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传统教育心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9:01

革命传统教育心得篇1

2017年7月11日至14日,我和仁辉同志有幸参加黔东南州党校系统党性教育师资班,共50人,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研究院培训学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意义,培训单位采取了集中专题讲授,由江西省委党校罗明伟教授给我们上了《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我个人恰恰对秋收起义和转移上井冈山的这段经历不太清楚,所以我还录了音。专题教学中,这段历史从模糊变得清晰,清晰到年月日,清晰到一个个历史事件,仿佛回到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看到了一支衣衫褴褛的革命军与农民混编的队伍,走在寻找革命真理的丛林中,毛委员成为他们的主心骨与逐渐值得信赖的启明星、千里追寻的动力。

文家市退兵、芦溪折将、三湾改编、大仓洽谈、暂定井冈山,故事听起来好感人,其实是多么的惨烈与惊心动魄。我重新认识了袁文才、王佐两个革命烈士,正是他俩,为初期的革命童年立下了汗马功劳。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存在虽两年零4个月,却是星星之心,可以燎原。井冈山根据地的鱼水情深,成为依靠群众,全民皆兵的源头,正从这里开始,后来的富有代表性的一个个革命精神也是从井冈山精神的熠熠生辉中传承下来的。

培训安排了访谈教学。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教学通过对井冈山革命烈士后代三位典型人物的访谈,来证实那段历史的艰苦卓绝,公而忘私的革命情怀,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革命女前辈曾志,贵富小姐不当,却在革命理想的召唤下,来到井冈山,生下孩子毅然送给老乡,随军战斗,丈夫牺牲,又经长征,走到新中国。革命胜利后,居然找到了当年送人的孩子。这种情况当时并不是个案,是许多革命家庭的缩影。毛泽乐和贺子珍的孩子毛毛不就是才生下来几天就送人吗?解放后,还打听不到呢?曾志的孙子讲述着那段历史,无不震撼人心,令人潸然泪下。还有江华烈士的孙女江满凤,宜事宜歌,唱得声声揪心,无不令人垂泪……

如果说专题教学和访谈教学只是理性接受,那现场教学就是情景再现。大井朱毛旧居、小井红军医院、小井红军烈士墓、红军洞、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革命博物馆、茨坪革命旧址、黄洋界哨口、茅坪八角楼、龙江书院、朱毛挑粮小道、韶山旧居等一系列革命遗址的参观,听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年轻战士在无望的眼神中,只说出那句"等革命成功了,不要忘记刻上我的名字"就闭上了眼。在革命博物馆的中心位置,更有一块无字汉白玉碑,代表一万三千多个没有名字的战士。在小井红军烈士墓,讲解老师讲到的原配夫人伍若兰,坚决不叛离,六个月身孕的胎儿被惨无人道地剁成肉浆,割下头颅,挂在旗杆上,这是何等的壮烈与凄惨。讲解老师声泪俱下,一行泪珠滚落到颈上,却一动不动,一直到讲解完毕,成为我们评为最值得尊敬的金牌讲解员。

纵观本次培训,通过"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的创建"学习,深刻体会到共产党人之所以取得胜利的秘诀就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是折不弯、压不垮、打不烂的坚定,是可以为了革命,抛弃小家的坚定,是那句"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坚贞不屈,是伍若兰胎儿被剁、头颅被割的不移之志。在改革开改中,这种坚定理想信念的革命斗志至今仍未过去,被称为精神之"钙".

共产党人的第二个成功秘诀,就是积极有效地发动群众,把土地革命与发动群众相结合,形成一套动员机制。黄洋界战斗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全民参战的首次农民战斗案例。黄洋界大捷,证明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应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精辟论述。用事实行动回答了"井冈山的红旗能打多久"的悲观疑问,证明了群众才是最大的资本。后来的万里长征、延安革命、解放战争,革命队伍是越打越多,越打越强,以至于在淮海战役胜利后总结中禁不住笑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深厚的群众基础正是革命成功的秘诀之一。今天,民生仍是最大的政治,群众仍是最大的英雄,一点没错。

共产党人的胜利,还值得一提的是官兵一律平等。从兵中俘虏过来的兵,转身为共产党的战士,作战勇猛,视死如归。他们这样说:"把兵当狗,红军把兵当人,当红军,才真正体会到做人的尊严。"由此可以窥见共产党官兵是如何的同甘共苦,上下一心。共产党的胜利,还有很多原因,每一个革命胜利的原因到现在都没有过失,都值得发扬和继承,也只有发扬和继承,共产党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永立执政党之林,不被人民所抛弃。

作为党校人,在结合革命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我也在进一步的思考,我们县级党校要怎么办才更有特色。

首先,打造精品专题教学。每个教师都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需要备一堂精品专题课。并且课课不要相仿,要各自在自己的课题领域,各有侧重的论述,形成鲜明特色。

第二,开发多种教学形式。在专题讲授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开发访谈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党校的精品专题教学课题要以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为主,这样一个课题才具有恒久的生命力,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不同群体的考验。

革命传统教育心得篇2

我们最先来到黄洋界,黄洋界不愧是井冈山北面的天然屏障,海拔1300多米,山势险要,山峰峻拔。站在黄洋界上,俯瞰美丽的大峡谷,山坡上郁郁葱葱的阔叶林;白茫茫的云海淹没了群山之腰,留下峰尖;看到这里的哨口、炮台、、挑粮上山时走过的小路和两块耸立的纪念碑,不得不让人又想起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样熟悉的诗句。

在黄洋界耸立的纪念碑下,我们全体党员在班长的带领下,再一次举行了入党宣誓,面对纪念碑,重温入党誓词,我们感受到无数革命英烈的亡魂期待的目光。那一刻,自己心中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更加坚定,对那面鲜红的党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茨坪我们参观了旧居,这里原是一栋农民的住房。1927年10月下旬,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到达茨坪时就住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总司令的旧居,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防备委员会旧址,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部、军械处等。听说就是在这里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这篇光辉著作。在的旧居中,我们还看到了一天只有5分钱伙食费的厨房。可以想象,以前这些先辈们在这里过的生活是多么得艰苦。我们不得不为他们的艰苦精神和革命志气所感动,他们的精神构成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这对于我们每一个新时期的青年人无不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激励着我们每一个有志的爱国青年为振兴中华而奋斗。

之后,我们来到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博物馆依山临水,耸立于翠湖公园旁边。博物馆的建筑古朴庄严,大厅门口的馆名是亲笔手书。进入博物馆后,听导游介绍,里面陈列了革命文物800多件。记载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间的整个过程。在博物馆里,许多英烈不足30岁,为了共和国的诞生,他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当我们抚摸着墙上一位位年轻烈士的英名,无不感到肃然起敬,那是一种心灵的震撼……面对先烈们的忠魂,无需生动的报告,无需深刻的教诲,就在镌刻着一位位烈士英名的墙壁前,我们每一位党员接受了一次政治和心灵的洗礼。:

革命传统教育心得篇3

【关键词】当代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价值;问题;对策

一、革命传统教育概述及其时代价值

革命传统教育是以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没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列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培育和形成了一整套使受教育者得以继承和发扬的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教育。其主要内涵为:养成密切联系群众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培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谦虚谨慎等良好品质;养成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的品德;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英勇牺牲的献身精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知行统一的原则,与“四有新人”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法规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1]而革命传统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和引导青少年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对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充分了解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苦难史、奋斗史,不断增强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培养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作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作为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中坚力量,青少年身上担任着祖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我们必须充分利用革命传统的现有资源,将中国共产党人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根植于青少年的思想和行动中。

二、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我们或多或少会看到青少年人群中出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这无疑使其成长和教育问题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在这一较为特殊的阶段里,我们需有足够的敏锐性和针对性确保这一阶段人群得到的足够重视、理解和引导。

1、心理不够成熟,思想道德基础薄弱

青少年阶段的心理发展正介于不成熟与成熟之间,他们缺乏足够的社会阅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都处于形成的重要时期,难以明确辨别善恶是非,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若不能及时用革命的优良传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会导致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和腐败现象,给青少年的心理带来不良的社会效应以及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一些三观不太成熟、思想道德基础薄弱者还有可能产生所谓的“信仰危机”和“信任危机”。[2]

2、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凡事以自我为中心

自古以来一个民族若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团结成为一个整体,中国的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能够凝结、能聚成一个整体,使革命的力量不断加强并且不被任何外在因素所分散,最终实现空前胜利。而现如今大多青少年生活条件优越、物质充实,来自家庭的过度呵护和亲友的顺从使得相当一部分人表现出极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不良倾向,很少会愿意顾及他人的感受,在学校或者社会中都表现出团队合作能力差,集体主义意识淡薄,完全丢弃掉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传统。我们应该对青少年进行一定得理论灌输,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来教育、影响青少年,将集体主义观念内化成他们的自身素质。

