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十篇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十篇

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4:05

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篇1

第一条为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可追溯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产品的包装和标识活动应当符合本办法规定。

第三条农业部负责全国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支持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科学研究,推行科学的包装方法,推广先进的标识技术。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经费纳入年度预算。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在农产品包装和标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农产品包装

第七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用于销售的下列农产品必须包装:

(一)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认证的农产品,但鲜活畜、禽、水产品除外。

(二)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需要包装销售的农产品。

符合规定包装的农产品拆包后直接向消费者销售的,可以不再另行包装。

第八条农产品包装应当符合农产品储藏、运输、销售及保障安全的要求,便于拆卸和搬运。

第九条包装农产品的材料和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物质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

包装农产品应当防止机械损伤和二次污染。

第三章农产品标识

第十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包装销售的农产品,应当在包装物上标注或者附加标识标明品名、产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名称、生产日期。

有分级标准或者使用添加剂的,还应当标明产品质量等级或者添加剂名称。

未包装的农产品,应当采取附加标签、标识牌、标识带、说明书等形式标明农产品的品名、生产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名称等内容。

第十一条农产品标识所用文字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标识标注的内容应当准确、清晰、显著。

第十二条销售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质量标志使用权的农产品,应当标注相应标志和发证机构。

禁止冒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质量标志。

第十三条畜禽及其产品、属于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农产品,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标识。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十四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对其销售农产品的包装质量和标识内容负责。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包装和标识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四十八条、四十九条、五十一条、五十二条的规定处理、处罚:

(一)使用的农产品包装材料不符合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的;

(二)农产品包装过程中使用的保鲜剂、防腐剂、添加剂等材料不符合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的;

(三)应当包装的农产品未经包装销售的;

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篇2

关键词 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标识;推广措施;问题;对策;陕西咸阳

中图分类号F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2)17-0290-01

咸阳市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耕地面积41.54万hm2,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近年来,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县环评为突破口,以无公害农产品一体化认证工作为抓手,强力推进全市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标识推广工作。笔者就咸阳市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标识推广工作中的一些措施、存在的问题予以探究,并对加大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标识推广力度提出一些对策。

1推广措施

1.1广泛宣传,提高认识

利用科技之春、跟集赶会、进村入市、印发资料、举办培训等多途径多方式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无公害农产品包装、标识所做的规定,使公众进一步了解加贴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标识表明有关农产品符合质量安全标准,是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的身份证;农产品加贴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进入市场以后,可以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责任追究。同时,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售价比同类未经认证产品高10%左右,加贴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标识可以实现农产品质量升级、市场增值[1-2]。

1.2把握时机,加大力度

一是政策环境好,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部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要求大力发展“三品一标”,不断提高“三品一标”的公信力和品牌形象,积极推动获证企业依法规范包装标识。二是发展空间大,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农产品贮藏加工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群众消费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分级包装上市销售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农产品包装标识既是生产者或销售者宣传、营销的一种手段,也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依据,已成为农产品上市销售的基本条件。三是推进基础实,全国各地相继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贴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标识有利于农产品便捷入市和质量安全追溯[3-5]。

1.3强化措施,积极推进

为切实做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标识管理,提高获证产品贴标率,咸阳市启动了“农产品标识计划”,力争到2012年,实现全市农产品标识覆盖率达70%以上,县级重点批发市场农产品标识覆盖率达80%以上,咸阳城区重点批发市场农产品标识覆盖率达85%以上,通过认证的农产品标识覆盖率达100%。同时把全市获证产地作为产地标识准出示范基地,在全市超市实行标识准入管理。市、县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产地、生产企业、市场上的农产品包装标识进行监督检查,对未按规定标识和冒用、虚构质量标志的行为,依法处罚。开展标识考评,对实施产品标识标注内容、产品包装编码等标识管理情况进行统一考评,并公布考评结果,对按规定购贴标志的企业和个人进行适量的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

2存在的问题

2.1投入不足,发展缓慢

“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是一项政府行为,由于各地政府重视程度不同,扶持政策力度不同,导致各地无公害农产品发展不平衡。尽管各地也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由于市、县没有配套奖励政策,直接影响了政策的推行。

2.2机构缺失,监管困难

虽然咸阳市编办已批复成立全市13个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但目前大部分县市区仍未组建队伍,工作人员多为兼职,表现为“兼而不专、专而不精”,较难适应无公害农产品发展需求,监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2.3宣传不够,认知偏低

目前,无公害农产品作为优质安全品牌在市场上已有明确定位,但由于宣传及品牌打造工作滞后,消费者接受程度不高,优质优价率不高,从而影响了企业贴标积极性。此外,标识订购基数较大,有效期短,会增加企业成本,导致企业不愿多投入,尤其是生产量较大的产品比较费钱、费工。

2.4市场制约,回报不高

虽然市场上对无公害农产品前景看好,但企业申报的检测费用较高,且大多数无公害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优势不明显,从而影响了企业申报的积极性。另外,虽然市场准入制度实施多年,但市场上并没有把是否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作为入市的首要条件,降低了无公害农产品在企业生产、经营上的地位,也降低了企业的申报积极性和购标、贴标率。

3对策

3.1项目拉动

按照生产基地规模化、产地环境无害化、生产加工规范化、产品流通标识化、质量管理制度化、生产经营产业化的要求,启动无公害农产品全程标准化技术应用项目。通过项目的示范拉动作用,进一步推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并依托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推广,在全市逐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的管理机制。

3.2执法联动

加大农业行政执法监管力度。采取日常管理与突击检查相结合、规范管理和查处违法案件相结合、常规整治与专项整治相结合的方法,对农资市场进行整治,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加强对用标单位的用标行为监管,对市场上农产品包装标识进行监督检查,严禁未按规定标识和冒用、虚构质量标志,全面加强质量监管和标志管理工作。

3.3宣传带动

继续引导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企业积极参加杨凌农高会、省市农洽会等各类农产品交易、推介活动。要求参展的无公害农产品企业在展会上要全面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宣传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提升无公害农产品形象。同时组织品牌响、信誉好、影响大的无公害农产品编印成宣传画册,向社会广泛宣传,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品牌的公信力,使群众信赖无公害农产品,企业主动加贴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从而进一步提高标志使用率。

3.4市场推动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是最大的动力。建立农产品包装标识制度,是实施农产品追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防止农产品运输、销售或购买时被污染和损害,培育农产品品牌,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对农产品进行包装、标识,有利于消费者快速识别,也有利于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是农产品销售发展的必然方向。

4参考文献

[1]杨瑛,王鹤平,李蔓莉.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标识监管措施和对策初探[J].农业质量标准,2007(2):17-18.

[2]莫丽红.广西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3]杨曙辉,宋天庆.我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现状及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5,24(3):42-45.

