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1:13

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篇1

1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应用和管理现状

1.1社区卫生服务站采购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时把关不严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了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医院以及社区服务站对一次性无菌用品的需求越来越大[3]。但是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不合格一次性医疗用品,即使国家在对此进行监管,依然有漏网的假冒劣质产品流入市场。社区卫生服务站采购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把关不严,导致一部分假冒劣质产品不知不觉地进入到医疗环节,成为患者安全以及医疗质量的隐患。

1.2社区卫生服务站储存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存在的问题

采购回来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没有进行规范存储,有的被随意堆放在柜子里,有的被存储在脏乱潮湿的环境中,造成无菌医疗物品很快就过期,滋生大量的细菌。这样以不规范方式存储的无菌医疗用品根本就违背了推广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初衷,成为患者安全的巨大的隐患。

1.3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时存在的问题

随着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推广,医生、护士在给患者实施治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大量增多。比如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前需要检查包装是否完好,物品是否还在保质期内;又如使用注射器时检查针头是否有锈渍等。但是实际上大多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护士都没有很好地注意这些问题,从而给患者的安全造成隐患。

1.4社区卫生服务站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后回收处理环节存在的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护士较少,很多服务站甚至没有专门的护士,只有一名医生。人员少,人力财力都不足以负担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回收处理,因此很多意识淡薄的服务站就没有对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进行专门的分类处理,甚至当一般的垃圾随意扔到垃圾处理站。其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有些使用过携带病菌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甚至会给周围的健康住户带来安全隐患。

2规范化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在社区服务站安全应用的建议

2.1上级管理部门需要重视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质

量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上级管理部门必须重视[4]。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社区卫生站必须规范地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为此国家应该制定强制性措施,规定必须定期对社区服务站的医疗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以正确的方式使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相关部门应该多组织医疗人员在人群中做一些医疗卫生方面的宣传,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重视。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疗质量进行监督。

2.2把关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的采购对象和过程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健康[5],因此对购买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一事,必须谨慎,以防假冒伪劣用品流入医疗过程,对患者造成安全隐患。在采购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时,应该认清国家检验标志,最好购买一些国家认证的安全知名厂家生产的物品。不能因为节省成本的原因,去购买一些根本没用生产资格的厂家生产的产品。此外,还可以由上级部门统一购买,按需配给基层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降低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医疗环节的概率。

2.3规范管理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存储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站一般规模较小,没有相对宽阔适宜的空间或者规范的方法来存储一次性无菌医疗产品,导致物品破袋或者过期。因此,要尽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储存环境,按照规范的方法来储存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首先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必须储存在距墙壁≥5cm、地面≥20cm并且距天花板≥50cm的专用橱柜内,储存室内应保持清洁、通风、干燥[6]。其次,储存的时候应该按种类、用途、大小等进行分类储存。最后,储存时还要注意保质期,尽量将保质期短的物品放到易拿取的,方便尽早取用。此外,还要定期对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保质期进行检查,将过期物品移除进行专业处理。

2.4规范治疗人员取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方法

社区服务站的治疗人员在取用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时,应注意认真检查其是否在有效使用期的范围内,包装是否完整、外包装是否清洁,内部物品有无霉变或者潮湿的现象。在确认没有任何异常后才能使用在患者治疗环节中。避免因存储不当使患者感染上其他病菌,危害患者的健康。还要将已经使用过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进行分装,以便回收处理。

2.5统一规范回收使用过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

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篇2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卫规财发〔〕340号)和省卫生厅《关于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卫基妇〔〕18号)精神,推进我县镇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努力构建“镇村一体、防治结合、多元筹资、分工合理”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为农村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廉价的社区卫生服务,有效缓解农村居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县范围内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其执业人员。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镇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体化管理(以下简称一体化管理),是指遵循区域卫生规划要求,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龙头,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触角,过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使镇村卫生服务机构融为一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建立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本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站务、业务、财务、人员、药品、报酬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的体制。

第四条各镇人民政府成立一体化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镇一体化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并将一体化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管理。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县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业务指导、培训、监督管理。

第五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是集体举办的农村公益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网底和基础,其基本功能是以保护农村居民健康为目标,以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为主,为农村居民提供优质、价廉、方便的综合卫生服务。

第二章机构设置与建设

第六条以镇卫生所和镇政府所在地医院为依托,过功能整合,转变服务模式,全县建立15个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一村或3000~5000人设一站的原则,全县规划设置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40个。

第七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一室三部”设置:即综合办公室、预防保健部、社区管理部、医疗康复部。各镇卫生所和相关医院要按省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调整内部结构,健全相关科室,完善服务功能。

第八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按省市相关建设标准建设。站址应选在各村公共服务中心或居民集居点或服务范围相对中心且交便利的位置。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用地由当地政府负责。

第九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与管理坚持“筹资渠道多元化、管理主体一元化”的原则。

第十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名称、标牌、标识按规定统一命名和制作。

第三章管理形式

第十一条按“六位一体”即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医疗和康复的功能要求,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以“四制”、“五统一”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四制”:即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人员实行人员聘用制、基本工资制、养老保险制、医疗责任保险制。

“五统一”:即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站务、业务、财务、药品、人员实行统一管理。