3、享乐主义盛行,缺乏吃苦耐劳精神

勤劳勇敢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进行革命的过程中形成的优良品德,延续至今并在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进一步发扬光大,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等等,无一不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的体现。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他们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从小就是在无限的疼爱甚至是溺爱中成长起来,他们没有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意识,也体会不到老一辈革命家所经历的苦难,更体会不到“居安思危”、“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等这些警世名言背后的深刻含义,贪图享乐、好吃懒做的现象比比皆是。[3]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强自立的,因此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塑造他们勤俭节约的品德就显得尤为重要。

4、革命传统教育在某种程度上的被忽视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教育体制普遍只关注了应试教育,关注于知识的传授和成绩的提升,在某一层面上可以说是大大忽视了道德的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不能有效落实,思想道德教育也仅仅只是浮于形式。[4]而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物质的东西,各种腐朽思想腐蚀青少年思想,革命传统教育也被逐渐淡化、逐渐边缘化。此外,从事革命传统教育理论研究的和其他领域的研究人员相比少了许多,理论研究人员的人数不占优势,同时理论研究成果也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可行性低,缺少新意,导致革命传统教育逐渐被忽视。

三、加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对策

青少年群体思维敏捷,求知欲强,富有创新活力,是一批具有无限活力以及创造力的群体,我们需要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多方面、多渠道地对青少年进行切实有效革命传统教育。

1、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青少年时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作为人一生中接受教育最系统、最集中的时期,也作为一个人三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得每一个人在这一阶段的成长学习都与学校的教育和老师知识的传授息息相关起来。学校有必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条途径,将思想政治的教学与革命传统教育紧紧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与教材相结合、纳入课堂,创新学校课堂教学形式;开展的各项思想政治工作,对青少年进行情感熏陶,引感共鸣,使得青少年学生在灵魂深处接受、认同革命的历史和优良传统。

2、发挥家庭教育的潜在支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家长在平日的教育中需注重教育子女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教育孩子树立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绝不能对子女采取放任自由的教育态度,过分宠爱甚至是无条件地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避免养成孩子拜金主义、追求虚荣、铺张浪费的生活习惯等。同时父母也应以身作则,用自身的切实行动了来教育影响孩子,为孩子营造出成长的良好氛围,从而更好地达到革命传统教育的目的。

3、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

青少年年轻、阅历浅,他们很容易被社会大环境所影响。而当前的社会氛围对青少年的革命传统精神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各种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充斥着电视、网络、报刊,腐蚀着人们的思想。若不能及时利用革命的优良传统来教育引导青少年的思想,必然导致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核心价值观的羸弱。各级新闻媒体、报纸期刊应拿出重要版面、重要时段着重宣传各地革命传统文化,普及革命传统知识。同时发挥网络优势,进一步加强网络环境的监管,构建新型教育平台,将先进传播手段与革命传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正面引导,弘扬革命传统文化,净化社会教育环境。

4、结合社会实践,增强教育实效性

对于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绝不能仅限于单一的课堂教育,这样难以充分调动起青少年对于革命传统的积极性,我们需要切实做到行之、认之,通过社会实践来让青少年们更加的了解社会、了解历史、在亲身的体验中增强他们对历史的认同感,从而达到革命传统教育的目的。若是能够将现有的红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用革命战争时期所遗留下来的遗址、遗物或是文献等等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或是探访依然健在的老红军、老八路等,请他们以作报告等形式进行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继承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通过自我参与、自我教育来体会蕴涵在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中所反映的文明成果、民族精神、爱国精神,从而增进思想感情,升华思想道德境界。

5、改进革命传统教育方式、方法

没有一种药方能够医治百病,也没有一种教育方法能够适用于所有学生。对于当代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处于新的历史之中,受新的历史环境所影响,接受着不同的事物,成长观念不同,想法和观念也自然也有所区别。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同时还要将革命传统教育同新的历史时期结合起来,将传统的教育方法同其他的思想教育形式相结合起来,同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国策结合起来,不断创新传统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与时俱进,让时代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新的时代精神,从而发挥出更好的作用,为革命传统教育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革命传统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创新的革命传统教育来激励广大青少年不断奋进,更加从容的面对当今社会的各种思想文化,更好地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践行老一辈革命家优良传统的过程中承担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

【注释】

[1]刘凌凌.范桂兰.论网络时代的革命传统教育[J].老区建设,2008(16).

[2]宋德禄.必须重视对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90(01).

革命传统教育心得篇4

关键词: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深入开展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就是要铸牢官兵的灵魂、凝聚战斗精神为提高战斗力提供思想上有力的支撑。

正如主席所指出的“不善于继承,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缺乏继承的活力。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往往是最好的继承。”当今时代,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与多样化,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旧的传统观念被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所冲淡掩埋,而新的时代价值观念尚未完全牢固地扎根于官兵的价值观念之中。所以充分汲取传统文化资源的丰富营养,培育官兵正确的价值观念,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传统文化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五句话”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中国传统文化要求把个人的修养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博大精深的文化,使得对中西文化做过深入分析的孙中山感叹道:“把一个人从内心发扬到外,由一个人的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为止。像这样精微开展的理论,无论外国什么政治哲学家都没见到,都没有说出,这就是我们政治哲学的知识中独有的宝贝,是应该要保存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丰富与复杂的,结合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五句话”总要求,笔者认为可将其归纳为重义轻利,以民为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厚德载物等五个方面。

(一)正确认识“义”与“利”的关系,始终做到忠诚于党。“义”即公正的道理,是指被人们广泛认为合理公正、正直的行为;或指道路、法制,代表着全体人民的利益。“重义”它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利”。传统文化认为生命的不朽可分为三个境界:“立功、立言、立德”,立德乃是最高的境界。作为当代革命军人要分清“义”与“利”的关系,就是要始终“忠诚于党”的绝对领导这个“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这个“义”,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最大的“利”。古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尚利则乱,尚义则治”等等,都教育我们要分清“利”、“义”关系。如果把价值观比喻成思想的指南、道德的罗盘,那么,义与利就是这只罗盘上的指针的两端。军人是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特殊职业,这种职业特征决定了军人的价值在于牺牲奉献,坚持重义轻利应该是我们的自觉选择。听从党的指挥,只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需要,这种重义轻利的选择应该成为义不容辞的舍生取义,这也正是革命军人的光荣所在。

(二)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思想,牢记使命宗旨。爱民是民本思想中的一条主线。历代统治者都主张施“仁政”、“以民为本”,做到爱护百姓。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唐太宗也曾说过:“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代政治思想家或是君主都是极力主张君要爱民,爱民才能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我军是人民的军队,紧紧地和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唯一宗旨。“热爱人民”是当代革命军人最本源的价值追求,是坚定理想信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支撑。

(三)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报效国家。刚健有为、自强不息是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知难而进、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思想贯穿于中华民族的整个历史过程,爱国主义传统的示例更是不胜枚举。从孔孟时代的“匡正天下”到屈原的“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从贾谊的“国耳(而)忘家,公耳(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岳飞的“精忠报国”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从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孙中山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强烈爱国主义情怀,体现着民族自尊自强的人生价值追求。军队因使命而存在,军人因使命而献身。当代革命军人应始终牢记“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使命任务,爱岗敬业,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发挥主体地位的创造精神,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做到忠诚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

(四)以厚德载物的视野,提高军人价值追究的思想境界。厚德载物强调的是一个人,在做人与处世时,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心胸开阔,立志高远,崇尚荣誉。做人要增加内涵,做事要贡献社会,与人为善,完善自我。中国武德文化就是以荣誉为主要特征,强调“明耻教战”、“人生富贵驹过隙,惟有荣名寿金石”;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爱戴,恪守道德准则的团体就会与时俱进,健康发展。军人有了对荣誉的向往和珍重,就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军在80多年的奋斗中,不论是与凶残的国内外敌人战斗,还是与无情的洪水、病疫、冰雪、地震等自然灾害较量,广大官兵舍生忘死、不畏艰险、顽强拼搏,谱写了军人壮歌,正是这种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文化精神在军队中的传承与发扬,赢得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誉。无价的荣誉是一名军人的最高追求,荣誉的获得需要个人文化素养的积淀。崇尚荣誉、创造荣誉,就要像杨业功那样忠诚履行使命,像丁晓兵那样书写壮丽人生,像李向群那样勇于牺牲奉献,像苏宁那样献身国防事业,像雷锋那样热爱党和人民,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勇当先锋,建功立业。

