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骨科理论知识内容总结十篇骨科理论知识内容总结十篇

骨科理论知识内容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3:55

骨科理论知识内容总结篇1

“模块”一词是外来词,其英文为module,一是指标准尺寸的建筑部件,家具部件;二是指计算机或计算机程序的模件、组件、模块。由于计算机软件、硬件采用了模块化结构,不仅大大缩短了软、硬件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能灵活地满足多功能需求。目前模块化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技术领域。模块式教学(meS)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模块式教学法。它是在深入分析每个职业和技能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将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方式。将各种教学模块组合而成的教学计划称之为模块式教学计划。模块化教学方法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学习目标明确、结构清晰、教学严格统一这三个明显的特点。模块化教学法是把操作技术和相关理论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在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实施模块化教学法,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6]。

1模块化的pBL教学模式

临床医学教育不仅是医学生从院校理论知识学习到临床实际工作转变所必须经历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培养临床工作技能的重要环节;同时,临床实习教学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使命。笔者对骨科临床实习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把pBL与模块化教学方法结合应用于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将模块化的pBL教学模式归纳总结如下。

1.1改进授课内容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实习技能的需要,将相关知识组合成模块,所涵盖的知识面不仅包括医学,还应涉及健康与疾病、医患关系、医社关系、医学伦理、职业道德等,让学生大量摄取相关信息,了解学科最新进展,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以病例和问题为导向,通过对病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同一疾病在不同病人身上反应不同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其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7,8]。

1.2组织小组讨论典型病例

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提供一些典型病例,并就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9,10]。在讨论过程中解决问题,提高认识。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网络检索文献、查询信息。经过基础阶段的学习,学生有了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临床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更有专业性和针对性。他们熟悉病人和病情,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较强,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经验作出正确的判断,因而有极大的热情去寻找依据和解决办法。如有医生就其治疗的病人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病人在基层医院通常采用牵引治疗,病人不开刀,治疗效果还可以。

为什么在本院要进行手术治疗?导师收集过去收治并手术治疗的此类病例资料及相关信息,学生通过研究和学习找到答案:手术治疗后,病人的功能会明显改善,远期效果良好。这就是pBL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传统教学模式临床教学不能将授课内容贯穿起来,学生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使用pBL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探索未知事物的热情。

1.3pBL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1.3.1题目选择首先,题目要能够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感,逐层递进,在解答问题的同时完成临床教学内容。题目的来源主要有以下途径:需要重点强调的问题,每次考试学生容易答错的问题,学生经常问到或普遍存在疑惑的问题。

1.3.2把握好设问的时机在开始讲课时,教师首先提出一个比较新颖的问题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做小结时,用具有延伸性或前沿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的设问小结,一方面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一方面针对有延伸性或前沿性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资料。

1.3.3授课效果观察与评估学生擅于思考,而且有很强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该教学方法,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加强,是本研究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pBL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相对固定、死板的方式,教学过程比较灵活,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同时,较为开放的教学过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使学生做到对知识,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11]。总之,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灵活应用pBL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1.4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4.1利用多媒体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查显示,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是能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创建生动的表象。多媒体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视听材料,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4.2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信息量大等优点,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可以提供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友好的人机界面,缩短了教师板书时间,减轻了教师的体力劳动强度,增加了课堂容量,使教师的精力有可能完全放在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充分讲解课程基本概念、方法以及重点、要点上,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学生的答疑、作业提交均可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课件平台中的答疑系统高效地完成。通过网络查询,教师可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及相关资料,学生则可在教师指导下查找资料,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实施个性化教育。

2讨论

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一直采用三阶段式课程体系,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临床课。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全部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之后才能真正接触到与之相关的临床教学内容,从基础课到临床课有一个很大的时间跨度,两者之间存在一条无形而又明确的分界线。这就人为地在基础课与临床课教师之间形成了时间上的隔离,客观上阻碍了基础与临床教师的交流与合作[12]。模块化教学突破基础与临床课之间的阶段性界线,将肌肉与骨骼系统的解剖、影像诊断与骨科临床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在学生学习完有关肌肉与骨骼的解剖学基础知识后,紧接着就进入到肌肉与骨骼系统相关疾病的学习。由于基础课学完后立即得到应用,学生学习基础课的兴趣大大提高,而且也加深了对基础课知识的理解,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学习临床课时已忘记解剖学基础知识的情况出现。同时,培养了学生用基础理论分析临床现象的能力。

在以往的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中,医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点在于骨科病种、分型繁多,治疗方法多样。由于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可能接触到每一种疾病的每一种分型,故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教学难点主要表现在:骨科实习时间短而教学内容多,针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重点教学十分必要;骨科疾患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手段具有明显的个体化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推理和总结归纳,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有效运用,因而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模块化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建构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评价、利用资源的能力。在协作学习中,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修正、加深每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对学习内容较一致和相对确定的认识。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应用课间见习、案例引入、见习作业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信息来源更丰富,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提高思辨能力。模块化教学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具有不同潜能、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对基础理论模块,多用考试法、课堂表现等评估方法;对外科疾病模块,多采用作业法,如小论文、日记法等评估方法;对外科基础技能模块,多采用外科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及外科综合操作技能考试等方法。这样,一部分学生可以成为讲台上的佼佼者,另一部分学生可以成为实验技能操作的能手。在过程中评价,对学习全过程的监控,既能保障学生基础知识的达标,又能提高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和结果的反省意识水平,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思维的特性,促进其个性发展。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能够突出高等医学教育的特点,促进教师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应根据骨科学专业教学不同章节各有侧重的知识点提出和设计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提出,再通过指导教师讨论后进一步修改和整理,利用实物展示台、电脑投影机等多媒体设施形象生动地讲解。在学科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建设和发展情况,有计划地设计几个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代表一个专业方向和技术特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将来发展要求和工作需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有计划地选择一个或几个模块进行学习。模块化教学对于学生自主发展有良好的作用,从对学生的调查访问和对专业教师的座谈中了解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模块,这使学生在其选择的模块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2)有利于学生向更深层次发展,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方向进一步深造,如考研、进修等;(3)根据就业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就业方向,自主选择更加适合的专业课程模块,从而培养特长。在骨外科实习教学中,根据模块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同一教学内容选择pBL和模块化教学方法,既保证教学内容的整体效果,又能引导学生,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要利用一切教学资源,自觉地把评判性思维贯穿于自己的学习、备课、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并在科研与教学活动中出色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骨科多媒体教学模块(:1)教学引导。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要点和典型病例图片,进行形象、生动的精讲点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进行引导,然后引入典型病例(其内容应将医学基础课与临床骨科学融会贯通)及若干思考题(问题的设立具有相关知识综合性),并推荐可查阅的相关参考资料。(2)主动学习。学生围绕所选定的思考题,在课外查找相关文献、参考书,求助相关专家或同学,并在学习小组内分享有价值的信息。(3)小组总结。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具体病例资料发言并形成讨论提纲,课堂上由各组推选的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轮流进行补充,重复的内容省略),多媒体可同步放映相关内容,应用图示、照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4)把握主题。教师把握讨论方向,紧紧围绕课堂主题进行。引导学生应用所了解的理论知识去分析遇到的问题,深入讨论,建立初步诊疗方案。(5)最后总结。采用问答式总结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指导学生进行临床症状观察、诊断和鉴别,制定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经过知识梳理,展示较为清晰的疾病诊疗全貌。

