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实践简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1:00

大学生劳动实践简报篇1

【关键词】趣味性实践性劳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31-01

一、突出趣味性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任何一位优秀的教师都注意使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愉快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具体策略有以下几种:

1.故事导入。如教《做小风车》老师简要讲述牛顿做小风车的故事:“牛顿小时候看见村边一架风车吱吱转动,就认真观察。自己动手制作了一架小风车。”正是由于牛顿从小勤动手多动脑,后来才成为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同学们想不想像牛顿那样亲自动手制作一架小风车?这样一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并参与到小风车的制作中来。

2.演示实物。如教《制作简易立体纸雕》,教师一上课就拿出课前精心制作的纸塔、纸狐狸等,使学生对制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3.电化教学。如教《剪贴熊猫》,放映熊猫录像,学生观赏到可爱的熊猫,教师再引导观察熊猫皮毛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为下面的剪贴工作做了很好的引导。

4.竞赛活动。在学生初步掌握操作方法以后,利用儿童的好胜心,组织一定形式的制作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充满兴趣的活动中巩固所学,形成技能。例如:教学《折纸花》一课,在同学们掌握扎花的方法以后,可分组进行扎花比赛,插在花瓶里,看哪一组同学做的又快又漂亮,同学们听到老师一声令下,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学习气氛空前高涨。在紧张的比赛后,师生共同评议,选出优胜者,发奖表扬,并鼓励全班同学相互学习,共同创新。

5.留有悬念。如在学会简单的扎纸花后,老师适时留有悬念:“同学们想不想再用这种方法扎一个漂亮的彩灯呢?”这样学生心存于兴,为下节课《扎彩灯》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到老师在引导他们做游戏,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在“玩中学、在玩中做,”自然兴趣盎然。需要注意的是,引起兴趣不是目的,要注意适时转移到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上,实现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既能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又使学生学到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

二、强化实践性

劳动实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劳动教育应以劳动实践为主,要让学生适当进行自我服务劳动、家庭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

1.课堂操作。既在课堂内教师的示范指导下动手操作,初步形成技能。如《学习炉具的使用》,对于燃气炉具的开关使用,虽然不很复杂。但因为程序本身的顺序性较强,加之部分同学怀有恐惧心理,所以在讲解示范后,多找几位同学上台操作,把最胆小的一位同学也请上来,操作完成之后,这位学生脸上露出成功的喜悦,班里响起一片欢呼。

2.课外活动。即把课内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之中反复练习、巩固和提高。如在放麦假前,教给高年级同学收割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要求开学后汇报自己的劳动成绩。这样他们在麦假期间很主动地参与到农忙中,既发展了劳动技能,又培养了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还可以成立一些兴趣小组,进行科技制作和科学小试验等,培养劳动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大学生劳动实践简报篇2

【关键词】劳动教育;实践;课程

一、让劳动教育课真正进入学校主流课程

“童乐园”劳动教育实践课的开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进入农村小学的“主流课程”。我校总结了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的“五落实”保障机制:课时落实、教材落实、师资落实、考核落实和制度落实,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真正进入学校主流课程。

二、认真研制劳动实践教育目标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分“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两个维度,制订了劳动综合实践课教学目标。

(一)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定童乐园劳动实践教育的梯度目标,确保劳动实践教育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总目标是:

1.通过“童乐园”劳动实践活动课与其他课的结合学习,了解和实践劳动有关的一些知识。掌握简单的劳动工具的使用。

2.通过各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活动并能够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

3.能根据自己在劳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制定一个小课题研究,并尝试撰写研究小论文。

4.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沟通能力。

5.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他课的结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应用广泛,它与其他学科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分段目标:

低段目标:1.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工具的使用。2.通过实践活动学习生活与社会中的简单的常识性知识。3.培B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积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增强对生活的了解和认识。4.通过数学、语文、音乐、美术、品社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结合,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综合实践活动课适合每一门学科。

中段目标:1.培养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的能力;教给学生一些设计及制作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及制作的能力。2.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活动、与他人的合作交往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3.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感受到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喜悦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正义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4.在数学、语文、音乐、美术、品社课的基础上又加入英语、科学两样,学生要按要求完成每门课所制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定目标。

高段目标:1.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带来的苦与乐。2.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论证的方法,能写研究方案,初步学会写研究报告。3.总目标4(内容详见上文)。4.通过前面的两个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深入明白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

(二)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分学科制订了与学科特点相融合的“童乐园”劳动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融入语文学科特点的劳动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语文学习对劳动实践活动产生兴趣。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的内容,养成记观察日记的习惯。3.通过课题小研究,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应用资料的能力,学会写简单的研究报告。4.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分段教学目标略)

融入数学学科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目标:1.认识园地的形状大小、计算园地周长、面积。2.利用园地现有材料绘制条形、折线统计图。分析园地的产量、盈亏等情况。3.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物买卖,并自己编制相关的数学应用题。4.能借用学生对园地的热爱,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园地这一具体形象的物体,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抽象的数学内容,感受成功学习的快乐。5.让学生知道生活当中处处是数学。

三、编制实施《“童乐园”小农艺》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编制是必需的,我们决定编写《童乐园小农艺》校本课程,目的首先是为了使“童乐园”劳动实践教育能够更加系列化,确保持续开展下去,并不断提高劳动实践教育的实际效果。其次是为了切实减轻老师指导劳动实践教育的难度,让老师们能快乐地指导这门课程,最后,也是为了促进全体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在了解、熟悉这门课程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发现、自己的独创。因此,课题组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都十分重视及时把研究成果整理出来,让更多的老师参考,从容吸引更多的老师加入到课程资源开发的队伍中来。

大学生劳动实践简报篇3

一、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

20__年10月8日,我厅召开了全厅党员干部职工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全面启动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省委学习实践活动办的统一安排,我们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有关文件、同志的重要讲话以及几代中央领导对科学发展观的有关论述。在专题调研活动中,厅领导和相关业务处室负责人结合我省劳动保障工作实际,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形成了13个内容翔实的专题调研报告。通过“更加解放思想、推动劳动保障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厅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创新,理清了发展思路、增强了发展意识,进一步调动了全厅党员干部职工推动劳动保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认真开展“三学三改三提高、劳动保障科学发展在身边”主题实践活动,厅党组成员在两节期间走访慰问了企业困难职工,带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结合“双万结对帮扶”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踊跃开展了民情体察活动。经过认真准备,厅党组召开了主题为“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民主生活会,党组成员认真查找了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了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厅党组书记主持撰写了《分析检查报告》,总结了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新共识,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深刻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主客观原因,明确提出了今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方向、总体思路、工作要求和主要举措以及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各党支部也召开了支部组织生活会。20__年元月15日,召开了党组分析检查报告群众评议大会,群众评议满意度达到96%。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认真查找出了不适应劳动保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按照整改落实"四明确一承诺"的要求,为确保整改落实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经过反复讨论,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及检查验收办法,落实整改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党总支、各支部认真总结学习实践活动的做法、经验和问题,均撰写了总结。20__年2月23日,进行了学习实践活动群众评议,满意度为100%。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省委学习实践活动第十六指导检查组多次到我厅开展指导工作,对各阶段的工作方案和计划进行了审核把关,对一些重点活动提供了指导性意见,有力推动了我厅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

总的来说,我厅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在认真做好各阶段的各项规定的同时,还结合工作情况,创造性地开展了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活动,提高了全厅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行力、操作力和创新力,切实解决了一些影响我省劳动保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了一批劳动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真正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二、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做法、特点及经验

按照省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的部署要求,我厅严格遵循规定的方法步骤,有序推进各阶段、各环节工作,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开展工作,保证了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主要做法是:

(一)采取多种形式,周密组织学习培训,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科学发展的理论水平

