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专业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3:56

生物技术专业前景篇1

关键词:高职教学生物技术教学实践

生物技术目前已由人们观念里传统高深的技术已经向大众开始逐渐普及起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其已经逐渐向多个领域进行扩展,比如农、牧、渔、园林、工业、环保、医药、食品等众多行业都与生物技术密不可分。所以,我们社会对于生物技术及其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升高。在我国的各大院校,都已经建立和发展了和生物技术相关的专业院、系等,对生物技术发展和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生物技术及相关专业的开设仅仅只有十几年的时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比较“年轻”的专业。因为培养的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所以这对培养对象的动手实践能力就相对要求较高,可以说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决定着自身在未来所从事这个行业领域的生存。高职院校怎样在这种要求环境下,立足自身实际,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具有更高的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发展和需求,高职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发展应着重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对学科专业定位问题

由生物技术是一个涵盖领域非常宽泛的专业,在发展的早期只有食品与发酵一个专业方向,而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专业范围被大大拓宽,包括了生物制药、食品发酵、环境保护、动植物细胞培养、生化工程、农产品深加工等。那么这样一样,覆盖领域如此的科学专业,对高职院校而言,怎样定位学科发展是尤为关键的。高职院校的生物技术及其应用专业的学科定位,既不同于大学本科的教育,也不应同于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它是处在这个专业领域比较中间的位置。所以,既要定位于有研究倾向的发展,又要非常地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后者是高职院校学科定位的重中之重。既要培养对专业的创新研究能力,可以以这个为导向,引导学生在真正实际的操作实践中能够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实践环节。这样,才可以说把高职院校的对生物专业技术及应用专业培养目标定准,这也为具体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问题奠定了方向性上的基础。

二、专业建设发展问题

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建设应该建立有鲜明特点高职教育特色体系,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和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来进行专业建设发展。一是形成三级梯队教育。这三级分别是指部级、省级、校级的名师梯队。在实际建设中,要积极依靠校外力量,特别是要省的投入,积极聘请全国比较知名的教师在学校进行指导和讲学,同时也要主动邀请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来学校进行参观并请他们提出宝贵意见的方式,来打造全方位的学习机会,为专业建设和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建立课程建设新机制。在这方面,可以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并建立开放、多元、动态的课程体系,以国家、省级、校级、院(系)级的四级课程建设机制,并通过校企合作深度互融共同开发课程;特别是要综合课程和实训课程建设为重点带动相关课程的资源建设,使专业课程体系更趋开放、多元和动态。三是建立工学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这种模式,目前呢,中职院校采用的比较多,比如对于操作性特别强的专业来说,在学生进校的第一年就把基础课和专业课学完,从第二年开始直到学生毕业,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把学生送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在实际岗位中不断锻炼,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也是未来高职院校建立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的趋势。这种模式一方面解决了企业人员的紧缺,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顶岗实习锻炼的机会,实现校企的“双赢”,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组成企业实践服务团,让学生在专业相关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彰显专业特色,鼓励学生深入企业,倡导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三、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问题

人才培养方案是具体人才培养实施的指导方针,一些从事人才培养的工作都应以为依据,结合高职院校学科专业定位和专业建设发展来看,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依据岗位来开发课程体系。通过生物技术类企业岗位调研,进行岗位群定位、技能需求分析、设立知识技能模块、重构课程体系、建立基于岗位需求的专业培养方案。针对学生要建立两个平台,一个是人文素质基础模块、另一个是生物基础知识模块,这两个模块可以使得学生看到自身存在短板,针对问题找出在学习和实习中有针对性地提高的地方。二是依据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体系。根据就业岗位每项任务的工作过程,分析每一个工作步骤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把学习性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 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确定教学内容,并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排列,建立专业课程体系。三是按照职业要求优化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过程导向序化成若干个工作项目,作为成功完成每项工作项目支撑点的课程教学,结合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优化与整合,将工作和学习融合起来,满足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理论和实践;同时,需要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技术模块的设计,将知识点项目化,设计项目化课程。四是建立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设计和建立要以工作过程为基础,形成在“做中教、在做中学”这样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其一切的教学内容与环节都要围绕实践来展开,可以以生产为载体,实行任务驱动导向,从而体现高职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以课程学习为主线,以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成立课程学习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采的第二课堂活动,融学与做为一体。可以模拟企业生产流程再现企业真实环境,一方面根据企业生产不同目标产品,模拟企业流程开设综合性大实验,另一方面从实训环境、实训设备和器材购置上向企业的真实情况靠近,在学校营造和模拟一种实际的职业环境。其实这种方式,就是要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课程的力度。五是注重课程网站建设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程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建立交流讨论平台,提供电子课件、常见问题解答、仪器使用方法、学习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源和网站链接课外拓展等学习资源,帮助同学对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使课堂得以延伸。

四、课程设计问题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相关课程操作环节比较多,所以建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考核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实践教学与质量的反馈,又能直接地反馈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既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制度里应包括到课情况,实际态度,实验原理的掌握,基本操作过程,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分析报告几个方面,并根据课程具体设定每部分应占的比例。应向学生说明制度,这样才能利用它真实地评价学生实践的成绩,提高学生参加课程实践环节的自觉性,从而使学生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得以加强。当然,在课程设计中,在加大操作实践课的同时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讲解,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是操作,但正确操作的前提是理论知识,因此在教学中不能认为教师什么也不讲就能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因为高职的学生的主要特点是知识基础相对差一些,如果教师不进行必要的讲解,让学生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去操作反而使他们丧失了兴趣和信心。说明了原理、让学生充分了解原理、机制对于实践大有裨益。其实,在讲解的过程中只需要注意强调注意事项和简单过程,而把为什么要注意及实验应该出现的现象或结果设为疑问,多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有效的积极思维状态。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实践,可以提高学生们探究疑问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们的独立思维能力。在课程教学环节,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方式方法,比如可以在一定条件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多分组,这样可以克服实验仪器设备数量少、价格贵、器材耗损大等困难,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实际操作和动手机会、发现问题可以积极解决。克服传统的整班进操作间,一人做、多人看的传统形式。再比如可以把整班分成几个部分,按次序分批进行实验,使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这样虽然一个班级的实践操作环节时间会大大延长,但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高的机会。教师在学生课程学习和实践过程中需要进行耐心细致地指导,不断发现并纠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错误的操作手法,解答疑难问题,更重要的是起到了督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凤霞,史晓华. 对高职院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现状的调查与讨论[J]. 职业教育研究,2008(7)

生物技术专业前景篇2

我国的物流产业将会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迅速增长,未来国内物流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基于这种预期,近年来物流管理专业蓬勃发展。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自主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仅有几所,从2000年开始,教育部特设了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专业,截止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有近360所,其中开办博士研究生层次的高校有12所,开办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层次的高校有20多所,专、本科层次的高校各占一半左右,至于在其他专业下面把物流管理作为专业方向的高校更是数不胜数。也就是说,全国一千多所高校里,几乎有四分之一的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并且有很多高校还在申办物流专业。

从专业发展背景来看,我国目前开办物流管理专科教育的高校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具有交通运输等工科行业背景的高校,比如航运、公路、铁路、民航等专科及高职院校,这些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大多是在交通运输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是具有物资管理、贸易流通类专业背景的高校,比如原物资部、商业部所属的部分高校,这些高校的物流专业基本是在原物资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是具有电子信息行业背景的高校,比如部分邮电类高校,这些高校更偏重于电子商务基础上的物流专业教育;四是没有任何与物流主体功能相关行业背景的高校,以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为基础而开办的。

