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十篇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十篇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6:56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篇1

【关键词】培养创新型人才知识型企业

在知识经济年代,知识创新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成为应对激烈竞争的基本生存法则。企业的成功缘于持续不断的知识创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实现知识型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智力资本是知识型企业的核心资源。智力资本是指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有价值的知识,是企业市场价值高于账面价值的部分。托马斯·斯图尔特指出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和顾客资本,知识型企业的主要资源是能够用于创造价值的智力。资本斯图尔特认为,之所以在企业前冠以“知识型”,是因为对这类企业而言,知识比其他投入要素更重要,与物质资本或金融资本相比,组织员工个人拥有的知识和技能等智力资本占居主导地位。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大概每七年就翻一番,这个周期还在不断缩短。作为智力资本载体的“人”成为知识型企业最具价值的资本,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实现知识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知识型企业要保持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关键在于开发智力资本,培养创新型人才,不断更新旧知识,掌握新知识,通过各种途径不断获取知识,不断知识创新。对于知识型企业来说,创新性人才是具有创新基础、创新才能、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创新性人才不是天生的,创新人才的成长需要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学习和训练。从人力资源培训角度看,由于充分认识到培训在应对竞争性挑战过程中的战略地位,许多知识型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建立了完备的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和培训系统,提供范围更广的培训项目和课程,这有助于企业内部开展的有价值的知识创新活力,为创新型人才的知识创新能力开发提供了可能性。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创新才能的培养

知识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它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信息收集与加工能力、总结概括与正确描述的能力,主要是五个能力方面的训练:

(1)观察能力训练。观察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感受外部的各种刺激,逐步形成对周围现象与事物的印象,了解各现象与事务之间的关系。对于知识创新者来说,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能力。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法、间接观察法、质观察法、量观察法等训练方法来提高员工的观察能力。

(2)分析能力训练。分析能力的训练包括系统思考分析、基本问题分析、比例概念分析、应变思维分析以及逻辑定律分析。

(3)想象能力训练。想象的力量是巨大的,知识创新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加强想象力的训练包括无意想象训练、再造性想象训练、创造性想象训练、幻想性想象训练、图像想象训练、感官现象训练等。

(4)延伸大脑能训练。一个人的思路在一定时间内总是有限的,为使自己及时开拓思路,迅速受到启发,可采取各种借助他人头脑的形式延伸大脑。这里包括善用奖励法、不同行业启发法、搜寻经典和有创意的思想。

(5)信息接受能力训练。巧妙地接受信息、运用信息和理解信息,凭借信息为知识创新活动插上腾飞的翅膀,是知识经济条件下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接受信息的能力,要抓住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思考,有效聚合各种可能有利于解决问题的信息,综合运用创新技法,对产品和服务的要素进行分析与再整合。同时,还要分析与整合信息,然后综合运用其他创新方式进行构思。

2.创新意识的提升

(1)创造创新意识。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创新意味着风险,有风险就必然有代价。在企业中为了能够有效的产生知识创新行为,需要对员工进行创新行为鼓励的同时包容员工创新失败所造成的后果,让大胆创新的精神植入企业文化的精髓。②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发现并提出一个或一些新鲜而深刻的问题,对传统学说、观念、理论进行大胆推敲、质疑、检验,往往是建立新学说的开端。③勇于求证并否定权威。是否具有求证否定意识,是创新者与平庸者意识上的一个最大差别。因此发现问题,求证错误是创新意识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

(2)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视角。创意是企业成功并创造佳绩的最佳武器。只要有创意,到处都会有商机。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有:培养勤奋求知的精神;培养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以及标新立异的质疑精神;培养具有好奇、敢想、善疑和抓住机遇的创新意识;最后培养经常思考创新发明、推陈出新的探索和研究精神。

(3)知识共享的意识培训。在企业中,存储于员工头脑中的内隐知识是企业知识创新的源泉,能够不断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一个企业核心人力资源的流失,不仅是人才的流失,最重要的是智慧资本的流失,给企业造成的最大损失就是技术的泄密、客户资源的流失、市场份额的转移等。知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流动性相对较大,如何在人力资源离开公司之前把他们的智慧资本留下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就必须对人力资源所拥有的内隐知识进行管理,而知识管理的前提就是知识的共享,所以必须培育员工知识共享的意识,塑造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