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保障中心工作,我厅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贯穿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采取中心组学习、专家讲座、小集中学习、专题讨论、学习报告、学习交流、个人自学、支部集中学习和观看系列光碟等多种学习方式,推进学习培训工作取得实效。除认真组织学习收看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的重要报告等活动外,我厅还组织开展了多形式的学习活动。一是厅领导作专题辅导报告。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文江同志作了题为"劳动保障工作如何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专题报告,阐述了劳动保障系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推动我省劳动保障科学发展、实现8个方面新突破的要求。厅党组成员、省社保局局长石孝军同志,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孙保华同志分别作了题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我省社保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及“电子政务与劳动保障”的专题辅导报告。二是邀请省委党校周感华教授为全体党员干部作了两场分别题为“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的专题报告。三是开展中心组学习和举办处以上干部封闭式小集中学习培训班。10月13日—17日,厅党组开展了一系列中心组学习活动,同时举办了处以上干部封闭式小集中学习培训班。通过封闭式的集中学习讨论,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四是组织开展理论知识考试和撰写学习心得。10月24日,我厅组织党员干部职工进行了科学发展观基本理论知识考试,153名党员干部参加了考试,并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五是组织开展多层次学习交流会。我厅分别组织开展了处以上干部交流会、支部党员干部职工交流会及全厅党员干部职工交流会,营造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知识的良好氛围。六是开展选读一本好书活动。除要求全厅党员干部要选读一本与自身业务相关的书籍,还由厅党组成员推荐并统一购买了6本理论书籍给干部职工选读,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

(二)突出实践特色,扎实开展专题调研,研究提出推动劳动保障科学发展的措施

厅领导班子成员和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按照推动劳动保障科学发展的要求,结合我省劳动保障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精心选择领题调研题目,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对策建议。20__年10月21日和11月3日至6日,何文江同志分别到贵阳市、安顺市、平坝县及遵义市开展了“有关非公经济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专题调研。11月6日,王明铮同志赴__航空高级技工学校、贵阳市第一高级技工学校实地调研“技能人才培养工作”。10月29日至30日和11月5日至6日,石孝军同志分别到061、011、083基地和铜仁地区开展“我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实地调研。11月7日,孙保华同志到黔西南州开展了“探索建立健全全省统一的职工工伤保险制度”的专题调研工作。10月27日至29日,以郭智文同志为组长的“关于<劳动合同法>贯彻落实情况的调研”调研组赴遵义市对《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11月3日,杨学艳同志到贵阳市开展了“创业促就业”的专题调研。7个业务处室的调研题目分别是:“妥善解决未参保困难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问题”、“促进我省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的对策研究”、“关于有效推进农民工集中行业参加工伤保险的思考”、“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权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农民合同制工人享受一次性生活补助费的调查”、“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及“劳动保障监察组织能力建设调研”。根据这些专题调研的部分调研成果,有关处室、单位正在结合20__的工作,研究解决问题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三)认真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努力推动我省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

结合学习培训和专题调研活动,我厅组织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一是组织处以上干部参加“劳动保障科学发展大家谈”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努力方向。各支部分别开展了大讨论活动,联系我省劳动保障工作开展了案例分析。二是广泛征求服务对象、市(州、地)劳动保障局及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对劳动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收集意见建议上百条,为查找问题和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奠定了基础。三是邀请四川省劳动保障系统在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先进人物为全省劳动保障系统职工作先进事迹报告,激发了全厅干部职工勤奋工作、勇于拼搏的斗志。四是开展“我为__劳动保障科学发展献良策”征文活动,共收到社会各界征文49篇,评出一、二、三等奖18篇。五是举办"劳动保障科学发展在身边"演讲比赛,讴歌了推动劳动保障科学发展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六是举办"__省劳动保障事业改革开放30周年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研讨会,邀请老领导、老同志和在职领导干部、专家学者等各方面代表就__省劳动保障事业改革开放30周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推进劳动保障科学发展等方面进行研讨。

(四)组织走访慰问和民情体察活动,干部职工积极开展扶贫济困

我厅把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和开展民情体察活动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抓好落实。20__年元月8日至14日,党组成员及相关处室、单位干部分别到林东矿业集团、振华集团、贵钢、省粮食汽车场、花溪机械厂、省建工集团慰问了24名困难职工,与困难职工座谈了解家庭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情况,为他们每人送去400元慰问金。截止到20__年元月,16个党支部共100余名党员干部采取不同形式到双万结对帮扶点以及党建扶贫点开展了结对帮扶、民情体察、送温暖等活动,分别为贫困学生、贫困党员送去全厅党员干部捐赠的生活用品和慰问金5万余元。我厅为帮扶点协调项目资金近700万元,还联系几家药业公司向大方县羊场镇政府和群众捐赠了价值18万余元的日常急需药品,并达成投资意向。

(五)认真查摆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清理制度、政策和体制机制

在学习交流、专题调研、征求意见、民主生活会、分析检查的基础上,厅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反复研究、讨论和提炼,梳理出我厅存在的就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干部作风等方面的12个突出问题。按照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我厅就本系统内制度、政策和体制机制征求了各市(州、地)劳动保障局以及厅各处室、事业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对各项体制机制和制度政策进行全面清理和筛选,最后确定需修改的体制机制5条,需建立的制度和政策5条,需修改和完善的制度和政策3条。

(六)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落实方案,明确责任和措施,务求取得实效

为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厅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认真制定了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整改落实方案,厅党组反复对整改方案中涉及的整改项目及整改措施、整改责任、整改时限等内容逐项进行研究。为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召开了各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对整改落实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和安排。各牵头处室、单位都制定出落实整改方案的具体工作计划,对每个整改项目责任进行二次分解,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对学习实践活动期间能完成的整改项目抓紧整改,对年内或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整改项目,均列出工作进度表,力求取得阶段性成果。为加强对整改落实方案工作的督促检查,成立了检查验收小组,对解决问题的进度、质量、效果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检查。为便于群众监督整改落实情况,整改落实方案已通过劳动保障网站向社会公布。在整改落实工作中,注重边查边改,目前,一些整改项目已得到初步落实。

(七)领导高度重视,发挥表率作用,周密安排部署,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有序、有效推进

省委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召开的当天下午,厅党组就召开了专门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发[20__]14号文件、黔党发[20__]14号文件和省委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精神,统一了思想认识,成立了以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文江为组长、两位党组成员为副组长的厅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并设置了办公室。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厅领导、各处室、单位负责人、党总支、各党支部书记带头学习调研、带头分析检查、带头整改落实,为全厅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发挥了表率作用。

为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有序推进,制定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更加解放思想、推动劳动保障跨越发展”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三学三改三提高、劳动保障科学发展在身边”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分析检查阶段实施方案》及《整改落实阶段工作方案》等各阶段工作方案。活动期间,根据省委学习实践活动办的安排,拟定了《学习培训安排表》、《宣传工作方案》、《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工作方案》。各党支部都制定了活动工作计划,成立了工作小组。在活动中,我们还注意做好各阶段工作的有机衔接,严格按照方案安排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

(八)积极做好宣传工作,营造学习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更加深入地开展

为交流经验、相互学习、收集意见及宣传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在局域网和劳动保障集群网上分别设置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栏,重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安排、工作简报、工作进展情况,专题调研报告、学习心得体会、分析检查报告、整改落实方案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我厅还在劳动保障集群网上公布了电子邮箱,在厅内设置了意见箱,征求广大干部职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已向省委活动办、第十六指导检查组等发送了活动信息简报60期,省委学习实践活动办采用涉及我厅的简报和简讯7期,省电视台、广播电台和__日报、省委学习实践活动专题网站也多次报道了我厅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情况。省电视台邀请何文江同志作了题为“劳动保障与就业”电视访谈。

回顾半年来的学习实践活动,我们感到,能够顺利完成各项活动任务,主要是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从一开始就抓紧抓实,一抓到底,抓出实效。二是厅党组对全厅的学习实践活动全面负责,厅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活动办抓好落实。厅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厅领导和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习、带头实践,认真组织本部门、本单位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三是紧密结合劳动保障工作实际、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围绕中心工作,突出实践特色,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努力做到重在深入、重在实践、重在解决突出问题、重在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重在取得实效。四是把查找和解决突出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勇于查找突出问题,敢于面对突出问题,认真解决突出问题。五是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创新的精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把学习和解放思想贯穿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不断提高认识,努力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六是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掀起党员干部职工人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七是加强信息沟通,虚心接受省委活动办和指导检查组的指导,大力宣传学习实践活动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学习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八是超前思考、超前部署,组织有力、措施有效,掌握学习实践活动的主动权。

三、学习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我厅在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下,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改善和保障民生摆在突出位置,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劳动保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和完善了劳动保障体制机制,进一步改进了干部作风,学习实践活动成效显著。

