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原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30:47

妊娠高血压原因篇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该病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如何做到早发现、早预防,对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尽管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的频率仅为1.5%~2%。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轻度、中度病人在治疗后是否可以降低其发病和发展成严重的并发症。如果是这样,那么药物治疗是否会引起胎儿的危险,如致胎儿畸形、发育不良、胎儿死亡等。大约45%的死亡是由于原有高血压的高龄多产妇子痫发作造成的,虽然80%的子痫发生于年轻的初产妇。

高血压妇女胎儿的预后与胎盘子宫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有关。胎儿的死亡常常是由于缺氧,急性和继发性胎盘早剥,或是由于血管痉挛和胎儿宫内发育迟缓造成的。

妊娠时正常血压水平的维持取决于心排出量和血管系统阻力,但二者在妊娠时都有明显变化,通过增加心率和每分钟搏出量,心排出量渐渐增加了30%~50%。虽然循环中的血管紧张素和肾素在妊娠第二阶段增加显著,但患者的血压却下降了,这提示着患者有一个降低系统阻力的因素存在。它是由于血液粘滞度下降和通过促使血管扩张的前列腺素使血管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敏感性下降所致,绒毛间隙的发育降低了阻力,从而也使血压下降。

分类及临床表现:

(一)生理方面

妊娠期高血压:其特征为血压≥140/90mmHg,一般在妊娠期首次出现,产后12周恢复正常;尿蛋白;可伴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

(二)心理社会方面

病人及家属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往往担心腹中胎儿的安危及治疗是否对胎儿有影响等,常产生焦虑心理,出现治疗时的不合作。这个时候,护士就要安慰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让病人及家属对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并安稳他们的情绪,取得配合,以尽快让病人恢复。

妊娠高血压的危害:

妊娠高血压症状主要以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为主的表现,严重者出现抽搐、昏迷、心力衰竭。妊娠高血压严重威胁着母儿的生命安全,而且还可能引起后遗症,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妊娠高血压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使各脏器产生病变。包括:

(1)脑:脑部血管痉挛,通透性增加,引起脑组织缺血、水肿、点状或斑片状出血,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抽搐等症状,时间长者可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和脑实质软化。血管明显破裂时,则发生大面积脑溢血。

(2)肾脏:重者肾小球血管壁内皮细胞肿胀,体积增大,血流阻滞,可发生梗死,可有蛋白尿管型甚至肾衰。蛋白尿的多少标志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

(3)心脏:心脏冠状小动脉痉挛时会供血不足,可使心肌缺血,间质水肿及点状出血与坏死。由于周围动脉痉挛,阻力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出现左侧心脏衰竭。

(4)肝脏:重症者门静脉周围组织内可发生出血,严重时肝包膜下出血。若小动脉痉挛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肝细胞可因缺血而发生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坏死。

(5)眼:视网膜小动脉痉挛、缺血及严重水肿时,出现眼花、视力模糊,严重时可出现暂时性失明。

(6)子宫胎盘血流灌注:胎盘浅着床和血管痉挛使胎盘血流量减少,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应,损坏胎盘功能,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窘迫。严重时可发生螺旋小动脉栓塞,蜕膜坏死出血,致胎盘早剥。

(7)血液系统:全身小动脉痉挛,血管壁渗透性增加,血液浓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人伴有一定量的凝血因子缺乏或变异所致的高凝血状态,血浆粘稠度增加,影响微循环灌注,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通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表现和其危害的认识,我们就要对妊娠期的孕妇做好健康宣教,有效的预防,预防的措施可以有一下几个要点:①在妊娠早期进行定期检查,主要是测血压、查尿蛋白和测体重。②注意休息和营养。心情要舒畅,精神要放松,争取每天卧床10小时以上,并以左侧卧位为佳,以增进血液循环,改善肾脏供血条件。饮食不要过盛,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③及时纠正异常情况。如发生贫血,要及时补充铁质;若发现下肢浮肿,要增加卧床时间,把脚抬高休息;血压偏高时要按时服药。症状严重时要考虑终止妊娠。④注意既往史。曾患有肾炎、高血压等疾病及以以上次怀孕有过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孕妇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重点监护。⑤妊娠高血压疾病,原因未明。该病可能与遗传因素及免疫因素有关,但钙代谢紊乱可能是该疾病的诱因之一,因此及时补充钙对预防该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对有高危因素的孕妇从孕20周起每日补钙2克,可降低该病的发生率。

另外,还有一些饮食方面的预防措施。

①控制热能和体重

妊娠期能量摄入过高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是妊娠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妊娠要适当控制食物的量,不是“能吃就好”的无节制进食,应以妊娠期正常体重为标准调整进食量。特别是孕前超重的孕妇,要尽量少吃或不吃糖果、点心、油炸食品及高脂食品,少喝或不喝甜饮料。孕妇整个孕期以不超过12公斤为宜。

②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量

食物脂肪的热能比应控制在25%左右,最高不应超过30%,而且饱和脂肪要减少,相应增加不饱和脂肪的摄入。即少吃动物性脂肪,而以植物油代替,每天烹饪是用油大约20克。这样,不仅能为胎儿提供生长发展所需的必需脂肪酸,还可增加前列腺素合成,有助于消除多余脂肪。

③防止蛋白质摄入不足

禽类、鱼类蛋白质可调节或降低血压,大豆中的蛋白质可保护心血管。因此多吃鱼类、禽类和大豆类可改善妊娠期血压。但肾功能异常的孕妇必须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避免增加肾脏负担。

④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妊娠中早晚期,以及哺乳期每日钙摄入量分别为800毫克、1000毫克、1200毫克。妊娠期妇女要保证每天喝牛奶,奶制品含丰富而易吸收的钙质,是补钙的良好食物,以低脂或脱脂的奶制品为宜。

⑤盐的摄取要适度

如果盐摄入过多,容易导致水钠潴留,会使孕妇血压增高,所以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量。