(4)合作意识和团队创新精神培训。知识之间紧密的逻辑联系决定了组织价值链上各个节点的相互联系是很强的,对于具体工作,特别是知识型工作往往需要团队与项目合作,需要员工具有强烈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所以需要对员工进行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的培训。同时,需要对团队创新力进行整体强化,包括培育团队文化精神、形成团队工作方法、获取团队成功创意、达成团队有效沟通等都是非常关键的。

3.学习创新方法

(1)形象思维训练。形象思维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和图像为主要思维内容的思维形态,即通过对事物具体形象或图像的认识和分析,来判断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在这里可以通过右脑潜能开发来提升形象思维能力,因为右脑有助于打破各种思维定势,提高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发散思维训练。发散思维的特点是思维视线广阔,思维呈现多维度发散状。发散思维是创新方法的核心,它是创新能力最明显的标志。一个人能够灵活运用发散思维是能否发挥与显示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通过组合扩散法、侧向扩散法、立体扩散法、信息交合扩散法以及举例扩散法来培养员工的发散思维

(3)联想训练。联想是创造、创新的翅膀,联想越广阔、越丰富,就越富有创造能力。联想训练的主要方法有: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

(4)逆向思考。逆向思考是与传统的、逻辑的和群体的思考方式相反的一种思考方法。在企业中,逆向思考一种以小博大,并把大事做成的科学思维方法。逆向思考的属性有:时序逆反、功用逆反、结构逆反以及原理逆反。逆向思考训练的方法有:反转型逆向思考法、转换型逆向思考法、确定你用思考法。

(5)超前思维训练。企业面对多变的动态市场,要提高应变能力,只有居安思危,以变应变,未雨绸缪,超前开发新产品,以此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权。超前思维是通过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而对现实进行调整的一种思维方法。超前思维的作用在于:促进人们对前景进行预测性思考;帮助调整现实事物发展方向,利于制定正确的计划、目标,实施正确决策。培养超前思维,要学会从客观事物中寻找规律,使超前思维有所依据,通过想象来促进超前思维,要善于运用逻辑推理和演绎。

注:2012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编号:L12DJY071。

参考文献:

[1]周琳、刘勇.现代企业创新能力开发与培训[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2]霍国庆.知识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战略[J],管理评论,2007(08)23-26

[3]托马斯·斯图尔特,“软”资产——从知识到智利资本[m],北京: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4]李力.企业培训模式与效果评估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4),38-50

[5]曲克敏.对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哲学思考[D],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01(4),55-76

[6]张霞.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及模式创新[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8(3),22-25

[7]韩大勇.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8]鲍水梅、李世平.困境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原因和出路[J],现代教育管理,2012(6)23-27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篇2

 

创新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而是发现,是超越,这种发现或超越在本质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这才是创新的价值所在。对学生而言,“先进性”必须成为学习活动追求的目标,其具体表现可以是学习方法的科学高效,可以是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独到深刻,可以是解决问题方法的简便新颖,可以是知识运用于实践获得的某种发现等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敢持己见,大胆地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批判性,以此来支持他们独特的人格,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有了创新精神,“高智商”才能转化为“高成就”,天才少年才能真正展示天才,不断迸射出创新的火花。

 

1大学思想政治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

 

1、以人为本的培养原则。在思想教育教学中创新教育就是要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不是把人作为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遵循人性本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认知心理、意志品格、思维特性、兴趣情感、智能等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创新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民主和谐的师生原则。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民主思想,营造宽松、融和的教学气氛,做到师生地位平等、人格平等。教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容许学生有各种各样的见解想法,哪怕不是正确的认识;要允许学生个性的发展,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和质疑精神。

 

3、主体性的教学原则。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我们必须改变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教师越位、学生被动的状况,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知性,在知识探索中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性思维。

 

4、实践性的发展原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口、动脑、动手机会和实践机会,拓展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研究性的实践任务,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质疑,在探索中创新。

 

2大学思想政治创新教育的关键要点

 

1、教学观念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模式是集体灌输式,而忽视学生内在需要的动机和自我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脱离书本,变灌输者为组织者、领导者,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如小组讨论法、辩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识。

 

2、教学内容的创新

 

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要重点加强信念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启迪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学校要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与法制、伦理与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增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其次要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有计划地适当增加社会实践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等形式新颖的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还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

 

再次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多以身边的实例入手讲解深奥复杂的理论知识。这样不仅能使抽象空洞的理论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增知识、长见闻,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

 

3、教学态度的创新

 

首先,教师一定要摆正心态。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问题、追求真实、探亲真知、审视自我、关注人生、走向社会,因此,思想政治教师一定要明确政治教学所肩负的使命,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学会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努力学会知识世界与社会世界的沟通和富于创造性的转换,使自己真正主动、生动、健康的成长!

