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十篇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十篇

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1:53

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篇1

幼儿园保教质量问题途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学前教育的各项活动中,保育质量和教育质量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尤其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和家长都对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的管理者及其施教者需要树立全新的保教思路,从幼儿的生长发育、学习需求、知识教育以及德育素质教育等多个环节着手,不断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一、幼儿园保教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落后,投入不足

有的幼儿园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知名度,扩大自身在幼儿家长及其潜在客户群体中的影响力,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主要还是以智力教育为主,没有正确处理好保育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如在保教工作中只热衷于识字教育、算数教育等智力教育,忽略了学生行为习惯、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的教育,这是严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同时,在幼儿园的建设上,有时无法保证资金投入的持续性,在软硬件建设上缺乏长期规划,或者脱离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实际需要,这都不利于幼儿园保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幼儿园的保教管理不够规范

有的幼儿园由于自身经济实力的限制,在教育环境、办园条件、保教制度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疏漏,导致幼儿园对保育管理、安全管理、教学管理、家园共育等保教活动的开展还不够规范,没能为保教质量的提升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和有效的监管措施。日常保育管理工作中的权责划分也不够明确,各项保育、教育、管理措施很难得到有效的贯彻与落实,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教师数量少、任务重

目前,很多幼儿园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很难招聘到既有职业资格又有职业奉献精神的幼儿教师。同时,有限的幼儿教师往往承担着比较繁多的保育任务与教学任务,在“一对多”的班级教育环境下个人基本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尤其是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幼儿教师,甚至因此而产生烦躁与焦虑情绪,心理状态上的失衡影响了其对幼教职业的认同感,也不利于幼儿园保教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家园合作不够充分

有的家长认为,花钱将孩子送进幼儿园,保育工作的职责就应当由幼儿园来承担,加上有的家长工作时间太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关心孩子,所以家园共育的意识比较缺乏。而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来说,保育工作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时候仅仅依靠幼儿园单方面的力量,培养效果并不明显。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活动的两个主要空间,幼儿园和家长双方之间应当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

二、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转变保教观念,增加经济投入

由于幼儿园的保教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中间会涉及到很多工作环节和内容,所以需要进行统一筹划,兼顾各方的工作实际,树立起保育与教育统筹兼顾的保教思想,提高保育资源与教育资源在保教工作中的配置效率。实际上,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与教育工作既相互独立,又辩证统一,很多保育工作和教育工作虽然是分开开展的,但是优质的保育工作能够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而高效的教育工作又可以降低保育工作的难度,所以幼儿园的保育员和教师要重视工作沟通,多加强工作交流。同时,幼儿园要重视软硬件建设上的长期规划,保持经济投入上的稳定性,改善幼儿园的保育条件、教学环境以及保教工作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进而为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提供更有力的物质保障。

(二)优化保教环境,提高保教工作的规范性

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幼儿园营造出绿色、安全、趣味化的保教环境,提高保教工作过程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对此,各幼儿园应当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具体要求,通过保教管理制度的建设,确保幼儿在幼儿园以及上学途中的人身安全,借助保教环境的改善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模仿力和主体意识,确保幼儿园的各项保教工作符合幼儿成长的客观规律。

(三)加强保教队伍建设

正所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的提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保教工作人员,所以幼儿园在平时要重视保教队伍的建设,把握好保教人员的“招聘关”和“培训关”,尤其是对保教人员在性格品质、心理健康、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考察,确保幼儿园保教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幼儿园出现的各种“虐童”事件、校车安全事件等,真正促进幼儿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同时,教学管理作为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核心环节,需要幼儿园进一步加大教学研究的力度,即根据幼儿园幼儿的学龄特征,由原来统一的标准化的课程,向多元化、灵活化的园本课程方向转变,适时设立促进幼儿发展的教学主题或开展乡土教育,适时对幼儿园保教队伍进行培训,这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关键。例如,幼儿园为了充分提高幼儿园保教队伍的整体素质,可以通过集体教研、集体培训、观摩课、优质课评比等活动,促进幼儿园教师保教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构建良好的家园共育机制

在当前的社会条件和学前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任务是十分繁重的,有时单单依靠幼儿园及其保教工作人员的单方努力很难实现预期的目标,因为保教工作不仅仅是幼儿园的职责,同样也是家庭和社会的职责。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和家庭的积极影响,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同样需要幼儿园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建立起家园共育的良好机制。对此,幼儿园教师要树立主动沟通意识,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增进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实现家长同教师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互动,必要时家长和幼儿园可以共同商讨保教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上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例如,幼儿园可以专门针对家园共育保教机制的建设需要,定期通过家长园地、橱窗、信函、网站、家访、问卷调查、家庭教育讲座等方式,密切家庭与幼儿园在保教工作上的联系,逐步形成家园教育的合力,确保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结语

总之,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幼儿园的管理者和施教者需要积极转变保教观念,重视保育工作与教育工作的有效协调与统一。在不断优化保教环境、增加经济投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同时,积极开展家园合作,提高保教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人性化,为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健康成长创设优良的内外部环境,促进幼儿园保教工作质量的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篇2

一、发展现状

全县现有办园点60点,其中公办园7所、民办园36所、集体办园17所。全县在园幼儿9575人,城区在园幼儿数9024人,占全县在园幼儿总数的94.25%(其中公办幼儿园3160人,占33%,集体办幼儿园1071人,占11%,民办幼儿园4793人,占50%。)现有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县级示范幼儿园3所。全县幼儿教师401人,其中公办教师142人,民办教师259人,公、民办比例为1:1.83。公办幼儿园教职工按照《省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和小学附设学前班人员编制标准》(编〔1990〕035号)进行核编和配备。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规定的学前教育按“城镇服务人口1万人、农村服务人口3-6千人设置1所幼儿园”要求,我县学前教育园(所)的布局还不够合理,公办园数量少,远远满足不了入园需求;民办园租用民房,设施设备简陋,缺乏合格师资,保教质量较差,达不到办学要求,从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及我县“大城关”发展战略要求考虑,急需建设一批公办园。

二、发展目标和原则

(一)总体目标。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并举、优质协调、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为适龄幼儿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到2013年,公办幼儿园资源进一步扩大,师资队伍不断充实优化,民办幼儿园规范有序发展,保育教育质量显著提高,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93%以上,有效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二)发展原则

1.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发展的原则。构建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2.坚持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形成公办、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

3.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的原则。从实际出发,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

4.坚持质量提升为本发展原则。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5.坚持政府扶持保障发展的原则。把学前教育纳入政府重要工作,各部门形成合作合力,切实抓紧抓好,推动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三)分年度建设目标。根据测算,到2013年,全县幼儿约9983人,按96.5%在城区就学计算(目前在城区就读幼儿数已达94.25%),达9633人;按60%的幼儿能到公办园就学及“城区每街道要有1所公办园”计算,需要教室165间,现有公办园教室74间,尚欠91间,计划至2013年新建7至10所幼儿园。同时在人口较密集、工业较发达的乡镇新建或改建乡镇中心园1-2所。

三、工作任务

1.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持续实施公办幼儿园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办幼儿园,参照国家、省有关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标准进行建设,每所幼儿园规模原则上不超过360人。落实国家、省《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幼儿园与城镇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政策,优先保证幼儿园建设用地,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中的住宅小区开发,按照城区规划和学前教育规划配套建设幼儿园,出让土地前明确配套幼儿园的建设规模、标准、所有权属和建设时序,并与住宅小区同期竣工验收。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竣工验收后,将房屋产权交县教育局,由县教育局举办公办幼儿园,或由县教育局通过组织竞标,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其设计用途。

2.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进一步完善民办幼儿园教育管理制度,依法加强民办幼儿园监管。认真做好民办幼儿园的年审、评估与审批工作,规范执行幼儿园管理标准和要求,促进民办园教育规范、健康和稳定发展。加强教育质量监管,引导民办幼儿园从关注生源数量转变到提高办学质量和形成学校特色上来。

