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0:30

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篇1

医疗影像,云正当时

“云、大、物、移”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掌握即时信息,享受便捷的服务。

医疗行业也不例外,近年来各种移动、远程医疗服务迅速普及,预约、挂号、候诊不必在医院长时间排队等候,通过移动终端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各种检验结果和报告。

paCS影像作为使用最早、最广泛的医疗业务系统,如何实现医疗信息和优质医疗资源跨机构的共享和协同,使民众就近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成为当前系统建设的核心需求。

paCS系统也从多年前科室级1.0版本,到现在已经普及的全院共享级2.0版本,正快速向第三代云paCS版本演进。

云paCS(paCS3.0)突破了单个医院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使医生无论在院内还是院外,都可以全面访问患者数据,随时随地对影像文件进行处理、会诊、审核,提供高质量的诊断结果;使患者可以在最近的医疗机构享受高质量的服务,通过移动终端方便地在任何时间调阅自己的影像数据和诊断结果;使医疗机构充分发掘现有医疗影像的数据价值,支撑科研教学,实现精准医疗。

医疗影像存储存在诸多挑战

面对指数级增长的业务复杂度,每年10-100tB、数千万增长的影像文件,云paCS业务只有以面向大数据、融合、开放的云架构存储系统为基石,才能适应灵活多变的业务需求,为用户提供敏捷的服务体验。然而当前医院和医疗机构数据中心的影像存储还存在诸多挑战。

架构落后。医疗影像文件属于非结构化的数据,各种DR、Ct、mR等设备产生的影像文件、视频格式不同、大小不一。很多医疗影像数据还存储在传统的结构化San存储上,依赖paCS服务器自带的文件系统存储并访问影像文件。这种传统存储架构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在海量文件存储和持续增长客户端共享访问的场景下,paCS服务器的文件系统成为性能瓶颈,影像的写入和调阅对服务器压力剧增,业务体验越来越差。

扩容困难。传统纵向扩展的存储架构扩展能力有限,即使勉强扩容,服务器文件系统和存储控制器又成为性能瓶颈。San架构存储在扩容后需要重新挂载给文件系统,扩容导致服务器停机、业务中断,存在数据丢失的风险。扩展新的存储设备导致数据形成多个孤岛,运维管理复杂,tCo直线上升。

调阅不便。面对海量近线、离线影像文件时,存储设备多采用光盘库或磁带库的方式,不能即时甚至无法调阅历史影像文件。

云paCS解决数据存储难题

针对云paCS系统数据增长快,移动应用数据共享访问压力大,近线数据占比大、访问少,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复杂,未来需要对影像做大数据分析等诉求。华为paCS影像大数据存储解决方案可以很好地满足现在以及未来的应用需求。

在线存储融合,San&naS一体化。在线影像文件存储使用oceanStorV3系列统一存储,兼容各种paCS系统软件架构,每个存储控制器都集成San/naS功能,可以同时提供块、文件接口,承载paCS系统结构化数据库索引和在线paCS影像文件,提供高速的数据访问能力和强大的数据共享能力,存储控制器可横向扩展到2-8控,在容量增加的同时保持性能线性增长。

近线存储无限,一分钟扩容不停机。利用paCS系统软件的数据归档功能,将历史数据从在线存储中迁移到oceanStor9000归档存储系统中,实现数据的长期、可靠的存储,并确保历史数据能够实时被业务系统访问。oceanStor9000采用分布式架构,按需横向扩展存储节点,最大支持60pB单一文件系统,满足海量paCS近线文件的存储需求。支持3节点到288节点的在线平滑扩展,一分钟即可完成节点在线扩容,对上层paCS系统无影响。

架构面向未来,大数据分析无忧。oceanStor9000不但支持传统的nFS/CiFS/Ftp文件协议,还支持主流的互网对象存储接口S3、Swift和大数据分析接口HDFS,满足未来丰富的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应用,避免应用架构和访问协议演进后,重新购买新的存储设备,杜绝复杂高危的数据迁移工作。

oceanStor9000大数据存储

oceanStor9000大数据存储,是华为公司专门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研发的解决方案,成为此医院影像存储管理的最佳拍档。

此医院原paCS系统在阅片、管理、扩容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paCS阅片缓慢。随着医院paCS系统的业务压力增加,现有系统已出现性能瓶颈,paCS阅片出现卡顿现象。

管理不便。原paCS系统采用San存储,需要定期更换盘符,或者将老的盘符中的数据采用其他存储形式手工备出,管理不便。

扩容困难。随着医院就诊人数的增长和影像设备的逐年增加,paCS存储也在逐年扩容,每次扩容都需要iSV介入,维护不方便。

华为从文件共享、性能加速、海量存储等方面研发paCS影像大数据存储解决方案。例如,部署1套300t容量的华为oceanStor9000大数据存储系统,对外提供nFS、CiFS等多种接口形态。最大可以在线扩容到288节点;采用SSD元数据加速、智能负载均衡、全对称架构等技术,极大提高系统处理性能;最大60pB单一文件系统,满足未来15年规划容量。

华为方案为此医院解决了paCS影像大数据存储的难题,实现了性能线性提升,性能随节点数增加而线性增加,轻松应对多客户端大规模并行阅片;使维护效率大幅提升,上线后应用永不更改,扩展节点1分钟完成;实现了扩容零停机,节点按需增加,扩容不停机,应用无感知。

oceanStorV3融合存储

oceanStorV3融合存储,专为四川省人民医院研发,是华为公司打造的又一款可靠、高效的医疗影像系统。

此医院的影像系统同样在响应速度、数据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难题。

影像系统响应慢。现有存储系统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影像诊断工作站和浏览工作站在线访问的性能要求,无法满足对历史影像的检索速度要求。

影像数据管理难。每年动辄100t左右的影像数据增长,影像存储的升级和扩容。

不满足三级等保要求。原有系统缺少容灾机制,不符合三甲医院三级等保的要求,有数据丢失风险。

华为公司从融合存储、分级存储、影响容灾等方面着手,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融合存储。主数据中心部署一套华为oceanStor5600V3存储系统,支持San和naS,同时承载结构化影像数据库索引和非结构化影像文件。

分级存储。配置缓存加速、自动分级存储实现性能加速和数据生命周期管理。

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篇2

自2012年进军医疗卫生行业以来,联想集团大步快进。依托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联想集团实现了对业界优势资源高效整合,截至目前,联想已经与全国医疗行业近70家iSV厂商开展合作,参与5个省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功进驻363家三甲医院。

据CHima荣誉主任、中国数字医学杂志主编李包罗介绍,目前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市场份额仅占医疗卫生行业总投入的1%,即200亿人民币,但每年在以20%至30%的速度增长。

“美国前10的医疗信息化企业占市场份额的60%,而中国前10的医疗信息化企业占比15%不到。”李包罗对此表示,“这说明目前这个市场并不成熟,我们期待大鳄进入,更好地规范市场。”

