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栽培技术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8:27

红薯栽培技术要点篇1

关键词红薯;高产;栽培技术;广西全州

中图分类号S53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7)10-0026-01

红薯不仅是全州县主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牲畜的重要饲料,推广红薯高产栽培技术,对全州县完成粮食栽培面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多年在当地的工作实践,从品种选择、培育、管理及病虫防治等主要方面进行提炼归纳整理,形成一套全州县红薯高产栽培技术,现总结如下。

1选地整地

红薯是块根作物,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的砂质壤土和壤土地块种植[1]。垄作可以加深耕层,促进红薯根系发育和薯块膨大,一般在栽秧前1~3d做垄,规格为垄宽70~100cm,沟宽35cm,垄高25~40cm,施尿素120kg/hm2、钙镁磷肥180kg/hm2、硫酸钾225kg/hm2作包心肥。

2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适应性强、商品性能好的红薯品种[2],主要有灌阳粉薯、徐薯22、桂粉6号、槟榔薯、心香、南瓜薯等。

3培育壮苗

3.1适时育苗

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以上时开始育苗,育苗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

3.2建造苗床

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3年内未种过红薯的地块作苗地,育苗前精细整地,做成宽1.2m、高40cm的阳畦,沟宽40cm,畦长视地块长度而定,将腐熟的农家肥和复合肥混匀作基肥[3]。

3.3种薯选择

苗地需薯种6000~7500kg/hm2;精选薯型端正、薯皮鲜亮光滑、薯块大小适中、单薯重100~250g、无病无伤口、未受冻害和热害、具有本品种特征的薯块作种薯。为防治红薯黑斑病,将薯块放在70%甲基托布津500~800倍液中浸5min。

3.4排种盖膜

种薯应头朝上,尾朝下,阳面朝上,阴面朝下。大、小薯分开排,做到“上齐下不齐”,以保证覆土厚度一致,出苗整齐[4]。排种密度以70cm×50cm左右为宜。排种后覆土、再搭盖尼龙拱架或地膜防寒。

3.5苗床管理

幼苗生长期温度一般以25℃为宜,当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可揭膜炼苗。出苗前不浇水,出苗后若天气久晴无雨时,可结合施肥浇水1~2次。一般床土湿度应保持在75%左右。幼苗生长期追施1次苗肥,可使用尿素和复合肥,禁止使用碳酸氢铵、氯化铵。当苗高20~23cm时采苗。每次采苗后结合浇水追施1%磷酸二氢钾溶液,以保证培育出壮苗。

4插植

当10cm地温稳定在15℃以上时栽秧,一般春薯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夏薯越早越好[5]。插植密度,根据品种的蔓条、用途来确定,长蔓、单个薯重要求较大的,插植密度为3.00万~3.75万株/hm2。短蔓、单个薯重要求在200g左右为主的鲜食品种,插植密度为4.5万~6.0万株/hm2。

5田间管理

5.1查苗补苗

栽后4~5d查苗,发现缺苗立即补栽,对弱小苗要及时浇水。

5.2中耕培垄

栽苗后至封垄前需中耕3~5次,缓苗后进行第1次中耕,深度6~7cm,第2、3次中耕深度逐步变浅,到封垄前中耕至3cm左右,结合中耕进行培垄,及时修复塌陷的垄背。

5.3提蔓化控

于红薯生育期提蔓,一般提3~4次。针对土壤肥沃、降水多、有徒长势头的地块,用15%多效唑900~1200g/hm2,兑水375~450kg/hm2,喷薯秧尖部化控。为了控秧促薯,可于生长期进行掐尖、剪枯蔓老叶。

5.4水肥管理

红薯属耐旱作物,若遇雨积水,应及时排水防涝,提高地温[5]。9月10日后忌浇水。栽后10~15d追施提苗肥,施尿素75~150kg/hm2,此期管理以促为主,尽快形成较大叶面积[6]。在红薯栽后40~50d,红薯进入块根膨大期,要追施薯块膨大肥,一次性用尿素225kg/hm2、磷肥225kg/hm2、钾肥300kg/hm2。8月下旬,红薯进入茎叶衰退、块根快速膨大期,用0.3%磷酸二氢钾溶液均匀喷洒叶片,连喷2次(7d喷1次)。此期管理上要保护茎叶,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块根迅速膨大。

6病虫害防治

起垄时撒入5%辛硫磷颗粒剂30kg/hm2防治蝼蛄、蛴螬、金针虫、小蟓甲等[7]。7月中旬至9月用溴氯菊酯1500倍液、功夫乳油20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卷叶虫、甘薯天蛾和斜纹夜蛾[8]。

7采收

晴天采收,采收时轻刨、轻拿,入窖收藏前在太阳下晾晒2~3h[9];储藏红薯为了预防冻害,要在霜降后及时采收。淀粉用红薯可延长收获期。

8参考文献

[1]谢方田.甘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4):98-99.

[2]张文明.无公害甘薯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2(7):220-221.

[3]李建设,徐博林.紫甘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3):86.

[4]赵寒梅,宋建军.夏红薯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2010(8):47.

[5]黄凌.脱毒红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种业导刊,2011(8):19.

[6]张桂琪,李守北.红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34-35.

