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质量安全检验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30:19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篇1

关键词:粮油检验;粮食;质量安全;策略

中图分类号:S37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也变得日益紧迫起来。在这种背景之下,需要不断加强对粮油质量的把控力度,建立起一个全面的粮油检验体系,在不断提升粮油检验技术与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全面保障粮食质量工作的有效开展。粮食为人民生活的最基础食品,是其他食品生产与加工的原材料,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国家对于粮食安全工作给予了长期的重视,从总体看来我国的粮食质量是较好的。国家粮食局不但制定了《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还从多种途径来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如完善粮油标准、建立体系化的粮食质量检测机构、对新收获粮食进行全面调查和监测、积极推进“放心粮油”工程等。

1粮食质量安全与粮油质量检测

粮食质量安全要求必须保障粮食在生产、储运、加工与销售等诸多环节中,确保粮食质量,避免有毒有害物质带来的潜在风险,保障消费者的健康。粮食质量安全具有3大特征,即隐蔽性、相对性与慢作用性。

粮油质量检测要求对粮油的生产直至被消费者所食用的各环节进行全面的检测,排除各类安全隐患。粮食收购中的检测,从源头上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并起到促进农民种植和生产高质量粮食的积极性的作用。在进行粮食储存时,必须考虑检验的结果,否则极容易导致粮食储存事故的发生,如霉变、虫害和品质下降等。粮油质量检测工作中,对处于直接对消费者出售状态的食品进行微生物、残存溶剂等粮油卫生指标进行检测也是重中之重。

2粮油检验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手段

粮油的检验工作必须依据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通过多种检测技术手段对粮油质量做出全面而精确的检测,提供粮油质量、营养和有毒有害物质等信息。常见的检验手段有5种,即感官检验、物理检验、化学检验、微生物检验和仪器检验等。感官检验是指通过检测人员的鼻子、眼睛等感官对粮油的外在特征进行评定,虽然准确性低但是有助于快速判断;物理检验是指通过测定粮食硬度、密度和粮油纯度等物理指标对粮油品质做出判断;化学检验则是通过电测法和核磁共振法等技术手段对粮油的水分、蛋白质和糖分等化学成分进行检测,以判断其营养品质;生物学检验则是利用待测组分的生物活性采用的生化技术进行测定的方法,以及免疫学、组织形态学、微生物学等方法;仪器分析法是指借助各类检测仪器对粮油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或者生物学性质等进行测定。

3我国粮油质量安全中常见的问题

3.1粮食生产中的自然灾害

虽然我国粮食以实现“九连增”,但雨涝、冰雹、干旱、霜冻、雪灾等农业自然灾害仍一直困扰着粮食生产。尤其是2010年小麦生长后期和收割季节,连续的阴雨天气,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收获质量。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宜昌市收获小麦因为天气原因导致真菌毒素超标比例达80%以上。

3.2粮食生产中的化肥、农药污染和重金属问题

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为粮食生产提供了化肥和农药上的保障,但是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如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在粮食的种植环节,农民必须依靠施用大量化肥、农药、激素和抗生素保持作物的高产。这种状况不但污染了环境,也让粮油从源头上出现了潜在风险。如20世纪普遍施用的农药DDt,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重大损害。还有一点就是,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危害到了我国的粮食生产。由于采矿业的繁荣和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将含有高浓度重金属的污水排入到自然水体和土壤中,导致种植土地和灌溉用水重金属离子浓度严重超标,直至作物会富集到大量的重金属,如“镉大米”事件,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3.3乱添加食品添加剂,粮油成分含量不合标准

食品添加剂有助于防止粮油变质、延长保质期和增加品质等功能,但是不按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就很容易引发食品安全事故。如部分面粉加工企业,为了提升面粉白度而违规添加过量过氧化苯甲酰等增白剂,而这类增白剂很容易引发慢性苯中毒,甚至有致癌风险。部分不法粮油企业在粮油加工过程中,使用代用品掺假,导致粮油成分发生变化,成分含量不符合相关标准,如为了提升食品蛋白质含量掺入大量的三聚氰胺等化工原料。

3.4卫生指标差,食品包装标签不规范

部分粮油加工单位卫生环境恶劣,导致其菌群总数以及大肠菌群超标。另外,加工工艺落后,操作不规范等。粮油产品中,普遍存在着包装标签不规范的情况,如对保质期进行篡改等。

4做好粮油检验工作的策略

4.1加强对粮油市场的监管,提升粮食执法队伍水平

粮油生产的质量情况最终都会表现在粮油市场上,并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加强对粮油市场的监管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密切关注粮油政策,及时履行执法义务;健全粮食购销准入制度,对粮油进行档案化管理,同时保障消费者和粮油从业者2方的利益;促进粮油相关协会的建设,加强其行业自律。提升粮食执法队伍的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保障执法队伍编制和经费的稳定性,并加强对其执法水平的提升。

4.2完善粮油安全质量管理制度,提升检测水平

建立起有效而完善的粮油安全质量管理制度,对粮油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及时纠正其经营活动中的不合法行为。将国家制定的有关粮食安全质量的政策标准执行到具体环节中去,建立有效的监督抽查制度,阻止粮油质量问题向下游环节扩散,并完善粮油安全预警体系。

4.3加强宣传工作,奖惩分明

加强对粮油质量安全相关政策、法律和法规的学习,并做好社会宣传工作,提升全民的粮油质量安全意识,做好粮油从业者、消费者和执法者的思想工作。通过行政执法责任制,提升粮食执法人员的执法质量,做到奖惩分明。

参考文献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篇2

[关键词]粮食质量;质检机构;体系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4.06.060

[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4)06-0097-02

“民以食为天,粮以质为先”。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和战略物资,而粮食质量安全是地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2013年启动实施的“粮安工程”进一步明确了对粮食质量安全的要求,即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改善粮食检验技术装备,构建“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系统无风险”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为此,提升各级粮食部门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的建设已刻不容缓。百色市粮食检验监测体系因诸多原因的影响,还处在发展初期。

1全市粮食检验监测体系严重滞后

目前,百色市现有市一级粮油质检机构共2个,县一级尚未设有粮食质检机构。百色市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为全市主要粮食质量检验和监督机构,2012年加挂“广西百色国家粮食质量检测站”牌子,编制8人,现有管理人员3人,专业技术人员1人。2013年获中央财政投资补助采购检测仪器资金100万元,目前只有部分仪器设备采购完成,专业技术岗位人员也不全,办公用房还在规划建设当中,为切实履行检验监测职责,暂时借助直属百色大同国家粮食储备库检测中心的平台开展工作。

百色大同国家粮食储备库检测中心是经广西百色大同国家粮食储备库受权的非独立法人检测机构,业务上接受广西壮族自治区粮油质量监督检验站的指导,能独立承担第三方公正检验。基本任务是按中央储备粮轮换质量品质要求,对出入库的中央储备粮检测,同时还接受周边县份的储备粮检测和社会流通的商品粮检测。员工5人,其中技术负责人1名,质量负责人1名,检验员3名。目前设备有:电热鼓风干燥箱、电热干燥培养箱、旋风式粉碎机、砻米实验检测组合机、电子容重器、粮食黏度测定仪、电动振荡器、电子分析天平等常规仪器设备55台套。2013年6月6日取得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计量认证资格证书,检测领域为稻谷、玉米,认证项目总数为17项。