一般建议孕妇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少于5克,有助于预防妊娠高血压。孕妇也不宜吃腌肉、燕菜。腌蛋、腌鱼、火腿、榨菜、酱菜等。

⑥搭配丰富的蔬菜和水果

妊娠高血压原因篇2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病;高危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住院分娩3086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103例,占同期住院分娩孕妇3.34%。再随机选取100例同期住院分娩非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作为对照,妊娠期高血压病诊断以《妇产科学》为标准[1]。研究组年龄21~41岁,平均30.4岁,对照组年龄20~43岁,平均30.6岁。

1.2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分析资料,组间差异比较用χ2检验,两样本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t′检验,以p

2结果

2.1妊娠期高血压与职业的关系研究组农民38例,非农民65例,对照组分别为22例,78例。两组职业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5,p

2.2妊娠期高血压与年龄的关系本组资料,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年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妊娠期高血压与Bmi的关系研究组Bmi>24kg/m2者90例,Bmi

2.4妊娠期高血压与产次的关系本组资料中,妊娠期高血压病发生于第一次妊娠、第二次妊娠及第三次妊娠者分别为92例、10例和1例。可见,第一胎妊娠期高血压病发生率高。

3讨论

3.1妊娠期高血压与职业的关系调查发现[2]:营养不良、钙摄入不足和低社会经济状况与妊娠期高血压病发病风险增加相关。在本组资料各种职业中,农民所占比例最大,与其他职业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一致。原因可能为农民收入较低导致经济拮据,饮食习惯差引起营养不良,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导致孕期自我保健意识差,很少进行产前检查。本组资料中,有7例子痫和17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其中有5例子痫和1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均是偏远地区的农民,都没有进行产前检查。

3.2妊娠期高血压病与年龄的关系孕妇年龄40岁是妊娠期高血压病的高危因素。但本研究中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原因为在本研究中,多数孕妇年龄在25~33岁。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婚育观念改变,晚婚晚育渐入人心,而且国家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城市孕妇年龄多在28~33岁,农场孕妇年龄多在22~26岁间,40岁的孕妇很少。作者认为,年龄因素已经不再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及妊娠期高血压病的主要高危因素。

3.3妊娠期高血压病与Bmi的关系Hrazdilova等[3]报道证实,在排除年龄和孕前体质量指数(p-Bmi)的相互影响后,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妊娠妇女的p-Bmi与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蛋白尿的风险密切相关。BelogolovkinV等[4]的研究显示,Bmi>24kg/m2的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危险性是Bmi24kg/m2的孕妇易患妊娠期高血压病。本组资料中,2008年Bmi>24kg/m2的孕妇较2006年有增加,其原因可能与因为生活水平提高、部分孕妇孕期营养过剩有一定关系。

3.4妊娠期高血压病与产次的关系一般来说,妊娠期高血压病好发于初次妊娠,Skjaerven等[5]报道,其先兆子痫发生于第一次妊娠、第二次妊娠及第三次妊娠者分别为3.9%、1.7%、1.8%。本组研究与报道相符合。可能与初产妇对妊娠缺乏认识,易产生紧张情绪,同时初产妇腹壁肌纤维富有弹性和增大的子宫一起压迫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淋巴导管,使肾上腺分泌增加,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诱发高血压、水肿。但是,本组资料中,第一次妊娠占总数的89%,且样本量较小,尚需进一步研究。

4小结

综合上述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病发病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对育龄妇女进行健康教育,减少妊娠期的精神紧张,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加强孕期保健,尤其是对农村孕妇的孕期保健,提高农村孕妇的住院分娩率;合理膳食,适量补充钙、蛋白质、铁及其他微量元素的摄入,减少脂肪的过多摄入,监测体重,避免孕期肥胖;对肥胖孕妇、巨大胎儿、多胎及妊娠合并糖尿病者加大产前检查和监护,可以有效的预防妊娠期高血压尤其是子痫的发生,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沈杨,蒋小青.妊娠期高血压病孕前高危因素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16(2):76-78.

[3]Hrazdilova0,UnzeitigV,ZnojilV.Relationshipofageandthebodymassindextoselectedhypertensivecomplicationsinpregnancy.intJGynaecolobstet,2001,75(2):165-169.

妊娠高血压原因篇3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凝血功能;D-二聚体

中图分类号R71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10-0027-0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特发疾病,其发生率高达10%左右,多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病情严重时出现抽搐(子痫)、昏迷、各脏器功能衰竭[1],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正常妊娠妇女常处于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和“生理性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凝血激活更强。近年来研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凝血功能异常密切相关[2]。因此,在临床上选择快速、简便的检测指标以便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作出快速准确的评估以及适当抗凝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选取2011-2013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16例妊娠妇女进行pt、aptt、tt、FiB及D-二聚体(D-D)检测,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16例妊娠妇女,年龄23~44岁,平均(26.9±4.1)岁,根据诊断标准分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79例,正常妊娠组23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第7版中的诊断标准。选择同期体检正常非妊娠女性8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排除肝、肾、心等系统疾病,无凝血机制障碍、严重贫血及血液系统疾病,无糖尿病病史及各类炎性反应性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正常妊娠组均为初次单胎妊娠。三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抽取静脉血1.8ml,加入到109mmol/L枸橼酸钠0.2ml的真空抗凝管中立即混匀,离心后取血浆应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pt、aptt、tt,FiB及D-D值,重复3次取平均值。试剂购自StaGo公司。所有标本采血过程顺利,分离血浆、血清,无脂血溶血现象,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操作。

1.3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结果

与非妊娠组相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和正常妊娠组的pt、aptt、tt值明显降低(p

