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统计员的工作要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3:46

对统计员的工作要求篇1

[关键词]基层统计素质能力框架

一、前言

素质能力框架是指某职位的能力维度、数量和名称,它是明确素质能力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明确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框架,确定其层次结构,可以明确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模型构建的方向,减少素质能力模型建立的工作量,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模型研究的效率,还能使整个统计事业的发展与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模型要素结合的更为紧密。

二、素质能力模型基本构成要素

素质是指决定一个人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内在特质,广义上包括技能和知识,具体是指一个人能做什么(技能、知识)、想做什么(角色定位、自我认知)和会怎么做(价值观、品质、动机)的内在特质的组合。目前,有关素质能力的理论模型主要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冰山模型主要有五种类型的素质能力:动机、特质、自我概念、知识和技能;洋葱模型则包括由内至外的动机、个性、自我形象与价值观、社会角色、态度、知识、技能等能力要素,表层的是知识和技巧,有表层到里层,越来越深入,最里层、核心的是动机和特质。

在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的基础上,我国学者结合我国情况,整合两种模型的能力素质要素,开发出知识、能力、职业素养三维要素模型,还有结合岗位任职要求,开发的基本条件、专业能力、基本素质三维要素模型,其中基本条件中包括知识、专业、工作经验等,基本素质包括了职业素养等。

三、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框架构建方法与步骤

当前,我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期,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正经历重大调整、发展理念也经历巨大创新。在此情境下,我国统计事业也面临着重大变革。在社会环境或策略变化太快的情况下,采取西方较为成熟的关键行为事件法来研究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框架就可能具有片面性,将可能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故此,为全面研究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维度,本课题采取关键行为事件访谈、趋势驱动法、战略演绎法、岗位工作模型/职责推演法、通用模型标杆法等建模方法,全方位的研究了基层统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能力维度,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第一步:采取环境趋势分析法,分析我国社会环境变化对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要求,提炼其素质能力维度;

第二步:采取战略演绎法,分析我国统计事业的发展目标、统计使命、统计精神、统计理念及统计价值观,提炼其素质能力维度;

第三步:采用工作分析法,根据基层统计工作岗位职责要求,分析基层统计工作的性质、工作特征等,提炼其素质能力维度;

第四步:采取关键行为事件访谈法,通过对基层统计人员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成功和失败事件访谈,特别是他们在事件中的角色与表现以及事件的最终结果等,从中总结、归纳被访对象的思想、情感,了解其动机、个性以及自我认知能力等,进而归纳、提炼其素质能力维度;

第五步:采取专题研讨法、标杆法、层次分析法等,结合素质能力通用模型,归纳形成其素质能力框架。

四、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框架的构建

1.新时期下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维度

从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入手,利用peSt外部环境分析模型,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其对基层统计工作的要求,进而从结果、过程、行为能力三方面分析新时期下基层统计工作的绩效维度,分析结果如表1:

根据新时期下基层统计工作的绩效维度,通过专题研讨,明确:⑴在结果绩效维度方面,要求基层统计人员需具备相应的诚实正直素质、质量意识、责任心、业务能力(演绎归纳能力)、组织理解力;⑵在过程性绩效维度方面,要求基层统计人员具备相应的成就导向、执行能力、适应性、创新发展能力;⑶在行为能力绩效维度方面,要求基层统计人员具备相应的主动性、逻辑能力、承受压力能力、服务意识、学习与自我发展能力等。

2.我国统计事业发展下的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维度

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直重视我国统计事业的发展,国务院总理对于统计工作提出“不出假数,真实可信”的要求。随着统计事业的发展,我国统计逐步形成“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的统计精神。32字统计精神是我国统计文化的核心,也是统计工作的灵魂。同时,结合当前形势发展,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2010年全国统计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提出“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公信力”的统计总体工作目标,提出了“不出假数、真实可信、准确完整”的统计理念和价值观。

“不出假数、真实可信”必然要求基层统计人员具备求真务实的素质,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32字统计精神较为明确的基层统计人员应具备忠诚、奉献、求真务实、法律意识、服务意识等素质能力维度。而统计工作近期总体目标则进一步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提出了要求。归纳起来,我国统计工作的发展目标、文化理念要求基层统计人员需具备求真务实、专业技能、忠诚、奉献、法律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等素质能力维度。

3.基层统计工作性质下的素质能力维度

首先,统计工作是一项业务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专业技能对其工作绩效影响较大,基层统计工作实践也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各行各业对统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更好的要求。故此,基层统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专业技能是基层统计人员的一个重要素质能力维度。另外,统计工作的专业性也致使基层统计人员在成长过程需遵循“学习曲线”规律,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统计人员必须经历一个实践期,必须基本一定的工作经验。

其次,从基层统计工作对象、工作环境来看,工作较为枯燥无味,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基层统计工作面对的是数字,和数据打交道的时间较多。同时,基层统计工作面对各相关业务部门,还有面对各级领导,既要从事于本身的统计业务工作,又要配合完成当地党委、政府的安排的其他工作。基层工作这种特点导致基层统计人员工作压力较大,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故此,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严谨”的意识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基层统计人员的必备素质。

再次,从基层统计工作量及人员数量配备来看,我国基层统计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较大,基本上是人少事多。基层统计工作的这种特点要求基层统计人员要有爱岗敬业、忠诚奉献、踏实工作的精神。

最后,从基层统计工作待遇条件来看,基层统计工作又是“工作辛苦、生活清苦、条件艰苦”的“三苦”工作,待遇较差,发展空间较小。对于这种待遇条件,就要求基层统计人员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充分认识到工作生活的意义,才能做到任劳任怨,努力工作,才能在这种过程中体现和实现统计人的价值。

基层统计工作的性质对于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层统计人员必须具备专业技能与知识、健康的心理、严谨的意识、忠诚奉献、工作踏实等素质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才能满足工作要求。

4.关键行为分析下的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维度

关键行为事件访谈法是提炼和构建素质能力模型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mcClelland提出来的。关键行为事件访谈法采用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察技术,要求被访谈者找出和描述他们在工作中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三件事,并且让被访者详尽地描述整个事件的起因、过程、结果、时间、相关人物、涉及的范围以及影响层面等,具体包括:这个情境是怎样引起的?牵涉到哪些人?被访谈者当时是怎么想的,感觉如何?在当时的情境中想完成什么,实际上又做了些什么?结果如何?然后,对访谈内容进行内容分析,来确定访谈者所表现出来的素质能力。作为建立素质能力模型最主要的方法,行为事件访谈法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已得到了研究结果的支持。

遵循关键行为访谈法的步骤和要求,根据基层统计工作岗位要求,在从事该岗位工作的员工中,分别从绩效优秀和绩效普通的员工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员工进行调查访谈。因本次访谈主要目的提炼初步的素质能力维度,故本次访谈人数有限,仅有30人。

经过对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主要通过行为访谈报告提炼能力特征,对行为事件访谈报告内容进行分析,归纳、统计出各种特征出现频次。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2:

