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师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22:39

艺术教师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艺术教育管理;高校艺术教育;科学;创新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也呈现出“大众化”的发展方向,这对我国高校艺术教育产生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旧有的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日益复杂多变的现实要求,高校艺术教育管理必须紧随时代,树立“科学、和谐”的主导思想,遵循教育管理的普遍规律,满足艺术教育管理的特殊要求,建立以科学化、创新化、和谐化为核心的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系,保障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

一、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高校艺术教育管理获得重视,一方面满足了“艺考热”下当代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需求,一方面顺应了艺术学科更加细化的发展趋势,进一步突出了艺术教育的特殊性。不可否认的是,革新艺术教育管理的理念成为众多高校艺术教育管理者的第一选择,艺术教育管理领域也有了一定的成绩。随着高校艺术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一些高校还形成主渠道和多种辅渠道相结合的教育管理体系,如以校、院两级教育管理方式为主,并在一些专业上针对学生特点和高校培养目标不断提高艺术教育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程度。与此同时,高校艺术教育管理还是存在一些并不令人满意的情况,其中有些还是管理中的“顽疾”。例如,高校领导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管理上的疏漏,学校缺乏对艺术教育的统一规划和领导;艺术教育管理体制没有建立,艺术教育没有归口管理的部门,有的还处于多头管理或者管理无序的状态,导致其效能低下、职能混乱。

二、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改革的策略

高校艺术教育管理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状况,迎接新时期的挑战,就必须走制度化、创新化、科学化的道路。高校通过运用先进的制度化管理,建立一个科学化的艺术教育管理系统,进行教学情况信息反馈、管理决策,继而实现艺术教育的全方位、创新化管理。

(一)制度化

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大力推进高校教育管理体制革新,逐步实现制度化管理。要做好制度化管理,就必须综合考虑高校教育管理的特点,完整构建教育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教育科研制度、考核评价制度、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分配奖励制度、学生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理顺高校艺术教育的管理体制,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领导,为高校艺术教育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制度化的建立首先是建立规范化的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制,这也是重中之重。

(二)创新化

创新是整个社会的主题,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之一。要使高校艺术教育管理尽快步入科学化的轨道,充分发挥美育的作用,必须优先考虑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系的创新化这一关键性课题。艺术教育的核心特征是独特性、可延展性、价值性,这与创新的内涵完全一致,因此,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系的创新化必须要强调艺术教育的优势和特色。

(三)科学化

高校教育管理系统的合理运行必须置于科学的教育管理决策系统指导下,例如,依据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对教育工作做出客观公正评价、给予科学的教学评估。艺术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要求艺术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利用现有的科学策略、先进手段来提高教育管理的质量。科学化的管理,一是管理工作者要制定科学而有效的高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对艺术教学人才队伍建设、艺术科学研究、艺术活动开展以及管理保障等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二是艺术教育管理部门应为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做深层次的设计和长远的规划,在艺术课程的设置、艺术教育的评估等方面充分体现自身的特点,突出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三、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改革的方法

高校艺术教育管理要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全面、系统、科学的艺术教育管理方式,以构建适应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艺术教育管理体系。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改革的方法以教育管理的普遍规律为根基,以艺术教育管理的特殊性为考量,以效率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成长为着眼点。

(一)建立激励机制

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改革,首先要建立激励机制,激发艺术教育管理者和师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为艺术教育活动持续开展的“再生性”动力,使其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艺术教育活动,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激励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其积极性。高校艺术教育中,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其积极性是艺术教育效果的关键影响因素;学生作为受教者,对学生的激励能够实现艺术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高校艺术教育的管理者通过激励机制能够进一步推进艺术教育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保证和提高艺术教育质量。

(二)加强考核评估

科学的教学考核与教学评估可以有效地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工作的水平,要实现这一点首先需要保证教学检查与监督的常规化,这是实施有效教育管理的基础手段;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系统,对各层次和类型的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客观评价,总结经验,为今后改善管理工作提供方向;再次,通过客观公正的教学考核与评估结果,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奖励先进,激励后进,使艺术教育管理领域中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师资队伍

为了契合艺术教育体制革新进展的新需要,我们应该以创建管理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机制和新手段来激活创造力,完善与健全艺术教育管理系统。其中,师资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是最为重要的途径。高校需要加强高校艺术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构建起一支过硬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与之对应的,形成新教师、中青年教师、教学名师的合理梯队,有效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得高校艺术教育对目前的管理体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立新的艺术教育管理理念和构建新的艺术教育管理体系是保障高校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艺术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要有担当改革先锋的意识,为我国的高校艺术教育提供更多的智慧与资源。

参考文献:

[1]闫树涛,王东兴.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的未来建构[J].中国成人教育,2010(13).

艺术教师管理制度篇2

教师管理是学校组织运行的重要机制,是任何学校所必须面对的。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学校教师管理局限于“管”,仅仅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规范教师,不利于调动教师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专业艺术院校教师更是不适应这种管理模式。从总体上来看,艺术院校在全国高校中所占比例很小,在2305所普通大专院校中仅占79所[1],而从事专业艺术教育的教师也仅有7.8万人左右,与全国129万的教师总数相比,显得如此的微不足道。[1]但是与普通高校相比,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师管理问题又显得如此的突出。这主要还是我们对专业艺术院校的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办学模式了解不足,对艺术类教师的个性、思维方式了解不足。因此,有必要在分析专业艺术院校办学特点和教师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管理思路。一方面,专业艺术院校与普通高校有着完全不同的办学特色。艺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门类。教师并不强迫学生们去接受或熟练运用概念或理论,多数是在介绍前人的艺术思想,同时培养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然后要求学生们把这种思维转变成自己的一种特有思维模式,进而用自己的艺术方式来表达出来、与大众分享。不仅如此,艺术院校的教学内容上下衔接性极其紧密,呈阶梯状,层层深入,如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始是素描、色彩、三个构成(即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然后再根据专业倾向学习各类不同的专业课程,前后次序绝不能调换,所以造成了教师需在几周内完成一门课程,时间跨度很短,但授课信息量非常大,与普通高校那种一学期或一学年都在上同一门课程是完全不同的。另外,普通高校上课一般不是在固定的教室就是实验室,但是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学活动可以在教室中进行,但旷野、草地、山村、美术馆、展览馆甚至是人声鼎沸的闹市也可以作为艺术教学的场所。关键是教师对教学的掌控。另一方面,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师也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第一,教师的教育背景的多样化。主要包括:(1)专业艺术院校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2)具有留学海外,长期接受西方正统艺术教育的专业教师;(3)部分长期从事艺术事业的民间艺术家,他们没有接受过所谓正规的艺术教育,或自学成才,或师传,或家学,但是艺术功底深厚,如曾担任过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的黄宾虹。如此多样化的人才聚集在一起,增强了艺术院校的活力和生机,也对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二,教师的多种社会身份。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师在学校里是教师,在社会中却兼具有多种社会身份,既可能是公司的经理、Ceo,也有可能是演员、导演,有时还是政府的顾问、社会活动家。这一现象在专业艺术院校非常的普遍。如何满足教师在教学、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三者之间的价值,也考验着我们管理者的智慧。第三,教师的个性特点突出、鲜明、激烈。艺术创作需要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本身的形象思维相对其逻辑思维比较发达,比普通人更加感性,更有空间感和层次感,对人、物的观察更细致更敏锐,所以从事艺术创作的人看待事物的方法有别于常人,他们总是能从不同的角度诠释和理解生活以及生活中看似普通的事物。那么作为同样具有这种艺术创作激情的艺术院校教师也不可避免地在个性上有着鲜明的特征,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不习惯被约束、被管理,甚至有些散漫。不按时上下课,反感开会、填表格等事情时有发生。第四,教师的思维方式具有跳跃性,很难捉摸。一般来说,艺术家们喜欢立体地看待事物。即使是在普通的谈话中给人的感觉也是忽左忽右,呈发散状,跳跃变化,也许很多时候谈半天也没有结果,过后让其自身回忆也是凌乱不清。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了。当然,通过对艺术院校的办学特点和教师特点的细致分析研究,我们提出以普通高校的教师管理体系作为参考,把“激励”和“认同”作为建立一套适合专业艺术院校教师管理体系的基石来实现管理的人性化和高效化。