(一)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形成劳动保障科学发展的新共识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全厅党员干部通过学习讨论和深入分析,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与认识,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确了推动劳动保障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就我省劳动保障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8个方面的突破形成了共识:一是切实把就业政策落到实处,在推动稳定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方面有新突破;二是加强社会保障政策宣传,在非公经济组织参保上有新突破;三是结合__实际,在解决困难企业参保问题上有新进展,在提高参保人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问题上有新突破;四是在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上有新突破;五是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上有新突破;六是在社保经办机构提高服务能力、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质量上有新突破;七是在加快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上有新突破;八是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在提高服务效率,提升公务质量上有新突破。

(二)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千方百计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一是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着力解决经济体制转型中留下的难题。针对困难企业和部分“大集体”职工因企业无力缴纳社保资金,但又强烈要求参加养老保险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我厅在国家没有统一政策的情况下,广泛进行调研,结合自身实际大胆探索。各市(州、地)在省厅的指导下,先后出台了困难集体企业退休人员补缴参保政策,突破了退休人员不能补缴参保的政策藩篱。通过各地区采取补缴参保或发放生活费的措施,全省已经解决近5万未参保困难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问题,有力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是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切实抓好就业工作,为返乡农民工排忧解难。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省大量农民工返乡,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此,我厅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就业形势。及时调整就业目标任务,将就业增量指标纳入考核,加强预防失业工作。省及各地区依托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加强对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工作的领导,及时掌握返乡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在全省范围内统一部署开展了"共渡难关,爱心援助"专项活动,着力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结合我省实际出台了《关于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加强就业工作控制失业的通知》,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贯彻国务院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通知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新形势下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具体的实施意见。各地进一步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做好就业服务,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

三是落实“五缓四减三补贴”政策,帮助企业共渡难关,稳定就业岗位。我厅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采取积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提出了“五缓四减三补贴”的政策措施。五缓,即允许困难企业在20__年应缴五项社会保险费时可缓缴;四减,即适当调减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缴费费率;三补贴,即对特定的就业困难企业对象在就业后提供培训补贴、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对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就业局势有着重大的意义。

四是调整省级医疗保险待遇,降低参保人员个人负担。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提高省级医保待遇问题,我厅认真分析了省级医保运行情况,并提出了初步调整意见。经省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同意,于20__年2月18日向省人民政府上报了《关于调整省级医疗保险待遇的意见(送审稿)》。拟对省级医疗保险的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救助和公务员医疗补助三个政策进行调整。省级医保待遇政策调整以后,可以提高医保待遇水平,重点解决住院病人特别是重症病人的经济负担,住院费个人负担比例将大大降低。修改后的医保政策,还简化了待遇支付和医疗费用结算办法,政策设计更趋合理,医疗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三)加强干部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切实转变机关作风

针对前两年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中暴露出的问题,我厅按照“清理整顿、压缩规模、加强监督、规范程序、确保质量”的思路,进行了认真整改。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培训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的自查自纠:对骗取、套取补助资金的培训机构,取消其有关资质;对正在开展的培训,进行严格检查,防止培训资金被违规套取:对民办培训机构资格进行重新审查,淘汰了不合格的培训机构。利用培训中发生的违法违纪典型案例,在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干部职工中开展警示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建立了一整套较完善的技能就业培训工作程序和绩效评价机构。同时,针对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正在草拟干部交流制度。

为建立独立于审批、行政执法等经办部门之外的内部监督机制,促进机关各业务部门依法行政,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机关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内部监控机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我厅已拟定《__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行政效能监察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经修改完善后,拟于今年3月正式印发执行。

把离退休干部和在职职工普遍关心的集资建房合同签订进展缓慢的问题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经过与相关部门多次协商,基本解决了合同签订的主要难题,目前,合同签订事宜正在有序进行中。

总体来看,我厅学习实践活动各项任务基本完成,但与省委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观念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有的突出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探索解决的办法;个别处室、单位、个别党支部和个别干部学习实践活动任务的完成质量不够高。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抓好整改巩固提高,不断加以解决。

四、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努力方向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和不断深化。我们要以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按照学习实践活动的总要求和整改落实方案的要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中央对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的要求上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围绕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劳动维权等方面工作,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推动我省劳动保障科学发展。

(一)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把促进就业作为重要任务,努力完成全年任务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经济增长有所减慢,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我们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选准突破口,开创新局面,努力做好劳动就业工作,稳定就业局势。一是切实做好就业,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抓住扩大内需的机遇,继续做好促进城镇就业工作;针对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问题,及时向农民工最新的就业信息,最大限度地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农民工本地就业创业的引导和扶持。二是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缓和就业压力,提升我省城乡劳动者的就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三是切实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引导求职人员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鼓励努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切实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四是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控制企业裁员。搞好劳资双方的协调,指导企业采取减少工作时间、降低工资标准、轮流上岗等办法尽量减少裁员,想尽一切办法控制失业。五是做好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指导工作,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困难地区、面向基层和农村、面向中小企业就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二)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当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在继续确保发放和逐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的基础上抓好几项重点工作:一是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以非公经济单位、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做好参保人员失业后接续社会保险关系的工作,减少参保对象的流失;发挥法律强制和政府部门职能作用,加大社保政策宣传,提高职工维权意识,促进社会保险覆盖面的扩大。二是完善社会保险制度体系。提高统筹层次,加快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步伐,逐步推行医疗、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在国家的统一政策下,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接续政策,推进新型农保试点工作。推进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工作,着力提高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加快老工伤纳入工伤保险覆盖范围,逐步开展工伤预防、工伤康复工作。失业保险要在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有所创新突破,在扩大支出用于促进就业、企业改制方面有所创新。继续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工作。三是大力加强社保经办机构建设,探索社保经办管理创新,完善财政投入和人员编制管理机制,整合经办资源,降低经办成本,提高经办机构执行能力。大力加强经办业务建设,规范业务流程,制定服务、管理和技术标准,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参保。

(三)围绕维护劳动者权益,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

非公有制经济和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偏低,劳动合同存在“重签订、轻履行”现象,不利于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宣传力度,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劳动合同的签订工作。二是继续清理与当前法律法规相悖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做好政策的衔接和业务指导工作。三是全面推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立覆盖全省的劳动用工基础数据库。四是进一步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作用,确保三方机制在协调劳动关系工作中发挥实效。五是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开展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专项检查活动,认真办理举报投诉案件,严惩违法行为。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劳动保障能力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大学生劳动实践简报篇4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支付令制度;劳动者

中图分类号:D92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3-0074-03

支付令制度是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情,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督促债务人限期履行债务的法律制度。《劳动合同法》第30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在解决劳动争议中引入支付令制度,是《劳动合同法》的一大亮点。增加了劳动者维护劳动报酬权的救济途径,反映了便利劳动者依法及时维护权益的立法宗旨和价值取向,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然而,“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虽然实体上适用劳动法,但在程序上仍然适用民事诉讼法。”[1]在现行的民事诉讼体制下,《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过于原则和粗糙,缺乏制度支撑,难以实现立法者的良好初衷。完善《劳动合同法》支付令制度,需要完善现行《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或在《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中做出突破性规定①。本文从《劳动合同法》支付令制度面临的制度困境入手,探讨该制度的具体完善。

一、《劳动合同法》支付令制度的亮点

《劳动合同法》支付令制度的主要立法目的是方便劳动者简便快捷地督促用人单位偿还债务以实现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相对于传统的“一裁两审”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其具有以下优势:一是简便快捷。提高了针对劳动报酬的执行速度,降低了执行成本,简易、灵活,省去劳动者讨薪过程中的劳动仲裁、诉讼程序的两审终审和再审程序的漫漫之路,有利于债权人实现权利。法院受理支付令申请后,经审查,债权债务关系明确合法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15日内向债务人发出支付令,债务人应当自收到支付令之日起15日内清偿债务或提出书面异议。二是成本较低,支付令申请费每件仅为100元。三是具有既判力和强制执行力,如果被申请人在收到支付令的法定期限内(15日内)既不提出书面异议又不履行债务,劳动者就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由此可以看出,支付令程序在遵循公正性的前提下,与通常诉讼程序相比,突出强调效率性,有助于劳动者便捷地接近司法和寻求司法保护,从而为劳动者提供了一种廉价和亲善的司法救济途径,理应在劳动者劳动报酬维权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然而,我们不能将法律仅仅看作是规则,而应把实现规则的过程也看作是法律的一部分。国家的立法和法律实施应该处于“无缝衔接”状态,要求立法能够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法律实施真正有效。从该制度的实施来看,笔者认为在现行的诉讼体制下,该制度存在着“虚置和摆设”的困境。

