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血压的理论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23:32

测血压的理论知识篇1

关键词:pBL教学法;机能学实验;血压测量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1],这种小组教学模式也正逐渐走进机能学实验课堂[2]。机能学实验作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联系临床能力的桥梁课程[3],对学生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以本学院2013级护理学专业机能学实验为研究着手点,将pBL教学方法穿插于人体血压测量实验中,立足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pBL教学法运用于机能学实验人体血压测量教学中的意义

血压是四大生命体征之一,通过测量血压可以判定人体的生命特征。血压测量及其影响因素又是护理学专业学生最早接触的医学专业课程之一。在机能学实验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正确血压测量及其影响因素,同时还要掌握血压形成的原理及机制,讨论分析血压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变化及意义,为后期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这种与护理学生日后的医护工作更为紧密的实验课,小组讨论式的pBL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学生接受知识的主动能动性,而且可以通过情景模拟,小组成员轮流进行医生与病人的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

2组织和实施pBL分组讨论

以4~5位同学为一组进行实验教学讨论与实施。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并使用血压计,对其充满好奇。在实验开始前,全班同学围绕血压测量这一话题,提出各自的疑问及设想。指导老师根据课堂情况,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组讨论,见表1,组织学生相互解答,并适时给予引导,一点点解决学生的疑惑。在血压测量过程中,学生不觉中会根据今后的工作环境设置互动情景,比如从受测者进入血压测量室的那一刻起,医护人员接待受测者的态度,血压测量中沟通方式以及当对方质疑测量结果时,如何将深奥的医学知识通俗易懂化等。学生身临其境的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的沟通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3pBL教学法在机能学实验血压测量教学中的思考与建议

传统机能学实验课的开设,一般都是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本次实验课的内容,课上指导老师对本次实验课的目的、原理、内容及结果分析讨论等部分进行介绍,接下来就是学生动手操作环节。在这个过程,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而pBL教学方式是以问题作为导向,学生自学的一个过程,这种教学方式并不仅仅是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且对教师的任务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4]。教学中,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践探索自己的设想,能够让每一位同学参与到实验中,这也是一堂实验课成功的关键。而对于任课教师,要上好一堂pBL实验课程,关键要指导老师组织好,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主动性,而不是几位“活跃”同学场所。笔者发现学生在血压测量袖带加压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或注意到受测者上臂的不适。因此,pBL教学中要加强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pBL教学可以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尽快熟悉上手,为临床护理所用。在今后的机能学实验教学中,需要进一步系统整合实验课程,如护理学基础实验课程中的血压测量,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在实践过程中既要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又要注重人文关怀培养。

机能学实验中人体血压测量的pBL式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大部分同学反馈这种教学方式相比较于指导老师的讲授式教学,更有利于知识的接受。这种受益最直接体现在学生社区服务活动中,他们专业的操作技能和与人交流沟通的技巧,均得到社区受试者的肯定,这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讨论式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对轻松的氛围,学生不仅能够完成血压测量操作,同时也与他们需要学习的医患沟通和人文关怀相结合,在案例中将所学知识完美运用。这些信息也给笔者一些启示,我们的实验形式需要改革,只有在不断探索中前进,才能让机能学实验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实验的热情。

参考文献:

[1]李文娟,王晋.在生理学教学中穿插pBL教学法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8):9-10.

[2]曾菊荣,胥晓丽,徐天娇,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于机能实验教学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10):1010-1012.

测血压的理论知识篇2

方法:按随机原则选择248例社区轻型老年高血压患者,排除了糖尿病、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主动脉瓣狭窄、过速性心律失及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人群,通过对人群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教育宣传、进行健康行为指导,合理膳食、低盐饮食、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情绪,并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连续监测血压,与干预前后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前,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低盐低脂饮食率、适量运动率都比较低,通过我们对高血压患者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综合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知识均有很大程度的掌握,知晓率为90.8%,低盐低脂饮食率达53.2%,适量运动率为76.2%。

结论:对社区老年轻度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加强高血压基础、病因、临床症状知识等内容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04-02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原发性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和心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发病因素。社区轻度高血压,由于其主要是患者未受到心、脑、肾和眼底器质性损害,与正常血压和确诊高血压之间存在可转化型。轻度高血压是持续性高血压的前驱,并影响其发生和发展。轻度老年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对控制血压和降低医药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徐州市鼓楼区丰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60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全面健康查体,其中高血压6327例,约占60岁以上老年人的41%。将建立健康档案时确诊的6000多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按区片随机抽取248例确定为研究样本。纳入标准:年龄界于62-75岁、已退休或赋闲在家、血压收缩压(SBp)在于140-159mmHg、舒张压(DBp)在于90-99mmHg。排除标准:合并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主动脉瓣狭窄、过速性心律失常、糖尿病及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人群。