3.提高农村幼儿园办园质量。鼓励支持农村学校举办附设班,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入园需求。积极开展幼儿园“手拉手”活动,每所公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必须与至少一所农村幼儿园结成友好园,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到城镇幼儿园挂职培训或轮训,并定期开展教育教学观摩和送教下乡活动,以提高农村幼儿园办园水平。

4.不断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树立以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遵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注重对幼儿进行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智力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避免和防止片面追求超前教育和幼儿教育“小学化”。全面推进社区早期教育,构建县政府统筹,以社区为依托,教育、卫生、妇联等部门协同运作的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网络。

5.全面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公办幼儿园教职工按照《省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和小学附设学前班人员编制标准》进行核编和配备,专任教师、医务人员和骨干管理人员以公开招聘方式逐年补充,其余人员在核定的编制总量内实行编外聘用。民办幼儿园按照编号文设定的标准配足教职工,并将员生比配备情况纳入办学许可范围。

四、保障措施

1.不断强化领导责任。县政府每年召开学前教育联席会议,通报学前教育工作情况,研究学前教育发展政策,协调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各乡镇认真落实学前教育责任,构建以公办幼儿园为核心,延伸至县域内各人口集中片区的学前教育网络,努力提高办园水平,满足辖区内包含外来工子女在内的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建设、国土、人事、发改等有关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加强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服务和管理。

2.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落实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用于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幼儿园建设和本规划中各项任务的落实。研究制定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落实贫困家庭幼儿入园资助制度。

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篇3

【关键词】民办幼儿园发展新时代

民办幼儿园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领域产生的新事物,它的兴起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为民办幼儿园的创办和发展提供了宽松有利的政策环境和物质条件。但是目前我国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新园的建设和老园的发展。民办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归根到底会影响到我国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的稳定和发展。民办幼儿园的不良竞争对于我国幼儿的教育和保育工作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笔者认为,探讨民办幼儿园的发展问题,应先从民办幼儿园现有生存状态入手,进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之路。

一、新背景下民办幼儿园的生存状态

1.政府对民办幼儿园干预较少

随着我国各个地区民办幼儿园迅速增多,许多办园者出现急功近利的心理。很多人办园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牟利,忽略了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政府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蔓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令,但是对于民办幼儿园的管理依然有所欠缺。近年来,我国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数量呈现逐年上涨趋势,这样的上升速度与其发展速度不成正比的情况让很多不正规幼儿园有了“苟延残喘”的土壤。在很多地区,民办幼儿园和一些“黑户幼儿园”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正规幼儿园,如此大差别势必会影响到政策的落实以及政府的有效干预。

2.民办幼儿园硬件设施不完善

一些民办幼儿园在创建之初就不具备一定的办园条件,教学设备、生活设施不完善。由于资金不足,很多乡村民办幼儿园、农民工子弟幼儿园的卫生条件、教室、娱乐设施等都存在短缺问题。一些幼儿教师在进行如角色扮演游戏、室外体验活动时,由于相应教学设施的缺乏,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的问题产生。硬件设施的不足对幼儿身心的长期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3.民办幼儿园办园质量存在地区差别

我国东、中、西部之间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质量有着很大的差别。据统计,截至2014年7月,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民办幼儿园占全国民办园总数分别为60.02%、36.65%、3.22%。通过数字不难看出,我国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数量与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成正比。而经济发达地区的民办幼儿园办园与欠发达地区的民办幼儿园相比,有更多办园质量上的优势。从另一方面看,城市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数量相较于乡村来说有很大优势,这些优势归根到底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相关。

4.民办幼儿园教师素质普遍偏低

很多民办幼儿园由于办园资质不足、经费不够等问题,导致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较低,福利待遇较差,这些就导致了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性较大、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教师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着民办教育的办学质量,这样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办幼儿园的生存,让很多幼儿园面临着严峻的办学困境。

二、新背景下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模式探析

1.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干预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初始阶段,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政府,应该根据民办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干预和管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应建立起一种由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公共财政积极支持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积极走公办幼儿园带动民办幼儿园发展、财政政策扶持民办幼儿园建设的道路,联合相关部门对民办幼儿园办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顿和干预,积极推动各地区学前教育、办园水平平衡发展。另一方面,民办幼儿园也应该根据政策要求提升自身办园素质,积极与政府建立和谐、合作的良性关系,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积极改善民众对于民办幼儿园牟利的消极印象,不断提高民办幼儿园的办园素质。

2.走出一条创新办园路线

目前很多民办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比较单一,大多数幼儿园在教学和管理中还是机械地模仿以前公办幼儿园办园的老路子,不能在新形势下适应家长以及幼儿发展的新要求。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民办幼儿园应该走出一条创新办园的新路,这体现在办园模式创新上。民办幼儿园在管理上应该把教学质量与效益挂钩,与教师待遇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确保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教学质量。同时幼儿园也应注意自身科研能力的建设,在教学活动之余积极组织幼儿教师进行幼儿工作的科研和探索工作。另外,民办幼儿园还应重视与社区进行互动合作,真正走上特色办园之路。

3.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决定着幼儿教育质量的优劣。对于民办幼儿园而言,只有以加强幼儿园教师素质为基础,以保障幼儿教师合法权益为根基,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创造力。民办幼儿园应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以及交流学习,建立相应的鼓励机制,挖掘幼儿教师的自身潜力,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另外,民办幼儿园也应该重视教师待遇以及福利的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防止教师资源流失,从而保证民办幼儿园健康、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实现民办幼儿园规范化、地区平衡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关注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同时,势必要关注其目前面临的问题和生存状态。政府要加强对民办幼儿园规范化的管理,并加大资金投入。幼儿园应该在关注园区硬件建设的前提下,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素质和教学技能,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下走出一条创新办园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冯晓霞,刘占兰.专家谈民办幼儿园发展之路[J].幼儿教育导读(教师版):下半月,2009(8):27-29.

[2]赵晓尹,王瑞捧.小规模民办幼儿园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8(3):16-20.

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篇4

一、全区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

目前,区共有审批注册的幼儿园29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所(文化街幼儿园、寇家巷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7%,民办幼儿园27所,占幼儿园总数的93%;全区在园幼儿6727名,其中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1198名,占在园幼儿总数的17.8%,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5529名,占在园幼儿总数的82.2%;幼儿园保教人员共574名,其中在编人员50名,占保教人员总数的9%,聘任保教人员524名,占保教人员总数的91%。全区共有1所省级示范园(文化街幼儿园),2所市级示范园(寇家巷幼儿园、许继幼儿园),4所市二级幼儿园。市区无证幼儿园20所,在园幼儿1766名,保教人员108名。

近年来,区不断加大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清理整顿小学学前班、剥离小学附属幼儿园,建立“四独立”的幼儿园管理模式,即:独立法人、独立园舍、独立账户、独立管理。推进办园体制改革,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学前教育机构合理布局,实行持证上岗提高幼儿园专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统一学前教育教材,加强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政策扶持,我区学前教育事业呈现出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民办幼儿园为主题的发展格局,学前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调研情况看,我区的学前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满足广大家长“好入园、入好园”的现实需求方面,在如何破解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瓶颈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一是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明显不足。目前,我区仅有市一级以上示范幼儿园4家,占注册幼儿园的16%。据统计,我区每年约有4500名适龄幼儿需入园,而市一级以上幼儿园的招生名额不足400名,仅占全区入园幼儿的8%左右,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群众“入好园”的需求。而优质幼儿园也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多收、超收幼儿入园,存在大班额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如文化街幼儿园,只有17个教室,却接收了800名幼儿,平均每班幼儿47名(省定标准平均班额30人),超班规模达57%。二是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城区集中,城乡差别明显。据教育部门统计,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多,条件普遍较好,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少,条件普遍差。全区29所幼儿园,其中城区幼儿园占21所,且市二级以上的8所幼儿园全部分布在城区。而农村幼儿园仅有8所,而这些园所条件简陋,缺乏玩教用具,保教素质相对较低。三是公办与民办幼儿园办学质量差别明显。我区的两所公办幼儿园在管理水平、师资力量、玩教用具的配备都达到了省级示范园的标准。而民办幼儿园在园所建设、教学质量等方面整体水平普遍较低,许多个人开办的幼儿园普遍存在着缺少户外活动场地、未按规定配备“两教一保”(每个班级配备两名教师一名保育员)的情况。