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篇3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认真落实“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品牌农产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全程监控,突出重点,标本兼治,集中整治,依法查处,积极推进品牌农产品产地环境洁净化、生产过程标准化、包装标识规范化,确保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工作目标

(一)及时发现并消除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有效整改和依法查处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树立和维护品牌农产品公信力。

(二)有效增强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水平。

三、检查内容

全面监控品牌农产品认证管理及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一)生产经营规范性。按照“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的要求,调查产地环境质量、区域范围及周围污染源受控情况,掌握重点区域的农业环境变化趋势;了解获证单位的生产操作规程和相关标准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生产操作行为;查阅获证单位是否建立生产记录并按规定对生产记录进行档案管理,查看生产记录内容是否完备,评估生产记录的真实性。

(二)产品质量安全性。狠抓原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检查,从源头上保障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检查获证单位是否使用禁(限)用农(兽)药;农(兽)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是否符合相关准则,绿色食品获证单位是否执行原料(饲料)订购合同;采收、屠宰或捕捞是否符合农(兽)药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的要求;原料及投入品贮存是否有专人管理和适宜场所。同时,对生产基地、销售市场和加工车间(仓库)的品牌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针对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依据相关法规和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三)包装标识合法性。检查获证单位是否已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对农产品包装标识的各项规定,重点检查必须包装的品牌农产品是否经包装后上市销售;产品或包装上是否标注标志和发证机构名称;标称品牌农产品的产品其证书是否有效;是否存在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等。在包装标识检查过程中,应针对当前假冒认证标志现象比较严重这一突出问题,加大市场监察力度,严厉查处假冒品牌农产品行为,维护品牌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公信力。

四、时间节点及任务安排

(一)成立检查工作组、制定检查计划:20**年5月5日前,各区县农委(包括**食品集团公司产业部)成立专项检查工作组,根据本辖区内品牌农产品生产企业的数量(见附件1)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查计划,并报市农委市场与信息处。按照本方案要求,负责开展本地区、本行业所有品牌农产品的专项检查工作。

(二)实施现场检查:20**年5月6日至5月31日,各区县农委(包括**食品集团公司产业部)根据检查计划,按照专项检查表(见附件2)的要求实施现场检查,每个现场检查小组至少由2人组成。

(三)抽检产品质量:20**年5月5日至5月31日,由市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统一安排相关质检中心,对所有品牌农产品(当季无鲜活产品的除外)进行抽样、检测。具体产品名录、检测标准和判定标准等由市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另文下达。

(四)专项检查情况汇总:20**年6月1日至6月6日,各区县农委(包括**食品集团公司)将本辖区的现场检查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区县品牌农产品现场检查总体情况、存在主要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整改情况);相关质检中心将产品抽检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承担抽检农产品的总体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原因分析及建议)。20**年6月6日前各区县农委(包括**食品集团公司产业部)将现场检查汇总分析及填妥的专项检查表,质检中心将品牌农产品抽检情况汇总分析及产品检测报告报送市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市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对全市品牌农产品专项检查的总体情况汇总后,于6月10日前报市农委市场与信息处。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各单位应高度重视此次专项检查,要站在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专门力量,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迅速开展检查工作。同时,要主动向政府汇报,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通力合作。

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篇4

【关键词】蔬菜标准园管理

1.蔬菜标准园投入品的采购

依据农资使用的季节性、集中性,掌握和调节库存量变化,首先制定蔬菜标准园投入品储备定额使储备经常保持在合理水平,然后依据生产部门的月度生产计划,供应部门的库存情况。使采购计划既能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又不至于造成新的库存物资积压。

1.1订货采购一般由物资供应部门统一组织

农资采购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库存资金的占用和蔬菜标准园的经济效益,这样可以避免多头采购造成新的库存积压。物资采购时必须严格按照采购原则、采购计划进行采购,保证做到不错订、不漏订,及时准确做好物资货源落实工作。

1.2采购农资商品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到信誉好的,有固定经营场所,证、照齐全的农资商品经营单位去购买。还要看农资商品的外包装。然后索要盖有经营单位公章的信誉卡及发票。如果发现农资商品质量出现问题,要妥善保管样品和商品包装及说明书,及时向工商部门举报,应及时报有关专业部门,对农产品损失情况进行评估,从而为索赔提供依据。

1.3农资商品的外包装

农药要有三证号全、农药类别如杀菌剂-黑色、杀虫剂-红色、除草剂-绿色,杀鼠剂-蓝色、植物生长调节剂-深黄色、毒性以及易燃标志以红字表明、使用范围和防治对象,适用时期、用药量和方法以及限制使用范围、该产品中毒症状和急救措施、安全间隔期以及储存、运输的特殊要求、净重表示、有效期限、生产单位等。注意肥料的成分含量、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号、农业登记证号、生产者或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或批号、所执行的肥料标准编号、警示说明等。种子包装表面的或固定在种子包装物外的印刷品上的重要标注内容包括,作物种类、品种名称、生产商名称和质量指标、净含量、生产年月、警示标志及“转基因”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编号。防虫网有黑色、白色、银灰色等多种颜色。单独使用时,应选择银灰色(银灰色对蚜虫有较好的拒避作用)或黑色,与遮阳网配合使用时,选择白色为宜,网目一般选择22目为宜。

2.蔬菜标准园投入品的库存管理

化肥、农药都要避免高温、潮湿的环境,有的蔬菜种子必须用新种子,有的则用陈种子最好。如何降低种子在贮藏期间的生理和物质代谢速度,使种子的活力尽可能保持较长时间,这就对仓库的分区分类和在库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1仓库的分区分类原则

首先农药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在保管时最好是放在专柜加锁;而且很多农药、化肥分为碱性、酸性和中性,这三种不同性质的农药或化肥,在贮存保管时要隔开存放,距离保持在0.5米以上;农药不能与粮油、豆类、种子以及蔬菜同室存放;乳油剂和烟熏剂农药不能和火柴、机油、鞭炮等易燃易爆物品放在一起,怕曝晒的商品如化肥一般储存在10~15℃的阴凉干燥的库内保管;怕潮湿的商品如粉剂农药和植物调节剂,很容易吸潮结块应划在通风良好的库内保管,怕热的商品如乳剂农药在遇到高温后容易破坏其乳化性能,碳酸氢氨、氨水等氮肥对热稳定性差,容易分解为氨气降低药效,应划在凉爽的库内保管;怕冻的商品如瓶装液体农药、生物肥料当遇到低温后容易结冰,形成块状,或使瓶子冻裂,应在有保暖设施的库内保管。

2.2对库存物资的管理

物资供应部门工作,健全仓储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抓好蔬菜标准园投入品的入库验收、保管保养和出库发放等三方面的管理。入库验收要检查物资的数量、规格、质量、品种等做到准确无误,做到帐、卡、物、资金四相符,商品进仓时查看包装是否完整、牢固,如发现有湿包、破包、破箱、破瓶等现象,要及时分别进行处理;保管保养要求根据理化性质分区分类储存,很多农资对仓储条件如阴凉干燥、通风良好、凉爽、怕虫蚀鼠咬、怕沾污有特殊要求。对各类物资做到上盖下垫、合理堆放、牢固堆放、定量堆放、整齐堆放、方便堆放;出库发放要求严格执行发料须有领料凭证,有领料发料的登记帐目,坚持先进先出的原则。对超储物资应积极调剂,避免因管理不善造成库存物资积压、损坏和丢失。认真做好一年一度的仓库物资的清仓盘点工作。