2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生就业分析

2.1行业背景不同的高校,学生就业差异较大

正如前面分析,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分为以上几个类型,各自有不同的行业背景。反映在学生就业方面,出现了不同行业背景的高校学生就业差异较大的局面,比如,具有海运或水运行业背景的高校,在港口、货代、船代等部门就业具有明显优势,而具有铁路行业背景高校的毕业生,在铁路及相关部门就业具有明显优势。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一方面是该类高校与以前的办学部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另一方面,该类学校的教学始终围绕着行业背景而展开,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所以毕业生受本行业企业的欢迎。而没有行业背景的高校,学生就业的单位较为繁杂,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甚至在专业外就业。

2.2就业数量较高,就业质量偏低

由于物流行业发展较快,物流人才缺口较大,因此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相比较好,基本都可以在本行业或其他行业的相关岗位内找到工作。但与之对应的就业质量则较低,比如工作环境、工作报酬、劳动保护和劳动关系等方面明显较差,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大学生就业整体环境的影响外,和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也密不可分,行业发展的低端,造成低端岗位成为吸纳毕业生的主体。

2.3学生就业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别

由于物流产业在不同的地域发展程度不一,产业规模差异较大,因此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在地域上存在明显差别。对不同地域的多所高校和物流企业进行调查后发现,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明显随区域变化而变化:沿海港口城市对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较大,而内地需求较小;而内地经济总量越大的区域,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较大,经济总量小的区域,物流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则少。之所以出现以上情况,显然是由于物流产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行业特点而造成的。

3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教育存在的问题

3.1专业课程设置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物流的功能较多,物流产业本身又包含很多不同的业态,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主干学科涉及管理、经济、工程技术等许多方面,涉及面很宽。目前在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设置上,除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有意识地重点开设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以外,现在大多数高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大杂烩”型,就是从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的课程里抽出与物流相关的课程组成物流专业的专业课,课程内容与其他专业严重重复,缺乏反映本专业核心竞争力的课程,或者虽有该类课程,但课程内容空泛,不够深入,无法体现本专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3.2课程内容过于宏观,微观研究不足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材理论性偏强,基本都是一些空洞的对物流活动的“意义”、“分类”、“原则”、“特点”的简单概括,类似于科普读物,内容过于宏观和常识化、理论化、感性化。为数不多的反映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如《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课程却需要良好的数理分析能力,而多数高校物流管理类专业学生在高中阶段以文科为学习背景,识记能力偏强,而定量分析能力偏弱,因此该类课程的讲解也很难深入。另外,涉及企业层面的具体操作流程或者运作过程的内容则少之又少,没有突出企业员工层面必备能力的培养,对微观的物流运作缺乏足够的训练。

3.3重管理能力的培养,轻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高校招生规模连年扩大的背景下,专科层次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基本上是操作层面的岗位,因此对毕业生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而对其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并无过高要求。在能力培养上,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管理能力,更需要具备强大的技术操作能力。而目前的专科层次物流专业教育则偏重管理能力的培养,学生谈起理论来头头是道,而对物流技术与装备等方面的内容则明显缺失,这与物流行业的需求状况明显错位。反映到现实中,就出现以下现象:企业招不到适用的毕业生,而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却充斥市场。虽然多数高校设置有物流实验室作为模拟训练场所,但仅具有认知实习的作用,与物流运作的实际状况差距很大。

4采取的措施

4.1强化反映本专业核心竞争能力课程的设置

任何一个专业都有其特有的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是该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主要标志。如果一个专业没有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和建立在该基础之上的核心竞争力,那么该专业就不能称为“专”业了。那么物流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物流专业是一门多重交叉学科,笔者认为其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技术和信息之上的运作管理能力。没有技术和信息支撑的物流运作管理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同样,缺乏运作管理能力的运输、配送、仓储等活动也不是现代物流业的核心能力的体现。

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笔者建议采取“经济管理+信息管理+技术装备”的“三大模块”结构。“技术装备”是指要让学生掌握物流技术与准备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初步操作常见的物流技术装备;“信息管理”是指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物流软件的使用和维护;“经济管理”是指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定量分析和优化管理能力。“经济管理”模块目前已经十分重视,而“技术装备”和“信息管理”模块是需要加强的部分。

4.2围绕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确定专业课程设置

物流管理专科层次的办学主要是以为当地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因此专业课程的课程不能想当然地设置,而是一定要找准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定位,一定要结合行业或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定位来设置专业课程。例如沿海港口城市的物流产业发展一般都依托于当地港口和航运业,因此当地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可以侧重国际物流,以此为核心开展专业教育,细化国际物流相关的知识体系,力争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港口、航运方面的人才;内地商贸业发达的城市,专业课程可以侧重于配送、采购等课程,以此为核心展开专业教育,细化与配送、采购相关的知识体系,力争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理货员、采购员等职业人才。

4.3突出岗位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连年扩招的背景下,官方明确把专科教育定位“为生产、服务、管理的第一线培养高级实用人才”,专科层次的毕业生就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是操作型人才,不是执行层次的人才,更不是决策层的人才。因此,物流管理专业专科教育除了对学生的基本知识能力的培养外,学生的岗位工作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要,必须加大这方面的培养力度,而不能依旧偏重于理论知识。

5结束语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现状下,专科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一定要以物流产业发展现状为依托,以就业市场的现实为导向,围绕物流产业发展,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更要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能力,更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技术,最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恒勤,安立华.物流专业设置于课程内容避免交叉重复的探讨[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5):113-115.

[2]卜蕾,边锐杰,杨霞芳.物流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物流科技,2011(5):122-123.

[3]马建,李晓霞,胡大伟,等.物流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及教材建设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2):111-113.

[4]张一峰.中日两国物流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n].现代物流报,2006-12-18(6).

[5]李莉.论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及培养[J].物流技术,2009,28(2):58-61.

生物技术专业前景篇3

环境工程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新兴综合性、边缘性学科,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涵盖了化学、物理、生物以及经济学的各个方面,研究对象包括各种影响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等。

实力院校: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就业城市分布趋向:上海、江苏、山东、湖北、广东。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测量学、水力学与水泵、水处理微生物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

毕业生能力展示:掌握普通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微生物学、水力学、电工学、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有污染物监测和分析、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初步能力;了解环境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职业前景: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建筑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公司、设计单位、厂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给排水工程师,专门从事给排水设计工作;工程项目经理,进行污水处理厂等设施施工的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及监督工作;环境工程师,到环保局和环保公司进行环境管理和研究工作。

报考须知:需要掌握好化学、数学和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关注生态环境相关的报道;色弱、色盲者不可报考。

职业点评:

1.环境监测工程技术员

环境监测工程技术员是对环境质量状况及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测性测定和预测预报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作内容主要有:对环境监测系统进行管理;制定监测条例和监测技术规范;制定总体检测计划,对建立监测机构、确定相应的分析测量系统和监测技术质量保证、数据处理手段、综合评价方法、监测新技术应用等,进行技术研究和技术管理;对环境质量状况和污染物的浓度、形态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常规监测和研究;对环境质量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研究;对突发性的污染事故进行环境监测,分析环境恢复过程中的环境质量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提供监测数据。

2.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员

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员是对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噪声、放射性改造工程等环境污染预防和控制工程等进行工艺设计、改进,设备研制、改装、调试运行的工程技术人员。

工作内容主要有:对污染物排放控制、固体废物的处理进行工艺流程设计、改进、试验,确定工艺条件;对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备进行设计、改造、安装、调试;研究规划区域性环境问题,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控制污染源排放,因地制宜采取区域性治理技术。

生物系统工程

生物系统工程专业是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科学和信息技术,以生物生产及相关的环境和工程设施为研究对象,为生物的生产、加工与资源的合理利用服务的一门工程技术类学科。它并不研究生物学本身的发展规律,也不是生物学知识在某一特定领域的应用,而是通过了解生物学的知识和发展规律,应用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为生物生长创造最适宜的环境,提高生物的生产效率,从而使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本专业除为农业服务外,还将为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生物制品的加工和建立能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生物系统提供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装备。本专业的设立能促进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进一步交叉,为生物类学科的发展提供工程技术手段和设施。

