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0:24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篇1

近20年来,我国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一些城市所出现的交通拥挤堵塞问题也是空前严重的。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已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0年代中后期,上海等城市中心区50%的车道上高峰小时饱和度更是达到95%,全天饱和度超过70%,平均车速下降到10km/h。为此,交通问题已经日益引发各城市政府的重视,并成为民众关心的焦点。2000年,国家公安部、建设部联合发文,要求全国部分城市实施道路交通的“畅通工程”,力图通过行政手段促进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协调,推动城市交通拥挤堵塞问题的缓解1。尽管如此,实践中不少城市所体现出的重道路建设而轻道路政策理论研究,重交通规划而轻交通管理,重短期“政绩”而轻长远目标的某些倾向,使我们不得不深刻地思考以下问题。

1道路交通拥挤的缓解在于整个道路交通开放系统的不断改进

目前,许多城市里的交通问题是通过局部路段、局部道路交叉口的拥挤堵塞反映出来的。显然,按照西医“脚痛医脚,头痛医头”的观念,拓宽这些道路,在交叉口修建立交似乎是立竿见影的解决办法,但问题却很少这样简单。以美国的城市道路建设为例,城市里更宽更多的道路、立交在建成之初的确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草率地选择多修路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最终导致了美国城市里更为严重的交通构成失衡、交通拥挤及城市中心衰退等问题〔2〕。究其原因就是不少研究者、决策者曾经错误地估计了道路建设对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的积极作用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如交通需求、公共交通、交通管理等对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作用的全面研究。结果,路修得越多,促进了私人轿车的消费,而道路拥挤情况依旧,公共交通也日益变得更加的萎缩(如图一):

典型的如洛杉矶和底特律两个城市。到60年代,虽然两市分别修建了多达数千公里的汽车专用道路,但交通拥挤问题依旧。同时,因服务水平下降,其公共交通严重萎缩,客运量分别下降到总客运量的1.5%、4.5%〔2〕。两城市仍有大量承担不起私车交通的市区贫穷人口,于是又引出了如何为这部分人提供必须的交通条件及市中心衰退等社会问题。美国政府认识到城市交通设施建设的局限性和公共交通的重要作用,并于60年代通过了世界上第一个比较完善的《公共交通法》。

而北京在这方面似乎也走过一段弯路,前些年已修通投资巨大、立交众多的二环、三环主干道路81km。但由于辐射道路干线和支线建设滞后,没有形成与环线相配套的完整道路及相应的管理系统,加上这些年机动车辆的迅猛激增和相应交通需求管理不力〔3〕,环线进出口上往往堵塞,形成了新的交通问题。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重点应不再局限于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而应扩大到建立一个以社会化公共交通网络为主体,以快速交通为骨干的多层次、多元化交通方式协调运行系统。在这一系统中,道路建设、客运系统、货运系统及相应的交通管理与控制系统都将得到很好的研究和解决。

2城市交通问题的缓解有待于提高道路交通网络建设研究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近20年来,国内城市修建道路、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热情异常高涨。但是,由于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化的研究、决策机制,部分行政领导的个人意志代替了科学、民主的研究、决策过程,以至不少城市把主要精力、资金投入了主要道路建设和相应的地产开发,道路建设项目草率上马。还有高架道路热,高架道路本来是一种迫不得已的事情,但是好多城市还在追求,甚至把它作为市长的政绩,列为“为民工程”,结果非但没有解决原有交通问题,还造成了不少新的交通问题和隐患:

2.1新建、改建道路集中在市区和开发的新区,道路建设时序、走向、宽度等与城市发展方向及规模不符,浪费大量建设资金和道路资源。如北海、张家港的道路建设。同时,在许多城市的,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衔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造成交通进出城市十分不畅,导致出入境交通影响市内交通。典型的例子如广州道路系统及沪宁高速公路和沿线城市市区道路的衔接。

2.2主要干道或几个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占用了几乎全部的资金,相应的交通政策、交通规划研究、反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交通设施建设科学性少,随意性多,对缓解城市交通问题作用不明显。目前,从全国范围看,真正对城市交通问题长期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研究的城市仅有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沈阳、武汉等城市。我国,多数城市还是仅仅把城市交通问题作为一个子专题单独进行阶段性研究。还没有引起人们长期的足够的重视。城市交通问题因其复杂性、综合性、长期性已经使得单凭几个规划人员或一个政府职能部门(如建设部门)的力量无法应付。

2.3与道路相匹配的交通管理子系统的研究、改善有待重视。我国许多城市中道路建设虽然规模、声势浩大,但相应的管理设施研究、建设却相对滞后。从国外的经验看,交通管理已经从“点控制”(道路交叉口控制)到“线控制”(道路通行控制),进而发展到整个城市区域“面控制”(通过计算机网络和遍布区域的探测器、摄像头、大型可变电子显示屏幕、实时交通广播等,科学控制和引导交通流)。最近十几年,综合考虑道路、车辆、交通参与者、计算机处理技术等因素的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开发和研究更是方兴未艾,并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里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668个城市中,目前系统作过交通调查及编制城市交通规划的城市仅有40余个。

2.4土地使用——交通流量评估得不到重视,土地使用与交通生成和吸引之间的和谐关系失控。我国现行的有关的法律中,如《城市规划法》、《房地产管理法》等,对于土地使用、建设项目的交通流量评估、停车位设置等没有很严格的规定。因此,在一些城市里,未经土地使用强度评估和交通流量预测,跟着投资商屁股后边的,沿新建、改建道路的高密度房地产开发往往引发比原先更为严重的交通、规划、社会等问题。典型的如前些年沿杭州西湖的道路拓宽及高楼建设。90年代福州市中心的旧城改造工程,交通混杂,秩序混乱,事故频发。

为此,从实践效果看,由于缺乏稳定的城市交通问题研究机构和必要的交通基础研究,忽视交通管理的潜在价值,以及建设项目的交通流量评估法律地位不强,我国许多城市近年的道路建设及其政策制定、落实,在缓解城市交通问题上并未起到显著的作用。3城市交通问题的缓解有待于政府机构改革和相应法律法规的必要支撑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规划、城市道路建设和维护、公共客运、道路交通管理和公路建设、轨道交通的管理职能分别属于建设、公交、公安、交通、铁路等部门。各方均有自己的一套思路和做法,缺乏必要沟通和协作,又有在部分问题上争权夺利或相互推诿的弊端。借此政府机构改革的东风,在《城市规划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的基础上,制定《交通法》、《公共交通法》、《轨道交通法》、《城市停车场法》等系列化法律,减少各方上述职能不清、政出多门、相互推诿等弊端已属当务之急。

4“软硬”兼施——未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经之路

总体上说,交通设施容量的增长速度永远赶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单靠交通设施容量的增长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已经被证明行不通。为此,“软”“硬”兼施、想方设法实现道路容量的科学扩张与现有道路运能潜力的挖掘,将是我国未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经之路。具体说,应立即着手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解决我国城市当前所面临的交通问题:

4.1强化交通基础研究,实现交通容量的科学扩张

我们必然要选择一条用最省的土地资源和较少资金满足尽可能大的城市交通需求的途径。而这样一条途径,很大程度上是建立一个综合的客货运交通系统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建立健全相关研究机构,长期有效地展开相关的基础研究,全面把握这一系统中的道路设施、客运系统、货运系统、交通管理系统、交通法规、机制设置等一系列子要素,及时为科学的交通决策提供有力依据,把城市有限的人力、财力、土地资源投入到最有利于解决其交通问题的方面去,实现交通容量的快速、高效扩张。