(二)投入保障机制不完善。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都相对不足,主要依靠公办幼儿园自身发展和社会力量办学,政府对学前教育没有形成完善的投入保障机制。公办幼儿园数量少、规模小,多年没有新建幼儿园。目前,我区的2所公办幼儿园都是几十年前建成的,没有进行改建、扩建,而我区各涉农街道办事处没有建设公办幼儿园,造成了幼儿园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目前,全区2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1198名,按照《劳动人事部、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颁发<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的通知》(劳人编〔1987〕32号)“全日制幼儿园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是1:7”的要求,需要教职工171名,而我区在编教职工仅有50人。为满足教学需求,两所幼儿园只能通过外聘人员解决(两园共计聘有约近百名教职工)。加之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在编教师的人头费和公办幼儿园的公办经费,没有专项的学前教育发展经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对民办幼儿园监管不到位。我区无证幼儿园有20家,大部分为家庭作坊式,多数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幼儿园从活动空间、教学设施、人员配备、园务管理及教学常规等方面都存在很大问题,特别是安全隐患突出。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04〕64号)文件要求,对无证幼儿园的管理明确了教育、民政、卫生、公安、物价、建设、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但是,目前各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明确分工和具体责任督查,远远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这是造成无证幼儿园取缔难的主要原因。

分析影响我区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各级政府往往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于优先发展义务教育。支持学前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创办优质幼儿园的优惠政策相对较少,致使学前教育成为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同时,由于上级扶持政策滞后,有关部门没有把幼儿教师列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也未建立完善的幼教骨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影响幼教队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是教育部门的管理也只局限于对幼儿园建设的审批和一些日常性的检查,缺乏对全区幼儿园建设布局的整体规划和学前教育理论的研究,影响了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几点建议

学前教育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省、市相继出台文件,召开会议对学前教育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今年,我区也专题召开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攻坚动员会,出台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制定了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为今后学前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针对我区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上级政府的有关政策要求和我区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职责,完善制度,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领导。坚持政府的领导和指导,是学前教育实现公益性和普惠性的根本保证。对此,政府应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学前教育工作中的职责,统筹协调学前教育工作的重大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机构,明确责任主体,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相关部门应根据辖区内的人口数和适龄儿童数的情况,研究制定出符合本地情况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规划好辖区内幼儿园建设的数量和布局,确定好长远规划和近期的建设计划,为学前教育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应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好的经验做法,制定出台促进我区学前教育质量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促进学前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二)积极探索学前教育的投入机制,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创造条件。按照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要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并兑现落实全省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教育经费中所占比例不得低于7%的要求。同时,应建立学前教育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制度,合理确定学前教育生均教育经费。加大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力度,让公办幼儿园在学前教育发展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区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要求,确保今年新建3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顺利完成。应逐步增加学前教育教职工编制,确保公办幼儿园师资力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育部门可结合每年中小学教师定期公开的招聘,招聘一定数量的学前教育保教人员,以解决我区学前教育公办教师不足、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应建立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办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制定出台支持现有民办幼儿园达标升级的激励机制,促进民办幼儿园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努力提高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巩固学前教育发展基础。充分利用学院、教师进修学校等平台,加大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制定完善我区学前教育工作者培训方案,以园长梯队培养、业务骨干选拔、保教能力提升为内容,以培养名园、名园长、名教师为目标,增强培训的主动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加强学前教育的教研工作,组织相应的学前教育教研力量,以下园进行业务指导为主,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幼儿教师开展观摩教学、研讨评析、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究,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吸引高等院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到学前教育事业中来,不断提高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

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篇5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一2020)》、《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精神,推动我市学前教育发展,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与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2、发展目标。到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二年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重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达到幼儿园总数50%以上,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5%。至2020年,普及学前二年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0%,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有较大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达到幼儿园总数70%以上,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3、发展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大力发展农村公办幼儿园,积极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努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二、加强学前教育资源建设

4、科学规划幼儿园建设。学前教育纳入全市和各乡镇、办事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科学测算学龄前儿童数量及分布,合理确定幼儿园建设数量、规模与布局。保障幼儿园建设用地。城区结合城市发展实际,行政新区新建市第二幼儿园,由教育局直管;城西建好六亩塘镇中心幼儿园,城北建好蓝办中心幼儿园,城南建好石马山镇中心幼儿园,分属一办两镇管理。城区新建居住小区需规划建设与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配套幼儿园,并与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施工、同步交付使用。各乡镇(办事处)应统筹规划本乡镇学前教育的布局与发展,着力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

5、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要以农村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为重点,按照“广覆盖、保基本”的要求规划和建设,分类指导,整体推进。2012年,结合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好荷塘镇、安平镇、杨市镇、斗笠山镇、水洞底镇及湄江镇5个乡镇中心幼儿园。至2015,确保每个乡镇、办事处建设好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并适当建设一批村级幼儿园。至2013年,全市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所数占全市幼儿园所数的4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人数达到13000人左右,占全市在园幼儿总数的40%以上。

积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间接补偿形式,或者直接补贴民办幼儿园适当保教费,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经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办学水平评估合格后予以认定,挂牌服务,其名单向社会公告,接受政府和社会监督。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收费不得高于同类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

落实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优惠政策。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按标准收取的教育费、保育费,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教育劳务营业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免征营业税。用水、用电、用气按关于居民用水、用电、用气价格规定执行。

三、保障学前教育发展经费

6、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要在财政性教育经费中占合理比例,未来三年要有明显提高。要拓宽学前教育经费筹措渠道,确保公办幼儿园建设、教职工工资以及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所需经费。落实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规划项目配套资金。设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专项经费。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重点支持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建设发展。

7、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公办幼儿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办园综合成本、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由物价、教育、财政部门制定收费标准。物价部门要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收费管理,对民办幼儿园办园成本进行经常性检测,公布社会平均办园成本,引导民办幼儿园根据相关规定和当地实际确定好收费标准。同时要防止恶性竞争,坚决查处乱收费行为。

8、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接受基本学前教育给予资助,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保障留守儿童入园,有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问题。

9、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捐资发展学前教育。根据学前教育发展规划,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性幼儿园。鼓励社会各界以捐赠形式支持幼儿园建设、设施配备和经济困难家庭儿童入园。

四、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10、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全面实施幼儿教师持证上岗制度,严把入口关。幼儿园新任教师需在持有资格证人员中公开招聘、择优聘用。

11、落实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编制部门要根据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合理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在新一轮核定全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编制时,富余编制通过转岗培训合格后可优先调节为幼儿园教师编制。在职中小学教师中第一学历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通过继续教育,可调整至幼儿教师岗位。

12、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启动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层次幼儿园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每年选拔招收适量优秀初中毕业生参加省、市定向培养,解决专业幼儿教师严重短缺问题。制定幼儿园教师年度培训规划,健全培训体系,落实培训经费,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在职幼儿教师学历水平及业务水平,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

13、保障幼儿教师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工资,确保国家各项工资福利待遇政策落实到位,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要逐步达到同职级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公办、民办幼儿园聘用教职工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要求签订聘用合同。依法保障幼儿园教职工在享受社会保障、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按国家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

五、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14、加强对学前教育的指导和管理。坚持保教并重原则,以科学保教观指导学前教育发展。遵循学前教育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注重幼儿安全和习惯养成,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教师用书和教育资源包推荐制度。鼓励幼儿教师积极开发园本课程,制作教、玩具及活动器械,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完善保教管理,建立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督体系。

15、建立学前教育分类定级管理制度。实施优质示范性幼儿园创建工程。充分发挥市幼儿园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的辐射示范作用,力争再创1-2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新建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按照市级示范性幼儿园标准建设。激励扶持一批办学规模大、办学效益好、办学理念先进的民办幼儿园创建市级示范性幼儿园。评选出一批市级示范性幼儿园。通过分类定级,有效发挥示范性幼儿园的带动与指导作用。鼓励各类示范性幼儿园通过举办分园、托管薄弱园等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帮助薄弱园提高办园水平,以多样化办园的形式满足家长和社会的需求,让更多幼儿能享受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全市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16、加强幼儿园与家庭、村镇、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社区、村民自治组织的资源优势,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