1.2方法。

1.2.1观察方法:采用徐州市市卫生局制定的《居民健康档案》由社区医生和护士对社区内每户成员进行体检登记,内容包括: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病程、症状、体征、降压用药情况、生活习惯、运动情况、并发症等,并对预者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Bmi≥24kg/m2为超重者,Bmi>28kg/m2为肥胖者。

1.2.2血压的测量:利用台式标准水银柱袖带血压计,测量前患者应平静5min以上。患者取坐位,双足平放地面上,测量右上臂的血压,袖带下缘在肘弯上2.5cm处,以Korotkoff第1音和第V音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连续测读3次,重复测量间隔5min,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若收缩压大于140mmHg或舒张压大于90mmHg,诊断为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期间,每周给患者测量血压一次,连续监测血压三个月。

1.3干预对策。①建立个人健康教育随访档案并进行计算机存档、分析,实行科学化、系统化管理。定期随访追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②宣传教育。③社区免费义诊。④开展医患一对一交谈进行生活方式和家庭护理方面的指导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分别采用配对t检验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X2检验。采用pemS3.1统计软件包,p>0.05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2结果

2.1干预前后对高血压病知晓率的比较。对248例高血压病人对干预前后进行标准化问卷,以100分试卷成绩80分以上为比较了解,60-80分为了解,60分以下为不了解,具体见表1。经p检验有显著差异性。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社区护理干预,使高血压患者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因而社区、家庭护理干预疗效是显著的。同时,本研究过程中,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精神紧张、情绪不稳等心理问题。通过社区护士与病人的经常接触,相互沟通,针对患者精神心理状况的改变,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帮助患者妥善解决各种心理应激问题及生活行为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从而构成一种无形的药物疗效。

参考文献

[1]党爱民,陈改玲,刘国仗.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进展.中国全科医学,2004,7(10):691-693

[2]项志敏.高血压治疗模式演变及其几个临床实用问题.中国医刊,2002,37(10):19-21

[3]徐浩锋,许燕君,马文军.高血压综合防治.华南预防医学,2006,32(4):73-76

测血压的理论知识篇3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259

abstractobjective:purposeStudyofhealtheducationonhypertensionapplication.method:90patientswithhypertensionastheresearchobject,randomlydividedintointerventiongroupandnon-interventiongroup,45patientsineachgroup,interventiongroupadoptdrugtreatmentandhealtheducationcombined,non-interventionadoptdrugtreatmentalone,twogroupsofdrugtherapyonpatientswithbloodpressureandevaluationofhealthknowledge.Result:interventiongroup,knowledgeofhealthawarenessandbloodpressurebetterthannon-interventiongroup,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p

KeywordsHypertension;Healtheducation;effect

资料与方法

2008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1999年)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男49例,女41例,年龄35~81岁。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每组45例。

方法: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健康教育,非干预组单纯接受药物治疗。①评估:一般资料、生活方式和健康知识评估,入院后15天再次进行健康知识评估。健康知识评估问卷根据2003年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和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12道测试题以测试两组高血压保健知识掌握情况。题目:吸烟与高血压是否有关;酗酒与高血压是否有关;高血压患者平时是否有过咸的饮食习惯;高难度血压患者是否要进行定期的血压测定;是否坚持长期服药;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是否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有关;血压随年龄升高是否属正常现象;饮茶与高血压是否有关;高血压是否是不治之症;您是否了解您所用降压药的注意事项;高脂肪食物与高血压是否有关;体重与高血压是否有关。每道测试题目只能选择“是”或“否”,评分标准为每题1分,共12分。答题时间20分钟。总计得分。②确定治疗前后血压值:两组入院后静息5~10分钟,在未用药情况下,每隔30分测量1次,测量4次均值为治疗前血压。用药后每天(8、12、16、20时)测量4次血压至15天,记录好每次测量的血压值,求出均值为治疗后的血压。测量血压人员经专门培训后定时、定部位、定血压计、定测量。③口服降压药:根据病情对两组均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12.5~50mg,3次/日),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缓释片10~20mg,2次/日或氨氯地平片5mg,1次/日)。根据心血管危险分层调整药物剂量。

健康教育的内容:①认知教育:向患者及家属宣传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提高认知度,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血压的方法。②心理干预:指导患者调整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家属应对患者充分理解、宽容和安慰。③饮食指导:限制钠盐的摄入,每天

健康教育方法:入院后由主治医师和责任护士向患者宣传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根据评估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通过讲解、看录像、宣传专栏、发放高血压知识手册,病区每周开展1~2次高血压知识专题讲座,进行系统的高血压健康教育。