马克思曾说:“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2]科学的薪酬机制是教师管理中一种最重要、最基础、最易运作的方法,它是学校对教师的回报和答谢,以奖励教师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和创造,是对教师所做贡献的承认。虽然专业艺术院校的教师具有多种物质财富来源,也许当教师获得的薪酬仅占其收入的微小部分,但是在教师的心目中,这些薪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教师自身的价值。所以,我们管理者要注意不能使学校薪酬与社会脱节,要以多种形式的薪酬方式如课时绩效报酬、奖金奖励、福利、各类资助等提高和改善教师的薪酬待遇,吸引和稳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专业艺术院校教师管理还需在教师评价考核机制、晋升聘用机制方面有所设计、有所创新,反对将普通高校教师管理的那一套照搬照抄。建议轻过程管理,重目标评价;弱量化指标,重实际效果;减少个人资历的干扰,重视真才实学。管理人员不要就教师的上课地点、上课时间多加指责,而是要多看重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是否在创作中得到实现。反对教师晋升聘任制和津贴薪酬分配制都是建立在量化考评基础上的。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并非其所有的工作都能合理量化,如教师的教学态度如何、敬业精神如何、对学生的教育是否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教育过程中所表现的课堂驾驭能力等,这些都无法运用量化的方式进行恰当的评估。特别专业艺术院校,做纯理论类的学术研究本就不是其特长,也许一次全国的大型展览,一次国际性的大型学术会的策划更能体现其专业特长或学术功底。所以,曾就有专业艺术院校提出建议艺术学门类下的专业评价体系。[3]另外,在专业艺术领域,因天赋异禀,“青出于蓝胜于蓝”的事也时有发生,我们在晋升聘用时要减少教师个人资历的干扰,多考察教师实际的专业水准,无论对教师队伍的稳定还是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帮助。管理还必须体现“人性化”和“民主化“,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工作氛围。玛汉•坦姆仆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知识型人才通常在事业初期比较重视金钱财富方面的激励,而在事业发展期关注的重点开始转为个体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事业比较稳定的时候比较重视的则是个人成就方面的发展。这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是相对应的。因此,如果管理者能为教师提供合适的自我发展空间和氛围,对教师管理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事专业艺术的圈子其实是很狭小的,很多专业艺术人士进了社会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而专业艺术院校却是一个理想的空间,相似背景的人、浓厚的艺术氛围,战斗在艺术的最前沿,所以我们必须在管理中维护好这种氛围,让教师参与管理、参与决策,给予其充分的教育教学的灵活性、自主性,在管理中营造好他们的精神家园,让他们主动认同我们的管理。

总之,教师管理要做到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还要严肃严谨,温情体谅。作为专业艺术学校的管理者更需要高度重视教师管理,想方设法努力激发教师工作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精神、工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艺术教师管理制度篇3

(一)评价指标同一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由于培养目标及模式不同,开设艺术专业的高校呈现出多样化特点:研究型大学、教学科研型大学、以教学为主的大学或学院。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应该树立多元化的教育质量观,包括多元化的艺术专业教师绩效考核标准。现在一些高校存在着“用一元化的质量标准进行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问题,包括采用同质化的绩效考核指标对艺术专业教师进行考核,忽视了专业培养的特点及培养层次的差异。

(二)评价主体单一

在科研等非教学绩效方面,不少高校将管理者作为艺术专业教师绩效考核的唯一评价主体。这样容易增加评价的主观性,降低客观性。如果只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又容易出现教师为了得到好评而一味地迎合学生的情况,进而降低教学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及教学质量。

(三)评价结果未能有效反馈

教师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是高校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着重强调如何将评价结果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当前部分高校对艺术专业教师的绩效评价结果不够重视,考核评价出现轮流坐庄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绩效管理部门的整体形象。此外艺术专业教师绩效考核结果使用的有效性较低,很大程度上仅与奖金发放有关,而没有与改进艺术专业教师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及高校的长远发展相关联。

二、艺术专业教师绩效考核管理的基本思路及原则

(一)考核的基本思路

客观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前提,只有公平合理地对教师进行绩效管理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并有效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因此,首先考核过程要公开透明,需要在征求艺术学院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等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考核标准与考核办法;其次,在绩效考核的民主测评方面,要严格规定考核主体的选择,只有对艺术专业教学特点、教师及学生有充分了解的人员才能参与考评,以确保民主测评的真实性;再次,考核内容要与学院的发展目标、教师专业成长的目标相契合。

(二)考核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要求艺术专业教师考核工作保持客观性,以既定事实为依据,以教师的综合表现情况为考核基础,各种量化指标为凭证,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做出与教师实际表现相符的评价,同时对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要经过缜密设计,周全考虑。

2.全面反馈原则

艺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理论教学,而且“艺术类高校比其他普通高校更加注重实践教学管理”。艺术专业教师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科研及社会服务方面的成果都应该成为教师绩效考核的内容。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评价主体应将考核信息全面反馈给考核主体及学院管理人员,以便于及时了解教师的工作状态、学术进展,以及阶段成果,从而宏观引导和调控教师的日常工作。

3.因地制宜原则

由于不同艺术学院的隶属关系、课程门类、特色文化及教学科研定位的区别,考核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于教学与科研并重的研究型大学,考核指标的设计要包含教学与科研等多方面;而对于重点关注科研工作的院校,需要侧重建立以学科优势为发展导向的评价体系。

三、借鉴tp绩效管理体系,实施艺术专业教师绩效管理

tp绩效管理体系注重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有机结合,主要包括一个基础平台、两个绩效循环和三个绩效指标模型。战略驱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主要决定员工考核的战略目标导向和考核指标的选择,是考核的基础平台;团队绩效管理循环和个人绩效管理循环是解决包括任务目标、沟通辅导和结果应用等切实推进绩效管理的实际性问题;三个绩效指标模型主要解决的是考核内容的问题,即组织绩效模型、能力素质模型和满意度模型。tp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指导方向,也为实际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将tp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应用于艺术专业教师绩效评估,这对开发艺术资源、促进教师个人与组织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科学考核制度

