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审计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8:15

安全管理审计报告篇1

第一部分介绍了“2007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的基本情况”。报告充分肯定了2007年度审计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省审计厅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大预算执行审计力度,从加强宏观调控、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维护群众利益出发,主要审计了省财政厅具体组织省级预算执行情况,省地税局税收征管情况,31个省级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以及部分农业、社保、教育等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报告对2007年度省级预算执行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评价,肯定了2007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总体情况是好的,财政收入增速加快,质量提高;财政支出统筹兼顾;财政管理注重完善制度,提高绩效,改革步伐加快,财政改革深入推进。同时,报告总结了各部门、单位对去年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第二部分反映了“2007年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存在的主要问题”。报告分九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在省级财税管理审计、省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教育资金审计、项目建设审计、效益审计、国有企业财务活动审计、下级政府财政预决算管理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此部分内容重点反映了涉及财政安全、民生安全、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安全以及绩效审计方面的问题。通过揭示省级预算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有关部门、单位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管理,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督促有关部门、单位采取有力措施,规范管理,减少损失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审计的帮促作用。

第三部分为“加强省级预算管理的意见”。《报告》针对预算执行和财政财务管理亟待改进和加强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加强省级预算执行及财政财务收支管理的四条建议:第一,依法加强财税管理,切实提高理财水平。第二,严格部门预算管理,增强预算执行刚性约束。第三,规范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完善资金监管机制。第四,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刘家义审计长在“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审计工作的最根本目标是维护人民利益,这也是审计工作的长远目标。他进一步指出,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保护人民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安全是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维护国家安全、保证国家利益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当前审计机关必须把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国家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责,高度关注国家财政安全、金融安全、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安全、民生安全、环境安全和信息安全。

根据刘家义审计长上述讲话精神和吴新雄省长在2008年3月全省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全省审计机关要“围绕发展主题,突出审计重点;着力维护民生,规范权力运行;注重严谨细致,提升审计质量;抓好督促整改,确保审计实效”,今年的预算执行审计从目标制定到审计实施全过程都重点关注了涉及财政安全、民生安全、国有资产与国有资源安全、绩效审计等方面的问题,并在报告中如实、全面地进行了反映。报告体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更加注重从总体上把握审计情况。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更加注重把握总体情况,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分析评价,提升了审计报告的宏观性、总体性和客观性。报告分析了2007年财政经济运行情况,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三个方面肯定了省级财政运行管理取得的成绩。同时从省级财税管理审计、省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农业专项资金审计、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教育资金审计、项目建设审计、效益审计、国有企业财务活动审计、下级政府财政预决算管理审计等九个方面反映了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围绕推进财政预算改革,全面反映了预算编制不完整、部门预算执行不严格,滞留欠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

二是更加注重突出部门预算编制方面的问题。预算执行审计的根本目标,是促进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增强预算的约束力。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花了大量篇幅重点反映预算编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如报告中反映的编制部门预算时少报结余,编制支出预算时未达到省政府规定等问题反映出预算编制不完整、不合理;省级部门应缴未缴预算收入、滞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反映出预算执行不严格。报告同时指出此类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预计不准确及部门从谨慎原则出发对结转预算留有余地,对此报告提出了“要切实加强对部门预算的审核,充分利用部门决算资料,将部门上一年的决算情况作为下一年度审核部门预算的基础”的建议。

三是重点反映财政资金安全问题。如反映省级财税管理审计、省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时,共对17个部门、单位点了名,点名之多为历年之最;在报告反映问题的第九部分,披露了萍乡、九江、景德镇、抚州、鹰潭、赣州6个设区市财政预决算级次管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披露了部分省级行政主管部门未有效履行规定职责,擅自越权下文、默许下级定额上解行政事业收费省级分成收入,造成少缴省级分成收入;个别部门对所属单位监管不力,致使所属单位脱离省级财政部门预算控制,将部分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缴入地方财政并获取返还等涉及财政预决算级次管理的深层次问题。此外,对九江长江大桥公路桥管理局在大桥还本付息已结束的情况下,2004至2006年继续以“还贷付息和超收分成”等名义分配巨额财政资金以及巨额财政资金体外循环等严重威胁财政资金安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披露。

四是重点反映民生资金安全问题。关注民生是审计工作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今年报告大量反映了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社会保险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全省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如对全省2006年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审计,在肯定了“2006年,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反映了存在挤占挪用新农村建设资金、个别村干部弄虚作假侵吞新农村建设资金的问题。报告同时反映审计机关已追回了被侵吞的建设资金,违纪人员已经受到党纪政纪处分,体现了审计监督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五是重点反映国有资产与国有资源安全问题。在报告反映问题的第八部分披露了新余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为了协调企业周边关系,对外投资、合作的11户企业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国有权益受损的情况。并针对此类问题在报告第三部分专门给出了建议: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结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省属企业对外投资、产权交易、经济担保和委托理财运作等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健全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强化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中和离任审计制度,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防止各种形式的国有资产流失。

六是重点反映绩效审计问题。在报告反映问题的第七部分对48个县2005、2006年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绩效审计调查以及南昌钢铁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度能源利用效益审计进行了反映,披露了由于欠拨专项资金影响资金使用效益、活动支出结构有待调整;新建项目投产后,由于试生产时间过长,产品质量不能迅速达标等绩效审计方面的问题。

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受到各方重视。省政府领导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十分重视,多次作出批示,明确要求省级有关部门和地方对审计揭示的突出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要从大局出发,按照依法行政、执政为民的要求,做好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及时健全各项制度,堵塞各种漏洞,对违法违纪人员要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并限期报告整改结果,确保各项整改取得实效。

省人大财经委于7月18日专门召开会议对《关于2007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并在《审议意见》中指出,审计工作报告客观公正地反映了2007年度省级预算执行情况,实事求是地指出了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不容忽视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积极可行。省审计厅在依法开展审计监督工作中,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在推进依法行政,维护财经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了大量工作。

在7月31日的分组讨论中,审计工作报告同样受到人大常委们的高度评价。蒋如铭副主任认为省审计厅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审计监督,做了大量工作。黄素英委员认为省审计厅尽职尽责,依法开展审计,敢于面对问题,在服务大局、维护财经秩序、维护群众利益、促进江西经济发展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陈发芳委员认为省审计厅能够认真履行职责,如实报告审计出的问题。省人大代表赵云龙认为,审计报告全面、具体、客观、公正地反映了2007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情况,审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开展审计,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报告共18页,用12页反映问题,对审计出来的问题做到了公开透明,不遮不掩。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委员们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建议。蒋如铭副主任希望省审计厅对查出的问题进一步督促整改,更好地维护财政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群众利益、促进廉政建设。张桂生委员认为只有进一步加大力度,健全制度,加强监管,严肃财政纪律,审计工作才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陈毓平委员认为应建立长效机制尽量用制度来约束,减少违规行为,审计部门要加强审计,杜绝违规资金的发生。姚燕平委员希望对违规资金要严肃认真查处,报告结果,以对人民负责,让人大常委会满意。陈发芳委员认为审计发现的问题种类较多,有的数额较大,已经构成了违纪。建议对违纪者要严肃追究责任,给与应有的纪律处分。省人大代表赵云龙建议有关部门对审计出来的问题逐条解决,对财经委的审查意见逐条落到实处。

安全管理审计报告篇2

下面分别从审计评价、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责任认定和审计建议等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组成部分,归纳报告中常见的几类问题:

(一)审计评价部分:客观性把握不够。

一些审计机关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评价内容大而全,却没有相应的审计取证作支撑,有抄袭被审计领导干部工作总结之嫌,客观性和公信力不够。

如,在某县审计局实施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任期经济责任报告上,写道:某同志任职期间,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心,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为工作目标,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保障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中,一是以食品安全示范创建为抓手,夯实农村食品安全基础……确保全县无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在财政财务管理工作中,一方面立足本单位实际,严格执法程序,非税收入征收和罚没款项收缴合法、合规;另一方面加强财政财务支出管理……审计结果表明,该局向审计组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地反映了某年某月至某年某月的财政收支情况,各项财政收支行为基本符合财经法规的规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基本健全有效。但审计也发现,县药监局在固定资产及部分车辆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本次审计涉及的账面资料中,未发现某同志个人有违反廉政规定的问题。

这个审计评价相对于一些审计报告的审计评价部分还是有长处的,不仅关注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财务收支问题,还关注了其财务制度以及该局职能履行情况。不足之处在于:对于“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一句缺少有力的支撑。翻阅项目档案,对该局职能履行绩效的取证不足,且缺少量化评价。如,没有明确该局应完成哪些工作任务,有哪些主要职能,为完成工作任务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还有哪些措施应采取未采取,已经采取的措施有哪些不足,制度措施采取的绩效如何,“无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与采取的措施有无必然关系,是否还存有食品药品安全隐患。缺乏必要的取证程序,审计评价只能以谈话、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总结为依据,语言表述就显得空洞,缺乏审计的职业判断。另外,评价中说“内部控制制度基本健全有效”,但后文的问题全部是资产管理、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有前后矛盾之嫌。这样的审计评价显然缺乏客观性和公信力。

(二)审计发现的问题部分:问题层次不高,不能有效体现审计目标。

根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两办》规定)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科学发展为目标,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重点检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见,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目标不仅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还关注业务的效益性,所要监督和评价的内容包括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全部活动,领导干部遵守财务方面的法规制度只是基本的义务,是否依法履职、尽责担当、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科学发展才是衡量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根本标准。

然而目前很多审计报告仍然主要反映财务问题,如上例所举的报告中列举的都是财务、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与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总体评价关联度不够大,不能使报告读者对该局长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形成清晰的认识。

还有的问题没有科学抽样,让人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感,不能反映整体情况。如,一个教育局局长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这样描述“部分专项资金未专款专用。如:某年至某年区教学仪器管理站在学校仪器设备专款中列支区教育局及下属事业单位购买设备款200万元……”。该部门一共有多少专项资金,违规使用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例是多少,均未在报告中说清楚,如何给读者提供客观的信息,如何与审计评价挂钩得出被审计领导干部在预算执行方面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呢?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的目标也就无从体现。

(三)责任认定部分:标准不够统一,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较少。

一是标准不够统一。如,同一个审计机关做出的审计报告,某局局长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写道:对某局本级和所属单位财务收支及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某同志应负领导责任;某办主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写道:对审计发现的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某同志应负主管责任;对下属单位财务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某同志应负领导责任。分析上述两个报告中定责的合理性,勉强可以理解为两个被审计单位领导班子分工不同,前者的被审计领导干部不分管财务、后者的分管财务,但是后面的单位同样是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为何领导分别负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呢?即使有下属单位负责人对具体问题承担直接责任或是主管责任,如果这个单位财务未独立核算,被审计领导干部也应该承担主管责任,而非领导责任;若下属单位财务独立核算,审计过程只需重点检查对下属单位的监管机制健全与否即可,具体的财务问题无须作为上级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而写上报告。