表2基层统计人员关键行为能力素质维度表

能力要素频次能力要素频次能力要素频次

政治思想素质9专业知识23遵纪守法8

敬业,奉献17忠诚、原则性,实事求是22谦虚谨慎、平等待人4

专业技能26职业道德9沟通协调能力6

创新9公正无私3组织管理能力4

心理素质9以身作则2时间观念与管理4

成就欲与事业心3风险意识5建议能力5

责任感15国际意识2团结协作3

法律意识6务实与实干精神4

从表中可以看出,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忠诚(原则性、实事求是)、敬业奉献、责任感排在前五位,而对应的国际意识、风险意识、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谦虚谨慎、平等待人等主要特征频度较低,排在统计表中的后几位。

5.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框架的形成

根据以上诸多方面的分析,结合2003年原国家人事部了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以及Hay集团公司1996年开发出21项素质能力词典,从政治素质与职业素养、专业及管理技能、基本条件等三个维度来确定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框架。

政治素质与职业素养主要包括:忠诚、奉献、责任感、组织理解力、诚实正直、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成就导向等素质能力维度。

专业及管理技能主要包括:调查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演绎归纳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学习与自我发展能力、心理调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素质能力维度。

基本条件主要包括:统计理论及相关宏微观经济学知识、相关统计法规政策知识、从事统计的实际工作经历与经验等。

五、工作展望

通过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框架的构建,明确基层统计人员基本素质能力维度,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拟定调查问卷,展开调查与验证,将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维度要素化、行为化,形成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能力模型,用于基层统计人员培训开发、招募甄选绩效管理等工作。

参考文献:

对统计员的工作要求篇2

【关键词】劳动工资劳动统计

劳动统计(又称劳动工资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劳动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提供反映劳动和工资等劳动经济现象的数量及构成和分配使用等方面情况的统计资料。工资水平的高低与消费水平、消费的构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搞准劳动统计数据对各级领导在经济工作中的准确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就近年来基层劳动统计工作而言,实际情况却难如人愿。随着改革的不断深人,再加上一些主观客观原因,劳动统计数据收集的难度越来越大,与客观上对劳动统计成果的需求形成较大差距。

一、当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领导对劳动工资统计认识的偏差

领导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是制约劳资统计工作发展的首要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各级领导和部门对劳资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劳资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但仍然有一些领导,对劳资统计工作的认识存在较大偏差,对劳资统计信息的作用不以为然,特别是相当部分的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存在严重不足,表现在很少听取统计人员的工作汇报和为统计人员解决具体困难,特别是一些单位根本没有明确领导分管统计工作。至今仍有人认为统计是“软工作”、“统计只是加加减减、填填写写的事,是估计加统计”,只要得个大概数就行了,多点少点无所谓。

1.2劳动统计人员素质偏低

基层统计人员大多缺乏统计专业知识,工作开展较困难。由于一些领导对劳资统计认识不足,工作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统计人员形同打杂,要兼顾多项工作,劳资统计只能算是附带性的工作,且大部分的精力是放在其他方面,致使劳资统计人员不能专心搞好统计,造成多数的统计人员虽然在统计岗位上工作多年,仍是对统计业务一知半解,不能熟练掌握搞好统计必需的知识,难于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更不用说要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对当年单位经济核算运行情况做出恰当的分析了。加上统计人员变动频繁,大部分劳资统计人员在统计岗位上工作都不会超过三年,并且刚换上来的统计人员往往是临时变换,没有参加过任何统计业务培训,统计工作没有交接好就匆忙上阵,做起劳资统计工作来,不知从何着手。只能模仿以前的报表,随意找几个数字,就当作是统计数据,上报了事,这必然会出现差错,甚至会造成统计失实。

1.3统计制度不健全或不具执行力

通过每季度的人事劳资统计检查,发现大多数单位原始记录齐全,建立了统计台帐及相关统计报表制度,劳资统计数据与财务账目核对清楚。但仍有一些单位原始记录不全,未建立统计台帐,致使账目不清,统计指标无从查起,造成统计数据的不真实;基层劳资统计人员更换频繁,统计人员没有持证上岗等,这些都是由于缺乏统计制度、制度不健全或不具执行力造成的。

1.4统计信息范围狭窄,渠道单一,只关心统计结果,不注重统计分析

在日常的统计工作中,企业统计系统收集统计数据主要是由各个对口部门逐级上报,实行定期报表和各种临时报表制度,如每月、季、年报等逐级编制、汇总、上报各种统计资料,由于各种报表注重主题一般比较单一,信息包含内容有限,导致信息范围狭窄,信息统计渠道单一,同时存在劳动工资统计人员只重视对劳动工资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上报,而往往忽视对统计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和预测,没有真正使劳动工资统计作为企业管理的帮手作用。

1.5统计手段落后,信息化配套建设程度低

由于统计原始数据信息的采集自动化水平较低,统计调查的方法主要是定期报表制度,利用计算机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有限,因此在统计信息化建设方面上比较落后。一是仍然没有实行网上直报,造成基层统计人力、物力的浪费;二是报表处理程序审核、汇总等环节不够严密,造成数据出错难于及时发现,只能在汇总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汇总方法单调,难以进行深加工。或只能将数据导出后程序外操作,使审核程序复杂化。

二、影响基层劳动工资统计准确性、及时性的原因

2.1基层统计人员兼职多,专职少

在基层站队极少有专门从事劳动工资统计的人员,大多是站队的办事人员兼职,他们的工资待遇、工作态度,也直接决定了劳动工资统计报表上报的及时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各基层站队的办事人员大多年纪都很大了,单位照顾老同志,就让他们在不用倒班的岗位上,因为年纪大都无心再考取资格证书,因此他们的岗位工资都很低,甚至比在运行岗位倒班的职工还要低上一、两百元,这样就更加挫败他们的工作热情,对待工作没有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都是等、靠心理,所以普遍都存在报表无法按规定的期限上报。每次多数单位必须通过电话催报才能收集报表,个别站队要催二三次。例如:每年仅上报一次的工资总额台帐,让劳资部门的工作人员真是大伤脑筋,发放统一的报表格式不用,为了省事就用前一年度的,这样职工的名字就不用重新填写,但是表格和公式却对不起来了,无疑给劳资部门的人员增加了工作的难度,本来一天就能汇总完成的工作,为了对应数据,调整表格就要增加好几天的工作量,这样一来大大增加了统计工作量和统计成本,统计数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给数据分析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影响。由于按照劳动工资制度要求全面统计其工资总额数据的准确性越来越差,已不能够完全反映单位的真实情况。