《纲要》规定,要“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绩效管理理念决定了绩效管理体系的价值取向、制度方法和管理结果。绩效考核管理可以帮助艺术专业教师找出其能力与经验的不足,并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协助其不断成长。针对艺术专业教师的绩效考核,高校必须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发挥教师考核工作的导向作用,促进教学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升。此外,高校应该依据艺术教育的特点及考核结果,在艺术专业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共同参与下,协作制定考核方法与指标,并将绩效考核与日常教学管理相结合,既有利于提高艺术专业教师的工作责任感,也有利于融合多元主体的利益,促进教师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注重团队综合发展,优化战略驱动绩效

《纲要》要求高校改进管理模式,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高校绩效考核主体要积极倡导合理、开放、公平的绩效评价氛围,使教师主动摈弃传统的思维观念,注重团队的集体发展。要树立对事不对人的评价理念,确保评价主体保持客观公正的评判态度。在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方面,要培育优秀的团队绩效文化,鼓励评价主体积极参与、适度创新,以适应高校管理的变化要求。艺术专业教师绩效考核不仅关系到学院的当前发展情况,还对其长远发展战略有重要影响,只有确立兼顾当前和长远的绩效考核指标与任务才能保证学院的持续稳定发展。不仅要强化艺术专业教师的基本素质考核,也要强化其履职能力的考核,严格按岗位贡献、出勤情况和考核结果分配津贴,将考核机制与奖励机制结合在一起,鼓励教师创造优秀业绩。在分析考核系统各要素的基础上,强调要素间的内部关联,重点把握几个基本环节:制定绩效管理系统的评价指标、协调绩效考核与辅导等环节,协调绩效考核和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模块之间的关系,协调艺术学院与学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绩效管理工作间的关系,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工作改进机制、职位晋升挂钩等。

(三)加强评价主体培训,合理确定评价周期

高校在对艺术专业教师进行绩效考核时,应对所有参与考核的评价主体进行测前培训,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让绩效评价主体深入了解绩效考核的内容、方法、目的及意义,培养其工作责任感与使命感;第二,让绩效评价主体掌握克服评价心理弊障的方法;第三,让绩效评价主体了解艺术教育的特点及艺术专业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环境,以提高考核的科学性。评价周期的确定是建立教师绩效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设置过短的评价周期容易造成教师为了追求科研绩效而放弃科研质量,导致科研工作在低水平徘徊;评价周期过长不利于及时地发现问题。因此,在设置艺术专业教师绩效管理的周期时,可以采取短期与长期相结合,有区分地设置教师绩效评价周期。

(四)强化绩效沟通机制,有效运用绩效反馈

高校教师绩效管理要着重强化沟通机制。首先,制定绩效计划使艺术专业教师明确绩效评价目的,清楚学院对自身工作的期望;其次,在绩效辅导实施阶段,将管理者对考核的重视程度传达给艺术专业教师,同时教师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反馈给管理者,以及时地寻求帮助;最后,运用绩效结果,在教师了解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帮助其分析绩效考核反映的问题及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另外,高校管理者要充分发挥艺术专业教师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调节功能,科学使用绩效考评结果。第一,将绩效评价结果与绩效改进工作相结合,把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地反馈给教师,使其客观地认识到在所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能够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第二,将考核结果与艺术专业教师职位的调整相结合;第三,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政策相结合;第四,将绩效评价结果用于艺术专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帮助绩效管理者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五)设定区分评价目标,健全绩效保障体系

艺术教师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团;学分制;管理模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明确要求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大学生艺术团作为艺术实践和第一课堂的延伸,其在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培养复合性人才上取得了显著效应,同时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校园艺术环境建设的一支主力军,它有效地整合了校园文化资源,特别是艺术资源,提升了校园文化的质量,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搭建了有效平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艺术团以其特有的生机和魅力,在吸引更广泛的师生参与的同时,作为一个精神文化的窗口,象征着一个大学的精神形象,在校内外各种艺术文化的交流中,扮演着最人性化的角色,营造出该大学所特有的人文精神和气质,并以这种特有的精神和气质,通过展演,传递到社会各种不同的层面。因此,科学地管理好大学生艺术团,促进大学生艺术团的建设,使其潜在意义的有效发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

一、学分制的定义

学分制是与学分制对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是以学年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其不仅赋予学生以学习的自主性,使得学生在自主选课上有了更大的空间,也给大学教育增添了活力。大学生艺术团引进学分制是当前发展的一个创新,也是以高校学分制管理为前提,根据艺术团发展实际所涌现出来的一种新的组织管理模式,即素质实践课程,它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参加大学生艺术团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提出大学生艺术团学分制管理的客观原因

湛江师范学院大学生艺术团自2004年正式挂牌成立以来,先后成立了七大队伍,包括舞蹈队,健美操队,街舞队,武术队,话剧队,声乐队和礼仪队,成员大多来自全校13个二级学院不同专业。随着学校对艺术素质教育的重视,大学生艺术团工作得到很大程度的重视和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艺术团的艺术作品在各项比赛和展演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为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大学生艺术团总体的发展受到了现实条件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艺术团的生源匮乏,质量不高,人员流失严重。

由于学生是以普通师范专业学生为主,受专业、学生自身的基本条件和艺术水平等因素影响,大多数学生对艺术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养成认识不到位,存在着主观思想上的倾向性。艺术团招进来的学生艺术素质参差不齐,影响着艺术团整体水平的提升。作为我校第二课堂的大学生艺术团,一旦与第一课堂主文化发生冲突,或者学生兴趣发生转移,很容易造成艺术团人员的流失。另一方面,成员的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仅凭兴趣凑集,进出自由,造成成员更大的流动性,艺术团也由此形成“因人而兴、因人而衰”的局面。

2、大学生艺术团保障措施不到位,实际工作中存在困难多

大学生艺术团的发展得不到硬件设施上的最起码保障,例如活动场地严重不足,各个团队缺乏必要训练场地和排练室,乐器都是学生自备,音响等训练用器材经过多年的使用,出现老化和破损现象,急待更新和维修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艺术团的长足发展。

3、大学生艺术团教育活动的内容不够系统,随机性强

首先,全国各高校大学生艺术团都没有统一的、固定的培训教材,各个高等学校大学生艺术团指导老师的教案都是自行设计编排,因为大学生艺术团指导老师的业务水平、理论水平良莠不齐,从而限制了大学生艺术团向正规化、专业化、系统化发展。其次,目前我校大学生艺术团的教育活动仅限于单纯的训练和文艺演出,职能发挥仅限于活跃学生第二课堂生活,随意性强,没有完全发挥艺术团育人载体功能,职能弱化。大学生艺术团发展方向应该由单一的以训练、娱乐、晚会为主的艺术活动,发展为以涵盖德育功能和美育功能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活动。

4、大学生艺术团缺乏专业指导老师,训练水平不高

艺术团指导教师的思想水平、组织能力、艺术水平的高低,特别是投入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艺术团训练水平的高低。我校仍未形成有效的针对教师艺术团工作量科学认定的考评和薪酬制,艺术团的指导教师都是义务兼职的,这些聘任老师都有各自的教学工作,调整频繁,不能持续地、长期地对艺术团进行指导,而且他们在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后,再增加艺术团的指导任务往往要花费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学校在工作量的计算或津贴补助方面又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专业指导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大学生艺术团长期的合理的规划和发展。而且加上学生的课程学习任务比较繁重,除了专业课的学习还有其他选修课,所以艺术团指导老师和广大艺术团成员都存在着投入精力不足的现象,学生得不到系统的训练和专业的指导,导致了大学生艺术团训练状况艰难。

