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发展规划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8:20

医院发展规划方案篇1

1.没有将其他医疗建设和档案管理统筹规划同步发展,在医院远期和近期规划中一般对医疗设备、医院规模、人员结构和医生技术水平往往都会作出具体的规划,但是对档案管理的规划较少,甚至没有规划,造成档案管理水平落后,和医院其他方面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影响了医院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2.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检查督促制度不够严格,考核经常落实不到位,医院的日常管理中,大多医院都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制定了适用于本院的档案管理制度,且大多比较健全,各类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但是关于档案管理的执职责分工却少之又少甚至未曾具体分工,更没有具体的考核制度,造成档案管理工作十分混乱。

3.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不高,管理水平较差,管理制度不够健全。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社会工作中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医院的管理水平也早已和社会主流计算机网络科技接轨,很多日常医疗活动和医院管理活动都在计算机造作和现代化先进仪器操作中完成,但是医院档案的管理似乎却没有乘上计算机网络科技的东风,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较少,档案管理甚至还处在纯手工检索和收集的现状中,造成信息收集量较少,及其不利于档案的利用和开发。

4.忽视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档案管理队伍的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进展,阻碍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在医院的人才培养中,大多重视医院医护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素质的提高,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深造和继续教育很少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即使是有所计划也很难落实到位。造成大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长期停留在传统落后的水平上,管理水平和思想水平恩不上时展的潮流,创新能力不足。

二、档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1.医疗行业作为科技含量较高的服务业,行业涉及对象广泛,发展速度较快,行业风险大,职工素质普遍比较高。所以有关档案的收集、管理、保存和使用毫无疑问地成为了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把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可以把医院的历史和医疗情况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为病人保留最完整的原始资料,提供最权威真实的数据,可以为医院带来很多潜在的经济效益。在医院管理中,规定三级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达到科技事业档案管理的二级标准,可见档案管理在医院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2.医院档案管理包括了医院的医疗管理、行政管理、经济管理、人员素质管理等内容,档案管理的人员素质管理设施及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

3.提高医院档案的管理水平可以提高整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健全医院各项章程制度,能使医院走上科学化规范化道路,各个部门的管理可以在有序的档案管理中获得权威数据,为本部门的发展作出可行的发展规划。当前随着档案现代化进程加快,决定了医院各个部门要加快发展,以便与之相适应,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医院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

4.用档案管理总结管理经验可以推动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档案管理需要一套成熟的系统化的管理经验,只要能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医院的各项管理工作将很容易解决。另外,在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各种问题是无法避免的,比如医患纠纷、合同纠纷、合同纠纷等,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必须在档案中寻求原始数据资料,以便还原事实解决纠纷。

三、加强医院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

1.医院领导应当充分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工作。领导的重视是目前单位中部门发展的前提,若医院领导将档案管理纳入医院的发展规划,作为医院发眨眼的重点,与医院其他事物统筹规划,同步发展,医院档案管理将得到长足的发展。档案管理的宣传工作做好了可以使各个部门的医师、护士、和其他技术人员充分了解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得到其他部门强有力的配合。

2.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理顺档案管理关系。建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各的种规章制度,成为能否做好档案管理的关键所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管理的方法日趋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就决定了医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档案管理体系。通过建立电子化信息档案资料,将各个部门的不同性质的档案资料统一于一个有机的体系当中进行综合管理,统一考核,使医院的发展和档案管理的发展同步进行,同时提高。

医院发展规划方案篇2

一、档案工作标准化是实现卫生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

(一)档案工作标准化是对档案资料的保护。档案工作及其信息管理活动整个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技术衔接与配合问题,这是现代档案工作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即所谓的档案业务“技术统一性”的实质。档案标准化正是解决和保证档案工作技术统一性问题的根本途径。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信息网络时代具有高效、快捷、方便等特点,对各项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化医院管理中,档案管理标准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不仅是对档案资料的保护,更是对医院发展的统筹规划,对医院管理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档案工作标准化对医院发展的统筹规划。档案管理是一项单位自身发展需要的管理,更是一项遵纪守法的管理。规范管理,就是要按照法规的要求,用科学的方法使人、财、物、制度有机结合,有效运作,把档案资料变成资源,促进单位发展。随着医院改革的进行和深入,医疗业务不断的扩大,档案也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当务之急是必须高度重视医院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准确率。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杜绝不利于档案管理的因素,为子孙后代积累宝贵的历史财富,是我们每个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档案工作标准化对医院管理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档案工作是医院整体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各部门、各科室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维护职工和患者合法权益的基础性工作。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是医院总体运行平稳有序的必要保证。因此,医院的档案管理要想富有建设性,必须档案管理人员不断加强继续教育的学习,使档案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化,对于提高医院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努力抓好卫生院档案标准化管理

(一)要强化系统思维意识,树立档案工作标准化工作指导思想。医院档案管理是医院历史进程中的原始记录和权威凭证,是医院管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应从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医院领导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医院档案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凭据,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医院进行宣传教育的生动资料。医院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档案管理模式,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就必须在调查医院档案管理的基础上,了解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采取一些对策,才能更好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信息化,进一步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