3前景展望

骨科理论知识内容总结篇2

【关键词】 中医骨伤科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fundproject:itemofteachingreformstudyofzhejiangchinesemedicaluniversity(no:06014)《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研究骨关节及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是中医、针灸推拿专业的主干课程。2007年1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通称新世纪二版)内容丰富、详实,把创伤急救和骨病编入其中,完善了中医伤科学的理论体系与教学内容。但随之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一方面教材有了较大的扩充,而另一方面学校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本课程的教学时数逐年减少,目前我校中医、针灸推拿专业均为60学时。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确保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完成,确保教学质量,为此,我们申报了校级教改项目,立项进行研究,并在04级针灸推拿专业、05级中医专业本科生教学中试行,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1 教学内容

   

全体授课教师认真研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通读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每位成员负责若干章节,根据教学大纲和我省临床的实际情况,精选教学内容提出自己负责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需要补充的本章节的最新进展内容。课题负责人除分担若干章节外,还承担找出同一概念在不同章节的不同表达现象。

   

教师集体备课,每位成员根据上述承担的任务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后集体讨论决定教学内容,确定第六章骨折为教学的重点,第十章骨病为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需要纠正的在不同章节不同表达的概念,同时确定表达方式,如异常活动、骨擦音等;需要补充的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内容,如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等。经讨论决定后,每位教师授课时严格按上述决定执行。

2 教学方法

2.1 课堂教学 课堂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是《中医骨伤科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将标本与模型带入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前或课中将骨骼及软组织标本、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特定模型发放给学生,学生通过动手摸、眼看,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直观印象。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效果,清晰的将局部解剖、病因、损伤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表现得淋漓尽致,并结合动画,使学生看清了一些难以想象的教学内容,便于加深理解,增强教学效果。

   

注意与基础学科相衔接。在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基础学科的知识,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但由于基础学科在一年级时已授完,而本课程需在三、四年级时开课,相隔时间较长。因此,如何将两者有机的联系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将采用课前布置复习相关基础课内容,上课时进行适当的互动式提问与复习,再延伸到本课程内容的授课方法,使学生更适应本课程的学习,为全面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打下基础。

2.2 实践教学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将实践教学课时提高到总课时的1/3。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在实践性教学环境中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2.2.1 规范实验教学 实验课先让教师进行临床检查、复位手法、固定、手术器械等操作的示教,然后指导学生在模型上及学生相互间模拟临床操作,教师在一旁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并阐明机理。最后教师进行抽查,检验该次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再次纠正错误动作。为了使实验课圆满完成,对一些特殊操作,如骨牵引、钢板、螺钉固定等,预先购置好实验材料,联系学院科教科、校设备科购买猪骨等,供学生使用。

2.2.2 开放示教室 让学生灵活支配自己的实践操作时间,并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感到疑惑的内容,通过观察、触摸标本与模型,亲自动手操作,达到对所学内容深刻的理解。

2.2.3 组织医院见习 学生见习之前,教师在病房精心挑选典型病例,让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阅读有关实验室和影像检查资料,进行病历书写和病案讨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并对学生书写的病历和病案讨论结果进行点评,点评内容结合课堂教学和目前学科的最新进展。

3 教学效果

   

以上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我们在04级针灸推拿专业、05级中医专业本科生教学中试行,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共有128人参加调查,结果认为本课程总体评价优秀者83人(64.9%),良好者42人(32.8%),一般者3人(2.3%),差者0人(0%)。两专业共129学生,总评成绩90分以上者30人(23.3%),80~89分者56人(43.4%),80分以下者43人(33.3%),不及格者0人(0%)。

4 结语

   

以上是我们对《中医骨伤科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初步研究与实践,从实践的结果来看,效果非常理想,认为本课程总体评价优良率达97.7%,总评成绩优良率达66.7%,两项指标均远远超过以往历届学生。因此,我们将在此基础上,对以上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作进一步梳理,然后在全校各专业学生《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推广应用。

骨科理论知识内容总结篇3

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的实验已经进行了五年多,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各种版本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也在全国使用。这些新版教科书让人耳目一新,令师生们感到欣喜。与此同时,教师们在使用新版历史教科书中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值得关注。其中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在历史知识点大量减少,历史知识的连续性被割断的情况下,怎么讲历史。我们在给基层的历史教师进行新教材新理念培训的过程中,有不少老师反映,课程改革以前是老师为学生梳理教材中的历史知识,现在是让学生自己梳理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这一老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以前一节课的历史知识点比较多,还能讲满45分钟的时间,现在知识点大幅度缩减,有时候不到20分钟就能把内容讲完。据一些市、县教研员反映,这种现象在县一级的中学历史教学中比较普遍。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处理好历史教学与历史教科书的关系。

一、历史教学与历史教科书

历史教学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但是又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不论是旧教科书还是新教科书,由于篇幅、字数的限制,都只能叙述历史发展的概要,不可能把所有具体生动的历史细节呈现出来,因此显得比较单调。如果过分依赖教科书,历史课不论是由老师讲述,还是由学生阅读、讨论,都很难生动起来。

我们不能把历史教科书等同于历史。历史本身是丰富多彩,极具魅力的。历史学家们用文字把这些丰富多彩的历史记录下来,保存至今。从这些前人的记述中我们能够发现很多有趣、有意义的东西。例如,许多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就出自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历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其借鉴作用。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就是为了给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同志十分喜欢《资治通鉴》。他曾经对史学家吴晗说:“《资治通鉴》这部书写得好,尽管立场观点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但叙事有法,历代兴衰治乱本末毕具,我们可以批判地读这部书借以熟悉历史事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提到,“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这些都说明学习过去的历史对当代人是有意义的,关键是学什么、怎么学。就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来说,关键是老师讲什么、怎么讲。如果历史教师对历史的讲述超越了历史教科书,向学生们呈现出历史的生动、具体、丰富的一面,学生们会觉得历史非常有意思,能从中受到启发。

历史教科书只是历史教学的一个内容提纲,它为历史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基本线索。丰富生动的历史内容需要历史教师去选择、去组织。同样一个课题,如果历史教师只向学生叙述教科书中的知识点,或者让学生自己阅读归纳这些知识点,很难体现历史的魅力。只有向学生呈现具体生动的历史情节、历史材料,才能使历史变得有趣、有价值,发挥出历史的各种教育功能。从这种角度来说,历史教学是向学生呈现具体生动的历史,而不是复述历史教科书中的文字。这些教科书中的文字,不论是由教师讲述,还是由学生复述,都不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历史教学。只有以教科书为线索,师生共同在具体翔实的史实基础上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形成对历史的认识,才是完整的历史教学。新课标大量削减历史知识点,最主要的意图就是为实现这一历史认识活动创造条件。

从上表的对比可以看出,在新教科书中,一节课的历史知识点被大大削减了。旧教科书中的第2课“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居民”有三个子目: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在新教科书中,把其中的一个子目:“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提出来,单独作为一节课,知识点只有旧教科书的三分之一。仔细对比其他几节课,也可以发现同样的情况。当然,这种区别从根本上讲还是课改前的历史教学大纲和课改后的历史课程标准之间的区别,因为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

历史知识点大量削减,历史的连贯性相应地就差一些了。为什么课程标准要不惜牺牲历史的连贯性,大量削减知识点?

