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妊娠高血压的危害及表现十篇妊娠高血压的危害及表现十篇

妊娠高血压的危害及表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37:17

妊娠高血压的危害及表现篇1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病;精神紧张;子宫张力增大

妊娠期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母婴安全的孕产期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危害因素,是产科工作者长期探索的问题。早在1958年,国外Saleno报道过51例,妊娠期高血压病患者未婚妊娠占半数[1]。近几年由于旧的生育观念与计划生育发生冲突,许多妇女怀孕后精神过度紧张,有些甚至是无指标生育,不能及时产前诊断以致发展到子痫前期重度甚至子痫期,严重威胁着母婴安全,同时生活水平提高,巨大胎儿增多,再有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妊娠合并糖尿病性巨大胎儿,导致子宫张力增大。精神紧张、子宫张力增大均可使肾上腺分泌增加,促使血管收缩、痉挛、水钠潴留,诱发妊娠期高血压病[2,3]。笔者于2005年1月~2006年12月对我院住院妊娠期高血压病发病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分娩人数1489例,妊娠期高血压病106例,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7.12%,其中子痫19例,子痫前期重度32例,轻度55例;妊娠期高血压诊断按妇产科学诊断标准[4],并随机选择同时期正常分娩产妇110例作为对照组。

1.2资料收集方法通过临床医师统一规划询问病史,产科检查情况,并填写记录表,记录表内容包括:一般项目(姓名、年龄、职业、孕产次、就学年龄、精神方面、产科检查、测腹围与宫高)[初产妇腹围(cm)×宫高(cm)>3600,经产妇>3800称子宫张力增大]。

1.3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计算oR值及其95%的可信限。

2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病发病危害因素,联系强度分析,结果见表1。精神紧张、子宫张力增大与妊娠期高血压发病差异有显著性(p<0.005),孕产次、就学年数与妊娠期高血压发病有关,初产妇是经产妇发病的1.61倍,≤9学年是>9学年发病的0.51倍,年龄与职业对妊娠期高血压发病影响不大。表1妊娠期高血压发病有关的危害因素分析(略)

3讨论

诱发孕产妇妊娠期高血压发病因素有很多,从妊娠期高血压病发病危险因素的联系强度分析结果表明:孕产妇精神紧张、子宫张力增大是诱发妊娠期高血压的主要因素,精神紧张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使肾上腺分泌增加,促使血管收缩、痉挛,诱发妊娠期高血压[2],子宫张力增大是增大的子宫压迫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淋巴导管,使肾上腺分泌增加,导致水钠潴留,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诱发高血压、水肿[3]。初产妇较经产妇更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可能由于初产妇对妊娠缺乏认识,易产生不安情绪,精神特别紧张,同时初产妇腹壁肌纤维富有弹性与增大的子宫合并压迫腹主动脉,更易诱发妊娠期高血压,就学年数越少,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越低,这与文化程度越低,考虑问题越单纯,思想负担越轻有关。年龄、职业与妊娠期高血压发病在本案例中无明显相关性。

综合上述分析,妊娠期高血压发病危害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据当前时势,对育龄妇女进行健康教育,消除旧的生育观念,树立新风尚,加大计划生育执法力度,避免无指标妊娠,从而减少妊娠期的精神紧张,同时加强孕期保健,合理营养膳食,建立积极的心理状态,减轻精神紧张与思想压力,对巨大胎儿、多胎、羊水过多及妊娠合并糖尿病等,加强产前检查和监护,可以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从而降低母婴死亡率,达到优生少生的目的,提高了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苏应宽,得增祥,江森.实用产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223.

2顾美皎.妇女保健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65.

妊娠高血压的危害及表现篇2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疾病;围生儿;死亡率

[中图分类号]R714.24+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a)-051-02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特有的,且常见的并发症,至今仍是严重威胁母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近年来重视对围生医学的研究,加强围生期保健,其发病率有所下降,且不断提高了产科诊疗技术,有效降低了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均为2003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

1.2诊断标准

参照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6版)妊娠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1]。妊娠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

1.3方法

对同期在我院进行保健和分娩的孕产妇进行观察、追踪、统计。采用统计学χ2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两组发病年龄比较

4年间,分娩的孕产妇共2186例。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与无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8.5±3.0)岁和(30.5±2.0)岁,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2.2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情况及围生儿死亡率比较

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121例,发病率为5.54%。其中,妊娠期高血压72例,占59.51%;子痫前期(轻度)37例,占30.58%;子痫前期(重度)9例,占7.44%;子痫3例,占2.48%。孕产妇死亡1例,围生儿死亡17例。围生儿死亡比无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高6倍多,死亡率分别为41.32‰和5.81‰(表1)。

两组死亡率比较,χ2=18.68,p

2.3合并症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的关系

合并各种内、外科疾病的孕产妇,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是无妊娠合并症孕产妇的3倍多(表2)。

两组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比较,χ2=56.39,p

2.4有无合并症与产科并发症的关系

合并内、外科疾病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孕产妇,更容易发生各种产科并发症(表3)。

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χ2=6.11,p

3讨论

目前,国内研究表明,妊娠高血压疾病是由于遗传方面的某些缺陷导致母胎免疫功能失衡,胎盘缺血,低氧或免疫病理反应引起毒性因子的产生,损伤血管内皮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而发病[2]。本组资料发病率为5.54%,与上海市的5.57%相近[3]。

