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4:05

农机安全法律法规篇1

当前,农民购置新机具的积极性高涨,农业机械进入了新的高速发展期。但随着农业机械拥有量的逐年增加,农业机械的安全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在当前情况下如何加强农机安全监管,有效地保障农机的安全生产,是我们农机监理部门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问题。

一、基层农机监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新的农业机械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农机安全监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发展时期,农机安全生产状况,有望得到明显改善,为保障农业机械安全有序、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基层执法工作过程中,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执法依据不够充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了农机部门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实施登记、检验、办证等权利,明确了农机部门在农田、场院的检查权,但没有赋予农机部门独立的上道路监督检查的权力,导致对上道路行驶的农业机械不能实施有效监管,公安交警部门由于警力有限无力对拖拉机交通安全进行全程管理,致使在乡村道路上行驶的拖拉机,无牌无证、黑车非驾等严重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助长了无牌无证脱检行为的发生。

2.“三率”增长亟待提高

以我县为例,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机保有量快速增加,但是,由于机手法律、安全意识淡薄、管理范围较大等种种原因,导致农机登记上牌率、检验率、持证率较低。如据不完全统计,我县拖拉机注册登记数仅占拥有量的80%,拖拉机的检验率在60%左右,持证率为50%左右,为农机安全生产埋下重大隐患。

3.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法律观念淡薄,素质不高

由于农田作业机械开展作业的季节性比较强,且小型农机结构紧凑,重量轻,易学易操作,部分操作手根本不把学习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和技术培训当回事,安全意识淡薄,不按正规操作规程作业,麻痹大意或野蛮作业、酒后驾驶操作等引发事故。

近几年,由于农机保有量的大幅增加,一些农民买到机械以后,就开始作业,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教育,法制观念淡薄,驾驶技术低下,只知道干活,不知保养,不仅降低了机械的使用寿命,还易引发事故,因此,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驾驶员素质,这是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面临的一次重大任务。

4.农机对伍建设急需加强

在岗农机监理人员不足。以我县为例,县级农机监理所有十一人,乡镇有48人,现在多数不在岗,能坚持工作的不足20人,有的乡镇监理员调动频繁,往常没人干活,面对进村入户源头管理、安全检查、实地检验等工作,力不从心。另外,由于交通、通讯设备跟不上去,经费投入少,致使是农机监理工作无法正常运行。

二、对加强基层农机监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完善农机监理法规体系,坚持依法监管

完善农机安全监理相关法律法规,能够有效地加强对农业机械及其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农机监理机构的执法行为,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结合上位法,尽快建立健全地方性法规,加快制定与之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明确基层农机监理部门的职能,增强执法约束力,为农机安全管理提供法制保障,将农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保证农机安全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和持续改进,使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环境不断改善。

2.加强组织领导和落实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

各级政府应当对农机安全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切实加强对农机安全工作的领导,积极协调安监、公安等部门的力量,实行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措施,把部门行为变为政府行为,全力提高农机“三率”水平。同时要层层签新农机安全生产责任状,把农机安全工作列入政绩考核目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建立健全县、乡、村、营机户驾驶员五级农机安全监管网络,做到层层有抓、事事有人管,按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3.加强农机操作手安全生产、宣传培训教育,增强全民农机安全意识

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要根据农机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协调农机监理站、农机推广站、农机校共同研究制订详细实用的技术培训计划,组织农机操作手学习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掌握农业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熟悉农业机械的操作技术。要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向农机操作手宣传《安全生产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使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树立“安全是效益,安全是生命,安全是致富之本,事故是败家之源”的安全生产理念。要结合“安全生产百日”活动和“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开展农机安全生产“五进”活动,创新宣传方式,不断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农民、中小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4.强化农机安全监督检查,健全农机安全监管制度,净化农机安全环境

农机监理机关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据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违法处理工作规范,进一步加大对农机安全生产的督促检查和执法监督力度。县级农机监理部门要做好执法人员的组织培训,按照农机事故的特点和规律,合理调度执法人员和车辆,重点查处无牌行驶、无证驾驶、不检验、酒后驾驶、拼装(改装)农业机械等违法行为,协同公安机关严厉打击伪造农机牌证的犯罪活动,全力推动“三率”合理快速提高。

农机安全法律法规篇2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深入开展农机法制宣传教育,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服务“三农”相结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主要目标。适应我区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农机部门和农机户对法律知识的现实需求,紧密结合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果,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促进农机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农机部门执法人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水平;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机户的法律意识,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各级农机部门依法管理各项事务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三农”的水平。

(三)工作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三农”。紧紧围绕我区“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和落实农机法制宣传教育的各项任务,服务于科学发展观在农机系统的全面贯彻落实;服务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加快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于农村平安、和谐进步。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民服务,从农民需要和农机部门实际出发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着力解决农机发展和农机户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引导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坚持求实创新,与时俱进。适应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握农机户对法制宣传教育的根本需求,探索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在规律,转变观念,创新农机法制宣传教育的新形式、新途径、新方法。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基本法律制度。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牢固树立宪法权威,增强宪法意识;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培育民主法制观念;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农机部门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社会风尚。

(二)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天津市农业机械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天津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扎实组织开展农机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以开展主题活动促进学习内容的深化,推动宣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大力开展农机法制宣传月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农机部门要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季节,以新法实施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农机法制宣传月宣传教育活动,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运用多种宣传形式,把有关农机法律法规宣传到基层,宣传到农村,让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家喻户晓。

——大力开展“法律进村入户”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机部门要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本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广泛开展法制宣传资料进乡村、法制信息进乡村、法律服务进农户,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公益性法制讲座、“以案说法”、案例评析、法制文艺等活动,扩大宣传教育覆盖范围,切实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大力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提高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水平。农机中心要把法律作为机关学习的重要内容,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利用单位培训场所,组织开展对所属人员的法制宣传;切实履行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责任,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做好“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以农机法律法规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利用宣传月、宣传周、纪念日等形式,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法用法氛围,推进农机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

——围绕平安汉沽、和谐汉沽建设,广泛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坚持把依法治理与平安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工作相结合,统筹安排,抓好落实,不断提高农村法治化管理水平。以迎奥运为契机,利用三年的时间重点开展“创建平安农机,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落实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的具体任务,强化农机安全管理,维护和稳定我区农机安全生产状况,促进平安、和谐乡(镇)村建设。

三、对象和要求

(一)农机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农机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农业科研、推广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农机生产经营者和广大农民群众。重点加强领导干部、执法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二)加强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农机部门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树立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观念,树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提高依法管理农机安全监管的能力,规范行政执法服务行为。大力推进领导干部法制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和完善农机中心党总支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带头学法讲法制度、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努力增强领导干部的依法执政能力。

