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新技术开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33:52

化工新技术开发篇1

会议结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科技工作,分别对各高新技术领域2013年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会议强调,2013年,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高新技术领域工作开局顺利的大形势下,高新领域将围绕加强关键技术和装备、基础元器件和材料的部署,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共性技术攻关、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强文化科技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几项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会议充分肯定了2012年全国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在过去的一年里,高新战线全面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顽强拼搏、开拓进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支撑引领经济发展成效显著。重点领域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装备研制取得重要进展;服务和支撑产业发展取得新业绩,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效显著,促进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现代服务业进展顺利;产业载体建设迈上新台阶,示范区和科技城“先行先试”作用充分发挥,高新区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科技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惠民取得新成效,文化科技支撑体系初步形成,产业化示范成效显著;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计划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政策激励机制不断完善,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国际合作逐步深入。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科技事业正处于发展关键期和改革机遇期,高新领域工作已然置身新一轮产业和科技变革的大环境。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大幅提升,全球科技的发展态势与国内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形成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的动力,发展高新技术和产业已具备良好的契机与条件。“高新领域”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刻分析并且准确把握新的形势,抢占新一轮高新技术发展和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会议强调,2013年高新技术发展和产业化工作主要推进以下五项重点任务:一是扎实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各项举措。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中央6号文件精神,加大体制机制、管理创新和政策突破的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继续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二是支撑引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实施重大专项和重点专项,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加强共性技术攻关,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推进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国家高新区发展,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三是全面提升持续发展能力。把握高新技术发展规律和前沿趋势,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超前部署,推进前沿技术研究;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在产业急需、任务明确的领域建设一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快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服务机构建设,增强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的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四是促进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充分发挥文化与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加强文化领域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把科技惠民放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服务民生建设。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专项行动,推动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五是以全球视野推动科技创新。加强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的跟踪分析,准确把握产业竞争格局变化的新动向,结合我国实际需求布局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政府间科技合作机制,掌握和运用国际规则,推进开放创新。

化工新技术开发篇2

一、"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

(一)黄冈科技发展的基本态势

"十五"期间,全市认真贯彻科教兴市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落实,形成了一个重视科技、加速推进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热潮。随着一系列推进科教兴市,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出台与实施,科技工作的宏观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创新越来越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科技事业稳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兴起,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取得新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03年,全市专业技术人员达到10.2万人,较2000年增长8.8%;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1.2万人;全市拥有研究开发机构160多个;全市R&D(研究开发)经费投入达到1.8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20%;民营科技企业达到320多家。"十五"期间,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增强了信息服务能力;部分科研仪器配备得到了更新改造,科研条件得到较大改善。2003年,全市专利批准数170余项,比2000年增长118.9%;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84亿元,比2000年增长83%。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以及光机电一体化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2003年,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4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高新技术产业正成为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初见成效,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方面,培育出一批优质高产抗病的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大力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加快了作物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转变;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比2000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工业方面,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等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增强了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全市工业企业近30%的生产设备实现了微电脑控制,半数以上的企业使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全市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7.8%,比1995年提高4.8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9%,比2000年增加12.9个百分点,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增强。

虽然"十五"我市科技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不大,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名牌产品、知名企业不多,经济竞争能力不够强。二是行业技术发展不平衡,多数企业装备水平、工艺技术还比较落后。三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强,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四是激励和引导技术创新的政策不配套,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五是研究开发投入不足,R&D经费占GDp的比例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科技发展不够,"科技瓶颈"仍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二)黄冈科技"十一五"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世纪之交,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及其产业迅猛发展,人类正加速步入一个崭新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时代,我国也即将进入由创新主导经济增长的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充分估量科技经济发展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影响,迎接科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经济由卖方市场进一步向买方市场转变,社会科技需求将更加旺盛,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市科技发展将面临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我市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成为党和政府科技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重要目标,科教兴市战略成为黄冈发展的第一战略;国际、国内新一轮产业转移为湖北乃至黄冈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发展途径。这些都为"十一五"湖北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黄冈科技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世界新技术革命势不可挡,我市面临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压力;国内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竞争日趋激烈,黄冈作为革命老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形势十分紧迫,产业技术和企业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储备不足,将严重制约黄冈经济的发展。

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紧紧把握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切实增强加快黄冈科技发展的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发展观、市场观、特色观,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开放的办法,加快科技快速发展,推进我市科技工作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二、黄冈"十一五"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定不移地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总体跟进、重点突破,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方针,大力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现代化,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和社会生产力质的飞跃。

"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跨越式发展原则。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超常规发展的思想,选择若干具有自身优势和较大市场潜力的重要技术领域,赶超全国乃至世界科技先进水平,以技术跨越带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科技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坚持指导性计划与指令性计划相结合,通过政策导向与市场竞争机制,有效地推进科技产业化。

3.突出特色原则。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生产力。在加快推进我市科技进步进程中,要坚持立足黄冈的科技优势与资源优势,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形成若干新兴支柱产业为目标,实施重点突破,形成具有黄冈特色的高新技术产品群、高新技术企业群,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科技经济协调发展。

4.加强"集成"原则。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放眼全国和世界,在资源配置上加强集成;要积极加强政府部门的集成,发挥科技主管部门"前线指挥部"的作用,统筹协调,实现各部门的合作联动,致力形成推进技术创新的合力。

5.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增强对自主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强调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把引进和利用国外省外技术、资本、人才作为加速黄冈科技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在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上下功夫,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产品。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化取得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黄冈经济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竞争力和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显著提高,经济、社会、科技协调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全省高市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58.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货值年增长20%;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高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以光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省的新兴支柱产业。

--主要行业的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达到工业化国家90年代中期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和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重大新产品;工业信息化水平、新产品产值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市场占有率、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主要农作物实现一次品种更新换代,农产品质量显著改善,竞争力明显增强;单位面积的产出逐年递增,农业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分别提高15和20个百分点;乡镇企业装备、工艺、产品的科技含量,劳动者素质及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

--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科学家和企业家队伍,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到1.6万人;科研基地和企业科研机构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市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财政对科技三项经费的投入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达到2.0%,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三)总体部署

黄冈市"十一五"科技工作的总体部署是:围绕一条主线,实施三大工程,强化五项措施。

围绕一条主线:即紧紧围绕"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条主线。一方面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方面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现代化。

实施三大工程:即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企业技术进步工程和科技兴农工程。

强化五项措施:即着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突出改善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科技对外开放;注重加强战略研究与总体规划。

三、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积极培育黄冈第一经济增长点

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尽快形成一批对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举足轻重、规模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增强我市经济实力、实现振兴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的基本思路是: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有限目标、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三大领域为重点,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着力抓好项目、企业、基地三个环节。

(一)优先发展三大领域

1.光电子信息

重点发展光纤光缆、光通信系统及设备、工业激光设备、激光医疗设备、光纤传感器、光电测量仪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及其产品,积极发展各种计算机软件。开发光纤、光缆、光纤预制棒、宽带光缆、高频电缆、光电器件及光电仪表、激光防伪、CD-Rom存储设备、多媒体教育软件、CaD/Cam软件、数据库系统管理软件、光盘及光盘机、iC卡及其相关产品。加强新型激光器、GpS、GiS系统、新型光纤传感器件、光电材料的研究开发。

2.生物技术及新医药

全面实施"湖北省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化推进计划",重点发展新型中药、生物工程药物及新制剂、新型功能食品、医药新制剂和以生物农药、转基因动植物为重点的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开发基因工程药物、细胞因子产品、预防性疫苗、诊断试剂、新型抗病毒、维生素、氨基酸合成药、Bt生物农药和植物农药新产品,新型高效酶制剂,加强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开发。

3.新材料

重点发展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开发可降解农膜母料和农用新材料、电子专用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及体内植入物、稀土材料、复合金属材料制备工艺及成套设备、油田化学品、工程塑料生产技术及装备和通用塑料高性能化、高性能涂料、高性能密封材料及制品、超细粉体材料、特种增强材料及制品、新型防水建筑材料等。

(二)重点抓好项目、企业、基地三个环节

1.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十一五"期间,每年选择10项左右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巨大的项目,集中资源,重点组织实施,使重大项目成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突破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争取国家各部门对我市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支持,争取重大项目进入国家、省各类专项计划;技改计划和火炬计划对重大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2.按照"抓大促小"的原则,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实施大公司战略和品牌战略。积极推动和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上市,"十五"期间,培育若干个年销售收入过1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和30个左右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使它们成为技术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可观的骨干企业。以培育知名品牌为核心,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推动一批在全国有技术竞争力的大型骨干高新技术企业的形成。

在抓好大企业的同时,积极为中小企业的成长创造条件。广纳人才,广筹资金,采取优惠的政策,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壮大,形成一大批机制灵活、管理规范、市场适应性强、具有竞争活力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活跃创新氛围,提供后备项目,培养和锻炼大批企业家和技术创新人才,积累人力资本。

3.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与发展步伐

按照深化改革、突出重点、提高水平、办出特色的总要求,加快高新区的建设与发展。要将农业高新技术及产业示范园建设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抓好抓实。着重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建设好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增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孵化"功能。二是抓好标志性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园内形成产业特色和优势。三是重点创建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企业自主开发产品的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四是各区每年滚动实施5个产学研合作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三)着力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

光电子信息技术是21世纪的核心技术之一,光电子信息产业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战略产业。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举全市之力,集全国之力,借世界之力。,以开放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抓大与促小相结合,实现集约型、跨越式的发展。重点发展四大产品群。

发展四大光电子信息产品群,即发展以光纤光缆、光通信器件、光通信系统及设备、移动通信系统及设备为主体的信息光电子产品群;以工业激光、医疗激光、光学元器件为主体的能量光电子产品群;以光纤传感、光存储、光显示、光输入为主体的应用光电子产品群;以应用软件、电子商务软件为主体的软件产品群。

(四)全面推进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化

21世纪是更加注重生命质量的世纪,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将是国际竞争最激烈、也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十一五"期间,要集成优势,特色发展,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出发点,以促进和带动全市的战略性结构调整为目标,全面贯彻"湖北省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化推进计划"。

实施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化推进计划要以"高水平、高速度、高效益"为基本思路,以重大项目为纽带,集成推进;以基地为依托,点面结合;以培育持续创新能力为根本手段,开放式发展,形成外引内联,共同推进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化的良好局面。

要以中药现代化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结合,重点加强中药复方的二次开发和中药新剂型的研制,形成一批优质中药品种;以生物工程产品为新增长点,大力发展自主产权的产品,重点研制生物工程药物和生物制剂,着力抓好现有优势产品的创新与产业化,大力推进保健食品规模化、集群式发展;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的原料药及化学合成药工业,继续抓好现有优势原料药的产品创新,重点研制化学龄前新药和开发药物新剂型,保持和壮大我省原料药及化学合成药的优势地位;积极推进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化,重点加强动植物新品种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加大农业生物制剂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继续抓好设施农业的配套开发,进一步发展绿色食品。