2.3农业投入设施的投入和回收管理

农业投入设施的循环使用,管理得当可以在降低设施的损耗,减少投入品采购资金支出增加经济效益。如防虫网夏秋季节具优势明显,但在其他季节与露地栽培相仿,甚至影响蔬菜的生长。一般在12月上旬至翌年2月下旬收起网室顶的部防虫网,应根据各地的天气情况及预报,适当推迟揭网可以起到防霜冻的作用,及时揭网防下雪压垮网室。要收网时将网清理干净,捆扎存放,标示好规格、型号,地点应远离热源,防止蚊虫鼠害的损毁和污染。频振式杀虫灯一般5月中旬安装、亮灯、捕虫,10月上旬或10月中旬结束使用,收灯后将灯擦干净用机器随身防护屏将灯体锁好封闭,再放入包装箱内,并用泡沫板垫住下底部,要按照包装箱上的标识放置,严禁平放或倒置。如包装箱损坏,请将频振灯吊于室内保管。

喷灌设备要将水泵及管道中的水全部放净以防冻裂,喷头使用后应拆除转动部分,擦去污物和残水,涂上少许机油再进行装配。管子应按规格类型分别堆放,分层纵横交错,软管要清洗干净,凉干后卷成盘状捆扎存放,存放地点应通风干凉,远离热源,避免阳光暴晒。管路附件、及密封件应按不同规格、型号分类排列架上。

参考文献:

[1]王玢.浅谈企业的库存管理[J].经济师,2008(10):229

[2]程龙杰.浅谈降低企业内部库存的有效途径[J].新疆有色金属,2007,30(4):88-89

[3]购买农资时应注意的问题[J].农业知识,2005(1):12

[4]田伟、孙丽华.如何识别农药标签上的标志[J].现代种业,2004(4):25

[5]李嘉红.农家贮藏化肥注意啥?[J].吉林农业,2007(2):33

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篇5

为进一步提高全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品质之镇”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商务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拱墅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拱政办〔2009〕3号)精神,结合我镇实际,经镇政府研究同意,现就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造运河新城、建品质之镇”的要求,树立全程监管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主线,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建设为载体,以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市场准入管理为重点,探索创建科学、高效、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机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全镇人民吃上放心的农产品。

二、工作原则和工作目标

工作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实施,重点突破、分步推进、强化监管、保障安全”的原则,建立流通领域质量追溯管理机制和生产领域质量追溯管理机制。

工作目标:确定蔬菜和猪肉为首批追溯管理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为重点追溯管理对象。在建成蔬菜和猪肉两大农产品追溯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向水产、茶叶、水果等多种鲜活农产品延伸,建立完善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2009年基本建立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运行机制,实现产地农产品的准出管理和销地农产品的准入管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评价体系,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提升我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

三、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一)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由镇长为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协调及检查考核等工作。下设办公室(设在村镇建设办),负责康桥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的日常工作。各村、社区要成立相应机构,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

(二)职责分工:

1、村镇建设办负责监管与指导各村、社区对农产品生产主体使用农业投入品、产地标识、生产记录档案、农产品包装等工作,突破传统的农业生产操作观念,努力探索质量可追溯模式,实施农产品的准出管理。

2、工商部门负责指导市场举办者建立经营户信用评价体系,监督市场举办者开展索票索证工作,对不履行农产品准入义务、违反不合格农产品处置规定的行为进行监管。

3、卫生部门负责餐饮经营主体采购食用农产品的规范化、索票索证制度等的监管与指导。

4、经济发展办负责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企业按照上级制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中执行标准和操作规范,进行采购食用农产品的监督管理。

四、工作重点

(一)加强流通企业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追溯的规范化管理。本辖区的农贸市场、超市等经营主体,在农产品经营活动中,应当对进场交易者的销售经营主体资格及其进场待交易的农产品质量合格情况进行确认。建立并严格执行分类查验、质量检测、不合格农产品报告和处理、包装标识、档案管理、质量安全专人负责等管理制度,确保交易的农产品质量合格,标识或票据规范。实行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严查不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

(二)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的规范化管理。本地农产品生产企业要按照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科技化和集约化要求,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完整记录农业投入品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情况。推行农产品包装和产地标识管理。建立健全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自律检测制度。

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篇6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对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做好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维护消费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农产品输出大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到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关系到巩固*农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必须清醒地看到,*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还不能较好地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需要,工作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农产品从产前、产后运销到餐桌这一完整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还不健全,各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工作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农产品整体质量安全水平不够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有待于进一步推广,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尚未健全,滥施农药化肥的现象在有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和必要的监管手段不到位,质量监督机制、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等有待加快建立健全,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正确分析形势,认真总结经验,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强化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明确目标,狠抓关键环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产业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为契机,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为支撑,牢固树立“高效、生态、品牌”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优势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工程”,不断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强化监管,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当前,要把关系大众消费安全、农民增收的“菜篮子”产品、出口农产品,威胁质量安全的违禁农药、兽药、渔药及各种饲料添加剂的非法生产、销售、使用以及允许使用的农药、兽药、渔药及其他有害物质残留超标作为监控重点,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关键环节,依法抓好农业投入品监管、标准化实施、市场准入及质量监督等,“*”末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大型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以及超市、专卖店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6%以上。

农业标准化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建立起配套、完善的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菜篮子”产品、出口农产品基本实现生产基地化、标准化,其中90%以上的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培育一批省或国家名牌产品。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明显增强。建成结构协调、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运行高效,能够满足从产地到餐桌各环节管理的检验检测体系。

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建立从产地到餐桌全程监管制度和可追溯制度;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和信用体系,构建完善的产前、产中、产后监管体系。

三、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各地要因地制宜,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修订步伐,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诸环节相关标准的配套、统一。加快对高水平技术标准的研制,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适应性。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实施力度。农产品生产和流通各环节要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积极引用推荐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鼓励采用国际标准或者国外先进标准。加快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化生产(养殖)基地的建设。推广“龙头+基地+农户”模式,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生产(养殖)基地建设与农业科技推广、无公害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良好农业规范试点建设等项目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加强对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的建设和管理,发挥标准化生产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工作。按照《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实施细则》的要求,建立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体系,切实发挥标准化在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秩序和流通领域农产品质量安全中的保障、支撑作用。

四、加强动植物疫病、产地环境和农业投入品监管,严控源头污染

各级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切实加大对动植物保护工程的实施力度,加快无规定动植物疫病区建设,提高区域动植物疫病控制能力。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背景值普查和定点监测制度,尽快开展农田、渔业水域质量普查监测计划,摸清现状,有针对性地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的整治和净化工作。对严重污染已经不适宜生产农产品的产地,要尽快划分为禁止生产区域。同时,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步伐,搞好农村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的处理利用,为农产品产地的生态化、标准化、无害化创造条件。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严格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畜牧法》、《动物防疫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使用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加大对剧毒、高毒农药的监管力度,大力推广高效低残毒农药品种,积极推行配方施肥,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紧紧围绕生产过程控制,适时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确保突出问题能管住、关键措施能到位、监管工作有成效。积极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大力推行农资连锁经营、农资直供等多种模式,加快推进农资信誉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农资监管长效机制。