二是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较少。通过对某省市县级审计机关的抽查,发现大部分报告发现的问题,被审计领导干部以领导责任和主管责任为主,直接责任很少涉及。《实施细则》对直接责任的认定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从媒体报道的已查处官员的违法违规案件中,可以看出官员以权压法、独断专行、,造成国有资产(资源)损失浪费的情况屡见不鲜,与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形势大好”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现象无疑降低了审计报告的公信力。

(四)审计建议部分:建议不完整,针对性不强,建设性作用发挥不到位。

一是建议不完整,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报告中都很少有针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使用的建议。二是建议针对性不强。例如,在某市委书记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审计建议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和义务,理顺体制,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切实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避免损害企业国有资产所有者和其他出资人的合法权益。首先,书记一般全面负责市委工作,在发展战略和决策思路上面发挥重要作用;县长一般主抓各部门工作,对国有资产监管方面的建议应在县长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出现。其次,建议对象不应是部门,而应是市委、市政府,建议着眼于该市国有资产运营管理的制度、体制建设和经济事项决策制定。三是建设性作用发挥不到位。所翻阅的审计报告中,尤其是党政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建议基本上都是:加强内部控制、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规范投资项目管理、加强下属单位管理等,与所在部门所承担的具体经济职责联系不够紧密。如,某县教育局长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中,发现了“企业职工培训重复享受政策”的问题,与当地《关于加强职工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实施意见》中“我县企业职工参加政府扶持的职业培训项目,每人每年原则上只能享受一次政府经费补助(含其他行业经费补助)”的规定不符。对应的审计建议是“要求企业职工培训机构上报电子版培训资料,以强化审查监督”。这个建议只是提出了在现有政策下,避免重复享受政策的管理手段,却未对政策本身的合理性提出质疑:以培训次数作为享受补贴的限制条件与鼓励职工参与培训的政策目标是否相符?现行政策下,由培训学校在培训实施环节发放补贴是否存在制度漏洞?因此,提出的建议是治标不治本的,仍然为违规享受补贴埋下了隐患。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分析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既有系统性的原因,也有市县级审计机关自身的原因。

(一)系统性原因: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规范尚待进一步探索完善。

尽管《两办》规定及《实施细则》已经出台,但由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本身的复杂性,关于审计范围的科学界定、审计样本的合理选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配合使用、审计定责的准确把握以及审计风险的有效规避等问题,都处于探索研究的过程。各级审计机关不同程度地面对这些难题,需要经过实践的发展和各级审计机关的共同努力,逐渐总结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市县级审计机关队伍状况与项目安排上的矛盾。

市县级审计机关,尤其是县级审计机关,长期面临队伍素质亟待提高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地方干部任免更换频繁,组织部门每年都会安排大量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有的县局一共十几名审计干部,每年要承担十几位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还要完成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等例行项目,参与审计署、省级审计机关统一组织或授权的审计项目。这种情况下,一些审计机关为了完成审计任务,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不能审深审透,仅浮在表面的财务问题上,如果没有举报线索或是上级领导要求,很多审计程序未按照审计准则和两办《规定》要求执行到位,仅取信于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未进行必要的测试,未合理怀疑、充分适当取证,审计报告的公允性和客观性难以保证。

(三)市县级审计机关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理解不到位。

上述两方面原因均属于客观原因。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一些市县级审计机关的审计理念有待更新。在认识上,未准确把握和正确理解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要义和主要目标,仍然将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作为审计目标,以财务管理问题作为主要的审计内容。一方面,财政财务收支只是经济活动的载体,仅关注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经济活动的绩效性无法得到科学合理地评价;另一方面,我国政府部门的财务核算体系尚需不断探索和完善,政府及其部门掌握的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资源未完全纳入财务体系,因此完全依靠目前的财务信息为切入点审计业务活动,明显是不完整的。

(四)在技术手段上,未能将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审计思路方法有机结合。

一些地区,仍然采用“大海里捞针”、“盲人摸象”的审计思路,不考虑整体的审计范围,不研究科学选定样本,先抓问题,由“事”及“人”,问题能与人勉强挂钩则已,挂不上就是没有问题。这种审计思路和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审计质量,提高了审计风险,必然不会产生高质量的审计报告。

三、提高市县级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解决上述问题,一要依靠实践地不断发展,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操作指南、规范不断完善;二要合理安排审计项目,将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与其它审计项目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利用其它项目成果,以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年度报告等制度为补充,精简项目数量,每年有重点地安排1、2个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确保审深、审透、审精;三要更新审计理念,正确理解审计目标、合理确定审计范围、采取适当的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报告质量,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对策建议:

(一)正确理解经济责任审计目标,合理确定审计范围。

按照《两办》规定和《实施细则》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目标是多层次多维度的目标体系,从层次上说,直接目标是检查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根本目标是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系统)、本单位科学发展;从维度上说,实际上是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运用公共资金、公共资产、公共资源过程和结果的一揽子评估,既要评价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的合法合规、经济高效、科学合理,也关注其经济结果的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和安全性。

根据上述目标,被审计地区、部门(系统)、单位实际所用和使用的经济资源都应该作为审计范围,被审计领导干部直接决策、支配、使用的经济资源作为审计重点。如,区县、乡镇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应该是全部政府性资产及资产形成、使用、分配的全过程,具体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含专项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资金、国有资产经营预算资金、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资金、政府性债务、自然资产资源、公共投资建设项目及形成的固定资产(含使用、出租、出借资产)等内容。审计中,不仅应关注上述资产的存量状态的完整性和报告数据的真实性,还应关注与资产有关的决策行为、使用行为、分配行为以及最终的经济绩效。

(二)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提高评价的客观性。

为保证评价的公平性、客观性和可比性,根据各类领导干部履职过程中的共性事项和问题,抽象出具体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计算,尽量以审计样本值与总体值相比、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相比、末期数与基期数相比的方式计算;将综合指标值划分若干评价档次,根据每位领导干部的得分情况确定其履职档次。在量化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被审计领导干部前任遗留的工作基础,以及本地区、单位(部门)的资源条件,运用职业判断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和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适当调整量化打分的评价结果,最终做出客观公允的审计评价。

(三)科学公正界定被审计领导干部责任。

第一,确定审计重点时,要充分考虑领导干部的管理幅度和管理跨度。对内部控制测试和决策合理性评估后认为风险较小的经济事项、独立审计、决策权力较大的下属单位经济行为(如无明显线索怀疑与被审计领导干部相关)等可判断为与被审计领导干部无明显直接关系的内容,则不应作为审计重点,保证审出的问题一定能归咎责任,避免问题与责任两张皮。

第二,总结规律、审慎定责。总结各类问题所对应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证据要素,梳理各类责任的取证规律及适用的取证方法。一旦发现领导干部不作为、懒作为、慢作为、滥作为、错作为,以及个人廉政方面的问题线索,运用访谈记录、会议纪要、文件批示、账户资料、职责分工、经济后果等证据,审慎确定经济责任。

(四)审计建议效用最大化。

审计建议包括被审计领导干部使用建议和其所在地区、部门、单位发展建议。对领导干部使用的建议要与对其评价相结合,为组织部门提供明确的信息,如,该干部在决策、执行、管理等方面,哪方面的能力较强;其是否了解本地区、本系统、本行业的基本规律和工作重点;该同志适合现任岗位的工作,如不适合,更适合从事哪方面的工作等。

安全管理审计报告篇3

1

目的

确保本矿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

和有效性,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使本矿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保证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的实施。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各生产单位、部门。

3

职责

3.1

总经理

负责组织实施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评审

3.2

总经理

负责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评审的具体工作。

3.3

安技部

3.3.1

负责管理评审实施、落实、组织、协调。

3.3.2

负责报告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3.4

车间、部门

3.4.1

提供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

3.4.2

对评审后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4

工作程序

4.1

管理评审的频次和周期,

4.1.1

每年的3月-5月进行评审,两次管理评审的间隔时间不超过15个月,在下列情况下总经理可随时追加管理评审次数。

a)

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

b)

安全生产方针、目标修改时;

c)

本矿内部组织结构重大调整时;

d)

发生重大事故时;

e)

矿长认为需要的其他情况;

4.1.2

管理评审安排在内部安全本标准化体系审核后,外部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审核开始之前。

4.2

管理评审输入

4.2.1总经理负责组织专人制定行动计划,收集内、外审核的结果。

4.2.2

各车间、部室负责收集各自的安全生产运行方面的信息。

4.2.3

标准化系统评审应包括下列输入:

a)

监测与检测记录;

b)

以前评审的跟踪结果;

c)

影响标准化系统的变化;

d)

纠正与预防措施制定及实施有效性;

e)

事故统计分析;

f)

员工和相关方抱怨;

g)

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

h)

标准化系统覆盖范围的充分性;

i)

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

j)

实施标准化系统的资源(人、财、物、技术)的保障情况;

k)

现场人员职责的合理性;

4.2.2

评审的结果应包括:

a)

标准化系统的效力和管理过程的改善;

b)

资源需求;

c)

预防损失和对识别风险的缓减计划;

4.3

编制《管理评审计划》

4.3.1

各个部室及车间应将收集的信息交安技部,安技部负责整理后交矿长审核,作为矿长基管理评审会议上报告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编制管理评审计划的依据。

4.3.2

管理评审计划庆具备以下内容:

a)

组织结构的适合性,包括人员和其他资源配置;

b)

员工和相关方抱怨的处理,包括相关方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

c)

安全标准化管理

体系的符合性、运行的有效性,包括内、外审核发现过程和体系的不合格;

d)

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与当前生产的相关性;

e)

需进行改进、改变的范围;

f)

未能完成的工作;

g)

上一次评审结论的处理情况。

4.3.3

安技部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矿长审核批准。

4.4

管理评审的准备

4.4.1在管理评审会议召开前一周,安技部将《管理评审计划》交矿长批准并发放至各车间、部室,执行《文件与资料控制制度》,相关车间、部室就所议内容准备材料。评审计划应包括评审会议名称、评审内容、评审目的、参加人员、评审日期和地点等。评审计划由办公室在评审会议召开前一周向参加评审会议的各车间、部室负责人签发。

4.4.2

评审组成员可由总经理、各车间、部室主要负责人等有关人员组成;评审会期间,可安排有关车间、部室列席会议并汇报工作,

4.4.3

收到参加评审通知的车间、部室,负责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4.5

管理评审的实施

4.5.1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会议。

4.5.2

行政部部长汇报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上次会议提出的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情况。

4.5.3

相关车间、部室就管理评审的内容进行汇报并提出改进或纠正和预防措施会议讨论。

4.5.4

参加会议人员应在《签到簿》上签字,安技部负责做会议记录。

4.6

管理评审的输出

4.6.1

矿长对会议讨论情况做出结论,就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对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作正式评价;分清和落实存在问题和责任部门,由其代表人对不合格事项开出《管理评审改进报告》,明确指定责任部门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并按《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制度》执行。