(三)加强执法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建立执法人员学习培训制度,特别是对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要及时组织学习,熟练掌握。教育执法人员遵守职业道德、遵守执法程序。坚持实行岗位考试考核,加强政纪法纪教育,增强执法人员执法为民意识、服务和守法意识、权利和义务意识,全面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四)加强农机维修网点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依法经营能力。大力培养农机维修网点经营管理人员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采取多种形式,结合整顿和规范农机市场的形势和要求,开展农机维修网点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培训。建立农机维修网点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把诚信经营、守法经营作为农机维修网点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规范农机维修网点的经营秩序。

(五)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依法维权能力。在农村广泛开展基本法律知识以及同保障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加强农机基层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机基层干部用法律手段管理农机事务、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要不断创新农机法制宣传教育的途径和形式,组织农机法制讲师团、宣传队、编写实用教材和宣传资料,向农机基层干部、农机户宣传农机政策和法规,全面提高农民学法用法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四、工作步骤和安排

“五五”普法规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06年,根据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农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方案,编写教材,抓好试点,培训普法业务骨干,做好“五五”普法组织、宣传、发动等工作,为普法工作的全面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组织实施阶段:2007年至2009年,根据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制定农机法制宣传教育年度计划,突出年度工作重点,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效、指导有力、督促到位,确保“五五”农机普法规划得到全面贯彻落实。2008年开展督导检查活动,抓好典型,全面推广,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总体考核验收内容。

(三)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在继续做好普法工作的同时,完成对“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总结验收,表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五、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加强对农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区农机服务中心成立普法领导小组:组长:农机中心主任:杨作良;成员:李家国、李长青、常俊江、裴子国。具体工作由农机中心办公室负责。农机法制宣传教育是农机部门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各级农机部门要高度重视“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将其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每年要专题研究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健全普法领导机构,落实领导责任制,确保“五五”普法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

(二)抓好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加强农机部门普法办事机构工作人员素质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法律素质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五五”普法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兼职法制宣传队伍建设,培训一批普法骨干,壮大法制宣传教育队伍,积极开展农机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确保“五五”普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经费投入。开展普法试点、建立农机法制宣传通道、开通农机法律服务电话、组织农机法制宣传月活动等,都需要经费投入,各级农机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支持,将农机法制宣传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农机部门也要安排法制宣传教育所必需的经费,并配备必要的普法设施,确保农机普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农机安全法律法规篇3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法制健全

取得安全饮水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维持基本的生产生活活动基础。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飞跃,人类在享受物质文明带来的便捷服务时,也在遭受着环境恶化、生态失衡、能源枯竭等一系列重大挑战。目前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饮水问题,要么是水资源安全问题,要么是水资源分配不均衡等等。同样的,我国也存在着巨大的用水问题,在人均占有量和水资源分配上处于劣势。本文通过对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提出在法律层面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对农村社会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帮助。

一、农村饮水安全现状分析

(一)农村饮水安全的概念及内涵

农村饮水安全是指农村地区的饮用水在水质、水量、取水方便度等方面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规定。它的具体内涵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农村饮水安全的自然属性。也就是指农村饮水的供给影响因素首先是自然界的水资源在“质”上的优劣和“量”上的多少以及在地理空间的分布情况。这是进行水资源调配和管理的先决条件,也是决定农村饮水安全的直接因子;第二个方面是农村饮水安全的社会经济属性。对用水安全进行管理是社会和经济因素作用的结果,涉及到了相关领域内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调配;第三个方面是农村饮水安全的人文属性。这一方面主要指水安全管理的受众即农民的心理感受,水安全是对人自身的生命和生产生活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因此,当出现饮水安全问题时,农民的心理承载力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此外,农民对于饮水安全以及水资源的总体认识也是人文属性的一个内容。

(二)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发展概况

我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起步较晚,涉及面狭窄,基础设施薄弱,总体上造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安全饮水的一些重大弊病。首先我国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供水工作上,而对农村水污染治理、取水基础设施和水资源再分配等方面投入较少。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农村根本上就没有供水设施,农民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都是直接从江河湖渠中获取,不能保证用水安全。

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党和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农村沟渠改造,兴建农田水利设施,在发展农业的同时部分地解决了农民的饮水问题。但真正系统地对待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还是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这一时期国家把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通过相应的技术投入和制定相关文件规范农村饮水管理工作,使农村的饮水问题逐步得到改善。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正式将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纳入国家规划中,从宏观层面给予了指导和支持,累计解决了2.16亿人的饮水困难。2005年,我国对农村饮水工作做了战略上的转移,实现了从“饮水解困”到“饮水安全”的转变,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创立了全新的理念,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从2006年我国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预计到2015年,将基本上解决我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视野下的农村饮水安全规范

针对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诸多问题,光靠技术上和支持和资源的调控措施还远远不够,还要在法律层面给予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以依据,树立起法制理念,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平稳有效进行。

(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视野下的农村饮水安全的法律意义

环境和资源保护法是环境法和自然资源法的总称,是规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有力法律武器。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出现的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遭遇破坏式掠夺的现象使各个国家纷纷出台关于环境、资源方面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能够运用强大的国家权力来保证在进行经济发展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友好对待生态环境,改善生产生活方式,大力整治污染行为,从而实现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视角研究农村饮水安全是将水资源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的。水既是人体延续生命的保证,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这就使水具有了不同的属性。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水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水安全是指社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在用水上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使每个人都有取得安全用水的能力和条件,所获得的水达到一定的清洁卫生标准,同时人类在取用水资源时不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循环造成破坏。显而易见的是,农村水安全不光涉及农村范围内的水问题,同时还涉及到全社会的水问题,关系到水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对整个自然环境均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要保证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顺利解决,首先就要处理好农村用水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所谓主体即是指农民,客体即是指水资源。处理好这一对具有辩证关系的矛盾体就要做好对农民用水、水对农民的影响这两方面的研究和管理。在具体实践中,就要正确分析可能对农村饮水安全产生影响的资源、社会、政治、生态等要素,并且对这些要素进行全方位的认识,考虑到某些要素的随机变化以及由这些随机变化带来的信息不准确甚至是对整个系统产生的连带效应。

通过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影响要素的分析,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予以调控治理。通过技术的革新可以大力提高农村供水和水利设施的可靠性。运用社会上的成熟管理模式对水安全进行高效的管理,节约用水成本,杜绝水资源浪费。此外,运用文化的、政治的等多种手段建立起适应农村饮水安全要求的供给保障机制、需求保障机制、交易保障机制和政策保障机制等,对水安全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