 

其次,教师要加强学习。教师应该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通过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讲课水平。树立健全的政治观念,并养成良好的政治行为习惯,关心社会热点,了解社会现实,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我们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丰富教学内容与方法,同时逐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使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新的教学观念保持一致。

 

4、教学技术的创新

 

通过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利用计算机网络、数字图书馆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和多媒体手段教学,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通过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创设让学生思维得

 

以迅速深入展开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所传授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也得以提高。

 

5、学习考核评价方法的创新

 

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有其合理性。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考试存在一个显著弊端就是课堂上讲知识点,书本上划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阅卷中评知识点,然后由此评定学生成绩,这是一种片面的考试评分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课程的考核需要走出以往的误区,要加大从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不只是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更加重要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课堂是一个教与学相互促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依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所提问题应能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与课本知识相关,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鼓励学生发表经过独立思考的、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理解、体会、意见、看法。通过独立思考,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教师也要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引导学生大胆探索,畅所欲言。

 

总之,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头等大事。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篇3

分析考纲及近几年的高考考试题,在备考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概念,突破瓶颈

对概念、性质、定理等基础知识的复习一定要扎实,应在准确、系统、灵活上面多下功夫。成绩提升的瓶颈是基础知识,只有基础知识理解透彻了,才能慢慢形成灵活的基本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复习中要注意归纳,掌握一般化的解题方法,即通性通法。

2.理清考点,突出重点

对照《考试大纲》理清考点,《考试大纲》中有哪些考点,每个考点的要求属于哪个层次,如何运用这些考点解题,应该明了。翻开历年的高考试题,对高中数学教材各类基础知识的应用都作了比较全面的考查。所以,复习应当全面,切不能因为猜题而遗漏知识点。

此外,复习也应该有侧重点,近几年在不刻意追求知识覆盖面的前提下,更加突出了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圆锥曲线方程、简单几何体、概率与统计、导数九大重点知识块的考查。这明显体现了《考试大纲》对重点知识着重检测的命题要求,它启示教师在全面落实双基的同时,更应该注意突出重点知识并反复锻炼。事实上,历年高考试题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综合内容,学生只有双基扎实了,重点领会了,才能逐步提高综合能力。

3.掌握方法,领悟思想

数学学科位列前四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是: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对数学思想的考查是高考一贯坚持的原则。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对于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数学学科特点,能从学科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考复习中,应善于提炼数学思想,并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

4.注重交汇,变换视角

《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要从科学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网络的交汇点正在不断的增加,命题素材也更加丰富,函数、导数、方程与不等式,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解析几何与平面向量,解析几何与平面几何,概率统计与计数原理,已毫无争议地成了新的命题增长点,成了高考命题的新热点。这些新热点与“数列、函数与不等式,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三角函数与三角变换”等原有的知识网络交汇点一样,在今后的高考命题中必将越来越受到命题专家的重视。因此,高三复习要善于挖掘新的知识网络交汇点,善于捕捉高考命题的新热点。

5.高考冲刺,心理调节

在做好高考复习备考的同时,想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还需要做好考前的心理辅导。因此,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考生需要“三心二意”。简单说,“三心”是专心、耐心和开心,“二意”是禅意和创意。要做到禅意,就是要懂得该放下的时候放下。偶尔模拟考试考得不好也不必挂在心上,接受现实,面向未来,与其惦记那次失败的考试,不如多想想将来报考哪个专业。创意则是用在解决与父母的冲突上,在这个节骨眼上考生要学会和父母沟通,不要让不良的烦躁情绪相互感染。

此外,还要学会放松。冲刺阶段,建议学生在复习时每隔50~90分钟,做5分钟左右的放松练习,因为90分钟是人注意力的极限。放松的方法有很多,一是呼吸放松法。闭上双眼,意念集中,像婴儿一样腹式呼吸,2拍吸气,8拍屏气,4拍吐气,循环往复;二是冥想法。闭上眼睛,听着轻柔的音乐,把肌肉一点点放松,继而得到身心放松;三是心脏放松法。先想好一幅开心图片,然后选一个舒服的坐姿,感受心脏里有温暖的血液流出,感受心跳,深呼吸,大脑中闪过开心图片,再将开心图片带回心里,从而得到愉悦平和的感受。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篇4