4.6.2

管理评审报告

4.6.2.1

总经理工其他人负责整理《管理评审会议记录》,评审会议结束后两周内编写《管理评审总结报告》。

4.6.2.2

《管理评审总结报告》,由矿长批准后方可下发到各车间、部室。

4.6.3

通过评审找出以下需持续改进的方面:

a)

方针;

b)

风险降低

c)

目标和指标;

d)

标准化系统评价;

e)

监测;

f)

数据分析

g)

纠正和预防措施

h)

现场人员能力

4.7

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跳跃、检查、验证;

4.7.1

责任部门根据《管理评审总结报告》上的要求负责实施改进和纠正、预防措施。

4.7.2

安技部对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跟踪、检查,记录,并负责向矿长报告。

安全管理审计报告篇4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C922文献标识码:a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冶金等工贸行业达标工贸企业共计96136家。辽宁省冶金等工贸行业达标企业共计4420家,全国排名第6位。其中,一级达标企业28家,全国排名第3位;二级达标企业268家,全国排名第8位;三级达标企业4124家,全国排名第6位。

一、辽宁省的主要做法

一是政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二是建立体系、完善机制、宣传动员、强化培训。三是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四是深入调研,强化督导。省安监局主管领导带队深入各地调研,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约谈创建工作滞后市、县(区)主管领导及安监部门领导,督导市、县(区)政府加强标准化领导和支持力度。各地纷纷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推广力度,深入企业开展督导和工作调研,敦促企业真正行动起来。五是创新思路,拓宽领域。六是定期调度,强化进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2年,标准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部分地区政府部门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存在畏难情绪,部分县区主动性不强,工作进展缓慢,不能跟上全省统一步伐。

二是存在突击评审现象,评审过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三是个别评审单位责任心不强,深入企业不够,行业分类不清晰,评审程序不规范,评分标准掌握不充分、分数评定不准确、报告编制不规范、网上申报不及时等问题。

四是部分企业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行业分类不准确,自评报告不规范,报告内容存在缺项;在网上系统申报的过程中,企业基本情况信息填写不完善。

三、对策

(一)充分调动政府及其监管部门的积极性,充分提高认知度,使政府主管部门引起足够重视。

1、根据各地区企业分布和企业规模、管理基础、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实际情况,由省级安全生产监管局下达任务指标。

2、强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省级政府对各市及省管县级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增加考核权重。

3、市、县级政府成立标准化建设领导工作组,定期督导、检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情况。

4、市、县区级安全监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状,确保省政府下达的任务指标。

5、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标准化专项基金,调动企业和评审单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安全监管部门主要责任人深入企业,做好动员,监督企业和评审单位做好自评报告和评审报告,控制评审节奏,避免突击评审,严把评审质量关。

(二)评审组织单位认真履职,切实做好评审组织工作。

1、切实做好对评审专家、评审员和企业自评员的培训、考核工作。培训要从实战出发,突出针对性,对以往评审报告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典型案例,做好政策、法规及标准的解读。考核要坚守公平、从严的原则,对评审员、评审专家实施有效管控,发现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的事项,及时上报监管部门,取消评审员、评审专家资格。

2、编制评审报告和自评报告编制导则,规范评审报告和自评报告内容及书写格式,指导评审单位和参评企业做好评审和自评工作。

3、严格评审工作程序。企业和评审单位应严格遵守规定的工作流程和评审程序,材料报送要坚持“二同时”原则,即:企业自评申请与系统同时申请;评审单位评审报告与系统同时申报。强化对参评企业和评审单位考评,对弄虚作假的,上报相应的安全监管部门,取消参评资格和评审资质。

4、对参评企业自评报告和评审单位的评审报告严格把关,发现问题,及时与企业或评审单位联系,加强整改、修善评审报告和自评报告,确保自评报告和评审报告客观、准确。

5、做好评审过程监控和达标企业检查,使企业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真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评审单位要服务企业、公正自律、确保质量。

1、评审单位应按照要求,建立评审工作责任制。由一名主要领导负责统筹、协调、规划,确定专人撰写、审核评审报告。工作要早部署、早安排,做到有计划进行,避免年终突击赶进度赶任务。

2、做好参评企业的参谋助手,帮助企业查找管理和生产现场的不足和缺欠,提出整改要求并指导企业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评审组成员要做好复查和确认。

3、做好网上申报,并帮助、指导企业做好网上申报。

(四)企业充分认识安全标准化的必要性,积极主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

1、企业应积极主动派员参加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员培训,认真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性文件,为本企业开展标准化创建工作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2、成立标准化创建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分工。

3、聘请中介机构予以指导,坚持标准,积极开展标准化自评工作。

4、对自评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对由于资金等原因,一时难以整改的重大隐患,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落实责任、资金、措施、整改时限和应急预案。

四、结束语

安全管理审计报告篇5

一、切实加强河流水能资源开发规划工作

水能资源开发规划是河流水能开发利用的依据。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水法》要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切实加强规划工作。在流域综合规划指导下,抓紧编制或修编水能资源开发规划。统筹考虑河流水能资源开发与防洪、用水、生态和环境保护等关系,科学有序开发水能资源,维护河流健康。

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或核准;对违反规划擅自建设的项目,要责令立即停工并予以处罚。

二、严格项目技术审查和行政审批

各种所有制投资建设的农村水电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水工程规划同意书制度、工程建设方案审批制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及取水许可制度、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和前期技术文件审查审批制度。

对于政府投资的农村水电项目实行审批制。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合理划分分级审批权限,根据不同阶段要求,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技术审查,对初步设计报告及概算严格进行审批。

对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农村水电项目,实行核准制。核准制取消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报程序,水行政主管部门只审批项目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审查主要从维护公共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公共利益等方面进行把关。一些地方法规明确要求开发项目核准必须达到初步设计深度,其技术审查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项目核准报告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核准,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在核准前严格进行技术审查。

农村水电项目初步设计由项目法人按规定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审批。各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明确初步设计分级审批权限和具体要求。对不符合规定要求和达不到初步设计深度的,一律不得审批。

经批准的初步设计和符合防洪要求的规划同意书、工程建设方案审批文件、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批复意见、取水许可批准文件、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文件,是农村水电项目核准前在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办理的许可手续。

已经审查或审批的农村水电项目,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擅自变更建设规模和内容。凡涉及工程布置、建设规模、水电站大坝及溢洪设施、主要设备等重大设计的变更,由原设计单位提出变更设计文件,经原审查审批部门复审同意后,方可实施。

为制止边设计、边施工,杜绝无序开发,凡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技术审查的农村水电项目,不得申报审批或核准,更不得开工建设。对违反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

三、建立和落实环境影响评价预审制度

为促进农村水电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坚持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建立和落实农村水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预审制度。

农村水电建设项目应按规定编制并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处于非环境敏感区和单机装机容量小于1000千瓦的农村水电建设项目,可只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法人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环境影响评价预审,应当按规定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水行政主管部门自收到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收到环境影响报告表15个工作日内,提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预审意见。

项目法人在取得环境影响评价预审意见后,即可按有关规定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农村水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施工工艺发生重大变动或者超过5年后开工建设的,应当重新办理预审手续。

四、贯彻落实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论证制度

根据《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460号令)要求,农村水电建设项目的项目法人,应当向有审批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取水申请,并提交经审定的由具备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的单位编制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论证报告书应当包括取水水源、用水合理性以及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对已建、在建的农村水电建设项目要进行全面清理。对未进行水资源论证和未办理取水许可相关手续的农村水电建设项目,限期补办;逾期未办理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1、已建成农村水电建设项目:对于2002年5月1日前批准并开工建设的农村水电建设项目,限期补办取水许可手续。2002年5月1日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实施以后,批准并开工建设的农村水电建设项目应补充进行水资源论证和办理取水许可相关手续。经论证发现对水环境、上下游用水等产生重大影响的农村水电建设项目,由业主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经整改仍不能消除重大不利影响的,应对利益相关者进行补偿。

2、在建农村水电建设项目:应限期补充进行水资源论证,补办取水许可手续。经论证发现对生态环境、上下游用水产生重大影响的,由项目法人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消除不利影响;经整改仍不能消除重大不利影响的,应责令其停止建设,由此带来的损失由相关责任方承担。

3、拟建农村水电建设项目:一律按照规定进行水资源论证。经论证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得审批取水许可申请,不得开工建设。

五、坚持项目开工报告审批制度

农村水电建设项目是江河开发治理工程,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农村水电建设项目具备开工条件后,由项目法人提出开工申请报告,经有审批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正式开工。

对不具备条件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对违反规定擅自开工,或"边建边报"、"未报先建"等违规项目,要立即责令停工,并限期整顿或拆除。

六、强化施工过程监管

各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应监督落实农村水电建设项目法人、参建单位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农村水电建设项目施工,要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初步设计中对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噪声控制、生态保护、人群健康保护、施工环境管理与监测等方面的环境保护措施。

对非季节性河流因水电开发造成河段断流的,要按维护河流健康的原则,提出解决方案,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包括合理的运行调度方案)予以解决。严格落实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意见的各项措施,确保生态环境需要的下泄流量,保证下游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

工程建设、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应自觉接受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对批复的初步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环境保护方案、防汛度汛预案等执行情况实施跟踪监管。

七、认真执行工程验收制度

按照水利部《关于加强农村水电站工程验收管理的通知》(水电[2004]308号),农村水电站工程验收实行分类验收制度。截流前验收、重要隐蔽工程及基础处理工程验收和单位工程验收由项目法人负责,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工程蓄水验收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机组启动验收由项目法人与接入电网的经营管理单位共同组织,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竣工初验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竣工验收合格,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发给使用证,由取水许可审批机关核发取水许可证后,电站才能正式投入运行。

未取得验收使用证和取水许可证的农村水电建设工程,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限制其蓄水或令其空库运行,并与电网企业协商,不允其上网。对工程未经验收擅自投运发电造成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八、预防为主,严格安全监管

各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所管辖的农村水电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参加农村水电项目建设的项目法人、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及其他有关单位,必须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确保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依法承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

农村水电建设项目防洪安全实行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现场的安全监管。项目法人应组织协调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在设计单位编制的工程度汛方案基础上,提前提出年度度汛预案并报防汛指挥机构。要建立汛情预警、信息传输和反馈、防汛措施计划、设备物资储备等应急机制。一旦出现险情,防汛责任人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组织抢险。

九、加强建设市场监管

要依法贯彻和执行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所有勘察、设计、环评、监理、施工、设备制造、招标单位,都必须在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相应的经营活动,不得超越资质权限和任意扩大经营范围。禁止无相应资质的单位和无执业资格的人员进入农村水电工程建设市场。

