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采购方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22:46

超市采购方式篇1

关键词:物流;采购模式;连锁经营;“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326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02

连锁超市作为一种常见的零售业态自产生以来以其高效率、多品种在零售业界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连锁超市企业发展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特别是面对互联网时代网购的盛行,如何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成为当前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物流采购是超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物流采购的协调和效率决定着流通的效率,成为超市赢得市场、获取利润的重要保障,逐步成为超市经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如何完善和改进超市的物流采购模式,适应互联网时代商业变革的需要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一、超市物流采购的主要模式分析

经过对各类大中型连锁超市和部分社区超市的系统调研,笔者归纳总结超市的物流采购模式主要包括集中采购+自营配送模式、分散采购+供应商直供模式、自采+第三方配送模式、网络采购配送模式,简单分析比较如下。

(一)集中采购+自营配送模式

所谓自营配送模式,是连锁超市集中组织规模化采购,自建物流配送中心,自主管理运营的一种物流采购模式。这种模式具有效率高、控制能力强、保障公司经营信息安全等显著的优点,被大中型连锁超市普遍采用。这些超市企业通常都建立了自己的自营配送中心,并成为超市的一个重要部门,由其负责区域内各连锁门店商品的统一采购,统一管理和统一配送。

(二)分散采购+供应商直供模式

所谓分散采购+供应商直供模式,就是超市不同产品组和各自的产品供应商签订定期框架采购合同,由产品供应商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直接将超市采购的商品送到超市各连锁门店,并负责上架,甚至由供应商自行管理超市内的本企业商品库存。这种模式具有处理简便、退换货效率高、提高商品陈列空间的利用效率,节省超市管理费用等优点,目前很多中心城市内的大中型超市,针对食品饮料在内的很多快速消费品都采用此种模式进行物流采购管理,较好地实现了“小批量多频次”的采购订货原则。

(三)自采+第三方配送模式

所谓自采+第三方配送模式,是超市自行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安排组织物流配送。这使连锁超市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实现了共同协作、功能互补,提高了超市物流配送的效率。这种模式可以实现超市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扩大物流配送的整体规模和水平,降低各合作企业的物流配送成本,提高了合作企业的物流效率。

(四)网络采购配送模式

所谓网络采购配送模式,是连锁超市与供应商之间签订长期合同,设立独立于各个门店的采购部门,自行组织采购和配送人员。采购部门、连锁门店和供应商企业三者之间建立实时互通的完整的信息化网络系统。某一家连锁门店的某种商品数量达到事先设定的订货点时,系统自动将采购商品信息传输到供应商的信息系统中,供应商信息系统收到采购定单信息立即备货,连锁超市采购部门派车接运到需要货物的连锁门店。这种模式利用了信息网络的优势,尽管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但因其效率高、准确性强的特点收到了越来越多超市企业的青睐。

二、超市物流采购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随着市场需求的日趋多元化,特别是近两年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网购的迅速发展,连锁超市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联系到超市的物流采购与管理,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物流采购模式仍以供应商直供模式为主,受资金资源所限,未能普遍建立完善的自营配送体系。加之供应商配送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造成缺货断货和管理混乱,影响超市企业日常运营和统一管理。

(二)采购管理科学性差,对采购品项的分类管理和库存控制不够。多数超市企业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采购供应管理规范,商品品项管理不足,极少应用采购定位模型进行分类控制,库存管理随意性大,极易造成缺货或积压,库存处理成本居高不下。

(三)物流采购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水平仍待提高,网络订货系统和在途库存管理尚待加强。超市企业与供应商企业或合作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化联系多数停留在人工发送要货信息的水平上,上游企业对下游零售门店的库存状况把握不及时,在途库存基本缺乏有效管控,使得补货不及时现象频繁发生,影响超市门店销售和消费者的满意度。

(四)物流采购部门熟悉产品和渠道运营特点、掌握物流和采购管理科学方法、精通信息技术的专业管理人员比较欠缺,对物流采购问题很难使用专业管理方法进行处理,对如何实现更有效的物流信息化管理缺乏解决方案。

(五)临近社区的超市缺乏为社区居民送货上门的物流配送服务,与网购直接送货上门相比,增加了顾客的购物成本,无法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高效便捷低廉”的购买需求。

以上几方面问题综合起来,突出表现为超市经营品项管理比较混乱,库存控制水平不理想;重点商品缺货和非重点商品积压现象并存;采购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超市营利能力弱;顾客服务水平难以提高,消费者购物体验不佳。

三、超市物流采购的改进策略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超市物流采购的组织组织和管理需要进行不断地变革和改进,适应消费者需求,寻求自我突破的发展道路,笔者建议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措施:

(一)引入科学的采购管理方法,优化超市采购制度

超市物流采购工作涉及面广,和生产企业货品采购相比虽然存在较大差别,但仍然可以依据科学的管理方法。必须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和采购程序,使采购工作有章可循,避免采购人员或供货商简单凭经验办事。这当中需要建立严格的采购管理制度和程序,建立供应商档案和准入制度,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考核和管理,优化供应商结构及采购供应配套体系,从源头上控制好缺货和积压问题。

(二)优化物流配送组织形式,提高物流效率

配送组织形式关系到超市配送的成本和效率,需要使用科学方法优化处理,不能简单根据个人主观判断进行设计。首先要建立超市在售品项分级管理制度,不同类别的品项设计不同的物流配送形式。其次,科学合理规划配送路线,采用数学模型方法进行设计,综合考虑成本最低、准时到货、门店地理位置、门店间的交通状况、城市交通管控规定、门店销售忙闲时间等因素进行调配,统筹规划,有效提高配送效率。应通过完善的库存信息管理系统,掌握不同超市门店销售周转情况,根据周转速度决定配送频率,协调好自营配送、供应商直供、第三方物流之间的关系。

(三)加强库存管理,分类分级进行科学控制

库存管理是商业零售企业的突出问题,库存控制必须与商品销售相适应,既要保证不出现断货,又要尽可能减少各超市门店和自营配送中心的库存。需要对库存进行科学的分类分级,根据销售速度、占压成本、季节特点等对不同品相库存进行差异化管理,实行商品分散保管与集中保管相结合。此外,还应压缩流通环节库存,有效利用保管面积,简化库存管理,减少管理成本和库存量,提高经济效益和服务水平。

(四)完善供应链体系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实时互通与共享,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现代零售业发展必须以供应链为整体,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完善的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是连锁超市等商业零售企业的神经中枢。虽然当前企业基本都使用了poS收银系统,进销存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的管理软件,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仍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和信息实时互通与共享,造成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因此,需要努力构造现代化供应链管理的物流网络信息平台,将库存控制、配送调度、客户关系管理、在线交易处理等与商品管理、销售分析、成本核算等紧密结合,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一体化集成。

(五)发展“互联网+物流”、“互联网+门店销售”等新模式,丰富超市销售渠道,改善客户购物体验。

如今,国家正大力倡导“互联网+”的概念,倡导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面对互联网购物近年来不断激增的需求,传统零售超市应利用自己的销售网络基础和供应渠道规模优势,寻求销售模式和物流采购模式新突破,建立线上线下并行的销售网络体系,逐步构建多元化的配送渠道,满足顾客“线下体验,线上下单,配送上门”的消费需求,提高传统超市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综合竞争力。

物流采购是连锁超市企业取得经济效益增加经营利润的重要影响因素,采购方式的科学性、物流配送的效率性直接影响到连锁超市的市场竞争能力和企业经营成本。连锁超市要根据自身规模、客户群和实际经营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物流采购模式,制定合理科学的物流采购策略,构建自己独特的物流配送体系。

当前,连锁超市企业还应加大对信息技术和物流设备的投入,把握“互联网+”的产业发展新趋势,运用先进技术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改善服务质量、降低企业的物流采购成本,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于颖.大型超市联合采购物流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管理观察,2013(18).

[2]薛文婷.超市物流系统探讨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07).

