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的就业意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3:49

工商管理的就业意向篇1

关键词:工商管理;企业;现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C9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12(2013)20-0000-01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进程中,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开放性的特点,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根据大众需求不断开拓市场[1]。在企业开拓消费市场的过程中,做好工商管理工作是不可缺少的后盾与保障。由于我国引进工商管理的时间较短,管理模式还有待完善,所以研究企业工商管理的现状以及发展的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分析

(一)经营模式管理现状

由于受到经济利益以及现行政策的影响,目前多数企业以即时生产与零库存作为经营管理原则,此类经营模式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企业获得经济效益,但其本身不具有良好的市场开拓能力,且无法有机结合生产模式与市场需求两种关键因素。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时,多数企业的生产部门无法及时获取市场部所提供的信息,致使生产与需求不相适应,对于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也较低,这就容易出现经营亏损的情况,并同时增加企业负担[2]。此外,部分企业管理者没有准确认识到物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就有可能使即时生产与零库存经营方式面临一定的风险。

(二)国际化管理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的国际化管理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大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已经认识到地域市场不再具有明显优势,各国以及各个地区之间的市场也已经不再有明确的界限,快速流动的资金与产品成为了经济全球化以及生产、管理国际化的主要动力。因此,在进行工商管理时,不仅要考虑经营模式能否有效适应环境变化,还要科学规划产品生产计划,以便能够加快国际化进程。从当前的管理现状来看,我国部分企业所采用的管理方式仍无法与全球化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传统管理模式无法得到有效改善,对于资本运作、市场定位以及技术更新问题等,没有制定相应的计划进行改善,国际化发展水平亟待提高。

(三)价值定位现状

长期以来,获得经济利益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根本目的,在引入工商管理理念之后,大部分企业都对自身的价值进行了重新定位。在进行工商管理时,经济效益的提高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同时也更关注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公益事业以及改善公众形象等,以便能够谋求长期发展。另一方面,也有部分企业无法明确定位自身价值,也不能有效经营企业形象,忽视员工职业素质的提升,这样一来就会影响到经济利益的实现以及内部结构的完善,导致企业无法实现长期发展。

二、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分析

(一)构建人性化以及科学化工商管理制度

在企业当中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即激励员工、保障员工合法权利以及约束员工。在一般情况下,执行管理制度时难免会遇到不合理奖惩、管理无效等问题。如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部分员工虽然违反了管理制度,但却保护了企业利益的特殊情况,如按照制度进行奖惩,则这部分员工仍会受到惩罚。如此一来,就会使管理制度变得刻板,缺少对员工的人性化关怀;当员工得不到人性化关怀时,就会不断累积不满情绪,日常工作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最终导致企业无法实现良性发展。因此,为了提高工商管理水平,则管理者应对管理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朝人性化的方向发展[3]。例如,可以将人性化管理理念融入到管理制度当中,使富有人文关怀气息的柔性制度与刚性制度互为补充。此外,应使现行的工商管理制度朝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科学的制度应当能够明确划分利益、权利以及责任,以便可以为工商管理提供有效依据。同时要确立恩威并施以及依章管理的理念,从而提升企业制度的公信力。

(二)以专业化、高素质人才促进工商管理模式的发展

人才是保证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在未来要致力于采用科学的方案培养大量素质较高以及专业素养较好的管理人才,以促进工商管理实现进一步发展。企业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应注意考察好质量,确保机构内部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以及完善的培训理论,从而保证人才质量。另一方面,应确保培训师拥有较好的教学技能,能够根据学员个性化特征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从而保证经过培训后的人才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能力。此外,在选择高质量培训机构的基础上,要敦促好学员要认真学习,利用好培训资源,从而使自身的专业素养可以得到提升。多数企业会选择“翘楚”参加培训,而部分被选配的人员认为凭借自身的能力能够做好工商管理的相关工作,因此无法从思想上重视培训。对此,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在培训之前应对部分人员的心态进行调整。

(三)通过树立创新意识完善工商管理工作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创新意识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只有富于创新意识,勇于创新,才能够促进企业发展[4]。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应当通过树立创新意识完善工商管理工作,从而提升工商管理人员对于市场、对于竞争的观察力以及敏锐程度,避免因工作时间过长,而出现思想僵化不愿改革创新的问题,致使企业效益停滞不前。此外,应建立起相应的创新管理制度,注意鼓励员工进行创新,积极提供良好的创意。对于创新能力较强的员工,可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使企业可以保持良好的生机与活力,并因此提升竞争实力以及实现良性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市场竞争激烈化程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要保证企业能够立足与发展,就必须以完善工商管理方式作为前提与基础。为了能够使工商管理方式能够有效适应当前的企业发展需要,则应不断总结管理经验,并把握好工商管理的发展方向,使工商管理模式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唐时俊,马茹菲.武汉18城市圈中小企业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社会需求现状研究[J].企业导报,2012(23):168.

[2]谢冰玲.谈经济结构转型发展下企业工商管理模式的对策[J].经济视野,2013(16):50.

工商管理的就业意向篇2

已有的诸多研究将创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把二者视为紧密结合、彼此融通和相互渗透的关系[1]。但我们需要分析创业教育关系紧密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差异和困境。

(1)内在悖论

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正在全世界迅速发展,但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方向和方式的观点却不一致。现有的创业教育经常以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为依托,必定绕不开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知识。而从理论深层分析,两者有着内在的悖论。库拉特科认为创业学是商学院的未来,创业学专业的相关教员正转变为领导人角色。商学院教育领域有一个相当有趣的辩证法:控制和创新,即服从于创造,他们是互相矛盾的两种方法,可以归类为不同的思维体系。服从导向的管理学科(如金融、会计)与强调创造和创新的创业学之间存在理念上的巨大分歧。澳大利亚的创业学教授凯文•凯德尔认为创业学教育摆错了位置,它好典型的大学商学院的教育不协调,无论是在教授课程的方式上,还是在评估方式上。新的领域必须拓展到管理学或者工程学领域之外,或许甚至是大学之外。创业学教育家戴维•伯奇认为,商学院教给你的恰恰是创业学的反面;基本上来说,商学院是教你如何为别人工作。欣德尔甚至质疑创业学专业是不是应该在商学院教授,提出创业学属于在任何地方都可教授的课程,只要那里具备了具有创业的天才想法和对待创业的正确态度[2]。从形式上看,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属于工业时代的产物,细化的分门别类学习,而创业教育具有后工业时代的思维方式特征,强调资源整合、持续发展等。工商管理类专业大致沿着工业时代思维——工具主义——专业细分——显性有边界——传统教育模式——聚集模式的模式进行,而创业教育则是根据后工业时代特点——人本主义——专业融合——隐性无边界——创新教育模式——辐射模式的路线展开。

(2)现实困境

目前的创业教育的课程资源贫乏,内容零散未成体系。加上教材西化的倾向,不能与国情相符合,导致理论单薄,无法支撑创业教育的体系化开展。首先,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已有研究成果从数量上、质量上处于初级阶段,创业教育系统理论薄弱,导致理论研究尚不能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教学实践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其次,高校的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教育,未能融合于学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与学科专业教育的开展并未形成有机联系,更无法做到以创业教育来统领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如能将创业和创业教育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特色来构建,本来就相当不容易,二者相互有机融入更加艰难。再次,高校的创业教育多是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创业教育,只注重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误以创业竞赛、创业报告代替创业教育。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创业教育脱离学科专业,从“点”上展开,相应地学生就失去自身专业优势的有利依靠。必须清醒地看到,创业教育决不能脱离专业教育而孤立进行,因为人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不能如同具体的技能那样传授,而需要通过现代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所内涵的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教化积累才能潜移默化地生成。

2创业教育的显性开发融入

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包括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创业教育至少可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在显性层面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二是在隐性层面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

(1)创业教育的层面

完备的创业教育具有某种层次性的特点,并非在一个点、一条线或一个面上展开。创业教育具有某种纵向的层次性,大致包括创业思维层面(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层面(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理论、经济法、税务及知识产权等),创业能力层面(企业运营、组织协调、团队管理、组织策划),创业模拟层面(创业设计、沙盘决策模拟等)。每个层面均可由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来体现和落实,亦可提升学生的投入度。

(2)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共性

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均具有明显的外向性,即眼光向外才有效果。这种外向性表现在教师视野和实践的外向性,专业课程体系的开放性,以及学生实践的外向性。美国高校教育创业模式的典型三种模式中的“聚集模式”是传统的创业教育模式,主要面向商学院和管理学院的学生。课程内容表现为高度的系统化和专业化,创业教育的师资培养、经费筹措、课程设置等事宜都商学院和管理学院负责、组织和实施[3]。

(3)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

创业教育是工商管理类教育的深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在创业教育的创业知识层面和创业能力层面的一部分有共通之处,因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可以创业教育为专业支撑,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创业教育的载体。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是按照学科门类或技术领域划分的,重在传授工商管理类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而制定展开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课程评价等。以创业教育为导向,完全可能为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专业特色,反过来塑造专业教育,并按照不同教学阶段强化课程实践。

3创业教育的隐性渗透融入

创业教育在思维层面呈现出持续性、隐蔽性的特点,学生独立意识和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意志品质无法靠显性的课程知识单独承担。