二、汲取传统文化营养,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应把握的几个着力点

(一)借助传统文化的外推力,确保当代革命军人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就本质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特定社会形态、既定的文化基础而具体展开的。传统文化素材及它们所蕴含的思想观点、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作为“具体信息源”直接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运行,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内容与方式等结构组成要素增添了鲜活的文化元素,而且极大地充实和丰盈着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呈现的文化内涵、文化底蕴和文化品格。其次,传统文化“介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为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与“外化”的全过程。一方面,传统文化根植于官兵入伍前成长教育的思想之中,在开展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调控官兵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有利于推动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营养进一步在官兵头脑中“根植”与“固化”;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形成的“文化场”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文化环境,能够通过有目的、能动性的实践活动将传统的“工具”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内化为官兵的实际行动。同时,由于情感要素是维系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成效,能否引导官兵自觉践行的核心因素,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等文化因素正是培育和激感的重要源动力,因而传统文化还是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化与外化的“情感粘合剂”。

(二)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历史资源,确保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与传统文化同源共振。著名社会学家、思想家爱弥尔·涂尔干曾指出:“没有一个民族的道德教育是建立在把现实社会变成与传统毫无相关的白纸之上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离不开本土化的国情和人情。传统文化是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追求,维系和延续我们共有的民族记忆,传承民族思想和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情感的精神血脉和信念支撑。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重义轻利,以民为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优秀思想,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之中。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就是要利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弘扬传统文化。一是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发展史。在当今,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固有内容和内在要求。二是弘扬革命优良传统的红色文化。红色资源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红色资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巨大的文化资源,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内涵,折射出革命先辈们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思想信念。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铸牢军魂,紧紧抓住今年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建党90周年、“九一八”事变80周年的有利契机,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开展以“学史明理、知党报恩”为主题的文化活动,通过学习党的发展历史,追溯核心价值观成长历程,不断增强官兵践行自觉性。

革命传统教育心得篇5

《纲要》在组织与实施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让幼儿能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积极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为此,为幼儿创设富有浓厚革命传统教育特色的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1、吊饰。走进幼儿园各个班级,映入眼帘的是革命传统教育的吊饰,如:大三班的吊饰是主题是“优良传统代代传”,是用废旧的台历和纸巾筒做成的,上面贴有老师与孩子共同完成的儿童画,画面是爱劳动、爱家乡的内容,让幼儿通过画面直接感受到革命优良传统的含义,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同时,这些废旧材料的利用也体现了革命传统中艰苦朴素的作风,把教育内容和表现形式较好的结合。

2、在主题墙的环境布置上,我们深入挖掘每一个主题与革命传统教育间的联系。比如大二班是用绘画的形式画出自己熟悉的东江革命人物和表现革命战争的场景,为了使作品更生动、完美,孩子兴趣更浓厚,教师还对这些作品进行进一步装饰,作品效果显而易见。展现在主题墙上的幼儿革命传统教育作品虽然看上去有一些稚嫩甚至是有点笨拙,但足以体现了孩子们在思想意识实现了质的飞跃,他们已经从刚开始的对革命传统教育的认识和了解到现在通过自己的表现形式操作并完成制作,这些作品不仅美化了活动室、丰富了主题墙,还记录了幼儿在这次课题活动中的体验,在感受视觉美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多种能力。

二、将革命传统教育巧妙地融入到幼儿的活动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因此将幼儿革命优良传统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1、随机渗透。幼儿在园的日常活动无不时时、处处蕴涵着教育内涵。如:哪位小朋友摔倒了、哪位小朋友的鞋带松开了、哪位小朋友抢了别人的玩具啦等等,遇到这些情况,老师就要把握住教育时机,适时地加以引导,及时教育幼儿要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比如同伴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教育孩子们要有勇敢、不怕苦的精神等等。

2、游戏活动。游戏是幼儿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能寻找到快乐,因此游戏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将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融入进了幼儿的游戏活动中。在体育活动中,小五班的孩子通过“送水”游戏,让幼儿学习战士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有大四班开展的“舞龙”的游戏,是让幼儿学会团结合作的能力和精神。

3、区域活动。区域操作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体现个体教育的良好方式,为此,我们各班根据这个主题活动,提供生动有趣、操作性强的材料投放于各区域中让幼儿操作学习,如大二班提供图片丰富的书籍——“红色惠州”让幼儿阅读,让幼儿了解惠州的革命历史文化;大三班在科学区中提供“转动原理”、“影子游戏”以及“灯泡亮起来了”等材料,培养幼儿爱科学、积极探索的时代精神。通过充分利用区域活动形式使幼儿对革命传统教育理解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使幼儿园课程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4、教学活动。为了让班级之间更好的交流课题探索的内容、经验,各班老师深入挖掘革命传统教育的精髓,活动内容新颖、丰富,组织了公开教学活动。比如小二班的课题是《爱惜粮食,从我做起》,通过活动,让幼儿感知战争年代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苦,从而引伸到教育幼儿要学会感恩,懂得爱惜粮食,培养孩子吃饭要专心,不掉米粒,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还有大五班的综合活动《生活小妙招》,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通过活动让幼儿理解革命传统教育在当代生活中的体现,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

5、大型家园同乐活动。为了隆重纪念建党90周年,对我园幼儿进行一次具体、生动和难忘的爱国主义教育,我园在六一前夕开展“党是太阳我是花”主题亲子游园活动。活动是通过13个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小朋友体验和感受红军战士们勇敢、坚强的精神。如:利用滑梯和楼梯进行的“爬雪山”活动、利用废旧纸皮制作成“隧道”的“小小地道战”活动、比赛穿军装的“整装待发”活动、学走梅花桩的“穿越雷区”活动、模仿运送伤员活动、利用长梯进行爬行的“炸碉堡”活动等等,活动既生动有趣又富有意义。

三、让家长资源为革命传统教育活动锦上添花

充分发挥家长教育资源的作用,会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化,会为我们的教育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中五班开展“枪支”的主题活动时,是通过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枪支模型,并且收集适合制作枪支的材料,为以后的一系列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另外,我们还积极发挥班级家长助教的作用,就拿有的班开展的“东江革命故事”来说吧,老师手上的资料毕竟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孩子的爷爷奶奶们,他们不需要去上网查找资料,也不需要到图书馆中去寻找历史遗留下来的经典故事内容,他们亲身经历了那样一个年代,革命精神已经深深的在他们的心里扎了根,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更是深深的存在于他们的脑海中。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惠州丰富悠久的革命传统文化,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幼儿感知家乡的革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长足的意义。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的道德成长伴随人的一生,我们在运用革命传统文化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愿所有幼教工作者都来做有心人,认真发掘、采集身边的教育资源,一定能使革命传统教育之花在幼儿幼小的心间盛开,并且会绽放出越来越绚丽夺目的光芒!

主要参考文献

《幼儿园课程指导纲要》

乡土教材《美丽的惠州可爱的家乡》

革命传统教育心得篇6

发挥教育资源优势

一、利用历史文化遗迹、革命遗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延安有黄帝陵,有宋代石窟,有卫国戍边的古战场遗迹;有枣园、杨家岭、宝塔山、瓦窑堡、王家坪纪念馆等革命纪念地。这些历史文化遗迹和革命纪念地,无一不显示出我国古代爱国仁人志士和老一代革命家战斗的足迹。各中小学普遍利用这些遗址、遗迹,组织学生参观瞻仰,现场讲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我党的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责任感。)

二、利用校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延安的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建于陕甘宁边区时期,一部校史本身就是一部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大部分学校都建起了校史展览室。每届新生入学,学校首先对他们进行校史教育,以爱学校、爱家乡为起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校开展重大的教育活动,都把校史教育列为一项重要内容,使校史成为教育师生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教材。延安育才学校是党中央于1937年创办的第一所学校。最初叫中央保育院小学,附设在鲁迅艺术师范,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兼任校长。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日子里,她保护和培养了一大批中央首长和革命烈士的子女,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历史的学校。1987年,邓颖超将的2万元稿费捐赠给育才学校,学校用这笔钱修建了校史陈列室。育才学校利用本校的光荣传统,对师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校史教育,使师生了解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学校,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

三、利用乡土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辉煌的13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革命业绩,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建国几十年来,在延安精神的哺育下,延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又涌现了一大批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优秀儿女。为了使学生了解延安,学习延安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延安地区教育局于1991年组织人力编写了一套以此为内容的德育乡土教材。同时,他们还向中小学推荐了《延安岁月》《延安史话》《闪光的足迹》《圣地风云录》《圣地沉思》《论延安精神》《延安儿女》《伟大的平凡》等一批书籍和电视片,作力爱国主义教材,有力地推动了各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延安师范附小结合学习乡土教材和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延安精神的书籍,开展了学、讲、画、唱、演、写等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搞得卓有成效。“学”就是通过学习,让广大师生了解延安的光荣历史,了解延安精神;“讲”就是利用各种形式,讲革命传统,讲延安精神;“画”就是开展一人一画的征画比赛,让学生画延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画来加深对延安的了解和热爱;“唱”就是要求全校师生必须会唱《东方红》《大生产》《南泥湾》《延安颂》四首传统歌曲;“演”就是通过文艺节目的形式进行传统教育活动;“写“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参加学校每次传统教育活动收获最大、感受最深的心得体会写出来。通过学、讲、画、唱、演、写等一系列活动,爱国主义的情感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