努力实现四大目标:一是全省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实现产值25亿元,其中,新医药产业和农业生物技术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7亿元和4亿元,产业实力显著增强;二是培育一批能参与国际竞争的知名品牌、拳头产品和龙头企业,形成1-2个年产值过10亿、10个以上过1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一大批中小型科技企业;三是创新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农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和良好运行机制,整体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四是形成以武穴为龙头,辐射和带动全市各县市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迅速发展的良好格局。

四、实施企业技术进步工程,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

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调整工业经济结构,是"十一五"我市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十一五"期间,要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放在突出的重要地位,从工艺装备、产品开发到企业信息化各个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抓紧落实。

(一)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提高企业工艺及装备水平

要加大力度,加快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特别是机械、冶金、纺织、化工、建材等支柱产业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关键设备的优化升级,促进企业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带动传统工业全面升级。

机械工业重点抓好高精密度数控技术、精密成型技术、特种铸造技术、高等级输配电配套技术和CaD、CimS技术等的应用。冶金行业重点加强高效选矿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高效连铸技术、特种耐火材料新技术和新产品等的应用。

纺织行业重点加强无梭织机、清梳联、精梳、自动络筒、oe纺服装、服装设计CaD以及化纤直接纺、连续纺和服装后整理新技术等的应用。建材行业重点抓好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非金属矿深加工及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加快水泥超细磨技术、生产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

化工行业要围绕石油化工、盐化工、磷化工三大化工行业产品的深加工,重点应用膜分离、超滤等先进分离技术、先进催化技术和自动化技术。

(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

1.针对影响全市工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组织实施科技攻关、技术创新等科技计划。力争在下列几个方面实现突破:

--虚拟制造、快速原形、模糊控制、数控系统等先进制造技术;

--模具钢、冷轧钢生产技术,提高合金钢洁度和精度的技术;

--纤维混纺、交织一步法染整、棉毛织物高档印染后整理,化纤仿真织物印染后整理技术;提高麻纺质量的苎麻品种改良、脱胶、纺织及印染整理技术;

--石墨、石膏、膨润土、石英、磷资源等非金属矿的深加工新技术;

--农药复配及农药新制剂技术,有机原料清洁生产技术。

2.加强"两高"(高市场占有率、高技术含量)新产品开发,着力培育名牌产品。重点开发下列产品:

--电动汽车、新型散装粮食运输车、双燃料汽车以及发动机电控系统、汽车发动机自动导航装置、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安全气囊、制动防抱死系统、特种车桥、汽车空调、轿车气门、汽车灯具、汽车密封件、动力转向器等汽车零部件新产品和汽车性能检测设备;

--轿车用先进钢板系列产品、冷轧硅钢片系列产品。

--复合超细纤维、功能化纤维、高强力机织土工布、精毛纺面料、高档化纤面料。

--新型节能、高强、轻质、保温墙体材料,新型装饰装修材料、特种陶瓷、特种玻璃材料。

--新型表面活性剂、高效催化剂、涂料、染料中间体、高效低毒安全新农药等精细化工新产品。

(三)以制造业信息化为重点,大幅提升传统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制造业,是社会生产力持续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保障,国家或地区经济竞争水平的最直接体现和实现工业化的主力军,是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基石。制造业信息化是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武装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而培育后发优势、提升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黄冈是全国革命老区,传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必须以信息化为根本手段,加快提升企业竞争力,是"十一五"黄冈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要实施"制造业信息化重点专项计划",以支柱产业,尤其是汽车产业为重点,以迅速提升制造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为目标,逐步建立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为核心的产品创新系统,以计算机控制为核心的制造自动化系统,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系统,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加快黄冈企业的现代化进程。

1.加强制造业各行业适用的CaD/CimS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应用,推进制造业设计的信息化,力争5年内使全省制造业的CaD技术应用率达到85%以上;积极推进并行设计技术在各行业的开发与应用,力争CimS在制造业重点骨干企业的应用率达到50%左右。

2.推广应用机械、制药、纺织、冶金、化工等行业生产过程的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骨干企业生产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推广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

3.加强电子商务及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开发。加强网络建设与服务功能,积极推进企业上网,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尽快建立自己的局域网,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促进企业商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发展。

五、实施科技兴农工程,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是振兴农业的唯一出路。"十一五"期间,要以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围绕服务于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提高农民收入,以农业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应用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技兴农工程,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一)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力度,大力推广农作物优良新品种、新型设施农业与农业工程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集约化高效养殖技术、农产品保鲜加工新技术等五大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积极推进四优(优质稻米、优质三元猪、优质油菜、优质水果)工程的实施,提高农产品优质化率。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继续健全和完善以县市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以村为基础的专群结合的农技推广体系。对全市乡镇农技人员实行"农技推广服务资格证"和"上岗证"双证管理制度。

(二)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1.着眼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前瞻性,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努力争取在农业高新技术上取得突破性成果。重点抓好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粮食、油料、水果、蔬菜的保鲜、加工技术研究开发。主要抓好转基因作物新品种选育,粮棉油杂交优势利用技术,林、果、特、花卉脱毒种苗选育及快繁技术,基因工程生产动物蛋白,动物重大疫病基因工程疫苗等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加强农产品加工保鲜新技术和食品新产品研究开发,注重农作物病虫测报防治专家系统、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信息系统、畜禽规模化饲养管理系统等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

2.加强农业新技术示范园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突出区域重点,建立、完善若干个各具特色的农业新技术示范园区,示范、带动、辐射、推广高产、高效种养技术。加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建设。

(三)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市场将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黄冈是我省农业大市,农业发展事关大局。"十一五"期间要以特色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形成产业链为核心、企业加基地加农户为主要模式,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产业化推进计划",实现优势集成,重点突破,全面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和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农业增效。

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化要围绕关键技术和新产品开发开展技术创新。粮油等大宗农产品要在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技术、双低油菜适温榨油新技术、饼粕综合利用技术、菜籽壳及油脚等副产品利用技术、优质稻米加工技术、水稻加工转化技术方面重点突破;蓄牧业要实现重大疫病监测防治技术、饲料及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肉制品加工技术、特色地方水禽新产品加工技术的重点突破;名特优水产品要实现名优水产苗种繁育技术、水产品保鲜保活与安全贮运技术、水产品加工技术的重点突破;林产品要从林木产品和林产化工两方面展开,重点突破杨树等工业用材林高效利用加工技术、林产化学加工技术、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技术、名优花卉组培技术;优质水果与特色蔬菜要重点突破莲藕贮运保鲜技术、莲藕出口系列产品开发、莲藕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马铃薯及莲藕等工厂化组培生产技术、蔬菜贮运保鲜技术、特色地方蔬菜资源开发技术、特色水生蔬菜资源开发技术、水果采后综合处理与加工技术;特色资源要重点突破魔芋系列产品开发、名优茶加工与综合利用技术、蜂产品系列开发加工技术、食用菌加工技术、板栗贮运保鲜和深加技术。

要基本实现以下目标:一是通过协作攻关,在六大优势领域的30项共性关键技术中取得一批重大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化成果;二是通过扶持10个龙头企业及其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化,全面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优势农产品增值达到3倍以上;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培植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我市农产品加工工业,壮大龙头企业的经济规模,带动我市特色农业发展。

(四)实施科技扶贫致富行动

发展是硬道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十一五"期间,要以富民、富县为目标,以优势资源为载体,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实施大别山区科技致富行动,推进科技扶贫致富,带动全市广大农民脱贫致富。

实施大别山科技致富行动,重点建设一个网,抓好5个"十"。建设一个网就是建设农村信息网,推进大别山区农业信息化。抓好五个"十",即抓好十大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发展,十个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建设,十大农产品加工名牌产品的开发培育,十个重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十个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六、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科技促进社会发展,要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围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物质精神需求和消费水准,切实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工作。

(一)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以新技术为切入点,围绕避孕、节育、优生和生殖保健进行科学研究,为实现人口控制和优生优育目标提供技术保障。重点加强高效新型避孕节育技术、药物和器具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积极研究开发安全有效的早孕中止药物。同时要强调以人为本,从提高人口素质和改善生活质量入手,研究发展生殖保健和产前诊断技术,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二)开发应用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新产品、新技术,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要加强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方法和技术研究,积极应用采矿新技术。重点开发金矿渣和粉煤灰等废物资源的高值综合利用技术和废弃物材料复合技术。加强水资源利用、保护和水污染控制综合集成技术开发,重点开发耗水工业清洁生产技术,研究水资源优化调配和特殊水域净化技术,推进节水和污水控制技术产业化。研究应用量大面广、对环境影响大的污染源、物的无害化管理及治理方案与技术,开发应用工业污染源、造纸废水的防治、城市垃圾处理技术和典型重点工业废水污染控制关键技术及设备,积极防治乡镇企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

(三)积极开展减灾防灾新技术的应用与开发

重点研究开发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安全有重大影响的技术问题。研究、应用短期气候预测预报技术,地震预测预报技术,火灾预报、监控和自动扑救技术,旱情等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技术措施。

(四)大力开展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要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逐步将科普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依法治理;充分发挥各级科协、各类学术团体和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在科普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合力;坚持"以人为本"、"素质为本"的方针,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着力提高广大产业工人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能力,广大农民运用先进适用技术的能力,广大青少年的观察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的能力;加强对科普事业的投入,认真抓好科普重点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现有科普专用设施的"窗口"、"示范"作用,开展面向科技影视和广播节目制作人员、科技类期刊、报纸记者和科普管理人员的科普业务培训活动;加强专业科普队伍建设,办好一批科普团体,增强科普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成立"专家学者科技报告团"、"专家学者科普服务团",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

七、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黄冈技术创新体系的总体框架是:建立竞争、开放、协作的科学研究体系,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和灵活高效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建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又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系。

(一)加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围绕增强我市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先进制造技术以及农业、汽车、纺织、化工等重点领域或行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加快工程技术中心和创新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主要农作物育种、玉米、油菜、中药现代化、生物工程药物及制剂、生物材料、数控技术、汽车数字化等一批工程技术中心。积极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单位以产权为纽带联合共建技术中心或中试基地,积极支持科研机构转制后的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包括、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优质水果种苗基地等科技产业化基地等。

(二)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建立、健全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

中介机构是创新活动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联系科技与经济的纽带。要大力发展技术、人才信息服务,市场营销、管理咨询、技术产权交易、无形资产和科技项目评估等方面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规范管理。要鼓励大多数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化管理的中介服务机构或转变为面向企业、农村及社会进行技术转移、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培训的科技型服务企业,鼓励有一技之长的科技人员创办各种中介服务机构。

加大信息资源、信息园及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力度,围绕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依托有基础的单位或机构,抓好科技资源信息库、科技管理信息网络建设。