而所谓的“大鳄”,不应仅局限于开发移动设备终端,而应考虑构建数字化医院,运用it技术促进革命性的健康保健服务模式的产生。

这个理念与联想集团当前的战略不谋而合,联想致力于成为医疗行业整合方案提供商。“近几年,信息孤岛问题日益严重,医院内部及医院间的信息化建设陷入无法整合的困境。”联想集团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新兴行业总经理王云峰进一步说明,“各级医院迫切需要整体解决方案,对业务进行前瞻性和规划和管理。联想将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条件下的业务流程再造,创造医疗新体验。”

联想集团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医疗卫生行业总监瞿忠表示,目前国内具有整合能力且能够真正构建智慧医院的供应商,也仅在10家以内。

联想在会议现场展示的智慧医院整体解决方案,包括联想移动医疗解决方案、联想移动护理终端解决方案、联想医生护士工作站解决方案、联想影像中心医技工作站解决方案、联想虚拟化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等15个子方案。联想将前端业务应用与后台数据运维紧密结合,提供从iaaS到paaS再到SaaS的云服务it基础架构解决方案。

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篇3

大会以“走向新医学影像时代――多影像融合与信息集成”为主题,包括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的领导、医学影像学专家、临床专家和医疗信息化专家在内的13位演讲者,围绕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医学影像数据中心、医学影像三维重建在临床中的应用、多设备影像数据融合及应用、iHe标准化建设、paCS技术发展趋势等热点话题做了精彩演讲。

来自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专家和用户500余人次参会,锐珂、富士胶片、爱普生、华海盈泰、西门子、飞利浦和爱克发医疗等公司分享并展示了各自的新产品或技术方案。

赵自林在开幕致辞中首先对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第六届中国paCS大会’的召开,一是为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和企业搭建技术交流的平台;二是让各位嘉宾了解我国医疗装备影像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三是通过iHe给医疗机构提供各类数字医学装备、医学信息系统技术的思考方向,并协助相关厂商的产品与国际最先进最规范的产品接轨。”

学术报告精彩纷呈

雷海潮的发言题目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问题与信息化支撑”,他认为,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应该做思路上的调整和转变:一、从以前以科室和机构为单位推进信息化建设转到区域水平上;二、从大中城市向农村和基层机构转移;三、从之前主要服务医护人员,逐步转变为服务社会、决策者、居民家庭和患者;四、从单一的封闭系统向综合开放的平台转变;五、从信息化科室、医院或疾控中心单独建设向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共同参与转变。

天坛医院信息中心主任王韬的发言题目叫“影像数据与临床信息集成”,他对临床信息化建设的背景和影像数据临床的共享模式进行了分享。在对未来的展望中,王韬认为:影像共享的手段和渠道将会千变万化,更人性化、更直观的3D打印技术将逐步应用到临床中去;以服务于患者为导向的掌上应用和微信平台的扩展应用会层出不穷;借助大数据应用的强大力量更迅速地确诊与制定治疗计划。

作为此次大会的协办单位,锐珂亚太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在2014年推出了VueVna临床档案中心,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实现全面的临床数据共享,以患者为中心实现临床数据整合,支持医院的临床及管理决策。该产品具有的优势有:更快捷、更全面的数据访问,更低的总体拥有成本以及更安全、更可信的数据。

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营业开发部新业务方案策划科经理周健介绍了“opS打印合约服务”,opS是根据用户的预算、打印量、具体打印需求等情况量身定制的打印方案,既能满足个性化需求,又能减轻医院资产压力。

西京医院数字信息中心主任蒋昆的发言题目是“paCS的应用与发展”,对paCS发展现状、挑战及前景进行了梳理,他认为,院间异构系统的数据共享可用便携式患者光盘实现。该院采用华海盈泰的paCS系统,实现了无胶片化、无库存管理,全院影像资源共享,工作流程优化,影像诊断水平得到了提高。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张俊华介绍了“面向大数据时代的影像产品和集成平台”,西门子syngo.plaza调阅图像速度可达200图像/秒,可实现DiCom图像接收、存储和管理,遵从HL7标准,可实现统一的报告和图像以及非DiCom图像的接收和存储。

三维影像热度持续

三维影像中心是本次大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方面国内领跑者上海长征医院和华西医院的专家分享了各自的经验。

上海长征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萧毅对医院三维后处理中心的情况进行了介绍。飞利浦星云3D影像数据中心上线后,临床科室和影像科的互动明显增多,对于项目带来的好处,萧毅总结:搭建了多学科交流的平台、锻炼了团队人员的教学科研能力、提高了人员后处理能力及诊断水平……下一步,他们计划构建一个手术设计实验室,可以为临床提供麻醉、手术方式、预后判断等相关的数据。

华西医院三维影像中心副主任吴文韬的发言题目是“多模态高级影像后处理临床应用价值”。他介绍,在美国,临床医生和影像医生的联系非常紧密,后者甚至会在手术室里为前者提供支持。他认为,开展高级影像后处理项目需要包括以下要素:高效智能化的云计算平台、全面深入的多模态高级影像后处理技术、跨专业的医技护一体化团队、标准化的影像引导诊疗流程和临床应用、跨学科的医疗和产学研合作。

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副教授李学军对医院合作研发的“e-3D数字化医疗三维设计系统”进行了介绍,该系统拥有方便的医学影像处理功能,能对多模态影像数据进行融合,构建精细的三维数字化模型,清晰显示复杂解剖结构、病变和畸形特征、毗邻结构的空间关系,直接进行个化性三维解剖测量和手术方案设计,模拟术后效果。结合先进的3D打印技术,系统能导出和制作高精度的医学组织三维实体模型,为临床手术规划、手术演练、医学培训和教育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富士胶片的产品应用专家王成的报告题目是“富士Synapse3D影像后处理解决方案在临床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对Synapse3D产品进行了介绍,它包括基础分析工具、影像诊断高级分析工具、心脏分析工具和手术模拟模块等四大分析工具。

离临床更近一点

近两年,“中国paCS大会”一直在尝试转型,希望能与临床离得更近一些。以本届大会为例,除了来自医疗it界的专家,上海长征医院、华西医院和云南二院的医学影像专家,主办方还请来了湘雅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的临床专家做分享。据统计,参会人员中影像科医生和临床医生的占比达41.46%。

萧毅在演讲中说:“大会把顶层设计、日常管理、设备创新和一线使用等所有人员都聚集在了一起,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一位来自上海某企业的paCS研发人员向大会反馈:“本次大会涉及内容较广,且具有一定的深度,相信会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产生良好的指导作用。”从与会者的反馈来看,这种转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篇4

许院长,您好!信息化建设对于医疗行业来说,无论在临床方面还是医院的管理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您作为医院的副院长,在这几年当中肯定对此深有感触。

许茂盛通过这几年的发展,信息化对于医疗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医疗信息应用非常广而且影响极大,如果说某一件事物能够让医院瞬间瘫痪,那么只有信息化能够做到。