(1)隐性渗透的内容和方式

隐性渗透的创业教育融入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方式,更加具有现实性。创业教育不只是创业知识、能力,先导性的创业的思维和心理准备必不可少。我们的创业教育首先要强化创业意识、捕捉商业机会的敏锐程度,对创业激情和理性的理性关系的把握,保持创业者必须的好奇心、兴趣、激情、理想,使学生始终保持自我探索,摒弃心态而保持风险意识的底线思维。这些内容可以渗透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大部分课程中,以创业教育作为主线,会使得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立刻饱满起来。另外,对于创业管理而言,某些行业的知识属于隐性的知识,只有身处那些行业中才可以领得到,因而,隐性渗透的创业教育方式在这些方面更好的作用[4]。

(2)创业教育目标的实际达成

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的学生中,只有少数人能创业,而创业的学生中能有所成就的会更少。因而,不能把创业成功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受到的创业教育训练首先是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方面的,这是一种思维状态的提升,是对市场环境的把握和机会捕捉的敏锐度训练。需要让学生懂得创业的高风险收益特点,懂得把技术、思想商业化,构建商业模式的方法,创业思想落实到团队中并成为团队文化的运行方式等等。总之,除了培养创业意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懂得创业的思路和方式,成为学生专业思维体系的一部分,为整个社会积累创业智力资本的存储量。

4创业教育融入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对策

(1)创业教育师资的开拓

事实上,创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比普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师要深入而全面,除了较高的文化素质,还要具有强化的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解决企业运营实际问题能力、市场策划能力,才能完成创业教育的教学的任务。创业教育的教师应在具有较高受教育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具有创业教育的专业关联性,最好是具有创业实践、企业咨询经历,与社会和企业联系的交流能力、对学生的服务意识,乃至某方面的创新能力。简言之,创业教育应具备创业学和创业管理、教育学和教育管理、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有效地将创业教育融入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中。从创业管理角度看,创办企业离不开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风险控制等因素的制约。有过创业和咨询经历的企业家往往具有正反两方面的环境认知和经验总结,对于创业共性的问题会有贴切的指导。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在企业管理、运营,财务和风险管理方面具有良好基础,是指导创业和企业经营的导师;对于非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加强创业项目的策划运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传授。因而,创业教育开展的师资,很可能需要由富有经验的校内外指导者构成创业咨询团队。同时,应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进行创业实践的机制,包括培训、激励和创造条件,以鼓励高校教师创业。

(2)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靠岸”

从创业教育到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课程显性开发和隐性渗透方式,就是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若不与行业相结合,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指向性,无论从学生就业还是专业建设,都容易导致方向模糊。没有方位感的教育,必然导致迷失,如大海上的航船缺少目标,缺少前行的动力。因而,从这个角度看,以创业教育为方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指明航向,密切结合行业、企业热点“靠岸”。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学生毕业之前就能对某些行业特点、规律有常识和经验,对某些行业的供需价格、供应链、销售渠道等有相关了解。

(3)运用商业计划书

工商管理的就业意向篇3

中国在新世纪潮流的影响下逐渐改变从而达到市场需求,同时,工商管理机构也会有新世纪事业几部所产生的冲击,若想把工商管理职能全面地展现,一定要达到下面的准则:

1.保持实事求是准则的实现。工商管理机构在执法当中,通常会面临新的繁琐困境,常常相关执法者都会故意把这样的难题躲过去,事实上,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有损执法者的本身形象和工商管理机构的形象,因此,对于这种难题要勇于面对,且在处理问题时,也不能以古老思路方式来看待新时期的难题。工管机构在对这样的难题解决时,需要保持做到实事求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要糊弄过关。在解析实际问题时,按照实际情况解决,执法当中不要墨守成规,永远都一个样。

2.保持依法行政准则的实施。工管机构若想对每个企事业机构实施合理地管理办法,就要在平常增强对企事业机构的普法宣扬,让企事业机构可以熟悉相关法律制度,且使他们知道后果的严重性,积极引领企事业机构主动遵守法律。而且还要加强对企事业机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教育、督查与查办工作,切实的把工管者的威望建立起来。

二、工商管理各职能之间的关联

1.管理与服务间的联系。工商管理机构对企业实行工商管理时,也需对企业的进步与鞭策给与赞同,主动地为各单位处理他们在改革中面临的难题与障碍,全面展现好其相应的服务职能。而且工商管理组织不但要强化对企业不好作为的监管,还要提高对于企业的支持与服务;对面积大些的企业,需要提高定点的交流,定位服务是很大的活动;对中小型单位,就需全力达到分片的交流,对那些比较鲜明的问题应特别看待,另外解除。

2.管理与引领的关联。即使工商管理组织对各单位实施管理的职能,但若是想要提高对企业的管理,让它可以科学且合理地进行经营活动,对此,工商管理机构就一定要对企业给出积极的引领。确切的说:首先,积极指引各单位向底层产业和与单位经营有关的产业逐渐进步,对经济收益不好的产业一定要严守关卡,同时,还要正确地指引那些已过户了的单位,可预防这些企业变行;其次,应根据新时代市场的实际要求来带动企业的几部,能够引领当地已充实了的产业到外地寻求进步机遇,而对那些投资与技能不能符合需求但却比较短缺的行业就要给与一定的方案支持。

三、工商行政管理职能

1.职能调整的整体对策是让工商行政管理本来的单一由外部对市场运转监管掌控的职能要点与分工系统,改为一面坚持必有的监督压力;一面联系中国市场经济进步对市场监督所涉及的走向需求从全能改为专职、从监督改为服务、从治标改为治本、从单一监管改为引领正规的有机化的职能形式。

2.横向整合职能的想法是经过相应的过渡方式把随形势改变而实现历史任命的原本职能职责减弱;选择对应方法把要加强但还是分散形态的同类职能职责实行整合交给不同的部门统一管理;构建新部门实行带有进步前景同时把己具有资源条件但却没有全面展现效果的职能职责。3.纵向整合职能的思想是在顾虑中国社会快速改变中各区域进步不均衡情况下各区域进步过程中所面对的通常状况和特别问题,联系横向整合职能的想法与各阶级管理主要自身的软硬件需求,再次分配各级监管机构的职能责任,把自身总的职能确定和实际的职能任务分配合理地整合在一起。

4.对职能整合的过程路线是有层次、有重点、有方法地实行职能重点转位,在管理职能方位调整的方面上可实现超过实际职能单位活动范畴的需要准备,把被动管理改为主动规范与引领,进而快速实现工商行政管理职能行为由自为变换为自在。

四、工商管理的实际状况与面临的问题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进步,工商管理机构的工商管理有了新的情况与任务。但是,中国现今的工商管理还有存在很对问题,这些问题对工商管理职能的全面体现十分不利。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内容:

1.工商管理的内部调控需要改善。工商管理部门在市场经济系统和社会管理系统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工商管理的内部管理也存在问题。常体现在:

(1)工商管理机构的职能部门过多,涉及广,国家的投资就会很多。可是,某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全面乃至没有,进而产生了费用的运用效率过低的糟糕状况,国有财产的流失过于严重;

(2)工商管理机构的内部审核组织也不全面。内部审核几个重要职能便是调研和评审管理调控和会计调控,可是现在,中国的工商管理组织内部的审核却很不全面,这让对应独立的经济监管实施十分困难那,给内部的会计调控带来了不好的作用。

2.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短缺。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飞速加快,这对于工商管理人才需要也越来越多,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到2010年底,我国将出现初级工商管理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而中级工商管理人员缺口将非常巨大,而高级工商管理人才则能到千金难求的程度。而对于各种类型的工商管理人员来说,应对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类型,与过去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当前社会的经济条件下,要求管理人员有更高的竞争意识,并且在工商管理有着独特的见解,能在国内和国际的工商交易时建立相应的交易方案。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工商教育中,在对于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办法进行制定时,往往对于其中的专业知识和传授以往的经典型知识,这样培养的人才在知识水平上有着很高的水平但是缺乏与现代新型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创新要求。这就会使培养的人才与现阶段社会急需的人才不相符。在具体表现上主要有如下两方面:

(1)由于我国高等教育起步较晚,这就使我国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发达国家,在我国中,现阶段的工商管理专业一般对于学生进行培养都是采用学年制,但是其课程在设计和安排上大都与实际相脱节并且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求;

(2)现阶段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对于学生的考核手段比较单一,不能够全面使学生将学习的内容和实际所需要的相结合起来,不能够反应出学生的真正水平,不能让学生了解自己与当前社会经济需求的人才。

3.加强工商管理执法强度。在现代我国的市场经济中,监管部门作为市场的监督者和管理者对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性有着重大的作用,并且其作为政府对于经济市场的管理手段是国家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监控的直接办法。这就使工商管理工作者的工作对于我们的社会有着重大的作用,这就使工商管理人员在工作时,必须严格贯彻依法行事,严格的执行其在市场中的职能。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中将能否促进我国实际经济发展作为最重要的参考指标。但是由于在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中,很多的因素导致工商管理部门不能全面自如的应对各种经济形势和将各种制度严格的执行下去。甚至使部分执法手段变弱,这在如下几点影响极大:

(1)《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有着明确的规定,从而使在实际的行政中将执法权和处罚权相分离,这就使工商管理部门在处罚之后不能有足够的手段进行下一步执行,这就大大的降低的执法者的威信和力度。

(2)在地方的工商执法中,容易受到地方保护主义的阻拦,甚至部门地方政府将工商管理部门视为阻拦地方经济发展的阻碍,甚至对于部门工商管理部门的工商执法进行限制,这就大大的增加的工伤人员的执法难度。