合并各种内、外科疾病的孕产妇,更容易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且病情重,对母儿危害远较单纯妊娠高血压疾病严重,尤其合并心脏疾病,更容易危及母儿生命。本组死亡的1例产妇,正是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肌炎患者,由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晚期心脏形态变化以左室壁增厚、左房增大及心包积液为主[4],加上心肌炎症纤维化和心血管阻力,容易引起心力衰竭,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妊娠高血压疾病时,胎盘上母体和胎儿连接处发生异常变态反应。青岛医大及湖北医大对妊娠高血压疾病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凋亡进行了研究,发现妊娠晚期的妊娠高血压疾病胎盘绒毛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的胎盘,并随着妊娠高血压疾病病情的加重,凋亡指数呈上升趋势。绒毛细胞凋亡的增加,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母胎物质交换。因此,容易发生早产、胎盘早剥、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产科并发症。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治疗,要努力降低孕产妇、围生儿的病死率,避免孕产妇,尤其是新生儿后遗症的出现。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早期监测、积极治疗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积极控制心衰,适时终止妊娠是重要手段[5]。但对于基层医院,由于设备、诊疗技术、人员等条件的不足,因此,正确识别高危妊娠,估计病情变化,及时上送上级医院是避免孕产妇、围生儿死亡、确保母婴安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全国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基础与临床研究学术研究会议纪要[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4):199-201.

[3]上海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调查协作组.上海市10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3):137.

[4]林腾,陈丽函,陈映缄,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晚期心脏形态及心功能变化的超声心动图研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8):487-489.

[5]姜兆芹,杨秀芝,王金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终止妊娠的时机、方式及结局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6):13-15.

妊娠高血压的危害及表现篇3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母婴结局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62(2016)05(a)-0099-02

妊娠期糖尿病(GDm)作为一种比较罕见的糖尿病类型,高发时期为妊娠之后,病发率高达12%,属于妊娠期较为多见的并发症之一。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出现在妊娠中后期,发生蛋白质、脂肪、水代谢紊乱症状,患者血糖大起大落将会引发母婴并发症,更甚者会影响患者、婴儿的身体健康。该文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该院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的48例患者而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定义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的妊娠产妇4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组资料共计96例,均为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该院确定为妊娠的产妇,其中,经产妇31例,初产妇65例,年龄21~42岁,平均(29.3±1.5)岁,孕次1~5次,平均(2.3±0.2)次,孕周33~40周,平均(38.1±0.4)周,空腹血糖(3.3±1.3)mmol/L。将其分成观察组48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和对照组48例(健康产妇),所有患者均无内分泌、肝肾等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孕次、孕周、血糖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妊娠期糖尿病的判断依据为:孕妇在孕早期检查空腹血糖情况,若两次检测结果均多于5.8mmol/L者即确诊。若空腹血糖检测结果无异常,则可在妊娠第24~28周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服用200mL葡萄糖,1h之后血糖值>7.8mmol/L,即GCt阳性;检测结果为阳性患者再行oGtt[1]:禁食12h之后,口服75克葡萄糖,检测空腹血糖以及服糖之后的1、2、3h的血糖界值依次为5.6、10.3、8.6、6.7mmol/L,以上两项都达标或超出界值者方可确诊。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的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

1.4统计方法

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结果

2.1产妇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孕产妇在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及剖宫产率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胎儿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在早产、巨大胎、胎儿宫内窘迫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对孕产妇的影响

对于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其不良症状偏多,且对其身体危害较大,具体有:①妊娠期高血压症状:这一时期孕产妇的高血糖状态会引发诸多的血管病变,出现微血管壁基底膜增厚、局部组织供血不足、管腔促狭等症状,极易产生妊娠期高血压出现,另外,血管病变还会影响胎儿自然生长。通过研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出现高血压的可能性要远远多于健康孕产妇,其概率最高可达5倍。若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出现肾脏等重要器官疾病,那么其引发高血压的概率最高可达到50%[2]。该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出现高血压的可能性为1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②羊水过多: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羊水中含糖量居高不下,可不断刺激膜分泌增长,致使羊水大于正常量;胎儿体型过大或胎儿高血糖的高渗透性十分利尿,都是造成羊水过多的缘故。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属于高危并发症,在孕前期发病可致使胚胎畸形,中晚期发病可引起胎死宫内、胎儿缺氧或神经系统后遗症等。此类并发症常见于糖尿病确诊时、错过治疗最佳时机或孕产妇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时,该文对照组未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观察组有2例,且为急诊患者。④其他不良症状:产后出血、胎膜早破、感染等。⑤分娩方式:对照组患者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通常情况下,该院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多以限制饮食为主,血糖达标者极少,进而造成巨大儿比例居高不下。

3.2对胎儿的影响

由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病率高,多数是因为孕产妇高血糖状态会经由胎盘直接传递给胎儿,致使胎儿血糖增长,胰岛B细胞增生、胰岛素分泌量大,出现胎儿糖原、蛋白质和脂肪等代谢不正常情况最终形成巨大。该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出现巨大胎儿的概率为22.92%,对照组仅为6.25%,相比差异显著。巨大的并发症主要为:不明原因胎死腹中,持续高血糖状态导致胎盘供氧量下滑,胎儿还会因为高胰岛素血症增加宫内耗氧量,伴随孕龄增长,胎儿缺氧越发严重,直至最后死亡。