主要有两个意图:第一,为教师充实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创造条件;第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创造条件。

课改前,人们对中学历史教科书有一个普遍的看法,即它是大学历史教科书的压缩本。作为历史知识体系,中学历史教科书是完备的,但它只是一些干巴巴的条文,只有历史知识的基本框架和历史结论,缺少生动具体的史实。由于一节课的知识点密度大,老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只能蜻蜓点水,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概括性地提一下,基本上不

二、新课标教科书削减历史知识点的意图

从初中历史教科书的知识结构来看,新旧教材的最大区别是知识点密度的不同。我们以课程改革以前的初中人教版全国统编教科书和课程改革后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作一比较:可能给学生讲述每一个知识点的具体史实,向学生展现历史的细节。历史缺少具体生动的史实、缺少故事情节,自然显得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缺乏具体情节的历史也很难让学生产生情感态度上的反响、很难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削减知识点,就是为了给老师足够的时间把最重要的历史知识点给学生讲透,让师生共同发掘出这一历史知识点所隐含的丰富的历史内容①。另外,一节课的历史知识点密度大,师生的主要时间用在掌握这些知识点,师生交流互动、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就少、甚至没有时间了。削减知识点,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师生互动留出了时间。总之,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大量削减历史知识点的主要意图是要让师生共同在具体翔实的史实基础上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形成对历史的认识,并在这种具体生动的历史教学过程中陶冶情操、发展各种学习能力。

新教科书的知识点大量削减,如果还用以前讲授旧教科书的思路来讲新教科书,45分钟时间就显得富余了,也达不到课改所要求的历史教育目标。

三、如何以教科书为线索丰富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前面提到,新课标历史教科书削减历史知识点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教师充实历史教学内容创造条件,让师生对每一个重要的历史知识点能有时间深入探索。当然历史课不仅仅是探索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这些历史教育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以历史知识为媒介。那么,应该怎样选择和组织历史知识、丰富历史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呢?这需要根据每一节历史课的具体情况来定。下面举一个课例略作分析。

北师大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9课为“甲骨文与青铜器”,只有两个子目: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闻名于世的青铜器。与旧教科书相比知识点很少,如何把这两个知识点讲深、讲透?这是一个如何补充和组织教学内容的问题。以甲骨文为例,课文正文中对甲骨文的介绍仅用了一个自然段,100多字。加上楷体小字的补充介绍,也超不过300字。作为一种历史知识介绍,不论是由教师讲述,还是由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以后回答,顶多十几分钟就完成。通过这些文字介绍,同学们对什么是甲骨文也会有一个概念上的了解。问题是,讲过或看过这段文字之后,能达到什么教育目标?如果只是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甲骨文,显然不能全面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因为我们从中看不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育目标。那么,怎么讲才能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呢?

1.课题导人。课题导入营造学习情境的重要环节,课题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的效果。案例:

教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做一个游戏:两个人一组,用三分种时间互相交流,告诉你的同伴,你最喜欢的歌星或电影明星是谁,并说出原因。但是有个要求:不能张口说话。开动脑筋,看看除了口语还能用什么方法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伴?开始!

(学生两人一组,不说话,用其他方式交流。)

教师:同学们,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方式交流思想的?对,是用文字。有哪位同学知道咱们中国的文字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学生的几种回答:(1)黄帝;(2)半坡遗址;(3)商朝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都有自己的理由。相传黄帝让他的官员发明了文字,但这只是传说。后来在半坡遗址发现了带有文字性质的刻画符号,说明我国早在六千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文字的萌芽,比传说的黄帝时期还早。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则是商朝的甲骨文。现在用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过来的。好,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

案例评析:这个课题的导入以游戏开始,游戏内容是当代中学生最熟悉的人物以及每天都要使用的汉字,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谈论他们最感兴趣的歌星或电影明星,但是又不许说话。同学们基本上都是用笔写字来交流的。通过这个活动,调动起同学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切身体验到文字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势提出“中国的文字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利用同学们的答案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要讲的课题。

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的总结非常重要。因为学生们有几种不同的答案,而且不一定每一个学生在陈述时都能准确说明自己的理由。教师要及时总结,对学生每一种答案的合理性做出清晰的说明,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比较准确的历史概念。例如黄帝时期发明文字只是一种传说,确切的证据是在半坡遗址发现的,比传说的黄帝时期还要早,但那只是文字的萌芽。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这样,学生对文字发明的时期就有了比较准确的概念:文字不是在某个确定的时期发明的,而是经历了一个过程。老师虽然没有明确把这句抽象的话说出来,但是在对学生答案的总结过程中,已经隐含了这个意思。给初中生讲述抽象的道理学生不容易理解,而用具体史实则容易让学生对某个历史问题形成比较准确的认识。

2.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换言之,给学生讲什么、怎么讲,是历史课堂教学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以问题为核心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是课改以后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方法。案例:

教师:同学们,对于甲骨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学生答案:(1)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2)甲骨文是做什么用的?(3)甲骨文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4)甲骨文是什么样子?(5)我们能看懂甲骨文吗?等等。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甲骨文充满了好奇,我们现在就一起来探索这些问题。先看第一个问题: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有哪位同学知道,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讲述甲骨文发现的经过。

教师对学生的讲述作归纳、补充。

案例评析:教师觉得已经将教科书中的内容叙述得很清楚了,这是因为教师自己具有较丰富的历史背景知识和工作生活阅历,一看就明白,没有什么好奇的。但是初中学生在这些方面还有许多是空白、未知领域。教师不一定能全面了解,因此,要让教学符合学生的理解力、认识力,符合学生的需要,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如果让学生自己把不理解的问题、想知道的问题说出来,教师再选择教学内容就比较容易了。

在这一案例中,教科书已经把甲骨文介绍得很清楚,还需要补充什么?教师把补充内容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说说他们对于甲骨文想知道些什么,根据学生的问题补充和组织教学内容,而且还给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展现自我的机会,实践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或讲述了一段历史故事之后,就接着进行下一个内容的教学,没有对学生的回答或讲述做总结,这有可能出现教学漏洞,因为尽管有个别同学可能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或某个历史故事,但是由于自己的表述能力或知识的限制,不能把问题说清楚。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反应,完善学生陈述的历史内容,使学生的回答条理化,这是教师在运用问题来组织教学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3.提供历史细节。学生感觉历史枯燥是因为在他们所知道的历史仅仅是一些年代、地名、人名、物名,或者是一些政治经济制度、措施的条文,对历史的结论、评价等。如果没有具体的历史过程、历史情景来支撑这些抽象的、概念性的文字,学生就很难理解。历史教学就是要为这些抽象的文字添枝加叶,使干枯的树干变成郁郁葱葱的大树,使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具体的历史。案例:

教师:现在我们进入下一个问题:甲骨文是什么样子?我们能看懂吗?我先出示几个甲骨文字,同学们猜一猜,这些字表示什么?(用投影出示牛、羊等表示动物的甲骨文字)

几个学生分别说出这些甲骨文表示牛、羊等。

教师(问一名学生):你根据什么说这个字表示牛?

学生:因为这个字像牛。

教师(逐个问回答问题的学生类似问题,然后归纳):同学们识别甲骨文字的依据是看它像什么。甲骨文基本上是象形文字,要表示什么东西,就画出它的大致形状来。同学们刚才都猜对了。

骨科理论知识内容总结篇4

1.1一般资料

我院骨科是部级重点专科,按专业设骨伤、脊柱骨病、骨关节等7个病区,共开放床位315张。骨科系统共有临床护士132人,均为女性,年龄20~49岁,平均34.5岁。其中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16人,护师52人,护士61人;中专8人,大专105人,本科19人。