作为一个副院长,我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实时了解医院的状况,并以此为基础梳理很多问题。比如:通过合理用药系统,我们能够随时了解医生的开药情况;通过门诊量的统计,我们可以合理地对患者就诊进行分流;也可以通过对患者数据的分析将医院的现有资源和床位进行提前调配,以此应对某一时间内可能出现的某一疾病高发的情况。与此同时,信息化还为医院的管理者提供了很多管理手段,无论是成本控制,还是优化医疗服务质量,以及消除患者的安全隐患,信息化在每一环节都提供了解决方案。

杨涛我想现在问“院长对信息化的感受”这个问题,相比于十年前,能够分享的内容多了很多。刚才许院长讲了很多成本、效率、安全方面的感受,医院有来自患者、临床以及政府、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管理需求,所以信息化一定是深入到各个角度和环节当中的。举一个例子,以前医院并不是很看重eRp,但是也同样有一些医院勇于尝试上线了eRp,尽管每一家医院上线eRp以后所走的路径不同,但这意味着医院已经需要绩效考评的制度来规划今后的管理。在临床方面,信息化可能是走得最快的,因为是它的核心系统,从现在的应用程度上讲已经比较成熟了。

医院现在有了大数据管理的理念以后,就要着眼于如何将海量数据做更精准的分析,包括疾病模式预测等等。信息化现在对医院来讲,应该说所有的院长都会慢慢地体会到它对医院决策管理知识的重要性。以前的很多信息是固态的,没有流动起来,而现在将会越来越多地流动起来。举一个移动医疗的例子,移动医疗能够按照现今的医院管理需求、患者的就诊要求以及满意度要求等等,让医生流动起来,随时随地让数据达到人机互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互动。

如果说以前的管理模式是滞后的,那么自从统计分析系统在医院应用之后我们就要向前看了。大量的统计分析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是如果在数据里面挖掘出规律来,帮助我们去做一些预测和智能分析将越来越重要。就像以前说有了临床路径的数据以后,下一步可能要做的是智能的临床路径,也就是具有前瞻性的、智能性的临床路径,对某一些病种进行全流程的监控、分析、用药和治疗手段等方面的优化。

许茂盛信息化在解决患者就医难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浙江省卫生厅推行了一个统一的挂号平台,很多时候患者完全不需要到医院去排队挂号,直接在网络上操作就可以了。我们医院目前有卫生厅、医院网络、电信等等平台解决患者挂号看病问题,而且预约是分时段预约的。

根据与医院合作的第三方调研公司的调查结果,患者的满意度在这几年当中逐年提高,这与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是分不开的。

许院长提到浙江省中医院在梳理整个医院流程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请杨总谈谈在医院面临挑战时,Ge医疗提供了哪些应对方案?

杨涛Ge医疗的产品在流程优化、效率提升等方面都贯穿着不同产品线的特点。比如paCS、RiS是围绕流程开发出来的产品,预约排班、医生资源调度、医生工作量动态分配、调整与优化,都可以通过“RiS”里面的“myworklist”功能去实现。同时我们的paCS是基于云端的paCS,能看到paCSserver的一个特点是工作流可以灵活定制,使这个工作流能够符合医生和患者的就诊需求。与此同时,基于云端的诊断模式让医生能够在任何时间、地点获取信息。这样既快捷、便利,又能同时看到患者全面的影像信息。

再比如影像及临床文档管理中心CentricityClinicalarchive解决方案(以下简称“CCa”),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影像共享平台。Ge医疗近期邀请了8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信息化专家进行讨论,主要谈到了影像及临床文档管理中心在医院内部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GeCCa的一大特点就是它的平台标准化,iHe的XDS和XDS-i能够把异构的数据源获取过来,随时随地抓取这些信息。这个重要的集成整合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大的影像中心是医院的保护性投资,不想推倒重来。CCa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对科室级临床信息系统供应商的中立性,科室级系统可以用Ge、飞利浦、锐珂……任何公司的产品都不影响影像中心的建设和信息共享。

您觉得在Ge医疗与浙江省中医院的合作过程中,有哪些是可以推广给全国同类医院借鉴的经验?

杨涛首先Ge医疗非常感谢浙江省中医院选择了Ge,能让我们有这样一个携手合作的机会。从Ge医疗来讲,会尽全力帮助医院打造成中医系统的标杆工程。信息化手段如何能够帮助中医院在现代医院的治理和管理中提高医疗质量、效率,以及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这显然需要一个过程来逐步实现。我认为第一阶段应该是夯实医院的核心能力。就像许院长所说的,着眼于把自己的服务水平提高,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下一步我们会走出去,通过远程影像中心的手段,把一些县级医院连接起来,实现医疗资源更好地普及,包括一些培训、服务等方式。我们相信这种新的探索在中医院的建设和管理上会有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医院在上新系统的时候一般会对厂商提出哪些建议和要求?

许茂盛实际上我们应该是不断磨合的。无论是影像信息还是普通的医疗信息,向上面对国家层面,向下面对市县乡层面,在连接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是最佳的方案。现在患者在县里拍了一个片子,做了一个检查,他把片子带来市里的医院,在这个过程中容易造成片子的丢失。即使片子保存完好,但是市里医院的大夫只能看到片子上的几幅影像资料,不能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影像数据。患者在基层医院拍的片子与市里的医院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认,这就需要患者再次做同样的检查。患者就医花费的增加有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这些重复检查造成的,所以我们希望建成区域平台。当然区域平台的前提是院级平台,一个是影像方面的,然后是超声、病理、心电图等其他数据,这会对临床患者和医生的诊断诊治带来非常大的好处。

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篇5

在6月7日于郑州召开的2013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暨海峡两岸医院信息化论坛(CHinC2013)上,飞利浦医疗信息系统(以下简称“飞利浦”)了三类针对中国医疗信息市场发展趋势的创新高端临床it解决方案:心血管临床数据仓库,基于云平台的3D高级影像诊断中心解决方案,以及深度临床决策支持(CDS)能力的重症监护诊疗监控it平台。同时,作为专业的临床信息解决方案的提供者,飞利浦围绕Clinicalit@work的主题,向行业展示了患者从诊疗到康复所经历的全流程场景模拟:通过移动、远程、互操作性等科技方式和技术标准,将医疗服务从门诊、影像诊断中心、心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病房,延伸至社区和家庭,覆盖了诊疗全流程,生动诠释了“全方位关护支持、临床深度和惠及全民”的3C理念。

同日,飞利浦医疗信息系统大中华区总经理安逸信(tomandriola)接受了《e医疗》等媒体的采访。在采访中,安逸信表示对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市场非常看好,并表示会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看好中国市场

对于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市场,安逸信表示非常看好。他的一个理由是中国有足够大的市场容量;另一个是中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把提升医疗质量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上。而后者,对于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推进显然更为重要。另一个信心来源是,中国在信息化的基础建设方面做得不错。