六、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17、明确学前教育管理职责。实行政府统筹、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分级管理的学前教育管理机制。市人民政府成立学前教育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教育局设立学前教育管理股室,负责全市学前教育统筹规划和管理、保教质量监管、安全考核、公办幼儿园年度考核、民办幼儿园审批及年检等工作。发展改革局和教育局牵头,负责组织实施学前教育年度发展目标,分解年度任务,落实分年度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数量和新增学前教育学位。财政局负责落实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政策,确保公办幼儿园建设、教师工资等所需经费,做好资金使用的监管工作。物价局负责分类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通过成本核算,指导民办幼儿园合理确定收费标准。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分类落实幼儿园建设标准和制定用地规划。编委办按上级规定落实好幼儿园教师编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落实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职称(职务)评聘等政策。综治委牵头制定幼儿园周边环境管理办法。公安局牵头制定园车管理办法。卫生、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制定并落实幼儿园食品、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各乡镇、办事处负责举办乡镇公办幼儿园,提供公办幼儿园的办园场地和设施,负责所属幼儿园的相关经费补助、安全监管等工作。各乡镇、办事处中心学校负责本辖区内各类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工作。

18、规范民办幼儿园审批程序。举办者申办民办幼儿园,需向所在乡镇中心学校提出申办许可证的书面报告及有关材料。乡镇中心学校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后呈报教育局审核。教育局应组织相关人员对举办者提供的办学条件进行实地考察和评议,对同意举办的民办幼儿园,颁发《办学许可证》。取得办学许可的民办幼儿园应到民政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并报卫生、卫监、公安、消防等职能部门取得食品卫生、校车、消防安全验收等相关文件。教育行政部门要协同各乡镇、办事处定期组织人员对无证办园进行清理排查,对不够条件的民办幼儿园要限期整改,整改后达到要求颁发办园许可证,仍未达到要求的依法予以取缔,并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

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篇6

一、指导思想

区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学前教育改革,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以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为劳动者解除后顾之忧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方针,按照“政府投资建设、社会融资运营、保本微利运行、群众减支受益”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幼儿教育的办学规模,努力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基本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与义务教育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学前教育体系,逐步满足广大群众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需求。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年)行动计划”,合理布局辖区学前教育资源,改善各类幼儿园办学条件,提高保教质量,逐步形成以区、乡镇(街道)中心公办幼儿园为主体,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相互协调,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市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积极开展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实验。

(二)具体目标

1、幼儿入园率。到年,辖区学前一年毛入园(班)率力争达以上,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以上。

2、园所建设。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城市市区每-万人口建有所幼儿园,到年,通过新建和改建,将有所标准化公办幼儿园建成,辖区所有乡镇至少建有所标准化公立中心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校舍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每个行政村建有一所幼儿园。

3、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幼儿园编制标准核定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并实行动态管理。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持证上岗。以上专任教师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其中达到大专以上学历。保健教师、保育员、营养员按自治区相关规定配置,并持有符合岗位要求的专业岗位证,具备学前教育的正确理念和专业素养,基本满足城乡幼儿园保教工作需要。

4、办园质量。到年自治区级示范公办园达到1所,乡镇中心示范园达到所,民办示范园所。有效发挥公办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积极开展以自治区级示范园为龙头,各类幼儿园普遍参与的教育教学研究。城乡幼儿园保教质量差距缩小,农村幼儿园办学水平大幅度提高。

5、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政府统筹、分级管理、以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切实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

三、具体措施

(一)合理调整布局,多途径实施园舍建设

在城市居民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时,统筹考虑幼儿园建设。在城市(城镇)新建小区建设中,按照住宅建设规模和人口规模,在规划中落实好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采取由公民个人举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形式,确保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一所发挥效益一所。调整、盘活区域内的教育资源,通过新建、改建、校舍置换、优化组合等方式,促进幼儿园园舍条件基本符合自治区相关标准。

(二)优化师资队伍,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1、管理部门在幼儿园审批、年检和等级评估中要严把教师资格关,各幼儿园聘任的教师必须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对新聘任幼儿教师开展岗前培训,切实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保证幼儿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实行公派师资与幼儿园自聘师资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师资不足问题。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实行园长竞争上岗、教师聘任制,努力打造一支热爱学前教育、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

2、坚持分类指导、分层培训的原则,积极构建区级培训基地、城乡联合片区培训和幼儿园自培基地的三级培训网络,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教学的能力。加强全员培训和园本培训,制定学前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培训。结合二期课改,推进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创新,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与卫生部门联手,加大对保育人员的培训、考核力度,提高保育人员的业务能力。

3、完善幼儿园保教人员专业发展和教师素质评价机制。继续开展各类评优、“名师、名校长工程”等活动,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舞台。在幼儿教师中间通过评选“名师”(15名)、骨干教师(名)等活动,激励教师自主发展,形成一批优秀骨干教师群体。借助自治区、市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对流,有重点培养品牌园长和品牌教师。完善落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和社会保障政策。

(三)加强管理,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1、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努力促进本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各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一系列文件精神,加强示范园建设,扩大公办优质教育资源,构建覆盖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指导、服务网络。充分发挥示范园、一级园的示范辐射作用,积极探索城乡共享优质资源的有效机制,通过实施对流、城乡带教、骨干支教、联片教研等措施,推进本区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均衡发展。

努力促进幼儿园规范发展。各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中,突出素质启蒙教育,注重儿童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探索适合儿童的教育,开展各种有益儿童身心发展的活动,培养儿童形成健康活泼、好奇探索、文明乐群、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等良好基本素质。幼儿园禁止参加未经教育部门批准的、违背学前教育规律的各种课题研究、项目实验及竞赛评比活动。

2、进一步强化民办幼儿园管理。按照《市幼儿园办园基本标准》,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行为,以及审批、登记、年检,做到责权统一,加大对无证办园整治力度,保障民办幼儿园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强化幼儿园房屋、活动场所、实验设备、饮食卫生、交通工具等日常安全工作的管理和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杜绝幼儿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开展民办园分类评定,创建一批优质民办园,对被评为区示范园的民办园进行奖励。

3、树立“科研兴教”的理念,不断提升办园水平。充分发挥教研室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功能,做好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指导和推广工作。各幼儿园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从园情出发,积极开展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提高的各项课题研究,并建立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的管理机制。加强教研组建设,不断创新教研活动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学习研讨、互动交流、合作分享、共同成长的主阵地。

(四)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1、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校舍等资源,优先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逐步形成覆盖乡镇、村的学前教育网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有条件的独立设幼儿园(学前班),或村与村联办幼儿园(学前班),或在本村举办幼教点等,使幼儿接受一定程度的学前教育。村级幼儿园(学前班)要达到“五有一无”要求,即有合格的教师、有基本够用的园舍、有适合幼儿的桌椅、有必要的玩教具和室外体育设施,有清洁的饮用水和安全、卫生的厕所,无危房。

2、坚持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在大力发展城市学前教育的同时,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发展,加快发展。乡镇政府要统筹本乡镇学前教育发展,加强管理,指导办好村级幼儿园(学前班);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逐步实现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逐步推进农村学前一年免费教育。

(五)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1、强化政府行为,加大统筹力度,确保学前教育经费同步增长。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幼儿园运转。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责任共担原则,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自治区按元的标准核拨,鼓励社会力量资助办园,家庭合理分担学前教育成本。逐年增加师资队伍建设专项经费和-岁婴幼儿家长指导、培训专项经费,从年起专门安排资金用于开展园长、教师培训,对优质民办园进行奖励。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不得以办特色班、实验班、兴趣班为名另立收费项目,并减免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的保教费。

2、幼儿园设施设备按照《自治区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试行)》和《市幼儿园办园基本标准》以及相关的卫生、安全标准配备,切实保证儿童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加大对学前教育信息技术设施的投入,实施“园园通工程”,努力实现幼儿园网络化管理,提高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效益。