4.建立健全的工商管理体系。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商管理部门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且在越来越多的功能上体现出工商管理的作用,这就要求工商管理者要不断的提升其监管范围,并且对于监管的薄弱点进行加强,这就能将政府部门管理的效果充分的体现,即能改善市场经济的环境,也能加强政府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并且不仅能全面的对个体经济、私有经济、和国有经济的关系进行改善,还能维护市场的安定与平衡。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监管中,普遍以地域进行划分,从而加强管理,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上,过细的对各个地域进行划分会导致各个部门对于各地管理的不规则性,这就对市场经济的整体监管极为不利。也在一定的曾度上增大了摆脱地方保护的目的。另外在地方政府的政策中,也会使用一些方法来对当地的市场经济进行保护,如限制进入和地域分割等,这些办法在一定的手段上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更加困难,并且削弱了工商管理的管理力度。所以建立系统的工商管理制度,将我国的管理办法与国际水平相接轨,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五、在当前社会下充分发挥工商管理职能的解决办法

1.从作风上进行更改。在工商管理部门对于市场进行监管时,处理好管理者与监管者的关系。

1.1在地方的监管过程中将公示制度全面的引入到管理当中,并且对于监管之中的执法、保障、和其他服务等信息进行全面的公示,从而使执法者的执法规范化。对于国家政府制定的相关经济政策和市场方案要及时的向社会进行公布和告知,做到及时、高校、真实。让社会的每一个经济体都能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义务,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工商管理的工作效率。

1.2在进行工商管理时要深入到企业中,以负责和认真服务的态度去对企业进行工商管理工作。在企业进行改革时,要及时的对其提供援助和帮助。并且要依据自己的管辖范围,制定合理的管理发展方案,做到大企业定点、小企业联合、大项目跟随、普遍问题及时解决、特殊问题及时通告等。虚心为企业和社会人民服务,做好公职形象、让社会和企业都满意高兴。

1.3跟住时代脚步,改变执法的方式。由于工商管理的目的就是为社会经济所服务,这就使我们在进行工商管理时不能与时代脱节,要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进工商管理方案。在具体的方案上可以做到“九点合一”:

(1)突击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

(2)经济主体进行动态和静态管理。

(3)横向综合监督和纵向技术指导相结合。

(4)发挥职能和服务的中心目标。

(5)建立工商群体以和工商管理相结合。

(6)人工和电脑管理相结合。

(7)统一管理的分项管理相结合。

(8)对于市场经济的分项环节和整体环节相结合。

(9)经济体进入市场和退出市场全面的调控管理。

2.建立信誉管理机制。在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着其自主的经济发展规律,但是这种规律需要工商管理部门和政府部门的监管以及企业有着良好的信誉。如果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没有完善的法律管理制度,就很难建立一个良好的信誉环境。这样就会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很难运行下去。只有建立良好的信誉管理机制才能使社会整体的经济环境有着一个良好的状态。所以在市场经济中应该合理的对社会经济进行划分,从而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的秩序。而在经济学的观点中,单独的经营主体都是独立的“经纪人”,从根本上都是为了后的自身利益从而进行经济活动,在市场和其他的调控下,使企业既能让“经纪人”满足自身的利益,也能为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贡献,而地方的工商管理部门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要规划好长期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使企业技能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也能有一个良好的信誉,从而维护市场经济,使真个社会的经济都处在一个高信誉的环境中。

3.正确的管理意识。对于正确的管理意识就是指工商管理着在对于市场和自身在管理上有着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办法。在对于企业的改革上,要有着紧跟社会步伐的新思想和意识。在我国现阶段的企业改革中,虽然在公众的眼里取到了很大的成效,但是在实际上效果却没有那么大,对于一些企业之中存在的问题也没有有效的进行解决。所以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管理意识,紧跟经济发展步伐,改善社会的整体经济水平。

4.合理的处理管理与引导的关系。

(1)在产业上进行引导,使其向基础的产品和相关的行业,例如:电力、水利、服务业等。对于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企业进行严格的处理,并且对于一些效益低下的企业要严格的对其进行把关和控制,对于等级在案的企业要对其加以指引,使其向相关的产业进行过渡,并且积极与当地的政府和其它部门联系,从而合理,科学的处理这一部分企业。

工商管理的就业意向篇4

(宁波大学浙江宁波315211)

【摘要】现代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目前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存在着缺乏明确培养目标和创新意识、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等问题,改进的对策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完善目标体系建设,优化工商管理课程等。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对策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产业不断产生和发展,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这就要求现代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要符合时展的需要,因为企业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综合实力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新一代的工商管理人才要具备较强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合作能力等等。但是根据市场调查,现在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仍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为了保证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综合能力,必须加大对其培养力度。

一、我国企业工商管理的发展趋势

面临着国际化的竞争与挑战,传统的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应对当前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现代社会需要的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不但要在数量上增多,而且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较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企业工商管理在未来呈现多种发展方向:知识管理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各企业之间通过对知识资本的共享来加大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创造更多的发展市场;现在的企业越来越注重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目标,但是企业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也在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解决很多现实性问题,与社会发展形成互补状态;学习型企业开始出现和发展,一个人想要获得成功首先要学会学习,企业也是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型企业不但能够满足现代企业想要的经营理念还能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价值以及企业的整体素质;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要求,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也越来越趋于国际化,国际化虽然给企业带来了竞争,但同时也带来了空前的发展前景,现在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把企业经营与国际化接轨,使得管理、技术、手段以及服务等都形成全面的国际化趋势。由此可以得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工商管理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所以加大对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要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上逐步培养多元化、多层次、多规格、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较强的人才,各高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借鉴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1、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缺乏明确培养目标

现在只要一提到企业工商管理人才,我们都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就是在企业中地位较高的高级管理人才,我们概念性的把它定位高级管理人才是不对的,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没有进行较为明确的区分,所以限制了实际工作的有效展开。现在我国教育发展越来越趋于大众化,但是随着现在企业的发展来说,混乱的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2、对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缺乏创新意识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一直主张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一直进行着照本宣科的讲解,整堂课以教师为主导的发展方向,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在被动的接受毫无目的地进行学习,为了应付考试开始死记硬背。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意识,所以学生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应对社会的严峻挑战,而且教师的思维过于老旧,无法与现代社会的实际相连,使得现代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缺乏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学生成为课堂机器,而无实际能力。

3、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

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是为了面向现代社会的需求,所以时间导向较强,但是就目前工商管理类的教学来说,专业课教材不能与时俱进,所以内容陈旧,教学缺乏实际依据,无现实应用性。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理论教学,所以使得整个课堂内容压抑,出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由于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当学生面向社会时出现束手无策的问题,根本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

三、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想要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真正达到质的飞跃,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由于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现在很多高校的教师队伍都较为年强,虽然他们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以及较高的学历,但是缺乏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所以,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不但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派遣学校教师利用假期时间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这样教师不但丰富了理论基础和经验也会真正掌握当前企业的发展模式以及对人才的培养方向。高校可以改变传统的招聘渠道,到企业中聘用真正具有企业工商管理实际经验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2、丰富学生实践教学活动

各高校可以与企业之间达成合作关系,来服务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各高校要与企业达成共识,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或是业余时间,到企业中进行相关专业工作,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和迷茫都是难免的,但是却可以消消他们的傲气,给他们一个真正锻炼的平台。在实践过程中,养成较强的责任意识。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也会带来就业压力,这样在今后的学习中才会更加努力认真,成为我国企业想要的工商管理类的人才。

3、完善工商管理目标体系建设

为了培养企业真正想要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完善工商管理体系目标建设是必要的。随着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完善相关目标体系已经成为首要问题。所以作为高校首先要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求,构建企业工商管理的战略目标。学校的管理制度以及教学计划都要以学生的培养和发展为中心,要时刻了解社会需求的变化,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学校要根据自身现状,改革课程体系,发挥自身特色来推动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发展目标。

4、优化工商管理课程

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对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要求也不断细化。由原来的单一工商管理转变为现在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战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营销管理等多种工作模式。这就要求现在高校要优化管理课程,在开设公共基础课的基础上为学生专门开设兴趣学习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点来对某一管理课程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这样不但健全了学生专业知识建设,也能够把自己培养成专才型人才,在未来工作中增加技术含量,符合社会需求。

四、结语

传统的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存在较多问题,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现代教学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借鉴别国先进经验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改变存在的教育弊端,因材施教,培养出真正符合国际化发展要求的具有创新、创造、组织等综合能力较强的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

工商管理的就业意向篇5

关键词:工商管理培训;企业管理水平;问题;措施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工作重心由经济效益最大化转向管理水平。人员是企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尤为必要。尽管企业开展工商管理培训的意识较强,但应制定科学的培训目标、培训体系,保证培训效果。基于此,笔者根据实际从业经验,首先论述了当前工商管理培训存在的问题,而后在此基础上,对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分析,旨在做出重要的分享。

一、当前工商管理培训存在的问题

(1)工商管理培训意识较为淡薄。众所周知,人才在企业生存及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企业加大对人才的培训、管理力度尤为必要[1]。然而,在实际调查中,笔者发现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较为淡薄,特别是发展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学习、培训中呈现出盲目、片面的特点。在实际调查中,某些企业表示,完全没有必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于工商管理培训上面。目前,很多企业采用督促的方式来管理员工。由此可见,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持漠视的态度。(2)工商管理培训师资力量不足。(3)当然,某些企业高度关注工商管理培训,能够充分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注重工商管理培训的企业会定期组织、培训企业管理层。根据调查,很多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认知仅仅停留于表面。加之,某些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活动并未深入开展,也就是说,其流于形式。为节省人力、物力,企业倾向于聘用专业性、能力等低的工商管理培训师。此外,工商管理培训师资力量不足,以致培训成效不理想。(4)管理结构与测评形式较为简单。现阶段,很多企业仍采用以往的培训方式来培训企业管理人员。毋庸置疑,企业的出发点极好,但参与培训的管理人员并未端正自身的态度,并未充分意识到培训的价值。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与参与培训的人员几乎零交流,甚至存有“对牛弹琴”现象。