安逸信介绍,在过去的一年里,飞利浦与很多政府机构、客户以及行业意见领袖做了大量的沟通工作。希望结合飞利浦在国外的最佳实践,通过与中国医疗机构和行业专家的合作,逐步引入先进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模式,并通过本地化的努力,将最适合中国市场的解决方案带进来,并对解决方案坚持做持续的优化。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飞利浦医疗信息系统中国团队已经有130多人的规模,形成了从研发、实施、解决方案到营销的“端到端”本土业务链条,为飞利浦继续深耕细作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奠定了基石。

深耕优势领域

作为全球知名的医疗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飞利浦在重症监护、心血管疾病诊断、肿瘤学和影像诊断等方面,有着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技术优势。利用既有优势深耕医疗信息化市场,显然是一个明智而可靠的选择。

安逸信说:“临床深度是飞利浦医疗信息系统区别于其他it提供商的特质所在。随着中国电子病历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中国医疗信息化下一阶段的重点将围绕临床信息化展开。飞利浦将会率先选择在重症监护、心血管、高级影像诊断等,飞利浦具有深度临床应用优势的领域展开。相信it技术和飞利浦优势医疗诊断设备的结合,会在这几个领域产生相得益彰的应用效果。”

事实上,飞利浦在心血管it领域已经有所动作,其心血管it解决方案已经在全国几家心脏中心进行试点,并获得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重视基层医疗

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篇6

然而,无论从名字还是模式上看,这个概念生来就带有不易理解的、令人颇感遥远的气质。实际上,云计算倡导“聚合”,包括CpU、存储、网络在内的所有硬件、软件,以及数据、计算能力、it构架与服务,这些整体的提供,构成了云计算的体系。

“将创新的医疗服务模式提供给患者,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也是云对医疗体系最深远的影响。”netapp大中华区市场总监刘志强说。

信息重整

“云计算”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如何有效地运用在医疗实践中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随着区域医疗网络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决策者发现,如何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为区域内的临床用户提供优质的临床数据浏览与使用服务是未来建设区域医疗网络的意义所在。

以重症病人为例。他们是医院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医院对他们的救治必须分秒必争,因此医生需要用最短的时间、最便捷的方式调用患者最全面的信息。另一方面,对于急救和术后的监护也决定了患者的存活和康复。而如何将云技术应用在重症监护领域,使医生能快速调用最全面的患者数据,并通过快速的数据分析实现决策支持将是一个有意义的创新课题。

对危重病人的监护,传统上由医护人员设定一个数值范围,当病人的身体数据超出这个范围就会报警。如果要实现在出现最坏情况之前做出处理,对监护软件及计算速度处理要求较高。在这种情况下,“云计算”就可能发挥作用,整合云计算的病人监护设备将成为一个“智能化的终端”,将帮助缓解医院iCU病房医护人力紧张的局面,降低看护成本。

重症病人的手术和急救后身体能否恢复过来?护理和治疗尤为重要。监护仪除了反映病人本身的生命指征外,未来,治疗功能将不可或缺。过去,呼吸机、输液泵等危重病人身边的仪器是各自单独运作,而未来,可以通过搭载云计算机解决方案的监护设备整合到医院信息系统中,使病人治疗信息更完整。

平台创新

作为重症监护领域的领导者,飞利浦率先将云技术应用于监护设备,做了一次有意义的创新实践。其“云”系列智能化监护仪内置“双核”,一个芯片处理监护仪本身信息,做测量、报警使用;另外一个通过飞利浦特有的“云平台”—ipC,跟医院的信息系统结合起来,实时、完整地保存病人的数据。同时,通过一些专业参数的设定及分析软件的应用,对数据及其变化进行分析,提高监测的敏感度,帮助医生和护理人员实时掌握重症病人的病情趋势并及早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使监测由“报警”转向“预警”。

通过云平台也使病人所有信息的跟踪和整合成为可能。云监护设备可以让医护人员在监护仪上直观地一键调阅患者最全面的影像学(paCS)、实验室等信息(LiS),并可在床旁完成医嘱、病历的录入和管理。另外,集成了云计算平台的飞利浦监护系统也可以建立远程诊断服务,使重症病人不需要转移就可以获得大医院的指导。

创新背后

重症病人的情况各不相同,监护的生命指标及参数也各有侧重。而中国,不同省份、不同城市、不同级别的医院以及中医院和西医院,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情况都各不相同。所以在中国做业务,尤其要了解客户的需求。

如何掌握客户的需求?不仅一线销售人员的日常工作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搜集客户需求并反馈飞利浦医疗还在全球范围内定期系统搜集客户提到的关于产品、服务等反馈问题,系统性地监控客户要求以及解决方案的后续情况。比如,一家客户曾提出在床边监护开一个“窗口”以方便看到超声和核磁共振的片子。当时的技术条件并不具备,但是客户的这个需求被记录到系统中,在下一代产品设计中得以体现。

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篇7

关键词:云计算;社区医疗;移动医疗服务平台;3G

中图分类号:tp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3-0099-03

基金项目:广州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基金项目(10cx077)

作者简介:陈平平(1980-),女,广东梅州人,硕士,广州中医药大学信息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通信。

1云计算在医疗信息化中的应用

1.1云计算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

云计算的研究在近几年成为热点,维基百科给云计算下的定义:云计算将it相关的能力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允许用户在不了解提供服务的技术、没有相关知识以及设备操作能力的情况下,通过internet获取需要服务。关于云计算的研究,从国外来看,主要是一些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在宣传推广和使用,如amazon、Google、iBm等,这些公司都有比较成熟的相应的云计算产品和服务。国内已有少数公司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的产品,如八百客公司推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在线客户关系系统,阿里软件建设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中国移动也正在进行试验性的云计算研究。

1.2我国医疗信息化现状

当前中国大部分地区医疗卫生条件欠缺,医疗卫生信息化现状更难以适应新医改的要求。卫生机构现在采用的分散式系统建设模式,即独立建设系统,通常都存在着投资分散而导致的系统质量差、多点维护成本高、建设周期长以及信息准确、可靠性低等一系列问题,若采用自主的集中式系统建设,各级卫生机构又面临着it预算少、一次性投资能力差、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人员、决策时间长等问题。

例如,在我国西部的一个城市的某个区有60余万户籍人口,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这些社区卫生系统没有一个专职it人员,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有一个简陋机房。过去全区卫生系统每年的it投资不足百万元,信息系统建成几年后,由于缺乏维护,大多处于瘫痪状态,it系统对他们的工作帮助有限。由于新医改的推行需要配套的信息系统,卫生局管理层及基层业务人员产生了大量而急迫的it需求。目前他们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没有专业人员来规划it系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建设it系统,没有合理的机制来运行it系统。

1.3云计算应用于医疗信息化的意义

为此,可以利用云计算来整合医疗卫生行业的资源,云计算给社区医疗机构带来了很多好的应用契机。云计算能将海量的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在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中,通过云计算所提供的各种虚拟化服务,可以很好地解决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

