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1:52

中小学教育的现状篇1

一、转变观念,加强培训,促进远教资源的有效利用

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目前存在设备闲置、资源浪费,远程教育资源仍不能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现象,造成现状的主要原因有:第一,农村中小学各方面对远程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能达到应有高度;第二,部分学科教师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缺乏了解和掌握,实际操作能力较低,对现代远程教育这个新生事物感到陌生,遂敬而远之。他们仍习惯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案搞教学;第三,农村中小学师资年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的流动性太大,普遍存在缺乏专业信息技术教师和远程教育设备维护人员的问题。现阶段要改变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这种现状,必须加强培训,转变学校各方面对远程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要想远程教育资源最大化地应用于教育教学,首先要转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传统教育观念,使他们领会国家教育政策,掌握最新教育动态,了解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其次,要培养一批技术操作娴熟、维护技艺精湛的远程教育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批懂得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骨干教师。所以,远程教育项目校要先选派学校校长或分管校长、信息技术教师和骨干教师走出去,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的远程教育培训,先让一部分人转变观念,掌握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知识、技能,然后带动全校教师广泛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资源的应用,而资源的应用又取决于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让先受训的人员对学校的科任教师分组别进行远程教育的校本培训,培训组别根据参训教师的年龄、计算机操作能力等因素划分,培训内容根据参训教师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培训过程中要实时观察培训的效果,对培训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使培训效果事半功倍,形成在应用远程教育资源时人人会、人人行的局面。

二、加强应用,提高远教资源应用水平

首先,学校认真抓好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教学实践活动和课题研究工作。以活动促应用,以应用促发展,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资源应用的新思路、新方法,建立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应用模式。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课堂教学,从运用资源中找到上课的轻松和乐趣,促使教师由被动地接受变成主动地去钻研学习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其次,教师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远程教育资源,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将远程教育的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整理和再加工,建立符合课程教学目标需要的校本教学资源库。通过举办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交流研讨,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水平。总之,随着远程教育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不断提高,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不断深入,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必将发挥更大作用,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也必将更上一层楼。

作者:樊瑞桃单位:托克托县教育局电教仪器站

中小学教育的现状篇2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的现状

1.小学数学教师的整体审美素质不高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长期应试教育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数学教师,对美育知识可谓先天不足,后天欠缺。于是数学教师的整体审美素养不良、审美品位不高。年纪大一些的教师,不知何为审美;年轻一些的教师则审美意向偏颇。因此对数学教材蕴含的美,自然难以驾驭。

2.小学数学教师的人文素养欠佳

虽说各校教师的学历已基本达标,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致使许多教师的人文素养较为低下。直接表现为对数学的美普遍缺乏认同感,认为数学中压根就没有什么美的存在。有些教师虽不否认数学的美,但对美的理解十分肤浅,更谈不上美育与数学的融合。

3.数学教材编排缺乏趣味性

近年来,小学数学教材虽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教材面孔日趋灵活多样。然而,这种变化很大程度上限于一种形式,其内容还显得呆板、趣味不足。具体表现为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教材编排的例题多是一些经过人为处理的问题,失去了生活的原貌。

二、小学数学教育实施美育渗透、融合的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要有效进行美育,首先要提高数学教师的人文素养,明确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全面实施美育的渗透、融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提高人文素养,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美育元素

美不是孤立的,学校美育是借助系列“美事美物”展开的。一切数学教育有关的“美好事物”都是美育的内容。首先,教师应注重“外在美”。数学教师雅致、秀美的形象、热情洋溢的教态、生动有趣的语言等都可能激发学生的美感体验。其次,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浸润于浓郁的审美环境氛围中。让美的环境在数学教学中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最后,善于挖掘小学数学教材中内涵的美育元素,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美。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主要是整数、小数、分数和几何图形组成,乍看简直毫无美感。其实,只要慧眼独具,其中的美比比皆是。例如,最不起眼的十个阿拉伯数字,可以自由组合形成无限数目;加、减、乘、除四个最简单运算符号,可以准确描述出客观世界四大基本数量关系……其效应与美术绘画三原色一样,可以描绘出无穷无尽的图画一样。其简洁美令人惊叹!几何图形中的正三角、正方形、等腰梯形、各种圆等,给人以圆满、协调的感觉,充满了对称与和谐的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材内在美的充分挖掘,让学生既感受到了数理逻辑的严谨,又体验到了其中数学教材的内在美。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把学习数学视为一种美的享受。

2.深入浅出,为“抽象”数学插上“形象”翅膀

形象性是美育的一个重要原则。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学科。它以数字、符号精确反映客观世界。然而,它对数的组合和分解、倍数、分数的阐释、加法、减法的意义等一些最最基本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无一不是从形象入手的。即便是最简单的阿拉伯数字“1”,也是从客观世界中一个个具体事物的个体抽象得来的。小学课本中的绝大多数数学知识皆由此而习得。而作为一种形象性的教育,美育自始至终都把“形象”作为教育的起点并以此贯穿于教育全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美育渗透,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插上“形象”的翅膀,使小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3.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审美教育

中小学教育的现状篇3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和谐社会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先进精神文化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另外,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1.2音乐教师素质低 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1.3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1.4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2 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2.1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3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中小学教育的现状篇4

关键词:四川管乐;管乐教育;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J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11)04-

一、中国管乐的发展状况

西方的管乐器传入我国较早,但以乐队形式传入始于19世纪末。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繁荣又为管乐团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尤其近20多年以来,除各地管乐队自身的努力发展外,对外交流的增加,新知识的传入,也帮助和促进了我国管乐团活动得以更大的发展。

总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各地管乐队发展迅速

随着社会的稳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国民素质教育的深入,以及和外国文化交流活动的增多,为中国管乐活动发展提供新的平台。各地的管乐组织、协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04年11月18日中国音乐家协会管乐学会经中国音乐家协会批准成立,这一形势的出现,极大的改善了对管乐活动认识的社会氛围,积极推动了管乐的发展。

(二)乐团演奏水平总体明显提升

在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基础上,以首都和沿海开放城市为先,有许多管乐团脱颖而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培养了一批有团结精神的优秀管乐队成员;总结出适合自己乐队实际情况的乐队管理体系;有优秀的专业指挥和专业教师辅导;社会活动、国内外交流逐渐增多。但是中国管乐团本身技术水平与音乐表现力发展不平衡,由于地区之间经济有所差异,较贫困地区会出现师资、信息、资料等十分缺乏的现象,短时间内难以解决。

中国管乐艺术发展至今,专业管乐团多集中在军队,以军乐团的形式存在,也有少数地方专业管乐团。中小学管乐队在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地区及沿海地区发展较好。中国内陆地区管乐艺术发展起步晚,很少有中小学管乐队,即使有乐队,总体发展水平也不太高。

最近几年的管乐热潮推动了内陆地区管乐艺术发展,先后有不少中小学组织了管乐队。有些艺术大学也开展了管乐教育一课,不过由于师资等各方面的原因,教学成果暂时也不太明显。