(二)做好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基础工作。首先,大力宣传档案工作,使医院领导、职工都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认识档案与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更好地支持档案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全员档案意识格局的形成。其次,完善医院档案管理的体制建设和制度建设多数医院原来的档案管理没有独立的机构,造成档案管理没有自主权,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医院应通过认真地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逐步建立医院档案管理的职能机构,确立档案室在医院中的地位,实现档案管理从分散模式向集中模式的转变,从而有利于档案的保管和档案信息的综合开发。因此,努力做好档案标准化基础工作,探索知识经济时代新形势下的医院档案管理对策,提出具体的、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强化医院的档案管理,丰富医院档案管理的理论内容,促进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具有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三)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已经成为了医院档案工作的新方向,目前大部分医院都在逐步开展档案数字化建设。但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浩大的工程,除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以及人力资源成本外,还需要医院领导层具有统筹规划意识,档案人员具备计算机操作技术等。因此,针对病人的合理需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和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把区域医疗信息网络作为医院数字化建设发展的高级阶段进行研究和建设。一个规划的制定,首先要确定其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的目标。这个总目标既要有整体的先进性,又要根据国情、自身情况考虑近期的需求和实现的可能性,这是规划的通理。对于数字化医院来说,这个通理同样要遵循,因此,数字化医院的总体规划要从两个角度来做:第一个角度,就是管理角度。管理层应根据医院发展的需要,对医院数字化建设在发展方向、规模、时间上作出整体部署。第二角度,是技术角度。在管理规划的基础上对系统具体开发的设计开展工作。

医院发展规划方案篇3

1.改变档案工作模式,建立健全医院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

1.1改变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充分开发利用档案资源

医院档案管理中,要改变被动的管理模式。以前总是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不能为医院产生任何经济效益,所以形成了“重管轻用”的局面,档案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全面地为医疗服务,必须打破常规,主动到各职能科室及临床科室“催、要”档案,征询医务人员对档案资源的需求,以便我们更完善,有效的收集档案资料,并为他们提供档案资料,把档案资源充分开发利用起来,全方位地为医院提供服务

1.2建立健全医院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使档案管理与医疗业务同步发展

建立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健全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是档案管理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手段的更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明确职能,将医院各个部门,各个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统一管理,统一考核,使档案管理与医疗业务同步考核评价,同步发展,同时,要积极拓展档案的归档范围。

2.制定档案管理远景规划,提高档案工作效益

2.1重视档案管理景规划,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

在医院近期和远期规划中,一般对医院规模、诊疗科目、医疗设备、技术水平、人员结构等都作了比较详尽的规划。而对档案管理、档案设备投入等考虑较少或完全未纳入规划中,造成档案管理水平不能与医疗业务同步发展。档案管理水平的滞后,必将影响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影响业务技术的发展。重视医院档案管理规划,保证档案建设与医疗业务建设同步发展。医院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是不可缺少或替代的。医院在制定中长期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档案管理的设计和建设,要根据医院发展规模和需要,不断增加投入,提高档案管理的建设力度,使档案管理的用房条件、设备配置、人员配备、业务培训、管理水平等综合实力与医院的业务发展相适应[2]。并逐步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使档案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只有逐步实现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文件的查找、利用等工作,才能使档案工作人员能够全面、系统、迅速的管理和提供档案资料,更充分地发挥档案的作用。

2.2开展档案编研工作,提高医院档案工作效益

随着医疗改革进一步深化,档案工作的利用率会越来越大,利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利用者不会仅仅满足于档案文件,而是希望档案部门能够提供一些编撰文件,为他们开展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有力资料,这就要求档案人员认真研习本专业知识,编写一些专题汇编,充分开发档案资源。虽然在医院管理中档案工作远远不可能像医疗工作能为医院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提高工作效益,可以为医院各项工作提供服务。

3.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直接影响档案管理水平。在医院从事档案管理的人员大部分都是从行政、后勤、医技、护理等岗位转岗过来的,档案专业出身的人员很少,在专业素质、理论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参差不齐,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因此,医院必须正视现实,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人员素质。要将档案人员培养纳入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通过学历教育、专业培训、进修学习等手段,提高业务水平,建立档案管理人才梯队,适应档案业务发展,不断总结探索档案管理工作及业务发展规律,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推动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4.做好档案的安全和保密工作

医院发展规划方案篇4

【关键词】医院;绩效管理;措施

一、医院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伴随着我国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公立医院作为国家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也越来越大。面对激烈的外部竞争环境,医院如何才能够既保持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激发广大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又能够将自身的公益性质得以充分彰显,离不开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一套公平、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广大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医院社会公益性的充分发挥,在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说,医院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二、当前医院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绩效管理在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但是由于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具体说来,我国当前医院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绩效管理的目标偏离了医院长远的发展规划

所谓的医院发展规划指的是医院为了确保自身长期稳定的发展,在对医院所处的内外部条件进行综合考量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一整套具有长远性以及全局性的发展计划。医院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首先应当做的就是确定医院的发展愿景,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医院的发展使命,最终制定长期的发展目标。医院所有工作的开展都应当紧紧围绕医院制定的长远发展规划来实施。绩效管理作为医院长远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其整体引导目标应当同医院长远的发展规划相一致。