要依法规范农村水电设备市场准入。对有设备制假、恶性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参建企业,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工商等有关部门,终止其在农村水电设备市场的任何供货行为,将其清出市场,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分别给予罚款、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直至吊销执照和资质证书的处罚。

要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鼓励优先采用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质量标准的设备及产品,全面提高农村水电行业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

安全管理审计报告篇6

   (一)方法的提出。pDCa循环理论由休哈特提出,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称为“戴明环”,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置四个阶段,适用于任何有目的有过程的活动。本文借鉴pDCa循环的思想,提出审计整改全寿命工作法,设定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评价、后续审计四个闭合循环的阶段,审计质量控制贯穿全过程,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二)方法的应用思路。1.审计计划阶段。主要包括审前调查、信息系统基本情况的收集和信息系统相关制度文件的审阅等。此外,还应依据计划编制详细的信息系统审计工作方案,确定审计内容、步骤、方法,制定并送达审计通知书等。在本阶段,相关责任人要全程监督审计工作安排,审核审计工作方案是否满足审计目标要求,了解并考虑企业战略目标、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信息技术管理的组织架构、信息系统框架、信息系统及其支持的业务流程的变更情况、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等特定内容。2.审计实施阶段。完整的信息系统审计通常涵盖三个层面:一是组织层面信息技术控制,指企业管理层对信息技术治理职能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审计人员要关注与信息系统相关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控四个方面的控制要素;二是信息技术一般性控制,指与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及其相关人员有关的信息技术政策和措施,审计中应考虑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变更管理、系统开发和采购管理、系统运行管理有关的控制活动;三是业务流程层面相关应用控制,指在业务流程层面为了合理保证应用系统准确、完整、及时完成业务数据的生成、记录、处理、报告等功能而设计、执行的信息技术控制,审计中应考虑与数据输入、数据处理以及数据输出环节相关的控制活动。审计过程中,可以综合采用询问、观察、审阅文件和报告、通过穿行测试追踪交易在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验证系统控制和计算逻辑、登录信息系统进行系统查询等审计方法。信息系统审计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既具有it背景又具有内审专业技能,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建立审计复核机制,检查审计底稿和相关证据,掌控项目进度,确保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3.审计评价阶段。进行评估时,获取的审计证据必须充分可靠相关,以支持审计结论。审计人员运用专业判断,对审计证据进行分析、撰写征求意见稿、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形成审计报告、下达审计意见或审计建议书。审计报告作为审计的最终结果非常重要,审计项目负责人要从重要性和增值性两个方面认真讨论确定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的高质量。重要性指审计发现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程度;增值性指审计建议是否恰当、有意义,是否有助于提高审计对象效率效果。4.后续审计阶段。即对信息系统审计已报告的缺陷和建议所采取行动的完整性、效果性和时效性跟踪检查的过程。一般和下一次信息系统审计融合在一起进行,从而形成审计流程的闭合式循环。审计结果整改情况应纳入企业绩效考评体系,保证审计整改工作质量。

   二、应用审计整改全寿命工作法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实践

   某科研生产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目前使用的信息系统为涉密信息系统,有上千个终端用户,数百个业务工作流程,数十个业务系统,采取单点登陆、统一身份认证,部署相关审计系统的方式运行。由于该信息系统涉密等级较高,用户数较多,系统组成复杂,对开展信息系统审计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按照审计整改全寿命工作法的工作思路,进行了信息系统审计的实践和探索。(一)计划阶段。由具有信息系统研发背景和高级工程师资格的专家担任组长,并从企业内部信息技术部门抽调专家,组建一支包括信息技术及内部审计人员在内的专业队伍。该科研生产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信息系统管理体系,对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和管理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审前组织学习研究该企业的信息系统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制度、安全控制策略、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等文件,将这些制度的相关要求作为审计依据,制定信息系统专项审计工作方案。明确重点审计内容为对信息系统的逻辑访问与物理安全控制,包括系统输入控制、用户行为控制和访问权限控制三个方面。同时,获取企业管理层和信息系统管理部门的支持。(二)实施阶段。在该科研生产企业已经建立的信息监控系统的基础上,采取专项审计的方式,对于企业的行为监控系统、权限审查系统开展信息系统审计,这也是本次审计工作的重点。该单位在设计信息系统监控系统时,采取了B/S结构,在终端计算机上安装客户端,后台运行自动记录用户行为,利用SQLServer数据库对用户数据进行存储。在SQLServer数据库中,管理各种安全策略、系统运行参数、网络客户端设备信息、报警和日志。系统前台使用weB浏览器方式,进行系统策略设置、系统维护等操作,各种日志记录和报警信息在这里显示。审计系统可提供完整的用户行为日志,该企业基于日志数据开展系统安全策略配置、违规介质使用、病毒情况、信息输入输出、文件打印、用户终端网络访问等审计工作。审计人员根据用户操作行为日志,综合应用询问、数据采集、穿行测试、控制测试和分析等审计方法,获取有效的审计证据,并对重要发现及时与有关各方沟通。(三)评价阶段。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发现和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就完善制度、制度执行、系统建设、安全策略适当性等提出审计建议,提交管理层审批后交信息系统管理部门整改完善。(四)后续审计阶段。根据信息系统管理部门整改完成情况,对审计发现的缺陷和提出的管理建议进行后续审计。从近期已实施的4次审计情况看,日志数据的抽样异常率从第一次的12%下降到1%。

安全管理审计报告篇7

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主要指油(气)田建设项目,即各单位筹措一定额度的资金,经过决策和实施一系列的建设程序,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以建成油气资产获得效益为目标的开发活动,主要包括自营油(气)田投资建设项目和中方为作业者的合作油(气)田投资建设项目,通常分为前期研究、建设阶段和收尾阶段。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批准前为项目前期研究阶段,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批准到项目机械完工为项目建设阶段,项目机械完工到项目关闭为项目收尾阶段。

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过程审计是指从海上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批准到项目决算编报之前,审计部门采取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检查项目的总体建设情况;审查开发项目的工程设施费、钻完井费用、生产准备费、油藏研究费等概算的执行情况,对项目投资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审计;审查项目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评价项目管理四大控制(进度、费用、质量和健康安全环保)的管控与招投标合同管理的情况,促进开发项目管理部门实现其管理目标。

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各阶段及其实施审计形式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

显然,过程审计是在开发项目实施阶段采取的一种审计形式。具体而言,过程审计在开发项目审计流程中所处的位置如图2所示:

二、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过程审计的工作重点

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过程审计主要关注:费用的真实性、合理性、效益性及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有效性。因此,按照审计范围,从合规管理、工程建设、项目进度、质量、费用、健康安全环保和采办合同管理等方面详细论述开展过程审计的工作重点。

(1)设计概算审核。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的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通过审核后,应按各国有关规定及公司要求,编制或委托相应等级资质设计单位编制整体开发方案(oDp)。根据项目规模,组织专家审查会,通过审核后,根据项目审批权限报请审查决策。oDp报告批复的投资估算是项目基本设计的限额控制目标和项目管理的重要依据。在项目基本设计阶段,依据项目投资额度,由相应等级资质的第三方设计单位承担基本设计工作,但原则上不能交由承包商进行设计。项目基本设计及报告完成后,应组织技术和经济专家审查。为便于协调,工程、钻完井及经济评价等各专业的专家审查尽量同步进行。进行设计概算审核时的工作重点为:检查设计概算的编制依据;检查概算费用构成的正确性;检查设计变更、概算调整环节;检查总概算中各项综合指标和单项指标与同类项目对比是否合理。

(2)工程费用审核。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的生命周期为勘探期、开发期、生产期和弃置四个阶段。对油(气)田开发项目投资完成情况审核的依据是批复的基本设计概算和概算调整。公司对勘探(物探、钻井)、开发、弃置费等通过项目定义和工作细分单元等进行投资额核算和归集。根据项目管理规定,每个项目组都专设控制岗,负责编制项目各级工作细分结构和工作量分解体系、各层次进度计划相对应的控制概算,以及分年度、季度和月度概算项目,通过对项目各个阶段实际执行环节的管理,监控和审核该项目的投资情况,实现开发项目确定的投资控制目标,达到项目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进行工程费用审核时的工作重点为:检查基本设计环节;检查投资完成情况管理体系;检查投资执行与控制环节;检查投资完成情况考核评价环节。

(3)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以战略规划为指导,根据作业及管理活动在预算期内的计划安排,按照会计权责发生制核算的要求,反映开发项目当期开发活动及其相应费用控制活动的总体情况编制的详细预算。项目组编制油(气)田开发工程计划预算;负责因设计变更、工作量变化等原因造成预算调整的预算申请;参与基本设计阶段的概算审查;负责油(气)田开发项目进度、质量和预算控制;负责对开发项目计划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对超预算或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做出详细说明;负责开发项目竣工报告编制与上报;负责上报所管辖开发项目费用预算的调整追加工作。进行预算管理审核时的工作重点为:检查预算管理管理体系;检查预算编制、审核及审批环节;检查预算执行与跟踪分析环节;检查预算的考核与业绩评价环节。

(4)采办与合同管理。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组应当在项目启动后制定采办计划和采办策略,并按照权限审批,项目组根据批准的采办计划和策略,有计划地提出采办申请。采办申请经审批后,组织、实施开发项目的所有采办活动。采办项目结果得到审批后,组织合同谈判和签订的准备工作。签订采办合同之前,应根据采办管理规定及合同管理规定,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履行相关审查、批准手续后方能签订。项目组具体负责服务采办合同的执行和货物采办合同的质量验收。进行采办与合同管理审核时的工作重点为:检查采办管理体系、项目采办计划制定和审批环节、采办项目申请环节、采办项目的选择采办方式环节、采办项目的收评标环节、采办项目审批环节、合同管理体系、合同签订环节、合同的分包与转包环节、合同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环节、合同变更、合同解除和争议情况。

(5)物资管理。项目组组织验收货物,库房管理人员将入库信息录入系统,并在货物交接清单上签字确认。物资出库时,与出库物资相关的资料、证书等随物资一起移交给项目组,并及时提供所有正式出库单,保证账实相符。物资移库必须凭领料单,发料后库管人员应及时调整库存物资出库记录,确保账物相符。物资退库时,对符合退料条件的物资,连同相关技术资料,及时办理退库手续。应每年实施一次集中回收清理,对其中有再利用价值的物资,应充分利用,减少浪费。对经确认无使用价值或无法修复利用的物资,进行处理。项目关闭时,项目组应将工程项目的剩余材料移交给油(气)田生产单位,不得自行处理剩余材料。进行物资管理审核时的工作重点为:检查物资管理体系;检查物资的验收入库环节;检查库存物资的在库管理环节;检查物资的出库管理环节;检查物资的移库环节;检查物资的退库环节;检查库存物资调拨、转让及报废环节;检查进出口物资的管理环节。