四、利用“三老”,建立爱国主义教育辅导站。

延安是革命老区,有众多的革命老前辈,他们是革命的活档案,是能说会讲的活教材。为了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发挥老八路、老红军、老干部的作用,全地区中小学聘请了930多位“三老”作为校外辅导员。学校有时请他们到学校现身说法作传统教育报告,有“时组织学生访问他们,和他们说古论今,促膝谈心。

青少年一批批地从他们的经历中学到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吸取健康成长的营养。子长县瓦窑堡小学就曾聘请本校毕业的县儿童团第一任团长、少将李赤然将军和老红军强明宝、县文馆所所长张建国、子氏烈士陵园老干部王志厚等来学校作报告、讲故事20多次,使师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鼓舞。

五、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每一个重大节日和纪念日,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延安地区的中小学充分利用这些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搞得扎实深入,丰富多彩。

元月,王家坪小学利用元旦开展一次敬老活动,通过为革命老人、孤寡老人和困难户送温暖,召开敬老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三月,育才学校在学习雷锋活动中进行“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教育;四月,延安中学祭扫“四八烈士”陵墓,开展“踏着先辈足迹走,誓做革命接班人”题班队会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五月,各学校结合“五一国际劳动节”,开展“红五月爱劳动”竞赛,进行“爱人民、爱劳动、爱劳动成果”教育,结合“五四青年节”作“五四”专题报告,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六月,各学校在欢庆儿童节的同时,讲解“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来历,各班召开“我和小萝卜头比童年”主题队会,开展“争做红花少年”活动;七月,举办”党是阳光我是花”、“我来给党唱支歌”主题班会,进行爱党、爱国、树理想、比奉献教育;八月,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进行国防教育和“学习,长大保卫祖国”的理想教育;九月,开展学习、宣传《教师法》活动,进行尊师重教、重视知识的教育;十月,开展“爱父母、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活动,进行系列爱国主义教育……这些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所开展的教育活动,都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六、利用自然风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延安山河秀丽,资源丰富,有黄河第一瀑布——壶口瀑布,有>

陆最早开采的延长油田,有花木兰习武练功遗址、有丰富的煤炭、石油、森林和土地资源。

延安地区各中小学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注意引导学生从了解延安、热爱延安入手,培养他们立志建设延安的志向,使同学们感到做一个延安人的光荣和自豪,从而增强他们建设延安的使命感。

延安有丰富的资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能够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发挥这些优势,千方百计地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得那些只靠理论上的灌输,文件上的宣传来搞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方相形见绌。

拓宽教育途径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延安地区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之外,还特别注意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式,力求收到实效。为此,他们坚持“四个按照”、“四个为主”的原则,即按照时间顺序、年龄层次、阶段专题、学科特点设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做到教师为主,专题负责;教学为主,全面渗透;学校为主,各方配合;行为训练为主,诸项教育结合。实施了一套“八个一”工程。

其一,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近年来,延安中学始终要求全体教师把爱国主义作为各科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因素,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比如,地理课以”黄河”为题,讲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和在灌溉等方面的巨大贡献;历史课讲黄河文化,讲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灿烂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政治课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讲唯物史观,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来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美术课引导学生看祖国山河图片,画祖国大好河山;音乐课教学生唱赞美祖国、歌颂党和人民、抒发爱国之情的歌曲等等。

这样各门学科集中于同一主题,使教育内容得到充分发掘,学生从中受到了一次多角度的爱国主义教育。

其二,组织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

升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最直接、最生动的教育形式。

为了使师生树立“心中有国旗、心中有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延安地区各中小学从规定升国旗之日开始,就坚持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讲话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国旗、国歌、国徽到版图、疆域、物产,从悠久历史、优良传统、民族气节到封建专制、列强鲸吞、国难国耻,形成了一套由浅入深、由概括到具体的爱国主义教材。各校开展的这种国旗下的讲话,使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三,每月组织学生观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

在延安,各中小学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的活动搞得扎实深入,他们不只是组织师生看一看,议一议,而是不搞形式,注重实效。认真选择影片之后,他们先是给学生介绍影片的主要内容,拟出思考题;在组织学生观看影片之后,又在全校开展影评活动。学生在看了《开国大典》《和他的儿子》《》《大决战》等影片后,写出了许多感触深刻的影评。仅去年,育才学校就写出了463篇影评,其中18篇参加了市里的影怦征文活动。这种直观性的教育,从多方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其四,每班每学期唱好一首优秀革命歌曲。

在流行歌曲盛行的今天,大唱革命歌曲,对于占领校园文化阵地,用积极向上的思想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延安地区的中小学每校都有许多必唱歌曲,如《国歌》《歌唱祖国》《社会主义好》《团结就是力量》等等。除这些必唱歌曲之外,各班每学期还要学唱一首新的革命歌曲,学校每年还要举行一次全校性的歌咏比赛,这在延安地区各校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定。每次歌咏比赛,师生的热情都很高,评比奖励也显得非常热烈隆重。

其五,各年级每学期组织学生阅读一本爱国主义书籍。

在学校开展读书活动,本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学生应该读什么书,怎样读,要达到怎样的效果,许多学校在这些问题上是容易忽略的。延安地区的中小学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读爱国主义书籍,他们不仅组织学生读,而且重视组织好书评活动。延安二中结合阅读爱国书籍就曾开展过对武侠和言情小说的讨论。通过讨论和写书评,使学生增强了辨别能力,学会了选择。许多中小学从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延安的书籍开始,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阅读,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其六,各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爱国主义演讲比赛。

延安地区中小学的演讲比赛,都是学校团、队组织牵头搞的一项大型活动。

各国支部和少先队中队先在各班比赛,然后再推荐优秀者参加团委和少先队大队组织的全校性比赛,这样,比赛的层次和质量较高,影响也很大。延安师范附小为了搞好“学习革命传统”演讲,聘请延安精神研究会秘书长许学元给学生讲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在不同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小学生如何学习发扬延安精神。通过老前辈的引导,全校各班都举办了“在延安”、“朱总司令在延安”、“周副主席的故事”等专题演讲。这些演讲活动的开展,使师生受到了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其七,每所学校都要确定一个固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党中央、在延安生活了13年,枣园、杨家岭、凤凰山等旧址,洛川会议、瓦窑堡会议、王家坪革命纪念馆等文物,直罗战役、瓦子街战役、青化砭战役等战场遗址以及刘志丹烈士陵园、谢子长烈士陵园、“四八”烈士陵园等革命烈士陵墓,都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各中小学都就近把这些旧址、遗址、文物和陵园作为自己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了一地与多校、一校与多地的长期联系,定期对学生进行教育。

其八,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做一件好事。

这一“工程”,实际上是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检查和落实。就拿瓦窑堡小学来说,全校1723名同学,一年之中,做好事就达5万多人次,收到表>

信400多封。

志丹县市镇小学全校的28个学雷锋小组,长期坚持到影院、车站、街道、农村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四、五年级的学雷锋小组,长期为孤寡老人洗衣、挑水、劈柴,受到镇政府多次表彰奖励。

配合“八个一”工程的实施,延安地区各中小学采用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日常教育与专题教育结合、知与行结合、校内外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与其它教育结合的方法,使得各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重点突出,各具特色。

革命传统教育心得篇7

[关键词]红色资源思想道德教育运用

一、红色资源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运用的价值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精神文化素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如何行之有效地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为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红色资源,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并成为我党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核心,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强劲动力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它既包括了静态的革命遗址、纪念场馆等,更包括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北坡精神等。其基本内容包括坚定的理想信念,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敢于胜利等。这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提炼和升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是我们治党治国的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丢不得,丢了要吃大亏”①。在新的形势下,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教育资源和方法论问题,具有重大的价值和独特的优势。

