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十篇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十篇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30:01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篇1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

前言

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是近些年来讨论较为激烈的话题,随着一大批黑心作坊被曝光,使得民众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日益担忧,因此,做好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管理与控制对于确保民众的人身健康及重塑国民对于食品质量及安全的信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食品的质量

食品质量主要指的是食品加工企业所生产的食品在外观、品质以及添加剂含量、规格、数量、重量的方面满足其所标注及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其中,食品质量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食品的特性,食品的特性是区分于其他物品的直观的特征,主要包含有外观特性、内在特性、适用性、质量特性等。食品的特性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直观的反映出来,而一些食品特性则需要通过仪器的检测才能发现其含量,因此,对于食品的质量应当满足国家所规定的范围。(2)对于食品的要求应当满足消费者对于食品的期望,这种隐含的期望与要求是消费者对食品长期形成的理解和要求,食品在生产的过程中质量与安全应当满足这一特性。(3)消费着的满意程度,消费者的满意程度是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的直接反应,因此,在食品质量及安全的控制过程中应当注意对于消费者满意程度的满足。

2食品的安全性

食品的安全性是食品生产中的基本要求,其主要需要确保的是食品无毒、无害,随着经济与科学的快速发展,各种有害物质不断被人们所发现,一些原本被认为“清洁无污染”的食品中也广泛存在着极微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所以,应当尽快对食品安全问题作出明确的规范,从而更好的实现对于食品安全的管理与控制。

3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不断改善,但是在食品消费上仍存在着较大的不均衡,其中在米、面主食类消费上仍占据主要地位,在肉食与水产方面与国外消费上存在一定的差距。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食品的各个环节,从食品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再到市场流通最后进入到消费者手中,在这一过程中,上述任何一个环节监管不到位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的源头,农作物在种植的过程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大量的使用化肥与农药,致使农作物中的农药、化肥用量超标严重,据统计,现今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用量呈现出直线上升态势,增长比例严重失调。在畜牧及水产养殖环节中大量的使用激素及抗生素,据统计,我国所使用的抗生素中有接近一半被应用于畜牧养殖环节,大量的抗生素与激素的使用使得农产品的口感及品质大幅下降,同时大量激素及抗生素的残留富集在农产品中进入人体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

随着中央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不断关注,我国各地加强了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管控,各地食品加工行业的食品平均合格率稳中有升,但上升的趋势较为缓慢,同时质量问题是长期困难企业发展的难题,究其原因是由于现今的很多企业都将盈利放在首位,从而缺乏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道德,从而致使“三聚氰胺毒奶粉”等产品流入到市场中,毒害广大人民。其中生产企业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无标生产或是生产未能达到标准的现象较为

严重、生产的环境生产设备未能达到生产标准、食品生产技术较为落后且生产人员素质不一、滥用食品添加剂,致使所生产出来的食品添加剂含量超标。(2)各地存在着大量的小作坊,且小作坊生产环境、技术与素质不一,加大了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的难度,同时一些传统的食品生产小作坊生产条件简陋其传统习惯与概念浓厚,如强制按照国家的安全生产标准将无法达到发证要求,将会影响一大批的从业人员,但是如任其生产将会对人民的食品安全造成较大的危害,从而加大了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难度。(3)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较为模糊,我国在食品质量与安全的职能部门的划分上在相应部门的职责划分上存在着一定的重叠,从而造成了“九龙治水、无法治水”的现状,各部门之间对于谁才是执法主体上相互推诿,同时,各部门执法范围的重叠还导致了一部分的领域存在着执法的真空与漏洞,现今,涉及到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有工商、质监、卫生、农业与食品药品监督等多个部门,因此,理清各部门职责是做好食品质量与安全监控与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

在食品的流通环节中,很多的食品流通企业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致使食品变质,有害微生物严重超标,容易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的不良的后果。

4做好食品质量与安全监控及管理的举措

4.1完善我国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监管体系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应当根据党和国家提出了食品质量与安全发展目标,借鉴国际上的先进、成熟的管理经验,从规范各食品生产企业、作坊、私人生产者等多个方面出发规范其生产行为,同时强化各部门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检测与预警,严控市场准入等关键环境,从源头入手做好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监督与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法律法规的体系,建立起完善合理的监督、标准、检测以及认证等的体系,通过政府、市场、消费者、媒体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建立起从食品生产的全程监督管理体系,确保食品的质量与安全。

4.2从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关键问题入手

应当进一步从我国的食品安全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其制约因素入手,以大宗和出口优势产品为监管重点,集中力量,下大力气解决好植物源性食品的农药残留超标、动物源性食品的兽药、渔药、残留超标、食品微生物污染等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同时,充分考虑采用新技术、新资源、新材料对食品安全可能带来的影响,预测未来对食品安全的进一步要求,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确保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科学性。

4.3明确食品企业的安全责任

食品安全问题会严重挫伤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食品企业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会对消费者造成不良的后果,同时也会对食品企业的经营及长期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通过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宣传,使企业认识到要将消费者放在首位,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保证所生产食品的质量,只有如此才能够获得消费者的信赖,为食品企业的生存发展赢得机遇。

4.4畅通消费者检举揭发渠道

食品安全问题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应当畅通消费者举报渠道,并对所举报的信息及时进行核实与反馈,通过消费者与食品监管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完善并做好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督,确保民众能够吃的放心。

5结束语

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工作中的重点之一,为确保食品安全,应当在正视我国食品安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原因,从根本入手,切实保障民众的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周应恒,等.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2.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篇2

在各类食品安全事件中,其种类可简单地分为两种,即有意而为和无意而为:“有意而为”是一种食品违法犯罪行为,如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用非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生产伪劣食品等,这些食品安全事件往往会因其本质的恶劣性质遭到人民群众的声讨,是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的行为,也是政府部门严厉打击的对象;“无意而为”是一种因企业缺少食品安全管理或因企业的管理不完善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如原料把关不严添加剂应用错误、产品质量指标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超出食品安全标准的限量,这些属于食品安全监管的对象,也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需要解决的对象。

一个食品生产企业应如何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如何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体系来减少食品安全风险,是食品生产企业要时刻关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关注企业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和防范食品安全风险。

1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iSo是标准化组织,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它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具权威性的标准化专门机构。

iSo9000的8项质量管理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控制;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这8项管理原则是标准的精髓与灵魂,贯穿于整个标准的思想中,它们的执行必将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执行的是GB/t19001-2008标准,等同使用iSo9000标准,应用的过程中,要求企业按标准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质量检验阶段和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走向了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而iSo9000国际标准的和推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和应用,我国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运用好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促进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以下4方面的工作是保证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第一要注重企业内部审核。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活动对于一个公司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内部审核活动,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体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才能使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得到持续提高。增强企业自身保障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感,自我管制是食品企业内在建设的根本,没有良好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企业,其发展不会长久。