高中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经验、交流情感、互相启迪心智共同创造的过程,更是学生参与认识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相作用中统一发展的过程。作为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框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我们的新课堂模式提出的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不要低估学生的思维,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广泛空间,学生会还给你一方享受教学的理想乐土。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应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好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展开积极的活动(包括操作性活动和思考性活动及实践性活动),从而获得主动地发现机会。在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习惯的时候,要注意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如科学巨匠牛顿、爱因斯坦和大发明家爱迪生,不仅具有惊人的观察力,而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对爱提“怪”问题的学生,不要动辄训斥,轻易否定,而要善于发现他们思想的闪光点,要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品质在青少年时期培养尤其重要。

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数学是一门集数形关系知识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正好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平淡无奇。不如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更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由被动到主动,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目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数学课堂的实践时间还很短,虽然对于传统数学来说,确实是一次深刻的变革,但还在探索、实验和研究阶段。我们要借助这一现代化的工具真正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果,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数学新课程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课题研究中探索出教学模式的新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切实贯穿数学思想,充分展示数学美,吸引每一位学生。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高中数学教育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入、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通过以下途径:1.注重例题的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创设民主氛围,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3.允许“插嘴”,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空间。4.动手和动脑相结合。5.释放学生时间,拓延学习空间。

四、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录音、录像、电脑动画等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3)学生排练小品,再现问题情境;(4)利用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5)组织学生实地参观。

2.尝试引导,把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常用启发引导方式:(1)重温与问题有关的知识。(2)阅读教材,学习新概念。(3)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联想、猜测、类比、归纳、推理等。(4)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篇5

【关键词】地理知识特点创新素质培养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它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广泛性、综合性、区域性、实践性、时代性很强,而地理知识的这些特点特别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这就决定了地理学科是培养各类创新素质人才的良好载体。

(一)发挥地理知识内容的广泛性和时代性,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弛骋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怀疑一切。在相信学生具有创造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想象。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到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兴趣具有一种巨大的推动力,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使学生在将来的地理学领域中有所创新,就必须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的浓厚兴趣。为此,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理直气壮地向学生说明学习地理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展现学科知识的魅力。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本身和教学内容的兴趣。努力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巧妙运用具体的激趣方法。

(二)发挥地理知识实践性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地理科学实践性较强。较强的地理技能对学好地理和运用地理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主要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吸纳信息以及进行科技小实验等基本技能。

地理课堂教学及一切课内外教学活动,均表现为信息的交换。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其收集信息技能的高低。因此,地理教学中,首先必须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技能。即教会学生学会听课,学会看地图,学会看地理图表,学会基本观察和观测,学会发现各种地理表象等收集地理信息的技能。掌握收集信息的技能就能收集到尽量多的地理信息,然而这些原始的地理信息还是混沌的杂乱的,要使其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还必须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技能。即教会学生记地理笔记,将地理信息反映到地图和图表上。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形成有序而系统的地理知识。各地理知识点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只有掌握各地理事象的内在的本质的相互联系,才能真正掌握地理知识。因此,培养学生吸纳信息的技能便成了关键。“吸纳”不仅仅是被动接受,更重要的在于透彻的理解。即通过分析地图,地理图表中以及地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差异,创造性地把各种地理知识组合在头脑中。对地理事象间相互联系的理解及某些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否正确,往往还需通过观察、观测及地理科技实验加以验证,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观测及科技实验技能亦不容忽视。教师可将地理知识设计成地理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观测及科技实验,重新“发现”,予以培养。

(三)发挥地理知识综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又称创造性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研究面临的事物或问题,从而找到创造性地解释这些事物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地理知识的综合性表现在它所研究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且组成有机的整体;它是将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融汇为一体,成为统一的地理知识体系。因而地理知识能够从整体上反映人类周围的客观世界——地理环境。

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对于发展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形成观察认识事物的整体观念有重要作用,因而在地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地理地理知识的综合性,不断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地理知识的综合性决定了学生多问题性,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催化剂。没有疑问便没有思考,没有思考便没有人的想象、直觉、灵感等创新思维要素的动作。地理教学中要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鼓励学生自觉地探索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善于创设问题,留出课堂“空白”,让学生去质疑、解疑。地理知识的综合性要求学生对好多问题要进行多方面考虑,因而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想方式。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着重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诱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思路、方法。