2.2基层统计工作估计多,数据少

基层劳动工资统计人员对指标含义、包括范围的理解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上报报表的数据质量。基层单位人员因工作变动频繁,普遍反映对劳动工资统计指标解释不太了解,靠一年一度的年报会几个小时培训时间太短,很多问题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完成。实行年薪制的单位(如建行、农行等)平时只发给职工生活费,年底根据任务完成情况一次性发给职工剩余的大部分工资和奖金,这样一来平时的季报与年报数据就相差很大。但按照劳动工资制度上的要求,其工资总额要填报告期内的实际发生数,这与现行制度就发生了矛盾。

三、今后做好劳动工资统计报表的建议和想法

3.1领导重视

加大投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领导更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同时要求各级领导不仅要了解基本的统计方法、统计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更要善于运用统计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在企业领导的重视下,各单位的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才能有明显改善,才能保证统计队伍的稳定性以及保证统计部门能够独立开展统计工作。

3.2加强基层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

政府统计主管部门应大力加强对统计对象各单位的基础工作,尽可能的保证统计人员的稳定性;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统计部门的业务负责人应多到各报表单位和统计人员沟通并督促、检查其基础工作执行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之能符合劳动统计工作的要求。培训的内容针对性要强,一般理论知识要讲精、具体操作要讲清。要让参加培训的统计人员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知道从业人数、平均从业人数与劳动报酬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劳动统计数据的质量。

3.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劳资统计工作要求统计人员既熟悉人事劳动管理的业务知识,又要掌握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现代化的统计手段。如何提高劳资统计人员素质呢?一是要求劳资统计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敬业爱岗、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二是加强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业务知识的学习,树立依法统计的观念,强化统计意识,熟悉劳资统计指标体系,精通统计业务,在上岗前要取得统计人员上岗证;三是强化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培训,提高劳动统计人员熟练运用现代化统计手段的能力,通过培训,统计人员全部取得计算机中级证书。

3.4依靠制度

规范工作准确、可靠是劳资统计工作的价值所在,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要严格按国家的有关规定,从基层的统计抓起,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使劳资统计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做法:一是严格统计人员上岗资格制度。二是规范基层报表制度,落实责任。三是抓原始记录,建立制度并加以落实。四是做好表彰评先工作。

3.5加强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统计质量保证体系

企业统计工作的关键是基础工作,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和统计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统计数据的及时、准确,这就要求企业在日常统计工作过程中,对基础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和要求。统计数据的生成涉及诸多部门和单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全面、及时、有效,必须建立健全统计工作质量保证体系,把统计工作涉及的各个环节包括信息源点,都纳入到质量保证体系之中,同时要充分运用运算检验、逻辑检验、关系检验和法制检验等一系列检验手段,形成有效的统计质量体系。

3.6理顺统计渠道,提高统计结果分析和预测,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统计追求的是“结果”,但应该更注重于“过程”,统计工作要做到超前预测、系统分析,为企业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只有真正理顺了统计渠道,不断强化统计工作的预测功能,企业的生产经营要以自身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为基础依据,通过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充分反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情况,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研究,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做出科学的预测,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出贡献。同时用先进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武装劳动工资统计部门,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不仅可以减轻统计人员的强度,同时大量的统计数据储存于计算机的磁介质中必要时可以快速的进行检索、查询和反馈,提高工作效率,使统计资源得以高效高质的开发利用,并可实现“一源多用、信息共享”,这也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

通过以上做法,企业劳动工资统计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了;人员经过培训,素质得以提高,报表质量有所改善,数据更准确了报表上报时间提前,数据及时了。随着各企业的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内部数据挖掘。劳动工资统计不仅在人工成本分析上要依靠它,而且它也是企业制定有竞争力薪酬设计的主要依据。通过对劳动工资统计重要性进行阐述,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做好企业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提出了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周党伟:如何作好统计工作为企业服务,铁道统计2004,(4).

[2]赵冬根:企业劳动工资统计存在问题及对策.能源技术与管理,2005,(6).

对统计员的工作要求篇3

关键词:大数据;基层统计工作;统计工作

伴随着全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全球大数据背景下,全国的基层统计工作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以及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可是目前在基层统计开展工作的时候,分别在客观、主观上遇到了一些问题,基层统计工作的质量进而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基层统计工作的开展必须与时俱进,尽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基层统计的实践工作中加强分析与研究,从而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的工作质量,使得基层统计工作不断创新符合时展的新要求。

一、基层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基层统计工作是指政府统计工作中最基层组织即乡镇统计一级的政府统计工作。基层统计工作是国家统计工作的立足之本,是统计系统的根基所在,基层统计工作的扎实程度决定着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程度直接关系到全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制定。基层统计工作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实践性,通常全国的常规统计工作及一项大型统计普查或调查的统计设计是在上层统计机构,基层统计机构更多地体现的是执行性与操作性;二是综合性,由于全国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来自于每个企业每个人,所以基层统计工作含括了统计工作的所有专业,其数据含括的信息涉及到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即从社会经济的微观到宏观的各个领域都会在基层统计实际工作中体现出。

从上述基层统计工作的特点即可看出基层统计工作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操作性,由于全国的统计工作制度是由上而下的,上层统计更多地着力于统计设计工作,而基层统计工作更多的是实际执行与操作上层统计已设计好的统计方案;二是基础性,由于基层统计工作的实践性决定了它成为了国民经济统计工作的基础,离开了基层统计工作,上层统计工作就不能开展;三是关键性,由于基层统计工作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所以整体统计工作的成败关键很大程度上由基层统计工作决定。

二、基层统计工作的现状分析

基层统计工作在当前全球大数据背景下无论从工作方式还是工作内容都被赋予了新的要求,比如基层统计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入户调查工作,在现场进行统计调查时,需要使用与大数据信息化同步的新的统计工具,例如paD的使用等,取代了原始的纸表统计的方式,这样首先就需要基层统计机构在硬件上必须及时更新设备,要求基层统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数据信息化的相关设备操作,然而,在当前的基层统计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类似上述设备人员等与要求不相匹配的情况,主要体现在:

(一)基层统计指标体系相对滞后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基层统计数据信息较之以前需要更加详细更加精确,但是现实情况是当前的基层统计指标体系仍然相对滞后,没有及时做到应对与调整,而之前的指标体系已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了解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基于基层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基层统计数据很难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于地方政府需要的一些统计数据、统计指标无法提供。

(二)基层统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基层统计人员自身素质必须要不断提高,时代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的素质提升,因此,无论是在统计、经济理论上还是网络信息等知识上要不断储备与更新,能够真正做到一名基层统计工作人员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懂理论、会操作的全方位人才。然而,在现实基层统计工作中,这样的基层统计人员少之又少。

(三)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于网络信息的设备安装以及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要求都相较之前更高,但当前的现实情况是,基层统计部门的信息自动化网络并不完整,综合统计数据库利用率很低,统计信息共享水平不高,更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统计网络开展统计分析研究,做不到为当地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等提供优质、高效的统计分析。

