三个:强化督导评估的性(社会、家长反映的办学不规范问题督导);强化督导评估的质效性(直接督查各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强化督导评价的系统性(学校自评、校长述评、师生参评、中心学校综合评价的体系)。

三个:以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工作的为,把教育督导质量和到新;以法律、法规赋予的督导职责为己任,把教育督导机制创新到新;以自身建设,内涵发展为基础,把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到新。

三、工作要点

1、工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茶园冲中心小学在20XX年创建县级合格学校,评估验收。

全镇各学校在合格学校建设阶段性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实施“十大工程”: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职教资源整合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学校文化建设工程、规范管理工程、安全稳定工程、环境优化工程、强基固本工程。

“六大”:先进办学理念,办学规范化;优化教师结构,师资配备均衡化;办学条件,基础设施标准化;提升应用,教育技术信息化;发展,教育生态化;推行素质教育,教育质量优质化。

2、提升办学理念,教育长足发展。

学校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师生认可的价值观,是办学的思想和行动指南,是制订学校发展规划的依据。镇中心学校将各学校创新工作思路,积累思想,提炼办学理念(从学校办学传统的积淀中升华;从办学积累的经验中提炼;从社会对教育的主流价值规范中新的哲学思考),并把它学校师生遵循的准则,办学发展的灵魂,努力教职工和全体学生的、向心力、核心竞争力,转变学校传统的办学观念和办学模式,鲜明个性的办学,为学校长足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今年,镇中心学校将组织教师参加县教育督导室、教育局举办的初中、小学两个学段的学校办学理念的论坛主题活动,还将组织校长参加“罗田名校长”评选活动。

3、健全督导机制,办学。

(1)标准化学校建设。在合格学校建设基础上,跟踪管理,组织回访复查,督促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师结构,科学配置资源,建设生态校园,素质教育,把我镇现合格学校建设标准化学校。

(2)示范学校管理。协助县教育督导室对我镇的市、县级示范学校跟踪管理督查,学校发展。各示范学校要实践办学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学校管理和发展内涵,使学校先进办学理念的典范,科学管理的典范,规范办学的典范,教育事业发展的典范,示范学校辐射作用,工作计划《学校教育督导工作计划》。

(3)努力培植我镇的“罗田名校”。在标准化学校、示范学校建设的基础上,组织各方力量和资源,培植1所集“学园、乐园、花园”于一体、管理有、课改有特点、教师有特技、学生有特长,在罗田内外有的一流学校。骆驼坳小学、骆驼坳中学、严家坳中学要的。

4、执法督查,规范办学。

确立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的思想,规范办学,教育公平。镇中心学校将教育执法督查,督查内容包括:

(1)杜绝镇内各学校抢挖其它学优质生源;

(2)控制大班额;

(3)督促清理取缔班、实验班、快慢班;

(4)对学校开科开课和作息情况督查;

(5)对学校“阳光体育活动”情况督查;

(6)对学校教辅读物征订情况和学校收费督查;

(7)对全镇幼儿园(班)的办学督查。

5、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作风的之源。各学校要努力提升办学品位,学校德育文化、教学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管理文化、生态文化、廉政文化建设。文化的濡染和熏陶,使师生感受到校园之真、校园之善、校园之美、校园之乐和校园之健,从而引领师生人格的,师生的幸福指数。

镇中心学校将协助县教育督导室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校校行活动,并将其纳入综合督导评估体系,评选出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

6、专项督导,教育工作进步。

(1)教育教学教研专项督导,教育质量的提升。

(2)师德师风建设专项督导,师德师风建设提升。

(3)安全工作专项督查。

(4)后勤管理与服务专项督导。

(5)职教、幼教、特教专项督导。

7、搞好年度考核,教育事业发展。

在20XX年考核基础上,征求各意见,考评机制,修订好《骆驼坳镇中心学校20XX年工作考核办法》《骆驼坳镇中心学校20XX年学校工作评价办法》,组织实施好全镇20XX年的综合考评工作。

8、调查,教育督导质量。

教育督导宣传工作,教育工作难点热点问题系列调研活动,一手资料,为当好参谋。努力教育督导下达的工作任务。

9、队伍建设,督导工作。

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思想道德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公认、年轻教师担任学校干部。教育工作督导检查,通报督导检查情况。镇中心学校自身建设。教育政策、教育法律法规和知识的学习,督导干部的政策和专业。干部作风建设,干部的创新和工作力,抓工作的,基层,服务学校,服务师生。

四、安排

一月:

1、制订20XX年教育督导工作计划;

二月:

2、制订《中心校和学校工作考核评比办法》;

3、制订《镇中心学校教育督导室工作考评细则》;

4、总结20XX年度合格学校建设工作,部署20XX年度教育督导工作。

三—四月:

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教学教研、规范办学、师德师风建设、后勤管理与服务、学校安全工作专项督导。

6、协助督办并市、县示范学校复评;

五—六月:

7、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督导,现场;

8、对示范学校、合格学校跟踪管理专项回访,学校标准化建设;

9、动员创建“罗田名校”,参评“罗田名校长”;

10、参加办学理念论坛,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11、参加市县示范学校校长会议;

七—八月:

12、教育工作热点、难点、调研活动;

13、督办全镇高中阶段招生工作;

14、督办全镇教师集训工作;

15、检查教育干部听课笔记;

九—十月:

16、开学工作检查;

17、协助教育执法、轮规范办学和师德师风建设专项督查;

18、协助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督导,评选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

19、评选“罗田名校长”;

20、协助职教、幼教、特教专项督导;

21、协助督办并市示范学校复评;

十一---十二月:

新教师管理办法篇3

改革开放以来,省政府再一次召开民办教育工作会议,这一方面表明民办教育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同时也说明这次会议意义重大,对全省民办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以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为指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精神,进一步更新观念,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稳步健康发展,为实施科教兴湘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加快富民强省作出新的贡献。等一会,克保副书记、玉娥会长将就民办教育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下面,我对近几年全省民办教育发展情况和今后的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民办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

多年来,各级各有关部门全面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推动民办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为湖南经济社会特别是教育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民办教育办学格局。目前,全省有各类民办学校6219所,在校学生164万人,教职工10.4万人,分别比20*年增长一倍以上。民办教育已基本形成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全日制学习与业余学习并存、文化专业学习与职业技能培训并重的办学形式,并覆盖了办学领域的各个层次。现有民办本科学院2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0所、中初等学历教育学校820所、幼儿园4163所、各类培训学校1209所。在办学模式上,有独资办学、合资办学、合作办学、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全省教育基本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格局。

2、民办学校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办学条件。全省民办教育形成固定资产141.7亿元,占地面积50万亩,自有校舍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60所,其中1亿元以上的学校有21所。2所民办本科学院,形成的固定资产都超过了5亿元。这为我省民办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3、民办学校努力创造办学特色,形成了一批优质资源。近几年来,我省一批民办学校发挥自己的优势,坚持自己的办学特色,在与同类公、民办学校的办学竞争中脱颖而出,涌现出了一批条件较好、办学特色鲜明、教育质量较高,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优秀学校。他们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基础设施在当地同类学校中有明显优势;贴近市场办学,灵活设置专业和课程,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毕业生就业率明显高于全省同类学校;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效提升了教育质量,在当地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为学生提供休息、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全方位服务,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多样化服务需求,形成了高水平的服务品牌。

4、民办教育的政策环境逐步得到优化。近几年来,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基础上,从省到市州、县市区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民办教育的法规和政策措施,尽管还不十分完善,但为民办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20*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民办教育的通知》;20*年,省人大颁发了《湖南省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最近,省政府又颁发了《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在加强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学生与公办学校教师、学生同等法律地位,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规定,一些政策在原来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

5、政府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力度在不断加大。各级政府在招商引资办学、民办学校引进教师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一些地方政府为扶持民办教育发展,明确规定投资教育所需的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一同规划,并减免相关规费;允许民办学校选聘辖区内公办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并对被聘民办学校的公办教师,实行“在民办学校工作期间,其公办教师身份不变,工龄、教龄连续计算不变,职称评定、加薪晋级、评优评先不变”;民办学校师生与公办学校师生同等对待。近几年来,全省

8个市州和部分县市区都设立了民办教育专项经费。20*年,全省各级政府专项奖励经费超过了1000万元,对民办教育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

6、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依法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强。各级政府在对民办教育给予支持的同时,依法加强了管理。省教育厅成立了民办教育处,有12个市的教育局设立了民办教育管理专门机构,安排了专职管理人员。大多数县市区也安排了专门人员负责民办教育的管理。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逐步建立健全了审批、招生信息、年检等各项制度,加强了对所属区域民办学校的规范管理。如一些地方采取启动准入机制、规范招生简章、出台办学公约、统一聘任合同、加强财务监管等措施,对民办学校办学进行积极指导、规范管理,使民办教育走上稳步发展道路。