二、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意识。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日益增加。一直以来,企业管理水平关乎着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务必要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为强化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意识,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企业所有成员(企业员工及企业领导)应端正自身态度,积极组织、参与工商管理培训,正确认识工商管理培训,以实现企业综合、全面工商管理培训的目标。领导在企业中居于核心地位,其应树立正确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以带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严格意义上来讲,领导具有鼓励、宣传作用。企业全体员工应摒弃传统的工商管理培训观念,增强参与意识。简言之,企业应明晰工商管理培训对企业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注重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严格审查工商管理培训资质。对于有意向竞聘工商管理培训师的员工,应对其的资质进行审查,审查内容主要表现为管理实践、思想政治及理论等;(2)对于持有工商管理培训资格证的人员,须进行二次培训,加强其对企业最新研究成果的了解,以更新其现有的理论知识结构,并对培训方法加以创新、对新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3)完善培训师组成结构,招纳高素质、高能力的培训师;(4)为培训师创设参观、学习的平台,以使其更好地开展培训工作。

(三)改革工商管理培训方式及内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具有内容复杂、层次高、难度大、任务重等特点。鉴于此,改革工商管理培训方式及内容尤为必要。就当前发展趋势来看,工商管理培训更具现代化、多元化。目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工商管理培训应积极采用先进的培训方式。此外,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讲座式教学法等教学形式应运而生,极大的提高了工商管理培训质量。与此同时,除了培训企业管理人员理论知识,还应培训其的思辨、创新、举一反三等能力。

(四)健全工商管理培训考核机制。从考核内容角度来看,其应涉及理论知识、实践,并贴合被考核人员的实际情况。此外,考核应具备针对性及启发性特点,以强化员工参与培训的意识、端正态度,进而大大提升培训效果。如此,企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便能得到保障。

结束语:总而言之,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激励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等具有非凡的意义。希冀,我国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工商管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以促使企业管理水平大大提高,进而满足企业发展的时代要求。

工商管理的就业意向篇6

所谓“大部制”即“大部门体制”,就是把业务相似、职能相近的部门进行合并,集中由一个大部门统一行使职权。大部门制的核心在于将政府相关或者相近的职能部门加以整合,加大横向覆盖的范同,将类似的职能尽量集中在一个大的部门中,把原来的部门改编为内设机构或具有一定独立地位的机构。大部结构通过扩大部门职能或者整合相关部门,把本来是部门和部门之间的关系变为部门内部的关系,这就减少了行政协调成本。党中央《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目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整体运作机制与大部门制的趋势和现代政府对市场监管机关的要求还有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大部制”对工商部门职能定位提出了挑战

1、“大部制”以职能划分明确为依据,而目前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不明确。根据《辞海》的定义,所谓“职能”是指“人和事物以及机构所能发挥的作用与功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2001]57号)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定位为“国务院主管市场监督管理和有关行政执法工作的直属机构”。据此,工商部门的主要职能被界定为“市场监督管理和有关行政执法工作”。但矛盾的核心在于:此界定对于“市场”的内涵没有做出具体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解释,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市场”不断涌现,“市场”外延不断扩大,这在实践中导致工商行政管理业务范围的泛化。几乎市场经济体制中所有的矛盾都与“市场”有关。于是,各级工商部门疲于奔命,去解决“市场”监管中的问题,这也导致了工商部门执法风险加大。

2、“大部制”以职责界定清晰为基础,而目前工商行政管理职责不清晰。所谓职责是指“职务上应尽的责任”,法律授予行政机关职权,实际上也就是赋予其义务和责任,行政机关必须尽职尽责。行政人员随意处置职权意味着失职、渎职:行政人员任意放弃和搁置职权,不履行义务也同样是失职、渎职。行政主体在行政行为中违法的作为和不作为都应该追究法律责任。依法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侵权须赔偿。但由于工商部门的职责定位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其职责边界不清晰,导致执法人员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无所适从。既怕“越位”,不当干预市场自由竞争秩序:又怕“错位”,承担不应该由自身承担的任务:最怕“缺位”,要承担失职渎职的法律责任。

3、“大部制”以组织形态法定为保障,而目前工商行政管理组织形态定位无保障。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国家对市场进行监督管理的执法部门,其职责包括确认市场主体资格,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经营秩序等。而长期以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性质、地位、职责权限和组织机构等重大问题的确定,一直以国务院的“三定方案”为依据,基层工商所的设置、职能由国务院出台的《工商行政管理所条例》来规定。这种以规范性文件来设立和确定行政机关职能编制的做法,与现代法治行政理念是相背离的,也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所处的地位和期待它应发挥的作用越来越不相适应。

(二)工商部门管理现行体制与“大部制”不相符合

《意见》要求“调整和完善垂直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和明确权责关系。”目前,工商垂直管理体制仍然不完善,存在诸多矛盾,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1、省以下垂直管理的体制落实不彻底。在全国范围内,除31个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之外,还有15个副省级城市的工商行政管理局。这些副省级城市的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人员由当地人民政府直接任命,其财、物也由当地人民政府负责保障。仅仅在业务上受所在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指导”。这导致了在一省境内,出现了数个级别相同,业务各自分开的独立运作体系。互补隶属的独立体系的存在,严重损害了统一行政辖区内工商行政执法的效能。

2、垂直管理与当地政府协调机制不顺畅,大部制体制的产生,对各类经济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水平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政府各个组成部分更有效率的契合,形成经济监管与行政执法的“无缝对接”。而工商部门实行的是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即自省级工商行政管理局以下,各地工商部门对上级工商部门负责,其不隶属于当地政府。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工商部门与所在地政府各类部门的交流不够顺畅,导致行政协调成本提高。

3、执法权限配置不合理。我国现行的省以下工商行政执法体制,不同层级的工商部门之间行政执法权限差别不大,即通常说的“上下一般粗”。行政执法实践中,往往是有利益或利益大的执法事项上级部门管,无利或利益不大、不好管的执法事项下级或基层管,行政系统内部就同一事项层层请示、反复审批变相多层执法,严重地影响了行政执法秩序和效率。

(三)工商部门机构设置与“大部制”相悖

1、各部门普遍存在职能交叉问题。一是本身职能界定不明确导致职能交叉。由于工商部门整体的职能定位不明确,导致各组成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对自己的职责缺乏正确的认识。例如,由于“市场”界定不明,导致许多与经济检查、消费者保护相关的内容被分派到市场合同管理部门。二是机构设置不合理导致职能交叉。例如,在工商部门,既有作为组成部门的经济检查处(科、股),又有作为直属单位的经济检查总队f支队、大队),其职能基本重合,其相互间的工作多有掣肘。三是部门利益阻隔导致职能交叉。由于“权力寻租”和部门管理利益的纠缠,各个部门都倾向于管理与市场运行关系密切,能凸现集体工作成效、凸现个人工作成果、凸现经济、社会效益的职能。于是,各自追求职能扩大化,这也导致了职能交叉的发生。

2、行政执法权在各机构设置不合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01年8月《关于印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规定,国家工商总局内设办公厅、法规司、公平交易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市场规范管理司、企业注册局、外商投资企业注册局、广告监管司、个体私营经济监管司、人事教育司、外事司等内设机构。与之相对应,在省、市、县各级工商部门,普遍设立了与国家工商总局对应的执行单位。这种“上下一般粗”的机构设置模式,没有体现出工商部门的高层宏观管理与基层的微观管理之间的区别,导致“省局仍有部门办理具体案件,县局还有部门搞宏观监管的”

高低倒置的不合理的管理模式的存在。

二、“大部制”下工商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方向

(一)监管理念――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意见》提出,要“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工商部门的职责基本定位是现代政府四大职责之一的“市场监管”,其监管的理念和方式应该朝着现代政府管理理念转变,即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

1、将促进市场主体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点。要积极服务企业发展,由控制市场主体走向解放市场主体、开发市场主体,鼓励全民创业,开发人的潜能,鼓励广大市场主体的创新精神。弘扬“法无禁止即自由”的现代法治精神,充分尊重企业的经营自,减少以监管企业为核心的常规“巡查”,增加以服务企业为核心的执法“办案”,提高行政许可效能,促进企业发展,

2、将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核心。坚持严格依法行政,有效打击市场违法行为,维护公平正义,创建法治、和谐、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市场主体的规范化、市场行为的有序化,服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监管立法――由“纷繁复杂”向“统一规范”转变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仍然处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阶段,特别是在市场监管立法上,还有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法律法规数目众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中,与工商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共469部,其中法律104部,法规264部,规章101部。从总体上体现出纷繁复杂的特征。这一特征不利于法律法规的掌握和运用。二是存在法律冲突现象。由于立法技术、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等因素的制约,这些法律、法规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冲突问题。三是法律法规的规定原则性强,缺乏操作性,加大了执行难度。

