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3:37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篇1

一、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表现教学内容,图文、动画、声音、视频,形象生动直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好奇心能引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开掘其思维,使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调用声、像、图、文等方式和电光声技术创设情境,逼真地再现教材描写的情景或故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为学生提供多种思维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所描述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清晰、深刻而鲜明的印象,丰富其感性认识,以顺利实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在教学中使用Cai课件、幻灯片投影、网络等多媒体直接进行课堂教学,拓展和丰富了教学的空间课堂和容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信息化教学过程不但能给出结论,还能演示变化过程,超越时空限制,给学生无限想象力和创造力。

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各种素质和谐地发展。而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巧妙模拟演示,就能达到理想教学效果。

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把实验过程、制作流程立体地展现给学生;也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语言文字学科的教学。总之,采取多种渠道多层次地教学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

三、现代化教学技术引入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使他们成了学习的主人,真正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

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是凭借“粉笔”“黑板”简单道具和三寸不烂之舌来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这种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的教学观念应该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有利于教学的情境,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思维,引导思维,发展和深化思维。教师应在指导学生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过程,学会学习的方法,主宰学习的进度。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启迪创新思维,使学生做到自主学习、有效学习和快乐学习。因此,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个性和共性的教学,也有利于因材施教,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篇2

一、背景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技术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使人们对学习的意义、目标、内容、过程和方式的认识,发生了越来越快、越来越大的变化。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未来社会中的人们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而且必须学会自主地学习。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先进的教学技术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构成的学习环境,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实现技术和实现方法。研究“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学校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就很有意义。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没有任何畏惧心理的环境下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有足够大的自由度的情况下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需要学习的知识,既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教学的目标和原则

在当今班级教学制度下,构建一个有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支持的、以“以学生为本”为基本原则的,“平等、民主、合作”的班级。在这个环境中,有可能促成教师和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共同实现教与学过程的改善。从而让传统教育向信息化的教育一点点的靠拢。逐步寻找到一条通往现代教育的较好路径,力争尽量早一点地、多一些地培养出在信息化社会能走在人类社会前列的人才,应该成为当前中小学推进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课堂教学策略加以研究,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中小学推进信息化的主要任务。

在推进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1.人本性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出发,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本,以帮助学生获取终身的学习经验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的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2.开放性原则。教学的目标开放:教学的内容开放:面向学生的经验世界,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面向浩瀚无边的网络资源;教育信息开放:教育空间和信息沟通渠道多元化:课堂内外结合、学校内外互补、互联网局域网沟通,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走进网络;评价标准开放:多角度评价,多标准判断,允许幼稚,宽容错误,鼓励标新立异。

3.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给学生自主的空间、选择的机会、体验的环境和表达展现的舞台。

4.整合性原则。坚持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目标,在适宜的时空下,把方方面面的可用教育资源加以合理的组合,不断完善教学系统,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

三、研究的策略

在信息社会中,智能性资源(教育者、被教育者、家长)、知识性资源(教科书、图书馆与影视库、各类知识数据库)、技术性资源(仪器、设备与教学工具、传播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因特网、数据处理及其它工具软件包……)、环境性资源(政策性、人际性资源、校舍与设施周边环境和社会状况、地域文化和观念……)等是教育的可用资源。而技术性资源是促进教育发展和教学改善的最基础的物质条件。

以我校为例:我校的信息技术资源开发的基本路径是以建设带动应用,以应用促进开发。2002年,学校的技术资源开发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益”的目标服务,学校建了两间共100台的计算机教室;安装了多媒体的双向控制教学系统;为初一教师配置了工作计算机;进行了全员培训计算机操作技能和Cai课件的制作培训。随着研究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开发建设不仅为教师的“教”服务,更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逐渐强化。学校增建了计算机教室、课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一批骨干教师开始在“主题”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开发了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交互式教学软件,制作了可以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的复合型的课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的师生交互,同学间合作,使学生的感觉逐渐从“被牵着鼻子走”变成“张开思维的翅膀”,逐渐从被动的思考转化为主动的思考。