结果

健康教育前干预组与非干预组保健知识得分、血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健康教育后干预组与非干预组保健知识得分、血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讨论

高血压病目前病因未完全清楚,但多数学者认为,高血压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除遗传因素外受饮食、体重、吸烟、饮酒、心理社会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2]。本研究表明在药物和健康教育结合治疗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和认知度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药物治疗的非干预组。由此可见,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保健知识度,纠正不良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减轻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使患者掌握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因此,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的高血压防治,是控制其发病和对已发病患者延缓其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有效途径[3]。

参考文献

1叶丽娟,熊平,耿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现代护理,2007,13(13):1209.

测血压的理论知识篇4

1.1研究对象

健康教育对象选取吉林市宝山小区已建立健康档案的高血压老年人共200人,其中男122人,女78人,最大87岁,最小52岁,平均年龄72岁。其中有10人并发脑卒中。

1.2随机抽样调查

根据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档案编号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吉林市宝山小区高血压老年人200人,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其预防保健包括饮食、用药、心理、运动等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其需求(不能清楚表达的老年人可调查其照顾者),回收率为96%。发现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存在不合理饮食、易焦虑、缺少子女的陪伴,不会自己测血压等问题。根据调查结果实施5个月的健康教育,并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及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2份,有效率96%。

1.3确定健康教育内容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整理分析,确定健康教育的内容(饮食、用药、心理、运动、中医疗法),如,心理:鼓励高血压患者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以及焦虑、恐惧的问题;运动:采用吴悦陶等运动方法要求每天进行1~2个运动单位(一个运动单位消耗热量约70cal),以步行、慢跑、打太极拳、跳老年交际舞等活动方式;中医疗法: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可以选择合适的中药药茶、食疗进行健康保健,其中最主要的是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保持精神舒畅,保证充足睡眠。

1.4实施健康教育

从2013年8月-2013年12月每周进行一次健康教育,为社区高血压老年人讲解高血压饮食、用药、并发症及急救措施等知识,团队分为5组,每组负责主讲一项,对于健康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给予合理答疑。健康教育后及时记录心得,并通过建立QQ群及时向老师汇报活动状况,队员可在群里共同分享各自的观点,每周二与指导老师面对面沟通,咨询疑难问题,为下一步计划做充分准备。

1.5制定并发放宣传资料

通过查阅资料,课题组讨论并制定有关老年人心理、运动,饮食方面的宣传单300份,视情况分发给调查对象并合理解释疑难问题。

1.6现场示范并指导

Hill等认为家庭自测血压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是控制血压的一个重要的干预策略。所以现场向社区高血压老年人示范血压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再让老人互相测量血压,并由队员指出错误的操作步骤,及时给予纠正。对于接受能力差、行动不便或残疾以及患有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脑卒中的社区高血压老年人,进行额外强化指导并教授其家属血压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按摩的规范手法,并告知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包括饮食、按摩、康复训练等。

1.7电话回访

电话指导、解答老年患者及家属有关高血压相关健康保健方面的疑虑,为其排解焦虑、恐惧和抑郁的情绪。

1.8举办活动

健康教育过程中,举办一些活动,如老年人高血压健康保健知识有奖问答、文艺表演、游戏等。以加深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加强老年人之间的交流,提高其参加老年人娱乐活动的积极性。