4.2加强宏观交通需求管理,改善交通构成,发挥现有交通设施的最大运能

学习香港、新加坡、日本的有益经验,加强宏观交通需求管理,有效引导和控制私人交通工具出行的增长,同时积极扶持公共交通,维持合理的私人交通与公共交通的比例,保证一个较高的道路交通资源的使用效率已是中国许多城市,特别是摩托车增长过快的南方城市所面临的当务之急。同时,对于城市中普遍存在的自行车问题,通过错开上下班时间、弹性工作制实现高峰时段交通总量的削减、改善既有交通构成是值得各城市考虑的。北京、天津等城市在这些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4.3科学管理个体交通,保证人、车、路的和谐关系,缓解城市交通问题

从社会学角度来探讨行人、司机的行为对城市交通的影响,在我国还是一个很少有人涉及的课题。但是,从交通工程的基本原理出发,我们知道行人、车辆的有序流动对于保证城市道路的畅通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在解决好宏观的交通构成等问题后,微观的个体交通在局部路段的失范行为仍将可能对整条道路乃至整个道路系统的通行能力构成严重影响。例如,部分人员在道路上的乱穿乱行、乱摆乱买一直是我国许多城市交通拥挤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从行人心理、严格执法、加强过街步道建设等角度深入研讨强化个体交通管理的可能,保证行人、车辆对道路资源特别是交通高峰期间道路交叉口的有序、合理使用,也将有助于缓解不少城市的交通混乱问题。

4.4规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责权利,提高城市交通研究、规划、建设、管理等机构的协调、协作水平,实现对既有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搭配、使用,推动城市交通问题的缓解。

从经济学上说,城市政府是市场中掌握最多经济资源的利益团体,同时,它还拥有一般社会团体所没有的许多公共决策的权力。为此,在缓解城市的交通问题上,城市政府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它的科学决策、权力应用和对经济资源的合理使用将直接影响城市交通问题解决的实际效率、效果。但是,由于我国政府中交通规划、管理、投资、建设等职能相对分散,迫切需要我们利用城市政府机构改革的良机,提高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服务水平及相互间的协调协作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可以说,城市相关政府部门职能、权力的合理调整和规范,将促进城市对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的高效调配和使用,从而对进一步缓解我国城市交通问题带来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同时,从制度上确保专家和民众对城市交通问题决策的民主参与和监督,那些盲目追求“政绩”的道路设施建设的个人行为也将因此受到有力约束。如深圳市由29人组成的市规划委员会(其中公务人员不超过14人),对促进该市的民主、科学决策起到了不小的作用〔4〕。

4.5加强立法,处理好土地开发使用和交通流量生成和吸引、城市停车场设置、扶持公共交通发展等问题。

一是考虑在现有《城市规划法》和《房地产管理法》基础上修订这些内容;二是学习美国、日本等国的经验,进一步形成系列化的《交通法》、《公共交通法》、《轨道交通法》、《停车场法》等完整交通法规体系,以适应我国城市交通迅猛发展的形势〔5〕。

参考文献

1公安部.建设部关于实施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畅通工程”的意见交通管理研究2000(1)

2J.m.汤姆逊城市布局与交通规划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3全永北京城市交通综合体系发展战略及对策发展我国大城市交通的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193-195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篇2

关键词:交通阻塞;通行能力;交通组织;交叉口间距

Urbanroadtrafficcongestionproblemsandcharacteristicsof

ZhouqingJiayanru

abstract:theproblemoftrafficcongestioniscommonamongtheimpactofurbantrafficbottlenecksinthenormaloperation.inthispaper,thereasonsfortrafficcongestion,typesand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andotheraspectsarediscussed,inordertoprovideplanninganddesignofroadsectionsandintersectionsofsciencetoguideandhelpwithaviewtoimprovingtheurbanroadtrafficcongestionproblems.

Keywords:trafficcongestion;trafficcapacity;trafficorganization;intersectionspacing

一、交通阻塞的形成原因

交通阻塞是指某类交通流因某种原因在某时间和空间位置上出现了一定成度排队或延误的现象。因此,交通阻塞问题特征随交通流的构成、阻塞原因、阻塞时间和空间而不同。导致其阻塞的基本原因是交通供需的矛盾。

二、通行能力不足型交通阻塞

1、交叉口进口道通行能力不足问题

道路交叉口承担着相交道路间通行权的交换功能,因此交叉口某进口可能的通行时间必然较其上游路段减少,特别是信号控制交叉口。因此,适当地增加进口道数和优化车道功能,可提高交叉口进口道的通行能力。但当受资源条件所限或资源不能从分利用时,将导致交通拥堵。中国诸多城市的道路交叉口进口道车道数与路段常保持一致,多因通行时间损失,引起通行能力不足。因此,在进行交叉通设计时应特别考虑各类交通流通行能力的基本要求,对交叉口的通行空间(包括车道数、车道功能与组合、人行横道与非机动车道宽度)和通行时间(信号周期、相位数、相序及绿信比)等做出优化设计。

2、交叉口出口道通行能力不足问题

城市道路交叉口出口道设计车道数通常与下游路段车道数相同,特别是治理型交叉口,受道路红线的限制,往往只能通过压缩出口车道(宽度或车道数)增加进口车道数,如图一,从而致使出口道通行能力不足。车流不能顺畅地流出而滞留在交叉口内部,进而可能导致整个交叉口的交通阻塞甚至堵死。

上图为驻马店市上蔡县腾飞路与团结路交叉口,东出口仅有一个出口车道,常出现三股车流同时汇入该出口的现象,致使由西向东的直行车流无法汇入,下一相位北进口的左转车流也无法汇入,从而产生严重的交通拥堵,甚至影响到整个交叉口的运行可靠性与效率。因此,在规划和设计道路交叉口时,交叉口出口道车道数,应基于汇入的进口道车道及其信号控制方案,以最不利于汇入条件为约束加以综合考虑。

3、交叉通组织不完善问题

众所周知,作为城市交通重要网络节点的交叉口,是成为城市交通的主要病发地带。如日本大城市中机动车在市中心的旅行时间约1/3花在平面交叉口上。美国交通事故约有一半以上发生在交叉口。因此,交叉口处的交通渠化与组织能有效地解决交叉口行车乱而杂的局面。并能有效地疏导交通,使各种车辆及行人各行其道。

4、城市主干路交叉口间距不当问题

在中国城市当中,大部分主干路普遍存在三个典型特征,即交叉口间距较短、与主干路相交道路等级过低、道路沿线单位开口密集。另一方面,城市主干路相交的道路等级缺乏合理性,很多支路直接与主干路相交,使得原本承担长距离出行的主干路,还要同时为大量的短距离出行提供服务,降低了主干路的功能,并降低了通行能力与运行速度。因此在城市交通规划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对城市主干路行车的影响。

三、通行时空资源浪费及通行能力挖掘不足型阻塞

1、公交线路过度重复导致交通阻塞问题

在中国城市的一些道路,过多地集中通行公交汽车线路,不仅导致运能的过剩,还可能导致公交停靠站区域交通严重阻塞。因此,导致一些不合理的交通现象,即公交覆盖率低、主干路交通压力过大(特别是公交站点附近)、乘客过多地被吸引至主干路上。公交覆盖率低亦即服务半径过大,必将降低公交服务水平和吸引力,最终导致城市交通出行方式向个体交通方式转移。另一方面,公交线路的过度重复还将浪费其运能。再一方面,公交线路过度地设于主干路上,不仅加大城市步行距离,还导致行人过多地汇集于本以汽车交通为主的主干路,且频繁地穿越主干路,增加交通事故率。

2、通行能力挖掘利用不足型阻塞

交叉口渠化和信号配时资源分配不当导致通行能力下降,使得本不应阻塞的交叉口变得人为的阻塞了。不少交叉口不能根据交通需求和交通状态的动态变化采用相位的交通控制信号配时,导致通行时间浪费或因通行时间不足而堵塞。对于交叉口间距较短的道路,常因交通控制信号的不协调,致使下游交叉口的绿灯时间不能有效利用,从而降低其通行能力。