大概没有人会认为:因为网络教学的诸多优点,传统的课堂教学会退出历史舞台。1911年,爱迪生曾预言:“在学校里,教科书将很快过时,不久,学生将通过视觉来接受教学。使用电影来传授人类知识的每一门分支学科是可能的。”我们同样也不能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将被方兴未艾的网络教学所代替,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各有长短。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其明显的优势: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对教学环境建设要求比较低,教学效率比较高,更重要的是师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则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本身。而目前网络教学也并非十全十美。

然而,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网络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越来越满足教学的需要而将会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方式。然而,我们相信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网络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越来越满足教学的需要而将会成为一种主流的教学方式。

网络教学是学校教育面临信息时代的重大抉择,网络教学的开展给学校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大胆涉足网络教学;但与此同时,不应完全否定传统课堂教学的优长,学校应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人文和情感氛围,注重教学的优化设计,寻求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优质高效地培养能够适应时代要求适合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篇3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艺术整合

一.整合材料,创设学习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传统的校本研修以听听课,看看录像,评评课为主要形式,对实践层面关注较多,对理论层面的思考较少,难以提高研修活动的质量。而视频案例的校本研究在课堂教学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在学科专业知识和技术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形式。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对图片、视频、音乐等资源的利用,辅助学生进行艺术学习,为学生学习创造情境,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交流合作自主学习的平台,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像一位向导为学生指引方向。通过“整合”再现生活情景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绘画中舒展内在的想象和情感,通过绘画把自已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为学生能顺利开展探究性学习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提供相关的资料、信息环境,二是在实施过程中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引导探究、指出误区、把握探究方向,以及排除学生无法自己解决的困难,但不包办代替等。在探究过程中,最有价值探究的地方是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地方,在此处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开。这个“最有价值的地方”存在何处?它存在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不科学之处;存在于学生用不同方式解决同一问题时;存在于学生对课堂内某一事件产生疑惑或露出兴奋的表情时……,这些地方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真正体现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处,也是教师知道策略运用是否到位的检验场所。

二.整合多种感官,触发联想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发展的结晶。它是一种能够发现新知识,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智慧和能力。创新思维不但能够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及事物的内在联系,而且可以产生新颖、独特的见解和想法。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最好的途径和手段。学生能够在艺术创作中学会运用创新思维,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和思考问题,学会运用联想、分解和重构的方法进行创作。通过艺术创作表现内心世界,从画面表现自己的新颖、独到的想法。实现自己梦想或者愿望,表现内心世界。同时他们也体验着创新和想象的乐趣。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从多种感官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制造一个动中有静,无声中有思考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联觉的作用不仅能够使小学生建立全方位的信息通道,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突破美术课学习的难点。

三.通过整合,创设知识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作为一种教学理论的探究教学,它的理论基础是经验主义学习理论和经验主义科学观,它的早期表现形式是“问题解决法”和“发现法”。发现法的实质是要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按照自己观察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认知事物,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或者创设知识疑点,引导探究。让学生借助教材或教师所提供的有关材料去亲自探索“发现”应得出的结论或规律性知识,并发展他们“发现学习”的能力。探究性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主动积极地去思考,才能找出发人深省的难题和问题。

参考文献

[1]韩伟.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J].学周刊,2015,06:37.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篇4

创新又称创造,是一种意识、行为,是个体经过思考和实践产生新观念、新方法和新事物的活动。通过创造,人类不断超越过去的东西,不断用新的东西代替旧的东西,所以创造就是创新与除旧布新的活动。这种活动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精神的创新是最为根本的,是人的一种能力的活动,是人类精神的自然发展、自然"生长"。创造力在本质上是人类精神的一种生命活力,它表现在人的一系列外显的行为上就是:充满好奇、想象力,好钻研、有顽强的毅力,敢于挑战困难,感冒风险,具有新思想、新思维等等,这与美术教学大纲所要求的: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正相吻合。