五、加快农产品质量认证,培育发展品牌、名牌

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对生产管理比较规范、质量保障体系比较完善的生产(养殖)基地和生产加工企业,鼓励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特别是倍受城乡居民关注的“菜篮子”产品,要制定激励政策,鼓励进行大规模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力争通过3-5年的不懈努力,使*省大部分“菜篮子”产品能够获得质量身份证,逐步实现*省农产品的无公害化、品牌化。积极推进种养殖Gap认证、加工领域HaCCp认证及农业投入品认证,逐步形成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为主体,农业投入品认证为补充的认证体系。加快认证国际化,鼓励开展HaCCp认证和iSo等各种质量管理认证,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试点工作。加快培育品牌、名牌,加大品牌整合、市场开拓和诚信体系建设力度,支持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增强整体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发挥市场引导作用,通过展览、展销等形式,不断扩大名牌影响,加快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价格优势的转变。

六、加强农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强化产品质量安全追溯

建立农产品包装标识制度,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实施质量追踪溯源、落实质量责任的基本前提,也是对农产品传统销售方式的重大改革。各地要鼓励农产品实行包装标识上市,让消费者了解产品的品种、产地、生产者、销售者和质量等级等信息。同时,通过规范包装标识,促进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增值。要坚持先易后难、先重点后一般、循序渐进的原则,推行包装标识制度,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和个人要首先进行产品包装标识;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的农产品要努力实行包装标识上市;大型批发市场和超市要积极推行包装标识制度。依法加强农产品包装标识的规范化管理,严厉打击假冒标识行为,切实保护生产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增强科技服务能力

在引进国内外安全生产技术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农业、海洋与渔业科研院所的技术资源优势,组织力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各环节进行科研攻关。要重点引进和研发高效低毒新型农兽药、无害化生产肥料、抗病抗虫新品种;要对土壤改良、渔业水质改善、无公害生产、农产品储藏保鲜、水产品保活保鲜、包装、分级分类、储运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为农产品的无害化生产和流通提供技术支撑。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将安全生产的相关技术组装成农业标准,并细化为简明易懂的技术操作规程,尽快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标准体系。进一步充实力量,加强培训,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为企业、基地、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大力普及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逐步建立产地安全生产信息员制度、渔业工厂化养殖渔药监督员制度、技术服务责任追究制度,探索建立重点企业、基地质量安全监督制度。通过积极有效的技术服务,降低标准化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生产经营者开展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和无害化生产经营的能力和水平。

八、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规范信息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制度,对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全过程监管,尤其要加强对菜篮子产品、出口优势农产品的监督检测。各有关部门要依法制定农产品监测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例行检测和专项监督抽查,并公开监测结果,以指导生产、引导消费。农产品必须监管到企业和产品,防止个别企业、产品出现质量安全问题,给全行业、整个农产品供给带来不良影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对监测不合格的样品要追溯源头,并依法追究生产者、经营者的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交流沟通,做到监测信息共享,避免重复检查和多头执法。规范信息行为,依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建立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制度,不得传播不实报道和误传、谣传,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农业质检体系建设,实施好《全国农业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种植业、海洋与渔业、畜牧业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以配备现代化的检测仪器设备和加强检测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为重点,补充配套,优化配置,健全完善省级质检体系,同时加强市、县级质检体系建设。力争在“*”期间,建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九、加强市场监管,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建设与改造,扶持市场的质量检测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市场的质量抽查力度,监督指导农产品市场履行质量安全义务。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必须依法建立农产品检测室(站、点)和检测制度,开展上市农产品的日常检测;同时,要建立农产品质量信息报告制度和制度,对不合格产品要及时封存,并报告有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理。逐步建立农产品经营企业、运销协会、农民经纪人和运销大户等市场主体的登记管理制度,引导和督促农产品经营者建立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商品备案、质量安全等制度,依法实行农产品包装标识,逐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积极配合兄弟省(市、区)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为外销合格产品提供必要的检验和检疫证明材料。进一步在省内外开展优质农产品市场促销活动,促进“优质优价”机制的形成,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生产者安全生产的积极性。积极鼓励发展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等销售形式,扶持发展电子交易、网上交易、拍卖等现代物流方式。

十、健全执法队伍,加大执法力度

各级要适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任务的需要,全面提高执法能力,切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继续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宣传、学习力度,加快制定配套的实施条例和办法。加强执法人员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训,切实做到公正执法、严格执法和文明执法。强化农业各系统的综合执法,对现有农业、海洋与渔业、畜牧等执法资源进行整合,分别实行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综合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环节多、链条长,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农业、工商、质监等有关部门,要切实搞好协调配合,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努力形成部门各尽其职,各负其责,部门间相互支持,合力监管的工作局面。

十一、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置,减少损失和影响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尽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将安全事故的损失和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机制,对可能存在的农产品质量问题或疫情疫病及时进行通报和处置,防止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处置机制,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细化操作手册,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各种紧急事件模拟演练,不断提高应变和快速反应能力。建立农产品溯源制度,严格农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对包装或者标识不符合规定的一律不得进入市场。推广应用商品条码技术,完善农产品在生产、储存、运输诸环节的流通信息,确保农产品溯源信息畅通。逐步建立缺陷农产品召回制度,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销售商要建立农产品销售信息台账,确保在发现农产品存有或潜在存有质量问题,或可能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时,能及时召回处理。

十二、依法搞好建设,确保投入到位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标准制定、产地环境评价、质检体系建设、标准化基地建设、产品认证、农产品及投入品例行检测和专项抽查、市场准入、执法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必要的投入。各级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经费,用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通过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引导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市场、基地、协会组织等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业,逐步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篇7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抓好我市塑料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塑料污染治理长效机制,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改环资〔2020〕80号,以下简称《意见》)和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办法》(浙发改环资〔2020〕30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推进塑料污染治理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垃圾革命”试点及“无废城市”创建,聚焦塑料制品“流通、消费、回收、处置”等重点环节,突出依法治理,强化源头管控、落实减量治污、规范提升发展,有力有序有效抓实塑料污染治理,为建设高质量美丽金华和浙中大花园提供坚实支撑。

(二)主要目标

1.到2020年底,率先在县(市、区)建成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率达到90%以上,全市塑料垃圾实现“零填埋”“零增长”。

2.到2021年底,50%以上县(市、区)完成“无废城市”建设,全市建成“无废城市”,塑料污染治理基本实现全程管控,基本完成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处置等环节的制度建立,相关塑料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有明显提升。

3.到2022年底,全域建成“无废城市”和“垃圾革命”示范市,全面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化妆品,全市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全面推广塑料替代产品,在塑料污染问题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

4.到2023年底,全面巩固提升塑料污染治理常态长效机制,城乡一体的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塑料污染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打造塑料污染综合治理金华样本。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源头管控治理