第十二条镇卫生所对辖区内镇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情况依法进行监督管理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管。

在现行体制下,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一体化管理办公室”,负责辖区内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站务、业务、财务、药品、人员等日常管理;根据实际情况,镇“一体化管理办公室”原则上设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医院,办公室主任由负责一体化日常管理的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

第四章人员管理

第十三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人员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并实行聘用合同制。对符合聘用条件的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经个人自愿申请,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考试考核择优调配,由所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聘用,并报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注册备案。实行聘用合同制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人员原身份保持不变,但均纳入“乡村医生”范畴进行管理。

第十四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人员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服务半径、服务人口、工作量等情况统一配置,每站至少3人,原则上需配备一名女医生或护士。

第十五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站长负责制,站长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聘任,站长聘期为一年,每年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任期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其责任、权利、义务与奖罚等。

第十六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人员聘用的具体条件:

(一)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证书和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合格证书,经考试考核合格者;

(二)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护士资格证书和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合格证书,经考试考核合格者。

第十七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按照规定为执业人员办理社会养老保险。不办理社会养老保险者一律不予聘用。未被聘用的人员不得执业。

第十八条为分担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人员的医疗责任风险,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办理由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医疗责任保险。

第十九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人员实行基本工资与考核奖励相结合的分配制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建立严格的执业人员考核奖惩制度。要按照“以收定支,按绩计酬,兼顾公平,保障发展”的原则,在确保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月基本工资(包括基础工资、个人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不低于全县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的奖惩考核。可按其综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

第二十条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人员个人档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结果记入执业人员档案,作为年终评优和报酬发放、奖罚、聘用的主要依据。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者,根据《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规定,收回乡村医生或医师执业证书并解聘。

第五章业务管理

第二十一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业务指导,实施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其中,医疗业务主要由医院负责,防保业务主要由卫生所负责。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医疗、康复等业务工作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安排,并进行考核检查指导。

第二十二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实行24小时应诊制,公示值班电话和监督电话。对急危重病人要做好院前急救,及时转诊。要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双向转诊协议,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医院签订双向转诊协议,引导病人合理就诊,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保证就诊者得到便捷、连续、优质的服务。

第二十三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医疗执业活动中实行统一的门诊登记、留察登记、诊病处方、收费发票和操作规程等。必须做到看病、留察有登记,开药有处方,转诊有记录,收费有发票,并严格执行各项医护操作技术规范。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卫生材料。杜绝医疗差错,防范医疗事故发生。

第二十四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定的诊疗科目开展诊疗活动。严禁在出诊、巡诊过程中使用易致敏的药物,除临终关怀外严禁上门输液,确保医疗安全。经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方可开展输液业务。不得超范围从事诊疗业务。

第二十五条要实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室、部门的责任医师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挂钩制度,加强业务指导和业务管理,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人员要合理站内分工,并实行对村民小组分组负责制,做好家庭出诊、巡诊工作。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人员必须按时参加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班,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二十六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母婴保健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农民健康工程的有关规定,承担并做好辖区内儿童计划免疫、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以及健康教育、社区康复、爱国卫生和初级卫生保健等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第六章药品管理

第二十七条实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等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配送制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严格按照《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并以购进价配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所需药品及耗材,不得自行加价,不得隐瞒实际进价;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所需药品及耗材实行专人专帐管理,确保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用药安全,药品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

第二十八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每月报送用药计划,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用药计划采购和调拨药品,在药品出库单上要注明该药品的产地、批号、规格、零售价格等,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定的零售价(包括调价)计价出售。

第二十九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进销存、耗材及三费收入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实行电脑联网管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律不再使用手工发票。

第三十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建有药品进销存专帐,实行药品、耗材季度盘点。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要落实防盗、防鼠、防潮、防霉变等安全及质量保证措施,严禁将药品分散保管。

第三十一条严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从其他渠道和个体药贩手中私自进购药品及其它医用材料。严禁使用《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以外的药品。

第七章财务管理

第三十二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财务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专帐,分站核算,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建立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固定资产帐、收支明细帐、药品调拨明细帐,实行统一管理、分站核算,定期公示,并接受所在镇政府和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

第三十三条严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私分和侵吞本站的财物,严禁私设小金库和帐外帐,严禁收入不上缴。

第三十四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收入来源主要有三费一差(挂号费、治疗费、出诊费、药品差价)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补助。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在保全原有药品底资及各项刚性支出的基础上,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总收入中提取用于本站工作人员福利、事业发展、统办事项的费用(如交纳养老保险金、医疗机构换证年检费、事业发展基金、业务报刊杂志费、医疗责任保险金、奖金经费及公益金等),但提取总量一般不超过业务总收入的30%,其中用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发展的一般以5~10%为宜。对建设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用房的所借资金,可在事业发展基金中分10至15年偿还本息。

第三十五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建立相应的财务帐目,做到帐款分开管理,每旬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缴所收现金,严禁挪用、坐支。每月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一次帐务结算(核对)。

第三十六条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价格政策,执行统一收费标准,做到临床常用药品价格和医疗收费项目标准公布上墙,接受群众的监督和物价部门的检查。