7、民办教育协会行业管理职能不断强化。省、市州民办教育协会自成立之日起,就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提供行业服务,切实加强行业管理,努力维护民办学校的合法权益,对推动湖南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省民办教育协会联合省有关部门和单位,连续开展了宣传民办教育“好新闻”评选表彰工作,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为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持续开展了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双十佳”评选表彰工作,大力推介了一批民办教育先进典型。各市州民办教育协会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开展政策咨询、考察交流、信息服务、组织协调等各种活动,加强行业自律,促进了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与规范民办教育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一是民办教育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一些部门单位和社会人士还没有把民办教育真正看成是公益性事业,没有把民办学校摆在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法律地位。二是民办教育资源总量仍然相对不足,还不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学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分别只占全省学校总数和在校生人数的10%左右,与先进省市相比,差距还很大;同时,民办学校中真正质量高、有特色的品牌学校还不多。三是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些地方对民办教育引导、支持和服务还不够,民办学校应当享受的一些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到民办学校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的现象时有发生,当地民办学校的举办者无法集中精力办学。四是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失加剧,特别是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由于政策上的障碍,教师还不能在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合理有效地流动;同时,民办学校的教师还存在后顾之忧,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五是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还有待进一步规范。乱办学、乱招生、乱收费、乱打广告、乱发文凭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少数举办者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有的缺乏现代教育理念,导致学校管理混乱,影响民办教育的形象。上述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进一步明确民办教育发展的任务和思路

当前,民办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一方面,学校生源竞争进一步加剧。据预测,今后一段时期,小学适龄儿童基本上趋于平稳,初高中学龄人口将逐年下降,其中初中毕业生高峰期已过,高中阶段毕业生今年将度过最高峰,到2*2年才开始有所回升。如何稳定现有办学规模,民办学校面临严峻挑战。此外,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推行,势必会对民办学校的生源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办学成本和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逐步增加,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日益接近甚至超过民办学校;教师的工资也逐年提高,民办学校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就必须增加投入和支出,提高办学水平,办出特色,创造新的优势。面对当前新的形势和要求,我们必须审时度势,进一步落实“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十六字方针,明确以发展非义务教育为重点,逐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比重,促进民办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具体来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民办教育的发展重点要以下几个方面:

1、扩大民办教育资源比重。建设教育强省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仅靠财政投入,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办学积极性。事实上,我省目前民办教育资源在全省教育资源总量中的比重偏低,仍有很大发展空间。我们初步考虑,到2*5年,要着重在三个方面进一步扩大民办教育资源的比重。一是学前教育以民办为主体。目前,我省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仅为3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根据建设教育强省规划,到2*5年,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要达到80%以上,任务还很艰巨。因此,要在政府办好示范性幼儿园、中心幼儿园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学前班、幼儿园、托儿所等各种形式的学前教育。二是有条件的地方办好少量高质量、高水平的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政府必须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提供足额学位,并不表示民办义务教育就没有发展的空间。根据联合国教育计划署的统计,发达国家的私立小学平均占18%,私立中学平均占21%;发展中国家的私立小学平均占16%,私立中学平均占31.3%。美国已经实行12年免费教育,但私立小学仍然占整个中小学的20%。由此可见,办好一些高质量、高水平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选择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三是积极发展民办中、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联系更直接和更紧密,其办学行为和方式更多地受到人才市场的调控作用,更有利于民办学校发挥自主办学、灵活办学的优势。因此,职业教育应该重点扩大民办教育的比重。

2、拓展民办教育发展领域。发展民办教育不能弱化政府的办学责任,更不能替代政府的办学责任。在新的形势下,民办教育事业要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在全面提高办学竞争力的同时,更应当转变办学思路,不断拓展办学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一是要由重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体系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和技术更新不断加快,人们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党的十七大“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民办学校要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投入到新一轮教育改革中来,在继续办好学历教育学校的同时,向终身教育领域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二是从过去重一般性教育向重个性化教育发展。目前,民办普通高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热衷于与公办示范性高中比升学率。一些民办学校为了提高高考上线率,不惜重金到公办学校抢生源,这是应试教育、功利主义的典型反映,必须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民办学校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明确办学方向,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特别是要根据当前教育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寻找新的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发展一些适合某类特殊人才培养的学校等等。

3、整合民办教育办学资源。近几年,由于生源充足,我省民办学校得到了较快地增加。但一些民办学校由于某种原因竞争力不强,面临生源严重不足的危机。今后,民办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在学校设置上,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切合实际,不能盲目建设新的学校,盲目扩大规模,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引导民办学校进行资源整合,对民办学校之间进行资源整合在政策上要给予积极支持和扶持。同类学校和同类专业设置重复较多的地方,要对规模较小和条件较差的学校,下决心进行调整,可采取合并、转让、收买等办法,让办学者和接受单位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实行“双向选择”。加强民办教育的资源整合,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减少重复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增强抗风险能力,又能为目前那些办学条件简陋、规模较小、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的民办学校提供新的出路和新的发展机会。通过整合,引导民办学校优化结构,提高整体竞争力。

4、提高民办教育办学水平。较高的办学质量和水平,鲜明的办学特色,是民办学校取得成功的“法宝”。我省民办教育要取得新的突破,必须在整体办学水平上跃上一个新台阶。提高办学水平,要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坚持发展优质教育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用于教育的消费支出越来越大,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民办学校如果还是条件简陋,管理粗糙,质量不高,特色不明,就难以吸引和留住学生。民办学校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把学校的特色和品牌建设作为直接关系民办学校生存的大事来抓,积极实施品牌战略、特色战略、整体优化战略,重点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二是要坚持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目前,民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外部发展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民办学校要尽快实现“两个转变”:要从过去主要争取政策扶持、优化外部发展环境向重视内部管理体系建设转变,把主要精力转向教育教学和内部管理体系的建设上,确立教学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确保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按教育规律运行;要由过去关注学生数量增长的粗放式发展向追求卓越办学品质的精致化发展转变,不盲目扩大规模,把好生源质量关,把学校做精、做强。三是要引导形成一批高水平的民办学校。每个县市区至少办好一所办学条件较好、达到一定规模、教育质量较高的民办学校。同时,鼓励支持一些条件成熟的民办职业学校、民办普通高中、民办幼儿园创建省示范性学校。

三、全面落实发展民办教育的政策措施

最近,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这是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文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地要认真贯彻《决定》精神,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1、认真落实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的同等法律地位。首先,要落实好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同等法律地位。《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这就从根本上明确了民办教育的本质特征、基本属性和法律地位。民办学校相对于公办学校而言,只是办学经费来源和举办者不同,其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都是一致的。因此,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国家给予民办学校的很多优惠政策与公办学校也是一致的。对这一点,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坚决落实。比如,要落实民办学校用地和建设等方面与公办学校的同等优惠政策,新建、扩建民办学校应按照公益性事业用地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民办学校校舍建设享受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基本建设优惠;要落实民办学校在水、电、气等供给和价格方面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的同等优惠政策;要落实民办学校在税费等方面与公办学校的同等优惠政策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一视同仁,让公、民办教育共同促进,共同提高,和谐发展。

其次,要落实好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的同等法律地位,保障民办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办教育离不开教师,办名校离不开名师。但我省许多民办学校的教师队伍不稳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法律地位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导致教师对在民办学校任教和谋求发展缺乏信心,给民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带来了很大困难。要解决民办学校教师的后顾之忧,关键在于落实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的同等法律地位。畅通教师在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之间合理流动的渠道,允许教师在公民办学校之间合理有序流动;做到民办学校教师在教师资格认定、业务进修、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科研立项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并纳入统一管理;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教职工的工资、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营造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

再次,要落实好民办学校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的同等法律地位。一些地方没有将民办学校的学生与公办学校的学生纳入相同的管理体系,甚至人为的设置政策障碍,使得一些公办学校学生可以享受的权益,民办学校学生没有享受到,造成了不公平和不平等。落实好民办学校学生与公办学校学生的同等法律地位,具体来说,要在学籍管理、表彰奖励、升学、毕业生就业与户口办理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学生同等对待;要将民办学校学生的资助纳入公办学校学生资助体系,让民办学校的学生与同层次公办学校的学生同等享受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同等办理国家助学贷款。

2、建立健全现代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一是要落实民办学校的法人财产权,建立现代学校产权制度。现代学校产权包括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和学校声誉等。对举办者和其他投资者投入民办学校的资产、国有资产、受赠的财产、收取的费用以及办学积累,应当分别登记建账,并依法享有法人财产权。民办学校存续期间,对学校所有资产依法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力,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和非法干涉。二是要落实董事会或者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依法落实董事会或者理事会与校长的职权,实现决策权和管理权的分开,优化决策程序,完善法人内部监督机制,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益。三是要健全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民办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会计制度,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健全财务计划和预决算管理制度,完善审核审批制度,严格资产管理制度,规范招投标制度,建立民主理财制度和监事会财务监控和管理制度等等,加强财务风险的控制,确保学校健康发展。