二、支付令制度面临的困境及其完善的必要性

《劳动合同法》只提出了支付令制度,但其与普通民事支付令制度相比是否有特别之处,《劳动合同法》都语焉不详,这就造成了实践中的困境。首先,用人单位异议权过大,支付令面临随时失效的困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21条规定:“……债务人在法定期间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无须审查异议是否有理由,应直接裁定终结督促程序。”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民事诉讼法赋予债务人的异议权属于绝对异议权,只要债务人提出书面申请,不需附具理由就可以导致支付令失效。由于我国法律对如何防止债务人滥用异议权缺乏严格具体的规定,加之我国信用法律机制的不健全以及信用危机的频频发生,致使用人单位倾向于故意提出异议以推诿、逃避应负债务,最终导致支付令程序形同虚设。其次,费用负担不合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决定》第133条的规定,支付令因债务人的异议而终结的,申请费由申请人负担,债务人未提出异议的,申请费由被申请人负担。以后“即使再提起的普通诉讼程序,之前的支付令程序申请失败的诉讼费用仍由债权人承担,原因是二者为两种性质不同且彼此独立的诉讼程序。”[2]由于用人单位滥用异议权最终让劳动者承担申请费,既不符合诉讼费用分担原则,也可能导致劳动者排斥选用支付令程序。再次,程序繁冗,有可能造成当事人诉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94条,人民法院收到债务人提出的书面异议后,应当裁定终结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失效,债权人可以。按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支付令因被申请人的异议而失效,劳动者就此只能重新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先仲裁再诉讼,不但没有减轻负担,反而多走了程序,这样势必降低劳动者适用支付令的积极性。支付令失效,则一切从零开始,支付令程序与普通诉讼程序割裂,程序冗迭,造成社会成本的浪费和程序的不经济,增加了当事人的诉累,令劳动者望而却步。这与支付令制度追求简便高效的立法宗旨大相径庭。以上制度弊病的存在使“看上去很美”的《劳动合同法》支付令制度很难全面发挥其积极作用。

三、《劳动合同法》支付令制度的完善

劳动报酬权是劳动权的核心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然而在现实劳动争议中,其中大部分是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报酬、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案件。在维护劳动者劳动报酬权方面支付令制度相对于传统的劳动争议救济途径,从应然层面上看其优势一目了然,但由于上述制度困境的出现,制约着支付令制度在实践中作用的发挥。鉴于此,健全支付令制度势在必行。

(一)增加异议审查制度,限制用人单位异议权

目前,学界已经认识到债务人对支付令提出异议无须附加任何理由的规定使得支付令极易因债务人异议而失效,导致督促程序不能有效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3]回顾《民事诉讼法》增加督促程序以来的实施效果不佳的状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立法对债务人行使异议权缺乏具体条件限制,致使债务人凭借虚撰的异议也能轻易使支付令失效。因此可以考虑在《民事诉讼法》修订中或在《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中增加对支付令异议的审查限制:用人单位必须书面提出异议,人民法院对提出异议的主体、期限、内容、形式等进行严格审查,用人单位提出异议应附上理由,并负严格的举证责任。举证证明其已支付劳动报酬或不应支付劳动报酬的事实。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劳动法作为社会法和偏重保护劳动者法,对用人单位规定的法律负担必定大于劳动者,同时,这也是对民事诉讼法“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贯彻。

(二)设立滥用异议权惩罚制度

现实生活中很多用人单位之所以对滥用异议权有恃无恐,很大原因是由于法律对其规制无力,相关处罚措施缺失。因此,建议在《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中规定:“用人单位滥用异议权一旦在法院诉讼中确认,用人单位将对劳动者在支付令程序中所遭受的损失(包括申请费、律师费、误工费、证人出庭做证费以及其他合理支出)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由相关部门依法处以罚款。

(三)合理衔接支付令程序与诉讼程序,减轻当事人诉累

从国外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来看,督促程序与诉讼程序都是连为一体的,在支付令因债务异议而失效后,将支付令申请视为。[4]如德国民事诉讼法第696条规定:“被申请人在规定期间内对督促程序提出异议后,如一方当事人申请进行诉讼程序,发出督促程序决定的法院应以职权将诉讼案件送交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人也可以在申请督促程序时就预先提出这一申请。”日本新民诉讼法第395条规定:督促异议申请合法时,对于督促异议有关的请求,按照其标的价额视为在申请督促支付时向发出该支付的法院书记官所属的简易法院或管辖该所在地的地方法院提出诉讼。他山之石,或可攻玉。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把督促程序与诉讼程序直接衔接起来。当用人单位提出合法异议时,直接终结支付令程序,进入诉讼程序。免除当事人另行的手续,从而大大简化诉讼程序。同时考虑到自由的原则,规定如果当事人明示或默示不愿意诉讼的法院可以裁定取消诉讼。这样,将诉讼程序作为支付令程序的后备与保证,使债务人意识到并不能从根本上逃避其本来应负的履行责任,而且滥用异议权败诉后将承担不利后果,可以有效规制动辄异议的弊端。

(四)优化设计申请费负担办法

可以基于既合理解决支付费用的负担问题,又能减少被申请人滥用异议的考虑,改革现行的支付令程序因债务人异议而终结并由申请人负担的规定。具体制度设计上可以考虑规定在支付令因被申请人异议而失效后,将支付令申请视为,支付程序的费用冲抵之后的诉讼费用之一部分,最终由败诉的一方承担。这样的制度设计,一方面体现了诉讼费用的制裁作用,体现公平公正的价值理念;另一方面也促使被申请人在利益的考量下,慎重行使异议权,进而使支付令制度简化程序、提高维权效率的制度初衷得以实现。

(五)相关配套制度:建立征信法律机制,形成良好信用氛围

法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在一个信用缺失的时代,仅仅通过一纸软弱无力的支付令来换取当事人债务的实现,恐怕多多少少有点异想天开。反观国外支付令程序之所以运行成功,最大的原因在于西方具有良好的信用机制:如果一个自然人或法人经常因为赖账被告到法庭或被强制执行,那么他的信用特别是商业信用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给他带来难以用金钱衡量的损失。正由于良好的信用管理机制给失信行为树立了高压线,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因此,笔者认为,支付令程序的最终完善离不开社会诚信的恢复和再生,这就寄希望于征信法律机制的完善和全面实施,将信用信息公开化、高度透明化,有效实施对相关单位的监督;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工商部门和有关金融组织可以考虑定期或不定期对相关单位的相关信用信息进行有效采集,科学分析和处理,出具权威的信用评估报告,并定期公布信用黑名单,实施严格的社会监督控制,奖罚并举,以形成制度合力来规范、指引人们的行为,使社会整体信用意识大幅度提高,从而达到从根本上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

任何法律制度的完善都不是爆发式的,精美的制度设计是实践中智慧沉淀和过滤后的结晶。因此,要注重法律和现实的互动、协调。具体到《劳动合同法》支付令制度更要适应实践的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增加异议审查制度,限制用人单位异议权;设立滥用异议权惩罚制度;合理衔接支付令程序与诉讼程序;优化设计申请费负担办法;建立征信法律机制等配套法律机制。

注释

①遗憾的是,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草案)中并没有对其做出相应解释或补充规定。

参考文献:

[1]候玲玲、王全兴.民事诉讼法适应劳动诉讼的立法建议[J].中国劳动,2001,(06):14.