第八章奖惩规则

第三十七条开展评选“十佳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优秀乡村医生”活动,对医德高尚、服务优良、贡献突出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其执业人员,由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或提请上级表彰奖励。

第三十八条对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执业人员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查处;对不服从一体化管理的执业人员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聘用合同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及相关管理制度对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情节轻微的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予以解聘;被解聘者二年内不得申请聘用。

第三十九条坚决打击游医药贩,取缔以家代站、以包代站,净化医药市场,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篇3

为进一步加强我镇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居民基本医疗预防保健需求,更好地为全镇广大居民健康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结合我镇村级卫生机构的实际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和省卫生厅《关于发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效缓解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逐步健全设备、运行规范、服务到位的县、镇、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为全镇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总体目标

在200*年底与任杨村部联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上,200*年,新建和改建完成4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镇共建成5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站达到设置合理,设施基本满足需要,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社区居民能在社区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原则、资源配置和工作职责。

1、设置原则:

按照行政村或3000-5000人设置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原则。对此,我镇将在任杨、古虹、走马、沈杨、马路等村域内设置建设五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

2、资源配置:

①土地: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建设选址由镇政府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确定,原则上设在覆盖范围的中心位置,所需建设用地原则上由所在村无偿划拨,同时做好证地的协调工作。

②房屋: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所需房屋原则上由村委会提供,也可由学校闲置校舍或原村卫生所改扩建而来。

③人员:社区卫生服务站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资格、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严禁使用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业人员由所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调配。

④资金:采取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资、乡村医生个人借资、辐射村居帮扶投资、政府补助资金等多渠道筹资办法,共同创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

3、工作职责:

①综合运用机构门诊、健康咨询、定期巡诊、康复护理、家庭病床、双向转诊等措施,为农民就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治;并及时转诊急危重病人。诊疗行为规范,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医药收费政策。

②组织开展健康体检,建立和管理覆盖范围内和所有家庭的健康档案,访视重点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

③按照规定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家庭成员的具体情况,通过上门服务等形式落实相应的工作任务。

④掌握覆盖范围内服务人口基本情况,及时督促服务对象按规范要求接受妇女保健、儿童保健、计划免疫、重点疾病社区管理等。

⑤及时收集、核实、报告覆盖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传染病和外来人员等信息,并协助完成调查处理。

⑥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看病程序和补助办法;定期公布覆盖范围内合作医疗住院及报销情况。

⑦健康教育进村入户,以讲课、咨询、发放健康处方等形式向服务对象提供面对面的服务。

(来源:文秘站)⑧协助开展覆盖范围内食品卫生、公共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托幼机构、饮水卫生检查管理。

(二)加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和基本设备建设。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本标准,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占地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不少于80平方米,设全科诊断室、治疗室、换药室、观察室、药房、健康教育室(预防保健室)和计生指导室,七室分开;基本设备包括耳鼻镜、紫外线灯、清创缝合包、组合治疗盘,空调、身高体重器、电脑和打印机、电话、电视、vcd等(具体标准见附件2)。

(三)加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社区服务站人员继续教育。到200*年全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人员全科医学知识转岗培训率达80%,鼓励已取得资格的卫技人员参加各级各类学历教育,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学历层次。新进人员统一达到中专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关执业资格。

(四)加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功能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下,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落实服务责任,在责任区域内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不同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社区诊断并提出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

(五)加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内部管理建设。社区卫生服务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严格按照县卫生局制订的一体化管理办法执行。

四、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开展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创建工作是解决我镇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有效途径,是改善农村卫生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镇政府成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分解见附1)各村要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方针政策,将创建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干部年度目标考核,要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层层明确责任,落实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创建任务。

(二)严格标准,规范建设。

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对照《__镇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认真细化,逐项落实,按序时进度做好创建工作。在创建过程中,对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上报。镇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将开展定期不定期督查,对创建工作不力,动作缓慢,措施不当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对创建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在全镇予以推广。

(三)因地制宜,杜绝盲建。

根据辖区卫生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建设计划。尽量充分,合理利用原有卫生资源,切忌盲目新建,造成资源浪费。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租用房屋或用房尚未达到标准的,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新建、改扩建。目前初步决定在任杨村范围内进行新建;古虹村、走马村、马路村范围内进行改建;沈杨村范围内根据实际再进行新建或改建的决定。

(四)规范管理,强化监督。

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篇4

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医院、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及诊所等。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文件,每3-10万人左右设置一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般每1万左右居民设置一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

一、城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现状

1.基本情况。县城共有23个社区,其中高新区19个社区,开发区4个社区,总户数8.1万户,总人数24.8万人。目前,高新区城区内政府办公立机构有:一所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一所三级乙等中医医院,精神病和皮肤病专科医院各一所;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三家;一所中心卫生院、1家区镇卫生计生所、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2.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供给情况。

海安高新区中心卫生院。位于县城凤山南路8号,占地面积16000m2,建筑面积20000m2,为江苏省示范乡镇卫生院,是集医疗、预防、康复、保健、计划生育及社区公共卫生管理功能于一体的政府办公立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站。高新区19个社区,现有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复兴站、中大街站、新园站、闸东站、镇南站、二里站、星海站、海光站、新宁站、曙光站),其中:中大街站、闸东站、镇南站为政府提供房屋;星海站租用中心街道房屋,新宁站租用海安镇敬老院房屋,二里站租用私人房屋,海光站与新宁站合署办公;复兴站、新园站、曙光站为海安高新区中心卫生院提供房屋。其中:闸东、镇南、星海、复兴、新园、中大街社区卫生服务站已完成标准化建设并通过县验收。