为此,要以“大部制”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监管立法。要着力解决法规滞后和法规矛盾问题,随着情势的变化,抓好立法的“立、改、废”工作。目前政策与法规的矛盾、交叉执法的矛盾。多数是由立法造成的。因此,要规范立法,遵从法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虽然不是立法机关,但承担着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重要任务,对在执法过程中反映出的立法问题要及时向有关立法机关反映,对涉及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实施情况要定期提出评估意见,报告制定机关。

(三)监管内容――由“主体规制”向“行为规制”转换

法律是行为规范,任何具体法律制度都是以主体的行为作为规制对象的。然而,南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工商部门对于市场的监管在很大程度上都还停留在对主体资格的规制上。例如,基于对“个体工商户”主体资格的管理,出台了“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市场管理费”的征收和管理工作。并且,在很多地区,“两费收缴”成了当地工商部门的主要工作。而对于市场主体违法行为的规制却略显不足。例如,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维权需求不能有效满足:对于个体工商户等中小型市场主体发展的引导力度不够等等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基于构建法治社会和现代政府的基本管理理念,工商监管工作的主要内容应该向行为监管发展。一是对企业登记行为的监管。主要体现为对企业登记事项的监管,确保企业登记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例如,根据公司“资本三原则”,对公司资本确定、资本维持和资本不变的情况进行监管。二是对企业竞争行为的监管。主要是对企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制和对企业垄断的规制。三是对市场交易行为正当性的维护。主要体现为打击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不正当交易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

(四)监管方法――由“分段监管”向“综合监管”转变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理顺市场监管体制。整合执法监管力量,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政府对于市场的监管也应当走综合化之路。监管方法应当由“分段监管”向“综合监管”转变。

1、取消外部分段监管的模式。即取消“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分段监管的执法模式,实现统一大市场的综合监管。根据目前国务院对市场监管模式的分工,工商部门主要负责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管。然而,基于商品经济的本质属性,生产、交易、流通、消费是密切相关的。人为地将生产和流通相分离,实施分段监管,非常不科学,既加大了监管难度,增加执法成本:又造成部门间推诿扯皮,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市场监管部门的信任度。

2、取消内部分段监管的执法模式。即在工商机关内部取消分段监管的执法模式,构建分类综合监管的执法模式。目前,在工商机关内部,对于企业和市场的监管被划分成企业登记、企业监管、市场监管、合同监管、商标广告监管等多个层面,这种划分一方面割裂了企业行为的连续性,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工商执法行为的有效性。建议取消内部分段监管执法模式,整合行政许可职能,统一办理包括企业注册登记、市场展销许可、广告审核等在内的一系列行政许可业务;整合行政执法职能,负责经检执法的部门同时负责对企业市场竞争行为等一系列行为的监管:整合消费者权益保护职能,负责消保维权的部门统领各类消费者保护事务。

(五)监管体制――由“分散执法”向“集中执法”转变

改革现行各级工商部门监管执法体制,实现监管权限配置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基本内容有:一是部门行政处罚权的集中行使,强调“权力”的集中。即将工商机关内部的行政处罚权力相对集中。二是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机关的设置,强调“机构”的集中。即组建单独的执法机构,行使行政处罚权。三是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领域和范围,强调“范围”的集中。即扩大专业执法队伍的执法权限,拓展执法领域。四是构建综合执法体制,强调“行为”的综合。即执法队伍可以综合运用各种工商执法的法律、法规,对违法、违纪行为进行处罚。

三、“大部制”下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的改革目标

(一)组织机构的再造

1、横向管理部门的综合化。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大部门体制”的要求和十七届二中全会制定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所确定的实施综合执法体制的原则和目标,建立综合性的“大部门”执法体制。即在工商系统内部,将相同及相近的职能进行整合,归人一个部门管理,其他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或者把职能相同及相近的机构归并成一个较大的部门。实行大部门体制,关键在于使部门的职能配置有机统一,做到责权一致,便于部门间协调配合和实行问责制。

2、纵向管理部门的扁平化。在纵向上,一方面仍以构建与完善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形结构为主,另一方面又要密切注意机构扁平化的发展趋势。按照金字塔形的行政执法体制,“塔基”也即基层工商部门,这是行政执法的主力。只有基础夯实了,整个体制构建才会稳固,功能的发挥才会有效。纵向管理部门的扁平化简言之就是通过省局的统一调配,减少管理的边际递减效应,将行政执法权集中到较低层级工商部门的行政执法权纵向配置改革措施。

(二)执法队伍的再造

要在民主、科学的基础上,科学选拔、科学考核、科学培训、科学任用,选育优秀的人才,进行全方位的专业培训,塑造出政治觉悟高,业务水平强的专业化执法队伍。一是加强工商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建立一支专业理论水平扎实的执法队伍。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建立一支业务技能熟练的队伍。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涉及企业登记注册、企业监管、经济检查、市场合同、商标、广告等多重业务,每种业务的操作性与技术性含量都很高。为此,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从上岗前的初任培训,到上岗后的强化培训,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完整培训机制,为队伍的优化打好基础。

工商管理的就业意向篇7

随着十三五的开展,我国经济处速发展阶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因此,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对于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分析了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阐述了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目的,针对企业在工程管理培训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结合本次研究,发表了一些自己的建议看法,希望对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起到一定的帮助和参考,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关键词: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强化;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阶段企业逐渐将发展目标从提升经济效益方面进行转变,现如今更多的是关注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保证企业可以稳定、持续性发展,这种理念的转变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内部管的规模化。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想要提高自身的实际管理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内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企业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化,现代企业想要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一、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指的是企业管理人员学习补充法律、金融以及商务方面的知识技能,增强管理人员的实际管理水平,保证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实现对这些知识技能的高效应用,方便各项经济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想要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必须要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对于企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强化企业管理培训工作,强化企业管理培训工作中的重点就是强化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首先,可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学历较低现象,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结构缺乏合理性、管理过于分散等。借助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方面的知识素养,增强实际的管理方式技巧,实现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方便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可以合理、高效的进行。其次,通过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企业的发展形势非常严峻,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要通过加强工程管理培训的方式,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对经济发展的脉络有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和不足时,可以及时选择有效的解决措施,将问题的影响降到最低,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再次,借助工商管理培训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形势,自从加入wto之后,我国企业受到经济全球化影响不断加大,企业的生存和发挥已经逐渐与世界经济市场融合在一起,国内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受到市场空间、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使得现代企业所处的国际环境形势来越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企业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先进的管理模式、科学的管理理念,通过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更快速的实现这方面的目标,可以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转变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帮助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环节的变化。最后,借助工商管理培训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经营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现代企业必须摒弃之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与行业转型和升级的趋势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断优化改善自身的经营结构,做好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方法、概念以及理论,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对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反思、改善,使其向着科学化、有效化的方向去发展。

二、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目的

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企业内部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现阶段主流的市场营销理念方面分析,企业工商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实际上,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在现代市场营销理念方面的认识严重不足,仅局限于之前的产品决定市场模式,正因此,企业对于工商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企业的工商管理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1.工商管理理念与市场营销理念

理念属于对事物正确认知的前提,在我国,理念只存在于各个学科的书本上,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应用,实用性严重不足,进而导致缺乏足够的重视,人们往往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工商管理本身的内容方面。这种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与我国的市场经济形势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受到经济发展方面的需求,直接进行市场需求的供应,这种模式下肯定会导致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在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中,对于工商管理理念的重要性有清楚地表达,市场营销理念的正确性在实践中得到了肯定。因此,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如果在工商管理理念方面没有清楚正确的认识,那么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就仅仅是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无法起到很好的帮助。

2.对工商管理培训的纵横分析

从横向考虑,工商管理培训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工商管理人员在我国企业中往往有专门的职位,比如说市场营销、流程管理等,其工作内容往往与企业的内部运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种情况下,难以将企业工商管理的真正价值以及最大效益发挥出来,在了解了很多企业之后发现,企业的工商管理并不是在工商管理理念上建立的。因此,需要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理念进行相应的转变,如果工商管理培训过于形式化,那么不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和负担,同时工商管理工作还难以实现预期的目的。从纵向进行考虑,工商管理理念需要建立在企业的发展规划上,同时和企业的内部机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以及运营需求,对现有的工商管理组织进行调整和完善。

3.工商管理培训的重点和要点

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需要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工商管理理念上,保证受训人员对工商管理理念有清楚全面的认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对于工商管理理念有正确认识的管理人员,具有更强的创造能力,同时实际综合水平也较高,能够实现对企业发展和目标规划的有效促进。工商管理培训需要保证培训的结果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保证受训管理人员有着专业的技能和素养。

4.对管理人员的要求

在工商管理培训之后,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第一,对于经济学、管理学以及企业现代管理方面的知识原理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第二,能够实现对工商管理理论的当前发展前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第三,掌握企业管理基本流程;第四,学会资料查询以及文献检索能力,有着卓越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科学探索能力;第五,人际沟通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有显著的提高,对于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看法建议;第六,对我国企业基本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国际管理标准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三、企业在工程管理培训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1.企业缺乏对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视

现阶段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大多选择流水作业的方式来进行,更趋于形式化,导致实际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就企业自身而言,由于缺乏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工商管理培训系统在企业内部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尤其在中小企业,工商管理意识更加薄弱。很多企业将发展的重点更多的放在经济效益上,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投入力度严重不足,为了减少企业的经济花费,为企业其他方面的工作留出足够的时间,许多企业直接放弃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或者仅仅开展次数较少的培训,在培训管理体系方面缺乏规范化,导致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往往受到财力、人力、物力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工商管理培训活动难以高效、正常进行,实际培训工作难以起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多数企业员工工商管理培训的机会更是严重缺乏。