二、四川管乐的发展与现状

说到四川省的管乐发展,不得不提到四川音乐学院孙竞教授,他为推动四川省管乐发展,贡献出不可磨灭的力量。解放战争之后,重庆市当时还属于四川省,军队在重庆市成立的“人民政府交际处乐团”,由共产党接收,组织成了四川省的第一支管乐团。60年代期间,“战旗管乐团”成立,这是在重庆规划为直辖市以后,四川省的第一支管乐团。近年来更名为“战旗文工团”。但是这些乐团都是军乐队的形式,并不是真正的室内乐演出性质的乐队。1993年,孙竞教授从美国留学归来,成立了“四川音乐学院音乐会管乐团”,乐队成立一学期以后就开始演出。1994年四川音乐学院聘请奥格斯堡音乐学院的罗伯特・斯蒂克专家指挥管乐团,并成功举办了“交响管乐专场音乐会”,这是四川省第一支真正作为室内乐演出性质的乐队。

四川省的管乐艺术主要集中在成都市发展,其他下级城市也正在慢慢萌芽,但都还没有规模和成绩。成都七中管乐团是四川省中小学管乐发展史中一抹亮丽的色彩。1987年,美国华盛顿中学访华,来到成都七中交流学习。1988年5月,成都七中成了军乐团。1994年,成都市教委成立了成都市中小学生“银杏艺术团”,艺术团有三个分团,其中成都七中军乐团在孙竞教授的指导下,由军乐团转型为管乐团。1998年8月,成都七中管乐团第一次参加“西安国际青年管乐节”,这是四川省中小学管乐队第一次在中国甚至世界上亮相,谁都没有想到这支默默无闻的乐队一举获得金奖,响遍全国,并从此拉开它的辉煌帷幕。2002年8月,成都七中管乐团代表成都市,赴澳大利亚访问成都市友好城市阿德莱德市。2004年7月,赴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参加第一届“世界杯管乐队比赛”,获得中学组铜奖。成都七中管乐团是四川省中小学管乐界的一朵奇葩。2007年成都市举行了第一届“成都中澳青年管乐节”,从此每年9月份军训一届,延续至今。2010年更名为“成都市国际青年管乐节”。2009年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聘请新加坡管乐协会主席李天池博士,在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研究中心开展中小学管乐教师的培养与管乐研究的工作,并且组织了第一支音乐教育管乐团,在李博士的教学中,贯穿着中西璧合的管乐教育方法,甚至连‘可兰经’和‘佛经’都搬上了讲台,学生们以饱满的热情,严肃的学习态度和紧张的教学实践,并肩与李博士度过了两个年头,李博士经常对学生说;“做事之前先学做人。”快乐融洽的师生关系印证了艺术是可以纵情而不会损害道德和宗教观念的唯一享受。

2010年4月23日,“四川省中小学管乐队指挥培训项目培训项目”启动,该项目是由四川省体育艺术协会、四川省教育学会音乐教学专业委员会、四川音乐学院与雅马哈乐器音响(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承办的一项管乐教育活动。项目依托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研究中心优秀师资源,在成都市选择30所中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学校乐队指挥培训计划。目的在于通过加强师资培训,进一步推动和帮助四川省中小学管乐队的普及和发展、以及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科的建设。在四川省中小学管乐队指挥培训项目启动的同时,音乐教育研究中心成员也开始了辅助在选学校乐队的筹建工作。川音附小是在选学校中开展乐队组建工作较早的学校之一。还有成都七中、雅安四小、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成都市银都小学、广元市南鹰小学、成华小学、龙江路小学、新华路小学、成都市师范附属小学、川大附小、广安中学等30所学校。音乐研究中心的老师们,在这30所学校开办了管乐队,为四川的管乐艺术普及和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项目开展期间,全国各地很多城市的管乐教育专家、教委领导,相继前往四川观摩交流,进一步推动了全国的管乐艺术发展。2011年4月23日,四川省首届“雅马哈杯”校际管乐大赛在四川音乐学院举行,参加比赛的学校来是自四川各地的15所中小学,大赛的成功举行,说明四川的管乐艺术有了进一步提高,正视四川中小学管乐教育的问题,并进一步解决,才能使四川管乐教育迈向新的台阶。

三、四川中小学管乐教育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通过在四川中小学实践管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收集资料等方法,对管乐在四川中小学发展的问题做出以下自己的浅见。

(一)重视程度

在一所中小学发展管乐队,碰到最大的难题是学校及家长对管乐了解较少,似乎认为音乐只是文化课的附属品,从而对管乐产生教学方面的轻视,这对于乐队发展有很大阻碍,很多时候必须先向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解释管乐的意义。其次学校领导对于乐队不了解,有可能对于乐队必须的排练场地或打击乐器的购买很不支持,这就耽误了乐队的组建与发展。学校及家长对管乐了解少这一问题不止体现在四川管乐发展,甚至全国都是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

四川省目前还没有完全形成管乐教育的氛围,除了省教育厅需对管乐教育大力支持与鼓励,学校也应该相应的对管乐教育做出一些普及宣传及认可。

中小学音乐教师和家长应该理性认识管乐教育,并且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观,不以考级为最终目标。家长和专业课教师要端正对管乐教育的态度,不要有太强的利益性和目地性。中小学管乐教育主要是靠教师对学生的循序渐进的引导,有计划有方法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器本身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才能将中小学管乐教育普及化。

(二)教育方式

音乐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每个人都有学习音乐的权利。对比国外与我省的管乐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国外管乐教育注重的是普及教育,而我省则更加注重的是精英教育,培养的是个人表演的专业人才。

以下是省内精英教育的问题:

1、精英教育的方式,注重培养个人表演的专业音乐人才,虽然个人演奏技巧能力强,但是,他们一旦进入乐队,就会凸显合奏能力的薄弱。

2、精英教育方式以追求,考试与比赛成绩为主,这样会很容易把部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扼杀,不能真正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

所以,我们总结了国外的普及教育特点与优势,响应中央提出的“培养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了“音乐教育的新体系”来改变这种固步自封的教育现状。

普及教育的宗旨与优势在于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使他们能轻松的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享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培养的学生的团队精神与自学能力,在国外,学生能在管乐队中感受团队的力量,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能跟着节拍器自己进行小组练习及排练。这样使他们从被动接受音乐,改变为自主的学习与感受音乐,快乐的学习。总之,套用国外的一句话:“一个郎朗需要13亿观众,而13亿个郎朗会有几个观众呢?”我们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郎朗,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培养的是台下真正懂得欣赏音乐的观众。

(三)教师素质与技能

管乐教育是一门一专全能教的学科。在国外,管乐教育者必须掌握以下技能:

1、每种管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包括打击乐)

2、乐队组建及管理

3、管乐队训练技巧

4、管乐队指挥法

而在省内由于各大院校没有相关专业,造成了管乐教育人才的匮乏。而现在省内的管乐团的指导教师基本都是管乐表演专业,针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乐器非常了解,但是并不了解其他乐器的演奏方法及乐队合奏的技巧,这样就造成在训练乐队时,由于教学法不恰当而引发各种可轻易避免的问题。

开设管乐教育方向的专业,引进国外先进教学方法,结合省内管乐发展的问题,开创一条具有四川省特质的管乐教育道路,在这条道路上,要坚持以普及教育的方式教学。作为管乐教育者,我们应该了解每种管乐器,并懂得怎样去传授,更重要的是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应该以育人为主,管乐教育以此为本,育人在先,技巧在后。