3讨论

凝血与纤溶系统相互制约,构成动态平衡状态,既保证了血管的完整性和血液潜在的可凝固性,又保证了血液的流体状态,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妊娠过程中,体内各种激素水平出现异常改变,肝脏的相关代谢、合成和分泌功能也发生改变,使体内凝血及纤溶系统异常,从而直接导致抗凝成分的减少及纤溶活性的降低,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3]。正常孕期的适度凝血激活是一种生理性保护机制,有利于机体止血和维持胎盘的完整性[4]。但当机体一旦过度高凝,将存在发生妊娠期和分娩期血栓病,甚至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倾向。

凝血四项结合D-D的检测是观察机体止血与凝血动态变化,抗凝治疗的参考指标。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凝血状况,其变化主要与血浆中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Ⅴ、Ⅶ、Ⅹ的水平有关。aptt是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凝血状况,其变化主要与凝血因子Ⅻ、Ⅷ和Ⅹ的水平有关。tt是反映内外凝血共同途径,其变化主要与FiB转变,以及纤溶和存在抗凝物的情况有关。FiB是内、外源性凝血途径最终的共同通路中重要的凝血因子,也是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是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降解的总产物异性较高的一部分,其水平升高预示体内有血栓形成及溶解发生的可能,并且临床上常以D-D水平变化作为早期监测DiC的指标[5]。本研究中正常妊娠组的pt、aptt、tt时间均短于非妊娠组,而FiB和D-D值均高于非妊娠组,这可能因为:(1)妊娠过程中生理性合成上调;(2)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减少,降低了纤溶活性;(3)维持凝血与纤溶平衡以及在母-胎界面稳定子宫胎盘纤维蛋白样层与子宫蜕膜[6]。这些机制将有助于去除子宫螺旋动脉和静脉窦内的血栓,加快子宫内膜再生和修复,维持胎盘的完整性及预防产后出血,通常持续到产后72~96h才开始逐渐恢复正常[7-8]。本研究进一步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pt、aptt、tt时间也短于正常妊娠组,而FiB和D-D值也高于正常妊娠组,说明相对正常妊娠来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机体高凝状态进一步发展,凝血与纤溶活性处于一种严重地失衡状态。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全身的小动脉血管痉挛,其血管内皮损伤,从而促使其产生FiB继发性增加,这种高凝的状态常伴有血小板功能亢进、凝血因子活性增加、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纤溶系统低下等,易产生广泛的DiC[9-10]。在临床上如发现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FiB含量持续升高,则需警惕发生子痫的可能。

因此,临床上监测孕妇的凝血四项和D-D水平变化,不但有助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的评估,而且辅助诊断高凝状态,对预防血栓栓塞疾病和孕妇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大出血导致急性DiC的发生具有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6.

[2]唐叔稳.妊娠期血液高凝并发症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7,13(1):60.

[3]DellaRoccaG,Dogareschit,Cecconett,etal.Coagulationassessmentinnormalpregnancy:thrombelastographywithcitratednonactivatedsamples[J].minervaanestesiol,2012,78(12):1357-1364.

[4]马绪风,孙元振,钱志英,等.凝血四项和血小板四项参数在妊高征中的应用[J].医学检验与临床,2009,20(3):82.

[5]孙胜菲,刘颖.正常妊娠高血压与妊高征患者凝血系统变化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05,15(12):134-137.

[6]ShakhbazovSG.thechangesofthemainindicesofthebloodcoagulationsysteminpregnantwomenwiththromboticcomplications[J].KlinKhir,2009,24(4):47-50.

[7]邱东飚,郑鹏凌,张彬.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7,15(6):509-510.

[8]林佩佩,张锋,林杰.妊高征患者凝血功能与红细胞四项参数的关系[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20(12):3397-3398.

[9]杨双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小板及凝血指标的观察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10):1252-1253.

妊娠高血压原因篇4

冬季分娩易引发妊娠

高血压症

妊娠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间所发生的一切与高血压有关的疾病(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等),以前在我国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简称“妊高症”。为了与国际接轨,现在我国妇产科学界通称为“妊娠高血压疾病”。国外报道发病率为7%~12%,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9.4%。

关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原因,多认为与怀孕以后,子宫-胎盘缺血,神经、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紊乱有很大关系。此外,还与孕妇体内缺乏某些微量元素(锌等)以及家族遗传因素等,都有一定关系。

据报道,我国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可能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孕妇精神压力增大、高龄孕妇增多或妊娠之后营养摄入不均衡等有关。

研究表明,此症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重要关系,特别是在严寒冬季分娩的产妇发病率更高。日本东北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发现,预产期为冬季的孕妇在妊娠后期血压上升的幅度大于其他季节分娩的孕妇。研究人员在调查中收集到的数据显示,预产期为7月的孕妇在妊娠后期的血压最高值平均是107.5毫米汞柱,比最低时上升了3.1毫米汞柱;而预产期为1月的孕妇在妊娠后期血压最高值平均为112毫米汞柱,比最低时上升了11.2毫米汞柱。研究认为,由于气候严寒会导致血管痉挛,毛细血管收缩,所以冬季血压更容易上升。就孕妇来说,气温每下降10℃,血压就会上升2.5毫米汞柱。因此,凡在秋末、冬季和初春天气寒冷时期分娩的孕妇在妊娠后期要特别关注血压的变化,防止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容易发生妊娠高血压的人群

研究发现,以下人群更容易发生妊娠高血压病:年龄高于40岁的初产妇或年龄低于18岁的初产妇;孕前身体肥胖的女性妊娠后会增加血压升高的危险;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孕妇(特别是该孕妇的外祖母、母亲或姊妹中曾患此病者);患有原发性高血压、抗磷脂综合征、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等病的孕妇;患有缺钙、贫血、营养不良或低蛋白血症的孕妇;双胎或多胎以及羊水过多的孕妇;对妊娠缺乏心理准备而精神又时常保持紧张状态的孕妇;个性太强、急躁易冲动并具有过分竞争性格的孕妇,都容易引发妊娠高血压疾病。