1.抓实禁止生产销售塑料内容实施。强化执法监督,落实“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全面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禁止审批、核准、备案上述禁限范围内的塑料制品项目(含新建、改、扩建)(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市卫健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金华海关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2.推进不可降解塑料袋禁限使用。加强对不可降解塑料袋使用监管,开展不可降解塑料袋禁限使用专项整治行动。到2020年底,建制镇建成区及参照管理区域所有商场、超市、书店、药店等重点场所以及餐饮外卖打包服务和组织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1年底,实施范围扩大到全市城乡,全域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3.组织一次性塑料制(用)品专项整治。加强餐饮、酒店等重点领域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监管,全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学校率先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杯)具。到2020年底,全市建制镇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在全市星级宾馆、酒店先行推广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并逐步延伸至其他宾馆、酒店、民宿。到2021年底,全市城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吸管等制品,所有宾馆、酒店、民宿等场所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通过设置自助购买机、提供续充型洗洁剂等方式提供相关服务。(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4.推动“绿色快递”转型升级。以“绿色、减量、可循环”为目标,开展快递业过度包装专项整治,制定并实施减量实施方案。2021年6月前,使用“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到90%,对于已经完成包装的电商快件快递企业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70%,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90%,全市50%的快递营业网点设置快递绿色包装回收装置,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应用比例达到90%,一联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30%。电商企业、邮政快递企业优先采购经过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的包装产品,推广使用环保胶带、包装物和填充物等,逐步减少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胶带和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的使用。到2022年底,全市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降低不可降解塑料胶带使用量。到2023年底,全市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市邮政管理局、市商务局、市建设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5.深化“绿色亚运”行动联动。按照“绿色、智能、节俭、文明”办赛理念,根据2022年亚运城市行动计划,普及绿色亚运知识、宣传绿色亚运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制定并全面实施绿色亚运行动方案,设计并推广绿色亚运产品识别标志,推出系列绿色产品。在场馆、亚运村、酒店等领域,全面推广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布袋、纸袋等替代产品,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制品,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建立健全大型赛事活动产废回收处置体系。(市体育局、市文旅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和婺城区、开发区人民政府)

6.创新模式优化新业态治理。加强对电商、外卖等新兴业态塑料制品使用监管,开展过度包装专项治理,制定并实施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方案,明确新业态企业绿色管理主体责任,推动企业运营全链条绿色管理。以连锁商超、大型集贸市场、物流仓储、电商快递为重点,推动企业通过设备租赁、融资租赁等方式,积极推广可循环、可折叠包装产品和物流配送器具。鼓励企业采用股权合作、共同注资等方式,建设可循环包装跨平台运营体系。推动餐饮外卖平台落实入驻商户一次性餐具减量替代主体责任,增设消费者自选餐具数量等选项优化条件。鼓励电商与快递物流企业创新包装设计,推广可重复性使用的包装新产品。鼓励企业使用商品和物流一体化包装,建立可循环物流配送器具回收体系。(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7.大力推动替代产品推广普及。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国有企业等单位带头采购使用各类塑料替代产品。结合专项整治,在集贸市场、商场、超市、书店、药店等场所宣传倡导“母亲布袋子(菜篮子)”行动,鼓励采取自助扫码取袋、免租金、低押金等方式推广可循环使用的“信义共享购物袋(篮)”。建立集贸市场购物袋集中购销制度。在餐饮外卖领域推广通过“优惠券、积分奖励、折扣”等方式引导消费者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秸秆覆膜餐盒等生物基产品、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鼓励生产、使用全生物降解、强化耐候等新型地膜产品。鼓励农膜覆盖替代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示范推广,提高农膜科学使用水平。(市商务局、市农村农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旅局、市机关事务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8.大力推进农膜减量行动。抓好省农业农村厅等4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处理工作意见实施,制定并实施淘汰与国标不符超薄地膜减量方案,引进示范推广加厚地膜和全生物降解膜试验以及“一膜多用”“行间覆盖”等农膜减量替代技术,适时研究出台可降解地膜使用补贴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使用植物纤维素等可再生资源制成的可降解农膜,持续开展农田地膜残留监测,依法推动建立农膜使用、回收记录台账。到2021年底,每个县(市、区)建成3个降解地膜集成示范点。(市分类办、市农村农业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9.引导增加绿色产品供给。立足“电商之都”产业集聚优势,大力推动塑料制品生产企业推行绿色设计,采用新型绿色环保功能材料,依法落实标准化生产,增加使用符合质量控制标准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再生塑料,提升产品安全性和可回收利用性能。引导企业主动调整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加强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研发,降低应用成本,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加强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引导鼓励可降解塑料生产企业扩大规模,培育2-3家可降解材料和产品生产骨干企业。(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规范回收利用处置

10.提升塑料废弃物分类收集质量。结合垃圾革命及无废城市创建,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加大塑料废弃物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和处理力度,禁止随意堆放倾倒,逐步减少垃圾分类配套居民和单位可降解塑料袋发放。在大型商超楼宇、机场、车站等塑料废弃物产生量大的场所增加可回收物容器设施数量,提高收运频次。加强农村塑料废弃物分类收运体系建设,实现全覆盖,偏远地块或农膜集中使用区域,配备必要设施设备,使用者先行定点堆放,再统一清运至生活垃圾回收点。到2020年底,全市实现塑料废弃物分类收运全覆盖、零填埋,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率达到90%以上。(市分类办、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11.探索推动回收模式创新。整合提升“两网”融合,推动社区(农村)、物业、回收企业协同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税收优惠等方式,推动再生资源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清洁化管理,打造再生资源全闭环产业链。到2020年底,全市培育有实力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x家以上。大力推进“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引导支持供销系统企业对低值可回收塑料废弃物实行兜底回收。鼓励企业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台,推进线上线下分类回收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两网融合回收体系,到2020年底,全市塑料废弃物回收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到2021年底,实现城乡全域覆盖。(市分类办、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12.引导产废者履行主体责任。引导包装生产企业、电商企业和快递企业主动与回收利用企业合作,建立“互联网+”平台与线下物流相结合的机制,采用押金、以旧换新、设置自动回收设施、网购送货回收包装物等方式,推动塑料废弃物回收途径多元化。鼓励企业使用商品和物流一体化包装,建立可循环物流配送器具收回体系。推动快递、电商外卖平台、环卫部门、回收企业等开展多方合作,推动快递等企业建立包装容器逆向物流体系,通过积分、返现、抵现等形式,在校园、社区、商圈、园区等设置快递包装物回收点和外卖餐盒回收设施,到2022年底,全市建成一批快递包装物回收点。指导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开展进商超、进社区、进机关、进市场、进宾馆、进餐饮,签订塑料废弃物定点回收协议。(市经信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机关事务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13.健全农药废弃包装物、农膜和渔网渔具回收机制。落实废弃包装物常态化、长效化回收处理机制,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处置率分别达80%、90%。探索农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试点,依托废旧农膜再利用企业,布局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建立农膜厂家、经销商、使用者、农膜回收再利用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农膜全流程监管回收体系,制定“以旧换新”激励机制,实现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对于无利用价值的废旧农膜,纳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规范废旧渔网渔具回收处置,在专门网具生产厂家设置回收点,负责回收处理。(市分类办、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14.合力推进资源化能源化利用。以全市现有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国家和省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为依托,聚力推动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金华市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东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磐安生活垃圾焚烧厂等项目建设,实现要素集聚、设施共享、污染可控的处置优势,对分拣成本高、不宜回收利用的塑料废弃物进行能源化处置,打造“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提高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水平。(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供销社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推进塑料垃圾清理整治