1.2方法

1.2.1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的组建①人员结构。根据我院学科设置,由护理部组织7个骨科病区建立骨科系统护理业务学习平台,设教学组长2名,由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护士长担任,负责制定培训计划,授课人及授课内容的审核;教学秘书1名,由护理部干事担任,负责协调安排培训时间、培训场地、教学设备的准备、资料收集及考核工作。②制定培训计划。根据院护理人员分级培训计划及专科培训的特点,由教学组长制定骨科护士分级(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小组护士、助理护士)培训计划,上报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授课人选择专科理论扎实,技术能力和表达能力强的骨科护理骨干,明确授课形式和课时,上报护理部主任核准。③组织实施。根据临床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及排班模式,做到培训工作既不影响临床工作又能保证参培率,培训时间一般安排在16:00以后,每次培训安排3个课题,每个课题限时15~20min,要求授课人紧紧围绕课题充分准备,用简短、精炼的语言,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大家传授丰富而先进的知识,授课内容具体、实用性强、有针对性。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每月开展培训1~2次,每季度对培训内容进行1次考核,由护理部的教学秘书汇总成绩,教学组长根据存在的问题及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及时修订培训计划,不断改进培训方式,保证和提高培训效果。④建立激励机制。将骨科护理业务学习平台培训工作纳入院护理继续教育项目,参加1次培训授予院级继续教育学分0.5分,授课老师授予2分。科室护士每季度考核平均成绩及参加培训情况列入季度临床护理管理质量考评。每名护士成绩记入个人技术档案,与护士年度考评、晋升挂钩。全年考核成绩优异者予以表彰和奖励。

1.2.2评价方法比较骨科系统护理业务学习平台实施前(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实施后(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护士专科知识及技能掌握程度、“三基”考核成绩,以及护理新技术、新项目、学术论文撰写发表情况统计。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士考核成绩比较

2.2实施前后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护理创新及学术情况实施前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1项,护理创新3项,发表学术论文2篇;实施后分别为5项、16项和7篇。

3讨论

骨科理论知识内容总结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骨科护理教学;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19.133

引言

在传统骨科护理教学中,常常只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培养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要性,造成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不相符,导致其在临床实践中常常出现脱节的现象[1]。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的内容与目的,制定一些代表性较高的案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分析,将学生带入问题具体的情景中积极主动的探索、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及解决的能力[2]。本文就对案例教学法在骨科护理代教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期间来我院骨科实习的134例护生,所有实习护生均为女性,年龄21至25岁,平均(22.7±1.1)岁,其中89例为本科生,45例为大专生。

1.2方法

在骨科护理代教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案例设计在符合教学大纲内容的前提下,遵循可行性、科学性的原则,选取在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进行骨科护理教学案例的设计,内容需由浅至深、由简至繁。在代教中先将案例通过多种方法引入课程内容,教师与实习护生共同对基本概念及原理进行探讨,根据案例情景的要求对实习护生进行分组,并进行本组资料的收集,再对每个小组提出设计的问题,小组成员共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讨,并在实践中依据案例情景让实习护生共同学习及探讨解决问题的有关技术,对实践技能与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后,再进行本阶段的小结,最后以对原本案例进行扩展或者导入新案例的方式来学习下一个阶段的知识。教学评价方法:在代教结束后均给所有实习护生发放教学质量评价表,实习护生按照真实感受自主进行填写。教学质量评价表的内容包括代教内容评价与代教效果评价。

2结果

2.1教学内容评价情况

134例实习护生经案例教学后,认为教学内容紧扣理论知识点的护生有109名(81.34%),认为教学内容与护理专业特点很好结合的护生有114名(85.07%),认为教学内容对知识加深有帮助的护生有112名(83.58%),认为教学内容较易理解的护生有103名(76.87%),认为案例内容生动的护生有115名(85.82%);详细情况见表1:

2.2教学结果评价情况

134例实习护生经案例教学后,有90.30%的护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有86.57%的护生认为能够促进自己自主学习,有79.85%的护生认为能够提高自己交流沟通的能力,有82.83%的护生认为案例教学法比传统的代教方式好;详细情况见表2:

3讨论

案例教学法能够将实习护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提高,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准备与导入通常会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通过图片、影像等还原真实的案例情景,让护生感受到自己身临其境,使护生探讨与思考的兴趣被激发[3]。案例的使用能够增加代教课程的灵活性,扩展教学的空间。并且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还能够将护生对护理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提高,有利于培养护生的综合素质。本调查也显示,85.82%的护生认为案例教学的内容生动且有趣,促进了自己自主学习,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法能够增强护生与教师间的互动,在传统代教中,通常是老师一人讲述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而护生只负责听老师讲课,掌握这些理论知识。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只是发挥了组织与引导的作用,而代教讨论中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负责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故案例教学法能使老师与护生之间的互动大大增加,并能使教学气氛更加活跃。综上所述,在骨科护理的代教中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激发实习护生对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提高护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护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云.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3(34);229.

[2]郭赛金.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J].现代养生B,2014,18(5);283-284.

骨科理论知识内容总结篇6

【关键词】中医;骨伤科;特点

新一轮等级医院建设和评审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要求“以评促建”,作为中医院骨伤科的一名医生应当认真和积极思考中医骨科如何发展。如何正确认识、继承、创新、发展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为此作者就中医骨科的历史、文化、思想理念加以表述。

1中医骨伤科的历史

中医骨伤科有其历史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必然性和科学性[1]。中医骨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骨科学的历史,是历代医家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是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发展的历史。在原始氏族人们在生活中逐渐认识自然界药物,外用敷治创伤疾病。出现砭镰、骨刀用于切割。在夏、商时代,青铜器、酒开始用于治疗。甲骨文记录人体各部名称和多种骨伤疾病。春秋战国-汉代形成骨伤科理论。《内经》阐述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基本理论;通过体表测量人体骨骼的长短、大小、广狭,按头颅、躯干、四肢各部位折量出一定的标准尺寸。并阐发了:“肝主筋、肾主骨、脾主四肢肌肉”,“气伤痛,形伤肿”等理论。《伤寒杂病论》创立了理、法、方、药结合的辨证论治方法。外科手术的鼻祖华佗首创麻沸散、五禽戏。晋代伤科学在诊断和治疗有显著提高,并成为独立的学科。葛洪著书《肘后千金方》最早记载颞颌关节脱位的口内整复方法;并记载了骨折竹片夹板固定、开放性损伤早期处理及止血法。隋朝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记载了循环障碍、神经麻痹、运动障碍等,指出软组织裂伤、关节开放性骨折立即缝合和缝合技术。唐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药要方》,记载了颞颌关节脱位整复后予热敷热疗以助关节恢复;热敷、热疗治疗损伤瘀肿。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书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阐述了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开放性骨折。宋代《夷坚志》记载了在颌部类似同种异体植骨术。元代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整理了元代以前的伤科经验;并提出麻药用量按患者年龄、体质而定;首创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指出髋关节是臼杵关节,并把踝关节骨折脱位分为内翻和外翻。明清时期,伤科专著涌现,名医辈出,多学派形成,《普济方折伤门》记录了15世纪以前的正骨技术,薛己著《正体类要》重视脾胃与补气养血,是按八纲辨证论治的代表著作。清代吴谦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该书系统地总结了清代以前的骨伤科经验,对人体各部位的骨度,内、外治法,方药记述最详,既有理论,尤重实践,图文并茂,把正骨手法归纳为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整复胸腰椎骨折脱位,并改革固定器械。胡廷光《伤科汇篡》阐述了各种损伤的证治、记载骨折、脱位、筋骨的检查、复位。解放后,我国各地相继成立中医院和中医学院,成立了骨伤科研究所,系统整理了祖国医学的理伤手法,总结老中医的经验,改进固定方法和器械,以及加强对中草药研究,总结骨折治疗的理论――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现代,引进近代医学先进技术,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疾病,使诊断更精确。引进先进的麻醉技术、手术技术和器械,治疗了较多的疑难疾病,继续发扬了中医传统技术,中药的辨证论治、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等。