发病时间一般多在孕20周以后,特别是孕32周以后最多见。高血压、水肿和蛋白尿是妊娠高血压的三大典型症状。妊娠早期即发现下肢水肿者更要提高警惕,因为下肢水肿多是妊娠高血压早期仅有的表现。其他如体重明显增加,出现头痛眩晕、轻度蛋白尿等也是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常见症状。若孕妇发现以上变化,就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有关检查,以达早发现、早治疗之目的。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预防保健要点

1.定期产前检查。这是早期发现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最佳方法。孕妇在妊娠早期应测量一次血压,作为孕期的基础血压。以后通过定期产科检查以监测血压和体重的变化,以及是否有蛋白尿等出现。孕妇本人要时刻注意下肢有无水肿和头痛、头晕等症状出现,尤其是在妊娠中晚期以及妊娠高血压易发人群中更要警惕。

2.要注意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避免精神情绪的过度紧张和波动,特别要防止生气动怒。

3.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尤其是在妊娠7个月以后,除进行散步等轻松活动外,应避免繁重的工作、剧烈运动和较重的家务劳动,感到疲劳就要及时休息。但也要避免整天坐卧不动,尤其不可长时间坐着看电视,大悲大喜的影视节目或激烈的球赛等更应避免。

4.饮食均衡,避免体重超重。饮食宜多品种多变化,适当多吃蔬菜、水果以及新鲜的鱼、瘦肉、豆制品、乳制品,饮食不可过咸(每天盐的摄入量应在5克以下,血压升高和出现浮肿者,更应减少摄入量),并宜少吃煎炸、辛辣刺激与辛温香燥的调味品,少吃动物脂肪、动物内脏和甜食,不可饮酒。一般而言,整个孕期体重增长平均值为12.5千克,每周体重的增长不宜超过0.5千克。

妊娠高血压原因篇5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分析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发疾病,本病以妊娠20周后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1],可出现全身多脏器的损害,肾脏病变尤为突出,严重患者可导致孕妇或胎儿死亡,严重威胁母婴健康。为了能够提高对本病的特征了解,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来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诊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90例。其中年龄21~42岁,平均31.5岁;妊娠期高血压84例,子痫前期160例,产前子痫46例。所有病例均排除慢性高血压、肾脏疾病所致血压升高,

1.2方法对本组29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进行年龄、产次、产前检查情况(系统产前检查指从早孕至足月共检查8次或以上[2];无或未作系统产前检查指有过1次以上但不足8次的产前检查)文化程度进行调查分析;对29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围生儿情况进行调查。

2结果

2.1调查项目对本组29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进行年龄、产次、产前检查情况、文化程度进行调查,具体见表1。

2.2围生儿情况对本组29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进行跟踪调查围生儿情况,进行统计并比较,具体见表2。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全球都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病死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9.4%,与国外报道7%~12%的发病率基本一致。1997~2000年的调查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导致的孕期母体死亡约占孕期母体死亡的18%[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症的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胎盘早剥、视网膜病变、急性肾功能不全、前置胎盘、HeLLp综合征、急性心衰、腹腔积液。

年龄是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增大,多存在脂肪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等随年龄增加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以及与内分泌调节功能减退有关。因此,年龄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由于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多缺乏围产期保健知识,自身保健意识较淡薄,对产前检视不足,未经常规产前检查,很多农妇整个孕期都不做或少做产前检查,致使文化程度较低发病率高,病情较重。

积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疾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在严密监护下适当延长孕周,以期改善围生儿预后[4]。32周以前的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待治疗能很好地改善围产儿预后,但是,对于发生在32周以前的重度子痈前期,延长孕周对改善围产儿预后没有明显的帮助,却明显增加孕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机会。适时终止妊娠对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5],因为适时剖宫产是抢救重度子痫的一种有效手段。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直接威胁母儿的健康,应加强宣教,重视孕期检查,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使孕妇掌握基础卫生知识,自觉进行产前检查[6],及时发现高危妊娠,做好围生期及围妊娠期保健,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指导孕妇自我监护,在危险信号出现时及时就诊,严格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通过对本组病例进行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孕妇年龄、文化程度、产次、产前检查情况有着密切关系,积极控制高危因素,防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积极控制疾病改善围生儿情况,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7-106.

[2]王瑜,张曦.成国梅,等.64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分析.中原医刊,2006,33(8):12.

[3]杨雪芳,佟秀兰,钟永兴,等.不同孕周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分析.江西医药,2006,41(10):773.

[4]杨孜.早发型重度先兆子痫一产科医师面临的挑战.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3,4(2):83.

妊娠高血压原因篇6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预防;中西医结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3-0158-02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inducedhypertensionsyndrome,piH),属于继发性高血压病范畴,是只有妊娠期妇女才会发生的疾病,在临床上又十分的常见,主要的临床表现有高血压、水肿以及蛋白尿,症状比较严重时会出现头痛、眩晕,更严重的甚至表现抽搐、昏迷等,还可导致心肾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胎盘早剥等严重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一直都是产科工作者十分关心的疾病,其在我国的发病率为9.4%~10.4%,在国外的发病率为7%~12%[1],在孕产妇死亡的疾病中占12%[2],是围生期新生儿预后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学、发病机制、高危因素、病理与生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等的研究进展,以及人们生活饮食、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致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所占比例也在逐年降低。进一步研究与探讨妊高征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对孕妇及胎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现实意义。

