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8:44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篇1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一、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1.部分教师教学方法落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各种新式思潮的冲击都对现代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目前小学教师的授课行为习惯和学生学习思维方式都将在社会发展中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若教师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会导致教学方法与社会发展不一致,上课效率低下。

2.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教学形式传统。在一部分小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教龄高的教师在教学上很少接受别人的新型教学建议或意见,教学观念相对滞后,与新时代要求脱节,甚至有悖于现代教学精神。

3.学生的学习被动化,思维单一。在教师填鸭式教学中,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思维也被固化。与此同时,在多姿多彩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小学生们越来越难以抵制游戏、电视等的诱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学习越来越被动,越来越没有兴趣,最终成绩下滑,学习思维迟钝。

二、建构主义原理在教学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专家皮亚杰认为:“六七岁左右到十一二岁左右的儿童已有一般的逻辑结构,他们可以进行具体的运演活动。”所以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活动和尝试的机会,同时让学生自发地进行探索。

建构主义理论已经在高等教育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种学习理论体系强调,学习不是教师单纯地向学生传递知识,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凭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与课堂的互动,主动地生成知识的过程。

1.教师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科学地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既注重学生的核心地位,又不忽略教师的辅导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有目的、有规划地设计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结合起来。上课前,教师将课本中各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升华,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点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课堂上,还应巧妙地引导学生将知识点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进行自我推理,使知识点变得通俗易懂;下课后,要针对性地布置少量兴趣型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时开拓他们的思维。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及时转变学习模式,快速适应认知建构模式。笔者在教学中体验到,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倍增。在教师的带动和引导下,他们渐渐适应了建构学习模式,学习更加积极主动了,不仅踊跃地回答教师的提问,而且还积极地向教师提问。

三、构建主义原理在运用后的效果

1.教师转变了自身角色。从课前的备课、课中的授课到课后的作业布置,教师都以学生为中心,整个过程,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不再一成不变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2.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反思自己学到的知识,而且还会对知识进行一定的扩展和推理。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篇2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被视为是对传统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革命,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新进展。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波及到各个学科,被视为一种新的方法论思路和研究范式。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背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逐步形成的,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言,皮亚杰、维果斯基是公认的先驱。

皮亚杰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①认为认识起源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那么,学习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②认为认知结构的产生源泉是主、客体的双向作用的结果。双向作用蕴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动作之间的协调;二是客体之间的联系。一般来说,客体间的联系从属于动作间的协调,只有通过动作,客体间的联系才能在人的思想中发生。因此,学习的实质是主客体双向建构的过程。

维果斯基十分重视儿童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认为儿童心理发展存在两种水平,即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把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于成人或同伴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之间的差异确定为儿童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理论揭示了学习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已形成的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主要的不是今天为止已经完结了的发展过程,而是那些现在仍处于形成状态的、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学就是要判明儿童发展的这种活动状态,着眼于儿童发展的明天。

20世纪后半叶,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特别是布鲁纳、奥苏伯尔等具有建构主义倾向的认知学习理论的兴起,为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兴盛搭建了桥梁。

布鲁纳作为当代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和课程教学改革家,以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建立了发现式学习理论体系。他认为发现学习是一种情景性的探索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①运用自己的头脑去学习;②使所学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③自我激励式的学习;④采用共同建构假设式教学。

奥苏伯尔的建构主义学习思想更倾向于学习个体的知识建构,而不考虑个体间的社会知识建构。他力图以知识结构表征认知结构,重视的是知识结构互构的内在关联。奥苏伯尔关于学习的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及实现这两大原则的先行组织者策略,直接推动了当代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发展。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等。

建构主义虽然流派众多,且有不同的理论倾向,但都坚信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2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教学改革的意义。

英国著名科学家J.D贝尔纳曾说:“在教学方式上,推行无殊于中世纪前辈所奉行的传统,把一个学期中每天的整个上午都用于听科学讲演是一种毫无用处的违背时代精神的错误和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多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基本上依然是课堂、教师、书本“三中心”,师生关系基本上处于课堂见面、单向传输状态,缺乏学问探讨、情感交流,造成“教师主教、学生主学”教、学分离。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教育部郑重指出:“一切改革实验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精神。”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及过程正满足了这一要求。因此,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当前教育教学改革意义重大。

首先,建构主义把“理解的认知过程”和有用的“意义建构”、社会化和文化适应及专业化知识作为教学目标。

其次,建构主义十分重视组织好教学活动。它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活动应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在一个丰富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第二,保证学习者在他的学习中总处于“最近发展区”;第三,要创设一个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有足够的自我建构知识的空间,并积累生活经验;第四,应促进和接受学习者的自主精神和首创精神。

第三,建构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发展的、演化的;不存在绝对的终极真理;知识总是内在于主体;生存是掌握知识的目的。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主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建构的,是主体所赋予他自己的经验的一种形式,每一个主体只能认识自己所建构的经验世界。