15.开展塑料垃圾清理行动。以“五水共治”、美丽金华和无废城市创建为抓手,每年市县联动开展塑料垃圾专项清理联合行动,加强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倾倒点排查整治,突出城乡结合部、环境敏感区、道路和江河沿线、坑塘沟渠等区域塑料污染问题,明确责任,限期清理。发挥各级河湖长作用,定期开展江河湖泊、港湾塑料垃圾清理。加强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环节的污染防治。落实农田残留地膜监测分析,逐步降低农田残留地膜量,推进“肥药两制”改革,抓实农药化肥塑料包装废弃物清理整治。(市治水办、市美丽办、市分类办、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行政执法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16.强化联合执法监督。全面启动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餐饮行业等重点领域禁限塑推进情况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小于0.025毫米超薄塑料购物袋和厚度小于0.01毫米聚乙烯农用地膜等违法行为,按照国家明确禁限时限,开展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和含塑料微珠日化产品联合执法行动。依法依规严厉打击违规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塑料制品,严格查处虚标、伪标等行为。开展塑料污染综合执法,加强对废塑料回收、利用、处置等环节的环境监管,严格依法查处塑料污染环境问题。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监督执法,及时依法依规查处塑料生产处置污染和破坏生态行为,并通过曝光、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警示震慑违法者。(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17.创新数字监管和信用治理相结合。依托全市现有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信息化监管平台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结合“两网”融合,建立健全覆盖塑料污染源产生、运输、处置全过程信息化监测网络,探索塑料污染数字化智能监管,实现全过程动态跟踪监管。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信息网络建设,深化再生资源回收品种、数量等信息收集和统计分析。结合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绿色信用建设,探索推进塑料污染治理信用建设,组织部分电商、外卖和商超企业进行信用建设试点,探索建立对选择绿色包装材料、开展包装物回收利用、使用非一次性购物袋等绿色行为的商家和消费者给予绿色积分奖励办法举措,并纳入统一信用体系评价,拓展信用体系覆盖范围和应用领域,将失信行为纳入信用“黑名单”。(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营造全民共治良好氛围

18.大力组织专题宣传。结合生活垃圾分类,利用地球日、低碳日、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契机开展专题宣传,注重引导城乡居民消费习惯,鼓励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升全民塑料治污认识和重视程度。充分发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和手机客户端、网络直播等新兴网络平台,在学校、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大型社区和车站、机场、地铁、旅游景点等人员集聚、大流量场所,通过户外显示屏、移动电视、墙体标语、灯箱展板、短视频、动漫、长图、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塑料污染治理专题宣传,全面介绍禁塑治污推进时间表和路线图,总结推广典型做法。(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市分类办、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农村农业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19.加强全民参与教育引导。结合垃圾革命试点暨无废城市创建活动,采用专题教育、主题讲座、专项实践等多种活动方式,将塑料污染治理内容纳入机关事位、企业、学校日常宣传教育和社区共建、社会实践当中,引导公众树立生态责任意识,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塑料治污,主动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杜绝过度包装。组织塑料污染治理科普宣传,将塑料污染治理宣传作为我市垃圾革命的重要内容,强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先行示范作用,引导行业协会、商业团体开展专业研讨,规范行业建设,推动公益组织开展塑料垃圾治污专项志愿活动,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内涵。(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市民政局、团市委、市科协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联席会商制度。按照上级要求和工作实际,各市级有关单位按照职能建立健全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估体系,市发改委和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级有关单位建立全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联席会商制度。创新监管方式,完善日常监测和工作考核,探索建立塑料污染治理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及时总结分析工作进展,重大情况和问题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各县(市、区)参照建立相应工作机制。要其他市级相关部门按分工负责。(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加快涉塑法规立制。抓紧推进《金华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立法相关工作,将塑料污染防治相关内容、标准及惩治措施纳入条例,为全面推进塑料污染治理提供法律保障。严格执行国家塑料制品禁限目录和绿色设计导则,明确再生塑料质量控制标准和用途。探索建立塑料原材料与制成品的生产、销售信息披露制度。指导推进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标识制度体系建设,探索制定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绿色管理和评价标准,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地方标准制定。探索实施企业信用管理,推行法人守信承诺和失信惩戒制,将违规生产、销售、使用塑料制品等行为列入企业失信记录。(市分类办、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村农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加大政策支撑力度。及时国家和省市政策资金重点支持方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可降解替代材料和绿色包装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专业化智能投放运营项目支持,推进可循环、可降解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优先支持可降解材料和产品生产骨干企业扩能项目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和省重大产业项目。向上争取更多资源要素,深化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和部级(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基地)建设,鼓励争创快递包装回收示范城市、新型绿色供应链建设、新产品新模式推广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等部级示范试点,支持可循环回收专业设施投放运营。将一次性塑料制品管控要求纳入旅游景区和星级宾馆、酒店评定评级标准。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带头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将绿色包装标准纳入政府招投标、采购强制条件,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绿色包装商品和物流服务。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是塑料污染治理责任主体,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细化落实政策措施。(市分类办、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强化任务督查考核。各县(市、区)和市级相关部门按照职能细化工作计划方案,抓好分解落实。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开展联合专项行动,协同推进塑料污染治理落实督导检查,相关督查事项纳入美丽金华、垃圾革命和无废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创建、美丽乡村、文明社区、绿色饭店等各类考核评定活动。各相关行业管理部门日常监管中发现有关塑料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的,应依法立案查处。对实施不力的责任主体,依法依规予以查处,并通过曝光、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对落实不力、进度滞后相关县(市、区)政府和单位,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相关规定对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市治水办、市美丽办、市分类办、市创建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建设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金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9月18日

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篇8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304.3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mainlyinviewofthetheoryofagriculturalproductslogisticssafety.UsingthemethodofDelphymethodanalysisandaHpmethodcombiningthemaininfluencingfactorsofthelogisticsofagriculturalproductswereanalyzed,finallyestablishedthemaininfluencingfactorsofagriculturalproductlogistics,constructthesafetysystemofagriculturalproductslogistics.

Keywords:agriculturalproductlogistics;Delphimethod;aHp

1r产品物流概述

李艳军(2009)认为是为了让农产品顺利到达消费者手中、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先进的物流设备和物流技术对农产品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销售等活动进行控制,其核心是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对农产品的整个物流过程实施集中统一的供应链管理,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效益[1]。而“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速度。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产量一直排在世界前几位。2012年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2.4万亿、2013年1.94万亿、2014年增长到3.3万亿,虽然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较快,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农产品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这就说明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重要地位还没有得到确立,重要性尚未完全体现。农产品物流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农产品物流安全又成为制约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2农产品物流安全概述

在2006年张延平和谢如鹤首次对食品物流安全进行了定义:认为食品物流安全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以及配送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中不使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的担保[2]。

李万青(2010)认为农产品物流安全机理是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农产品经营组织和产供销网络系统,能持续稳定地服务于农业经济发展和保证农产品流通,保障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顺畅和流通网络的安全[3]。

邱祝强等在(2008)年认为生鲜农产品物流安全是指生鲜农产品物流过程中不使生鲜农产品及其作业环境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这里的损害包括有腐烂、损伤、丢失、破损等;作业环境损害主要包括操作人员伤亡、环境污染、设施设备故障、物流信息失真等[4]。