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海安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医疗保健需求和海安县城市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一是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健全,整体服务能力不强。目前县城高新区范围内政府办乡镇卫生院只有海安高新区中心卫生院一家;近年来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相继升为三级医院,而海安高新区中心卫生院因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医疗用房不足,仪器设备落后残旧,导致医疗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县城区高新区范围内社区卫生服务站只有10个,且多数建设水平不高,社区卫生服务整体能力不强。中心街道4个社区,共42047人,只设有一个星海社区卫生服务站;黎明、洋港、旺池、育才4个核心区域无社区卫生服务站;海光社区卫生服务站因房屋危房目前与新宁站合署办公。导致多个社区内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获得质量与水平受到一定影响。

二是社区卫生服务站房屋及设备设施陈旧。曙光站仅114m2,达不到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2015年海光站被鉴定为危房,至今未能落实房屋问题;中大街站存在严重白蚁,需要进行整体防治。10个服务站中大部分站标准化建设在2010年左右,当时配备的部分设备设施尤其是办公设备目前已经陈旧,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

三、对策建议

顺应海安县撤县建市的需要,结合我县县情,我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应按“补齐配强”的总要求,遵循“科学规划,整合资源,规模适度,满足需求”的基本原则。

(一)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责任

县委县政府要进一步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责任主体和资金来源,要让责任主体切实担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责任。

(二)科学规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

结合实际,制定我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进一步促进我县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服务可及性、资源利用效率。结合海安县城社区为民服务中心建设,本着方便城区居民的原则,一般每1万左右居民设置一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人数较少,低于五千的社区可合并设站;小区居民人数较多,达5000人或住户达2000户以上的可单独设置一个站。

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篇5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精神和要求,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积极整合城市现有卫生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将社区卫生纳入社区建设中提规划,与社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二)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三)坚持统一规划设置,立足于以整合现有卫生资源为主,以改扩建和新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辅,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四)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

三、工作目标

到2011年,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达36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站27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人口达100%。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一体化管理,逐步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居民能在社区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价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格局。

四、机构设置

(一)设置依据。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卫生部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卫医发[]240号)、《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设置基本标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政[]67号)和《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

(二)设置原则。以街道所辖范围进行设置,每3—5万人口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街道不少于1所;街道所辖社区居委会范围内原则上每5000—10000人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能够覆盖的区域不设站,社区所辖人口较多,区域较大,可适当增加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街道所辖农村区域严格按照《居区—年农村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要求,实行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1所村卫生室。

(三)设置标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建筑面积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标准进行建设,按辖区人口每万人配备2名全科医师进行配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按建筑面积不低于150平方米的标准运行建设,按每个站2-3名全科医师进行配备。

(四)服务功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提供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等诊疗服务,开展社区爱国卫生运动、卫生信息管理,配合或参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

(五)设置数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街道办事处城区所辖社区及服务人口数,进行划分设置。到2011年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达36所,其中,年完成11所,2008年完成11所,2009年完成9所,年完成5所。具体设置情况如下:

总数10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8所。

总数6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4所。

总数10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8所。

总数5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l所,社区卫生服务站4所。

总数2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所。

总数3所,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所。

今后,根据区划调整、社区人口数量和分布变化等情况,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可适当调整。

五、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政府年度岗治考评内容,作为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实施。区政府成立区城市社区卫生工作领导组,定期研究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统一协调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各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具体措施,落实工作任务。

(二)强化社会宣传。以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社区卫生服务典型事例,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进社区活动,营造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引导广大居民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三)明确职责分工。各街道办事处、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分工,切实履行职责,共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区卫生行政部门是社区卫生服务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按照社区卫生服务设置规划、条件和标准,严格进行审批和执业登记。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标准化建设,统一规范设置机构名称、标识、科室设置、设备和人员配备,依法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

区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

区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政策,建立社区卫生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完善财务收支管理办法。

区人事部门负责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制定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和吸引优秀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与卫生行政部门共同做好社区卫生人员技术职称的聘任与管理工作。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制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及聘用办法。

区民政部门要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制定针对“低保”人员和城市特困人群的医疗救助相关政策,提出明确具体的减免要求和救助措施,及时补偿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救助而产生的费用,做好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

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依据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把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负责制定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

区物价部门要研究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监督管理,规范收费行为。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药具发放和人员培训等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篇6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调整、优化城市卫生资源结构和配置,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完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社区卫生服务,改善和提高我区居民整体健康状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预防为主,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供从生命孕育到出生成长直至终老的连续性健康服务。

2、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社区发展规划。

3、实行区域卫生规划,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立足调整现有卫生资源,严格医疗机构、床位、设备审批。政府所属的一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以及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的基层医疗机构,逐步通过机构和功能改造,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新增城市社区现有卫生资源不足的,引导社会力量兴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三)工作目标