第四,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是认知结构的改变过程。一个完整的学习循环过程是:兴趣一知识一记忆一情感一感知一反省一行动一平衡一摄动一重建一迁移一兴趣。因此,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促进下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理解过程。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方法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所形成的独特教学理念,为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提供理论支持和思想来源。其教学方法主要有:抛锚式教学、认知学徒教学、随机进人教学及支架式教学。在此,我们主要探讨抛锚式教学和支架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又称“情境性教学”,由美国温特贝特大学匹波迪教育学院认知与技术小组开发,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及合作学习,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和达到目标的全过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创建能够使学生和教师进行持续探索的、有意义的问题解决情境。帮助学习者理解问题的种类,体验某一领域中专家们在不同情况下可能遇到的问题,观察专家如何把知识作为工具来明确、表征和解决问题;并理解学科中的核心概念和如何帮助解决这些问题的,进而帮助学习者通过多个不同视角识别、发现、解决同一个情境中的问题,以整合他们的知识。

抛锚式教学的显著特点是:学习与教学活动应围绕某一个“锚(anchor)”来设计。所谓“锚”指的是支撑课程与教学实施的支撑物。“锚”的识别与设计相当重要。因为,所有学习与教学活动的探索与展开、学生所有问题的解决都围绕“锚”来进行。“咪咪航海记”就是由伯克斯特教育学院运用抛锚式教学方法开发的一个著名案例。其中,“咪咪”是一条72英尺长、经过改装、设备精良、适于航海的现代法国金枪鱼双桅托捞船。在历险故事中,两位科学家和他们的一些十几岁的研究助手们组成一个从事远航探险的小组来进行驼背鲸鱼的研究。每一段节目都附加一段巧分钟的航海历险记录片,一些科学知识或数学概念都呈现其中。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操作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i)教师以简明语言向学生介绍学习目的,并运用多种方式呈现所要学的新内容。

(2)将不同类型的“锚”呈现给学生。简单的“锚”可通过师生讲述故事、学生参与扮演戏剧角色等方式呈现。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锚”的呈现将以技术支撑的录象、软件等为主流。这种呈现方式将更有利于对学生形成视觉冲击,并支持学生的问题解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3)识别问题、分解问题,制定问题解决计划。教师在学生逐步探索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需要向其提供帮助,为其解决问题搭建脚手架,从而给学生解决问题留出足够空间,以便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多种计划和策略。

(4)将学生分组,解决问题。由于呈现给学生的“锚”中的问题不仅非常复杂,而且要解决拓展性问题,还需要大量收集分散的资料。老师要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工合作,然后共同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小组的解决问题的结论,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取长补短进行合作学习。

(5)教师进行整体评价。教师只需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可根据具体教学情境进行自评或互评。

在抛锚式教学体系中,老师不仅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总设计师,也是学生学习的监控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在各个不同的阶段,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支持和帮助。

建构主义的另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学。它来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作为基础知识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基本知识概念框架作为学习中的脚手架,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人。比如:利用《几何画板》进行课堂整合的教学案例《抛物线焦点弦性质的探究学习》。

(1)探究导人:

教师:请各位同学根据电脑桌面上的“抛物线.p,利用《几何画板》作一条过焦点F的任意弦。

学生:动手操作,但“交点”命令是灰色,操作没有成功。

教师:请大家思考,怎样才能描出点B呢?

学生1:度量出a,F两点的坐标,然后求出直线aF的方程,列抛物线方程,通过解方程组求出点B的具体坐标,就可以作出点B了。

教师:这种方法可以找到点B,但是有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解方程比较烦琐;二是当点a变化一下,点B的坐标又得重新计算。针对学生1方案存在的问题,能否找到解决的办法?

(2)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教师建议学生在另一图中拖动点a,观察弦aB的长度的变化情况,能否找到什么结论呢?并在作业纸上进行推理论证。

(3)进人情境—将学生引人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这堂课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找到了十多个性质(略)。

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进人情境:将学生引人一定的问题情境,并提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工具;(2)搭建脚手架,引导探索:教师的引导应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减少;(3)独立探索: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探索的问题和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进行探索。允许不同的学生探索不同的问题。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篇3

关键词:建构主义;抛锚式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方法

一、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及建构主义理论

程序设计课程是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在对学生的整体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程序设计课程是对数学知识的延伸和应用,具有相当的逻辑性,学好程序设计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有极大的帮助。但由于各类程序语言均存在着概念抽象、语法繁多、数据结构复杂等特点,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在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知识再生能力较差。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出有助于学生长久发展的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中,主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其核心是: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信息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而不是知识意义的灌输者。www.133229.com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获得,而是自己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包含着两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抛锚式教学方法和支架式教学方法。

(一)抛锚式教学方法及其应用。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比喻为“抛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真实情境中去感受(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抛锚式教学方法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效果评价等环节组成。