实力院校: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

主要课程:工程生物学、生物系统控制工程、生物系统传输过程、生物物料学、生物系统模拟、生物生产机器人、测试技术与生物传感器、微机原理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图像处理、精细农业与3S技术、控制理论、生物环境工程、系统分析与系统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和生物环境检测技术等。

毕业生能力展示: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设计方法;掌握信号检测和信号处理及分析的基本理论;具有生物系统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生物系统工程的科学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生物系统工程研究与开发的初步能力。

职业前景:生物系统工程师可以在以下众多领域寻找到就业机会,如生物加工工程、生态系统工程、食品工程、园艺工程、农业工程、动物系统工程、水产工程、人类工程、医学工程、微生物系统工程、残疾人康复工程、水资源和环境工程等等。而且,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生物系统的了解进一步深入,操纵和控制生物系统的能力进―步加强,生物系统工程师的就业前景也将更加美好。

报考须知:生物、数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扎实。

职业点评:生物系统工程师

生物系统工程师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的独特的工程师。除了将数理化作为基础以外,他们还应对生物学的潜在应用有全方位的了解,是既具备高等工程学科的良好基础,又具备生物学的良好基础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将先进的工程原理与设计应用于生物系统中,解决与生物生产和加工相关的工程问题,改善生物生产手段和生物生长环境,控制生物生长过程和生物物料的加工过程,设计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生物系统,为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装备。

生物系统工程师是专业工程师和生物学家沟通的桥梁,有能力承担跨学科、跨专业的重大交叉项目或工程,成为组织和协调生物学家与专业工程师共同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通过培养后,生物系统工程师不仅具有生物学家所需要的描述和联想的能力,而且具备工程师所需要的计算和构思的能力,并了解工程手段对植物、动物、人类和环境的潜在影响。生物系统工程师在专业上所具备的这种适应能力,将会使用人单位感受到他们的实力,使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独一无二的有利地位,其就业领域也将非常广阔。

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野生动物的繁殖、驯养、检疫、疾病防治和自然保护区的规划设计,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在这一大形势下,野生动物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专业正逐渐热起来。

实力院校:东北林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西南林学院。

就业城市分布趋向:黑龙江、贵州、江西、浙江、吉林。

主要课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生态学、森林环境学、生物技术、动物学、野生动物组织解剖学、生物化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野生动物生理学等。

毕业生能力展示:具备扎实的数理化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林学、生物学、畜牧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显微制片、生物化学分析、饲料营养成分分析、野生动物无线电遥测技术、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及自然保护区资源调查方法;具有野生动物繁育、保护、利用、疾病防治、检疫,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动植物资源调查、监测及经营管理的初步能力;熟悉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利用及森林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野生动物学科、保护生物学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职业前景:到野生动物科研院所、国家海关和边境口岸、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动物园、野生动物拯救中心、饲养场等部门或单位,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和利用、检疫及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等工作。

报考须知:学习本专业,要求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喜欢研究动物生活习性、观察动物生长环境等;色弱、色盲、嗅觉迟钝或丧失者慎报。

职业点评:野生动物保护与繁殖工程技术员

野生动物保护与繁殖工程技术员是从事野生动物资源调查、规划、设计,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监测,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和野生地狩猎、经营、利用的工程技术人员。

工作内容主要有:研究、调查、评估野生动物资源量,制定养护、增殖及狩猎经营的技术措施;监测和分析野生动物资源种群动态和繁殖、栖息、迁移生态规律;研究野生动物资源的驯化、养护、增殖技术和管理;勘查野生动物资源,制定总体规划和经营方案;设计、试验、研制猎枪、猎具,改进狩猎经营技术;研究野生动物肉、毛皮产品测定、分析、储藏技术,设计改进毛皮加工工艺。

园林学

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尤其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园林的主要作用有三个:供人们游乐休息、美化环境、改善生态。

园林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以环境艺术和美学的独特视角,用建筑学和工程学的设计理念,创造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的理想人居空间。

实力院校:南京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

就业城市分布趋向: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广东、黑龙江。

主要课程:生态学(包括景观生态、植物生态、城市生态)、观赏植物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插花艺术、园林史、绘画、设计初步、环境艺术学、植物造景设计原理等。

毕业生能力展示: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生物学、林学、建筑学、设计艺术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管理的技术;掌握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掌握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具有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初步能力;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及国土资源管理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职业前景:主要在城建委、园林局、城乡设计院、环保局、林业局、工程监理部门、花木公司、教学科研部门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公园设计、风景区设计、居住区设计、室内装潢设计、绿化工程施工及工程监理、珍稀观赏植物的规模化生产、苗木经营及相关的教学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承担以下领域的相关工作:居住社区的规划设计,包括从总体布局、道路组织到绿地系统的布局和设计;城市设计;城乡与区域景观及生态规划;自然与文化保护地规划设计;旅游地规划;等等。

报考须知:要求学生有较好的美术基础和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较宽的知识面;色弱者不可报考。

职业点评:风景园林工程技术员

风景园林工程技术员是从事以园林艺术、环境生态、园林建筑和园林工程为综合基础的风景区及各类型城镇园林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施工的工程技术人员。

工作内容主要有:研究、开发景观生态、园林艺术、风景园林建筑和工程应用;进行风景名胜区的规划与设计;进行总体规划图、鸟瞰图模型及地形、地貌、水体设计和园林绿地设计等城市公园总体设计;进行园林建筑、园林工程设计;对风景园林工程进行施工管理。

水产养殖学

水产养殖学是运用现代生物科技、化学、环境科学、工程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以水产经济动植物如鱼、虾、海藻等为研究对象,探索水产经济动植物养殖技术的应用、开发及养殖经营管理,开发先进的渔业技术的一门学科。水产养殖学分为淡水养殖和海水养殖。我国海洋与淡水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淡水水域最广、淡水渔业产值最高的国家,淡水养殖技术有良好基础与丰富经验。因此,淡水渔业的发展潜力非常广大。

实力院校:暨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大连水产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就业城市分布趋向:福建、江苏、山东、湖北、广东。

主要课程:鱼类增养殖学、甲壳动物增养殖学、水产动物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海藻与海藻栽培学、水环境化学等。

毕业生能力展示: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水产经济动植物的增养殖技术、营养与饲料和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养殖鱼类、甲壳类、藻类(可选择其中的2~3类)的人工育苗、育种和成体的集约化养殖等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掌握内陆水域、浅海、滩涂的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与规划的基本方法;了解现代化养殖工程、海洋渔业和水产品加工利用的基本知识;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水产增养殖学、生命科学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职业前景:从事渔业方面的工作,主要在水产部门从事水产品的增殖、养殖、保藏、加工利用等工作;从事渔业技术设备研究、制造工作;到海洋、海运、轻工、外贸、环保等部门从事科研工作。

报考须知:对水产养殖感兴趣,有严谨的工作态度,喜欢养鱼,了解鱼的习性;色盲、色弱、嗅觉不正常的学生不能报考。

职业点评:水产养殖工程技术员

生物技术专业前景篇4

舞台艺术专业的风景写生课程,就是在对客观物象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个人主观的表现和加工的艺术创作,对学生进行与舞台艺术相关的空间属性的多方面艺术修养的训练,所以风景写生是舞台艺术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风景写生课程是把学生从室内课堂的狭小空间引领到大自然广阔的场景中去,培养学生对空间构图、外光色彩规律、景物的繁简取舍的概括、提炼、加工的技能训练,掌握迅速、实用、高效的草稿构图能力,为日后的其他舞台美术设计课打下必要的基础并积累创作素材,同时对学生舞台艺术审美的提高进行基础素质培养。