[7]张云鹏.无公害甘薯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6):168-169.

红薯栽培技术要点篇2

关键词:马铃薯;玉米;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096-1

0引言

马铃薯套种玉米技术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的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立体复合型种植模式。本文就此技术进行了实地试验,并取得了预期的良好效果,为马铃薯套种玉米技术的大力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持。

1早春马铃薯套种玉米栽培技术

1.1整地

先对地块翻耕,深度约20cm,耙细整平。播种:播种前准备。首先,选种:选取健康大小均匀的薯块作种薯,以50g左右为宜。种薯处理:块薯自顶部至脐部纵切,使每块均分布有顶芽胚,一般50~70g切3块。切好后用40%福尔马林对水200~300倍对种薯喷洒,再用薄膜覆盖焖置2小时,揭膜晾干即可播种。其次施底肥和种肥:每亩用腐熟农家肥1000kg左右,硫酸钾10kg,过磷酸钙25kg作底肥,沟施或穴施,用尿素7.5kg作种肥穴施,以利全苗壮苗。适时播种:选择适当时间进行播种,本地一般在元月底至2月中下旬播种。播种方式及密度: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东西走向。宽行距67cm,(2尺),窄行距33cm(1尺),株距27cm(8寸)。每亩播种5000穴,基本苗1万以上。

1.2田间管理

幼苗20%左右出土时,每亩用碳铵7.5kg对水浇施。现苗开花期每亩施用尿素7.5kg,同时结合中耕除草。长薯期每亩施用硫酸钾5kg,并结合培土,加厚结薯层。

病虫害防治:马铃薯病虫害主要是晚疫病和青枯病,晚疫病每亩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100g对水50kg喷雾,7~10天后喷第二次。青枯病只能预防,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及使用脱毒种薯。

1.3收获及贮藏

收获:茎叶由绿色变为淡黄色,基部叶片脱落,标志马铃薯已成熟,即可收获。本地马铃薯收获时间一般是6月下旬~7月中下旬。贮存方法:马铃薯收获后应立即运到通风处晾干水分,使表皮硬化后再进行贮藏。

2马铃薯套种玉米的推介模式

2.1马铃薯+玉米+红薯

2.1.1产量效益(均价)马铃薯亩产1500公斤,产值1800元;玉米亩产500公斤,产值1000元;红薯亩产1500公斤,产值1500元;红薯茎叶亩产1500公斤(青饲料),产值150元。全年亩产值4450元。

2.1.2田间布局厢宽1.5米,沟宽0.3米,每厢起2垄,垄宽0.4米,一垄在冬季种2行马铃薯,株距0.2米,亩密度4440株;春季在预留的一垄上种2行玉米,行距0.33米,株距0.33米,亩播玉米2700株;马铃薯收获后插2行红薯苗,行距0.33米,株距0.2米,亩栽红薯4440株。

2.1.3技术要点(1)选用高产优质良种。马铃薯品种选用威芋3号、会-2号、费乌瑞拉(紫薯);玉米品种选用遵玉3号、遵玉8、遵玉9号、毕玉7号、毕单10号、宣黄单2号等,红薯选用红心王等品种。(2)轮作换茬。避免马铃薯重茬。(3)重施农家肥,增施磷钾肥。马铃薯施好苗肥,玉米施好大喇叭口期穗肥,红薯要施苗肥。(4)地膜覆盖。马铃薯、玉米均采用地膜覆盖。(5)加强各种作物中耕除草,防好二十八星瓢虫,玉米螟等害虫。

2.2马铃薯+玉米+秋萝卜

2.2.1产量效益一般马铃薯亩产1500公斤,春玉米亩产500公斤,萝卜亩产3000公斤。全年亩产值3700元左右。

2.2.2田间布局厢宽1.6米,种2行马铃薯,大行距1米,小行距0.6米,株距0.2米,每亩4000株左右;在两行马铃薯中间套种2行玉米,株距0.2米,每亩4000株左右。

2.2.3技术要点(1)品种。马铃薯选用威芋3号,春玉米选用遵玉8,秋萝卜选用春不老萝卜。(2)加强管理。马铃薯播种时,亩施土杂肥3000公斤,猪栏粪15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草木灰100公斤,碳酸氢铵25公斤,浇足底墒水,即可播种,深度6~8厘米,覆土后使之形成向阳沟,覆盖地膜,以利早出苗。出苗后,揭去薄膜,苗出齐后及时浅锄、松土、保墒。

2.3马铃薯+玉米+秋花菜

2.3.1产量效益马铃薯亩产1500公斤,产值1800元;玉米亩产500公斤,产值1000元;秋萝卜亩产3000公斤,产值900元。全年亩产值3700元。

2.3.2田间布局厢宽1.9米。马铃薯宽窄行种植,宽行1.5米,窄行0.4米,株距0.23米;马铃薯两边套种2行玉米,宽行1.4米,窄行0.5米,株距0.3米;马铃薯收获后,在玉米宽行间套种2行秋花菜,宽行1.5米,窄行0.4米,株距0.33米。