3、切实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特色、质量和效益是民办学校的生命。民办学校要落实“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工作。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保障。民办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要从离退休教师以及高校毕业生中选拔一批优秀人才到学校担任骨干教师,要吸引其他各行各类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吸引和留住教师,既要有物质上的奖励,也要有精神上的激励。民办学校要千方百计为教师改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学习条件、科研条件和教学条件,建立激励教师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同时,重视并加强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使用,积极创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工作、心理环境,营造浓厚的人文气氛,以充分发挥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无论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民办学校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三是要切实规范办学行为。民办学校的举办者要自觉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强化自律意识,杜绝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一定要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自觉规范办学行为,摒弃过于市场化、功利化的不良倾向。特别的是,民办学校要坚决杜绝乱办学、乱招生、乱收费、乱打广告、乱发文凭的现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依法规范和改进对民办教育的管理

依法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是民办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依据民办教育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不同于公办学校的管理模式,切实落实管理责任,转变管理职能,改革管理方式,依法做好民办教育的管理工作。

1、要落实管理责任。依法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一是要坚持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民办教育管理体制。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民办本科院校由省里管理;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实行省、市州共管,以市州为主;不具备发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非学历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按属地原则,由市州、县市区管理。实行分级管理,有利于当地政府直接掌握信息,明确管理责任,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特别是有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市州,当地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管理,确保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二是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形成管理合力。发展民办教育牵涉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政府的各职能部门,这就需要社会各界、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和支持。特别是国土、税务、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政法、环保、工商、银行等有关部门,要对照省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看看本部门能为发展民办教育做些什么,拿出具体措施,依法落实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共同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三是各级领导要关心和支持民办教育。在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同时,要落实发展民办教育的保障措施。要把民办教育发展纳入各级教育督导评估体系之中,特别是把当地政府扶持民办教育、落实民办教育优惠政策情况,列入县级政府教育工作与党政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列入教育强市(州)、教育强县(市区)考核的重要内容,促进每个县(市区)重点扶持建设好一所上规模、上水平的民办学校。

2、要转变管理职能。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不能沿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干预太多,管得过死,而是要转变管理职能,对民办学校进行引导、监督和服务。一是各级政府要站在科教兴湘、建设教育强省的高度,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规范为主线,以改革为动力,以满足经济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为出发点,引导民办教育健康稳步发展。各地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要把民办教育统筹纳入规划之中,并做好民办教育的发展规划,明确各地民办教育的发展重点,引导社会资金对民办教育的投资。二是要通过完善管理制度,落实对民办学校的监管责任。今后,举办新的民办学校,必须坚持按同类公办学校的办学标准审批,凡达不到办学标准和要求的,一律不能发办学许可证;已经在办的民办学校,没有达到学校设置标准的,必须限期进行整改,在规定的期限达不到要求的,必须要停办。要将年度办学情况检查制度化、规范化。对违法、违规、违章办学和达不到设置标准的民办学校,必须进行清理整顿,直至取消办学资格。要对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和招生信息进行备案。对违规未经备案的招生简章和招生信息,蒙蔽学生及家长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者,要依法严肃查处。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督促民办学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合理支配教育经费,在留足学校正常办学经费、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的情况下,要把办学收入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要把民办学校的教学管理、质量监管与公办学校同等纳入日常管理之中;把民办学校的学籍管理纳入整个学籍管理体系;把民办学校的发展情况纳入整体国家教育事业统计范围,实行有效管理。三是像对待公办学校那样,多深入民办学校了解情况,为民办学校办好事、办实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想民办学校之所想,急民办学校之所急,切实为民办学校排忧解难,帮助解决民办学校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这里特别重申: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以及中央和省里统一布置的检查外,各地、各单位不得进入民办学校进行检查。

新教师管理办法篇4

本学期,我校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在董事长和校务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围绕“创建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十佳’民办学校和全国先进民办学校”这一工作重点,群策群力,开拓进取,积极推进教育创新,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素质教育,改进后勤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促使学校胜利跨上一个个新的台阶。一、适度扩大办学规模,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几年来,在各级党政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以“兴学育才,回报社会”为宗旨,以育人为已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充分发挥民办学校自主性强、体制灵活的优势,努力实践学校提出的正确的教育观、办学目标、办学思想和工作思路,在基本建设、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在社会中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赢得了良好的办学声誉。因此,要求到我就读的人数大幅度增加。为适应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提高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潮阳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我校经广泛的社会调查和可行性论证,决定在本学期适度扩大办学规模,使教学班增加到82个,在校学生增加到4023人,其中小学部50个班、学生2412人,初中部32个班、学生1611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方面的困难,投资8000万元,争分夺秒完成了占地78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的新校区校舍的建设,使校园总建筑面积增加到11.8万平方米。新校区落成之后,我们又利用暑假时间,投资190万元,完成该区教室、仪器室、功能室、食堂、师生宿舍以及教育环境等方面的配套建设,其中仅多媒体平台一项投资便达到130万元;同时,我们对办学点进行调整,将原小学部改为小学低部,原中学部改为小学高部,新校区为中学部,并抓紧做好搬迁工作,确保新学期正常开学。今年暑假,报读我校的学生达到5000多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招生工作于8月2日前圆满完成,中学录取率为10,小学部录取率25。二、积极推进民主管理,管理机制更加完善本学期,我们在进一步完善三级管理体系、强化分块分层管理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民主管理。一是充分发挥行政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凡关系学校大局的事,一律提交校务会议讨论研究,使决策真正体现集体的智慧;二是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监督保障机制,不定期召开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座谈会,反馈信息,征求意见,形成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决策程序。三是经民主选举产生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并召开第一次会议,审议学校工作,广征代表提案,使教代会真正发挥主人翁作用。四是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做到学校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公开,财务及校产管理公开,学校热点问题公开,以调动教职工参与管理、参与监督的民主意识,避免决策的失误,努力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五是倡导教育过程的民主性,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把学生置于被动地位的状况,逐步试行学生评议教师工作,即让学生对任课教师的工作态度、课堂常规、知识传授、教法、学法指导、电教手段、思想教育、课后辅导、作业批改和班级管理等进行评议的做法,从而发挥了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双主体作用,促进教学相长。通过以上措施,学校的管理机制更加科学、民主,创造了一个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崇尚一流的高效率的教师群体,较充分地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议政民主、雷厉风行、注重效率的学校内部管理新局面。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师资整体素质进一步优化本学期,学校以学习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主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开学初,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平时通过集体会议、个别沟通等方式,加强教师的思想工作,要求教师把教育事业、学校事业和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教师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奉献进取、勤于学习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进一步形成。学校还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加强了新课标的学习,并以此指导课堂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绝大多数教师能认真学习和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促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学校先后派出20多名教师前往汕头、重庆等地参加新课程改革培训,外出教师返校后能写出质量较高的学习报告,上高水平的汇报课,使学习成果成为全校教师共享的资源。平时教师之间能积极主动地相互听课、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新教师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新任教师岗位培训,不断提高岗位技能。为了适应管理重心下移、以年级组管理为主体的机制,德育处更加重视班主任培训。开学初举办了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培训班;学期中途又举行了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使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明确了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熟悉了管理业务,提高了教育水平、管理水平。

新教师管理办法篇5

去年年底,温州在民办教育综合改革方面迈出重大步伐,推出“1+9”新政,法人属性、合理回报等长期困扰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难题有望破解。温州此举对深化民办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具有突破性意义。

2011年12月30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民办教育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相关部委正在联合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请问这些意见何时出台?是否能够解决民办学校定位、教师待遇等问题?”长期以来关注民办教育发展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严以新,将这些问题抛给了在座的教育部部长袁贵仁。

直面改革瓶颈,回应群众关切,袁贵仁毫不回避问题,“由于我们国家民办教育真正的恢复和兴起时间还不长,我们对民办教育发展规律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刻,有关民办教育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已有的法规政策也有不少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针对民办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袁贵仁表示:“我们将积极推动试点,形成完善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体制和扶持政策,推动民办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而就在此前,一项被寄予厚望的民办教育改革在温州“破冰”而行。

担起民办教育改革重任

2011年,当生源危机向民办院校袭来,一部分院校随之倒下,一部分生死未卜……但是,生源危机只是民办院校“夹缝求生”真实写照的冰山一角。

伴随改革开放大潮,中国民办教育获得重生,一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然而,民办教育的先天不足,严重制约了后天的发展。时至今日,民办教育依然面临法人属性不清、政策扶持不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民办学校在经费、教师待遇、招生等方面同公办学校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

近年来,由于生源萎缩,加之存在许多政策,民办教育发展形势日益严峻,一些学校因无力支撑而倒闭。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就曾表示:“民办教育面临的许多问题,不仅仅是民办教育领域所特有的,这些问题其实在整个教育,甚至整个社会领域都存在。”

民办教育系列问题由来已久,错综复杂,涉及面广且政策性强,这一现实决定了实施民办教育改革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中国民办教育该如何走出困局?在鲁昕看来:“现在,我们需要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民办教育发展道路。在这一点上,农村改革、企业改革的许多经验值得借鉴。”

从去年开始,国务院启动教育改革试点工作。被视为全国民办教育风向标的浙江成为全国唯一承担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省份,并将这一改革重任落到了温州。