(四)基层统计工作重视程度相对不足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基层统计工作仍然需要实际入户调查与现场统计,但当前的现实情况是,在基层统计工作中一般都缺乏统计站的设立,即使有设立的,在机构、人员等方面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漏洞,如无统计人员编制、无固定统计工作人员、无固定工作场所、无统计工作经费,统计任务与统计人员、物资等配备不相匹配,这些现象表明了对基层统计工作仍旧缺乏认知,需要增加重视程度。

三、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化对基层统计工作的要求

在全球大数据背景的要求下,全国应时而为推出了统计四大统计工程“联网直报、基本单位名录库、企业一套表制度、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系统”,这四大统计工程都要求网络信息技术必须渗透于基层统计日常工作中,进而使得基层统计机构的工作方式发生转变,由之前工作的催报、加工汇总、审核等职能转化为质量控制,数据分析整理等新的工作方式方法。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中,所有基层统计调查人员都手持pDa进行入户调查,由此也宣告了基层统计调查工作全面进入了移动互联时代。下一步,加快推进统计工作信息化进程,进而在统计上形成生产、物流、交易等环节的数据化,并通过移动互联网系统将这些数据通过搜集、存储起来,这会是今后基层统计工作面临的任务。

(二)数据分析对基层统计工作的要求

在大数据背景下,需要从大量的统计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信息,这对基层统计机构的数据处理能力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当下就基层统计机构而言,首先需要立足于国家统计局推行的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系统,实现国家与地方之间数据的转换利用,进而满足不同政府层级及不同行业部门的需求;其次需要提高统计数据的利用分析能力,之前基层统计机构对原有的统计结构数据的利用已经有了较为固定的方式方法,而现在需要面对大数据中所包含的大量文字、图片、视频等新的统计数据信息进行统计信息的提取与分析,创作出有用、及时的统计数据产品为当地政府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统计决策依据,这是基层统计工作机构要面对的新的统计工作。

(三)执业水平对基层统计工作的要求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新的统计工作需求不断涌现,对于基层统计人员,在立足做好原有统计工作的基础之上,必须能够胜任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工作,这就要求统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统计技能,还需要能够熟练使用新的统计工具进行分析挖掘。同时,不同于上级统计机构,只需面对系统提供的数据即可,基层统计人员作为直接面对企业和调查单位的统计调查人员,还需熟悉和了解所属地区各个企业和调查单位的实际情况,在监控数据的过程中,能够随时发现数据上报单位经济数据的异动并做出相应的措施,同时,要提供能够反映当地地方政府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统计数据资料,并对数据进行再加工,为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这些都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对基层统计人员提出的新的挑战。

四、基层统计工作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基层统计的基础设施建设

保障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做好基层统计工作的基础。统计信息网络的专业化是大数据背景下转变基层统计工作方式方法的核心任务之一。首先要完善基层统计工作的各种硬件条件,设置专门进行管理的机构,保证文件输送渠道流畅,进而确保统计结果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相对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可以基本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统计管理。但是对于技术相对落后的乡镇来说,可以不断健全现有的统计平台和统计网络。加快统计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逐步完善网络,基本实现基层统计工作网上呈报才是根本解决乡镇问题的办法。

(二)加强基层统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基层统计人员作为基层统计工作的核心,必需具备专业的素质与能力。高素质的统计人员在统计调查工作中,可以主观上防止虚报数据的情况发生。因此,要定期对基层统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通过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的经济发展,实现基层统计的信息化,才能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基层统计工作的要求。

总之,在全球大数据背景下,全国的基层统计工作还应由内而外地不断改善工作条件,着重实现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重视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的培养,尽量做到与社会经济发展步调相一致,为当地政府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准确、及时的统计数据信息,使得基层统计工作的与时俱进,向着符合统计国际化的标准方向努力。

参考文献:

[1]岳大波.大数据时代下对统计工作的思考[J].办公自动化,2014(23).

[2]李冬梅.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政府统计工作模式创新及其配套措施研究[J].统计与咨询,2014(05).

对统计员的工作要求篇4

一、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公务员统计年报工作

公务员年度统计工作作为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够通过多种指标统计真实、准确反映各单位公务员年龄、性别、学历等多方面的信息,从而为各级领导和上级组织部门在做出干部工作决策时提供参考和依据。为了做好20**年度公务员统计年报工作,**领导和我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项重要性,真正认识到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此,我在参加完省里的公务员统计培训会议后,及时向领导汇报市20**年度公务员统计年报工作会议内容,领导及时召开专项会议,并对公务员统计年报工作提出了要求,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对公务员统计年报工作作出的安排和部署,并明确了具体要求,组织部相关统计人员进行了公务员统计工作业务培训。

二、采取得力措施,高质、高效完成公务员统计年报工作

20**年,是进行公务员统计年报工作的第一年,它的统计数据是今后统计工作的基础,因此,今年的统计数据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采取了有力措施,高质、高效地完成了20**年度公务员统计年报工作。

1、认真梳理,确保单位不遗漏。为了确保我市公务员统计年报的单位和人员不漏不错,在年报布置会议召开之前,我们与本市编办以及上级组织部门进行了及时有效的联系与沟通,并整理出了公务员登记的相关资料,明确了20**年我市公务员统计年报单位以及人员,为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认真学习贯彻各项会议精神,确保工作不偏差。首先,在全市公务员统计年报布置会上,组织、人事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对公务员统计系统的操作方法、公务员统计报表的工作流程、报表指标解释、报送要求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发放了相关的书面材料,让全市参与公务员统计的工作人员掌握了工作方法和要求。其次,在各基层单位统计过程中,我经常保持与各单位公务员统计工作者的联系,对一些不明确的问题进行协商与讨论,必要时到有关单位查阅资料。第三,在个别单位业务不熟悉或出现问题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市委组织部统计工作者能够到各基层单位进行面对面的指导,直到所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3、认真审核,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报表的审核是公务员统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决定着统计数据的准确与否。为此,我严格按照“底数不变、分类理表、分开核表、弄清来源”的原则进行审核,确保了我市20**年公务员统计年报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度。

4、加强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由于20**年公务员统计年报工作的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的分工统计有新的规定,为了使统计工作更加准确、有效、快捷,我们在工作中加强配合,形成统计工作合力。

5、做好统计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在完成公务员统计年报汇总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及时将各单位所报送的基层表格,进行统一归类、立卷、归档。按照文书档案的归档要求进行立卷、归档,本单位形成的统计报表存永久卷,下级统计单位报送的统计表存长期卷。