2.3.3技术要点(1)玉米。采用紧凑种、配方肥、起垄栽、苗肥早、重穗肥的种植技术。(2)马铃薯。底肥每亩1500公斤农家肥,50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硫酸钾;早追芽肥,每亩1500公斤粪水对50公斤碳铵;采用壮芽带薯移栽技术;现蕾期喷施多效唑一次,用甲霜灵防晚疫病1~2次。(3)花菜。底肥每亩农家肥1500公斤,45%三元复合肥50公斤。移栽后施足定根水。整个生育期用Bt等生物杀虫剂防治菜青虫。花球达15厘米大时,要求用外叶遮盖,以避免强光直射使花球发黄。

3结束语

马铃薯套种玉米,是充分利用高矮作物不同生长期进行搭配,发挥农作物调节作用和边行优势,提高光能利用率,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田俊霞.马铃薯套种玉米栽培技术[J].宁夏农林科技,

红薯栽培技术要点篇3

关键词脱毒甘薯;烟薯25;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1.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7)07-0042-01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不明显,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坝区气温最高年19.3℃,最低年17.7℃,平均气温18.5℃,≥0℃有效积温3126.21℃,年日照时数2322h,年降雨量800mm左右,一般年景霜期为60~70d。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有利于农作物营养成分的积累,尤其适宜发展像甘薯这种高效、优质的农作物。

建水县的甘薯发展到今天已初具规模,常年甘薯种植面积2000hm2左右。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通过品种筛选,形成了不同生态的地方传统甘薯。认真做好新品种试验示范、筛选工作,提高优质良种覆盖率,引导农户从零散栽种转向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经营路子,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发展脱毒甘薯,使之成为建水县的一项特色产业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

1脱毒甘薯新品种烟薯25的特征特性

烟薯25(原系号烟薯79)品种是由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选育,是一个优质、高产、抗病性好的食用型新品种。2012年3月通过国家鉴定、山东省审定。

该品种萌芽性较好,成年叶、叶脉和茎蔓均为绿色,顶叶紫色,叶心脏形,叶片浅裂,茎蔓中等粗,中长蔓,分枝数5~6个;淡红皮桔红肉,薯块整齐,结薯集中,大中薯率较高,单株结薯5个左右;薯形纺锤形,光洁美观;食味好,干基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鲜薯胡萝卜素含量3.67mg/100g;抗根腐病和黑斑病;耐贮性较好。烟薯25适合烤薯、蒸煮和薯片加工。

2高产栽培试验概况

由于建水甘薯的质地、外观、色泽、蒸煮、食用品质优良,加工性状好,口感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种植甘薯已成为建水县广大农户增收致富的又一新亮点。

2016年,建水县种子管理站从云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经作所引入鲜食脱毒甘薯新品种烟薯25进行小面积生产试验。甘薯耐酸碱能力较强,在土壤pH值4.2~8.3范围内均可生长。富含有机质、通气爽水、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和壤土有利于甘薯夺取高产。因此,试验安排在海拔1550m、年平均气温19℃、年降雨量700~800mm的建水县岔科镇阿朋村,土质红壤,肥力中上,平缓山地,有灌溉条件,试验面积200m2。

试验结果表明,烟薯25全生育期174d,叶色绿,全缘叶,藤蔓细,短茎,平均蔓长62.0cm,结薯浅而集中,单株结薯6.0个,单株产量1.79kg;薯形纺锤形,外观光滑,结薯均匀,商品率91.55%;薯块皮色红色,肉黄色,平均产量49695kg/hm2,其中商品薯产量45210kg/hm2。

该品种在建水县生长势较强,抗病性能优越,未发生病毒病、黑茎病,薯形均匀,商品率高,皮色光滑,肉黄色,纤维素少,与本地徽薯相比较,产量高于徽薯,但食味和口感上与徽薯相比较稍欠佳。适宜在建水县海拔1700m以下甘薯种植区示范推广。

3高产栽培技术

3.1培育壮苗

选择无病虫、无伤口、整齐均匀、大小适中(单薯重200~300g)的薯块育苗,采用大棚内育秧,垄沟地膜覆盖,滴灌育苗[1]。

3.2起垄整地

甘薯是块根作物,要求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透气、爽水的地块种植。采用机耕起垄栽培,既有利于排水,又有利于有机物质分解,并且能使白天吸热快,夜间散热快,昼夜温差大,利于甘薯生长和根系积累养分。120cm开墒起垄,垄高40cm[2]。

3.3选用顶端壮苗栽插

一是顶端壮苗茎粗,叶大苗重,生长健壮,具有顶端优势,营养器官发达,抗逆力强,栽后返青快,扎根早,膨大快,产量高[3]。二是甘薯常携带线虫病、根腐病菌、黑斑病等,而顶苗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薯苗携带病菌。采苗时要采用乳汁多的薯苗,这种薯苗营养较丰富,生活力较强,薯苗长度20~25cm,具有6个展开叶,薯苗太长、太短都不利生长[4]。

3.4适时栽插

甘薯是喜温作物,块根形成最适温度为24~25℃,块根膨大最适温度为22~24℃。根据甘薯生长发育要求的条件和建水地区气候特点,于6月15日进行扦插。烟薯25的栽插规格一般为120cm×30cm,种植密度为27780株/hm2。栽插可采用斜插方式,栽插时地上留3~4片叶,其余叶片插入土内[5]。