(三)创立若干知识创新基地,推进知识创新

建设知识创新基地是发挥创新优势,在国内外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的迫切要求。要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原则,突出优势领域和重点学科,培育一批代表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支精干的科技队伍,为黄冈市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要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三大领域的优势学科,取得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创新源和成果库,并为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促进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企业间的联合,建立知识创新基地与技术开发机构、企业之间的协作机制,鼓励企业着眼长远竞争发展需要,积极参与知识创新。

八、主要政策措施

(一)着力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一把手工程",切实抓好对各市州县党政一把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工作。注重发挥科技、计划、经济及行业管理部门的作用,加强集成,形成责权分明,部门联动的技术创新工作机制。发挥科技主管部门在科教兴市中的"前线指挥部"的功能。

投入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条件,是实施科教兴市的基本保证。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调整投资结构,鼓励、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地增加科技投入,逐步建立财政拨款、金融贷款、企业自筹、风险投资、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等多渠道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投资体系,提高技术创新投入占GDp的比重。

企业是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要运用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强化企业的投入意识,引导各类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增加对科技开发的投入。大中型企业和有条件的小型企业,都要积极落实关于企业提取技术开发基金的有关规定。科研、设计单位应从所得收益中,按规定提取适当比例,建立科技发展基金;要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科技投入的要求,大幅度增加财政对科技的投入,确保各级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要继续拓宽科技金融资金渠道,进一步增加科技信贷投入。按照"有限参与,积极扶持"的原则,一方面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有步骤地持扶兴办一批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另一方面制定有关政策,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及大型企业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同时积极寻求国际风险投资业涉足我省高新技术产业,以拓宽资金来源,促进我市风险投资业的国际标准化运作;积极帮助有条件的高技术企业上市或到创业板块市场融资,加速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

(二)突出改善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

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培养和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科技人才,努力提高劳动者的文化与技术素质,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是实现"十一五"科技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关键。要根据科教兴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新型的科技企业家,建设一支跨世纪的宏大科技队伍。要努力创造青年优秀科技人才、特别是拨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委派他们在关键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承担重任,使他们在实践中健康成长。积极加强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定期选派优秀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出国学习培训。鼓励企业和企业集团与高校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支持高校、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博士后流动站。

要着力提高全体劳动者的整体文化与技术素质。在农村,要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适用先进科学技术普及为重点,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与技术素质,并结合科技兴农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着力培养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农村经济技术能手。在城镇企业,要大力加强职工队伍文化教育与技能培训,对新增加的城镇劳动者要全面进行职业教育,严格执行先培训后上岗;对于下岗待业人员,要根据产业流动的要求进行再就业培训;对在岗人员要以岗位技能培训为重点,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

制定关于知识资本化并参与分配的相关政策,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职工持股的政策,选择有条件的企业或区域进行试点;制定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的政策,降低门槛,放宽条件,为科技人员创办科技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狠抓已出台的促进技术创新,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的落实。

加大技术创新立法和执法力度。为加强技术创新,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供法律保障。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有关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每年组织有关部门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推进贯彻落实。要重视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三)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引导和促进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其与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联合和重组。重点抓好高校、大院大所的产业化工作,使之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力军。加快科研机构的改制改革步伐。应用开发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要加快向企业化转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要转为企业法人或非营利机构。

大力加快民营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把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作为加速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促进它们上规模,上水平。

积极推进科技计划改革。在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和各主要科技领域发展纲要的宏观指导下,调整计划体系结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科技计划体系按三大类计划设置,即研究发展类计划、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类计划、科技能力及产业化环境建设类计划。第一类计划包括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计划及专项科学基金计划;第二类计划包括星火计划、火炬计划、成果推广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第三类计划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风险投资、孵化器建设等。以科技产业化为目标,建立纵深部署、横向协调的计划管理体制,加强科技计划的管理,建立新型的矩阵管理模式,实行计划决策、管理和评价相对分离,相互制约约束机制,增强计划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合理性;扶持一批独立的科技中介机构;建立科学公正的科技评估制度,大力推行科技项目招投标制,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的支撑条件和法规体系。

(四)进一步推进科技对外开放

组织全市科技力量,选择优势领域,积极参与国家、省科技合作计划,大力引进国外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提升全市技术创新起点,为提高全省科技实力、技术创新能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服务;全方位开拓国际科技人才资源,尤其是要发挥黄冈海外留学生、同乡会的作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海外华人带技术、成果、资金来鄂创业;鼓励和支持科技开发机构和企业对外开展合作研究,建立合作关系,吸引海外资金投入到湖北科技事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来;实施科技兴贸计划,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努力培植科技产品出口源。培育一批重点出口产品的骨干企业,扶持一批出口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使其成为科技产品出口的产业基地;构建对外科技合作信息系统网络,搞好"三库"(信息库、人才库、渠道库)建设;大力开展民间对外科技活动,促进民间组织机构成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桥梁纽带,发挥其作为官方对外科技合作渠道的补充和延伸的积极作用。

化工新技术开发篇3

“十一五”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工科技事业紧紧围绕行业平稳较快发展,在重大项目科技攻关、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五年中,共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4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80项:取得行业技术发明奖116项,科技进步奖1160项。回顾“十一五”以来的科技创新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围绕发展新型煤化工,集中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

“十一五”期间,行业技术创新最突出的亮点和最显著的成就之一。就是在新型煤化工领域,集中突破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多项科技成果创造了世界第一。为适应我国资源禀赋特征,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调整化工原料结构、实施石油替代战略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煤制化学品方面,我国自主开发建成了世界首套神华包头60万吨/年煤制烯烃工程,今年8月一次投科试车成功,生产出合格的聚乙烯和聚丙烯:我国自主开发的“流化床甲醇制丙烯”,完成了3万吨/年工业性试验,开辟了煤制丙烯的新途径;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个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工业示范项目已经打通全流程。探索出产业化的新路线。

在煤制油方面,我国自主开发并建成了世界首套煤直接液化大型制油装置,神华年产百万吨级油品装置已进入长周期试运行;我国创新开发的煤间接液化制油技术,相继在内蒙鄂尔多斯和山西潞安等地建成了3套16万吨/年装置。对于实施石油替代战略、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在煤气化方面,我国在自主开发并大面积推广应用曰处理千吨级“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的基础上,又成功开发了曰处理2000吨级煤量的大型炉型。已投入工业化运行;自主开发的航天(ht-l)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进入世界领先行列,填补丁国内空白。

在多联产方面,我们突破关键技术,成功建成了世界首套24万吨/年甲醇和71.8兆瓦发电的煤电联产工业示范装置,实现了长周期运行。

第二,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发形成了一批创新技术

“十一五”期间,石油和化工企业把技术创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自主研发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年产20万吨大规模md0生产技术”,在万华宁波工业园成功实现产业化,这是在早期引进不成熟的万吨级技术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形成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化技术,也是世界上单套规模最大的mdi装置,能耗比国际领先技术降低近10%,同等规模投资比国外低30%~40%,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高,标志着我国已跨入世界mdi制造技术的领先行列。

重庆紫光与天津化工厂合作,对引进的蛋氨酸生产装置进行改造创新,通过技术集成取得重大突破,建成了1万吨/年工业示范装置,结束了蛋氨酸生产装置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蓝星化工新材料股份公司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聚苯醚生产工艺,于2006年底建成我国第一套1万吨/年聚苯醚大型工业化装置。

在自主创新方面,荣获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巨型工程子午胎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开发”项目,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在三角集团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投资仅为国外的1/5~1/3,综合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石脑油催化重整成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项目,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脑油连续重整成套技术,打破了外国垄断,提高丁我国炼油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高性能纤维方面,经过攻关,突破了多项制备关键技术,目前我国碳纤维(相当于日本东丽公司t-300级)已实现千吨级规模,部分产品已投放市场,芳纶1313及芳纶1414部分型号产品,已完全实现国产化,并投入工业化生产,我国已成为继美国,日本,俄罗斯后第四个能工业化生产芳纶纤维的国家。

工程塑料方面,四川得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突破工程化关键技术,已形成年产超万吨的聚苯硫醚树脂生产规模。可生产塑料级聚苯硫醚树脂产品,打破了巴统组织长期对我国聚苯硫醚生产技术和产品的限制。

合成橡胶方面,中石化集团经过技术攻关,开发出聚合级异丁烯生产技术,形成了万吨级丁基橡胶生产能力,填补了国内紧缺的丁基橡胶生产空白,使我国七大通用合成胶种全部实现了国产化。

第五,围绕促进行业节能减排,开发应用一批先进实用技术

“十一五”期间,我们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力度,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节能新工艺,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石化产业,为行业节能减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氯碱行业开发的干法乙炔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电石渣浆污染和占地问题,实现了乙炔的连续生产,提高了装置的自动化和安全性,该技术已在全国应用38套。我国开发的低汞触媒技术是氯碱行业污染减排的重大突破,使触媒氯化汞含量由原来的10%以上降到6%以下,汞的消耗量和排放量也大幅度下降,此外,盐酸合成炉尾气回收、氯资源二次利用等一系列创新技术的应用。使氯碱行业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都有显著下降。

磷酸行业的磷酸余热回收技术已被18个企业的33台套装置采用,其中湖北兴发集团等5家企业磷酸产能达到147万吨/年,每年可节能34万t标煤,节水767万吨,节电1408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85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6万吨、固体废弃物渣量18.3万吨,使磷酸行业的节能减排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精细化工行业开发的替代光气等有毒有害原料的“绿色化学”技术,从工艺源头上消除了安全和环保隐患,经10多家企业的数十个产品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南京工业大学开发的“不同工况反应分离集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工中间体生产过程,大幅度提高了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降低了原料和能源消耗,减少了副产物的生成和排放量。

“十一五”期间,不少石油和化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多种化工产品联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子午胎企业采用充氮硫化代替传统的热水恒温硫化,胶料破碎代替烘胶等技术,节能效果明显。复合肥行业以高塔造粒代替转鼓和喷浆造粒,降低了能耗,提高了产品质量。各行业加快了节能减排共性技术的应用,目前溴化钾吸收式制冷机组已在氮肥、炼油,氯碱行业普遍推广,变压吸附技术已在氮肥,聚氯乙烯生产中广泛应用。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工业冷却节水及废水近零排放技术”,不仅在石化,化工行业,而且还在;台金、电力等其他行业广泛应用,建成高浓缩倍率(5倍)工业冷却系统示范装置75套,实现年节约和减排水3100万吨。

第六,围绕提升行业装备水平,开发研制一批重大技术装备

镇海炼化依托现有2000万吨/年炼油装置,发挥资源优化和炼化一体化优势,百万吨乙烯及配套项目全面建成投产。该项目首次采用我国自行研制的15万吨/年裂解炉、大型裂解气压缩机组、大型乙烯压缩机组、大型丙烯压缩机组、大型迷宫式压缩机、大型冷箱及20万吨/年双螺杆挤压造粒机组等关键设备,乙烯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8%。10套装置中有6套装置全部采用

求;五是要大力发展生物化工技术、新型煤化工技术,满足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及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原材料、新能源的迫切需求,突破资源制约,夯实发展基础。