现今基础网络已十分发达,社区医疗机构在缺乏专业人才、缺乏充足资金的情况下,可考虑放弃自建系统,而转向购买成熟的信息服务。如果大多数社区医疗机构都愿意转向购买服务,这样就可以产生规模效应,汇集零散的资金,建设对所有社区医疗机构都有吸引力的信息服务系统,从而使社区医疗机构能够使用更高质量、更可靠、更成熟的应用。

在云服务平台下,用户从自建信息系统走向购买相对标准的信息服务。基于云计算的低成本共享平台采用集中的系统构建,较之传统的建设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它可以托管多种不同的应用,根据需要动态地部署、配置及回收计算机资源,实时监控资源使用情况,给广大前端用户提供共享的计算资源和服务,并在需要时重新平衡资源分配。

2移动通信技术与医疗服务结合的意义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的普及程度不断提高。移动通信技术与医疗行业的结合,目前以减少人为因素导致医疗错误的电子病历、医务人员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随时收到患者呼叫和信息,实现“随身医疗服务”为应用重点,国际上舆论甚至将应用移动通信技术上升到带来“新的医疗革命”的高度来评价。

移动通信用户有广大的覆盖面,因此通过移动社区医疗云服务平台的电子病历共享、远程会诊、网上挂号和预约门诊等高效服务,可以减少病患排队、报销的疾苦,节约社会资源;同时可以有效分流各类患者,普通患者将被科学地分流到社区医院得到就近便利的服务,而大型综合性医院更专注于疑难杂症和危重病人的治疗;同时也避免了像SaRS或H1n1等流行病在患者初诊时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去人流密集的大医院时产生的广泛传染,更有利于统筹监测和防控,而压力相对减轻的大医院也得以通过云平台上的远程诊断帮助社区医院提升医疗水平。

3G移动技术是当前最流行的高速数据传输的移动通信技术,借助3G移动技术,手持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快速访问社区医疗平台。例如Google支持下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iod,就可以借助于3G网络连接社区医疗云服务平台,提供移动社区医疗和移动药店等服务,也能够以流媒体等介质来播放远程医疗中的视频资源等。由此可见,移动技术和云计算的无间隙链接是移动社区医疗云服务平台构建得以实施的技术基础。

3基于云计算的移动社区医疗服务平台的系统设计

结合以上两种技术,设计基于云计算和移动技术的社区医疗云服务平台,以云服务平台作为支撑环境,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的要求,以解决居民“看病难”问题,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移动社区医疗云服务平台创造了新的医疗商业模式,搭建了一个共享的医疗信息系统云平台,为医疗机构、居民等相关人员提供快速高效的服务,使医疗机构、居民在使用医疗信息系统时就如同居民在家使用水电一样简单便捷。系统应用如图1所示。

系统提供的功能如下:

(1)移动医疗定位服务。当居民出现病痛时,可以通过手机将病痛情况发送到云服务平台上,平台通过定位患者所在位置,得出距离患者最近的医院情况,并将该医院的门诊开放信息、位置信息、联系方式、交通信息等反馈给居民。

(2)移动药店定位服务。当居民需要购买药品时,可以通过手机将请求提交至云服务平台上,平台通过定位居民所在位置,得出距离居民最近的药店情况,并将药店的开放信息、位置信息、联系方式、交通信息等反馈给居民。

(3)居民可以通过手机登录云服务平台,对周边医院的医生预约信息进行查询,查询到要预约的专家号后,居民可以通过手机进行预约。预约成功后,系统会发送预约成功的通知短信到用户手机上,完成整个预约提交过程。

(4)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手机登录云服务平台,了解就医患者情况,通过电子病历共享、远程医疗等云上的手段,快速、准确地为病人诊断病情。医疗机构只需轻轻一点,相关的病人档案、药品资源库就展现出来,完成电子病历。利用先进科技,支持临床监控和诊断,方便临床记录,辅助医疗培训,并为所有的医疗从业者提供持续可及的医疗资讯。同时,各社区医疗信息化的需求十分类似,在本质上没有太大差别。可以把易于标准化的共性部分用云服务的模式进行建设,考虑一个开放共享的架构,进行高质量、高标准的建设,对各社区医疗机构进行开放,提供服务接入,而各区域只对自己特有的部分进行补充建设。医疗机构和有关部门只需设置统一的标准,只需要往云平台上传输档案数据和读取档案数据即可。而传输和读取的终端是手机。剩下的数据交换、存储、查找、共享等服务都可以交给云计算来完成,而随时可以向云平台里添加新的用户。

4系统架构

图2系统架构

其中,基础设施虚拟化和应用程序虚拟化的实现方法如下:

(1)基础设施虚拟化。

基础设施虚拟化的核心是服务器虚拟化,可采用XenVmm技术来实现服务器虚拟化。XenVmm(virtualmachinemonitor)是由剑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开发的一个openSource项目,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更多的虚拟机器。采用Xen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可以使得基础设施变成一个资源池,简化云服务平台的资源共享和扩展。

(2)应用程序虚拟化。

首先要对传统的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结构的重新设计,对主要的实体增加医疗机构的属性,使得医疗信息系统可以为多个医疗机构同时共享使用。通过Soa技术对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架构上的优化。Soa与SaaS被称作挛生姐妹,Soa与SaaS是现代软件服务领域的二架马车。SaaS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服务的模式,其核心是共享。Soa是实现SaaS平台的最理想的软件架构。Soa架构的核心就是模块化,模块之间松散耦合,资源共享。采用开源Soa项目muleeSB(enterpriseServiceBus)对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架构上的优化,muleeSB是muleSource推出的产品。

5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实现医疗信息系统的云服务,也就是实现软件即服务(Saas)。

建设统一部署、资源共享的医疗信息系统的云服务平台。需要对原有的医疗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首先,要让原有的医疗信息系统支持多机构共享模式,这个改造会涉及数据结构的重新设计与实现。其次,建设云服务平台门户,门户为个人和医疗机构提供基于internet和3G移动通信技术的访问模式。再者,为云服务平台设计计费模块,实现按使用付费的商业模式。将医疗信息系统重新设计为云服务平台是实现基于云计算的医疗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2)实现服务平台的业务连续性。

共享的医疗信息系统的云服务平台,同时为多个医疗机构服务,保存多个医疗机构的数据信息。一旦云服务平台出现故障,影响范围是非常大的。因此,提升云服务平台的业务连续性显得非常重要。要在云服务平台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保持业务连续性,这也是本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

6结束语

云计算在信息资源共享方面的优点极为明显,对于医疗信息化来说,使用云计算服务是一个发展趋势,它能实行方便而快捷的医疗服务,及时提供病人的各种数字医疗信息,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改善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因此,利用云计算技术解决医疗资源共享和医疗信息化问题势在必行。结合移动通信技术和云计算技术,面向居民、医疗机构等提出了移动社区医疗云服务平台的整体解决方案,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最优整合和最大协同,可以有效解决解决居民“看病难”的问题,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Cloudcomputing\[eB/oL\].http:∥省略/show.aspx?id=65&cid=17,2009-01-19.