第二要做好管理评审。管理评审是企业最高管理者参与实施的体系管理有效性、充分性、适宜性评价机制,通过管理评审可以有效整合企业资源,发现企业的不足,也是对企业制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次有效评价,是贯彻企业执行力的次重要活动。

第三要通过第三方审核。通过审核机构的审核并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不仅可以利用好审核机构的专业性评价体系对公司各方面的运作进行评估,也是验证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生产出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并通过不断完善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加顾客的信任。

第四要将质量体系与食品安全有效结合。食品安全的整个工作是贯穿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的,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结合体。在质量体系运行的过程中原料的品质控制、成品质量的控制、生产过程的控制、供应商管理都关系到食品安全问题,只有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生产出安全的食品。

2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2009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实施HaCCp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HaCCp体系对从原料种养、接收到生产加工乃至销售整个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了控制,以消除各个环节的潜在危害。在这个体系中仅限于对食品安全方面的危害控制,以防止存在潜在危害因素的产品流向终端消费市场。

HaCCp理论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1999年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在《食品卫生通则》的附录《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应用准则》中,将HaCCp的7个基本原理(工作程序)确定为:危害分析及危害程度评估。从原料、制造过程、运输直至消费整个食品生产过程的所有阶段,分析其潜在的危害(包括物理、化学及微生物的危害),评估食品加工中可能发生的危害并控制这些危害的管制项目。

确定关键控制点。CCp是指能去除危害或降低危害发生率的个点、步骤或程序。它存在于原料、配方以及(或)生产包装,运输、调配、加工和储存等过程的任何个阶段。但每个引入或产生显著危害的点、步骤或工序未必都是关键控制点。

建立关键限值。关键限值是确保食品安全的界限,每个CCp必须有个或多个CL值,包括确定CCp的关键限值、制定与CCp有关的预防性措施必须达到的标准、建立操作限值等内容。

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监控是指系列有计划的观察和措施,用以评估CCp是否处于控制之下,并为将来验证程序中的应用做好精确记录,包括监控什么、怎样监控及监控频率和力度的掌握、负责人的确定等方面内容。

纠偏措施。确认经监控认为关键控制点有失控时,应采取纠正措施。当监测系统显示CCp未能在控制之下时,需建立的纠偏措施。

建立验证程序。建立验证HaCCp体系正确运作的程序,用来确定HaCCp体系是否按照HaCCp计划运转,或者计划是否需要修改,以及再被确认生效使用的方法、程序、检测及审核手段。

保持记录。准备并保存份书面的HaCCp计划和计划运行记录,建立有效的程序对HaCCp体系加以记录。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篇3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规健全;检测体系;措施

1前言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物安全与人类生存和社会稳定与发展休戚相关。最近,一连串的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从早前的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等食品安全问题平息后,又出现双汇“瘦肉精”事件,继而上海“染色馒头”、“牛肉膏”造假牛肉、过期面包回炉再造、毒豆芽、“猪肉浸泡硼砂假冒牛肉”等等相继曝光,食品安全再度敲响警钟。如何从当前和长远的角度确保我国的食品安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日益紧迫的问题。

2食品安全现状

2.1原料使用和加工不规范

制造食品的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添加有毒物质的情况屡屡发生,加工食品使用劣质原料给食品安全造成极大隐患。例如用病死畜禽加工熟肉制品,用“地沟油”加工油炸食品或直接食用;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了可供食品加工用的添加剂品种及其用量和在产品中的残留限量,超量使用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滥用非食品加工化学添加物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适用范围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身体有害。例如为使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为使大米、饼干增亮用矿物油;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延长保存期;为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甲醛次硫酸氢钠)等等。

2.2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生物技术产品的出现、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危险同样带来了安全性问题。目前人们所担忧的是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转基因产品是否对人体无毒、无副作用,转基因产品与非转基因产品是否“实质等同”无显著差异。从对转基因生物的研究来看,转基因食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潜在危险:可能损害人类的免疫系统,可能产生过敏综合症,可能对人类有毒性,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有害,对人类和人体存在未知的危害,对此应予以重视。

2.3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

有些食品的储存条件要求较高,比如部分包装牛奶在要求低温下保存五到十天,这个低温是限定在2至6撮氏度之间。而有些食品生广厂家、食品运输方和食品销售商在食品储存、运输和营销等环节上并未采取充分有效的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措施导致食品变质或被污染,或者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从而影响到食品安全。

2.4食品安全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

我国食品质量检测体系还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目前全国获得授权许可的食品质检部门不但数量不多,且都分布在大中城市,在人口众多的偏远地区缺乏应有的质量检测设施。同时我国食品质量检测手段有限,一些在国内检测合格的出口产品却达不到国外标准,检测水平有待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检测迫切需要与国际接轨。

3产生原因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1)我国食品生产和加工尚未形成规范化运作,缺失足够的质量标准,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整体上推进速度缓。

(2)我国食品质量检测体系还不完善,目前全国已获得授权许可的食品质检部门不但数量不多,且都分布在大中城市,在人口众多的偏远县乡缺乏应有的质量检测设置;同时我国食品质量检测手段有限,一些在国内检测合格的出口产品却达不到国外标准,检测水平有待提高。

(3)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权限分离,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管理权限与所承担的责任大多不对称、不匹配,难以形成协调配合、运转高效的机制,加之相关法制不健全,导致执法主体缺失,监管效率低下。

(4)食品的最初来源地――我国广大农村大都实行分散经营,作坊式生产形式普遍,导致产品种类繁多,品种杂乱,不利于推行标准化技术和统一产品质量,大大制约了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

(5)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不法商贩和部分农村从业者急功近利、唯利是图,为谋取暴利置人民的生命健康于不顾,缺乏起码的诚信。

4解决措施

4.1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

要加快食品质量安全有关法规的立法进程,促进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走向法治化轨道。现今虽然有了《食品卫生法》、《质量安全法》等法规,但在一些细节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要健全食品质量安全执法体系,加强执法监督,严格执法人员准入资格;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因工作不力导致重大急性中毒事件和突发事件,要追究领导责任。

4.2完善加工标准体系,转变生产方式

要完善食品生产加工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推进食品安全标准化进程,以此指导生产者和经营者严格按照质量安全标准操作;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对农民标准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民树立质量安全观念,能够自觉地按照标准化、无害化要求从事生产经营。