2中医骨伤科的文化

中医药学是特指在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发源起来的具有鲜明中原汉族文化的医学体系。建立在虚数属性、象数逻辑之上的。中医骨伤科医学理论与传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密不可分,是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指导下形成和完善的,具有朴素的丰富的哲学文化,是从表象到理论的概括与升华,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对生命、生理、病机有着独特的诠释。对患者疾病的中医综合治疗中随时都体现着中医朴素的哲学理念,阴阳平衡、辩证、运动与静止的对立和统一,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所以,中医骨伤科的辨证论治就是在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医学关于正常生命现象的理论知识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转归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而指导骨伤科患者的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内科治疗、调养。达到筋强骨坚,天人合一,也就是健康人与自然相适应的最终目的[2]。

3中医骨伤科的思想理念

骨科理论知识内容总结篇7

摘要目的:研究文职护理骨干对任职培训效果的自我评价,为完善培训体系和培训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方便抽样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任职培训效果自我评价调查表,对参加3期全军文职护理骨干培训班共228名文职护士进行调查。结果:8项整体评价均在85.50%以上,其中认为培训班有必要和对培训师资队伍满意2项评价均为100%。任职培训内容31个项目中,提高程度位于前5位的是医疗护理法律知识(78.95%)、伤病员现场一线的病情观察与分类(78.07%)、护士职业生涯规划(77.63%)、护士职业礼仪规范(77.19%)、战创伤救治与护理(76.75%),位于后5位的是护理论文写作(53.07%)、军事训练伤的防护(52.63%)、文献检索能力(52.20%)、军队常见精神障碍的防护(51.32%)、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50.88%)。结论:文职护理骨干对任职培训效果整体评价较好,在人文素养与临床管理、军事护理技能方面部分知识提升较大,培训效果提升较小的均为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提示在任职培训中需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文职护士;骨干;培训效果;自我评价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02

Surveyonself-assessmentoftrainingeffectfortheofbackbonearmyciviliannurses

SHiRui-jie,LiUXi-wen,HUaYan,etal

(Schoolofnursing,FourthmilitarymedicalUniversityofpLa,Xi′an710032)

abstractobjective:tosurveyonself-assessmentoftrainingeffectforcivilianbackbonenursesandtoprovidethescientificevidenceforimprovingthetrainingsystemandmode.

methods:atotalof228nursesfromthearmycivilianbackbonenursestrainingwiththreeitemswereinvestigatedwiththeself-designed"Self-assessmentoftrainingeffectQuestionnaire"byusingtheclustersamplingmethod.

Results:the8overallevaluationweremorethan85.50%,whichwasnecessaryandsatisfiedofthetrainingteacherswere100%.inthe31trainingitems,thetopfiveitemswithimprovementwerelegalknowledgeofmedicalcare(78.95%),theobservationandclassificationofthewoundinbattlefield(78.07%),professionalcareerprogramming(77.63%),professionaletiquettenorms(77.19%),thefirsttechniquesofbattlewoundandtrauma(76.75%).thelastfiveitemswerethepaperwriting(53.07%),theprotectionofmilitarytraininginjury(52.63%),literatureconsulting(52.20%),thepreventionandnursingofmilitarycommonmentaldisorders(51.32%)andtheknowledgeandabilityofhealtheducation(50.88%).

Conclusion:theoverallevaluationontrainingeffectofciviliannursingbackboneisgood,trainingmakescontributiontotheimprovementofhumanequalityandadministration,militarynursingability,theimprovementoftrainingeffectaresmalleronstrongpracticalcontent,suggestingthatfurtherimprovementisimperativeinpracticeteachingmode,curriculumandmethods.

KeywordsCiviliannurses;Backbone;trainingeffect;Self-assessment

军队医院实行文职人员制度,有利于聚集社会优秀人才为军队建设服务,有利于解决军队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文职护士作为军队医院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因其具有学历高、知识面宽、思维活跃等特点[1],加之年龄结构

作者单位:710032西安市陕西省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学教研室

史瑞洁:女,硕士,讲师

通讯作者:尼春萍,女,博士,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合理及地位特殊性,被护理管理者作为护理骨干来培养与任用[2]。在总参谋部、总后勤部领导的指导支持下,我校于2009年首次承担了全军文职护理骨干任职培训任务,培训目标是全面提升军队医院文职护理骨干在军事护理、临床护理技能、人文素养、临床管理、护理科研、护理教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军队医院护理管理队伍的后备人才。现已举办7期,为了不断提升培训效果和质量,完善培训体系和模式,由参加培训的文职护理骨干对培训效果进行自我评价,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2年9月~2013年10月全军文职护理骨干培训班第5~7期共228名学员为调查对象。每期培训时间均为2个月,春、秋季学期各1期。所有参与调查的文职护理骨干均无精神疾病史,自愿参加本次调查。

1.2方法

1.2.1培训内容及方式军队文职护理骨干培训班课程内容包括军事护理技能、临床护理技能、人文素养与临床管理,科研与教学4个模块。整体授课按讲座形式进行,具体培训方式为课堂讲授+实践教学+学术拓展三位一体的方式实施,力争培训效益最大化[3]。

1.2.1.1军事护理技能约占总课程的55%,包括军事基本素质和军事护理核心技能。军事基本素质约占总课程的5%,主要包括军队相关条令条例规定、军人核心价值观、军事基本队列训练等内容;军事护理核心技能占总课程50%,主要包括军队卫生防疫、军队卫生勤务、卫生装备进展、战创伤救护等。旨在提升文职护士的军事基本素养和卫勤保障能力。

1.2.1.2临床护理技能约占总课程的20%,主要包括现代临床护理新技术、新业务、新方法,评判性思维,高级护理实践,医院感染与安全防护等。旨在帮助文职护士了解最新发展前沿,切实提升其临床护理的综合技能。

1.2.1.3人文素养与临床管理约占总课程的15%,主要包括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护理文化与团队精神塑造、人际关系处理技巧等。目的是促进文职护士掌握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强化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意识,并将人性化的管理思路渗透到自己的工作中。

1.2.1.4护理科研与教学约占总课程的10%,主要包括护理科研的选题、设计,数据整理分析,论文撰写,临床护理教学方法等。旨在提升文职护士的临床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1.2.2调查工具根据培训模块和内容设置,自行设计任职培训效果自我评价调查表。由3名护理学专家和2名军事医学专家进行评价、修订,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问卷由3部分组成:(1)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2)培训整体评价,包含认为培训班有必要,认为培训对今后职业生涯很重要,认为培训对自己有帮助,认为培训班管理方式科学合理,认为总体课程设置科学合理,认为培训考核和评价方式合理,对培训师资队伍满意,对培训教学方法满意8个项目,采取五级评分法。(3)培训内容评价,由军事护理技能、临床护理技能、人文素养与临床管理、护理科研与教学4个方面31个项目组成,评价等级为没有提高、有提高-提高的程度(高、一般、低)。

1.2.3调查方法培训结束后进行集中调查,调查前告知调查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和填写方法,使用统一指导语,由专职人员发放问卷,被调查者以无记名方式填写,当场收回问卷。本调查发放问卷236份,收回有效问卷228份,有效回收率为96.61%。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分析处理。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资料本次有效调查文职护士228名,其中男4名,女224名。年龄22~39岁,平均(29.75±4.09)岁。学历:中专38名(16.67%),大专113名(49.56%),本科77名(33.77%)。职称:护士57名(25.00%),护师130名(57.02%),主管护师41名(17.98%)。职务:护士长85名(37.28%),护理部助理员24名(10.53%)。