(四)教师职业操守

学生家长在购买乐器时,全权交给教育者负责。这一行为是出于对教育者的信任。遗憾的是,有些教育工作者利用这种信任充当了乐器经营者,把教书育人当作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放弃了自己的教育底线。然而在国外的乐队当中,管乐教育者的环境相对较好,教师的素质、学历较高,他们在教学之外更注重自我修养和道德约束。

省内在进行师资培训时不仅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职业道德修养的熏陶。将管理制度明确化,在自我约束的同时接受他人的监督。然而省内正是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监督系统,我们可以借鉴欧美的管乐管理监督制度,再结合四川管乐现状得出一套适用于四川省的管理系统。

(五)乐器问题

在国外,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乐器价格等方面的资讯信息是对等的。具体体现在:乐器供应商的市场竞争较为剧烈,乐器价目相对透明。对于乐器的购买教育者更多的是提供乐器品牌和性能的咨询,这种咨询是针对被教育者的年龄和能力来进行的。另一方面,在一些制度上也限制了乐器市场的不规范行为。如在新加坡的学校,乐器大多都是由国家统一规范投标,然后由校方自行购买。

在省内,因为乐器价格方面的资讯信息较少,乐器供应市场制度不完善,从而导致乐器价目的不公开,乐器质量的良莠不齐,而且还有一些教育者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充当了乐器的推销商。他们可能选择劣质乐器的生产商来为被教育者选购乐器,以获取差价为盈利目的,乐队乐器的质量标准因此就会参差不齐。

乐器质量的好坏其实是影响乐队演奏效果的最大问题之一,如果选购了质量差的乐器会在以后的练习中出现一些问题,如:按键不灵敏,笛头做工不规范导致部分音偏低或偏高,乐器无法调音等。某小学学生家长不愿意价格较高质量较好的乐器且认为孩子不会爱惜,所以购买了一件质量差的木管,在练习的第一周就出现了音不准,无法进行调音,按键不灵敏的情况,导致无法与整个乐队融合在一起。而在独奏时则会出现技术性失误,以及音色不好,从而影响演奏质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时候学生表现不尽如意,并不只是学生的技术水平不够,而是和乐器的优劣有极大的关系。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发展文化事业是四川省每一个教育者的使命,为文化教育事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综合整治文化市场,加强监管力度,使其规范化、透明化、公开化,让文化教育事业制度更加完善。

(六)乐队组建与编制

乐队编制一直是组建管乐队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国外,管乐队组建有着科学系统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乐队的宣传与报名。

二、第一次家长会(主要介绍管乐队与各种乐器)。

三、管乐队招生考核:1、音准测试;2、节奏测试;3、其他方面的考核。

四、乐器的选择:1、专业老师选择学生适合的乐器;2、学生喜欢的乐器。

五、第二次家长会(公布入选名单和管乐队近期计划)。

在省内,中小学管乐队组建与编制多数是不科学的,主要原因有:1、缺乏管乐教育工作者,没有科学系统的组建乐队的方法;2、多数家长不了解管乐,盲目的替孩子选择乐器或者选择自己认为“好看”的乐器,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适合这件乐器。这样一来,管乐队将出现诸多问题,如:各声部不平衡;部分队员由于选择了不合适的乐器,导致学习障碍。以上诸多原因最终阻碍了管乐队的发展。

省内乐队的组建与编制应结合国情及目前的实际状况并参照外国系统化的教学方法,让管乐队在四川蓬勃发展起来。

(七)教学方法

缺乏针对性与系统化的教学方法:

在国外的乐队,你会发现从坐姿、呼吸法、吹奏法都是规范统一的,而在省内虽然大概都知道这些,但是还是会看到乐队学生随意的坐姿、不准确的呼吸点、不规范的吹奏法。

1、就坐姿而言,正确的坐姿可以给呼吸管道一个通畅的状态,而不好的坐姿会压迫呼吸管道,例如:小号弯腰驼背靠在椅背上坐,发出的声音是不饱满的。

2、规范、统一的呼吸,能使第一拍的发声点整齐。乐曲中途乱换气,会使乐句、乐段不完整,呈现不了完美的音乐性。例如:小提琴的上弓、下弓不整齐就会很难看,同理,管乐队的呼吸不整齐,发声点不同就会很难听。

3、吹奏法,要有正确的吹奏嘴型,如何吹笛头、号嘴,木管乐器哨片的振动和铜管乐器的唇振都是很重要的。

4、好的音色要用正确的坐姿和呼吸。没有正确的坐姿就没有正确的呼吸,没有正确的呼吸就没有正确的吹奏法,以至于不能发出良好的音色,他们是相辅相成的。

5、音准缺乏和声概念,可能是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管乐方面和民族音乐的差异比较大,并没有和声概念,音乐用“百家争鸣”的吹法,这在管乐队中是不提倡的。

6、规范的演绎法,能使学生准确的发音。舌头、嘴型、气息的变化都会使演绎法千变万化,正确规范的演绎法能更好的诠释乐曲。

(八)教学资料

管乐团教材的选择对于管乐的教育很重要,因为在系统化的教学法之下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材,才能让教学得以实施。目前,省内的管乐团教材并不多,主要为单个管乐器的基础技巧练习的教材,缺乏系统的标准的合奏练习教材。现有教材比较陈旧,都是国外多年前的教材翻译,缺少针对管乐团现状的教材。

虽然国外有很多比较先进的教材,但是省内的观念和国外不同,教材由于价格较高人们多半愿意复印而不是购买正版,而国外出版商为保护其版权和知识产权利益不愿将正版书籍的版权交给国内出版商出版,这样就导致省内外教材得不到更好的交流与更新。而在国外,合奏练习的教材很多,也有乐队指挥自己编写教材出版,对乐队的基础合奏很重视并且有针对性,乐队指挥根据自身乐队的特点编写,在教学中不断修正,使得合奏教材不断推成出新。

综合以上现状,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解决知识产权及版权问题,将国外较好的合奏教材引进国内出版。

2、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将系统的教学内容加进教材中。

3、借鉴国外经验将教材在教学中修正,之后通过中小学管乐交流的活动,将各学校的优秀练习曲目在各个学校间得以传播,也能将修正的新内容及时实施。

同管乐团教材一样,管乐队乐谱也存在同样重要的问题。省内有一些优秀的管乐团作品,但作品几乎多是为军乐队或专业管乐团而作。省内甚至整个中国大陆并不缺乏好的作曲家,缺少的是为管乐团,尤其是中小学管乐团而作的初中级管乐团作品。虽然也有从国外购买引进的管乐团作品,但同样由于省内及国内的知识产权问题,让国外出版商对版权的保护现状产生质疑,因此在引进国外优秀作品时,会出现一些阻碍。

而在国外,管乐作品有详细的分级,不仅有管乐作曲家为各级创作管乐作品,还有专门的编曲者将优秀管弦乐作品改编为管乐作品,国外作曲家很重视中小学初级管乐作品的写作和推广,从初级到专业级的乐队均能从中找出合适的曲目。