此外,还要转变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程度,推动建立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流通机制。建立新型产销机制,加强城市消费市场与农村农产品生产基地间的衔接,鼓励成规模的生产基地或加工企业发展产销直接、连锁配送和网络直销,从源头上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4.3完善检验检测体系

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管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检测工作应当紧随标准的修订不断完善。随着食品中安全卫生指标限量值的逐步降低,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检测应向高技术化、速测化、便携化以及信息共享迈进。设置系统的食品检测机构并使之逐步社会化,建立科学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加强检测技术储备和人员储备是从总体上提高我国食品检测能力的重要举措。

让民众不再对食品安全现状担忧,只有政府的严厉监管还不够,完全依赖食品安全的标准化也不行,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素质也要提高上去,相关企业自我约束的行业自律更是不可或缺。说到底,食品安全的最终实现,是需要切实的措施和行动来保障的。

5结束语

面对目前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努力搞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正视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加大食品安全的科技投入,强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全面实行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市场监督管理,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障食品安全,进而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杨玉芬.浅议影响食品安全因素及防止措施[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篇4

(一)实施放心奶工程

1.加强生鲜乳管理。全面落实《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36号)和《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15号),对全区所有奶站开展一次全面清理整顿,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奶站限期整改,对条件较差、质量安全难以保证的奶站坚决依法予以取缔。加强奶牛饲料安全管理,规范原料乳收购秩序,加强三聚氰胺、黄曲霉素、抗生素、皮革水解物、β-内酰胺酶、碱类物质、硫氰酸钠监测。(责任单位:区农委)

2.提高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严格食品添加剂管理,强化乳制品出厂检验,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推进乳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严格落实乳品产业政策,对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项目不予审批、不予办证。(责任单位:区质监分局、区工信局)

3.强化市场监管。加强乳品经营资格审查,对流通环节乳制品存放条件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坚决纠正不按储存条件要求存放商品行为。加品市场质量安全和抽检工作力度,对批发市场、农村和学校周边地区乳及乳饮料产品进行重点监管。严禁散奶上市。(责任单位:区工商分局)

(二)实施放心肉工程

1.整治和规范生猪养殖行为。全面贯彻落实《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09号),坚决查处在饲料生产经营过程中和养殖场(户)饲养环节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质行为。建立养殖场(户)用药记录制度,落实养殖休药期制度,督促养殖场(户)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规范用药。完善并落实养殖场(户)生猪免疫检疫制度和病死、病害生猪无害化处理措施。(责任单位:区农委)

2.整治和规范生猪屠宰行为。认真贯彻落实《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25号)等法规、政策,全面整顿和规范生猪屠宰行为。严格落实屠宰检验检疫制度,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和屠宰注水、病害生猪及含“瘦肉精”等违禁物质生猪的违法行为。建立完善畜产品安全追溯制度,督促屠宰企业建立健全屠宰生猪进(出)场台账及档案。(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农委)

3.整顿和规范肉制品加工行为。集中整治无证无照肉制品加工点(作坊),依法查处以病死、病害猪肉加工肉制品行为。加大监督抽查肉制品和处理问题肉制品力度,督促企业加强原料进货查验和产品出厂检验。落实食品添加剂报告制度,依法打击使用非食品原料或滥用添加剂生产加工肉制品行为。开展肉类企业诚信建设评价工作。(责任单位:区质监分局、区工信局)

4.整顿和规范肉品市场经营行为。加强对集贸市场、超市等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全面清理规范肉类经营主体资格,督促经营主体落实肉类食品进货台账和索证索票制度,严厉查处非法经营肉类食品。对进入商场、超市(连锁店)的生鲜肉类产品实行挂牌公示制度,标明产地和检验机构等内容。(责任单位:区工商分局)

5.规范餐饮单位、食堂肉品采购和使用行为。重点检查肉及肉制品采购索证、登记制度落实情况。严厉查处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采购、使用未经检验检疫的猪肉及病死、病害猪肉等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

6.加强牛羊肉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市清真食品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63号)要求,对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使用、销售的牛羊肉的真实性进行规范和监督检查。以查处注水肉、病死肉、假冒牛羊肉为重点,加强牛羊肉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严厉打击牛羊肉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责任单位:区宗教局)

(三)实施放心菜工程

1.加强源头治理。对全区蔬菜生产基地、专业村进行全面检查,主要检查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使用、产品检测、生产记录、包装标识情况。重点查处和纠正违规使用农药行为,对基地蔬菜全面实行检测合格上市制度。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经营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行为。对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的产地认证、标识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治理不按标准生产、冒用认证称号行为,进一步规范产地认证和上市管理工作。(责任单位:区农委)

2.加大上市蔬菜检查力度。建立上市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重点加强蔬菜批发市场、城镇集贸市场、超市等经营场所蔬菜安全检测。建立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超市、学校食堂蔬菜检测索票索证制度。对进入商场、超市(连锁店)的蔬菜实行挂牌公示制度。(责任单位:区农委、区工商分局、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

(四)实施放心豆制品工程

1.规范豆制品加工行为。依法加大对无证无照加工作坊的查处力度,坚决取缔不符合要求的黑作坊,切实规范豆制品生产经营秩序。重点打击掺用霉变黄豆和使用卫生部门禁用的非食用石膏、皂矾、色素及吊白块等行为。(责任单位:区质监分局)

2.加强豆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获证豆制品加工企业的监管,加大对豆制品产品质量的抽检力度,提高抽查覆盖率。(责任单位:区质监分局)

3.规范豆制品市场经营秩序。大力落实农贸市场、菜市场、超市、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豆制品索证索票和进货台账制度,严把豆制品销售的市场准入关。对进入商场、超市(连锁店)的无包装豆制品实行挂牌公示制度。(责任单位:区工商分局、区食品药品监管分局)

(五)开展达标创优活动

在治理整顿的基础上,加强服务指导,制定相关标准,创建一批食品安全放心工程达标单位(场、站、企业、店、市场),对食品安全工作成效突出、示范作用明显的生产经营企业,授予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示范单位称号,并实行动态管理。(责任单位:区政府食安办、区农委、区商务局、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分局)

区公安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级公安部门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

工作安排

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按治理整顿和达标创优两大主题、四个阶段组织推进。

(一)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

1.举行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启动仪式。

2.利用宣传资料、板报、社情民意小报、报纸和网站等宣传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主要内容,动员人民群众关心和支持食品安全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3.认真学习相关政策、标准,分类制定达标创优标准,为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做好充分准备。