从县一级看,12个县(区)均没有独立的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仅田东县粮食局直属两个企业设立小型化验室承担对本县军供粮、救灾救济粮、出入库的粮食等进行检验职责,检测项目也仅限于容重、水分、杂质和色泽、气味等一些初级指标。除此以外,各县(区)对粮食质量的监测基本上是空白。

2制约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因

(1)机构体系不健全,全市只有市一级2个独立的粮油质检机构,且尚处在建设初期,专业检验人员少,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全市从事粮食质量检验人数为46人,其中专职10人,兼职36人。由于粮食质检机构数量少,设备简陋,经费缺乏,难以履行保证粮食质量安全的职责。

(2)技术力量薄弱,无法提高粮食质量监管水平。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和能力素质不高的问题非常突出。全市46名质检人员中,大学学历7人,大专20人,中专16人,高中以下学历3人;高级职称10人,中级10人,初级26人;50岁以上5人,40~50岁23人,30~40岁17人,30岁以下1人,专业人员整体素质和技能明显偏低,年龄结构偏高,呈老龄化发展态势。

(3)缺乏基本的检验仪器设备,没有完全具备粮食检验能力。目前,全市粮食部门购置的粮油质检仪器设备总价值为210.82万元,一般情况下,要达到《广西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规划》重点市县检验能力的要求,设备投资大约380万元左右,每年维护使用及更新的费用在20万~30万元左右。但目前,县级粮食部门都没有能力装配齐全这些设备,这是制约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的最大因素。

(4)三级财政长期以来没有资金对口扶持,体系建设停滞不前。

3百色市粮食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初期工作探索

3.1机构网点建设

构建“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系统无风险”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是“粮安工程”对粮食质量安全方面的要求。先有机构才能监测,因此,着力推进检验监测机构的建设,是当前粮食质量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措施是:

(1)强化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我们国家历来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确立了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常言道:“为政之要,首在足食”,粮食安全必须行政一把手亲自抓,不仅仅是数量安全,更要保障质量安全,这将能有效带动粮食检验监测机构网点的建设。

(2)采取政策指导,资金扶持的方式,推进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的建设。积极利用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的方式,大力推动粮食质检机构的建设,比如,利用落实国家、行业标准和质量监测为主要内容的“放心粮油”工程、粮食应急网点建设等契机找准质检机构配套建设的突破口,分清轻重缓急,以点带面,突出重点,逐项突破,加强质检配套设施的基础性建设工作,加快加大已起步正在进行建设的市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设备与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工作。

(3)从零开始,逐步规划好人才队伍建设。粮食技能人才直接工作在行业一线,是“天下粮仓”的守护者,技能人才的整体水平直接关系到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粮食行业要求粮油质量检验员掌握的基本技能:①“粮食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粗蛋白质含量是一项重要粮食质量指标,关系到粮食的营养水平。②“酶联免疫法测定粮食中Don含量”,真菌感染是造成粮食污染损失的重要因素之一。③“对粮食中金属元素进行检测”,能够及时发现重金属污染。④“未知物定性定量分析——气相色谱法”,能够快速筛查粮食农药残留、重金属、增白剂等污染。⑤“试样称量”,这是粮油质量检验员的基本技能。目前,我们还没有这样的技能人才,因此,应当通过对机构内部各岗位和对各类人员需求的分析,制订切合实际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力争培养出一批技能达到部级粮油检测中心的标准和要求的粮油检测专业人才。

(4)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与有关单位和机构,甚至与有实力装备检验仪器设备的私营企业的合作。工商、质检等其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均有一定的检验能力,粮食部门应当逐步完善与这些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在样品的抽取和检验上加强合作,结合各自的职能和检验能力,合理分配抽检的样品和项目,以充实粮食检验方面的内容。

3.2监测能力建设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规划》的规划,检测部门要求达到的检验能力是:“依据国家和行业粮油标准以及国家有关规定,能够检验当地主要粮油品种的各项质量、内在品质和卫生安全项目,具备对大批量样品进行筛选检验的能力。”拟配置的仪器设备及设施配套主要有: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酶标仪、近红外谷物分析仪、脂肪测定仪、全自动米质判定仪、实验室分析数据自动采集及监控系统等19台(套),总价值380万元。

(1)百色市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投入规划建设,2013年已获中央第一批建设资金100万元,用于采购仪器设备,目前已完成招标采购任务,部分仪器设备包括:气相色谱仪(粮食中微量农药残留、油脂中溶剂残留的检测与确证)、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粮油中各种营养元素和有害元素的检测与确证)等设备已运抵中心。根据《粮食检验监测能力项目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中央财政投资补助和地方财政资金补助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1,我们将尽快利用政策,争取得到市政府的支持安排项目配套资金,争取到2015年完成装配设备和办公用房工程建设,从机构人员编制和设备配置来看,可以满足当前检验监测的需求。

(2)继续加强百色大同国家粮食储备库检测中心质量管理,通过过程化的控制管理进一步提高内部检验室建设,力争达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3.3加强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完善监管体系

(1)建立市、县(区)粮食质量安全工作信息报送制度。为政府部门进行粮食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篇3

一、服务粮食收购许可需要,搞好粮食检验人员培训

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收购资格暂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任何粮食经营者,都必须配有必备的粮食质量检验仪器,质检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为粮食中心化验室,如何在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服务粮食收购资格许可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xx局重点抓了两个方面。一是端正认识。该县一些企业和个体粮食经营者,在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时,按照收购资格审核的有关规定,均配备了相应的检化验仪器。但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除了几家较为规范的企业质检人员持证上岗外,大多数没有质检人员,对于仪器的使用和操作一窍不通,特别是一些个体粮食收购经营者,粮食质量检验仪器只是一个摆设而已。为此,他们形成了一个共识:督促广大的粮食经营者配齐检验仪器,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让这些仪器发挥好应有的作用。二是狠抓培训。针对上述情况,他们及时向县局领导进行汇报,根据县局统一部署,先后三次组织对取得粮食收购资格的企业和个体粮食经营者进行了粮食质量常规检化验业务培训,参培人数80人,并于*年11月初组织全县从事粮食收购的检化验人员参加了江苏省粮食局举办的粮食质量检化验人员培训,所有参培人员均取得了检化验员上岗证书,从而培育了一支业务精干的粮食质检人员队伍,为确保全县粮食质量安全、促进粮食经营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服务粮食质量监管需要,搞好粮食质量抽样调查