例如,a医院在对本市居民消费偏好与习惯、同行业外部竞争环境以及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等进行综合分析之后,结合本院在医疗设备、医疗技术以及社会口碑等方面的内部因素,共同制定出了“实现科教振兴”的规划目标。但是该院的绩效管理工作却是以“成本控制”为核心开展的,医院对各科室开展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成本控制相关的内容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各个科室都积极开展增收降支活动。长久以来,a医院内部逐渐呈现出这样一种状态:同那些绩效工资收入较低的科室相比较而言,绩效工资收入较高的科室中参加外出进修学习的人数与次数明显偏低,那些绩效工资收入较高科室的医生与护士在选择外出进修学习方面存在明显的消极性。大家应该都清楚的知道,提升医护工作人员医疗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参加较高水平的进修学习,但是a院绩效管理方案的制定明显没有为员工参加进修提供较大的支持,这显然是与本院制定的“实现科教振兴”的发展目标相背离的,不利于本院长远发展规划的实现。

(二)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设计不科学

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是医院开展日常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是医院日常各项业务的具体化要求。但是,就我国目前医院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设置现状来看,相当比例的医院存在指标设置不科学、指标说明不明晰等问题。这样一来,即便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出台了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广大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可能会由于绩效政策难以实现具体操作,或者绩效指标设置要求过高很难实现,或者绩效指标设置较低能够轻松完成难以实现有效的激励作用等等问题的存在,而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

(三)绩效管理工作没有做到上传下达,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

目前,我国大部门医院的绩效管理方案基本都是通过医院管理层开会决定的。医院设置的发展规划、医院绩效考核的方向指引等等都没有真正传递到一线医护工作人员那里去,广大医院工作人员对于考核自身工作的方案内容尚没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很难实现绩效管理方案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意义。除此之外,由于许多医院的绩效管理方案在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到信息反馈机制的设置,使得绩效考核完毕之后就结束了,没有针对广大医院工作人员的交流与沟通环节,不能实现对绩效管理方案的适时调整与完善。

(四)尚未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到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来

医院由于其自身业务发展的要求,势必会重视对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重视医疗检查设备的更新换代,但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往往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有的医院由于信息化水平较低,在进行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时不能及时有效的提取到需要的指标数据;还有的医院尽管已经更新了相应的管理软件,但是由于所更新的软件具有较差的兼容性,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相互独立,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这种医院信息化建设落后于绩效管理要求的现状,也严重制约着我国医院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医院绩效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部分关于我国当前医院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医院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建立健全同医院长远规划相一致的绩效管理体系

伴随着我国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日趋深入,医院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也越来越激烈,这就给医院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适应当前外部环境的快速发展。医院管理层应当将绩效管理工作纳入到医院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中来。立足医院的长远规划,将绩效管理体系与医院的长远规划密切结合到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规避传统以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评价的缺陷,有利于医院长远规划目标的实现。只有建立健全同医院长远规划相一致的绩效管理体系,才能够实现针对医院科室以及医护人员工作业绩的考评,从而以此为依据形成科学的薪酬体系,提升医院的持续发展动力。

(二)结合医院长远规划,制定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指标

基于医院发展的长远规划,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依据平衡记分卡原理从财务、患者、内部业务流程和员工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进行层层分解,将医院的长远规划目标转化为一系列具体化的操作指标,分解到各个部门、科室,并在此基础上分解到每个岗位每个员工。这些指标从内容上分为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从形式上包括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效率指标与效果指标,每个维度、每个岗位、每名员工都有其特有的考核指标,结合医院长远规划,制定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指标。

(三)加强绩效管理中的沟通,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绩效管理方案关系到医院每个科室、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职工积极性的激励程度,关系到职工能否以主人翁的姿态去憧憬医院的愿景、去分解承担医院的长远规划目标。但是再精细的方案也会有疏漏、也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所以,人力资源部门在进行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时,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加强同一线工作人员的沟通与反馈,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分析与改进,使得关键指标的设定更为科学合理,促使绩效考核结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四)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促进医院绩效管理水平的提高

医院信息系统落后,系统内部各软件之间兼容性差的现状,严重阻碍了医院绩效管理水平的提高。以信息化建设带动绩效管理是处理信息的有效手段。因此,医院应当建立HRp系统(医院资源规划系统)将人力资源、财务、物资管理进行有效的整合,创建一套医院整体运营管理的统一高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系统化资源管理平台,从而更好地实现“人、财、物”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精细化,促进绩效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几个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对医院的绩效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对于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科学运用绩效管理体系实现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医院发展规划方案篇5

关键词:规划选址;选址研究;论证方法;妇婴医院

abstract:theconstructionprojectsitequalityofcity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arecloselyrelated,atpresent,ourcountryconstructionprojectsitemanagementisgraduallyperfectingstage.ShenyangcityhospitallocationplanningistoexplorethesitepracticerecentplanningofShenyangCity,summarizesandconcludessomemethodsandexperienceoftheprojectforthesite,withtheothersocialpracticesimilarcontributionvalue.

Keywords:planningandsiteselection;locationresearch;demonstrationmethod;Hospital

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沈阳市妇婴医院选址规划编制背景

沈阳市妇婴医院位于沈阳市金廊沿线,青年大街以西、十一纬路以北,地处市府片区,是沈阳市一所重要的妇幼医院。但是,由于近年来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尤其是金廊的开发建设,汇宝国际、新华国际、东森总部、辽宁大剧院、博物馆、领先国际、恒隆城市广场等一批重点大项目的建设实施,统领并加快金廊市府片区的改造。逐步形成城市南北金廊主要华彩片段,市妇婴医院的功能已不适应区域要求,为完善区域功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沈阳市人民政府决定对沈阳市妇婴医院重新规划选址,进行论证研究。