4.各有关部门按照工作职责,制定本部门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实施方案(与上年度可比的要量化工作目标),确定1名工作联络员,于年7月4日前将方案和工作联络员名单报区政府食安办。

(二)第二阶段:治理整顿阶段

1.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要按照方案确定的目标、重点、进度要求,结合实际,明确工作责任,全面开展工作。针对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要增加抽检频次,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集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2.认真宣传贯彻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达标创优标准,积极推进服务创优工作。

3.工作进展情况每月26日前要向区政府食安办书面报送一次。区政府食安办负责编发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工作简报,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并及时报送市政府食安办;组织对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实施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适时公布检查结果。

4.区政府食安办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参与监督检查工作,并加强和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积极做好信息通报和宣传工作。

(三)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

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治理整顿阶段工作,区政府食安办将通过综合抽检、实地检查、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综合考评。

(四)第四阶段:达标创优阶段

1.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针对治理整顿中发现的问题,指导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加强企业管理、完善各项措施,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支持企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开展达标创优活动。

2.对符合标准的生产经营单位,及时将有关情况报送区政府食安办,区政府食安办及时报送至市政府食安办,经省、市级食安办审核后,分类授予省食品安全放心工程达标单位(场、站、企业、店、市场)称号。

3.结合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政〔〕25号),加强对主要农业产业化集聚区内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的服务、指导和帮助,支持产业集聚区内的重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达标创优工作。对食品安全成效显著、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产业集聚区,由区政府食安办逐级上报,由省政府食安办会同省有关部门,授予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示范产业集聚区称号。

4.开展放心食品大家行活动,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消费者代表和媒体走进食品安全示范单位,了解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各项举措,了解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成效,提高社会食品安全信任度,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支持食品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5.组织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总结表彰活动。

工作机构

由区政府食安办牵头,成立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政府食安办,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开展综合抽检和考核评价,推进联合执法和达标创优工作。办公室下设放心奶工程、放心肉工程、放心菜工程、放心豆制品工程和综合协调五个协调工作组,负责具体协调工作。协调工作组成员由相关责任单位业务处室负责人和区政府食安办人员组成。

工作要求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道)、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组织领导机构,形成综合协调工作机制。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突出问题,认真制定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落实工作责任

建立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责任追究制,强化领导责任和工作负责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坚决纠正重发证、轻监管问题,以及职责范围内不发证、不监管的不作为行为。对因工作不力、出现较大工作失误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较大损害的,要依法依纪追究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三)抓好综合协调

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各责任单位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区政府食安办要加强综合协调,开展联合执法。各协调工作组要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

(四)强化工作措施

各镇(街道)、各部门要根据实施方案,制定工作措施,强力推进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实施工作。同时,要公布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举报电话,畅通投诉渠道。工程实施期间,四大类重点品种的抽查、检查频次要有明显提高。加强司法衔接,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五)加大经费投入

要加大经费投入,加大办案力度,为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提供可靠保障。各级财政要保障工作经费,重点支持实施食品安全“四大放心”工程。

(六)确保市场供应

我区要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具体措施,在抓好治理整顿的同时确保市场供应。尤其是对豆制品、蔬菜类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问题又较为突出的食品,要制定扶持政策,培育规范的生产加工企业,加强生产组织,保障市场供给,确保人民群众吃上安全放心食品。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篇5

一、政府重视,组织到位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县政府高度重视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将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来落实。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及时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质监、药监、卫生等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质监局。同时,县政府结合全县实际,研究制定、下发了《xx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县政府及时建立健全整治工作组织领导,为保证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专项工作取得成效提供了保障。

二、措施到位、保障有力

(一)强化措施,确保整治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按照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的整体部署和要求,×××采取两项措施,以确保在专项整治活动中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1、责任措施到位:一是县政府对质监、药监、卫生、工商等各相关进行具体的分工,对各乡(镇)作出了具体安排部署和要求,明确了各自职责。为落实好工作责任制,县政府分管领导代表xx县人民政府与全县xxxx乡(镇)[原xxxx乡(镇)]和xxxx成员单位签订了《xx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二是为明确企业安全责任主体,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坚持与每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去年共与20xxxx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今年与13xxxx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2、整治措施到位:县政府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坚持按照严厉查处食品生产和加工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建立食品企业质量档案,完善食品安全信用评价制度、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四项食品生产加工业专项整治措施开展工作,严格按照专项整治内容、范围、重点切实加以落实,全面完成专项整治工作目标任务。

(二)强化保障,力促实现整治目标任务

为确保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达到预期目的,县政府做到四个保障:

1、组织有保障:全县成立领导组织机构,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以分管副乡(镇)长为组长的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2、普查、整治人员有保障:结合实际,在全县范围内,各乡(镇)推荐设立了xxxx质量监督员,各村委会(社区)推荐设立了xxxx质量协管员。在业务部门的培训下,广大质量监督员、协管员成为了食品生产加工业专项普查、整治的中坚力量。

3、业务指导有保障: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实际,每个乡(镇)指定了xxxx专业人员对普查整治工作进行指导、帮助。

4、经费有保障:县政府根据工作需要,由县财政划拨1xxxx元专项工作经费到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保证全县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目前到位xxxx元,余额将尽快划拨到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通力协作,各阶段性工作成效明显

通过近一年半的工作,xx县在市政府的领导和在市食品生产加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在全县质监、工商、卫生、药监等职部门的共同努力,已顺利完成了食品生产加工业普查整治各个阶段工作。

在宣传发动阶段,县政府及时组建了工作机构,制定了整治方案,开好了全县动员大会,对普查整治工作人员进行了认真培训,为全面开展专项普查整治工作和确保取得成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普查建档阶段,我县工作人员根据整治方案的要求,通过“进村入户入企”等办法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业展开普查、调查,共普查、登记20xxxx,并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分为a、b、c、d四类分别建立了档案,基本上摸清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业及其质量状况。

在集中整治阶段,×××坚持引导支持和集中整治的原则,全县各职能结合自身职能展开工作或联合执法,对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业进行大力整治,有效地提高我县食品质量,最大限度地消除一些食品安全隐患。

今年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的工作重点是巩固提高,此阶段,我县按照安排部署和

工作要求,也取得了明显效果。一是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全县食品生产加工业档案。当前,除去在集中整治过程中责令关闭或自动关闭的食品生产加工业,共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3xxxx,其中符合建档条件的有6xxxx,属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有6xxxx。对符合建档条件6xxxx按照a、b、c、d四类企业进行分类,划分出c类企业xxxx,d(绿)类企业xxxx,d(黄)类企业4xxxx,d(红)类企业xxxx。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县食品生产加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沾益实际,建立和完善了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四图”等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四、正视不足,谋划未来

食品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工作中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与广大人民的期望,与新形势下食品质量安全的新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一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呈现出数量大、地域广、规模参差不齐等特点,加上大多食品生产、加工业分布在乡村,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普查工作的难度;

二是针对落后生产工艺相对比较落后、生产规模比较小的生产加工业,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在短时期内难于达到预期整治目的;

三是整治工作经费尚不能满足整治工作的需要;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篇6

2002年3月20日,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公告《食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管理体系认证管理规定》,要求有关机构和企业按照该规定建立、实施、认证和验证HaCCp管理体系。那么究竟什么是HaCCp管理体系呢?