\[2\]李树波.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网络平台构建研究\[J\].软件导刊,2010(12).

\[3\]taKeHaRUSonoDa.evolutionofelectronicmedicalrecordsolutionsFUJitSUSci\[J\].teCH.J,2011(1).

\[4\]CloudComputingandhealthinformationleahC.osterhaus\[eB/oL\].ir.uiowa.edu/bsides/19,2010.11.

\[5\]张工.浅谈云计算及对医院信息化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0(12).

\[6\]胡新平,张志美,董建成.基于云计算理念与技术的医疗信息化\[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0(3).

\[7\]neiLBUSiS.mobilephonestoimprovethepracticeofneurology\[J\].neurologicClinics,2010(4).

\[8\]HaKJonGLeea.Ubiquitoushealthcareserviceusingzigbeeandmobilephoneforelderlypatients\[J\].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alinformatics,2009(3).

\[9\]KeVinpatRiCK.Healthandthemobilephone\[J\].americanJournalofpreventivemedicine,2008(8).

\[10\]陈琳,郭凯.论3G通信系统在社区医疗监护系统中的应用前景\[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0(2).

theapplicationoftheHealthCareServicesplatformofmobile

technologyBasedonCloudComputing

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篇8

这大概是无数苦于发论文而不能的临床医生的梦想了。这个场景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是写不出论文,而是缺乏数据或者整理数据的时间。在国外,一线专家会有专门的科研助理团队负责整理数据和完成患者随访,在中国,基本只有最顶尖的专家才会有这样的助理;而且中国的医生工作负荷大,大多数时间都在手g室、病房或门诊,没时间去整理数据。”

零氪科技(LinkDoc)的Cto罗立刚告诉记者,由于结构复杂、专业性强,将医疗行业的数据大规模转化为机器可识别分析的数据,即结构化,一直是行业的难题。据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统计,美国也仅有不到3%肿瘤患者的数据被结构化用于研究,剩下97%的数据都闲置在医院信息系统(HiS)里或者病历病案室中。作为一家专注于肿瘤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的科技公司,通过承诺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报告和产品,零氪和诸多医院、科室合作,帮助他们处理脱敏后的病历数据,使电子病历信息转化为科研级数据,并研发人工智能工具,实现了肿瘤大数据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搭建。

从“人工”到人工智能

将HiS系统中的患者数据,人工录入整理到数据库软件的标准化模板里,生成标准数据文件,再用SpSS、SaS等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这是临床医生做科研的传统套路。其中生成标准数据文件的过程(也就是数据“人工结构化”),罗立刚算了笔账:在美国,一位肿瘤患者,治疗全过程数据的平均结构化成本是5000美元;在中国,差不多也要5000元人民币。

“结构化是最关键的,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罗立刚说。一开始,零氪用传统方式收集数据,但很快就发现难以为继。“人工录入一份电子病历平均要花2个小时来整理,正确率还只有40%左右。”而要让录入人员看懂平均50多页的患者病历,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培训成本。

之后,零氪对录入的流程进行了“流水线式”的改进。“比如说一份病历中有五六页是手术记录的信息,那就分成一个独立的部分,让一个录入员专门做手术记录的数据结构化。这样培训的成本低,工作效率也高。”通过分工,并引入了录入规范智能提示、参考病历自动推送、自动化质检系统等辅助技术,病历的录入时间从2小时降到了17分钟。

但人工录入终归“人力有时尽”,零氪又开始探索新的方式。“第二代其实没有用到很复杂的技术,主要是一个系统工程,但这为第三代系统积累了经验。”

在数据采集上,零氪的大数据平台开始直接接入医院的HiS系统,减少中间环节。中国医疗机构的HiS系统厂家众多,没有统一标准,零氪的it团队就只能一个个机构去实施解决方案,但这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事情。“我们现在70%的情况下都是这样的,30%的在逐步实施。虽然过程中还会有一些问题,但我相信将来肯定都会打通。”

数据进入系统后,继续分工的思路,从简单的部分开始,数据结构化的工作逐渐由“机器辅助人工”变成了“机器取代人工”。我国医疗术语缺乏标准化和医疗信息的复杂性,是机器取代人工的障碍。但前期大量人工录入的经验积累,让零氪的团队熟悉了临床医生习惯的表述,明确了结构化点位基于的标准,形成了标准化的术语集,并开发了Fellow-X智能结构化系统。

“人工智能,有一大部分是通过机器学习完成了,给医疗数据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帮助。”罗立刚介绍,数据被导入系统后,电子信息会自动解析、标准化录入并进行质量校验;纸本信息会被扫描成图片格式然后由图片识别技术(oCR)识别成文本信息。在引入了深度学习技术后,计算机在复杂场景下也能快速适配。“比如说化疗药紫杉醇,醇字识别错了,系统就会自动更正。目前我们95%的数据都能自动结构化,只剩下5%比较难的还需要人工。”人力劳动被解放,让数据处理能力大幅提升,一份病历的录入时间缩短到只需要5分钟。现在,零氪的肿瘤大数据平台已有超过100万的患者数据。

“it的人做传统行业,要对行业有敬畏感,不要总说要颠覆什么,而要多去走访,多交流。”零氪的大数据技术平台是完全基于阿里云的SaaS云服务,合作医疗机构的原始数据保存在内网中,清洗、脱敏、结构化后传输到云上,医生可以通过pC端或app进行访问。一开始,零氪在三家合作的医院试用新的系统,在不断交流反馈后,罗立刚发现,it概念上的数据库和医疗行业的数据库有很大的区别。“我们it的人说数据库,是说oracle、mysql,而医疗行业的人说的数据库,是指从后台的存储到前台的可视化分析的整个解决方案。”

现实的需求促进了许多系统新功能的产生。临床医生不擅长统计分析,平台上便提供了描述性统计、组间比较、生存分析等可视化且便捷易用的适合肿瘤医生的功能,并可以用app随访自己的病人,统计分析结果均使用开源的R实现,“让大约80%的科研工作能在平台上实现。”

罗立刚感慨:“人工智能和处理后的医疗大数据结合,会产生许多新的帮助。”可以为医院和科室的管理决策提供数据,也可以辅助医生的临床治疗。“患者来了,了解情况后,系统可以将过往类似患者的情况做一个归纳呈现给医生,辅助医生做诊断。”