1.9统计分析

分别整理健康教育前后的调查问卷,并统计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在健康教育前后对高血压知识、态度、行为方面的掌握情况,使用SpSS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随着健康教育的实施,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对高血压知识掌握程度逐步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在使用血压计,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间断服用降压药,认为参加老年活动有必要,锻炼后测血压并记录,饮食清淡、含盐少方面较健康教育前分别增加了56.25%、55.21%、28.13%、26.05%、24.48%、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康教育后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在定期做检查,轻微不适时、立即到医院检查,认为心理照护有必要,愿意戒烟,每天运动1~2次、每次10~30min,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饮酒方面较健康教育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由结果可看出,会使用血压计的人数增加最为显著,由于学校社区护理实验室免费提供血压计而且大多数家庭备有血压计,这为指导老年人正确使用血压计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志愿者的加入大大提高了宣传力度,一对一指导并不断进行强化,使更多社区高血压老年人掌握血压计的使用方法。健康教育过程中着重讲述间断服用降压药、不定时定量服药的弊端,如血压反弹,靶器官受伤害等,使社区高血压老年人能够意识到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防止病情恶化。但由于专业的限制及专业性的药理知识缺乏,对于有些社区高血压老年人提出的用药选择问题不能够及时解答,所以对其用药只能起到督促的作用,指导其遵医嘱用药、经常看医生(尤其是感觉不适的时候)、经常监测血压等。锻炼后测血压有利于监测血压变化,为其用药、就医提供依据。在实践过程中,举办一些有奖知识问答、娱乐活动,加强了队员与老人互动以及老人之间的交流,使老人身心得到愉悦,提高其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使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在活动中获取了健康知识,还可以邀请有高血压史的社区高血压老年人讲述有效控制病情的经验,或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答疑等。由于健康教育对象大多数为东北人,食盐量大,因此在合理饮食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如向高血压老年人及家属反复强调高盐饮食会导致血容量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很有可能就会诱发心脏病,使家属积极监督老人饮食,定期电话回访均有利于社区高血压老年人的合理饮食意识提高。健康教育后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在戒烟、不饮酒方面较健康教育前无明显变化,这是由于老人不良生活习惯根深蒂固,很难改变。在定期做检查、轻微不适时,立即到医院检查方面较健康教育前没有明显变化,多数因为有些老年人行动不便,不能够定期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做检查,而且家属没有意识到体检的重要性,不能做到有效监督和指导。在运动方面提高不明显,因为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多数为退休老人,有充裕的时间,在健康教育前就十分注重锻炼,此外,饭后外出散步,晨起买菜,接送孙子上学等也达到了运动的效果。在心理照护有必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方面无差异,老人的子女上班无时间,两代之间有代沟,有些老年人性格暴躁,宜迁怒他人,所以情绪很难得到有效控制。所以我们应与家属沟通,给予其更多的关注。通过社区护理实践,学生克服了紧张、难开口和不知怎样去讲的局面,从宣讲材料的准备、对高血压知识的系统把握能力、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言谈举止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这将为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社区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未来的社区护理人才不仅应具有护理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护理实际操作能力,还必须具备健康教育能力,因此在校期间应努力锻炼各项能力,为以后成为集知识素质和能力为一身的高级护理专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结语

测血压的理论知识篇5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6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149-01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08年1~2010年12月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高血压患者287例,患者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HiS)诊断标准,排除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144例,其中男81例,女63例,年龄(60±2.5)岁,高血压史(10±3.6)年,收缩压(154.3±12.9)mmHg,舒张压(99.2±9.0)mmHg。对照组143例,其中男79例,女64例,年龄(58±3.2)岁,高血压史(8±2.8)年,收缩压(152.3±11.7)mmHg,舒张压(98.6±10.5)mmHg。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史、血压、经济条件、知识层次、使用的降压药品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干预组建立健康档案,进行高血压基础知识教育、生活干预、血压监测指导、心理指导、用药指导、运动指导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干预。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教育。两组患者每周均在社区服务站测量血压,对不能自觉复诊的患者采用电话询问自行测量血压情况,并将所有数据记录成册。主要综合干预措施有:

1.2.1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建立档案使社区医生、护士、社区健康教育骨干等与患者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记录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血压的监测情况以及其他的诊疗情况等,做好对患者的定期查体,定期随访和其他的健康知识指导。

1.2.2高血压基本知识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制作宣传板报、定期举办有关高血压病防治健康教育讲座,以及大家喜闻乐见的限盐烹饪大赛、家庭自测血压、全民健身运动等进行高血压基本知识的宣教,使高血压患者了解正常血压值、血压的测量方法、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养成少盐、合理膳食等健康生活习惯。

1.2.3规范化、个性化的高血压监护措施:主要是通过社区医生、护士、健康教育骨干、患者的同伴(配偶)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强化,层层监督,保证各项干预措施的落实,特别是血压测量方法、生活方式、服药方法、心理平衡、运动等方面。

1.3降压效果的评定。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10mmHg以上;有效:舒张压下降虽未达10mmHg,但降至正常;或收缩压下降>30mmHg;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高血压知识掌握率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入组前对血压监测、规范用药、低盐饮食、控制体重、规律运动、心理调整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1年后,干预组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疗效比较:干预组总有效率为84.72%(122/144),对照组为57.63%(93/143),干预组疗效好于对照组(u=13.768,p=0.002)。

2.3两组干预前后血压比较:干预前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后,两组的血压值均下降,但干预组血压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居民对疾病的态度为重治疗轻预防,由于对高血压知识的匮乏,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规范治疗及防止高血压病并发症的意识不强。

测血压的理论知识篇6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体会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248-02

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及眼底并发症。因而控制高血压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主要手段[3]。烟墩街道居民大多数属回迁户,从农民一跃成为市民,生活富裕了,生活习惯改变了,但人们对健康缺乏关注,健康知识匮乏,以至各种富贵病纷至沓来,尤其是高血压发病率明显上升。因此,对老年人健康教育意义非同小可。为了使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让高血压病人充分了解病因,并发症及康复保健重要性。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9年1月―2010年10月对356例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健康教育。效果明显。