2.2培训效果自我评价

2.2.1培训整体评价经过2个月的培训,100%(228名)文职护士认为这次全军文职护理骨干培训班有必要,96.49%(220名)文职护士认为培训对今后职业生涯很重要,97.37%(222名)文职护士认为培训对自己有帮助,100%(228名)文职护士对培训师资队伍满意,87.72%(200名)文职护士认为培训班管理方式科学合理,85.53%(195名)文职护士认为总体课程设置科学合理,86.40%(197名)文职护士对培训教学方法满意,90.79%(207名)文职护士认为培训考核和评价方式合理。

2.2.2培训内容评价在31个任职培训项目中,提高程度位于前5位的是医疗护理法律知识(78.95%)、伤病员现场一线的病情观察与分类(78.07%)、护士职业生涯规划(77.63%)、护士职业礼仪规范(77.19%)、战创伤救治与护理(76.75%),位于后5位的是护理论文写作(53.07%)、军事训练伤的防护(52.63%)、文献检索能力(52.20%)、军队常见精神障碍的防护(51.32%)、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50.88%)。结果见表1。

3讨论

3.1培训整体效果好,达到总部预期目标8项整体评价均为85.50%以上,其中认为培训班有必要和对培训师资队伍满意2项评价均为100%。在总部下达培训任务后,我院围绕培训目标,深入研究培训任务,制定培训计划,细化课程安排,各项准备工作扎实细致。在培训师资方面,各教研室遴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员进行授课,并在课前多次组织教员备课试讲,努力创新授课方式,以提升学员兴趣,保证教学质量。此外,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要求,以培训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我院还邀请了某军队综合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临床护士长及相关专业的专家为学员授课。此次培训班积极尝试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理论学习与实践培训、课堂学习与临床见习、专业学习与人文熏陶、学校学习与参观见学等方式相结合,活跃了培训氛围,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结业考核和评价以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核、论文答辩三者结合的形式进行,考察了学员综合能力水平。根据总部要求和军队医院工作实际,对培训班实行了严格军事化管理。在教学保障方面,各职能办公室根据任务分工精心准备,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确保了培训任务的顺利完成。

3.2培训内容设置合理,满足岗位任职需求任职培训项目中,提高程度位于前5位的是医疗护理法律知识、伤病员现场一线的病情观察与分类、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护士职业礼仪规范、战创伤救治与护理。位于首位的是“医疗护理法律知识”,近年来,医患、护患纠纷频发,相关新闻报道频见报端,医疗纠纷正成为消费者投诉的十大热点之一。对文职护理骨干来说,必须学习医疗护理法律知识,加强法律意识,充分认识到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存在的法律问题,同时,在护理活动中必须注意患者的平等待遇权,平等地对待每位患者,满足患者对平等待遇权的心理需求,以减少护理纠纷[4],维护自身和患者的权益和安全。“医疗护理法律知识”“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护士职业礼仪规范”属于“人文素养与临床管理”,一方面说明培训前护士比较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对相关知识学习兴趣浓厚,另一方面体现了任职培训在课程设置上比较符合培训对象的内在需求。我院在前期各军队医院大量调研的基础上,着眼于为军队医院输送后备军事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紧紧围绕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特点及护理专业发展特点,强化培训内容“精、新、军”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重点突出了军事素质、战伤救护、护理管理、人文素养及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的培训,并在实践中根据文职骨干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完善培训内容,从调查结果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伤病员现场一线的病情观察与分类”“战创伤救治与护理”属于“军事护理技能”。新军事的变革使军队卫勤保障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展,未来一定时期内,以非战争军事任务行动应对突发事件将成为我军的重要任务之一[2]。文职护理骨干作为军队医院中坚力量,军事护理技能不可或缺,尼春萍等[5]对1912名文职护士的继续教育需求进行调查显示,93.7%以上文职护士有提高军人素养和提高军事医学及护理学知识技能的需求。沃西文等[6]研究也表明,战创伤救护已成为文职护士关注的热点并提升到首位。通过科学、合理的培训,文职护理骨干强化了卫勤理论知识,提升了战创伤救护技能,提高了自身军事素养,达到了我们设定的培养目标—“着眼于军事护理的特点,力争达到前瞻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3.3实践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培训内容提高程度位于后5位的是护理论文写作、军事训练伤的防护、文献检索能力、军队常见精神障碍的防护、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这5项均为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内容,理论讲授的目的在于提升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是任职培训的第一要求。学员的需求就是我们培训的目标,提示我们:相关内容的培训,在教学内容上应继续不断创新,紧跟医院发展需求和文职骨干的岗位任职需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应更加多元化,如贯穿小组合作式学习法、专题探讨、pBL教学法、场景模拟、实战演练等,进一步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应用技能训练,将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相互渗透,保持序贯性,构建立体感,真正提升文职骨干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达到我们的培训目标。既能让培训学员学有所获,又能达到着力提高学员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强化军事素养,提高军队卫勤保障技能和水平,确保军队医院姓军为兵的属性不变,使其适应现代军事环境及未来高技术条件下作战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同时,在培训中要为文职护理骨干渗透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其做好职业规划、长远规划,保持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处于最佳状态,增强军队医院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和稳定性,确保培训目标和军队护理工作发展一致。

参考文献

[1]王灵,王艳.非现役文职护士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2):1186-1188.

[2]蒋萍萍,柴晓红,熊新娟,等.非现役文职护士核心能力的培训实践[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1):60-62.

[3]徐莎莎,田晓丽,柳琴,等.军队文职人员护理骨干任职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0B):75-76.

[4]马丽丽.护士工作中法律风险讨论与规避[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3(4):311-313.

[5]尼春萍,吕美娜,徐莎莎,等.军队医院文职护士继续教育学习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6a):10-12,41.

[6]沃西文,徐雪.非现役文职护士培训需求及效果调查[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7):782-785.

骨科理论知识内容总结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8年5月42名骨科留学实习医生为研究对象,均为本科实习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1名。对照组中男12名,女9名,其中13名来自非洲、8名来自印度;研究组中男14名,女7名,其中11名来自非洲、10名来自印度。2组实习医生的性别、国别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临床带教,即由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对患者进行查房、问诊、体格检查和诊断,实习医生在旁观看和学习。研究组采用基于问题教学模式进行临床带教,即:首先,带教人员需探寻出留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语言不通、思维方式不同是留学实习医生学习骨科临床知识的最大障碍,在带教过程中应用汉语和英语进行双语教学,在学生不能良好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中文含义之前,采用英语对重点知识和难点内容进行教学,待其汉语水平提高后,再逐渐采用汉语进行教学。为了减少带教人员和留学实习生之间的沟通障碍,带教人员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还可采用人体骨骼标本、手术同步转播、视频观摩和幻灯片演示等方式将骨科临床实践相关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给留学生,以提升其对骨科实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与我国实习医生不同,留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都偏好于亲身动手实践,因此带教人员还需尽快为留学实习生安排动手操作机会,如使其独立完成骨科换药拆线、关节周围骨折的手法复位等,这样不仅能激发其学习热情,还能促进临床实习质量提高。另外,带教老师还需积极培养留学实习医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要求实习医生对患者的主要体征和临床症状进行了解,然后再根据其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出问题,或由带教老师提供问题,供实习医生回答,这样有助于实习医生对骨科疾病临床实践诊断具有大致的了解,并且更好地巩固和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待实习医生掌握一定的临床实践技能,可分管不同的患者,为患者实施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若其治疗上遇到困难,可询问带教老师或自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网络资源等,以保证治疗的规范性。最后,定期组织实习医生参加教学讨论会,重点讨论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带教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总结。2组实习医生均带教4周,实习期结束后进行出科考核。1.3观察指标。对比2组实习医生出科考核成绩,总分为100分,其中基本理论知识占30分、临床实践技能占30分、疾病诊断和检查占20分、患者评价项目考核占20分。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实习医生基本理论知识成绩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临床实践技能、疾病诊断和检查以及患者评价项目考核等出科考核成绩得分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骨科理论知识内容总结篇9