第三,大力开发和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保障

“十二五”期间,石油和化学工业的节能减排面临着艰巨的任务。特别是我国政府已经向国际社会作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gdp单位能耗降低40%~45%,按照这个要求,石油和化工行业要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递减4.07%,化学需氧量下降8%,氨氮排放量下降15%,工艺过程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5%,这个任务非常艰巨。我们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开发和推广能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清洁生产技术、“零排放”技术,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等,依靠自主创新,突破能源、资源、环境对行业发展帥制约,为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行业“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第四,突出企业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化工新技术开发篇4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问题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各个国家经济地位的高低实质上取决于其具有的知识优势,拥有较高知识优势的国家将处于经济竞争中的有利位置,反之,将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现如今,科学技术在企业生产的需求中与日俱增,从而形成了一批以科学技术和先进知识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对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趋势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同时也标志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随着经济国际化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备受关注的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行业竞争,而这种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力资源,拥有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才能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才能在根本上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探究人力资源合理开发途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将基于相关理论概述的阐述,探究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对策,从而有力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经济竞争的优势地位。

一、相关概述

(一)高新技术企业概况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从而形成企业核心知识产权并用其进行正常生产活动以及业务经营的企业,这种企业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投资大量资金和精力,从事技术研发的专业人员多,研究技术成果能够为企业创造出相当高的利润价值。高新技术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代表着社会生产力,因此是我国重点支持的发展对象。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大量的技术人员、科学知识、信息技术,主要从事高新技术研发、高新技术整合以及高新技术应用等业务。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属于技术和知识相结合的密集型企业,在其生产活动和技术研究过程中,通常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科技的设备,技术人员通过运用高水平的理论知识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研究科技成果。第二,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成果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技术成果的成功与否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并且技术成果的研发成功,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第三,社会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成果的需求日新月异,并且这种需求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发展不断提高。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

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企业通过进行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等一系列活动,并结合特有的人力资源,深度挖掘人力资源潜能,提升人力资源知识基础、提高人力资源的技术水平,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并达到合理利用,最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人力资源开发可以分为数量开发和质量开发两种,人力资源数量开发是指通过一系列活动从而实现人力资源数量的改变;人力资源质量开发是指通过一系列活动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包括知识水平、生产技术、道德标准、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是价值凝结的过程,是资本和时间的投入,为了得到高价值的回报,必须实现人力资源的成功转化,并且实现价值最大化,将其有效的转化为高额的资本。

(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上个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这种新式理念逐步引入我国,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这属于一种超前的管理模式,对其还未有足够的认识,仍然没有转变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发展趋势应引起企业的关注。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逐步科学化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学科的管理,科学管理可以使企业的运营逐步规范化,有利于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企业科学管理可以分四步进行:第一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精简岗位人员;第二明确岗位说明书,重视项目发展的调研和分析;第三重视岗位考核工作,建立差异化的薪资标准;第四采取科学手段对人员进行能力评估。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逐步制度化在我国,很多企业仍然是采取独裁式的管理模式,制度的制定和项目的发展缺乏民主色彩。这种管理方式缺乏人性化,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因此,未来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将在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并且通过完善的制度树立企业的权威性,确保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逐步制度化。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逐步市场化目前很多企业的内部结构不完善,发展目标不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和市场经济体制不匹配。因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必须与市场经济理念相结合,转变人们传统的经营理念,重视价值培训、业务创新、技能提升等,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化。

二、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结构失调

目前,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结构失调,高级技术人才缺乏现象十分严重,很多高端领域后继力量不足,其中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最为缺乏。从技术职称结构角度分析,据2007年的研究资料显示,我国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的比例为1:3:6,可以看出,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比例较低。并且很多专业技术人员分布在事业单位,高新技术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从学历构成角度分析,在2000年以前,我国技术人员的学历构成主要是以高等教育学历为主,其次是中等教育学历,而研究生学历的技术人员非常少。近些年,随着教学制度的改革和社会需求的改变,高学历的技术人员人数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从年龄结构角度分析,也存在失调现象。很多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人员以40-50岁为主,而25-35岁的技术人员十分少。如果经过十年,40-50岁的技术人员已经成为50-60岁的老年人,此时他们将面临退出一线的问题,但年轻的技术人员队伍发展尚未成熟,无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后续力量。年龄出现断层的现象,隐藏着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知识和能力的断层,高龄的技术人员在学习能力和学习精力方面都十分有限,很难跟上经济快速发展的脚步。因此只有解决人力资源结构失调问题,也就是人力资源开发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从而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业务发展。

(二)缺少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开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求,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规划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从事的工作内容只是一般的人事工作,比如按照企业的岗位需求招聘人员、新员工入职培训、负责员工的考勤和工资发放等。但对于企业的战略发展、人才的职业规划等缺乏长远的规划。更严重的问题是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很满意目前的人力资源开发,认为有短期发展计划就足够了。企业这种对人力资源规划认识不足的态度,严重阻碍了企业的业务发展。另外,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偏离企业战略发展。人力资源规划缺少方向性和目的性,缺乏与企业规模和企业能力的有效结合,使得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对企业的业务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浪费了企业的资金和精力。

三、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企业的人才培训工作力度不够

如今是知识决定生产力的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高技能型人才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必须不断的进行自我进修,提高技能水平,才能顺应时代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但我国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中,过于看重生产和业务的发展,忽视员工培训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只看重眼前的利益,看重短时间内员工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没有考虑员工渴望自我发展的需求。在一些已经开展员工培训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培训课程的目标不够清晰,培训途径落后、培训课时较短、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且不够深入、培训方向与员工的职业发展不相符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大部分培训结果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有的企业认为,高层次、专业化的培训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且短时间内不能得到回报,这种错误观念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影响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进行。

(二)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不完善

近几年,在借鉴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引进了激励制度管理理念,通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初步形成了一套激励机制。比如根据企业的经营能力,为员工发放奖金、实行人才入股等。但是激励机制的建立仍然缺少我国企业的发展特点,过于引用西方经验,现有的激励机制存在原则不明确、执行力度不够、缺少员工职业规划等问题。对于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中高知识、高技能的员工来说,他们更加关注个人价值的体现,更加看重自身在企业的发展规划,能否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因此,企业需要系统分析员工优势和个人愿望,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和发展方向,引导和帮助员工建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才能有效激发技能型员工的潜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三)缺少健全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对员工的工作意识和工作行为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传统、理念、风气,是企业工作氛围的象征。但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并不重视。企业管理者认为建设企业文化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并且需要投入过多的人力,对企业的生产活动会产生影响。因此,企业管理者的发展项目中并没有建立企业文化这一项。一方面,缺少良好的企业文化,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员工在企业中缺少归属感,不利于建立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有些高新技术企业在建立企业文化时缺少特色。企业文化的建设引用过多其他企业的元素,没有结合自身的特点,过于形式化。其原因是企业没有充分分析自身情况,没有将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导致企业文化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四、完善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重视对企业员工的岗位培训

高新技术企业应重视员工培训,系统的培训可以有效的为企业的发展储备知识和技能。首先,企业应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建立岗前培训、技能培训、骨干培训、脱产培训等多种不同形式的培训。为了深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培训机构,科学制定培训内容与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从而保障培训工作的完成质量。其次,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寻求与先进企业的合作,通过开展短期的交流培训、体验培训等,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并且培训结束后应进行培训总结,确保培训成果有计划的融入到企业的生产发展中。

(二)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是高新技术企业减少人才流失的有效途径。首先,企业应该根据员工需求和企业特点,建立多层级的激励体制,以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对于普通岗位的员工,应为其提供合理的薪资待遇和福利待遇,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需求。对于高技能型员工,除了提供必要的薪资、福利待遇外,还应为其提供培训激励、晋升激励,并做好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让他们在工作中体验成就感,充分发挥个人才能进而实现个人价值,这样有利于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其次,企业应制定差异化的薪资标准,不同的薪资标准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种差异化的薪资标准不仅仅应用于员工的基本工资,同样应用于各项福利待遇,员工付出多少辛苦就会得到多少回报。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结合。

(三)建立健全企业文化

首先,高新技术企业应该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认识到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其次,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应合理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应充分结合自身企业特征,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最后,企业文化的建设应具有民主性。企业管理者应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员工的一致认可,以服务员工为目的。这样建立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意义上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有利于提升企业凝聚力,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五、结论

在科技发展的新时代,高新技术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高新技术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人力资源,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必须重视员工培训体系的建设,深刻认识到知识储备对企业生产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建立健全的企业文化,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做到“人尽其才”,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力,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齐齐,李辉,冯蛟.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以D企业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6):48-52

[2]刘芳.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J].安徽科技,2012(3):16-17

[3]孙赞.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几点问题及对策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2(22):74

[4]侯岩.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核心人才流失问题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化工新技术开发篇5

1.创新人才培养机制落后

化工企业主要任务是有效组织生产进而创造利润,所以中心工作围绕生产和经营,而对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滞后于技术进步的需要。

2.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不到位

大部分化工企业技术创新激励立足于实际创效,也就是在成果转化成效益后才有激励,激励方式单一,而对创新的过程激励微乎其微,尤其在鼓励试验性的创新和原创方面激励缺陷更为明显。3.缺乏足够的技术创新支撑体系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参与创新本身所需资源,还需要强有力的后台支撑体系,而化工企业目前普遍缺乏系统的人、财、物的支撑。

二、化工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划分

技术创新过程根据创新的成果显现可以划分为技术创新准备期、投入期、产出期、后评价期。

1.技术创新准备期

技术创新准备期有两层意思,一是企业确定了明确的技术创新目标,并据此制定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技术创新规划,搭建了高效的组织机构。二是科研人员到位,岗位职责明确,科研目标定位准确,科研人员也做好献身科研的准备。

2.技术创新投入期

指技术创新定位,项目明确后,技术创新组织和技术创新人员按照既定方针、目标和要求,实施技术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技术创新中持续时间最长。创新组织为技术创新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和创新保障,并在方向和政策上予以指导。技术创新人员付出艰辛努力,在实验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自我思维模式,而行为上的付出、思想的创新、方向的多变性都会随时随地考验一个科研人员的意志。

3.技术创新产出期

是整个技术创新的落脚点,有了前期的准备、努力,就有了技术创新成果。技术创新产出期是对准备期和投入期的全面检验和总结。不管是新技术的应用,还是新产品的出世,都使企业和科研人员有了物质鼓励和精神满足,又会产生新的动力,继续推动技术创新。

4.技术创新后评价期

是在技术创新成果鉴定完成并在推广使用后,在追求创新成果转化后的利润过程中的评价过程。由于技术创新成果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创新利润容易溢出或不足,加强后评价工作,是对整个技术创新过程的总结。

三、化工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激励及平衡控制

在技术创新中建立过程激励机制,注重从创意提出,到项目实施、成果转化、市场开拓的全过程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具有正面导向作用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使命在于追求效益最大化,将效益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挂钩需要做好平衡控制。同时平衡控制好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可以解决好各层面和群体对技术创新的利益诉求。