以上各种应对措施都能起到不同程度上的作用,通过协调合作可以为农村饮水安全提供最大程度的保障。但是,上述各种方式或者各个流程的进行都需要相关法律的支持,法律制度是其他制度建立和运行的基础和依据,同时也是保证其他制度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法律的基本功能是通过立法的形式将各种利益诉求和调节手段固定下来,为农村饮水安全奠定合理和合法性基础。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建立就是通过水资源管理体系的设立将农村饮水安全的政治安排法定化,为国家进行水资源调控和管理提供合法来源。环境资源保护法通过设定相关权利为饮水安全保障中的经济手段提供权力基础和行为规则,通过对利益进行重新分配来推进饮水安全技术的提高和推广,通过法律原则的设定使人们建立起安全用水的意识。

(二)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的法定化

建国之后我国政府对农村饮水问题展现出持续的高度关注。1984年国务院批转了《关于加快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的报告》和《关于农村人畜饮水工作的暂行规定》,为解决农村饮水困难进行了规范。1991年国家制定了《全国农村人畜饮水、乡镇供水10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将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正式纳入国家发展规划。1994又把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纳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在相关规范的基础上,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于解决农村饮水问题。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确定了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解决1.6亿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随着相关工程的进行,我国的饮水安全制度建设也在日益完善,我国相继制定了《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为用水质量规定了检测指标,并且保障了农村用水相关卫生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运行。通过国家的政策性支持,可以看出我国农村饮水安全法制建设已经完成了基本框架的设立,但是还没有实现具有正式意义的法定化。

通过对相关法律的研究可以发现,已经颁布的法律,如《水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等都没有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立法的目标,这种现象直接反映了立法群体缺乏水安全意识,将会对我国用水相关行为的立法和制度选择留下遗憾。我国现今的法律体系仍采取将水资源立法与水污染立法相脱离的立法方式,不能进行整体性的考虑,使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的法律依据彼此脱节,带来了管理和调配上的冲突,很难有效地进行生产生活用水的合理配置,给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工作设置了障碍,影响了工作效率。此外,主体性缺失是当今法律法规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不重视的立法表现,具体指现行的法律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的实施主体,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职权的划分不明,引起相关利益者行使权力时的混乱,极大地降低了其实际效应。

三、农村饮水安全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

任何活动的进行都要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为了使活动顺利进行,就要借助于法律提供的权利。农村饮水安全也应该逐步走向法定化,使政策上的引导转变为法律上的主导。饮水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对人的健康自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保证人们身体素质的强健,是实现国家振兴,民族兴旺的基础。增强饮水安全管理是全体国人的意志,这种集体意志应该以庄严、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用立法的方式予以实施。根据前文分析的农村饮水安全内涵的不同属性,应该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这些保障机制的建立要能够涵盖农村饮水安全从环境到市场、从人文到制度、从教育到引导等各方面的要求。

(一)构建健康的饮水供给需求机制

构建这一机制的出发点是农村饮水安全的自然属性。饮水安全的自然属性具有水资源有限性和空间分配流域性等特征。水资源的有限性限定了在进行用水和调控水资源时要遵守水源产生分布的自然规律,从总体上把握水资源的总储量和需求,运用科学的方式调配水源,节约用水。在法制建设上就要求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的供给与需求的法律制度,为农村供水用水提供有效地供给需求制度环境。

总体上说,在我国水资源已属于一种稀缺资源,特别是质量达到标准的水资源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从水资源的经济属性出发,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就要建立起有效地市场运作机制,通过立法规范水在经济市场上的正常价值尺度,平衡相关利益者的既得权益,使市场运行有序平稳开展,行成符合饮水安全目标的供求机制。

(二)构建高效的饮水安全管理机制

农村饮水安全内涵中有特色的一点就是其人文属性,这就使法律机制的建立要适应农民的心理感受,促进农村饮水安全社会效益的提升。水资源具有个体权利和社会公共权力并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生等特征,在这种涉及不同层面的管理机制建设上,就需要法律效力来协调双方的权力配置,维护双方共同的价值需求。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和行业领域,需要财政、卫生、环境、工程等多方面共同参与,协调开展工作。工作的繁杂性和多头管理就需要权利配置制度、司法审查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的监督和管理,形成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合作的、群众广泛参与的农村饮水安全管理机制。

(三)构建农村饮水安全教育机制

在构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机制的同时,还应注意在具体实施环节采用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重点是对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饮水安全调节措施,使农民充分理解建立饮水安全保障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主体方面打好基础,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在进行农村饮水安全的法制建设中,既要考虑整体性又要突出重点,既要实现人民意志的充分体现,又要具有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实现用水的有效利用和调配,保证农村用水安全,而是在宏观上把握我国水资源状况,使其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联系,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打好基础。因此,农村用水安全立法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要完善对环境、生态、资源的教育机制,使人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用水观念。

(四)构建区域间安全用水自愿机制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千差万别,水环境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国家在实行农村饮水安全时不能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处理,更不能面面俱到,法律的约束力又具有一定的限度,这就要求农民自愿自发地建立起安全用水体系,在政府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下做好安全用水工作。同时注意将现代管理学中的激励机制运用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中,从管理方式上增强农民的自愿性。激励机制是充分调动农民安全用水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国家优惠补助和农民用水信用记录等行政措施鼓励农民参与到安全用水相关机制的建设中去,充当惜水护水卫士,充分发挥主体的巨大能动性。

(五)综合性机制

农村饮水安全涉及面广,协调性要求高,关系到多方利益,需要按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进行综合考虑,避免由于片面单一的运行机制引发农村饮水安全责任事故。在进行农村饮水安全立法建设和实行时,要考虑到农村情况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综合采取法律的、行政的等多个层次的手段,不光对农村水资源进行调控,同时还要对农村周围环境的生态状况和农村相关文化要素予以考察,建立起综合性的农村饮水安全机制。

参考文献:

[1]朱慧杰,王红强,史乐君,张艳芳,严凤英.系统论视角下的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9)

[2]周波.西部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1

[3]冷文涛.环境污染侵权视角下的农民权益保护[D].长沙:湖南大学,2012

[4]王颖,郑鱼洪.综合决策模型在饮水安全应急预案评估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1(04)

[5]王云.乡镇集中供水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与防治措施分析[J].价值工程,2013(11)

[6]吴双,储楚,胡阳,张力,孙伯明.农民对饮水安全水价承受能力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34)

[7]王竹燕,徐晓飞.破解扇区居民饮水安全难题的主要做法[J].山东水利,2012(12)

农机安全法律法规篇4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安全法》、《**省农业机械安全管理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

二、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认识,增强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的责任感,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防范。

三、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做好车辆的保养、维护,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农机安全生产活动中。