3.5采用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可以起到增温保墒作用,能增加土壤的昼夜温差。扦插好薯秧后盖膜。插后5~7d,待薯秧成活后,破膜引出薯苗[6]。

3.6合理施肥

按照“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底肥为主,追肥为辅”的(下转第44页)

(上接第42页)

施肥原则,进行勤施薄施。底肥施农家肥30t/hm2、复合肥(15-15-15)750kg/hm2、硫酸钾375kg/hm2,集中条施深施;追肥施硫酸钾300kg/hm2+尿素150kg/hm2,分别于藤蔓伸长期和薯块开始膨大期兑水滴浇[7]。

3.7水分管理

甘薯耐旱力较强,蒸腾系数较小。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扦插薯秧前,拉好滴灌带,然后滴水,达到土壤湿润,适时保证水分供给,尤其是栽插前后,适当浇水保活促长[8]。

3.8虫害防治

甘薯容易遭受虫害,结合施用底肥可施用辛硫磷颗粒剂90kg/hm2防治地下害虫。在藤蔓伸长期防治白粉虱、蓟马;在薯块膨大期防蛴螬、甘薯小蟓甲。

3.9适时收获

甘薯的块根是无性营养体,没有明显的成熟标准和收获期。当甘薯蔓叶开始变黄时便可收挖,收挖时尽量避免挖伤薯块。

4参考文献

[1]孔东东,孔育锋,李翠霞,等.脱毒甘薯商薯19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4(8):104-106.

[2]林火亮,谢双棋.脱毒甘薯优点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3(6):20-21.

[3]李伟.淮北地区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3(4):43.

[4]文正怀,倪向群,沈俊国,等.脱毒甘薯徐薯18高产栽培技术[J].广西农学报,2012(5):67-68.

[5]张从慧,徐冰,苏晓萌,等.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33-34.

[6]耿翔,史广富,张根虎.脱毒甘薯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09(3):89.

红薯栽培技术要点篇4

关键词 脱毒甘薯;种苗;农业应用;栽培技术

1脱毒甘薯种苗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甘薯也称山芋、地瓜、红薯,在我国广大农村广为种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甘薯、马铃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应用为突破口,利用组织培养生产脱毒马铃薯和甘薯种苗,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各地取得了重大成效,达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2000年以来,我们利用组培脱毒技术,对甘薯进行脱毒快繁技术研究,生产脱毒甘薯种苗。2003年以来,先后在淮阴区赵集、涟水保滩等地进行生产试验,脱毒原原种种苗,增产90%以上,脱毒原种种苗增产60%以上,脱毒栽培种种苗增产40%以上。增产效果极其显著,可增加鲜薯产量11.25~15.00t/hm2。2006年6月,淮阴区赵集镇街西村五组某农户,从淮安市农科院购脱毒甘薯种苗9000株,栽种0.17hm2,栽植密度5.19万株/hm2(密度偏大),11月5日收获鲜薯11.73t/hm2,产量达67.66t/hm2,单株产鲜薯1.3kg/hm2。2006年,我们在赵集街西、红星等村示范推广3.33hm2脱毒甘薯,产量普遍达到45t/hm2左右。

因此,选择优良的甘薯品种,结合利用甘薯茎尖脱毒技术,是提高鲜薯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抗性最有效的技术和途径。

2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2.1品种选择

目前,徐薯18在生产上仍有一定的生产面积,该品种在农业生产上已栽培20多年,品种退化严重,没有进行品种提纯复壮,产量一直在30t/hm2左右,且品质下降。近年来,我们除了从周边农业科研院所引进一批新的品种外,同时从徐薯18中筛选出一个优良的变异品种,即淮薯1028高淀粉品种。该品种薯皮鲜红色,薯肉白色,产鲜薯33.75~37.50t/hm2,鲜薯淀粉含量为23.8%。鲜薯产量比徐薯18增产9.2%,淀粉含量比徐薯18高17%,抗性增强,是一个很理想的高产高淀粉甘薯新品种。良种结合脱毒技术,使鲜薯产量可提高40%,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可增加经济收入4500~7500元/hm2。

2.2种苗培育

甘薯脱毒种苗的优劣是提高甘薯产量的关键。脱毒种苗通常由农业科研单位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甘薯茎尖脱毒,培养出无病毒组培苗,进行生产甘薯原原种、原种;再利用原种生产出大量的大田生产用优质甘薯脱毒种苗,用于大面积甘薯生产。生产上一般可将原种种薯冬藏,于翌年3月份供应给薯农或种苗生产大户,培育种苗来供应市场。每公顷甘薯需脱毒原种种薯300~375kg,培育大田用甘薯种苗3.75~4.50万株/hm2。甘薯种植需种苗3.0~3.9万株/hm2,6月25日前栽种,6月25日以后栽种的需3.9万株/hm2。脱毒种薯必须一年一换,否则达不到增产目的。

2.3施肥整地

按n∶p2o5∶K2o为2∶1∶3的比例进行配肥,或者施三元复合肥。按产鲜薯4.5~6.0t/hm2计算,除施入农家肥外,还应施入45%三元复合肥600~750kg/hm2,在耕作前一次性施入。然后作垄,垄宽1.0~1.2m左右,高0.4m,垄作好后用乙草胺除草剂喷洒表土,防治杂草。