面对粮食经营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对粮食质量的监管显得越来越重要。他们具体立足三个环节加强了监管。一是流通与加工环节。为保证广大消费者能吃上质量安全的粮食,做到不符合食品卫生的粮食不出库、不出厂,他们坚持每月不少于一次深入有关企业和个体粮食经营商家,特别是大米加工企业进行调查、取样,了解收购、加工、销售过程中的粮食质量情况,及时反馈化验结果。二是生产与收获环节。他们积极配合县局相关科室,开展对粮食收获质量的调查和抽样,20*年夏秋两季,根据省局《关于建立江苏省粮食收获质量安全调查和品质测报制度(试行)的通知》精神,由县局统一安排,从各基层单位抽调精兵强将,成立县粮食收获质量调测队。化验室人员深入田间岸边,走村串户,对全县的小麦、稻谷收获质量进行调查、取样和化验。为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数据的真实性,他们还聘请县农林部门的同仁共同调查、取样。特别是秋季,因受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病虫害大量发生,为较为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稻谷收获质量状况,他们组织14人,分6个小组,历时7天,跑遍全县15个乡镇45个自然村的535户农户,扦取样品320份,代表全县81万亩稻谷面积和41万吨稻谷产量。三是统计与分析环节。如,通过对20*年全县秋粮产量、质量实地调查与样品综合检验结果的统计与分析,他们发现全县粳稻的质量指标远远低于收获前的质量、产量测报,主要体现在出糙率低、整精米率下降,不完善粒占比高。稻谷的平均出糙率只有77%,低于20*年81%四个百分点,整精米率为59-62%,百斤稻谷出米只有64~66斤,低于20*年72斤/百斤6斤之多,而不完善粒最高达18%。为此,及时形成书面分析材料上报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从而为各级领导及时掌握粮食质量信息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资料。

三、服务储备粮安全需要,搞好轮进、出库质量检验

该县现有各级储备粮6.4万吨,其中国储3万吨(小麦2万吨、玉米1万吨),市储0.55万吨,县储2.85万吨。为了保证各级储备粮的质量安全,作为中心化验室,突出抓了两大关键:一是入库质量检验。他们严格执行储备粮的轮进制度,认真抓好粮食入库前的质量检验,做到每一笔入库的储备粮必扦样、必检验,并建立档案和检验记录台帐,不符合储备粮入库质量标准的一概拒进。同时还指定一名专业骨干蹲入现场,随机取样,确保万无一失。一年来,作为储备粮因有关质量指标达不到要求被退的小麦、稻谷近1000吨。二是出库质量检验。在储备粮的轮出中,他们同样严格要求,做到先检验后出库,对于无法鉴定的,便及时与市中心化验室取得联系,以求得帮助,每一笔出库的粮食都有中心化验室出具的粮食销售出库检验报告单,从而确保了每一笔出库的粮食质量有据可查。与此同时,在储备粮的质量监管上,坚持做到每半年对库存储备粮的品质质量进行一次扦样检验,及时掌握粮质变化,做到心中有数。

四、服务基层经营需要,做好“红娘”,当好参谋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人员的不断缩减,基层所、库、站检化验人员队伍越来越薄弱,粮食局作为“娘家”人,在粮食经营活动中,有责任发挥好中心化验室的职能,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承担起粮食质量把关的责任,对其送检样品随到随检、认真负责。20*年,共为基层所、库、站检化验粮食样品200余次,为企业开展粮食经营、有效规避风险发挥了参谋作用。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篇4

第二、各粮油检测机构应在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管理办公室统一领导下积极开展粮食质量检测、监测工作。各粮食质量监测机构应根据自身的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1、确保机构合法、合理地开展工作;2、(在软件上)不断完善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3、(在硬件上)不断更新检测设备、确保检测工作需要;4、检测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检测技能;5、及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季度工作计划,确保检测工作落实到位;6、检测机构应为全社会各粮食经营者提供周到的检测服务。

第三、要充分发挥各粮油检测机构在粮食流动执法过程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取得检验资质的粮油检测机构应主动积极配合当地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对粮食流动市场粮食质量进行监管,及时完成政府下达的检测任务。本人对国家粮食局提出建立粮食质量档案和《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中建立粮食出、入库检验制度非常理解和支持,这确实可以从源头上掌握粮食质量安全问题。但在近几年的实施中确实存在着不少困难,特别是一些个体粮食经营者及私营业主对粮食的质量意识很淡薄,要让他们建立粮食质量档案和实施粮食出、入库检验制度确实非常难,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认为只有提高粮食收购许可的门槛儿。三万元资金、50吨的仓容就可以取得粮食收购资格,这个门槛儿确实太低,建议在制定《粮食法》或修改《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时应予以提高。并明确对不建立粮食质量档案者、不实施粮食出、入库检验者给予相应的处罚或提高处罚力度。

第四、要有建全、完善的制修订标准体系。尽管这些年加快了粮油标准更新速度,但一部分用了20多年的成品粮标准还在使用,这与时代的发展及不相适应。我们认为,中国的粮油标准在与国际标准接轨时,更应有中国的特色,绝不能照抄国外标准或国际组织的标准。标准中的所有指标必须要有现实意义,或是指导生产、或是指导生活食用。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篇5

学习科学发展观,实现粮食标准质量事业的科学发展,就必须科学管理粮食质量,就必须在粮食标准质量管理上有所建树,特别是粮食标准质量管理工作者更应该全面考虑。

在目前情况讲粮食安全,本人认为粮食质量安全更重于数量安全。当前,各级政府在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同时,更应加强对粮食质量安全的监管。就目前的科学水平,我们的食品有80%以上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粮食,或由粮食转化而来,而粮食在生长、收获、收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均有被污染的可能且污染源较复杂,这就充分说明对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粮食标准质量工作者的责任重大。为此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首先、应建立健全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立粮油质量监测体系必须要有相应的粮油检测机构及检测技术的支撑。粮油检测机构历来是粮食部门行使对粮食质量把关的重要机构,计划经济时期的粮食购、销、调、存、加每一环节原粮、半成品粮、成品粮、饲料等的质量检测都是由粮油检测机构来检验把质量关的。粮食流通放开后,各级粮食质量检验机构因经费得不到解决而相继被取消,检验人员相继被裁减,粮油检测工作一段时间处于休眠状态。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事故不断,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逐渐被各级政府所重视,粮食质量检测工作也逐渐被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所理解。但政府对这一工作的支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本人认为,国家在建立健全粮食质量监测体系上应有所创新。目前,国家粮食局已将一部分条件较好粮油检测机构列为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体系。下一步应该考虑如何让各级政府保证这些检测机构的经费来源,使这些检测机构的设备得以及时的补充或更新,人员素质得到提高,并制度化,或用法律的形式来确保粮油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真正达到从源头上确保粮食安全的目的。我们认为这应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掌握、控制粮食质量安全最好的措施之一。

第三、要充分发挥各粮油检测机构在粮食流动执法过程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取得检验资质的粮油检测机构应主动积极配合当地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对粮食流动市场粮食质量进行监管,及时完成政府下达的检测任务。本人对国家粮食局提出建立粮食质量档案和《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中建立粮食出、入库检验制度非常理解和支持,这确实可以从源头上掌握粮食质量安全问题。但在近几年的实施中确实存在着不少困难,特别是一些个体粮食经营者及私营业主对粮食的质量意识很淡薄,要让他们建立粮食质量档案和实施粮食出、入库检验制度确实非常难,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认为只有提高粮食收购许可的门槛儿。三万元资金、50吨的仓容就可以取得粮食收购资格,这个门槛儿确实太低,建议在制定《粮食法》或修改《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时应予以提高。并明确对不建立粮食质量档案者、不实施粮食出、入库检验者给予相应的处罚或提高处罚力度。