这样的选择绝非偶然。“起步早、发展快、数量多、机制活”是温州民办教育的特点。而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最具活力的地区,30多年来,温州民办教育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历史上,温州民办教育在中国教育史曾书写了浓重的一笔,这里诞生过“永嘉学派”,有过南宋与晚清两段民间办学繁荣的光辉历史。现实中,温州依然是民办教育的重镇。在温州,有1748所民办学校,学校数量占全市的56.5%,涵盖了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民办教育撑起了温州教育的“半边天”。

然而,随着形势发展,涉及民办教育的一些法规和政策的局限性逐步显现,同样制约了温州民办教育发展。最为突出的就是,民办教育因被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享受不到公办学校享有的土地、税费等优惠政策。

“这种种政策和法律障碍让民办教育举办者热情消退,也让民办学校元气日渐亏损。”温州教育局职业教育处处长、民办教育办公室主任薛昭显得有些无奈。应该说,温州的民办教育在浙江乃至全国都具有典型性,温州民办教育的遭遇也是中国民办教育的遭遇,温州民办教育的无奈也是中国民办教育的无奈。

民办教育的兴衰关乎温州教育的成败,而立于改革试点的关键位置,温州则担负着为中国民办教育“寻路”的重任。

创新的思维、灵活的体制机制,加之“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凭借这些,温州在商业上创造了许多的奇迹,而在教育改革上,温州同样具备这样的基因。

改革开放初期,温州发扬敢闯敢试的精神,率先冲破体制束缚,制定了允许自聘教师、自定工资、自主收费等“六个允许”的政策,创造了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温州民办教育的“黄金十年”。以“多元办学”为特点的民办教育“温州模式”,也曾被教育界称为中国民办教育典型的“四种模式”之一。

当“历史照进现实”,人们对温州教育试点工作自然有着更多的期待。

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经历民办教育高速发展期,到1997年步入初步规范期国务院出台《社会力量办学条例》,2002年出台《民办教育促进法》。这一系列政策法律的出台由于缺乏相关地方规章的支持而变成一纸空文。温州的民办教育改革离不开配套政策。

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如此阐述民办教育改革理想:温州要充分发挥民营机制优势,勇于首创、勇于先行先试,坚持大力发展、系统改革、同等待遇的原则,按照顶层设计、分类管理的思路,突出重点,全面清除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障碍,形成区分合理的民办教育公共政策体系,整体再攀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高峰。

据了解,去年3月全面启动试点工作以来,温州市委书记、市长先后6次进行专题研究、7次作出批示,召集教育、发改、财政、民政、人力社保、工商等部门,成立6个课题组开展调研工作,历时2个月形成调研课题报告,先后召开专题研讨会20余次,并组织人员分别到上海、深圳、昆明、重庆等地考察,同时借鉴湖南、广州、重庆、山东、宿迁等地的改革经验。

经过长达7个月的调研、考察、研讨和完善,温州于2011年11月初出台了《关于实施国家民办教育改革试点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等“1+9”的综合性政策文件,涵盖法人分类改革、教师社保制度改革等十多项改革举措。鲁昕评价说:“温州的一个主文件和九个配套文件,回答了2010年郑州会议上,教育部提出的关于民办教育发展的10个问题。”

“我们曾到很多城市去学习、调研民办教育”,在谈到温州民办教育改革新政时,成都教育局副局长谭学军感慨地说:“温州民办教育政策非常系统,它涉及法人属性、财政补助、教师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

温州此次改革正是针对存在的政策障碍进行逐一破解,全面进行制度重建。而新政的出台,意味着温州,乃至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开始起跑。

“分类管理”成最大突破

温州民办教育改革新政是在《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指导下进行顶层设计的,意在关键领域实行重点突破。其中,最令业界瞩目的是对民办教育进行了“分类管理”。

熟悉民办教育发展的人都知道,法人属性错乱是民办教育发展困境的源头性问题。

据了解,早在1998年国务院颁布《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及1999年民政部《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办法》后,民办教育就被登记为“民办非企业”。直到200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教育的性质才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在法律上属于事业法人。

尽管2002年出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育事业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在实践中,“民非”的实际身份导致有关优惠政策不能有效落实,当法律与部门规章相左时,有关部门多是优先执行部门规章。

以税收为例,《民办教育促进法》第46条规定:“民办学校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第10款做出与此相左的规定:“对学校经批准收取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或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管理的收费不征企业所得税。”民办学校因不符合规定,均被征收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许多民办学校更是无法享受到公办校所享有的土地、税费等优惠政策。

“如果不分类,很多政策难以实施。”鲁昕就曾公开表示,解决民办教育的难点问题是需要条件的,就是要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我们在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沟通时,这些部门的同志反复强调,只有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才可能出台扶持政策。”在鲁昕看来,分类管理是当前完善民办教育政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抓住了,解决好了,其他问题都相对容易突破。

据了解,在温州,此前民办院校的办学主体有10种之多,民办公助、国有民办等叫法新鲜,但“非公即私”的尴尬身份让民办教育丧失了活力。

温州政府副秘书长、温州市教育局局长谢树华就曾对媒体表示:“法人属性错乱是我国当前民办教育发展困境的源头性问题,民办非企业这种非马非驴的登记办法,造成了民办学校既享受不到公办学校享有的土地、税费等“优惠政策”,又要按照企业标准去缴纳相应的税费,待遇极其不公。”

对此,温州民办教育改革新政中规定:对民办学校按照营利性、非营利性进行分类登记管理。非营利性的全日制民办学校按照民办事业单位法人进行登记管理,营利性的全日制民办学校按照企业法人进行登记管理;非全日制的民办学校按照企业法人进行登记管理,确属非营利性的,也可以登记为民办事业单位法人;民办事业单位法人由民政部门登记管理,企业法人由工商部门登记管理。

对民办学校提出分类登记管理实属创新之举。民办学校根据是否营利性的划分,属于“事业法人”还是“企业法人”泾渭分明,自主选择后,民办学校也不再尴尬。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黄兴茂表示:“温州的做法,分类比较简单,实行起来容易操作,也符合目前民办教育的实际情况。”

不仅如此,这一改革也从根本上解决了过去民办学校待遇不公,既享受不到公办学校享有的土地、税费等优惠政策,又要按照企业标准去缴纳相应的税费的问题,从而为民办教育的后续发展扫除了制度。

作为负责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具体召集人,温州市副市长仇杨均表示:“温州要在这次改革中全面清除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障碍,在财政扶持、产权明晰、财产管理、政策优惠、融资投资、队伍建设、法人治理等方面,形成区分合理的民办教育公共政策体系。”

“分类管理”政策导向明确后,能否解决现实问题,并落实到位就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对此,温州教育局副局长戚德忠回应:“新出台的政策应该回应办学者的诉求,应该是一个能够解决问题的政策。”

直面“营利”问题

如果说,法人属性错乱是民办教育发展困境的源头性问题。那么,营利问题则是高悬于民办学校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出资人可以取得合理回报”,但由于没有具体操作办法,现行的民办学校回报方式其实是靠学校财务的“真空状态”以及“技术处理”来获得的。

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民办学校办学坚持“办学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办学者的积极性。据了解,目前温州还没有办学条件十分完备的民办学校,80%还要继续投资,然而,没有回报的投资将难以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针对这一点,《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试点”。但由于这个问题牵涉面广,且直接触及举办者的核心利益,各地纷纷采取了观望姿态,“雷声大雨点小”成了真实的写照。

对此,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体制改革室副主任王烽强调:“区分民办教育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是民办教育制度建设的逻辑起点。”

按照温州市出台的《关于民办学校分类登记管理的实施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学校要按营利性、非营利性进行分类登记管理。两类登记各有利弊,学校要从自身学校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并作出选择。

在产权归属和投资回报上,新政规定:一是明确民办学校出资财产属于出资者所有,出资人产(股)权可以转让、继承、赠与。二是登记为民办事业单位法人的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学校发展基金以及提取其他费用后,在办学有结余的前提下,可从办学结余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奖励出资人。年奖励金额按不超过出资人累计出资额为基数的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计算。三是登记为企业法人的民办学校按市场机制办学,按照企业机制获取利润。

“有必要对营利和非营利做出区分。”鲁昕表示,“政府的钱,应当支持非营利性。什么是非营利性?就是你挣的钱,继续用于教育。一是用于学校建设。二是用于教师,重点解决养老保险问题。三是用于学生。”

事实是,温州多数民办学校也倾向于选择非营利性学校。有媒体从温州教育局民办教育办公室了解到,政府会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分类会进行引导,结合温州的实际,希望多数的全日制学校是非营利的,并作为政府扶持的重点,而放手让非全日制学校成为市场化的教育产业。当然,这只是政策导向,法人属性登记仍旧是自主选择。

打破“公办”“民办”的藩篱

一项资料显示:与昆明、深圳等地相比,温州公共财政扶持民办教育不够。2010年,昆明、温州及深圳宝安区、福田区的GDp分别为2120亿元、2925亿元、2603亿元和1970亿元,而民办教育专项资金温州只有500万,昆明达1300万,宝安区、福田区均高达3000万。就温州而言,公共财政对教育的资源分配也相差悬殊,2009年,温州教育预算内一般支出为73.33亿元,而1836所民办学校获得的经费只有1.15亿元,仅占其中的1.57%。