1.保证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向。理想、信念对人的行动具有定向作用、激励作用和维持作用。理想、信念是指路明灯,是人生前进的动力,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方向、没有动力、没有积极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此后,在长期艰苦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无论革命处于怎样的不利甚至极端的低潮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没有动摇自己的革命理想、信念。正是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激励着革命者在革命的征程中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挫折,保持革命本色,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在革命战争年代不能丢,在和平建设年代同样也不能丢,而且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关系到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向。运用红色资源中蕴涵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能使受教育者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指引受教育者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有力地保证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向。特别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曲折与挫折、处于低潮的今天,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之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丰富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思想道德教育就是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红色资源中蕴涵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创新精神,敬业、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源泉。对于青少年,充分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认识中国国情,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必须倍加珍惜,从而使他们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党员领导干部,充分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一次次接受心灵的洗礼,使他们牢固树立公仆意识、为人民服务意识,增强党性,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3.提供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里有一个方法论的问题。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以实践体验为基本途径,使受教育者在实践体验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有效地把外在的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达到道德境界的升华。因此,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方式是身临其境式的实践体验方式。全国各地的红色基地、图片、资料、实物、健在老红军老战士的亲身经历等,使红色资源具有直观、贴近的优势。这为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实践、体验阵地和鲜活的教材,为实践体验式的思想道德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可以运用红色资源的这一优势,通过广泛的实践体验,使受教育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有效地解决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论问题。

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贯非常重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教育价值。还在全国刚解放时,就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号召,要求“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邓小平指出:“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革命)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②20世纪80年代末,指出:“无论现在还是今后,我们都应该发扬井冈山精神,发扬长征精神,发扬延安精神。革命传统、革命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永远不能丢。”③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不久,来到西北坡,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红色资源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大价值,充分运用好红色资源来为思想道德教育服务。

二、红色资源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运用的前提

要充分运用好红色资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要挖掘、整合好红色资源。这是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到红色资源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运用的深入性、长远性及其效果。而挖掘、整合红色资源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红色资源挖掘与整合的系统性。中国红色资源极为丰富,对散见于全国各地的红色资源进行挖掘和整合,有一个系统化的问题。首先,对全国的红色资源进行挖掘、整合,使之形成一个红色资源的系统的大资源库,包括“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北坡精神等,保持其连续性和系统性。其次,对具体的红色资源的挖掘和整合也必须系统化。包括实物的收集和整理、修复,资料的整理、图片的收集和整理,对健在的老红军、老革命的亲身经历、亲身体会的发掘和记录、整理、推介工作。

2.红色资源继承和发展的统一性。继承和发展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离开了继承,便谈不上发展,离开了发展,就不是真正的继承,只有既继承又发展,才是科学的方法。对红色资源中蕴涵的红色精神,同样必须坚持继承和发展相统一。整个红色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北坡精神等)本身的形成就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相统一的过程。它们之间既是一脉相承,但又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形势和环境的变化在实践中发展。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今的形势与过去的革命年生了根本的变化。由过去以取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为目的的革命战争年代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建设年代;共产党由原来的革命党转变为现在的执政党;由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另外,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明显和高科技的突飞猛进,这些变化都要求我们在对待红色资源上,要坚持继承和发展相统一。首先,对红色精神的内涵和实质要毫不动摇地继承和弘扬,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事求是、敢于胜利的创新精神,敬业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同时又必须与时代相结合,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的新的时代精神。例如艰苦奋斗精神,首先我们要继承这种精神,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同时又必须与时代相结合,赋予新的内容。在新的形势下,不是要求大家重新过那种吃红米饭、喝南瓜汤的清贫生活,认为这样才算艰苦奋斗,而是要求亿万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反对浪费、勤俭建国,克服困难和挫折的精神,是要求我们把艰苦奋斗精神与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联系起来,把艰苦奋斗精神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自觉地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侵蚀。

3.红色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一体性。红色资源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属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毁损,将无法挽回。因此,挖掘、整合红色资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并不意谓着一种盲目的、过滥的开发,而应开发和保护并重,树立保护第一的观念。2003年8月29日,总书记在红色故都瑞金考察时指出,要把中央苏区红色资源品牌做好,要注意对中央苏区红色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在开发红色资源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一旦开发和保护相冲突、相矛盾时,就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而不能以开发为借口,以牺牲红色资源为代价。也不能以城市建设、旧城改造、住宅新区建设、交通设施建设等为由,毁损红色资源。另外,在开发红色资源过程中,一定要遵守严格的程序。尤其是在开发之前,一定要经过可行性分析、论证,特别是要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三、红色资源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运用的原则

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1.探索体验式教育方法。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原则”④。在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发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把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的思想内涵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满足兴趣爱好,使受教育者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可以利用各种节假日,革命领袖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建党、建军纪念日,红军长征等重大革命历史纪念日,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队会、团会,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精心组织革命圣地游、红色旅游以及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活动。积极邀请老战士、老干部、老专家、老模范、老教师作革命传统报告、讲革命传统故事。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各类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革命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对全社会开放,对未成年人实行免票,为受教育者开展参观活动服务。同时要讲求实效,实践体验后要及时组织进行总结、讨论、演讲等活动,巩固实践体验成果,使每实践体验一次,思想道德境界真真正正地提高、升华一次。

2.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模式。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渠道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是多样的、全方位的。前面讲到的红色资源开发的系统化原则,为实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础。实地参观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通过实践体验,达到道德境界的升华;图书资料理论性强的优势,可使受教育者更加深入、理性地理解红色资源的内涵和精神实质;电台、电视台的专栏或专题节目,报刊杂志的宣传报道,可以寓教于乐,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红色影视片特殊的再现手法,可使受教育者在艺术欣赏中,思想道德产生共鸣和升华。如电视连续剧《长征》,再现了伟大的长征壮举和共产党人创造的天下奇迹,生动地再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信念,达观的胸怀,艰苦奋斗、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精神,在全国各地深受欢迎,达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青少年尤其如此)。可以把革命歌谣制成音像制品,通过歌曲和舞蹈的形式,反映革命者的豪情,乐观的精神,军民鱼水情关系等。邀请老红军作革命传统报告、讲革命传统故事,利用其具有很强的可信度和更具人性化的优势,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还可利用互联网快捷、便利、覆盖面大、资源共享的这一现代教育方式,为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服务。当然,这些渠道和方法应综合使用,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3.健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党的十六大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⑤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也不是单靠那一个部门或机构能够解决的问题,而是应整合所有的力量,健全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体系。政府在其中起主导作用。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离不开政府的倡导和支持,包括政策导向、财政保证和社会动员等。政府对各类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革命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基地,要倡导并组织对全社会开放,并对未成年人实行免票。政府倡导并组织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北坡精神实物、图片全国巡回展览,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运用红色资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纳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红色精神教育要进入学校教材之中,学校要把教育与实践结合起来,既要把红色精神教育引入课堂教学,又要精心组织进行各种方式的实践活动,包括各种形式的参观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各种纪念活动等,使学生在教育和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家庭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从小养成,从娃娃抓起。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子女在青少年时期最亲密的老师。父母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重视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支持子女参与道德实践活动。父母要经常运用红色资源或利用节假日带着孩子到红色基地参观,进行实践体验,对子女进行近现代史、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精神等的教育,使他们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和村民委员会,以及其它一些基层组织,可以整合和利用身边的红色资源,举办各类活动,为辖区居民创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充分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

注释:

①《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19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二版,第368页。

③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光辉的第一山》,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第7页。

革命传统教育心得篇8

二、利用校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延安的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建于陕甘宁边区时期,一部校史本身就是一部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大部分学校都建起了校史展览室。每届新生入学,学校首先对他们进行校史教育,以爱学校、爱家乡为起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学校开展重大的教育活动,都把校史教育列为一项重要内容,使校史成为教育师生的最直接、最基本的教材。延安育才学校是党中央于1937年创办的第一所学校。最初叫中央保育院小学,附设在鲁迅艺术师范,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兼任校长。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日子里,她保护和培养了一大批中央首长和革命烈士的子女,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和历史的学校。1987年,邓颖超将的2万元稿费捐赠给育才学校,学校用这笔钱修建了校史陈列室。育才学校利用本校的光荣传统,对师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校史教育,使师生了解自己的学校,热爱自己的学校,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

三、利用乡土教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辉煌的13年,创造了举世瞩目的革命业绩,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建国几十年来,在延安精神的哺育下,延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又涌现了一大批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优秀儿女。为了使学生了解延安,学习延安精神,继承革命传统,延安地区教育局于1991年组>,!德育乡土教材。同时,他们还向中小学推荐了《延安岁月》《延安史话》《闪光的足迹》《圣地风云录》《圣地沉思》《论延安精神》《延安儿女》《伟大的平凡》等一批书籍和电视片,作力爱国主义教材,有力地推动了各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延安师范附小结合学习乡土教材和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延安精神的书籍,开展了学、讲、画、唱、演、写等活动,使爱国主义教育搞得卓有成效。“学”就是通过学习,让广大师生了解延安的光荣历史,了解延安精神;“讲”就是利用各种形式,讲革命传统,讲延安精神;“画”就是开展一人一画的征画比赛,让学生画延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画来加深对延安的了解和热爱;“唱”就是要求全校师生必须会唱《东方红》《大生产》《南泥湾》《延安颂》四首传统歌曲;“演”就是通过文艺节目的形式进行传统教育活动;“写“就是让学生把自己参加学校每次传统教育活动收获最大、感受最深的心得体会写出来。通过学、讲、画、唱、演、写等一系列活动,爱国主义的情感在学生心中扎下了根。