示例:冒泡排序法的教学设计。排序是处理数据时常用到的一种计算方法,在很多实际应用中都会涉及到排序。冒泡排序是一种经典的排序,其基本思路为:依次比较相邻的两个数,将小数放在前面,大数放在后面。即首先比较第1个和第2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然后比较第2个数和第3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如此继续,直至比较最后两个数,将小数放前,大数放后,并重复以上过程。由于在排序过程中总是小数往前放,大数往后放,相当于气泡往上升,所以称作冒泡排序。

1、创设情境。用多媒体演示实际社会中某项比赛所采用循环赛的过程。模拟5个人参赛代表5个数,先从第5个人与第4个人开始第一场比赛,比赛后的胜者(即是二个数比较后较小的数)交换到前面,再与第3个人比赛,依此类推,直到最后胜者(第一名即最小数)交换到第一个位置为止;再对剩下的4个人重复上述比赛过程,直至所有人的名次排好为止。

2、确定问题。对上述实例进行讲解,详细阐述冒泡排序的含义和规则,提出问题:写出5个数的冒泡排序程序代码。在给出问题的基础上,要对解决问题所用到的知识技能点加以讲解,本例中需用用到数组、循环结构、分支结构等知识点。

3、自主学习。教师提供给学生某些线索,如每轮指定一个位置的数,依次和后方的数进行比较,如果比较中发现指定的数字较大,则交换位置,并且每轮比较的次数递减一。

4、协作学习。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写出算法流程图,并确定如何用循环和分支程序结构实现算法,最后编写代码。

5、效果评价。可以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解决另外一种排序方法,以此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迁移能力,来评定教学效果。

(二)支架式教学方法及其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是为学生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概念框架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深刻理解所必需的,为此,事先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式教学方法由确定主题、创设情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组成。

示例:方法调用的教学设计。方法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重要的知识点,其概念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方法是函数和过程的统称,近似于数学中函数的含义。通过支架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方法的含义与调用过程。

1、确定主题。首先对数学中函数的含义进行讲解,尤其是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理解。从而引申出方法中实参、形参、传值、传址等概念。

2、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演示数学函数的一般求解过程,例如假设x等于5,则f(5)=5+1;另外,演示程序实现方法的功能,其过程如下:

子过程:

subf(byvalx,byrefy)

x=x+1

y=y+1

endsub

主函数:

submain()

dima=0

dimb=0

console.writeline(”a=”&a&”b=”&b)

f(a,b)

console.writeline(”a=”&a&”b=”&b)

endsub

3、独立探索。让学生观察上述两种求解过程,独立探索数学函数中自变量、因变量与程序方法中实参、形参的关系,独立描述出方法调用的过程,并分析传值和传地址之间会产生的结果差异,拓展思考方法。

4、合作学习。在独立思考和探索的基础上,对学生分组,进行集体讨论,并用图文等手段描述出方法调用的过程,最终完成实参、形参、值或址的传递等概念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通过对题目的理解,画出流程图,解释出方法调用的相关概念和调用过程,评价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以及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等。

三、教学过程的控制设计

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于教学过程的控制,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有很多,并且教学评价要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因此有必要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职责划分。表1为各个教学环节中职责的具体划分。(表1)

四、总结

程序设计课程中,知识的内在联系紧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还要精选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以情境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能力为导向,强调学生的学,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教师的辅导和帮助下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对于以上方法笔者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应用,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还有待改进,每个教育者都任重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1]周玲玲,尹观海.基于建构主义的“复杂学习”课堂教学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0.12.

[2]李咚.建构主义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0.8.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篇4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抛锚式教学;商务英语谈判;课堂教学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日趋频繁,因而对精通商务知识和英语并拥有良好的国际商务谈判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显得十分迫切。商务英语谈判课程正是顺应这一需求,融合了英语、国际贸易、谈判技巧等知识,强调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使学生掌握国际商务谈判应具备的各种知识,为学生今后从事国际贸易打下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一、我国商务英语谈判课堂教学分析

尽管很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了商务英语谈判课程,但基本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授课,教学效果很不乐观。首先,国际商务谈判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很多院校对此课程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开设的课时非常少;其次,从事此课程教学的教师大部分来自于英语专业,缺乏实践谈判知识,即使有些教师出身于商务英语或者国际贸易专业,但是缺乏相应的谈判实践经验,因此大都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再者,高职学生对此课程的认识程度不够,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掌握了英语和国际贸易知识就可以做好贸易谈判工作;另外,缺少正宗的商务谈判实景教学材料以及实训基地的建设;这些都使得国际贸易谈判课程的发展处于弱势,因此建构开放、互动、模拟式的商务谈判课堂教学显得十分必要。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商务英语谈判课堂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是在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和批判中建立起来的,建构主义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也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为此,当前建构主义对教学心理学研究正产生着主导作用,以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心理学研究也正影响和变革着当前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三、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instruction)就是为学习者提供一种概念的框架,它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2)抛锚式教学(anchoredinstruction),也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就是要求教学是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的知识讲授。(3)随机进入教学(Randomaccessinstruction)是指为了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在教学中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