新政明确了加大公共财政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力度。据了解,从2011学年起,温州市财政除了每年安排3000万元作为民办教育专项奖补资金外,从教师培训、评优评先、贷款贴息、中高职毕业生培养等7个方面对民办学校进行多方位的资金扶持或奖励。各县(市、区)参照公办学校经费拨款水平,结合民办教育规模,设立民办教育专项奖补资金。

薛昭表示,“3000万其实是小头,而后面这一项补助如果全部到位,一年温州市本级和县(市、区)政府投入估计将要达到11亿元,试点五年,最终要全部兑现。”

在温州,政府还将根据市场原则购买教育服务。对登记为民办事业单位法人的民办学校,以落实教师社会保障政策,足额缴纳教师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应缴部分,以及落实当地民办学校教师最低工资制度和相应会计制度为前置条件,根据民办学校在校生人数,按当地上年度人均教育事业费的一定标准进行补助。

除政府投入外,教师流动过频、师资队伍不稳定也是制约温州民办教育发展的原因。据温州教育局不完全统计,民办学校教师的年流动率超10%,部分学校的骨干教师年流动率甚至高达40%。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曾在温州进行过实地调查。调查显示:民办学校教师的职称评定由教委统一管理,这没有什么问题,主要问题在于教师的流动机制。

民办学校校长们普遍认为,民办学校教师和公办学校教师的竞争是不平等竞争。如果公办学校教师要到民办学校去任教,就要辞职或被开除公职。所以,民办学校聘请好教师必须付出相当于公办学校2~3倍的工资。另外,民办学校教师队伍中相当大的比例来自外地,这些教师基本上是以请假或停薪留职的形式来民办学校任教的,大部分没有长驻民办学校任教的打算。如何稳定和留住这些教师,是民办学校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

师资的频繁流动背后除了众所周知的市场因素外,还有体制原因。温州民办教师和公办教师在评优、评先、评职称和培训进修上已经实现了同等待遇,但在五险一金、绩效工资、退休后待遇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1999年5月,温州市教委、人事局、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颁布了《关于温州市社会力量办学师资管理意见(试行)的通知》,主要内容有:社会力量办学的学校聘用教职工由人才交流部门办理有关就业或流动手续,并实行人事;允许公办教师流动到社会力量办学的学校任教;公办学校教师在社会力量办学的学校任职并按规定办理养老保险的年限可以合并计算工龄、教龄和养老保险年限等等。虽然出台了有关政策,但落实效果却并不理想。

如何打破公办与民办的待遇藩篱?温州进行了大胆尝试。

按照同等待遇的原则,温州将公办与民办学校教师的“二元”体制合为“一元”,建立相应的政策制度:一是以教师资格为切入点,完善社会保险政策。二是提高工资薪酬待遇。三是加强专业培训,把民办学校校长、教师的业务培训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在培训经费、参加人次等方面,给予相同保障。此外,民办学校教师在表彰奖励、职称评聘、人才政策、困难救助等方面与公办学校教师享有同等待遇。

具体到民办学校师资方面,新政规定:一是凡取得相应教师任职资格、参加人事并从事相应教育教学工作的民办学校教师,均按公办学校教师标准参加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并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退休工资。二是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事业单位法人的民办学校支教,其原有的身份、档案、工资等均保持不变,同时享受民办学校的应有待遇,支教期满回原单位任教;到企业法人的民办学校支教,除工资由民办学校负责外,其他待遇均与上述相同。三是符合规定的民办学校教师可参加公办学校的招聘考核,一经录用,工龄、教龄予以连续计算。

在师资待遇上,凡取得相应教师任职资格、参加人事并从事相应教育教学工作的民办学校教师,均按公办学校教师标准参加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并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退休工资。

在教师社会保障方面,所有符合规定要求的民办学校教师均与公办教师一样,按事业单位标准参加社会保险,享受与公办教师同等的退休费,各项社会保险费的单位应缴部分,由民办学校承担,由当地财政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资金支持。

温州市教育局局长林卫平曾对媒体表示,这项政策是民办学校稳定师资队伍、留住优秀教师的有效办法,体现出这次改革抓住了“关键因素”。

新教师管理办法篇6

“教育是良心职业,教育公平是最大的社会公平。如果教育不公平,那么别的公平无存谈起。比如看病,县级医院不能医治,我们还可以去省城或者更大城市的医院去医治,可孩子上学呢?我们县的教育质量不高,难道要让老百姓要把孩子全部转到别的教育质量高的地方去就读吗?”这是现任武山县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杜永胜在全县校长工作会议上指出的,这就是这位年轻的局长对该县教育最大的担心。而这一担心给了他沉甸甸的分量,武山教育改革发展将从哪着手,该从哪里出发?他用实际行动给了我们最好的答复。

除弊立新,着力规范校长队伍管理

改革创新,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是根本,只有统一思想,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活力。杜永胜局长说“人的问题是制约教育发展的最大问题,人的问题不解决,我们的教育改革将是一纸空话”。

长期以来,武山县在校长队伍管理方面没有建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校长队伍管理随意性较大,校长工作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和制约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无法跨越提高的问题,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武山县教体局在局长杜永胜的带领下,全面落实了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从激发和调动校长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入手,全面改革校长管理权限和管理办法,除高中学校校长由县委、县政府选拔任用外,高中学校副校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学区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均由教育行政部门实行归口管理。与此同时,为了使全县校长队伍管理有章可循,科学有序,根据县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出台了《武山县校长队伍管理办法》,从校长的培养培训、选拔聘任、任期考核、调整交流和解聘退出等方面着手,对校长队伍的管理提出了明确规定,完善了校长队伍管理的制度机制。

2015年初,武山县教体局按照新出台的《武山县校长队伍管理办法》,本着充分考虑工作实绩的原则,对全县各学区、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校长(园长)及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调整交流和优化配置,共调整交流和新选拔校长、副校长及教导主任等中层领导270多名,对新调整、提拔的校长、副校长、中层领导均实行聘任制、聘任期制、聘任期目标责任制,校长和学校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改进和完善校长选拔交流任用办法的过程中,该县严格坚持“注重实绩、干部交流、统筹谋划、择优用人、人文关怀、严格程序”六个原则。这六个原则中,最让人感到温暖的是“人文原则”,交流调整中,该县对任职时间较长、实绩比较突出、公认程度较高的优秀校长按照“下山入川、从小到大、由乡进城”的思路予以交流,以充分肯定他们的辛勤努力和所做贡献;对年龄偏大、身体长期有病、家庭确有特殊困难的部分同志通过转任党组织书记、交流进城的方式予以转任、交流,给予适当照顾。广大教师和社会各界对本次校长队伍的调整普遍比较认可,反映良好。这说明我们制定出台的校长队伍管理办法是符合武山教育发展实际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从没想过我能从这个偏远的地方交流到离家最近的镇区,这是组织和领导的关心关怀”,该县最为偏僻的乡镇书记――沿安学区书记王兴国激情满怀地对记者说。

建章立制,大力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

“影响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是教师队伍的管理问题”,杜永胜局长如是说。为了切实加强全县教师队伍管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和积极性,武山县对教师队伍管理机制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胆改革。

县政府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完善培养培训机制、保障合法权益等方面对全县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教体局按照县政府《意见》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要求,及时配套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小学教师交流调配实施办法》、《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对教师的配置安排、培养培训、职称评审和交流调配等核心工作进行了改革,建立了新的符合实际的制度机制,进一步改进了新招聘教师安排配置办法,采取“推出岗位、挂牌销号”的办法将新入职教师进行安排配置,即:县局根据学校、学区教师需求推出岗位,新招聘教师根据自身学历、专业、招聘考试综合成绩自主选择岗位,有效解决了新进教师安排配置难的问题。2015年以来,县教体局按照“推出岗位、挂牌销号”的办法,对100多名事业单位招聘教师进行了安排,安排配置工作平稳顺利,社会各界反应良好。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关心关注教师成长,稳定教师队伍,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才是我们改革教师管理机制最为重要的工作”,该县教体局副局长臧晓斌介绍说。在改进教师调动交流办法方面,武山县在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教师的调动交流在充分考虑充实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前提下,按照合理流动、按需调配、优先调配、就近调配、平行流动、择优流动、因才使用的原则进行。教师的调动交流严格依据编制,向短缺教师严重的学校、边远学校优先调配,并充分考虑教师资格对应和专业对口,充分考虑教师的教学业绩和服务期限进行,对工作表现及教学成绩差、群众反映大的教师坚决不予顺向调动。同时,规定了教师的调动交流的条件、程序、时间节点,较好的解决了教师调动交流中制度不完善、随意性大、不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问题。在改进教师职称评聘办法方面,该县将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校长和管理人员的中、高级职称评聘交由县局职改办统筹管理,不再占用县局当年下达到学区、学校的计划名额,从更本上解决了学校校长和管理人员与一线教师争职称的矛盾问题,既减轻了学区、学校职称评聘工作的压力,又有效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全面试点,积极改革教育管理办法