地理知识的综合性还要求学生能够把各种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以表象或具体语言进行的思维活动,是以形象方式反映现实或表述知、情、意的思维方式。尽管在人的思维发展的里程中,形象思维是较初级的形式,但是它在创新思维中却占着主导地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要善于把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丰富学生有关视觉、听觉、语言的形象。教师可以采用叙述法、联想法、想象法进行训练。

(四)发挥地理知识区域性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

习热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挑战、敢于付诸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

地理知识的区域性主要表现在其知识内容都是反映具有明确界定范围的具体区域的地理特征或规律,换言之,即地理知识都是以具体的地区(小到以我国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的乡土地理,大到全球范围的世界地理概述)作为认识和研究的单位。

地理知识的区域性方便我们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创新环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学习。

总之,地理学科有着其显著的知识特点。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并发挥这些特点,在教学中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创新素质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饱满的热情多给学生以激励、唤醒和鼓舞,保护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参考文献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篇6

关键字初中数学;教学;数学思想;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99-02

1引言

当前,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使用,增强学生的数学概念,这就是要转变以往教学仅仅讲授数学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数学思想就是对数学知识的理性进行概括。数学方法对问题的解决反映出其背后的数学思想。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应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提升的到理性思维,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进行解题。

2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涵盖的数学思想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其教学内容大致包括以下数学思想:第一种就是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就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特征,将相同属性的划分为一类,将不同属性的划分另一类。这样在遇到复杂的教学内容的时候,将其进行分类,能够使教学具有条理性,解题思路更加清晰。第二种就是数形结合思想,这是运用数与形的对应关系进行相互转化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这样的方式可以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更加直观地进行表现。第三种就是逆向思维的方法。这种解题方式就是从问题的反方向进行思考或者逆用数学公式解题。这种思想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进行迁移。其他的数学思想,比如类比联想的思想和整体的思想和方法等等。

3将数学思想方法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地给学生讲解数学思想方法还不够,教学效果还不明显,要采取以下几种路径才能收获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在备课环境就应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设计,将这些有形的数学概念和公式形成体系,使数学思想方法融入教学内容体系中,成为课堂的教学目标,这样就能使数学思想稳固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避免出现遗漏现象。其次,对于隐藏在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师应重视对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的结合,由于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两者密不可分,在讲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给学生以提示或明确讲解,重点阐述数学思想,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材内容中涉及的数学知识可以选择合适的数学思想进行讲解,例如:数学概念的讲授,可以运用比较、归纳以及概况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讲授数学定理的时候,可以运用分析、综合、以及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再次,初中数学的教学表现为师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与结果。教师要提升学生的数学认知程度和思维能力,要对数学定理等进行深入详实地讲解,挖掘出里面蕴含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这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要设计的清晰合理,让学生能够思路清晰地学习到数学思想方法的起源和应用,掌握其本质。最后,教师为了能够验证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让学生进行数学题目的解题练习。初中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运用掌握的数学思想与方法更深刻地学习到数学知识,增强数学意识,在解题过程中,把握了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应用条件,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初中生在解题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同时,应积极进行师生互动交流,也可以组成数学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小组合作解题。这一教学环节意义重大,它实现了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锻炼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合作能力等。

4以数学思想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初中生在教师的讲授下,不断累积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提高抽象思维能力,需要进行训练。教师通过数学知识的载体,将数学思想与方法融入其中,让学生运用新的数学知识进行解题。学生应重点掌握数学概念和定理的产生过程,进行举一反三的运用,培养创新意识。其次,教师应采取分层次的个性化培养与训练。初中生挖掘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教师引导学生有步骤,区分重点和非重点,并对其进行分析与归纳,实现对教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梳理和认知。由于初中生对数学的意识程度差异、数学基础不同,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数学解题训练,培养学生的归纳与演绎等数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习惯性的创新思维。再次,教师应指导学生提高对数学思想的悟性和构建自己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系。初中生要认真预习和听讲,也要复习和训练。通过这样的努力增强对手续思想与方法的理解,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力和悟性,同时,初中生应构建自己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系,这样能够更好地调动自己的思维活动,将数学思想和方法更加系统化,为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创新思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数学知识和解题的分析与总结,能够引导学生从数学知识的表层进入到数学的实质,促使学生真正地掌握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提炼数学思想的方法和程序讲授给学生,并且让学生进行实践应用,才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5结论