1.准备期的激励机制

在准备期的激励实质上是对技术创新从源头实施激励,实质是对技术创新“概念”的奖励。主要包括科技创意、市场调研、合理化建议等。其中科技进步创意奖旨在开拓科技人员创新思路、寻求创新课题、保护创新成果、激发创新热情,鼓励原创性建议。市场调研奖作为技术创新激励机制的专类子项,主要奖励对行业、产品、技术具有全局性趋势研究,对技术创新具有指导意义的重大市场调研课题。合理化建议激励目的是对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奖励,推进群众性合理化建议的深入开展,因为合理化建议是实施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基础。

2.投入期的激励机制

投入期的激励重点在于对技术创新的过程激励。主要包括科技项目过程激励奖,其目的是针对部分持续时间长、实施难度大、参加人员变化多、影响深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对关键节点实施激励可以确保其能按照计划节点,稳步推进,并最终取得预期效果。

3.产出期的激励机制

产出期的激励分成果激励和成果转化激励两种。成果激励主要包括科技进步奖,目的是对具有自主创新,能形成知识产权,完成工业化应用,具有良好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给予的奖励,可以细化为包括科研开发、新产品市场开发、推广应用、论证及重大工程建设等类别。成果转化激励主要包括科技项目利润提成奖、专用产品激励奖,其中科技项目利润提成奖旨在对在开发新品,市场开拓,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耗能耗,提高生产效率等工作中取得直接新增利润的科技成果。

4.后评价期的激励机制

在注重技术创新激励的同时,同样注意不断巩固技术创新所取得的成果,启动对科技进步获奖成果连续三年及以上后评价工作。企业科技主管部门要跟踪获奖成果,对获奖成果效益、效果进行连续三年评估,向上级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提出评估报告。构建技术创新的风险分担机制,对效益、效果不能巩固的成果,要采取负激励,通报批评或者必要的责任考核是可以采用的方法,尤其是对直接责任人的负激励,更会促进技术创新的实效。

四、化工企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

在技术创新中,建立系统完善的配套支撑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是必要和有益的。支撑体系也是技术创新的激励的补充和完善,以及为完成这种创新而建立起的保障措施。

1.组建技术智库

大型化工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要有自己的技术智库,有效指导技术创新。从创新方向、领导和组织、成果评审,智库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2.充足的资金支持

技术创新需要“下本钱”,要舍得投入。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紧跟市场需求,更要引领市场需求。在追踪和超越前沿技术时,前期的必要资金投入会很好地促进技术创新。足够的资金投入保证了装备的更新升级、科技实验的材料费用支撑。

3.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具体做法包括在人才的引进上注重针对性、适用性和计划性,注重考察引进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注重与大专院校合作培养模式。以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带动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加强内部经验交流、论文、对外技术交流,开扩技术人员视野。注重年轻科技人员在实践中锻炼成才。建设仿真培训系统、培训信息化平台,搭建科技人员专业知识培训信息化体系。

4.持续完善的硬件支持

企业在技术创新上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急需优先的原则,加强科研硬件设施的建设,持续提升技术创新手段,为科研人员开展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提供有效的硬件保证。同时编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

5.信息化的软件支持

适应全球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化工企业需要建成高效实用的企业信息化软件体系,为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方便、快捷通道。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使技术人员方便、及时查询企业内部生产、技术、管理及相关信息,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资源信息化和决策科学化。同时需要建设科技情报信息网络,方便查询相关技术领域的最新信息,收集资料,了解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为研发工作提供信息资源。

五、结论

化工新技术开发篇6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2.9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43(2017)04-0091-03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各个国家经济地位的高低实质上取决于其具有的知识优势,拥有较高知识优势的国家将处于经济竞争中的有利位置,反之,将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现如今,科学技术在企业生产的需求中与日俱增,从而形成了一批以科学技术和先进知识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对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趋势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同时也标志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随着经济国际化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备受关注的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行业竞争,而这种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人力资源,拥有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才能为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才能在根本上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探究人力资源合理开发途径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将基于相关理论概述的阐述,探究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对策,从而有力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高我国经济竞争的优势地位。

一、相关概述

(一)高新技术企业概况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从而形成企业核心知识产权并用其进行正常生产活动以及业务经营的企业,这种企业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投资大量资金和精力,从事技术研发的专业人员多,研究技术成果能够为企业创造出相当高的利润价值。高新技术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代表着社会生产力,因此是我国重点支持的发展对象。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大量的技术人员、科学知识、信息技术,主要从事高新技术研发、高新技术整合以及高新技术应用等业务。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高新技术企业属于技术和知识相结合的密集型企业,在其生产活动和技术研究过程中,通常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科技的设备,技术人员通过运用高水平的理论知识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研究科技成果。第二,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成果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技术成果的成功与否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并且技术成果的研发成功,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第三,社会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成果的需求日新月异,并且这种需求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发展不断提高。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

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企业通过进行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等一系列活动,并结合特有的人力资源,深度挖掘人力资源潜能,提升人力资源知识基础、提高人力资源的技术水平,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并达到合理利用,最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人力资源开发可以分为数量开发和质量开发两种,人力资源数量开发是指通过一系列活动从而实现人力资源数量的改变;人力资源质量开发是指通过一系列活动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素质,包括知识水平、生产技术、道德标准、心理素质以及身体素质等。

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是价值凝结的过程,是资本和时间的投入,为了得到高价值的回报,必须实现人力资源的成功转化,并且实现价值最大化,将其有效的转化为高额的资本。

(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发展趋势

上个世纪9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这种新式理念逐步引入我国,对于很多企业来说,这属于一种超前的管理模式,对其还未有足够的认识,仍然没有转变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发展趋势应引起企业的关注。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逐步科学化

企业的生产经营离不开学科的管理,科学管理可以使企业的运营逐步规范化,有利于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企业科学管理可以分四步进行:第一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精简岗位人员;第二明确岗位说明书,重视项目发展的调研和分析;第三重视岗位考核工作,建立差异化的薪资标准;第四采取科学手段对人员进行能力评估。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逐步制度化

在我国,很多企业仍然是采取独裁式的管理模式,制度的制定和项目的发展缺乏民主色彩。这种管理方式缺乏人性化,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因此,未来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将在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方式,并且通过完善的制度树立企业的权威性,确保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逐步制度化。

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逐步市场化

目前很多企业的内部结构不完善,发展目标不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和市场经济体制不匹配。因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必须与市场经济理念相结合,转变人们传统的经营理念,重视价值培训、业务创新、技能提升等,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促进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化。

二、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结构失调

目前,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结构失调,高级技术人才缺乏现象十分严重,很多高端领域后继力量不足,其中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最为缺乏。从技术职称结构角度分析,据2007年的研究资料显示,我国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的比例为1:3:6,可以看出,高级职称和中级职称比例较低。并且很多专业技术人员分布在事业单位,高新技术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从学历构成角度分析,在2000年以前,我国技术人员的学历构成主要是以高等教育学历为主,其次是中等教育学历,而研究生学历的技术人员非常少。近些年,随着教学制度的改革和社会需求的改变,高学历的技术人员人数有逐年递增的趋势。从年龄结构角度分析,也存在失调现象。很多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人员以40-50岁为主,而25-35岁的技术人员十分少。如果经过十年,40-50岁的技术人员已经成为50-60岁的老年人,此时他们将面临退出一线的问题,但年轻的技术人员队伍发展尚未成熟,无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后续力量。年龄出现断层的现象,隐藏着更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知识和能力的断层,高龄的技术人员在学习能力和学习精力方面都十分有限,很难跟上经济快速发展的脚步。因此只有解决人力资源结构失调问题,也就是人力资源开发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从而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业务发展。

(二)缺少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开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需求,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但是,目前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规划缺乏足够的认识,忽视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从事的工作内容只是一般的人事工作,比如按照企业的岗位需求招聘人员、新员工入职培训、负责员工的考勤和工资发放等。但对于企业的战略发展、人才的职业规划等缺乏长远的规划。更严重的问题是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很满意目前的人力资源开发,认为有短期发展计划就足够了。企业这种对人力资源规划认识不足的态度,严重阻碍了企业的业务发展。另外,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偏离企业战略发展。人力资源规划缺少方向性和目的性,缺乏与企业规模和企业能力的有效结合,使得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对企业的业务发展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浪费了企业的资金和精力。

三、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企业的人才培训工作力度不够

如今是知识决定生产力的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高技能型人才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和综合能力,必须不断的进行自我进修,提高技能水平,才能顺应时代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与时俱进。但我国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中,过于看重生产和业务的发展,忽视员工培训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只看重眼前的利益,看重短时间内员工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没有考虑员工渴望自我发展的需求。在一些已经开展员工培训的高新技术企业中,培训课程的目标不够清晰,培训途径落后、培训课时较短、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且不够深入、培训方向与员工的职业发展不相符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大部分培训结果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有的企业认为,高层次、专业化的培训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且短时间内不能得到回报,这种错误观念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影响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进行。

(二)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不完善

近几年,在借鉴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引进了激励制度管理理念,通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初步形成了一套激励机制。比如根据企业的经营能力,为员工发放奖金、实行人才入股等。但是激励机制的建立仍然缺少我国企业的发展特点,过于引用西方经验,现有的激励机制存在原则不明确、执行力度不够、缺少员工职业规划等问题。对于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中高知识、高技能的员工来说,他们更加关注个人价值的体现,更加看重自身在企业的发展规划,能否实现个人发展目标。因此,企业需要系统分析员工优势和个人愿望,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和发展方向,引导和帮助员工建立科学的职业发展规划,才能有效激发技能型员工的潜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三)缺少健全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无形资产,对员工的工作意识和工作行为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的传统、理念、风气,是企业工作氛围的象征。但很多高新技术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并不重视。企业管理者认为建设企业文化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并且需要投入过多的人力,对企业的生产活动会产生影响。因此,企业管理者的发展项目中并没有建立企业文化这一项。一方面,缺少良好的企业文化,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员工在企业中缺少归属感,不利于建立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有些高新技术企业在建立企业文化时缺少特色。企业文化的建设引用过多其他企业的元素,没有结合自身的特点,过于形式化。其原因是企业没有充分分析自身情况,没有将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导致企业文化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四、完善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一)重视对企业员工的岗位培训

高新技术企业应重视员工培训,系统的培训可以有效的为企业的发展储备知识和技能。首先,企业应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建立岗前培训、技能培训、骨干培训、脱产培训等多种不同形式的培训。为了深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培训机构,科学制定培训内容与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从而保障培训工作的完成质量。其次,高新技术企业应该寻求与先进企业的合作,通过开展短期的交流培训、体验培训等,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提升员工的技能水平。并且培训结束后应进行培训总结,确保培训成果有计划的融入到企业的生产发展中。