从这些方面看,要首先解决版权问题,保护作曲家的利益,才能鼓励省内甚至国内作曲家多为管乐创作优秀作品,尤其在适合初级管乐队的作品上。如此国外出版商也愿意将管乐团作品带入四川省及全国。

省内需要有统一的作品分级标准,确保各级别都能有优秀的管乐团作品,特别要注重初级管乐团作品的质量,这样才能解决省内管乐团作品缺乏的状况。

参考文献:

[1]程义明.(2010).管乐团合奏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

[2]王绍海.中小学管乐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乐器学堂,2010(04)

[3]胡丘岩.“管乐热”所引发的思考【J】.音乐生活,2008(12)

[4]赵瑞林.欧洲铜管乐在中国的发展【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5(02)

中小学教育的现状篇5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312-0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整个教育事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西南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获得了难得的良好发展机遇,受到了党和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概括起来,这些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第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大都初步建立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管理、咨询、教研机构,改变了过去一直无专门机构和无专人管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那种自发状态;第二,制定了一系列指导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法规和文件,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无法可依的局面;第三,改变了中小学音乐教育长期存在着大面积空白的状况,中小学音乐课开课率稳步上升,特别是1994年高中开设艺术欣赏必修课,更是结束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中不开设音乐课程的历史;第四,涌现了一大批中小学优秀音乐教师,积累了许多成功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中小学音乐师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第五,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课外校外音乐活动,有效地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第六,编写了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中小学音乐教材,音乐教学器材配备在部分地区也已初具规模。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基础差,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因此,尽管取得了上述这样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还很多,这些问题包括: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种类多,语言和风俗习惯的差异;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仍不健全;音乐课开课率不平衡,有的还很低,音乐师资缺额大,教师素质以及学历达标率和岗位合格率低,外流情况严重;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真正的投入少,整体上教学设备奇缺;对音乐教育的认识不科学全面;教学水平及教材质量不高等等。显然,这些问题中的大多数是只有依靠政府行为才有可能得以逐步解决的,而不是科研工作者和一个或几个科研课题所能驾驭和解决得了的。在21世纪的今天,认认真真地审视我们以往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实实在在地回答中小学音乐教育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包括理论上模糊的问题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我们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是迫切的和不可回避的。我们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本身存在着两个较为严重和突出的问题,一个是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的倾向,即中小学音乐教育没有很好地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另一个是中小学教育的专业化倾向,即中小学音乐教育没有很好地突出中小学生的特点,以至于中小学音乐教育往往在实践中变成了非中小学的、非音乐的教育。上述问题可以说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内容与形式、原则和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明显地表露出来。

在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样也比较严重。这首先表现于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人们往往采用没有突出音乐艺术特点的、与其他学科相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音乐教学;在理论上,虽然近年来学者们也提出了许多音乐教学原则,但其中的一些原则也同样没有突出艺术的特点,因而很难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发挥出应有的指导作用。总之,目前中小学音乐教学过分知识化、理性化,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参与体验,重教学的结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重知识技能的教学,轻音乐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不好。以至于普遍出现这样的情形: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音乐,但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我们认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非艺术性,必然地使音乐教育中掺杂了一些非音乐、非艺术的成分,其存在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作为音乐欣赏、音乐表现和创作主体的那种主体地位。因此,音乐教学方法上的改进,归根到底就是要真正确立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音乐课是活动性、实践性课程,音乐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因此,音乐教学的形式和方法也就必然不同于其他知识性、学术性的学科。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真正成为了音乐教学,即音乐实践活动的主人。如果音乐教学的形式和方法照样是以教师讲授为主,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可能得到保证,音乐教学就不可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就不可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审美愉悦体验和成功的满足。因此,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音乐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人。在内容及要求方面,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专业化、成人化的倾向。总体上讲,现行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及据此编写的多种版本的音乐教材,无论在内容上、体例上,还是在要求上,受专业音乐艺术院校的相关影响比较深:内容与要求追求全面、系统,难度偏大,既超出中小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超出中小学生在音乐方面发展的需要,许多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非专业音乐工作者所无需掌握和不可能运用的;而在体例安排上,各类音乐知识往往成条块分割状态,没能够很好地将它们融合在一起,使它们以完整的音乐形象而不是以相互分离的知识点呈现在学生面前,致使学生接触到的往往只是一些孤立的知识点而不是真正的音乐。同时,教材编排过分强调自身严密的逻辑体系及时序安排,封闭单一,死板不活泼,没有给教师和学生留下多少创造的余地,与音乐学科本身的创造性格严重相悖。我们认为,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充分尊重音乐课程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也必须充分遵循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中小学生音乐审美特点。由于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也由于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实践水平不高,理论探讨不深入,因此,中小学音乐教学评价也相当落后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因此,认真探讨并建立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评价标准,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总之,目前我国西南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说,我们在上面所指出的问题只是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而已,还有如学校音乐教育与社会、家庭音乐教育的脱节,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分离,学习国外音乐教育理论不能与我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等等问题也较为严重。在21世纪的今天,西南地区要想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撑,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中小学教育的现状篇6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思考

一、一则新闻引发的思考

记者郑琳在2010年12月4日《钱江晚报》上刊发了一则新闻——《小学生看画展问讲解员:吴冠中画中心思想是什么》,大意是吴冠中画展在杭州举办,每天都吸引了大批的美术爱好者前往参观,其中也不乏家长带着孩子组成的“亲子”队伍。然而,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女生在看完吴冠中画展后,问讲解员:“老师,吴冠中的画中心思想是什么?”她一脸认真地抛给讲解员老师这么一个犀利的问题,然后拿着笔记本和笔准备记录讲解员要讲的每一句话。这个问题让讲解员彻底傻眼了。

家长们培养孩子艺术细胞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不过孩子们在现场的反应却让美术专家们颇感尴尬,在面对五花八门童言无忌式提问的时候,讲解员更是经常被“雷翻”。

站在吴冠中画的女性裸体画前,害羞的小女孩自动绕道了,嘴快的小男孩脱口而出:“怎么画这种东西,好难看,好恶心!”后面的家长如临大敌,赶紧把孩子拉走,并指着旁边的画转移注意力:“快来看这个草原啊!”但讲解员还来不及开口,家长和孩子的行动已经宣告,裸体画至少不适合给孩子看。

吴冠中有一个著名的教学理念,叫做“眼睛教眼睛”。他最提倡培养学生对美的感觉,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技法,而是审美的眼睛。他曾经在媒体面前痛斥中国的美术教育,教出了大群“美盲”。

然而,当家长争先恐后让孩子上各种艺术培训班的时候,他们仍然无法避免花钱买“美盲”的陷阱。面对三年级女孩的问题,“中心思想是什么”,讲解员在哑口无言后,思考良久,给出了一个答案:“吴冠中画的是美。”于是,小学生们把“美”记在了笔记本上。

这则新闻让笔者沉思良久,孩子的问题不能从表面上去理解,而要从我们的教育制度层面上去看待,教育制度的改革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