2.4种苗栽种

甘薯种苗栽种一般在4~7月上旬进行。脱毒种苗栽种一般忌密植,种植规格为1~1.20m×0.22~0.28m比较合理,栽种脱毒种苗3万株/hm2左右,最多不超过3.9万株/hm2。种苗不宜太长,栽好后,露出地面部分以10cm左右较为合适,太长影响成活。栽好后,浇1次透水,隔夜再用散土将苗周围盖上,以免跑墒,确保种苗一次性成活。

2.5生长期管理

一是查苗补苗。栽后2~3d进行,随查随补,力争做到补1棵活1棵;二是浇好促蔓水。春薯在栽后3周,夏薯2周,根据土壤墒情,结合催苗肥浇好促蔓水。力争薯苗早发和促进薯块形成;三是中耕除草。种苗成活后,田间杂草较少,无需进行中耕除草;若有少量杂草应及时拔除。四是控制秧蔓徒长。在薯蔓封行前,为了控制地上部分旺长,应提薯拉断不定根,然后把秧蔓放回原地;隔夜后,薯蔓自然恢复原状,这样不会影响其生长,切不可将薯蔓翻转。提蔓拉断不定根隔15d再进行1次。封行后,及时拔除田间杂草。甘薯生长期间,切不可过早取叶,否则会严重影响甘薯产量。管理时应避免踩踏垄埂,使土壤板结,影响地下薯块迅速生长。甘薯收获一般在霜前进行。

2.6病虫害防治

2.6.1病害防治。一是要选用抗病品种;二是用多菌灵对种苗进行处理;三是进行轮作;四是一旦发病立即对症防治。

红薯栽培技术要点篇5

一、实施技术

1.水稻马铃薯收获后,为充分利用水源,4月下旬就可中小苗移栽水稻,按当地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管理,8月15日左右收获。

2.萝卜水稻收获后,及时将田块理好边沟、中沟、厢沟,达到沟沟相通,能排能灌。满身红萝卜采用分厢点播,规格为:4m开厢,种12行,行距33cm,窝距27cm,每窝用种4~6粒左右,底肥亩用有机渣肥500kg、磷肥80kg。第二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匀苗,20天左右定苗,每窝留2苗,定苗后及时追肥,亩用粪水15担,尿素5kg。60天左右进行第一次收获上市,每窝留1根,及时追第二次肥,亩用粪水15担、尿素10kg;85天左右(11月上旬)收获上市。

3.马铃薯萝卜收获后,将田耙细,采用厢沟栽培早春马铃薯。规格为:2m开厢,每厢4行,规格行距33cm,窝距23cm,亩栽5700窝,底肥亩用干粪1000kg、磷肥100kg、复合肥100kg,点放在两株之间,不与种薯接触,稻草覆盖后盖土。用竹片做成小拱,中心高度30cm,再用薄膜覆盖保温、防冻。出苗50%时溜1次水,如天旱在2月份进行2次溜灌水。3月份揭膜后,视苗情追施叶面肥,促进马铃薯块茎的生长。4月上旬可收获上市。

二、参试品种及播栽期

1.参试品种水稻选用中早熟ii优748、辐优838;萝卜种选用满身红早5号;马铃薯选用川芋56(脱毒)、中芋2号(脱毒)。

2.播种期水稻于3月28~30日旱育秧,5月上旬移栽;萝卜于8月15~20日播种;马铃薯于11月中旬播栽。

三、产量及效益分析

1.产量

(1)水稻ii优748亩产量为561kg。

(2)萝卜满身红萝卜第一次收获450kg,第二次收获1450kg。

(3)马铃薯亩产1800kg。

2.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种植水稻、早萝卜、早马铃薯每亩投入为:水稻人工、种子、肥料费用450元;萝卜种子30元、人工300元、肥料100元;马铃薯种子400元、人工400元,竹子、薄膜350元、肥料280元,投入合计2310元。

萝卜收入每公斤按1.8元计,合计3420元;马铃薯按每公斤2.6元计,合计收入4680元;水稻收入按每公斤1.8元,合计收入1009元。3季作物共计收入9109元,扣除3季作物成本2310元,3季收入6799元。种稻油两季收入900元,比稻油两季增收5899元。

(2)社会效益四川盆地耕地资源有限,而水稻、萝卜、马铃薯高产栽培模式能有效缓解粮经争地矛盾,充分利用地力、光、热、水的时间差,增收一季早秋萝卜,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二是稻草覆盖马铃薯及马铃薯苗腐烂后,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环境条件,使土壤的宜种性更广,单位面积产量更高,达到既养地又用地目的;三是解决农作物秸秆利用,防止焚烧秸秆,污染大气环境。