对统计员的工作要求篇5

   中共中央决定,从2005年起在全党开展为时一年半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如何保持党员先进性,是近期党员教育的集中课题。共产党员作为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必须始终保持应有的先进性。只有广大党员具备先进性,整个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才有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才能顺利实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对我们党的全体党员而言的,是对所有党员的共同要求。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统计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其地位日高、作用日强、影响日广,我们站立于统计岗位的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统计工作坚持“客观、真实”生命线的政治基础。首先,从时展和社会进步来看,我们党已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党。如果不保持先进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就会有负广大人民的期盼,就会失信于广大民众。其次,从党员干部的现状来看,当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理论素质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的需要不相适应,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质量与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要求不相适应,精神状态与肩负的重大责任不相适应,自律意识与面临的严峻考验不相适应等矛盾。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强调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第三,从我们统计工作本质要求来看,求真务实、准确可靠,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要坚持这个“生命线”,强调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仅必要,更为必须。统计数据质量关乎国计民生、关系党政决策,关切国计民生,为经济发展所必需,为全社会所关注。浮夸造假,搞数字腐败,行华而不实之风,收祸国殃民之效,害莫大焉。不仅亵渎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光荣作风,误导政风、腐蚀官场、损害离间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且导致决策失误、干扰正常的经济秩序,由假数字带来假经济;不仅助长腐败风气,破坏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而且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三个代表"的要求格格不入,共和国历史上那一幕因浮夸造假而造成的大灾难令人沥沥在目!同历史上的"浮夸风"一样,当今的虚报浮夸现象,也已成为祸国殃民的公害。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坚决反对和制止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狠刹“浮夸风”。中央领导曾多次指出:"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有些经济情况和信息,甚至统计数字有水分,这不仅危害经济工作,而且危害党的事业,害国害民,必须加以纠正"。强调"一定要扎实工作,防止虚报浮夸,我们要的经济增长是实实在在的、没有水分的增长,是在提高质量和效益基础上的增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的一贯要求,要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既需要综合治理,又需要从源头抓起;既需要正政风,更需要统计人的努力。坚持统计工作生命线,统计岗位的共产党员责无旁贷。这就要求统计战线的共产党员必须时刻保持先进性,要顶得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为坚持真理而奉献。因此,应该说,保持先进性,对我们统计岗位的共产党员来讲,既是一般性要求,也是特殊要求,是坚持统计工作生命线的政治基础。

   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统计队伍发扬克难争先、无私奉献精神的内在动力。市场经济条件下,自我意识、个人利益受到充分尊重,经济观念、交换意识渐为全社会所接受,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和个人享乐主义也泥沙俱流,大行其道。相比较而言,我们统计部门无疑是“清水衙门”,统计岗位清贫清苦、统计专业枯燥乏味、统计工作艰巨繁杂、统计队伍默默无闻,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着更艰巨的考验。一是面对社会分配不公和各种诱惑,能否保持平静心态的考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能否做到“横向不攀比、纵向不奢望、内部不埋怨、守廉不伸手”;能否做到在政治上不说糊涂话、生活上不做亏心事,在经济上甘于清贫、乐于守贫、勇于心平;能否做到自严、自律、自警、自醒、自尊、自爱、自珍、自惜、自勤、自明、自善、自独;能否做到无私无畏、无怨无悔、无忏无愧;能否做到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防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这都是对我们的挑战和考验。二是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能否坚持任劳任怨的考验。在各级党政机关先后进行机构改革以后,统计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困难:第一,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指出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统计工作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统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繁重,统计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第二,统计工作职能在不断强化与统计机构却在相应缩小、统计工作任务在不断加重与统计队伍却在相应减少、统计专业在不断增加与统计岗位却在相应削减的矛盾日益突出;第三,现有的统计制度方法、指标体系与形势发展、国际惯例不相适应,统计工作日益增加的繁重任务与统计部门现有的人员编制、设施装备、经费待遇、工作条件不相适应,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服务水平与党政决策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统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与自身“充电”不足、“输血”不够不相适应。在这种形势下,就要求我们统计岗位的共产党员必须做到模范带头、率先垂范、爱岗敬业、克尽职守,干一行爱一行、“一个萝卜一个坑”,做到独当一面、“以一当十”,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三是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能否经得起、站得稳、挺得住的考验。虽然我们统计部门无权无势、统计岗位寒窗冷灯,但我们肩上担负着主管一个地方统计工作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职能,把握着宏观数据的出口,能不能让党委、市政府放心,让老百姓满意,我们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必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三、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统计工作体现服务“主旋律”的重要保证。服务是统计工作的“主旋律”。只有用服务打造统计工作新形象,用服务融入领导决策圈,坚持以提高统计优质服务水平为中心,以开展统计优质服务活动为主线,创新服务理念,夯实服务基础,拓展服务领域,硬化服务举措,奏响服务“主旋律”,着力为党政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统计服务产品,把统计服务真正融入领导决策之中,融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轨迹之中,才能在服务中树立统计部门的新形象,提升统计工作的新境界,展示统计队伍的新风貌。统计服务的意识强不强、统计服务的形式新不新、统计服务的渠道畅不畅、统计服务的水平高不高,这都直接关系到统计服务“主旋律”能否真正唱响。统计服务是统计工作用“有为”求“有位”的有效手段,要实现统计服务上新台阶、创新业绩,战斗在统计战线的共产党员重担在肩。因此,统计岗位的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不仅是对党员个人的基本要求,更是进一步做好统计服务工作的重要保证。

对统计员的工作要求篇6

为进一步夯实基层统计工作,从源头上保证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根据《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三年规划》(-)和省、市统计工作会议要求,今年,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现场会将于上半年在我县召开,现就开展我县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开展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乡镇职能转变,基层统计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各乡镇、各部门要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高度重视统计规范化建设工作,明确分管领导,尽快落实统计人员、办公场所、办公设备,完善统计资料,切实解决统计工作中的问题,为统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内容及要求

(一)落实配备人员

各乡镇、各部门要尽快确定统计分管领导和统计人员,并将分管领导和统计人员的基本情况上报县统计局,经审定后,由组织人事部门备案并统一发文通知;同时,各乡镇要尽快发文,确定各行政村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负责本村管辖地域内的统计工作

(二)落实办公设施。

各乡镇、各部门要为统计人员提供固定的工作场所,配备统计专用电脑,并连入统计专网,落实办公桌椅、资料柜、打印机等办公设备。

(三)做好统计资料查缺补漏工作

按基层统计规范化建设检查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尽快组织人员,协助统计人员尽快将本乡镇、本部门5年内的所有统计资料收集整理齐全,以备检查;主要包括:各乡镇、各部门已上报统计局的统计月、季、年报表,各级历年下发的统计文件、统计制度、统计年鉴资料等;各乡镇年报存档资料必须有村级上报乡镇的基础数据统计表。

(四)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各乡镇统计工作规范化建立要求的各项统计工作管理制度,将由县统计局按要求统一制作;各部门和单位统计管理制度自行制作。

对统计员的工作要求篇7

一、社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社会保障事业的“生命线”