二、从绘画中心思想问题看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小学语文课程开始,教师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甚至于每段文字都要总结出思想,将文章内容上升至统一的思想道德的高度,禁锢了学生自身的感悟和联想。由此,引发学生在参观吴冠中画展时,向讲解员询问画的中心思想。这不得不说是我们应试教育引发的现象,类似的情况在欣赏画展、观赏舞台表演、聆听音乐等艺术活动中时常发生,这都反映出我们实际教育中学生素质教育的缺失。

目前,很多学校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以此作为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条件。这使得学生重视文化课,囫囵吞枣般消化书面知识,而忽视了自身艺术素质的培养。学校虽然开设有美术、音乐、舞蹈等课程,但大多是作为副课的形式存在,大多是每周安排一次艺术课,而在这仅有的一节课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介绍书本知识,教会学生唱一首歌或画一种动、植物。这种做法使得学生缺少艺术的熏陶,缺乏对艺术的喜爱,更重要的是缺失了提升素质的重要手段。我们传统认为的好学生一定要文化课成绩优异,却忽视了对素质教育的考察。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在吴冠中画展中出现的那一幕。我们应教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美,然后用艺术的手段去表现美,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学生美或不美、好或不好。教师给的答案固然重要,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培养学生自己去判断,去寻找答案。

虽然我国早已倡导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中小学教学目标仍然是一切以高考为中心,美术教育在中小学中的地位,一直是一个“争而未决”的问题。尽管教育大纲有着明确规定:“中小学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提高美术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实际执行却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美术教育处于一个最不显眼的位置,相对于“主课”来说,它是“副课”;相对于升学的“硬任务”来说,它是“软任务”,正由于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足,所以形成了中小学美术课“小学凑合,初中压缩,高中取消”的局面。很多美术师范专业的学生,毕业分配到了中小学任美术教师,却根据学校的安排都改上了其他课程。

学校重视应试教育,由此引发了种种问题,如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简单,等等。中小学几乎都把素质教育放到可有可无的位置上,甚至大学里也是重理轻文、重技轻艺。非艺术院校的艺术类课程也是可选可不选、可修可不修。怎么把学生从“考试型”转型为“实践型”,这是我们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素质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艺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需要把艺术教育放到整个教育环境里来思考,改革当前的教育制度势在必行。

在当代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我们按照传统艺术语言来审读,已经无法给出适合的答案。因此,我们要用新的艺术理念去审视艺术作品。然而,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课本,甚至大学的艺术教育教材都还跟不上时展的要求。改革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提高素质教育的比重,这应是教育革新系统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看待、解决课改中出现的新问题。

三、改善中小学美术教育状况的途径和方法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学生基础教育学科建设品位决定着其一生的文化追求和专业理想。加强学校美术教育,让美术教育真正走进中小学校园,是提升中小学生美育素质的关键。要做好这一工作,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更新教育观念,认真落实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更新教育观念,把观念统一到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上,这个《决定》,是加强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方针和纲领性文件,是面向21世纪整体教育的思路,必须在各个学校中得到贯彻和执行。

“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概念,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性质的教育类型,各有不同的重点和要求。可是,它也是一个教育目标、教育规律的共同的普遍性的问题,必定存在一个突破口。《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同志指出:“以艺术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美术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门类,有着它独特的体系,我们不能从单纯意义上的绘画概念来理解和对待,因为美学的社会功能直接影响到文学、政治、经济、科学等各个领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内在品质。没有美学知识,很可能文学家放过了一个精彩的构思,政治家失去走一个闪光的点子,科学家丢掉了一个美丽的幻想。没有美学知识,企业家可能使一个好的形象设计闪过视线,使一个新颖的广告策划与其失之交臂,整个社会将变得苍白和没有魅力,所以,美术教育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绝不可少的一课。

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改变美育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才有可能改变美术课的地位,让美术专业老师能真正从事自己的专业,使美育走进校园。

(二)建立系统化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体系

笔者认为,美术教育应从幼教开始,这是一种贯穿整个中小学的课程,也是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1.美术教育应是实践性的。美术教育应以启发创造想象力为主,兼而学习世界优秀传统的绘画,在每一个教育阶段上,都要学习国内外不同民族优秀传统的绘画,培养学生有一双欣赏“美”的眼睛。2.突出美术教育的人文科学性质。在不同阶段上都应开设艺术鉴赏课或者其他艺术活动。只有在鉴赏中以及大量优秀的例子中,才能培养审美的眼光。3.开设艺术史课程或艺术讲座,以美育为宗旨的美术教育与以学习技法培训艺匠为宗旨的教育应该是有区别的。4.可适当地开展艺术批评课程,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批评,不仅可以带动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研究兴趣,扩大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们在进行批评的活动中,依据所选择的价值判断和标准不断地评判和修正自己,以同样的价值判断和标准塑造自身。

(三)加强中小学专业美术教师队伍的培养

在中小学美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尽管相对前几年有所改善,但状况仍不容乐观,城市中学还有一些高校毕业的专业美术教师,小学几乎全部是“师范”毕业的兼职教员,而农村中小学基本是空白。而且,这些教师中很大一部分人是既没有在理论上上升到美学教育的高度,在实践上又没有较强的实际美术创作和教学能力。所以,中小学生普遍无法接受系统的审美艺术教育,因而缺乏较好的审美意识。

加强美术教师队伍的培养,首先是加强师范类美术专业的建设。师范类美术专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师范类学校中的美术教育专业,二是综合类大学中艺术系美术教育专业或美术学院中的美术师范专业。一是从师范类学校抓起,师范学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我们培养的这支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所辐射的受教人群,影响到中小学生的全面成长。二是抓好综合类大学中艺术系或美术学院中的美术师范专业的建设,培养美术教育人才队伍作为补充,弥补目前美术教育人才队伍的不足。

在师范类美术专业建设中,必须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各方面的工作。师范类高校除要有一批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很强素质的专家教授外,课程的设置、授课的形式也很重要,要改革现有的教学体制。美术专业在设置必要的艺术技巧训练课外,要特别加强美学理论、艺术鉴赏、审美趣味、美学史论、艺术实践等课程设置。

只有认真抓好美术教育建设,才有保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改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状况,最重要的是真正做到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杨维民.从绘画中心思想问题看艺术教育的缺失[n].美术报,2011-01-17.