(6)健康安全环保管理。健康管理主要关注职业病防治、作业人员突发性疾病的管理与控制、员工健康档案的设立与维护、事故报告要求与持续改进计划等方面;安全管理主要是指对海上油(气)田勘探、开发和生产作业全过程以及海上重大改建、扩建项目及其施工的安全作业进行管理,包括在设计、建造、投产、作业、废弃阶段的安全作业管理,以保证在作业生产过程中,消除或降低不安全因素给公司造成的影响或损失。环保管理是指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对生产作业过程中各种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及行为进行管理和控制。环保管理工作伴随着主体设施的设计、建造及生产过程一起开展,作为主体设施管理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进行健康安全环保管理审核时的工作重点为:检查是否设立了适当的健康管理方针及体系,抽查员工体检档案,检查事故报告程序;检查是否设立了适当的健康安全环保方针及体系、项目的安全分析及危险因素识别情况、对承包商作业过程中安全管理及监督情况、事故报告程序、各项设施是否符合要求、危机应急情况和检查责任追查;检查生产工艺流程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检查事故报告程序及检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7)工程管理。为达到批准的项目目标所必需的设计、采办、制造、建造、安装及试运转直至投产工作,按程序实施是质量保证的重要条件。由项目组聘请第三方检验机构对开发全过程进行发证检验。油(气)田投产前应取得“生产设施作业许可证”和“海上油(气)田投产许可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条例》的要求,油(气)田防污染设备将由国家海洋局委托的中国船舶检验局(CCS)进行四项法定检验。按照oDp确定的投资和投产目标,编制项目实施各个阶段的工作计划和费用开支计划,建立不同层次的进度和费用的跟踪、量测系统,对项目的各项活动和承包合同的进度和费用支出进行监测和控制,建立项目整体工作量的分解体系和各级进度计划,审查、批准承包商的进度计划和进度衡量系统,保证项目各个里程碑和投产日期的正点实现。通过收集项目进度、费用监测系统得到的资料,把项目实际工作的进度和费用与计划进度和预算进行对比、分析,如果计划与实际工作之间出现偏差,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提出纠正偏差的建议。进行工程管理审核时的工作重点为:检查质量体系建设、质量管理执行环节、质量管理整改情况;检查进度计划的编制有无编制“工作分解结构、总进度计划和控制进度计划,审核项目组是否按规定及时报告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进度偏差,是否定期编制项目实施情况的进度报告;检查有无与工作分解结构、项目采购和发包计划相对应的费用控制预算,检查费用控制环和报告环节,检查项目组是否按规定及时报告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费用偏差。

三、海上油(气)田开发项目过程审计的注意事项

(1)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有的放矢。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是保证开发项目过程审计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审计组应该针对审计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方案,并充分调动审计成员的积极性,合理利用时间,对项目实施进行追踪,保证过程审计顺利进行。

(2)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持续的培训,特别是关于信息技术、风险管理、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不断更新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拓宽其知识面,使得内部审计人员成为风险管理专家。

安全管理审计报告篇8

在我国目前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投资者不仅需要了解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几张传统会计报表,还需了解投资公司更多的信息,特别是以内部控制报告为载体的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这是由内部控制和会计报表的关系决定的,因为会计报表披露的信息是否真实、正确决定于内部控制的有无和强弱。目前对内部控制报告应由谁提供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应由注册会计师在提供会计报表审计报告的同时提供内部控制评估报告;另有人认为应由企业管理当局对外披露内部控制报告。笔者认为,内部控制报告应由企业管理当局提供。

第一,会计师事务所对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进行审计,他们所关心的仅仅是与会计报表项目有关的控制,或者说仅仅关心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不太关心公司内部管理控制。就目前会计报表审计而言,注册会计师尽管关心公司内部会计控制,但他们也仅为对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做好准备,没有出具公司内部控制的评审报告。再者,由于审计成本、审计时间等多方面限制,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在对公司的全部内部控制进行评审后,再出具公司内部控制的评审报告。

第二,内部控制评审报告如果由注册会计师出具,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不符合内部控制原理。注册会计师在对会计报表审计的全过程中,他们仅仅把对内部控制的了解、调查、评价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方法来运用,其目的在于确定会计报表实质性测试审查的重点、范围和方法,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出具会计报表审计报告的同时,再出具内部控制评审报告,就存在着违反职责分离的内部控制原则,即违反处理某一事项不能由某一单位或某一人从始至终包办到底的原则。因此,公司内部控制评审报告,应由会计师事务所以外的组织出具,可将该报告与会计报表审计报告同时向社会公布。

第三,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在阅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会计报表时,非常关心会计报表中有关指标,尤其注意每股收益。而每股收益是否真实、正确,仅与内部会计控制有关。每股收益的多少,如何提高每股收益水平,则不仅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而是有关公司整个内部控制的问题。就目前情况看,这些问题是注册会计师所不能解决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靠上市公司自己健全、完善和有效执行内部控制,每股收益水平才会满足投资者要求。因此,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仅能对会计控制进行调查、了解,而对管理控制进行调查了解,则存在一定困难。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是由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其公司整个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出具内部控制评审报告。

二、内部控制报告应披露的内容

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在对其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后,则可出具报告,向投资者宣布其内部控制不存在重大缺陷或除某些方面外,不存在重大缺陷。内部控制报告应包括:

1、表明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责任。管理当局应在内部控制报告中明确声明建立、健全、实施和维护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当局的责任,内部控制的目标在于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

2、企业已经确定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是否有效的标准,并按照标准设计并颁布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如宣布“本公司已根据《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的原则、标准,制定并颁布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可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前者的目的是保护企业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后者的目的是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我国目前只制定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但是,由于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很难绝对地划清界限,所以,内部控制报告的范围不能仅仅局限于内部会计控制,还应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因此,在内部控制报告中不仅应指出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还应包括有无有效的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但这应建立在成本效益和重要性原则之上。

3、声明本公司已按有关标准、程序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发现无重大缺陷。如果发现重大缺陷,应指出该缺陷。

4、声明公司内部控制有效,不会发生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对公司财产的安全、完整有重大不利影响的情况。如发现某些缺陷,应指出这些缺陷,并声明,相信除上述情况外,公司内部控制有效。

5、承认内部控制具有固有限制。存在由于错误或舞弊而导致错报发生和未被发现的可能性,因此,只能对财务报告的编制及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供合理保证。并且,随着环境和情况的变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可能发生变化,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程度可能会降低。根据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有效性具有一定风险。

6、管理层签名,包括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等,以表示对内部控制和控制报告负责。

三、内部控制报告的作用

1、内部控制报告可以提高管理当局内部控制的意识,从而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报告必须由总经理和财务总监签名。总经理签名将提高其对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的责任感,类似地,财务总监的签名将强调他们对财务报告的作用和责任。

2、内部控制报告表明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义务,从而传递出企业控制环境的信号。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要素,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有着极其重大影响。是否提供内部控制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也反映了其管理哲学。

安全管理审计报告篇9

关键词  施工企业  项目管理   审计工作。

1引言。

铁路施工企业主要从事铁路工程项目的建设任务,其经营管理主要以工程项目管理作为载体。工程项目作为铁路施工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企业创立效益的来源,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于铁路工程项目而言,其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场所分散、管理环境多变、涉及范围广等特点,使企业的管理面增多,管理的难度加大。铁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上述特点,决定了铁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审计的特点。根据其特点开展工程项目审计,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从而实现管理审计的效益。

2工程项目管理审计的概念。

工程项目管理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研究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是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方法对项目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检查、分析和评价,鉴证项目管理者履行受托管理责任的业绩,发现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和潜在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意见,从而达到改善企业的管理素质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的一种经济效益审计形式。

工程项目审计是施工企业对其所属工程项目的经营目标责任书的履行情况的一种全面的考核,是对施工企业经济活动的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工程项目审计还是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实现从财务报表为中心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的全面管理审计。

3项目管理审计的职能。

项目管理审计是对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检查和评价,其目的是寻求改进项目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也是改善铁路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如下不可替代的职能。

(1)通过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检查,按照审计原则,对项目的收益率、资金管理、现场组织、工期计划、管理目标、风险控制等进行系统的评价,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协助管理层更有效的进行经营管理活动。

(2)对项目经营活动和项目管理者的管理业绩进行鉴证。通过管理审计,评价项目管理的成败、管理者的经营能力等。

(3)在发挥评价、鉴证作用的同时,管理审计也发挥对项目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作用。

4工程项目审计的内容。

工程项目管理审计的中心任务是审查管理信息,对于铁路施工企业来说,工程项目存在着工期长、管理跨度大等特点,所以将工程项目审计一般分为前期审计、中期审计和终结审计三个阶段。由于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特点不尽相同,对其审计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4.1前期审计。

前期管理审计主要是针对工程项目中标后,上场的前期准备及施工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审计,其目的是尽早发现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从而未雨绸缪,为全面把握和控制过程管理奠定基础。

项目的前期审计,一般采用审计调查的形式进行。该阶段的审计主要是:(1)对项目承包合同进行审查,主要是合同条款是否全面、合理合法,权、责、利划分是否明确,主体资格是否合法等;(2)对施工准备工作状况予以审查,主要是项目机构设置情况,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计划编制情况、以及内部和外部的经济合同制定情况;(3)对相关制度进行审查,主要是工程责任预算管理、合同管理、成本管理、设备材料管理、安全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一系列内控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可行行、严密性的审查;(4)对预算编制情况的审查,主要是是否编制了资金预算、成本预算、费用预算等。

4.2中期审计。

工程施工过程审计或称中期审计,主要围绕成本效益情况进行的审计。通过对工程项目的事中监督,发现并纠正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堵塞漏洞,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中期审计的核心是项目成本和项目效益,主要是对项目内部制度的执行情况、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及合同履行情况、资金情况进行审计。

中期审计一般采用就地审计的形式。中期审计重点主要是工期、安全质量和成本三大目标。

(1)工期方面主要是审查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工期与资源、时间与效果是否达到最佳组合,施工进度是否达到计划要求。

(2)安全质量方面主要是审查该项目是否有健全的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和完善的安全质量管理责任制;是否建立了危险源识别和安全风险评估、排查防范机制;安全质量管理人员终端责任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存在擅离职守、监督不到位的现象;是否建立应对突发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紧急预案;施工期间是否发生安全、质量事故造及是否造成损失。

(3)成本管理方面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成本是项目中期审计重点内容。

(4)审查项目推行责任成本管理的情况。是否对责任成本进行第二次分解、是否与各责任中心签订责任合同、是否定期对各责任中心进行考核、是否制订完成各项经营指标的相关措施、是否定期进行执行情况分析、是否建立责任成本管理有关台帐、责任成本报表填报是否规范。