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篇9

目前健康体检对人体的生理、生化指标测量仅在医疗机构采用西医指标进行个体评价,无法在特定环境下按照种类、范围等维度来分析人群的健康特征,对所谓“无异常指征”的亚健康人群的养生防病缺乏针对性指导价值,存在明显局限性。如何在居民健康数据整理、结合健康管理系统基础上,依托医学健康状态认知理论,利用云平台和大数据的技术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量化健康检测评估管理体系,探索建立适合于中国人的人体功能的健康管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的健康认知理论指导下,新型健康管理将以传统的医疗诊察手段为基础,采用现代科技成果从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监测等方面量化主客观评测结果,根据健康测量从一维到多维、局部到整体、个体到群体、静态到动态、物态到心理的原则,从主观感觉、客观体征及西医脏器功能状态联系等方面量化健康水平,建立个性化检查基值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工具,探索证候度量指标与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表象指标及社会适应性和心理之间的关联规则。新型健康管理在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整合出针对不同健康状态可个性化的健康干预诊断指标体系,对于改善和提高我国国民身体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个性化新型健康管理系统是建立人体功能状态的基值管理,发现群体健康问题发生发展趋势、致病因素及养生调治方法的重要保障。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与发现人群与疾病、社会环境的关联关系,建立城市健康状态辨识指标和综合干预方案,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

2基于云和大数据的新型健康管理系统的研究

2.1目的健康管理的核心是健康风险的评估和控制。新型健康管理系统为适应社会对健康的需求,发挥健康管理的优势,满足“治未病”需要,将医学中“治未病”的有关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简、便、廉”的对普通人群健康状况进行监控、评估预测,根据健康状况提出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引导人们采用必要的健康管理方案确保实现预定的健康目标。其目的是调动管理对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最大的健康改善效果,保护和促进人类的健康,达到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疾病负担的目的。新型健康管理系统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健康状态变化的信息,在形成疾病以前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可成功地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从而实现维护居民健康的目的。

2.2系统架构基于物联网与云计算的新型健康管理系统是建立“以人为主体,以健康为中心,以健康服务结合物联网实现手段,借助于网络信息传输形式,以及与此相匹配的健康状态监测、辩识与调控技术,对人的健康(包括疾病)进行动态网络式的管理,达到维持和促进健康,消除病痛的应用网络”。并将“健康云”平台与“健康物联网”形成一个互为关联的大系统,完成前端健康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后台的智能处理、管控、服务。“健康云”是“健康物联网”it服务增加、使用和交付的模式。一个大系统将健康传感器、物联网、互联网、有(无)线通讯和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完美组合,不仅将彻底颠覆传统的健康管理模式,提供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智能健康管理和健康维护服务,而且让人能够随时随地监护自己的身体状况,实现“我的健康我做主”的新型健康管理。新型健康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多种传感器嵌入至健康管理设备及医疗设备中,把度量化诊断仪器、有经验的中医医生四诊辨证、西医检测以及健康教育养生方案有机的结合用于健康管理之中,应用于健康管理、医疗救助、移动医护等服务领域,实现各种健康、医学数据的交换和无缝连接,为基于健康医学的预防、康复、调养、保健方案制定提供支撑。新型健康管理系统的研制从结构上将采取“纵向分层”(按照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和“横向跨域”(按照云计算架构实现公有云、私有云、行业云、机构云、地区云、部门云等的跨领域互联)。“纵向分层”中感知层利用各类健康医疗检测设备采集应用人群的实时健康数据,网络层实现信息传输,平台层完成对前端设备采集数据的收集、建档、存储、计算、处理、安全,应用层实现对数据和信息形成各类应用方案和用户报告的转化,以最终实现健康的管理服务。“横向跨域”时实现与各类云的互联、共享、协同处理,真正实现对国民健康档案的全生命周期动态多维管理。该系统从功能上将围绕建立以“监测(S)、辨识(i)、调控(R)”一SiR模式的新型健康管理系统,是集健康监护、安全监护、健康咨询与教育3大功能于一体的系统。

2.3研制方法该系统将以往由不同中西医分别进行的四诊、辨证、化验室及影像等专项检查进行有机整合,并结合中国人体质状况和生活方式,增加了新的相关指标和内容的系统。该系统将是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统一设计和实施。临床使用覆盖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人群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是一个所有资源围绕人的健康来配置的真正“以人为本”的系统。在社区健康档案特点:①异构系统数据采集;②统一数据存储管理;③完备内容资源管理;④严格数据安全控制;⑤高效全文检索服务。健康档案数据全生命周期其内容管理流程包括数据创作、获取、存储、索引、管理、部署、、搜索和保留销毁,有利于建立数据仓库支撑上层健康档案业务,实现健康档案、医疗影像和电子病历数据的集中管控,构建全局性医疗数据质量跟踪和管理机制。

3展望

医疗影像云解决方案篇10

假如把人类对抗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的努力比喻为一场战争,“全球基金”就是名副其实的“战争基金”。在它的支持下,全球抗击三大疾病的努力本来有望在近年迎来一个关键的转折,但现在看来,它的前景似乎不乐观。

就“全球基金”终止新项目的情况和影响,“无国界医生(国际)”主席卡云勒卡亚医生接受了《望东方周刊》的采访。

成立于1971年的“无国界医生”是一个由各国专业医学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士组成的国际性志愿者组织,是全球最大的独立人道医疗救援组织之一。它在199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无国界医生”在1988年进入中国。2003年,“无国界医生”与中国卫生部门合作,在湖北襄樊和广西南宁提供艾滋病综合关怀和治疗。

“我们觉得像被迎面痛击”

《望东方周刊》:像“无国界医生”这样的独立人道救援机构,如何看待“全球基金”取消拨款?

卡云勒卡亚:“无国界医生”对“全球基金”的决定感到十分震惊和沮丧。“全球基金”通过拨款资助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治疗项目,令有关防治工作大幅改进。但“全球基金”目前财政紧绌,令无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人的生命受到威胁。

当“全球基金”宣布由于资金不足,将取消新一轮防治项目拨款时,我和“无国界医生”数以千计的医疗救援人员都觉得像被迎面痛击一样。这消息实在来得不合时宜。我们多年来对抗疫情的努力和最新的防治科研成果,刚为我们带来希望,相信可击退这三种每年夺走数以百万人性命的疫症,但此时捐款机构却违背了他们对“全球基金”的承诺。

对于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来说,它们的卫生部门不但未能继续扭转这致命疫情的势头,反而可能要眼巴巴看着努力争取得来的抗疫进程倒退。

“无国界医生”在不少这种国家工作,我们看到了这些国家得来不易的成果是多么的脆弱。虽然现在“全球基金”表示将会提供最薄弱的救生索帮助这些国家,以免这些国家的治疗项目在2014年初前中断。然而,进一步扩展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治疗项目的计划,肯定会被叫停。此举将对病人、其家人和社区带来深远的影响。捐助机构和“全球基金”董事会迅速向各国发出需要停止接收新病人的讯息,“无国界医生”就此感到震惊。

《望东方周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

卡云勒卡亚:过去数年,国际捐助机构的捐款普遍下降,特别是对艾滋病治疗项目的捐助,目前的大幅度削减拨款全因捐助机构对“全球基金”的失信。部分国家,如丹麦和荷兰,削减了曾承诺作出的捐助;其他国家,如爱尔兰、西班牙和意大利,则因本土的经济危机而停止捐款,以及没有作出进一步的捐款承诺。但最终,这是所有捐助国家的责任,因为它们投票决定取消这一轮拨款申请,长远来说,更令“全球基金”失去急需的资助。