四、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抛锚式教学的运用

抛锚式教学又称“情境性教学”,以建构主义理念为依据进行课程设计,提倡“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倡导将教学内容任务化、情景化,融合商务谈判活动所需要的内容和英语语言知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得商务英语谈判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有章可循。

商务英语谈判抛锚式课堂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如下:(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2)目的性原则。即在商务英语谈判课堂教学中,情景的设计是以保证学生学会为标准来进行设计的,使学生能够通过确立主动建构意义的学习来解决现有的问题。(3)综合性原则。商务英语谈判教学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因此课堂教学中需要体现商务英语谈判的贸易知识,谈判技巧,英语语言知识等综合性。(4)适度性原则。商务英语谈判课堂教学,要注重选材与主题的实用性,要确保教授的知识是在学生可消化、理解的范围之内。

抛锚式教学(又称情境性教学)运用于商务英语谈判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为:1.设计情景任务,即以现有的商务英语谈判的教学资源为基础,整合内容,设计若干的真实性谈判情景;2.组织合作小组,即在学生组织谈判合作小组和团队时,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差异合理建组,使各小组之间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性格搭配等综合能力大致相当,从而使各组间具有一定的竞争性;与此同时还需要有意识地给每个学生一定的表现机会,成功扮演商务谈判小组中的不同角色,以实现学生的个人意义和集体的分享意义;3.搭建知识桥梁,即在商务英语谈判情景教学中,把利用情景任务向学生揭示已有知识作为桥梁,让小组学生自由充分的讨论,鼓励学生发展对已有知识的理解,最后促成小组学生达成谈判共识;4.共建解决方案,即学生在充分的讨论之后,利用已经建立了的知识桥梁来解决现有的围绕商务谈判出现的问题,提出具体问题的小组解决方案,同时阐述小组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目标即将实现,因此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新发散性思维,以期养成学生在实际商务谈判中的灵活性;5.引导反思,即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以及思维活动进行反思,教师在此步骤中评估和归纳总结,给每个小组以公正客观的评价以及成绩。

五、结论

建构主义对国内外的教育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以其理论思想为向导而提出的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也是非常的具有教学理论及实践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一套稳定的教学框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内化学生的知识,并且督促学生去寻找学习的意义。因此,运用多种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构建建构开放、互动、模拟式的商务谈判课堂教学模式,对当代大学生的课堂教学和教育的多元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蒋三庚.商务谈判[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2]徐小贞.高职英语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84.

[3]曾勉.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6.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篇5

关键词:建构主义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改进措施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也在不断地为适应新形势而改变。不同于传统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习得自主学习的能力,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这就意味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相应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讨论在货币银行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相关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直接传授得到的,而是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学生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学生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代替的。因而,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建构意义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二、货币银行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货币银行学的学科内容包含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监管、货币需求与供给、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等内容,涉及金融学的大部分基础知识,称其为“金融小百科全书”一点也不为过。这些知识既是金融学专业的入门知识,又是在后期学习的基石。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教授方法、课程考核等方面的原因,它的重要性与教授的实际效果有着很大出入。

(一)教学内容的庞杂。

作为金融学的必修课程,货币银行学的学科知识无疑是重要的,但其内容纷繁复杂,概念和相关理论极多。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程设计时间的限制,合理选取讲解知识点确实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实际授课中,尽管能从这门课程的主线将理论讲解完,但学生反映在学习中太多的名词和术语需要记忆,知识点过于零碎而抽象无趣,对这门课程产生畏难情绪。此外在授课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也忽视了学生学以致用的需求。

在货币银行学的教授中,通常一本教案“搞定”所有开课专业,讲解内容没有差异。这不仅忽视了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还忽视了其对货币银行学知识的需求差异,造成教学水平和实际效果参差不齐,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教授方法的枯燥。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如何将知识点传递学生中,这是设计教学方法的关键所在。传统的授课方式重视课堂中教师的讲解,但学生反映“听得累”。原因在于刚刚接触金融学知识的学生,缺乏对金融市场的感性认识和对整个金融体系运作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由教师一味地说教讲解、满堂灌,势必就会造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低下,对课程的学习产生消极情绪,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

(三)课程考核的单一。

传统的考核方式注重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一张试卷定优劣。这样做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努力,结果往往是“期考重点一画,考前通宵一晚,考完全部忘完”。尽管考核逐步减少了对于卷面成绩对最终成绩的权重,加大了对于平时成绩的考核,但仅仅局限于考勤、平时作业这些内容。

三、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营造探索式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感受、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这就需要使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在货币银行学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在重视理论内容的同时,要针对各个部分加入一些实践性的内容。如在讲授金融市场内容时运用多媒体播放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的相关视频或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证券交易所,请工作人员与学生交流,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