要培养创造性,就必须使受教育者从一开始就象一个思想家一样独立地、自由地思考问题,使他的精神生命活力自然生长。一切外来的精神养料都必须经过自己的选择、分解、吸收和重构,进而成为他的活的精神生命有机体的组成部分,实现个人精神的自然发展和整个人类精神的自然发展,这是不可阻挡的自然法则,这一理论与今天的建构主义理论完全一致。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与他人合作、协商、交流和意义建构获得的,这一理论的建构过程就是信息的选择、分解、吸收和重构过程。

美术教育应该适应人类发展的自然法则。一切美术语言、形象、表达方式都要在学生选择、吸收与重构之后,才能成为内心的高尚情操与智慧,因此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学生接受过程中是存在选择的,学习结果也不可能相同,因为学生自身首先存在着差异:每个人的生存环境不同、生活空间不同、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因此要把教师提供的资源转化为创新能力,就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特点因材施教。而这个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无疑是最理想的手段与途径。

一、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创新教育的重点

时代呼唤课堂教学改革,很多的教改实验都在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条件,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它在拓宽教育空间,扩大教育信息方面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极大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将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资源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将事物直观呈现于人的眼前,这一特点与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更应有机结合,从而将平面的、立体的、软的、硬的……甚至光影声色巧妙再现,丰富学生头脑中的形象信息的储存,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使学生通过视觉,从教师提供的外界刺激中获得信息,再在脑中贮存积累,不断增加大脑的信息量,为今后美术学习提供丰富的信息源。

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适时举办小型画展,可以是一次课的、一个单元的、一学期的,也可以是一个班的、一个年级的……总之尽可能大地发挥直观效能,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机会与体验,使每个学生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的情感和意识,这是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方面。而实现这一做法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利用实物投影。

21世纪2呼唤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然而,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何发掘40分钟内的效率,使受教育得到更多知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让一切能力都在健康的审美观点和思想指导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值得我们在实践中认真探讨的。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恰当评价每一个学生,也是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方面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篇5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教学;影响

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幼儿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幼儿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幼儿园的单一范围内,应当注重把握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在多方面教育的共同协作下使幼儿全面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它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学过程更加具有趣味性,而且它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使得幼儿更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时,应当正确选择相关素材,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高效、便利的优势,丰富课堂文化,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教学的影响

(一)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

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幼儿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真正从幼儿本身出发,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实现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认识到幼儿的个体差异,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摆脱了传统的以纸质教材为讲授主体的方式,学习制作网页、撰写博客、利用网络查找教育资源,并将信息技术能力应用到教学管理工作中,提高了教学质量。教育新理念使得教师主动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弥补课本静态化内容展示的不足,大大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更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多元化的优势。它可以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效融合在一起,增加课堂内容的生动性,让原本静态的教材内容“动”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得原本的教学方式得以更新。多元化的教学素材通过多媒体生动地展示出来,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快乐的学习。教师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时充分挖掘网络优势,将图片、音乐等资源融为一体,使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所学知识,达到幼儿教育的目标。

(三)拓宽了教师的学习渠道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在过去,教师往往以书本为载体,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办公室交流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知识。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教师的学习渠道,丰富了教师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学校的教师进行知识的共享和教学经验的交流,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与其他教师进行知识的探索和讨论,利用网络平台来搜集各种教育素材,丰富教学知识。学校还可以利用远程视频、网络培训机构等对教师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利用多种学习渠道,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幼儿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开放、富有乐趣的教学氛围,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帮助幼儿尽快进入到学习环境中,并能快速地掌握重要知识点。例如,在教幼儿唱歌时,教师需要选择歌词简单、易于演唱的儿歌。利用多媒体影像播放儿歌视频,让幼儿初步感受儿歌的节奏,吸引幼儿注意力,再通过播放动画的形式,让幼儿模仿儿歌中所讲的故事,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幼儿画画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画画的步骤一步步展示给幼儿,让幼儿跟随多媒体模仿画画,直观的视频演示更易于幼儿的学习。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师生互动交流