关键词:机能;形态;形体健康课

中图分类号:G80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3―0367―03

形体健康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形体是大学生必备的条件之一。近年来,各国在大学生形体健康方面的研究也日渐深入。德、日、俄罗斯等国家在大学生形体改善的基础理论、教育方案、运动处方等方面的研究都处在领先地位,为本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例如:前苏联著名的《鲁斯塔姆一艾哈迈托夫增高运动处方》,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加以实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日本烟川艾义的《增高法》,全面系统的介绍了身材矮小者应如何增长身高,在日本各个阶层受到重视并被加以贯彻在教育中。对二战后日本人的身高增长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国在大学生形体健康方面的细致调查与对策研究,至今未见较详细的报道。只有一些单一的成果推出。在我国学校体育活动中历来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能和技术、技能发展,并把它列为学校体育课程的主要部分。例如:“三基”原则的贯彻和《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的设立。当前在普通高等院校各类体育专项选修课程的开展,大都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技能知识,但是,对学生形体、形态的教育和影响是随意的,缺少专门性和针对性内容,形体改善效果不佳。通过对河北科技师范学院815名同学和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500名同学的问卷调查,存在驼背、鞍背、溜肩,脊柱侧弯、身材矮小、过胖、过瘦等形体、形态问题的学生占50%以上,甚至有一些学生伴有相应形体、形态性心理障碍(占10.1%)。如果把一些日常生活动中,“摇头晃脑、挤眉弄眼”等不良习惯及不卫生习惯动作算上,问题更严重。在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这一现象亟待解决。

本文研究旨在以体育课教学为主,课后练习为辅助,采用专门性的体育医疗教学手段,使学生的不良形体、形态得到良好的改善,并使学生掌握形体、形态、体育卫生、科学锻炼、营养饮食、恢复、睡眠等人体健康的基础知识,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全面发展方面的特殊作用,以适应普通高等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1999级~2001级815名同学和河北建材学院2000级~2002级500名同学为研究对象,从中选择部分形体健康状况不良者作为授课对象,实施“形体健康课程”教学。以这部分不良形体学生自身基础测量数据为对照组数据,进行教学效果的对比,每学期进行2次测量。尽量做到“统一人员操作”、“统一时间测量”、“统一测量标准”。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收集研究与本课题内容相关的文献、论文、教学模式、课程改革方面的论著,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研究,探索科学合理的体育教育模式,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教学实验法

1.2.2.1实验目的通过教学实践验证“形体健康课”在普通高校体育选修课中的可行性及效果,探索形体健康课对学生不良形体的改善情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和科学的形体健康意识,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1.2.2.2形体健康课教学实验的基本形式由于不良形体的改善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长期、艰苦、系统”的身体影响,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所以,“形体健康课教学实验”是以体育课课上教学为主,课下练习为辅的形式。课上进行不良形体改善理论学习、专门性体操、专门性器械的讲解和示范,检查课后作业练习完成情况。课下安排每天练习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练习中的注意事项,并在下一次课上进行检查。这样增加了身体练习的时间,保证不良形体改善的“连续性、系统性、长期性”。

1.2.2.3实验周期教学实践共进行两个周期。第一教学周期起止时间为: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第二教学周期起止时间为2003年3月至2003年7月。总计32周74学时。

1.2.3动物实验法本文研究通过动物实验也进一步说明“动态的牵拉练习有益于骨骼性状的改变,有益于骨骼内部代谢状况的变化”。可以说明科学的运动锻炼可以改善人体的形体、形态。主要的研究方法和过程是:选8只清洁级近交系日本大耳白兔,7周龄,体重(2.5±0.3)kg,雌雄不限,由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学系提供。选用自行研制的动态牵拉装置实现动态牵拉模拟运动。每一个月进行一次基础测量和x射线拍片,拍摄仰卧后腿股骨、胫骨长度。长度测量采用哈尔滨量具刀具厂提供的游标卡尺(精度为0.02mm)。实验周期为4个月。实验结束后将兔子全部处死,取下股骨、胫骨,进行测量和x射线拍片。

将实验过程中股骨、胫骨与对照组变化情况的记录数据、x射线拍片数据进行统计学方法处理(t检验)。

共计8只兔子全部完成动态牵拉实验,腿部结构完好,功能无异常。将实验组兔腿与对照组兔腿进行比较研究,1个月后测量结果,腿部长度较对照腿增长4.1min,并随实验时间的延长,呈递增趋势。解剖后测量数据显示所有样本均有所增长,股骨平均增长1.56mm、胫骨平均增长2.61mm。均数采用t检验,相差具有显著性。x射线拍片显示骨化中心尚未完全闭合,骺软骨板清晰可见,厚度变薄。片中显示股骨、胫骨长度与对照腿比较有增加,骨径无明显变细。胫骨增长较股骨更显著。

1.2.4数理统计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机处理。

2 结果

形体健康课教学实践1年后的数据,利用测量法和“x”光片评估等方法对学生的教学实验效果进行统计,并以学生自己的的基础测量数据为标准进行对比和分析,通过“X<sup>2</sup>”分割法检验显示“肥胖、驼背、溜肩”效果最好,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o”型腿等效果稍差(p<0.05)。总检验X<sup>2</sup>=34.9871取α=0.01查X<sup>2</sup>n=(5-1)(4-1)=12X<sup>2</sup>(12)0.01=26.22X<sup>2</sup> X<sup>2</sup>>>X<sup>2</sup>(α)0.01p<0.01。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不良形体指标较实验前普遍改善,表明该课程模式对学生部分形体疾病的改善具有实际意义,总有效率为89%,治愈率57.6%。治愈率和显效

率与教学练习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3 讨论分析

3.1形体健康课的效果与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负重对骨量和骨的结构有重要的功能性影响,承重练习可能通过在骨组织中产生的动力性应变而发挥效应。本文研究结果也证明运动锻炼对骨骼有塑性作用,依据“人体形体改善骨生理理论”设计的该课程具有实际效果,总有效率达89%。效果显著的原因是“人体的承载和骨结构产生的应力(stress),应变(Strain)对骨的构型和重建生理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随着骨的载荷增加,其应变量增大达到或超过某一限度时便可以启动构型过程从而使应变增大部位的骨量增加。

我们知道形体和形态的改善可分为:“人体骨骼性状的改善”、“人体骨骼肌性状的改善”。以通过医疗体育手段影响骨骼形状,改善身高为例,人体的生长发育主要指细胞的繁殖和细胞间质的增加所造成的形体上的变化,通常指重量和体积上的变化。身体的生长发育则是指各器官系统在形态结构和机能上的变化,一般以达到成熟时为止,都有科学、严格的规律。然而,先天遗传模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其生长潜力,很大程度上还受后天因素的影响,如营养、心理意愿、精神状态、运动锻炼、生活习惯、地理环境等,都会影响生长发育,其中体育锻炼是最重要的刺激因素。

在河北省普通高等院校开设“体育形体健康课”的目的是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那些有形体健康问题且骨发育尚未完全闭合的学生所采取的补救措施。形体健康教育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总体,包含内容丰富,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作为一门课程已开设多年,形体健康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形体健康课程的开展能有效地弥补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及时有针对性的改善学生形体、形态。多年来我们的体育课程在学生形体、形态方面的重视远远不够,特别是不良形体学生的实际需要被忽视了,体育课程内容中始终缺少相关的形体健康教育内容。“形体健康课程”的研究,试图从这一视角切入,力图改善当前河北省普通高校不良形体大学生的实际状况。通过形体健康教育内容的贯彻与实施,发展学生力量素质,发达肌肉,健骨塑形,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医疗体育卫生知识、技术、机能,培养学生体育健身意识和自我锻炼的方法,使其具备终身体育的基本能力。并通过改善和塑造形体,端正不良行为习惯,(如:挤眉弄眼、摇头晃脑等)。最终使学生在形体和心理上都能得到及时的帮助与提高,身心健康发展,实现体育教育的“教书育人”目的。