第四、要有建全、完善的制修订标准体系。尽管这些年加快了粮油标准更新速度,但一部分用了20多年的成品粮标准还在使用,这与时代的发展及不相适应。我们认为,中国的粮油标准在与国际标准接轨时,更应有中国的特色,绝不能照抄国外标准或国际组织的标准。标准中的所有指标必须要有现实意义,或是指导生产、或是指导生活食用。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篇6

一年来,我们围绕食品安全工作奋斗目标,主要认真抓好如下工作:

一、健全机构,制定计划,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当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根据县食品安全委员会有关要求,我们及时成立了粮食安全及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科室人员为成员。同时我们根据粮食系统工作实际,在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专项整治计划,根据时间安排,分为宣传阶段,自查阶段,查找问题阶段,整改阶段,做到人人有责任,工作有目标,绝不走过场,真正把粮食及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建立粮食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加大对我县粮食市场的监管和治理力度。今年4月份在县政府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我们率先在连云港市建立了粮食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工商、质监、物价、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进行联合执法,负责监督管理全县粮食市场。20*年我们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8次,重点检查全县粮油库存质量、数量等,在联合执法期间,我们依照国家有关法规条例,进行认真检查,不开关系网,不打人情牌,有效地保证了托市粮食安全出库和安全保管,实践证明,粮食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制度是加强对粮食、食品安全最有效的监管体制,是依法治理粮食、食品安全的重要途经。

三、加强粮油检测力度,让城乡广大居民吃上放心的粮油食品

在今年粮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我们以县粮油食品检测所为主阵地,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强化粮油食品检测、检验工作。一是配齐和完善检测设备,千方百计通过自筹资金,购置多台新设备。全系统目前拥有粮油质检等各类粮食、食品专业检测人员20多名,配备了面筋测定仪、蛋白测定仪、水分检测仪、容重器等九大类成套检测设备,使检测条件和水平完全适应全县粮食、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需要。二是抓好夏秋两季粮食质检工作,确保入库粮食安全合格,同时每年对小麦集中取样2个批次,每个批次12个点,所取样品统一送到市检测所进行原粮质量检验,在质量上实行双道检验把关。并安排一名技术人员在小麦收购期间长期跟踪检查化验。三是积极组织粮油质量安全调查工作。为省市粮食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粮油质量检测数据。四是进一步完善粮油质量网络检测。在加强粮食检测所检化验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与工商局、技术监督局联系,定期组织检查,通报粮油质量监督检查情况,随时监测企业生产经营的粮油产品质量,确保我县粮食质量安全。

四、加大培训宣传力度,推进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放心粮油”进“千乡万村”工程

一是抓好培训工作,我们在现有的粮食行政执法人员的基础上,抽调业务骨干,充实粮食监督检查队伍,组织执法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业务知识,提高检查人员的安全素质。今年6月初我们组织30多人到市粮食局参加小麦新质量标准检测培训,5月有6人参加省粮食局组织的粮食库存质量监督检查培训,下半年又请县食安会领导来局给系统粮食企业负责人进行专题讲授粮食、食品安全知识。

二是加大粮食安全的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东海粮网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全年共发放宣传材料300多份,张贴宣传画90张,宣传条幅32条,在县城区设立咨询台等方式进行粮油食品安全宣传。

三是建立粮食安全应急预案。

四是大力开展“放心粮油”进“千乡万村”工程。首先是把粮食安全体系和诚信经营结合起来。县军粮供应站获部级“放心粮油”荣誉。我们以“放心粮油”进社区为基础,充分发挥9家已经获“放心粮油(店)”个体工商户的作用,在他们中间深入开展“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为民服务活动。其次是积极开展“放心粮油”进“千乡万村”工程,以开元超市为牵头积极组织贯彻落实,至今年底已有252家“放心粮油专柜”加盟,同时无偿发放100家“放心粮油专柜”标志牌。经过努力,“放心粮油”进“千乡万村”工程取得良好成效。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篇7

第一条为保障我省粮食质量安全,维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粮食质量监管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四川省省级储备粮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在四川省行政辖区内开展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等经营活动和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应遵守本细则。

第三条我省鼓励粮食企业采用并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办法、检验方法,不断提高粮食质量管理和检测水平,粮食经营者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依法从事粮食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受国家法律保护。

在粮食经营过程中,严禁短斤少两、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行为。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检举粮食质量的违法、违规行为。

第四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宣传贯彻国家有关粮食质量、卫生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质量、卫生标准。依法履行对粮食收购、储存、运输活动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粮食质量及原粮卫生的监管职责,定期对粮食质量监督、检测结果进行通报。

充分发挥粮食质量检验机构在粮食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中的质量监督作用。

第二章粮食质量安全管理与监督

第五条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应当具备粮食质量检验能力。具体条件如下:

(一)至少1名具有经省级以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或劳动部门颁发的粮食检验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

(二)配置与所经营粮食种类和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项目相适应的粮食检验仪器设备(详见附件)。

(三)具有满足独立开展粮食检验工作的场所。

(四)具有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仪器设备使用和管理、检验员业务培训、粮食出入库质量检验、质量档案、质量事故处理等制度。

(五)粮食检验应有原始记录和质量检验报告,并按规定的格式填写。

第六条申请从事粮食收购活动,应向办理工商登记同级的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本细则第五条规定的粮食质量检验能力的证明材料。

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委托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对申请者的粮食质量检验能力进行现场鉴定。

受委托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应当在接受委托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鉴定,对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出具鉴定证明。

第七条粮食收购经营者收购粮食,应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质量、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依质论价,不得损害农民和其他粮食生产者的利益。

(一)应当按照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在收购场所的醒目位置公示收购粮食品种、质量标准、计价单位和收购价格等内容。

(二)应当按照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对收购的粮食进行检验,依据检验结果定级,并向售粮者出具检验报告(或检验单)。

(三)收购粮食的杂质、水分严重超标的,收购者应及时整理,降低杂质和水分含量;出库的杂质应在1.5%以下(含1.5%),籼稻谷水分应在14.0%以下(含14.0%)、粳稻谷水分应在15.0%以下(含15.0%),小麦水分应在13.0%以下(含13.0%)。

(四)收购入库的各级储备粮应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达到规定的质量等级和品质要求。

(五)粮食霉变粒超过3.0%,小麦赤霉粒超过4.0%的,应单独存放,并需报告当地县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按规定销售和处理。

带有疫病虫及检疫对象的粮食、黄曲霉毒素B1超标的粮食应单独存放,需报告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销售、处理或销毁。

(六)不同收获年度的粮食不得混存,应分别储存和销售。

(七)鼓励对不同等级和品质的粮食单收、单存。

第八条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仓储设施应达到《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的要求。

(一)仓库容量应与经营者的粮食收购储存量相适应。

(二)仓库地坪、墙壁、屋面应完好、不漏不潮,结构应符合国家建筑、防火、防洪、使用等标准、规范要求,仓储设备应能够保证粮食安全储存的要求。

(三)粮食不得与可能对粮食产生污染的有害物质混存,储存粮食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化学药剂或者超量使用化学药剂,粮库周围不得有有害气体、粉末等污染源。

第九条粮食包装和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无污染物,无异味;装运过农药及有毒有害物资的运输工具,需彻底消毒、清洁,达到无污染后方可装运粮食;粮食运输工具应有防范雨湿的设施。