多年来,武山县将所有教学点作为独立办学机构来管理,教学点教师调配难、经费监管难和教学质量保障难的问题严重突出。为了彻底解决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三难”问题,武山县从理顺教学点归属关系为突破口,改革教学点管理办法,将以往教学点为独立的办学机构,由学区直属管理的方式,将教学点改为其服务范围内就近完全小学或九年制学校的一个教学分点,在教师配置、财务管理和教育教学业务管理等方面均由就近完全小学或九年制学校统一管理。有教学分点的完全小学、九年制学校,都按照各自实际制定了教学分点教师配置、经费收支和教学业务管理等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学点教师调配难、经费监管难和教学质量保障难的“三难”问题。

“教育均衡发展”必须立足教育资源均衡。为了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对薄弱学校的带动作用,促进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推进全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武山县创新发展思路,积极创新发展思路,探索推行学校“联盟结对,合作共进”的联盟办学模式。将按照“先行试点,分步推进”的总体构想,分两个阶段进行实施。制定出台了《武山县关于建立学校发展联盟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确定了16所学校结对联盟。各联盟校已于年初按计划正常开展联盟教研、教师培训等交流合作和帮扶活动。

新教师管理办法篇7

论文摘要:民办高校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较快的发展,成为我国高子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民办高校在人才的引进,管理方面却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激助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民办高校教师激幼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意在构建民办高校教师激幼机制。

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历史久远。从最早的孔家学院,到汉代的“经馆”、宋元明清的“书院”,民办高等教育都曾发挥重要作用。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前,私立高校已是比较普遍,1949年,全国有大专院校205所,其中私立的81所,占39.5%。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我国私立大学全部改为公立院校。改革开放以后,民办高校又开始出现,2003年9月1日《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后,民办高校开始驶人发展的快车道。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5月,我国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共1851所,其中国家承认学历民办高校295所。

“师资力量的不足是影响民办高校发展的一大壁垒。”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项贤明教授认为,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对教师的不同评价体系,阻碍了教师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配置。在我国,一些民办高校一半以卜的老师都是兼职,而且越是重要的课程,越是花高价邀请别校的名师兼职,这样就很难形成自己的学术研究团队,更无从谈起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1民办高校管理现状

民办高校的最高决策者通常是投资者,他们在学校的享有至高无七的权威,因而在管理中往往采用典型的家族化管理模式,这种功利性、封闭式的管理文化导致民办高校的教师普遍存在一种打工心态、利益心态,教师的个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受到压抑。民办高校要想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实现新的突破,要实现学校知名度的提高、学科建设卜档次、教学质量有保障,最终都要决定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师资才是民办高校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2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现状

首先,从教师队伍构成来看,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协调。多数民办高校的专仟教师数占教师总数的比例偏低。当然这一比例在不同类型民办高校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些具有独立颁发本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专职教师的比例还是很高的,由于多数民办高校的网页上井没有兼职教师的准确数字,因此对专兼职教师的比例无法计算。一些远见卓识的民办高校正在努力建设自己的专职教师队伍已是不争的事实。民办高校专职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三类:一是国家机关、公立高校、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这部分教师多在相关领域有所建树,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相对滞后,再加上年龄老化原因,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与原单位脱离关系的教师、科研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这些教师是民办高校中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群体,但比例太小。三是民办或普通高校毕业生。他们对工作有热情、有精力,但无教学经验,人生阅历较浅,但他们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关键在干重视他们,培养他们。兼职教师的来源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普通高校、科研单位、企业单位的在职人员;二是在读的博、硕士研究生。前者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他们可能由于民办学校的生源较差而有“英雄无用武之地”之感,久而久之,责任心下降,使兼职成为纯粹寻求利益的行为。后者既无教学经验,又要忙于学业,教学精力投人不足,教学行为具有明显的功利性,为挣点生活费而工作,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3民办高校师资的要求

教学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加强专职师资队伍的建设显得格外重要。民办大学必须尽快建立专职师资队伍,尤其是应该下大力气加快培养青年专职教师队伍,较快地使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有效地克服民办大学普遍存在的兼职教师不认真落实学院理念、不结合课程扩展复合交叉的知识面、不结合课程引导启迪学生的创新学习方法等弊端。我们在探索实践中认识到,民办大学要有好的教师,不仅只是职称、学位的高低,也不仅是课堂教学组织经验的多少,更重要的是看他是否全力以赴的备课,全力以赴增加最新的复合知识,全力以赴地探索、启迪学生的学习方法,全力以赴的帮助每一位遇到困难的同学,全力以赴地想尽办法帮助同学们提高通过率,力以赴地在文凭与真才实学方面功夫等,只有这样老师才能适应民办大学学生培养的要求。

4民办高校教师激励应用

4.1物质激励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物质需求是教师的根本需要,没有物质激励的基础无从谈起更高层次的激励。报酬是学校对教师所做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的回报,其实质上就是一种交易。薪酬的功能主要在于激励,即激发起教师的良好工作动机,鼓励他们创造优秀绩效的热情。一个健全合理的薪酬制度,应该是公平且有竞争性的。确定合理的薪酬标准。学校的薪酬标准要有吸引力,要有竞争力,要真正广纳人才,留住人才。同时也要在内部分配上适当拉开差跪,真正体现按绩效分配。

如果将工资与教师的卜作绩效关联起来,使教师工资成为教学效果好坏的一种反映,那么工资将成一种重要的激励因素,能使工资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鼓励教师出科研成果,并给与科研津贴;教师讲课给课时津贴。由十教师是高层次的知识分子,尤其在我国不能采用太过十制度化的管理,而是应该多给与教师的安全感和稳定感,为教师缴纳各种保险金,解决住房困难等真正让教师体会到“校荣我荣,校衰我辱”、“学校是我家,爱校即爱家”。这其实就是一种以校为家的氛围,而只有这种氛围才能调动教师e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2尊重与参与激励

赫茨伯格把人受尊重、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激励的因素,这更合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的劳动是精神劳动,这种为人师表的工作性质和地位决定教师在心理上具有要求公正和受到尊重的特点,对教师的管理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管老师”,而要充分认识到“教师”是有较高知识层次、有人格尊严、有血有肉有情感、能进行科学思维的活生生的“人”,要重视对教师的感情投人。任何人都有被尊重的需要,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员工的人格受到尊重,往往会产生比金钱激励大得多的激励效果。日本松;创始人松;幸之助经常对员工说:“我做不到,了我知道你们能做到。”因而他要求管理者必须经常做”端菜”的工作,尊重员工,对员工心存感激之情。人都是有感情需要的,而下级又特别希望从领导那里得到尊重和关爱,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必定会以更大的努力投人工作。上级和下级之间信息的交流,可以增强彼此的信赖感和解程度。级体察到了下级的所干所思、才华能力,运筹帷幌时就能够知人善任,人尽共用;下级理解了上级的心理活动,吃透图,十起卜作来就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笔者认为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其实也是这样一种关系,因此尊重教师比单纯的管理教师更为重要,让教师真正体会到作为教育者的光荣与自豪。

4.3培训和发展激励

按照双因素理论,要想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光满足保健因素是不够的,必须更多的从激励因素人手,满足教师在这方面的需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当今世界日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使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老化现象日益突出。他们虽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积累知识,但仍需要进行培训和深造。民办高校普遍存在在职教师学历不高的问题,所以要有针对性的培养自己的专职教师队伍,做好师资培训。根据学校和个人的需要,既能保障了学校的发展需要,又解决了教职工的职业发展观和职业生涯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给了教职工一个学习和进步的机会。从生意人的角度看,其实就是“双赢”。具体方法有:鼓励专职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开展各种学术交流;鼓励教师、编写教材等。通过这种培训和进修充实教师的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并且满足了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

4.4荣誉和晋升激励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一效价期望值。也就是说,当人们把某一结果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结果能实现的概率就越大,那么这结果的激励作用才会越大。荣誉和晋升激励是精神激励的重要方法,是对教师工作的充分肯定,具有很好的激励效果。

由于高校教师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具有相当高的素质,他们往往更看重组织对其工作的认可。对教师进行荣誉和晋升激励,一要满足教师的自尊需要,对教师的贡献公开表示承认。荣誉激励的具体措施有:开展优秀教师的评比活动、颁发内部证书或聘书、借助学校年鉴来激励教师、以教师的名字命名某项研究项目名称、进行奖励旅游。

4.5负激励

新教师管理办法篇8

一、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立校之本

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主心骨,教师的水平代表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队伍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所在。有怎样的教师,就有怎样的学生。学校要努力使教师从应付性向责任性、事业性转变,从解决性向启发性转变,逐渐形成人本管理模式,走科研兴校之路,积极扶植名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进一步推进新课改。