3、机动车路边停放不当导致路段通行能力下降

我国诸多城市机动车的随意停放无疑对于机动车出行者是便利的,然而不当的停车,大量的路内停车还占用人行道或机动车道,加之车辆的进出常导致路段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性的下降,进一步加剧交通阻塞。

4、结语

通过对城市交通阻塞问题的分析,希望在以后城市道路规划或交通设计当中,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道路交通变得更加顺畅、便捷和安全。使当下大多说城市叫“堵”的声音尽量减弱下来。为城市创造出更为和谐有序的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晓光.交通问题及特征分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推荐教材《交通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黄兴安.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周青(1981.05―)男河南省正阳县雷寨乡本科市政设计师驻马店市市政工程勘测设计处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篇3

关键词:管理;规划;预测;交通需要;城市道路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179-01

现阶段,我国的国民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大大的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这样一来城市的交通问题便有待于去解决,怎样对我们城市的交通问题快速高效的解决是我们要完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城市的交通管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必须要对城市交通的合理性的,可持续的发展给以保障。这样一来,我们最应该注重的是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的机制以及外部的环境还有其相互的作用。针对城市的结构,城市交通的结构,土地的利用,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等方式对其充分的利用,解决实在的问题,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入手。道路的交通管理工作对于城市规划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其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可以发现,完成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对于其编制与实施都对我国文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以及创造可持续性社会都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1现阶段道路交通管理状况

在国外,城市的交通系统大概分为两个历程,一个是建设阶段,而另一个则为管理阶段。其规划一般是通过几个方面,公共交通系统,单项交通,小汽车的发展,交通信号控制,道路的有效利用等。

在现阶段,国内的城市交通的发展状况差不多是国外六七十年代的发展状况,而同发达国家相比较,城市机动车的密度还是非常低的。即便这样,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城市污染以及堵塞交通的问题。由此看来国内道路交通无论是在体制上,技术上还是行政上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畅通工程以逐步的开展,很多的交通状况改善很多,很多先进的设备以及管理中的先进模式都被积极的采用,同时效果非常的显著。

2关于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内容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所要调查收集的资料:交通小区的划分,小区的整体经济状况,交通网络的结构,土地资源的利用,历史资料,交通量资料,居民出行资料,货物出行资料,机动车出行资料,交通管理效果资料。大量的资料需要大量的调查工作,大量的资金投入,由此可见其重要意义,有关部门对这些基础数据的调查应该给以极大的重视。有些部门认为在原来的交通规划资料上做些应有的补充便可以,导致所规划的方案脱离现实,不具有可操作性。十分片面,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2)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对城市道路交通或是现阶段管理状况进行诊断,道路的基础设施,公共交通,土地资源的利用,交通管理设施的现代化程度,交通质量,交通秩序,交通安全,交通的体制,规划,政策,宣传等。

(3)针对城市交通的需求。

首先进行建立交通模型以及计算,做出相关的管理规划方案,从而为交通规划的整体做出铺垫,提供数据。

(4)针对城市交通管理内容制定方案。

每个城市的交通管理方案,大概都是由管理策略以及管理措施结合构成的。管理策略大体包括,交通系统管理策略,优先发展与限制发展策略,禁止出行策略等。

(5)城市交通管理的任何方案都需要对其方案进行评价,对交通措施对交通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交通管理各个措施实施下的指标以及其是否达到了管理指标进行全面的分析。

3关于城市交通规划的预测

3.1出行的预测

对居民出行进行预测的根本目的则为小区的居民出行的吸引量以及小区土地资源的利用,从而根据社会经济中变量间的定量关系来对小区居民出行的吸引量进行推测。预测居民出行量的方式十分多元,我们都知道的有回归分析,交叉分类等方法。同时,预测方法可以分为三种,增长率,重力模型以及概率模型等方法。

3.2交通分配的预测

在对小区的出行情况以及分布状况都能够全面掌握时,我们便了解了出行的交换量,便可以入手进行交通分配的工作。通过各个分区的空间直接分配到交通网络。在对交通分配获得的路段对道路规划网络进行检测。同时随机用户平衡模型是比较常用的交通分配的方式。其对通行的能力进行一定的限制,反复的计算,达到精度,对各个路段的交通量全面的分配。

4结论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也得到了大量的重视,各个城市都在努力的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各个方面工作。本文全面的分析了道路交通管理以及规划的全面内容,建立了理论的模型,对国内外先进技术做出深入的分析。给相关部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季文媚.功能主义与建筑美的意义——读汪正章的《建筑美学》有感[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1).

[2]梁艳,陈艾荣,罗晓瑜,阮欣.城市轨道交通桥梁景观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5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篇4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设计;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7文献标识码:a

1城市道路性质分级

城市道路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居民的日常活动息息相关。理想的道路在满通运输和出行需要的同时,还会带给人们美的感受。我们在进行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时,要在全面分析城市交通现状和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基础上,先对每一条道路的性质进行界定,再确定道路的功能和等级。城市道路按道路性质分为两种道路。

1.1交通性道路。交通性道路是主要用来解决城市各类用地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及解决通向对外交通口岸和交通枢纽之间联系的道路。其特点是,机动车辆往返频繁,行车速度高,以机动车交通为主,车道宽、人流少、沿线大型公共建筑不多,道路线型要求确保行车速度。

1.2生活性道路。生活性道路是用来解决城市内各区之间居民生活活动服务的道路。其特点是:以客运和人行交通为主,一般行车速度较低,道路断面上侧重人行道的宽度及公交停车站的场位,道路两侧布置有为居民生活服务的各类设施、公共建筑和停车场。

2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相关要求

2.1必须要对城市的道路交通需求进行满足

毋庸置疑,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城市的基本交通需求进行满足,其不但要将道路本身的交通性能进行体现,同时还需要将整个城市的生活性以及观光旅游性进行体现。因此在进行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依照城市的典型特点进行,以能够和现代城市发展密切相连。

2.2对道路线型设计实施优化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主要就是对道路线型进行设计,其不但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质量,同时还会影响城市交通运输状态,因此对城市道路交通型性进行优化设计,其是提高城市交通运输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保障。另外城市道路交通的优化设计,还能够和整个城市的自然景观进行有机融合,从而体现出整个城市和居民的良好生活状态,为人们创造良好的视觉效果。其中在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线性优化设计中,较大半径的圆弧曲线能够取得更好的道路交通线性优化设计,因此可以尽量采用对较大道路圆曲线设计。

2.3注重对城市景观特色进行反映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不应该单单只对道路需求进行满足,还应该对城市景观特色进行一定的体现,以能够实现城市道路交通和景观的结合发展,构建独具城市特色的道路交通设计风格,其不仅能够实现城市道路和风景的自然融合,还能够设计出和当地风景相得益彰的道路交通系统。

3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民经济处于较低发展水平时期,人们对交通设施的要求偏低,因此长期以来我国的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理念是以机动车为主,主要考虑交通特性和车流量问题,多从宏观角度考虑问题,几乎不考虑人的感受。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开始重视人对交通、道路、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感受,进而对城市道路规划和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用功能成为最基本条件,更加关注道路的舒适性和便捷性,强调城市规划的观赏功能。因此,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也要跟上时代步伐,在达到基本的行车功能前提下,还要使人、车、路、环境和谐共存,满足城市居民对交通环境精神层面的追求,营造更加人性化的城市环境。在科技高度发展的当今社会,人性化已成为各种设备、设施以及管理方法所共同追求和发展的方向。因此只有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充分体现人性化这一理念,才能更好地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进而对全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均起到推动作用。