三、大学生艺术团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大学生艺术团实行学分制管理适应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观念的要求,是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效途径。学分制管理不仅能制规范艺术团的发展,解决了艺术团发展出现的瓶劲问题,提高了艺术团团员的质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还能解决艺术团长期缺少指导老师的难题,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使专业指导教师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指导质量;而且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双重训练,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与编排的能力,这对培养高水平的艺术人才有着重要作用。上海某些高校艺术团已经实行学分制管理多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所以,在大学生艺术团推行学分制管理势在必行。

四、大学生艺术团学分制管理课程设置模式

大学生艺术团采取以校团委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校团委。课程设置与管理模式参照学校现有的选修课程管理安排,具体模式设置如下:

1、艺术团成员招收与学分认定

(1)艺术团每学年初面向全校一年级本科学生招收艺术团成员,学生通过选拔考核后成为艺术团成员,编入相应艺术团队伍参加学习和活动。名单一经确认,艺术团须将名单报教务处备案。

(2)学校在艺术教育课程中增设艺术团相关课程,艺术团成员在教务处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选课,两年内修完课程,并参加相应艺术队活动,经考核合格,可获得2个学分。该学分归入艺术教育总学分。

2、授课、训练及奖励办法

(1)艺术团成员根据所在艺术团队伍的专业特点,应完成以下相关课程的学习:

基础理论课:舞蹈、声乐、器乐等的基本理论。

专业技能课:舞蹈的技巧与身韵训练、声乐演唱技巧与表演能力的训练、器乐演奏技巧与表演能力的训练等。

节目排练课:队员之间合作性的训练,包括声部的协调、乐曲的处理、动作的整齐等。

舞台表演课:校内外各类演出、文艺比赛和其它艺术实践活动等。

(2)艺术团课程学习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晚上和双休日。上课与训练时间及地点由相应指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原则上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教学每学期不低于16课时,节目排练课和舞台表演课每学期不低于16课时。

(3)凡参加艺术团选修课的学生,考查合格,每32学时计1个学分。艺术团成员在大学期间修得的艺术类选修课学分最多计4个学分,多余的学分按课外学分计。

(4)对因参加重要演出和排练而造成此期间课程学习受影响的学生,若此期间有课程考试,经校团委审查、教务处批准后可办理一至两门课程的缓考。

3、艺术团成员管理

选修课程的同学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及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在教务处和团委的指导下,大学生艺术团作为艺术课程的日常管理机构,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监督各队伍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班设班级管理小组,具体负责教学班日常事务、学员管理、日常纪律监督等。实施纪律与考勤制度,负责点名、请假、旷课等相关事宜,并与结业考核相挂钩,评定纳入平时考核中。

4、艺术班级建设

首先是控制班级规模。班级规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学习资源,一般情况下,班级有三十人左右,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其次是增强班级的内部凝聚力。比如可以每月组织一次班级讨论会或交流会,交换思想,促进整个教学班的学习氛围,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再者,指导老师在整个环节中的作用也是十分突出的,他不仅负责教学班的理论教学工作,同时在要指导节目的编排,开展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理论技能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训练,搭建起艺术团这一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舞台,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和表演水平。

5、艺术团成员考核管理

(1)学校成立艺术团成员学分认定考核小组,由教务处、艺术指导教师组成。考核工作在考核小组指导下,由各艺术团队伍指导教师负责,并在教务处规定时间内,对艺术团成员的成绩进行网上登录,艺术团负责对书面成绩进行备案。

(2)考核分日常考核、专业考核和实践考核三个部分。日常考核占30%,主要对艺术团成员考勤、纪律和参与艺术团工作等情况考核;专业考核占40%,主要对艺术团成员的专业技能考核;舞台表演占30%,主要对艺术团成员的舞台表演和其它专业实践情况考核。

(3)艺术团成员一经招收入团后原则上不得中途退团,确因能力问题或者其他不可抗拒因素退团者,不得获取学分。

总之,艺术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艺术特色是一个团体、一个民族精神状态、素质涵养的直观反映。同样,在大学环境中,健康向上、高雅浓郁的艺术气息是不可或缺的。湛江师范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为大学生提供了艺术活动的良好条件,自艺术团成立以来,积极开展文艺活动,一直活跃在校园文化舞台上,为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活跃校园艺术氛围作出了大量的成绩,但是,其发展也一直受到现实条件的限制,我们坚信,只有打破常规,从发展的需要出发,建立新的发展制度,并经过艺术团人的艰苦努力,一定能将其发展成为集艺术教育、演出、展出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团体。

参考文献:

[1]高玉杰.对试行学分制管理优势的认识.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第11期.

[2]靳玉乐.《活动课程与学生素质发展研究》重庆出版社.2001年9月.

艺术教师管理制度篇5

[论文关键词]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

[论文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特征,以尊重艺术类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和教师教育培养理念为基础,寻找合适的载体和科学管理办法,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从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制度与思政教育、文化素质、德育、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将学生自我成才的教育理念贯穿全过程,为培养出“德艺双馨”高素质艺术教育人才提供一些“方法与对策”。

高师艺术院校作为未来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基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推进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文艺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高师艺术生的思想素质,呈现出个别素质发展滞后、基础教育失衡、总体素质偏差等突出问题。说明高师艺术院校在学生管教方面还缺乏一个相对规范且科学的手段。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特征,从艺术教育和师范教育双重特征出发,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提供一些合理、科学的方法和对策。力图从根本上解决和扭转“艺术生难管”的问题。

一、当前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基本特征

高师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方式,应在顾及艺术专业人才的独特性的同时,将其个性发展与所属的社会团体的有机统一性调和起来。

思想特征:艺术生思想前卫,思想中有唯美主义倾向;接受能力强,但缺乏学习目标;可塑性强,但容易受外界干扰;情感丰富,自信积极,但看问题欠客观。

行为特征:艺术生注重个性发展,外表、服饰和言谈举止求新、求异甚至求怪,行为上表现出自控能力差,特立独行,散漫,团结协作精神、集体观念、道德观念、理想信念淡薄。

思维特征:艺术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特别强,思维活跃,观察力强,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但考虑问题过于感性,易冲动、欠理性,忽视现实基础。

学习特征:专业情结浓厚,文化意识淡漠,“重专轻文”现象严重,这几乎是艺术生身上存在的一个共同特点。

心理特征:艺术生情绪容易受外界干扰,对外界刺激敏感,自尊心强,缺乏现实考虑,容易钻“牛角尖”走极端,是心理问题发生的高危群体,不容忽视。

针对高师艺术生的基本特征,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辩证地思考,仔细观察,擅于发现艺术生身上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长处,改变传统的沟通管教模式。完善艺术生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实施规范学生学习习惯和道德行为,有效的带动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二、开展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条件