四、严禁无证驾驶和操作无牌无证机械,以及把农业机械交给无证人员驾驶,杜绝酒后和醉酒驾驶农业机械。

五、严禁农业机械违法载人、违反农机作业规定。

六、按时参加农业机械的年度安全检验。

本责任书一式两份,合作社与农机手各持一份,有效期为xx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镇**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

农机安全法律法规篇5

一、机构性质和职责

农机监理是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的简称,它是农监理机构依据国家有关农业机械化和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对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作业环境进行安全监督管理的一种执法行为。农机监理是农业机械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法规管理的主要手段,其职责的核心是确保农业机械及其驾驶操作人员在运行中的安全,维护农机作业秩序,农机监理工作具有着强制性、社会性、服务性的特点。

公共行政管理学界定的政策——行政机关的职责是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它具有非排它性。具有非竞争性,它的这些特性决定了这种产品或服务必须由公共行政管理责任的承担者——政府来提供。这种职能必须由社会规范——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来调整和保障,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有效实施,使整个社会经济细胞在法律约束下不断走向文明和进步。

二、“参公”管理的公共法律支持

农机性质上讲是国家行政机关,但由于历史遗留目前的局面,我们很难一步到位纳入国家行政机关管理,这是现实的客观存在。但就现有法律而言,农机监理机构是可以参照国家行政机关管理的,其工作人员当然应该参照公务员来管理,其公共法律依据有:

1.依据《农业法》相关条文可以得出结论,农机管理是农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之一,履行农业行政管理——农监理职能。

2.依据《行政许可法》相关条文,农机管理机构是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3.《公务员法》。第一百零六条,“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参照本法进行管理。”

三、“参公”管理的专门法律支持

1.《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一条,“对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由农业(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行使本法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三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职权。第八条,机动车实行登记制度;第九条,申请登记应当提交的证明;第二十三条,定期对机动车驾驶证实施审验,第十三条,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规定;第十九条,对机动车驾驶人实行资格许可制度。

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条文规定,县以上农机管理机构负责拖拉机登记、号牌、登记证书工作及驾驶人资质许可;拖拉机定期检验,驾驶入审验等。

2.《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第二条、第三条、第五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条、第三十四条。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共三十五条,其中2/3的条款都涉及农机管理。其行政许可、许可监督检查、行政处理处罚等职能都属于公共行政管理(事务)的范畴。

3.《拖拉机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

4.《拖拉机登记规定》。

5.《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第十六条,第十八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三条。

以上3~6是农业部,具有规章性质。

6.云南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地方性法规。

四、农机监理机构人员管理及经费来源

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农机监理机构是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其工作人员经申请批准可以参照公务员进行管理。参照务公员管理后,其工资待遇是否会偏低。另一方面,农机监理机构设置中,有的未明确行政级别(如县级监理站),有的行政级别很低,连副科都不到。“参公”管理后担心受影响。对后一个问题,有两种办法可以解决,一是申请提高行政级别,建议县级监理站申请正科级,市级监理站申请正处级待遇。二是行政级别过低时,其领导职务可以按职称来套改。

对农机监理员中的科技干部,技术员职称对应科员,助工级对应副主任科员,助工级对应副主任科员,中级职称对应主任科员,副高级职称对应副调研员,正高级职称对应调研员,以此类推,职级与待遇就相对应了。

关于经费来源,我们还是要从《行政许可法》中找依据。农机监理是农机行政许可实施机关之一,应严格按《行政许可法》来做。

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一是行政许可原则上不允许收费;二是实施行政许可的机构是国家财政全额的单位;三是依法收费的,必须全额上缴国库。因此,农机监理应该有充足的法律依据列入财政全额拨款单位,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五、结论

农机监理有充足的法律依据,是国家行政机关。但鉴于历史遗留问题,目前第一步应该定性为“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理应参照公务员管理。目前我们应抓住《公务员法》实施、事业单位分类和规范管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历史机遇,把农机监理机构纳入“参公”管理范畴,以获得稳定发展机制,更好地履行我们的职责,守护农村社会的平安。

农机安全法律法规篇6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安全、和谐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年”各项工作为主线,全面开展“农机安全生产执法行动、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严厉打击农机生产经营行业的非法、违法、违规、违纪等行为,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着力提升农机管理、生产经营人员的安全素质,全面落实政府和生产单位两个主责任,完善安全生产制度,构建农机安全生产的源头管理、执法监控、宣传教育“三大防线”,推动“安全生产法制体制建设、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确保实现2009年全区农机安全生产目标任务。

二、“三项行动”主要内容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年“三项行动”有关工作。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以开展打“三非”(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查“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防“三超”(农机行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农机运输单位及个体超载、超限、超负荷运行)为重点。安全生产治理行动以农机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以“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主题,加大农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具体包括:

(一)农机安全生产执法行动

1、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规章制度、

安全技术标准等贯彻执行情况。

2、农机安全生产责任制等制度建设、执行和完善情况,“一岗双责”和“一票否决”落实情况。

3、明确依法打击的重点对象,以及执法行动的目标、责任、方法步骤、监督检查办法等。

4、结合安全生产执法行动,认真做好农机行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审、核、换发工作。对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单位及机手,依法取消其安全生产资质,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相关证照。

5、结合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推动农机行业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对安全诚信缺失、存在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和违法行为屡纠屡犯者以及发生重特大责任事故的单位及个人,在相关媒体上进行曝光,并从安全生产行政许可、安全资格、相关业务受理等证照发放和其他方面,予以必要的制裁和限制。

6、在开展打击非法违法的同时,指导督促下级治理违法违规违章行为。深入开展查“三违”、防“三超”活动,规范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

7、加强协调与配合,积极主动配合公安交警、安监等部门,开展综合治理,行成联合执法机制,完善农机安全生产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效率效能。

8、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处分的相关规定以及“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严肃、及时查处农机生产安全事故,严肃责任追究,坚决惩处事故涉及的失职渎职行为以及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加大对瞒报事故行为的查处力度。坚持事故查处结果报告备案制度和通报制度,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

(二)农机安全生产治理行动

针对农机事故隐患特点,认真开展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一是深入落实“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二是深入开展道路交通专项整治,重点打击拖拉机(变型拖拉机)违法载人搭客、超载超速、人货混装、无牌无证驾驶、未检车病车上路行驶等违法行为。三是切实加强对拖拉机挂靠公司、农机驾驶员培训学习、拖拉机检验检测机构、农机维修行业、农机销售商家、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管理。四是继续开展乡村道路隐患排查治理。