探索式的学习情境要求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现实“案例”为中心,从以课堂学习为中心转变为以平时实践知识积累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各个章节的内容结合身边的现象设置由浅入深地学习任务,辅之以相应的平时成绩考核,通过网络教学平台、QQ学习群组、教学邮箱等信息平台,将每次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与平时成绩挂钩。教师要及时对提交的作业给予批改,对完成质量做出评价,并反馈给学生,对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如此周而复始,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过程的转化,对学生的考核也更宽泛。总之,探索式学习情境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二)培养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学习则注重学习过程中的讨论、交流,通过展示不同观点形成交锋,从而对问题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在探索式学习情境中,将货币银行学课程理论涉及的重点难点或者相应热点问题及现实案例设计为学习主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习。在课下,小组内组员讨论、搜集和整理资料,老师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金融理论分析,查找相关资料解答,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获得感性经验,并由组长在全程填写课下讨论记录表,对组员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将探究活动不断深化。在课上,各小组学生代表讲解,学生讨论,各小组把本组总结并制作的ppt或者其他形式的汇报材料呈现给其他同学,并予以讲解。老师鼓励学生运用金融学知识分析问题,并且和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讨论,形成思想的交流,教师要及时点评,注意疏导。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伙伴与协作者。培养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分析和应用的能力,培养关注时事的习惯和查找数据资料的能力。

(三)注意知识层次,鼓励发散思维。

货币银行学的内容几乎涵盖了金融学的所有方面,但是课时较少。因此,为了更好地突出货币银行学在不同专业的基础性定位,授课过程中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授不同的重点,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在给金融学专业学生授课时,除了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外,还应使学生对更深层次的金融理论及理论研究前沿问题有深入了解。在教授过程中引导学生自觉利用模型分析问题。在授课内容上,诸如商业银行、金融市场等内容,由于金融学专业学生会在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中系统学习,就可以简单阐述。对非金融学专业的会计、审计等专业学生,应注意讲授与其专业紧密相关的金融知识,如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信用工具、融资方式、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等等,将金融原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不同专业的偏重区不同,有助于学生清晰地把握所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背景对货币银行学进行重新认识和编码,培养发散思维,建构自己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在理论和模型的介绍和分析中深入浅出,重视逻辑分析和推导,在探究式的学习中使得学生掌握大量的、全面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著.高文等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黄达.金融学(第二版)精编版[货币银行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篇6

工商管理专业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主体和教学作用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

(一)教学内容

建构主义情景教学侧重于理论知识运用,即教学生如何主动去发现和思考问题,如何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建构知识。传统教学所传授的知识主要是系统化、书本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学生在教师的课堂讲授中和课本的复习中,掌握所需要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情景教学的教学方法有多种形式,各种方法都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传统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知识框架。

(三)教学目的

建构主义情景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素质与综合能力。传统教学主要是提高理论基础知识。

(四)教学主体

建构主义情景教学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则是要退到幕后,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与帮助,在学生探索中提供指导。传统教学采取的是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把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课本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要做的便是认真听课,接受教师所传达的知识。

(五)教学作用

建构主义情景教学在于把课本抽象的知识背景具体到不同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积累,自己寻找到知识的意义。传统教学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思考角度和方法,在传授书本上系统化的知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另外,两者在学习过程和情境性方面有区别。建构主义情景教学强调协作交流基础上的意义建构的过程,而传统教学强调的是灌输式的知识转移过程。建构主义情景教学创造特定情境,而传统模式没有特定情境。建构主义情景教学与传统教学不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干的关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主体和教学作用上,都存在互补性,是一种整体上相互融合、功能上相互耦合、形式上相互配合的协同关系。

二、工商管理专业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方法体系的架构

工商管理专业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方法体系主要由企业实践、企业家进课堂、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和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构成。

(一)企业实践

企业实践就是让学生亲自进入企业去观察、访谈和实习,通过亲身的体验了解企业的运行与管理,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企业实践是情景教学中情境强度要求最高的教学方法,是与今后工作岗位最接近,最真实的环境,可以让课堂上的企业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二)企业家进课堂

企业家进课堂是一种企业家与学生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教学方法。一方面,学生听取企业家的实践经验和成功经历,以及企业基本情况,基本管理政策等方面的报告和讲解,另一方面,在交流中,企业家为学生解答疑问,帮助学生逐渐得到真实情景的体验并且建构起自己的知识意义。

(三)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当前运用的情景教学中作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就是把一些企业背景和经典的实践,通过整理、提炼,与相关的理论相结合,给学生一个知识学习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来完成意义的建构。

(四)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比较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它让学生扮演企业中各种不同的人物角色,做角色在企业中要求做到事情,体验角色在企业中的经历,把干巴巴的理论渗透到真实的管理活动当中,使学生在角色的扮演中,形成对情境的体验。