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性巨大胎儿最安全的方式即剖宫产,这一现状也是导致当前剖宫产率与日俱增的主要原因。畸形胎与妊娠期糖尿病有着极大关联,数据分析表明,高血糖环境能够促使孕体植入前后胚胎的细胞凋亡程序开启,招致诸多身体器官畸形生长。除此以外,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的高血糖状态会直接影响胎盘向胎儿传送的血液、氧气含量,加之胎儿本身耗氧量巨大,则会导致胎儿宫内慢性缺氧;产妇分娩时注意力集中,对疼痛的忍受力下降,引发产妇自身血糖过高,发生胎儿宫内急性缺氧症状,大大提高了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

3.3检查及治疗

妊娠期糖尿病母婴的好坏是由孕期血糖的控制状况决定的,所以加强对孕产妇前期的检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早发现、早治疗。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关键在于营养均衡的饮食习惯,辅以适量的身体锻炼可有效降低低血糖、缓解胰岛素的敏感性、提升葡萄糖利用率,特别是患有合并血管疾病或者有产前出血症状、先兆早产的孕产妇。简单、传统的饮食控制疗法通常是无法达到理想的控制血糖效果,此时可辅助一些降糖药物,值得注意的是,口服降糖药会极易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正常发育、代谢,甚至出现畸形、死亡等。我们国家对饮食控制疗法不理想的患者大多采用胰岛素干预治疗,这个过程需严格监测血糖水平以利于适时改变胰岛素剂量。近几年,专家表明部分患者口服格列苯脲、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等降糖药效果显著,且不附带母婴并发症,现已经被公认为治疗妊娠糖尿病的首选。

综上,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危害极大,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良将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医护工作者不可小觑此疾病的厉害性,强化孕期管理,严密控制血糖,及时监控患者身体状况,选取最为恰当的分娩途径,增强产后护理,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钱晓敏.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2):107.

妊娠高血压的危害及表现篇4

[关键词]妊娠期孕妇;高血压;危险因素;年龄;营养不良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6(a)-0148-02

妊娠期高血压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在孕妇出现高血压和浮肿的情况,妊娠期高血压严重的威胁着孕妇及其胎儿的生命安全。通过对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有利于更好的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因此,现对2012年6月―2013年6间月进入到该院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60例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寻找导致妊娠期孕妇出现高血压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对其进行更好的临床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进入该院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60例作为实验组,另外选择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进入该院的正常妊娠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在28~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岁。其中实验组的60例孕妇年龄在29~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岁。对照组的60例正常孕妇年龄在28~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岁。

1.2方法

对两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调查表的主要内容为,孕妇的文化水平,年龄,是否多胎,贫血,既往高血压史以及营养状况,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由表1可知,实验组60例妊娠合并高血压孕妇,文化程度如下,小学文化8例,初中文化21例,高中文化23例,大专以上文化8例。对照组60例正常妊娠孕妇,文化程度如下,小学文化6例,初中文化18例,高中文化25例,大专以上文化1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18.3%。对照组孕妇的文化程度明显比实验组孕妇的文化程度高。

由表2可知,实验组60例孕妇,有18例孕妇有多胎史,有19例孕妇贫血,有31例孕妇年龄在30岁以上,有19例孕妇有既往高血压史,有41例孕妇营养不良。对照组60例正常妊娠的孕妇,有10例孕妇有多胎史,有12例孕妇贫血,有21例孕妇年龄在30岁以上,有13例孕妇有既往高血压史,有33例孕妇营养不良。在多胎人数,贫血人数,年龄在30岁以上人数,既往高血压史人数以及营养不良的人数上,对照组人数明显的低于实验组。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产科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该病的生理变化主要为患者全身小血管痉挛,全身各系统脏器灌流减少,这样就会造成对母婴的严重危害,甚至导致母婴死亡[1]。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孕妇的文化程度、年龄、是否多胎、贫血、既往高血压史、营养状况等6个因素为妊娠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该研究结果显示,年龄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大的危险因素,这表明妊娠期高血压发生与患者年龄相关,其原因可能与患者年龄大有动脉硬化的趋势有关[2]。

根据国内相关的报道,例如,李安《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危险性因素》的研究中,对300例妊娠高血压孕妇进行临床研究,发现导致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的主要因素有文化水平,既往高血压史以及贫血等因素[3]。与该次临床研究结果相比,该次的临床研究又发现了孕妇的年龄以及是否多胎、营养不良等因素也是导致孕妇妊娠期出现高血压的危险性因素。

在该次的临床研究中,主要针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共120例孕妇的文化水平,多胎史,贫血,年龄,既往高血压史以及营养不良等因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在文化水平方面,60例妊娠高血压孕妇的文化水平明显的比60例正常妊娠的孕妇的文化水平要低,由此可以做出临床推测,文化程度可能是导致孕妇出现妊娠高血压的一个因素,主要是由于文化程度越低的孕妇对于围产保健知识了解的越少,进而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不利于及时的进行临床治疗,导致更为严重的情况发生[4]。另外,妊娠高血压与孕妇的多胎史,贫血,年龄,既往高血压史以及营养不良等因素都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因此,在临床上需要针对于上述几个因素进行预防,有助于减少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5]。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妊娠高血压疾病进行预防[6]。①在孕期孕妇应该加强补钙,其主要的机理就是通过对孕妇进行补钙,能够减少孕妇体内的钙离子的内流,激活细胞膜钙泵,增加钙离子的外流[7]。②在妇女怀孕期间,应该嘱咐孕妇在心情上应该保持舒畅,并且心理压力不要太大,在情绪上,要保持稳定,一定要减少忧郁的状态。这样做的主要机理就是孕妇如果情绪波动太大,容易出现内分泌失调的情况,进而降低了自身的免疫力,增加了疾病的易感性。因此,通过在情绪上进行控制,能够减少孕妇出现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8]。