(三)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

1、围绕“关爱生命、安全发展”这一主题,结合“安全生产年”总体部署,提出开展宣教行动的目标、方法和步骤、主要内容、重点对象、工作责任和其他具体要求

2、组织开展好六月份(第八个“安全生产月”)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

3、深入开展道路交通法规“五进”宣传,提高群众交通安全意识。

4、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信息制度。及时召开农机专题会议,传达各级安全生产会议及文件精神,通报农机事故情况。及时通过媒体公布农机安全生产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特别重大事故的典型重大事故查处情况,形成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安全生产舆论监督,维护人民群众安全生产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5、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七部委《关于加强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的意见》(安监总培训[2009]228号)精神,加大农民机手的培训力度。严格教育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严把考试关,确保培训质量,提高驾驶员技术素质,保障农机安全生产。

6、强化农机安全学习联组学习,努力提高农民机手安全意识。扎扎实实组织好农机安全联组学习是增强机手安全法律意识的关键。一是要坚持学习制度。二是学习不能走过场,要充实学习内容,将一些具体的就近的贴近生活的事故安全以图片、警示录相或其他方式展示出来,用血的事实触痛心灵。同时,适时地传达道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精神,以增强其安全法律意识。三是严格学习时间,每个学习联组每年学习不得少于4次,学习必须实行签到制。凡未参加学习的,一律不予办理农机监理相关业务。

三、实施步骤

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分阶段实施,总体推进的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制订方案和工作措施阶段(5月30日前):结合第一次农机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第一季度农机事故隐患专项整治检查出来安全隐患及问题,制定切实可行实施方案及工作措施。

第二阶段为强化检查、全面推进阶段(6月至9月):根据二、三季度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特点,结合农机安全检查、农机年度检验和6月“安全宣传月”工作,广泛开展农机安全打非执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农机安全宣传教育行动。

第三阶段为检查总结、巩固成果阶段(10月至12月):结合全年工作开展情况对“三项行动”进行全面检查总结,并通报相关情况。

四、工作措施

(一)搞好“五个结合”

1、坚持与“三项建设”(农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相结合,以“三项行动”推动“三项建设”。

2、坚持与四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及各农机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狠抓薄弱环节,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3、坚持与落实农机行业主体责任相结合,通过行政、经济、法律手段推动农机管理单位、拖拉机挂靠公司、农机维修服务组织、农机社会服务组织、农机销售商家等单位健全安全生产产责任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让企业自觉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4、坚持与“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相结合,不断完善和补充“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创建内容。

5、坚持与应急管理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相结合,完善农机领域内各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健全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加强重大危险路段、重点场镇、重点时段、重点车辆和重点人员的监控,坚决防止农机事故的发生。

(二)扎实抓好农机专项整治行动,特别注重对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

对辖区内的农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要实行全方位“地毯式”的排查。在治理中,先整治重点、难点区域和突出问题,真正做到整治一个就消除一个。在路检路查中,检查一台,登记一台,对违法违规行为,一律高限处罚,凡违法载客的一律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五、组织领导

为了确保“三项行动”工作的开展取得实效,成立区农机局“三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监理科,陈玥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的处理。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落实责任

各镇要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要成立农机安全生产“三项行动”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实施好“三项行动”,主要领导为“三项行动”、“三项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将工作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层层落实责任,任务落实到岗到人。领导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制定措施,严格考核。对贯彻不力、工作不到位,导致重特大事故发生的,要依法从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要抓住不放,加强对整个工作的检查、督促、协调、督办工作。

(二)加强宣传,努力营造“三项行动”工作良好氛围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以及图片、专栏、标语等各种资料,大力宣传“三项行动”的目标、范围、重点和要求,广泛发动群众,增强推进“三项行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总结宣传安全生产的典型事例,鼓励群众举报农机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和事故隐患,对“三项行动”实施不力、走过场的公开曝光。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法制教育,宣传普及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工作重点

1、立足于治大隐患、防大事故,依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治理违规违章现象。一是各镇农服中心要在镇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辖区内机车、机手、营运单位或个人进行一次调查摸底,核对底数,严格把好源头关。二是强化对辖区内相关运输公司、采石场、预制板场等企业的农机安全监理管力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对难以整改的及时将情况上报政府。三是密切与相关部门配合,充分发挥镇道路交通(农机)安全管理办公室的作用,积极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综合检查,重点打击拖拉机违法载人搭客、超载超速、人货混载、酒后驾驶、无牌无证驾驶、未检车或病车上路行驶等违法行为。在检查中做到检查一台,登记一台,发现一起,马上消除一起,决不放过,决不姑息,对不能提供拖拉机合法来历证明和相关手续的,依法予以收缴,属报废车和拼装车的,要坚决依法予以强制报废解体。属盗抢车的,一律移交公安刑侦部门处理,未取得拖拉机驾驶证驾驶拖拉机的,一律移交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行政拘留处罚,切实形成有力震慑。对排查出的隐患一时消除不了的,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并建立农机事故隐患台帐,限期整改和销号情况都要及时向社会公示,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四)认真制定方案

各镇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制定实施方案,要明确工作重点,确定活动目标、内容及措施,同时要将活动安排细化到岗到人。请各镇农服中心于每月26日前将农机安全生产“三项行动”进展情况及进度报表报到区农机局监理科,11月25日前报送“三项行动”工作总结。

(五)严格责任追究

要协调执法行动,严格行政执法,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部

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健全完善和落实重大隐患公告公示、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和逐项整改销号等制度,对因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而引发事故的,依法严厉查处。要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事故处理协调机制的作用,严肃追究责任,坚决惩处安全生产事故涉及的瞒报事故、失职、渎职以及事故背后的腐败行为,公开查处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农机安全法律法规篇7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发达国家

[中图分类号]F75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880(2011)05-0014-03

基金项目:河南师范大学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研究”(2008qk31)的阶段性成果。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很快,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国际市场上屡受阻挠。特别是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制定了苛刻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技术认证制度等,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产生了巨大影响(见表1)。据商务部调查,我国90%的出口农产品受国外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可以说,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

一、主要发达国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比较分析

(一)管理机构比较

1.欧盟。欧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主要由欧盟委员会来负责。整个管理体系由纵向和横向两个管理监控体系构成,其中:纵向的是指由欧盟委员会成立的农产品安全的最高管理机构及其下属的分布在各个成员国内部的各个专业管理委员会;横向的管理体系是指由若干专业委员会构成的覆盖全面的网络体系,如植物健康常务委员会、兽医常务委员会等。这两个体系各部门互相监督、互相影响,构成一个保护欧盟居民免受污染农产品侵害的网络体系。此外,欧盟又于2002年成立了欧盟食品安全管理局,主要承担监测整个食物链、提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科学意见及科学信息等多项重要职能,居于重要的地位。