大学生劳动实践简报篇5

开展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学生社会实践锻炼、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必要措施。为切实加强对学校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确保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期间的人身安全,根据县政府研究的意见,现就秋季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安全保障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管理,严格审批,确保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县教育局和各学区、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勤工俭学和劳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安全工作的通知》(教财司[*]4号)精神,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安全保障工作作为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切实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确保学校社会实践活动有序开展。学校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坚决杜绝各自为政、自行其是的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前,要制定严格的活动计划和安全预案上报上级部门,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严禁组织学生参加超越其年龄、生理和自我保护能力范围和缺乏安全保障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严禁学校、教师未经批准私自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严禁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向学生下达创收任务;要严格控制劳动时间、劳动强度,禁止安排学生超时劳动,从事高强度劳动。

二、强化教育,预防为主,切实增强师生自我安全防护意识

各乡镇、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学区、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前,要采取简报、图片展、知识竞赛、主题报告会、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在学校内部宣传各类安全知识、安全法规,增强师生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坚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遵守消防、交通法规,遵守安全制度、遵守学校纪律,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自防自救知识,提高自我安全防范能力;要组织开展安全演练,重点组织灭火演练、自救演练、紧急情况下疏散演练等,以现场演练教育师生掌握自防自救的基本技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师生员工应对各种危险情况和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保证学校秋季社会实践活动安全平稳进行。

三、精心组织,落实措施,确保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安全进行

大学生劳动实践简报篇6

关键词:劳动法;人力资源管理;工资总额;工资定义

中图分类号:13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8.072

0.引言

工资是劳动者根据雇佣关系从用人单位处获得的劳动报酬,是用来维持劳动者本人及其家人基本生活需求,满足劳动者再生产要求的重要资源,是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的重要工具,是劳动法的重要概念。但现实中的工资概念并不完善,学理上未达成共识,立法也模糊。“工资”概念本身的歧义性又使得劳资双方对其理解极易产生偏差,如经常被理解为劳动者的整体收入,维持劳动者基本生活的保障,劳动产生的剩余价值,用人单位的经常性给付,基于履行劳动给付的所得等。如果考虑到社会保险法和税法的后续调整,问题将更加复杂,比如社会保险费的征收是以职工的工资比例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也是以工资、薪金所得为纳税依据。《劳动法》目前采取的是“工资总额”的立法例,对何为工资?奖金、津贴、分红、补贴是工资形式还是工资外所得?这些关键问题在劳动法的主法中并未明确规定。因此对人力资源管理十分不利,因为工资并非简单的资金给付,它更多时候以多种形式展现,包含工资、奖金、公积金、社会保险费、佣金、补贴、加班费等,甚至还有购物卡、餐券、住房补贴、电话费、交通费等形式。多元化的工资给付无法获得法律全方位的支持,实质上弱化了工资作为管理工具的价值。劳动立法应实现从工资总额到工资界定的转变,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回应给付方式的多样化,助力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1.劳动法上的工资总额立法

工资总额的立法模式可以追溯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早在《劳动法》颁布之前,《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3条便明确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工资总额的计算应当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依据,并由六个部分组成:“(一)计时工资;(二)计件工资;(三)奖金;(四)津贴和补贴;(五)加班加点工资;(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同时也明确了工资总额并不涵盖的部分。《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进一步确立了工资总额的计算应当参考用人单位通过劳动报酬的方式直接支付给职工的给付为依据。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根据有关规定支付的工资,不论是否记人成本,不论是否按照国家规定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均列人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上述规定更多是为满足统计和会计核算的需要,却对后来《劳动法》立法对工资的认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行《劳动法》对工资的定义及构成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通过第46条至51条明确了国家通过最低工资的设定来达到宏观调控工资总量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确定个别工资的原则。对于该原则的具体实施,《劳动法》颁布前后的关联法规都提供了有力支持。《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称工资是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各种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只能以法定的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还应约定支付日期,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将劳动法所称的“工资”定义为用人单位依据国家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同时,列出了不属于工资的三种情形:(1)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U福利费用,如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费、计划生育补贴等;(2)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如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3)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如根据国家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中华技能大奖等,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

2.工资总额立法模式的反思

从工资的劳动立法实践可以看出,我国劳动法对工资的规制遵循的是“从工资总额到工资定义,再到工资构成”的立法例。工资总额是立法者惯常使用的立法思路,工资定义也只是在此种思维下的产物。工资仍然被定义为劳动报酬,为便于技术统计又通过列举方式明确工资构成。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用人单位在给付劳动者劳动的对价时,即参考该工资构成,从而明确哪些是给付给劳动的工资,哪一部分价金又是对劳动者的补偿,不纳人工资的范畴。换言之,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争议某项价金给付是否属于工资时,并非从工资本身的含义出发来解释,而是从工资在规范上的构成列举来证明的。如果在社会保险和税法视角下观测该问题,又会发现现行立法的另外一种隐喻。因为工资总额是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和社会保险费缴费的基础,工资总额越高则缴纳的税费也就越高,工资成了劳动者与国家博弈的对象和工具,逐渐偏离了工资本有的属性。为此,现行工资立法至少有以下四个问题值得反思。

第一,现行立法很难将工资与劳动报酬、劳动收入、奖金、补偿金、购物卡等以所谓工资的形式发放的款项区分开来。当劳资双方不能清晰明白工资的具体含义时,就会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考虑,对工资做出有利于己方的理解。以社会保险费征收为例,对于社会保险费的缴纳,用人单位是按照其上年度工资总额的百分比缴纳,此时用人单位为了实现少缴社会保险费可以将本该按时发放的工资通过购物卡、补助、奖金或分红等形式发放给劳动者。此时作为工资的基数少于实际发放的数额,用人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也就相应减少,而不用担心违法;税务机关也可因工资概念的模糊性将本不属于工资的内容纳入工资范畴,获取最大化税收利益。总之,劳动法律上出现的劳动报酬、劳动收入、劳动对价等概念与工资是否属于同一范畴,或与工资存在哪些不同,原本可以通过科学的工资立法进行明确规定。现有立法看似明晰,实则陷入定义简单化、空洞化困局,难以应对纷繁复杂的新型给付形式。

第二,F行立法无法衔接不同法律、法规中的工资规定,使得不同法律中的工资内涵和外延产生偏差。如税法对扣除基数的组成部分与劳动法上的工资范围就不完全吻合,税法的工资范畴多半宽于劳动法的工资构成,如超标的经济补偿金在税法上视为工资课税,而劳动法则很难将其视同为常规的工资。造成此种困局的重要原因在于工资至少被认为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国家法律对工资标准的统一规定;二是通过劳动契约的合意而形成的工资。以企业管理中最为常见的年终奖为例,“取得劳动报酬是劳动者因劳动而获得的权利,既然双方约定年终奖的计算是按照实际工作时间按比例折算,国务院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也将奖金纳入工资总额范围,可推定年终奖属于劳动者的劳动收益”。可见年终奖属于工资的范畴,是个人所得税课税对象,属社会保险费征缴范围。但劳动立法并未对年终奖进行科学明晰的界定,理论界也未形成统一共识。立法的模糊,理论的纷争使得纠纷发生时法官无所适从,陷入自由推理空间。

第三,劳动法律体系内部工资的内涵和外延也不完全一致。《规定》对工资的统计范围就明显广于劳动部的解释和《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如果不是劳动部解释第4条对工资范围的限缩,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有: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劳动保护的各项支出,都应该纳入工资总额统计口径中。以《工资支付暂行规定》为例,该规定明确了工资定期支付的时限和货币形式,如果是国家的统一标准则不需要该《规定》的明示,因此只能认为《规定》所认可的工资是劳动者与雇主合意的工资。而合意工资的明确并不能区分其与提成、年终奖的不同,劳动合同或者其条款约定的提成是否属于工资的范畴,现行立法并未给出明确答案。一旦就此发生争议诉至法院,法官只能将工资总额构成引入对约定俗成的审查中,通过并不科学的推理产生结论。实务中出现的法律判决文书将《规定》中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认定为劳动报酬即是明证。

第四,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现行工资立法无法体现非经济报酬。工资支付的基础是劳动关系的建立。当工资被认为是劳动给付的报酬时,无论自雇劳动者的给付还是受雇劳动者的给付都被认为是以劳动关系的建立而发放的金钱给付,故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从属劳动关系时,工资支付者与工资接受者也就成了劳动法上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从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的视角,用人单位除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性报酬外,还有基于情感、职位等因素的非经济性报酬。这种非经济报酬是指个人对工作本身或者对工作在心里或物质环境上的满足感。而现行工资立法并不针对非经济报酬,仅局限于经济报酬。况且,经济报酬还区分为直接与间接两种,直接经济报酬涵盖了工资、奖金等形式;间接经济报酬则包括社保计划、全勤奖励、企业帮扶等福利。现行劳动法上的工资是直接并当期支付给劳动者的货币价金。