1.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大部分高师艺术院校采用以学校宏观管理为核心,设立学工部总负责,各系部主管。学工部是由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负责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内设的各个职能部门与学院、系部协作共同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便于学校的宏观管理、把关,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方向,使我国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取得了实效性的进展。

2.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做好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当前,高师艺术院校大多建立了专、兼职辅导员队伍,主要工作是对学生实施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引导”“学生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为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为培养出一批批“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立下汗马功劳。来源于/

3.辩证的认识论,是建立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体系模式的哲学依据

辩证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不穷。这就是认识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有限趋于无限的全过程。高师艺术院校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做法,把这些好的经验、做法加以总结,去粗取精,吸取精华,上升为理论,大胆探索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模式,以指导和加强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时展需求。

三、加强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高师艺术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三步曲——“礼、理、情”

高师艺术院校应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与对策,争取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占主导位置。针对高师艺术生的思想特征,通过“礼、理、情”的思教理念,将思政教育着眼于礼,寄情于理,情理结合。与学生交流应注重以礼相待,疏导为本,创造和谐自然的谈话环境和交流平台。彻底消除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上的不成熟和错误认识,做到耐心细致,切中要害,一针见血,攻其心理防线最薄弱的环节,以理服人,动之以情,情真理切,情理结合。

2.加强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师范生的文化素质水平,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提高师范生的文化素质水平任重道远。学校应在思政教育中始终坚持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同时,应该将思政教育渗透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情感优势和榜样示范作用。利用艺术类课程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潜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政教育紧密结合。

3.加强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替国造士,为民求知

职业理想是指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它包括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和职业方向的追求,也包括对事业成就的追求。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是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基石,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深化艺术类教师教育改革,提高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将诚信责任、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渗透在职业理想教育中,是保证师范生成才的关键。

4.关注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敞开心扉,构建和谐

高师艺术院校作为高等学校中一支高速发展的队伍,其专业的特殊性以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不容乐观的就业前景,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加之艺术生自身敏感、脆弱、多虑的个性特征,是大学里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救助机制,并将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减少心理疾病对学生的危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管理办法是“事”与“器”的关系,而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要做好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为盾,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全面能力的复合型社会人才为终极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高素质艺术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艺术教师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办学理念发展艺术高职教育

近几年,我国先后有一批部级、省部级重点艺术中等职业学校,经过高校设置评估升格为高等艺术职业学院。然而,在中等艺术职业学校向高等艺术职业学院转制的过程中,办学理念的转变将比学校升格更加困难。

一、艺术高职教育是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的必然产物

国外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高职教育一般都起步于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因为这个时期,新技术革命促使传统工业的技术全面改造,再加上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工业和现代管理制度的引入,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企业迅速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转化,大批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所以社会迫切需要一大批有较高水平的技能型、技术型的实用人才及管理、经营、服务人才。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兴起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经济特区的创立为外国先进技术、工艺的大量引进和广泛应用打开国门,从而使我国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常规技术的更新和改造,导致生产一线对人才类型和规格的需求发生显著变化。较高层次技术型、技能型及复合型人才受到产业界和经济界的特别欢迎;沿海等经济特区的开发和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异军崛起与快速发展加剧了区域与基层生产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广大群众对高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强烈,广大青年学习科学技术和接受高等艺术教育的愿望越来越迫切。艺术高职教育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的必然产物。

二、艺术中职教育与艺术高职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艺术中职教育与艺术高职教育有着许多共同点,因为它们都将遵循艺术人才培养的规律,具有艺术教育的特殊性。首先,艺术教育具有较高的技能与技巧的要求。各艺术门类都有各自的基本技能与技法,这些基本技能与技法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艺术表达水平的高低。其次,艺术教育的灵魂是创造性。创造与创新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特色与要求,没有创造与创新的艺术是没有生命的艺术。再次,艺术教育强调要有感觉、个性和悟性。作为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艺术教学的授课方式上也需要灵活多样。但是艺术中职教育与艺术高职教育之间的差异还是相当清晰的,主要表现为:1.管理方式不同。艺术中职教育在管理体制上是实行校长负责制,各科室直接对校长负责,科室的管理自主权较小;艺术高职教育在管理体制上则是实行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一般采取分权式的两级管理体制,学院领导主要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各专业系则享有较为独立的管理自主权。2.办学模式不同。艺术中职教育在管理方式上一般实行封闭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学生上课、上自习以及外出均统一管理,学生与外界的联系较少;艺术高职教育一般要求开放式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学生除上课外,其他时间更多的是由学生自主安排,不仅有春笋般的学生社团组织与兴趣小组,丰富多彩的校园学术交流活动,而且还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办学使学院与外界联系广泛。3.学生来源不同。艺术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初中毕业生,年龄偏小,其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艺术高职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高中毕业生,还有一部分为五年制高职学生,他们接近成年,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自我约束能力较强。4.师资队伍要求不同。艺术中职学校师资队伍虽然有一定的办学成绩和举办职业教育的经验,具有一批专、兼职的“双师型”师资,设备与实习场所也比较符合艺术职业教育的要求。但是相对于艺术高职教育办学要求而言,原师资结构、学历层次、师生比、教学设备、新课程开设能力都有一定的差距。

三、当前艺术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有的艺术高职校多数是从各省部级、省部级重点艺术中等职业学校,经过高校设置评估升格为高等艺术职业学院。面对艺术高职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模式,多数学校存在按原有的“内在逻辑”和思维习惯来办艺术高职。具体表现为:1.人才培养目标模糊。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目标清晰明确,并且按照培养去组织实施,是艺术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由于我国艺术高职教育刚刚起步,多数学校尚未确立自身的质量观和具体的规格要求,培养目标的偏移、模糊不清,导致把艺术高职教育办成了纯学历教育。2.特色不鲜明,人才质量不高。艺术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技巧的掌握并能熟练操作、演示为主,重视艺术实践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而当前的艺术高职教育教学及管理,普遍模仿艺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没有按职业岗位分析去开发课程与教学。没有深层次地思考人才未来在社会上的就业、创业情况,培养的艺术人才质量无法满足社会文化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3.专业设置上模仿艺术本科院校,传统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目前艺术高职校在专业设置上虽然强调与应用对口,但忽略对市场调研,缺少以市场运作的竞争机制作为艺术高职教育发展的动力,缺乏对国际艺术市场的了解,缺少对先进技术技能的学习、了解,教学中缺少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实习的机会,这些都影响了艺术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转变办学理念是发展艺术高职教育的关键

艺术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艺术高职学院之后,全体教职工都要尽快转变观念实现角色转换。艺术高职培养的是适应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既不同于学术型人才,也不同于一般技能型人才,它具有高等教育性和职业性的双重特点。因此,在培养方式上既不能完全照搬艺术本科教育的办学思路,也不能变成艺术中等职业教育的简单升级,必须形成具有艺术高等教育与艺术职业教育特征相融合的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特色体系。

1.艺术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划要“柔性化”。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规划的经历中呈现出一个共同趋势,这个趋势的特点就是“柔性化”。所谓“柔性化”就是指在指导思想上放弃试图以精确的数量去规范未来,代之以现有政策、制度和人才培养规格应变能力的增强;在实施形式上,强调宏观指导下的微观决策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对市场变化的关注。世界著名的教育经济学者G·萨卡普洛斯在总结一些教育规划的主要理论及其方法的历史经验后提出:“今天的趋势是转向一个灵活的具有回旋余地的教育政策,以便容易适应变化中的环境。”国外发达国家的这些经验对艺术高职发展都是有所启示的。