(六)改革办学体制和机制,发展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模式

1、实施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参与的幼儿园办学体制。努力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主导、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在政府承担主要办学责任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入园机会,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的入园需求。鼓励有资质的社会公益团体、基金会、事业法人等举办幼儿园。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投入资金,搞活机制,提高学前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和办学理念的引导,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不断提升民办幼儿园的办学层次。

2、深化幼儿园办学体制改革。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使幼儿园内部管理逐步实现最优化。优化教育行政管理和幼儿园内部管理体制。完善有利于幼儿园发展和园长自身发展的园长三年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述职评议制度,推进园长职级制。进一步扩大幼儿园办园自,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为形成办学特色拓展空间。各级各类幼儿园要紧紧抓住机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促进办园水平上新台阶。积极整合社区资源,开展亲子班等-岁幼儿早期教育实验。

3、重视学前特教工作。依托建成后的优质公办幼儿园,建成区学前特教中心,加强对辖区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诊断和补偿教育,通过随班就读、送教上门、聋儿语训等工作,努力实现各类残障儿童的“按需供教”。

(七)强化领导,保障学前教育事业顺利发展

1、明确工作职责,建立目标责任制。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完善区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统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工作,落实区、乡镇、办事处相关部门的职能,做到专人负责,分工到位,定期检查,限期完成。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各乡镇、办事处要把本计划的目标纳入乡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本计划的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整体推进本区域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局:负责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充实管理、教研力量,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

编办:负责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

经发局:负责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做好幼儿园建设。

财政局:负责资金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确保学前教育经费的预算、划拨和监督管理。

建设交通局、国土资源分局:负责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建设用地等事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人事(劳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的落实。

综治、公安局:负责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

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

民政局、工商分局、质检分局、安监局:负责对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妇联、残联:负责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

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充分发挥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和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并发挥相关作用。

2、加强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宣传。大力宣传学前教育的意义和学前教育的成绩,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

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篇7

关键词:新加坡;学前教育;认证框架;质量评估

目前,新加坡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在教育部注册,并由教育部管理的幼儿园,主要招收4~6岁的儿童;二是在教育部注册,由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管理的幼儿中心(托儿所),主要招收3~6岁的儿童,也接收3岁以下的儿童,分为全日制和半日制[1]。本文中提及的幼儿园指的是幼儿教育机构的统称,包括上述的幼儿园和幼儿中心。

一、出台背景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加坡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多种举措,着力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2003年,新加坡教育部出台了《追求卓越幼儿园计划》,为幼儿园提供了一个进行自我评估的工具。通过评估,幼儿园可以检查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否科学,从而不断探索能取得更高教育成果的有效方法。2006年,新加坡教育部出台了《幼儿园标准》,进一步鼓励幼儿园进行自我评估,审视教育过程。

《新加坡学前教育认证框架》(Singaporepre-schoolaccreditationFramework,SpaRK)(以下简称《认证框架》)作为一项新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政策,由新加坡教育部推出,自2011年1月起开始实施,旨在不断改善新加坡学前教育的质量,提高幼儿园在教学、行政和管理等方面的水平。教育部管理的幼儿园和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管理的幼儿中心都可以自愿申请参与该认证框架的评估和认证,每年有两次申请机会。参加评估的幼儿园需要承担一部分评估费用,但教育部和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会为这些参评的幼儿园补贴大部分的评估费用。

二、参评准备

在被评估之前,新加坡教育部会指导待评的幼儿园申请质量保证咨询(QualityassuranceConsultancy)。质量保证咨询方案会鼓励和引导幼儿园进行自我评估,为接受《认证框架》的正式评估做好准备。通过质量保证咨询,幼儿园能够得到幼儿教育顾问的专业指导,并努力通过自身的改进和提升达到学前教育认证框架的所有标准。

新加坡教育部与新加坡早期儿童教育者协会(associationofearlyChildhoodeducators,aeCeS)相互合作,加强幼儿园和幼儿教育顾问之间的联系,共同致力于质量保证咨询顾问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教育部遴选的质量咨询顾问都是经验比较丰富的幼儿教育从业者和工作者。他们都经历过严格的挑选和系统的训练,熟悉《认证框架》评估准备工作的各项流程。

幼儿园质量保证咨询方案的具体执行过程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申请。幼儿园提出申请,并向教育部支付咨询费;教育部验证和确认幼儿园的资格;早期儿童教育者协会向通过审核的幼儿园指派质量咨询顾问。第二步,咨询。幼儿园校长和咨询顾问合作分析咨询需要、签署咨询协议、确定咨询进度;质量咨询顾问进入幼儿园进行实地调研,与幼儿园校长和教师座谈,查阅幼儿园的相关文件资料,进行课堂观察,审查幼儿园的后续改进举措,制订和更新质量持续提升计划;咨询顾问向教育部和早期儿童教育者协会提交咨询日志、最终咨询结束后的总结报告和质量持续提升计划。第三步,后续咨询。幼儿园向教育部和早期儿童教育者协会提供关于咨询经验方面的反馈。[2]

三、框架解析

(一)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认证框架》的灵魂,反映出该框架的出发点和目标(见图1)。五个核心价值观所指向的对象是学校,即评估工作对参评幼儿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望,学校要在领导力、管理、教学等方面有优异的表现。但是,核心价值观的中心是儿童,这表明这项认证框架的核心在于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发展。

(二)框架层级

《认证框架》共有四个层级(见图2),除了第一层级是强制性要求之外,后面三个层级都是幼儿园自愿参加的,不具有强制性。

第一层级:注册和规定(许可)。所有的幼儿园都必须在教育部注册,以确保其都能达到所规定的最低标准。

第二层级:自我评价。教育部鼓励所有幼儿园按照既定的评估体系对教育过程进行自我审视。

第三层级:质量等级。幼儿园可以请评审专家(这些评审专家经验丰富,在教育机构担任领导职务)评估其教育质量。

第四层级:认证。教育部对达到学前教育认证框架基本标准的幼儿园的质量水平做出区分,并对通过评估框架的幼儿园进行认证。

(三)质量评估模型

幼儿园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估的工具被称为质量等级量表(QualityRatingScale,QRS)。通过这个量表,幼儿园可以审视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和教育教学目标,提高教育质量。质量等级量表主要评价的是幼儿园针对4~6岁儿童的教育计划。质量等级量表中共有7个考核项目:领导力,规划和管理,人事管理,资源,课程,教学,健康、卫生和安全。这7个考核项目是《认证框架》评估和认证过程关注的核心指标,也体现了《认证框架》的五个核心价值观。

《认证框架》的质量模型是在质量等级量表的基础上生成的(见图3)。在这个质量模型体系中,幼儿园管理者良好的领导能力能够驱动有效的规划,提高人力和物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从而促进课程的有效传授以及教学法的有效使用。学校结构和流程的系统评估,可以保证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引导儿童勤奋好学、关注儿童的福祉。

(四)评估与认证

幼儿园的评估申请被受理后,教育部和早期儿童教育者协会将指导幼儿园完成认证前的咨询准备工作。随后,由隶属于儿童早期发展局(earlyChildhoodDevelopmentagency)的新加坡学前教育认证框架评估委员会(SpaRKCommittee)(以下简称评估委员会)结合质量等级量表中的7个考核项目对幼儿园进行正式评估[6]。评估与认证的过程一般分为以下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申请。参评幼儿园在教育部网站上在线提交评估申请,并向认证框架秘书处缴纳400美元的评估费用。教育部和早期儿童教育者协会在这个阶段指导参评幼儿园做好评估前的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验证。参评幼儿园需要在线提交自我评价、学校评估计划、登记注册的文件和信息等,儿童早期发展局将验证参评幼儿园的资格。

第三阶段:质量等级量表中第7条项目评估。评估委员会指派专业的评审员现场评估参评幼儿园是否满足质量等级量表中第7条项目(健康、卫生和安全)的要求。没有达到这一要求的幼儿园需要进行改进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评估。