4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改进措施

4.1注重实现道路的节能降耗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节能降耗要求也随之加大,因此在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也应该对其节能降耗需求进行满足。可从以下几点开始实施:

(1)细化道路分类标准。依照道路节能降耗要求中的公交优先和绿色交通要求,需要对其目前城市道路分类标准进一步进行细化,可以在城市主干道上对开发区、轨道交通、小城镇以及旅游景观主干道进行分类定义,同时可以定义商业步行街,为了能够对自行车的出行进行保障,可以定义自行车交通体系,设置自行车专用道。

(2)公交车专用道设计。现今对于道路设计和公交专用道设计,往往做不到同步进行,因此在道路设计中,往往所注重的只是大小车道设计,却往往没有考虑到公交车专用道需求,最后也只能在道路建成之后,才进行公交专用道设计,造成了巨大的资金、成本浪费。所以在进行道路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公交专用道设计,实现公交车和社会车辆的分道行驶,提高公交车交通运行速度,方便居民出行。

(3)步行交通系统设计。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同时对商品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因此各种商业街和步行街出现越来越多,对于这些区域来说,应该将机动车交通全部分离出去,设置步行交通系统,其不但能够满足人们的购物、休闲需求,同时还能够欣赏城市旅游景观。

4.2研究道路交通的供需平衡

现代城市交通需要更合理,更科学地利用土地资源,要摒弃以往通过持续建设道路的方式来满足城市扩张所带来的交通需求。这就要求道路交通规划部门和有关设计人员充分做好调研工作,真正了解城市的交通供需矛盾所在,尽量通过修缮、拓宽干道以及增加支路等方式来改变现有的交通拥堵现状,尽可能地利用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因此全城的道路交通规划需要从宏观角度来统筹规划,才能满足各方交通需求。

4.3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为了刺激国内经济发展,大力倡导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道路建设也是其中重点发展的对象,因此要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通过道路修筑和修缮等方式,促进城市交通的良性发展,有效提高城市路网密度,提升城市面貌,进而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4.4全方位提高城市道路功能

首先,要提高道路服务意识,增强路边的各种标识设施建设;其次,在规划设计道路时,确定道路服务的主体;最后,尽量通过较小的修缮和改进工程来提升道路的使用功能。

4.5确定合理的交叉口间距与行人过街形式。

(1)交叉口间距与调头方案。一条道路上的交叉口数目越多,交叉口间的间距越小,交通事故率越高;交通出行时间越长,出行延误也会相应增加。城市道路上交通事故发生次数与交叉口接入数目成正比。

(2)行人过街横道设计。为了确保行人横向交通的安全、快捷、方便,尽量减少乃至完全消除市民因过街不便而冒险违规横穿马路现象的发生,主要道路交叉路口与路段最好选择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的立交方案。

结束语

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环节。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之切。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管理与文明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篇5

【关键词】中小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存在问题;看法

0引言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城市交通也面临着大规模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这就给一些中小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和车辆给城市的交通运输带来巨大压力,同时也给一些交通设施和交通管理体制都带来了一定的考验。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它们的交通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道路交通的供需矛盾正在日益凸显出来。

1重视道路的交通功能,轻视道路的环境功能

在以往的传统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一般设计者考虑的过多的都是道路的路网布置或是车道数的确定,他们注重的是在交通运输中,道路的交通运输量能不能达到一定的要求,而对于城市的空间功能和环境功能都很大程度上予以了忽视。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再过度的追求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增长,人们越来越注重城市的生态规划,所以在城市的道路建设过程中也应该从城市环境规划的整体出发,根据各个城市的不同,来因地制宜地将当地的特色景物和空间组合以及一些特色的建筑都综合到道路的设计当中去,对于宣传当地的特色文化也有一定的帮助[1]。而在道路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将一些建筑物的风格特色充分融入到道路的规划中去,也就是要运用到户外的设计艺术,在提高城市道路环境的整体水平的同时也能丰富市民的审美情趣,给市民创造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2重视道路设施基础的开发,轻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对于中小型城市来说,它们都面临着巨大的转型过程,所以在道路规划建设当中,相关部门都过多的注重道路基础设施的开发,他们需要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系统来拉动城市道德经济发展,所以不断加强道路基础设施的开发,然后建成快速的城市交通系统。但在建设过程中一味地求快,而不综合该城市未来发展的道路来整体规划,对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能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比如一些城市在道路规划中只是针对目前的情况而建立一个快速的交通城市网络,但发展了几年之后又发现该交通网络又不适用了,拿江苏某一县城来说,在几年内就对一条规划好的快速交通公路进行了三次改造,就是在原来的设计基础上有移动了三次,其交通的主干道和生活的主干道都来回的变换,给人们的交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对于政府的道路建设资金投入上也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3重视道路拓宽,轻视历史文化保护

对于一些中小型城市来说,很多都是一些老城,其历史文化资源非常的丰富,而他们交通道路在改造之前一般都是比较狭窄的,但是为了发挥城市交通的主导作用,很多城市道路在规划中都将拓宽老道路来作为改变老城区的道路建设的突破口。他们认为一些老的狭窄的道路不仅占用了交通资源,但远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交通运输能力,所以会经常造成拥堵的现象。但是中小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不应该都归结于老城区的道路利用面积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机动车辆发生了快速的增长,而城市的交通运输改造能力还跟不上那个速度,所以拓宽道路成为很多交通改造规划中常见的一种手段。但在城市道路拓宽的过程中,很多老城区的历史文化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在很多时候就是采用简单粗暴的拆迁来将道路两旁的建筑物进行清理,这对于人文资源的破坏是极大的,城市的独有历史特色也逐渐的丧失了。

4重视道路的近期规划,轻视弹性规则

在相关部门制定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过程中一般都是以分析和预测为依据,在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往往对于未来的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考虑的不足,然后对于系统在投入建设的过程中的应变能力也没有予以充分的考虑。对于不少的中小型城市来说,其道路规划建设往往都因为扩展的太快,其基础设施的稳定性都比较差,而对于一些处在城市边缘的城镇地区来说,由于受到区域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影响,相关部门都希望在短期的时间内能够改善交通拥挤的现象,但城市的产业结构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要想短时间内就得到很好的改善未免有些急功近利,很大程度上就会导致城市道路无序的扩张,对于后期的治理和规划工作都带来很大的困扰,并且其弹性差,设计的道路网络也不能很好的适应突发状况,所以在今后的道理交通规划啊过程中应该为未来的发展规划留有一定的余地,方便其弹性规则来适应一些突发状况[2]。

5重视机动车的规划,轻视道路人性化规划

从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的城市的交通道路设计上来看,很多城市都是重视道路建设多余对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是缓解了机动车的道路毒堵塞问题,但对于行人的行驶权利却大大的忽视,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就拿北京来说,自行车可以说是公路交通上的很大一部分群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选择骑自行车上班,一来是缓解交通的堵塞,其次还可以锻炼身体。但是在北京的道路交通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道路并没有设置非机动车道,以至于一到上下班的高峰期自行车就穿梭在机动车道里,给行车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在道路设施建设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机动车的路口通行时间过长,而人行道的禁行时间也被拉的很长,又或是天桥等隧道的间距设置道德又过大,在交通管制上常常出现问题,也是交通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6重视道路的土地利用规划,轻视交通量控制规划

对于不同的城市路段其道路规划都应该是不同的,以更好的来适应不同的交通需求,而解决这一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合理地将道路土地规划起来,通过不断改变啊开发的强度来适应整个城市的交通量的分布。但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就是任何的规划都会带来一些新的交通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土地利用率非常高的地方,这就需要相关的规划部门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交通评估,把那些影响因素都控制在可以调控的范围之内。尤其是对于当下的一些政府部门急切地想把市政建设扩大化,而道路规划部门又想将工程的利润最大化,这就需要合理地规划土地,并对交通量进行一定的控制。