师生的交流与互动有助于教师和幼儿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幼儿更易于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习惯,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培养幼儿的正确学习习惯。例如,在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时,教师可以引入美食这一话题,在多媒体上展示出巧克力、面包、水饺、饼干等各种各样的食物,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喜欢什么食物,介绍自己喜欢的食物的样子和味道。在观察和表达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了解更多的食物名称,还能够锻炼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达到语言教育的预期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平台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只有保持与家长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才能保证在第一时间了解幼儿的状态。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方便了教师与幼儿家长的沟通,教师可以构建网络交流系统,及时将幼儿的学习情况反馈在交流平台上;家长也可以通过交流平台告诉教师孩子的近期生活表现,同时可以对幼儿园的教学提出建议。幼儿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等方式将幼儿家长集合在一起,方便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便于幼儿的教育和管理,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幼儿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督促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成长,教师需要尽快掌握最新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构建了家园合作的新模式,丰富了家庭与校园的联络形态,建立了家长与校园的网络沟通平台,形成了更具高效性的家园互动教育模式,为幼儿教育开创了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治平.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J].中国电化教育,2011,(24):77-79.

[2]王海东.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教学的整合[J].太原科,2012,(08):133-135.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基本特征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整合的三个基本点是:(1)要在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3)利用信息化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整合的三个基本属性: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我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学习。在现今的教育领域中所谓的整合,首先是相对于分化而言,这包括教学中要素、成分的分化;其次,它既涉及宏观上的教学系统中学生、内容等要素,同时也涉及微观上的认知、情感、兴趣、意志以及知识的各系列等要素的成分;最后,整合是一个过程。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学习方式上的变革使它成为课程整合的一个切入口,而课程整合为了实现它的时代目标也选择了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目前,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讨论的“课程整合”都锁定为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程整合。这既与整个国际环境中对人才的信息素养要求有关,又与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

呼应。

1.营造新型教学环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和内涵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应用到各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互相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简而言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作为辅助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它要求突出作为整合主动因素的人的地位,并且以实现人与物化的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

2.实现新与学方式的转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仅仅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3.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众多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的新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与传统的教育技术相比,有着更强大的优势和显著的功能特点。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多样、手段新颖、生动活泼。通过文本、图形、动画、声音、影像等单一或几种形式的组合来表现,克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它的使用更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又能营造比较好的情境和体验,引起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习内容。例如: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讲解快速跑的动作要领时,让学生通过观看收集的一些资料和图片,使他们了解到正确跑姿,通过相关课件中的动画效果,了解动作的生理原理,让学生了解在摆臂过程中,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最佳运动角度是多少,为什么这样的摆动角度才是最佳角度,它在整个跑的技术动作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等,学生明白了整个动作的来龙去脉后,就能自觉地去理解和体会老师的动作讲解,而不是单纯的模仿,体会感觉能力得到提高,整个技术动作的学习会得到质的提高。又如,在九年级语文《乡愁》的教学中,诗人对故国家园、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学生怎么朗读都只能停留在文字构筑的意象里,此时若借助多媒体技术,

用低回婉转的曲子配上如泣如诉的朗诵,更衬以夕照中的大海背景,相信学生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融在《乡愁》的愁韵里,对课文的领悟也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再如,《献给母亲的歌》一课,在老师的讲解、引领启发下,学生已经对母爱有了或多或少的理解,在课的结尾处播放一段满文军《懂你》的mtV,学生在歌声与影像的渲染下,一定会升华自己心中对母亲的爱。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数学;教学;应用;评价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理念的深入人心,教育对我国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更是综合国力提升的助推器.因此,加大培养技术人才既是顺应时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重要努力方向.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把复杂的数学知识和其相结合,在解决问题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生落后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将理论和技术相结合,在获得技能中提升个人价值.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生思考问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理论学习能力.本文将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践教学,探索、分析和评价现在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数学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增强学生综合能力

当今,素质化教育深入人心,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新型技术人才的摇篮,更是需要紧随时代前进的步伐,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这就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数学教学当中.不仅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水平,更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身体素质.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则能够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兴趣范围做支撑.

(二)挖掘学生学习潜力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壮年时期,不仅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智力,更是对事物充满激情和冲劲.其强烈的求知欲,如加以正确引导将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更好地挖掘其学习潜力,更好地成长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就是以一种更加直观、具体、形象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身体感官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中提升学生知识获取能力.