2.艺术高职教育办学方式要突出特色意识和品牌意识。艺术高职教育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每一所学校都要理性地认识自己,根据自身的历史沿革、条件和实际需要,选择自己的服务领域,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发与众不同的专业。根据市场需要在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技能培养结构、学生素质培养上力求独特,突出人才培养上的特色。在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学校当中,办出一流水平,创出自己的品牌。品牌的形成,有一个比较长时期的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品牌是建立在优良质量的基础上的,没有优良质量作为基础,根本谈不上品牌。艺术高职教育事业要与时俱进,加快发展,必须突出特色意识和品牌意识,不断提高艺术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

3.艺术高职校的管理要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在高校管理方面“古典管理学派曾主张管理层次系统化、规范化和集权化;行为科学学派则主张分权的、较为松散的工作组织。”笔者认为,艺术高职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是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我们不能因时代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学派,而否定古典管理学派理论和方法中许多对我国艺术高职教育管理有价值的部分。因为管理工作的不规范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就会造成管理混乱及降低艺术高职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其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有利于简化和比较准确地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当然,制度要严,但要适度,要留有余地,使各级管理人员能创造性地工作。

4.艺术高职校的师资队伍素质要提高。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培养质量的优劣。如果把学生比作学校的“产品”,那么教师就是“产品”的制造者,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已习惯于艺术中职教学模式的教师,要尽快实现由“替代型”向“指导型”转化,“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化,“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化。因而,全体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包括进行高等教育学、心理学、高校教学法等方面的培训,扩大知识面和提高学历层次。学院也应及时举办一些培训班,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培训。同时还要创造有利条件引进一批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兼具科技能力和艺术创作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培养一批“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5.艺术高职校的课程设置要及时更新。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发展和建设一批社会急需、科技含量高的紧缺学科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作为与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艺术高职教育,其课程设置应该和经济技术的发展及社会对高层次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步。这就要求艺术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有超前意识,使其不断更新,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及社会需求形成一种动态的融合,迅速地建立起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工作平台,理清现有的艺术学科与新学科之间的关系,将那些在课程体系中过时的、陈旧的东西剔除、摒弃,融入新的科技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需求。

总之,艺术高职教育发展在际,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新世纪艺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大战略问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不断实践,以适应市场经济对艺术高职教育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胡梅.特色与柔性——高职院校竞争中的取胜之道[J].职业技术教育.2001,6.

艺术教师管理制度篇7

[论文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特征,以尊重艺术类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和教师教育培养理念为基础,寻找合适的载体和科学管理办法,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从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制度与思政教育、文化素质、德育、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将学生自我成才的教育理念贯穿全过程,为培养出“德艺双馨”高素质艺术教育人才提供一些“方法与对策”。

高师艺术院校作为未来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基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推进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文艺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高师艺术生的思想素质,呈现出个别素质发展滞后、基础教育失衡、总体素质偏差等突出问题。说明高师艺术院校在学生管教方面还缺乏一个相对规范且科学的手段。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特征,从艺术教育和师范教育双重特征出发,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提供一些合理、科学的方法和对策。力图从根本上解决和扭转“艺术生难管”的问题。

一、当前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基本特征

高师艺术教育人才的培养方式,应在顾及艺术专业人才的独特性的同时,将其个性发展与所属的社会团体的有机统一性调和起来。

思想特征:艺术生思想前卫,思想中有唯美主义倾向;接受能力强,但缺乏学习目标;可塑性强,但容易受外界干扰;情感丰富,自信积极,但看问题欠客观。

行为特征:艺术生注重个性发展,外表、服饰和言谈举止求新、求异甚至求怪,行为上表现出自控能力差,特立独行,散漫,团结协作精神、集体观念、道德观念、理想信念淡薄。

思维特征:艺术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特别强,思维活跃,观察力强,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但考虑问题过于感性,易冲动、欠理性,忽视现实基础。

学习特征:专业情结浓厚,文化意识淡漠,“重专轻文”现象严重,这几乎是艺术生身上存在的一个共同特点。

心理特征:艺术生情绪容易受外界干扰,对外界刺激敏感,自尊心强,缺乏现实考虑,容易钻“牛角尖”走极端,是心理问题发生的高危群体,不容忽视。

针对高师艺术生的基本特征,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辩证地思考,仔细观察,擅于发现艺术生身上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长处,改变传统的沟通管教模式。完善艺术生的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和日常管理中实施规范学生学习习惯和道德行为,有效的带动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

二、开展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利条件

1.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大部分高师艺术院校采用以学校宏观管理为核心,设立学工部总负责,各系部主管。学工部是由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负责青年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内设的各个职能部门与学院、系部协作共同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便于学校的宏观管理、把关,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方向,使我国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取得了实效性的进展。

2.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做好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当前,高师艺术院校大多建立了专、兼职辅导员队伍,主要工作是对学生实施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引导”“学生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为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障,为培养出一批批“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立下汗马功劳。

3.辩证的认识论,是建立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体系模式的哲学依据

辩证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不穷。这就是认识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有限趋于无限的全过程。高师艺术院校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做法,把这些好的经验、做法加以总结,去粗取精,吸取精华,上升为理论,大胆探索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系统模式,以指导和加强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时展需求。

三、加强高师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高师艺术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三步曲——“礼、理、情”

高师艺术院校应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方法与对策,争取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占主导位置。针对高师艺术生的思想特征,通过“礼、理、情”的思教理念,将思政教育着眼于礼,寄情于理,情理结合。与学生交流应注重以礼相待,疏导为本,创造和谐自然的谈话环境和交流平台。彻底消除学生在思想政治觉悟上的不成熟和错误认识,做到耐心细致,切中要害,一针见血,攻其心理防线最薄弱的环节,以理服人,动之以情,情真理切,情理结合。

2.加强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师范生的文化素质水平,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因此,提高师范生的文化素质水平任重道远。学校应在思政教育中始终坚持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同时,应该将思政教育渗透在文化素质教育中,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情感优势和榜样示范作用。利用艺术类课程教材中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潜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文化素质教育和思政教育紧密结合。

3.加强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替国造士,为民求知

职业理想是指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它包括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和职业方向的追求,也包括对事业成就的追求。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是师范生职业理想教育的基石,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深化艺术类教师教育改革,提高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将诚信责任、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渗透在职业理想教育中,是保证师范生成才的关键。

4.关注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敞开心扉,构建和谐

高师艺术院校作为高等学校中一支高速发展的队伍,其专业的特殊性以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不容乐观的就业前景,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加之艺术生自身敏感、脆弱、多虑的个性特征,是大学里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救助机制,并将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减少心理疾病对学生的危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管理办法是“事”与“器”的关系,而高师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要做好高师艺术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为盾,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综合素质、全面能力的复合型社会人才为终极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高素质艺术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赫伯.里德.通过艺术的教育[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艺术教师管理制度篇8

2019年,靖城中心校高度重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学校一直按照《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认真开展艺术教育工作,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我校2019年艺术教育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艺术课程开设。