3.从工资总额到工资定义的论证:以中国台湾地区的实践为中心

台湾地区《劳动基准法》第2条将工资定义为“劳工因工作而获得之报酬,包括工资、薪金及按计时、计日、计月、计件以现金或实物等方式给付之奖金、津贴及其他任何名义之经常性给予均属之。”对此定义,实务界和学术界存在诸多争议,焦点在于工资到底是“劳工因工作而获得之报酬”还是“经常性给付”?台湾地区法院认为,劳工获得给付如不具有经常性的特点则不属于工资范畴。“工资系劳工之劳力所得,为其劳动之对价,且工资须为经常性给予,始足当之。倘雇主为改善劳动之生活所为之给予,或雇主为其个人之目的,具有勤勉,恩惠性质之给予,即非经常性给予,此与工资为契约上经常性之给予,自不相同,应不得列入工资范围之内。”可见,台湾地区法院对经常性给予的认定并不涵盖年终奖金、节假日奖金,以及加班费等,因而可对经常性给予进行解释,劳动者的全勤奖金是作为每天按规定上下班所发给的奖金;伙食津贴是对员工上班期间所发给的福利,可视为误餐费;绩效奖金作为激励员工士气,加强员工服务,依照竞争方式而发给,即非因工作而获得的经常性给予。作为例外,台湾地区法院也认为劳动者因工作而获得的报酬,不论是否具有经常性特征,均属于工资之范围,从而肯定雇主所发的加班工资应列人工资的范畴。也有学者以台湾地区《劳动基准法》与日本《劳动基准法》第11条“本法所称工资,无论其为工资、薪金、津贴、奖金及其他任何名称的给予,只要是雇主给付给劳动者而为其劳动的对价均属之”相比较,指出台湾地区更强调“经常性给予”,结果也导致将工资经常性与对价性等同。

如果以“经常性给予”作为认定工资定义的标准,还需明确“经常性给予”的含义,但事实上“经常性给予”内涵与外延并不清晰。对“经常性给予”判断提供最具价值的判断标准为时间测定,即以单位时间作为标准,时间长短对于判断结果至关重要。从字面解释,在通常情况下一定时期内所得的给予即经常性给予,则年终奖、过节费、礼金、补偿金等便可为工资定义所吸纳。相对“经常性给予”,任意性给予不具有经常性,绩效奖金即典型,因而多被工资定义所排除。至于加班费,则需审视其在一定时期内是否可以经常获得,若经常获得则属经常性给予。当然也有学者强调雇主的支付义务,提出“经常性”未必是时间上的,而是一种制度上的。假设根据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或劳动合同约定,雇主有向劳动者提供给予义务,该给予即是“经常性给予”。由上可以看出,台湾地区法院倾向于将工资界定为劳工因工作而获得的报酬,“经常性”只是一种时间上的辅判断标准。而理论界则不然,学者们多将“经常性”进行扩大解释,提炼出时间标准和制度标准。

与此同时,也必须看到一味强调工资给付的“经常性”,可能会造成企业脱法的动机,诱发劳资争议。为此,工资定义还需借助对价理论的支持。从最朴素的合同对价理论出发,工资作为劳动者给付劳务所获得之报酬当无异议,对价性可以视为工资的源头。照此理论,对于通过激励生产力或提升劳动质量为目的的给付,以及基于特殊职务、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给付,作为劳动的对价性较为明确,列人工资的范围应属无疑,但具有生活补偿性质的给付则相反。雇主具有恩惠性质的任意给付,如婚丧嫁娶的贺礼、慰问金等,其不具有对价性,不能满足工资的定义也就难以进人工资范畴。但是否属于恩惠性、任意性,并不以雇主的意思为准,而应基于客观的判断,如若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明示给付条件,则视为契约上的义务,从而丧失其恩惠性质。从工资的功能属性上讲,其本身兼具生活保障的功能,考虑到这一点,在抽象的工资定义之下,台湾地区立法为了防止雇主将工资转列,故同时也采取单独列项的方式,除了恩惠型的给付、实报实销(贺礼、慰问金等)和补偿费用(差率费、交际费等)外,其他获得的奖金、津贴、本薪等均纳人工资范畴。

中国台湾地区的实践可以看出,其严格遵循从工资定义到工资构成的脉络,也基本为学界所认可,异议的焦点只是工资范围的宽窄问题。当然也必须看到该脉络背后的理论纠葛,“关于工资范畴在理论与实践中的种种争拗皆可归咎于抽象概念建构的方法论缺陷:复杂的工资现象只有相当有限的部分可以通过‘劳动的对价’涵摄人劳动法上的工资概念。”通过劳务与给付的互换而将劳动者在复杂的劳动关系中所获得的报酬凝结,有失偏颇,也有可能损害、弱化劳动法对劳动者工资给付的保障。但不管是经常性给予理论,还是对价理论,其中心目标在于追寻一种科学界定工资的方法,确立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工资定义。这是台湾地区工资和实践的最大启示,理应受到重视。受其启迪,我们意图建构一种经得起推敲的工资定义,该定义将秉承规定功能法概念的方法论,在社会正义的范畴中重构工资在劳动法中的意义脉络,分析工资法的内容与形式,以期科学表达工资的法律本质和功能意义,使得工资的管理工具价值得到最大化的挖掘和利用,最终建构起和谐的劳资关系。

4.工资定义立法的劳动法进路

劳动法行政解释和其他部门规章中虽对工资立法有一定的涉足,但工资定义仍囿于过时、简单的规定之中。即使将已经被其他立法所吸收的多项工资引入劳动法工资的定义中,依然很难明晰工资的确切定义,因为长期被忽略的工资定义很难将其影响力辐射到其他领域,立法在各自领域形成了独具行业特征的工资概念。不同领域形形的工资定义立法并不能带给我们一个清晰完整的工资定义图景,这直接影响到工资的实践。要想避免或降低因工资而致的劳资纠纷,可以考虑在劳动法律领域构建一个具有普适性的工资定义,而非单纯的工资构成。要做到这一点,则须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该定义不仅应适用于工资支付领域,还应适用于以工资作为参考对象的人力资源管理、税法、社会保险法等领域。不管是《劳动法》工资制度的修改,还是《工资法》的制定,均应扩大工资定义的适用范围,区别于体现国家保障的最低工资制度中的工资定义和具有国家强制力的劳动基准工资定义。

各国对工资界定虽不完全相同,但归结起来无外乎以下三种模式:概括式、列举式、二相结合式。国际劳工组织1949年的《保护工资公约》及其建议书将工资定义为“劳动的对价。”这种概括式的模式比较容易理解,但因概括式可操作性不强,对于对价理论民众难理解其内涵。列举式是中国惯常做法,《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即是典型,该规定第4条对工资总额采取直接列举方式,第11条则采取排除列举方式。在列举式模式下,即使有兜底性条款,仍难以穷尽纷繁复杂的工资名目,且以工资总额推导出工资定义本身就欠缺逻辑性。二者结合为大多数国家或地区所运用。受当前立法对工资总额、工资支付规定的影响,我国未来工资定义采用概括和列举方式最为方便,也便于与相关制度的衔接。其既可以在不同的条文中分别定义工资概念和工资构成,又可以借鉴台湾地区法律在同一条文中将二者高度融合。采取此种定义模式,必须直面解决以下难题。

首先,工资的概括定义。概括定义应回归工资本源,从工资的内涵和外延出发,寻找其本质属性及外延广度。一般认为工资是由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费用和市场需求决定,体现了一种雇主与雇员协商而交换的劳动力价格,其名义多样并具有激励功能。可见工资本质上是一种劳动力的交换,该交换具有财产属性。工资定义外延有开放式与封闭式两种,我们认为不包含价值判断的开放式立法更为稳妥,因为立法本身就具有未来性、模糊性特质,开放式立法可以更好地应对时空环境的变化。毕竟“法律的很多不确定性并不是一个什么不幸的偶然事件,它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况且,作为企业人力成本的工资,其外延大小对企业经营管理产生直接影响,开放式立法便可将更多非经济性报酬,比如间接支付、实务制度等吸纳其中,充分展示工资的激励价值。