四、几点探讨

1.该模式茬口衔接紧密,充分利用地力、光、热、水时间差,4月下旬水稻中小苗移栽,增长水稻营养生长,有利于干物质积累,达到高产。

2.萝卜两次收获,第一次收获提早上市、填补市场空白,达到由群体生长到个体生长,促进块根膨大,增加产量。

红薯栽培技术要点篇6

关键词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2)08-0139-01

马铃薯又称土豆、洋山芋,是一种喜凉作物,比较耐寒,营养丰富,是常用蔬菜,早春利用地膜覆盖比露地栽培要提早20d左右上市,一般产量可达30.0-37.5t/hm2,在宝应县安宜镇因上市早、价格高、产量好、复种指数高、经济效益可观等优点深受广大种植户喜爱。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因为周期短、易管理、效益高,是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好项目。现总结地膜覆盖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1地块选择及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排水通气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并进行深耕,耕深18~20cm,使地块平整无坷垃[1-2]。

2种薯选择与处理

2.1选种

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要选择健全无病虫害、无冻害、表皮光滑新鲜、大小适中、薯肉紧实、耐低温、产量高、品质佳且具有早熟品种特性的薯块作薯种,当前适合安宜地区种植的品种有东农303、克新系列,产量均可达37.5t/hm2左右。

2.2切种催芽

当地在1月底2月初播种,播前25-30d,切块催芽。芽眼大而旺的种薯,切1块;芽眼不是很旺的,2个或3个切1块,块重不低于25g,要坚持纵切,忌横切。切后用草木灰拌种或在太阳下晒至伤口愈合。用0.5-1.0mg/kg赤霉素药剂浸泡薯块约10min催芽,捞出,备用[3]。

3播种覆膜

安宜镇一般在1月底至2月初选晴天按行距40cm左右,株距15-20cm,沟深10cm左右把催芽薯块摆入沟内,芽眼朝上且朝阳面,切面朝下。顺垄播种,密度为15万-18万株/hm2,播种后浇水覆土,并用乙草胺乳油1500-2250mL/hm2对水1500kg/hm2喷雾除草,最后盖薄膜。

4田间管理

4.1破膜引苗

破膜引苗是马铃薯增产、高产的另一项关键技术措施,破膜不及时会灼烧幼苗生长点,影响发棵,导致产量低。幼苗出土破膜发棵时,每穴只保留1个主茎,多余的茎除掉,以利结大薯。破膜后,破口要用土封严,以保膜内温度、湿度,控制杂草从破口滋生。

4.2施肥

按照控氮、重钾、补磷的原则,做到控上促下,保证产量。要施足基肥,施腐熟农家肥90t/hm2及有机蔬菜专用肥1200-1500kg/hm2,在马铃薯刚结薯时追施有机蔬菜专用肥750kg/hm2。

4.3浇水

地膜覆盖和露地栽培相比,保墒能力强,浇水不宜过多。齐苗后根据墒情浇一次水,出苗至现蕾需水量较少,现蕾至开花期是马铃薯全生育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应保持充足水分,即在薯块膨大期一定要浇水1次,否则会影响产量[4-5]。

4.4中耕培土

中耕可使表土疏松,通气良好,还能消除杂草。马铃薯在膨大时容易生长至土表以外,为提高品质和产量,在马铃薯开始膨大时需培土。培土有利于多发、早发,使以形成的块茎不暴露地面而变绿;在高温下培土还可降低土温,雨水多时也有利于排水。一般培土3次:第1次在苗高10cm时培土平窝;第2次在第1次培土后10-15d结合中耕进行;第3次在植株封行时进行,培成高畦[6]。

4.5促控结合

注意控制地上部分疯长。如施氮肥或后期雨量偏多,植株茎叶生长过旺而影响地下块茎膨大,需及时摘去后期分枝或萌蘖,防止徒长,以改善通风透光,利于结薯、结大薯。

5病虫害防治

5.1虫害防治

生长期间主要有蚜虫和地下害虫。可用10%吡虫啉或40%乐果乳剂等农药喷1~2次防治蚜虫,可通过深翻灭茬、施腐熟粪肥、铲除田间杂草、合理轮作倒茬或采取毒饵诱杀等防治地下害虫[7]。

5.2病害防治

生长期间主要是疫病,是一种可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一旦发生并蔓延,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轻者减产30%-40%,重者可减产70%-80%,甚至绝产。在疫病发病初期可用百菌清、代森锰锌、疫霜灵等杀菌性农药喷2-3次防治。

6参考文献

[1]贾训强,孙建强,李雪山.春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5):19-20.

[2]韩昆仑,李奎亮.拱棚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6):22.

[3]马红娟,徐桂红.大棚马铃薯有机栽培[J].农家致富,2009(2):33.

[4]庞淑敏,方贯娜,李建欣.影响马铃薯商品性的关键因素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2(1):116-118.

[5]刘吉波.重庆酉阳县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河北农机,2011(6):72-73.