何忠伟、桂琳等(2010)认为生鲜农产品是指在常温下不能长期保存的初级食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农畜产品[5]。

李学工、肖长全、孔令娟(2012)认为农产品物流安全是指在物流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因人为失误或者技术缺陷造成的农产品损失和物流设施损害等安全问题[6]。

王荧荧、张敏等(2013)认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主要内容包括温度、时间、湿度、载货车司机、气压等,物流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多样,其安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容涉及事故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7]。

综上所述,不论是农产品物流问题,还是农产品物流安全问题,众多专家都已经进行了较充分的研究,为本文奠定了非常好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本文开拓了视野,本文主要是从农产品物流安全影响因素角度来进行研究。结合以上的定义,本文也为农产品物流安全进行简单的定义,认为农产品物流安全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将农产品安全、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对整个物流过程所进行的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控制过程,在物流过程中注意农产品的损失和物流设施和设备的损害。

3农产品物流安全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3.1相关性原则

安全指标的选取一定是对农产品物流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指标与物流安全有相关性,指标的变动对农产品物流安全将会产生重要影响。

3.2系统性原则

影响农产品物流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如何选择指标将对农产品物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选取指标时需要注意系统性,指标之间具有一定联系,选取的指标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农产品物流安全评价系统。

3.3有效性

这些指标的选取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是农产品物流过程安全的影响因素。

3.4可操作性

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结合客观实际情况,这些指标应当是可以从实际物流运作中的相关数据来进行度量。

4农产品物流安全的影响因素

农产品本身具有易腐性及季节性,此外农产品还具有种类多、需求量大、物流范围广、流动过程中农产品价格存在一定的波动性等特征。因此,物流过程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对农产品物流安全产生影响,主要有:物流要素因素、管理因素、流通时长、技术因素等[8]。

4.1物流要素因素:主要有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9]

(1)运输环节。运输对农产品物流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发生场所、空间移动过程中的人为影响因素。诸如驾驶员因素,驾驶员的职业资格、驾龄、是否有违章记录等;运输工具的标准化程度,农产品运输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较高,果蔬类农产品更是需要冷链运输,因此运输过程是否标准规范对农产品物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最后,运输路线的选择也会对农产品运输时效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2)储存环节。多数农产品的储存都具有时效性,储存时间越短,农产品安全系数越高。在储存环节,农产品在储区停放的位置、储区温度控制、储区内发生的装卸搬运次数等因素都会对农产品物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3)装卸搬运。农产品有其独特的物理特性,易损、易腐,农产品从源头到消费地的整个流通过程中,装卸搬运环节将会对农产品质量的完好有着重要的影响,不恰当的装卸搬运操作都会导致农产品大量损失。

(4)包装。为了保证农产品的价值和物质形态,需要在农产品运输和保管过程中对其进行恰当的包装,农产品包装可以分为保持农产品品质而进行的工业包装,以及为使农产品顺利到达消费者手中而进行的提高农产品价值、传递信息等以促进销售而进行的包装。

(5)配送。在2014年4月中央电视台曾做过一期专题节目,反应农产品进城难题问题。农产品在田间地头收购价格非常便宜,甚至低至几分钱,但是到餐桌上的价格却上涨很多倍,其中的问题就源于农产品配送环节的问题,农产品进城难。因此,配送环节也对农产品物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6)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农产品在流通阶段所进行的为保存而进行的加工工作,农产品从源头收购来之后,其形态各种各样,为了方便运输、储存等,需要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加工处理的恰当与否将会对其他流通环节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农产品物流过程。

4.2管理因素

(1)管理制度完善性。农产品物流、加工等相关企业要生存,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必须要有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对于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涉及到的诸多企业,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2)人员素质。是指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品德、风格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农产品物流人员素质高低,将会对农产品物流过程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

(3)管理绩效。是指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各级管理者为了达到农产品物流安全的目标而制定绩效计划、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对业务人员管理不善,操作流程不规范,都将对农产品物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4.3流通时长。主要包括采购时间、送货时间、农产品保质期等方面。

4.4技术因素。技术因素主要包括加工技术、操作技术、保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因素。

5基于层次分析的实证分析

关于农产品物流安全指标的选取,目前国内的多数学者选取的指标主要来源于物流行业专家、信息分析专家以及政府方面的专家,依靠专家的知识、经验等因素来进行模糊评价。本文选取指标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德尔菲法和aHp层次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最终确定对于农产品物流安全最重要的一些影响指标。

德尔菲法(Delphimethod):影响农产品物流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是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影响农产品物流安全的指标因素。选取的专家主要有农产品物流公司从业人员、高等院校农产品物流安全研究人员、政府的农业部门相关工作人员。最终确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物流功能要素、管理因素、流通时长以及技术因素四个主要方面。

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t.L.Saaty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aHp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的特点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每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而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该方法既具有定性的性质又具有定量的性质。建立影响农产品物流安全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利用层次分析法的四步骤:①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②构造两两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③层次总排序。

(1)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如图1所示:G为目标层,C为准则层,p为方案层。

(2)构造判断矩阵以及计算权重、层次单排序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构造出4个不同的判断矩阵。采用两两对比定权数。最终得出目标层对分目标层、分目标层之间的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

二级指标判断矩阵如表3至表5所示。

(3)层次总排序如表6所示。

从上述分析得到农产品物流安全体系的指标权重。分析以上18个影响因素,其中“包装”占的指标权重最大,其次为“流通加工”、“配送”、“运输时间”占主要比例权重,其他影响因素排序为:信息技术、送货时间、运输、保鲜技术、管理制度完善性、农产品保质期、装卸搬运、加工技术、仓储、信息、操作技术、采购时间、管理绩效、人员素质。

6结论

在关注农产品物流安全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了保证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安全,应重点关注农产品的包装,包装对于农产品物流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关注流通加工、配送、运输时间、信息技术和送货时间。第二,物流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环节对农产品物流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如仓储和信息,排在指标权重的末尾。第三,采购时间、管理绩效、从业人员素质排在指标权重的最后,对于农产品物流安全的影响程度最小,与调研和访谈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李艳军.美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对我国的启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张延平,谢如鹤.食品物流安全管理政策与法律法规亟待加强[J].探讨,2006(5):103-105.

[3]李万青.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趋势及其安全机理形成[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16):76-77.

[4]邱祝强,谢如鹤.生鲜农产品物流安全控制机制探讨[J].物流技术,2008(9):23-26.

[5]何忠伟,桂琳.北京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业的发展趋势与质量安全[J].北京社会科学,2010(4):43-46.

[6]李学工,肖长全,孔令娟.省级农产品物流安全应急预案研究[J].农业消费展望,2012(9):56-59.

[7]王荧荧,张敏,朱文英.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评估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2013(10):4-6.