散装方式运输粮食,必须使用散粮运输专用工具。

第十条从事食用粮食加工的经营者,应当按照质监部门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具有保证粮食质量和卫生必备的加工条件,不得加工发霉变质的原粮、副产品,不得违反规定使用添加剂,不得使用不符合质量、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不得有影响粮食质量、卫生的其它行为。

销售粮食应当严格执行粮食质量标准、卫生标准,不得掺杂使假、以次充好。

销售中的成品粮和食用植物油的包装和标识,应当符合国家食品包装、标签标准和有关规定,注明生产日期、保存条件和保质期。

转基因粮油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标识。

第十一条粮食和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应有与其生产量相适应且符合储存技术规范要求的原料库和成品库,原料和成品应分开存放。食用粮加工不得以劣充优;不得用食用油及其它添加剂为稻米抛光。

第十二条实行粮食入库质量检验制度。

(一)粮食收购和储存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对入库的粮食逐批进行质量检验。承担各级政府储备粮承储业务的企业还应对粮食储存品质进行检验。

(二)粮食收购、储存企业和其他粮食经营者,应在入库完成后分仓综合检验,建立粮食质量档案,内容包括:仓库(货位)号、粮食品种、收获年度、入库时间、质量等级、水分、杂质等项目和指标,属于储备粮的还应标明粮食的储存品质指标。

(三)中央和地方储备粮的入库质量应当符合规定的质量等级要求。储备粮承储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把好储备粮的入库检验关,严格执行日常监测制度,合理安排轮换,确保粮食储存安全、质量良好。

储备粮经营管理企业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委托有资质并取得有关部门授权的粮食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对储备粮入库质量和储存品质指标进行定期检查。

第十三条粮食保管过程中,要坚持质量检查制度。每次检查要做好详细记录,切实掌握粮情变化规律。

第十四条实行粮食销售出库质量检验制度。

(一)粮食收购和储存企业在粮食销售出库时,应当出具质量检验报告,销售粮食的质量应当与检验结果相一致;检验报告中应当标明粮食品种、等级、代表数量、产地和收获年度等;粮食出库检验报告应当随货同行,报告有效期一般为3个月;检验报告样式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制定(见四川省粮食局川粮办〔*5〕39号文);检验报告复印件经销售方代表签字、加盖公章有效;开展代储业务的储存企业,应当承担粮食入库索证和出库检验义务。

(二)正常储存年限内的粮食销售和出库,属当年收获的新粮、没有使用过化学药剂、色泽气味正常的粮食,按照国家粮食质量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进行检验;在储存期间使用过化学药剂并在残效期限内的粮食,应增加使用药剂相对应的残留量检验;色泽、气味不正常或有霉变发生的粮食,应增加黄曲霉毒素B1等有关卫生指标检验。

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我省粮食可能受到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真菌感染的情况,增设相关卫生检验项目。

(三)正常储存年限内的粮食销售出库,可由粮食收购、储存企业自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也可委托粮食质量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卫生指标项目的检验,须委托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进行并出具检验报告。

(四)超过正常储存年限的粮食销售和出库,应当经过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鉴定,鉴定检验项目为国家质量标准规定的各项质量指标、粮食储存品质指标、药剂残留量指标、黄曲霉毒素B1(稻谷、玉米)。

检验机构在接受委托检验申请后,一般应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到储存地点现场抽样、检验及出具检验报告工作。

(五)超过以下储存年限的粮食,视为超过正常储存年限(按照收获年度计算):正常储存年限稻谷2年、小麦3年、玉米2年、大豆2年,食用植物油(四级)均为2年;三州地区(凉山州安宁河流域地区按内地执行)稻谷3年、大米2年、小麦4年、玉米3年、大豆3年,其它粮食品种的正常储存年限由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另行确定。

第十五条运输粮食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运输的技术规范,要严防污染、雨湿、霉烂变质等质量事故。凡发生运输质量事故必须就近经有资质的粮食质检机构进行检验鉴定,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六条凡已陈化变质、不符合食用质量、卫生标准的粮食,严禁流入口粮市场,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不符合饲料卫生标准的粮食,不得用作饲料原料。

凡经指定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鉴定达到陈化标准的粮食,必须执行国家关于陈化粮销售处理的有关规定。严禁以经营饲料米的名义倒卖、转让陈化粮。

第十七条在粮食交易过程中,采购方必须向供货方索取粮食质量检验报告,并对入库的粮食进行验收检验;验收检验结果与供货方检验结果的误差在国家标准允许范围内的,应当认可供货方的检验报告。

第十八条从事食用粮食加工的经营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要求,向质监部门申请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具有保证粮食质量和卫生必备的加工条件,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用不符合国家质量、卫生标准的原粮、副产品进行加工;

(二)违反规定使用添加剂;

(三)使用不符合质量、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

(四)影响粮食质量、卫生的其他行为。

销售粮食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粮食质量、卫生标准。销售中的成品粮和食用植物油的包装和标识,应当符合国家食品包装、标签标准和有关规定。

第十九条采购和供应政策性粮食(包括军供粮、退耕还林用粮和贫困地区、水库移民、救灾粮等),必须经有资质并取得有关部门授权的粮食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能采购和供应。

第二十条建立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的抽查、监测制度。

(一)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对省级储备粮和政策性供应粮食质量状况进行定期监督抽查,原则上每年不少于两次。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督促解决;情节严重的,给予通报批评并责成其主管上级进行处理。各市州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也应建立健全地方储备粮和政策性供应粮食质量的监督抽查制度。

储备粮质量抽查的扦样、检验方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二)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我省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监督抽查、监测工作的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市州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收购、储存活动中的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进行抽查和监测,并将年度抽查监测结果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及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由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汇总后,报送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

(三)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配合工商行政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卫生等部门,对加工、销售中的成品粮食质量、卫生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建立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和质量信息制度。

建立由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以各级粮食检验机构为依托的粮食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和质量信息体系,对当年收获的主要粮食品种进行采样和检测;建立省、地(市)、县各级粮食质量信息数据库,定期粮食质量信息。

第二十二条粮食检验收费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粮食质量争议处理

第二十三条四川省粮食质量检验争议按以下原则处理。

(一)粮食经营者之间的争议。粮食经营者对对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由双方协商通过持有效证件的检验人员会检解决,也可共同委托当地有资质并取得有关部门授权的粮食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复检。如对会检或复检结果仍有异议,双方可委托省级(含)以上有资质并取得有关部门授权的粮食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申请仲裁检验,或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二)粮食经营企业与检验机构间的争议。粮食经营企业如对检验机构的检验结果有异议,可向原检验机构申请复检,如对复检结果仍有异议,可委托省级(含)以上有资质并取得有关部门授权的粮食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申请仲裁检验,也可通过法律程序解决。

(三)需要复检或仲裁检验的,应当使用备份样品检验。

第四章粮食质量监管机构与职责

第二十四条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监管机构,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粮食质量和卫生的法律、行政法规、质量政策及各项规章制度,履行粮食质量、卫生监管与服务职责。

省级粮食质量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承担粮食方面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和粮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

(二)规划和指导粮食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建设。

(三)负责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地方粮食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设置与监督管理。