通过对初中数学教学运用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初中数学教师应将数学思想的讲授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日常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数学思想进行深入探究,增强学生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和认识程度。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常规方法和思维习惯。能够启发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体会对数学知识再创造的成就感。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思想,已成为改善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有效路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素养与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为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继涛.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有效途径[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8)

[2]常方亮.浅谈中师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篇7

一、改革教学模式,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营造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使学生得到足够表现自己思想和交流情感体验的机会,产生有利于创新思维发挥的积极情感。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公开向学生提出“三个鼓励”和“三个允许”,即鼓励提意见,鼓励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鼓励发表与众不同的创见;允许讲错、答错,允许改变观点,允许保留意见。

例如:我在讲“文化建设”时,就中学生上网问题让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当学生都能讲出一些上网的利与弊时,我鼓励他们大胆讲、继续讲,有些学生讲了很多,有个别学生把弊处讲成利处,我没有批评,而是让其他学生再发表意见,我根据他们的内容也讲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又让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此外,我还让学生就如何建设良好的文化环境提出建议,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当学生回答不出来或错误的时候,我总是以微笑鼓励他们,让其他学生用掌声支持他们,因此,学生的热情很高涨,他们的创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二、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获得新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的是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在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关键的一步。因此,在政治课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认知的动力系统和智力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的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全身心参与投入,在创设新环境中,能产生碰撞,开拓思路,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情境主要通过设疑。设疑能使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的欲望,学生不仅能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而且能从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学上的质疑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提出问题,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通过引导,激励学生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当学生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

要鼓励学生质疑,向教师提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地、被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质疑和学生提问,不仅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会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的认识情况,通过质疑来让学生思考问题,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因为恰恰是这些问题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学习方法和学习需求,解决好这些问题正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教育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疑,巧妙设疑,联系学生实际,启发唤醒、鼓励学生参与质疑,帮助学生分析、观察想象,还要抓住时机,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的目的。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使人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吸引人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地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就要勤于积累各方面的素材,巧于设计问题和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幽默的故事,生动活泼的奇闻趣事、漫画、图片等通过电化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促进思维的积极参与。当思维和想象达到一定境界,就会激发创造意识,创造能力也得到发挥。

三、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地、能动地参与,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为个体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这是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法指导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以自学方法为例,第一层次是预习,结合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会逐字逐句地阅读,理解其中的关键词语,然后是逐段逐节地阅读,理解并归纳其中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第二层次是指导学生学会整理笔记、比较、归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根据所要学的知识,结合社会实际提出问题,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层次让学生学会独立获取信息,并且将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结合,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或问题解决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知识。这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质的飞跃。

四、改进教材内容,激发实践意识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篇8

1.要实现理论知识的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确实有它独特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础,但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马列主义、思想也将随着时代不断发展。随着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诞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新时代的实际和特点,研究和创造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观点、新理论、新知识。

2.要实现价值观念的更新

知识经济时代取代工业经济时代,是人类社会一次深刻的变革。而人类的每一次社会变革总是以思想的进步和观念的更新为先导。经济发展到了以“知识占有为主”的经济时代,人们对于物质财富的价值观,应该从“资本占有为主”更新为“知识就是财富”。在知识经济时代真正的动力是具有知识与创新能力的人。因此,具有高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人将享有崇高的地位,受到社会尊重。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精神财富,不敢重视(甚至回避)物质财富的观念,要刻苦努力地学习,旗帜鲜明地、光明正大地掌握和拥有更多的知识财富,才能胜任我们的本职工作。

3.要实现方式方法的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是通过多样化的工作形式来实现其目的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应有所创新。把事后“揩屁股”变为事前“预警制”;把严肃专业的“灌输式”教育变为寓教于乐的健康引导;把工作关注的重点由群体转向个人;把宣传鼓励听话、服从、老实、本分、忍让转向宣传鼓励大胆开拓、自我奋斗和创新精神;把只有少数党员、干部做思想政治工作变为广泛发动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自我教育方式,从而不断探索知识经济时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规律和新方法。

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1.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既要讲继承,又要讲发展,要在继承中求创新