7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城市化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城市交通面临着大规模的快速发展,这就给一些中小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其实就是根据城市的发展状况来进行一定的系统布局,来满足该城市的交通需求,而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远不止上文提出来的几点,相关部门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高红建,李韩娟.道路规划与房地产开发一体化模式探讨[J].江苏交通,2013(6):34

[2]孟召宜,渠爱雪,沈山.试论地方小交通及其构建问题[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45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篇6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思考

因为我国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大中城市,这一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为此,很多的城市道路规划部门从工程设计角度出发,注重工程设计方法的探讨,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此,笔者以工程设计为出发点,来思考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

一、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现状

现代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的严重性,不言而喻,为了解除这一问题很多的城市从交通设计、规划等各个角度出发,有些效果十分明显,但是有些城市因为交通问题以十分严重,需要采取更多更有力的措施才能环节城市交通问题,也有很多的城市在道路建设之初就从工程设计角度出发,通过技术方法的改进使城市交通问题得到有效改善,所以这个方法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就其应用现状来说,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为重要有两点:

1、中小城市并不重视

因为利用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主要的目的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而城市交通问题比较严重的城市某,主要是我国的特大以及大城市中,所以我国的特大以及大城市自然对这项措施要上心很多,而中小城市交通问题尚不严重,相关部门对此也就不重视,实际上,中小城市的城市道路规划部门在问题尚不严重的时候,更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只有全国各个类型的城市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缓解交通问题,才能时我国城市整体交通得到改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优良,也直接影响着我国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所以中小城市应该重视从工程设计领域来遏制交通问题的出现.

2、规划设计阶段出现问题

这是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面临的严重问题,因为规划设计阶段没有下足功夫,这使得我国的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只成为了一个补救措施,而不是一个预防措施。也就是说,当城市交通出现问题之后,才会想起利用工程设计的方法,但是这时城市道路交通的基本设施已经建成,所以在补救的时候,只能根据已经建成的设施进行补救,补救之后依然会出现问题,然后再补救就这样反反复复,而且补救的次数越来越频繁,这本身就是多城市道路的一种破坏。所以在建设施工城市道路时,应该做好相应的规划设计工作,这样交通工程设计才能真正在城市道路交通问题上起到预防的作用。

二、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

市政道路交通建设概括起来说有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都是工程设计考虑的重点,在这里,笔者就从这个环节来探讨工程师设计的技术方法。

1、城市道路交通功能定位分析

这是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这是因为无论采用哪种技术方法,都是为了能够实现道路交通的功能,所以说功能定位也是工程设计重要的步骤。这里所说的功能定位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定位,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定位只是将道路分成主干道、次干道等,或者就是以机动车辆道理以及非机动车辆道理来作为道路功能的标准,而我国所说的功能定位其核心是整个城市交通参与者,然后再与城市道路周边的用地有效的结合起来。城市道路功能定位应该承载更多的功能,因此不能只是单纯的由交通工程师来决定,应该结合与城市交通相关的和方面的专业人员,来确定城市交通的功能定位。

2、交通组织优化

交通组织方案是开展一体化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核心和关键内容,合理的交通组织方案既能确保道路交通功能的实现,也能具体指导详细交通设计。

首先要以道路交通功能定位为基础明确整体交通组织策略,重点回答慢行交通、公共交通、机动交通、静态交通等各方式应按何种原则组织,各方式应如何衔接和协调才能体现道路交通功能。确定哪些交通应该优先,优先的权利如何保证;哪些交通应该疏解,被疏解的交通如何分流等。同一条道路在城市不同的区段,往往功能也会有所差别,相应的交通组织原则和组织策略也要有所不同。在整体交通策略确定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详细交通组织方案,包括地块出入口、交通管制措施等工作。

3、详细交通设计。

详细交通设计是设计内容的具体体现,主要包括道路工程设计、交通渠化、公共交通、交通枢纽、交通管理设施设计等内容。目前国内很多城市在详细交通设计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4、实施保障。

实施保障工作是规划理念最终落实的保证。目前国内很多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工作往往是把详细交通设计提交到市政设计单位,由市政设计单位进行落实和实施,而交通工程设计人员在实施保障阶段开展工作有限。这种工作模式的效果往往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市政设计人员与交通工程师之间没有很好的衔接。因此,实施阶段的协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主要包括施工协调、相关规划协调等,以确保规划理念能够落实。

三、保证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方法有效实施的措施

为保证实施效果,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必须与施工图设计及现场施工工作进行协调和沟通。这一阶段主要解决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的落实问题,重点协调设计中明确的控制要素,这些要素不仅需要在施工图中全面落实,而且要在施工阶段进行现场协调,以保证设计内容的落实。尽管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在衔接规划阶段和施工阶段的承上启下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其并不是一个法定规划,因此规划协调形式、机制尚在探索过程中,各地习惯和模式都有差异。

以某城市某路北延伸线为例,通过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协调了用地空间布局、道路交通网络规划及建设、地铁线网布局及建设、铁路客运枢纽规划建设、道路市政设计、交通管理等相关工作,实现了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一体化的整体协调,在各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开始建设。这种工作模式也得到了当地管理部门的共同认可,通过政府文件形式明确将此作为苏州市其他道路规划建设工作的推进模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技术方法有很多,但是无论使用哪一种技术方法,首先应该做好整体的城市规划,并且要考虑到城市现今道路交通以及未来几年的城市交通发展,其次,应该做好城市道路交通功能定位工作,在确定道路功能时,要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基本功能,以及未来需要承载的功能,结合城市规划各方面的人才来进行确定其功能。■

参考文献

[1]黄伟明,林炳局.温州城市交通现状及对策研究[J].市政技术.2004(01)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篇7

关键词:市政交通;道路桥梁;建设养护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交通问题逐渐的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当前的市政工作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就是城市的正常运作与交通问题之间的矛盾,在确保社会经济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更需要加强对和谐社会的建设,由此才产生了道路桥梁的建设以及养护工作,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促进城市交通的不断进步。

一、市政道路桥梁建设与维护的实际意义

城市交通近些年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市政道路桥梁的建设也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之上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但是,在我国的城市交通管理工作当中,问题较多,使得道路桥梁的建设维护工作没有得到及时的跟进[1]。城市中往往是在道路桥梁出现问题之后才进行维护,这种做法对于城市交通的良性建设以及人们的生面安全来说都是一种及其不负责任的表现。市政交通的建设的基本目的就是更好的为群众提供服务,不断的环节城市交通发展中的压力问题,道路桥梁的使用效率相对较高,如果发生安全问题就会对城市发展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也会阻碍城市的健康进步,所以,加强道路桥梁建设维护上的力度,是促进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以及城市的经济发展重要方式,也是推动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二、市政道路桥梁建设与维护现状

1、交通压力增大,交通发展与城市建设之间的问题

现在经济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日益更新的现代化生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造成城市的人口迅速上涨,道路中的出行人数和车行量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2]。特别是在城市中人流的高峰阶段,道路上的拥堵问题逐渐加重,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这也是对人们时间的一种特别大的浪费,所以在现阶段市政交通建设中应该集中解决人口增加与城市交通拥堵之间的矛盾问题,确保人们出行的便捷性,保证道路的畅通。另外,一些城市的道路建设还是与原有的老城区为依据建设发展而来的,符合过去的道路交通条件,但是对于现代社会的城市建设却已经有了明显的落后性,不能满足道路桥梁交通的实际需求,这也就是市政道路桥梁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另一组矛盾,是原有的城市结构布局与现代城市交通建设之间的矛盾问题,所以应该积极的解决城市布局问题,使其变得更加合理,符合现代人的出行要求,对城市中的交通线路进行正确的调整。此外,市政道路交通建设与城市化发展相互吻合也是发展中的一大问题,我国现阶段许多城市的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对交通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城市建设过程中缺少足够的远见卓识,使得交通建设缺乏了相应的科学指导以及全面的规划设计,这就是城市建设与交通建设的不和谐现状。