中小学教育的现状篇7

 

重温中国近现代的英语教学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农村基础教育中英语的教育教学一直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

 

但是,自从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以来,这种不利的局面方被一步步的改善。尽管如此,现阶段农村基础教育中有关英语教育教学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本文就针对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中农村小学英语的教育教学现状进行简要的阐述,以便对后续的英语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一、我国英语教育教学的历史简述

 

自从清政府1727年在北京开设了俄罗斯文馆,教授俄语开始。标志着我国近现代外语教育教学的开始。

 

到1862年,清政府又在恭亲王奕沂(1833-1898)的大力建议下,创办了京师同文馆,开始了英语和法语、日语等语言的教育教学。这便是我国近现代语言教育教学史上英语教育教学的开端。此后漫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英语教育教学历经无数次改革和演变,到了晚清、民国初期已经成为了学校课堂教育教学中的必修课之一。

 

虽然此后国家一直处于战乱状态,但是,国民政府还是颁布了一系列的教育纲领,并效仿英美等国对英语的教育教学进行了较为规范化的管理,但是,这里所有的英语教育教学都是在初中以上教学中进行,并且各种教学资源依然非常落后,规模也不大,所以能够有机会学习英语的学生也是极少的。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随着国家的不断改革发展,我国的英语教育教学产生了两次飞跃,只是在1953年至1957年和1966年以后的十年文革期间,由于政治原因和文化大革命以及其它种种原因,外语教学曾一度遭受了空前的摧残甚至处于停顿状态。除此之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与世界逐渐接轨的过程中,英语的教育教学也在各级各类学校不断的开展,直至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后的今天,英语已经基本得到了普及,而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推测,今后的英语教育教学还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二、我国基础教育中农村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英语教育教学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都存在着相当发的缺陷,尤其是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更是狼狈不堪。虽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好转,大多数农村都以就近原则建立了小学,但是由于之前对英语教育的条件更加恶劣,导致了英语教育教学方面的人才甚是匮乏,所以即便现在对英语教育处于鼓励、发现阶段,可是反而面临着没有人才可用的尴尬局面。

 

尤其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各方面条件较东部沿海地区差,所以这样一来,教育教学显然也是和东部沿海地区脱轨,而国家所培养的英语教育人才大多数都不愿意选择西部地区就业,虽然国家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极力鼓励他们到西部地区从教,但所得到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长此以往,不仅导致了东西部人才市场的不均衡,更严重的是造成了西部教育形势愈加恶化,九年义务教育法规定,凡是适龄儿童无条件进入学校学习,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是促进孩子自身的全面发展。然而,高素质人才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利民政策的实施。

 

尤其是在英语教育教学方面,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绝大部分的农村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仍然处于高口号,低水平,低层次甚至于有的偏远山区还没开始的阶段!但纵观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专业导向,专业技能,就业形势等问题,除了985、211等较好的高校外,其余大部分专科甚至本科院校培育出来的学生根本没有达到能够从容自若的走进学校讲台就能言传身教的要求,即便让他们进入教育行业,那也不排除他们虚度光阴的本质。

 

一方面,学校的适龄儿童在学校没有人教,尤其是英语的教育教学,可谓变成了真正意义“留守儿童”;另一方面,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变成了名不副实的“大学生”。

 

三、改进农村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现状的对策

 

针对上述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针对性的给出以下几点建议与对策:1、国家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以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实地进行农村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调查,从而进行综合分析,对症下药,从根本上剜除教育不力的症结;

 

2、监管高校教育的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高校教师的要求,让他们对相应的高校学生进行更加严格把关,从高校招生开始,认真务实到对待每一名学生的动向上,不能让高校学生就认为校园就是天堂,而应该更加注重专业知识技能的综合发展,不能形成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高校的天堂过后就是康庄大道的思想;3、高校不能只注重招生,而是要切实为社会培养所需的综合型人才,老师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学生做到内外兼修,全面发展,坚定本心,不要受到社会不良染缸的感染;4、高校毕业生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要有奉献精神,不要眼高手低,要有会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精神;5、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应该合理配置各学科老师,尤其是英语学科的教育教学,善于引进并利用好每一名优秀人才,从而为农村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打造钢铁般的人才队伍,确保教育的优先性和先进性。

 

四、结语及展望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逐步深入,我国和国外国际间的交流日益扩大。所以,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我们对外语教育的要求就应该更高,而达到这些目的的前提正是需要我们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基础外语,尤其是英语的教育教学。只有我们加快步伐,尽快调整好我国外语尤其是英语教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如外语教育政策、教学大纲、教材、教具、教师素质、教学方法、考试方式和学生自身因素等,才能使我国的外语教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为我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最终“中国梦”的实现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中小学教育的现状篇8

一是缺乏系统的训练。体育作为一门学科,有它独特的知识体系。它以节奏、强度、优美、陶醉等许多体育要素构成了一个个奇妙无比的情感世界,给人们以无限的遐想、美感和力量。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感受、理解和表达体育内在的情感,就必须掌握这些基本的体育知识、基本的体育能力。尤其是节奏和强度,是体育缺一不可的基本要素,也是学习体育的基础和关键,需要长期的、有计划的有效训练。而这种有计划、有系统的体育技能培养恰恰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中最得不到重视的,也是最欠缺的。

二是教师缺乏深入的反思。首先,体育教师大多数灵活,模仿能力强,擅长于感性思维.有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即学即用,灵活运用的本领强。但是他们缺乏理性的思考、理论的积累和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听观摩课,而不注重理论的吸收和教育专著的阅读。这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也许能够很快地学到一些教学手段和形式,但“形”似了“神”却不似,不但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有时反而适得其反,迷失方向。其次,实践浮于表面。我们的实践仍停留在优化教学结构、丰富教学的形式,而非内在元素的挖掘和体育能力的培养上。这种浮于表面的实践或许能解决“怎么教”的问题,但很难找到“教什么”的答案。最后,没有良好的反思习惯。反思是教育人必不可少的一种思想品质,有了良好的反思习惯,就应不断地审视,调整自己的实践行为。而体育教师由于自身的性格特点和长期以来形成的专业学习习惯,往往多凭感觉做事,反思的良好习惯尚未很好的形成。

三是缺乏科学的引领。我曾多次与乡镇教师交流,到一些乡镇学校调研,调研的结果着实令人担忧。大多数年轻的教师不知道体育课究竟要给予孩子什么,不能很好地理解教材、使用教材。体育没有情感,锻炼不能强身健体,无效的、非体育的活动充斥着课堂,体育课简直成了大杂烩,还美其名日:体育课程的“综合性”。在交流过程中执教教师非常坦率地说:“体育中的新理念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去落实,从教育杂志上及教研活动中所学到的课例基本上都不是教材上的内容。执教者不但动用了许多现代化的手段,而且信息量特别大,综合性、艺术性、表演性特强,这样的课我们平时根本无法实施。一是我们没有自主开发教材的能力,二是没有好的设备,三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这样的课至少得准备两个星期,那么一周十六节课该花多少时间来完成呢?我相信这些公开课的执教者平时也不可能这样去上课,更多的是实施教材上内容的‘家常课’。既然是家常课多,为什么不开展些家常课的研究呢?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我们一线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不是帮助更大吗?”一线教师真实、朴素的一番话道出了他们的困惑和需求,也道出了华而不实、浮躁的体育课堂教学现状。的确,我们对教师的评价究竟是立足于一、二节公开课,还是日常教学的水平、质量?我们教学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自主开发课程,还是现有课程的实施水平?我们需要的是热闹的课堂气氛还是让学生得到真正的实惠?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