超市采购方式篇2

关键词:连锁超市;采购成本;运输成本;隐性成本

一、引言

连锁超市利润主要来源于商品的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各个超市的商品价格相似,所以只有降低企业的采购费用,才能扩大企业利润来源,提高企业竞争力。税金、人工等显性成本,往往很容易控制;而隐性成本,如采购人员道德缺失、运输不合理等造成的成本损失却难以进行有效控制。

二、隐性成本对连锁超市在采购运输过程中的影响

1.采购成本控制中的隐性成本

一是采购人员道德缺失,连锁超市在进行采购时,一方面由于采购人员,可能造成商品质量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对于供应商的进场费等,超市在管理时没有形成系统的制度,这就容易导致供应商与采购人员相互勾结。二是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隐性成本由于采购人员对供应商的具体情况不了解,对产品的标准、质量也不够清楚,采购人员在与供应商进行沟通时,供应商通常会将商品描述的很完美,合作条件很好,在某些程度上给采购人员造成一种错觉,这就造成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使得超市最后采购的商品价格高、质量低,超市商誉受损。三是供应商管理混乱由于缺乏对供应商的系统管理,供应商在给连锁超市供应商品时,很少会按照规定的顺序和时间来供应商品,通常从自我利润最大化出发,造成供货时商品派发错误,时间延迟,供货不足、库存积压等现象。

2.运输成本控制中的隐性成本

一是物流人员素质低下,物流人员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整个连锁超市的物流成本控制的好坏。连锁超市在进行商品运输时,由于缺乏专业的物流人员,从业者零时工居多,导致运输效率低下,差错事故频发。二是缺乏运输规划,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常常会导致运输路线过长,运输时间增加。有时可能由于某些原因还会使得商品从销售地运回到生产地,形成倒流运输。此外,空载、少载、车辆空车返回,运输方式选择欠妥等等不合理的调度,都会影响整个运输成本。三是信息系统不完备,大多数连锁超市的采购系统、营销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并不完善,使得超市总店和分店之间的数据实时传输无法实现,不能及时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反馈,从而降低了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加时间成本,影响连锁超市的物流成本。

3.储存商品过程中的隐性成本

一是缺货成本,缺货成本是指由于缺货带来的利益的减少或成本的增加。缺货时,客户可能会转向其他超市购买,使得企业收益减少;企业常常采取紧急进货的方式,使得运输成本不断增高。二是资金占用成本,当企业选择把资金投到商品采购上,这笔资金就失去了在商品经营的其他环节中可以获取的收益,这就是资金占用成本,即采购环节的机会成本。

三、对连锁超市在采购运输过程中的隐性成本控制

1.采购过程成本控制

一是提高超市采购人员的道德标准,针对采购人员道德存在的缺陷,可以适当加强超市的内部控制制度,使超市的经营管理更加规范化。适时地对员工进行培训,带动员工熟悉操作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加强信息系统的应用。超市应建立起商品供应系统,还应对采购人员的职业道德加强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二是改善信息不对称,连锁超市进行商品采购时,应该在超市内部形成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良好习惯,多进行业务上的沟通并互相交换信息,以缓解连锁超市在商品采购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还应鼓励进行采购前信息的搜寻,尽可能多的了解各供应商及其商品的基本信息,并多家进行比较之后再进行抉择。三是加强供应商管理,选择供应商时应全方位考虑,不要盲目选择,应该选择一些形象佳、信誉较好的供应商企业;尽量选择一些经营效益较好,比较稳定的供应商;还应充分利用电子订单系统,提高超市的自动化运转水平,增强超市的运作效率。

2.运输过程成本控制

一是建立适应市场的运输管理系统,科学的运输管理体系对连锁超市的运输成本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公司,使用他们已经形成的铁路、公路、水路的交通网络,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费用,加强成本控制。二是建立合适的配送中心,可以在连锁超市聚集地附近建立相应的配送中心,对各个超市进行统一配送;在日常经营中,应根据各种商品本身的属性,制定不同的交付和分销方式。三是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和方法,相关决策人员应仔细考虑,多加揣摩,用心选择,尽可能制定出最佳运输路线,选择出最好的运输方式,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超市运作效率,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3.仓储过程成本控制

一是提高库存周转率,连锁超市如果想减少缺货带来的损失,就应该从源头找起,找出可以减少缺货的方法。一个超市会缺货,通常与它的内部的库存管理有关,超市人员可以通过对库存进行有效管理,提高库存周转的速率,来减少缺货现象的发生。二是使用代销方式销售商品,为了减少资金的占用成本,超市可以考虑以代销的方式对商品进行销售,不需要超市自己供货,只需厂商给他们提供货源,超市自己销售。三是加强库存成本核算,超市应高度重视存货周转率指标,通过对超市的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的分析,达到对成本进行控制的目的,制定合理的营业目标和进销差价,从而给超市带来收益。

四、结论

面对激烈的竞争,连锁超市要进一步降低成本,必须重视采购运输中的隐性成本。通过提高采购人员的道德标准,改善信息不对称,加强供应商管理,完善运输管理系统等方法,可有效的实现成本的控制,为超市经营带来竞争优势的增加。

参考文献:

[1]周利星.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的采购成本控制方法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7):20-21

[2]吕宗宴.试论隐性物流成本[J].商场现代化,2015(3):77—79

[3]邵必林.我国物流企业管理隐性成本评价模型研究[J].物流技术,2015(5):54—55

超市采购方式篇3

关键词:超市;生鲜食品;直采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233-02

一、生鲜食品直采模式

(一)生鲜食品特点

生鲜农产品一般是指新鲜蔬菜、新鲜水果、鲜肉、鲜蛋、活禽、鲜鱼、活鱼等易腐烂、易变质的农产品。它具有周期性、地区性、易腐性、不耐贮存等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在超市经营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生鲜农产品经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农产品是具有生命周期的生物,其生产要遵循生物的生长发展规律,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它的季节性决定了农产品上市的品种和数量有明显的淡季和旺季之分。第二,生鲜农产品经营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生鲜农产品鲜活性的特性决定了经营生鲜农产品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为提高其保鲜的效果,就需要对各类生鲜农产品在采购、储藏、加工处理、运输、销售等环节采取技术性较高的保鲜手段。第三,生鲜农产品经营具有不确定性。由于生鲜农产品经营涉及到生产、加工处理、运输和销售等多个环节,所以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从而导致生鲜农产品经营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表现在:气候的多变性引起供应货源的不确定性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变,农产品的易腐性引起质量的不确定性和新鲜度的不同引起农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

(二)直采模式的内涵

自2007年,家乐福率先在中国大陆引进了直接采购的模式,之后许多大型零售企业也纷纷扩展农产品直采渠道。直接采购成为了各大零售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商品质量的一大途径。

在以往涉及的研究中,直接采购是指,将原来的“农户―批发商―供应商―零售商”的供应链简化为“农民―零售商”,由零售终端直接深入农村种养殖基地选订产品与数量,以长年采购协议及即时订单的方式保障农户利益及货源供应的创新模式。农产品直接采购是一种把农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紧密联接起来的流通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各方在市场中的企业化程度,提升了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中的食品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本文中使用的“直采模式”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经验基础上,结合了当前大型零售超市普遍采用的自有品牌战略,将直接采购与自有品牌相结合的直采模式。大型零售超市,在采用直接采购的基础上,利用本超市的自有品牌溢价效应,在降低生鲜食品的采购成本、提高食品安全性和可追溯性的同时,获得更高的顾客忠诚度和市场竞争力。在这种直采模式下,大型零售超市不断的扩大自身的实力及知名度,提升自身竞争力,对中小零售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

二、零售超市采用直采模式的现实意义

(一)生鲜食品直接采购的现实意义

1.降低生鲜食品经营成本。目前,中国生鲜食品的流通现状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生鲜食品产需要批发商收,再借助物流运至批发农贸市场,进行一级批发和二级批发,再到零售农贸市场销售给消费者。这就造成了生鲜食品流通环节繁多,超市经营生鲜食品成本增高,一般中小超市没有能力自主经营生鲜农产品,大多采用与农产品供应商联营的方式经营,其结果造成商品价格远远高于农贸市场。通过建立生鲜食品的直接采购基地,能够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从而增加利润和超市的竞争力。

2.缩短生鲜食品的流通时间。生鲜食品的新鲜度是影响生鲜食品销售的主要因素。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环节较多,而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过较长的流通时间,这对生鲜食品的新鲜度的保持非常不利。超市如果能够采取直采的模式进行采购,能够及时地将生鲜食品运达超市,缩短中转时间。

3.保障生鲜食品安全。当前的生鲜食品采购模式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采取直接采购将改变商品的供应模式,沃尔玛、易初莲花、teSCo乐购、大润发等也快速扩展农产品直接采购渠道,并影响许多本土超市效仿跟进。事实证明,这是农产品流通和超市经营模式的一项创新,也有利于生鲜食品生产的产业化、标准化,增强其竞争能力。有利于培育一批强大的生鲜农产品流通企业,扶持发展一批实力强的农村流通合作组织,大大减少各种流通费用,优化供应链。保证生鲜食品的卫生安全,保障消费者正当利益,使终端价格降低,从而获得竞争优式。同时,生鲜食品直采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农业生产者及加工企业的利益。提供稳定且高品质要求的市场销售渠道,利于促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二)生鲜食品利用自有品牌的现实意义

1.自有品牌概述。超市自有品牌是用oem方式来生产的。oem是英文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ing的缩写,直译为原厂设备制造。oem的含义,从购买方的角度来说,就是外包生产并以己方产品形式提供给市场的行为;从供给方的角度来说,就是按照对方的要求生产对方品牌产品并由对方负责销售的交易形态,购买方的销售渠道和品牌优势与供给方的制造优势一起构成了产品的整体竞争优势,给对方都带来实际利益。