第四阶段:质量等级量表中第1~6条项目评估(见表1)。参评幼儿园需要提交质量等级量表中第1~6条项目要求的相关文件复印件。评审员现场评估幼儿园对这些具体项目的实施情况,并撰写、提交评估报告。

第五阶段:复审评估结果。评估委员会复审评审员提交的评审结果和评估报告。

第六阶段:公布评估结果。通过以上所有评估的幼儿园将获得成绩证书和评估报告,评估结果将公布在儿童早期发展局官网。通过认证的幼儿园可以使用《认证框架》的认证标识,有效期为3年。

(五)框架特点

新加坡学前教育认证框架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此项认证框架是新加坡政府致力于推进学前教育质量而出台的一项措施,旨在推动学前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该认证框架从个体出发,关注儿童的多方面发展,培育儿童的综合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比较符合当前国际学前教育倡导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大趋势。第二,反映了幼儿园内部优缺点的“真实图景”。此项认证框架有助于参评的幼儿园审视自己的教育流程和教育目标,及时发现缺陷和不足,适时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8]。第三,彰显了各幼儿园的管理和办学水平。通过认证框架的学校能够使用教育部指定的认证标志,方便公众更清晰地认识和了解各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引导学生家长帮助学生更理智地进行择校[9];可以进一步提升教职工对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期望。

四、启示

当前,我国对教育质量进行的监测和评价还主要侧重于基础教育及其以上的教育阶段,全国性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面临着很大的挑战[10],《新加坡学前教育认证框架》的出台和运行对我们有一定借鉴意义。

第一,进行跨学科和领域的论证,是构建系统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前提。建立评价机制要考虑“为什么评”“评什么”“怎么评”,即评价的目的何在,如何确定评价的项目和内容,如何细化标准、具体执行评价体系,这些都需要进行跨学科甚至跨领域的试验和论证。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很多,我们不能只囿于教育领域,应该从多学科、多领域的角度审视幼儿的发展问题。

第二,考虑地区、学校差异和儿童个体之间的差异,是建立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条件。评价体系的构建既要有一个统一的目标,又要考虑差异性,允许多样性的存在。例如,构建全覆盖的评价体系要切实考虑到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要尊重个体差异、照顾儿童的不同个性。当前,我国城市的学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点应该放在农村和贫困地区[11]。但是,教育公平并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同一化和一刀切,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应该立足差异。

第三,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在学前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一些地方“入园难”等问题突出的现实背景下,我国学前教育的完全普及和义务化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存在较大困难。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制定和完善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并制定系统的评估标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进入学前教育领域,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不失为一条拓展学前教育资源、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Singaporeministryofeducation.educationSystem:pre-schooleducation[eB/oL].http://moe.gov.sg/education/preschool,2012-04-21.

[2]Singaporeministryofeducation.educationSystem:pre-schooleducation[eB/oL].http://moe.gov.sg/education/preschool/spark/consultancy,2012-04-26.

[3][4][5][7][8]Singaporeministryofeducation.educationSystem:pre-schooleducation[eB/oL].http://moe.gov.sg/education/preschool/spark,2012-05-05.

[6]SingaporeministryofeducationeducationSystem:applicationGuideforSpaRKassessment[eB/oL].http://moe.gov.sg/education/preschool/spark/files/spark-application-guide-2013.pdf,2013-07-10.

[9]Singaporeministryofeducation.educationSystem:pre-schooleducation[eB/oL].]http://moe.gov.sg/education/preschool/spark/faqs,2012-05-10.

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2-0087-02

学前教育是指幼儿入小学前在教养机构所受的教育,旧称“幼稚教育”。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最早提出设立专门机构教育幼儿的思想,并在19世纪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学校,接受1~6岁儿童入学。我国从20世纪初设立学前教育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进入新世纪以来,学前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学前教育资源质量和办学水平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特别是河南省的学前教育发展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一、河南省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1.办学环境差,区域发展不平衡

河南省人口众多,是学前儿童相对集中的地区,但环境条件及教育资源总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河南与邻省山东相比,河南省的学前适龄儿童数量要多于山东,但山东幼儿园教职工总数98834人,其中园长11044人,分别占全国的7.50%和8.82%,河南远远低于山东的指标比例。学前教育办学形式的结构比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前教育的普及率,其中非独立设置的学前班比例越高,说明普及率越低,而河南省学前班的比例城乡差别较大。根据2008年河南省教育统计提要相关资料显示,2008年河南省各地市城市、县镇、农村学前班的个数分别占幼儿园班级总数的11.7%、28.9%和65.2%,越是农村,学前班的比例越大,说明学前教育的普及率越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河南省学前教育在区域环境、办学条件等方面存在着城乡发展上的不平衡。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办园条件简陋,大部分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办幼儿园由于政府投入没有保障,收费偏低,办园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设施简陋,缺乏必要的活动室、功能室,建筑设计不合理,设备配置不到位,房间通风、采光不好,等等。

2.硬件投入不足,优质资源短缺

随着河南省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加速迁移,使得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学前儿童数量逐年猛增,而幼儿园的建设速度相对滞后于学前幼儿的增长速度。办学条件好、质量高的优质幼儿园相对短缺,公办幼儿园班额过大现象突出,民办和私立幼儿园规模小、层次低、条件差,这就带来了城市适龄幼儿入园难、入好园更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和幼儿家长的不满。有的乡村幼儿园硬件投入不足,设置数量不足,服务范围过大,导致家长接送孩子不便,降低了适龄幼儿的入园率。

3.私人办学及管理不规范

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和私人开设的幼儿园已经成为河南省学前教育的主体力量,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是民办幼儿园审批登记注册工作混乱,非法办园情况严重。河南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很少或没有设置学前教育管理机构,缺乏专兼职管理人员,幼儿园登记管理工作也不能按照《幼儿园管理条理》的要求进行,管理部门没有掌握和行使执法权,导致对一些非法幼儿园、学前班的治理、取缔工作难以开展,办学条件不达标的幼儿园大量存在,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和办学风险。其次,民办幼儿园师资准入制度缺乏监管,师资质量良莠不齐。有的私立幼儿园聘用教师没有严格的学历要求,有的虽有要求但不强调学前教育专业背景或幼儿园实习经历,导致私立幼儿园教师职业专业性被弱化,其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再次,民办幼儿园收费不规范。目前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主要是针对公办幼儿园,对民办和私立幼儿园的收费主要采取成本核算、政府备案的做法,导致民办幼儿园收费无法规范,一些幼儿园在收费项目、标准上盲目攀比,无序竞争,既加重了幼儿家长的经济负担,又影响了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和谐健康发展。

4.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不高

河南省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前教育更是缺乏经费保障。首先,教师待遇不高,优秀教师缺乏,影响了教育质量。其次,河南省的学前教育和民办幼儿园存在“小学化”倾向。多数落后地区没有独立设置的幼儿园,幼儿班、学前班大多附设在小学里,教师、保育员均由小学教师兼任,教学内容偏重于读、写、算等文化课教学,教学方法上普遍采取教师讲、幼儿听的“注入式”或死记硬背的方式,难以体现学前教育的特色,表现出严重的“小学化”倾向。再次,教师的科研能力普遍不高。河南省2008年全省幼儿园教师具有小学高级、小学一级、小学二级教师职称的比例分别只有13.2%、18.5%、7.9%,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幼儿教师只有0.6%,而且这些比例从2001年以来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河南省幼儿教师的编制、工资来源、养老和培训、资格认定以及职称评聘等问题,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国家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缺乏相应的规范,造成这些教师待遇无法落实;民办幼儿园教师基本上属于打工者序列,他们的工资、“三金”等问题更是无法得到保障,所以他们教学科研的积极性不高,甚至随意跳槽,流动性很大,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

二、解决学前教育发展问题的主要对策

1.明确职责,改善条件,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河南省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于城乡差别过大,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因此,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实现区域均衡是当前工作的重点。一是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应向农村学前教育倾斜。要采取专项经费的办法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硬件建设投入,加大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力度,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待遇,解决职称评聘、业务进修等一系列问题。二是在政策支持方面应向农村学前教育倾斜。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积极引导民办教育资源进入农村地区,为农村提供优质服务;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形式办学,大力发展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村办幼儿园的快速发展;要整合资源配置,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教育资源,发展各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形成覆盖城镇、乡村的学前教育网络,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而实现城市与农村学前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