四、利用“三老”,建立爱国主义教育辅导站。延安是革命老区,有众多的革命老前辈,他们是革命的活档案,是能说会讲的活教材。为了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发挥老八路、老红军、老干部的作用,全地区中小学聘请了930多位“三老”作为校外辅导员。学校有时请他们到学校现身说法作传统教育报告,有“时组织学生访问他们,和他们说古论今,促膝谈心。

青少年一批批地从他们的经历中学到优良的传统和作风,吸取健康成长的营养。子长县瓦窑堡小学就曾聘请本校毕业的县儿童团第一任团长、少将李赤然将军和老红军强明宝、县文馆所所长张建国、子氏烈士陵园老干部王志厚等来学校作报告、讲故事20多次,使师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鼓舞。

五、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一个重大节日和纪念日,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延安地区的中小学充分利用这些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搞得扎实深入,丰富多彩。

元月,王家坪小学利用元旦开展一次敬老活动,通过为革命老人、孤寡老人和困难户送温暖,召开敬老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三月,育才学校在学习雷锋活动中进行“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教育;四月,延安中学祭扫“四八烈士”陵墓,开展“踏着先辈足迹走,誓做革命接班人”题班队会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五月,各学校结合“五一国际劳动节”,开展“红五月爱劳动”竞赛,进行“爱人民、爱劳动、爱劳动成果”教育,结合“

五四青年节”作“五四”专题报告,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六月,各学校在欢庆儿童节的同时,讲解“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来历,各班召开“我和小萝卜头比童年”主题队会,开展“争做红花少年”活动;七月,举办”党是阳光我是花”、“我来给党唱支歌”主题班会,进行爱党、爱国、树理想、比奉献教育;八月,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进行国防教育和“学习,长大保卫祖国”的理想教育;九月,开展学习、宣传《教师法》活动,进行尊师重教、重视知识的教育;十月,开展“爱父母、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活动,进行系列爱国主义教育……这些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所开展的教育活动,都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六、利用自然风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延安山河秀丽,资源丰富,有黄河第一瀑布——壶口瀑布,有大陆最早开采的延长油田,有花木兰习武练功遗址、有丰富的煤炭、石油、森林和土地资源。

延安地区各中小学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注意引导学生从了解延安、热爱延安入手,培养他们立志建设延安的志向,使同学们感到做一个延安人的光荣和自豪,从而增强他们建设延安的使命感。

延安有丰富的资源,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能够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发挥这些优势,千方百计地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得那些只靠理论上的灌输,文件上的宣传来搞爱国主义教育的地方相形见绌。

拓宽教育途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始终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延安地区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之外,还特别注意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育方式,力求收到实效。为此,他们坚持“四个按照”、“四个为主”的原则,即按照时间顺序、年龄层次、阶段专题、学科特点设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做到教师为主,专题负责;教学为主,全面渗透;学校为主,各方配合;行为训练为主,诸项教育结合。实施了一套“八个一”工程。

其一,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近年来,延安中学始终要求全体教师把爱国主义作为各科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因素,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比如,地理课以”黄河”为题,讲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和在灌溉等方面的巨大贡献;历史课讲黄河文化,讲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灿烂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政治课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讲唯物史观,用全面的、辩证的观点来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美术课引导学生看祖国山河图片,画祖国大好河山;音乐课教学生唱赞美祖国、歌颂党和人民、抒发爱国之情的歌曲等等。

这样各门学科集中于同一主题,使教育内容得到充分发掘,学生从中受到了一次多角度的爱国主义教育。

其二,组织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升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最直接、最生动的教育形式。

为了使师生树立“心中有国旗、心中有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延安地区各中小学从规定升国旗之日开始,就坚持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讲话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国旗、国歌、国徽到版图、疆域、物产,从悠久历史、优良传统、民族气节到封建专制、列强鲸吞、国难国耻,形成了一套由浅入深、由概括到具体的爱国主义教材。各校开展的这种国旗下的讲话,使爱国主义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三,每月组织学生观看一部爱国主义影片。在延安,各中小学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的活动搞得扎实深入,他们不只是组织师生看一看,议一议,而是不搞形式,注重实效。认真选择影片之后,他们先是给学生介绍影片的主要内容,拟出思考题;在组织学生观看影片之后,又在全校开展影评活动。学生在看了《开国大典》《和他的儿子》《》《大决战》等影片后,写出了许多感触深刻的影评。仅去年,育才学校就写出了463篇影评,其中18篇参加了市里的影怦征文活动。这种直观性的教育,从多方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其四,每班每学期唱好一首优秀革命歌曲。在流行歌曲盛行的今天,大唱革命歌曲,对于占领校园文化阵地,用积极向上的思想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延安地区的中小学每校都有许多必唱歌曲,如《国歌》《歌唱祖国》《社会主义好》《团结就是力量》等等。除这些必唱歌曲之外,各班每学期还要学唱一首新的革命歌曲,学校每年还要举行一次全校性的歌咏比赛,这在延安地区各校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定。每次歌咏比赛,师生的热情都很高,评比奖励也显得非常热烈隆重。

其五,各年级每学期组织学生阅读一本爱国主义书籍。在学校开展读书活动,本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学生应该读什么书,怎样读,要达到怎样的效果,许多学校在这些问题上是容易忽略的。延安地区的中小学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读爱国主义书籍,他们不仅组织学生读,而且重视组织好书评活动。延安二中结合阅读爱国书籍就曾开展过对武侠和言情小说的讨论。通过讨论和写书评,使学生增强了辨别能力,学会了选择。许多中小学从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延安的书籍开始,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阅读,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其六,各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爱国主义演讲比赛。延安地区中小学的演讲比赛,都是学校团、队组织牵头搞的一项大型活动。

各国支部和少先队中队先在各班比赛,然后再推荐优秀者参加团委和少先队大队组织的全校性比赛,这样,比赛的层次和质量较高,影响也很大。延安师范附小为了搞好“学习革命传统”演讲,聘请延安精神研究会秘书长许学元给学生讲什么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在不同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小学生如何学习发扬延安精神。通过老前辈的引导,全校各班都举办了“在延安”、“朱总司令在延安”、“周副主席的故事”等专题演讲。这些演讲活动的开展,使师生受到了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其七,每所学校都要确定一个固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中央、在延安生活了13年,枣园、杨家岭、凤凰山等旧址,洛川会议、瓦窑堡会议、王家坪革命纪念馆等文物,直罗战役、瓦子街战役、青化砭战役等战场遗址以及刘志丹烈士陵园、谢子长烈士陵园、“四八”烈士陵园等革命烈士陵墓,都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各中小学都就近把这些旧址、遗址、文物和陵园作为自己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了一地与多校、一校与多地的长期联系,定期对学生进行教育。

其八,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做一件好事。这一“工程”,实际上是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检查和落实。就拿瓦窑堡小学来说,全校1723名同学,一年之中,做好事就达5万多人次,收到

表扬信400多封。志丹县市镇小学全校的28个学雷锋小组,长期坚持到影院、车站、街道、农村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四、五年级的学雷锋小组,长期为孤寡老人洗衣、挑水、劈柴,受到镇政府多次表彰奖励。

配合“八个一”工程的实施,延安地区各中小学采用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结合、日常教育与专题教育结合、知与行结合、校内外结合、爱国主义教育与其它教育结合的方法,使得各校的爱国主义教育重点突出,各具特色。

革命传统教育心得篇9

关键词:革命传统文化;地方特色;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1-0003-05

文化是产生于实践并指导实践的认知体系,高校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大使命。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具有历史印证、文明传承、政治教育等价值,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基和核心内容。高校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时必须传承和创新具有地方特色的革命传统文化,才能为青年学生构筑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宜宾学院以川南区域革命传统文化为基础,在传承和创新地方革命传统文化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推动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地方文化建设发展。

一、革命传统文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地方特色

革命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历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政治信仰导向性和地方文化特征。因此,在新时期充分发扬革命传统文化,需要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并在传承与创新革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彰显地方特色。

(一)革命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形态

1、革命传统文化的内涵

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革命实践中创造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共产主义信仰者、追随者、建设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诉求、政治立场和政治主张,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不断超越自我、超越现实形成的一种推动社会、民族向前发展的特有的精神反映。具体来讲,革命传统文化具有三个方面的深层内涵。