1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356例。见下表:

符合1999年世卫组织高血压判定标准,即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安静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健康教育内容

2.1高血压相关知识宣教

2.1.1高血压定义、分期、主要并发症及危害性。有关高血压相关知识将直接影响高血压的防治效果[4]。

2.1.2如何自测高血压测血压前至少休息5分钟,测血压时保持安静,每测三遍取平均值为本次测血压值。需要时,定、定部位、定血压计。

2.2药物指导

向高血压患者讲解药物的剂量,服用方法和时间,用药后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各种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等。给患者制定服药时间表,部分患者因血压正常而停药,血压升高又加量,导致血压反复波动,须遵医嘱坚持服药。少数患者测量血压前停服药物,以至血压高出正常。正确的认识是无论什么时候测量血压,仍按平常服药,以达到检测药效的目的。通常降压药是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逐渐增大,经一段时间治疗,再根据药物效果调整剂量以维持疗效。

2.3鼓励运动

运动有研究表明体力活动是独立的降压因素,具有巩固药物降压效果的作用[5]。运动要根据患者的心脏功能、生活习惯和体能状况而定。提倡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强度,不要做剧烈运动;运动要适宜如散步、气功、骑车等有氧运动;有些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在清晨活动,因清晨起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管粘稠度高是心血管意外好发时间。适宜在下午4-6点活动。

2.4保持心理平衡

2.4.1正确认识疾病,主动配合治疗。向患者说明:坚持长期合理有效治疗,完全可以控制血压,稳定病情,减少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增强遵医服药行为,主动定期检查。

2.4.2避免不良刺激,保持心情愉快。创造放松的心情,听听音乐、看看电视,避免刺激和烦躁紧张,从而有益于血压稳定。

2.5倡导合理饮食

定时定量,少食甜食、油腻、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食新鲜蔬菜瓜果杂粮高钙食物,吃低盐膳食,建议每人每天供盐不超过6g。

2.6戒烟限酒劳逸结合,保证合理休息和充分睡眠。每天至少睡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而合理的安排午睡时间认识到烟酒对人体的危害,自觉戒烟限酒。

2.7减重二便指导对超重和肥胖者要求逐步减轻体重。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大便秘结时应避免憋气使劲,必要时使用开塞露、缓泻剂等,排便时下蹲和起立时勿过猛过快。

3健康教育形式

3.1面对面口头教育

3.1.1患者就诊治疗或主动来门诊测血压时,讲解药物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服药方法等。

3.1.2利用家访入户调查时,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口头宣教或发放宣教材料,对高血压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的解答。

3.1.3定期随访时,检测血压是否正常,询问服药情况及给于生活方式指导等。

3.2成立高血压病人俱乐部公布活动方案,制定每期活动主题,通过短信形式通知患者,让患者自觉参与。先由专家授课、答疑,再进行相互交流。

3.3每月在社区授课一次,选择在病人相对集中小区进行。每次90min并免费发放定量盐勺、定量油勺、以及《高血压防治手册》,以提高授课效果。对文化程度不高的高血压病人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内容应通俗易懂、不宜太多。应因人施教,因病施教,便于理解和接受。

3.4随机性教育社区医务工作者工作在社区,是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频繁与居民接触,随时交流,可以针对特定个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知识及保健知识,回答患者的提问。是适应性很强的教育形式。

3.5文字电教教育通过黑板报、播放VCD、听录音,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资料指导患者有关疾病知识,同时给予必要的解释说明。

4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后,患者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初步了解高血压的基本知识、防治方法,人数明显提高;血压降至正常人数增加61.6%,有21例血压有所下降是由于伴发高血脂等并发症、7例无效的患者由于遵医行为不良或并发肾病、家族遗传性高血压、血管狭窄等引起的;严格遵守医嘱等方面有显著的提高。患者参加运动的积极性提高,能主动参与步行、慢跑、太极拳、体操等各项康复活动。大吃大喝现象减少,戒烟限酒、低盐饮食的人明显增多。见下表

5体会

5.1对老年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形式应多种多样,灵活运用。切不可学生式课堂教育。

5.2教育内容应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结合实际,不能理论化的课本教育。

5.3教育目的应明确:通过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使老年人认识到高血压预防及治疗的重要性。高血压并不可怕,是完全可以控制的。不能在健康教育时搭车买药或转诊病人,从中牟利,失去健康教育的意义

5.4健康教育效果明显:通过健康教育不但减轻了患者的紧张焦虑,而是提高了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自觉地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养成良好遵医行为,提高了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或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5,13(增刊):56.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n]第1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6

[3]张红梅.高血压社区干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3):73-74.