大学生劳动实践简报篇7

1、让少先队员在社区中实施雏鹰行动,激发少先队员积极参加雏鹰达标争章活动的兴趣,提高队员劳动能力。

2、让队员懂得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明确热爱劳动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准备工具,了解有关劳动要求的细节。

2、根据需要,编排小型文娱节目。

3、编制"日常劳动"比赛试题。

4、制作"劳动小能手"小旗、臂章。

三、活动地点

陶辛中心学校大队部

四、活动过程

(一)明确目的自我评价

1、队员集合,履行队会仪式。

2、主持人上台,向少先队员提出明确目的。

少先队员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伟大的中国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辛苦的劳动在几千年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热爱劳动就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我们每一位少先队员应该养成从小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长大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3、各小队通过各种文娱表演的形式,汇报交流活动前的劳动情况。

⑴第一小队表演形式:快板书

内容简介:我们的古代劳动人民为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传统美德。无论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还是活字印刷,这些举世文明的四大发明,每一样都是聪明智慧的劳动者在劳动中发明的。并且,伟大的中华民族也正是在这种伟大的劳动精神中不断地创造着一个又一个辉煌!

⑵第二小队表演形式:童话故事表演

内容简介:学生表演草莓兔童话故事,说明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不能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毛病。要有一定的处理能力,争取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

⑶第三小队表演形式:资料展示

内容简介:学生出示自己收集有关少先队员组织的义务劳动集锦,展示当代少先队员热爱劳动的良好风尚。

⑷第四小队表演形式:小品

内容简介:我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学生表演展示自己为家人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受到家人和朋友的表扬与鼓励,激发队员们热爱的劳动的情感。

(二)走上街头为民服务

1、辅导员明确目的,安排路线,提出安全要求。

2、各小队队员在评选出的“劳动小能手”带领下,挥着小旗,走上街头,在学校附近的街道上、过道旁有组织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在规定时间内,队员们安全返回学校。

(三)交流实绩形成习惯

大学生劳动实践简报篇8

高中社会实践报告格式模板一: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我们作为21世纪中学生,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应当积极参加劳动。于是,在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寒假,我们**班的集体团员们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在社区里清扫垃圾,发送宣传单,希望这些微不足道的举动能增强人们的一点环保意识。天早早的,我们几个团员就集合到了一起。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我们一边捡街道上的垃圾,一边给路人发自己印的宣传单,虽然有些行人接过宣传单之后就丢在了地上,但是我们毫不气馁,把它们一张张的捡起来,然后追上丢弃它的行人,告诉他们说:这是有关环保的宣传单,希望您能认真地看一下,为保护环境献一份力,谢谢!听了我们的话后,他们都欣然接受了。这是我们倍感信心,更加努力的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的举动迎来了许多行人们的赞扬。就比如说,我们在街道上捡垃圾时,道路的清洁工人看见我们在帮他们的忙,就微笑的直夸我们懂事,说我们是学校里的榜样。听了他们的赞扬,团员们就有了动力,继续埋头苦干。很快,天就黑了下来。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就结束了。在大家的欢笑声中,我们宣告这次活动圆满完成。从这次活动中,我也懂得了许多。

**曾说过: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劳动改造人。通过这次社区服务劳动,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想应该是我们在劳动中明白了许多平时不懂的道理。慢慢的长大了,改变自己。劳动中,我知道了许多自己的不足之处。我感触深的是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自己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成功,做事要认真踏实。假如我不去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就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工作也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高中社会实践报告格式模板二:那天我去参加了小区里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的内容是帮助小区的清洁工叔叔阿姨检小区内的垃圾。

我很早就来到了居委会门口,原本以为我是最早的,可到了以后发现好多小学生们早就在那里等候多时了。

在听了大妈三刻钟的如何捡垃圾和安全教育以后,我,和那些祖国未来的希望们,被分成了若干个小组,由不同的大妈大叔带到不同的地方,准备和那些没有自觉消失的在马路上堆积了几天都不肯走的烟火残骸们,还有那些满地被主人抛弃的可怜的瓜子果皮之类的东西决一死战,为了建设我们完美无缺的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在这满地的垃圾被那些图谋不轨的破坏分子曝光之前把他们彻底清除!

在各位大妈大叔做了动员后,我们的斗志完全被激起了!像冲锋的战士一样像哪一个个垃圾堆跑去,我们带着手套,拿着塑料袋,戴手套的同学捡垃圾,拿塑料袋的同学收垃圾,大家配合的十分默契,工作效率十分之高,不到两个小时一百平方米草地上的垃圾就差不多被检光了。虽然正值梅雨,但同学们的脸上都流下了一滴滴汗水,可依然努力工作,只有在去倒垃圾的路上才会稍微休息,聊两句话。

据了解,大多数同学都是没有吃早饭,空着肚子来参加社会活动的。当时已时至中午,可那些同学虽然肚子已经控制不住的在唱着合唱曲,但他们没有一丝怨言。有的同学放弃每天仅有的6个小时睡觉时间来参加这次活动,我大为震惊!我彻底明白了什么叫做差距!

一个小时以后,战役差不多结束了,我们看着那碧绿草地,没有一丝杂色,还有居委会大叔大妈们依旧和蔼的笑容,一种莫名的快乐油然而生,嘴角都掠过了一丝小小的微笑。

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这社会实践的经验对我们来说是终生受用的!

高中社会实践报告格式模板三:寒假一转眼就过去了,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里我体会到很多,感受也很深。通过这个寒假的社会实践使我从内心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光荣。

我做的活动是帮助居委会清除乱贴的广告纸。现在的乱涂乱画现象很严重,有些人只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不顾城市的美观,不折手段的在墙上,到处乱贴广告。他们难道那样乱贴会使整个城市不美观吗?他们知道,但他们还是那么做了。看那些环卫工人每天那么辛苦的收拾着那些广告,难道他们不知道环卫工人的辛苦吗?他们肯定知道。我在清理那些广告纸的同时,也在边骂那些乱贴广告的人。我用铲子把他们刮下来,好累哦!真的好累,手都软了,可想而知那些环卫工人的辛苦。学校让我们做这个活动的原因,也是为了让我们更多的接触生活,在生活中体会到一些东西。做社会实践也是为了锻炼我们的能力,让我们的能力充分展现出来。在做这个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只有用心去做,才能把广告纸刮干净,这也是为了培养我们做事要认真的能力。曾经看过一则材料,有一个年轻人在前面吃香蕉边往后面不断的扔香蕉皮,环卫工人边跟着在后面打扫,真的很费劲,而且环卫工人是个很老的老伯。那些年轻人真是太不懂事了,我觉得应该增强对年轻人的教育。为了城市的美观,我们应该更少的在城市的地板上增添一些垃圾,那样的城市会更好看。我们现在的孩子生活太好了,都不知道多动手做一些家务了,做这个社会实践,也是为了让我们多做一些有利于我们成长的事情对于我们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好处,以后能在社会上更好的立足。平时,我们在家里应该多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活,现在的学生过于懒惰,不知道父母的辛苦,如果不加强锻炼以后出社会后,要怎么去面对更多的考验。

在劳动的过程中,我知道劳动人们的辛苦和艰辛。每年有很多的人在外当志愿者,在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发宣传弹,宣传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我们周边的环境是美丽的,如果不加以保护,环境将会恶劣,我们就将失去我们生存的地方,地球是我们唯一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应该加以保护。

通过做社会实践,可以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让我们从实践中发现很多的小问题。学校让我们做这个活动就是为了培养我们的能力,还有从细微的生活琐事中去发现一些问题。没有实践就不会得到真理,很多的真理都是通过实践的来的。

大学生劳动实践简报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要立足于现实生活,精心选取活动主题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跃跃欲试”,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学校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块必经之地,是学生生活的基本空间。因此,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对自我、自然、社会引起足够的关注,并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我班开展了“我是小编辑”的综合实践活动。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每组推荐出一名组长担任总编,其他成员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分工;然后在总编的协调下,按各自的特长进行分工合作,自拟栏目,自己写稿、编辑、排版、设计等,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办完,力求做到内容充实、图文并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组合,进行办报合作实践。在办手抄报的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发挥创新潜能,办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手抄报。他们设计的手抄报整个版面中,还根据各自小报的特点,配上精美的图画,使手抄报展示出引人入胜的魅力。编辑手抄小报既培养了学生勤于动脑,勇于动手的实践能力,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更陶冶了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立足家庭生活,丰富实践内容