1.社保统计数据力求“及时、准确、可靠”。

统计工作不单纯是为上级报表提供所需数字,而是通过数字语言,全面反映当地社会保险工作情况,加强社保机构管理,以及为广大职工了解并参与社会保险活动等提供信息。基础数据的采集是统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采集的准确率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统计汇总的质量。抓好统计源是做好社会保险统计工作的关键一环,是提高统计质量的根本保证。一是建立健全社保统计体系。各基层参保单位必须选好配强社保统计力量,形成以县级社保统计机构为中心,上联上级社保统计机构,下联各基层参保单位的功能完善、运转协调、服务高效的统计体系。二是统一统计口径。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必须统一统计口径。三是严把数据审核关。所有统计工作人员要从依法行政的高度,看待提高数据质量的重要性、严肃性,从平衡关系、逻系、对比关系、衔接关系等多方面进行科学评估,实行严格的数据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四是报送要及时准确。信息不及时就不起作用;统计数据不准,决策就会失误。这就要求统计人员所提供的每个数据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可靠。

2.社保统计数据力求调查充分。

社会保险统计服务于社会保障事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过程,与之相适应,统计调查方法改革应该常抓不懈。一要不断完善调查内容。及时追踪政府的宏观决策,积极开辟社保统计调查新领域,为政府重要决策的实施和本级部门重要工作提供服务。二是调整调查频率。工作中,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采取不同的调查频率,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以灵活多变的调查方法,跟踪观察复杂多变的统计对象,以满足多层次、多部门、多目标的统计信息需求。三要提高调查效率。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快统计调查工作信息化建设,从而提高社会保险统计工作效率。四是统计数据力求信息化。随着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给统计调查提供了许多科学有效的便利方法。社保统计应积极研究运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进行高效准确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以适应社会保险改革不断深化的需要。

二、加强社保统计分析工作,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计工作中最重要的、最复杂的环节。它是以整理加工后的资料为依据,对统计整理初步展开的总体数量特征做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统计分析有利于深化认识,总结经验,揭露矛盾并提出解决矛盾的措施,并且对未来发展作出科学的预测,是各级党政领导层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首先,坚持发展和变化的观念。从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保障群众社会保险权益的角度来发现问题,从社会保险的发展变化中来洞察问题,从各指标、各险种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中来分析问题。其次,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实事求是是搞好统计分析的基础。情况要真实,数字要准确;要尊重客观实际,防止主观臆断,切忌想当然和凭印象;要讲真话,讲实话,社会保险数据来不得一点掺假,统计分析数字一定要真。最后,坚持服务意识。为政府和广大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服务是社会保险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要强化服务意识,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使统计分析工作真正成为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助力器。

三、加强社保统计服务工作,服务社会保障事业

1.强化对社保形势的监测。

监督职能是社保统计数据准确反映保障事业发展状况的根本保证。首先是要坚持下基层调查研究制度。社保统计专业人员要定期或根据需要随时深入相关部门、企业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对每个基层单位的情况了如指掌,保证基层数据质量。其次是加强对社保形势的监测和分析判断,善于发现社保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正确判断和把握形势。如我县社保统计机构通过建立完善各险种月度形势报告制度、季度社保形势分析评估制度,不断提高对社保形势的监测预警水平,促使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

2.提高决策咨询服务质量。

咨询功能是指利用已掌握的统计信息资源,深入开展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可供选择的咨询建议和对策方案。县级社保统计要提高决策咨询服务水平,重点是加强统计分析,做好决策咨询研究工作。统计分析要由过去简单的就数论数,数字文字化,转到对数字背后的深层关系进行分析,对数字背后的社会保障发展规律进行探讨,丰富社保统计工作内容,提高社保统计产品(统计报表、统计分析、统计调研报告等)质量。

3.创新信息服务载体。

信息服务是社保统计的基本职能。为公众选择理提供科学、准确、及时、有效的社保统计信息服务,是社保统计服务于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体现。县级社保统计信息服务必须正确把握好为上级业务部门,为县委和县政府,为基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方向,针对不同对象,确立不同的服务重点,适应各方面需要,不断创新服务载体,拓展社保统计信息服务领域与空间。

四、加强社保统计队伍建设,提升社保统计工作能力

1.充实社保统计人员队伍,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

社保统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有着较强的连续性,需要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首先,领导要重视。社保统计工作相对繁重、清苦,且县级部门兼职偏多,换岗现象比较频繁。这就要求单位领导对统计工作人员采取硬性约束和积极的奖惩措施。其次,统计人员换岗要做好帮带衔接工作。社保统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新手熟悉工作需要一段过程,这就要求在调整社保统计人员时要延长调整周期,且调整交接至少要帮带半年以上。

2.提高统计人员专业素质,实现统计人员持证上岗。

社保统计工作面广量大,业务专业性较强。随着我国统计制度的深入改革,对社保统计专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更深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社保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已成必然需求。定期对上岗人员进行政治、业务和技术培训,并严格考核,逐步使从事社保统计工作的基层人员既具有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理论水平,又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技能。

3.建立奖惩评比机制,提高统计人员工作积极性。

对统计员的工作要求篇8

1.公路统计工作作用、地位不明确公路养护建设管理中,公路统计工作占据重要地位,其数据统计为编制建设和养护计划提供了理论基础,对公路养护建设中的生产要素情况明确的呈现出来。但是,现实公路养护建设中,小部分单位领导对数据统计工作不以为然,对其重视程度不高,在对公路统计工作报告时需上报数据即可,并在安排工作时,分工不明确,只将公路统计工作派给相关财务人员、办公室人员或兼职统计的人员,并未专门成立相关的统计部门。在公路管理机制上,并未给予公路统计一定的地位,其在公路养护建设中的作用亦没能有效发挥。在对其工作政策上,亦未能运用合理的数据统计方法。

2.公路统计工作机制不完善公路统计工作作为公路养护建设工程的重要成分,其主要工作内容是调查公路建设、养护以及使用等方面,再进行有效的数据统计工作,充实公路经济活动的信息资源,同时对公路各方面情况亦起着监督作用。纵观现在的公路建设单位,在对统计结构设计方面意见不一,设置不齐,有的公路建设单位设立了统计结构,但是管理上则并没有完整的统计制度,统计人员无法明确自身职责,不能更好的完成公路统计工作任务。而有些公路建设单位则是没有设立统计结构,未能进行管理领导工作,致使公路统计工作状态较为松散。

3.统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现今公路统计队伍建设环节相对较为薄弱,没有稳固的公路统计队伍。随着国家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大力投入,项目工程越来越大,对统计人员的安排也较为随意,人员调动相对频繁,不能很好的进行公路统计工作。由于对公路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较弱,造成统计专业人员资源稀少,其业务素质无法提高。统计人员在工作上大多只是兼职,未能进行专业培训,也无法更好地学习统计业务方面的知识,在统计工作岗位上业务能力较低,只完成一般性统计报表,对数据的搜集、整理以及汇总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在统计资料与客观情况之间,不能真实反映公路当前养护建设的情况,亦无法案系统的进行公路统计工作的研究。