2.美国。美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主要由美国农业部(USDa)、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国家环境保护总署(epa)来负责。(1)美国农业部主要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与认证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其下设的两个机构食品安全检验局(FSiS)和动植物健康检验局(apHiS),分别负责畜禽类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工作。(2)食品药品管理局主要负责管理肉类和禽类以外的所有国产和进口食品,执行食品安全法律。主要工作包括监管食品加工和储存环境安全卫生、维护食品良好加工操作规程、检测食品添加剂和农药安全性、产品正确标识以及确保进口食品安全卫生等。(3)国家环境保护总署负责管理有毒有害物质,预防其进入环境和食物链。主要工作包括测定杀虫剂的安全性、确定杀虫剂残留量水平等,确保公众不受农药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侵害。此外,还有农业市场局和粮食检验包装储存管理局、联邦谷物检测局等机构,负责相应的质量安全管理。

3.日本。日本的农产品安全管理主要由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来负责。其中:农林水产省主要负责国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农业投入品(农药、化肥、饲料、兽药等)产、销、用的监督管理,进口农产品动植物检疫,国产粮食的安全性检查,国内农产品品质和标识认证,农产品加工中“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方法的推广等。厚生劳动省主要负责加工和流通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包括组织制定农产品中农药、兽药最高残留量限定标准,对进口农产品进行安全检查,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等。此外,为了消除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的不信任感,同时加强农产品安全管理,日本于2003年又在内阁设置了食品安全委员会,主要负责对农产品安全性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检测鉴定,并向内阁的立法提案提供科学依据。

李靖波:主要发达国家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二)法律法规体系比较

1.欧盟。欧盟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有20多个。“疯牛病”暴发后,欧盟又制定或修订了几十项食品安全和卫生法规,形成了强大且完备的法律体系。欧盟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律主要有《欧盟食品安全白皮书》、《通用食品法》、《欧盟食品安全法规》等。其中《欧盟食品安全白皮书》确立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控制为原则的食品安全监控理念;《通用食品法》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食品和饲料安全的预防措施的原则,保证食品和饲料的可追溯性,食品企业的责任等;《欧盟食品安全法规》规定了食品安全法规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以及其他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事项。

2.美国。美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律法规覆盖范围广且法规体系复杂。针对每一种农产品,包括其生产与进口行为,基本上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以标准、检测、标识及认证等手段,为进口农产品设置高门槛。美国有关农产品安全的法规主要有:《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食品质量保护法》、《营养标签及教育法》、《包装和标签法》、《公共卫生服务法》以及《联邦法规》第9篇(联邦进口牛奶法、联邦肉类检验法、禽类产品检验法、蛋类产品检验法)等。美国利用安全、卫生及各种包装、标签规定对进口的农产品进行严格检查,要求进口农产品满足iSo9000系列标准之外,又附加了许多部门指定的技术法规,形成了严密的农产品安全法规网。

3.日本。日本有关农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体系十分健全,主要从4个方面来确保输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1)规范农产品进口方面的法规有《农药取缔法》。通过限制出售和使用,正确制订农药的质量和安全性以及使用量标准,并以此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国民健康;(2)控制食品质量安全方面的法规有《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安全基本法》。《食品卫生法》通过制订关系到消费者健康的农药残留的安全标准以防止饮食危害发生并促进农产品卫生水平提高,是日本控制食品质量安全最重要的综合法典;《食品安全基本法》对农产品安全性做了严格规定,并将《食品卫生法》的目的从确保农产品卫生改为确保农产品安全,同时,明确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农产品安全方面应负的责任;(3)有关动植物进口检验检疫方面的法规有《植物防疫法》和《家畜传染病预防法》。法规下都有详细的实施细则,分别列明禁止进口的动物及其产地名录及禁止进口的植物及其产地名录;(4)与农产品追溯系统相关的法律有《农林物资规格化与质量表示正规化法》(JaS法)。JaS法的内容不仅确保了农产品的安全性,还为消费者能够简单明了地掌握到农产品的有关质量等信息提供了方便。

(三)标准体系方面的比较

1.欧盟。欧盟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分为两层:上层为包含有300多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欧盟指令,下层为包含具体技术内容的可自愿选择的技术标准。凡涉及产品安全、人体健康、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标准,通常以指令的形式。属于指令范围内的产品(如食用农产品、加工食品、饲料),必须满足指令的要求才能在市场上销售,达不到要求的不允许流通。目前,欧盟拥有技术标准十多万个,其中1/4涉及农产品。在农药残留限量控制方面,欧盟共制定标准17000多项。欧盟及各成员国大多数农产品质量标准从制定之初就注重与国际接轨,以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

2.美国。美国建立了完善的农产品技术性标准壁垒体系。美国的农产品标准体系主要分为常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有机食品标准体系两大部分。(1)常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国家标准,由联邦农业部、卫生部和环境保护署等政府机构,以及经联邦政府授权的特定机构制订;二是行业标准,由民间团体如美国谷物化学师协会、美国苗圃主协会、美国奶制品学会、美国饲料工业协会等制订。行业协会是美国标准制订的主体;三是由农场主或公司制订的企业操作规范,相当于中国的企业标准。美国涉及农产品的各种标准数量非常多,仅农药残留限量方面到2006年8月为止已经有18100多项。(2)美国的有机食品标准主要包括有机生产加工处理系统计划,土地法规、土壤肥力和作物营养管理标准,种子和栽种苗木的操作标准,作物轮作实施标准,作物害虫、杂草和疫病的管理措施标准,野生作物收获操作标准,家畜来源标准,家畜饲料标准,家畜保健标准,有机产品标签规定等。

3.日本。日本的农产品质量技术标准体系十分健全,主要分为三个层次:(1)国家标准,即农林标准(JaS标准),以农产品、林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及其加工制品和油脂为主要对象;(2)行业标准,多由行业团体、专业协会和社团组织制定,主要是作为国家标准的补充和技术储备;(3)企业标准,是由各株式会社制定的操作规程或技术标准。其中与农产品贸易关系极为密切的是农林标准,日本的农林标准规格制度是由具有消费、流通、生产经验的各界代表组成的调查会来制订的,其法律依据是《农林物资规格化和质量表示标准法规》。农林标准规格由农产品的规格和品质两个方面的内容组成,其中规格是指对农产品的使用性能和档次的要求,一般由政府权威部门或权威组织对农产品的性能或档次作标准化规定,并通过食品标签制度,保证消费者对各种规格的产品有一个判断和评判的依据。