舞台艺术专业风景写生课的内容与授课过程

在舞台艺术专业的风景写生教学中,为了尽快提高学生室外写生的适应能力,在课堂上讲授理论基础知识是必要的。让学生了解风景写生是一种让学生面对复杂的自然景物时,进行取景、构图、设色等技法和规律而进行的外光色彩训练学习。这种训练学习在让学生回归自然的同时,为日后的其他舞台美术设计课打下必要的基础并积累创作素材,同时对学生舞台艺术审美的提高奠定必要的修养。因此理论的学了指导学生后期的写生实践外,更重要的是讲授风景写生课的重要意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一系列前期的风景写生理论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艺术理论知识之后,再引领学生到室外进行风景写生是对舞台艺术专业后续课程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初学风景写生,不宜选过于复杂的景物。由于高考专业课没有风景写生或创作考试,所以学生对风景写生普遍比较陌生,甚至大半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教师应该为学生选择有近景、中景、远景的对象进行写生,要选择一些造型和色彩单纯的景点,这可以训练学生对空间透视的了解和掌握,并学习色彩由于空间距离跨度所呈现的变化等等规律。动笔之前,要培养学生对广阔空间的观察力。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如何主观地遵循一定艺术规律从大自然繁杂的元素中抽取我们需要的部分作为风景写生作业的基本构成。这也是未来舞台设计中如何在繁多的材料因素中迅速形成自己所需要的艺术作品的雏形。

接下来要求学生在小的草纸上进行快速构图,对眼前的景物进行框架构建,锻炼学生掌握迅速实用高效的草稿构图能力,这对于日后的舞台艺术设计实际工作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在未来设计舞台工程中,要求学生们把一系列数量庞大的音响器材安置在宽阔的音乐剧场中,这时候学生要迅速高效地勾勒出设计草稿,这考验着他们对于空间造型的素养。教师指导学生写生过程中,和一般意义上的风景写生要求本质是一样的,就是通过写生作业的描绘过程,学习与舞台空间感相联系的各种因素,如透视、明暗层次对比、色彩冷暖及纯度对比、空间分割面积的对比等,目的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些艺术素养与舞台艺术设计相结合的理念。这也是舞台设计色彩因素的本质追求。最后,给同学们讲解在风景写生过程中怎样对广阔空间不同质感、形体、色彩的对象进行整体概括表现能力。

在写生过程中,学生不可能把看到的眼前客观对象全部表现到画面上去,学生对景物的繁简取舍能力体现是很重要的。因为未来所要研究的舞台艺术给予观众的视觉感受都是随着时间、光线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舞台艺术专业的学生的风景写生课程是把生动、即时的景色表现到画面里来,由此训练学生创作出适当主观夸张而又反映客观物象的艺术作品。虽然作品是观察客观物象的,但是在写生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对景物的感受能力、创造意识、想象能力是我们这门课程的重点。写生所表现的的形象要在观察景物之后进行主观的理解、提炼,加工、取舍而形成的,启发学生在运用光、色、点、线、面、节奏与韵律等视觉语言时,要结合舞台设计的构成规律,不能一味跟着客观物象的表象走,从而变成客观对象的奴隶。这正是与变幻莫测的舞台布景、灯光、空间有其类似的艺术规律。

当写生作业完成时,教师要和同学们坐下来一起讨论风景写生,与舞台设计的联系和借鉴,探讨在这个风景写生过程中学到了哪些对我们日后的舞台艺术专业学习是有益处的知识,这些知识和舞台艺术设计的具体联系是怎样的,未来我们要怎样把这些知识运用到舞台艺术专业学习中去。最后教师总结风景写生,要明确指出如何提高对空间景物的审美意境和审美情调的感悟力,怎样在画面上进行内心表达以及色彩风景独有审美品质,进一步加强认识舞台艺术中空间感的深刻内涵。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的艺术表现能力,适当地夸张和整合是艺术品内涵的基本要素,也是舞台艺术专业未来学习的重要基本素质训练内容。

舞台艺术专业学生进行风景写生课程的新理念

舞台艺术是以服务于文艺演出为基本目标,是由舞台、布景、道具、灯光等成分以及由空间、形状、光色、质感、活动等因素所构成的空间与时间的综合体。其特点是在广阔的空间给观众呈现以视觉欣赏为审美主体的艺术形式。这就需要我们到户外广阔的空间进行写生练习来对室内教学进行必要的补充,有目的、分阶段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为将来的绘景等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生物技术专业前景篇5

关键词:数字媒体;数字媒体专业;发展方向;发展前景

现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媒体运营网站和社交媒体成为数字媒体发展的方向。未来五年,我国将大力支持数字媒体的发展,在数字媒体的技术上不断创新,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这个发展方向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对于有数字媒体专业的高校,根据这个发展方向,制定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传授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

一、数字媒体与数字媒体专业的介绍

数字媒体是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式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它属于工学学科门类。数字媒体根据记录、处理、传播、获取信息过程中,又分为逻辑媒体和实物媒体。逻辑媒体是文字、图形、声音等等能够让人们产生感觉的一种编码媒体。实物媒体是基于逻辑媒体信息传输、信息显示的新媒体。逻辑媒体与实物媒体相结合,构成了新时代的数字媒体。

数字媒体专业是指培养具备技术素质和艺术素质的现代综合素质人才的新兴专业。数字媒体专业着重技术、艺术素质的培养,以求能够让学生适应新媒体的技术创新,艺术创作等等。

二、数字媒体专业发展的方向

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与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相关的影视、图书、新闻等等文化媒体行业。当然,还有国家机关部门,高等院校、电视台等等产品设计、软件开发创新制作方面的企业。无论是媒体行业还是媒体企业,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是明确的,这就表明,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基于数字媒体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为导向。

对于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在我国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探索培养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与国际数字媒体专业学校合作,借鉴先进教学方法,实行双语教学,聘请知名数字媒体的教师,加强学生的技术创新,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已经成为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的主要模式。我国数字媒体专业高校携手国际知名高校,同时加强与数字媒体企业合作,在达到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目标后,跟企业签署双方合作协议,培养技术型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无论是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还是校企合作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都是为了数字媒体市场的需求,拓宽数字媒体专业的就业之路,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以此作为数字媒体专业发展方向的一个导向。

三、数字媒体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了解了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方向,结合数字媒体数字产业的发展现状,来分析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前景。

从数字媒体专业就业方向来分析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前景,虽然比较单一,但是也能看出数字媒体专业发展前景广阔。当然,数字媒体市场的广阔,也显现出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我国数字媒体产业虽然比西方国家起步晚,但是由于借助西方国家的经验,凭借政府的大力支持,规模不断增长。就拿我国影视媒体产业为例,现今影视产业推出大批的影视明星,这些明星通过公众形象和社会舆论推动影视产业的发展,影视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数字媒体的发展。这种“产业链”的效应表明,数字媒体理念可以渗透于每个文化媒体行业,也可以进军每个创新制作企业。

数字媒体行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是很有希望的,国家自从近几年支持数字媒体技术研发开始,数字媒体产业被定为媒体专业技术的学生就业的重要领域。沿海城市数字媒体产业发展迅猛,相关院校新增数字媒体专业,根据沿海城市自媒体发展的速度,培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和艺术专业的学生,改善数字媒体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现象。据预测,沿海城市产业经济的发展,数字媒体产业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政府大力支持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旨在培养有一定艺术修养和理论基础,又有高素质专业技术的学生,带动数字媒体产业经济的发展,从而达到沿海城市经济不断增长的目的。

数字媒体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一方面能够打开数字媒体的潜在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就业渠道广而多,就业选择易而多。

现在社会是信息技术社会,人们生活当中获取信息的途径也从“道听途说”变成影视广告,新闻播报等等。影视是数字媒体技术专应用领域之一,也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中一种有声、有图的信息传播。现今影视广告铺天盖地的出现在商场、学校、车站等等公共场所,可见数字媒体技术覆盖率宽广。那么,这种覆盖率就可以表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是很广泛的。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相较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更注重内在的“涵养”。据业内人士统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需求市场不比技术专业小,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需求是大的,每年约15万人。一般设计类和传媒方面的公司对数字媒体专业的人才需求比较大。这种需求说明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专业发展方向很明确,发展前景广阔无比。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应该把握机遇,明确就业方向,成为数字媒体市场需要的技术含量高,艺术修养好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婷婷,尹贵.浅析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10:226-227.