对此,可通过以下三条路线来改进。

一、构建有效教学模式

所谓有效教学模式,就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身心的特点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的一种基本教学样式。说到教学模式,也许有的教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构建教学模式与实施教学的创新、形成个人教学风格是否矛盾?答案是否定的。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必定要经历“人格――出格――升格”这三个成长阶段。这里的“格”指的就是基本的教学模式。只有入了“格”,掌握了教学内在要求、基本规律方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举一反三,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我们的实践舞台上确实涌现了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优秀比赛课和观摩课,但这只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教师因为对新课程标准和理念认识的不足而盲目照搬模仿。尤其是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更是令人担忧,有的一学期只是教会学生几节简单的操,基于这样的现实,我们首先应解决一个“入格”的问题,让教师清楚知道体育课、活动课等课型的教学要求是什么,课堂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体育课技能的培养又是如何渗透在每一节课中有计划、有系统、有规律地进行的。只有真正掌握了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方法,才有可能实现教学的创新,形成教学的风格。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研究机制,组建研究共同体,通过学习、讨论和骨干教师的引领,构建各种课型的有效教学模式,并组建骨干力量开发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计划,供一线教师参考使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是指挥棒,是风向标,有怎样的评价和导向,往往就会有怎样的教学结果。体育教学之所以缺乏系统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没有规范的学生体育成绩评价方案,没有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考核细则。学生体育素质的好差不会影响到教师的发展,更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长此以往,体育学科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体育教学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质量。因此,要想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要有正确的评价和导向。

1.确立好课的评价标准。有了好课的标准,并形成了共识,那么就有了研究和实践的方向。我认为,好课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质。第一,有明确、适度的教学目标,且目标的达成度高。杜绝体育教学中的无的放矢。第二,教学内容的选择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切忌教学中的大杂烩现象。第三,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形式要简约、朴实、有效。杜绝浮躁、花哨和无病。第四,课堂民主、平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强。杜绝“满堂灌”“独角戏”的现象。第五,把体育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能潜移默化地渗透技能培养,突出体育性。第六,课堂有审美意蕴和文化气息。

2.改变优课评比的方法。我们的优课评比都给了选手很长的准备时间,而且参赛内容各不相同。这种不统一比赛内容、不限定备课时间和备课人员的比赛根本没有可比性。这种比赛不但不能很好地帮助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反而助长了教师功利、浮躁、投机的不良思想。因此,希望教研部门改变评比的方式方

法,如,统一比赛内容,限定准备时间并独立备课。这样的比赛才会真正体现教师的业务水平,才会促进教师进行日常教学的研究。

3.完善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考核方案。体育是中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目,在体育课程标准中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把体育视作同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一样重要,每学期末组织相应的学习情况调查,体育教师应该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认真制订考核方案。这样体育课堂教学才会得到真正的规范。

4.定期开展主题『生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教师学习交流、碰撞、反思、获得的一个重要载体,有了这个载体,教师就有了学习的阵地,有了研究的热情和研究的方向。作为教研部门要围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活动,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切实帮助教师指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学中的疑难杂症。三、提升自我专业素养

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有怎样的教育,教师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中小学体育教师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但从事教学工作,除了需要本专业的知识技能外,还需要具备教育教学的专业理论和素养,需要较为丰富的文化积淀,需要独特的人格魅力,需要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因此,要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还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1.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有了这份“爱”,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会坚定自己的教育理想和目标,就会积极地、无怨无悔地投身体育研究。

2.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新课程拓展了体育的领域,体育标准中提到的基本理念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新教材中通过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体育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内容的整合,更是从不同的侧面体现出鲜明的人文内涵和人文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多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尤其是与体育有着密切关系的社会、历史、文学、舞蹈等,从而帮助孩子理解体育的意义和作用,加深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

中小学教育的现状篇9

一、台湾中小学国际教育的现状

台湾将当前中小学国际教育的情况概况为:融入课程、国际交流、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国际化四个方面。

(一)课程融入。各学校大致有以下几种做法:“国际素材融入课程与教学”、“自编教材”、“自编学习手册”、“自编学习单”、“办理外语及文化教学”等。如台北市丽山高级中学就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特点,发展“学校本位课程”、“融入式之课程”或“活动与非正式课程”,将国际教育的目标纳入这些课程之中。桃园县在初等教育国际化方面,以文化学习为主轴,首创低年级的国际教育课程。台中教育大学颜佩如博士与“苗栗县客家国小”携手合作,进行小学全球教育课程发展与课程融入的实践研究。涉及小学1~6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健康与体育、艺术与人文、综合活动等几乎所有学科,学习领域有世界公民素养的养成、全球问题的解决、国际依赖与合作、尊重文化差异、促进和平的能力、本土关怀与全球课题关系的平衡等。这些融入课程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国际理解意识。

(二)国际交流。国际交流是中小学国际教育的常见方式,具体有“教育旅行”、“增进国际视野”、“国际高中生奖学金”、“境外游学”、“姊妹校交流”、“国际志工服务”、“参与国际会议或竞赛”、“教育专题访问交流”、“英语村”、“参与网络国际交流”等。其中“英语村”、“教育专题访问交流”、“教育旅行”三项最为热门。如桃园县为营造适宜的英语学习环境,率先成立台湾第一个英语村,通过情境式教学,提高学生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教育旅行(英语用语有educational;trip;Schooltrip;Studytour等)是指学校借助旅游活动实现多元学习目标的一种教育方式。台湾“教育部”自2000年开始宣导国际教育旅行之理念,初期参考日本推行已有百余年历史的“修学旅行”,在2001年5月制定“‘教育部’推动高中职学生国际教育旅行策略”,开始推行高中职校学生国际教育旅行活动。

(三)教师专业成长。2006年,时任台北市丽山高级中学校长陈伟泓通过对英国的“教师国际专业成长计划”的研究,并结合丽山高中的国际教育实践,呼吁学校中应有专人负责国际教育,鼓励教师提高参与国际教育的能力。如今,在台湾国际教育人力中,既有专业教师,又有行政支援人员。据统计,国际教育专业教师总计4405人次(占台湾中小学教师总数2.1%)。其中,高中职教师占33.7%、国中教师占20.3%、国小教师占46.0%。

(四)学校国际化。学校国际化包括校园国际化、人力国际化、行政国际化、学习国际化、课程国际化及建立国际伙伴关系六个方面。据统计,办理学校国际化共计1644校次。其中,校园国际化占32.9%,人力国际化14.3%,行政国际化16.1%,学习国际化20.1%,课程国际化7.5%,建立国际伙伴关系9.1%。台北丽山高级中学在学校国际化上,规划专人负责国际教育交流业务,教务处为国际教育办理单位,负责课程教学与综合行政业务,学务处负责教育旅行与学生交流事项。招考学生担任学生大使的工作,培养学生具有参与国际事务能力,能接待外宾,也能参与国际性活动。

二、台湾中小学国际教育的推进

台湾中小学国际教育在推进中,坚持政府主导和学校本位相结合。政府通过立法的手段加强国际教育的方向引导和条件保障,扮演协助、认证、推广宣传的角色。学校则是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适合的国际教育,同时作为改革支持者和执行者的教师,他们的国际教育专业素养,也是台湾推动国际教育重要的一环。因此,台湾推动中小学国际教育,体现出以政府主导为主,学校为本的态势,教师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政府主导中小学国际教育。台湾在新世纪以来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国际教育,台湾《教育基本法》明确指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具有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的现代国民,而且应于国民教育阶段、高级中学、职业学校中落实。因此,台湾将“文化学习与国际理解”列为九年一贯课程纲要之基本能力之一。同时,台湾“教育部”在2008年6月公布的施政蓝图中,确定把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作为未来的施政主线之一。台湾教育当局认为,国际教育是一个持续深入的过程,过去台湾在高等教育有较多的回应,但在中小学多专注于交流。为了把国际化持续从高等教育向中小学扎根,必须从小唤起足以培养国际视野的意识,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理解、环宇伦理意识等,这些都是国际教育培养世界公民的重要推动力。