2.生鲜食品自有品牌的竞争优势。第一,提高销量,增加利润。由于减少了进货中不必要的环节,大大节省了交易费用,而且自有品牌商品仅在本企业内部销售,其广告宣传费用因主要借助其商誉资产而大为减少。因此商品价格比较低,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增加超市的销售额和利润。第二,更具竞争优势的价格。许多自有品牌的商品价格要比同类商品价格略低10%~20%,例如,一包400克的小核桃便宜近10元,同一个产地出产的海鲜以超市品牌销售,其价格要比以产家品牌销售价低10%~15%。零售商自有品牌的产品既提供了品牌和质量,又提供了非常低廉的价格,这使得一些消费者不愿意再为其他品牌商品间接支付广告费。由于节减了商业流程中的成本与市场费用,自有品牌商品的价格要比同类品牌商品便宜20%。第三,更多的忠诚度和品牌形象的深入。自有品牌必须有质量的保障,意味着冠以该品牌的产品达到了某种卫生、健康、功能方面的标准。一旦定牌加工企业的质量控制不好,就可能对零售业的声誉造成极大影响。

三、生鲜食品直采模式的竞争效应

(一)生鲜食品直采模式的水平竞争效应

采用生鲜食品直采模式的超市,与其他超市相比较,在价格上和信誉上都具备很大的优势。产业组织理论认为,进人壁垒是指潜在进人者与在位厂商相比处于不利竞争地位,并使在位厂商能长期获得超额利润的那些因素。在位零售商利用直采模式形成进人壁垒,新厂商如果要进入,就需要在价格和质量上拥有与在位厂商相似或是更有吸引力的水平。那么就面临着极低的甚至是负的利润。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在位厂商的竞争力,使得新厂商不敢进入。

(二)生鲜食品直采模式的纵向竞争效应

1.促进生鲜食品商品质量改善。从消费者的角度,直采模式下的生鲜食品的最大益处在于在其价格低,并且质量能够依靠超市的声誉获得保障。随着大型超市使用直采模式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获取更多的顾客忠诚度,生鲜食品的质量获得大幅的提高,无论是在价格还是在质量上,通过直采并使用自有品牌的生鲜食品都更加的接近甚至超过原有的生鲜食品,这为消费者以更低价格购买相近商品提供了可能。同时零售商以自己的声誉为直采模式下的生鲜食品提供质量保障对消费者产生巨大吸引力,使得原有的生鲜食品提供者能够更好地提高生鲜食品的质量和流通效率,从而使得超市的生鲜食品的质量得到整体上的提高。

2.提高供应链效率。直采模式是一种新兴的供应链优化方式。零售商利用自身的有利因素,减少了不必要的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提升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减少浪费并增加消费者剩余。零售商直接和生产商进行交易,避免了与批发商交易的成本,从而提升了供应链效率。生鲜食品的生产者能够更加及时的根据零售商反馈的市场信息进行产品生产的调整,使其生产更有针对性。并且零售商能够以更快更少交易成本的方式采购并销售生鲜食品,提高供应链效率。

四、大型超市直采模式的发展建议

超市运用直采模式进行生鲜食品的经营,是资金和人力物力投入较大的经营方式,也是超市生鲜食品经营的必然发展方向和趋势。

1.整合产业链,建立合作关系。在中国普遍存在着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农业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水平低下等问题。大型超市可以通过在小规模生产单位上集约经营的方式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在直接向农民采购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生产基地的建设。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约定农产品标准,既保证了超市能够得到高标准符合要求的生鲜农产品,同时对农户进行生产技术指导等方法,对农产品生产源头的监督和控制。

2.深化加工链,利用自有品牌,提升生鲜食品附加值。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是超市生鲜经营的核心支柱,也是供应链整合的关键节点。在物流配送中心,大力开展物流技术现代化建设,形成高效合理的物流供应链。同时,在配送中心对生鲜食品进行加工,提升生鲜食品的附加值。

3.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提高超市和超市农产品的竞争力。大型超市应积极进行信息系统的建设,从内部优化连锁超市的管理,从外部加强对生鲜食品供应链的管理与控制能力。与农户实现信息化订单方式,实现生鲜食品供应链上信息的共享,实现农户和超市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左两军,张丽娟.农产品超市经营对农业产业链的影响分析[J].农村经济,2003,(3):66-68.

[2]江明华,郭磊.商店形象与自有品牌感知质量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3,(4):11-12.

[3]徐萍.蔬菜供应链农户利益实证研究――基于兴化市新型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的比较[J].产业经济评论,2006,(5):17-22.

超市采购方式篇4

关键词:连锁超市;生鲜食品;宁波沃尔玛超市;管理策略

一、前言

沃尔玛公司是一家美国的世界性连锁企业,以营业额计算为全球最大的公司。沃尔玛主要涉足零售业,是世界上雇员最多的企业,连续三年在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中居首位。沃尔玛公司有8500家门店,分布于15个国家。其中,在宁波就有三家连锁分店,分别位于江东区、鄞州区和海曙区。

目前,沃尔玛在宁波市区的有力竞争者欧尚、乐购、麦德龙等同样也是采取卖场型经营模式的几大超市。但宁波沃尔玛超市结合其地域经济特点和资金水平及管理经验,以“为顾客节省每一美元”为目标而进步发展。

沃尔玛超市目前宁波市区内共3个门店,仅万达店的经营面积约16000平方米,而生鲜经营面积就占到20%。经调查,2015年的超市销售总额约为3500万元,其中生鲜食品的销售额占总额的35%,即1225万元左右。

二、宁波沃尔玛超市生鲜食品管理现状分析

笔者选择了宁波沃尔玛超市万达店进行调查,将部门分为前台和后台两大部分根据是否直接参与货品销售。其中后台分别有人事部4人,业务部包含策划、采购、促销共6人,财务部4人、仓储部9人、it部4人、总经理办公室3人。负责门店一线销售的超市现场的是前台。

(一)采购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采购管理现状分析

宁波沃尔玛超市生鲜食品的采购模式:直接进货+全球采购。

2、采购管理问题分析

第一,从沃尔玛超市采购流程图来看,无论是全球采购还是直接进货,采购计划对经验估算方式的依赖较大。销售需求无法凭主观臆断。

从表中可明显看出,由于采购计划中估算不准确使高价蔬菜滞销量较大,而普通价格的蔬菜出现缺货情况。事实证明,依靠经验决定采购数据有较多弊端,并不可靠,还会严重影响生鲜经营的整体成本。

第二,不完善的供应商评估标准。虽然,目前沃尔玛超市已有供应商评估制度,但仍不完善。

从采购目的上来分,商品没有一个合理的评价标准。因为生鲜品种类多,数量小的特点,采购时随机选择供应商情况较频繁。不仅如此,有限比较供货商优劣的时间,最终评价优劣的都是采购人员的主观想法,缺乏全面性,不利用采购有序良好的进行。

第三,部分采购过程复杂且周期长。在沃尔玛的采购模式下,采购过程中向上级审批的程序多,主要为了防止采购费用使用不当及采购人员滥用职权,导致耽误合理的采购时间,对于生鲜食品这类时效性强的商品,会部分程度上增加成本。

(二)库存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生鲜食品的库存优劣大多依赖仓储条件,沃尔玛在生鲜经营上的设备投资上并不吝啬,经财务计算,沃尔玛的生鲜设备投入占超市整体投入的55%至70%左右。目前,宁波沃尔玛超市具体的冷链冷冻设备,主要有冰柜、喷雾保湿冷柜、冰台和冷藏展示台4种。其中万达店有冰柜12个,喷雾保湿冷柜6个,冰台12个和冷藏展示台2个。

(三)配送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沃尔玛超市配送管理现状

沃尔玛目前包括线上超市和线下超市,两种配送对象不同,配送方式也大不相同。

(1)线下超市配送方式(供应商到超市)

直接配送,即由区域总部直接确定供应商,各分店将要货信息上报给总部,由总部统一利用配送中心进行配送。自行配送,即沃尔玛运用自有的配送流通车辆、运输时的冷链设施对部分生鲜品进行内部供应配送。

(2)线上超市配送方式(超市到消费者)

沃尔玛推出app线上超市购物,当接收到消费者的订单后,沃尔玛app则会自动选择离收货点最近的线下门店为其挑拣商品进行配送。不仅如此,配送时间还可以控制在4小时内,保证了商品的新鲜度。正因为有足够多的门店,实现线上线下资源整合利用。

配送方面,虽然目前负责配送服务的是由第三方公司专门组织团队,但消费者并不用担心,因为每辆配送车上必随同一名沃尔玛的员工。速购不仅能满足拣货人员亲自送货上门的服务,让顾客能够知道挑选这些商品的是哪位员工,还能将顾客对此次线上购物的反馈意见传输回来。这样能够增加顾客对速购及线上app的亲切和信赖感。

2、沃尔玛超市生鲜食品配送存在的问题

第一,生鲜食品配送设施缺乏。虽然沃尔玛已有较为完善的配送中心,但是对于一些外地生鲜食品,配送时间较长,没有相对优良的配送设施,流通过程中损耗较大。

第二,中国交通状况使配送时间大幅增加。沃尔玛优良的配送体系在美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离不开美国四通八达的交通。在中国的交通状况下,也许同样在美国仅需七天配送时间的商品放在中国可能需要一月之久。在宁波这样的二线城市中,这一特点尤为突出。