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标准化建设和设备配置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到2010年,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结构和功能的双重改造、优化重组,在全区范围内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处、社区卫生服务站26处,形成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适应社会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满足居民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

二、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一)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1、合理布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以街道办事处为范围设置,以政府举办为主。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上每个居委会设置一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居委会不再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口超过1万人且服务区域较大的居委会可增设一处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根据社区卫生服务设置原则和目标,到2008年底全区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处、社区卫生服务站20处,到2010年,实现全区预定目标任务,逐步建立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以诊所、医务所(室)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覆盖全区、功能齐全、与城市社区建设及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居民可以在15分钟内从住所步行到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用房由政府支持解决。城市新建或改扩建居民小区,农村村镇合并、征地拆迁户集中居住小区,由规划部门预留公益性用地。已建成城区需要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但无法列入相应小区建设规划解决业务用房的,应在现有公房的基础上改扩建。

3、配套设备设施,优化服务环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人员、设备、药品,按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的通知》和区政府《关于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意见》以及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居民需求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分别不少于1000平方米、150平方米,布局合理,并符合国家卫生学标准。

(二)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能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全面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居民医药费用支出负担减轻,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率达95%以上。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科室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含民族医学)、康复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有条件的可登记口腔医学科、临终关怀科,原则上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确需登记的,须经区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同时报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社区卫生服务站登记的诊疗科目应为预防保健科、全科医疗科,有条件的可登记中医科(含民族医学),不登记其他诊疗科目。

2、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掌握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疾病流行态势及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制定社区健康促进规划并认真实施。开展健康教育讲座。计划免疫疫苗接种、7岁以下儿童管理、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规范化管理、60岁以上老年人保健规范管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内容。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法定报告传染病全部实现网络直报。

3、惠民卫生服务。加大对城乡困难人群的医疗救助力度。健全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补充的医疗救助网络。本着资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就医的原则,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定点惠民医疗机构,对享受医疗救助的对象,实行医疗费用减免政策。鼓励慈善机构和社会各界对惠民医疗进行扶持和捐赠。

4、社区卫生服务的价格政策。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在政府规定的医疗收费项目外,放开根据居民需求开展与社区卫生服务有关的延伸价格,收入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自主分配。

5、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医疗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社区卫生服务站值班时间不少于12小时,并有方便居民的通讯联络方式,提供家庭出诊、家庭病床等服务。

6、常规开展康复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具备开展康复服务的基本设施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面向老年群体的服务,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上门提供咨询指导,做好残疾人、精神疾病患者的社区医疗、康复等工作。常规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指导、避孕药具发放和咨询服务。

7、承担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职责。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律法规培训,制定应急预案。医务人员熟练掌握疫情报告、医学观察和病例排查、转运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

8、建立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立统一的数字化社区健康档案系统、社区公共卫生预警系统和社区卫生工作评价系统,对社区居民健康信息进行动态监控管理,实现社区、医院和管理部门信息互动共享。

(三)实行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和聘用制度,开展规范化培训。二级以上医院、预防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到社区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开展培训和会诊等业务。鼓励退休医护人员依照有关规定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到2009年,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负责人、执业医师、执业护士、预防保健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接受相应的岗位培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根据服务功能、服务人口的需求,配备适宜学历与职称层次的从事全科医学、公共卫生、中医等专业的执业医师和护士,药剂、检验等其他有关卫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合理配置。到2010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6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名执业护士,1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配备2名职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1名医生需配备1名以上护士。承担社区8种疫苗接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1名/万人配备专职预防接种人员。自2008年起,即将转岗或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各类专业人员在上岗前,必须取得《全科医学岗位培训证书》。

(四)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

1、将社区中医药服务建设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到2010年,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2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有1名专(兼)职中医执业医师。将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2、社区卫生服务功能要体现中医药的特点。运用中医理论辩证施治处理社区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开展包括中成药、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等在内的至少4种中医药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区政府成立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各部门按照职责,认真实施好年度工作计划,并抓好落实。政府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评估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部门、单位职责各街道办事处:把社区卫生服务纳入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工作目标,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实施,协调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需的房屋设施,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区卫生局:负责牵头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制定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并负责规划的具体实施管理,在有关部门的协同下,实施卫生资源配置的调控。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建设投资。

区民政局: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会同卫生部门建立并实施对社区内低保户和优抚对象的医疗优惠政策,并予以资金补助,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强化收支监管,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机构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岗位培训等费用按规定应由财政负担的项目,纳入区财政年度预算管理。

区人事局:负责完善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制度,制定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的聘用办法和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的有关政策,建立全科医疗技术系列职称的评审制度。区编办牵头研究制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标准的意见,落实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编制和机构设置。

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制定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将符合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支付范围,做好区内符合定点准入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定点工作。

*规划分局、区建设局:负责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新建居民区和旧城改造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并依法加强监督。

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将城市社区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区物价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的管理。

*食品药品监管分局: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加强对基础用药的指导和监查。

(三)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和投入机制。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设备等设施,对业务培训给予适当补助,并根据社区人口、服务项目的数量、质量及相关成本核定预防保健等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

(四)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不断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管理办法和医疗费用结算办法。到2010年,要将符合条件的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制定鼓励居民到社区首诊和转诊的具体规定。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篇7