综上所述,实验组60例妊娠合并高血压孕妇,小学文化8例,初中文化21例,高中文化23例,大专以上文化8例。对照组60例正常妊娠孕妇,小学文化6例,初中文化18例,高中文化25例,大专以上文化11例。对照组孕妇的文化程度明显比实验组孕妇的文化程度高。在多胎人数,贫血人数,年龄在30岁以上人数,既往高血压史人数以及营养不良的人数上,对照组人数明显的低于实验组。由此可以得出临床结论,孕妇年龄在30岁以上,具有多胎历史,贫血,有既往高血压史,营养不良等容易诱发妊娠期高血压,因此,需要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预防,有利于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率,确保母婴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韩红霞.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2(19):121-122.

[2]何金爱,徐玉苑,董晓梅.妊娠期贫血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10(2):178-179.

[3]李安.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的相关危险性因素[J].亚太传统医药,2010,11(12):310-311.

[4]谢志红,苏海,张倩萍,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远期高血压患病率的调查[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2,12(3):189-190.

[5]apricotendHeaLtH.HanKe,tanHualin,KongbiHua.abnormalglucosemetabolismduringpregnancyriskfactors[J].Journalofpreventivemedicine,2011,3(3):199-200.

[6]Huangping,maXiaojun.pregnancyvulvovaginalcandidiasisriskfactorsandimpactonpregnancyoutcome[J].ShanximedicalUniversity,2011,3(3):188-189.

[7]蒋清爱.我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80例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12(34):120-121.

妊娠高血压的危害及表现篇5

月经周期规则的孕妇,妊娠时间≥42周,即为过期妊娠,国内外报道的过期妊娠发生率差异很大,占妊娠总数的2%~16%。为探讨过期妊娠对母婴的危害、适时终止妊娠,并选择恰当的终止妊娠方式,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本院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过期妊娠13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过期妊娠的诊断①以末次月经第1日计算平时月经规则,周期为28~30d的孕妇,停经>40周,30d或266d,

1.2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本院住院资料完整的单胎初产妇,年龄20~38岁,所有病例均无影响胎盘功能的疾病,据末次月经,排卵日期,早孕反应,初感胎动及早期妊娠常规超声波检查确定孕周。其中过期妊娠132例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孕37~40周130例为对照组。

1.3方法两组分别记录:①胎儿窘迫;②新生儿窒息;③新生儿apgar评分;④新生儿体质量;⑤产后24h出血量。

2结果

研究组132例,其中胎儿窘迫25例(18.94%),胎儿窒息10例(7.58%),巨大胎儿9例(6.82%),产后出血4例(3.03%);对照组130例,其中胎儿窘迫8例(6.15%),胎儿窒息3例(2.31%),巨大胎儿3例(2.31%),产后出血2例(1.52%)。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3.1过期妊娠对胎儿的危害过期妊娠为足月妊娠向过期妊娠的过渡,随着妊娠的过期,胎盘功能随之低下,使羊膜和绒毛膜失去正常透析作用,羊水通过胎盘进入母体量增多,并且使胎儿尿量减少,导致羊水过少。羊水过少使脐带缺乏羊水缓冲而受压,导致胎儿缺氧,胎粪排出,同时羊水过少不能稀释胎粪而使羊水黏稠,增加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机会,且羊水过少,改变了胎儿的内环境,子宫四周压力直接作用于胎儿,尤其在临产后子宫频繁收缩,加重胎儿缺氧,易引起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本资料显示过期妊娠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增加。另据B超提示,胎盘Ⅲ+级表明胎盘组织钙化,是胎盘老化的直观依据,随妊娠时间延长,Ⅲ+级胎盘比例逐渐增加,胎盘功能逐渐降低,胎儿高危程度逐渐增加,可使胎儿窘迫、羊水过少、羊水粪染、脐带缠绕、手术产等发生率增高[1]。在过期妊娠的阶段,这些变化尚属早期,对胎儿的影响也因胎盘的强大储备能力得以代偿而表现不明显,故而在这一时期内,胎儿的体重得以继续增加,使胎盘供血相对不足,加之胎盘组织结构的改变致胎儿窘迫发生率增加[2]。另一方面,胎盘功能下降使得胎儿在分娩期间对缺氧的耐受力下降,因而表现为新生儿apgar评分略有下降[3]。

3.2过期妊娠对孕母的危害孕龄过长是巨大胎儿发生的诸多原因之一。巨大胎儿手术产率及死亡率均较正常胎儿明显增高,当产力、产道、胎位均正常时,常因胎儿过大导致头盆不称而发生分娩困难,如肩难产。肩难产如处理不当,将引起母儿严重并发症,尤其以新生儿并发症更为严重,如窒息、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颅内出血、肺炎,甚至新生儿死亡等,并可由此遗留远期后遗症。产母易发生产后出血、产道损伤、产后病率高等。巨大胎儿因为胎头大一方面使入盆困难,不能衔接,导致宫颈扩张缓慢,潜伏期活跃期延长,使胎儿窘迫率上升,另一方面,因相对头盆不称使剖宫产率增加。本资料显示,研究组巨大胎儿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由于巨大胎儿致孕母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分娩结束后子宫收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率升高。故而过期妊娠对孕母的危害,主要是由于随着孕周的增加,胎儿体重的增加致相对头盆不称、产程延长和因胎盘功能减退致胎儿缺氧的可能性增加从而增加了剖宫产及产后出血率。