二、编制规划选址论证的内容与方法

1.规划选址研究路径

由于目前国内还没有编制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论证研究的统一规范,本研究尝试从“建设必要性”、“选址合法性”、“工程可行性”、“规划合理性”以及“选址论证评估”这五个方面来探索一条完整、高效的建设项目规划选址研究路径。

本次规划选址研究仅仅抓住经济、社会、空间、环境、资源等要素,从宏观区域、居民需要密切成度(服务半径)以及项目本身三个方面入手,重点从建设必要性、选址合法性、工程可行性和规划合理性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论证。通过多方案比选,落实为妇婴医院空间布局,然后通过建立规划选址的影响评估体系,进一步构筑完整、高效的研究路径。

为了加强规划法定性和严肃性,选址从区域协调、功能分区、社会经济、交通预测等方面论证规划选址建设的必要性,从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角度,论证规划选址依据的合法性,避免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随意建设。

沈阳市妇婴医院新选址沈阳市妇婴医院现状位置

表一沈阳市妇婴医院选址研究路径与主要结论

为更科学的进行规划研究,本次规划搭建了一个研究框架体系以使研究路径更加明晰。该体系主要包括研究基础和研究内容两部分。其中现场踏勘、相关规划分析以及公众调查构成了本次规划的研究基础。研究主体主要是在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选址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的论证与评价的基础上,重点围绕项目选址因子开展多方案的比较研究,将确定的较优方案与周边相关规划衔接并予以优化,最后对项目规划选址进行论证,得出研究结论和提出实施建议。

2.基于多方案比选的因子分析法

为了确保规划选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市妇婴医院规划选址采取了多方案比较研究方法,其中针对主要规划方案制定了a,B,C,D方案,并进行了方案的比较分析,主要是运用了因子分析方法。因子比较分析方法主要从因子提取、赋予因子权重、判断因子影响的级别和建立因子分析数学模型这四个环节确立了因子比选路径。

2.1因子提取:根据影响市妇婴医院选址的众多因素,选取了与选址建设最为密切的规划选址依据、医院服务对象、服务半径、工程地质、居住区密度、服务人口、与城市主干道的衔接、交通可达度、基地建筑物数量、沿街景观、投资估算等十大选址的影响因子。

2.2赋予权重:根据十大影响因子与项目建设的关系重要程度,给每个因子赋予1—10个不同的权重。

2.3判断影响级别:对于每个因子划分“好、一般、较差”三个级别,以区别该因素对建设项目的不同影响程度,并予以数值量化。

2.4建立数学模型:根据十大影响因子的权重和影响级别建立分析数学模型。

基于因子分析比较法,对沈阳市妇婴医院主要选址的a、B、C、D方案进行综合量化分析,认为a方案为较合理的可行性选址方案。

3.选址论证与“工可”的协调互动机制

沈阳市妇婴医院规划选址研究建立了较好的与工程可行性研究之间的协调互动机制,弥补了规划选址研究在工程方面的不足。由于规划选址的优化方案能及时指导工程可行性研究,二者形成了良性互动。

为了确保沈阳市妇婴医院项目建设与已有各类规划相协调,避免实施建设与地方发展规划发生冲突,沈阳市妇婴医院规划选址基于工程可行性方案,实现了与地区相关规划的有效衔接。本次工程可行性方案不仅与总体层面的沈阳市总体规划与万泉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衔接,使沈阳市妇婴医院规划选址符合沈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与万泉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细致对接,规划选址对所在控详区域进行了优化设计。除此之外,方案与五爱商贸区有关规划也进行了图纸叠加,在与相关规划的功能定位、空间结构、道路交通等方面内容衔接的基础上,针对选址方案与地区规划有不吻合的区域,提出了规划方案的优化处理。

由于这种协调方法有效的避免了市妇婴医院选址对中心城区的影响以及对五爱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布局规划微调,实现了与相关规划的合理衔接。得益于选址论证与工程可行性规划的协同互动,项目的可实施性得到强化,研究时间大大缩短,为工程的建设实施赢得了大量的宝贵时间。

因子分析数学模型:F=∑(QnJn)/n其中:F为因子分析综合值,Qn为因子权重,Jn为因子影响级别

4.规划选址影响评估体系

任何工程的建设都会对该地区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市妇婴医院选址加强了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评估内容,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空间景观、资源影响等方面建立了论证评估体系。通过多视角深入细致评估这些重要的方面,有效的弥补了当前重大项目建设忽视规划选址论证的现实不足。

(1)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市妇婴医院选址研究主要从项目建设对生态安全格局、生活环境等方面展开评估。

(2)社会经济影响评估:通过国民经济效益分析和经济成本分析,市妇婴医院经济投资回收期为12.5年,经济净现值大于零,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国家规定8%的社会折现率,经济效益费用比大于1,具有较大的长远经济效益,随着时间的递增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通过分析得出该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较好,并且能够承受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投资风险,因此实施是可行的。

(3)空间影响评估:市妇婴医院的建设将使沿街原本封闭、孤立的空间得到释放,区域沿线形成收放有致的开敞空间,丰富了沿街景观。

(4)资源利用及影响评估:市妇婴医院选址研究分别对沿线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医疗资源、商业资源等利用和影响进行了评估,尤其重点加强了使用功能、居民利用的密切程度以及景观建设方面的内容评估。

三、结语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关于建设项目选址的研究还很少,特别像医院大型医疗设施的建设项目选址研究很少。建设项目选址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其选址的合理与否关系到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科学的分析论证可加强建设项目的可操作性,也可使其规划管理依据更加充分、决策更加科学合理,保障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市妇婴医院的选址研究在建设项目选址论证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为建设项目选址论证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该规划选址研究已经获得省建设厅的审批。目前,市妇婴医院建设项目正在处于建设工程规划审批阶段,整个建设正在有序地推进。

【参考文献】

1、边经卫大型建设项目选址与城市规划管理{J}.规划师,2004.8,70-72.