(二)以校为本自主实施国际教育。台湾推动中小学国际教育,以学校自愿参与和学校本位为原则,通过以校为本的方案规划加以实施。中小学推动国际教育,首先着力唤起学校成员国际教育的意识,把意识唤醒作为学校进步的动力引擎。从深层次而言,国际教育强调不同观点的了解,无论是相似的观点还是不同见解,都需要加以保护,从而培养学生的质疑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强调学校课程的发展,并通过提升学校与不同地区、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联系,使得学校通过推动国际教育催化教育生态的丰富性及教育品质的提升,进而积淀和掌握社会进步的知识、技能、态度;强调学校国际化议题的剖析,作为学校推动国际教育的素材,并使学校革新发生聚焦效应,为台湾推动中小学国际教育、开启教育与社会进步之窗打下基础。

台湾在2011年出台了主题为“扎根培育21世纪国际化人才”的《中小学国际化教育白皮书》,把教育国际化的重心下移,坚持向下扎根,致力于从中小学阶段加大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力度,把中小学生培育成认同“国家”、国际素养、全球竞合力、全球责任感的国际化人才。

作为一大举措,台湾强调四轨并进,推动学校本位的国际化。以学校实际情况和需求为本,从融入课程、国际交流、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国际化四个方面入手,齐头并进,希望将国际教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教师、学校在国际化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并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学校办理国际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计划”、“学校办理国际交流计划”、“学校办理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和“学校办理学校国际化计划”,以更好地落实各方面的政策。

中小学教育的现状篇10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教学资源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在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学资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既为中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工具和场所,保证了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又让美术教学有一定的技术支持,从而使得中小学美术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形象直观。同时学校中的一些隐形的教育教学资源还能够对中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不断提升他们的审美趣味。由此可见,只有不断丰富教学资源,中小学美术教育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美术教育发展。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现状

所谓美术教学资源,指的是在学校内部的、能够支持美术教育活动和美术学习活动的所有要素的总和。那么中小学美术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具体来说,主要有课堂教学的相关设施与条件、美术教学的实践基地、学校的一些空间环境、美术教学的专业工具和相关器材、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学校的形象与环境等等。

根据前面对美术教学资源内容的划分,笔者研究认为,中小学美术教学资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校美术教学的相关器材和设备不够完善。笔者在做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曾对部分中学生和小学生进行过访谈,绝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美术教学器材和设备的配备表示不满意或者不很满意,这说明现在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器材不够完善。就拿专门的美术教室这一项硬件设备来举例子,只有高中学校中有这样的教室,是为那些美术专业的学生设置的,非美术专业的学生没有机会用专业教室;而一些初中和小学的学校里,几乎没有一间专门的美术专用的教室,即使有一个这种名称的教室,有的学校也将其应用成了课外活动场所,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得不到体现。

(2)学校的美术专业书籍不够充足。每个中小学学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和阅览室,这里是学生增长课外知识和自己获取“能量”的重要场所。图书馆中所含有的美术专业书籍也是中小学美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美术教学的资源,更是学生美术学习的资源。

但是现在中小学图书馆中所含有的美术专业方面的书籍数量并不是很多,有调查发现,某中学图书馆中有图书共1万册左右,但是美术书籍所占的数量只有不到1000册,也就是不足1/10;阅览室中的杂志中,美术方面的也比较少,只有寥寥几本《美术观察》和《美术》等。由此可见,中小学的美术图书馆资源不够充足,这也不利于学生的课外美术学习和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3)没有专门的美术实践基地,校园环境未被充分开发。很多中小学都在校外拥有自己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余,能够进行一定的社会实践,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但是大部分中小学没有专门的美术实践基地,也极少有学校专门组织学生到外面去进行美术写生,这样就导致学生的美术学习仅仅局限于校园范围内。

校园环境也是学校美术资源的一部分,优美的学校环境能够对学生产生感染和熏陶,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而审美素养的提高正是美术教学的一部分。同时,学校中的雕像、树木、花草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美术写生的对象。由此可见,美术资源的外延和广阔。但是现在很多美术教师意识不到这种相对隐性的美术教学资源,导致这些资源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更谈不好好好运用。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现在中小学的美术教学资源比较贫乏或者不完善,主要是由两大原因造成的。

首先,学校和教师不重视美术教育。现在美术教育没有纳入到应试教育的系统中,只有高中的美术生将美术课当做专业课,美术成为他们高考的一大必考课程。其他的中小学生在中考或者高考中,不需要考美术。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美术教师就不为大部分教师和学校所重视。有的学校在目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甚至对外宣传自己重视美术教育,而对内却不断减少和压缩美术课程,甚至随便占用美术资源,极少有学校在完善美术教学资源上投入财力。

其次,教师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很多学校和教师仍然沿用以前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思路,认为开设了美术课程,就将美术课程纳入到现在的教学体系之中,然后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就可以,忽视了美术教学资源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三、完善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的对策

如何才能不断完善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资源呢?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投入财力,完善学校的美术教学设备和器材。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要认清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把德育和智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加大美术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不断完善美术教学设备和教学器材。

除增设美术专用教室并发挥好该教室的效用外,学校还应该配备上纸工工具、版画用具、雕塑工具、小型版画机、国画工具、画架、画板、写生台、陶瓷样本、民间美术样本等相关设备,为学生美术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中小学校都应该配备上述所有的设备,学校各自的经济条件不同,学校可以量力而行,总之要重视教学设备的完善和配备,给学生一个充足的发挥空间,挖掘出学生的深层次的潜力。

(2)图书馆购买一定数量的美术书籍和杂志。图书馆的美术书籍不仅是辅助美术教师进行美术教学的重要资源,还是学生课外美术学习的重要资源。所以要完善学校的美术资源,就应该多购买一些美术方面的书籍和杂志,尤其是多购买那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美术书籍。比如中学图书馆中可以购买一些有一定专业性的图书,让学生增加一定的理论知识;而小学图书馆中可以购买一些漫画之类的能够吸引学生关注的图书。图书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学校的美术书籍不闻不问,只能造成美术教学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发挥不了其原有的作用。另外,学校还应该适当增加一些美术方面的杂志和报纸,相比较图书而言,杂志和报纸更加轻松,学生可能更能够产生兴趣。

(3)美化学校环境,挖掘校园美术资源。学校环境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环境就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学生常置身于一个风景如画的环境中,自身的审美素养和通过绘画进行表达的能力就会提升。所以,要丰富学校的美术教学资源,还要对学校环境进行美化,时常保持环境的清洁,多种植一些花草树木等等。另外,美术教师还要深入挖掘校园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从花草、雕塑中寻找学生的写生对象等等。

综上所述,中小学的美术教育教学资源仍然不够完善,存在很多问题,这不利于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行。学校要充分重视美术教育,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美术教学资源,从而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世禄.论社区美术的价值[J].新美术.2007(03)

[2]向莉.湖北地方民间美术教育资源的开发[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