一、HaCCp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

HaCCp(HazardanalysisandCriticalpoint)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的英文缩写,是目前世界上最有权威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通过监控食品整个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减少受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的危害。

HaCCp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制定一套方案来预防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它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项措施、每个组分都进行危害风险的鉴定评估,找出关键点加以控制。它对食品链的全过程都制定可操作的规范,使食品原料的供应、食品的加工、生产包装、贮运、销售和消费都在统一的规范制约下运转,为保证食品安全奠定可靠的基础。这是一种预防性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它将那些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的危害消除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而不是用事后检验最终产品来保证食品安全。

HaCCp概念的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pillsbury公司为美国太空计划提供食品期间。他们认为,以往对产品的质量和卫生状况的监督都是以最终产品抽样检验为主。当产品抽验不合格时,已经失去了改正的机会;即使抽检合格,抽验方法本身的局限,也不能保证产品的百分之百合格,因为现存的质量控制技术,在食品生产中不能提供充分的安全措施防止危害发生。确保安全的唯一方法,是开发一个预防性体系,防止生产过程中危害的发生。由此逐步形成了HaCCp计划的7项原理。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提出HaCCp体系应被所有的执法机构采用,对食品加工者来说应是强制性的。1995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将HaCCp计划的7项原理引入美国食品法规,首先在水产品和肉类、家禽产品中实施。之后,HaCCp体系在国际上已被公认是最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得到了联合国Fao/wHo食品法典委员会的认同。联合国营养标准委员会甚至将HaCCp体系确定为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国际规范。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食品生产企业通过HaCCp认证。在世界食品贸易中,HaCCp认证在成为食品出口的一张不可或缺的通行证。

二、HaCCp计划的7项原理

(一)进行危害分析(Ha)

首先要找出与生产产品及其加工过程以及销售和消费有关的、可能危及产品安全的潜在危害,并对每种显著危害制定预防措施。

(二)确定加工中的关键控制点(CCp)

对每一个显著危害确定适当的关键控制点。关键控制点是指那些控制不利就会影响产品的质量,从而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环节。一旦被确定为关键控制点,则都要照例进行监测。关键控制点的选择是HaCCp系统的主要部分。

(三)确定关键限值

对确定的关键控制点的每一个预防措施确定关键值。一般关键限值包括:时间、温度、水分活度(a.)、pH值、可滴定酸盐的浓度、防腐剂含量和有机氯浓度等。

(四)建立HaCCp监控程序

监控程序包括:监控目标、监控方法、监控频率和监控者的确定等,以确保关键限值得以完全符合。

(五)纠正措施

每当关键限值出现偏差时,加工者应采取下列纠正措施之一:

1.采用适合纠正特定偏差的纠正措施计划;

2.加工者可以自行制定书面的纠正措施计划。

根据所制定的纠正措施,可以预先确定每当关键限值出现偏差时将要采取的纠正措施。适合于纠正特定偏差的纠正措施是一项要采取的步骤,并确定采取这些步骤所起的作用,借以保证;不准损害健康或由于出现偏差而导致的伪劣产品进入市场;纠正产生偏差的原因。

(六)建立有效的记录

记录应该包括:加工者或出口商的名称和地址,记录所反映的活动日期和时间,以及进行这种操作的人签字。如果有产品的识别和生产代码,就要在适当的地方标明。在观察时,应把加工和其他内容写入记录。

(七)建立验证程序

每个加工者应该验证HaCCp计划是否足以控制很有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危害,验证HaCCp计划是否在有效地得到实施。验证至少应该包括:HaCCp计划的重新评估,不断发展完善的验证活动和记录评审(包括对成文的记录签字和签字日期的评审)。

三、HaCCp体系与iSo9000体系的关系

HaCCp体系与iSo9000体系都是一种预防性的质量保证体系,两者有共同相通的地方,也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HaCCp体系是一种建立在良好的操作规范(Gmp)和卫生操作规范(SSop)基础上的、控制危害的预防性体系,它的主要控制目标是食品的安全性;而iSo9000体系是由iSo/tC176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适用于各种产业。其核心是iSo9001―9003质量保证标准系列,分别为控制企业设计、生产合格产品的过程、企业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过程以及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三种模式,企业可依自身条件选择其一。

其次,在标准内容方面,HaCCp以生产过程的控制为主,使用微生物标准,是进行关键控制监测最有效的方法,当然也可用物理、化学及感官评估等方法来完成,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经常使用的标准包括:时间、温度、水的分活度、pH值、可滴定盐酸的浓度、防腐剂含量和有机氯浓度等,标准内容比较窄。iSo9000涉及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标准内容涵盖面广。

第三,在认证的实施方面,HaCCp认证是由自愿逐步过渡到强制,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把HaCCp认证作为强制性法规来实施。如在美国将水产品HaCCp认证是作为强制性法规颁布的,宣布自1997年12月18日起所有向美国出口的水产品企业都必须建立HaCCp体系,否则其产品不得进入美国市场。与此不同的是,iSo9000的认证是推荐性的,是自愿的。

四、各国普遍推行HaCCp体系

由于实施HaCCp质量管理体系具有明显的益处,而且它又是一种强制性的认证,于是HaCCp体系在世界食品贸易中获得迅速发展。

(一)实施HaCCp的益处

企业实施HaCCp质量管理体系有明显的益处。

1.HaCCp认证强调加工控制,从原料采购、产品加工和消费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分析和评估。

2.主要控制目标是食品的安全性,与其他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同,可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影响产品安全的关键加工点上,而不是将每一个步骤都放上很多精力,这样在预防方面显得更为有效。