3.3过期妊娠的处理过去对无产科并发症和合并症的过期妊娠的孕妇,一般等待至妊娠42周后再行处理,至目前仍有遵循此原则者;但亦有学者鉴于妊娠确已足月,妊娠延期后胎儿危险度增加,孕妇心理及体力负担重以及对费用等多方面的考虑,在妊娠41周即行引产,而且持这种观点的人日益增多。本研究显示,过期妊娠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巨大胎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妊娠组。故对过期妊娠已自然临产者,应密切监测胎心变化及产程进展,在确保胎儿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充分的试产机会,以降低剖宫产率。对于尚未自然临产者,一方面应加强胎儿宫内安危的检测,另一方面应结合产科检查而定,宫颈条件不成熟者,选择性引产使得剖宫产率增加。且宫颈越不成熟,剖宫产率越高,所以对过期妊娠的孕妇,应根据宫颈条件和孕周决定是否立即引产。宫颈条件成熟者,给予引产;宫颈条件不成熟者,如果孕周刚满40周,又无迫切原因需要立即终止,可在严密观察下等待至41周再行引产。

参考文献

[1]尹利荣,刘映,马鸿达,等.延期与过期妊娠胎盘形态学变化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7):415.

妊娠高血压的危害及表现篇6

【关键词】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研究进展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及妊娠期糖耐量减低,是指在妊娠期间才出现的高血糖状态。一旦发生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孕母和胎儿都有极大的危害,因此,提高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认识,做到早期准确诊断,早期干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病机制和疾病对孕母及胎儿的影响两方面的现代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1发病机制

目前,对妊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准确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明确。但是,普遍认为,该病的发生与以下方面有关。

1.1遗传因素

妊娠期糖尿病是以遗传,年龄和肥胖等因素为基础,由妊娠这一特定环境或内分泌代谢状态决定的糖耐量异常综合征。研究表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其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达18.91%,显著高于无糖尿病家族史者[1]。国外学者研究也同样说明了这一点,妊娠期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一样存在遗传异质性[2]。也就是说,孕妇如果有近亲患有糖尿病,就首先需要在整个妊娠期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检测意识,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1.2饮食不当

饮食不当导致的孕母营养过剩或者营养给予不够,都可能会引起妊娠期间的糖代谢异常。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孕妇的妊娠期总体重平均增加为17.6kg,远远超出理想水平的12.5kg[3],母亲体重增加,体内的血清瘦素水平随之增加,可相反的,胰岛素的敏感水而降低。同时,随着脂肪的堆积,其产生的细胞活性因子(如瘦素)的增加也可使得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4]。孕母摄入没有减少,甚至增多,但是胰岛素却不能正常工作以调节血糖,必然使得血糖升高。

1.3糖代谢改变

妊娠期糖代谢是一个特殊复杂的过程。在妊娠中早期,胎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逐渐增加,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葡萄糖是胎儿能量的主要来源,此时孕妇血浆葡萄糖水平将随妊娠进展而降低。到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如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酮、皮质醇和胎盘胰岛素酶等,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孕周增加而下降,为了维持正常糖代谢水平,胰岛素需求量必须相应增加。孕母如果不能适应这一生理代偿变化,则会引起妊娠期糖代谢的异常。

2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孕母及后代的影响

2.1对孕母的影响

高糖主要影响了脂质代谢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损伤血管引起孕母的血管病变,从而使得孕母血压升高,故易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此外糖代谢异常可导致孕母早产,子痫前期和剖宫产率的增加[5],导致胎儿发育异常、流产、羊水过多、胎膜早破、甚至死胎。而巨大儿多引起母亲在生产时难产,给孕母带来巨大危害。也有研究表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孕母在妊娠期间和妊娠后期,感染疾病的概率增加(如阴道炎),进而更易引起胎儿畸形。

2.2对后代的影响

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先天性畸形已经成为造成糖尿病患者所生胎儿及婴儿的主要死亡原因。孕母在妊娠期的高血糖,其影响涉及后代血压、内皮功能、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反应和左心室肥大[6],由于孕母高血糖的影响,婴儿出生后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等多种疾病[7]。不仅如此,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子女的影响甚至可至第二代。

3小结

综上所述,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可严重威胁孕母及其后代的生命健康。因此,需要加强对孕妇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预防筛查和诊疗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将孕母的体重和血糖控制在合理正常的范围。一旦发现血糖异常,则从多方面入手降低血糖,通过适当运动,调节饮食,胰岛素治疗,使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危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徐艳,张运平,刘晓红.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探讨.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08,4(2):87-90.

[2]王林琳,侯红瑛.妊娠期糖尿病研究进展.新医学,2009,40(4):271-274.

[3]刘妍,吴连方.饮食指导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血脂水平的影响.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187-2190.

[4]尹玉竹,李小毛,侯红瑛,等.孕期体重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4):66-67.

[5]张眉花,吴桂莲,等.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妊娠结局的前瞻性对照研究.中国医刊,2007,42(3):43-45.