2、交通分布、停车以及维护问题

在原有的道路交通的建设中都是围绕着城市的中心来进行扩散发展的,城市中心的交通作为发达,向周边逐渐减弱,但是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种车辆不断增加,老城区的交通状况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对道路进行拓宽或者进行重新的修建等方式都有很大的实际难度,因此,在市政道路建设中产生的其中一个实际问题就是原有的交通路线在发展的路网控制下存在的极为不合理的现状。另外一个重要的交通问题及时停车场的缺乏,道路拥堵的情况非常严重,特别是北京、广东这种一线的城市,人们出行非常的困难,而且道路车辆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使得道路交通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在市政道路交通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做好修路的整体规划,还需要保证建设过程与其配套交通设施之间的相互发展问题。此外,交通事故的发生也与道路桥梁的维护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道路桥梁运行中的养护管理问题需要随着我国人均车辆的不断上涨和城市的发展状况相配套,如果长久的处于超负荷的运作,就会使道路桥梁加速老化,成为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

三、市政道路桥梁建设及养护的措施

1、遵守养护程序,采取全面的维修清理

公路桥梁养护工作的主要内容除日常保洁和维护保养外,还包括桥梁养护评定工作,并且根据桥梁技术状况评定结果来确定桥梁养护、维修、加固的内容[3]。在市政道路桥梁的建设与养护过程中,相关的交通道路管养部门应该把桥梁的小修保养纳入到日常养护工作之中,还可以在公路保养经费中增加专项资金进行专门的养护管理,实施桥梁保养经费的定额制度,这样能够确保经济资本的强大支持,还能保证各项道路桥梁养护工作能够达到交通运行的要求标准。此外还需要加强对道路桥梁的全面的清理与维修,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桥梁的基础条件比较好,那么只需要进行桥梁的上部与桥面的养护工作即可,如果状况交叉就需要采取基础加固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增强道路桥梁的稳固性,对于桥面的养护来说,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需要保持桥面的平整、清洁,定时的进行清扫,发生恶劣的天气情况或者交通事故时需要及时的排除积水、杂物等,如果清理的不及时就会使桥梁受到垃圾的腐蚀,影响其使用寿命,产生安全隐患。

2、对于道路桥梁进行科学加固

道路桥梁的维护中要注重对下部结构的养护,应当将主要的维护方法放在墩台及基础进行之上,通过对于它们的加固处理,来进一步解决桥墩承受过大压力而造成的损害[4]。如果出现基础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则应该采取人工地基加固的方法,比如换填土、进行注浆处理或者扩大底座加桩来提高桥梁的承载力等。此外,桥梁桩基础的加固需要使用钻孔桩或打入桩进行增设,原承台也需要加大设置,对于出现桩身损坏、露筋等病害问题的可以使用灌浆或扩大桩径的手段对其进行维修和加固,这种做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修复道路桥梁的作用,使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免遭损害。

结束语:

城市建设的发展程度应该与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相协调,加强对市政道路桥梁的建设与维护更是当前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对于道路桥梁的严格实施以及高效的维护已经成为了现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建设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对相关的政策进行认真的执行,使得城市中的各种交通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为人们的生活提供畅通高效的交通条件。

参考文献:

[1]黄志华,王建伟.关于市政道路桥梁建设的协调性管理[J].中国城市经济,2011,15:200.

[2]刘书顺.关于对市政道路桥梁建设维护的思考[J].江西建材,2014,16:137.

[3]阙甲林.市政道路桥梁施工的管理分析[J].中国建设信息,2012,15:78-79.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篇8

论文关键词:城市交通问题,交通发展现状,问题表现,解决的建议与思考

随着城市化在加速发展,城市内人口和汽车的数量急剧增多,交通的拥堵状况也随之加剧。城市交通问题日渐严重。在许多城市,由于过量的汽车,经常导致交通阻塞,交通事故频繁,大气遭到污染等。交通问题已成为阻碍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我市城市交通现状存在问题分析,探讨缓解城市交通问题的可行措施: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1、我市城市交通现状

1.1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市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发展,人均面积有所上升。虽然现在增长速度有了很大提升,但是仍赶不上城市交通需求面积增长。建设路、人民路、工农路路段终日繁忙,十分拥挤。要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扩充道路面积。首先,目前大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尚不及发达国家的1/4.其次,市区正处在从中心区向郊区化扩散过程中,近几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增加,主要分布在新开发的市区和郊区,相对来讲,中心区的道路面积率反而略有下降。目前房地产开发倾向于各种便利条件集中的市中心,从而导致人口的过度集中,过量的交通造成了道路超负荷运载。此外,占道经营使本来就严重短缺的道路面积更加紧张。

1.2、公共交通问题

公共交通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公共交通的投资不足,致使峰值期人们对公共交通的需求大于供给,造成交通拥挤;②由于对公共交通的需求波动大,高峰期过于拥挤,而非高峰期使用又不充分,收入锐减。

1.3、路网布局不合理

城市中心区人口过于密集,人口与道路空间分布不均衡,交通设施建设受制约,路网存在结构性缺陷。

1.4、步行者问题

在我市据调查步行或骑自行车仍是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步行交通量仍很大。现在很多城市都在为改善道路交通进行规划,如加宽机动车道,但却很少考虑步行者的需求,因此步行者设施缺乏。比如在一些城市,人行道变窄了,交通安全岛取消了,不设置穿越马路的绿灯信号,机动车辆被允许停放在人行道上或道旁,这些都给步行者带来麻烦和危险。

2、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措施研究

2.1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性质

城市交通的特点是:行人多,人流和车流组成复杂,而且各有自己的特殊的运营规律。根据运营规律严格区分道路功能,才能改善城市交通的问题。根据实际调查,绝大多数交通事故是发生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因此,根据交通工具的不同,交通车辆速度的不同,客货交通性质的不同将道路区分成为世界通用的方法。所以我国公安部门对城市道路交通组织提出车、人“各从其类、各行其道”的原则,也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建立完善的道路系统通常采取对交通车辆分流的办法,即快、慢分流,客、货分流,过境与市内分流,机动与非机动分流;并采取开辟步行区、自行车道、快速公共交通专用道等辅助措施。

2.2进一步规范公共交通

国内外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基本手段之一。确立“城市公交优先”的原则,公共交通如果成为市民最理想的交通工具的话可以解决交通拥挤的大问题。如何能使市民优先选择公交,只有规范公共交通。第一就是要提高公交的营运质量。根据城市居民区的布局和人流聚集情况,优化调整和适当延长公交线路,加大公交线网密度,增加和改造公交停泊站点,缩短公交班次间隔时间,延长公交夜间营运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乘车需要。第二增强乘坐公交的舒适度,乘车环境的优化很有必要。第三适当延长公交营运时间,健全行业管理制度。对乘务人员加强岗前、岗中培训,实行规范化服务。此外,要继续加大对农用运输车、摩托车非法载客的整治力度,为公共交通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2.3进一步完善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第一加快城市道路建设作为长期努力的方向,同时对各个类型的车辆进行分流,在减缓交通压力的同时也顾及了城市形象的塑造。第二交通配套功能也需要强化。在路边的随意停车也减少了道路面积,建设大型停车厂也是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的当务之急。第三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对不符合道路交通建设有关规定的,要及时的拆改、增建。进一步加大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在确保交通安全的基础上切实提高交通通行能力。

此外,应对原有的道路作必要的整治,重新分配车流和人流;利用平行的、路面宽度不足的街道,开辟单向行车道;修建环绕干道和开辟绕行干道等,对于改善城市道路系统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3.结语