3.安全检验集中在预防性上,补充和完善了传统的检验方法。也就是说将安全保证的重点由传统的对最终产品的检验转移到对工艺过程及原料质量进行控制。这样可以避免用生产不合格产品而造成的巨大损失。

4.投入少量资金,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5.制定和实施HaCCp计划,可随时与国际有关食品法规接轨。

有专家认为,建立HaCCp体系后不仅获得直接收益,而且还可获得间接收益。但所得到的收益,很多是无法用数字直接表现和度量的,因为它所带来的结果将是产品质量的提高、销售量的增加、市场占有率的猛增,这就致使企业用较低的投入带来较高的产出,极大增加其效益。

(二)HaCCp在国际上推行情况

美国于1995年12月18日公布HaCCp法规,1997年12月18日起实施水产品管理条例,1998年1月实施肉类和家禽管理条例,1998年3月实施蟹肉管理条例。这些管理条例都规定,凡进口这些产品时,都必须获得HaCCp认证。2001年1月18日美国又《果蔬汁HaCCp法规》,要求向美国出口果汁、蔬菜汁的企业必须按照该法规的要求建立并实施HaCCp质量管理体系,同时提出果蔬汁产品杀菌处理时相关病原体要减少5个对数值(5―log)的具体要求。该法规已于2004年1月20日起实施。

欧盟、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国家都承认并积极推行HaCCp体系。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制定了“食品安全促进计划”,该计划遵循HaCCp原理,与加拿大卫生部的良好操作规范、加拿大渔业与海洋部的质量管理计划以及加拿大各省应用的HaCCp计划相一致。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根据HaCCp原理制定的“食品安全计划”。

俄罗斯联邦国家标准委员会2001年2月23日了《质量体系以HaCCp原则为基础的食品质量管理一般要求》的国家标准。

2003年欧盟作出规定,从2004年起要求食品出口商先取得Gmp和HaCCp的认证,才能准许其产品进入欧盟市场。

(三)HaCCp促进了国际食品贸易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广大消费者和大多数政府也完全懂得选择安全和营养的食品是必要的。因此,消费者普遍要求他们的政府通过立法来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也同时要求政府制定食品中有害的微生物和化学成分的最低限量,以保证生命安全和维护健康水平。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篇7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监管制度;对策

食品安全是关乎国民健康的大事,而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却不尽人意,如何才能让人民吃得放心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一、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当前,人们的生活方式正随着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过去单纯地追求“吃饱”向“吃好”、“吃健康”转变。因此,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越来越让人们对食品安全心有余悸。归根结底,食品安全问题还是食品的质量不过关,而食品质量涉及大众,关系民生,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改善,消费者对食品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如苏丹红一号、“红心”鸭蛋、北京“福寿螺事件”、广东“云斑裸颊虾鱼”事件、大闸蟹涉癌、致癌“民工粮”、毒甲醇终变夺命毒酒、甲醛银鱼事件、奶粉肾结石事件、橘虫事件、鸡蛋三聚氰胺、大头娃娃事件等。无疑又掀起了另一轮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反思。纵观举国上下的食品安全危机事件,很少以单个个体发生,大部分都是群体发生,一旦爆发,所涉及范围非常广泛。例如奶粉肾结石、瘦肉精、塑化剂等等事件,覆盖面基本涉及了一个地区或全国大部分地区。同时,在事件发生的时候,往往会受到群众爆发性的关注。消费者对此产生的恐慌心理往往也要大于事件本身。所以,从危机事件所覆盖的范围和群众关注的程度来看,食品安全事件具有强烈的爆发性。

二、西方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措施及对我国的启示

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补救措施,食品主动召回方式在美国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联邦的法律体系中,食品召回的方式是主动召回。在美国负责监督食品召回的有两个行政机关,分别是美国联邦农业部,以及食品与药品管理局。前者的规制权力来源于《联邦肉产品检疫法》与《联邦禽类产品检疫法》。不过负责具体事务的主要是它的下属机构即食品安全与检疫司,食品监管范围包括了肉类、禽类与蛋类产品。后者的权力来源于诸多的法律,如《联邦食品、药品与化装品法》等。对于这两个行政机关而言,最为重要的监管工具就是食品召回的方式。当食品安全与检疫司获知不安全的肉类或禽类产品在市场上流通时,会启动初步的调查行为用以决定对该产品是否予以召回。如果决定有必要予以召回,其所属的召回委员会(一般由食品安全与检疫司所属的科学家、技术专家、相关领域的检查人员、执法人员以及沟通方面的专家)来评估信息的可靠性、食品卫生的风险、召回的等级等问题。该委员会也会就召回的广度与范围提出自己的建议。食品安全与检疫司与即将采取主动召回的企业将采取有效的确认程序,用来决定召回告知的充足性与成功召回产品的充足性。食品安全与检疫司向公众告知采取产品召回措施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新闻;二是召回告知报告。另外,食品安全与检疫司还在自己的网站召回的报告以及向全国的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部门发送报告。这些作法对于中国《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及其召回方式的合理运作具有借鉴意义,从而促进有关部门在执法时注意企业责任与政府责任的平衡,寻求企业与政府的协作。

三、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加大监管力度,重点是要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治理整顿。深化食用农产品和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整治,坚决查处食品非法添加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秩序,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强化全链条安全保障措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另外,对各种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要严厉打击。各级监管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进一步改进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效率,依法从严处罚违法违规企业及有关人员,确保对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追究到位。

严格实施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对食品生产经营新业态要依法及时纳入许可管理。加强监督抽检、执法检查和日常巡查,完善现场检查制度,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食品退市、召回和销毁管理制度,防止不合格食品回流食品生产经营环节。

加快食品安全立法进程。解决食品安全的办法就是用政府食品监管这只“有形的手”去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为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高食品安全度,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推动我国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食品企业要诚信经营、行业协会要严格自律,在鼓励公众理性消费、鼓励社会监督的同时,创新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加大政府对消费者的保护力度,建立信息共享、快捷高效、无缝对接的全程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充分挖掘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管资源,实现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分工负责和职责明晰,立法者坚持和完善多元监管体制,理清监管部门的法定职责。

要动员全社会参与。食品安全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需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要大力推行食品安全有奖举报的措施。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细化具体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实现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加强宣传和科普教育。将食品安全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列入国民素质教育内容和中小学相关课程,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食品安全工作,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

总之,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创新建设的力度,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2.7.

[2]张定安.政府监管职能需要加强和整合[J].中国行政管理,2008.4.

[3]陈丽华,李光宇,王世琨.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4]石毓梅.浅论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及控制体系[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9.