(二)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完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是高新技术企业减少人才流失的有效途径。首先,企业应该根据员工需求和企业特点,建立多层级的激励体制,以满足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对于普通岗位的员工,应为其提供合理的薪资待遇和福利待遇,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需求。对于高技能型员工,除了提供必要的薪资、福利待遇外,还应为其提供培训激励、晋升激励,并做好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让他们在工作中体验成就感,充分发挥个人才能进而实现个人价值,这样有利于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其次,企业应制定差异化的薪资标准,不同的薪资标准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种差异化的薪资标准不仅仅应用于员工的基本工资,同样应用于各项福利待遇,员工付出多少辛苦就会得到多少回报。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结合。

(三)建立健全企业文化

首先,高新技术企业应该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认识到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管理者应该认识到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其次,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应合理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应充分结合自身企业特征,结合企业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最后,企业文化的建设应具有民主性。企业管理者应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员工的一致认可,以服务员工为目的。这样建立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意义上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有利于提升企业凝聚力,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五、结论

在科技发展的新时代,高新技术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高新技术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的发展与壮大离不开人力资源,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必须重视员工培训体系的建设,深刻认识到知识储备对企业生产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完善人力资源激罨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建立健全的企业文化,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做到“人尽其才”,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力,从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齐齐,李辉,冯蛟.知识管理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策略――以D企业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6):48-52

[2]刘芳.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J].安徽科技,2012(3):16-17

[3]孙赞.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几点问题及对策探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2(22):74

化工新技术开发篇7

自2003来,科技局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实施科技项目,推进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维护知识产权、产学研结合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共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0项,已争取立项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4项,落实科技贷(借)款9600万元,无偿拨款95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年新增产值16500万元。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市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评审出县科技进步奖29项。申报国家专利29项,获批专利17项。几年来,引进、推广工、农业新产品、新技术40多项。拥有部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2005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2.56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增至52个。2005年7月,我县顺利通过了科技部对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县”的复核。与此同时,我县科技成果管理、科技项目的实施和服务工作不断进步,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科技宣传深入民心,科技局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1、加强科技宣传,不断改善科技政策环境。

一是“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局面正在形成。坚持一把手抓生产力的指导思想,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党政一把手亲自任组长的“科教兴县领导小组”和“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领导小组”。同时各乡镇、各企业和有关部门也成立了由一把手担任主要领导的科技工作领导机构。县、乡(镇)党委、政府将科技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定期召开科技工作专题会议,讨论、研究科技投入、技术创新、科技项目、科学技术合作、科技人才引进等科技工作,对具体事项做到事前有安排事后有结果。科技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上下贯通,形成一股强大的科技工作合力,使县级科技工作整体水平迅速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各个行业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二是各项政策环境陆续出台。为了创造良好的科技工作环境,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兴县的决定》、《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科技三项经费管理办法》、《关于对乡镇县直部门实行科技进步目标责任考核的实施办法》、《云梦县技术创新奖励办法》等系列政策性文件。这些科技工作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实施,使科技工作环境越来越好,科技工作的力度逐步加强。

三是全社会学科技、用科学的热情越来越高。我县一方面以每年全省送科技下乡活动、世界知识产权日、科技进步法实施周年纪念日、科技周宣传日等为契机,另一方面采用召开科技大会、科技专题报道、科技法规竞赛、科技(赶集)下乡等形式,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普及《科技进步法》、《科技成果转化法》、《农业技术推广法》、《专利法》等科技工作法律法规;同时,我县还结合全县经济工作情况邀请大专院校教授、学者先后作了30多场高水平的科技报告,向各级领导、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员提供现代管理理念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形成了“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

2、以科技进步为支撑,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我们结合我县农村经济特点,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重点,加大农业技术创新,全面应用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注重有针对性地引进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不断加大农业结构布局调整,不断增强科技示范基地的科技含量。一是利用申报星火计划、农业科技攻关计划,支持农业企业的科技进步发展。列入部级星火计划1项,即“优质蔬菜种苗繁育技术开发及产业化”;省级星火项目1项,即“甜高粱规模化生产与乙醇深加工技术开发”;省级农业攻关项目1项,即“蔬菜保鲜贮存技术研究”。这些项目总投资达4000万元,科技贷款2100万元,争取省无偿经费12万元,有效促进了我县农业科技发展,累计创产值17100万元,创利税7000万元。二是大力推广农业“三新”。①在新品种改良方面,重点推广优质稻、优质棉、双低油菜等新品种,使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面积达95%以上。②重点抓了新型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新型模式的种植面积,新型模式推广种植面积达10万亩。③重点抓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包括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农产品贮藏、保鲜、包装技术,节水节肥节药增效技术,新型设施农业工程技术,防洪抗旱农业减灾新技术等40多项。三是抓了农产品优质工程科技示范。重点实施优质农产品工程,抓好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加强科技信息和技术指导服务。四是抓了农业信息示范工程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农业专家信息系统和农业信息化网络,并抓好乡镇农业信息上网工作,把农业信息服务与电子商务相结合,为广大农村农民提供农业科技、农资、农产品流通与市场等信息服务。

3、加强工业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在发展工业上,利用申报和实施科技项目带动工业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促进工业企业技术创新。一是利用申报火炬计划、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高新技术产品计划、攻关计划、成果推广计划等推进我县工业企业的产品创新。二是积极引进和开发新的工艺、新的流程,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三是加强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科研开发机构,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加快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加快适销对路新产品的开发,重点开发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高新技术产品,同时加大高新技术产品的申报和建设力度,使高新技术产品尽快形成批量生产,形成规模效益。五是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逐步建立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为核心的产品创新系统,以计算机控制为核心的制造自动化系统,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市场营销系统,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系统。五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对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项目、科技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服务,使之进一步做大做强,真正成为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为县域经济的增长作贡献。

4、狠抓科技项目建设,为县域经济培植新财源。

一是进一步发挥科技部门职能作用,加大向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争取科技计划项目的力度。千方百计争取国家和省科技项目,争取无偿科技资金。二是积极做好县本级科技项目的筛选立项工作和项目跟踪管理,确保项目按期实施。三是进一步优化科技发展环境。依据国家科技进步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县域科技发展激励措施,加强宣传,增强透明度和影响力,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的政策法制环境。先后制订了《关于加快科技进步的决定》、《2000-2002年云梦县技术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云梦县科学技术发展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云梦县科技研究项目及科技三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成立技术顾问组的通知》、《云梦县中小型企业贷款贴息暂行办法》。四是加大科技部门和县乡科技系统自身建设。

5、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相结合。

一是积极组织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3年来共开展技术合作30多项(次),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有20多家企业与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宏博集团与武汉大学合作进行了卤水地下净化工艺项目研究;富思特集团与湖北大学合作创建了博士后产业基地,与上海大学合作开发氟碳涂料,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开发cims系统;远大机械公司与合肥建材机械研究院合作开发了水泥高效振动磨新产品等。

二是积极组织全县骨干企业参加各类科技博览会、高新技术交易会、高校洽谈会,并利用这一形式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先后在这些科技展示会议上,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订技术合作协议15份,如富思特集团与华中科技大学签订了长期科技合作协议,中盐宏博集团今年与华中科技大学签定了全面合作协议,将进一步推进该集团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华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化学系在2005年联合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空调专用亲水涂料”等等。

6、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

一是积极发挥县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知识产权的宣传与管理职能,做好知识产权的宣传,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二是加强科技行政执法工作,规范技术市场。扶持培育科技中介机构,活跃城乡技术交易活动,促进实用技术推广。三是认真做好专利申报的服务工作。采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专利法》和知识产权知识,组织知识产权专题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人们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同时积极协助企业、单位、个人申请专利,搞好联系服务,力争专利申请和授权量逐年有新的增加。四是积极做好科技成果申报和县级科技的评审。五是进一步做好科技信息工作,为全县工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服务。科技部门每月编印《云梦县科技信息》,每年为全县各行业提供了各类科技信息达600条以上。六是进一步扶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在科技政策、项目、信息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倾斜,推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由原来的16家发展到现在35家。七是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积极支持了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科技中介服务网络体系,为我县中小企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提供了技术、管理、市场、人才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同时还培育了一批县级技术市场和专业技术协会。

7、发挥人才作用,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业的积极性。

强化对科技人才的使用和管理,积极发挥广大科技人员作用。一是积极为县委、县政府当好参谋,研究制定了科技人员工资报酬、住房、医疗和子女求学就业等优惠政策,打破人才引进和使用的有关界限,努力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来本县投资、创业。二是积极推行了科技人员以技术投入和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入股分配,充分挖掘科技人员的潜能。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关于放活科技人员的一系列规定,大力奖励和表彰有突出贡献者,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创业热情。三是加强了科技人员的培训教育。四是进一步完善专家顾问制度。聘请有关专家对本县重大决策、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进行指导,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8、大力加强科普工作,切实提高全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加强科技素质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的有力保证,是科技服务“三农”的重要途径。一是科技部门组织利用各种科技教育资源,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建立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经常性地开展技术咨询、现场培训等活动。每年组织科技培训15场次,培训9000多人次。二是把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与面向广大农民的技术培训结合起来,使他们尽快掌握致富的技术和能力。三是建设一批科普基地,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科技意识。如创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在园内种植新品种、采用新技术、推广新模式,推进我县新农业的结构调整步伐。四是有计划、有重点、多层次、多形式开展科技宣传。根据各乡镇农民对科技知识的不同需求开展科技宣传,做到了每一个乡镇突出一个主题。每年都相继开展了“送科技下乡”、“科技、卫生、文化下乡”、“科技下乡闹春耕”、“科技赶集”、“科技活动周”等活动,请有关专家向广大农民宣传农业科技知识,为农民提供科技咨询,并发放农业科技宣传资料。三年累计开展各类科技下乡活动60多次,提供科技咨询10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56000册。

二、后五年工作安排

后五年,我县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争取达到40家,其中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争取达到10家,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争取达到80个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争取达到7.2亿元,年递增20%,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面争取达到50%以上;申请专利数80项;农业成果推广的覆盖面争取达到95%以上,优质品种率达99%。全县产业结构层次有较大幅度提升,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

1、科技兴工目标

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工业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速度;加快主要产业领域的技术装备更新;加快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新增高新技术产品50个。采用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质量监控技术、新能源和节能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和环保技术等共性技术加大对电子、机械、纺织、食品、医药、化工、建材、农业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实现工业化、信息化。

二是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全县加快用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等高新技术,对传统工业特别是机电、盐磷化工、轻工纺织、食品医药、金属制品五大支柱产业的嫁接改造,实现关键技术、关键工艺、关键设备的优化升级,促进企业装备水平大幅度提升,提高云梦主要支柱产业竞争力,带动传统工业全面升级。

三是加强产学研结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县直骨干企业都创建有自己的技术中心,同时每个企业都与一至二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借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为我县工业企业开发创新服务,做到每个企业有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力争每个企业每年开发1-2个产品,做到产品研究一代、储存一代、开发一代、生产一代。

2、科技兴农目标

我县农业围绕农村致富、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总体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步伐,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实施优质农产品工程。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三是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走现代化农业的路子。四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化工新技术开发篇8

abstract:the21stcenturyistheeraofthelifesciences,andtheroleandpotentialofbiotechnologywillbeincreasinglyapparent.thebio-industrysupportedbybiotechnologyisbecominganewandmostdynamiceconomygrowthpoint.inthefuture,whowillhavetheadvantageofbiotechnologyinnovation,whowillbeabletooccupythecommandingheightsofthebio-industrycompetitionandgrasptheinitiativeofthefutureeconomiccompetitiveness.BiomedicalindustrybaseconstructioninHebeiprovinceisimportantforthedevelopmentofthebio-industry,sothisarticleanalyzedthisproblem.