4.统计数据工作态度不严谨因对公路统计工作的认知程度较低和对《统计法》的严肃力度不够,在进行数据统计工作时法制观念较为淡薄,虚报和篡改统计数据的状况层出不穷。目前的公路建设实际情况而言,在填报公路统计工作的各种报表时,只依据年度上级下达的计划指标进行数据的填写,由于公路养护指标每年都会有所提升,未完成指标任务,对报表数据的编造可能会脱离现实,这样一来对公路统计工作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再则是单位领导的直接干预数据变化,对数据的真实情况也有一定的影响。单位领导在争取项目建设时可能会对统计数据有所要求,统计人员在其授意下出现虚报情况。

二、科学发展观下加强公路统计工作的措施

1.摒弃陈旧观念,提高认识要加强公路统计工作,需各单位领导转变对公路统计工作的认识观念,摒弃陈旧的观念,提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程度,成立专门的统计工作部门,进而重视统计工作。公路养护建设事业发展速度加快,对交通运输方面的要求愈来愈高,在公路养护建设事业理论依据上,需精确的统计数据作为依据基础。公路的发展可根据公路统计数据找出其中规律所在,同时,公路统计疏浚能够呈现出公路养护建设程度,并对公路各单位管理和效益进行考核,提出相应的标准。公路统计工作主要是研究分析数据,因而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严谨性,能够为制定公路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公路养护建设提供理论平台,对公路部门内部经济核算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各单位领导需明确公路统计工作的地位,并对公路统计工作的作用要有清晰认识,支持统计工作的发展,以便提高公路养护建设的服务质量。

2.建立统计机构,保证统计工作效率针对公路养护建设事业相关问题,需成立统计机构,制定相应的统计工作的规范章程,并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监督力度。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为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而建立健全统计机构,将是统计工作的基本保证。在进行统计工作时可实行工作领导责任制,督促对各单位统计工作的正确领导,加强对《统计法》熟知程度,以便完成统计任务和提升统计质量。科学发展观下,各单位领导了进行统计工作的专项检查,侧重于基层数据的实地考察,并适时纠正随意敷衍错误,在对统计报表进行填写时能有理有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以便在使用数据时能够正确发挥数据的有效作用。在制定公路规范章程时,需怀有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依据工作人员的需要和公路建设的发展趋势,促使公路统计工作趋向于系统化。

3.增强队伍建设,注重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打造稳固的公路统计队伍,为加强公路统计工作提供了有利保障,注重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将会为统计工作的建设增强增添力量。目前,公路统计工作范围较广,统计工作要求相应较高,对高技能和较强专业知识的统计人才需求较大。因而,在加强统计工作力度时需在统计人员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宣传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以便培养统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上进心。同时还需设立专门的数据统计培训班,增强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在统计人员均持证上岗的保证下,提高整个统计工作队伍的业务素质。在对统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方面,需颁布相应的工作流程,促使工作人员能够明确自身工作职责,从而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更好的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在制作各类统计报表、公路基本资料等方面能够顺利完成并相应的完善工作内容,对公路统计数据库的建立提前做好准备,以便在分析研究公路养护建设情况时能有理论依据,亦在信息咨询方面可以提供良好的服务。

对统计员的工作要求篇9

关键词:企业统计工作;创新;观念

企业统计工作是企业财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它为企业日常经营提供有效的数据,因此企业统计工作对于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做好企业统计工作,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以及成了统计人员面临的新难题。

一、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企业统计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企业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很多企业内部统计制度存在着很多漏洞,具体表现在财务人员统计原始数据的时候,往往记录并不完整,并且在一些个体经营的企业中统计台账也不健全。一些财务人员在整理统计指标时候往往不按实际情况开做好记录,而是根据个人的意愿随意的进行填写,这样一来导致了企业数据统计的质量越来越下滑,并且给企业统计工作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以上这些现象在私营企业中时有发生,这是因为企业内缺乏一个规范的统计制度,在某些小企业中甚至缺乏专门的工作岗位以及部门,所以企业内部的统计工作往往最后要其他的财务人员代替,甚至有时候会让其他的部门员工统计财务数据。这样一来必然会导致统计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因为其他部门员工不具备统计专业知识,因此在统计指标难以达到规定的要求,而且在工作时候常常会出错,并且不能及时的解决错误。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在统计过程中大量的做假账,以此来夸大个人工作业绩。另外在统计数据时候漏写数据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是因为某些企业希望通过这个方式来逃避税收。以上的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企业数据统计工作的真实性,这样就失去了数据统计的使用价值,对于企业信誉同样有着不利的影响。

二、统计观念创新

企业统计工作中,统计人员是主体,他的个人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统计工作的质量高低,所以在企业改革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重视对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这是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统计工作效率和水平的关键。提高统计工作质量,需要企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企业需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员工来专门从事统计工作,这样就不会因为人手不够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其二企业必须重视员工的素质和能力,在挑选员工时候,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审核,看他们的专业能力是否达到标准,作为统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其三统计人员要对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生产流程以及企业的基本的业务知识要有所了解,不仅如此还需要在工作中还需要统计人员的目光能够敏锐,在观察事物的时候能够更加的全面,在处理异常情况时候能够头脑冷静的分析问题。除此之外,统计人员需要对各种统计手法、手段了解透彻。在日常的工作中还需要会操作计算机,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工作。然后从现实情况来看,一些企业中统计工作者往往学历较低,并且缺乏统计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所以这需要企业管理人员重视对统计人员素质的培养,坚持以人为本,引导统计工作人员自主学习统计方面的理论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企业对于统计人员的引导和鼓励能够有效的提高统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统计方式创新

(一)统计技术创新

创新企业统计方法需要企业能够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信息化技术产品来提高企业统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企业在采用信息技术时候,需要在统计部门大力的提倡计算机中数据库的各项功能,在统计人员中宣传数据库系统的优势之处,并且要努力的让数据库系统取代传统的统计方式。数据库系统有着明显的优越性,他在存储、统计的功能要远超于手工统计方式,所以得到了广大企业的认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时刻的了解企业外部环境变化,与时俱进的更新自己的技术和设备,特别是统计工作上,要利用先进的统计技术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整理,让数据相比以往更加的真实、准确以及规范化。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根本追求,因此利用现代化统计技术可以有效的保证这一点,并且还可以让数据在短时间内呈现出来,这样一来就可以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

(二)调查方法创新

统计数据的作用在于调查市场,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为是企业领导制定经营决策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外部和内部的形势逐渐复杂,统计人员仍然单一的采用统计报表的形式来调查市场和统计企业内部经济活动数据,这样做已经显得尤为的落后。因为市场环境变化莫测,统计报表的工作效率不高,并且由于人工手写或者输入,有时会无法避免的出现错误,这样就无法满足企业统计工作求精、求快的要求,所以改变调查方式已经迫在眉睫。这就需要企业需求新的调查方法,扩展信息的来源和渠道。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来了解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变化,获知一些有利的消息。在实际工作中还可以采用抽样调查、项目调查以及报表调查等实用的方式来完场统计工作,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解决统计工作耗费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除此之外,企业管理人员还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信息有关的网站,网站的主要目的是向管理层提供企业相关数据,并且也方便了统计工作,让统计的数据更加的及时、准确。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内部环境也开始随之发生改变,要想寻求正确的发展路线,必须掌握准确的市场信息,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在企业日常经营中,企业统计是企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加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它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企业需要重视统计工作的改革,努力创新统计工作方式和理念,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作者单位:大连康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麻春学.谈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促进发展,2010(04)