(四)制定粮食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五)指定鉴定粮食收购检验能力的机构。

(六)制订粮食质量和卫生监督抽查计划并组织实施。

(七)组织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

(八)负责全省粮油检验人员的培训、考核与发证工作。

(九)负责全省粮油检验员证书的年审工作。

(十)组织推广有关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

(十一)承担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市(州)粮食质量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

(二)组织贯彻执行粮食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三)指定鉴定粮食收购检验能力的机构。

(四)完善辖区内的粮食质量监督体系建设。

(五)负责组织、实施粮食质量和卫生监督抽查工作。

(六)负责实施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

(七)积极采用新方法、新技术、新成果。

(八)承担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

第二十五条建立和完善粮食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实现粮食检验机构的合理布局,改善检验机构的设施条件,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

承担粮食质量监督检验的机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设立并取得授权。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省粮油质检机构的设置与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全省建立并实行粮食检验比对考核制度。省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定期对粮食质量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技术比对考核,并督促比对考核不达标的检验机构及时进行整改。

粮食质量检验机构要规范检验行为,严格执行检验规程和检验方法,确保检测数据公正、科学和合法,依法对检验数据和检验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粮食质量检验人员应取得资格证书,持证上岗。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粮食行业省级(含)以上粮食质量监督检验人员的培训、考核和发证;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市、州级(含)以下粮食质量检验人员的培训、考核、发证。资格证书样本由国家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制订。

第五章罚则

第二十八条粮食收购者有下列行为之一,未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的,按《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七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一)未告知售粮者或者在收购场所公示粮食品种、质量标准,未按国家粮食质量标准进行检验的,按《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二)未对收购的粮食进行及时整理,销售出库时,粮食杂质、水分超过本细则第七条规定的,按《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三)将不同收获年度的粮食混存的、将霉变及病虫害超过标准规定的粮食与正常粮食混存的、将粮食与有毒有害物质混存的,按《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四)储存粮食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化学药剂或者超量使用化学药剂的,按《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五)粮食仓储设施、运输工具不符合粮食储存、运输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的,按《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六)粮食销售出库检验报告不符合要求、弄虚作假的,按《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九条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加工的粮食经营者及饲料、工业用粮企业,未建立粮食收购、进货质量档案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第三十条粮食加工、饲料和工业用粮企业采购粮食未索取检验报告或者未自行检验合格的,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移交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对违反本《细则》第十八条规定的,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超过正常储存年限的陈粮,出库前未按规定经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进行质量鉴定的,按《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及《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供应政策性粮食,未经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检验或者供应的粮食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按《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及《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罚没收入应纳入预算管理并根据《罚没财物和追回赃款赃物管理办法》([86]财预228号)、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及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上缴国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挪用。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细则下列用语的含义:

粮食,是指稻谷、小麦、玉米、杂粮及其成品粮。大豆、油料和食用植物油适用于本细则。

原粮,是指除成品粮和食用植物油以外的粮食。

粮食质量安全,是指确保粮食质量符合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卫生标准和有关规定的要求。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篇8

[关键词]储备粮存储检验质量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也是国家战略储备的必须物资,在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储粮垂直管理体系的建设,给我们直属库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中央储备粮的质量管理需不断的强化、充实、更新和完善,在储备期间,切实做好粮食的质量管理,有效的延缓粮食陈化劣变,科学合理的储存和轮换,以达到绿色储粮、节约成本的目的。经过几年的粮食仓储管理,对中央储备粮质量管理工作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确保中央储备粮质量良好是中储粮的最根本职责,要想做好此项工作,首先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内容包括:

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内容涵盖:相关法律、法规、文件、质量手册、操作流程、操作指导书籍及质量报告和原始记录等,形成质量管理体系档案。

2.化验室工作的日常管理

化验室作为质量管理的中心环节,出具的检验报告的质量直接影响中央储备粮质量管理工作的好坏,检验数据是否准确、公正、可信,能否起到真正的证明作用,是中心环节的重中之重,为了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就要按照文件要求,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检定,对设施设备、化学试剂、标准物质进行严格的管理和使用,及对扦样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对检验报告进行严格的内部审核,以保证其结果准确性。尤其是在人员变动、标准更新及仪器设备更新后,多做试验,以确保检验数据可信度,切实提高检验工作质量。

3.检化验人员、保管员的培训

中央储备粮在收购、整理、储藏及轮换出库的各个环节中,粮食检验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这就要求参与质量管理的全体人员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根据新的检测方法,新的仪器设备不断的更新知识。培训内容涵盖:职业道德、思想意识、化验室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标准、法律、法规、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和检验基础知识。由浅入深,为提高质量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打好基础。

二、入库环节的质量管理

1.首先在粮食入库前对仓房、机械设备进行清理清扫、检修、清仓消毒,歼灭隐藏的害虫,对检验、计量仪器设备进行校正,确保正常操作使用,制定好粮食入库流程便于管理。

2.在粮食入库过程中,检验员一定要坚持收购质量标准,严把质量关,入库扦取的样品要具有代表性性,并严格落实质量管理监督机制,实行入库粮食“三次质检、一次否决”制度(即检验员初检,检验负责人抽查,保管员复检,一个环节发现问题,拒绝粮食入库),以利于“安全储存,便于国家调用”的原则收好粮,要收质量好,等级高、水分低的粮食入库,杜绝陈化粮、“三高粮”等不合格粮入库,确保入库的中央储备粮达到国标中等以上,并符合宜存粮的要求,为仓储管理打好基础。

三、粮食整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粮食在收购入库后进行整理,主要体现在烘晒、过筛、除杂及搬倒等环节的质量控制。烘干前潮粮按照等级及水分段严格进行分开(一般以同等级水分差不超2%为一个原粮存放单位),进行有序烘干,采取低温干燥方法烘干,降低破碎率和延缓脂肪酸值升高,以及避免烘后水分超差,造成夹生粮;晾晒粮食,尽量少使用破碎高的机械,及时清扫现场,避免车轮碾压造成破碎率增加,同时及时准确做好水分检验,防止粮食晒过火,造成损失;在搬倒过程中尽量使用带速低的机械,合理安排搬倒流程,尽量少使用绞龙等高破碎机械避免粮食破碎率增加。在整个整理过程中,严格过筛除杂,及时清理筛底,确保整理后的粮食质量良好。

四、储藏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粮食在储存期间,受到外界环境和自身生理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管理不当,往往会造成储粮水分增加、粮堆温度升高或害虫孳生等现象的发生,影响粮食的安全储存,同时也会造成储粮品质降低,综合以上原因,就要求检验人员在粮食储藏期间对粮食品质进行跟踪检验,第一,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储粮技术规范要求,坚持每半年检测一次品质,按照不同粮食的品质判定指标,全面准确的记录与检测脂肪酸值、面筋吸水量、油脂过氧化值、酸价及品尝评分值等项目变化情况。从而分析和判断该品种粮是否宜存,提出科学的指导轮换的依据,同时每月进行水分化验,为保管员提供粮食水分变化情况。第二;储粮中对虫害、霉菌的检查要做到“勤”和“细”,按照规范要求检查粮情(尤其对仓内边缘、仓底、四角等易发隐患部位)。在季节转换时期和风雨雪天增加进仓检查次数,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前做好清仓消毒和防护工作,杜绝虫霉、结露等问题发生。第三;要积极探索实施,“绿色储粮”工程,在冬季对储粮进行降温补冷通风,同时做好膜下环流通风等新技术应用,以降低害虫的发生率和防止脂肪酸值升高过快现象发生,尽量减少使用化学药剂,达到少熏蒸、免熏蒸,降低药剂在粮食中残留,最大限度避免化学药剂对粮食品质的影响。与此同时,保管员要严格按《粮食储藏技术规范》的要求,在新技术应用时及时检查粮堆水分,温度和虫害的情况,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防止因发热、霉变、虫害造成储粮品质下降,只有这样,才能随时掌握粮情,防止储备粮品质劣变,避免因储粮事故发生给国家造成更大的损失,确保中央储备粮在储存期间绝对安全。