(5)审查项目部签订各类合同协议以及执行合同协议情况。检查合同条款履行是否充分;是否按合同规定的方式支付工程款、物资设备款、租赁款;是否按合同支付预付款项;是否签订有损公司、项目利益的合同、协议;是否建立合同管理台账;是否及时记录合同的履行情况。

(6)审查外部劳务队伍使用管理情况。外部劳务队伍是否为公司的合格分包单位;是否超分包单位经营范围进行施工;分包单价测算依据是否齐全、合理;是否存在劳务队伍中途退场的情况,是否存在纠纷,分析退场原因,核实退场损失。

(7)审查劳务分包结算情况:是否按签订的合同内容、方式、单价进行结算,结算手续和依据是否齐全,计价资料是否分清合同内和合同外;是否重复结算和超设计量(或合同量)结算。

(8)审查项目对物资设备等日常使用和管理情况,检查分析采购业务是否真实,有无漏洞;有无材料单价确认过程,是否合理;有无租赁单价测算依据及测算,是否准确合理;合同价与市场价的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差异原因;各作业队之间的主要材料和大型设备租赁单价是否存在差异。

(9)审查职工工资发放是否合规,有无领导签批,附件资料是否齐全;检查计工表;取得项目部职工工时统计及工资收入资料,计算职工月平均收入,分析工资是否超责任预算。民工工资是否按时发放,有无拖欠职工、劳务工工资情况;是否发放到民工手中。

(10)审查项目资金管理的情况:审查工程价款的计取是否及时,有无漏计少计现象,资金是否到位,尤其是设计变更、各种索赔款是否及时收回;项目资金使用;有无项目间拆借资金;有无代建设单位支付费用;是否按时、足额上缴公司资金;项目拨付各作业队计价款的拨付手续是否齐全;有无超付工程款;付款单位是否与合同单位一致。

(11)审查征地拆迁费、三电增容费用支出。要与验工清算收入对比,分析其费用支出的合理性以及相关手续是否齐全。

(12)审查项目管理费用、间接费用和招待费用,检查是否合规合法,有无扩大范围,提高标准,乱支乱列的情况。

4.3后期审计。

后期审计也称之为终结审计,主要侧重于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工程项目的工期、质量、安全、效益及资产的安全完整等方面进行审计,从而对项目负责人的管理绩效作出评价。

后期审计可以采用就地审计的形式也可以采用送达审计的形式。主要内容是审查施工项目承包目标完成情况,包括工期、质量、成本、安全、文明建设等;审查施工项目的盈亏情况;工程款是否全部收回;各种债权债务情况;各种税费以及上交企业的款项的清理与核实;工程完工后剩余材料是否进行盘点,是否冲减工程成本。并根据以上各项的审计情况,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情况做出评价,并以此作为项目成员的奖罚和经济兑现的依据。至此一个施工项目的审计即告完结。

5开展项目审计的具体实施方法。

审计程序是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所采取的基本工作步骤,严格按审计工作规范程序实施审计是控制审计质量和降低审计风险的必要保证。为了使项目审计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必须严格按审计程序实施。下面结合我单位的实际情况,谈一下开展项目审计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

5.1审计的准备阶段。

根据年度审计计划和实际需要,对需要审计的项目进行立项,拟定审计通知书,编制详细的审计计划,报总会计师审核、签定后,成立审计工作小组,并于实施审计前7个工作日前将审计通知书送达被审项目。

5.2审计的实施阶段。

审计的实施阶段是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其主要工作是按照审计计划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及其遵守情况进行检查,对会计报表项目实施重点、细致的检查,收集审计证据。

5.2.1进驻被审项目。

工程项目审计一般实行就地审计形式,由审计组进驻项目部所在地进行审计工作。由于目前项目一般远离基层单位,我单位一般采用在审计进点前要求项目部将所需要的大部分文字资料采用电子邮件形式提前发给审计小组,这样便于审计小组成员提前了解项目情况,以便在到达项目上时能尽快的开展工作。审计小组进场后应召开审计首次会议,了解有关情况,索取有关资料,听取项目负责人和有关业务部门汇报施工期间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听取有关人员反映具体问题。

5.2.2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

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首先要对被审项目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检查并做出评价,同时评价被审项目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与健全情况,确定下一步审计工作的范围和重点内容。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和评价包括: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健全;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合理;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否有效。

5.2.3审核会计报表、财务账册、凭证、各类合同协议、各种台账。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认真执行审计方案,通过审查会计报表、对上对下的验工报表、各类和同协议,各种台账,对被审项目财务收支和所有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正确性、合法性和经济有效性进行全面或重点的检查,这是审计实施阶段一项重要的工作。同时要写好审计日记。

5.3审计的终结阶段。

5.3.1整理、评价审计证据。

为了使审计实施阶段收集的分散的、个别证据结合起来形成具有充分证明力的证据,用来有效地评价被审项目的经济活动,得出正确的审计意见和结论,必须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整理和评价,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同时还要根据需要索取被提供者签字、盖章的经济资料以备案。

5.3.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汇总、综合分析、整理与审计问题有关的资料所形成的书面文件。当审计程序进入终结阶段时,审计工作底稿已编写完成,但是尚不能形成最后结论。因为审计工作底稿是各审计人员根据自己取证记录独立编写,在一定的程序上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因此必须将审计人员编写的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然后根据审计工作底稿反映的有关问题,与被审计项目进行商议,取得被审项目对审计证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的书面意见,并签字,盖章。

5.3.3编写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

审计项目的审计组长(或主审人)或经明确的审计报告拟稿人在完成现场审计后应及时收集审计资料,对经复核的审计工作底稿及相关审计证据进行分类管理,按审计目的及要求编写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编写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应由审计组长负责组织对审计报告的复核,经复核后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送被审计单位或个人征求意见。

被审计单位或个人收到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

被审计单位或个人在规定时间内未提出书面意见的,视为无异议,审计人员应当注明。送出的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应备份以便保留归档;被审计项目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有异议的问题,审计小组应组织复核,并提出复核意见和对有异议事项的说明;审计组收到被审计单位或个人对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的书面意见后,应当将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审计小组的复核资料和书面说明、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以及其他有关资料,送内部审计机构进行复核。

5.3.4出具审计报告、拟定审计决定书。

公司审计部对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及资料复核后,出具工程项目审计报告;对作处理的事项拟审计决定书;对移交处理事项拟审计移交处理书。

5.4审计资料的存档审计项目完成后由实施审计的审计小组负责按审计档案要求归集整理形成档案资料。在审计活动中形成的文件、电报、报表、凭证、照片、录音(像)磁带的原件及其复制件,包括批件、定稿、底稿和重要修改稿,均应及时搜集齐全。案卷立好后,应按规定于次年二季度前向本单位档案部门移交归档。

6施工企业在开展项目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6.1审计规范和处理依据不尽完善。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实务工作起步较晚,一直以来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律法规定与准则都不尽完善,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工作的随意性较大,更谈不上针对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审计信息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工程项目的内部审计也受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权责安排的影响,权威性不高,独立性不强,对项目的约束力不够,内部审计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罚细则,往往只是建议、督促整改,很少给以处罚,这使得内部审计的作用大打折扣。

6.2审计定位不明确,造成无法适应各个管理层的需要。

长期以来,内部审计所发挥的作用也局限于“查错纠弊”等财务审计为主导,工程项目管理审计如何实施?有什么具体要求?这些问题都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而且由于各个管理层对于工程项目审计的职责和工作重点、审计方式方法的观念和要求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使得项目管理审计定位不断摇摆,难以适从各方的需要。

6.3内部审计意见和建议可用度低。

内部审计机构对工程项目的监督评价主要以审计项目的方式进行,通常是审计小组在短时间内对项目进行审查,对项目的日常管理的了解,对项目的具体运行状况的剖析不是很全面。虽然在审计之前作了大量较为细致详尽的准备,但也往往停留于表面上的汇总。由于对项目真实的经营情况了解得不够全面,提出来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显得比较孤立和片面、可用度低。

6.4企业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于提高。

由于工程项目管理审计是一个系统性的专项审计,涉及预算定额、工程技术和财务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巧。对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要求都较高。目前的审计人员大部分是从财务人员中转型而来,虽然有较丰富的财务知识和实践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管理科学知识,还无法有效地把审计提高到位管理服务的高度。企业内部的审计基本上还是财务审计的翻版,还不能称为管理全过程的管理审计。

7加强工程项目审计的建议和对策。

7.1赋予内部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

实施管理审计,必然会涉及到审计风险与审计独立性问题。目前的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已基本建立,但是必须坚持内部审计人员或审计机构在企业第一管理者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重大问题应当提交决策层予以决定,要树立审计的权威,坚持相对独立性的开展工作。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防范管理审计风险。

7.2加强施工过程审计,探索新的审计方式。

近几年来,由于铁路建设的大干快让,铁路施工企业的任务繁重,以目前企业内部的审计力量难以承担繁重的审计任务,再加上工程项目审计具有技术要求高,知识涉及面广等特点,对项目施工过程的审计的难度也较以往更为增大,企业内部审计也可采用授权审计、委托审计和外聘部分工程人员参加审计的方式,从而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能力和水平。

7.3合理选择项目审计时机。

项目管理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促进项目经理部强化现场各项管理,实现工程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项目施工过程的完结以及结算的办理,意味着项目管理的终结、工程效益的最终确定。所以对项目管理的审计要充分考虑时间因素对审计效率的影响,应使审计建议、管理建议等有采纳实施的时间,所以建议选择工程项目期中和竣工前进行审计则是较为恰当的时机。

7.4加强审计人员的培养,稳定审计队伍。

管理审计不是财务审计的简单推演,管理审计需要复合型的审计队伍。审计队伍中不单只需要具有会计师,但还需要精通其他学科的人员,如;工程技术、企业管理、工程造价、法律事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专家。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多方面的人才培养,择优选取合适人员,充实到审计队伍中。此外应当从实际出发,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办法,妥善解决好他们的激励、待遇等问题、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稳定审计人员队伍。

8结束语。

对于施工企业如何开展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笔者仅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其实项目管理审计工作的范围远远不及如此。笔者认为铁路施工企业开展项目管理审计,可以获得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运行的有效信息,通过审计建议书向项目管理层和企业管理层提出加强控制和改进管理的具体建议,从而促使项目经理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使审计工作真正实现“一审、二帮、三促”的目的,为铁路施工企业的更好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施工企业的最佳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申建英。新编审计基础与实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

 

 

安全管理审计报告篇10

2003年9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简称iia)总部前执行副主席理查德·钱伯斯先生(richardf.chambers)访华,他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内部审计高级研讨班演讲的专题之一《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中提到的三大发展趋势:一是重新介入内部控制;二是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三是对内部审计师的期望在改变。2004年6月,时任iia理事会主席的鲍伯麦克唐纳先生(bobmcdonald)访华,他为中国内部审计师演讲的内容中再次提到了国际内部审计发展的上述三大趋势。

这引发了两个问题:第一,这两位iia的高级官员都提到这三大发展趋势,证明这种提法不是某个人的研究成果,而是iia认可的对外宣传的统一提法;第二,为什么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趋势中未列入当前最时髦的风险管理、风险评价或风险评审的内容?