“无国界医生”的治疗项目主要有赖私人捐款者的财政支持,但各国卫生部门却非常依赖“全球基金”的资助,去对抗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疫情。“全球基金”成立于2002年1月,在不少“无国界医生”开展救援工作的国家,数以百万计的生命系于“全球基金”,估计基金的拨款,每年平均直接预防了100万个死亡个案。我们看到不少卫生部门,历年来成功推行了多个大规模抗疫计划──它们可能也想象不到,若没有外界支持,这些计划如何能成功推行。

但捐款机构现已离弃了陷入财困的“全球基金”,它们扣留或延迟支付之前承诺的捐款,有些组织甚至不再捐款。2014年前,“全球基金”都再没有资金拨给任何新防治项目,基金向那些最受疫情影响的国家表示,除了早已答允资助的项目外,未来3年,这些国家都不能扩大抗艾滋病治疗的项目规模,而结核病和疟疾项目也同样受影响。这表示各卫生部门都被逼只能提供有限度的护理服务,并要作出艰难的决定──提供未达至最佳效果的治疗方法,因为更好的治疗成本太高。

三大疾病可以被控制

《望东方周刊》:三大疾病对人类的影响由来已久,而且这种伤害看起来是无法消除的,是吗?

卡云勒卡亚:最新的科研成果能成功抗击这三种疫症。就艾滋病而言,10年前,“无国界医生”在泰国和南非等国家推行试验项目,挑战抗艾滋病治疗不能在贫困社区内进行的概念。2011年是艾滋病疫情爆发30年,有研究指出,抗艾滋病治疗是对抗疫情扩散的决定性方法。病人越早接受治疗,病毒传播机会就可减少96%。而目前大部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仍然未接受治疗。

抗艾滋病治疗是预防艾滋病的关键方法,我们原本拥有一个扭转疫情的历史性机遇。在这个关键时刻,捐款机构应该向“全球基金”捐款,让受疫情影响的国家有能力把握这个机遇,实施大胆的抗疫计划去扭转疫情蔓延势头。而各国现在都可能停止计划。

就结核病而言,尽管目前这种可治愈却仍致命的疾病病例还是高得惊人,但全球结核病个案数在下降,不过耐药性结核病个案数字仍在上升。像艾滋病一样,结核病治疗也是预防疫情扩散的方法。若病人接受治疗,传染他人的机会也会降低。诊断技术的新进展,也令我们更容易诊断耐药性结核病病人,让他们接受适当的治疗。扩大治疗规模是当务之急。

就疟疾而言,提供蚊帐和有效的综合治疗,大幅降低了染病率。2010年,一项具标志性意义的临床实验显示,为病情严重的疟疾病童提供更佳治疗,能大幅降低死亡率。但目前用以治疗儿童的药物,仍然是较便宜、但功效较逊的奎宁。疟疾每年仍然持续夺去数十万人的性命,死者大部分是幼童。目前,预防疫症仍然是抗击疟疾的主要方法,“无国界医生”估计,改善病情严重患者的治疗方法,每年约需多花3000万美元,却可挽救20万人的性命。

目前是扩展抗疫行动的最佳时机,在已有的进展上继续前行,并运用最新的科研成果来遏止疫情。受疫情影响的国家应当负起责任,当中许多国家都有意推行大规模防治计划,并希望在拨款问题上扮演更重要角色。以乌干达为例,该国希望倍增接受抗艾滋病治疗的人数,而乌兹别克斯坦也希望大幅增加接受耐药性结核病治疗的人数。

“全球基金”2010年承担了全球大部分用于结核病治疗的开支。尽管困难重重,但仍然成功增加了接受耐药性结核治疗的人数──在2010年增加了一半。但正如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一样,当我们开始看到一些实质的成果时,却没有资金继续下去。在乌兹别克斯坦,“无国界医生”与当局合作,为耐药性结核病病人开展治疗项目。项目原已计划增加接受治疗的病人数目,以遏止疾病在该国传播,但这些计划正受到威胁。

我们已经等待多年,希望为结核病病人提供及时和准确的诊断。目前,有一种新的结核病检测方法,可以大大简化诊断程序。若没有资助,病人将无法受惠于这种新发展。疟疾的防治工作亦遇上同样的问题,现在已有多项新发展可以让我们挽救更多儿童。2010年的一个研究显示,新处方的治疗方案,治疗患有重症疟疾的儿童,较现有疗法可以多挽救19.5万名儿童的生命。非洲的多个国家已经将这个新方案纳入治疗指引。但新方案较昂贵,所以在没有外来资助的情况下,新方案仍然是难以实施的。在2009年,“全球基金”所提供的资助占了全球疟疾防治工作的65%。

《望东方周刊》:没有“全球基金”,各国政府和其他组织可以维持目前抗击三大疾病的势头吗?

卡云勒卡亚:我们主要是与各国的卫生部门一同工作,提供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的治疗,这些部门直接或间接受到拨款减少的打击。若各国的卫生部门无法获得稳定和可预计的拨款,“无国界医生”或其他组织将无法填补资助的不足。

在我们工作的一些国家,即使在宣布削减拨款前,有关当局要提供艾滋病治疗已经十分艰难。以津巴布韦为例,该国已经需要依赖缓冲库存填补药物的不足。通过有效率的措施和创新的方式提供护理,尚可能继续小规模地扩展治疗。若不大量投入新资金,将不可能按现时的所需程度,具有远见地扩展这三种疾病的治疗。

许多受影响的国家在防治工作方面已经取得极大的成功。这些国家正尝试采取艾滋病防治新策略,去遏制艾滋病继续肆虐。乌干达希望透过投入双倍的资源,加快增加接受艾滋病治疗的病人数目;肯尼亚正计划为染上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终身的抗艾滋病病毒治疗,此举将可降低出生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个案;其他国家,如莫桑比克,希望提早为病人提供治疗并使用较佳的药物,让病人可以活得更久和减少新的感染。最新的研究显示,艾滋病病毒感者接受治疗不仅让患者自身受惠,亦可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有效地保护整个社群。

现在不是停止资助的时候。

别在这个时候让救护车停下来

《望东方周刊》:但许多国家的理由看起来很合理?

卡云勒卡亚:我们明白目前的经济环境相当困难,许多富裕国家的人正面对艰难时刻。但我们需要维持足够的国际资金以进行医疗援助,相较于富裕国家的整体国家预算,贫穷国家需要用以挽救生命的资金仍然是微乎其微。别以为通过分配医疗护理资源,就能减少需要接受治疗的人数,这不能解决问题。捐助机构和因这些疾病而失去国民生命的国家,现在都需要加紧应对挑战。我们需要落实多个正在研究的拨款机制,例如被广泛讨论的金融交易税。但这些新机制落实需要时间,当务之急是要让多国担当起领导角色,提供必需的拨款,使数以百万计的病人能够获得挽救生命的治疗。

我们已经开始看到拨款的成效,别在这个时候让救护车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