2、芦虹建设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及其法律依据研究{J}.河北工业科技,2003.1,18-21,

3、欧阳安、肖维品建设选址多目标决策及其解法{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9.10,39-45,

4、王洪光、王国平建设项目选址的物元分析决策{J}.环境与开发,1997,35-37,

医院发展规划方案篇6

为更好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加强医疗卫生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配置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人民健康水平,国务院决定,将卫生部的职责、人口计生委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同时,将人口计生委的研究拟订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划入发展改革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同时,不再保留卫生部、人口计生委。

新成立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拟订卫生改革与发展战略目标、规划和方针政策,起草卫生、食品安全、药品、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卫生、食品安全、药品、医疗器械规章,依法制定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二)负责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药品法典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组织制定国家药物政策。拟订国家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使用的政策措施,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内药品生产的鼓励扶持政策,提出国家基本药物价格政策的建议。

(三)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组织制定食品安全标准,负责食品及相关产品的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制定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条件和检验规范,统一重大食品安全信息。

(四)统筹规划与协调全国卫生资源配置,指导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农村卫生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综合管理。

(六)制定社区卫生、妇幼卫生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规划并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负责妇幼保健的综合管理和监督。

(七)负责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制定实施重大疾病防治规划与策略,制定国家免疫规划及政策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对重大疾病实施防控与干预,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

(八)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制定卫生应急预案和政策措施,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指导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与应急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信息。

(九)起草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草案,制定有关规章和政策,指导制定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纳入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和战略目标。

(十)指导规范卫生行政执法工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和学校卫生的监督管理,负责公共场所和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监督管理,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

(十一)负责医疗机构(含中医院、民族医院等)医疗服务的全行业监督管理,制定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技术、医疗质量和采供血机构管理的政策、规范、标准,组织制定医疗卫生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评价和监督体系。

(十二)组织制定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医药卫生科研攻关项目,参与制定医学教育发展规划,组织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

(十三)指导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组织拟订国家卫生人才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标准并组织实施。

(十四)组织指导卫生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与卫生援外有关工作,开展与港澳台的卫生合作工作。

(十五)负责中央保健对象的医疗保健工作,负责中央部门有关干部医疗管理工作,负责国家重要会议与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医院发展规划方案篇7

[关键词]JCi标准;pDCa;人力资源管理

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国际部(JointCom-missioninternational,JCi)标准是全世界公认的医疗质量和服务评价标准,代表了医院的服务和管理水平。JCi指标体系中与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的是SQe(StaffQualificationeducation)章节,即“员工资质与教育”。通过对员工资质与教育的严格管理、持续监控,来达到保障患者安全的目标。在SQe标准下,应用pDCa循环[1]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分析与改进,有利于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体系,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管理体系。pDCa管理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具体对应p—人力资源计划,D—人力资源配置,C—人员资质审核,a—人力资源发展。每个阶段又可以应用内循环pDCa,每循环一次像更高的质量水平和管理目标前进一步,上升一个循环的层次。

1人力资源规划(plan)

人力资源规划的目的是确保各科室人力资源充足稳定,结构合理,实现医院的整体目标。

1.1计划(p)

依据JCi要求,医院床位数与全院人员数比为1∶1.6以上;卫技人员占医院岗位总量的80%以上,与开发床位之比不低于1.15∶1;病房实际床位与病房护理人员总数比为1∶0.6以上;护理人员占卫技人员≥50%。我院2015年开放床位1421张,床位使用率为101.1%,实际床位使用1434.2张,符合二级医院评审要求的配置人数为:总人员数2274名,病房护理人员853名,卫技人员应需要1820名。目前我院职工总人数1755名,护理人员747名,其大病房护理人员数293名。医师人员613名,医技人员125名,卫技人员总数1492名,行政后勤人员270名。由于编制受限,存在医护人员不足现象。1.2实施(D)我院在人力资源规划阶段制定了一套科学的工作程序,以2015年申报计划为例,具体如下(表1):根据配置要求,结合医院总体目标及现有客观实际需求,制定2015年各类人力编制计划。

1.3检查(C)

我院人力资源编制阶段分为年度人力资源编制和日常人力资源编制。其中,年度人力资源编制的持续监测与改善,每年至少检讨一次。与各部门共同检讨人员配备情况,必要时进行计划调整,并上报医院党政联席会核准实施。每年年底监测本年度人力编制计划的执行情况,未完成部分列入下一年度进人计划内继续实施。日常人力资源编制:全院各部门/科室如有业务扩展或业务缩减或人员出缺或人员调动需求时,须及时提出增(减)人员或人员调动申请。

1.4处理(a)

在人力资源规划阶段,从意识上,加强医院管理者对于人力资源规划的重视程度,防止人力资源规划的缺失。从行动上,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设,防止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不足。同时,提高医院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者的素质,不仅需要具备人事干部的基本素质,更需要有较强的战略思维和实际操作经验。

2人力资源配置(Do)

医院人力资源的配置,就是通过考核、选拔、录用和培训,把符合医院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及时、合理地安排在所需要的岗位上,最大限度地为医院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1计划(p)