1做好师德师风建设。①职业意识。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优质学校的根本所在,学校一直将教师职业意识的养成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坚持每周一的政治学习例会制度;深入开展师德建设“三讲两实践”“用三心育新人”活动;结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系统“八荣八耻”在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宣传和学习优秀教师典型,在教师中树立师德典型,评选出师德高、师能强、师风正的先进个人。②纪律规范。大力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把制度建设作为保障教职工个人自由和学校发展的前提。适时修订了原有规章制度,对于形成既有个人心情舒畅、人际和谐、又充分体现集体意识、提高个人和学校工作效能的良好秩序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2 加强了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新课程理念需要营造终身学习环境。岗位育才成才是培养教师成长提高的最有效途径。为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我们积极创建学习性校园。学校坚持全面发展、和谐育人的办学理念与团结和睦的人际关系结合的人文氛围的同时,引导教师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将学习效率与成果作为个人考核依据之一。

3 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强化名师队伍。为培养我校高层次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一方面,优化骨干教师队伍,全力推进校本培训,另一方面,继续实施“名师青蓝”工程,要求教龄在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拜师学艺,师徒结对,采取徒选师、师选徒的“一师一徒”、“一徒多师”或“一师多徒”的办法,自由结对签订师徒合同,设立“导师奖”,高效快捷地完成青年教师培养任务。

二、创造性地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坚持质量立校

学校教学工作,以强化教学常规,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重点有效地推进了新课改。

1 坚持抓好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学校坚持完善常规管理制度,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基础上,加强教学各个环节的过程性监控与指导。由主管校长牵头,教务处、教研组长共同参与教学督导工作,对课堂教学监控,采取推门、隔门听课制度,及时了解教师平时教学情况。采取听评课、查作业、学生座谈、意见交流等环节和方式,对各年级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督导。对教师的常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形成制度。对每位教师常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督促改正,将教师平时工作情况记录存入个人档案。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

2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高效率的课堂教学。①优化备课。从备“教”到备“学”转变,从备知识到备学生转变: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目标;②优化教学方法。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知识和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探索的精神,改善课堂气氛;③优化练习与作业的设计。要考虑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的兴趣,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去进行作业布置的改革。

新教师管理办法篇9

关键词:民办中职;教务管理;师资队伍

由于政府财政对公办中职学校的大力支持,大大提高了公办教师的工资待遇,学校的实训等硬件设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导致了优秀教师回流到了公办中职,也导致了民办中职招生越来越困难,这些都使得原本就处于不利竞争地位的民办中职学校的生存环境更为恶化。民办中职想生存就必须狠抓教学质量,办出特色、办出品牌。提高教学质量就要从教务管理开始。

民办中职的教务管理,是指民办中职的教学管理人员按照特定的管理原则、程序和方法,合理优化教学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时间和信息等资源,以保证持续、稳定的教学秩序,使教学过程协调、通畅,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以完成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

民办中职教务管理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合理有效地教务管理能够保证教学秩序和良好的教学运行机制,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质量,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以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因此,做好教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但事实上,民办中职对教务管理不够重视,以及民办中职人员流动频繁,民办中职教务管理不免存在管理意识不够强、制度不完善、技术落后等种种不足与弊病,导致教务管理未能充分地发挥作用,亟待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1.教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的不合理因素制约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民办中职教务管理师资队伍无专业门槛限制,非教育管理专业从事教务理工作所占比例较大,部分教师年龄较大,部分教师学历不合格,在管理观念和管理技能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致使教务管理队伍素质总体水平较低。加上培训机制不健全及教师个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提高,导致教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其次,民办中职普遍存在重师资队伍建设、忽视教务管理队伍建设的现象,导致教务管理人员待遇较低,没有工作积极性,由于缺少激励也少有自主学习提高的动力。第三,民办中职学校缺少对教务管理人员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育。教务管理人员作为教务管理的一线工作者,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工作中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忽视新形势、新发展,必然会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

2.偏向行政的教务管理管理影响教务管理成效

由于民办中职教务管理带有行政化管理的色彩,给日常的教务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教务管理体系僵硬,考核指标表面化,对具体细节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产生束缚,导致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片面机械,而忽视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务管理与学生培养、教学相脱离,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难以建立与教学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教务管理成效难以显现。

3.教学考核激励惩罚机制不健全

教务管理缺乏正确的考核机制,大多数仅仅以教师的工作时间作为单一的考核项目,对教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仅仅是完成必须工作即可,指标单一,不能全面反映教学效果,造成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教师只注重按照教学计划做,忽视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务管理过程中对教师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对高标准超额完成教学工作的奖励力度小,难以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无具体的教务管理惩罚机制,教师出现教学工作上的差错,很难直接对教师作出处罚,监督惩罚机制不健全,教师积极性较低、甚至出现消极懈怠的工作态度,很难保证工作质量。

高质量的教务管理有利于民办中职的生存及可持续发展,对民办中职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都有重要影响,提高教务管理质量已成为每所民办中职必不可缺的建设任务,针对当前教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以期能够促进提高教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发展。

1.以职业化的思维建设教务管理师资队伍

职业化体现的最终归宿是专业、公平、效率。专业指的是职业规则和素养,公平是指准入资格,效率则是职业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民办中职学校教务管理的职业化,不仅有助于提高民办中职学校教务人员的工作效能,而且能有效提高教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行政组织的教务管理部门,属性上要求其尽可能地提高教学组织的工作效率,但从教学属性上来看,又要求教务部门能够承担相应的研究、教育职能。而要完成这些职能,没有教务部门的职业化是不可能的。

首先,要严格教务管理工作队伍进入机制,逐步提高具有管理、教育专业背景的人才进入教务管理管理工作队伍,充实师资力量;其次,要加强教学工作队伍管理培训,促进管理人员掌握专业化的管理技能,提升教务管理人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与时俱进,更新管理理念,促进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升,符合时展需求,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要健全考核机制,提升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待遇,并通过年终考核、任务完成程度、创新工作模式等方面对教务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并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激励教务管理人员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与工作能力,更好地完成教育管理工作。

2.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教务人员的服务意识

在人才培养中要以人为本,强调民主参与、服务本位并尊重人性。首先,要提高学生及教师的参与性。在教务管理中要发挥大家的积极性,以形成教师、学生、管理者三方共同参与教务管理的有效形式。另外,教务管理人员要提高服务意识。要明确管理就是服务,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教师及学生。为更好地体现服务质量,还必须强化信息意识、时效意识和创新意识。决策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教务人员必须强化信息意识,广泛收集各类教学信息,以供领导决策参考;为确保教务工作快速有效的运转,教务人员必须强化实效意识,增强超前观念,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办事效率;教务工作是建设创新型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一环,这要求教务人员必须强化创新意识,既要为创新服务,自身也要创新,将创新意识贯穿于教务管理全过程。

3.完善教务管理各项制度

首先,要建立明确的教务管理工作制度,梳理工作流程,推动教务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支持教务管理。其次,要建立健全教学考核的激励机制体系,完善教学考核指标,增加对日常教学考核比重,加大对出色完成教学工作的奖励力度,调动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明确惩罚措施,促进教师自发改进教学方法。再次,要构建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学习的过程、方法、知识的应用能力、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作出全面的综合评价。最后,要加强教务管理队伍和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机制,以促使三方能够及时的沟通、反馈,更好地解决教务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四方面机制共同的建立和完善为提高教务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接轨现代电子网络科技,实现教务管理电子化、系统化、网络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管理已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比如传统的手工排课方法及手工学籍管理等已经过时,因此教务管理者必须学会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学管理,即Cmi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同时设计并使用包括教务管理各类信息在内的学校综合电子网络系统,实现学生、教师、教务处及学校其他职能部门交互性访问及应用。

教务管理是直接服务于人才培养的一项管理工作,高效的教务管理是民办中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办中职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不断变化,教务管理也应随之不断发展、进步。因此,进行民办中职教务管理工作应不断调试、改造并创新自身的制度,提高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紧跟民办中职建设,实现民办中职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何俊(1977--),女,浙江临海市人,本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解琼.浅析我国教学管理的现状[J].中国校外教育,2009(5).