[4]钱岳晟,张凤茹,王敏敏等医院门诊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1,21(15):477.

测血压的理论知识篇7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268-01

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社区护理工作可深入病人家庭,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在高血压病的康复和日常护理中发挥重要作用。2008年上半年,我中心32名医护人员分别对猴嘴地区五个街道45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健康档案登记,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达12.1%。其中男302例,女238例。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高血压已成为老年人群的“头号杀手”,大大增加了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致死率、致残率。为有效地控制这种三高(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高)三低(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现象,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开展社区健康教育。

1措施与方法

1.1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1.1.1改进饮食机构,降低体重:由于猴嘴地区是台北盐场所在地,普遍存在食盐摄入量超标现象,平均每人每天约12~18g,由于膳食中钠的摄入量与血压水平有显著相关性,因此建议老人必须每日限制钠盐5~6g,不吃或少吃加工食品、腌制食品、火腿及腐乳等。建议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常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鱼类,以植物油烹调为主,通过饮食控制,以降低体重。

1.1.2戒烟限酒:吸烟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据测吸两支烟10min后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使心跳加快,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且尼古丁还会影响降压药的疗效。中美心血管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表明,男性持续饮酒者与不饮酒者比较,4年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增高40%,长期饮酒还会增加脑卒中的危险。

1.1.3加强体育锻炼: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门球、气功等,频率可每周3~5次,每次20~60min,但不要过度强烈的体力活动,以防止运动诱发的心绞痛、心衰、脑中风和猝死。

1.2健康教育

1.2.1教会病人及家属在家中测量血压的方法,定期检测血压表计量是否正确。病人若无条件在家测血压,嘱其可到附近的卫生服务机构测血压。

1.2.2让高血压病人了解更多关于高血压病的知识:冬季外出时保暖以防寒冷诱发血压升高,避免在嘈杂环境中久留,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分的睡眠,参加轻松有趣的活动,养成乐观、豁达的性格,保持情绪平稳。

1.3定期的社区访视是保证正确用药的措施:该疾病需终身治疗、随时监控。长期的综合治疗必须由患者自己实施,是否遵医嘱治疗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社区护士应增加随访频率1个月随访1次,除做好疾病知识教育外,还对患者的正确用药和检测有及时的指导作用,同时对患者保持有效用药有警示作用,提高患者遵医率,保证用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1.4定期复诊是使并发症得以早诊断、早治疗的有效方法:高血压的治疗时间长,血压的有效控制易受不同因素影响,出现不同的病理表现和脏器功能损害,尤其是老年人,由于反应差,不能早期发现而延误病情,导致较多并发症,因此社区护士应根据病人的血压控制情况建议其定期到医院复诊,确定治疗的有效性,及时进行相关治疗方案的调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2结果

经过上述系列的护理干预,最近笔者再次对患病老人进行了干预后的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结果评定出干预对象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见表1。

对于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效果笔者也进行了比较。根据2004年高血压防治指南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为正常标准。血压测量结果显示:一年来除2例因严重并发症死亡外,血压控制在120~140/70~90mmHg287例,约占54%左右;血压在140~180/90~100mmHg251例,约占46%;戒烟35例,戒酒32例,分别占吸烟与饮酒总人数的61%、63%。

3结论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后病人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及血压控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参考文献

[1]秦红.老年人群高血压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比较.中国,2009.04.01

测血压的理论知识篇8

【摘要】目的调查研究城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及治疗情况。方法根据健康体检结果和问卷调查得出城市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治疗率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胶州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达53%;高血压患者规律服药,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者只占10.8%;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低。结论胶州市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现状堪忧,加强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诊疗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病,严重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国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及治疗情况已达到令人堪忧的境地。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某街道办事处500名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查体的血压数据,并于查体时发放并回收500份《高血压问题调查问卷》。

1.2方法

随机抽取胶州市某街道办事处10个社区,每社区抽取65岁以上的老年人50名。对抽取的500名老人每天测血压1次,连测3天。血压测量由具备体检资质的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照规范的方法测量。诊断高血压标准为:年龄≥65岁,血压持续升高或3次以上非同日坐位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1。在健康查体的同时,对选择的500名老人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家族史、既往高血压病史、既往其他病史、有无高血压症状、有无烟酒嗜好及数量、日摄盐量、既往用高血压药种类、用药后维持血压水平等11项内容。利用所测得的血压数据算出患病率。通过统计问卷了解服药情况、治疗率及高血压知识知晓率。