五、轮换出库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储备粮的轮换、调拨是储备粮管理最后一环,其质量管理不容忽视。首先要对需要出库的粮食,以仓或货位为单位进行综合扦样检验,开具检验报告,提供准确的检验数据,作为总结质量管理经验和分析粮食损益的依据。第二,要重视出库作业现场的管理和货物运输阶段的管理,利用喷洒药剂,布防虫线等方式防止虫害感染。第三,要搞好货位铺垫和粮垛苫盖,防止地坪返潮和雨淋。第四,对用于装粮包装物要认真检查清理,确保无污染、无虫害。第五,严格按照《粮食运输管理规则》的规定,对粮食运输车(船)进行检查,坚持作到“五不装”。装车(船)作业时,坚持“工前三铺垫”杜绝粮食在出库运输环节发生质量事故。

总之,对直属库来说,中央储备粮的质量良好,不仅是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的体现,更体现一个企业的形象和生命力,中央储备粮的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贯穿于储粮管理的全过程,做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是实现中央储备粮“质量良好”管理目标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周庆刚;浅谈中央储备粮全过程质量管理,仓储管理,2003年

[2]张红蕾:浅谈粮食检验与储备粮的质量管理.粮食加工,2005年第1期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篇9

基于这些认识,国家粮食局党组一直把粮食标准化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明确了专门的领导、专门的机构、专门的工作班子负责抓标准化工作。国家标准委对我们的工作高度重视、悉心指导,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近些年来,在国标委的支持、指导下,我们联合农业、质检、卫生、商务等涉粮部门,依托有关科研院所、院校、检验机构和大型粮油企业,建立了以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中心的粮油标准制修订工作体系,加大了采标工作力度,全面推进粮油标准的贯彻实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从总体上看,整个粮油标准化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各有关部委局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粮油产品标准、卫生标准、检验方法标准、机械设备和检验仪器标准、行业管理技术规范标准等一系列比较完整的粮油标准体系,粮油标准数量达到900多项,其中国家标准400多项,行业标准500多项,覆盖了粮食生产、收购、储存、加工、运输、销售和进出口等各个领域,涉及农业、粮食、食品、卫生、商检、轻工、商务等多个部门,主要标准已基本与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先进标准接轨,完全能够满足我国粮油生产、流通和消费发展的需要,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的标准保障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近些年来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完善粮食收购质量标准,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粮食收购是促进粮食增产,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在粮食收购中严格执行粮食国家标准和质价政策,是保证党的惠农政策落到实处的关键。为此,我们在粮食收购的标准化工作方面着重抓了以下三件工作:

一是抓好粮食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引导农民种粮。2001年以来,我局组织粮食主产省开展了主要粮食品种的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逐步建立了全国粮食收获质量调查测报制度。几年来,共采集和检测粮食样品6万多份,取得质量数据57万多个,调查测报范围涉及全国18个主要产粮省的近200个地市、900多个县市。各级粮食部门及时品质测报数据和粮食品种、质量和市场需求信息,在引导粮食种植调整,促进优质粮油生产,帮助农民实现优质优价、增产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狠抓执行粮食收购质量标准的督查,便利农民卖粮。在粮食收购期间,各级粮食部门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规定,督促粮食收购企业将收购标准和价格张榜上墙,现场摆放实物标样,仪器设备准确齐全,检验人员持证上岗,公正定等,公正计量,使农民出售“明白粮”,卖个“公平价”,一手卖粮食,一手得现钱。在每年的粮食收购旺季,国家粮食局都要派出工作组,深入收购现场指导解决粮食收购工作中的标准质量问题。

三是优化粮食收购质量检测标准,确保公正收粮。为加快推进我国粮食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我们及时修订和完善了主要粮食质量标准和相关检验方法标准。今年,在新修订的小麦标准中,我们引入了快速仪器检验方法,现场判定小麦收购质量等级,消除了“手摸牙咬”的传统感官检验可能造成的人为误差,确保收购环节质量检验的客观公正,有效地保护售粮农民利益。在稻谷和玉米标准修订中,提高了质量等级要求,优化了检验方法,与国际标准进一步接轨。

二、健全粮食储存管理标准,确保粮食储存安全、质量安全

每年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入库的粮食大体占社会商品总量的70%左右。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粮食储存管理标准,切实保证库存粮食质量安全,对于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年,我们一是狠抓标准化粮食仓库建设,做到好仓装好粮。1998年以来,国家共投资343亿元,按全国统一的粮仓设计标准,新建了5000多万吨仓容的现代化粮食仓库,并按我局制定的仓储设备标准统一配备标准化的粮食仓储设备设施。二是完善粮食储藏保管标准,做到仓库不坏粮。我们建立了各类仓库的标准化管理规范,积极完善粮食仓储保管标准体系,制定了储粮技术规范规程、粮食储藏信息化管理标准和粮食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等,这些标准规范的严格实施,有效地保证了粮食储存安全和质量安全。三是健全库存粮食监督抽查制度,确保国库不丢粮。自2001年以来,我局加大了粮食库存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粮食库存技术标准,七年来,累计抽取各类粮食样品6万多个,取得质量检验数据44万多个,逐步实现了粮食库存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今年,我们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全国粮食行业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粮食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会同有关部门扎实开展了粮食库存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的抽查工作,及时发现和整改了库存粮食质量管理的不标准现象,确保了国库粮食帐实相符、数量真实、质量优良。四是建立原粮卫生监测制度,确保市场无毒粮。国务院颁布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粮食部门对收购、储存、运输环节和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中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的监管职责。为切实履行监管职责,从源头上把好粮食质量安全关,我们建立了原粮卫生监测制度。从2006年开始,全面开展了主要粮食品种的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重金属含量等指标的抽样监测,共采集样品3万份,取得检验数据10万个,初步掌握了我国原粮卫生状况。对确认不符合卫生标准的粮食,采取了有效措施加强监管,严防有毒有害粮食流入口粮市场。目前,我们正在组织研究开发原粮卫生指标快速检验技术和标准,以尽快解决粮食收购现场卫生指标检验难的问题。