对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一要讲继承,二要讲发展。只有继承了优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根深叶茂,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继承是前提,创新是动力。只讲发展,不讲继承,无异于舍本求末,数典忘祖,政治工作到头来会成为无源之水;只讲继承,不讲发展,政治工作就变成了僵化的教条,到头来就会失去生命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强调以下几点:一是“灌输”意识不能丢。现在有些人对理论灌输存在偏见,认为市场经济强调的是物质利益原则,企业讲利润,个人讲收入,认为讲理想和信念等大道理就是假、大、空。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四有”新人,必须坚持长期的、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这个传统不能丢。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灌输的方式和方法可以有所不同,要善于将大道理转化为小道理,把“空”道理讲“实”,把“死”道理讲“活”。作为学校,在教学中要结合青年学生的特点,改变以往“满堂灌”和死记硬背的方式,采取授课与座谈、讨论、辩论、实践等相结合的方式,拓宽教育途径。二是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不能丢。有些同志不愿意或不习惯于做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疏于用传统的谈心方法、耐心说服教育的方法去引导人、教育人,动辄采取简单生硬的口头训斥、行政命令或经济处罚、纪律制裁等“高压”办法去解决问题,到头来不能妥善解决矛盾,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了一句空话。三是政工干部的良好形象不能丢。思想政治工作最终要由人来做,这就要求有一支尽职尽责的政工干部队伍。教育者注重身教,不仅仅是个人形象问题,也是一级组织的形象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工干部在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的同时,要加强自身的作风建设,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具有亲和力和凝聚力。

2.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既要讲传统性,又要讲时代感,要在适应中求发展

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要有超前意识。改革不仅是体制方面的创新和完善,更是思想领域的一场革命。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研究新情况,分析各种政策措施出台及社会变革可能给人们思想带来的影响,及时做好引导、教育工作,使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真正把群众的意志统一到改革的大局上来。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提高政治工作本领,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从时展着眼,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适应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对教职工进行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通过教育让他们知道,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应尽职尽责,要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帮助干部职工克服求稳怕乱的思想,不断增强竞争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命运是与学校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从而让所有教职工树立起“校兴我荣,校衰我耻”,与学校共兴衰的思想。同时学校抓住教学这个重点不放松,制定各类政策向教学一线倾斜,让大家深深懂得,只有抓住了教学,培养出合格的学生,才能使学校走上一条既有良好社会效益又有较好经济效益的发展道路。

3.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既要讲借鉴,又要讲探索,要在实践中求完善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篇9

一、注重思维引导,培养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进而实现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向能力的一种过渡。

1.课堂知识的逻辑性。注重课堂知识的逻辑性,通过提问实现知识的不断升华。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说是一门教育艺术。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与解答中,对知识的了解也不断深化。如,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时,可以按以下问题循序渐进地进行:①方程x+y=5的解有多少个?

是这个方程的解吗?②点(0,5)、(5,0)、(2,3)在一次函数y=-x+5的图像上吗?③在一次函数y=-x+5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它的坐标适合方程x+y=5吗?④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x+5的图像相同吗?由此鼓励学生总结发现“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并进一步设问“一条直线对应一个方程,那么两条直线呢?”在学生解答后再次提问:“两条直线的交点对应着两个方程的什么?”彻底地将数与形之间实现高度地统一。在谜底逐渐揭开的同时,学生也能比较顺利愉快地获得新知。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将触发思维的因素(即问题是怎样想到的?是什么使我这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的?)进行显现,将引导思维的方法、策略进行提炼,让学生分析把握,为今后创新思维打下基础:①在探索正方形的性质时,由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并归纳正方形的性质,并能说出其中依据,正方形这个学生们从小就非常熟悉的图形,也能激发大家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②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中,从课题的开始就由学生自主探究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特征,而教师只是通过问题对学生实现层层引导。③测量旗杆的高度一节中,让学生们自己去设计方案,解决测量问题,让学生们也初步感知了数学模型的建立。

在以上的教学方案设计中,更注重了学生对结论探究的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的思考,由学生做主体的课堂能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3.鼓励学生质疑和总结。鼓励学生质疑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将发现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为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来讲,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能给出适当地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养成爱思考,敢于思考的习惯。