2.工商管理培训师资力量差

现阶段,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严重缺乏,到时实际的管理体系缺乏规模化以及系统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企业内部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与企业培训相比,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特点较为突出,就培训讲师而言,需要有极高的专业素养,不仅要保证培训讲师有足够的学历条件,同时培训讲师还必须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积累,有着丰富的企业工商管理水平。部分企业为了降低在工商管理培训方面的花费,选择的培训讲师往往由企业员工临时担任,或者选择的培训的讲师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方面的需求,导致实际的培训工作难以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于得不到专业的理论指导,导致自身的综合素养难以得到提升,最终企业的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

3.工商管理培训模式较为单一

企业在工商管理培训意识方面的宣传力度较差,很多企业的管理模式还较为落后,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上,导致参加培训的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重视,在培训过程中学习态度不积极,只是为了完成企业的培训任务,或者得到相关的培训证书。现代企业需要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转变,对现有的管理内容进行创新,增强培训人言培训的积极主动性。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工商管理方面的实战演练,为管理人员积累大量的培训经验,增强管理人员对管理问题的实际解决水平和解决效率。,另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在工商管理培训考核方面的制度,之前的考核更多的是以笔试的方式进行,这种考核方式只能实现对管理人员理论知识方面的考核,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更多的是为了培训管理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这种传统的培训考核方式很难取得理想的考核效果。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需要将其与传统的培训模式加以区分,不能依照传统的考核模式来检验工商管理培训的培训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人员难以将自身的综合素养充分的发挥出来,最终导致培训失去原有的工作和意义。

四、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措施

1.提高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度

为了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需要建立专业性的培训管理结构,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首先,企业可以在日常工作活动中经常开展关于工商管理方面的活动,增强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加大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帮助企业正确看待工商管理培新。只有企业领导提高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重视度,能够使企业员工在工商管理培训工作中有足够的重视,保证之后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有足够的积极主动性。其次,企业需要提高加强在工商管理培训方面的培训力度,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培训环境进行适当的改善,建立专门的培训基地,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增强工作人员培训的积极主动性。企业要提高对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培训意识培养的重视度,增强企业员工工商管理培训的责任意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将自身的潜能充分的挖掘出来,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最终提高企业的实际管理能力。

2.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师资水平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升,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必须要对工商管理培训的师资方面内容有足够的重视。完善的师资团队建设,必须要配备科学合理的师资系统,严格选择工商管理培训方面的老师,建立工商管理培训师资认证体系,从管理水平、思想道德、专业素养等多个方面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培训老师进行考核,只有保证老师的各项考核内容合格之后,才可以为员工开展相应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另外,企业还需要对工商管理培训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保证其一直有先进的教学方式,能够与时代的发展有效结合在一起,制定出新颖、高效的管理教学方案。企业在教师招聘渠道方面还需要适当的扩宽,选择多种培训方式,吸引更多的在培训方面的人才专家。企业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强与其他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积累,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实际管理水平。

3.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培训模式进行优化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有着复杂性的特点,在培训过程中有着非常繁重的任务。就企业而言,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有效进行存在较大的难度,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挑战性非常大。只有不断优化工商管理培训,才能使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获得显著的提升。在进行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内容方面的改革,工商管理培训与企业其他方面的培训相比,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企业需要对工商管理培训内容进行适当的创新。培训老师可以选择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要提高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有效结合。另外,还需要建立和健全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相应考核制度,保证考核标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好培训人员的考核工作,增强管理人员接受培训的积极主动性。对现有的考核内容进行完善,使得考核方式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去发展,端正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对考核的意义有正确的理解,保证考核人员的能够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增强其管理水平,将管理人员向着全面化的方向去发展,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对现有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培训方式进行完善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有着高层次、高质量、复杂性高等方面的特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人员在进行课堂教学培训时,需要与自身实际情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对现有的培训方式进行改善,使得传统的培训方式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去发展,保证课堂教学的多方位以及多渠道性。在实际的工商管理培训中,可以通过职业发展规划、案例、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来天宫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工商管理培训的认知度。比如职业发展规划,可以制定十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如未来十年的职位、薪资、对企业的贡献度等。讲师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可以借助松下公司企业的相关的发展规划,早在1950年,企业就已经将发展规划做到2200年,讲师通过这方面的案例,能够更好的引导员工对企业管理有清楚地认识和了解,保证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

5.企业领导以身作则

为了保证工商管理培训更有效的展开,企业领导需要以身作则,提高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员工对工商管理培训有重新的认识。在实际的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企业领导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到培训工作中,也可以将工商管理培训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企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感受到企业领导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度。在完成工商管理培训之后,企业领导还可以组织员工进行培训经验总结,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学习,鼓励员工对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优点和不足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6.做好整个培训周期的规划和调整

首先,在培训前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培训的讲师需要得到企业高层的认可,获得企业高层的全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之后的培训可以实现理想的培训效果。在培训前,培训人员需要对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式有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在培训内容方面,需要对培训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借鉴其他企业的培训经验和以往的培训经验,详细的备案培训的内容以及重点。还需要做好培训内容的改善和优化工作,保证培训内容与现阶段市场实际情况以及需求相一致,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其次,在培训过程以及培训后考察方面,目前企业对于培训过程以及培训考核缺乏足够的重视,往往再完成考核之后没有对成果进行考核。实际上,工商管理培训的考核主要是对培训工作有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因为工商管理培训的对象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并非企业单个员工,因此,工商管理培训考核是十分必要的。最后,在工商管理培训人员方面,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工商管理培训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为企业之后的发展打基础,虽然现阶段企业有着足够的人才资源储备,但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是离不开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的支撑,需要提高对高素质人才的重视度。

五、结束语

现阶段虽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首先,提高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度,其次,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师资水平,再次,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培训模式进行优化,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还需要对对现有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培训方式进行完善,企业领导需要以身作则,做好对整个培训周期的规划和调整,保证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能够达到理想的培训目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艺潼,杨玉娟.浅谈工商管理培训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意义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6,01:72-73.

[2]胡锦,方明.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oL].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9).

[3]刘杰.如何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J].经营管理者,2016,28:208.

[4]张霞.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经营管理者,2017,03:155.

[5]刁肇明.试述如何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J].现代国企研究,2017,02:51.

[6]尹斯琪.从人才培训方面浅析如何提高企业工商管理水平[J].商场现代化,2013,28:133.

[7]陈蕾.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策略探讨[J].企业导报,2014,18:122+120.

工商管理的就业意向篇8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加强、水平

1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意义

工商管理培训是指通过学习金融、财务、营销、经济法、国际商务等知识,并提高管理人员在其岗位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手段,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关键是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竞争实则是管理人员素质的竞争。提高管理水平则是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这就需要依靠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来实现。而在我国市场经济深入推广的环境下,工商管理培训更是极具意义。

首先,工商管理培训是提高企业干部素质与管理能力的需要。据调查,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人员的学历总体偏低,同时还有部分人员不是科班出身,因而不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与技能。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培训,不仅可以弥补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空缺,还可以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管理能力。其次,工商管理培训是适应时展的需要。随着我国加入了wto,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已面向世界,同时,竞争也显得更为激烈,从而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发展形势。面对这样的环境转变,不断加强工商管理培训,培训出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才可能不断地更新能力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形势,紧跟时展的潮流。最后,工商管理培训是企业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以顺应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工商管理培训正是实现企业转变机制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培训以帮助领导干部驾驭企业从而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外,国家所确定的企业管理干部的新要求,也以工商管理培训为内容,以达到先进的企业管理水平。从这一角度来看,工商管理培训又是一项极具社会意义的工作项目。

总而言之,通过工商管理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掌握先进的管理理论知识与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改善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的管理与社会、并与世界接轨。加强工商管理,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2目前工商管理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就我国企业目前的工商管理培训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企业领导往往会忽视管理培训,并认为培训是不必要的,使培训得不到有效的开展,有些领导甚至会借故推托不参与培训。二是培训的师资相对落后。如果企业没有形成一支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就很难为培训取得成效提供保障。目前的工商管理培训在师资方面的力量非常薄弱,主要表现为教师学历低、教师相对缺少企业实践经验、业务素质低等。三是培训方式单一。当前工商管理培训仍然以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开展,形式、内容单一,培训难以取得良好成效。四是培训考核方式滞后。传统的培训考核方式与传统的学校教学考核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往往都是以简单的笔试考核为标准,也同样会造成应试培训的结果。

3加强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

鉴于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从新的高度上重新审视工商管理培训,针对现存的培训机制中存在的滞后问题而探讨加强培训的方式也是势在必行的。

第一,转变理念,加强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要加强工商管理培训,首先要端正领导、员工等对工商管理培训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培训意识,从根本上加强培训意识。而提高对培训的重视又必须先从领导干部内部抓起,只有在领导干部内部端正了对培训的态度,才有可能在全企业范围内开展培训工作。而干部领导层则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分层次地对员工进行宣讲,使员工明确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无论是领导或是各层员工,都应该转变观念,一改过去“培训无效益”的观念,把工商管理培训当作一项投资,增强管理培训工作的紧迫感与责任感,认识并理解只有开展工商管理培训才能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进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总之,要拓宽视野、重新站在开发人力资源的角度上,深刻认识对全企业员工进行全方位开展工商管理培训的现实重要性。