(三)完善教学模式

传统的中职授课模式为教师黑板讲,学生书本记.这样的老旧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零互动,产生零教学反馈,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授课效率.如今,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中职教学课堂中,丰富了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新模式下学生成为课堂主角,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从而增加学习兴趣,在自主探究中研究问题的解决,提升学生的个人获得感.

(四)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中职教学任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收集整理大量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操作方式,花费时间往往多于授课时间,长此以往,将大大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降低教师备课效果和效率,压缩研究创新授课方式时间,阻碍中职教育的良性发展.如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数学教学当中,教师队伍将会得到松绑,从沉重负担重解放出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能够获得丰富的教学资源、数据库、课件素材等作为授课参考,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展现更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的应用

(一)实验再现

由于中职教育的教学方式是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相结合,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实际操作是最终的教学目标,但不可忽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中职教学内容抽象、不具体,教师很难通过口述或者黑板呈现出来,这就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跟踪、测算、计量等方式,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就比如,在三角形理论教学中,运用几何画板软件辅助程序制图,在三角形aBC中,作辅助线aD,垂直平分BC边,接下来作∠C的角平分线,拖动C点.在这一过程中,三角图形的变化过程清晰明了,通过拖拽角的位置,变换图形形状,三角形变换成一条线的三点共线也会一目了然.

(二)习题应用

新知识的学习,需要不断地练习加以巩固,才能得以提高.大量的习题训练就是一种很好的巩固方式.因此,大量的习题需要被提供,如计算题、应用题、选择判断题、阅读理解题等习题形式应运而生,但由于这类题型讲解具有抽象、复杂性,所以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其将解题思路、过程清晰明了的展示出来,配合教师的讲解,更易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也能够提升学生习题的训练量.

(三)动态演练

由于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立体抽象图形较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易操作,所以动态图形展示对学生理解相关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动态演练,将声音、光效、影响和视频等形式制作成动画,提高教学效果.就如,在锥形图形授课中,将图形制作成FLaSH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示其定义内容,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渠道

(一)在实践操作课程中应用

实践操作课程更多的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将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是理论知识的现实展示,这门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提升学生理论和实践的转换,增强自主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积累经验.在实践操作课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动画、实验等形式,情境再现,激发学生探究好奇心.例如,在七巧板实践课中,教师教授七巧板的拼接理论,然后发动学生勇于制作,并将学生创意的七巧板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出来,在激发学生创造活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在授课过程中的应用

中职数学教学过程,存在着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如若在枯燥的教学内容中穿插有趣的视频、故事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对新知识的讲解之前播放相关视频、动画,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图形对称性探究学习中,通过不同图形的展示,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图形有何差异,如颜色、形状、大小等,通过学生自主讨论,得出答案反馈给教师,教师则进行演示对称性的特性,引出本堂课的重点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在练习课中的应用

练习课程作为巩固学习效果、扎实学习基础的重要环节,对中职数学教学至关重要,只有经过大量的习题训练,复习巩固,才能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到新知识中来.在练习课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提供大量形式各异的习题,同时还能够进行详细、形象的知识点解读,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同时,释放教师整理习题时间,使其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四、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现代信息技术;巧妙运用;有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依托于互联网,具有较强的综合演示功能,不再是单一的信息输入,不再是枯燥的黑板教学,不再是有限的教学信息,而是将抽象的知识寓于直观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所创设的直观而形象的教学情境,是图文声像的共同输出,是多彩的屏幕教学,是广阔的教学空间,更能推进数学教学改革进程,实现数学教学的现代化、生活化与开放化,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愉悦氛围,引导学生快乐学习

新课改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情感经验的丰富,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时不仅只是重视知识的互动,更要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要让学生带着饱满的学习热情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让学生快乐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现代信息技术是科技时代的产物,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下的数学教学不再只是枯燥的语言讲解或是静止的模型展示,具有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的教学特点,更能改变学生心中数学抽象枯燥的特点,让学生看到数学教学富有活力的一面,进而激起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在学习图形的相似这一节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图形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呈现、旋转、扩大、缩小等,将学生带入图文并茂的图形世界,这样的教学更加生动而愉悦,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思考的积极性,进而改变以往学生的苦学,而是让学生带着积极的学习情感来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是快乐的,更能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更能让学生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真正爱上数学学习。