二、对我国的启示

(一)管理体制方面

1.政府应切实承担起该尽的职责。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目的是保障人类的健康和消费安全、保护动植物的健康和生态环境、防止欺诈、保证农产品质量、维护国家利益,在农业管理中我国政府部门理应承担重要职责,应切实承担起农业企业和农民(农场主)所不能或者不愿意承担的诸如宏观管理、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社会职责,突出政府在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2.政府应明确管理主体和分工。无论是采用欧盟这种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还是采用美国、日本这种由几个部门共同负责的农产品管理体制,我国政府都应该通过法律法规详细规定每个管理部门的职责,明确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管理的主体和分工,既不能出现管理上的真空,又不能出现职能交叉现象。

3.政府应重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管理。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是一个有机、连续的过程,对其管理也不能人为地割裂。我国政府应强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行全程管理,这种全程管理不仅强调从农业投入品开始,对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还应体现在尽可能地减少管理部门的数量。同时,要考虑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一体化趋势明显,农业生产管理的外延不断扩大,居民食品消费的质量安全控制从制成品延伸到原料生产,农产品源头管理越来越重要的现实,应重新调整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行政职能和机构。

(二)法律法规体系方面

在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管理方面,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地区均建立了涵盖了所有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且出台了行之有效、切实可行的法规措施,以加强法律管理,而且其法律框架还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逐步做出调整。作为借鉴,我国政府也应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基础来加强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管理和应对。我国目前的农业法律法规的基点仍是保障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维护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而在农业新阶段面临的新的质量安全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比较欠缺。针对国内日益严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发达国家日益加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政府应尽快完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依法管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进出口等各个环节,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并尽快将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从农业投入品转向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的农产品生产全过程的执法监督。

(三)标准体系方面

为了提高本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阻碍国外农产品进口,并增强应对国外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地区制定了一系列的农产品质量标准,而且随着市场的变化还在不断进行修订。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强调目的明确,配套性、系统性好;要与法律法规衔接好;要先进实用;制定过程要公开透明,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要充分考虑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我国政府应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实际需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及时清理和修订过时的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抓紧制定急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在标准制定过程中,还应建立一套严谨的指标程序,信息公开、决策民主,注重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政府不应该大包大揽。

[参考文献]

[1]王莉,胡胜德.美日欧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比较研究[J].经济纵横,2007(7).

[2]郑展鹏,苏科五.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南北比较与中国的政策选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4).

农机安全法律法规篇8

[关键词]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农机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7)01-0224-01

农机的大量推广和使用,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便利,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农机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农业机械事故是当前新形势下我乡农技站的主要工作任务。本文将从实际出发,对农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做到安全放心使用。

1农机存在的安全隐患

1.1安全管理意识淡薄

农机的驾驶员一般为农机所有者,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农机驾驶培训,缺乏相应的技术水平,不了解相关的道路交通要求和相关法律要求,不服从管理,不遵守相关法规,违规驾驶,更有的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私自改造农机,加高车厢或者更换更大的车厢,随意的更换皮带,提高农机行驶速度,造成了超载和超速等许多的安全隐患。

1.2农机缺乏护理保养

大部分的农机驾驶员只注重开车,一味地追求工作效率,使得农机一直处于超负荷的工作运转中,完全忽略了农机零件的寿命,根本不会对农机进行保养,从而使得农机的无法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对农机发生故障没有任何的了解和准备,因此,在农机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零件故障而导致的事故。

1.3缺乏被管理意识

一些农机使用者认为农机一般在田间、场院和乡村道路上使用,不会对人们的安全造成危害,而且进行作业大都在田间地头,更是不需要相关部门的审批,也不需要有专业部门的管理。

1.4缺少专业的农机管理机构

由于各种原因,针对农机安全管理的队伍不稳定,而且农机大多在乡村使用,但是在乡村没有组织成立全面的农机安全管理机构,村民缺少专业的知识,没有配备农机安全管理员,管理队伍素质低下,导致村里的农机安全问题无人重视,安全监管严重脱节,无法更好的实施农机的安全管理任务,使得农机无牌驾驶、违规超载等安全问题一直存在而且无法根治。

1.5缺乏管理经费

农机安全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只有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农机安全管理才能正常运转。但是由于缺少资金,导致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网络不健全,力量薄弱,基础设施和装备差的问题,而且农机大部分的培训都是自费,打击了人们的积极性,人们只简单的了解一下就下地进行作业,增加了安全事故隐患。

1.6安全管理难度大

由于农机机械的种类繁多,数量多,分布广而且比较分散,在农机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难度,安全隐患不能及时的得到解决,同时又因为操作人员缺乏技术支撑,农机维修缺少专业技术人员,使得农机故障一直拖延,最终造成安全事故。

2加强农机安全管理的措施

2.1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

加强农机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全面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我们可以在公路两旁设置警示牌,书写农机安全标语,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下乡走访,利用网络、报纸和引发知识小手册等形式及时的向人们普及农机安全知识,提高人们对农机安全的关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农机法律法规讲座、安全知识讲座,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使得农机安全管理深入人心,在操作作业中自觉遵守安全规则,从根本上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让人们放心安全的使用农机机械。

2.2加强培训,规范农机操作

农机使用者是农机安全管理推广实施的主体,使用者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机安全的使用系数,要想使农机安全的进行作业,减少农机事故就要切实提高使用者的技术本领。各政府部门要加强安全培训工作,开展技术培训课堂和现场操作示范课,手把手,面对面的让人们认识到农机使用存在的隐患,并且可以有效的避免事故发生。采用考试和培训分开原则,选择培训机构对农机操作员进行作业培训,培训合格的C发上岗证,不合格者加强管理,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实际操作,确保每一位操作员都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做到安全操作,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

建立农机安全监管体系

2.3健全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农机安全管理有法律做支持和保障,尽量的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还要将农机操作不慎带来的事故的处罚相应的写入法案之中,防止违规者的小心思,加大对该行为处罚力度,一经发现采取罚款、拘留和没收等手段进行惩处,严重者可以移交公安机关处理,杜绝农机事故。相应的还要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明确各负责人的责任义务,这样可以从法律角度对农机事故进行约束。还要建立监督和举报制度,进行不定点和不定时的检查,并且鼓励人们举报,经过证实后进行实质性的奖励。

2.4加强故障检测,杜绝农机事故发生

引进专业的监测技术。一方面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精密的仪器对农具机械工程机械全部的零件进行全面的监测,找到磨损严重的零件及时进行更换,避免农机使用过程中出现事故,开展农机普查工作,利用闲时对我乡各村的农机使用情况、使用状态和使用时间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维修有故障的农机,淘汰报废的的农机,增加新农机的投入生产,从农机自身的安全入手,减少农机事故发生。

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农机安全管理职权,更好的发挥农机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推动农机安全管理工作进去新阶段。

加强农机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是新时期我乡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要采取科学的规划,科学的管理手段,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促进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人民服务,造福我乡人民。