1妊娠高血压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

1.1妊娠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研究进展,认为妊娠高血压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年龄:孕产妇年龄过大、过小都会增加妊娠高血压的发生,一般年龄≤20岁或>35岁的初孕妇更易患妊娠高血压。②遗传与免疫:研究表明,妊高征与孕产妇自身的隐性基因或者隐性免疫反应基因相关。临床上经产妇妊高征较少见,妊高征之女患妊高征者较多。孕产妇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如孕产妇的母亲、姐妹等有子痫患者的相关孕产妇有较高的妊高征发病率。③身体素质:贫血、营养不良或者患有如原发高血压、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肾炎等病史的孕产妇有较高的妊高征发病率。③种族差异与体型:研究表明,美国非洲裔或西班牙裔多高于白人,体重指数>0.24者更易患病。④子宫胎盘状况:如果孕产妇是多胎妊娠、初产妇,或者有羊水过多、腹壁紧张、子宫膨大过度等症状,宫腔压力便会增大,随即引起子宫胎盘血流量减缓、缺氧以及孕产妇血管痉挛,以致其血压升高。⑤前列腺素水平:通常,人体内血压可以维持在一个较为相对稳定的水平,是由于体内一般处于平衡状态的加压与降压物质,而前列腺素可以起到使血管扩张的作用,因此,当孕产妇血管中前列腺素减少时,血管壁对加压物质的反应性便会增高,从而导致妊高症的发生。

1.2妊娠高血压的临床表现

妊娠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血压升高:收缩压≥18.7kpa(140mmHg)或舒张压12.0kpa(90mmHg),且持续时间较长不下降。②蛋白尿:留清洁中段尿检查,24h的尿蛋白≥0.3g。③水肿:下肢和腹壁水肿,重者出现腹水,且经休息后水肿未消失。一般体重增加过多的孕产妇易出现此症状。④身体异常:表现为头痛、眩晕,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等。⑤抽搐昏迷:抽搐昏迷可发生在产前、产时或产后,是妊娠高血压病情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抽搐时患者表现面部肌肉紧张,双眼固定无神,牙关紧闭不开,全身剧烈颤抖,思想意识丧失,呼吸骤然停止,大小便暂时失禁等,症状较为严重时可致死亡。

2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妊高征的临床观察

2.1资料与方法

2.1.1一般资料以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2月确诊为妊高征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24例,观察组24例。其年龄为20~38岁,平均年龄27.8岁,孕周22~37w,平均孕周35.6w。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

2.1.2方法48例患者在患病入院时,均对其做相关检查,并给予常规护理。其中,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主要具体治疗方法为硫酸镁静脉滴注,滴注1次/d,滴注速度为1~2g/h,滴注配比为50ml25%硫酸镁溶液与300ml10%葡萄糖溶液[3]。对观察组,不仅对其采用硫酸镁静脉滴注的西医治疗,还对其结合一定的中医治疗,中药成分为枸杞子15g、24g、熟地20g、山茱萸15g、泽泻10g、牡丹皮10g、山药15g、茯苓10g、菟丝子15g、杜仲15g、党参15g。

3结果与分析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痊愈数大于对照组,相比较来看,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见表1。

3讨论

妊高征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4],通过本文分析可知,本病除需要积极进行常规救治外,正确的预防与结合中药成分的科学护理也尤为必要。

针对妊高征的影响因素,认为正确的预防措施一般为:①按时产前检查,做好孕期保健。在妊娠早期测量一次血压,作为基础血压,之后定期测量血压,在妊娠35w以后,尤其应每周量血压,测体重,以便及时发现妊高症症状,及早治疗。②合理安排饮食,注意日常休息。饮食、营养与日常休息与妊高症的发生息息相关。加强妊娠期饮食营养,尤其是叶酸、蛋白质、维生素等的摄入,加上按时休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妊娠高血压的发生。③重视遗传因素,防治原发疾病。有家族高血压病史,尤其是家族妇女有患过妊高症,以及本身曾经患过慢性肾炎等可以引发妊高症疾病的孕产妇,为了自身及胎儿健康,更应做好预防准备,防治妊娠高血压的发生。

硫酸镁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解痉、镇静的作用,常用于血管扩张,降低血压,治疗子痫和妊娠高血压[4]。中医讲究对症下药,枸杞子、、熟地、茯苓建脾益气,其余补血活血、平肝潜阳。气血双补可以优化全身脏器血液循环,恢复可能有问题的肾小球功能,缓解小血管痉挛,提高身体机能。本文通过对48例妊高征患者的研究表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中西医护理,能更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为更优质的护理干预提高途径。因此,单纯使用西药对妊高征患者进行一般护理,效果不及与中药结合护理,即中西医结合护理妊娠高血压疗效效果更加明显,应该在临床应用中更多的推广。

参考文献: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4-82.

[2]张优玉.硫酸镁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4):75-76.

妊娠高血压原因篇7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凝血指标;D-二聚体

妊娠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onDisordersComplicatingpregnancy,HDCp)是妊娠期一种严重危害母婴健康的常见的特有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和子痫等。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并不明确。文献表明,血液的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变化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1-2]。正常的孕妇机体呈现生理性的高凝状态,纤溶功能相对下降,这一生理变化有利于预防产后出血,但如果血液处于过度高凝状态,可能会导致出现反复流产、FGR、胎儿窘迫、早产甚至死胎等围产期的各种不良结局[3]。因此,妊娠期监测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2012年1月~2014年5月我院153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的变化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提供参考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来自2012年1月~2014年5月我院住院和门诊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53例(疾病组),年龄分布在19~37岁,平均年龄为(25.6±11.3)岁。同时,选择此期间内正常妊娠妇女15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分布在20~38岁,平均年龄为(24.8±10.9)岁。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仪器、试剂和方法仪器:赛科希德SF-8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试剂:pt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试剂;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试剂;FiB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试剂;tt凝血酶时间测定试剂;D-二聚体测定试剂;试剂厂家:北京赛科希德公司。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早晨7~9点钟空腹采集静脉血标本,注入含枸橼酸钠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中,采集后立即颠倒混匀10次,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9。所有标本以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出血浆后在2h内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浓度。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血浆pt、aptt、FiB、tt的检测结果结果如表1所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浆pt和aptt值与对照组相比,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比较,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妇女妊娠期间发病率较高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孕妇安全和胎儿的发育[4]。正常人凝血功能、抗凝血功能之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正常孕妇的凝血功能和抗凝血功能也会发生生理性的改变,妊娠晚期更为明显,这有利于妊娠分娩后止血。文献研究表明,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失衡以及孕妇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是HDCp发病的关键性因素[5]。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标志物,而aptt是反映内源性凝血功能的标志物。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浆pt和aptt值显著缩短,这说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机体处于明显的高凝状态。同时,血浆FiB浓度升高,这提示患者有血栓形成倾向。tt是衡量患者体内FiB是否足量、结构是否正常、抗凝物质是否增多的指标,本研究发现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浆tt正常,与正常孕妇无显著性差异。D-二聚体是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指标。本研究结果表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浆D-二聚体显著高于正常孕妇。与文献报道一致[6]。