二、重视思维训练,提高思维能力

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并有一定创新意识的前提下,并非所有的同学都能马上举一反三,应用自如。对大多数同学而言,仍面临着如何用学到的陌生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麻烦。数学解题的过程事实上就是把当前的未知问题转化为已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要解决问题,就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得开动脑筋,展开联想,这就为培养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这时,教师若能适当地加以点拨,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课堂中不仅仅是解决问题,同时也要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精密逻辑性的科学,其论证的严密性表现为运算和推理的精确无误。如,①问题解关于x的方程(a-1)x2-2ax+a=0,学生往往会忽略当a-1=0是,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的情况。②对于代数式n2-n+11,当n=1,2,3,4时,这个代数式为质数吗?那么这个代数式的值一定为质数吗?学生也经常由所得的规律展开猜想,进而得出这个代数式的值一定为质数的结论,而不是以数学的推理或者反证法来得出正确的结论。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形成,并要求其能叙述出严密、正确的推理过程,用概念、定理、公式等来为自己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2.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来源于数学基础知识及常用的数学方法,在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及方法处理数学问题时,具有指导性的地位。而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是把知识型教学转化为能力型教学的关键,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常用到类比、数形结合、转化、整体、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如,①解分式方程就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用转化的思想将问题转化为已经熟悉的整式方程,但由于分式中分母不为0这一限定条件又决定了验根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②而对于求出代数式■+■的最小值这一问题,如果仅仅是从代数的角度来看,无疑非常困难,显然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快速、准确地找到答案。③如果知道x+y=1,要求x2+xy+■y2的值,这样的问题从整体出发,将■x2+xy+■y2化为■(x+y)2,就很快找到答案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模仿阶段,初步应用阶段,自觉应用阶段。教学的任务是促进前两个阶段的形成并尽快达到第三个阶段。在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章节中有重点地渗透不同的思想方法,也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3.一题多解,一题多问,实现创新能力的真正拔高。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好方法,也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开阔学生思维。如,求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既可以用代入法和加减消元法求解,也可以将两个方程转化为一次函数y=■x+1和y=2x-2。通过图象法进行求解,不同的解法既揭示出数与形的联系,又沟通了几类知识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同样,一题多问、一题多变等都能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思维训练的目的,甚至由学生根据实际自编题目,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知识点篇10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B-0040-01

现代教育正在不断变化与发展,新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冲击原有的教学方式。地理是高中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多方面知识的学科。教师们在这一学科的教学上,除了强调地理基础性知识的掌握,还应当满足学生们的求知和想象的欲望,发散其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创新思维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对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与主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感兴趣,才会用心去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尤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提问解答等方式,在讲解某个知识点时,注意抛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去思考,然后提问,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适时点评和解惑。

例如,在学习环境保护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周围哪些是破坏环境的行为,并提问让学生列举以及分析定义破坏环境的标准,然后向学生讲解这样的弊端,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最后阐述保护环境对人们的重要性。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热情与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还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通过思考与分析,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二、打破传统教学方式

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大部分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样一种模式将学生的思维能力约束在了课本固有的知识点上,便无从谈创新思维。

因此,教师必须树立创新教学理念,打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方式,对课程进行改革,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改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开放想象力,打破思维约束,在创新思维中发现问题,提出观点。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应采用多种方式,随堂设置一些小型的讨论会,让学生充分发观点,这样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使原本沉闷的课堂环境变得轻松起来,学生愿意去参与,愿意去思考,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化、创新化思维的培养。

三、开发学生想象力,激发创新思维

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源泉,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先导,很多科学家在发明创造之前,脑子里都是天马行空的,那些看似异想天开的想象,经过试验、研究,也能一一实现。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时,就应充分发挥想象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适时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讲解中国行政区域板块时,可以将中国比喻成一只雄鸡,雄鸡里面的每一个省份拆开来又像什么呢?黑龙江是不是比较像一只天鹅,福建像一只兔子,云南省像一只开屏的孔雀,教师可以让学生各自说出想象的内容,没有标准答案,这样学生发挥想象力的同时,也能记住知识点。或者将行政区域板块作成谜语投影,在课堂上给学生猜,夏天穿棉袄-武汉市(捂汗同音),久雨初晴-贵阳市,猜谜语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四、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地理教学中,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创新思维有一定促进作用。因此,学习课本知识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度。例如,组织一些地理知识竞赛、地理知识讨论会,学生们在良性竞争中强化学到的知识点,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或者组织学生外出郊游,亲近自然,回来后以自然现象、气候现象与地质现象等内容作为课题,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看法,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从而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跨度很大的学科,在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前提下,发挥想象力,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创新思维能力,运用创新思维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车贵安.分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