卫生部在《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结构比例原则》中明确规定了各级医院高、中、初级员工的比例,二级医院为1∶3∶8,1994年颁布的《医疗结构基本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二级综合医院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至少有3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的医师。我院高、中、初级员工的比例为1∶2.3∶3,中、高级职称比例不足。科室之间存在人力资源不足和浪费并存的现象,不足指的是人员数量不够,浪费则指的是一些高学历高资历人员做着简单重复的劳动。

2.2实施(D)

我院人事科根据相应的法律及法规、医院宗旨和患者需求,按照不同的岗位和岗位等级,组织全院范围内岗位职责的制定,使医院的每一位员工都有明确有效的书面岗位职责,作为员工任务分配、工作培训、工作绩效评价的依据。针对不同人员提供不同的分配方案,新进员工1个月内进行岗前培训,试用期满医院对其进行考核评价。新进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并取得执业资格后,护理部根据《护理人员岗位分配与轮转制度》进行人员分配和调配。医师进行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临床医学专业人员由医务科根据规范化培训方向,进行人员分配。有专业方向本科生或研究生学历医师,进行3年或2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分配到专业相对应科室。对定科后医师及医技人员,原则上不更换科室,如果工作需要,由医务科提出,经院长办公会议通过确定后,方可换科室。

2.3检查(C)

科室负责人为新员工或变动工作岗位的员工及时提供新岗位的岗位职责,双方完成签约后,做好人事科及科室档案的归档工作。岗位说明书由人事科会同各科室负责人及时有效地,并适时进行修改和调整。修改后的岗位职责应及时完成签约,并重新做好人事科及科室档案的归档工作。完善岗位说明书,建立任职规范,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工作时将组织、人员、时间落实,将领导考核和群众考核结合,将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结合。

2.4处理(a)

结合JCi要求,要改善人员结构,就要做到:(1)严格执行医师和护士资格准入制度;(2)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防止人才流失严重;(3)加强员工的在职教育与培训,并着重做好培训前的需求分析以及培训后的效果评估;(4)通过加强高级人才培育,提高卫生人力资源整体素质;(5)完善绩效评估体系,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人员资质审核(Check)

JCi作为国际公认的医院评审机构,十分注重医疗安全,对关键指标采取一票否决制,最明显的体现在员工资质的要求上。

3.1计划(p)

我院通过员工资格证明的收集、审核和查证来确保医院的每位员工有资格为患者提供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及行政后勤保障工作,以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及医院人才质量。证明收集和认证的范围:学历证书,医师或护士资格证书,医师或护士执业证书,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特殊上岗证书(特殊岗位),急救证书。执业医师、执业护士除外其他员工证明收集和认证的范围包括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特殊上岗证书。

3.2实施(D)

人员资质认证流程及办法:(1)新进员工报名时收集和核对该员工相关证明的原件与复印件。(2)入职之前人事科通过网络、电话、信函、政府机构等途径对该员工的学历、执照、经历进行来源处查证,并在查验证明单上或在复印件上或在员工个人信息表上签名盖章。(3)对于确实无法查证的学历证书,写明实际查验经过,存入个人档案。(4)岗位要求取得的特殊上岗证,通过相关职能部门或科室查验,并将查验证明存入个人档案。(5)员工在填写《员工个人信息表》时,必须确保所填内容属实,并同意对其所填资料进行核查。(6)医师执业证书被认证之前,不能执行医疗业务,已查证执业证明,其他资格证明查证程序尚未完成前,须在被授权医师监管下执行医疗业务,直至所有资格证明查证完毕。

3.3检查(C)

基于JCi要求,员工在入职三个月内必须取得急救相关证书,并将证书复印件保存到个人档案。取得的特殊上岗证书(特殊岗位)、急救相关证书,必须在有效期内。员工申请首次聘任必须完成资格查证,聘任后须进行试用期考核。我院人事部门每年检查更新员工个人档案,具备的资质证书必须在有效期内,相关职能科室定期检查特殊上岗证书、急救证书的有效性,在到期前六个月通知个人办理证件更新,使档案维持最新状态。

3.4处理(a)

在资质审核的基础上,建立符合JCi要求的详细的员工个人档案,并利用院内信息网络,建立员工个人信息档案,及时更新最新的员工资质。并对各科室进行员工资质合理整合与分配。

4人力资源发展(action)

医院人力资源的发展,通过继续教育,规范化培训等各种模式进行。JCi标准在人力资源发展上强调同质性,即在资质认定、培训上的要求是一样的,不同性质的人员、不同时间段招聘的员工受到的培训应该一样。

4.1计划(p)

人事科开展的工作,目前主要是全员性的岗前培训:入职1个月内进行全院级、部门级岗前培训,并考核通过。主要培训内容涉及医院总体情况介绍;医院文化、规章制度介绍;职业道德及医德医风教育;医政管理及医疗安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院内感染控制;传染性疾病的职业暴露防护;急救知识;医疗纠纷典型案例分析;人事制度管理培训;医疗、护理、医技分组培训。医疗、护理、医技分组培训由医务科、科教科、护理部和其他各部门负责人组织,重点是与本部门有关的特定工作内容。

4.2实施(D)