生物技术专业前景篇6

【关键词】物联网虚拟技术流程分析

1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的实际和理论意义

1.1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的实际意义

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世界信息产业又再创高潮,甚至有望超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因此物联网比起计算机和互联网更有优势,因为它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需求和庞大的信息产业发展空间。世界各国已经开始从国家策略上对物联网加大政治支持,政府加大经济支持,一切为了发展新兴产业。而虚拟化技术网络化更是前景光明。据预测十年后,虚拟技术网络化将称为世界的首要信息产业。所以,社会对物联网虚拟技术方面的人才也非常急需。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要想物联网得到更快发展,人才是关键。当今,国内这个行业的人才极其短缺。要想在这个行业中一马当先,许多企业和地方政府加大对该人才的培养和聘用。物联网的竞争其实就是物联网人才的竞争,足以证明了物联网人才的重要性和培养的实践性。虚拟技术网络人才更是值得培养和发展。

1.2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的理论意义

物联网是通信技术网络的延伸,然而虚拟技术网络化的发展正是需要这样的能力,来进一步发展该技术,使国家更加进步。一种连接物体与物该技术体并可实现物体间“沟通对话”的信息网络――“物联网”也应运而生,在城市的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和谐发展理念,将虚拟技术网络化技术实现作为城市智慧化的一种手段,使政府管理水平提升,使城市的运行效率提高。它能够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智能化,使生产成本减低和使生产效率提高,从而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获取信息能够更加及时,利用通信网络,信息可以随时从远端获取;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能够使生产更加安全,还可以及时避免安全隐患,有利于安全监管和监控的实现;能够使整体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提高。城市结构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创建的环境和谐低碳。信息虚拟技术网络化的充分利用将使传感器的各种设备物件普遍链接起来,形成一个具有全方位、立体式、高覆盖的物联网络,具有了智能、高效地信息资源,资源配置得到更好的优化,使物理环境与人类社会都符合了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使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政府职能得到提升。同时智慧重庆的构建离不开物联网技术的支撑,但是城市的智慧之处绝不仅限于技术层面,而是更多地需要为本地产业、经济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注入智慧动力,通过这些方面的转型乃至变革,大幅改善和提升城市竞争力。

2国内外对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的实践现状分析

为了进一步对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的流程进行分析,我系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对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在国内,北京、上海、浙江、重庆等地已经进行了实践应用,经济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从目前发展的情况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由于属于新办专业,最新技术专业,虚拟技术网络化就更需要专业性的人才,同时该专业属于技术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尚无统一的一致性的专业规范。但达成较为一致的意见则是各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应三结合:结合本地产业实际、结合本校专业实际和结合本校人才实际。所以我系的物联网专业不能照搬其他兄弟院校的做法,必须深入研究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本身的规律特点,结合实际,才能办好。

3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已有的基本条件、工作基础及未来的展望

3.1已有的基本条件、工作基础

(1)全国已开办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技术专业的院校前几年在此专业上作出的探索是本次流程分析重要的研究基础。

(2)我系部级软件实训基地在虚拟技术网络化的专业建设特别是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本次流程分析实施的基本条件。

(3)我系计算机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物联网网络技术10余年的办学经验是本次流程分析的重要保障。

3.2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的未来展望

我国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的产业未来有很大的发展趋势:即网络市场会愈发的庞大,变得更加广泛;虚拟技术网络化体系更加完善;通透性的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平台将会出现;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会更加熟练。另外,促进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的产业发展的有两个关键点:国家需要统一制定发展战略和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的产业改良政策;创建创新型的构架以不变应万变,促进经济的发展,坚持发展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

4结语

物联网虚拟技术网络化的领导性强,会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生活的各方各面。带头性强,带动信息科学技术的诸多领域的发展。它像旅游行业的景色一样,会带领信息技术领域走向美丽的发展前景。虽然物联网不是一次产业革命,但是它却有着与产业革命类似的效果,它的出现带来了许多新兴信息技术产业,将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科技技术前进的步伐,问题、机遇、挑战、前景,这样一系列的正反面问题的存在,将大大加速着社会的进步。物联网在虚拟技术网络化上有利也有弊,相信,最终会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孔宁.物联网资源寻址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

[2]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Uit.itUinternetReportstheinternetofthings[R].2005.

[3]Vladimiroleshchuk.internetofthingsandprivacypreservingtechnologies,2007.

生物技术专业前景篇7

1.1课堂教学拘泥于课本,轻实践

课本是地方本科院校所实施景观设计专业课题教学的依据,是组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方面。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本表现出现的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一是设计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师在景观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不及时更新课件及教学方法,没有把景观设计当前最新形势、新材料、新科技带入课堂教学里去。二是课程教学目标与当前社会对景观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分离开的,虽然人们常说:读万卷书,如走万里路。说明认真学习研究课本理论,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但是景观设计课程属于工科类范畴,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艺术,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这就要求不只是学习课本作为主要方面,而要求综合性的学习实践。从园林景观的发展看,现代社会对景观设计的要求会从自然属性和人文价值方面靠近,人们将更多地追求景观中人文和自然和谐统一,所以,课本理论学习只能作为课程学习的基础方面,而不是主体和核心部分。

1.2评价体系单一

当前大多数应用技术型地方本科院校评价非常单一,基本上是根据学生的出勤和期末试卷给出课程成绩来考核评价,以出勤占20%,期末试卷占到80%来划分。这样的考核方式又回归到了应试教育的角度上了,以一张试卷的好坏来定成绩的好坏,偏离了应用技术型地方本科院校的初衷,也使得学生只是学习上的高手,并没有太多景观设计方面的能力,无法将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实践,去探究实践的具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应用技术型地方本科院校景观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措施

2.1做好当前课本及时更新,强化实践教学

课本作为学生学习景观设计的基础,作为应用技术型地方本科院校,应该进一步明晰景观设计专业的内涵,整体筹划、科学设计,建立一套符合校情的景观设计课程体系,及时更新当前课本,做到与世界发展变化接轨。如社会对生态环境的不断重视,在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可以引入生态学,生态学作为研究生物体和其周围环境(有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与人类、生物生存现代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息息相关的科学,学生掌握了生态学的相关知识,把生态学的一些知识引用到园林景观设计,才能符合当今要求的园林景观。其次,在教学中加强案例教学,园林景观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区位环境、建筑景观的设计风格、交通道路要求、功能分区要求、植物恰当的配置和其它构筑物景观的合理设计等方面。通过案例教学,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引导学生运用园林艺术理论分析案例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然后教学生怎么样灵活运用于具体的景观设计。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与社会保持联系,杜绝闭门造车,及时更新教材,例举社会当前热门的景观造型。

2.2强化实践教学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这只是景观设计的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实践锻炼和实际应用,因为园林景观设计课程自身就是从大自然环境之中,不断学习新知识的一门专业课程,所以,实践教学才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基础,如就近选择村镇为考察基地,引导学生对农村特有环境进行调研。通过亲身观察、拍照、注记和现场写生、绘制草图等方式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学生学到的知识,对考查的地方重新进行设计构思,同学间相互讨论,各自表达自己的构思思想,然后大家评定每个同学构思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

2.3完善景观设计专业课程的考核体系

生物技术专业前景篇8

关键词:植物造景;技术性;原则;方法

1园林植物造景技术性的定义

《辞海》中技术的定义为“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和知识,也泛指操作方面的技巧”。而我们在进行植物造景时,同样也要考虑其技术性的要求,笔者认为植物造景的技术性是指在利用园林植物进行造景时,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科学选择植物,艺术地配置植物,保证设计图纸的正确性与规范性,同时在植物造景的实践中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最佳观赏效果,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