第二条“社区居民常用药品政府补贴”是指: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室)接受门诊医疗服务时,所配药品按政府补贴价结付。

居民常用药品的政府补贴价由区物价局按区药品零售限价的80%核定,社区卫生服务站(室)在执行中下浮不限。

政府补贴部分为区药品零售限价的10%;社区卫生服务站(室)要主动让利10%以上。

第三条实施范围:全区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定点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室)。

第四条补贴对象:参加本区社会医疗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少年儿童住院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

第五条社区常用药品目录执行市公布的统一药品目录。

第六条社区卫生服务站(室)应通过价格公示栏、公示本等形式在醒目位置公布药品价格。

第七条社区卫生服务站(室)应当严格遵守诊疗规范,准确记录门诊病历,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尊重患者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权。

第八条社区卫生服务站(室)门诊费用结算应在卫生或社保部门的网络平台进行,门诊诊疗、收费、药品管理等信息应及时上报至区卫生行政部门。

第九条社区卫生服务站(室)的药品采购,必须执行药房协管,药品统一配送。

第十条政府补贴资金由各级财政以辖区户籍人口数和补贴标准为依据,纳入同级财政年度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

第十一条政府补贴按所辖社区卫生服务站(室)发生的实际药量按实结算。其中90%由区卫生、财政部门应对药品费用进行抽查审核后预付,10%根据卫生、财政、物价、社保、药监等部门年度考核后予以应拨付。

第十二条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代表社区卫生服务站(室)统一与区卫生和财政部门签订《居民常用药品政府补贴协议》。政府补贴资金结算具体由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卫生和财政部门办理。

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篇8

1、转变理念,加强领导。我镇城区社区卫生工作开展较早,自2000年以来就着手对城镇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但近两年来,城区社区卫生工作取得快速发展,并取得良好成绩。通过这几年的社区卫生工作实践,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从院领导班子到全院职工的思想认识、服务理念、工作方式都得到了深刻的转变,如思想认识从“医道尊严”转变为“病人第一、患者至上”;服务理论从“医疗防疫”转变为“六位一体”的全方位服务;工作方式从“坐等病人”转变为“走进社区、主动上门”。我中心非常重视城区社区卫生工作,始终将它作为近几年全院工作的中心任务。成立了以中心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相关科室及各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专门负责专项工作。在开展城区社区卫生工作中,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制度、社区卫生服务站责任联系制度、社区责任医生团队组建方案、社区责任医生工作制度、社区卫生服务考核办法、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管理分配方案等,促进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制度化、规范化。为增强责任,抓好落实,我中心班子6名成员还分工负责,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站联系责任机制,认真指导督促各联系点落实社区卫生工作各项任务。中心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对社区卫生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探讨经验,制订措施,把城区社区卫生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2、构建网络,健全体系。根据中央、省、市和县要求,依据“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健康进家庭”原则,我镇从实际出发,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以镇中心卫生院为基础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了“三部一室”(医疗康复部、后勤保障部、预防保障部、社区卫生服务办公室)的综合服务功能新格局,及时完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机构与功能的转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通过几年努力,先后建立了蓬莱、安兰、兰亭、沙涂、育才、闸口、嘉和等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个站配备3名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其中从事医生、护理岗位的均经过全科培训,城镇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率达到100%,城区居民不出十分钟即能到达任何一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近年来,以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一个中心、多个站”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水平。2012年,确定嘉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市级示范站,装置了电脑、健康处方柜等设施,改善服务条件,逐步达到了标准化建设要求。其他各社区卫生服务站,也按照我县卫生局制定的建设标准,各站均已装备了电脑,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不断加强软硬件建设,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达到布局合理、设施完整、力量充足、工作落实。同时抓紧社区卫生服务技能培养,积极选派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参加全科医生、护士培训,其中完成市卫生局组织的全科医生培训20名,社区责任护士培训10名,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员均转型为掌握“六位一体”为主要内容的社区责任医生(护士)。根据全县要求,我镇还建立了一支由镇政府干部担任的卫生管理员、由社区干部担任的卫生联络员队伍,日常工作中,我中心与卫生管理员、联络员加强联系沟通,共同履行好社区卫生工作责任。

3、充分动员,广泛宣传。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是项新事物,我中心借助媒体传闻、社区小报、入户上门、现场交流等形式向社会、居民开展广泛宣传,扩大影响,造成声势,争取全社会的重视和参与。今年5月,我中心特地邀请了城区部分县、镇两级人大代表20多人对我中心进行视察,听取汇报。代表们视察了我中心体检大厅、计划免疫接种大厅、社区卫生服务办公室、嘉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查阅了有关资料,从而实地了解了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大意义以及存在困难,共同呼吁加大对该项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理解政府的专项“民心工程”,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搞好工作。6月中旬,我中心又召开城区公共卫生工作动员会,镇分管领导、各科室负责人、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和部分责任医生共3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认真学习贯彻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并组织与会人员到嘉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学习参观,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通过广泛持久的宣传动员,社区卫生服务事业逐渐深入人心,引起广大干部群众的重视和支持。