总之,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课题,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我国城市化与机动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要立足于城市交通的现状,研究制定出既符合城市交通发展规律,又符合国情的完整的城市交通发展政策体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报

【2】大河论坛http://bbs.dahe.cn/

【3】城市规划师

【4】《最新城市交通、环境、生活垃圾及水务规划管理手册》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篇9

1995年的《北京宣言: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为中国城市交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交通的目的是实现人和物的移动,而不是车辆的移动。而这样的战略目标只有通过政策法规和严格的管理才有可能实现。

为了保证城市交通合理、有序的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从城市交通系统的内在机制及其与外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出发来进行合理的交通管理规划。具体而言,应从城市结构与土地利用、城市交通结构、城市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充分利用三个层次,从供给和需求量方面解决问题。因此,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城市总体规划中重要的环节,制定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也就显得十分必要而迫切。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整体管理与文明水平,适应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

有鉴于此,全国城市“畅通工程”实施和检查评估中要求各被检查城市必须进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其主要评价内容包括道路交通流特性调查、现状分析与问题诊断、交通需求分析计算、交通管理方案(含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交通组织方案优化)分析评价、通过专家论证及政府实施等。

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现状

西方国家城市交通系统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建设阶段:二战后至二十世纪70年代;管理阶段:二十世纪80年代至现在。重点在公共交通系统、小汽车发展、单项交通、交通信号控制以及道路的有效利用等多方面进行交通管理规划。

目前我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历程相当于西方国家的60~70年代,与发达国家相比,城市机动车密度还比较低。尽管如此,由机动车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城市交通堵塞问题也很严重。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在道路交通管理方面还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问题。

随着全国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的深入开展,许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而且一系列先进的交通管理设备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被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厦门、大连、南京、青岛、济南、杭州等城市的交通管理工作均很有成效,先后被评为畅通工程“优秀管理水平”。

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城市交通管理总体水平与畅通工程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2000年全国“畅通工程”工作组检查的138个城市中,42个城市的交通管理规划工作只达到畅通工程11项要求中的5项要求,20个城市仅满足4项要求。由此可见,我国在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方面远远滞后于现代道路交通发展的要求。

城市网络很复杂,交通的运行很复杂,产生交通问题的因素也很复杂,相应制定的城市交通管理方案往往由多个管理策略、管理措施组合而成,任何一个建设或管理措施的实施都会引起整个城市路网上交通运行情况的改变。如将一条路的某个路段改为单行道或单双号通行、将交叉口的类型改变(无控制改为信号控制)、将某路段改为公交专用道、打通某条路或拓宽某条路等,都会引起整个城市80%~90%以上的主要道路交通流量和车速的改变。因此,交通管理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常用的经验性的方法是不能完全解决的。因此交通管理需要做规划,实际上,目前一些城市所实施的有些管理措施,都是做过规划的,只是不太系统、全面而已。

为了改变当前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滞后的局面,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等高校以及公安部交通科学研究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部门正致力于部分城市的道路交通规划编制工作,为提高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基本内容与方法

2.1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目的是解决要不要管、什么时间管、怎么管、管什么地方等问题。通过规划,人们能预先知道管理策略实施后的效果,避免由于盲目管理而带来政策上的失衡和经济上的巨大损失。

2.2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基本内容

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1)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篇10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治理;实践

二十一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成功了,则一个国家就成功了。城市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聚集象征,还成为产业发展、资源配置、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社会民生体系聚集的形式。我国正处于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化水平在飞速提高,经济和社会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我国的汽车工业也开始迅猛的发展,汽车也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但是城市原有的道路等交通设施承载能力发展较慢与汽车增长过快的矛盾日前边突出,无法满足现代交通增长的需求。随着机动车辆的逐渐增加,城市道路拥堵就成为了城市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城市交通拥堵不仅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阻力,而且给市民出行和生活工作带来诸多影响,很难想象一个长期拥堵的交通会带来健康运行的城市体,所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和每个城市必须正视和亟需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

1.城市交通拥堵及徐州市主城区交通现状

1.1城市交通拥堵的概念。

交通拥堵现象的体现是现有的道路交通设施所能提供的交通容量无法满足当前交通流量的需求,而且得不到及时的疏导。一般定义的交通拥堵是指交通需求(一定时间内想通过某条道路的车辆数)超过某条道路的交通容量(一定时间内该道路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时,超过部分交通滞留在道路上的交通现象。每个城市的道路结构和现有的交通条件都不尽相同,这就造成了交通拥堵现象的复杂性。

例如国内交通拥堵指数,是北京市独创的交通拥堵指数或交通运行指数(trafficperformanceindex(tpi))的简称,是综合反映道路网畅通或拥堵的概念性指数值。交通指数取值范围为0至10,每2个数一等级,分别对应“畅通”、“基本畅通”、“轻度拥堵”、“中度拥堵”、“严重拥堵”五个级别,数值越高,表明交通拥堵状况越严重。

1.2徐州市主城区交通的现状。

据统计,2011年底,徐州市中心城区机动车保有量达到60.8万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达到19.2万辆,日均新车入户约310辆,年均增长率达28%。中心城区还运行有约80万辆电动自行车、60万辆自行车。

目前徐州市主城区路网规模不足,密度偏低,结构欠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主城区道路总长为345公里,密度2.97公里/平方公里,支路网密度仅为0.78公里/平方公里,与国家标准(7公里/平方公里)有较大差距;受到故黄河及铁路穿越市区的天然地理因素影响,跨古黄河、跨铁路通道总量不足,通道车道数普遍偏少,部分仅为双向2车道。公共停车设施缺乏,中心城区停车位缺口达4万个,机动车违停现象普遍。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高,在城市出行中的主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公交占公众出行的比例仅约19%。

近几年徐州城市建设速度持续加快,中心城区开发强度大,部分区域人口密度超过4万人/平方公里,人口聚集度高,导致城市交通压力日益严重,部分主干道高峰期交通流量已经饱和或接近饱和,近年来,复兴北路、解放北路、解放南路、中山北路、云龙山隧道两侧及道口、西安北路、和平路、湖北路、铜山路、淮塔东路等在早晚高峰期基本上每天都会产生拥堵,大庆路地下通道、下淀路地下通道、解放北路坝子街桥、中山北路庆云桥和和平大桥西至解放路口的拥堵已经十分严重。

2.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

2.1城市化与城市规模扩大速度较快,汽车拥有量增幅过快。

城市化是反映城市规模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主要是人口数量和实际城市区域地理面积的增长,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城市的常住人口急剧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出行理念的转变,私家车也逐渐成为人们最热衷的必备消费品。汽车数目的飞速增长给城市道路交通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两个方面的原因积累,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普遍根本原因。

根据国家战略,在21世纪的前半叶,我国的城市化率要从现在的36%提升至70%,这就意味着每年城市化率增均增加约1个百分点(即有130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当轿车拥有量年增长率超过20%时,必将引起当年以及随后几年城市交通的恶化。8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次超过20%的是1985(33.3%)、1986(42.3%)、1987(27.0%)连续三年,第二次是1992(31.9%)、1993(55.6%)连续两年。这两次轿车增长率超过20%时,也正是我国大城市交通最紧张的两个时段。