3.2形体健康课前景 教学实验课和初步调查显示:面对就业、择偶等压力,大学生对自身的不良形体认识有所提高,大都有强烈的改善愿望。特别是近年来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用人单位不仅需要毕业生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水平,同时还要求应聘者具备良好的形象与气质以及健康的体魄。学生的需要就是课程改革的方向,“体育形体健康课”能够适应当前人才市场、教育市场的需求,是对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内容的完善,也正是对处在抢救阶段(青春发育后期)的大学生不良形体、形态以及不良行为习惯等最后的补救性措施。随着全社会对“形体健康”的认识不断提高,各级院校将会更加重视“形体健康课程”的开展与普及。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1)综上所述,可以说明“体育形体健康课”实施是建立在广泛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基础上的,是结合河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生理特征,所采取的一种积极的体育教育形式,对不良形体学生的改善效果明显,课程可行。该课程研究对开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理论,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健身习惯和科学的形体健康意识具有积极意义。

骨科理论知识内容总结篇10

【关键词】pDCa循环法;肩难产;HeLpeRR程序;专题培训

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又称“戴明环”。它分4个阶段: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ion)总结[1]。肩难产(ShoulderDystocia)是胎头娩出后,胎儿前肩被嵌顿于骨盆入口上方,用常规助产方法不能娩出的一种并发症[2]。因此,肩难产会威胁到母婴的生命安全。作为产科的急症,要求每位产科医生和助产士都要熟练掌握规范的紧急抢救措施。在2009年至2011年,我院赴港高级助产专科护士运用pDCa循环法对52名产科医生及助产士进行HeLpeRR程序的理论及操作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学员的基本资料产科医护人员52名中,男2名,女50名,年龄21-45岁,平均33岁。学历:中专3名,大专8名,本科及以上41名。职称:初级22名,中级20名,高级10名。工作1-5年的有36人,工作6-15年的有16人,平均为8年。其中助产士28名,医生24名。

1.2方法

1.2.1调查分析阶段(plan)设计调查问卷,调查产科医务人员对培训的需求。共发放调查问卷52份,均有效收回,见表1。

调查显示,高年资的医护人员对操作技术的要求更高,低年资的医护人员对处理肩难产的记录书写及如何及时判断肩难产等方面要求较高。根据各层次医护人员对肩难产处理的要求不同,作出不同的培训安排:培训内容及目标、培训地点及课程、人员组织等。培训物品的准备:培训课室、培训器材。制定目标:通过理论知识及操作录像的学习、小组模拟演练等,使参与该项抢救的全部医护人员都能掌握HeLpeRR程序的相关理论知识、熟练地在模型上演示肩难产的处理技巧、完成护理记录的书写。

1.2.2执行阶段(Do)

1.2.2.1组成专业培训团队,将培训、考核的具体内容和日程安排发给每位学员。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工龄1-5年的医护人员认为最需学习的是肩难产的识别与记录的书写;工龄6-15年的医护人员认为最需学习的是处理肩难产操作技术的强化及技术的最新动向。

1.2.2.2理论知识的培训将培训人员分为两批,第一批为高年资的医护人员,第二批为低年资的医护人员。课时均为3h。培训内容包括:

1.2.2.2.1肩难产发生的机理、风险因素和母婴并发症①问病史,根据:宫高+腹围>140,宫高*腹围+200计算;②辅助检查示,BpD为10cm,FL为8cm;③超过3.5kg提示有肩难产风险,做好充分准备。估计胎儿体重约为4500g宜行剖宫产术(排除骨盆出口明显宽大者)[3]。④扁平骨盆,耻骨弓过低。⑤第一产程进展缓慢,第二产程延长。⑥膀胱充盈。

1.2.2.2.2HeLpeRR程序的正确应用胎头娩出后,在阴道口伸缩,呈“龟缩征”,轻轻牵拉不能娩出。马上启动HeLpeRR程序处理肩难产:H:通知支持;e:评估会阴切口是否足够大;L:屈曲两大腿;p:耻骨联合上加压,可采用持续加压法或间断加压法,切记不可在宫底加压;e:进入内部操作(Rubin法、woods旋转法及反向woods旋转法);R:先娩后臂法;R:将产妇转成四肢着床的姿势(可以使骨盆出口前后径增加约20mm,有利于娩出后胎肩)。

1.2.2.2.3完成记录的书写应用艰难产抢救记录表,准确填写各项内容。按照高低年资的医务工作者的学习需求,各有侧重地进行授课。

1.2.2.3操作培训分两批进行,第一批为高年资的医护人员,第二批为低年资的医护人员。课时均为3h。先观看处理肩难产的操作录像,然后授课老师运用HeLpeRR程序操作手法在模型上进行示范。最后,分小组进行操作练习,平均8-9人一组,共分为3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的每位学员对抢救中的每个角色熟练掌握。低年资的产科工作人员侧重于操作的配合与操作的手法,高年资的工作人员侧重于操作手法的原理及在操作中如何指导下级人员更好地完成配合。

1.2.3检查阶段(Check)考核采用百分制计分。理论考核占30%,操作考核占70%。总分达85分为合格。不合格者继续练习,至补考合格。理论考核:理论知识培训前后对学员进行处理肩难产知识的测验。操作考核:对每个小组进行考核,考核员随机安排考试者在抢救中的角色,考试结束后由考核员进行总结,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考核成绩可作为下一年度师资候选人指标之一,以激励产科医护人员更加重视培训。

1.2.4处理阶段(action)培训结束后,针对培训前后的成绩、学员对培训内容及方式的意见进行总结分析,不断的总结整改,再进入下一轮pDCa循环。经过总结改进,制定出规范的处理肩难产的流程指引,作为科室的一项操作流程,科内人员必须全部掌握。

1.2.5统计学方法对比培训前后医护人员理论及操作考核的成绩。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52名医护人员培训前后理论知识及操作考核成绩见表2。

3讨论

目前,在我国,产科医生和助产士在学校均没有接受过处理肩难产的系统的培训,加上肩难产在临床中较少见,临床产科医生及助产士在实践中操作的机会较少,万一发生肩难产,就会惊慌或动作粗暴,对母婴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美国妇产学院(aCoG)早在1991年已推荐使用HeLpeRR程序处理肩难产[4]。2009年我院助产赴港专科护士学成归来,对产科的医护人员进行HeLpeRR程序的培训,并组织讨论制定科室处理肩难产的流程指引。在培训中采用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循环管理法[5],动态循环地实施肩难产的培训和管理。由于肩难产难以预测,为了避免医务人员的操作技术日久生疏,必须经常培训,制定持续的培训计划。科室规定低年资的医护人员每3个月进行理一次理论与操作的培训及考核,高年资的产科医护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理论及操作培训及考核。根据调查问卷中反馈的问题进行重点培训。从而提高每一位医护人员处理肩难产的能力。

两年来,应用pDCa循环法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大大地提高了临床医生和助产士的业务技术,减少新生儿及产妇的产伤。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待改善之处,我院的护理骨干将会不断努力,继续应用pDCa循环法在更多的培训中,以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彭刚艺,陈伟菊.护理管理工作规范.广东科技出版社,2011:105.

[2]王长丽,牛秀敏.产科急症病例精编[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04.

[3]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