第三,沃尔玛超市生鲜销售时间点定为早上8:30至10点,因此所有的配送上架流程也都在这一时间段前完成。这与大多本土居民消费习惯存在冲突。本土新鲜蔬菜一般是由供应商在早上7:00送到各个门店,各门店整理分类上架后于8:30开门营业。而对于上班族来说,与新鲜蔬菜上架的时间正好冲突。等到傍晚下班来挑选生鲜品只有剩菜残菜。因此,由于超市生鲜配送时间则会错失一大部分主流消费群体。

(四)损耗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超市采购方式篇5

时下,多个超市联合进行跨区域采购在行业中俏然兴起。日前,武商量贩与北京超市发、北京京客隆、上海城市超市、河南思达、广州宏城超市等23家大型超市联合赴福建平和溪采购蜜柚,其价格比市场低10%。

“此次23家超市联合进行跨区域采购农产品,打破了原来由一个超市公司单干采购,变多个超市公司联合采购的模式。”武商量贩有关人士透露。近年,超市在采购模式上不断革新,从收购到订单采购,从建立农产品基地,到超市联合跨区域采购,超市采购模式不断发生变化。武汉市商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超市联合采购不是大规模地来压低农产品的收购价,而是通过联合采购行动建立采购基地,进而推动采购基地的农民成立生产合作社,搭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联合采购平台。(摘自《长江商报》)

批发市场童装质量堪忧

现在童装的质量问题成为广大消费者关注的问题,而童装的抽查大部分是在商场中进行,而批发市场的童装则没有在抽查之列,批发市场童装中问题童装并不少见。发现问题的童装大多是一些标识不全的产品,其价格多在10元至30元之间,这样的价格自然引来不少家长选购。没有商标和产品标识介绍,没有标明具体地址,而像布料中的纤维含量、洗涤方法、产品标准编号和产品的质量等级及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这些东西,更是难觅踪影。很显然来这里选购服装的家长购衣只看款式。在款式多样的童装区里,家长在帮孩子挑选衣服的时候首要考虑的是款式而忽略了安全问题。由于价格较低,不少家长都是拿过衣服看看款式,便完成了购买。不少家长在选购童装时,关注更多的是衣物的款式是否时髦,材质是否便于清洁,码数是否合身。

如何挑选安全的童装?首先要看商品标识,品牌上应有商标、中文厂名、厂址、商品名称、商品执行标准号、商品质量等级、安全技术类别等标志。首选纯棉织物,尤其是直接接触皮肤的内衣,更要以纯棉为主,不宜选用化纤类商品。一般服装质量划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优等品质量最佳。应打开包装检查所选童装是否有刺激性气味或异味。如果有刺激性气味,则可能是甲醛含量超标。甲醛易溶于水,所以家长买回衣服后,最好用水洗一下,这样就可去除大部分甲醛。洗涤时应按商品标注的洗涤说明要求,深、浅色产品分开洗,婴幼儿用品不宜与成人衣服同洗。应选购做工精细的衣物,看接缝处是否脱缝,保证纽扣、带子不易脱落,从而避免婴儿误食等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因此在批发市场应正确选择质量有保证的童装,将安全放在童装选择的第一位。

(摘自《中国服饰报》)

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引领时尚消费

最近,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吸引了不少像李嘉欣、张曼玉、章子仪等这样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牌时尚明星,及拥有众多明星粉丝的著名造型师李东田和天后造型师Zing。他们纷纷表示,金融街购物中心作为国际级购物中心,完全超越了时尚的极致。

金融街购物中心不仅荟萃像LV、Dior、Gucci、Ferragamo这样所有时尚人士都向往的大牌名店,更有内地唯一一家有“亚洲首席时装名店”之称的连卡佛。这个以设计师为主导的自购直控店,荟萃世界上最卓越的品牌和产品,其中更有一半以上的品牌在国内是第一次出现。包括以Dr.Brandt,estéeLauder,Guerlain为代表的核心品牌;以CaRebyStellamcCartney为代表的护肤品专署品牌和香水品牌。

当你置身于连卡佛Ksubi澳洲百年牛仔精品老店时,这里折叠的金属墙、锐利的线条装饰、日式折纸风格的设计作品,都会使你感受到创意带来的惊喜和感动。(摘自《市场报)

上海迎来购物中心“生育高峰期”

上海正迎来购物中心的“生育高峰期”,目前在建或规划中的购物中心相当于过去15年上海市已建成的购物中心的总和。昨天,据上海购物中心协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到今年年底,本市购物中心总数将达到50家,目前在建或规划建设的购物中心数量达到40余家,这样,到2010年,本市的购物中心总数将达到80家-100家。

上海购物中心协会的这位负责人介绍说,截至2006年底,本市共有47家购物中心开业,总经营面积达到571万平方米,年营业额达到320亿元,到今年底,本市开业的购物中心总数将达到50家,经营面积将达到600万平方米,年营业额达到400亿元,到2010年,本市的购物中心总数将达到80-100家,经营面积将达到800万-1000万平方米,年经营额占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将由目前的8%上升到15%-20%,成为上海商业的主力业态。(摘自《解放日报》)

福建石狮糖烟酒批发市场有场无市

在福建省石狮市区子芳路与宝岛路交叉口南侧约100米的人行道上方,立着一个招牌―――石狮市糖烟酒批发市场。招牌西侧的楼房,就是市场了。虽说冠之于“市场”的大名,其实这里的经营户只有10来户,显得有些萧条。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没有多少人会去注意它,它就像一个“孩子”,渴望人们的“关爱”,渴望快快“长大”。

记者在湖边社区居委会了解到,糖烟酒批发市场差不多已有10年的历史了,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市场至今仍然是有场无市,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该社区负责糖烟酒批发市场日常管理的吴先生向记者介绍说,市场的硬件条件应该说是比较好的,一共有8幢楼的楼下店面都可以用来做批发经营,每幢楼有14个店面,店面总数达到了112个,但目前只有10来个店面有经营户进驻,且绝大多数经营户只是把这里作为仓库,并不在这里经营。吴先生说,市场建成初期,按照有关方面的设想,准备将现在民生路与农贸路交叉口以北的大批经营户都搬迁到市场来经营,以扩大市场规模,但由于有关方面没有出台优惠措施,经营户们考虑到顾客的流失、搬家的损失等诸多因素,没有一家搬到市场来经营。为完善市场的经营环境,社区也做了努力。向经营户了解经营情况,帮助解决困难等。但这并没改变市场有场无市的局面,至今只剩下10来户在经营着。

记者在市场走了一圈,看到绝大多数店面“铁将军”把门,只有少数几家店的门开着。也许是看到这里的店面空得太多,一些不是批发糖烟酒的“外来户”也在市场里安营扎寨了,使糖烟酒批发市场有点“四不像”。

“其实,市场想要发展壮大,也不是没有机会,但目前最紧要的是要改善一下这里的交通状况。”采访中,不管是社区的工作人员,还是经营户向记者反映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糖烟酒批发市场的交通问题。

超市采购方式篇6

【关键词】大型连锁超市;成本分析;存货成本;管理与控制

2012年初,全国几十家好又多超市门店一夜之间关门停业,引起了社会广大群众的强烈关注。经过四年的拉锯战,中国零售领域最大的并购案终于画上了句号。那么在沃尔玛收购好又多后为什么要进行大规模的整顿重组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原来的好又多门店规模不一、布局有欠科学,导致其存货管理混乱,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沃尔玛整体管理的难度,增加了从购入到存储这一系列过程中与存货流转相关的成本,不适应沃尔玛的低成本发展战略。因而在这个追求“低成本、低毛利、低价格”目标的连锁经营时代,这些门店很难生存下去。从沃尔玛对好又多的收购案可以看出,存货成本管理是当前大型连锁超市管理中成本的主体部分,降低存货成本是当前大型连锁超市实现成本领先战略的关键所在。

一、大型连锁超市存货成本界定

本文所指存货成本是从广义上进行界定的,不仅包括商品的进价成本,还包括相关订货成本、运输成本、存储成本及缺货成本在内,是广义范围内构成待出售商品的一系列成本。参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管理会计学(第五版)》教材中的分类,本文将存货成本分为采购成本、订货成本、存储成本和缺货成本四类,其中采购成本又包括买价和运输费用。因此企业连锁超市要想降低存货成本,提高商品利润,增强连锁超市市场竞争力,就必须从构成存货成本的这四个方面着手,寻求最优组合模式。

二、最佳存货量模型的建立

连锁超市的正常运转需要足够的存货,但过多的存货会占用企业大量资金,虽然不存在缺货成本,但机会成本、储存成本、存货管理成本将大大增加。因此在进行存货成本管理时必须根据连锁超市的实际情况作出最优库存决策。在建立模型时,与存货总成本相关的变量有很多,为了简化模型,本文选择了缺货成本、订货成本、采购成本中的运输费用以及存储成本中的机会成本这四个变量,并特别作出如下几点假设:

一是存货能够及时得到补充,并集中到货;

二是需求量稳定,存货单价不变,管理费用固定;

三是超市现金充足,不会因现金短缺而影响进货;