我校能够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要求开齐开足音乐、美术课。每班的音乐课、美术课每周各2课时,书法课每周1课时。我校艺术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按规定选用国家审定通过的音乐、美术教材,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为确保艺术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加大课程管理力度,坚持领导每天巡课,确保到课上课,坚决杜绝艺术课被挪用或挤占,较好地实现课标规定的目标要求。

二、艺术教师配备。

我校共有3所农村小学,规模小,人数少,目前共有675名学生,专任教师69人,开设22个教学班,有音乐专用教室3个,美术专用教室3个。按照课程计划开设艺术课程的要求,目前艺术教师有22人,有3名专职美术教师,1名专职音乐教师,兼职教师也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艺术教师队伍不够稳定,艺术学科组还难以建立,在艺术学科教学专题研究上还不够深入。但我校兼职艺术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有团队合作精神;教学态度很认真,坚持备好上好每一节音乐、美术、书法课,努力做到唱好课本上的每一首歌曲,画好每一幅画,写好端端正正的规范字,不折不扣地完成艺术教育工作任务。同时,我校艺术教师能够积极参加市县组织的业务培训,专职美术教师盛彧、张敏等多次在各类优课评比中获一、二等奖。在省市级各类艺术比赛中,学生多人次获奖。

三、艺术教育管理。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工作,各校均有一名校级领导分管艺术教育工作。学校加强对艺术教育的统筹规划和领导,制定并实施学校艺术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艺术教育教学管理,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对于艺术类课程,各校教导处严格按照课程管理制度进行监管,严格执行教材征订、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制订、教学进度表制订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制度,保证艺术教育课程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此外,学校根据艺术教育教学和开展课外艺术活动的需要安排艺术教育经费,保证艺术教育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正常开展。学校还制订了有关艺术教育工作的奖惩条例,年终对取得成绩的老师进行奖励。

四、艺术教育投入。

目前,学校艺术教育的设施为江苏省四配套时配置,达到教育现代化三类标准。平时,各校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添置器材,设备器材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学校十分重视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也舍得在艺术教育上投入经费,只要是教学的需要,总能优先考虑经费的安排。同时,学校仍在积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不断改善学校的艺术教育条件,为学校特色建设提供物质保障,确保艺术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

五、课外艺术活动。

我校的艺术教育突出“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特长育人才”办学方针。我校开展的艺术活动是群体性的活动,坚持学生全员参与,每位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目前,我镇各校均开设了音乐(器乐、合唱、舞蹈)兴趣小组和美术兴趣小组以及书法兴趣小组,学生参与率100%。平时我们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训练,时间、地点、训练人员有保障,对学生的训练效果我们在全学期分两次进行考核评定,发给星级奖牌,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起到了较好的训练效果,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接受艺术的熏陶,为艺术人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唱响校园”是越江小学的特色品牌,学校组建了“新月合唱团”、舞蹈队,班级成立文娱队,嘹亮的歌声响彻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柏木小学、越江小学参加靖江市美术作业展评获一、二等奖,多名学生美术、书法、摄影、艺术征文作品获市“春之声”一、二、三等奖。在建党95周年前夕,越江小学还把“红色歌曲”送进了滨江新区的华阳、江阳社区,深受社区群众的欢迎。学校每学期都举办一次艺术节,有班级合唱比赛、小合唱评比、器乐演奏、书法展览,还有其它各种形式的节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提升和浓化了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六、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努力创设特色浓郁、个性鲜明的校园氛围,配合宣传栏、文化标语、校园广播等,营造健康、和谐的学校文化艺术氛围,使学生生活在快乐、友善、洁净、富有艺术文化意蕴的校园中,让他们的个性、自主性、创造性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步入每所校园,走道两边树、花、草相映,绿、美、香结合,高大的乔木、姿态优美的小树,四季常青的草坪,与洁净的校园、小道、操场形成浑然一体的文化景观,让人感到赏心悦目,感到有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在涌动。校园内艺术家的画像或名言比比皆是,不但可以美化校园,使校园更富艺术情调和艺术感染力,还可以激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从小立志献身艺术,长大后更好地为社会作贡献。

七、重点项目推进。

按照市政府办公会决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与滨江新区正积极对接,筹划越江小学搬迁新建,柏木小学原地重建也已启动。

八、自评公示制度。

学校将艺术教育纳入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并予以公开,接受师生群众的监督。对由上级部门或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艺术竞赛中获奖师生和团体,都按照相关制度进行奖励。同时,我校在评选先进、职称评聘、绩效考核时,艺术教师享有和其他教师同样的待遇,并在学校范围内进行公示。

九、经验与举措。

艺术教师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素质教育艺术教育课业负担

罗田县实验小学一直以“以艺辅德,以艺益智,以艺健体,以艺陶情”的艺术教育核心理念指导艺术教育实践,稳步扎实地开展学校艺术教育,逐步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被命名为“湖北省艺术教育实验学校”、“湖北省美育先进单位”,连续两届获得“湖北省黄鹤美育节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连续三次获得“湖北省艺术小人才比赛组织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10月,学校被中央教科所命名为“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

一、转变观念,确立特色求发展

2000年初,国家教育部就明确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并出台一系列的规定和管理制度。“十七大”报告又一次明确指出:“更新教育观念,切实改变教育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多年来,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切实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落到实处。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和考试次数的控制,让学生们感觉轻松了不少。

减负之后,为了充实学生的时间空白,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多年来,我校将“走特色教育之路,发展艺术教育”定为学校发展的突破口。一方面,艺术教育有助于发展人的全面思维、想象和创造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陶冶高尚情操,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愈来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我校具有这方面的基础。四十多年的艺术沉淀,学校具有一大批喜爱艺术的教师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发展艺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确立了目标后,学校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就“如何创建艺术特色教育”组织教师进行学习、讨论、研究,使之转化为每一位教职员工的共同信念和行为。

二、整体规划,构建机制作保证

我校依据《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黄冈市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等法规,对学校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调查和分析,并制定了《罗田县实验小学艺术教育十年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为全面深化艺术教育奠定了基础。同时,在领导管理、制度建设、常规工作、条件创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运作,使之呈现有序、有力、有声、有色的面貌。

1.注重管理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分管领导、艺术处主任、教研组长、艺术骨干教师组成的艺术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全面实施、协调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建立起“学校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全面抓,教研组长分工抓,骨干教师具体抓”的局面。

2.优化制度

学校先后制定了《罗田县实验小学艺术教师岗位职责》《罗田县实验小学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方法》等,把艺术教育作为师生评优、评先进的一个重要参数,有力地规范了艺术教育工作行为,对广大教师(尤其是艺术教师)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促进作用。几年中,许多艺术教师由于业绩突出,有10人越级晋升一级工资,1人28岁就优先晋升中学高级教师,1人被评为“黄冈市优秀教师”。

3.立足常规

艺术学科的教育质量直接关系着艺术特色的办学成效。学校首先从班主任工作入手,把艺术教育融入班级工作管理和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之中,切实保证不占挤、挪用艺术课程,确保课程计划的落实和实施。其次抓好教研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经过多年的研究,我校的书法教学、少儿舞蹈已跻身黄冈市先进行列。学校每年召开艺术节,让艺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参加了我校2003年百年校庆活动中的省政协副主席丁凤英同志曾这样说过:罗田县实验小学艺术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面向了全体学生,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体现。