(五)模拟教学

模拟教学是角色扮演的一种特殊形式。学生通过在企业中扮演各种角色来实现对企业管理。学生可以组建多个团体,各个团队间展开激烈竞争,体验经营企业的“酸甜苦辣”。这种情境教学方法同样在学生体验情境和完成意义建构上有很好的效果。工商管理专业建构主义情景教学的五种方法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征,在情境构建主体、情境强度、协作交流对象、团队合作强度、交流强度五个方面具有异质性。认识异质性,综合运用,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各种教学方法的协同互补,方能更好地提升学生能力和加强意义的建构。

三、工商管理专业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模式的构建

由于各种工商管理本科情景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特征与优势,所以只有综合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产生协同效应,才能够更大效用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根据前文的分析,构建工商管理专业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模式。工商管理专业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模式在工商管理专业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模式中,各种教学方法都具有高情境性,都是在高的情景环境下进行的活动。由于这些教学方法特征中存在着异质性,从而形成了情境构建主体以学生为主、企业家和教师为辅、协作交流对象的多元化、团队合作交流强的特点,又在这些特点的作用下,发挥各个情景教学方法的优势,形成整个工商管理专业建构主义情景教学的优势。充分结合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以达到情景教学协作交流对象多元化,体现拓宽学生学习思路和拓展学生信息渠道的工商管理专业建构主义情景教学的优势。

在工商管理专业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模式中,情景教学方法被分成了教学中和课后两部分,也可以理解为知识学习的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完成对知识的初步意义建构;后一阶段主要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终完成对知识意义建构。前一阶段的三种教学方法:企业家进课堂、案例教学和角色扮演在整个教学中是交互灵活使用,不存在先后顺序之分。而在后一阶段使用的两种教学方法,即模拟教学和企业实践,应在进行模拟教学的基础之上,再深入企业实践,效果会更好。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篇7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核心思想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身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简单地灌输、传递知识的过程。其二,学习是学生主体的创造性活动。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学生被动地接收信息,也不是新旧知识的叠加,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创造性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对信息进行主动的选择、改造、吸收和创新,从而获得自身的独特理解,构建自身的知识意义和体系。其三,学习效果与学习环境密切相关。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学习同伴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环境则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它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场所。”可见,在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中,学习是学生在一定学习环境下,通过与老师、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建构知识意义和体系的过程。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教学活动的首要目标就是要重视、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建构主义理论家冯•格兰塞斯菲尔德指出:“我们应该把知识与能力看作是个人建构自己经验的产物,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讲授‘事实’,而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在特定领域中建构自己的经验。”在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中,教师不是传授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合作者,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大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是对传统认识论、教育论的一场革命性的挑战,它给我们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改革新时期大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参照和启示。

第一,建构主义学习观对知识和学习的重新认识

为我们创新大学语文阅读教学观念和课程设计原则提供了理论参照。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体性意义的建构过程,因此,在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结果。

在大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多维度理解阅读文本创造条件。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吸取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优点;另一方面也要正视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积极借鉴和吸取对话式阅读教学法、探究式阅读教学法、体验式阅读教学法等现代阅读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以适应高职高专学生大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需求。

第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篇8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高职英语;教学设计

0引言

在高等职业教育蓬勃迅速发展的今天,高等职业人才受到了国家和社会以及企业的重点和广泛关注,高职人才的英语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也备受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视,从国家对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就可以看出,通过正确和科学评价的方法手段所获得积极有效的反馈信息是改革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重要措施;通过注重英语学习的“实用性为主,够用性为度”原则,强化英语听力和口语技能,充分体现高职高专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因此,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高职英语教学中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是非常紧迫的。建构主义也被称作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更进一步发展,是与素质教育相互吻合的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最重要的教学理论观点,最早由认知发展领域极有影响力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1]。建构主义理论关注以原有的知识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建构的知识,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社会性,对各学科学习和教学方法提出了很多新的有效观点。

1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学生间的知识水平差异

高职高专院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没有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的学生,所以这些学生的录取分数要比本科院校学生的录取分数低很多,大部分学生的弱项更是在英语方面,存在英语基础不扎实、阅读能力不强、词汇量小、听力及口语薄弱、西方文化缺失等严重问题。

1.2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本人所在的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都非常认真地备课、积极讨论英语教学方法,然而经过教师长期的观察发现,英语教师讨论的只是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多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教师仍然只关注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因此教师们经常困惑为什么学生上课表现沉闷不积极,学习热情低下和效率不高等问题。

1.3学生的建构性学习被忽视

在高职高专的英语课堂上教师主要按照传统的方法教学,把英语学习只看作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而学生的任务就是配合教师的教学行动。仅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建构性学习,实际上只是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执行教师规定的课堂步骤,探讨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后得出教师想要的结论[2],这种流于形式主义的英语教学是不能真正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1.4课堂教学中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缺乏和西方文化的缺失