2004年12月,iia了美国反欺诈性财务报告委员会的主办机构委员会(简称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一体化框架》。该框架规定了必不可少的企业风险管理的八个相关组成部分,讨论了关键的企业风险管理原则、概念、效果和局限性等内容,建议用一种企业风险管理的共同语言,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方向和指南。《企业风险管理-一体化框架》重要意义在于:它改变了人们对“风险是指可能对实现组织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情或活动”的片面认识。风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管理层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是决定本企业准备接受多大的风险,因为风险可以经过奋斗而创造价值。”“当管理层制定的战略目标能达到增长和利润目标与相关风险之间的最佳平衡,并在追求本企业目标的过程中有效地调度资源时,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国际内部审计三大发展趋势中,前两大趋势-重新介入内部控制和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重视的是加强企业的制度建设;后一趋势:对内部审计师的期望在改变,强调的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制度建设加强了,管理漏洞堵塞了,人的素质又相应提高了,自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会大大减少,即使出现风险也会采取措施加以防范或控制,使之转化为新的发展机遇。这就是iia提出的国际内部审计三大发展趋势的高明之处。

二、背景

2001年11月,安然公司财务丑闻曝光,6个月后,世界通讯公司再度爆发丑闻,由此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了这一期间美国有338家上市公司,总计4093亿美元的资产申请破产保护。2002年7月30日,美国紧急出台了公司改革法案《萨班尼斯-奥克斯莱法案》(sarbanes-oxleyact),又成立了一个新的监管机构来监管会计职业界和公司董事会。该法案是1930年以来美国证券立法中最具影响的法案,它加重了公司主要管理者的法律责任;加强了对公司高级管理层的收入监管;对公司内部的审计委员会作出法律规范;强化了对公司外部审计的监管;加强了信息披露制度和其他有关公司监管的规定。

随着安然、世通申请破产保护、安达信退出审计业,美国朝野人士分别从四条战线同时出击:个体股民的诉讼、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稽查、司法部的刑事和国会的调查。痛定思痛,美国各界人士的舆论渐渐聚集在探讨产生这些财务丑闻和欺诈行为的根源-一些企业的商业道德沦丧,良心泯灭上。在营造企业树立诚信的商业道德和维护“企业良心”的外部环境上,美国的法律不可谓不多;美国对企业的监管体制不可谓不严;美国拥有“五大”在内的众多超巨型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其审计技术和手段不可谓不先进,在此情况下,仍出现那么多财务丑闻和欺诈行为,人们不得不把关注的焦点从企业的外部环境转向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上。由于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因此,人们把内部审计当作“企业良心”,当作维护企业道德文化的最后一道防线。

安然和世通财务丑闻发生后,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提出公司治理的方向是:加强对管理层职业道德的劝说,落实会计制度改革对财务报表透明化的要求,设立外部独立董事职位,强化内部控制机制,要求内部和外部审计人员自律。下面分别介绍国际内部审计的三大发展趋势。

三、发展趋势之一:再次介入内部控制

在20世纪80年代,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充分、有效和具有可操作性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从1991年开始,世界许多大公司开始了兼并、重组和公司治理的过程,企业面临的风险普遍增大。主要原因是:企业实行多样化经营,进入了众多以前未涉及的领域;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控制链大大延长;信息技术在经营管理中广泛应用导致计算机犯罪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开始注重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重点也从以制度为基础审计(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提法)或称内部控制评审(美国和加拿大的提法)转向以风险为基础审计,或称风险导向审计。到2001年(企业兼并重组改革10年后),许多公司财务丑闻的出现,如美国的安然、世通和意大利的帕玛拉特等公司财务丑闻,使各公司面临了一些灾难性问题。同时,也影响了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信誉和形象,各大会计师事务所都修改了审计制度方面的要求。例如,会计师事务所不能同时做审计和咨询业务。

在此情况下,公司的内部审计职能得到了加强,内部审计人员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由于安然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对账外负债业务的揭示以及世通公司内部审计人员对38.5亿美元费用违规列入资本支出项目的揭示,使内部审计的作用得到了公众和监管部门的肯定。辛西亚。库珀(内部审计主任)在世通案件中的突出表现不仅使全世界的内部审计工作者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责任的重大,也使决策层、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一)再次介入内部控制的原因

《萨班尼斯-奥克斯莱法案》明确要求上市公司的年报应包括内部控制的评价部分。国际内部审计再次介入内部控制这一领域是与该法案的明确要求密切相关的。这是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内部控制在组织目标实现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状况已不在是企业内部关心的对象,而越来越受到外部相关人士的关注。

2002年《萨班尼斯-奥克斯莱法案》中关于加强内部控制的条款如下:

第103条款-审计、质量控制和独立性准则及规定,要求外部审计师在每份审计报告中说明审计师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构成及程序的测试范围,并在该审计报告或单独的报告中注明。

第302条款-公司对财务报告的责任,要求建立、评价和报告关于财务报告披露的内部控制;

第404条款-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评价

(1)内部控制方面的要求-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应当制定规定,要求按《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13条(a)或第15条(d)编制年度报告包括内部控制报告,其内容包括:

强调公司管理层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制度及相应控制程序充分有效的责任;

上市公司管理层最近财政年度末对内部控制制度及控制程序有效性的评价。

(2)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对于本条款(1)中要求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担任年度财务报告审计的会计公司应当对其进行测试和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上述评价和报告应当遵循委员会或认可的准则。上述评价过程不应当作为一项单独的业务。

(二)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为了合理保证公司各项经营活动正常运行,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构成的有关总体。

美国反欺诈性财务报告委员会(简称coso)对内部控制提出的新概念是:“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部门和其他职员的影响,旨在取得(1)经营效果和效率;(2)财务报告的可靠性;(3)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

coso内控五要素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控。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估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controlself-assessment)是近年来西方国家内部控制制度评审的一种方法,是企业监督和评估内部控制的主要工具,它将运行和维持内部控制的主要责任赋予企业管理层,同时,使企业员工和内部审计师与管理人员合作评估控制程序有效性,共同承担对内部控制评估的责任。这使以往由内部审计部门对控制的适当性及有效性进行独立验证,发展到全新的阶段,即通过设计、规划和运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程序,由企业整体对管理控制和治理负责。它要求从整个业务流程中发现问题,由计算机汇总并反馈问题;审计人员转变成外向型人才,广泛接触各部门人员,采用多种技术方法,促进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简言之,这种方法不再以内审部门实施内部控制评价为主,而是以管理部门的自我评估为主。

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使内部审计人员不再仅仅是“独立的问题发现者,而成为推动公司改革的使者”,将以前消极的以“发现和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内部审计活动向积极“防范和解决方案”的内部审计活动转变,从事后发现内部控制薄弱环节转向事前防范;从单纯强调内部控制转向积极关注利用各种方法来改善公司的经营业绩。另外,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可以发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他们可以学到风险管理、控制的知识,熟悉本部门的控制过程,使风险更易于发现和监控,纠正措施更易于落实,业务目标的实现更有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广泛接触各部门人员,和各管理部门建立经营伙伴关系,有利于共同采取措施防止内部控制薄弱环节的产生。

四、发展趋势之二: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

从历史的角度看,公司治理受到关注首先是在1929-1933年美国空前的经济危机时期。这次经济危机导致了美国股票市场的崩盘,因而也导致了完全放任的自由资本主义的结束,大量有关证券交易和监管证券市场的法规在美国相继出台。1933年,负责监管公司向股东报告信息的美国证?唤灰孜?被幔?ec)成立,开辟了市场经济与政府管制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新时代。

公司(或法人)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是现代公司制企业在决策、执行、激励和监督约束方面的一种制度或机制,其实质是确保经营者的行为符合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与否决定了公司能否有序运转,公司效益和持续发展能力能否不断提高,进而关系到整个资本市场能否规范有效运行,甚至关系到整个资本市场的成败。这也是这几年公司治理越来越受到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原因。

(一)公司治理四大“基石”

公司治理是被管理人员、投资者、会计、董事会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前任主席亚瑟、列威特(arthurlevitt)指明了有效的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他指出:公司治理是“有效的市场规则必不可少”过程,是公司的管理层、董事及其财务报告制度之间的联结纽带“(1999年)。他是从监管当局的立场关注财务报告制度。

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公司股东直接或间接(通过董事会)对公司管理层进行监督和评价其表现行为;广义的公司治理则包括了公司的整个内部控制系统,它通过自上而下地分配和行使责权、监督、评价和激励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员工实现公司目标,以保障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关系人的权益。公司治理的实质是确保经营者的行为符合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制定的《公司治理结构原则》指出: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应当: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维护股东的权益;确保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并且鼓励公司和利益相关者积极进行合作,保证及时准确地披露与公司有关的任何重大问题,包括财务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和公司治理状况的信息;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对管理人的有效监督,并确保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因此,完善的公司治理应该:保持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不断检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外如实披露内部控制现状;保持强有力的内部审计。

2002年7月23日,iia在对美国国会的建议中指出:一个健全的治理结构是建立在有效治理体系的四个主要条件的协同之上的,这主要四个条件是:董事会、执行管理层、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在司法机构和管理机构的监管下,这四个部分是有效治理赖以存在的基石。

公司治理的四大基石(关键要素)是:

董事会-确保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确定并监控经营风险和绩效指标;

高级管理层-实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日常计划、组织安排;

外部审计师-应保持独立性,审计与咨询业务分开;

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师)-增强报告关系上的独立性。

由此可见,有效的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形成权力制衡机制并促使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公司治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公司治理过程

iia对“治理过程”的定义是:“组织的投资人代表,如股东等所遵循的程序,旨在对管理层执行的风险和控制过程加以监督。”

iia《标准》2130规定:“内部审计活动应该评价并改进组织的治理过程,为组织的治理作贡献。公司治理有助于:(1)制定、传达目标和价值;(2)监控目标的实现情况;(3)确保责任制的落实;(4)维护价值。内部审计师应对经营和管理项目进行评价,以确保经营管理活动与组织的价值保持一致,应该为改进公司的治理过程提出建议,为公司治理做出应有的贡献。”

iia《实务公告》2130-1《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师在组织道德文化中的作用》指出:治理过程是指组织履行下述四种责任的行为方式:

遵守法律和规章;

遵守公认的业务规范、道德观念,并满足社会期望;

为社会提供总体福利,并增强利益关系方的长期和短期利益;