【作者简介】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篇8

食品的来源广泛,涉及环节众多,所以其品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虽然我国食品安全状况逐步改善,但食品安全事故仍有发生。就主体而言,食品安全问题与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政府等关系最大。

一、食品安全简述

我国《食品安全法》将食品安全的定义为“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其实,食品安全还有“质”和“量”的区分,对于经济不发达国家或地区而言,食品供应量不足,温饱问题困难,是食品安全中量的本质;在供应量无问题后,由于有毒、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的损害,规模较大,造成公共问题,这是食品安全中质的本质;在食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还要求食物的获取既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又要注重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这是食品安全中发展的本质。

二、食品安全问题浅析

(一)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履行

食品企业应提供安全、优质的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要保障消费者的身心健康,维护公共安全。然而企业不是社会公益机构,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求利、个人求财,无可厚非。正如古人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人的本性使然,也是生存之道。但是当食品安全与利润产生矛盾时,企业往往会选择后者,而忽略前者。纵观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件是因科学技术落后导致的,无一不是追逐利益的后果,无一不存在主观上的故意,无一不存在道德的丧失。

(二)消费者购买观念的不正确

消费者是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消费行为对食品安全也有一定的责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欲望在不断增长。食品的外观最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消费者的需求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生产。有的企业为了迎奉消费者的需求,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昧着良心去生产,形成不良竞争,乃至恶性竞争,损害其他企业合法利益和消费者的健康。如有人喜欢红心鸭蛋,苏丹红就应运而生;有人喜欢瘦肉多的猪肉,盐酸克伦特罗横空问世等。消费者在购买食品的时候,忽略食品的安全和原生态,一味的追求美观和口味,这就让不法企业有了肆意发挥的空间。

(三)国家法制体制不完善

现阶段,中国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缺乏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各项强化措施未上升到法律体系建设层面,缺乏操作性,无法形成长久的有效机制。

根据《食品安全法》,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最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协调、指导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国家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依法分别监管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这也再次确认了“分段监管”体系的继续实施。一方面,级别高于国务院各部门的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虽组建完成,参与“分段监管”的各部门之间的平行关系,使得食品信息不能得到有效的传递与链接;另一方面,《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配套文件尚未出台,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未完成,基层政府的卫生监督、药监、质检等有关机构如何分工合作、执法监督,还有不明确之处。

三、食品安全问题应对举措

(一)加强企业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企业是产品生产及市场竞争的主体,是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食品企业要本着对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时刻把质量和安全摆在企业现实及未来发展战略第一位。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贯穿食品企业的所有社会责任,从经济责任到法律责任再到伦理责任,都离不开质量管理及食品安全。

质量的保证离不开企业领导和实施员工。企业领导对管理的重视程度和参与程度决定了质量管理的效果。加大对企业家质量管理、责任、诚信等培训和监管力度,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及其实施,提高其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促进企业的质量管理。同时,质量管理的实施离不开所有员工。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质量管理的成败。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企业要对员工履行相关的伦理责任,做到没有就业歧视、保护员工隐私、保障工作安全、定期对员工培训,从而保护了员工的权益,提供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二)引导消费者安全健康消费

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缺乏必要的认识,在以“低价位”为导向的消费观念的驱使下,忽略了食品的安全性,导致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将食品安全问题纳入消费者卫生和营养教育体系,通过课程教育和社会各界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质量安全的浓厚氛围,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第一,普及全民性的食品安全知识。使消费者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用自己正确的消费方式引导企业合法生产。另一方面要强化消费者责任和维权意识。利用法律武器积极维权,使假冒伪劣企业无处藏身。

(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法规和监管体系

鉴于发达国家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的经验,我国应加大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领域的工作力度,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为制定和实施标准、检验检测等活动奠定法律依据。重视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监控食品安全卫生,对从农场到餐桌的各个环节进行多次监控,建立了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为使企业参与全球竞争、有效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建立食品可追溯体系。

尽快建立科学、完善的垂直监管体系,强化农业部门对农产品种植养殖、初加工、流通环节的全程监管,整合质检、卫生、工商、食药、商业等部门职能,形成一个负责预包装食品加工、制造、流通全过程以及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综合性部门。强化食物质量安全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要逐步实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资源共享、检测结果互认制度等,畅通食品安全信息,降低管理成本。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篇9

我市食品主要集中在糕点、小麦粉、饮料、方便食品等产品,企业规模小、档次低,大都分布在城乡结合部及广大农村,小作坊量大面广,其中大多数生产单位为季节性生产。受天气寒冷的影响,部分企业及食品加工小作坊在一季度生产不正常,一季度我局结合“肉制品专项检查、食品添加剂专项检查及双节期间安全大检查”工作安排,促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严格产品出厂检验,有力地保证了食品质量,确保实现了食品质量安全事故为零的目标。

二、采取有力措施,狠抓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针对我市食品生产加工单位的现有状况,我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以保证我市所有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处于严密监控之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落实责任。为了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今年,局党组为食品监督科新增一名专职食品监管人员,新增配备1台电脑。按照区域划分、责任到人、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全市分为2个食品安全区域监管工作责任区,逐级签订责任状等,以“三员四定、三进四图、两书两报告”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形成统一协调,责任明确,齐抓共管,运行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

(二)组织召开全市食品生产加工单位食品安全会议。重点对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进行培训,要求全市企业负责人要以对全市人民健康安全负责、对市政府负责和对自身负责的态度,切实按照各级政府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落实食品添加剂及食品标签管理制度,生产加工出质量过硬的食品。通过培训,这些企业在质量管理、质量安全意识上均有较大提高,产品质量控制措施严格,从而确保了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的稳定,而且由于企业进一步抓食品质量安全举措的加大和落实,食品质量安全状况不断趋于改善的状态。

(三)做好省定检工作。根据省第一季度定检计划,对我市炒货、饼干、方便食品、调味品等8个企业11个产品进行随机抽样,经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我市食品产品质量处于稳定状态。

(四)做好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专项整治工作。出台《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实施方案》,以高风险产品和主导食品行业为重点,开展添加物使用、备案、标注等检查,切实抓好国务院9部门安排部署的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着力整顿生产加工企业违规使用添加剂行为,截止目前,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47人(次),检查食品生产加工单位93家,重点地区4个,重点产品3种。

(五)做好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国家质检总局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召开视频会议后,我局及时组织人员认真学习,局党组对此项工作做了详细安排部署,制定《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实施方案》及《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实施方案》,根据上级要求,明确了“四查、四建、四落实”工作重点,采取措施、不留死角、责任到人、全面开展,确保将食品安全专项整顿活动落到实处。