新教师管理办法篇10

×市教育局民办教育考察组

×(××年月日)

×为了大力推进“一化两率先”工程,促进我市民办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年月日至月日,市教育局民办教育管理处牵头,组织县区教育局民办教育负责人和全市规模较大的民办学校校长、举办者,由市教育局局长助理欧阳超英带队,对浙江省台州、绍兴两市的民办教育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座谈交流和实地参观,我们深切感受到台州、绍兴两地民办教育的蓬勃生机,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和有益启示,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民办教育的发展。

×一、台州、绍兴基本情况

×台州市位于浙江省沿海中部,全市陆地面积平方千米,浅海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万人。市区由椒江、黄岩、路桥个区组成,辖临海、温岭个县级市和玉环、天台、仙居、三门个县。年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台州地区,设立地级台州市。台州是中国最主要的服装机械生产和出口基地,服装机械产值占全国行业总产值的、世界产值的左右,曲折缝机和裁剪机已占有世界市场约的份额。台州家电工业发达,是国内最大的制冷配件生产基地之一,所产制冷配件国内市场占有率逾,为国内外众多著名空调、冰箱生产企业配套;冷柜产销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同行前列,市场占有率达以上;空调器出口意大利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厨房系列和卫浴系列,在国内市场占有相当比重,压力锅、不粘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和左右。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州、宁波之间,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其中市区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荟萃,原创: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是首批部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点开发开放城市。绍兴是我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亿元,人均超过美元。绍兴经济发展以民营为主,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左右,第二产业尤为发达,第二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在%左右。绍兴专业市场遍布全市,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家,××年成交额亿元,其中年销售超亿元的有家,超亿元的有家。中国轻纺城年成交额达亿元,是我国最大的轻纺产品专业市场、亚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绍兴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底蕴深厚。绍兴以其秀丽山川哺育了众多的志士仁人。如春秋战国“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东汉哲学家王充,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政治家谢安,唐代诗人贺知章,南宋诗人陆游,元朝画家王冕、诗人杨维桢,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书画家徐渭,清朝画家陈洪绶、任伯年、史学家章学诚等,以及近现代的辛亥革命“三烈士”徐锡麟、秋瑾、陶成章,学界泰斗蔡元培,文化巨匠鲁迅,开国总理和范文澜、马寅初、竺可桢等。

×二、台州、绍兴民办教育发展情况

×深厚的文化底蕴、发达的经济水平和强烈的民营意识,孕育了台州、绍兴快速发展的民办教育。

×台州、绍兴民办教育起步早、发展快,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前列。台州市到××年底,共有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个,其中幼儿园所,小学所、初中所、普通高中所、职业中学所、专修学院所、成人培训学校所;民办学校在校生万人,教职工总数万人,校园占地面积亩,学校资产总值达亿元,民间办学总投资达亿元。初步形成了学历教育、文化助学、技能培训、艺术体育训练兼容并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齐头并进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民办教育体系,涌现了一批办学指导思想端正、办学质量较高、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民办学校。

×绍兴市民办教育起步于世纪年代,办学形式多样,有派或工商联等社会团体参与,有企业和个人投资或集资办学,有政府部门与企业或个人联合办学。民办教育成为绍兴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市有学历教育民办学校所(不含幼儿园和培训班),占地面积余亩,在校生多人,教职工名,累计投入资金多亿,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学校有所,优秀民办学校占浙江全省总数的。绍兴诸暨市民办教育发展最快,经教育部门批准的民办学校共有所,其中幼儿园所、普通中小学所、职业学校所,在校生人,占全市在校生总数的。年,海亮外国语学校顺利建成,年,天马实验学校和荣怀中学相继落成。这所高起点、高规格的民办学校的兴起,成了诸暨民办教育发展里程碑上的亮点。

×三、台州、绍兴民办教育发展的特点

×台州、绍兴民办学校起步早、起点高、投入大、质量好,呈现出如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投入主体多元化。台州、绍兴的民办学校投资者呈现多元化特点,有的是企业投资、有的是社会团体投资、有的是自然人投资,有的兼而有之,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是混合所有制投资。台州市椒江区的书生中学就是由椒江个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之间,筹集股份资金万元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教育股份制的民办学校。中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任法人代表、校长,区教育局副局长陶仙法兼任常务副校长。如今书生中学已发展成为资产规模逾亿元的书生教育集团,办有书生中学、书生小学和书生幼儿园、通巨幼儿园、成人教育中心、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等教育机构。

×台州市东港双语学校,是全国第一所混合所有制学校的民办学校,在亿元的总投资中,当地民营企业的投资占,椒江区政府作为投资一方占的股份。此外,区政府每年根据招生数额的实际情况,向这所学校下拨万元以内的学生公用经费,连续补助年。

×绍兴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由该市天马房地产开发公司独家出资亿创办,是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既相对独立又集中管理的完全学校。学校占地亩,建筑面积万平方,有个教学班。绍兴越秀外国语职业学院则由绍兴新昌合成化工厂、民盟绍兴市委和绍兴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

×我们参观的学校中,只有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私立中学是个人投资办学。

×(二)政策扶持具体化。从年颁布的《台州地区社会力量办学若干暂行办法》,到后来制定颁发的《关于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若干意见》,台州市对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也因此促成了台州民办教育在办学主体、办学体制、经费投入机制上都出现鲜明的多元多样的特征来。

民办教育在土地征用和建设配套等各项税费减免上享受与公办学校同样的优惠政策;在收费上,根据生均培养成本自行确定学费和住宿费标准。在本市缴纳所得税的企业用税后利润在本地投资办学的,与其投资额对应的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用于办学的,由同级财政全额予以补助。教师在公民办学校间可相互流动。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的计划外招生,要在保证其同类民办学校完成当年招生计划的前提下进行。同时对办学成绩显著,被评为部级、省级和市级优秀示范、重点学校的教育机构,每年度分别按应使用教师数的/⒊/和/给予相当于公办教师平均基本工资数额的奖励。

对自建校舍举办学历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教育机构,在学校规范招生、规范办学的前提下,可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鼓励支持,在校生超过人的,每年奖励万元;在校生超过人的,每年奖励万元;在校生超过人的,每年奖励万元。

×对自建校舍举办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机构,按每一个毕业生奖励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对自建校舍举办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超过人,且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质量较好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当地政府按公办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不少于%给予补助。

×绍兴市诸暨市还出台优惠政策,对民办学校招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费标准与公办学校相同且单独编班,市财政拨付与公办学校相同标准的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高中阶段按市教育局统一规划招收初中毕业生,在收费标准与公办学校相同的前提下,市财政拨付与公办学校相同标准的人员经费。

×(三)教师流动规范化。台州、绍兴两市在民办学校教师管理上的做法基本相同,教师招聘和流动都统一纳入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之下,人事关系放在教育局或人才交流中心。本市公办学校教师应聘到民办学校任教,保留公办教师身份不变;离开民办学校愿意回到公办学校的,教育行政部门应予以妥善安排。聘用外地优秀教师,经学校所在地主管部门批准,并且服务期在年以上,男周岁以下、女周岁以下,可由学校主管部门重新建档,在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享受公办教师的同等待遇。另外教育行政部门还可以派出公办学校领导和教师到民办学校工作,以此来加强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民办学校教师基本没有后顾之忧,当地政府规定,不管是民办学校教师,还是在公办学校教师,年前参加工作的,养老保险都视为已交,以后继续交纳养老保险可由现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办理退休手续。两市都规定,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必须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下进行,招聘新就业的师范院校毕业生也要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聘期不得低于年。由于这些措施的保障,其民办学校教师队伍非常稳定,教师流动非常有序,从而保证了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内部管理科学化。台州、绍兴民办学校的管理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台州结合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创造出的新的办学模式——教育股份制,这个概念的具体内涵指:以入股集资取得社会资本的使用权,以持股份额分配股息(不可分红,积累用于办学再投入)和承担有限风险,以招聘校长实行科学管理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创新制度。这一模式采用股份制方式融资,分离了资产所有权和学校管理权。影响最大的是台州市椒江区“书生教育实业有限公司”,该教育实体是由台州市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等个法人共同发起创办,除了个法人股外,另外以万元一股向社会公开筹集资金,到年月共筹集资金万元,创办了书生中学。以书生教育实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台州教育股份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双法人的运作结构和公司制管理方法。其模式中管理系统由股东大会、监事会和董事会构成,操作系统则由公司和学校双法人构成。股份公司为资本运行机构,负责筹集、使用和经营资金,致力于为教育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按比例向股东支付股息;学校为教育运行机构,负责资本管理,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股份制中,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公司和学校各司其职,投资方、股份公司、学校职权分明,从而确保教育效益与资本效益双丰收。在学校内部管理上,各学校也都按照现代教育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考核奖惩制,重视人本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使管理工作安全、高效、有序、规范。

×四、台州、绍兴民办教育对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启示

×建市以来,特别是年以来,我市民办教育发展很快,学校数量、办学规模和办学档次都有很大提升,民办教育成为我市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市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对照浙江台州、绍兴两地的民办教育发展,我们明显存在着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注入不足、办学规模偏小、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市民办教育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关于民办教育的一系列扶持和奖励政策。《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七章对民办教育规定了条扶持与奖励政策;年市政府出台的《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事业的意见》中也规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扶持政策;建市以来,各县区也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扶持政策措施。对这些已有政策措施,要进一步落实到位;有些条款笼统、不具体,或者仅仅是原则性的规定,要进一步具体化,给民办学校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要通过当地党委政府对民办学校在建校用地、贷款、基建规费、教师流动、专项奖励基金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特别是要真正打通公办教师向民办学校流通的渠道。三要切实解决好教师的养老保险问题。教师在公办学校期间的养老保险要由原来渠道补交到位,或参照浙江的做法视为已交;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敦促和支持民办学校按规定办理教职工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险,劳动保障部门要按事业单位性质给民办学校教师办理养老保险,从而彻底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

×(二)提倡和鼓励大型企业、名牌学校创办民办学校。大型企业资金充足,影响力大,具有投资办学的优势,其税后利润在本地投资办学的,与投资额对应的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可由同级财政予以返还。原创:名校带民校、名校创民校是进一步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民办机制活力的有效手段。省、市重点中学、示范初中、省实验小学、省示范性幼儿园,结对带一所民办学校,定期派人到民办学校协助管理,派教师去授课,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名校利用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办民校更是一条发展壮大宿迁教育事业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