全面地向业主、执法人员、其他利害关系方和一般公众报告,保证对其决定、行为、行动和业绩负责。

近几年来,在公司治理方面,全球有27个国家颁布了有关的法令、准则、最佳实务或成立相关的委员会来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例如,英国颁布了《合并条例》要求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系统负责;德国在1998年出台了《控制和信息透明法》;加拿大2001年成立了公司治理联合委员会;新加坡2002年8月成立了公司披露与治理委员会;日本修改了《商务法》,允许独立审计和赔偿委员会这类的实务;菲律宾2002年出台了公司治理的政券交易委员会公告;法国2003年8月颁布了《财务安全法》;澳大利亚出台了治理准则;泰国出台了公司治理最佳实务;比利时也了公司治理委员会报告;欧盟15个成员国的13个国家颁布了35项法规,其中有25项法规是在1997年以后颁布的。内部审计师必须遵守或对这些法律法规作出解释。

在强化公司治理方面,国际内部审计已逐渐形成三种职能趋势:强化报告关系、协助董事会完成其职责、评价整个组织的道德环境。

(三)强化公司治理的重要举措

在推动更有效的公司治理方面,最重要的举措是加强审计委员会的职责。

在安然公司财务丑闻曝光之前,美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大多为三位一体,即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外部审计(会计事务所)。但是,安然公司、世界通讯等公司的财务丑闻充分证明了三位一体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缺陷在于:

1、由高级管理层聘请中介机构的外部审计,使会计事务所自身的利益与公司高级管理层密切相关。例如,原国际五大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公司在安然公司精心策划的财务丑闻中,既是受害者又是作恶者,当财务丑闻曝光后,他们还销毁了1000多份审计文件,因而也就直接导致了这家“百年老店”会计公司的破产。

2、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内部审计缺乏相对的独立性。在安然和世界通讯公司财务丑闻爆发之前,美国的相关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的职能。许多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向公司高级管理层报告工作,审计的内容、范围和结果报告受到管理部门的限制,致使董事会无法全面了解公司经营管理和财务的真实状况。

《萨班尼斯-奥克斯莱法案》的颁布弥补了美国上述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该法案要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对其内部审计职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出具有关的证明。显然,该法案的规定有助于完善四位一体的公司治理结构。

实践证明,审计委员会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具有以下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弥补公司三位一体治理结构的缺陷,强化了公司治理机制。《萨班尼斯-奥克斯莱法案》对审计委员会做出的具体规定是:(1)审计委员是独立的成员;(2)监管会计、财务报告程序,进行审计;(3)至少要有一位财务专家;(4)建立通畅的能够让员工反馈问题的沟通渠道-“热线电话”;(5)拥有聘用独立顾问的权利;(6)事前批准将由外部审计师提供的服务。

第二,采用审计委员会这种内部监督机制,可以避免由高级管理层直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和决定审计费用的现象,从而强化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督功能。

第三,在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的内部审计机构,受公司董事长的直接领导,地位比较超脱,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其工作范围不受管理部门的限制,能够确保审计结果受到足够的重视,进而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

第四,审计委员会可以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机构的资源优势,更好地履行其应有的职责。

(四)企业文化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支持,文化交流侵蚀主流意识形态。20世纪80年代以前,企业文化的概念不被重视。20世纪80年代以后,企业文化及人员的管理成为西方管理理论和实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全球许多公司的股票价值与该公司是否有好的商誉有关,企业开始重视商誉,逐渐关注企业文化建设。

公司治理实务是一个公司独特文化的反映,因此,治理过程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文化。公司的行为模式、目标和战略的制定,业绩的衡量和报告,对履行社会责任的态度,都受“企业文化”的影响。

什么是企业文化?比较通行的说法是:企业文化是企业职工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具体地说,它是指企业里人们的思想、行为以及道德观念,包括概念、习俗、习惯、经验、惯例以及团队精神。搞好企业文化就是要注重建立企业的精神气质,价值体系和管理理念。

近几年,随着全球一些大公司破产,财务处于崩溃状态,内部审计师也面临困境。公司倒闭大多与公司内部控制失效,无法提供必要的和可靠的财务信息有关。要解决公司财务信息不真实,财务报告误报的灾难性问题,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机制和发挥作用的内部审计。这也是这几年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的原因,但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都与企业文化有关,要使公司能够有效治理必须有好的企业文化。各国的法律已经提供了可做事情的框架,自律的企业文化则保证企业自觉地去做可做之事。

iia要求内部审计在加强组织道德文化方面的作用是:

在支持道德文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内部审计师应具备:高水准的信任度和诚实度;

具有倡导道德行为的技能;

有能力呼吁领导者、管理者和员工遵守法律、道德和社会责任。

2004年6月,iia悉尼国际大会的亮点之一就是全球内部审计师在建立企业文化方面取得了共识:即遵守法律的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成功,防止企业失败的重要基石。内部审计要帮助企业建立遵守法律的合规性文化,要教育企业高管人员懂得守法的重要性,做法律允许的事;出现问题时,要“吹哨”警告,内审人员就是吹哨者。

法律与企业道德文化的关系是:法律是硬性的,而道德文化是柔性的。企业的规章制度要真正让员工遵守,光靠硬性规定还不够,还应有柔性管理。需要保持一种灵活的方式,制定的规章制度要能够适时对变化的环境做出反应和进行调整。

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的是企业如何衡量自己的业绩。过去,企业好的业绩都与利润指标有关,现在衡量的指标不仅仅是利润。一些上市公司制定的管理与会计制度目标是,为股东提供令人满意的回报;一些公司制定的财务目标是,保持良好的财务会计记录和报告制度,最终目标是保持企业良好的商誉。企业不可能无限扩张,资源也是有限的,因此,要制定合乎逻辑的增长趋势,对业绩成果应考虑其合理性。

五、发展趋势之三:对内部审计师的期望在改变

从传统意义上说,内部审计师在绝大多数的公司里都保持一种“低姿态”或“低调”,处在幕后的位置;公司治理的丑闻并没有伤害到内部审计师的声誉。《萨班尼斯-奥克斯莱法案》的出台,使内部审计人员从后台走到“前台”。

(一)内部审计师从“幕后”逐渐走向“前台”

《萨班尼斯-奥克斯莱法案》要求:“内部审计师凭借他们在组织机构中的独立性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帮助组织符合这一具有挑战性的(404)条款和萨班尼斯-奥克斯莱法案严格的最终期限方面起重要作用。”

对于第404条款-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评价,要求管理层对本组织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价,担任年度财务报告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其进行测试和评价,并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因为内部控制制度及其程序是管理部门建立的,其执行状况和有效性由管理部门自己评价有失公允,所以,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之前,内部审计人员要对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价,向高级管理层提交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高级管理层认可后才能向会计师事务所提交报告。这样一来,就把内部审计人员从后台推向了“前台”,本组织的内控状况不佳,内部审计人员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安然和世通公司审计失败的教训与启示

1、外部审计的教训

20世纪末,美国已有了各种监管证券市场的法规,建立了监管机构-证券交易委员会,并且既有外部审计,也有内部审计。就在这样似乎相当严格的监管条件下,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竟串通一气作假。在安然事件中,安达信会计公司涉及的是审计缺乏独立性,如既提供审计服务又提供非审计咨询服务,许多前雇员成为安然公司的主管,以及在觉察安然的会计问题后,不仅未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甚至销毁审计工作底稿。这些都背离了注册会计师应有的职业道德。美国《会计?望》杂志在“安然事件的教训”一文中指出:“公共会计师不应当为他们的委托人做管理决策。相反,他们应当忠告有关会计问题,并反对管理部门的财务报告缺乏透明性,要提醒资本市场去注意公司活动的内幕”。

2、内部审计的教训

在世通公司破产审查报告中,审查人员描述该公司的内部审计极为糟糕。该公司的内部审计成立于1993年,随着公司的发展,其职责、规模和范围得到扩张,公司聘用了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在取得的成功经验之外,破产审查者发现的问题是:

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内部审计对董事会和首席财务官有双重报告责任,但“从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部门”,内部审计机构与首席财务官的报告关系损害了审计的独立性。直到2002年内部审计政策和程序都是有局限性的。

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实施、范围和结果报告施加了太多的影响。高级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的接受程度是有限的,对内部审计的支持也是不一致的。“必须有人说服,才能认识到内部审计的价值”。首席执行官与首席财务官给内部审计机构分派一些毫无审计价值的“特定项目”。在某一时期有6个月的时间,内部审计机构专职负责企业资源规划(erp)的执行项目,直到晚上才做审计工作。

局限于增值服务而将财务控制排除在外。内部审计得到管理层批准的工作事项:重点放在收入最大化,减少成本和提高效率;专门关注经营审计;极少甚至从未进行与财务相关的审计。这是导致其无法在早期发现会计处理不当的主要原因。对于世通这样庞大复杂的公司,把内部审计工作只局限在经营审计方面显然是不恰当的。“

与外部审计师缺乏沟通。内部审计师与外部审计师(安达信会计公司)极少沟通,二者就象黑夜里驶过的两艘轮船。内部审计师未与外部审计师就潜在的审计范围不全的差异进行沟通。

内部审计资源不足,缺乏预算资金。世通的内部审计规模只是同类公司的一半。在此情况下,审计委员会批准计划流于形式,对内部审计从事非审计项目一无所知,在被告知审计师的平均工资只是同类公司内部审计师的一半时,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有缺陷。由于多种的原因,内部审计年度计划过程是低效不足的,没有采用风险评估的定量分析系数来衡量风险,内部审计师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接触也是有限的。

世通公司申报破产以来发生的显著变化如下:

1、内部审计机构增加了12-15名审计师;

2、除继续从事经营审计外,还从事财务审计,强调财务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3、内部审计师与外部审计师(毕马威会计公司)密切协作;

4、内部审计改善了风险评价方法,并加强与外部审计师、公司管理层、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的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

此外,世通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充分认识到来自咨询和非审计服务的风险;将先进的审计技术结合到内部审计的范围和过程中;首席审计执行官具有多种职能,如首席风险官、首席道德官等;内部审计外包业务继续存在,但增加了“纯”内部审计服务内容,如财务审计、内部控制评价等。

(三)未来的内部审计师?????vital(极其重要)

2003年iia全球审计信息网络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应该是:调查人员(44.6%);指导顾问(57.%);咨询专家(45.6%);管理层的有益助手(34.7%);其他人士(32.1%)。未来的内部审计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多面手(versatile):拥有大局观,对整个组织的价值具有前瞻性考虑。

2、置身其中(involvement):要参与和了解公司各项业务,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不搞秋后算帐。

3、精通技术(technology):应用专业技术知识来预防和减少公司的风险,改进治理过程和提高效率。

4、顾问(advisor):提供保证、培训和咨询服务。

5、领导人(leader):在风险控制和改进组织的效果方面发挥领导作用。

(四)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层的一项主要职责,管理层应当确保本企业有良好的风险管理过程,并使其发挥作用。

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判断本企业是否有适当的风险管理过程以及是否充分、是否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