高职高专英语教育的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了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因此高职英语教育应把培养英语实际交际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同时把西方语言文化学习也充分纳入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3]。当前社会就业竞争日渐激烈,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很不乐观,很多毕业生最后想要进入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工作,英语应用能力和对西方人文和传统文化的了解也就成了高职学生英语学习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是在目前的英语教学策略和方案上,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英语国家传统文化的讲授是大量缺失的。

2建构主义理论应用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了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是英语课程学习的总体目标[4]。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应该突破记忆的被动学习,主动去探索和认知,促使英语综合语言能力的形成。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应以人为本、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主动建构知识,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强调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识的观点是非常一致的。英语学习是一个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的实践和探索,这种探索和发现同时也丰富和发展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案与步骤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运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助,教师的角色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其他有效的教学方式相结合,激活英语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1教学目标的设定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整个英语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5]。教学设计者通常应该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使整个英语教学的设计过程围绕着“意义建构”这个中心展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2英语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造设立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并且尽可能真实的情境,通过积极的场景“同化”与“顺应”所教授的教学主题,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6]。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去,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和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面。创设英语教学情境的常用方法有借助实物、图像,利用漫画、视频资料和学生的语言活动等,这些教学方法通常都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3形成性评价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探索式学习,积极主动地与外部环境进行知识和信息的交流。形成性评价在此基础上,以学习者和学生为中心,以信息反馈为手段,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认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切入点和兴趣点,从而进行更为有效的学习,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建构主义理论同时还强调了教师和学生必须通过真实有效的教学活动来获得反馈信息,改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知识。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形成性评价包含了学生的情感、学习策略和学习态度等主观个人因素作为评价数据,需要运用定性的评价方法。因此,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形成性评价必须是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

4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

4.1建构主义理论下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势

4.1.1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教师选择教学主题和内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交流与合作,教师给予适当的学习指导[7]。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改变学生思考问题的模式和方法,能够引导学生科学地应用理论知识学习语言;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改革。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模式逐步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发展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态,形成了从班级教学模式发展到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

4.1.2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以图、文、声、像、影相结合和交互性为基本特点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是创立真实情境非常有效的工具,它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现实景象、生动的场景,使学生获得与现实世界较为接近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促进学习与现实环境的融合。

4.1.3完善教学评价机制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方式。对每个阶段英语教学的结果、学生英语学习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采用形成性评价,因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形成的评价可以灵活调整和改善英语的教学活动,所以这对于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4.2建构主义理论下英语课堂教学的局限性

4.2.1过分注重情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理论观反对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采用抽象的教学方法,却盲目追求真实情境的创设和亲身体验,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探索发现法建构语言知识的意义,这样教师很容易造成过分重视非理性学习,轻视理性学习的现象。

4.2.2不利于系统知识的传授

建构主义理论虽然强调语言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和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但并不是所有的语言知识都能够通过情景的创设而实现意义建构的。如果过多强调建构主义的情境学习法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新建构知识的不理解,因此,要客观辨证地分析建构主义英语教学法的优势与劣势,并同其它教学理论相结合,共同指导我们的英语教学实践,这样才能保证英语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4.2.3教育资源不均衡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飞速提升及信息技术的大力普及,许多学校的硬件条件与环境在不断改善,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也在不断推广和应用,但还是有很多经济落后地区的学校在硬件方面的配置和建设不够完善,这必然会影响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4.2.4师生间的情感作用被忽视

在现代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中,往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被计算机所取代,目光交流越来越少,教师对着计算机讲授,因而并不知道学生对所讲知识的理解能达到多少,这种教学环境显然不能有效地发挥师生间人与人的情感作用。所以,建构主义理论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中的情感体验是有所局限的。

5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方法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教学创新,这种创新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学生生理、心理、智力等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着深刻的指导作用和重要价值。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教学理论,而应采取重建和创新的教学理论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如果我们用辨证主义的观点看,建构主义理论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的社会性和个体性、知识的客观性和主观性、个体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学活动的规范性等都有待于我们教学工作者进一步深入、全面和系统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黄先敏.高职英语教学策略及教学法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8,(2):59-61

[4]李吉林.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王德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篇9

关键词:建构主义;新课改;课件开发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及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近年在西方逐渐流行的一种新型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内容包含学习的含义及学习的方法两方面.对于学习的含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主动建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在关于学习的方法方面,建构主义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而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1、建构主义对学习含义的解释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2、建构主义对学习方法的解释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那么,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又应是怎样的呢?“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目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建构主义理论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作为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也就是说,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⑴搭脚手架⑵进入情境⑶独立探索⑷协作学习⑸效果评价

2、抛锚式教学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⑴创设情境⑵确定问题⑶自主学习⑷协作学习⑸效果评价

3、随机进入教学

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为克服这方面的弊病,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随机进入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⑴呈现基本情境:⑵随机进入学习⑶思维发展训练⑷小组协作学习⑸学习效果评价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课件开发的指导作用