培训分类。(1)集中培训:7月下旬至8月上旬二周时间由人事科负责。(2)个别培训:员工入职的一个月内由部门/科室负责人落实员工学习全院级岗前培训内容及部门岗前培训内容。(3)培训考核:全院级岗前培训考核内容由人事科集中组织;医疗、护理、医技分组部分由培训负责部门组织考核。

4.3检查(C)

通过追踪法、追溯记录法等检查方式,定期开展员工培训和教育效果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针对现存问题完善制度流程及培训方式,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4.4处理(a)

医学人才成长成才的规律性,就是将继续教育贯穿于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即自员工入院第一天起,直至退休之日止,针对员工成长的不同职业阶段明确了相应的成长和学习目标,完善了人才金字塔三级培养体系。第一层是基础教育:针对全体员工,新进员工的全员性岗前培训,规范化培训,让员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层是培养教育:以科室培养为主,主要针对中青年技术骨干实施助推分类培养教育;第三层是高层教育:因人施教,精准定位,对学科带头人精英拓展学术辐射力培养。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配置的前期性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起到了统领与协调的作用。同时,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下一轮人力资源规划。在配置合理的情况下,人员资质的审核是关键,确保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可靠有效的。人力资源的发展保证了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

[参考文献]

[1]路阳,周运翱,周宁.新医改下pDCa循环理论在公立医院医患关系管理中的运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9):830.

[2]邵立新,俞珍.pDCa循环管理法在门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5(12):77-79.

[3]吴素丹,方兴.我国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2015,32(3):120.

[4]袁蕙芸,陈亮.论公立医院人力资源规划[J].医院管理杂志.2007,14(12):896.

医院发展规划方案篇8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风险与问题;对策

作为医院工作计划与决策的依据,医院档案是医院各类活动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内容包括图表、文字、声音及视频等,被医院作为参考资料用于各项工作的指导与协调,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相当重要。但是,目前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投入和重视不足,管理手段传统落后,制度不完善,人员知识结构陈旧,已经无法与现代医院档案管理的需要相适应。因此,对医院档案管理中的风险与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找出相应的对策,对医院档案管理,乃至医院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风险与问题分析

医院档案资料是随着各项工作与活动的开展而渐渐形成的,对医院本身和病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很多医院的档案管理制度并不完善,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问题总结如下:

(一)档案管理制度体制和机制与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相比于其他行业的档案管理,医院档案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在上级档案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档案工作业务,而工作关系又受到本单位的领导。诸如针对医院档案发展方向、档案工作人员薪资考核以及档案管理结构的制定上,业务主管部门与单位领导常因意见不同而发生争执,甚至产生矛盾,档案管理人员也因此无所适从。显而易见,这种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实工作的要求。

(二)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意识较为薄弱,对档案资源的利用并不充分。医疗服务管理往往是医院领导较为重视的,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档案意识很淡薄,有没有档案都无所谓,档案管理对医院管理的重要性与作用并没有被充分认识。也正因为如此,医院并没有充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也就导致了极低的档案利用效率,档案管理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没有真正实现。

(三)档案管理水平深受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影响。虽然医院从不缺乏医疗专业技术人才,但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相对匮乏。而目前的这些档案管理从业人员当中,在专业素质与技能水平上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与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不相适应,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如何积极引进人才,规范培训体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水平,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

(四)投入预算不足,规划不到位,档案管理标准化与正规化受到了严重的制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向信息化与网络化发展。现代医院档案工作的建设,要求必须有稳定长期的投入。但是,目前很多医院的近期与长期规划中,很少会考虑档案管理与档案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导致档案管理水平严重滞后于医疗业务的发展水平,并最终影响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没有明确界定档案管理的内容与范围。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内容与范围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制度与标准。虽然各级医院都已自身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了相对健全的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但是却很少甚至完全没有涉及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检查考核措施,从而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混乱和管理手段的落后,极大的制约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开展。

二、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改善的建议分析

(一)推进档案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完善,实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档案的是真实性、完整性与有效性的集中体现,其工作非常严肃且有很强的条理性。推进档案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改革完善,能够使档案管理的随意性得以减少,促进其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各级医院应从单位工作实际出发,推进档案统一管理的逐步实现。建立以档案管理人员为主,其他科室兼职档案人员为辅的档案管理机制,使档案管理的凭证与利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二)加强领导与宣传,促进档案意识的增强。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视,是加强档案制度建设的前提。要在医院的规划发展当中,重点来抓档案管理工作,与医院业务建设一同规划发展。同时,要对档案工作进行大力宣传,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展示给医院领导、管理者和全体职工,并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使其增强档案意识,从而使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更多更好的支持。

(三)积极开展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得以提升。提高档案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开展培训,随着深入推进的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水平。具体措施有:1.招聘档案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是档案服务层次得以提升;2.积极开展系统化培训,使现职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管理能力得以提升;3.引入考核机制,激发档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自觉学习并提升其业务能力。

(四)硬件投入必须加大,推进现代化管理的实现。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必须加大,使档案管理环境得以改善。一方面,引进现代化的技术,增强保管措施,诸如专门档案库房的设置以及库房干燥、空调与灭火设备等。另一方面,计算机管理的引进与应用,使档案管理中计算机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引入档案管理系统专用软件,替代传统的手工存储与检索,使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得以提升。

(五)明确界定档案管理的内容与范围,使档案的归档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通过信息档案科室的建立,对职能进行明确,统一管理、统一考核医院各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同步考核评价档案管理和医疗业务。另外,档案的归档范围需要进一步拓展,目前档案工作的一个新课题就是加强有关内容的收集。因此,要推进档案管理组织的进一步健全,专人收集相关档案信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规范与加强,是与时俱进的表现,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医院档案的利用率,有助于医院与医学科学的发展,能够使医院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促进了人民健康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医院发展规划方案篇9