首先,革命传统文化是以近现代中国国情为背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为主体创造的优秀民族文化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凝结出的文化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观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其次,革命传统文化吸收了以“爱国、敬业、奉献、拼搏、牺牲、艰苦奋斗、民主、公正、创新”等为核心内容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蕴,与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高度吻合,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主流价值形态,保留和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精髓,同时主动吸收世界文明的积极成果,与世界先进文明积极融合和统一,实现文化的世界交流与交融。

最后,革命传统文化在不同时期外化为亿万群众在各条战线上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及人生追求,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柱,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起着深入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革命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成为引领时代文化的源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2、革命传统文化的形态

革命传统文化具有物质、精神、理论三种表现形态。革命传统文化的物质形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等,主要包括重大革命事件发生地旧址、纪念碑、烈士陵同、领袖故里、陈列展览场馆等历史遗迹、遗存。这些有形的革命传统文化渗透着深厚的革命历史文化内涵。

革命传统文化的精神形态属于革命传统文化的核心层次,指的是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回忆录、故事传说等载体中所反映和提炼出的革命精神。这种形态的革命传统文化是抽象的、内在的,是物质形态的精神内核,也是革命传统文化中最持久、最具生命力的部分。

革命传统文化的理论形态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者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理论成果的总和,是精神形态的具体化、显性化,是物质形态的升华和抽象,它是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学习、研究的理性材料。

革命传统文化是物质、精神和理论这三种形态的有机统一体,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全面认识其内在的深层含义,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精神力量。

(二)革命传统文化的地方特色

法国心理学家塔尔德认为。人对文化的内化遵循由内及外的规律,即先吸收本土文化,后接纳外地文化。这种先后关系反映了人们对地方文化的偏爱和固守。因此,地方文化是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主要手段。地方文化要长期发挥这样的作用,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地方文化的内涵:推陈出新,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产品,使地方文化总是充满生命力和吸引力。

按照塔尔德的理论,在大学生中开展革命传统文化教育,要使之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必须结合地方区域文化载体挖掘地方文化特质,使革命传统文化转化为地方文化内容,为大学生所喜闻乐见并耳熟能详,为学生熟悉而获得高度认同,才能在大学生中内化于心、外显于行。地方高校作为地方区域的最高学府,是知识的殿堂,是地方知识群体的汇集地,理所当然地成为地方的文明建设之灯塔。直接影响和引领地方文化和文明进程。地方高校在打造革命传统文化的地方特色过程中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突出革命传统文化本土化。地方高校利用大学生熟知和认同地方文化的先天优势,将革命传统文化赋予地方文化载体,以地方案例去映射革命传统文化的博大内涵和深刻影响。比如说,爱国主义可以赋予地方革命先烈、地方革命遗址、地方革命活动;奉献精神可以赋予地方杰出人士;服务精神可以赋予地方行业精英。在深入研究地方革命传统文化典型及其特点过程中,采用最适合地方文化特征的形式对其进行重点打造和宣传,使之成为地方革命传统文化的浓缩与精华。从而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二是突出地方革命传统文化时代化。说,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何为发扬?对于地方高校来讲,就是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革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加强对地方文化的开发、培育和巩固,既提炼地方文化中蕴含的革命传统精神,又为地方文化融入新的时代内容,使高校成为一个革命传统文化浓郁、时代精神强烈的文化载体,积极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从而真正发挥高校传承与创新革命传统文化的功能,推动高校教育理想的实现。

三是彰显地方革命传统文化教育价值。高校倡导崇尚真理、弘扬正气、追求卓越、关怀人类的大学精神,大学的精神文化是无形的,它在影响大学师生具有较高的民族精神、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方面与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的出发点、落脚点高度一致。都是通过文化无声无息的浸润来弘扬和坚守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树立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舆论和风气,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方面发挥自己的独特价值。

二、地方高校传承与创新地方革命传统文化的优势与责任

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推进以革命传统文化为导向的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思想保证,也是一所高校综合实力的精神底蕴。可以说,高校能否传承和弘扬地方革命传统文化是彰显其文化特色和衡量其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标志。作为地方高校,宜宾学院具有因地制宜地挖掘、整理、传播地方革命传统文化的优势与责任,树立起了地方高校传承创新革命传统文化的标杆。

第一,地方高校是地方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在本土人文、地理和文化资源的研究与传承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因此,地方高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为地方革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新和研究提供智力支撑。地方高校可以培养一批长期在地方生活和成长起来的文史专家,他们热爱这片沃土,熟悉地方文化发展的历史及特点,有强烈的家乡人文情怀,在挖掘和传承地方革命传统文化方面有丰富的生活积淀和强烈的内生动力。也可以建立革命传统文化的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地方近现代中国革命过程中涌现的优秀革命志士。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向学生传承地方革命传统文化的教学阵地。

第二,地方高校在传承与创新地方革命传统文化方面拥有丰富的资源。地方高校在传承与创新地方革命传统文化方面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川南区域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斗争历史宜宾市辖有8县2区,其中有9个县(区)是革命老区。因此,宜宾学院拥有丰富的地方革命传统文化资源,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了解家乡革命斗争历史的生动材料。在党的创立初期和大革命时期,宜宾涌现出了孙炳文、郑佑之、卢德铭、李硕勋、赵一曼等革命英烈,地方党组织领导了三次抵制帝国主义商品的“仇油运动”,领导了宜宾县农民抗捐斗争,领导了反对烟厘捐的屏山县农民围城运动。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党组织在宜宾获得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南溪县川南工农革命军独立团、兴文县红军游击队、汉王山农民武装、长宁县游击支队等,开展了大量的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时期,国立剧专内迁江安县、同济大学和中央研究院内迁李庄镇,使宜宾成为抗战大后方文化中心;涌现了宜宾抗战剧团、宜宾商会抗敌晨呼队、学生抗日宣传队等组织。解放战争时期,宜宾组建了中共川南地方工作委员会、中共宜宾中心县委等党组织,组建了岷江纵队、越溪支队、横江纵队等武装,组织了泥木石工人为增加工资的罢工斗争、长宁县群众抗丁活动等群众斗争。从1919年到1949年。宜宾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立了地方党组织,发动农民暴动,坚持武装斗争,开展爱国民主运动;宜宾无数共产党人、革命先烈和优秀儿女,为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和全国人民一道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迎来了新中国灿烂的黎明。他们的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为宜宾学院传承地方革命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第三,地方高校肩负着传承与创新地方革命传统文化的责任。有学者指出,“引领文化是大学的重要功能”。引领文化就是要发挥高校在创新与发展地方革命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还有学者指出,“大学是创新的沃土,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因此,高校在引领地方革命传统文化发展中还必须要肩负文化创新的责任。在物质主义盛行、精神交往虚化的后现代背景下,高校必须要引领地方革命传统文化的创新,才能激发大学生对地方革命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重塑大学生的精神信仰。因此,地方高校要主动融入地方传统文化,全面体验地方区域地方革命传统文化生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把握其精神实质、物化载体、发展走向,并结合地方经济、人文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修茸整合其物质形态,重塑精神体验和思想教化氛围。宜宾学院为了切实肩负起创新地方革命传统文化的责任,做到了:一是深入研究和挖掘川南区域在近代涌现出来一批为同为民的救国义士和民族英雄的奋斗精神,整理他们的事迹材料,在校园内塑造他们的雕像,配合地方政府修建革命英烈的故居、展览馆、陈列室,完善地方革命传统文化的物质形态;二是深入挖掘和整理宜宾人民在近代的革命斗争活动、事迹、遗址,编撰成脍炙人口的故事和读本,完善地方革命传统文化的理论形态:三是从本土英雄人物和革命事迹中提炼本土革命传统文化,以及在地方革命传统文化激励下形成的改革开放、锐意进取、包容奋进等时代精神,完善地方革命传统文化的精神形态。这些优秀文化成果对于引导大学生爱国爱校、刻苦学习、奉献国家与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促进地方革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精神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发展革命传统文化,必须促进地方革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机融合。

(一)促进地方革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的重要性

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的灵魂,革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革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革命传统文化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文化载体,将革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高校校园文化就有了灵魂与方向。就有了反映时代要求并得到青年认同的主流价值观。

高等学校坚持以革命传统文化为导向,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涌现出一批有理想、有信仰、有作为的时代青年,必然会展现出高校紧跟时代、追求卓越、生机盎然的校园文化素质。

地方高校可以实施深入挖掘地方革命传统文化借以提升校园文化、从而打造学校特色文化氛围的战略决策。宜宾学院为大学生编写了《奋斗者的足迹》励志读本,开办“奋斗者足迹”的系列讲座,深入介绍了近代宜宾的一批早年志出乡关、舍身报国的革命先驱的奋斗精神。一批建国后潜心科研、为国为民的学术大师的奋斗精神,改革开放后在革命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批领舞时代、勇立潮头的政商精英的奋斗精神。这些精神成为了校园文化的主流,成为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动力源泉。可以说,宜宾学院正在形成的“崇尚学术、发扬民主、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也由此而获得了巨大的助力。