当前,课件开发搞的轰轰烈烈,但不免有鱼龙混杂之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不得不从更深一层的角度来思考课件开发的未来。

建构主义理论为课件开发送来了指路明灯,如何使课件开发更符合现代教育规律,如何使建构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兴趣,而建构主义理论与课件开发的有机结合,将使课件开发在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中显露出勃勃生机。

1、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主要的心理活动是高水平的思维活动,而不只是记忆,也不只是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因此,教学软件应该努力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2、为达到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和知识建构,学习者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设计`监视和调节,教学软件应考虑如何帮助和促进学习者监视自己的学习过程,正确地评价自己学习的状况,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调节。

3、在建构主义的学习和交流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将更充分,教师首先提出一些能激发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而教师回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发言,并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而后再提供相应的引导,引导学生看到与其观点相矛盾的观点和事实,或者组织持不同见解的学生进行讨论,或者从学习者的见解出发进一步进行提炼和概括。因此,在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中,应考虑到有利于学习者合作解决问题,有利于小组讨论和意见交流,有利于教师在其中的沟通互动。

4、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路线:以问题解决促进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因此,在教学软件的开发设计中,应为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提供支持,并通过对尝试的监视,进行判断,以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和启发性的反馈和提示。同时,考虑到不同学习者的差异,设置帮助按钮。

5、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应用固定的模式限制学习者思维的发散。教学软件的设计中,应尽量设计多条路径。

6、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基于真实问题的解决。在教学软件的开发中,所提供的问题,所模拟的事件,应与现实问题相符合,这样更能激发学习解决问题的兴趣,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参考文献

1、陈琦张建伟基于多媒体的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6)

2、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外国教育资料》(1999.1)

3、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3)

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学科教育》1998(6)

5、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教材.教法》(1999.9)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篇10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预示着中学历史教学真正走上了现代科学教育的轨道。新课标是以现代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建构主义主张的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观、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等6个方面。其优势在于解决传统教学中业已显露的问题和弊端,而随着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对教和学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我校的“十字教学法”是在教育教学改革涌现出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模式为“预习――尝试――探究――应用――归悟”五个环节,它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思想,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主要通过课堂这一教学阵地来完成学生学习任务,达成教学三维目标。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来谈谈建构主义对历史“十字教学法”的影响。

一、建构主义对历史“十字教学法”知识观的影响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十字教学法”是根据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进行设定学生对知识认知过程的环节的。通过对历史知识的“预习”,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个初步的认知,随着“尝试”环节的展开,认识程度不断拓深,就形成新的认知。再随着“探究”环节的开展,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接着进行“应用”环节,就是把历史知识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最后,通过“归悟”环节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建构主义对历史“十字教学法”学习观的影响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获得的,而是学生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种知识建构过程其实直接指导着“十字教学法”学生的学习观,最显著的是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从“预习――尝试――探究――应用――归悟”五个环节来看,学生参与历史知识的学习,有学生自主学习,有同伴互助学习,有老师适时点拨指导学习,有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等,学生在对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对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也就完成了本节历史知识的建构。可以说学生学习历史知识重在“习得”,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学得”。

三、建构主义对历史“十字教学法”师生观的影响

建构主义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在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的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支持者、引路人、评价者,却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课堂知识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这就要求学生历史“十字教学法”学习中应充分发挥其认知主体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帮助下,拓展思维、积极探索,使自己能顺利完成对历史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建构主义对历史“十字教学法”学习环境的影响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是在一定课堂情景中,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过认知主体对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历史“十字教学法”的“预习――尝试――探究――应用――归悟”五个环节本身就是学习环境的营造。五个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是老师采用预设方法,寻求学生学习历史最佳的情境与意义建构的切入点,通过“尝试”环节,搭建学生交流平台,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同化和顺应。再经过“探究”“应用”环节进行合作或协作形式进一步对历史知识点深入探究,就把学生的历史初级学习转向历史高级学习。最后,通过“归悟”环节,积极引导学生完成对历史知识意义建构。

五、建构主义对历史“十字教学法”教学原则的影响

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认为:(1)所有的学习任务要更有效地帮助学生适应学习;(2)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教师预设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本人的问题;(3)教学设计要体现学生真实的任务;(4)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从事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5)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教师应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6)教学设计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7)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测自己的观点;(8)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这些教学原则实际上体现在知识观、学习观、师生观、学习环境中,有力指导历史“十字教学法”的落实,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建构,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六、建构主义对历史“十字教学法”教学设计影响

历史学科的教学本质是人文教育,肩负着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任务。因此,历史知识的教学应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激发兴趣,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合作学习,主动建构等教学策略来学习历史。我认为建构主义理论对历史教学设计的影响应当包含以下内容:(1)教学目标设计。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要把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为此,教学设计过程要紧紧围绕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这个中心而展开。(2)学习环境的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3)自主学习设计。自主学习设计是整个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