1.收看时事新闻。现代社会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信息的时代。学会收集、整理信息,可以使学生耳聪目明、头脑灵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为了让学生在这方面得到锻炼,我要求学生在家里,从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上等多种信息渠道收集信息,择其重要的两三条新闻,写在“每日信息”摘录本里。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收集、整理信息的活动中来,不但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提高了阅读和习作的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养成了关心国内外大事的好习惯。

2.收集谚语农言。群众的语言是生动活泼、寓意深刻的。谚语、歇后语、成语在劳动中被广泛运用。我们要求学生虚心地向自己的长辈学习,收集这些生动的语言。把“农”语收集到自己的摘录本上,下面是学生收集的一些本地农谚:“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并且注意引导学生将这些语言运用到习作中去内化吸收,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使得学生的习作也富有淳朴的“农”味。

3.体验生产劳动。根据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原则,结合学生家庭特点,要求学生多参与生产劳动和家务劳动。例如,在学习《叶》专题时,教师就要求学生到茶园采集茶叶标本,利用学校实验室的显微镜观察叶形状和它的病害情况,再通过到图书室或上网等形式查阅、收集资料,对症下药,在茶农的帮助下到茶园实地预防病害,帮助茶农除草、施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传统的农活,同时也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三、关注社会生活,生成实践资源

1.建立劳动基地。为了更好地完成劳动实践任务,提高实践教育的实效。我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十分重视校外劳动基地的建设。我班与淮河村蔬菜种植基地挂钩,建立了学农劳动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去基地参观、劳动,开展了《关于淮河村大棚蔬菜种植的研究》,写出研究报告。通过研究,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大棚蔬菜种植的基本知识,学会了简单的蔬菜种植技术,使学生在活动中体味到了劳动的辛苦与喜悦。

2.进行社会调查。社会调查可以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能力,是学生接触社会,感受生活的极好形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社会发生的某一现象进行调查,弄清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校在淮河之畔,河面漂浮物较多,污染比较严重,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查清原因,提出治理对策。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各自拟出调查提纲。其次,沿河进行观察、访问,并作好记录。再次,对调查的资料进行整理。最后,交流调查结果。学生通过调查交流,归纳总结出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本次调查活动,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认识周围的生活环境,懂得让他们参与社会服务的意义,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锻炼自己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养成收集、分析、整理信息、交流思想和发现、安排和组织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劳动实践简报篇10

关键词实习生劳动权益保障

作者简介:冯湃,中山大学法学院2012级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法。

改革开发以来,出现了数量庞大的实习生群体,他们为社会和企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由于认识局限、立法滞后、行政执法落后等原因,实习工的合法权益屡屡受到忽视和侵犯。本文,将通过实习生权益受损的原因分析,探讨完善保障学生权益的机制的有效方法,从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一、实习生的概念

本文探讨的实习生,是指具备学生身份,但以“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名义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自然人。主要包括两类人员:

(一)以“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等名义进工厂上班的学生

(二)以“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名义在医院等企业事业单位付出劳动的学生

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医学、法律等专业的学生,作为毕业必经环节的社会实践或者实习活动十分重要。这类学生,以“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的名义,成为医院、律师事务所等单位提供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习生权益受损情况及原因分析

(一)实习生权益受损情况

以上两类人员,都存在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的情形。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形,主要以如下方面。

1.没有劳动报酬或者劳动报酬很低。无论是“顶岗实习”的学生,还是“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的学生,他们的劳动报酬都很低,甚至没有劳动报酬。

2.工伤或者意外伤害保障不足。实习生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类似于工伤和意外伤害的情况,不在少数。用人单位普遍没有为学生工缴纳工伤保险;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不明确的劳动关系,导致实习生遭受事故后,不能获得应有赔偿。

3.实习生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的权利不能得到保障。普通员工受到工时制的限制,而实习生工作则没有工时制的限制,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乃至达到12小时的,不在少数。由于不具有普通劳动者的身份,也没有加班费。作为学生应当享有的寒暑假,也被变相剥夺,实习生的休息权利受到侵犯。

部分“顶岗实习”的学生被安排在需要特殊专业资格的岗位,甚至安排在第四级体力强度、有安全隐患的岗位,侵害了他们的健康权利。

(二)实习生权益受损原因分析

1.从法律法规层面看看,我国将实习生排除在劳动法中的劳动者范围之外,是导致实习生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重要原因。

2.从管理机制来看,实习生处于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双重管理之下。实践中,这种双重管理机制,并没有给实习生带来双重的权利保障,而是带来了权益更多受损的结果。一方面,教育部门或学校与企业合作,在企业“用工荒”的背景下,学校提出企业支付“劳务费”或“中介费”,进一步压低了学生的劳动报酬。另一方面,劳动者在工作中发生工伤或意外伤害后,学校与企业互相推诿;劳动部门和教育部门也常会互相推诿,导致实习生的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3.实习生科学考核机制的缺乏,导致学生不敢维权。“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学生面临着拿毕业证的问题,要毕业必须经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双重考核,需要实习带队老师和实习单位签注意见,可以说学校和实习单位掌握着学生能否毕业的生死大权。而考核或评价的标准模糊,这导致实习生对权利受损情况普遍选择了忍气吞声。

三、完善实习生权益保障机制探讨

要改变实习生权益受损的现状,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就可以大为改善他们的处境,改变他们权益受损的现状。

(一)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完善

我国《劳动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将劳动者的定义为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者合同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得劳动报酬的自然人,将实习生排除在外。实践证明,对实习生的这种定位,损害了实习生的合法权益,毒害了企事业用工风气。因此,应当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立法经验,在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中,对劳动者的做更具有包容性的定义,将一切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的自然人视为劳动者,享有劳动法律法规赋有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权、劳动工伤待遇等一切权利。2.应当建立实习生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德国法律规定实习生可以获得500-1200欧元的月薪,法国规定实习生无论实习期限多长,劳动报酬不得低于436.05欧元。我国各地已经建立了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实习生虽然尚未正式进入社会,但劳动报酬权也应当受到同等保护,虽然数额可以比普通劳动者略低,但应当参考国外立法经验,从我国实际出发,制定出实用于实习生的最低工资标准,从而避免出现实习毫无报酬甚至倒贴各种费用情况的发生。

(二)执法机制的完善

我国实习生的实行由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进行双重管理的制度。这种双重管理的执法机制,并没有让学生工的权益收到双重保护,反而因为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执法权限没有明确界限而经常出现互相推诿的的局面。

在立法明确实习生身份为劳动者的基础上,应当明确实习生一旦进入实习单位,其各项劳动权利,都由劳动部门保障,实习生享有向劳动部门反映和投诉问题的权利,劳动部门不得以实习生属于学生或者其他理由推卸责任。

同时,劳动保障部门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犯实习生权益的问题,进行行政执法时,应从重采取行政处罚措施,着力保护弱势的实习生权益。

(三)实习生考核评价机制的完善

不论“顶岗实习”或“毕业实习”的实习生,都面临着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实习评定。对实习生进行评定是必要的,但是目前的考核标准过于模糊,实习单位和学校的权力太大。应当对考核项目、考核标准进行量化,实习单位或学校给实习生考核不合格结论的,需要列明理由,并且有明确的事实依据。只有这样,实习生才敢于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积极主动地维权。

(四)大力发展学生实习与就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维护实习生合法权益

在美国,社会组织十分发达,保护实习生和大学生权益的组织很多,尤以全美高校和雇主协会最为著名,各个大学一般都设有“职业服务中心”,这些组织都是民间组织,独立于政府、企业和学校。他们在维护学生实习和就业权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现在正在大力发展包括慈善组织在内的社会组织,笔者认为,也应该大力提倡和鼓励学生成立类似于“全美高校和雇主协会”这类社会组织,让这些组织代表学校和实习单位谈判,从而改变实习生个人维权难的局面,更有效维护全体实习生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