2结果

2.1高血压患病率500名老年人中,265人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占总人数的53%。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病史的185人,占患病人数的69.8%。其中因高血压症状或并发症就诊而诊断为高血压者62人,因健康查体或因其他疾病就诊而诊断者123人。

2.2有高血压病史的185人治疗情况因症就诊的62人均曾经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其他方式诊断的123人中只有28人听从了首诊医生的建议曾经或正在服用降压药物。综上,共有90人接受了治疗,

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48.6%。没有治疗的95人,占患者数的51.4%。而能够坚持规律服药,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的老年人共20人,只占高血压病人总数的10.8%。

2.3服药病人的用药情况服药者中用一种药物的65人,占72.2%;联合使用两种以上者25人,占27.8%。

2.4服用药品来源医生处方者78人,占服药病人数的86.7%;药店自购7人,占7.8%;来源于其他途径者5人,占5.5%。

3讨论

3.1老年高血压的患病率高据统计,我国全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15%。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显示,年龄≥60岁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49%2。而个别城市的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到60%3。本次调查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53%,略高于2002年全国调查数据,这是因为研究证明,老年高血压患病人数呈持续增加的趋势。

3.2高血压治疗在群众中存在误区。从本次调查结果看,知道患有高血压,但没治疗的有95人,占51.4%。说明多数人对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知晓率低,认识不到高血压病的慢性危害,导致不服用药物。再者,由于就医过程中医师不可能对患者进行完整的健康教育,致其不了解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导致症状减轻后自行减药或放弃继续治疗;也有部分人因为经济原因而中断治疗。有些老年人在用药方面存在认知上的误区,得了高血压后寻偏方、盲目服用保健品等,不规范治疗。这些都导致血压发病居高不下。

3.3加强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目前我国高血压病人高达1.6亿,每年正以1%的速度递增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诊病人的医疗机构要更新服务理念,增强医务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从而控制高血压病迅猛增长的势头。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8(19):721

[2]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技术执行组.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484.

测血压的理论知识篇9

高血压病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它的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近几年来有明显增高〔1〕。从我院的临床资料分析,大多数病人缺乏高血压病健康知识教育,那么通过健康知识教育能否控制血压的上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笔者通过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进行了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自2010年7月~2011年4月期间,随机从血压高于正常的志愿者,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通过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69例,其中男34例,女35例;年龄25~75岁,平均55岁。另一组为对照组(没有进行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62例,其中男30例,女32例;年龄26~76岁,平均55岁。

2方法

治疗组首先口头宣传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发放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处方,留下病人的联系电话,由专人负责,每周通过电话指导健康教育1~2次,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来院复诊。对照组除按医嘱进行高血压病的治疗外,不进行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不发放高血压病的健康教育处方。以上两组6个月后,再来院进行高血压测定。

3结果

两组6个月血压测定的比较,见表1。

表1两组6个月血压测定的比较

例数男女平均血压/mmHg6个月后平均血压/mmHg

治疗组

对照组69

6234

3035

32160/98

158/99140/88

153/96

以上两组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4讨论

首先让病人自我介绍情况,了解其家庭及其周围环境的情况,向病人介绍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及其并发症等,以稳定病人的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紧张、恐惧、害怕等不良心理。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提高病人自我保健护理能力。密切护患关系,使健康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健康教育其自身的理论和方法是健康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础。按护理程序进行的健康教育,使病人能够得到动态的、连续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卫生知识教育(包括中医中药知识),能够满足病人健康及身心需求〔2〕。要达到提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改变不良习惯、战胜疾病;维护身体健康,要靠科学、靠知识、靠毅力,自己的身体健康要靠自己来维护,健康掌握在自己的心中〔3〕。本组病例充分说明了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的控制是必要的、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侯翠萍,于洪波,韩彩红,编.临床护理学[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11,56~59.

测血压的理论知识篇10

关键词:全程化药学服务;高血压病;医院药学

全程化药学服务是指在整个医疗卫生保健过程中,在任何场所,在预防保健、药物治疗前和过程中以及愈后等任何时期,围绕提高生活质量这一既定目标,直接为公众提供有责任的、与药物有关的服务[1]。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医院药师的专业知识,积极加入到医疗团队中,得到团队及患者的认可,是所有医院药师探索和奋斗的目标。心血管疾病是仅次于恶性肿瘤的第二大"健康杀手"。到2011年,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已达2.4亿人,每年因高血压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达150万人。我国用于高血压治疗的医疗费用已突破366亿元。目前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需要患者长期服药,经常监测血压。因此希望通过对我院6个月来在高血压病治疗中开展全程药学服务实践工作的总结,寻求医院药师参与高血压病治疗管理的途径。