2.加大经费投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首先,对公办幼儿园的经费投入是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战略性投资,要体现出政府的公共责任,尽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政府、社会、幼儿家长共同承担的教育经费分担机制,形成与政府职责相适应、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学前教育发展投资体系。其次,政府要加强对《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配套法规落实情况的督查,严格监控民办幼儿园办学经费的投入,严肃查处出资不到位、随意挪用办园资金的违法行为,确保办园条件逐步改善;同时要制定各级各类幼儿园收费标准,明确最低和最高收费限额,规避恶意竞争,保障入园幼儿和家长的权益。第三,按照国家“广覆盖,保基本”的政策要求,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要大力提倡和积极鼓励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出资兴建普惠性幼儿园,以保证河南省落后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幼儿及时接受教育。第四,建立省域统一的幼儿园评估标准,狠抓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和评估,强力推进标准化的优质园建设发展速度,3万人口以上的乡镇至少举办2所、3万人口以下的乡镇至少举办1所标准化公办中心幼儿园,5000人口以上的社区或居民小区必须建立1所标准化的幼儿园,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3.完善管理,依法监督,规范各类办学行为

首先,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完善学前教育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责任,建立专兼结合的管理人员队伍,提升管理水平,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服务。其次,要强化教育主管部门的合作协调职能、法规建设与依法治教的职能、教育质量管理与评估职能;加强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发挥教育主管部门对学前教育发展的指导作用。第三,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准入制度和幼儿园规范办学的监管,认真落实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严禁非法办园,要经常性地组织教育、卫生、安全等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督导检查,严防各类教学与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第四,要大力推进依法治教,认真落实《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各项国家教育法规,推进依法办园,依法管理,确保学前教育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篇9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区教体局坚持把学前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克服种种困难和不利因素,统筹管理,深化改革,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全区学前教育取得了积极进展。截止目前,全区共有登记注册幼儿园96所,其中政府办园1所,占1%;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园31所,占32%;个人办园64所,占67%。从达标情况看,省级实验幼儿园1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十佳幼儿园3所,市级示范幼儿园9所。全区0-6岁学龄前幼儿10440人,在园幼儿9568人。其中学前一年在园幼儿3838人,入园率100%;学前二年在园幼儿6953人,入园率97%;学前三年入园率96%,发展规模基本满足了社会需求。

(一)科学规划,建章立制。按照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省、市文件精神,出台《博山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博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等,对全区学前教育的管理机制、发展目标、重点工作、保障措施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统筹推进,提高质量。有针对性地发挥各类幼儿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抓引导、抓规范、抓品牌,通过开展各类教育教学交流和创先达标活动,有效发挥公办园的龙头带领作用;加强公办性质幼儿园的管理,严格实施对各幼儿园达标活动;保障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做到在各项评优树先、业务指导、工作考核中一视同仁。

(三)强化职责,扎实推进三年行动计划。把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列为重大民生工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努力落实重点工作任务:一是加大学前教育资金争取力度。XX年以来,共争取中央学前教育专项资金786万元,用于农村学校教学点增设附属幼儿园和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工程建设;二是大力推进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目前,各镇、街道、开发区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扎实推进各项工程建设,其中白塔镇投资1000万元、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的中心幼儿园工程主体部分已完工,预计9月份投入使用;三是建立并实施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设立学前教育资助专项经费,根据区域实际科学确定资助标准,按在园孩子总数的10%进行资助,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孤儿、残疾儿童等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XX年,共资助988名困难幼儿,总资助金额达118.56万元。

(四)抓好队伍,提升形象。为提高全区幼教质量,采取多种措施,着力在加强幼教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一是实行园长岗位资格证制度。目前,全区所有幼儿园园长均取得《园长任职资格证》。二是对在职幼儿教师有计划地进行培训。通过继续教育、个人进修、优秀幼儿教师事迹报告会、优质课评选等活动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目前,全区在岗专任教师686人,其中公办幼儿教师28名,从学历层次看,本科以上37人,专科300人,中专271人;学历达标教师601人,占87%;学前教育专业教师550人,占80%。

(五)加强监管,优化环境。高度重视对无证幼儿园的清理整顿,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实行分类治理,妥善清理整顿无证幼儿园26所,分流安置幼儿605名、教职工48名。对13所已经具备办园条件的幼儿园进行审批,并发放《办园许可证》;对不具备办园条件的13所无证幼儿园依法取缔关停。

二、存在问题

(一)公办与民办幼儿园比例严重失调。一是公办幼儿园数量少、规模小。全区公办幼儿园只有实验幼儿园1处,且规模偏小,原定规模为4个班,招生120人,但目前办园规模已达到11个班,在园幼儿420人,形成了幼儿园人多地少的局面,不符合省市关于幼儿园建设的要求。特别在近几年的招生中更出现了报名人数严重超过招生计划的问题,如XX年该园计划招生60人,但目前已经报名400余人,现有办园规模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社会意见较大。二是小学附设幼儿园不规范。我区小学利用学校资源附设幼儿园,多项工作不符合上级关于幼儿园管理的规定,违背了儿童正常的身心发展规律,影响了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XX年9月,区教体局根据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小学及附设幼儿园的通知》文件要求,对全区小学附设幼儿园进行了整顿,在目前公办性质幼儿园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为规范发展秩序,仍关停了实验小学幼儿园、五岭路小学幼儿园、石炭坞小学幼儿园3处不符合标准的学校附设幼儿园,并对其它小学附设幼儿园提出了整改意见。小学附设幼儿园的整顿工作,降低了全区公办性质幼儿园比重,增加了幼儿入公办幼儿园的困难,也加大了实验幼儿园的招生压力。同时,个别民办幼儿园乘机提高收费标准,增加了群众负担。根据上级要求,既要扩大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和规模,也要规范办园行为,所以做好公办性质幼儿园的规范与发展,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三是镇中心幼儿园发展滞后。市教育局要求XX年

60%以上镇(街道)中心幼儿园通过省级认定,XX年所有镇(街道)中心幼儿园达到省级认定标准及相关任务指标,市政府也将此项工作作为对区县政府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这是一项刻不容缓、非常艰巨的任务,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经济和其它各方面的原因,工程进度缓慢,差距很大。

(二)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办幼儿园经费不足。实验幼儿园因公办教师不足,聘用了33名幼儿教师,需为其购买社会保险、支付工资;教学楼有近300平方米产权不属幼儿园,需要每年缴纳2.5万元的租赁费用,这种状况导致管理协调难、安全隐患大。目前,全区各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所收费用均需上缴财政,但区财政难以及时拨付幼儿园,实验幼儿园的伙食费上缴财政后也不能及时拨付,严重影响了幼儿园的正常运转和发展。二是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收费较低。按照市财政局、物价局和市教育局要求,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实行按类别收费,其中类别最高的实验幼儿园每月仅收取管理费220.5元,其他公办性质幼儿园均低于该标准;而民办幼儿园实行收费申报政策,有较大的灵活性。三是我区与其他区县在学前教育投入方面差距越来越大。据了解,张店区XX年投资1200余万元新建三所公办幼儿园,每年公开招考10余名公办幼儿教师。临淄区实行了生均拨款制度,每个学生每年补贴300——500元不等。周村区将镇中心幼儿园调整为全额事业单位,每年投资200余万元用于幼儿园建设。桓台县每年拨付150万元作为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沂源县投资XX万元建成档次规模一流的公办幼儿园。高新区共投入1130万元实行了生均拨款制度。我区目前未招聘公办幼儿教师,未实行生均拨款制度,更没有学前教育资金的专项投入,这些困难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全区学前教育发展,XX年前完成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十分艰巨。

(三)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区学前教育师资素质不高、数量不足、待遇偏低、队伍不稳的问题较为突出,公办园教师老化现象十分严重。一些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教师没有受过正规培训,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不高,他们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不了解,对幼儿教育规律把握不准,教育方法单调,教育内容单一,不利于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区幼教质量的整体提高。另外,民办园教师待遇差,流动性大,直接影响师资水平的提高。