红薯栽培技术要点篇7

新形势下中国种业面临的危机及其肩负使命分析魏良民(9)

我国花生栽培技术现状与展望董文召汤丰收陈钦勇(12)

定西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现状张明(15)

周口小麦生产发展历程与展望李应权于海飞(17)

浅谈藏区青稞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夏晓梅(19)

我国农产品主要质量认证体系比较石旺鹏(21)

拓展农业综合开发模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凌海市为例朱东海刘海于艳茹(23)

“十一五”西部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分析———以贵州9县/区为例李啸浪梁颖蔡承智(25)

提升植保水平服务设施农业孙春来朱渼萍(29)

新型农民培训助推农业主导产业增效案例分析邵洁张健(31)

古蔺县农村产业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探讨张黎妮郭晓军(34)

水稻种子检疫证明编号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徐善忠钟珺吴来泉刘祖星邓顺民杨春明(36)

湖北省2008年-2009年中稻区试品种丰产稳产性分析贺丽田甫焕尤莉李绪清张祖玉(37)

啤酒麦芽品质的影响因素分析柳小宁潘永东张华瑜徐银萍包奇军(41)

鲜食甘薯产量比较试验赵海红王慧瑜张晓申李晓青(44)

超级杂交稻Y两优3218“3414”肥效试验初报张圣喜陶光球张昌文张军(46)

优质杂交水稻宜香3728氮肥利用率试验研究刘定友彭涛王志杨伟项祖芬赵兴龙(48)

马铃薯稻草覆盖施肥栽培技术比较研究初报颜小文乐美旺饶月亮肖运萍周红英颜廷献(50)

氮素后移技术对春小麦产量及品质影响试验研究任丽杰吴刚郭彦泰宋伟王婧(54)

白菜型冬油菜在北京地区适宜播期研究初报周吉红刘建玲刘国明冯万红张歧明(56)

春玉米抗耐粗缩病品种的筛选陈康姜常松王婧于国进(59)

抗盐碱制剂处理食用向日葵种子提高幼苗期抗盐能力研究魏良民刘文杰张小勇莫海涛(62)

向日葵白锈病发生与气象因子关系的研究廖国江陈卫民杨莉王华马德成管辉(66)

南方大豆新品种丰产试验研究黄灵全毛巴向卢荣显韦目阔(69)玉米擢升为中国“谷物之王”佟屏亚(5)

十年玉米育种实践与展墼张淑琴李光发李福林张建曲刚邬生辉徐宝峰(7)

浅谈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武术兰李林(11)

引进优良新品种改变致富老观念是促进农民创收的关键——赴东北、华北的考察报告刘锦旗郝哲高亚琴黄绥平王建国高杰(13)

新形势下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如何服务“三农”张少泽甄志高(16)

浅谈夏玉米高产示范田创建的体会胡占菊(18)

河南省花卉产业生产现状与发展思路马玉周王艳红(20)

甘肃省甜糯玉米产业化开发前景探讨张立荣郝凯周积兵(22)

关于推进“黄三角”莱州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思考王海英邹明江(24)

呆山市透心绿蚕豆产业生产现状及今后发展建议杨和团(26)

黔西北特色蔬菜发展实践及前景展望唐映军赵维马杰(28)

浅谈汉中市一村一品发展成效及经验王涛李小玉任汉文屈斌赵新荣回阿霞程涛(31)

浅谈岐山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文萍张同兴祝军岐潘雯(32)

尹犁河谷粮食增产潜力分析与对策艾山江.阿布都拉阿依努尔.阿德力汗艾力买买提(35)

河西地区制种玉米值得重视的弯孢霉叶斑病检测技术研究周积兵(37)

高海拔山区玉米品种栽培技术优化研究张志国梅艳先新(41)

小麦新品种华建60—1丰产稳产性综合评价及推广前景分析周晓东(44)

天祝县金强河高寒地带马铃薯覆膜试种研究徐长林(49)

国颁二级优米新组合宜香3728的产量特性及示范效果项祖芬侍守佩刘定友王志赵兴龙(52)

合成锌肥对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常芳曹建涛王宝玲(54)

生态肥与化肥配施对啤酒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包奇军潘永东张华瑜柳晓宁徐银萍胡生海(57)

玉米新品种抗旱对比试验研究罗起善覃利仙牙昌东陆东韦目阔(60)

高产玉米新品种浚单28丰产稳产性分析鹿红卫徐国举张素娟卢瑞乾张晓春张素芬李宝峰(62)

西瓜穴盘育苗基质筛选试验许逢美陶先东(64)

播期对夏玉米间作的芸豆生长发育和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赵媛媛张静赵立宏(65)

绿先机活性水稻专用肥在单季晚程生产上的示范试验倪中应石一珺黎青汪亚萍华富林(67)

DtopSiS法综合评价芝麻新品种(系)的初步研究阚跃峰段莹崔向华石明权(69)

抗病虫高品质杂交棉主要性状研究施尚泽(72)

芝麻品种驻芝15号打顶试验研究孙联合许卫平夏洪滨崔向华(74)

不同秸秆腐熟剂的应用效果比较试验林华(76)

耐pb、Cd真菌对污染土壤中pb、Cd形态的影响王春雷(79)

杜邦普尊tm50SC防治十字花科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赵胜荣彭震俞雪关高宇(83)

龙飞大三元有机无机生物肥在果树上的应用研究易卿赵跃进赵跃民赵跃文刘晓东(85)

苦荞麦的营养与开发应用前景万丽英(90)

新疆新源县向日葵黑茎病暴发流行的原因及防治对策马福杰陈卫民蔡吉伦马德成管辉(92)

有效利用生态与生物调控技术科学防治花生地下害虫刘卫国(95)