第二,要增强师资队伍建设。可以说,改善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关键就在于师资水平。提高培训师资质量,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工商管理教师资格的认证体系。对申请工商管理教师资格必须有一个严格的认证过程。应从思想政治、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查评估。对已取得资格认证的培训教师,也要对其展开有计划的培训学习工作,使教师在了解时代管理动态与最新成果的前提下,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从而探讨出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拓宽教师的来源渠道,广泛吸纳国内外的管理专家人才。同时,多参与国际形式的工商管理交流会,交流管理培训心得。另外,通过鼓励培训教师开展课题调研也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除此之外,提高培训教师对培训对象的责任感与积极性也是很有必要的。总之,通过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开展工商管理培训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三,深化改革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相对来说,工商管理培训层次高、内容复杂且任务重,培训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改革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是必要的。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培训要求培训方式向多元化与现代化实现转变。随着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工商管理培训也应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把培训工作现代化。此外,培训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实施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讲座式教学等等。通过培训可以弥补干部的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但也有人提出理论知识无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因而,理论联系实际也是培训的重点。除了实现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有侧重地确定培训内容也很关键。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管理人才对培训也出现了个性化要求。有人强调理论思辨能力的培训,也有人强调管理技能的培养,需求各不相同。因而,培训的内容应当有针对性、有启发性,还要求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新培训的内容,将培训内容专业化、时代化。

工商管理的就业意向篇9

粤商企业大多认同“低调、务实、进取、自我革命”等价值观念为其主要文化特色,这种文化不仅表现在企业的对外宣传和形象塑造上,也体现在企业的内部员工管理上。

﹙一﹚温和包容的人本管理主义特色粤商主体集中于岭南,水乡文化培养了粤商温和包容、讲求和谐的思想理念。和谐既是粤商文化的内核,也是粤商重要的性格特征。在粤商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虽然竞争激烈,矛盾冲突时有发生,但粤商企业之间很少出现互相倾轧的现象,企业关系虽不能达到抱团合作的境界,但也能做到各自发展、相安无事。与其他商帮相比,粤商对人的态度较为宽容,企业内耗不多,人力资源沟通成本较低。在企业用人问题上,粤商企业可以有效融合外来员工,营造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在粤商企业,本地户籍不是身份特权的象征,能力和业绩是获得企业肯定和奖励的唯一标准。粤商企业大多经历了市场洗礼,深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作用,所以“能力”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粤商企业对能力的定义是“使公司达到商业目的和保持竞争力的才能”[23]。根据这一目标,粤商企业在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等各个人力资源管理环节无不把“能力”放在第一衡量标准的位置上。也正因如此,粤商企业中广东籍员工数量占全部员工的比重不足18%,其中外省籍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占到60%以上[24],其包容、重能的思想可见一斑。

﹙二﹚低调、合作、严谨的规范管理主义思想粤商给人的印象是富庶但不奢华,稳健而不急躁,埋头实干、低调是粤商企业的外在形象,体现在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上,粤商企业谦和低调但踏实严谨,在管理细节上注重规范性管理。从粤商企业发展历史看,广东人具有尊重权威和在能人的带领下进行良好合作的精神。在企业家精神的引领下,人才的聚集、使用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广东企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基础。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广东第一代创业者逐步退出管理舞台,第一代企业家的精神感召也不再是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唯一力量,对更多优秀人才的吸引和使用需要走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的发展道路。目前粤商企业的第二代接班人已经登上历史舞台,73%的二代企业家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而且大多拥有海外留学背景,在延续家族管理模式的同时也为规范管理手段的运用开拓了空间。75%的二代企业家表示在接手企业后会进行变革,78.6%、57.1%和42.9%的二代企业家表示要变更管理模式、更新公司的管理团队、进入新行业和加强品牌建设[25]。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粤商企业越来越注重培训制度、绩效管理制度等规范性管理方法的使用。77%的被调查企业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表达清晰,70%的企业可以做到将这些价值理念体现在管理制度和手段上,并且有80%的企业能够和员工就发展方向达成共识,形成企业与员工间的共同理念。这些数据都说明粤商企业在发展目标和路径上已经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企业发展的盲目性、随意性大大减少。还有61%的企业建立了工会,7%的企业开始尝试集体谈判的劳动关系调整模式,对于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积极作用的认可程度也达到了67%。在薪酬制度方面,有明确的分配制度和标准且能明确告知员工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的70%;有明确绩效制度且能定期通告工作业绩的企业占80%。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为粤商企业赢得了稳定优质的人力资源,也为粤商企业进一步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低成本导向的功利主义用人色彩20世纪90年代后,粤商企业在“敢为天下先”、锐意进取的精神感召下,利用当时市场经济上不成熟、商品仍处于短缺的环境,迅速地取得了较大的竞争优势,也形成了对固有成功模式的依赖。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很多中小型粤商企业仍因循着过去固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还没有完全树立将员工视为资源的理念,虽然越来越强调规范管理主义思想,在工作流程、工作环节管理上强调用人的专业性,但还远没有把员工看做是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最根本资源,而是普遍将员工视为成本、缺少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淡季裁员、旺季招人”,粤商企业所不断经历的“用工荒”暴露了粤商企业涌动多年的经营缺陷和战略短视。这种把员工视为“时令性”资源的功利主义做法只是短视的“务实”,长期看粤商企业很可能忽视了员工离职的经济补偿、经济好转需要重新招聘造成的长期成本,业绩无法迅速好转以及员工士气、工作效率下降等问题。

﹙四﹚进取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分化在广东经济发展初期,粤商的草根性格表现得尤为突出,没有太多条条框框,也没有太多的顾虑,“敢为天下先”“敢饮头啖汤”“唔得返广东”都是粤商企业大胆进取的鲜明写照。但是,随着广东经济的飞速发展,粤商声名鹊起,粤商企业的精神压力也在逐渐增大,在管理思想和管理战略上开始出现进取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分化。一部分粤商企业基于过去的成功而变得过分自信乃至自负,并滋生出害怕光环消退的畏惧心理,而变得患得患失、思维固化,不再具有当年的艰苦创业激情,逐渐丧失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但另一些具备较好市场品牌形象、拥有较好经济实力的粤商企业开始反思低调的真正内涵,不断挖掘二次创业的激情,从全球视野重塑企业强势文化特征。从粤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在鼓励创新方面,广东占优势的传统产业中创新表现较为突出的企业不足50%,现有产业技术水平不够高,缺乏发展后劲,经济活力不足。目前,粤商企业正处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其赖以成功的卓越、平等、尊重、关心、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必须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提升,积极营造鼓励进取、创新的文化氛围,固步自封只能陷于倒退的泥谭。

二、粤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

一个好的管理应该是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优劣也必须通过管理绩效做出适当评价。本文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和“约束”功能,从粤商企业薪酬竞争力、员工发展空间、人际关系和管理手段激励效应等四个方面对粤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作出评价,拟找出粤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优势和不足。

﹙一﹚粤商薪酬竞争力评价薪酬一向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激励手段,薪酬竞争力的高低意味着企业竞争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潜力的大小。由图1可以看出,无论是低端还是高端收入,以广州、佛山为代表的粤商企业的薪酬水平均未见突出优势,其中以本地企业家为主的佛山企业更是处于明显劣势。普通员工的薪酬水平一般由中位数来定,以广州、佛山为首的粤商企业普通员工每月薪酬水平3000元不到,比深圳低1000元,比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低近1500元左右,因此粤商企业遭遇用工荒也就不言而喻了。粤商企业正面临转型升级,需要高端人才的支撑,但在75分位上的月薪水平也大大低于其他地区,与北京、上海的差距超过2000元,竞争力大大下滑,企业急需的高端人才短缺也就成为必然,长期以往势必会威胁到粤商企业的持续发展。从薪酬竞争力满意度调查结果看,满意度得分也只有3.7分,属于人力资源管理满意度评分中分数较低的一项。各满意度所占比重中,满意度在4分以上的企业只占57%﹙满意度为5分制﹚。粤商企业大都以本土企业家为主,以民营经济为主,对外资吸引不足,长期与国际资本疏离,与国际市场脱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缓慢,所以薪酬水平的提高空间有限,对人力资源的吸引不足。粤商企业在发展中也必须防止因薪酬竞争力的丧失而遭遇“用工荒”和“转型难”的两面夹击。

﹙二﹚员工发展空间评价对人力资源的吸引,高薪固然是关键因素,但员工未来的成长和发展空间也越来越为人所看重。粤商外来员工多,人员流动性较大,企业要吸引和留住外来的优秀人力资源尤其要考虑未来发展空间问题。企业在员工自由和发展方面的管理绩效主要体现为合理的内部晋升制度、卓有成效的培训体系、职业生涯的设计等三个方面。一个合理的内部晋升制度等于提供了一个自我实现的广阔空间,员工的归属感、认同感也会由此产生。培训不仅是让员工紧跟时代的步伐,满足工作的新要求,也是为员工树立自信心,让其在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目标,这样在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了价值。而帮助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在于为员工在公司中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和道路,并且提供长期而系统的培养计划和方案,满足员工成就和发展的需要。通过调查,粤商企业在员工发展空间上所得到的绩效评价结果如表3所示。从各项的整体满意度评分来看,基本处于良好状态,员工对企业的发展拥有较强的信心,也意味着粤商企业有能力为员工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员工对自身未来职业发展前景也拥有比较高的满意度,达到4.09分,说明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实现双赢的预期处于良好态势。在工作自方面,员工对粤商企业的满意率较高,也说明企业为员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和探索空间,是实现员工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员工培训上,70%的员工给出了较高的满意度评分,但在满意度评分上低于其他三项指标,说明粤商企业在培训上还有更大空间可以挖掘。