二、丰富教学内容,开发生本教学资源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在以往的教学视教材为经典、权威,教学时不敢越雷池半步,教材怎么写就怎么讲,而学生只要将教师所讲的内容记住就可以了,这是典型的灌输式教学,带着结论型知识走向学生。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不能只是局限于教材,更为重要的是实施生活化教学,将数学教学带入宽广的生活空间,实现生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走进数学探究的殿堂。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学资源有限,教师可以查阅的资料有限,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师并不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不能直观而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有着丰富而巨大的数学资源库,可以为教学提供更为的教学素材,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利用其特殊功能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各类素材,通过加工与整合,实现生本资源的开发,使得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这样才能引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与主体性,才能带领学生走进数学世界,打开探究的大门。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以让学生在自主构建知识的同时学会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如二次函数中有一个关于推测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的实验与探究,在传统教学中只能让学生按照教材给出的材料来展开。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直观的观察与操作中获取直接而丰富的实验数据,进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这些实验数据,进而推测出植物高度的增长量l与温度t的函数关系可能是抛物线,即总结出l可能是t的二次函数。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特殊功能来建立坐标系,t为横坐标,l为纵坐标,这样学生就可以直观地看到连接各点后是抛物线,进而引导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二次函数,这样就可以求出利于植物生长的最佳温度。这样的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引入生活素材,这样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更加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而能够将学生带入科学探究的世界。

三、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而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深奥性,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大瓶颈就在于难以突破数学的抽象性与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障碍,难以深刻地理解这些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情境,将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点寓于直观的事物与具体的场景之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情境中获取直接而丰富的感性材料,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展开由浅入深的思考与思维,进而达到对事物本质属生的认知。如关于二次函数y=a(x-h)2+k图像,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功能来让学生直观而动态地演示将y=x2的图像向整体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移到后的图像,从而让学生从直观的演示中发现上下左右移动并没有改变图像的开口方向、形状,上下移动横标不变,纵标改变;左右移动纵标不变,横标改变。接着再引导学生针对上下左右移动来展开深入地分析,进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二次函数y=a(x-h)2+k图像的性质。这样学生对此知识点的认识就不再是肤浅的机械记忆,而是能够深入本质的真正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与运用能力。这样学生就可以灵活运用,成功解决此类问题,进而有效地突破这一难点。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枯燥而机械的教学,使教学更具活力,更有魅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宽广的空间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走进数学的殿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建民等.浅谈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1(7).

[2]王燕翔.浅谈初中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12).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篇9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英语;兴趣;教学资源;情景会话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9-017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9.114

英语是一门具有很强的交际性与互动性的语言,而小学阶段又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优化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正是教学的重点所在。而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常常以教师、教材为中心,视学生为被动的语言知识点的接受者,将学生的语言学习限定在教材内,使得学生失去了主体参与的机会,这并不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整体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将之运用于英语教学中,可以打破传统的枯燥灌输式教学,营造愉悦欢快的教学氛围,将学生的语言学习带入更宽广的运用空间。这正是新课改下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笔者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英语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营造愉悦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长期以来教师独占课堂,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简单地定位于教与学的关系,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情感的激发与兴趣的培养。这只能让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学生只是在机械地执行教师的指令,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对语言水平的提高也没有太大的帮助。

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不再是单一的语言输出与静止的文字教材,而是将教材转换成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优美情境,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能激起学生对英语学科积极的学习兴趣,更能营造出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动物类单词dog,cat,monkey,tiger,frog等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创设一个动物园,以直观的画面、逼真的场景来将学生带入其中。这样的呈现方式更加生动活泼,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自然就会主动而积极地展开学习,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快乐学习。