4、创新管理,落实责任。在推进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我中心采取“分工包干、责任到点、定期考核、奖罚分明”的办法。根据我镇区域特点和按1500-2000人口配备一名责任医生的要求,我们认真组建责任医生(团队)队伍,合理配制责任医生(护士),对城区内7个社区以及全镇17个行政村63642人口进行合理划分,确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由相应的卫生服务站归口管理,明确各自的服务范围、职责和任务。现我镇7个城区社区,共建有责任医生团队7支,任命责任医生(护士)28名,平均每团队4名,其团队、人员和力量的配备基本适合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需要。与此同时,我中心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考核内容与办法》,将行政任务、服务作风、岗位纪律、医疗质量、经费财务、医院感染、药品管理、公共卫生、合作医疗、公费医疗等10项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站考核内容,中心成立考核小组,每月一次进行考核评比,考核对象按绩取酬。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均开通了医疗服务热线电话,各责任医生团队均能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今年初起,我镇城区社区卫生工作步伐明显加快。6月份,我中心成立了4组专项工作组,对城区家庭进行入户建档;6月下旬,进一步成立了9个专项工作组,对全镇范围居民进行入户建档。这项工作难度很大,但各全体责任医生(护士)克服困难,不厌麻烦,冒着高温酷暑,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调查登记,较好地完成了入户建档任务。至9月底,我中心对城区家庭上门覆盖率已达到95%以上,共完成城镇居民健康建档6481户,建档率达到70%以上,初步建立城镇居民慢病管理683人次。同时继续抓好渔农民健康体检工作,目前全镇参保渔农民健康体检率已达到61%。

5、强化激励,提高效率。制定好的分配机制,是促进服务功能、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前提,是调动责任医生(护士)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有力保障。我中心出台了《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分配方案(试行)》、《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方案(试行)》,使职工的收入与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成绩直接挂钩,保障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扎实开展。这项分配制度,主要做法是对职工工资进行分解,确定职工工资由“基本保障工资”、“激励搞活工资”和“补助工资”三部分组成。

“基本保障工资”为在职职工的月职务岗位工资、工资性比例津贴、护龄津贴三项工资和中心设定的岗位、职称工资,每月相对固定。

“激励搞活工资”按基本医疗业务量和工作量核定。中心每月对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全体职工按《考核内容与办法》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得分75分及以上的为合格,核发“激励搞活”工资;75分以下、旷工、发生重大医疗事故时,取消当月“激励搞活”工资。

“补助工资”为落实于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工作补助。按我中心制定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考核办法及分配方案(试行)》,实行“按需聘人、竞聘上岗、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用人机制和“费随事走”的分配机制。我中心取得的经县卫生局考核下拨的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50%用于社区专项工作经费,包括社区责任医生(团队)补助费、相关职能科室专项工作补助费等,50%用于有关项目工作的直接成本、适当的管理成本和专项奖励基金。责任医生(团队)补助费,暂定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专项经费除以本中心总服务人口数除以5乘以管辖人口数乘以考绩率。中心每季度对各站的责任医生(团队)进行专项工作考核,记录考核成绩,年度总评。得分率在80%及以上的为达标,全额核发补助费;得分率在80%以下的,每下降1%减少10%补助费;低于75%的取消补助费;低于70%的取消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位职工的“激励搞活工资”。同时设立专项奖励基金,总额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专项经费的3-4%,用于奖励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

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蚌政[2007]3号)的要求,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发展目标

到2011年,全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达26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3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人口达10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健全,公益性得到充分体现,社区居民能在社区免费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成本价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目标。

三、实施计划

(一)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每万居民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3名社区护士的要求,全县今后5年将培训全科医师36人,社区护士36人,社区公卫医师及管理人员38人。

(二)基础设施建设。根据需要完成26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的建设或修缮工作。2008年重点建设:

1、站下、黄桥北路、大营路、谷阳、孟庄、西圩六处社区卫生服务站;

2、城关镇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新设东菜市和老街2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三)基础设备建设。根据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基本标准》,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配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设备。

四、经费筹集与管理

(一)经费筹集。在中央财政自2007年起对中部地区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3元的标准予以补助的基础上,省财政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5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市、县财政分别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人口每年人均2元、3元的标准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专项经费。

(二)经费使用原则。中央财政补助按照财政部等三部委《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补助政策的意见》(财社[2006)61号)执行,主要用于补助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根据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结果拨付。

省级财政投入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房屋修缮和设备配置、开展相关试点以及考核奖励等补助。根据各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每年任务完成及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投入情况确定经费补助数额;按照各县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标准的机构数量兑现房屋修缮和设备配置定额补助;对有条件开展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社区首诊制、收支两条线管理、药品统购统配零差率销售试点的地区给予专项补助。

市、县财政投入主要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按成本收费补贴、特困病人的基本医疗费用减免,以及以奖代补等。

(三)经费管理。根据全县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编制2007—2011年分年度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房屋维修、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实施计划,报市卫生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审核批准。每年年初,市财政局会同市卫生局根据年度实施计划和一定标准安排补助经费,通过追加预算指标下达到县财政部门。省级补助资金分两期下拨,批复下达后拨付60%,剩余40%根据年底考核的实际情况拨付。中央补助资金按照中央实施方案执行。市级补助资金在年终按社区卫生机构服务人口实绩核拨。