关键词:生物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产业发展

Keywords:bio-industry;biologicalmedicineindustrybase;industrial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1-0010-02

0引言

随着国内外生物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加剧,我省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存在着提升总量和调整结构的双重压力:一方面需要继续做大,产业GDp总量以及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有待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更迫切地需要做强,化学药中的原料药比重过大,中药、生物制药比重低、偏小的格局尚未从根本上逆转,急需扩大高附加值的生物医药和成药的比重,延伸产业价值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看,我省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创新环境还不够优化,领军人才匮乏,产品科技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产业集聚度不高,急需科技支撑和引领。

“十二五”期间,全球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我省创造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国家培育生物产业的战略部署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宏观政策背景,但各省发展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的势头很猛,竞争激烈。

面对国内外形势,立足现有基础,科学规划,挖掘优势,加大扶持,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是我省产业优化升级的紧迫任务之一,也是转变全省经济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1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建设的实际意义

围绕优势产业,实施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突破一批影响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研发一批重大自主创新产品,大力提升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产业技术创新与集聚区,完善产业创新体系,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1有利于强化重大创新产品的开发围绕做强医药产业目标,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精神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耐药性病原菌感染、病毒感染性疾病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立足现有技术及产业优势,强化重大创新产品研究开发,开发自主创新药3~4个,重大仿制药5~7个,生化及生物技术药8~10个,快速培育高端医药产业。

1.2有利于优化升级传统优势产品围绕做大做强传统优势药、建设世界级原料药创新及生产基地和全国中药生产基地的目标,加强技术改造升级,提高技术工艺及装备水平,改造传统大品种原料药6~8个,开发4~5个中药大品种,引领传统优势医药产业发展。

1.2.1传统大品种原料药生产技术及工艺的改造升级积极推广应用结晶技术、手性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大孔树脂分离技术、膜分离提取技术、生物催化转化技术等现代制药技术,重点突破头孢菌素、维生素、青霉素等具有传统优势的大品种原料药的发酵、结晶、分离、提取等关键生产技术,升级改造传统生产技术与工艺,完成7-aCa、青霉素V钾、阿奇霉素、阿莫西林、维生素C等一批大品种原料药的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药品质量与技术标准,提高药品疗效,降低生产成本,巩固我省原料药传统优势,提高产业竞争力。

1.2.2中药大品种生产技术及工艺升级针对中医药“高效、质优、价廉”的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我省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创新中医药制药工艺和制剂技术,促进现代生产技术与传统生产工艺的融合,加快推进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1.2.3药用辅料生产技术优化升级及品种开发引进、研发新型制剂辅料品种和技术,发展壮大新型药用辅料产业,构建化学原料药、中间体、制剂、辅料、包材等完整的制药产业链。

重点开发重组人血白蛋白药用辅料等生物技术新型辅料,开展半合成抗生素中间体及缓控释材料、速释材料等药用辅料研究,突破酶法规模化生产等新型药用辅料开发关键技术,开发缓释剂、靶位释放剂、药用辅料、包装材料等新型制剂材料,提高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

1.2.4优势产品生产自动控制技术集成与示范围绕重点产品,开展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的集成创新,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生产工艺,开发药品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在线监测工艺,大幅提高生产率,降低原材料、能源消耗,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

1.3有利于突破一批关键生物技术

1.3.1做大生物工业产品围绕提高生产效率、有效降低能耗和污染,以酶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为重点,突破工业酶规模化表达、生物基单体的高效共聚、生物基材料制备、微生物代谢调控与发酵优化等关键技术,开发超临界精制等生物提取工艺,逐步壮大生物色素、土霉素碱等生物制品等。

1.3.2发展生物农业产品加快转基因育种、动物克隆、农产品生物制造等现代生物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推动我省传统农业向高技术农业跨越。

1.3.3培育生物环保产品针对我省重点行业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及大气污染特点,以水污染治理、有机垃圾治理、退化生态系统修复等为重点,加速推进生物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1.3.4开发生物能源产品加强适宜我省荒山、贫瘠及沿海非粮能源生物新品种的研发,加快培育黄连木、文冠果、甜高粱等高含油、高热值、高产专用能源植物品种培育,开发加工提取及产业化开发工艺,发展能源植物产业。

1.4有利于开展清洁生产工艺示范针对制药行业存在的能耗、物耗高,废水、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等问题,加强制药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循环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开发与示范,支撑医药产业科学持续发展。

1.4.1药品绿色生产技术工艺开发与示范研究原料处理、中间体制备、药品合成等产业链关键节点清洁生产技术,集成绿色生产技术体系,推进医药清洁生产。

1.4.2制药工业循环经济技术工艺开发与示范针对不同制药工业类型,研发产业共生网络的链接技术、稳定性技术,构建产品链以及副产品和废弃物高效综合利用技术体系,促进制药工业能源梯级利用,减少资源消耗。

1.4.3制药工业污染治理技术工艺开发与示范重点开展制药工艺废气VoC处理技术、发酵尾气净化技术、制药废水、废渣预处理技术、微生物强化净化技术、深度处理技术研发及成套装备的开发,集成制药废水污染防治高效低耗处理成套技术和发酵类药物残渣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降低制药行业污染,实现综合利用。

1.5有利于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针对优势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建设五大创新体系,搭建一批创新平台,逐步建立产学研一体、运行机制高效、技术链与产业化链密切衔接的技术创新体系。

1.5.1搭建开放式技术创新平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做,企业主体,科研院所支撑”的思路,围绕优势产业,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建设重大药物研发技术平台、新型制剂研发技术平台、生物技术药研发技术平台、微生物药研发技术平台、现代中药大品种研发技术平台、辅料及包材开发技术平台、质量控制及安全评价技术平台、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技术平台等综合性创新平台和30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形成较为系统的前瞻性技术研发、药物发现、新药筛选、安全性评价、药物制剂、中试制备与质量控制等新药创制体系。

1.5.2培育产学研一体创新联盟按照“平等自愿、权责对等、利益共享、开放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依托核心企业,采取项目转让、项目合作、共建共性技术平台等合作模式,以科技为纽带,培育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一体化的产学研创新联盟,重点做强以石药集团、华药集团牵头的抗生素、维生素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微生物药物技术创新与新药创制产学研联盟,通过联盟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

1.5.3完善网络化技术服务体系按照“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的方向,依托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其他社会团体建立包括技术培训、技术产权交易、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物流配送在内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技术服务水平。

2结束语

建设河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同时,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完善创新链条、提升创新能力、做强做大产业为主线,立足现有基础及亮点,发挥我省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创新团队,强化产学研一体化,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培育壮大骨干企业,推动创新及产业亮点向产品链、技术链的延伸扩展,实现我省生物技术及医药产业的纵向整体跨越。

参考文献:

[1]曹昌,康勇,胡晓江.从县级工业园到部级产业基地浏阳试水“生物医药谷”[J].中国经济周刊,2008(24).

[2]姚维岭,于灏.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的支撑能力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02).

[3]张钰莹.是机遇,更是挑战――生物制药企业如何走好图强路[J].中国处方药,2010(11).

[4]王莹,邓丹,张扬,黄晓莉.如何发展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J].辽宁经济,2010(05).

[5]记者任永琦.举全省之力支持本溪做强做大医药产业[n].本溪日报,2008-04-29.

[6]加大工作力度集中精力抓项目加快推进辽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n].本溪日报,2008-07-17.

[7]王舒.尽快把本溪打造成我省中药产业基地[n].本溪日报,2008-03-03.

[8]加快辽宁生物医药基地建设[n].本溪日报,2008-05-07.

化工新技术开发篇9

一、加强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军民技术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和技术基础,是国家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我省是军工大省,是我国航空、航天、核工业、船舶、兵器、军工电子等重要的研制生产基地。加强我省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军民技术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建设创新型。我省国防科技工业在技术、人才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长期以来,在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已成为我省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日益影响、带动区域科技创新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军民技术融合发展,有利于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互动,有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对建设创新型起着重要作用。

(二)有利于推动军地经济融合发展。开发与军品结构相似、技术相通、工艺相近、设备设施通用的军民结合高技术产品,推进其产业化,这是军民结合产业发展的基本技术路径,也是军工企业融入地方经济的必要前提。加强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军民技术融合发展,对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推动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有机融合起着重要作用。

(三)有利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军工高科技与民用科技互动能够带动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能够拉动众多军民结合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推动制造业信息化,推动产业结构由低加工度、低端仿造为主向高加工度、高端自主创新为主转变,推动发展方式由资源消耗型为主向技术牵引型为主转变。加强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军民技术融合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起着重要作用。

(四)有利于增强国防科技创新能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民口科技力量在市场竞争中迅猛发展,技术创新与开发能力越来越强,相当一部分技术成果已经具备了很高的技术水平和使用价值,可以为军工所用。加强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军民技术融合发展,有利于民用技术转军用,弥补军工技术出现的断层,使军品研制周期缩短、成本降低,从而整体上促进国防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和能力的增强。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以实施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为抓手,以军民技术融合为切入点,全面加强我省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发展及成果产业化,为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壮大军民结合产业、实现崛起新跨越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基本原则:坚持保军与促民相结合;坚持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相结合;坚持军民技术融合与军地经济融合相结合;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相结合。

总体目标:以创造军民技术融合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和建立健全军民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为重点,经过5-10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满足国防科技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及产业化在全省科技成果及产业化中所占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国防科技工业成为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引领全省科技创新的骨干力量、支撑制造业发展的主体力量。

三、重点任务

(一)以四大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1.进一步完善以总体设计和总装总成为龙头、以核心系统和关键设备专业化研制为支撑、以社会化协作配套为依托的武器装备研制创新体系。精干核心科研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军工骨干科研院所和企业在高技术创新中的核心作用,拓展军民结合的广度和深度。

2.建立和完善以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军民结合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化军工骨干企事业单位在产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其成为军民结合产业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开发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3.加强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与区域知识创新体系的协调互动,建立开放、协作的国防基础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基础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在国防基础与应用研究、前沿探索、先期技术开发中的主力军作用,为武器装备与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增加知识积累和核心技术储备。