妊娠高血压的危害及表现篇7

【关键词】高危妊娠;分娩;健康管理

Healthmanagement’sanalysisofhigh-riskpregnancies

tongZhouDistrict,nantongCityridingshoretownclinicGeFang226343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effectofhigh-riskpregnancymanagementcasualtyrateinreducingmaternalandchildmortalityratesandotheraspectsofdisability.methods:aretrospectiveanalysisofJuly2010toJuly2013inourhospitaladmissionsof328patientsundergoinghigh-riskpregnancyhealthmanagementresults.Results:thecauseofhigh-riskpregnancywithhistoryofcesareansection,apposition,pregnancyhypertensioninthetopthree,respectively,47.2%,25.6%,14.3%;patientascesareandelivery,birth,breechmidwiferythetopthree,respectively,46.9%,27.4%,17.6%;13casesofmiscarriage,stillbirthsevencases,sixcasesofmalformation.Deliveryfailureratewas7.9%,thesuccessratewas92.0%childbirth.Conclusion:thehigh-riskpregnancyhealthmanagementincentivesforeffectiveanalysisofhigh-riskpregnancy,theeffectofimprovingthedeliveryofhealthcareandhaveapositiveeffect,caneffectivelyprotectthehealthandsafetyofmothersandnewborns.

[Keywords]High-riskpregnancy;Childbirth;Healthmanagement

高危妊娠是一种严重危害妊娠女性身体健康与腹中胎儿安全的疾病,很容易引发母子的生命健康危机。由于高危妊娠的发病原因多样,临产的时候给予防治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很多妇产科都尝试在临产之前进行高危妊娠管理,监控患者的病情特征和危险因素,以决定采取何种防治方式和分娩方式。本次研究目的就在于验证高危妊娠健康管理的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7月到2013年7月接诊的328名高危妊娠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看护。328人年龄为21~43岁,平均年龄27.6±2.3岁。其中疤痕子宫137例,胎位异常76例,妊娠期高血压63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10例,妊娠合并心肌炎5例,羊水少7例,胎盘前置11例,血型不合6例,肝功能障碍13例。

1.2高危妊娠健康管理方法

为高危妊娠患者制定信息登记册。在孕妇初次门诊的时候有首诊医生进行详细的问询登记,对有特定的高危因素的情况进行登记记录。孕妇定期接受检查,从第28周开始每个月安排两次检查,第36周开始每个月四次检查。在28周和36周划分开的三个阶段中都要进行一次高危妊娠评分,对可能发生高危妊娠危险的孕妇进行预选。筛选出来的高危妊娠孕妇要接受更加全面和详细的登记,同时运行对每个人持有的各项高危因素的全面监控,医院要针对每名孕妇的高危因素进行认真监测。在高危妊娠孕妇住院之后,由本机构高级医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会诊,商讨患者高危病情走向,根据每名孕妇的反应进行分类划级,对特别高危的孕妇和特殊情况的孕妇制定应急处理预案。

1.3高危判断标准[1]

有妊娠合并贫血症的患者,以血红蛋白

2结果

2.1高危妊娠的因素与构成

经过统计发现构成高危因素的项目中,以剖宫产史、胎位不正和妊娠高血压最为常见。剖宫产史155例,发生率47.2%;胎位不正84例,发生率25.6%;妊娠合并高血压47例,发生率14.3%。其他的还包括糖尿病、肝损伤等,详见表1。

2.2高危妊娠健康管理后的分娩情况

高危妊娠患者接受助产之后,剖宫产154例、顺产90例、臀位助产58例,顺利生产有效率达到92.0%。流产13例、死胎7例、畸形6例。分娩失败率为7.9%。详见表2。

3讨论

高危妊娠的健康管理是特别针对高危因素妊娠患者进行的一种风险管理控制手段,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数据统计、病情监测和特殊危重因素监护措施来逐步筛选有高危风险的患者,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治护理预案,在分娩过程中突发危重情况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应急预案来采取措施。在这样的措施保障下,危重妊娠患者进行剖宫产或顺产的时候有了更全面的技术保障,在遭遇难产或需要引产、流产的时候也能有更充足的准备,对挽救孕妇的生命健康有重要的作用[2]。在本次研究中,未发生一例妊娠患者死亡案例,这同罗霏、李志华、黄碧珠在当代医学中阐述的相关观点相一致[3],证明了系统全面的高危妊娠健康管理对于保障妊娠患者的健康确实有临床应用价值。

高危妊娠健康管理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其健康管理的流程设计上。通过初步筛查来对女性朋友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项目的检查,从而确定女性的身体健康状况。在后期随着孕期的时间延长,逐步提高检查频率,这对于及早、及时发现孕期各种高危妊娠因素有重要作用。在本次研究中,所有的高危妊娠患者都是在逐步提高检查频率的过程中发现的。特别是孕28周和孕36周后,高危因素的发现率明显升高,最终确定为高危妊娠患者的数量也大幅增加。从表1来看,高危妊娠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剖宫产史、胎位不正和妊娠合并高血压;分析应该与前几年人们的观念(社会因素导致的宫剖产)和如今人们的体质健康水平不高,血液系统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4]。此外,妊娠合并糖尿病、肝功能障碍和病变等因素也较容易引起高危妊娠。

从表2来看,高危妊娠患者接受剖宫产、顺产和臀位助产的人数最多,成功率也最高。这是因为剖宫产对高危妊娠患者的危害最小[5],顺产次之,臀位助产再次之。在患者进行分娩的时候,针对其高危因素的发展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分娩方法非常重要。对于存在的死胎和畸形等情况,分析与高危因素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有关。总起来看,采用高危妊娠的健康管理对于保障高危妊娠患者的妊娠安全与健康有较为理想的作用,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文秀.妊娠管理在高危孕产妇分娩和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5):1104-1105.