[8]李学工,王学军.农产品物流安全预警机制及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篇9

关键词: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F326.6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61233130

物流是一个货物实体流动过程,由发货地向收货地出发,经过对货物的仓储、运输、装卸以及搬运项目的处理来实现作业的完成。绿色物流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目标,在物流过程中控制废气排放、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建立科学环保的管理制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对物流环境的优化,从而充分有效的利用物流资源。它包括从物流环节、管理方式、信息处理等部分实现物流体系的优化,以可持续性发展为最终目标,实现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环境利益的统一。

1传统物流体系的问题

大量的生产和消费在刺激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造成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农产品物流系统的运作也是如此,在运输、储存、加工、包装等环节都对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1]。农产品的运输过程中,大量使用的交通工具直接或间接的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运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在农产品的储存过程中,为了产品的生鲜,需要使用特殊的方法对农产品进行保存,如保鲜剂、制冷剂等,这些化学药剂的使用和添加都会对农产品本身的性质造成改变,对人们的身体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对产品进行包装必不可少,大量的木材、纸张的消耗却造成资源的浪费,又成为了城市垃圾的主要来源,往往会以填埋、焚烧、溶解等方式进行处理,对人体、环境造成巨大危害。

2绿色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要素

2.1G色运输

绿色运输是指在运输过程中通过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根据国际能源署多年调查得知,在全球范围交通运输第二大碳排放行业,占碳排放总量的21%。作为物流体系的核心与基础,绿色运输也成为了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的有效保障。在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中,充分了解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选择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较小的运输工具,加强改善运输配送体系,是建设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的重要方式。

2.2绿色仓储

在农产品存储过程中,在仓库建设初期就要考虑仓库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结合所存农产品的特点和仓库布局进行合理规划,力求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搬运时间,降低运输成本。在使用各种保鲜药品的时候要考虑,药品本身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采取科学环保的存储保养技术,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加强绿色仓储的建设。

2.3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是指在对农产品进行包装时使用无毒、无污染、可降解回收的绿色材料。包装材料本身不能对农产品造成损害,在包装产品的同时尽可能的节省材料,减少废弃物;对包装废弃物及时处理,尽量使用易回收,易分解,可重复使用的材料。

3绿色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实现途径

强化农产品绿色物流概念,针对不同渠道,不同成员采取不同的宣传方法进行概念普及。在积极推动宣传工作的同时,提高公众对绿色物流、环保消费的认知程度。完善绿色物流管理体系,从农产品生产、运输、包装等多个方面实施绿色管理;营造有利于农产品绿色物流发展的客观环境,推动强化政府在绿色物流事业中的综合协同管理能力。重视农产品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增设物流绿色通道,研发用新型清洁能源代替传统的石油,煤炭能源,使用现代化电子设备,加强出入库管理,增加环保保鲜设备,减少化学药剂和塑料制品的使用,以减少对资源与环境的损害。所有社会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培养一批具有绿色物流专业知识、秉持绿色环保理念,并能将理论在实际物流过程中科学运用的专业性人才,是建立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合理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可以更好的判断市场的需求,提高产品流通效率,减少路途损耗,促进多式联运,能够最大程度上促进农产品绿色物流的发展。

4结论

在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维护地球环境的基础上。因此,为了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农产品绿色物流体系的构建就要从环保的角度对物流管理模式进行改善,通过绿色物流管理来满足和促进绿色消费,达到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篇10

本刊记者接到消费者举报后,于3月8日赶赴风陵渡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当地质监局和当地政府取得了联系后,一同到生产厂家――山西德山化工有限公司进行采访调查。

招商引资引来山东“聪明”老板

风陵渡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山西省华北、西北、中原三大经济区域的交汇处,于1992年批准建立,依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招商引资,打造经济板块,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大大的促进作用,山西德山化工有限公司也是招商引资企业。山东老板为什么选择了山西落户?它是山西省首批设立的四个省级开发区之一,与陕西、河南都是一河之隔,三个省都是农业大省,农资的销量都是非常大,而生产复混肥料的企业又不多,大多数产品都是外省企业的产品。在此建厂有几大优势:一是运费能减少每吨200元左右;二是用量大;三是三个省都是农业大省;四是风陵渡是个三不管地带;五是如果化肥有效成分不足,一个含量每吨50元左右,这个厂又建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是做这种生意的最佳地段,于是山东老板袁聪于2010年10月9日,在山西省运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申请注册了山西德山化工有限公司,2011年12月1日获批山西省肥料正式登记证,2012年1月19日领取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登记证号为:晋农肥(2011)准字0748号,产品通用名:复混肥料。

企业负责人:这都是以前的旧包装

3月8日,记者同风陵渡开发区政府办主任前去山西德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执法人员到该厂找到负责人亮明身份,说明来意后,进行现场检查。当进入生产车间后,发现有十余种其它企业的品牌产品。

当执法人员询问企业负责人,这么多产品品牌是怎么回事?负责人告诉执法人员和记者说,这是他们以前用的旧包装。另称其中一种是代加工产品,可是记者让他拿出(代加工)协议时,企业负责人一直没有拿出来。

当记者下午又去企业时,看见企业负责人的办公室电脑上正在修改一份合作协议。

3月12日,风陵渡开发区办公室主任打电话向记者说情,不让记者曝光此事,因为这是开发区招商引资来的企业,怕以后影响别的招商企业,还说这个企业现在有三家是有代加工协议的。于是,记者在13号又去风陵渡开发区,找到了风陵渡开发区质监局执法人员,提出需要看一下三家代加工协议,执法人员说要请示局长,请示后给记者的答复是:不能提供。原因是此事正在立案调查之中,所有材料不对外。记者向执法人员说明这是企业最能解释和说明问题的有效证据,但仍是不给提供。到记者发稿前,一直没有得到代加工协议等相关资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国家相关规定

国家关于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第八项:经营标签标识注内容不符合国家标准,伪造、涂改国家标准规定的,标签标识注内容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假冒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的,应承担法律责任。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也曾对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的oem产品的标注作出规定。依据《产品质量法》相关规定:

一、有证企业(委托方)委托另一同一种产品有证企业(被委托方)进行生产,委托方负责全部产品销售的企业可选择以下两种标注方式:

1.产品或其包装上应当标注委托方的名称、地址和被委托方的名称和生产许可证标记、编号;

2.产品或其包装上应当标注委托方的名称、地址以及生产许可证标记、编号。

二、无证企业(委托方)委托有所委托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被委托方)进行生产,委托方负责全部产品销售的,产品或其包装上应当标注委托方的名称、地址,以及被委托方的名称和生产许可证标记、编号。

“聪明”老板为什么从山东迁到山西

企业法人袁聪是山东省潍坊青州市何官镇人,青州市是全国化肥生产基地,于2008年成立了化肥协会,协会共有187名会员,这个产业很大。央视曾在2011年2月21日曝光了潍坊赛德力化肥有限公司化肥标识造假一案,该企业就在青州何官镇。

央视曝光后,山东省责成青州市对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农资商品标签虚假标识、化肥有效成分不足的企业严厉打击,使当地100多家化肥生产企业无法生存,很多企业都迁到外地。山西德山化工有限公司老板正好就是山东省青州市何官镇人,该企业生产能力很强,投资4千多万元,是高塔造粒。每天生产200吨,年产40万吨的产量。然而,即使这种能力的企业,生产十几种外包装不同的化肥品种,此种情景也实在令人生疑。

在记者印象中,这可能是一起使用外地企业产品包装数量最多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