综上可知,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体内处于高凝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状态,严密监测血浆凝血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雷马香,刘筱娴.妊娠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6(3):177-179.

[2]李影.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改变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78-80.

[3]张德才,张洪为.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凝血功能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3):116-117.

[4]贺岩,张亚梅不同孕期孕妇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的变化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9,31(9):829.

妊娠高血压原因篇8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发病因素;分临床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妊娠期妇女所特有的并常见的一种疾病,会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抽出、昏迷甚至发生母婴死亡的临床特点,其危害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又称为先兆子痫或子痫,子痫就是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出现抽搐强直的表现,发生率高达40%以上。虽然在孕妇产后此症状会消失,但妊娠高血压还是严重影响母婴的健康,是促使孕妇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为了探索防治妊娠高血压的有效方法,本文对妊娠高血压的发病因素进行临床分析。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取本院2008年3月~2008年11月接收的2750例产妇,年龄21~46岁之间,平均年龄(29.6±3.3)岁;其中妊娠高血压患者110例,经诊断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的患者8例;子痫前期的患者85例(且产前子痫的5例,产后子痫的3例);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的患者10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的患者7例。

1.2方法妊娠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很多,所以从2750例患者中随机抽出220例身体状况正常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将其中的110例妊娠高血压产妇作为观察组,两组按照1:2的比例,对两组产妇的年龄、经济情况、分娩历程、体重、家族史、产前检查、不良情绪及季节差异进行对比。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的患者年龄大、初产妇率高、经济状况较差、体质量指数、家族病史多、产前检查少、不良情绪多、季节以秋冬季为主的结果,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经过两组患者的对比明显看出,妊娠高血压的患病因素很多,不是单一一种因素所导致。如年龄,年龄越大会造成身体机能下降、代谢紊乱,导致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初产妇的发生率比经产妇要高很多,因为初产妇的免疫耐受能力强,已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2]。经济状况的好与差也影响孕妇的妊娠高血压的发生,经济条件差、孕妇文化知识弱、不注重产前检查、对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差;并且因为经济条件有限,即使在检查时也只是单单B超检查,不做全面检测,胎儿是否缺少营养、钙质吸收是否良好等都能引起妊娠高血压的发生。妊娠高血压的发病也可能有遗传的因素,据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缺失属于生物学遗传性分子之一[3]。观察组的患者中产前检查的概率相对比较低,产前检查可以通过医院医疗设施对自身及胎儿进行健康的检查、观测并能预防、治疗,减少妊娠高血压的发生。情绪也是诱发妊高症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良的情绪作为刺激根源通过感觉神经传入大脑,作用于下丘脑刺激肾上腺后激活交感神经分泌儿茶酚胺物质增加,促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造成妊娠高血压的现象。秋冬季节气候干燥,气温下降,外界气压压差大易造成血压升高引发妊娠高血压的发生。

因此,引发妊娠高血压的原因很多,尚不明确单一一种因素。所以对于妊高症的孕妇应该加大监测力度,并采取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孕妇保健知识的传教、心理压力的疏导、养成饮食习惯、适量运动及为经济条件差的患者免费提检等)的方法共同作用,使孕妇机体保持稳定的水平,减少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雷马香,刘筱娴.妊娠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03):187.

[2]周艳颖,马艳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危害因素分析.当代医学,2009(07):231-232.

妊娠高血压原因篇9

【摘要】目的:探讨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减少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及胎儿病死率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3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进行分析。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发生率占同期住院产妇的0.41%,占同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5.3%,孕产妇病死率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的3.03%,围生儿病死率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的6.1%。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宣教,早期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从而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发生率。对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适时终止妊娠,有利于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的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力衰竭;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R714.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174-02

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衰是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基础上发生的以心肌损害为特征的心衰症候群,是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既往无心脏病症状及体征,突然发生以左心衰竭为主的全心衰竭,约占妊娠合并心脏病的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约有4%发生此病[1]。其发病隐匿、病情凶险,早期症状易被忽视,处理上与一般心衰有所不同,早期诊断、正确处理极为重要。它严重威胁着母婴安全及健康。现将我院5年间收治的3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分析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2004年9月―2009年9月住院产妇8469例,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65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35例,发生率占同期住院产妇0.41%,占同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3%。年龄23~40岁,平均28.6岁。初产妇21例,经产妇14例。孕周

1.2诊断标准

1.2.1早期心力衰竭[2]:①轻微活动后即出现胸闷、心悸、气促;②休息时心率>110次/min,R>20次/min;③夜间常因胸闷而坐起呼吸;④肺底部少量持续性湿音,咳嗽后不消失。衰竭①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卧位性咳嗽,甚至咳淡红色泡沫痰;②发绀;③交替脉;④左室和/或左房扩大,心率增快,心率≥110次/min;⑤舒张期奔马律;⑥两肺湿音,伴或不伴哮鸣音;⑦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