三、优化粮油产品国家标准,保障粮油产品消费安全

一是严格粮油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让百姓吃得安全。提高了粮油产品标准的门槛,参照有关国际标准,在产品质量标准中,增加质量安全控制指标,对产品的名称、原料、加工工艺等实行强制标识,对添加剂的使用提出严格的要求,促进粮油产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维护人民群众粮油食品安全。二是研究制定营养强化粮油产品标准,让百姓吃得营养。为适应市场消费的需求,改善国民膳食营养结构,我们组织制定了小麦粉、大米、食用油脂等营养强化粮油产品标准,目前全国已有135家企业开始按标准生产营养强化粮油产品。三是研究制定粮油产品检验方法标准,让百姓吃得放心。我们借鉴和采用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标准,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检验方法标准,包括大米涂油、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溴酸钾、吊白块等限制性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残留的检测方法标准;开展了食用植物油成分测定和“地沟油”的鉴别技术研究,目前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这将为加强米面油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同时我们还采用多种形式,向广大消费者宣传粮油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常识,掌握简便的粮油产品鉴别技术,帮助人们提高粮油质量安全意识。

四、加强粮食检验能力建设,确保粮油标准的顺利实施

好标准要有好的装备和好的队伍来执行。为了确保粮油标准的顺利实施,我局加强了粮食检验体系和检验人员队伍的建设,粮食行业的验检能力有了显著提升。近年来各地粮食检验机构得到了有效的恢复和发展。目前全国隶属于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质检机构有776个,在粮油标准的研究、制修订、宣传和实施等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6年全面启动了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目前已建立起140多个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站),全国粮食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已初步形成。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先后制定了粮油质量检验员、保管员等7个特有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组织编写了各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程,建立了47个培训基地和49个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全面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掀起了岗位练兵的热潮。前不久,我局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了首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有力地推动了粮食行业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

五、加大国际标准的采用和参与力度,为国际标准化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是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我们结合我国粮食生产和流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粮油产品标准尽量采标,粮油安全与检验方法标准全面采标”的工作目标。在标准制修订工作中,加强了采标的研究和验证,扎实推进我国粮油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目前,我国粮油产品质量安全限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与国际标准及发达国家标准已基本一致,采标率接近100%;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的iSo标准采标率,到明年底将超过80%。

二是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这主要体现为“四个有”:

首先是在国际标准化舞台上有身影。近几年,我们先后派出15位国内专家参加国际标准会议。每年都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考察互访与合作交流;其次是在国际标准制修订圆桌上有声音。我们先后派员实质性地参与了100多项(次)国际标准的跟踪审定,组织国内有关院校、院所和实验室参加了11项国际标准的验证和修订工作,不断地扩大我国在国际粮油标准制修订方面的话语权。第三是在重大国际标准化活动中有作为。在2005年iSo/tC34/SC4第31届年会上,我国代表团成功争取到该委员会第32届年会的承办权。今年6月,在国标委和我局的共同努力下,第32届年会如期在北京举行,并获得圆满成功,受到iSo中央秘书处官员和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和赞扬。在本次会上,我国还顺利争取到2项国际标准的起草修订工作,实现了我国承担粮食国际标准起草工作零的突破。第四是争取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有地位。去年,在国标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积极争取承担了iSo食品技术委员会谷物与豆类分委员会秘书处工作,今年初已顺利完成秘书处的交接,我局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确保秘书处工作正常顺利的进行,初步树立了我国在推进国际标准化事业和谐发展方面的国际形象和主导地位。

近些年,我们虽然在粮食标准化工作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与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没有完全实现国标委给我们确定的工作目标,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比如,目前粮油标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超龄标准比例过高、标准制修订任务完成进度不快、采标任务还非常繁重、标准工作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标准的基础研究还比较薄弱、标准化专门人才队伍亟待充实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国标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继续关心和支持下逐步加以解决。

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篇10

粮油食品安全检验指的是对粮油食品的生产、流通、贮藏、销售等环节进行安全检查的过程,是确保粮油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种食物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粮油食品安全成为居民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在粮油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应该要及时、定期加强对粮油食品安全的检验,根据相关的条例和指标,对各种不合格的粮油食品进行处理,防止这些食品在市场中流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粮油食品安全检验是一个动态、可持续过程,在监管过程中必须要加强粮油的安检工作,以及提升安检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责任心。从而确保粮油食品安全。

2.粮油食品安全检验策略

2.1加强粮油食品生产过程的安全管理

粮油食品的生产中,生产企业的是否进行了完善的规划与建设,以及生产区域的环境与卫生状况等,这些都会影响到粮油食品的质量。所以,对粮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进行检验,是提高粮油食品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不仅是生产企业的责任,也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强化政府的功能,加强政府功能的发挥,在粮油食品生产行业积极建立不同层次的监督管理体系,加强对粮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处理。可以建立专门的粮油食品检验部门,赋予粮油食品安全检验部门更多的职责,并且加强粮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对于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进行积极的解决,从而确保粮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得到保障。相关的粮油食品检验部门应该要积极加强对粮油食品安全检查工作的监督和管理。首先应该要加强粮油食品安全检查工作中的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善。在粮油食品安全检查工作中,各种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对粮油食品的安全检验力度不够,对粮油食品中的各项参数是否达标的监测能力不够,是影响粮油食品检验水平的重要原因。在粮油食品安全检查工作中应该要加强各种先进的检测设施的采购和引进,加强对各种在生产的粮油食品的临床试验的安全性的检查。为了满足粮油食品安全检查过程中的设备的需求,需要加强相关资金的投入,根据实际工作中对各种检验设备和物资的需求,加强对各种设备的配备,提高粮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检查的软硬件水平。此外,在粮油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应该要从源头开始监督管理,在日常检验中,要注重对各种粮油食品生产的原材料的安全状况的掌握,对粮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原材料的供应商进行管理,确认供应商具有一定的资质,对原料的采购、验收、取样等都应该要进行严格管理,防止有质量问题的原材料进行粮油食品的生产现场,确保粮油食品的质量。

2.2加强粮油食品检验制度的完善

粮油食品检验执法力度是否足够强大,是影响粮油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在检查的过程中,还应该要加强对粮油食品生产过程中检验制度的完善,加大检验执法力度。粮油食品安全检查工作的相关制度的完善是确保粮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推进的重要措施,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要加强考核评价机制、奖惩机制等各种制度的完善,对粮油食品生产安全检验管理工作进行正确以及综合性地评价,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的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使得粮油食品生产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相关责任人可以本着安全意识进行操作,减少安全隐患。对于违反粮油食品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企业可以取消一切优惠政策,并且要按照相应的法律规定进行处罚,杜绝各种粮油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出现。另外对于相关职能部门在对粮油食品安全进行检验的过程中不积极配合的企业或者个人的行为,应该要严肃地处理,防止在粮油食品生产检验过程中出现包庇行为,从而影响粮油食品的安全。

2.3加强跟踪管理

在粮油食品安全检验过程中,对除了加强粮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检查之外,还应该要将这种安全检查延伸到其他的环节,比如粮油食品的运输、粮油食品的贮藏等环节是否合格,这些都会对粮油食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对此,相关的执法部门应该要积极加强对粮油食品的跟踪管理,对粮油食品的运输、贮藏等过程中的环境进行检验,确保粮油食品环境符合相应的要求,对于各种不合格的现象要及时进行处理,比如对于粮油食品的贮藏不合格要求的,应该要及时制止,要求其更换贮藏的方法,对于由于贮藏不当已经变质的粮油食品,要进行销毁处理,不能再继续销售。通过对粮油食品的跟踪管理,确保粮油食品的安全。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