﹙三﹚人际环境评价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粤商自古以来就有低调、务实、亲和的文化传统,粤商企业虽然延续着家族管理模式,对非家族成员的管理也不乏温情,与粤商谦和、低调、包容的人文主义精神相呼应。温情管理模式强调管理应该是更多地调动人性的内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企业快速发展。粤商企业在商言商,在利益关系界定清晰的前提下,较为注重通过民主、亲和的管理手段对员工的内在积极性进行调动和激发。调查结果﹙见表4﹚显示粤商企业体现出较明显的温情主义管理模式特色。粤商企业在亲近感、鼓励交流、信任感和解决矛盾的积极性等方面的员工认同率较高,满意度得分均在4.2分以上,8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粤商企业有较好的亲近感、交流自由度和信任感,70%的被调查者认同粤商企业在处理矛盾时的积极态度。

﹙四﹚员工工作的稳定性和保障性评价从粤商企业中的高管对工作稳定性进行评价的结果看,满意度达到了4.39的较高分数,工作条件满意度也到达了4.32。说明人力资源管理对粤商企业核心人员的服务得到了较高评价。但另一方面,粤商企业又深受员工高流失率的困扰。早在2004年,科龙公司就因为拥有mBa学历的管理人员高达43%的流失率而引起业界深思,到现在粤商企业已普遍感觉普通员工流失率难以控制。在企业面临人员流失困扰的同时,很多粤商企业因受经济形势的影响也在开始裁员,员工工作的稳定性也在变弱。裁员固然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正常问题,但大幅度的裁员则值得企业反思,裁员幅度过大容易对企业员工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

三、结论与启示

粤商企业人才凝聚力不够,尤其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和领军型人才,人才吸引力和储备不足已成为制约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但当前的现实是中国劳动力市场正经历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员工流失率不断攀升的困境。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粤商企业要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实现宏大的人力资源战略,就必须重新反思粤商文化的实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全面创新。

﹙一﹚着力于粤商文化传承与提升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粤商文化中勇于拼搏和海纳百川的胸襟是粤商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理念和管理特色所在,人力资源管理应在粤商精神的传承与提升方面做好制度保证。但粤商文化中务实、低调的内涵和标准应当进一步明确,界定不清就反而成为急功近利、闭塞迟钝的代名词。务实应当是一种基于企业战略目标和绩效管理标准的明确的行为模式,一个有正确的战略、明确的执行标准的企业才是一个务实的企业。低调也不是不言不语、拒绝交流和传递,而是要以敏锐的思维和开放交流的良好能力来提升粤商品牌。

﹙二﹚粤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更新粤商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从“短期导向、降低人工成本为主”的初级管理理念向“规划性、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个动作都与企业战略紧密相连,每一个决策都是出于对企业战略的实施,防止因缺少战略规划导致的盲目招工、盲目裁员等无谓的成本消耗。这种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与粤商灵活、务实的文化底蕴相一致,适应性较强。

﹙三﹚关键岗位薪酬水平的倾斜性提升薪酬是人才激励的根本,也是最直观、最基本的竞争手段。但粤商企业集中的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利润空间狭窄,使粤商企业在薪酬提升上很难有较大的拓展,而转型升级毕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增加薪酬水平的竞争力才是当务之急。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明确企业关键岗位,对这些关键岗位的薪酬水平给予一定倾斜,比如定位在75分位数的位置,保证这些岗位上的核心人员在薪酬与福利待遇上的竞争力,并通过企业培训和员工职业生涯计划等措施防止核心人员的流失。对其他非核心竞争力岗位可以通过工作再设计进行缩减,薪酬标准可以保持在市场价位的中位数或略低些的水平,不追求所有岗位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这样可以缓解为提高薪酬竞争力而导致的总成本上升的压力。

工商管理的就业意向篇10

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分析

企业工商管理人才需求量的确定,需要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和行业竞争者人才需求水准等指标进行综合判断。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分析,主要从四个层面着手,分别为需求数量的确定、需求范围的界定、需求层次的划分和需求方向的锁定。

1.需求数量的确定。近年来,随着企业发展规模和数量的不断扩充,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就企业工商管理人才需求数量的确定而言,企业既可以按照劳动效率、设备、岗位和比例来进行需求定员,也可以按照数理统计、概率推断、排队论来进行需求确定。

2.需求范围的界定。各行各业对工商管理人才都有一定的需求,只是不同行业对工商管理人才所具备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首先,就服务业而言,其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且能够对客户管理和团队文化建?o实施有效协调的中层管理人才;其次,就采矿业而言,其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既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能源知识、专业技术和基层实践经验的技术性工商管理人才;最后,就金融业而言,其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抗压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3.需求层次的划分。在需求层次上,大部分企业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人才都是本科毕业生,而对工商管理专业专科毕业生、硕博研究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另外,在高校的批次和知名度上,企业更愿意聘请重点高校的毕业生,而地方性高校毕业生则处于劣势地位。

4.需求方向的锁定。首先,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决定了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其次,从企业运营的侧重点来看,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方向可以细分为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以及采购管理等;最后,不同的行业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不同,同一行业不同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也存在差异性。

二、开展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实现对企业运营成本的控制,提高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企业工商管理人才能够对企业的资源配置和业务流程规划进行统筹兼顾,一方面,通过精简设计业务工作流程,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对各类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来实现合理分工,从而实现对企业运营成本的控制。

2.加强对企业运作方向的指引,提高发现企业错误的及时率。首先,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营销方案实施前,会对市场外部环境、竞争对手情况以及企业自身优劣势进行调研和分析,从而为加强企业运作指明了方向;其次,企业运营中出现纰漏或差错时,企业工商管理人才能够准确定位,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3.提高员工管理的有效性,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不仅可以对员工进行合理规划,从而提高员工管理的有效性,而且还能够通过设置激励制度、协助员工制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实现对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的激发。

4.实现企业运营同企业财务状况的统筹,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维系企业运营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就是资金的有效循环和安全流动,如果企业的资金链出现中断,则企业势必要遭受重创,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能够对企业的资金流向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从而提高企业资金运转的可靠性。

三、当前我国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现状

1.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落后。传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下,工商管理人才思想落后,缺乏创新意识,在面对困难和问题时,缺乏决断力,害怕风险和承担责任,由此致使企业工商管理人才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缺乏科学定位。很多高校在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进行培养时,缺乏精确的目标定位,从而导致人们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认识还停留在知识面宽、专业技能薄弱的层面。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缺乏科学定位,不仅不利于人才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还限制了工商管理人才综合技能的提升。

3.课程的设计与企业实际发展需求脱轨严重。工商管理人才的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脱轨问题严重,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课程设置的精细化程度过高,从而忽视了工商管理人才的全面发展,加剧了人才培养的畸形发展;另一方面,工商管理人才所参与的社会实践和实习也具有单一性,从而致使短时间内无法快速成长为企业所需要的全能型人才。

4.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落后,抑制了工商管理人才的全面发展。高校在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由于师资队伍建设落后而致使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发展受限的情况比比皆是。在高校师资队伍中,很多教员缺乏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切身的实践研究,从而致使教学内容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且内容设计生动性不足。

5.企业工商管理人员的实践经验不足。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主要在企业从事人事管理、营销策划、市场分析以及行政管理等工作,所以实践经验丰富、管理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强的工商管理人才更能够受到重视,但是很多工商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且不愿从基层岗位做起,从而失去了专业优势。

6.企业工商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创新意识,且专业素养不高。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面临着诸多的风险,要想长期屹立不倒,则需要企业管理者要时刻保持创新意识,企业工商管理人员也不例外。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工商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创新精神,且专业素养较低。

四、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强化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从高校和企业两个层面出发,从而才能够有效实现企业管理人才由高校学生向企业职业人的角色过渡。

1.高校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1)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首先,高校教师要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学会利用实践经验和成功的企业案例来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其次,将工商管专业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放在创新性思维模式的拓展上,从而为工商管理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要求奠定基础;最后,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工商管理人才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2)加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实践教学。首先,增加企业管理模拟环节的教学设置,从而让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方法来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问题,避免思维模式的僵化;其次,积极引导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进行社会实践,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最后,加强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和创新,为工商管理人才提供真实的实习平台。(3)对工商管理人才进行教学目标定位和职业规划设?。首先,高校要以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为导向,来进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置,从而提高工商管理人才与企业需求的匹配性;其次,加强教师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职业规划的设计,从而引导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向着高级管理者的规划目标迈进。(4)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学习热情。首先,加强高校师资力量的扩展,不断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优秀管理者到高校执教;其次,要发挥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引导、教育作用,鼓励教师发挥个人力量为工商管理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或实践机会。

2.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1)加强对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专业素养的培训和考核。对于新入职的工商管理人员而言,由于其管理经验不足,且对企业的发展情况了解得不够全面,因此要加强对该人群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基层实操工作的训练;对于初级工商管理人才而言,要重点培养其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项目实践能力,从而为其成为中高级管理者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中高级工商管理人才而言,一方面要提高其对初级管理者的培训和指导,另一方面要加强其战略决策能力和战略合作沟通能力的提升。(2)分层对理论型和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进行目标设置。首先,要依据企业工商管理人才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和实践技能情况,对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进行层次性划分,分别为理论型工商管理人才和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其次,对理论型工商管理人才而言,企业所设定的培养目标为加强工商管理人才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的能力;最后,对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而言,企业所设定的培养目标为加强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