(六)做好服务企业工作。我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局提出的“服务企业年”活动,想方设法,积极为企业搞好服务,第一季度,我局帮助小作坊通过改造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3家,通过生产许可证审查小组验收合格4家,提出生产许可证申请并且被市质监局受理1家,已改造到位申请资料递交市质监局等待受理1家,厂区正在改造2家。通过帮助小作坊改造办证,有效地促进了我市食品企业总体水平的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通过一季度的食品安全工作,全市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存在以下问题:

1、规模企业少,小作坊多。全市规模以上企业6家,10人以下食品生产加工单位96家占我市食品企业总数的88.4%。由于规模小,企业难以在市场上立足,导致企业做一天,算一天,没有长远目标和打算,不愿过多投入。

2、小作坊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卫生条件差,部分产品无包装,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安全隐患多。

3、食品生产加工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大多数食品生产加工人员为农民、初中、高中学历组成,普遍缺乏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和食品质量安全知识。

4、食品生产加工水平普遍不高。目前,我市绝大多数企业主要以生产传统食品为主,企业缺乏优势核心技术,产品在市场没有核心竞争力,食品加工业发展存在后劲不足。

下一步,我局将采取积极的措施,认真解决好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加大食品质量安全政策法规宣传力度,畅通食品质量信息渠道。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着力提高经营者、消费者和全社会的质量安全意识,真实反映产品质量状况,使消费者及时掌握食品信息情报。二是加大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的力度,努力探索和不断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三是按照分类监管的总体要求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监察工作,增加监督检查、巡查、回访食品生产企业次数,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四、建议

一是加强对各乡镇政府食品安全考核力度,督促各乡镇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食品安全工作予以重视。

二是联合工商、卫生、商务、公安等部门定期将各部门掌握的食品状况相互提供,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对食品安全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

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措施篇10

【关键词】中小食品企业原辅材料管理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下,人类重视起了健康问题也关注起食品的质量。因为食品是人类生存在社会上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物质条件。因此,食品企业也逐渐的成为国家经济的主要产业。随着人类对生活、食品质量的提高,食品企业应该保证人类食用食品的安全。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和解决在原辅材料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制度合理的食品生产和管理的制度,并提高对原辅材料的管理。

一、中小企业原辅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放宽原辅材料的采购管理。对于食品的采购本是食品企业对添加剂和原辅材料进行购买的重要环节,是食品进行生产的首项工作。在传统的食品采购方式下,企业往往忽视了采购具有的职能与作用,因此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例如:没有成形的采购成本统计数据库,无法实现对采购的食品材料进行分类、分等级的管理;由于采购方和供货方信息的不一致,无法实现采买原辅材料的统一化;采购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不利于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协调工作;对供货方和食品企业之间的关系没有实现科学的管理,导致原辅材料在管理方面的匮乏。

疏忽对原辅材料投入生产的管理。在生产过程中,食品企业忽视了对原辅材料投入生产的管理,导致出现了许多食品生产问题。由于对使用的原辅材料的监督和管理不到位,导致出现微生物严重的超标现象;用于接触食品的生产工具没有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导致食品的表面出现了灰尘等杂物,这些都不符合食品生产的卫生标准;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戴标准的手套等防止污染,导致食品出现了污染的问题;生产设备出现了漏油的现象,这又对食品造成了有害的污染,严重的威胁了人类的健康,由于使用落后的生产设备,导致了生产数据不够准确、不够真实。

二、中小企业对原辅材料管理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原辅材料的采购管理

原辅材料的采购主要是为生产所服务的,对原辅材料的采买是生产的必需流程。要想控制购买原辅材料的成本,必须在能够保证原辅材料的质量前提下节约成本。因为不是所有的原辅材料供货商都能够保证它的质量,因此在采买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好原辅材料的质量。通过加强原辅材料的采购管理,有效的保证原辅材料购买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食品的安全生产。

(二)严格控制原辅材料投入生产的过程

食品生产和加工的过程应该具有科学性、合理性,食品企业应该制定出合理、规范的生产流程制度,严格控制原辅材料在投入生产过程中出现超标的现象,以确保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安全。另外,要严禁食品企业使用不能食用的原辅材料,也要按照国家规定的生产和加工工艺并使用标准的设备进行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质检部门应该加强对原辅材料投入生产中的检验,以便随时、及时的掌握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情况。对于生产中出现的质量不合格情况,向有关主管部门作出及时的汇报和反馈,便于管理部门对不合格的食品进行合理的处理。在生产的过程中对原辅材料做好质量的记录,并存档保管留着备用。

(三)加强对原辅材料的检验

食品企业的采购部门,应该严格的履行部门的职能并发挥部门职能的作用,对原辅材料经过评定和检验合格够方可批注进货。质量的管理部门也要严格的按照验货标准,对采买的原辅材料进行检验。验证原辅材料的合格证书、检验的合格报告以及产品的标识。检验原辅材料的重量和包装以及规格等,对验证和检验的内容做好相应的记录,对合格的原辅材料可办理相应的入库手续。对于不合格的原辅材料,经和有关部门商议后可返给供应商或作出销毁处理,必须保证不合格的原辅材料不能入库。

(四)加强对原辅材料的保管与领用

中小食品企业虽然规模比较小,但是也要注意生产和加工的库房卫生问题,应具有防潮、防尘和防火等安全措施,达到企业安全生产和食品安全的要求。企业的原辅材料包括主材料、辅材料和食品添加剂以及包装材料,对这些原辅材料都要进行分类的存放和保管。另外,仓库的管理员应该设有原辅材料的入库、领用等保管的记录,对过期的原辅材料进行及时的警示,便于有关部门作出及时、安全的处理。虽然考虑到企业的成本,但是对于食品的生产和加工必须要保证质量。与此同时,也要对部分辅助材料做好保管和领用的工作,坚决杜绝使用违反规定的原辅材料。

三、总结

作为关系食品安全与质量的重要生产企业,中小企业面对原辅材料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原辅材料采购放宽了管理和忽视了投入生产的管理。面对这一问题和现状,需要企业能够提出改进的措施。从生产的源头上做好管理工作,通过强化原辅材料的采买工作,对投入生产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此外加强检验的工作和保管以及领用的工作。通过这几方面实施改进的方法,为食品企业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保驾护航,在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同时,保护人类对食品食用的安全,最主要的是确保人类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石艳宾,李秋h,胡晓川.食品企业质量安全问题极其控制措施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质量安全,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