社区卫生服务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县财政部门实行专项管理、专项核算。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财务手续,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日志及可以证明其工作真实性的相关材料。要坚持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充分发挥资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努力实现规划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政府负责,目标管理。社区卫生服务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各级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要妥善解决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用房,并加大投入,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各级政府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负总责,并要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实行年度考核,目标管理。

(二)依据规划,充分利用存量资源。按照县政府民生工程的要求,制订或修订县社区卫生发展规划。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利用存量资源、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原则;新建机构主要由一级医院、企事业单位的医疗机构转型、二级医院转型或延伸到社区主办,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由政府主办。

(三)采取措施,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问题。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列入社会基本建设规划,建设资金由市、县政府筹措解决。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租赁的业务用房,政府通过购买、分期以租代购等多种形式,五年内逐步实现政府无偿提供;对暂时无法由政府提供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其房屋租金政府要予以补偿。

(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要与社区卫生服务紧密协作。凡经评审合格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须定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符合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积极引导参保人员到社区就医,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医,个人负担的比例、起付标准等,要比等级医院适当降低,减少医疗费用支出。

(五)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贯彻执行中编办等印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将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列入公益性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收入分配办法,3—5年内财政对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补助逐渐过渡为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站管理篇10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发挥公立医院优势、整合社会医疗资源、完善市场运营机制、融入街道社区服务”的原则开展工作,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整合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坚持立足地方实际,因地制宜,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社区卫生服务着力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着力于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着力于提高城区居民对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障的满意度。在2007年7月前,基本完成机构规划和框架建设,年内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二、建设思路

(一)机构设置和规划。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6个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若干个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构成。按照丽水城区街道划分,在紫金、万象、白云、岩泉和水阁街道各设立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每1.5万左右人口建1个服务站,其中,紫金街道中心下设3个服务站,万象街道中心下设2~3个服务站,白云街道中心下设2个服务站,岩泉街道中心下设1个服务站,水阁街道中心下设若干个服务站。水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管理体制仍按市政府〔2007〕5号会议纪要精神执行。富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暂由莲都区卫生局按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管理。

(二)性质和申办要求。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承担所辖社区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分别由市中心医院、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5家市直公立医疗机构向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办和承诺,经确认批准后挂牌。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可由公立医院、社会办医疗机构按照“自愿申报、综合评价、择优确定”的原则,在设备、人员、房屋等达到准入要求的前提下提出申报,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人员考察论证后确定举办单位、发证、挂牌。

(三)运行和管理机制。市卫生局是城区社区公共卫生管理部门,主要承担机构组建和日常管理,制定准入标准、管理规范和考核办法,定期督查、指导、培训、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发放工作经费,奖优罚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服务效率,同时,根据国家、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标准,结合丽水实际,制定《丽水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建设标准》。市疾控中心、妇保院、卫生监督所、市直公立医疗机构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相关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负责所辖区域人群的组织、宣传等工作。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日常管理与考核。

三、保障机制

(一)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市、区政府分别成立城区社区卫生服务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督促检查。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各指定一名联络员负责此项工作,建立和完善市、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网络。

(二)明确职责,合力推进。市卫生、发改、人劳社保、计生、民政、药监、建设、计生、民政、宣传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共同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市卫生部门负责制订发展规划、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加强行业监督管理,组织开展人员培训。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需要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研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收费标准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市民政部门负责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社区建设规划,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民主监督工作。市财政部门负责制订社区卫生服务的财政补助政策及财务收支管理办法。市人劳社保部门负责完善社区全科医师、护士等卫生技术人员任职资格制度,制定吸引优秀卫生人才进社区工作、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有关政策措施。市建设(规划)部门负责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将社区卫生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市人口计生部门负责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指导和管理。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督管理。莲都区卫生局协助市卫生局做好城区农村人口公共卫生组织、协调工作,并参与城社区卫生服务等相关工作。

(三)加大投入,完善制度。

1.建立政府补偿机制。按照“政府花钱买服务、办事不养人”的原则,建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并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从2007年开始,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服务人口补助(城区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5元、流动人口每人每年7.5元),启动阶段先拨付部分补助经费,年度考核之后,按服务到位率兑现补助经费。从明年开始,所需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2.健全城镇医疗保险制度。市、区劳动社会保障部门要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报销比例,建立科学合理的支付方式和有效的双向转诊约束机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目录和收费标准,调整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上级医疗机构就诊费用的个人支付比例,逐步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

3.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三者之间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完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将适宜社区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妇女儿童保健、卫生监督协管等方面的基础工作,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

四、工作步骤

(一)制定方案阶段(4~5月上旬):市卫生局设置规划、准入标准等,形成初步方案,经讨论完善后,提交市政府研究。市政府出台实施方案。

(二)宣传申报阶段(5月10~25日):根据实施方案,举办主体进行申报、承诺,确定社区卫生服务举办单位。

(三)审查培训阶段(5月25~6月30日):按设置规划和建设标准,举办主体做好机构选址、房屋装修、设备和人员配置等工作。市卫生局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估审查,组织机构管理人员外出考察,对责任医生、公共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全科医生全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