[2]李明子.913例高危妊娠管理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1):53-54.

[3]罗霏,李志华,黄碧珠.2011年高危妊娠管理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62-63.

妊娠高血压的危害及表现篇8

妊娠期是一个特殊生理时期,妊娠期高血压者不乏其人。

何谓妊娠期高血压?目前尚无统一定义或概念。为扩大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思维,防止漏诊或误诊,本文所谈的妊娠期高血压包括以下三种情况:原发性高血压妇女怀孕者、妊娠期发现与高血压相关疾病(如肾脏疾病、嗜铬细胞瘤或主动脉缩窄等)者和与妊娠相关高血压或称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娠中毒症、先兆子痫)患者。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准备怀孕前3个月就要调整好治疗方案,最好等待高血压控制达标后再怀孕,这样会减少妊娠期降压药治疗对胎儿的伤害。如是在妊娠期发现与高血压相关的疾病,就应该终止妊娠,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大部分妇女怀孕20周后,血压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原有高血压者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高血压更会加重。

妊娠高血压的危害及表现篇9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714.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5)02-64-03

theclinicalresearchof200casesgestationalhypertensionand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

wanGSiyiHUanGJuan

Departmentofmaternity,CenterforwomenandChildren'sHospitalofChengduCity,Chengdu61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effectsofgestationalhypertensionwithintrahepaticcholestasistofetalandmaternal,inordertoprovidethenecessaryreferencefor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methodsRandomlyselected200patientsofgestationalhypertensionassociatedwithintrahepaticcholestasisfromapril2013toapril2014treatedinourhospital,theclinicaldata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andregardedastheobservationgroup,selected200patientsofgestationalhypertensionnotwithintrahepaticcholestasisthesameperiodasthecontrolgroup,comparisontwogroupsofmaternalandneonatalconditionandstatisticalanalysis.Resultsthedegreeofliverfunctiondamageoftheobservationgroup,theamountofpostpartumhemorrhageandsoon,arehigh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andhasasignificantstatisticaldifference(p

[Keywords]Gestationalhypertension;intrahepaticcholestasisofpregnancy;Clinicalresearch

在临床实践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中期和晚期比较常见的并发症[1],若得不到较有效的治疗,将会直接影响到母婴的健康[2]。为了更好的认识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患者健康的影响,本组研究了200例高血压疾病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相关情况,以便能够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开展研究,对其临床治疗的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将其视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200例妊娠期高血压未合并有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开展对照研究。其中观察组年龄21~36岁,平均26.5岁,孕周30~36周,平均34.6周。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27.2岁,孕周31~35周,平均35.2周。两组研究对象孕周、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开展了研究,并对研究对

表2两组研究对象的收缩压、转氨酶、产后出血比较()

组别n收缩压(mmHg)丙氨酸转氨酶(U/L)天冬氨酸转氨酶(U/L)产后出血(mL)

观察组200172.4±12.9151.6±8.6148.5±13.7523.6±22.8

对照组200173.6±11.060.3±4.261.3±3.9322.3±15.4

t1.034.324.113.65

p0.060.030.030.02

象的肝肾功能、产后的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的各种情况开展了比较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研究对象新生儿及胎儿情况比较

在胎儿以及新生儿的情况比较中,观察组围产期的病死率和儿童重度窒息的病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研究对象新生儿及胎儿情况比较(n)

组别n轻度窒息重度窒息围生儿死亡

观察组200286828

对照组200263010

x22.666.595.02

p0.120.010.03

2.2两组研究对象的收缩压、转氨酶、产后出血情况比较

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方面来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组研究对象在收缩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产后出血等数据比较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和妊娠期高血压之间的关系分析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和妊娠期高血压都是在妊娠的中期和晚期常见的并发症[3-4],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直接影响到母婴的健康,而两者并发将会产生更大的危害[5]。临床研究发现,伴有妊娠期高血压的患者发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概率要高于普通的孕妇,并且患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危险程度会伴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的加重而不断的加重[6]。

3.2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于围产儿的影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主要是因为全身小动脉痉挛[7],导致供氧的减少,进而导致胎盘血管发生的一种病理方面的改变,导致胎盘的供养功能下降,影响到胎儿的正常生长,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影响到胎儿的健康,严重时还可能会导致胎儿的死亡,给孕妇及家庭造成比较大的影响[8]。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9]对于胎儿的影响比较大,主要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影响胎儿的生长。首先是对母体的胎盘结构进行破坏,使得胎盘的血容量下降[10]。其次会对胎盘的物质交换功能进行破坏,使得一些有害的因子在胎儿的体内进行积聚,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胎儿的健康。如果临床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并发,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新生儿重度窒息和围产儿病死的概率,所以在临床上要及时的开展治疗,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新生儿和产妇分娩的质量[11-12]。

由此可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婴的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13-14]。在临床上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降低母婴所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最大限度的改善母婴分娩的结果,这对于产妇的健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伟,沈连强,何慧,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5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2,13(3):167-169.

[2]杨桂明,贾红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中联合用药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6):3281-3282,3290.

[3]齐俊巧,吴侠,张红娟,等.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妊娠期高血压产妇阴道分娩时凝血功能的影响[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12):972-973.

[4]郎宾,张同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443-2445.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5]李春红,朱莉,常春梅,等.卡孕栓联合缩宫素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05(2):158-159.