三、几点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重视程度。一是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范畴,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民办形式为辅、多种形式并存的办园格局。二是建立由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如教育、规划、土地、建设、财政等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例如,在房地产开发方面,政府要有硬性规定,要为学前教育预留建设用地,土地出让招拍挂要附加条件,引导开发商真正负起相应社会责任。三是认真落实教育普惠性均衡发展政策,努力实现国家基础教育均衡、同步、协调发展,积极调整相关政策,使学前教育向义务教育靠近、衔接。四是在经费上加大投入,政府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和相关具体实施细则,整合社会资源,激活民间资本,努力改善幼教办园条件。

(二)加大科学管理力度,规范办园行为。要认真履行学前教育的行政管理和服务职能,加快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推进全区学前教育有序发展。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学前教育的规定。当前要着力把《博山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博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坚持政府统筹、分级管理、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教育管理体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促进各类幼儿园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管理力度。继续实行幼儿园年检制度,对不符合办园条件的民办幼儿园要限期进行整改,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坚决取缔。

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篇10

关键词:幼儿教育信任危机表现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134-02

1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具体表现

1.1教育公平信任危机

教育公平是人们从古至今的理想与追求,在孔子时期就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思想。在我国,义务教育不包括幼儿教育,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投入不多,幼儿园以民办的较多,少数公办的幼儿园的门槛比民办的幼儿园的门槛普遍要高,因此,孩子读不读得起幼儿园,能不能读好的幼儿园,实际成了孩子之间的“拼爹”较量,只有经济实力强的与社会地位高的家庭环境,孩子才能上好的幼儿园,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民众则处于下风,家庭条件差的孩子连上幼儿园的机会都没有。相对九年义务教育,幼儿教育阶段的不公平现象显著,幼儿教育公平信任危机严重。

1.2教育安全信任危机

目前,网络上频频爆出幼师虐童事件,导致家长对幼儿在园期间的安全问题甚是担忧,尤其是某省幼儿园小二班的老师虐童照片曝光,把这一问题推向了舆论的顶峰。孩子在幼儿园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最终会导致幼儿失去公众信任,严重的会波及正幼儿教育体系。

1.3教育内容信任危机

幼儿期是神经系统发展非常迅速,对外界新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强,适当的刺激与训练幼儿,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幼儿的成长奠定一定的基础。国家规定的幼儿教育包括: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大类。但是,多数幼儿园对幼儿教育内容侧重与学习知识,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是没有根据幼儿兴趣爱好进行教学,并且占用了大量的幼儿户外活动时间进行知识教学。这种不科学的教育方式最终致使幼儿教育内容出现信任危机。幼儿在幼儿园中学习的技能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其健康人格、艺术修养、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幼儿园教师必须正确看待孩子的智力发展规律,在幼儿园中给予孩子更多关爱和呵护,通过平等交流和沟通促进其健康成长,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知识。

1.4教育方式信任危机

幼儿教育应该根据幼儿独特的心理发展特征与幼儿的天性,主要以游戏为主,在玩中学。目前,多数幼儿园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主讲,幼儿主听的传统方式,上课统一坐姿,手放在背后,不能随意下位走动,不准插话等,一副教育小学生的做派。这样的教育方式没有重视孩子自主探索能力,幼儿的创造意识与创新精神没有得到开发,不利于幼儿阶段的智力成长。幼儿园中的孩子小的也就2岁多,根本就什么都不懂,如果硬是要用严格的教育方式来规定其言行的话,那么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孩子心智的培养。

2引起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原因

2.1政府重视参与力度不够

在中国,幼儿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国家对幼儿教育投入不多,多数幼儿园不是公办的,幼儿教育逐渐被市场化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多数民办幼儿园的举办人只追求最大利益,大大提高了幼儿教育的成本。高成本的幼儿教育,直接造成家庭的经济实力成为决定幼儿教育的质量的不良后果,多数农村家庭幼儿因此上不起幼儿园。收费较低的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政府对幼儿教育的不重视,致使幼儿教育停滞不前,幼儿教育质量跟不上,加剧了幼儿教育市场的混乱。

2.2教育监管力度不够

教育监管力度不够,也是导致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因素之一,加上民办幼儿园居多,幼儿市场混乱,非法办园的现象大量存在,多数幼儿园是不合格的;教育行政机构对非法办园的现象管制不到位,对师资力量不加监督,导致幼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导致教育质量偏低;其次对幼儿园乱收费不加以管制,导致乱收费现象此起彼伏。给家长增加了经济负担,最终出现幼儿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3幼儿教育信任危机的应对措施

3.1加强幼儿教育管理

要想解决幼儿教育信任危机,必须加强完善幼儿教育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的与幼儿教育相关的法律效力比较低,因为缺乏强有力的教育法律法规,导致幼儿教育的办学不规范,管理制度不强、乱收费、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教师素质低等问题出现,致使幼儿教育停滞不前,只有完善了教育的法律法规的幼儿教育体系才是完整的,才能实现规范办园,政府才能更好地对幼儿教育实施管理,保障幼儿教育健康发展。政府要重视幼儿教育,全面系统分析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借鉴国外的幼儿法律体系,结合中国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构建起幼儿教育法律体系,规范教师的行为,提高教师质量门槛,有效保障幼儿教育质量,给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2增加对幼儿教育的经费投入

英雄无用武之地,没有充足的经费做后盾,会限制幼儿教育的发展。我国幼儿教育存在许多问题的根源就是缺乏经费。近几年,政府对中小学的教育投入比较多,忽略了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幼儿教育是基础教学的基础,决定国家的命运。国家要负起相应的职责,增加对幼儿资金的投入,实现教育的公平,提高教学质量。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这充分表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家应加大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建立更多公立幼儿园,规范私立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各种标准,努力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3.3提高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提高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必须提高教师待遇以及地位,对教师定期培训。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幼儿教师。首先,必须加强教师职前培养,给予大学开办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上面的帮助,有效解决幼儿教师缺乏问题。其次,国家出资,对已经任职的幼师进行专业定期培训,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师素质。在业务培训中,除了知识培训外,还应加强幼师职业道德培养,提高幼师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真关爱孩子成长,在工作中努力学习新知识和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寓教于乐,促进孩子的心智培养。最后,要提高幼师的社会地位,吸收大量的优秀师资力量,打造优秀的教育团队。

3.4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幼儿教育,将幼儿当作“小大人”,只进行传授知识的做法是错误的。幼儿教育“小学化”从短期效果看,也许确实会取得不错的成绩,但这种短暂性的优异成绩是以牺牲幼儿的天性和品格的为代价的,从长远上看会影响到幼儿一生的发展。幼儿园要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征,坚持教学以游戏为主的原则,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让幼儿自主去探索世界、认知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幼儿教学的质量。

3.5注重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达成共识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两个相当重要的环境,家庭教育带有感彩,幼儿园教育更为专业,两者的相互配合对幼儿进行教育能够更好促进幼儿的发展。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必须保持方向一致,否则幼儿就会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会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交流和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和在园的表现。在交流和沟通坚持“一切为了孩子”,切忌教师向家长告状以及家长向教师兴师问罪式的交流。对于幼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家长和教师更要注意双方第一时间进行沟通。共同商议解决方案,不能自以为是、一厢情愿地办事。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认识沟通的重要性,互相尊重、理解和体谅,加强交流,共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4结语

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结构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心讲课、义务教育的质量,还会影响整体的国民素质的高低,更严重会影响国家的命运。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状况不是很理想,因为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的幼儿教育没有受到重视,而幼儿的早期教育智力开发对幼儿终身教育有着深远影响。幼儿能否接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成为了现代幼儿教育面临的重大难题。入园难、入园贵、幼儿教育小学化以及大量虐童事件发生等现实问题,导致幼儿教育出现信任危机。失去信任的教育体制是无法维系的,想要解决幼儿教育的信任危机,必须全面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为家长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全面推动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戚荣金.河南省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2(2):87-88.

[2]李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任现状分析与重构[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5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