1.2.2临床表现:35例患者均有休息状态出现胸闷、气急、不能平卧或端坐呼吸,心率>110次/min,舒张期奔马律5例,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23例,21例心尖部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一侧或两侧肺底部持续湿音,有哮鸣音9例,血压210~165/110~125mmHg(1mmHg0.133kpa),尿蛋白(+)~(++)。31例X线示心影增大和肺水肿,35例均符合心力衰竭标准。

1.2.3心衰发作诱因:并低蛋白血症30例,产前贫血15例,心衰发作前水肿31例(严重水肿20例),使用硫酸镁负荷量时诱发心衰2例,使用白蛋白及红细胞等扩容治疗6例,双胎妊娠2例,继发于肺部感染2例。

1.3产前检查情况:从未产检14例,产检7次5例。院前发生心衰者均为从未产检或产检发现血压高,未遵医嘱复查或住院治疗者。

2结果

2.1治疗经过:明确病因,积极治疗,让患者半坐位或坐位,双下肢下垂,面罩吸氧,限盐饮食。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应用硫酸镁的基础上,应用酚妥拉明20~30mg静点,根据血压调整滴数。利尿用速尿20~40mg,4~6h1次,酌情用镇静剂。强心用西地兰0.4mg,4~6h重复使用。重度贫血患者心力衰竭纠正后少量输血纠正贫血。存在呼吸道及肺炎的患者抗感染治疗。在心衰控制后24~48h终止妊娠,32例行剖宫产术,3例经阴道分娩,其中阴道助产2例。

2.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对母亲及围生儿的影响

2.2.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对母亲的影响:本组3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孕妇,32例住院期间经积极抢救,均平安渡过分娩期及产后2周,仅1例死亡,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患者的2.9%。

2.2.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对围生儿的影响:胎儿37例,早产10例占27%,宫内生长迟缓5例占13.5%,宫内窘迫6例占16.2%,围生儿死亡2例占5.4%。

3讨论

妊娠高血压疾病时全身小动脉痉挛,心肌血供不足;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左心负荷过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平衡失调,体内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荷;贫血,低蛋白血症致血渗透压降低,诱发肺水肿和心衰。妊娠期血容量逐渐增加,至妊娠晚期血容量增加30%,心脏负荷增大,相应的左心室排血量明显增加,但在妊高征时,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左心室负荷加重,如血液黏滞度增加,将对心脏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肌缺血,心脏间质水肿,严重者可发生出血性心肌变性。左心室负荷过度增加,则导致心力衰竭。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属高危妊娠,直接危及母儿生命,心力衰竭始终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3]。本组35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孕妇,32例住院期间经积极抢救,均平安渡过分娩期及产后2周,仅1例死亡,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患者的2.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母体对胎儿的血液供应减少,导致胎儿缺氧和生长迟缓,易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本组35例中产胎儿37例,早产10例占27%,胎儿宫内生长迟缓5例占13.5%,胎儿窘迫6例占16.2%,围生儿死亡2例占5.4%。所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和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提醒一定要加强孕产妇保健的宣教,及时发现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的发生,对于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症状如活动后心悸、气短、夜间胸闷不能平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发绀、咳嗽、咳泡沫血痰等表现时一定要及时到有救治条件的医院就诊,为抢救赢得时机,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新生儿窒息和围生儿病死率。

重视妊娠高血压性心衰的易患因素,及时认识心力衰竭的早期表现:(1)轻微活动后出现胸闷,心悸,气促;(2)休息时心率超过110次/分,呼吸频率超过20次/分;(3)夜间常因胸闷而坐起呼吸,或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4)肺底部出现少量持续性湿音,咳嗽后不消失。对有以上表现者及时完善胸片,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诊断[2]。本组病例提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本身或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严重水肿、多胎妊娠、呼吸道感染等均是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衰的易患因素。对有易患因素者严禁扩容,对有扩容指征或需输血者必要时输血或输白蛋白前或后予利尿治疗。在发生心衰之前,常有干咳,尤以夜间为甚,但易被误认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而延误时机[4]。因此,对所有妊娠高血压,特别是合并以上易患因素者,如有咳嗽,应完善相关检查,明确是否为心衰早期或呼吸道感染,更应警惕两者合并存在的可能。对有心衰易患因素者慎用硫酸镁解痉,因镁离子为钙离子拮抗剂,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心肌收缩,中毒量可致传导阻滞,且硫酸镁负荷量使用速度较快,易诱发心衰。

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是及时终止妊娠。妊娠高血压性心衰为妊娠期特有,随妊娠继续,病情会日渐加重,经治疗后病情好转为暂时的,终止妊娠为最有效的去除病因的措施。因而对高危患者及有早期心衰患者及时终止妊娠,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是预防及治疗的关键所在。分娩时,子宫收缩及屏气时腹压升高和全身肌肉收缩使回心血量增加,周围阻力升高,而胎儿娩出后腹压骤降使血流涌入心脏血管,同时横膈下降,心脏复位,这些变化使血流动力学发生剧烈变化,可能再次诱发心力衰竭,所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患者,不宜经阴道分娩。剖宫产可以避免以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连续硬膜外麻醉也可降低周围的血管阻力,均能减少心脏负担,同时配以心电监护,能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其结果较阴道分娩者明显改善预后。故当心力衰竭症状有所改善后应考虑剖宫产终止妊娠,如孕周小,也应以孕妇为重,术后要妥善处理早产儿。本组35例中32例行剖宫产术占91.4%。若患者及其家属不愿意剖宫产终止妊娠而经阴道分娩,应用心电监护及严密观察下实施,如果经阴道分娩确实困难,应说服患者及家属尽早剖宫产