4.创设条件

学校想方设法,多方筹资,全力保证艺术教育的发展。目前学校艺术教育硬件设施初具规模,已有专用音乐、美术教室,舞蹈房以及民乐、铜管乐的练习房,新购置钢琴三台、数码钢琴十六台,象棋、围棋桌各十套,高档乒乓球发球机两台,乒乓球一百二十副,装备近百人的民乐乐器,配备近五十人的铜管乐器,腰鼓260只,各类表演服装近1000套,为正常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加强师资,多种渠道铸精兵

在创建艺术教育办学特色的过程中,我校在师资建设中着重采用了“两条腿”一起走的方法。

“第一条腿”主要是面向全体教师。首先抓观念转变。采取了“学习、交流、讨论、讲座、参观”等活动,大力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开阔了教师的眼界,增长了教师的见识,丰富了教师的阅历,对教师观念的转变起到了催化作用,也为实施艺术教育埋下必须的“伏笔”。其次,抓措施落实。根据《关于实施艺术教育办学特色的若干意见》中对各类教师的要求为准绳,组织落实、考核,从而使全体教师的思想行为统一到学校办学特色上来。

“第二条腿”主要面向全体专兼职艺术教师。多年来,学校大力培养专兼职艺术教师,具体形式有:(1)以老带新。(2)请专业教师带教。(3)外出学习。(4)岗位成长。(5)相互学习。(6)学历升造。(7)聘请全县艺术特长老师带教指导。(8)大胆转岗。多种渠道艺术教师培养机制造就了一支数量多、能力强、师德好的教师队伍。目前,我校共有专兼职艺术教师12人,有1名省级骨干教师,6名市级骨干教师,5名县级骨干教师;其中音乐教师石桂红老师荣获黄冈市优秀教师称号,美术教师洪赛奎是市、县美术学科带头人。

四、科研先导,扶持推进上台阶

为了促进学校艺术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我校结合课堂艺术教学和课外艺术教育活动开展了一系列教育科研专题研究,从理论和实践各个层面探索艺术教育的规律,研究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学校先后开展了“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的整体改革实验”、国家教委九五重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素质教育的管理、评价与监控研究”等实验,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我校艺术教育课题研究成果在《湖北省中小学整体改革简报》上刊登;“湖北省艺术教育实验学校艺术教育成果汇报展演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先后编辑了《尝试篇》《教案集》《成长篇》等研究成果册。石桂红老师主讲的音乐课,在湖北省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中两次荣获一等奖。

艺术教师管理制度篇10

   一、兰州市艺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次调查抽取了兰州市区和市区周边的两所中学,分别是西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和榆中县和平中学,西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在市区学校当中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相对一般,而和平中学在市区外中学中的情况相对较好。通过问卷法、访谈法、比较法调查两校艺术教育的开课情况、艺术教育师资力量、艺术教育硬件设施的配置,以及对艺术教育进行的管理,对比反映出农村中学在艺术教育方面的问题。见表1,表2,表3。通过以上走访所了解到的情况,两所中学在所处地域的地位,可以看到两所学校的差距,也可以看出兰州市城乡中学艺术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具体归结为以下几点:

   1.艺术教育在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观念和地位不同。城市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爱好,艺术专长的学生有很多机会通过艺术考试进入大学,学校也提供很多平台让每个学校展示自己艺术教育方面的成果。很多学生和家长已经改变以前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将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于与其他课程同等对待。农村中小学把应试作为教育的最主要目的。目前中、高考等升学考试仅将文化课列入考试范围,未涉及艺术类课程,难免会引导广大师生及家长只看重对文化课的教学。艺术教育被应试教育排挤在一边。农村学校的学校缺少相关的管理和监督,致使艺术类课程备受忽视。

   2.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的悬殊。在城市学校艺术类课程的专职教师供应充足,基本是本科学历。很多经过艺术教育的专业人才对于投身农村教育望而却步。这些人才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资金才学有所成,认为农村很难为自己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不愿意走进农村。这是造成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匮乏的主观原因。农村中小学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经过专业学习的极少,大部分艺术课程教师由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专业技能、艺术素养、知识沉淀都有很大局限,很难顺利进行艺术课程教学。

   3.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的配置不均。在城市学校每年会购置相应的教学器材,在经费上不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学校有精力为学生提供专门的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同时学校也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加强学生的艺术教育。农村经济相对滞后,艺术教育资金匮乏。教学场地也严重不足;教学大纲上一些内容无法教授给学生;部分教育行政部门、有条件的学校由于认识不足,忽视了这方面投资。种种原因使得中小学艺术教育缺乏了应有的物质基础。4.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监督管理的力度不同。目前政府没有较高规格的立法规范艺术教育。艺术教育监管也因地而异。城市多数学校专门设有艺术类课程的分管领导,每年会对自己的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和学习。而在农村学校仍然没有专门的艺术类课程的分管领导,其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普遍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不足,从而缺乏对学校开设艺术课程的监督、管理和考评机制。由于缺乏监管,艺术教育流于形式,课程效果不佳、并且受文化课挤占现象严重,甚至取消了艺术课程的开设。

   二、发展农村初级中学艺术教育的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转变观念。发展艺术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农村学校仍旧观念落后,所以乡村应该加大力度,真正从出发点将艺术教育落到实处。学校艺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情感、审美理想、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可以产生重大的影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中小学应该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向广大师生、家长宣传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从观念上转变对以往艺术教育的片面认识,提高艺术教育的地位。

   2.建立、扩大专业师资队伍。①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农村艺术教师的地位。正确引导艺术类专业的毕业生的价值观念,充分认识农村艺术教师工作的重要性,放低眼光,真正投身到艺术教育的领域中来。不断提高农村艺术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制定并认真执行合理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农村艺术教师的工作,组织辅导课外艺术活动应按比例折算课时,计入工作量,以调动和发挥农村艺术教师的积极性。②健全艺术教师培养和培训制度。要建立稳定和长效的教师培训制度,积极创造条件,为农村艺术教师发展提供机会,切实建立农村艺术教师轮流进修制度;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和执行课程标准的需要,各级教育部门应把艺术教师培训工作列入教育发展规划和常规工作计划,确保培训经费,限期完成培训任务。③建立艺术教师流动制度。鼓励城镇艺术教师定期到农村进行巡环教学;要制定相关政策,建立艺术教师流动机制,变无序流动为有序流动;要合理配置艺术教师资源,促进艺术师资的均衡分布。④因地制宜挖掘当地民间艺术人才。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可以利用本地资源,邀请当地民间艺人讲座和担任学校艺术教育教师工作,开展有地域特色的艺术教学。也可以开展一些艺术大赛发掘更多的艺术类人才。

   3.加大投入,改善艺术教育设备条件。农村学校艺术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经费紧缺是长期存在的问题,教学器材和教学场地是艺术教育的物质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进一步提高对资金的投入和政策的支持。为改善当前学校艺术教育设备紧缺的状况,建议各地教育部门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依托国家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部署,落实艺术教育专项经费,以保证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基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