对统计员的工作要求篇10

摘要企业的经营成果和最终目标都要通过统计手段和统计表格表现出来,在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统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统计人员的素质与统计工作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对企业统计人员需具备的素质及如何提升企业统计人员的素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统计人员素质要求提升对策

一、新时期对于统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1.热爱统计工作,甘于奉献。不能因为统计部门工作辛苦清贫、无权无势而怨天尤人,丧失信心和斗志。要有乐于吃苦、吃亏、受气的思想境界,克服自卑感、消极感、忧愁感,始终保持以苦为乐,以苦为荣,心平如镜的气度。总的要做到:精神气质豁达大度,言行举止注意风度,接待交往讲究态度,说长道短掌握尺度。统计人员应该身在统计,热爱统计,干一行,爱一行,有为统计事业而奉献的精神。

2.执行法律法规,确保数据真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是我们统计工作实行法治的依据。作为统计人员不仅要模范遵守法律法规,而且要熟悉和掌握法律知识,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要带头坚持重实际、说真话、办实事、求实效,无论是对下指导工作,还是对上反映情况都要实事求是。统计数字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作为统计人员更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决不能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同时要敢于与在统计数字上弄虚作假、以数谋私的行为作斗争,要敢于同那些不切实际的盲目追求高指标的现象作斗争,真正以求实的态度和扎实的措施保证统计数字的准确可靠。

3.强化统计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统计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专业性很强。搞统计工作需要精通统计业务、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悉经济管理的内行人才,所以新老统计人员都有一个学习、学习、再学习的重要任务。21世纪是知识经济年代,统计工作必将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及时跟上步伐,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勤奋工作,刻苦努力,不断提高统计业务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精通本专业的行家里手。

4.搞好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者利用统计数字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事物的发展规律、趋势状态进行综合研究,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搞好统计分析,对于提高统计工作服务水平,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统计人员必须注意统计分析报告的写作,在业务工作、知识积累、思想修养方面,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以便正确、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统计分析要量质并重,多出快出精品,努力做到把基本统计数据的关系说清,把经济运行的特点抓准,把重大经济现象的变化讲透,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有机结合,做到有理有据,有分析有建议,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这不仅是当好领导参谋的需要,也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提高自身工作价值的需要。

5.勇于创新改革,提高统计科学水平。创新是统计事业发展的动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面对与日俱增变化无穷的统计调查对象,传统的统计理论、统计方法显然不能适应形势需要。彻底改革全面报表,代之以高效适用的抽样调查方法已是大势所趋。统计人员应牢牢掌握统计方法改革的大方向:以必要的周期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查为主体,辅之以重点、专题调查和科学的推算。同时还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开展统计科学研究,提高我国统计科学水平。要以创新性思维,探求在新形势下做好统计工作的新路子,为统计事业发展提供理论上和精神上的强大力量。

二、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素质的对策与建议

1.改革当前的统计体制,加快统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统计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近几年来,我国的统计也存在秩序混乱、信息失真等问题,许多单位利用虚报、瞒报来骗取荣誉。从每年的统计大检查都能查出一批不同情况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直接或间接与统计工作有关,与统计人员的配合有关。应该逐步推行统计人员统配制度,改革当前的统计体制,推动企业统计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全面整顿统计工作秩序。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人员思想行为、统计机构组织与领导、统计业务处理内容与规范、统计工作方法与权限、统计主观与客观世界等等,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加之部分统计技术落后、职业道德淡化、管理松懈、统计纪律松弛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必须通过加强法制工作来全面提高统计工作水平,特别是对篡改统计数据、提供虚假统计信息、误导经济决策的行为应依法从严查处。

2.采取严格的准入制度,所有统计人员必须持证才能上岗。保证企业统计人员的基本素质,统计部门要严格按照《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实行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并且将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与统计人员的管理密切结合起来,形成配套制度。统计执法部门还要定期对统计人员持证上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制度和办法规定的行为要依法查处。实行专业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首先对不具备统计基础知识和统计法基本知识的统计人员进行培训考试,考试合格才准予领取《统计证》;再每隔2-3年,对已取得《统计证》的统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这既有利于不断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与效率,而且对稳定企业统计队伍,扩大统计影响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强化统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切实提高其综合素质。为不断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完成统计工作的能力,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经常对企业统计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目前,我国企业统计人员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数所占比重不大,而即使是具有统计专业知识,有的也陈旧、老化了,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各类统计教育与培训工作。企业要把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并使其具备专业知识作为统计人员的任职条件。各专业统计人员须具备有执行统计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现有的专业统计人员不具备统计专业知识的,必须进行培训和考试,可开设《统计学原理》、《企业经济统计学》、《企业管理统计学》等基础性课程以及统计分析类课程。岗位培训工作在今后应当形成一种较为完善的统计教育制度,企业综合统计负责人应定期对专业科室、企业基层统计人员轮流进行培训。在报表、法规或制度有所改变时,应及时组织培训,让全体企业统计人员及时了解新情况、新动态、掌握新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统计任务。

4.推行统计人员轮岗制度。有调查表明,一个人在同一个岗位工作前三年是优点相加,后三年就是缺点相加。在前三年中,由于对新的岗位和工作富有新鲜感,在追求欲和成就感的驱使下,最能发挥出人的潜能和优势,从而创造出理想的工作实绩;而在后三年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日渐强烈的对现有环境的不满足和对新领域的不断渴望,极易使之产生懈怠、疲塌、应付差事、不思进取等情绪,劣势和缺点逐渐显现,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效益下滑。干统计工作尤其如此,由于统计专业的枯燥乏味和统计岗位的清贫清苦,一个人如果长期在同一个岗位干同一个专业,在积累工作经验的同时也不免积累了许多诸如厌烦、懒散和凭老经验办事、无所作为等惰性,甚至排斥新事物、拒绝新观念,很难再有新的思路和作为,很难再创造出新的成绩。因此,必须改变从事同一个岗位时间越长就越熟练、业务越熟练就越能出成绩的传统观念,而是要通过适时调岗、轮岗,以让新的岗位、新的工作不断激发其新的活力、新的思维、新的创造力和爆发力。特别是要注意适时调整人才的岗位,善于为其创造干事成事的良好环境,这对于促使他们不断成长、多做贡献更是大有益处的。

三、结束语

统计人员务必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争取创新,多出成果。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也应为统计人员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学习统计知识及相关的业务知识、法律制度和计算机知识,支持他们参加统计工作会议,鼓励统计人员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引导他们积极提供统计资料,主动参与企业管理,这必将使企业统计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彦武.为统计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中国信息报.008.

[2]奚琳琳.浅谈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统计管理.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