四是不允许缺货,即缺货成本为零。

将模型进行简单变形,不难得出每年的最佳订货次数和最佳订货周期,由此便可以确定连锁超市的最佳车辆运输调度方案,推算出最优运输成本,将库存和运输有机结合。在大型连锁超市的实际操作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远比本文所建模型要复杂,但是实际中我们不可能去建立一个复杂的数学模型来控制订货量,而是通过一些先进的设备来进行自动管理与控制。本文所建立的最佳存货模型只是为实际工作提供一些理论借鉴与思考,在具体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模型中涉及的成本类别及其性质,融入最佳存货模型的核心思想,从各成本类别的不同方面进行实际管理与控制。

三、大型连锁超市存货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根据上文所述模型,笔者认为大型连锁超市存货成本管理主要可以从采购成本、订货成本、存储成本及缺货成本四个方面考虑。

(一)采购成本管理与控制

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和运输成本,在大型超市营运成本中,采购成本占很大的比重,而运输成本在整个采购成本耗费中又是较大的部分,尤其是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隐性成本很难进行控制。因此,在对采购成本进行管理与控制时,主要从供应商选择、采购方式选择、运输配送方式的优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供应商战略管理

进货成本是大型连锁超市成本发生的源头,对进货质量和数量的控制水平高低是决定其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控制进货成本的重要环节就是与供货商进行博弈,建立共赢模式,既可以共同获取利益,也能使商品品质得到保证。以外资巨头沃尔玛为例,沃尔玛始终把与供应商建立双赢(win-win)关系放在重要位置,在供应链管理中形成了以自身为链主,链接生产商与顾客的全球供应链。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沃尔玛与宝洁(p&G)协作关系的建立,双方建立互联网共享信息,大大提高了经营效率。

2.集中采购方式

对于大型连锁超市来说,集中统一的商品采购是实现规模经营的前提和关键,集中采购有利于与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高连锁超市与供应商采购合同谈判中的议价能力,提高连锁超市在价格竞争中的绝对优势。因此笔者认为,大型连锁超市实行集中采购非常有必要。原来的好又多连锁超市正是由于门店分散,未能完全实行集中采购而导致其没落,而作为全球最大零售商的沃尔玛在这方面就很有优势,它着力于构造全球化的集中采购管理体系,并在全球设立了四大采购区域,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沃尔玛的采购成本。

3.运输配送方式

运输成本除了在商品购进过程中发生外,在连锁超市配送过程中也会大量发生,运输成本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管理体制、企业决策机制等,因此尽可能控制运输成本是提高大型连锁超市利润率的有效途径。运输成本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连锁超市商品运输必须发生的,比较容易管理;而隐性成本则是由于连锁超市在运输配送过程中的不科学行为造成的,主要包括返程或起程空驶、迂回运输、倒流运输等。运输中隐性成本的发生与连锁超市经营决策有直接关系,因此领导层在制定决策时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制定最优化的运输配送方式,最大限度降低采购成本。

(二)订货成本管理与控制

大型连锁超市订货成本是因订购待出售商品而发生的各项成本,从最佳存货模型中可以看出,随着订货批量的增加,订货成本总额随之降低,但是过大的订货批量会导致付出更大的机会成本,因此订货成本总额与机会成本之间存在一个博弈过程,只有达到二者均衡,才能有效降低存货的成本。在实际管理中,大型连锁超市有必要建立一个电子订货系统(即eoS系统),主要用于连锁超市的订货管理和盘点管理。电子订货系统是一个连接连锁总部、连锁门店、供应商、物流中心及制造商等整体的供应系统,它利用电脑和通讯技术,自动传输采购中各项信息。这种无纸化的订货系统大大降低了订货成本,提高了商品采购效率。

对于小型连锁超市,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可能很难实行这种全自动化的订货方式,但是对于大型连锁超市来说,电子订货系统的采用是实现低成本战略的必备条件。以连锁超市巨头沃尔玛为例,沃尔玛曾投资4亿美元建立了商用卫星系统用于数据分析和处理,并通过poS机进行自动订货、补货,极大地节约了订货的管理成本和人工,沃尔玛poS机订单的订货量,一般按如下公式计算:(订货周期+送货周期)×周平均销量+1/2最大货架上线-(已定货+库存+在途商品)。采购部门收到订单后传给供货商,供货商再将商品运到配送中心甚至在特殊情况下直接运到卖场。

对于我国国内大型连锁超市,目前还不可能达到沃尔玛这种建立自己商用卫星系统的经营理念,但是建立相关存货信息的分析与处理系统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像大润发、华联等大型连锁超市都有一套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商品订购、存储、配送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各项成本的最优组合,大大降低了存货相关成本,提高了大型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力。

(三)存储成本管理与控制

大型连锁超市的存储成本包括存储商品发生的付现成本(包括仓储费、保险费、报废损失等)和机会成本。存储成本与采购成本、订货成本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存储成本和采购成本、订货成本之和最小时,便能使存货成本达到最低。

由于大型连锁超市商品经营品种繁多,为了满足销售的需求,必须对存货进行全面精细的控制。尽管大型连锁超市一般都有较为完善的订货和配送系统,但是也难免会出现某种商品库存过多的情况,因此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在进行存储成本控制时,可以采用简便易行的aBC分类法将商品分为三类,做到主次分明,抓住成本管理的主要矛盾。a类表示价格最贵的商品,在价值上占全部商品的70%左右,但在数量上仅占总数5%~10%;B类商品不如a类昂贵,但比C类贵,价值上占全部商品20%左右,数量上也占商品总数的20%左右;C类商品价格便宜,价值占全部商品10%左右,但数量占到70%~75%。在大型连锁超市存货管理中,可以按货架陈列量与销售额这两个因素进行分类。在分类完成后,就结合已有的库存管理方法和各种库存控制系统模型,针对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a类存货要重点控制,要精确计算订货数量和再订货点,力争避免多储或少储,降低存储成本,尤其是存货的机会成本;对于B类存货一般按大类来确定订购和存储数量,灵活运用控制方法;对于C类存货,可进行集中采购,适当增大储备定额,相应减少订货次数,以达到存货成本最优。

aBC分类法在商品采购与库存管理中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式,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降低商品库存,降低库存成本,间接达到降低存货成本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aBC分类方法的标准是基于统计数字的,所谓20%或80%等数据并不是一个绝对值,各连锁超市在实施aBC分类法时,如何确定这个划分界线,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依据适当原则选择自己的标准。

(四)缺货成本管理与控制

大型连锁超市的缺货成本包括对顾客延期交货产生的成本、采取临时补救措施发生的额外支出、因缺货导致的失去顾客的潜在损失等。缺货成本大多属于机会成本,不像其他费用那样容易核算,因此更加应该引起大型连锁超市相关管理层的重视。在最佳库存模型中,我们假设不允许缺货,即缺货成本为零,但是实际中不可能存在永远不缺货的情况,缺货成本也是影响存货成本的因素之一。对于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降低缺货成本:

1.建立自动补货系统

大型连锁超市都有自己庞大的网络资源,自动补货系统与其他存货管理系统共用网络资源,将供、产、销三者组成集成供应链管理系统,最大可能避免缺货成本的产生。对于自动补货系统,需要连锁超市提供日销售量、日库存量、每批订单最少数量、供应商供货情况等相关数据,利用互联网实现多方信息互通。

2.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

在现代物流业高速发展时期,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是当前大型连锁超市制胜的关键。一些大型连锁超市纷纷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来提高配送中心技术含量,并试图构建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将存货相关成本降至最低,以此来提高连锁超市的竞争力。沃尔玛在物流体系建立中拥有自己的运输队伍,并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对每一辆车进行定位。先进物流技术的应用,使沃尔玛能够更及时、快速掌握各门店的商品情况,缺货成本对它来说已成为历史。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大型连锁超市与世界上大的连锁超市还有很大的差距,本文虽然基于存货成本分析建立了最佳存储量的理论模型,并结合模型中涉及的各成本因素进行了具体管理与控制的探讨,但是目前我国大型连锁超市总体管理水平还不高,仍然需要相关学者对存货成本的管理与控制进行进一步研究与探讨,以助于我国大型连锁超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立足之地,树立自己的管理理念,并结合自身实际,建立标准化、信息化的存货管理模式,不断提高大型连锁超市的核心竞争力,最终服务于广大终端消费者。

【参考文献】

[1]孙茂竹,文光伟,杨万贵.管理会计学(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曹前.连锁超市在采购运输过程中的隐性成本的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1):35-36.

[3]翟娜.连锁超市物流成本优化研究[J].科技信息,2009(5):477-488.

[4]张国英.降低连锁超市存货成本的途径[J].现代商业,2007(24):18-19.