在这一个月当中,13亿中国人民经历了太多的悲怆和泪水、痛苦和感动。

大地震,摧毁了我们的家园,灾难过后,我们要在废墟上升起明天的希望。党中央、国务院在带领13亿同胞全力抗震救灾的同时,已经铺开了灾区重建的蓝图。

6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宣布,国家全面启动灾区重建规划工作,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决定,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已经成立。

6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主持召开总指挥部第十六次会议,部署灾区恢复生产工作,讨论《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这次会议就抓好农业生产、恢复工业生产、加快基础设施恢复、做好灾区商贸流通和服务业恢复工作等问题作了周密部署,会议要求灾后重建规划的编制要统一部署、分工负责,区分缓急、突出重点,相互衔接、上下协调,规范有序、依法推进。在深入论证、科学规划的同时,尽可能加快工作进度。

6月8日,国务院总理签署第526号国务院令,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一个地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条例,将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条例规定:灾后恢复重建要统筹安排交通、铁路、通信、供水、供电、住房、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要按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能力。

在此之前的5月15日,卫生部《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方案》,方案从疫情监测、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病媒生物防制、消毒处理、化学中毒预防和处理、尸体处理、心理危机干预等9方面指导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同时卫生部还组织制定了《鼠疫等3种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预案》、《抗震救灾卫生监督工作指南》、《关于加强地震灾区饮用水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等一系列工作预案和方案。

6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新闻会上宣布:目前,大规模紧急医疗救援工作基本结束,绝大多数伤员得到妥善救治,卫生防疫和卫生监督各项工作全面展开,灾区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同时,毛群安还宣布,卫生部门在千方百计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继续做好灾区群众特别是重症伤员的医疗救治工作的同时,已经在科学规划灾区医疗卫生系统的重建工作。

毛群安说,灾区卫生系统的重建工作,将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优先安排灾区过渡期临时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尽快恢复灾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功能;安排卫生建筑规划专家,参与指导灾区医疗卫生机构恢复重建工作。二是以县医院为基地开展技术指导和医疗服务,以巡回方式支持乡镇卫生院开展基本医疗服务,逐步形成地方医务人员为主、外援医务人员为辅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同时对县级防疫工作负责人开展培训,制定灾区卫生防疫中长期工作规划和部署。三是协商有关部门尽快规划安排做好灾区伤员的康复工作,安置需要长期住院护理的伤残人员。四是调整现有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布局,制定医疗卫生“省包县”对口支援分工方案,并作好医疗、防疫、卫生监督队伍同中央制定的恢复重建“对口支援”计划的衔接。

医院发展规划方案篇10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医院;人事管理

人力资源开发与人事管理是一个有机成体,两者相辅相成,在医院的运转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医疗卫生事业日益发展的背景下,人力资源与管理现已成为各医院之间的主要竞争方式[1]。因此,医院人事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只有对人事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借助人事档案管理科学化、系统化的特点推动人力资源的开发,才能持续不断推动医院的发展。

1树立创新管理意识

若想提高医院人事管理的效率与质量,首先需要人事管理部门树立创新意识,在医院的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上做出积极贡献,依据医院的发展情况对管理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医院人事管理部门在不泄露档案、信息的前提下,应对医院内部人员的档案进行综合管理与统计,应用量化分析的手段筛选出符合人力资源开发的内部资料,以辅助人事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档案统计与管理过程中,应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收集医院内部人员培养规划等相关信息,将人事管理工作的性质转变为主动提供人才信息,以便医院领导与人事管理部门结合信息有条不紊的开展相应工作,推动医院的发展。

2改进人事管理方式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医院通常由人事部开展档案收集、管理等工作,而医院综合档案部门则承担管理医院各部门档案的职能。然而,目前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仍然无法整合档案管理机构,医院人事管理部门仅能够将人事档案管理体系作为依据,在档案信息资源管理职能上做出相应的整合[2]。这就要求医院综合档案部门主动负责开展人力资源信息开发工作,全面收集医院医务人员的档案信息,例如文书档案、个人考绩与政治思想等,严格遵循整序开发的原则进行汇编,为医院选拔人才、评职称等方面上提供参考信息。

3加强信息化建设

以人力资源为基础建设符合医院发展的人事管理系统,同时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汇集并加工人力资源信息,这种方式仅需要收集一次信息,便可实现多方共享的过程,有利于促进人事管理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信息管理水平的提升。首先,对电子档案、文件进行统筹规划。在医院信息化工作日益发展的背景下,目前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可与多种信息进行衔接,例如财务、医教与科研等,以保证医院档案部门工作人员收集、整合并控制人力资源信息的电子档案与文件。值得注意的是,在整合医院人事信息资源的过程中,需同时对电子档案、文件做出规划与管理,通过这种方式解决医院人力资源信息集中管理难度大的问题,扩大人力资源信息共享范围[3]。其次,建立人事信息资源数据库。以医院人事档案信息作为依据,结合多种因素建立出完善的资源数据库,将纸质人事档案信息记录在资源数据库内,使用相应的管理软件对信息进行更新与管理,这种方式不仅可避免纸质方案丢失、破损,而且能够提高档案信息的管理效率,实现安全管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