(二)促进地方革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的途径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求。近年来,宜宾学院在促进革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的实践中,高度重视发挥地方革命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

第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革命传统文化是先进的共产党人和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形成的,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链接革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宜宾学院大力推进包含着革命传统文化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对于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认识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宜宾学院广泛开展地方革命传统文化讲座,定期举办科学与人文论坛,大量开设哲学社会科学类通识选修课程,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地方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宜宾学院还设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历史与哲学研究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抗战大后方文化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对地方革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这些措施推动了宜宾学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

第二,发展多元文化,促进不同文化和谐共存发展。在这个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文化的大融合也是文化发展的趋势之一。宜宾学院聚集着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多民族学生,他们是各地各族文化的传播者,成为校园多元文化的组成部分。地方革命传统文化与多元校园文化的融合,可以促进各种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不仅丰富地方革命传统文化的内容,而且也促进了宜宾地方文化与全国优秀文化的交流。宜宾学院还通过外国留学生的座谈、讲座使国内学生了解外国文化,派出教师去国外访学深入研究和认知外国文化,让教师和学生在地方革命传统文化的导向下,对中外文化进行深入交流与对比,从而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并弘扬自己的民族文化。

第三,充分发挥校园内文化传播载体和媒介的作用。地方革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需要借助媒介,校园内的校报、杂志、广播、电视台、校园网、宣传栏,以及文艺表演、青春歌会等都可以将地方革命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很好的链接起来。可以开辟《红色影院》构建校园红色影视文化,以“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节日为载体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等。这些媒体的引导和交互作用,既有效地构造了一个地方革命传统文化网络,又增强了校园媒体的吸引力,提升了育人效果。

革命传统教育心得篇10

顾景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在带给人民丰厚的物质利益的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拜金主义和讲求实惠的思想观念。社会物质基础的改变使人们的社会价值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党建工作是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十分讲究物质作用的今天,我们党建工作如何开展?在艰苦奋斗条件下形成的革命传统的教育还能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怎样才能使革命传统伴随我们走向更高的目标和取得更大的胜利。通过十几年党建工作的实践,我感到“革命传统的教育是党建工作的一大法宝”,她将陪伴我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一心为民的博大胸怀;体现了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保证了我们党和群众的血肉相连。对于我们党团结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设新中国创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现在时代不同了,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党员,他们对革命取得胜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没有直接的认识,他们看待党的优良传统就象看历史小说。如何把对党员的教育的重点放在传统教育上,在年轻党员队伍里开展经常性的革命传统教育,使他们能很好的理解革命传统的内在含意,并在现实的革命实践中自觉的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是我们党的基层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通州区城建监察大队党支部十几年来一直坚持在党建工作中突出传统教育,努力提高每一个党员的思想觉悟和革命传统意识,保证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增强。从而成为通州建设系统党建工作的一面红旗。我们的体会是:

一、教育的认识要明确

我们通州区城建监察大队是一支建设行政执法队伍,我们肩负着国家政府的委托,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管理区域范围的建设行为。我们的工作性质要求我们的每一个同志必须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自觉地用法律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同志必须要有扎实思想基础和过硬的政治觉悟。我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革命斗争中身体力行的,并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和爱戴,体现我们的党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伟大思想的革命传统,正是我们作为行政执法人员所必须学习和践行的。所以,我们大队党支部从2003年开始,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我们支部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一直坚持到现在。我们的体会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并留给我们的革命传统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是鼓舞我们每一个党员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做好党建工作的强大的思想武器。一支时刻牢记党的教导,能够理解和发扬革命传统的队伍才是党和人民要求和放心的队伍。

二、选题要有针对性

2005年1月,一场“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第一条就是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我们都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革命的理想信念对我们来说是抽象的。有革命理想的人和事我们是从书本上或者电影里看到的。怎样能让同志们看到活生生的人和有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的事呢?我们打听到有一位1938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老党员周汉山,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多次受伤多次立功,离休以后在通州过晚年。老人的身体尤其是精神状况不太好。他最大的痛苦是没有组织了,没有人来向他收党费了。7月1日,我们全体同志带着党旗到老人家里和他一起重温入党誓词过党的生日。老人看到党旗仿佛又回到组织的怀抱,激动地泪流满面。我们听老人的子女介绍老人的革命历史,看老人的立功纪念章,使我们的同志真正体会到一个农民怎样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跟着共产党为人民打天下,为了革命的理想信念不惜献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80多岁了还不改对党无限热爱的伟大情怀。我们年轻一代的党员肩负着建设祖国造福人民的责任,就要牢记党的宗旨,在平时的工作岗位上发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定不移的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作贡献。

三、教育要有系统性

革命传统的形成有他特殊的时代、社会背景和人文、环境条件。我们对革命传统的教育不能就传统论传统,必须全方位多角度地去理解、剖析和掌握。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光荣传统。党在艰苦的条件下,依靠延安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蒋介石的“飞机加大炮”。我们带着“党靠什么赢得了人民赢得了战争”的问题。我们来到了陕北的黄土高坡,看到了毛主席住过的窑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赢得了人民的拥护;是官兵平等和艰苦奋斗的精神锻炼了队伍;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壮大了自己赢得了战争。我们结合形势采取走出去到现场感受的方法,先后去了党的一大会址南湖,去了“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在周恩来的故乡淮安,我们了解了周恩来同志12岁离家,从小立志“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到后来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成长历程。使同志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和优秀品质。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是不行的。正是通过系统的教育,使我们的同志能比较完整的理解革命传统的内涵和意义,对于指导我们的思想和工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四、优秀的革命传统伴随我们成长

由于平时系统的教育,我们城建监察大队的每一个同志对革命传统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在平时的行政执法工作中能够恪尽职守认真负责,自觉以一个共产党员和执法人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十几年来无论是行政办案还是队伍管理、党建工作,一直是南通地区城建监察战线的一面旗帜。被领导们称为“能吃苦、能战斗”的队伍。也是一支领导们在困难面前“想得起、用得上”骨干力量。在物质刺激成为主要激励手段的今天,我们大队的同志们凭着特有的不计名利、不讲报酬的品格,完成了许多特殊的任务。2008年初,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雪袭击了我国的南部地区。我们通州区城区的5000多棵行道树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大雪压弯了枝头,随时都有倒树断枝的危险。大雪还在不停的下,我们住建局的领导给我们城建监察大队下达了全体人员上路清理行道树积雪的任务。我们的同志们接到任务以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集合,有的同志从十几里以外赶了过来。我们每人一根7、8米长的竹杆,在风雪中同志们摆开阵势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积雪洒落在我们的脸上身上,和着汗水一起洒落到地上。我们26条汉子、26根竹杆欲与天公试比高。经过先后两次努力,我们通州城区的绿化因为在这场暴雪中的损失最小而得到南通市建设局领导的赞扬。我们大队的人员的不怕吃苦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也再一次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大队党支部从2007年3月5日开始,开展“多帮一人,社会就多一份和谐”的“爱心传递”活动。发动全体干部职工向生活在海拔4300多米,冬天的气温达到零下30多度的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的藏族贫困学生捐献防寒的衣物和学习用品。我们的活动得到了通州区广大干部、市民和学生的认可和响应,我们把收集起来的物品整理好邮寄到玛沁县科教局,然后分发到贫困孩子的手中,给他们在寒冷的冬天增添一丝温暖。四年来我们已经发出了十五批12600多件衣物,共有1600多人次参加。玛沁县有1000多藏族中小学贫困孩子受益。这样的活动我们将长期的搞下去。我们的初衷就是能为别人做点什么,能为祖国的民族大团结做点什么。不少本身并不富裕的同志、普普通通的市民、环卫工人等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乐于助人的精神,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帮助我们的思想境界又一次得到升华。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学习使我们的同志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想体会自己动手的乐趣。2007年我们参加江苏省建设系统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达标创建活动,2010年我们参加江苏省建设系统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三星级单位创建活动。我们大队的同志自己动手,利用我们自己的执法工具,把我们平时积累的执法影像资料,通过剪辑、整理、配音、制作,组合成近20分钟的介绍我们规范化建设情况的纪录片,放映效果十分好。

不但为国家节约近3万元制作费,而且我们自己动手的做法得到了江苏省建设厅考核组领导的高度评价。他们说我们给他们提供的是:原汁原味原生态的资料,是最可信的。所以,我们大队2007年和2010年都顺利的成为南通地区首批获得省建设厅考核通过的单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