结束分娩。无论经阴道分娩或剖宫产结束分娩,必须注意产后子痫、产后出血和感染的发生及防治。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的病理特点为心排血量降低和外周血管阻力升高,治疗原则是降低心脏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全身各脏器的血液灌注,控制心力衰竭后及时终止妊娠,适时终止妊娠对已发生心衰,肺水肿者,治疗应在扩血管基础上强心、利尿,慎用硫酸镁,心衰控制后6~8h终止妊娠,因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肺提前成熟,即使32~34周,应以孕妇为重,选择剖宫产为宜,以防再次发生心衰[5]。术后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妊娠高血压疾病伴贫血或低蛋白血症者,心脏可有低排高阻变化,当有呼吸道感染时,极易发生心衰。产后3d心脏负担重,若无明显失血,一般24h输液控制在500~1000mL为宜[2]。硫酸镁作为基础用药,同时选用酚妥拉明扩张血管,及时强心利尿。

总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常危及母婴生命安全,产科医生必须提高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的认识。重视妊娠高血压的防治加强对孕产妇孕期知识的宣传,提高孕产妇对妊娠期疾病的重视,定期产检,对产检者孕期进行饮食营养的指导,预防营养不良致贫血。及时发现并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防治低蛋白血症。早期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从而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发生率。对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适时终止妊娠,有利于降低孕产妇和围生儿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家福,吕新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心功能衰竭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10):589

[2]乐杰.妇产科学.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1

[3]全国孕产妇监测协作组.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9,34(11):645

妊娠高血压原因篇10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4.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135-0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disordersinpregnancy)是妊娠期妇女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达9.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脑出血是较为罕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孕产妇和围产儿的生命安全。我院对2005年3月~2011年1月收治的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方法,减少脑出血等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3月~2011年1月收治的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脑出血患者,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32.4±11.6)岁。妊娠周数30~35周,平均孕周(32.3±5.9)周,其中初产者3例,经产者3例。6例患者血压160/110mmHg~200/120mmHg,蛋白尿++++以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脑出血,出血量15~60ml,Ct检查示血肿位于额叶1例,颞叶1例,基底节区1例,小脑1例,脑干2例。全部患者均有抽搐、头痛、呕吐等首发症状,其中伴有不同程度的昏迷1例,瞳孔散大1例。全部患者均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脑出血,同时排除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及家族史。

1.2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脑出血量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出血量<20ml的患者给予镇静、脱水、控制血压、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及补充营养等保守治疗;出血量>20ml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前给予mgSo4控制血压在140/90mmHg左右,术中监测胎心搏动。孕周大于36周,胎儿成熟度检查提示胎儿已成熟者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同时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2结果

保守治疗患者母胎状况均良好。手术患者术后死亡1例,围产儿死亡2例。其余4例患者术后肢体功能障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例肢体功能恢复良好,1例遗留轻度肢体功能障碍,1例遗留永久性偏瘫。妊娠分娩率66.67%,孕产妇生存率83.33%,围产儿生存率66.67%。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gestationalhypertension)、先兆子痫(preeclampsia)、子痫(eclampsia)、原发高血压并妊娠(primaryhypertensioncoincidentalpregnancy)及继发高血压并妊娠等。妊娠期妇女由于脑部小血管持续痉挛,调节功能丧失,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脑血管发生纤维素样坏死,血脑屏障破坏,发生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在遭遇外部环境刺激,血压增高时破裂出血,形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脑出血。由于妊娠期血管内皮通透性增高,血管内成渗漏,造成脑组织肿胀,颅内代偿空间小。发生脑出血时更易发生占位效应,加重脑损伤;当胎盘发生缺血缺氧时常进行扩容治疗以改善胎盘血供,扩容治疗会增加颅内压,加重脑损伤,导致孕产妇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脑出血常由于周围环境骤然改变,机体发生应激性血压骤升而发生,多见于于先兆子痫后、子痫时、分娩时、情绪波动时,一旦发生,将严重威胁孕产妇和围产儿的生命安全。及时终止妊娠是去除病因、防止病情恶化、减轻脑损伤的根本措施。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脑出血常见症状有:发病前有头痛、眩晕、视力障碍甚至晕厥,意识丧失快速、深度,患者通常会迅速进入深度昏迷状态,并伴大小便失禁。临床上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一旦出现头痛、抽搐、呕吐和意识障碍,应首先考虑是否合并脑血管病变,及早会同神经内科医师会诊,必要时行头颅Ct检查,以便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将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降至最低。

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脑出血的根本方法是终止妊娠,一般采用剖宫产手术。对于出血量多的患者应尽快行开颅血肿清除术以降低颅内压,可与剖宫产手术同时进行。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保持安静和卧床休息,给予解痉、降压、脱水、止血、镇静、镇痛等对症支持治疗,以缓解脑组织损伤,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目前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精神过度紧张;外界刺激导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气温变化过大;年龄<20岁或>36岁的初孕妇;营养不良或过剩;有糖尿病、肾病等病史;缺钙;体重指数≥0.24;子宫张力过高(如羊水过多、巨大儿、双胎及葡萄胎等)。

妊娠期妇女,尤其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人群在妊娠期时应做到:认真做好妊娠期保健,定期检查测量血压、体重、尿常规等,及时发现异常、尽早治疗,可明显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将其对孕产妇和围产儿的伤害降至最低。此外,妊娠期妇女应注意加强营养和休息,多摄入三高一低饮食,即蛋白质、维生素、钙含量高、低盐的食物。多摄入动物肝脏、鱼肝油、奶制品、蛋、胡萝卜、绿色蔬菜和谷类等富含维生素a及维生素e的食物,适当补充铁剂和钙剂,少摄入腌制食物。睡眠最好采取左侧卧位。保持愉快的心情,保证足够的休息,避免外界因素的刺激。

通过对我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我们发现:积极开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孕产妇和围产儿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乐杰主编.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7~104.

[2]梁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出血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8,15(2):58~59.

[3]赵有发,张远明,梁维邦,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脑出血的临床治疗[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5(2):97~98.

[4]梁宏光,孙立峰,崔莹,等.早期预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脑出血相关性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12):1909~1910.

[5]胡文霞.延髓背外侧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