二、开发生本教学资源,有效实施开放教学

传统教学中以教材为中心,照本宣科,忽视了语言与生活、学生的关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一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英语教学不能再只是局限于教材之内,而是要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组合,开发生本教学资源,实施开放教学。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整体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将英语教学带入更宽广的学习平台,这正是传统英语教学中所不能达到的。如影视资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艺术化的形式、丰富化的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为丰富的教学素材,这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闻具有重要作用,这正是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关键因素。为此我们可以选取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通俗易懂的影视剧片断,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同时,我们还可以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爱玩游戏的特点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有声故事,增加趣味性。

三、开展情景会话教学,提高学生语言水平

英语是一门具有很强的交际性的语言,这一特征决定了学习不能只是记与背,更为重要的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操练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来展开情景会话。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点的理解,更加利于学生语言综合运用水平的整体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模拟演示功能,可以模拟各种真实的会话情景,让学生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结合在一起,实现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深刻理解与灵活运用。如对于一些简单的见面语,Howareyou?i’mfine.等,我们就可以来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理解这些句型,这样才能实现语言知识点的内化,进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用于交流之中。同时,教师也可以录制一些学生的生活场景,利用这些丰富的生活素材来为学生模拟会话场景,这样更能增强会话教学的真实性与亲切感,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语言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能展现英语作为语言学科所特有的生动性、交际性,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展开快乐的语言学习,促进学生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以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篇10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化学教学中,改变了以往枯燥而单一的教学模式,以生动的图片、直观的画面、动听的音频与精彩的视频来传递教学信息,变单一的刺激为多种感官的多方位刺激,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不再是静止的教材,单一的色彩,而是一个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带给学生的是视听上的强烈冲击,这对于正处于认知初级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使得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更能激起学生内心求知的火焰,让学生对化学认知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热情,进而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更加主动,更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进而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更能突出学科特征,学生学习效益更高

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产密切相关的、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而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教学限定在教材内,忽视实验教学,学科特征不突出,学生学习效益低下。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教学现状,突出化学学科特征,让学生的学习效益更高。

1.实施化学生活化教学。

化学新课改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化学教学要面向生活,走进社会。也就是说,化学教学要实现生活化教学、开放化教学,要打破以往以教材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要将化学的学习置于宽广的生产生活空间。这就需要我们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重组。现代信息技术依托于强大的互联网优势,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库,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共享,这正是传统教学中所无法办到的。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信息资源库来收集与整理相关的教学信息,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实现教学资源的重新整合,从而打破教材的限定,将化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真正实现大化学教学观。

2.建立网络虚拟实验室。

因本校实验室配置、安全因素等的影响,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可以在实验室完成。而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既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同时也是重要的研究方法。忽略实验,只能让学生与发现真理失之交臂。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教学中所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建立网络虚拟实验室来实现实验的数字化、电子化。在这里我们可以模拟许多实验中所无法进行的实验,如微观粒子的运动、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等;可以将整个实验直观而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以便于学生从中获取大量直观认知,并由此上升为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与掌握。

二、化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不足

(一)不能代替师生的参与

许多教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时,忽视师生的主体参与,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现代信息技术展开,教师成为机械的操作者,学生成为被动的参与者,这与传统教学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不管运用何种教学手段,采用何种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点不会改变。尽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重要优势,可以活跃教学氛围,丰富教学内容,推动教学进程,但它并不能代替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参与。要清楚地认识到它再先进,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一种服务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手段,而不能成为教学的中心。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出发点来设计与运用,这样才能使现代信息技术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有效展开教学活动,实现师生的主体参与、互动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亲历探究过程,真正地掌握知识,这样的教学才是新课改所倡导与追求的有效教学。

(二)不能代替师生的操作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尽管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模拟现实条件下所难以完成的实验甚至可以模拟错误的实验操作,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观,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实精神。这确实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一大重要优势,但是它并不能代替师生的操作,我们要在二者之间找准平衡,现实条件下可以完成的实验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加大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比重。教师的演示实验,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获取大量感性认知,为上升为理性认知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与步骤。而学生的探索性实验,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我发挥与知识运用的平台,学生可以运用所学来展开积极的探究活动,将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这样既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与提高,同时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索能力的培养,这正是实现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知识内化,提高学生化学综合素养与能力的重要手段。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