2.2城市交通投入与供求关系失衡。

现在城市交通系统严重存在供求不平衡,交通需求增长速度大于交通供给增长速度,所以产生了交通供需不平衡。投入性不平衡体现在:土地利用分布不合理,不能比较均匀的分布交通流量;城市发展房地产及产业性规划投入较多,但很少考虑交通承载及建设规模的必然关系;新建项目和老项目改建在道路投入方面不平衡;随着机动车辆的不断增多,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发生交通事故不能及时、有效、快速的处理,导致城市道路拥堵。我国现今是一个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很多大、中城市都在不断的扩建,城市中心的修建密度也不断的增大,但是大多数城市的市中心却都修建在过去的老街道上。现在每个城市可供修建的道路面积是有限的,所以在这种交通系统供需不平衡的背景下,我国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2.3城市规划、道路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城市的很多主要道路是在过去规划的,所以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交通需求。(1)城市道路网络密度不足,对市区老路依赖度高,道路设计标准较低,甚至有些路段交通设施不健全;(2)一些重要基础设施选址不合理,以徐州为例:如市区二环路内尚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七里沟市场,入城东口区域集中的物流集散市场,大型医院等设施聚集于市中心区如市一院、二院、三院均处于城市广场边,等等;(3)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及人车分流设施不能有效发挥城市交通疏导作用;(4)重要的公用服务功能设施停车场设计滞后,车辆容易积压道路,如徐州市的各大医院门口停车排队车辆均严重影响城市交通。

2.4公共交通不能有效分摊交通流量。

公共交通是城市健康发展的最基本体系之一,我国早已提倡公交优先,但实际上各城市的公交投入量和运营频率不尽相同,很能满足市民们的出行需求。例如,公交车严重超载,绝大多数城市的公交车发展缓慢,数量较少无法准时、快速的运营,设有公交专用车道但难以避免被占道,部分道路不能实时的计划公交车的需求量,公交公司难以掌握行驶过程中道路的实际情况,等等。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乘坐的市民越来越少,占用其他交通资源越来越多。突出表现的几个方面有:①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公共交通承担的出行比例至少应在40%以上,而我国大城市一般在10~20%,现实与需要差距很大;②公交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为:速度慢,乘车换乘不方便,路线不合理,密度低,甚至有些地方存在公交盲区;③公交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旧城市改造和新区开发时没有把公交设施配套纳入统一规划,给交通营运、管理和居民出行带来不便;④公共交通网络规划不合理。公交线路网欠优化,运营调度管理水平落后,现行的调度是以人工管理为主,不能根据客流的变化进行动态的调整。

2.5市民的交通理念和交通意识问题。

市民的交通理念是讨论交通拥堵不可回避的话题,当硬件投入不能满意需求时,软件的投入尤为重要,而我国目前交通问题的事实是,市民的出行理念、交通意识、法规意识淡薄落后,早已成为广为诟病的话题。城市化带来的硬件标准上去了,但软件标准却跟不上,例如,部分司机都不按交规行驶,违规违章现象突出,随意停车、掉头、占道、抢道等;对交通违规处罚不严厉,部分地区存在人为操作因素;为了赶时间不等红灯,不按规定道路行驶;很多自行车和电动车为了抢时间不顾交通规则随意穿行,很多行人都不等红灯,不走人行道,这些原因都会影响机动车辆的行驶速度,导致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管理者对非机动车辆的管理存在很大的疏漏,一直未能正视这些交通拥堵的其他因素问题。

3.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措施

3.1制订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在城市规划和发展过程中,给交通预留足够的空间和资源。城市最宝贵的资源是规划资源,当一个城市高起点规划时,一定要给交通留足空间,事实证明,只要交通资源配套多的区域,其发展的潜力会越来越大,要把交通拥堵以及城市交通问题提升到一个城市战略的高度来解决,方能集中资源,实现治理目标。

3.2以网络化的思路,逐步完善全市道路建设。国内多数城市已经建设成型,市中心建筑密度大,需要政府牵头,认真调研,组织各个相关部门,共同商议,相互配合,把各个部门的长远规划结合起来,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集体改建城市道路路网,避免刚修好又开挖。(1)在城市土地利用上要合理规划,每个街道的商业功能需要明显区分,不至于市民盲目逛街。在城区建立多个商业中心,分散人流和车流,避免学校、医院、商业区等交通流量大的的单位建立在同一条道路上,在交通流量大的道路和十字路口修建立交桥、地下人行通道、天桥等缓解道路交通的压力;(2)交通警察及时、有效的管理也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流量较大路段必须有交通警察利用科学、人性化的手段来疏导交通流量;(3)增设道路交通设施,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也是缓解道路交通拥堵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现在很多城市的许多道路上缺或少关键的交通设施,在主要街道增设全封闭的道路护栏,避免行人随意跨栏,阻止机动车辆随意调头、转弯、停车等,避免自行车、电动车不按规定驶入机动车道;在没有其他通道的十字路口或交通流量较大的十字路口和设有人行道的路段要增设人行道栏杆。按照具体的红绿灯开关时间进行放行和关闭通道,避免人车冲突,提高机动车行驶速度。

3.3加大资源配置力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国际城市发展的历程表明,2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其承担的出行比例应当在40%以上。公交优先应成为城市发展交通的政策理念,并从城市规划、交通治理、政策支持等多方面优先实施。公共交通工具主要包括公共汽车、出租车、轨道交通等。发展高效的公交出行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公交的吸引力,较大程度的吸引出行选择公交方式,减少个人交通方式出行的比例,使城市交通模式更加趋于合理化。

3.4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管理和交通管理中的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一种方向。智能交通系统是80年代中期最先由美国提出的道路交通新概念,是汽车化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自然产物,同时也是未来解决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发展方向,他是将先进的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传感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系统综合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为发挥作用的,准确、实时、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它通过人、车、路三者之间密切配合、和谐统一,可以高效的利用现有的交通设施、保证交通安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城市道路负荷、降低环境污染等,从而建立起一种全方位、大范围发挥作用的实时、高效、准确低能耗、低污染的运输服务系统和综合管理系统。因此,开发、研究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已经成为各国缓解交通拥堵的主要措施。

3.5对政府管理者要纳入交通拥堵的考核指标,对市民大力普及交通道路法律法规。现代管理宗旨认为,想要取得什么样的目标,就要考核什么,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方面,要想治理好,首先要考核党政领导城市管理的综合能力,建议将城市交通拥堵这一指标量化分解成不同的指标体系,交通拥堵是最不能造假的考核反映,每时每刻都在考验着城市管理水平,将这一指标纳入到对党政领导的晋级考核中去,最为直接有效。解决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实质上也是一项治理市民行为的工程,只有培养、教育市民们的主观能动性,形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市民们的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素质,杜绝一些不良的交通行为,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我国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加大宣传、教育和强化市民们的交通安全意识是目前交通管理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城市私家车普及化,驾驶员也越来越多,针对很多驾驶员的驾驶技术不过关的情况,可以适当提高驾驶员取证标准,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定期组织驾驶员进行交通法规的学习,让驾驶员了解一些交通事故处理常识和相关的法律规定,以便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能够积极配合交通管理人员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缩短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交通堵塞。

4.徐州地区治理主城区交通拥堵的措施与成效

徐州政府根据主城区城市特点和交通发展情况,近年来确立了以“软硬结合、系统提升、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为原则,采取“抽疏、增扩、优先、限制、管控、文明”策略。

主要的措施有:协调城市用地布局与交通系统发展,疏解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密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交通系统承载能力;持续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重视交通需求管理,引导机动车有序增长和合理使用;提升交通管理水平,保证警力配置,加强智能化交通管理手段的投入和运用;开展社会性的文明交通出行宣传教育活动,培育公众良好的交通素养;逐步建立缓解交通拥堵的长效工作机制。上述措施的有效推行,使得主城区的交通拥堵现象逐步得到了改观。

治理交通拥堵是一项艰巨复杂、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政府各职能部门既要相互协作,又必须职责分明,各尽其责,才能从整体上推进问题的解决。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体系工程,必须调动涉及城市和管理的诸多资源,利用现代化高科技促使交通运输系统、管理系统和车辆智能化,才能有效的、长期的解决我国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兆升.城市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