超市采购方式篇7

关键词:采购数量决策定量订购定期订购

一、研究超市商品采购数量的意义

在超市商品采购管理的实践中,采购商品的质量、价格、数量和时机决策被称为商品采购的四大决策技术,其中采购数量决策在降低采购总成本方面发挥的作用倍受人们重视。研究超市商品采购数量决策技术,对于超市规避经营风险、增加盈利机会、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科学的采购数量决策,可以有效地防止经营商品的积压和脱销,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采购数量决策,既重视市场销售机会的把握,也重视回避市场风险。如季节商品采购决策是为捕捉季节市场销售机会而设计的,当消费季节即将到来时,既要准备充足的季节市场货源,又不至于盲目大量进货而造成季节性商品积压,这就需要准确控制商品采购数量,既要充分利用市场机会,又要避开市场风险。

2.研究采购数量决策技术,可以减少或避免因缺货所造成的损失,增加市场销售机会。缺货意味着没货可卖,缺货不仅损失当期的销售利润,更严重的是会造成企业的信任危机而导致失去原有的市场份额,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和威胁是潜在的和长期的。科学的采购决策系统可以时刻跟踪销售商品的库存状态,避免或减少因缺货断档而造成的营业损失,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市场形象。

3.研究采购数量决策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商品,为优化超市经营商品品种结构提供依据。商品采购数量决策需要掌握各类商品的销售速度,区分出哪些商品是畅销品,哪些商品是平销或滞销品种,能够为企业淘汰问题商品,调整经营结构,开拓新市场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二、影响商品采购数量的因素

影响商品采购数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进行商品采购数量决策时必须给予重视。主要的影响商品采购数量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定时期企业商品销售总量

销售是采购的前提,没有销售就不会有采购。因此影响企业商品销售的因素都可以成为影响企业采购的因素。采购决策者应密切注视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准确科学的市场需求判断,为采购决策提供市场依据。

2.采购商品的特点

不同品类商品因其自身的理化性质不同,其保鲜期、保质期或保存期各有不同。超市采购需区分不同性质的商品,分别确定商品的进货周期和批次进货数量。如水果、蔬菜等生鲜食品必须保证在新鲜状态下经营,这类商品保鲜期很短,必须采取小批量多批次地采购方式。这种采购方式虽然采购费用高一些,但是可以更大幅度地降低该类商品的营业损失;而一般日用工业品商品保存期都很长,而且以平销为主,为降低这类商品采购、储存总费用,需要简化采购管理过程,即适度增加采购批量,减少采购次数,以利于降低商品采购与储存总成本;又如季节性生产的商品生产旺季市场价格比较低,可以有计划地多采购,保留合理库存,以备生产淡季市场销售,赚取商品储存的时间价值。

3.商品销售特点

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经营性因素是影响商品采购批量的重要因素。

(1)商品周转快慢。对超市来说,保鲜期和保质期较短的食品类商品是超市经营中周转速度最快的商品,应作为采购管理的重点。这类商品既要保证不间断地供应,又不能有过量的积压,需要与供应商保持密切的联系,随销随供;保质期长或无保质期限要求的平销商品应保持适度库存,减少进货次数,通过节约采购费用来降低采购环节的总成本。

(2)商品供求动态。市场供应紧张的商品,一般应适当提前备货,加大订购量,增加保险储备量,防止缺货断档造成营业损失;季节性消费的商品要做好旺季销售的准备,提前备货,保证季节供应。

(3)价格变动趋势。当市场预期价格趋于下跌时,只应保留少量应急库存,适当减少订购批量,增加订购批次,规避价格下跌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当市场预期价格趋于上涨时,则应适当增加订货量,以便分享市场价格上涨带来的利益。

4.供应商的价格政策

供应商的价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采购单位的采购数量决策。如供应商有最低供货限额时,一般应该以供应商提出的最低供货限额来调整订货量;如果供应商提供折扣价订购或订购数量折扣的优惠供应时,应考虑折价或折扣供应最低数量限额。

三、商品采购数量决策的方法

商品采购数量控制的决策方法很多,主要的方法有定量订购、定期订购以及采购商品aBC分类管理控制等方法。

超市采购方式篇8

[关键词]电子超市高校分析

互联网作为当今中国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拥有令世界惊奇的扩张速度。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但与此同时,互联网衍生出来的相关产业,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2010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了《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95亿,其中74%的青少年使用手机上网,而走在科技前沿的高校在校生,又占据着重大比例。如何利用身边的电子商务平台为高校在校生,提供更为便捷、舒适,真正能改变生活方式的网络购物环境,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电子购物超市的概念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逐渐普及,B2C、C2C电子商务模式对于中国的网民,已经不再陌生。简而言之,电子商务就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各类商业活动。而电子购物超市,就是以B2C电子商务模式为基础,以互联网为平台,将实体超市中的商品,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展现在网络中。用户可以通过电子超市提供的商品信息,了解商品,并通过客户端进行订购,服务人员在第一时间接收订单,将商品送到用户手中,真正实现迅捷、准确、高效的工作理念。

二、传统模式下超市销售的问题和电子购物超市的优势

超市是人们日常购物、消费的重要场所,对于高校在校生,生活必须品基本上都是从超市购买的。超市相较于传统的食杂店,具有大宗采购、仓储营销、质优价廉、服务贴心的特点,但是,超市的经营方式还是受到地域、天气、人流、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尽管一些企业采取班车接送、海报宣传等营销手段,但是依然难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便捷购物的问题。

另外,网络购物对于高校在校生来说已经不再陌生,淘宝、卓越、当当,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网络购物优惠的价格,便捷的服务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切实的利益。但是,目前的网络购物存在买卖双方距离远、相互不信任、物流时间长、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还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要求。

电子购物超市,因其构建在大学校园中,又以实体超市中的商品为货源,加上专业的软件管理系统,经验丰富的配送团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超市和网上购物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建设电子购物超市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基于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电子购物超市相较于传统的超市和网络购物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作为一种全新领域下的探索,搭建电子购物超市平台必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

1.实名注册解决信任危机

目前,大多数的网络购物平台普遍存在着信任危机现象。买方无法肯定卖方提供商品的质量、日期,而卖方对于买方的支付能力,还款日期也存在着疑虑。尽管现在的网络购物大多采用货到付款、支付宝的形式进行交易,但是买方收到质次价高或是与原商品描述差距较大,而卖方又拒绝退货的商品时,面对需要自行承担的快递费用和退换货所需耗费的时间,买方大多采取无可奈何的接受态度,这种情况极大的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对于商家来说,在大多数交易中,买卖双方不在同一个城市,卖家需要先行垫付快递费用,而普通的购物网站还无法做到实名注册,许多商家在发货之后无人接收,商品被返还回发送地,往返途中,商品的运输磨损、时间消耗、快递费用成为了让商家头疼的问题。

对于构建在高校内的电子购物超市,其实体是校园中的仓买或超市,商品的质量和价格可以非常透明的接受监督。而对于超市,买方基本为高校在校生,购买商品之前,必须通过本人的学号等个人信息进行注册,经过认证后方可进行交易。实名后的电子交易完全的公开了买卖双方的信息,既方便了同学对于超市商品质量的监督,又保证了电子超市的经济利益。

2.数据更新,保证商品信息准确

商品的质量一直以来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网络购物一般采用图片和文字的方式描述实物,常常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如果描述不够详细,又很难让消费者全面了解商品,打消购买的顾虑。特别是高校在校生,对于商品的质、食品的生产、保质日期都非常关注,能否提供准确的信息,成为电子购物超市发展下去的前提。

对于一般的超市商品,只要提供多张真实的实物照片、功能介绍和商品描述,基本上就可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但是,对于食用商品,生产日期、保质日期、商品产地都成为重要参考。这就要求网站在进行信息录入和更新的环节中一定要准确、及时。超市销售的商品一般在包装袋上都有与商品对应的条形码和生产日期,超市通过条形码记录库存和销售价格。电子购物超市只要在实体超市进货登记条形码信息的时候,将各种信息同时录入电子购物超市的数据库中,就可以第一时间,准确的更新商品剩余数量以及商品的各种信息。

3.尝试全新渠道,解决电子商务送货瓶颈

在电子商务类网站中,如何解决配送问题成为了大多数网站遇到的瓶颈问题。目前,国内电子商务网站一般采用企业(集团)自营型配送、网站自建物流配送、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等配送模式,而对于经营范围较小的区域型电子商务网站,企业自营型配送和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模式显然难以实现。如果想要达到便利快捷的服务宗旨,就必然需要尝试一种全新的模式――自营型配送和网站自建配送团队相结合的配送模式。

企业自营型配送模式是我国国内目前生产、流通或综合性企业所广泛采用的一种物流模式。企业通过独立组建物流中心,实现对内部各部门、场、店的物品供应。较典型的企业自营型模式,大多体现在连锁公司的物流配送上。

网站自建配送的物流模式主要是指网站建立自己的配送渠道和设施,依靠网站自身的能力为客户提供物流配送服务。这种方式可以减少信息社会的商业中间环节,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但是建立一个社会化的配送网络团队投资相当巨大,而且对配送点的布局、人员的配备数量、商品的库存量等信息,很难合理地确定。