1专科临床药师对住院患者的药学服务

1.1入院时,由心血管专科药师对患者进行入院教育。告知患者治疗流程、目标、药师职责,并发放高血压病知识手册。降压目标依据2011年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考虑个人情况分别制定。在实践中发现患者往往对降压效果期望值太大,操之过急。药师与患者沟通时务必使患者明确自己的血压目标值,明白降压治疗最好在数周及数月内达目标值,以免患者焦虑,质疑甚至抵制治疗。药师协助医生制订降压药物方案。降压治疗药物应用应遵循以下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应用及个体化[2]。此外,高血压需要长期终生用药,药物费用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关键。因此在制订方案时要考虑到药学经济学。方案制定后药师根据时辰药理学及动态血压检查,教育患者合理用药。在做用药教育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患者是否了解用药品种、剂量、方法、注意事项;②患者服药时有何顾虑,是否会长期依医嘱服药[3];③提示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

1.2住院期间专科临床药师上午参与医疗查房,下午进行药事查房,经常与患者面对面交流,携带听诊器血压计监测患者血压。根据药代动力学知识,评估药物方案,提出改进意见。随时解决患者药物治疗方面的问题并提供药物咨询。在临床上住院患者口服药物大都为拆零摆药,患者无法识别。而药师可以凭借药物特征,帮助患者识别,打消疑虑,养成患者服药习惯。针对个体用药讲解注意事项,定期集中讲授高血压用药知识。

1.3出院时,专科临床药师将患者出院后所用药物方案、注意事项、血压监测时间、复诊时间以及药物咨询热线制成书面材料黏贴在门诊病历中,由患者携带出院。临床药师为患者提供书面的个体化方案。书面方案便于患者出院后治疗参考,不易出现遗漏,且利于治疗达标,是患者最满意的药学服务方式[4]出院后药师坚持电话回访,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2医院药师对门诊高血压患者的药学服务

2.1为患者建立高血压档案信息。信息内容为表格形式,由患者自愿填写或在药物咨询柜台药师的协助下填写。内容包括:①一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高、体重、联系方式;②疾病信息:初诊时间或高血压病史时间、日常血压、最高血压、合并疾病;③用药信息:曾用药物、用法用量、使用时间、不良反应;④血压监测记录。表格信息由咨询药师输入电脑归档,表格黏贴在门诊病历中,鼓励患者自我监测血压并记录在表,复诊或配药时携带。此举很受临床赞扬。因为高血压患者以老年人居多,临床收集病史时既往血压及用药情况大多不全,有了这份记录,既节约了问诊时间又减少了用药错误。

2.2认真审核处方。窗口调配药师尤其是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曾有一名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钙通道拮抗剂CCB,因外伤医生又处方克拉霉素。因克拉霉素易引起低血压甚至休克,而大环内酯类中的阿奇霉素影响较小[5]。建议医生改用阿奇霉素。

2.3药物不良反应提示。窗口调配药师对初次服药患者要提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如硝苯地平引起的踝部水肿及面部潮红;卡托普利致干咳等。对患者做出必要的提示,可减轻患者在服药过程中的恐惧和疑惑,增强用药依从性。

2.4提供药物咨询。包括药品价格、贮存及给药时间等。发放高血压知识手册。在工作中了解到很多患者对高血压不重视,用药停药很随意,甚至别人用什么药降压好自己就在药店买来吃,从不监测血压。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下社区讲授了高血压基本用药知识及如何看懂药物说明书,教育患者合理使用药物,如降压药物中除了美托洛尔缓释片外其余的缓控释制剂大多不能掰断、碾碎及咀嚼服用。建议患者建立家庭小药柜并定期整理。

3体会

我院自2012年10月开展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全程药学服务,截止2013年3月,已制订高血压病个体用药方案67份,归档个人信息214份,开设院内患者知识讲座6次,下社区知识讲座2次,得到了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和表扬。信息资料的累积更为今后的药物流行病学及药物使用分析提供了夯实的基础。临床药师作为医务工作的一份子,也是药学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如何提高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一直是临床药师讨论的难题[6]。医院药学服务要发展,医院药师要体现自身价值,必须拓宽思路,以患者为中心,从常见病、高发病入手,将自身工作做实,尽快得到社会群众及医护人员认可。

参考文献:

[1]胡晋红.全程化药学服务[J].军队医药,2001,11(2):28.

[2]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28-29.

[3]夏宗玲,邹颖.心血管专业临床药师如何深入临床促进合理用药[J].江苏省药学大会论文集,2012,512.

[4]计成,葛卫红.患者对临床药师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第十四届全国感染药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