2园林植物造景技术性的作用

植物造景不仅仅是人们审美情趣和经济发展的反映,更成为兼备了科学、文化、艺术、实用等多种功能的技术与艺术,提高园林植物造景的技术性操作,是实现这种多功能园林景观的有效途径之一。

首先,植物景观是具有生命的画面,植物造景的技术性是植物景观创造与实施的保证。植物造景中的艺术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必须以技术性为前提和保障。其次,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造景与配置都有其技术性,其中的每一个项目又都具有一定的技术指标,如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的比例、乔灌草的比例、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比例、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的比例等。最后,植物造景技术性的实施关系着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设计效果的表达,以及得以表达的准确程度。

3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图纸技术性

3.1植物造景前期效果图纸表现技术

效果图作为方案进度的前期,其作用在于表现设计者的设计思路以及对于项目完结后一定时间内的效果做一展示。种植设计效果图不追求尺寸和位置的精确,而重在艺术地表现设计者的意图,以求达到配置的效果与美感。通俗地说,是追求图面的视觉效果和美感。因而,平面效果图、透视效果图、鸟瞰图等都可以归入这个范畴。绘制种植设计效果图也不可一味追求图面效果,不能同后期的施工图出入太大。设计者应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并注意与业主的沟通,注重把握现场的细节,并及时作出调整。

3.2植物种植施工图绘制技术

在设计方案通过后,设计者将进行植物造景施工图设计。植物造景施工图设计是对设计方案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植物进行定位、定量、定规格,施工图纸内容应包括种植定位图、种植标注图、植物名录以及种植说明等。园林种植施工图的深度,要达到根据图纸文件能够准确做出大概预算、施工组织管理方案,并将图纸内容准确地落实到地面上,从而顺利完成整个施工。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应经常到施工现场进行指导并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协调不同专业的交叉,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的设计。另外,作为一个设计者,应从自己的职业道德出发,从专业、生态、长远的角度去说服业主,把握好自己的实践准则。

4园林植物造景现场施工技术性

4.1施工原则

植物造景施工的主要对象是植物,不同季节栽植、植物的不同特性、植物与土质的相互关系及造景效果均需要认真研究,要依靠专业设计人员与技术施工人员共同努力、相互协作,以发挥良好的效益。种植施工技术是植物景观整体形象的保证。苗木的品种规格和植物的配置是施工的主要内容。设计者设计的植物群落和表现手法要通过绿化施工的具体种植来实现,因此,设计者与施工人员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4.1.1严格遵守相关专业规范。园林植物造景施工应遵循国家相应行业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依照规范,严格按标准的设计图纸及有关文件施工,对各项植物造景工程的全过程实施全面的工程监理和质量控制。

4.1.2施工以安全为前提。安全是施工过程能否顺利进行的保障。如在市区进行道路绿化施工时,受到车流量大、公共设施多和人流密集等因素的影响,施工安全十分重要,首先要充分了解道路流通量、道路结构、道旁地质情况、路灯电杆灯柱、地下管道及电缆埋设物等情况。特别是分车绿带施工,由于分车绿带位于车行道之间,安全措施更加重要。

4.2施工技术

植物造景通过植物的合理配置,以求得后续养护和管理投资的节省。实践证明,园林工程后续养护和管理工作的历年投资累计,往往超过最初施工所花费的投资。植物造景就是要合理地配置植物,通过生态种植以建立稳固的群落为手段,来体现和发掘园林的这种更具潜力的经济性。

4.2.1植物材料的选择与准备。植物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植物景观效果,同时不同的植物景观效果对种植材料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孤植树造景主要表现树木的体形美,一般需苗木高大雄伟、树形优美、具有特色,常选用具有美丽的花果、树皮或叶色的种类,不含毒素,没有污染性,且花果不易脱落,以免伤害游人或妨碍游人的活动。

4.2.2时令安排。为了确保树木成活,必须根据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各树种的生态习性,选择最适当的季节进行种植。以南方地区为例,秋末冬初进行植物栽植为宜,此时树木逐渐进入休眠期,树木对水分、养分消耗日趋减少,新根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在水分、养分供应上,能满足枝叶萌发需要。

4.2.3场地准备。在施工现场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划分出绿化区与其它用地的界限,整理出预定的地形,根据周围水系的环境,合理规划地形。种植或播种前应对该地区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化验分析,采取相应的消毒、施肥和客土等措施。

4.2.4定点、放线。规则整齐、行列明确的树木种植要求位置准确,尤其是行位必须准确无误。放线定点完毕之后,设计人员或现场指挥人员要验点合理后,方可施工;自然式丛林的定点放线比较复杂,关键是寻找定位点。最好是用精确手段测出绿地周围的范围,包括道路、建筑设施等具体方位,再定种植点的位置。

4.2.5植物种植。一般先栽主导地位的主景植物,如乔木;再种植居次要地位的稍矮灌木;最后铺以地被植物。种植时,先种植园内部花木,后植园树木。不同的植物规格不同,种植要求也不同,但种植时首先必须保证植物的根系疏展,使其充分与土壤接触。如要防止树木被风吹倒可立支架进行绑缚固定。树木种植完毕,充分灌水,对常绿树木进行叶面喷水。珍贵树种应采取树冠喷雾、树干保湿和树根喷施生根激素等措施。

5结语

植物造景的技术性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自然美和形式美,以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因此,在造景过程中,不仅要讲求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更要重视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及其生长规律,以达到步移景异和时移景异的效果,从而创造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优美景观。

一件优秀的园林作品是由设计、施工共同完成的,缺一不可。在设计中,设计者要将科学、艺术、文化合理地描绘在图纸上,充分地考虑可实施性及现实意义,体现技术含量。目前施工中,缺乏合格的专业施工人员,这一现象值得主管部门和园林工作者深思。专业技术施工人员的培养是园林植物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收稿:2012-03-08)

参考文献:

[1]丁丰华,胡希军,熊奇志.城市公园植物造景初探[J].湖南林业科技,2006(6):65-66.

[2]吕明伟.植物景观配置艺术浅析[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5(3):17-19.

[3]李育全.论植物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J].广东园林,2006(4):15-17.

[4]刘廷玮.浅谈园林植物造景[J].山西科技,2006(1):78-79.

[5]高祥斌.浅谈城市园林植物造景[J].江西农业学报2006(4):99-101.

[6]张莉.园林种植施工图设计浅议[J].中国园林,2003(2):72-74.

[7]翁殊斐,张波,费盛强.岭南园林植物周年养护管理的探讨[J].广东园林,2004(3):34-37.

[8]赵世伟,张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0.