4.完善以促进创新要素流动、知识扩散、技术转移为核心的创新支撑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军工技术基础机构在自主创新支撑保障中的作用,加强与区域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有机结合,提高对国防科技和军民融合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服务能力。

(二)以十大技术为重点,全方位、多层面推进军民技术融合发展。

从军用转民用、民用转军用到军民两用全方位推进军民技术融合,从研究、开发到产业化全过程推进军民技术融合,从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到政府部门多层面推进军民技术融合,重点发展十大军民两用技术。

1.航空技术:直升机、教练机、通用飞机、无人机、大型飞机零部件、航空机载设备技术。

2.航天技术:航天测控、航天器配套器材、航天训练器材、卫星通信与导航应用技术。

3.核技术:核资源勘查、矿冶等核能开发技术,高放射性废物处置技术,核辐射探测技术,核应用技术。

4.船舶技术:高附加值远洋船及内河船制造技术,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导航系统、操纵控制系统、计程测速、特种装置、消防系统、耐火舱室系统、动力及辅机等船舶配套技术。

5.特种化工及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工业炸药、雷管技术,防爆增雨火箭弹及发控技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及评估系统技术,气象探空火箭及探测技术。

6.电子信息技术:信息传输、新型电子元器件和器材、软件开发技术。

7.机电技术:小排量汽车、轿车、新能源汽车及低排放发动机、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电机及移动电站、自动扶梯、专用设备技术,高性能仪器仪表、节能锅炉产品及节能装置(如燃烧器)、精密液压元件技术。

8.新材料技术:高性能金属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新型无机材料、精细化工与有机材料、先进材料制备加工及应用技术。

9.先进制造技术: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技术,先进、特种加工工艺技术,数字化检测、无损检测技术。

10.公共安全技术:核事故应急技术,信息安全技术。

四、主要措施

(一)支持民,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积极推荐、协助民和军民结合企事业单位向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工局申报民技术开发项目。将军民两用技术纳入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加大支持军民两用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的力度,并优先推荐军民结合项目申请国家科技计划支持。

(二)鼓励民用技术向军用转移。按照政府引导、平等准入、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原则,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民用技术为军品科研生产服务,促进军民科技力量的结合。按规定向民口单位可以利用先进民用技术的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协作配套科研项目指南,实现信息双向交流,并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和向国家推荐参加军工科研任务竞争方面,打破军民界限,实行同等政策,支持民用技术为军工服务。

(三)支持军民结合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建设。重点支持南昌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所属南昌航空工业城和景德镇直升机研发及产业园区建设。探索建立军民结合技术创新示范基地。

(四)支持以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主体开展产学研合作。对产学研合作实施的军民结合技术创新项目,优先纳入科技计划。

(五)加强军民两用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优先向国家国防科工局推荐申报军民两用的研发平台、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先进技术研究应用中心、技术基础条件平台等科技条件平台项目。支持航空、核工业、船舶、电子通信等军民结合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力争把核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和民用直升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成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六)加强军民两用科技服务机构建设。通过政策、项目、资金和人才等途径,支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科技服务机构发展。

(七)推动军民品标准共用。在军品科研生产中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民用标准,尽量采用国家标准,推动军品标准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融合。

(八)实施国防知识产权战略,加强军民两用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奖励和成果转化工作。支持民参军技术成果申报国防科技奖励和申请国防专利。支持民和军民两用技术成果申报省级、部级科技奖励和申请国家、国际专利。探索通过联合召开国防科技成果展示及对接洽谈会等形式加快推进国防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九)实现国防科技资源共享。鼓励军工企事业单位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将研究实验基地、大型科学设施与仪器设备、科学数据与信息、计量与检测技术体系、科技成果等国防科技资源向民口开放。建立军工与民口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双向互动机制,推动军工科技资源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开展军民科技资源共享的政策咨询、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和共享评价等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五、保障条件

(一)深化改革,增强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军工企业除国家明确规定要保留国有独资性质以外,应积极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根据所承担军品任务的重要程度,实行国有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的股份制改造,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军工科研院所要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原则,进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改革。通过改革,强化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自觉成为军民结合技术创新的骨干。

(二)为军民两用科技计划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向相关的风险投融资机构推荐军民结合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和引导省内科技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军民结合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三)鼓励军民结合高技术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和创新型企业认定。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产品和创新型企业,科技部门给予重点支持。

(四)加强军民两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有关高等院校开展军民两用科技人才培养,积极推荐、协助其向国家国防科工局申报国防科技创新团队计划、国防特色学科专业、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项目。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战略,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研发项目、创新基地和政策环境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加强军民两用科技领域的院士后备人才培养、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青年科学家(井冈之星)培养和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培养。

(五)加强军民两用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支持军工科研机构、企业及有关高等院校在军民结合产业技术发展和重大科技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技术引进、技术合作和联合开发等多种国际合作形式,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持军民两用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并向上级部门推荐。

化工新技术开发篇10

“十一五”期间,要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目标,以科技重大专项为抓手,本着有利于提高福建省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集成,有利于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的原则,按照“突出重点,力求突破:成熟一个,启动一个;专家监理,滚动支持”的管理机制,实施17个科技重大专项。

一、新材料与器件开发及应用。

重点研究开发光电子功能晶体及光电集成器件大尺寸高功率晶体材料生长及外延技术;高效耦合的LD泵浦模块技术;系统集成全固态激光器关键技术;激光显示技术的研发。研究新型特种陶瓷材料;开发SiC纤维、微波介质陶瓷及元器件、先进陶瓷刃具等。

二、纳米材料与器件开发及应用。

重点研究基于纳米结构的材料设计与制造技术。开展高性能纳米材料、纳米吸附材料研发,开发纳米传感微系统技术,高功能密度的信息存储材料与技术;开展基于纳米特性的高效催化剂等新材料应用研究。

三、环境友好材料开发及应用。

链接“炼油化工一体化”项目,重点研究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与再生循环技术,开发高性能专用树脂和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绿色建筑材料、环保包装材料等,以及天然高分子材料高值化利用技术:开展低耗能的材料生产工艺研究。

四、信息化集成与应用服务。

推广CaD/Capp/Cam/pDm/eRp/CRm/SCm等信息化集成技术与aSp应用服务技术,加强网络化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推动企业信息化向集成和协同发展;在福建省电子、机电、纺织、服装、陶瓷等产业集群的区域,整合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网络化设计、制造与服务体系:开展电子政务和信息安全等重大系统国家技术研发、实用技术集成和应用服务示范。

五、新一代网络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重点研究网络应用软件平台和信息支撑系统。开展新一代网络通信技术研究,开发相关组网设备、光纤通信技术及器件,以及嵌入式软件、高集成度专用iC等终端技术与产品;研制高性能的网络设备及其配套技术,开发网络电视、网络游戏、网络计算等服务的设备和系统。

六、先进装备与仪器开发。

重点开发高可靠性、模块化数控加工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研究先进船舶设计制造技术、工程机械智能控制系统、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技术等;开展小型化、智能化、快速无损检测的分析仪器和新型功能传感器研究。

七、动植物良种培育及关键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

加强水稻杂交、转基因、航天和常规育种研究,选育粮油作物、生物质能源等专用品种,闽台合作开发水果、茶叶、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品;建立重要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库和良种生产基地,开展良种保护利用及规模化快繁技术研究;研究动植物检疫、疫病虫害快速诊断及防治技术研究,开发推广规模化畜禽养殖和高产种植配套技术。

八、农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果蔬、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的无公害(绿色)保鲜、加工和储运技术及装备与设施,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控制技术。

九、工业原料林和花卉产业现代化关键技术。

开展工业原料林优良种源筛选和育种。研究非木质利用定向培育、高产栽培技术以及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加强闽台花卉产业合作,引进与选育特色优良、抗病虫花卉新品种与种植新技术,开发造型技艺、花期控制、采后处理、保鲜贮运等关键技术,培育标准化、规模化的现代花卉产业。

十、水产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重点研究重大水产养殖疾病预警及综合防治技术,开发设施渔业与深水增养殖等技术、高效安全水产品配合饲料;开展水产品重金属、药物残留等有害物质代谢研究,养殖清洁生产及环境污染修复治理技术研究,推广水产健康养殖及生态优化模式,建立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

十一、新药临床研究与地道药材开发。

重点支持获得临床批件的新药临床研究。研究地方特色药用动植物种质繁育技术、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药用成份高效提取技术和装置,建立福建省地道药材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

十二、重大疾病的防治研究。

重点开展福建省多发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重大疾病的早期预测、早期诊断等相关技术研究,研究安全有效的诊断、治疗技术和设备;开展出生缺陷的早期预测和诊断技术以及营养学干预研究。

十三、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与产品。

重点研究冶金、化工、建材等高耗能生产过程节能新工艺及余能回收利用技术,开发能量系统优化集成技术,研发适用福建省煤种的工业锅炉、炉窑的节能等重大关键技术;引进能源植物与微生物,开发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氢能等低成本生物质能源的生产技术。研究风能、潮汐能、太阳能利用技术与设备。

十四、清洁生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

重点研究开发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技术和节水型生产工艺,推广应用各种清洁生产技术、建立清洁生产科技型示范企业。重点开发工业窑炉洁净煤燃烧技术、脱硫、脱氮技术、研究有机废气吸附一浓缩一催化燃烧、气体膜分离技术、静电除雾、光催化技术,开发固体危险废物、工业窑炉废渣、污泥综合治理及利用关键技术等。

十五、区域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技术研究。

重点研究流域和近海水污染综合治理,水环境生态修复,亚热带区域淡水湿地保护,以及饮用水污染源控制,城市群人居环境监测等关键技术。重点开展生态农田建设、土壤肥力保育、生物综合防治、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研究:研究农林剩余物利用、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和乡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技术与设备;开发推广循环经济技术和模式。

十六、区域重大灾害监测与防御技术。

开展台风、暴雨等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专业监测和群测群防技术研究;研究福建省地质灾害成因及其危险性评价,获取区域地质灾害的活动规律;开发重大灾害信息的跟踪和快速获取、实时传输、分析和辅助决策技术,研究重大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技术和防灾减灾应对技术措施。

十七、“一县一业”科技富民工程。

按照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规模化的要求,重点抓好畜禽、水产、林业、水果、茶叶、花卉、粮油、食用菌等优良新品种的繁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和农产品深加工开发,提升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技术、工艺、装备和管理水平,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国家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有关税收激励政策

为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务院于年初制定了实施《纲要》的若干配套政策,其中税收激励政策包括:

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研究制定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税收政策。

允许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但不提取折旧;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可采取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的政策。

完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推进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经严格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两年内免征所得税,两年后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继续完善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税收政策。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计税工资所得税前扣除政策。

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进口规定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究开发项目和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的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原材料及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完善促进转制科研机构发展的税收政策。对整体或部分企业化转制科研机构免征企业所得税、科研开发自用土地、房产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的政策到期后,根据实际需要加以完善,以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

支持创业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对主要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风险投资企业,实行投资收益税收减免或投资额按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