[6]黄伟媚,毛锦江,陆琴,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tnF-α、iL-6的水平及临床意义――附45例报告[J].新医学,2010,41(12):801-802.

[7]陈建宾,杨向方,李燕广,等.bax/bcl-2mRna在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妊娠期高血压胎盘组织中的表达[J].北京医学,2013,35(1):72-73.

[8]张燕.尿微量白蛋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肾损伤关系的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73-74.

[9]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第1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5):391-395.

[10]谭伟坚,何志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胆汁酸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0,31(13):1701-1702.

[11]李红梅,郑军廷,贾承英,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2):4710-4712.

[12]余萍.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8):46-47.

[13]余海燕,姚强,周容,等.妊娠晚期死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6(1):39-43.

妊娠高血压的危害及表现篇10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疾病;围生儿;子痫;病例分析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disordersinpregnancy)是妊娠期特有的、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发生于妊娠20周后妊娠妇女中。多数病例在妊娠期出现一过性高血压、蛋白尿症状,分娩后即随之消失。资料表明,其发生率占妊娠妇女的5%~10%,严重者可引起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1]。本研究选我院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5年间住院的妊娠高血压患者765例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我院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5年间住院的妊娠高血压患者共765例,所有入选患者符合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2]。入选孕妇年龄介于19~36岁之间,平均为(28.6±8.6)岁。

1.2分组方法按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6版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对其进行重新分类,将765例患者分成3组,分别是妊娠高血压组465例(a组),子痛前期轻度组150例(B组),子痛前期重度150例(C组)。

1.3试验方法按上述分组后,分析孕产妇早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孕产妇并发症,围产儿FGR、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与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取p=0.05为检验标准,p

2结果

2.1妊娘期高血压疾病孕产妇结局分析(见表1)。①a组早产、胎盘早剥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B组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

表1

三组妊娠妇女结局的统计结果(例)

组别总例数早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孕产妇并发症

a46590190

B150177220

C15045225023

注:两组比较,a与B、B与C两组比较,p

2.2三组妊娠妇女围产儿结局分析结局的统计B组的围产儿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

表2

三组妊娠妇女围产儿结局分析结局的统计结果(例)

组别总例数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及病率

a46520615

B15015715

C150404245

注:两组比较,a与B;&、*、B与C两组比较,p

3讨论

众所周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病率我国9.4%,国外报道7%~12%。孕产妇死亡率7.7/10万。一般从妊娠5个月以后比较常见,以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为主,严重者发生子痫。对母婴危害极大,可造成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合并心肾疾病等,甚至导致母儿死亡[3]。相对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子痫前期(轻度、重度)、子痫患者病情严重,必须经过合理的治疗,有内科合并症需内科医师指导下积极治疗,否则可能会严重危及母婴安全,造成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在产前、产时及产后均要加强监护,术前合理解痉、降压,术后促进子宫收缩,预防产后出血,可以大大

作者单位:417500湖南省冷水江市人民医院

减少孕产妇死亡或围生儿死亡。积极推行孕期健康教育,切实开展产前检查,做好孕期保健工作,提高育龄妇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对母儿危害的认识,使其自觉治疗及纠正,可以减少本病的发生和阻止其发展,降低母婴死亡率及各种并发症发生。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妊娠高血压病发病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①精神过分紧张或受刺激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时;②寒冷季节或气温变化过大,特别是气压高时;③初产妇年龄40岁;④有慢性高血压、肾炎、糖尿病,抗磷脂综合征等病史的孕妇;⑤营养不良,如低蛋白血症者;⑥体型矮胖即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cm)2×100]>0.24;⑦子宫张力过高,如羊水过多、双胎、糖尿病巨大儿及葡萄胎等;⑧家庭中有高血压史,尤其是孕妇之母或孕妇曾经有妊娠高血压病史者。本研究结果表明,并发症以重症多见,加强产前保健,尤其对贫困落后地区的孕产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诊治,对降低子痛前期重度的发生,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并发症将起到关键的作用[4]。子痫前期可出现头痛、眼花、恶心、胃区疼痛及呕吐等症状。子痫典型发作过程为先表现眼球固定,瞳孔放大,瞬即头扭向一侧,牙关紧闭,继而口角及面部肌颤动,数秒钟后发展为全身及四肢肌强直,双手紧握,双臂屈曲,迅速发生强烈抽动。抽搐时呼吸暂停,面色青紫。持续1min左右抽搐强度减弱,全身肌松驰,随即深长吸气,发出鼾声而恢复呼吸。抽搐临发作前及抽搐期间,患者神志丧失。抽搐次数少及间隔长者,抽搐后短期即可苏醒;抽搐频繁持续时间较长者,往往陷入深昏迷。在抽搐过程中易发生种种创伤。如唇舌咬伤、摔伤甚至骨折,昏迷中呕吐可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可发生于产前,产时或产后。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血流的变化优先于血压的变化,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患者的微循环已开始出现程度不同的异常改变,如能在早期发现异常,识别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亚临床阶段,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及干预性治疗,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及病情严重程度,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液黏度增加,妊娠高血压孕妇在此基础上,全身小动脉痉挛,血管内皮受损,易形成微血栓,所以及时解痉及合理扩容可改善机体的微循环状态及胎盘循环,纠正组织缺氧可促进胎儿宫内生长。适时终止妊娠对妊娠高血压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进一步证实经积极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后能有效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王秀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52例分析.长治医学院学报,2006,20(4):284-286.

[2]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7-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