参考文献

农机安全法律法规篇9

一、精心准备,做好年检基础工作

市局对**年拖拉机年检工作进行了精心组织、周密布置,局成立了由分管副局长**任组长,监理所、管理股、办公室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年检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市**年年检工作动员大会,在会上局长**同志严格要求年检工作人员依法办事,严格遵守年检工作纪律,讲究工作方法,多向农民宣传党和政府对农机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做好农机窗口服务工作。此次下乡年检工作,市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多次下乡督促检查年检工作并与参加年检的农机手亲切交谈,了解农机驾驶员的情况,听取他们对农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农机驾驶员的信用,赢得了农机工作的主动,得到了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

拖拉机年度检验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每年的上半年是农机部门对拖拉机的集中年检期,针对拖拉机年检率逐年下降并成为构成农机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为促进全市农机工作协调发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工作思路,通过调研,采取以下措施以提高拖拉机年检率: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机手对年度检验的认识。我所组织机车所有人和驾驶员进行安全驾驶知识培训,执勤队派员授课。我们还通过电视、标语、张贴宣传通告、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农机法律、法规,形成强大的舆论引导氛围,增强农机手、农机户的法制观念、农机安全生产观念和自觉接受农机部门管理观念,消除对拖拉机年度检验没有必要性的错误认识,变强制性参检为主动、自觉参加检验。2、由于拖拉机主要用于农田作业,个别农机户对拖拉机年检认识不足,对下发的集中年检通知关注不够,造成农机户不能按时参检。我们充分利用拖拉机档案信息,给农机手打电话、发书面年审通知,提示农机户按时参加年检,科学有效地提高拖拉机年检率。3、采取便民措施,提高服务质量。为方便农民,我所成立拖拉机集中年检组,配备齐全,微机、照相、喷漆喷字号、检测等设备和各种监理业务需用的证件表格,到乡镇、拖拉机保有量集中的村开展年检工作。凡符合规定的监理业务做到一次办完手续,让农机户切实感受到主动参加拖拉机年检、办理齐全证件带来的方便、快捷。4、提高监理执法人员素质,规范监理各项业务。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是提高监理执法人员素质、规范监理业务的要求,是提高农机安全监理行业自律水平、全面规范农机安全监理行政行为的有效途径,是取信于民,保证社会公平、公正的基础,以此让农机管理工作得到农机户、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认可。

二、严格检验,确保农机安全生产

拖拉机年度检验是法律法规授予农机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农机监理部门履行职责,加强监管,保证农机安全作业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对拖拉机进行年度检验,能够有效地提高广大农机手对安全生产的认识水平,改善拖拉机的技术状况,进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保障农机安全生产。在车辆检验中,我所检验工作人员严格审查证件,仔细核对车辆的发动机号码、车架号码、车型、颜色是否与行驶证记录相符,有不符情况的待查明原因后再进行处理。车辆检验中严格按要求检车,对不合格车辆要求修复后进行复检。对于要求上线检测的

三、四缸机车,做到了无上线检测报告单,绝不签章。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条规定,此次年检一律参加机动车交强险和机动车驾乘人员意外伤害险,不参加保险的车辆,监理员不得办理年检手续。

三、齐心协力,年检工作显成效

农机安全法律法规篇10

【关键词】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一、深刻理解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

自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五条指出“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农业机械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知识的宣传教育。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农业机械所有人应当对农业机械操作人员及相关人员进行农业机械安全使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这对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事故、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泸西县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有些农机操作手还存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意识淡薄,违法违规使用各类农业机械现象时有发生,农机生产面临较严峻的安全隐患。超速超载,空档溜坡,非法客运;有的机手多年来不按时参加拖拉机年度检验和人员定期审验,只要发动机能够苟且启动,车轮能够滚动运转,就存着一种侥幸心理,继续随意驾驶技术状态极差的不符合安全运行条件要求的“病”机上路营运;甚至不参加职能技术教育培训、不看所用农业机械的使用说明书,就盲目操作农机具,这些违法违规不良行为,是酿成农机安全责任事故的根源,其教训尤为惨痛,值得深思。我们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和各级相关部门的领导务必引起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实施方案,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着力加强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的工作力度,防患于未然,坚决把危及农机安全生产的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

2.全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经费投入不足,以致从事进行农机安全监理业务常用的设施装备建设较为落后,从而制约了农机安全生产教育宣传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县农机安全监理站实有在职职工13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6人,高级工4人。县级农机安全监理队伍建设初具规模。但无配备宣传教育室、信息化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等仪器设备;事故勘察仪器;无配备电子桩考及固定式或移动式安全技术检测设备等相关配套设施。

三、泸西县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对策

针对上述全县农机安全监理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人认为,应结合实际,采取以下可行性的工作对策:

1.进一步强化对全县农机操作手使用农业机械的职能技术培训和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为维护农机安全生产秩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宣传教育舆论氛围。目前全县农村随着党和国家不断深化实施强农惠农政策,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逐年扩大。富裕起来的农民争相选购适宜本地公路营运的大中型拖拉机、小型、微型山地耕作、排灌、等农机用户越来越多,其专业户、重点户,层出不穷。因此,为保障全县农机安全生产,为农机操作手提供快捷、优质的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机操作手技能水平,已成为农机技术培训的首要任务。同时,要结合农机手新训、复训、新机挂牌落户之际,采取发放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材料、在县乡村街道及主要道路悬挂宣传标语、通过当地电视、广播、报刊媒体等宣传渠道向农机用户、农机经销商、村民、中小学生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涉及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常识。为创建全县“平安农机”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障。

2.积极争取县级农机监理机构实行参公管理,加快推进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依法行政的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明确界定了农机安全监理部门的职能属农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主体,履行这一职责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的权利和义务。目前,我们农机监理部门一定要抓住农业系统事业单位机构体制改革之机,应积极向上级党委、政府及人事部门汇报请示,力争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进一步理顺农机安全监管体制,早日实现县级农机监理机构实行参公管理。

3.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长效机制,为全县农机安全生产营造文明、和谐、稳定的社会舆论氛围。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是一项农机安全监理机构长期的职责和义务,是构建“平安农机”,确保农机安全生产,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舆论基础。监理人员要加强学法、宣传法。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依法治机,强化管理。

4.努力构建乡镇村、组农机安全监理网络体系,加快打造优质、高效、便捷的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服务平台。各乡镇要在现设农机管理员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创新农机安全监理机制,逐步加强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高素质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李玉清.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探讨[J].中国农机监理.2007年08期.

[2]刘倩.如何做好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J].中国农机监理.2008年02期.

[3]文华红.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初探[J].中国农机监理.2008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