生物技术专业前景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园林;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7)04-0108-03

explorationoftheConstructionofGardeningtrainingBase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

――asCaseofanhuiVocationalCollegeofCitymanagement

wangSa

(anhuiVocationalCollegeofCitymanagement,Hefei231635,China)

abstract:theconstructionofthetrainingbaseforgardentechnologyprofessionaldevelopment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isveryimportant.thepracticalsituationoftheconstructionofgardeningtrainingbaseinanhuiVocationalCollegeofCitymanagementisanalyzedandtheexistingproblemsarepointedout.theconstructionmeasuressuchasincreasingtrainingplaces,optimizingthetrainingteachingmode,combiningwithcampuslandscapedesignandgreeningmaintenance,consummatingthemanagementandcapitalworkingsystem,intensifying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makingentrepreneurialplatformareproposed.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colleges;Garden;intramuraltrainingbase;Construction

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园林技术专业是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还要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因此,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园林技术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校内实训基地不仅是高职院校突出专业特色、提升教学水平、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训练场所,也是教师开展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场所。

1园林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概况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于2005年成立园林技术专业,经过十多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园林技术专业分为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生产、园林绿化养护4个模块教学,每个模块均要求学生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学院先后建成了园林测绘实训室、花艺实训室、电脑辅助设计室。2010年学院启动新校区后加大了园林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又建成了景观模型实训室、校内苗圃、花艺大师工作室等,另外还有温室大棚、园林工程实训室等正在积极筹建中。目前校内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开展课程实践教学,进行园林技能比赛培训和提供园林技能鉴定场所。

2园林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现有实训场所不足从学院现有的实训条件来看,花艺实训室、电脑辅助设计室、景观模型实训室都是室内实训场所,园林测绘实训室和校内苗圃虽然是室外实训场所,但是只能用于园林测绘、植物辨识、苗木养护管理等部分课程实训。而植物生产类、园林工程类课程实训并没有固定的场所,并且缺乏相应生产设施和仪器设备,不利于教师开展实训教学。比如园林工程课程的相关实训多是教师带学生到园林施工工地进行,实训内容受工程工期、工序等因素限制较大,学生参与度低。而且现有的实训场所不能满足园林类技能竞赛培训的需要,另外,像花卉工、绿化工等技能鉴定场所较小,不足以满足社会和企业技能培训的需要。

2.2实践教学模式有待改善虽然教研室每年都会根据行业发展和课程需要对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但是总有些课程开展实训时与教学计划存在一定的冲突。特别是生产实训类课程往往会受到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物候期的影响,致使实际开展的实训内容与教材、教学计划较难吻合。比如花卉生产、树木栽培养护、病虫害防治等课程大多按学期开设,但实际上除非进行周年化生产和养护管理的实训,否则学生很难系统掌握生产养护等的职业技能。

2.3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资金支持现有的实训室和实训场所由教研室各专业教师分别负责,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机制。部分实训场所尚在筹划建设中,还未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不利于实训基地的持续发展。此外,校内的实训基地主要是用于消耗的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一方面实训室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现有实训室仪器设备的维护费用以及生产实践的运转费用也需要有所保障,这样才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4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校企合作浮于表面。园林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不能工厂化培养技术人才,目前校企合作的一些园林企业,由于距离较远、没有住宿条件或者规模较小无法容纳整个班级实习等,致使一些要求掌握的实习实践内容成为了参观学习,学生动手操作较少,达不到实习实训目的。而且企业追求的是利益,对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较差,一些实训教学难以深入开展。另外顶岗实习时学生大多分散于多个企业,不便于教师监管,且实习工资偏低,生产季节工作量大,工作环境较差,导致学生实习流动性大,很难获得相应的岗位操作技能。

3园林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措施

3.1增设实训场所为了园林技术专业的良好发展,全面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学院将继续增设校内训场所,拟建园林工程实训场地、塑料大棚、温室、组培室等。园林工程实训场地主要用于模拟完成园路施工、景墙和广场铺装、喷泉和水池等水景施工、草坪铺设等实训,并作为园林工程类技能竞赛培训和开展的场所。温室和塑料大棚作为花卉生产的设施栽培场所,一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种苗培育、盆花、鲜切花生产等实训,切实提高学生的商品花卉生产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可以作为中高级花卉工职业资格鉴定的场所,为在校学生及企业人员提供培训和鉴定的场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园林专业要学习的重要技能,学院拟建组培室,不仅有利于学院教师开展科研课题,提升科研水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2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实训室和实训场所能大大缓解目前存在的实训问题,但是想要达到较好的实训效果,就需要从行业、专业发展和社会需要出发改革实践教学模式。要想建立行之有效的实训教学模式,首先要加强师资培养。要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每年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专业教师都要参与到实训基地的管理建设中来,进一步提升教师自身业务水平。聘请园林企业的工程师、技术骨干作为外聘教师开展教学,以及参与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教师一同编写园林实践教学的实训教材,使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企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和行业前沿技术。其次,可以结合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学习借鉴其他院校较成熟的实践教学模式,打破现有的按学期和课程开展实践实训教学的形式,按照模块不同的实训要求设置相应的集中实训和分散实训,使学生能够完整掌握各模块的职业技能。

3.3与校园景观设计和绿化养护结合学院新校区仍在逐步建设中,可以将实训基地建设同校园景观设计、绿化养护管理结合起来[2,3]。如在校园局部景观设计阶段,开展校内景观设计技能比赛,既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到校园绿地的工程建设和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关键的技术操作。教师可以按照季节和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状况来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开展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实训、园林植物整形修剪实训、园林树木防寒越冬实训等周年化管理实训。而且学生参与到校园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中来,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能够丰富校园景观,如学生栽培花卉美化校园景观、为校园植物挂识别牌等,使校园文化得以提升。

3.4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和资金运转制度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校内实训基地的有序发展,应该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操作规范和包括日常管理制度、生产安全管理制度等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使用管理由教研室实施,仪器设备的采购、维修、报损等也应制定严格的制度和程序,安排专门的基地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并配合专业教师开展实训教学工作。同时校内实训基地要建立健全资金运转制度,除了利用学院投入的经费外,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践,将学习技能和科研成果转化为流动资金,引入企业资本,使实训基地能够长效持续运转,真正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3.5深化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要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推动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增强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1]。尝试深化校企合作,针对目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引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校企合作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并进行管理,企业提供仪器设备和技术指导等,教师带领学生参与整个的生产实训过程。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进入园林企业后可以为其带来直接利益。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进而吸引更多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开展实践学习和顶岗实习。这也是我们致力于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原因。

3.6打造创业平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还可以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学院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并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这两年,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开展实践创新,并参加多种形式的创业大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已经转化成实体经营。如学生在校内创业一条街经营花店;成立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对外承接设计业务;经营室内景观墙施工等。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研创新活动中,帮助学生转化、孵化创新项目成果,使实训基地成为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开展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34).

生物技术专业前景篇10

【关键词】职教专业基地

林业职教是林业建设体系中的组成部分。林职校是面向市场开办适销对路的专业培养产业一线人员的职教主体。在学历教育的均衡发展中,不仅培养的人数之多,而且在生产领域管理层面上也由这些有经验的人员补充和担任,关注职教的发展可见何等重要。但是林业建设重点历史性转变以来,原本办学旨在服务的职校,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培养人紧密结合的职教专业,在教学,广义的实习场地(所)和现下的实验室,构不成统一的实践教学体系。显然,决定职教发展的专业和基地,在这办学的合理育人及资质上,成为首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因此,在职校的改革发展中,顺应林业发展态势,起驶新的专业和基地的开拓建设,拉动办学的前沿与社会链接,提升办学水平和供需热门关系,圆强基固本长兴不衰的发展之梦。

一、着眼服务,命题开发和林业需求有关系的专业

(一)开发的原则

在林业广泛的现展领域,着眼服务,开发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林人”各类专业,综合考虑这个系统工程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作可遵循的原则:即以林业扩大社会化服务和多种优势产业发展用人的需求;科技支撑生产进步的技术密集型(综合素质)产业人员的培养;服务于“条块”生源求职上岗就业利益的取得。在现实坚持、兼顾、把握而开创新的专业,重振“林”字号,改革那些不合理的设置情况,却由转型定位同命相连配伍(岗位)的专业领先服务。

(二)命题开发的专业

1、林景(美)家园化

在陆地,远古的森林被植,覆盖全球,景观极其壮观优美,简称之“林景”,它不但使人类过渡了古文明,成为古今中外园林创作来源的源泉,而且在当今人们又向往回归自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建筑在森林王国的恢复之上。因此结合我国林业发展的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将“林景”化视为实现大地园林化的目标,既符合美丽中国建设的现实,又符合各族人民创建天堂式家园的梦想。诚然,为了实现这样目标,在今天不仅仅使林海般景观工程在大地延续构筑,而且更要关注中华文明发祥地的修复生色,包括农耕农村天园,古老的草牧场,名木古树的生态圈,历史遗址和“朝圣”之风水的地域。凡是种种,追溯其历史文脉,恢复往日画卷般景色,都需要梁希部长所谓的林人们的不懈努力。因此,在新的历史年代,为着目标,用林业技术+艺术之道,构建远山之色、近邻之景、因木而神、因林而古的园林意境效应的新型文明家园,而对人才的培养将专业则称为林景(美)家园化。