区域内的电子购物超市覆盖范围小,没有实力形成大规模的配送团队,难以采用目前已经成型的配送模式。然而,借鉴自营型配送模式和自建配送团队模式的特点,将两者相结合,摸索一种全新的物流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物流瓶颈。目前,全国各高校周边、校园内部都分布着大量的仓买、超市,每间超市的规模不大,多以私营为主,管理者大多经营丰富,苦于拓宽销售渠道,却没有合适的机会。如果借鉴自营型配送模式中的管理方式,在互联网中,将多家实体超市形成一个虚拟的网络连锁企业,调动实体超市业主的积极性,由超市员工形成短途物流团队。用户在电子购物超市订货后,通过管理系统向距离最近的实体超市发出订单,由实体超市的物流团队将订单中的物品以最短的时间送到客户手中,既减少了物流时间和配送费用,又提高了配送效率,从而解决了物流这一制约着电子超市发展的重要难题。

四、超市购物必将走向信息化之路

目前,中国的区域电子商务技术相较于其他的互联网技术还处于滞后的位置,高校范围以及区域内的电子购物超市还是一片空白,诸多的制约因素限制着区域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物流配送行业的逐步成熟,高校内的电子购物超市必将对传统超市的销售模式产生巨大的冲击,便捷舒适的购物方式更将吸引越来越多人的注意,超市购物也必将走向信息化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

超市采购方式篇9

[关键词]采购数量决策定量订购定期订购

一、研究超市商品采购数量的意义

在超市商品采购管理的实践中,采购商品的质量、价格、数量和时机决策被称为商品采购的四大决策技术,其中采购数量决策在降低采购总成本方面发挥的作用倍受人们重视。研究超市商品采购数量决策技术,对于超市规避经营风险、增加盈利机会、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科学的采购数量决策,可以有效地防止经营商品的积压和脱销,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采购数量决策,既重视市场销售机会的把握,也重视回避市场风险。如季节商品采购决策是为捕捉季节市场销售机会而设计的,当消费季节即将到来时,既要准备充足的季节市场货源,又不至于盲目大量进货而造成季节性商品积压,这就需要准确控制商品采购数量,既要充分利用市场机会,又要避开市场风险。

2.研究采购数量决策技术,可以减少或避免因缺货所造成的损失,增加市场销售机会。缺货意味着没货可卖,缺货不仅损失当期的销售利润,更严重的是会造成企业的信任危机而导致失去原有的市场份额,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和威胁是潜在的和长期的。科学的采购决策系统可以时刻跟踪销售商品的库存状态,避免或减少因缺货断档而造成的营业损失,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市场形象。

3.研究采购数量决策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有问题的商品,为优化超市经营商品品种结构提供依据。商品采购数量决策需要掌握各类商品的销售速度,区分出哪些商品是畅销品,哪些商品是平销或滞销品种,能够为企业淘汰问题商品,调整经营结构,开拓新市场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

二、影响商品采购数量的因素

影响商品采购数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进行商品采购数量决策时必须给予重视。主要的影响商品采购数量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定时期企业商品销售总量

销售是采购的前提,没有销售就不会有采购。因此影响企业商品销售的因素都可以成为影响企业采购的因素。采购决策者应密切注视市场需求的变化,做出准确科学的市场需求判断,为采购决策提供市场依据。

2.采购商品的特点

不同品类商品因其自身的理化性质不同,其保鲜期、保质期或保存期各有不同。超市采购需区分不同性质的商品,分别确定商品的进货周期和批次进货数量。如水果、蔬菜等生鲜食品必须保证在新鲜状态下经营,这类商品保鲜期很短,必须采取小批量多批次地采购方式。这种采购方式虽然采购费用高一些,但是可以更大幅度地降低该类商品的营业损失;而一般日用工业品商品保存期都很长,而且以平销为主,为降低这类商品采购、储存总费用,需要简化采购管理过程,即适度增加采购批量,减少采购次数,以利于降低商品采购与储存总成本;又如季节性生产的商品生产旺季市场价格比较低,可以有计划地多采购,保留合理库存,以备生产淡季市场销售,赚取商品储存的时间价值。

3.商品销售特点

与商品销售有关的经营性因素是影响商品采购批量的重要因素。

(1)商品周转快慢。对超市来说,保鲜期和保质期较短的食品类商品是超市经营中周转速度最快的商品,应作为采购管理的重点。这类商品既要保证不间断地供应,又不能有过量的积压,需要与供应商保持密切的联系,随销随供;保质期长或无保质期限要求的平销商品应保持适度库存,减少进货次数,通过节约采购费用来降低采购环节的总成本。

(2)商品供求动态。市场供应紧张的商品,一般应适当提前备货,加大订购量,增加保险储备量,防止缺货断档造成营业损失;季节性消费的商品要做好旺季销售的准备,提前备货,保证季节供应。

(3)价格变动趋势。当市场预期价格趋于下跌时,只应保留少量应急库存,适当减少订购批量,增加订购批次,规避价格下跌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当市场预期价格趋于上涨时,则应适当增加订货量,以便分享市场价格上涨带来的利益。

4.供应商的价格政策

供应商的价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采购单位的采购数量决策。如供应商有最低供货限额时,一般应该以供应商提出的最低供货限额来调整订货量;如果供应商提供折扣价订购或订购数量折扣的优惠供应时,应考虑折价或折扣供应最低数量限额。

三、商品采购数量决策的方法

商品采购数量控制的决策方法很多,主要的方法有定量订购、定期订购以及采购商品aBC分类管理控制等方法。

1.定量订购

定量订购,是商品采购时每次订购的数量相同,而没有固定的订购时间和订购周期的订购。定量订购法有较好的适应性,在订购周期内即使出现较大的市场波动,也不会造成商品积压或脱销,因此,定量订购法是商家商品采购数量决策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定量订购法的理论要点是,首先确定订购点,然后再运用经济订购批量模型选择最佳的一次进货批量。

(1)订购点的确定

订购点,即采购方提出订购时的库存量标准点,是企业最低库存的警戒点,库存低于警戒点时如果还没有订货,就会出现商品脱销断档的情况,因此,当库存商品量降至订购点时,必须再次订货。订购点的确定用公式表示为:

订购点=备运时间需要量+保险储备量

上式中备运时间是商品订购的前置时间,是从提出订购到商品到货能够上架销售所需的时间。商品平均备运天数与商品日需要量之积,就是商品备运时间需要量;商品保险储备量,是为应付需求量不规则的大幅波动以及备运时间的不均衡性而造成的缺货量所准备的备用库存。

(2)经济订购批量(eoQ)静态模型

经济订购批量,即指综合进货与存货费用之和最低时的一次订购数量。存货水平控制的目的,是在保证顾客需求的前提下,把商品采购和存货费用总和降至最低水平,即订购费用与储存费用之和最小。经济订购批量的订购模型就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设计的。其模型为:

订购与储存总费用=订购费用+储存费用

如果用S代表简单条件下与订货、储存有关的总费用;R为某商品年需要采购的总量;G代表一次订购费用;h代表单位商品年储存费用;Q代表一次订购商品数量;C代表单价;H代表某商品年储存费率,上式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为使S值最小,求总费用S关于Q的导数并令其为0,即可得到经济订购批量(eoQ)的计算模型,即:

上式是为了便于分析,在一定假设条件下的静态分析模型。

(3)有商业折扣的订购批量调整

在供货方有订购数量折扣条款的条件下,如果折扣订购批量小于经济订购批量,需按经济订购批量模式订购,此时仍然可以得到折扣批量订购的利益。如果折扣订购批量大于经济订购批量,订购单位就得决策按经济订购批量价格进货,还是按折扣订购批量价格进货。这里需要分析按折扣订购批量价格订货所得到的进货成本和订货费用的节省与储存费用增加的关系。当采用折扣价格订购时,订购商品单价会降低,订购总次数会减少,从而使得订购商品成本降低,但订购批量和储存成本会增加。这里只需要比较由折扣订购所得到的进货成本及订购费用的节省,与储存费用增加二者之间谁大谁小,就可以判断出采用哪种订购方式对采购方更有利。采用折扣批量价格订购时,当节省的总费用与增加的总费用相等时的订购批量我们称为临界订购批量,这里用Qa表示,这时采用上述两种订购方式给采购方带来的利益是一样的;当节省的费用大于增加的费用时,会给采购方带来折扣利益,此时应该采用折扣批量价格订购;如果节省的费用小于增加的费用,则说明采购折扣价格订购对采购方不利,此时应按经济订购订购批量订购。如果用Qb表示折扣订购批量,前述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如下关系式:

若QbQ(eoQ时,即折扣订购批量小于经济订购批量,此时,应按折扣订购批量订购,即按经济批量订购仍然可以得到价格折扣;

当QQbQa时,即折扣订购批量介于经济订购批量与临界订购批量之间,应按折扣订购批量Qb订购,因为此时折扣订购批量没有达到临界订购批量,折扣订购储存费用增加额小于订购总成本节约额,采取折扣批量订购对采购方更有利;

当QbQa时,即折扣批量大于临界批量,此时应按无折扣的经济批量Q(eoQ)订购,因为此时折扣订购储存费用的增加额大于订购总成本的节约额,折扣批量订购对采购方不利。

2.定期订购

定期订购,是按事先规定的进货周期进行订购。这种订购方法有固定的订购周期和订购时间,而没有固定的订购批量。其理论要点如下:

(1)订购周期的确定

订购周期,是指两次订购的时间间隔。它是根据采购商品本身的性质、采购商品的难易、销售的特点、市场行情等因素,根据商家内部管理的需要确定的。如新鲜蔬菜需要每日都进货;面包等糕点类熟食品保质期较短,可以对商品保质期限打一个折扣来确定进货周期;而对保质期较长或无保质期限制的普通日用消费品,则主要是依据该类商品的销售速率,控制其周转速度,来确定进货周期。一般是根据该类商品的经济订购批量,结合该类商品的销货速度,计算出两次进货间隔期的长度作为定期订购的进货周期,这个进货周期既符合经济批量订购的经济性原则,又较定量订购法简便易行,大大提高采购管理效率。

(2)定期订购的订购批量的确定

定期订购由于订购的周期是固定的,但在同一时间长度的不同订购周期内商品的销售量会有所不同,所以,每次订货需要补充的库存量也会有所不同。定期订购每次订购的数量可按下面的公式计算:

订购批量=订购周期销售量+备运时间销售量+保险储备量-现有库存量-已订下期到货量

如果在订购时的库存量正好等于按定量订购法计算所要求的最低库存量,说明此时是最佳订购时期。如果订货时的库存量过高或过低,均可以利用上面的公式来调节订购批量。如果在几个订购周期内都出现库存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则说明商品销售出现了萎缩或增长趋势,这时就要考虑订购时间的调整,或者推迟、或者提前原来所定的订货时点,以便使订货点与按定量订购的订购点更加吻合,必要时可对保险储备量做适当的调整。

3.采购商品aBC分类管理

超市采购商品实行aBC分类管理,是区别重点和一般采购项目,对重点采购项目实施重点管理,次要采购项目施行次要管理,一般采购项目则实行简单管理。这是一种区别重点和一般的采购项目分类控制管理思想,对于节约采购成本投入,提高采购工作效率,简化采购工作程序是十分必要的。这里的重点采购项目称为a类商品,是超市经营中销售额占70%至80%,但经营品种只占10%至20%的少数商品。这类商品是企业经营收入的主要利润源,采购中应重点管理,做到及时订货,没有缺货,采购决策宜采用定期不定量的采购方式,确保商品供应不中断;经营中品种数量占20%至30%,销售额占15%至20%的B类商品应实行次要管理,适当加大采购批量,减少采购批次,以便节约采购成本,操作上宜采用定量不定期的方式控制采购数量;对经营品种占60%以上,而销售额只占企业销售额10%至20%的C类商品应实行一般管理,宜采用定量订购的方式,以计划期为销售周期或半周期,在计划期内集中一次或分两次大量进货,压缩采购工作量,节约采购成本。

参考文献:

[1]蔡中焕:连锁企业商品采购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超市采购方式篇10

【关键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富效应

一、引言

并购的本质是对企业产权的交易。在有效的资本市场前提下,股价的变化是市场对交易价值判断的反映,并且是一种充分的信息。每一次并购事件的发生都伴随着交易方股价的大幅波动,由此引致的并购双方公司市场价值的升降以及交易总值的变化,形成了企业并购的财富效应。

国外关于并购财富效应的研究认为:目标企业股东在并购公告前后获得了正的累计超额收益CaR,而收购企业股东的超额收益不明显甚至为负。Jensen和Ruback(1983)的研究发现,采用兼并方式时目标公司股东享有20%的超额报酬,而收购公司股东则无法享有显著的超额报酬;采用接管方式时目标公司股东享有30%的超额报酬,而收购公司股东仅享有4%的超额报酬。Schweat(1989)对1955~1985年发生在英国的1800个并购案例的研究发现,目标企业股东获得了约25%的收益而收购企业的股东几乎没有收益。Bruner(2002)对1971~2001年间130篇经典研究文献做了全面汇总分析,发现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并购重组过程中,目标企业股东超额收益为10%~30%,收购企业股票收益率很不确定甚至有负的倾向。

二、财富效应模型

短期财富效应主要应用事件研究中的单因素市场模型来计算并购事件发生前后20天内股价波动是否有超额收益和累计超额收益。应用Brown和warner(1985)的标准事件研究方法,模型如下:

Ri,t=αi+βiRm,t+εi,t(1)

式中Ri,t表示股票i在t日的收益率,Ri,t=lnpt-lnpt-1;Rm,t为t日市场综合指数收益率;εi,t为残差项。αi和βi为分别是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的上述回归系数。

计算超额收益aR的具体步骤是,首先确定上市公司i对外宣布的并购日期为0日(t=0);利用此日期前150日(t=-150)到前21日(t=-21)股票i的收益率和市场综合指数收益率数据,对回归方程(1)的参数系数进行估计,以确定■i和■i;然后把并购宣布日前20日(t=-20)和后20日(t=20)股票i的实际收益率αi和βi按和估计的正常收益率之差作为股票i的超额收益。超额收益的计算公式如下:

(2)式中为上市公司i的股票在事件窗口期的超额收益;R■为上市公司i的股票在这41天事件窗口里日的实际收益率;■■为这期间的正常收益率;若样本企业共有n个,则事件窗口里的每天平均超额收益aaR为:

最后把时间t=d1到t=d2的超额收益加总可以得到累积超额收益CaR从而衡量并购事件对公司i的财富效应影响。公司i的累积超额收益为:

n个样本公司的平均累积超额收益CaaR为:

若并购事件对上市公司股价没有影响,即不存在财富效应,则aaR和CaR应为0(无法通过t检验)。如果存在正的财富效应,则t统计量应显著异于0且为正。t统计量公式如下:

三、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鞍钢并购攀钢的机遇源于攀钢集团整体上市的计划。当面对攀钢集团为其整体上市寻找现金选择权支付第三方时,鞍钢集团看到并购攀钢的绝佳机会。2007年11月15日,攀钢集团公司旗下三家公司(攀钢钢钒、攀渝钛业和长城股份)公告资产整合的整体上市方案。5月9日鞍钢集团宣布成为其整体上市现金选择权第三方;5月17日集团整体上市方案正式出炉。

2008年8月15日,鞍钢通过二级市场收购这三家子公司各5.09%的股权。2009年3月31日,攀钢钢钒公告称,攀钢钢钒拟议新增股份吸收合并攀渝钛业和长城股份。4月3日再发公告,揭示鞍钢将为不愿转让股份的股东提供两次现金选择权机会。首次申报期为2009年4月9日至4月23日,交易均价确定为每股攀钢钢钒9.59元、*St长钢6.50元、攀渝钛业14.14元换取现金。鞍钢集团于2008年10月进一步承诺向有选择权股东追加提供一次现金选择权利,即第一次未行权的股东自动获得第二次现金选择权,申报期为2011年4月25日至4月29日,行权价格为10.55元/股。

2010年5月21日,国资委下发通知同意鞍钢与攀钢实行联合重组。重组后,新设立鞍钢集团公司作为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的母公司,由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对鞍钢集团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

(二)案例分析

由于鞍钢并购攀钢并不是要约收购,收购的过程中涉及了间接方式,整个过程比较漫长,因此确定事情发生日期有一定的困难。鉴于二者都是国有大型企业,其并购是需要国资委批准同意才能生效的,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把国资委批复同意并购的日期作为事件发生日,即2010年5月21日,并购前20天到后20天确定为窗口期,并购前150天至并购前21天为估计期。

首先,利用估计期(-150,-21)的股票收益率和深圳成分指数收益率数据,采用oLS法对回归方程(1)的参数进行估计,得到αi和βi的估计值。由于我们所使用的是时间序列,因此在oLS回归之前先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这里所采用的数据在1%显著水平是平稳的。实际上收益率数据是在股票收盘价取对数后一阶差分得到的,因此检验结果与实际情况是一致的。使用eviews5.0软件进行oLS回归得到结果如下:

接下来,把估计值■i和■i代入公式(3)分别计算鞍钢和攀钢股票在事件窗口期(-20,20)的正常收益率,再用实际收益率减去正常收益率即可以得到超额收益率。最后把超额收益率代入公式(5)累加就可以得到累计超额收益率,如下表所示。

四、结论

由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鞍钢在国资委批准并购前20日、前10日以及前5日均获得了正的超额收益率,且均显著不为零。事实上,鞍钢借攀钢系整体上市的契机为其提供了两次现金选择权就已经向市场传递其并购意图。并购公布之后的5日、10日及20日,其累积超额收益率为负,即在并购公布之后的短期内股东的财富并没有增加。然而,攀钢作为并购的目标企业仅在并购宣告后的前5天内才有正的超额收益,其他的时间段均出现负的超额收益率且显著,即并购并没给攀钢股东带来短期的财富效应。

鞍钢在攀钢系整体上市过程中给攀钢股东两次现金选择权,当鞍钢系股票下降到行权价格以下时,鞍钢面临巨额的现金支付压力,因此鞍钢在收购过程面临过度支付而导致超额收益率为负。另外,作为目标企业的攀钢在并购时涉及股东行权,这同样没有给市场传递积极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