2、林务信息服务

城郊林业、社会林业和林改后的私有林业,是有数的城乡村寨到上百万门户著称的“三林”领域。由于这个领域仍然以森林资源发展为目标,民生致富为中心,向森林的全过程经营管理和林地经济方向发展,又成为新的林农特产互动连带的“三产”一体化的发展领域。正因为如此,基于其本城本乡本土,中介服务同科技结合多之特点,开发专业培养:以“栽培型”内涵林业和多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业务的林务员。并使它兼有信息员与经纪人的素质,为“三林”的两个网络系统(信息、门户),搭建桥梁作出技术服务中,传递、供给和享用市场信息;带动增收搞活流通,使“林家”两旺。致使传道而整合的学科技术内容与上述培养的“三员”目标相匹配,其专业命名为林务信息服务(客户化)。

3、林药生化

林药是中医药的组成部分。有史以来,中医临床所需的地道药材几乎都产自森林这个天然动植物园,种类达5000余种。扭转“两危”以来,林业转型面临的两大主题,非木资源开发和结构调整中,起步大的场、所、圃成为以药为先转化林下“商品”的盛产地,种养专营基地及种子世代园地,并向农区扩大,成为农民致富首选项目和推广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支主导产业。同时植物性药材单味性状,既是药又是果、食、汁、茶等药食同源的功能和综合利用特征,其开发的产品在市场上琳琅满目,因此可以讲,现代和未来的林药是纵贯绿色食品的环境再生产的时尚产业。那么在职教,相应的从采收、保护、栽培管理到植物细胞工程为先导天然产物的工业化生产,从无公害处理到质量检测、控制,从药材鉴定、炮制到多方向加工利用,作为出发点考虑培养人才,将专业可设定为林药生化。

4、林工制造艺术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造板业的产品,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开发装饰型材料、环保型部件和深加工产品,成为企业界人士多年来的共识。然而正视这些课题而研制的技术和改进的工艺成果,包括专利权在内的,近几年来投产和转移。比如:人工林、松木板材之改性技术,强化木地板的湿法耐磨层技术(1),室内木材装饰材料的生物酶处理法(2),木制板材人工纹理法(3),等等,都能掩饰产品固有的缺陷,显露出艺术之美感。与此同时如能在木材的综合利用,诸多方向的产品制作中,接引传统的各类木雕精美的艺术和推光漆器髹饰技术,更是文化品位上的一种提升。并从高超的朱金木刻到简古的明火炭化,连同工匠们宝贵经验予以继承,在教育界除了职教恐怕不会有第二家。综合上述,以职校面对需求的属性,开办艺术性制造技术为主的林板和产品加工专业,即为林工制造艺术化。

5、林产设施自动化

在我国林业,近年来智能化温室、工厂化养殖业进一步铺开,“绿色生产”的实践与其结果被社会所公认。企业车间扩大装配电子计算机或引进数控设备,自动化由此在安装应用、消化吸收和改进中,成为相对优势的岗位而显示出用人前景。林场自动化起步较慢,虽然仅限灌溉、喷药、挂接等机械作业和木材运贮销售管理的过程控制,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很大,但是随着我国小康社会发展,林业建设问题的凸显,以及“3a”自动化深入系统的发展,也会推动林场广泛应用自动化的进程。根据如上简要分析,不考虑专业化分流,而以教育的超前性,在职教层面的本位特征上,合理取舍的方式整合学科技术,开办综合设施涵盖下的专业——林业生产设施自动化,对推动办学过程和开创就业新局面都具有现实意义。

6、其他

显然,林业的长足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培养也不能局限于如上这些专业,如果不受经验教训的辖制,以教育的进步同时和社会与日俱增的需求链接,又可以开设三个专业。(1)生物能源、生物饲料、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为业务范围的生物制剂工艺专业。(2)以实验的科学,为不断扩大和提升的众多生物质产业部门服务,开发理化类分析、检测鉴定为专业业务范围的林科分析系统化专业。(3)林物品质管(检疫)、营销、贸易及其电子商务为业务范围的林特产品经贸化专业。

二、面向育人,坚持和完善教学基地建设

(一)目标原则

在职校,教学基地建设是为了把教学过程由“普教”化进程转(改)向“职位”模式授术课之路,而校内室场(所)正式集“时间、效果”实现选择和设计有组织的育术人过程的基地。但是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实践育人多时临阵依赖局场提供的天然场所之上的结合,就其建设差之“千里”。因而在今天迫切需要改变这种与实践教学已经结束了从属地位不相适应的存在状况,夯实全面有序授课应有的稳固而健全的各类基地,突出按术课规律在所有“顶岗”实践之上都能紧密结合的特点,把建成教有对象(见物)、学有样板(模仿)、操练有仪器设备,实训不受季节限制的完备的教学基地作为目标原则,落实到办学的全过程中,成为成功教育的园地,培养众多“三业型”(从、立、创)人员,这正式林职与其学校发展的根本所在。

(二)基本基础基地

实验室是最基本的基地,无论教学中的理实合一相得益彰,还是“有教无类”公义受业,体验成功,都以实验室为平台,从实验开始和实验组织法作保障,因此应坚持部颁标准,根据达成目标要求分“普通级”和“提高级”,以设置课程额数完善到位。同时考虑工学结合、进岗进级、提高竞争力、增强职业性以及实践之上不可替代性,建立符合逼真训练而“车间”型有职业规格的培训室。比如:苗、芽、药、菌、无土接种培养室;样本分析、测试、加工作业室;沙盘、蓝本、判读,选题规划设计室;网站推广,电脑应用和试修开放室;图案、样本陈列、木刻雕印、填色、装饰设计室;电子器件集成、仿真机械作业、演练车间等。

实习场地也是学校培养用人部门器重的训练有素人员的基础基地。然而在林业生产集约度低的年代,模糊了有无场地在培养差别上的作用,但是在今天有悖市场需求培养的,择业从业的位置上被社会所分化,因此在术课的总体培养中,全然以教育的指令,分年段按规格培养经历专业全过程训练而技术、能力切合就业实际的人,加速两类场地同步建设已成为不可推迟的历史必然。一是创建新型单元(项目)授课背景的结合实际突出教与学特色的见习场地,比如:解读科学概念之植示林,千姿百态的木本样本植株之资源(代表种)库,功能显露的林种景观林,唯美景致的造景造型的百花苑,益林异型的林下复合经营的模式林等。二是着力优化合乎规范兼生产(顶岗)性质的各类圃、园、馆、温室、舍间和车间等常规实习实训场地,比如充实建设有各类育苗(含自动间歇、盆景)及其设计、加工(备品)、集锦、搜集(孢子)、营销等技术技巧,切备现代化特征的繁艺圃;落实或建设生产集约度提高相一致的种植园、林谱园、本草园、果木园、种子园、倍性专类园等。

总之,从发展中的林业用人和职教育人出发,遵循其“需求、培养、服务”并重的开发原则,在职教层面的供需关系上,命题构建了八个新的有时代特征的专业。它不但以林业条件凸显其开设的可行性和前瞻性,在市场中定位条件能够理顺需求、培养、就业间的关系,而且对学校发展、生源改善、自主选择和就业利益的转机上都能形成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从转向(改革)、基地建设的目标原则出发,拟定而提供了四种类别的基地,即实验室、培训室、见习和常规实习场地及其种类,使之在职校的办学中成为最有活力的场所,对职教彰显特色、促成成功教育和扩大社会影响中构成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李晓平,湿法耐磨技术在强化木地板生产中应用[J],林业科技,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