滨海苔草的草坪地被应用价值张旭乐黄建钱仁卷杨燕萍刘洪见周庄(97)

木槿及其园林应用价值分析刘波(99)

社旗县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施肥技术对策程相如魏德永张性庚(101)

杂交谷子引进示范效果及增产因素分析张杰刘博张功友张伟李平赵继艳李玲(102)

应用平衡施肥技术保护基本农田质量徐瑞英江田田(104)

控制化学氮肥污染,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张海芝(106)

农用残膜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浅析郭希敏(108)

高产多抗冬小麦新品种长麦5973的选育常云龙宋秀珍连培红刘彤王金花王国庆(110)

玉米杂交种良玉318的选育与应用宋雷宋雨缪玲敏宋协良郎梅唐磊李楠(112)

从小麦区试数据看南阳小麦品种利用趋势张明辉马琳静(114)

中熟杂交中稻新组合645优238高产栽培技术胡龙湘肖建平全庆丰(116)

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株两优08袁卫球扶利民贺升华任新华罗亮王新民(118)

辐香优98在广西桂中北稻作区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向花香刘海秀覃瑞德莫武平唐莉越沈峰杰(120)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与综合防治刘存亮(122)

浅谈玉米单粒精播的技术陈国立贺飞秦小龙(123)

夏玉米粒期倒伏对千粒重及产量影响与补救措施张风影樊书允张琴(125)

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宜香107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童孝年李洪胜张强袁明山李继辉(126)

高山玉米两膜两段高产栽培技术张世洪程定军郭晓红蓝玉梅肖飞(128)

糯玉米新品种西星黑糯2号的选育和应用贾春兰刘少坤徐书兴张学信王均邦于淼(129)

高抗条纹叶枯病粳糯稻品种津糯2号选育与栽培技术陈洪金王福霞姜志永赵学东(131)

尤质专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程星秦海英亓晓光张国发(132)

如何解决杂交玉米制种质量问题李向前(134)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许科一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赵土岗朱秀华郭志竣田源姜灿伟(135)

玉米新品种三北2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吴金平吕晓丽范会民白宏伟孟昭伟(137)

玉米空秆秃顶和缺粒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齐思泉(138)

夏玉米登海9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辛靖宇韦洪银王涛(140)

轲仁地区超级稻高产示范栽培技术谢小燕(141)

玉米新品种郑单528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王世刚(143)

平鲁区莜麦高产栽培技术孙炬仁杨翠花(144)

玉米紫红苗现象分析和解决方法初探王飞雪刘焱谢富欣(147)

望奎县玉米标准化栽培技术黄丽芳(148)

稻田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技术改进与应用效果黄洪明吴美娟(150)

北方寒地水稻壮苗培育技术孙秀杰(153)

超级稻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李梅(154)

永春县甘薯小象虫发生成因与综合防治技术探讨刘振东(156)

玉米杂交种——伊单12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艾拉努尔刘强(158)

湿热地区秋冬季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高产栽培技术康艳琼(159)

水稻恶苗病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龚志宏覃瑞德(162)

杂交水稻新品种金稻20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肖红旭陈亮王小红(163)

大豆新品种濮豆206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王晓莲王文娟杨彩云范彦英于兆成(166)

棉花高密度高标准膜下滴灌高产栽培技术阿布力孜尼亚孜别克(167)

花生新品种商研9658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吴继华李可苏锐锋(169)

油茶芽苗砧嫁接育苗技术马力陈永忠彭邵锋(171)

寒地大豆45cm双条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姜洪彬(173)

庆安县控制大豆重迎茬减产的主要技术措施李奇伟(174)

大豆新品种长农2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徐晓艺程延喜张伟王伟高悦华齐秀云刘敏(176)

湘杂棉17号高产栽培技术刘茂秋张雪林王秋枫王占伟(177)

黄瓜、丝瓜不同规格穴盘基质育苗及栽培试验梁朝晖陈慧谢燕青王毓粟少林冯继开(180)

高寒地区无公害西兰花标准化栽培技术边永芳(181)

绿色甜菊蔬菜农产品生产技术文连臣李瑞锋张秀莲(183)

枣庄“白花早”豇豆大棚早春茬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孙晓飞王洛彩(185)

辣椒品种二金条的栽培技术王明霞雍洪俊李峰元王芳(187)

黔西北山区大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吕丽丹范厚明(189)

黄皮洋葱连葱7号的高产栽培技术陈振泰王建荣缪关华薛萍杨海峰(190)

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王旭闫丽娜齐力杨丹(192)

北方茄子黄萎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潘淑霞(193)

六盘水市秋番茄栽培技术杨淑华路西竹陈霖(194)

冬春茬辣椒覆膜无公害栽培技术冯丽芳(195)

“荣木”液体有机肥料在西红柿上应用试验初报刘鹏云(198)

冀西北越夏番茄的栽培技术栗建叶(199)

高产生姜播前土肥管理及播种技术龚梅董克锋许关荣张锡玉(201)

加工番茄果实生理性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王佳武韩海李艳萍(202)

保健蔬菜枸杞的开发利用杨巧英贾东坡(203)

美国西芹引种试验研究刘岩李慧杰姜惠丽陈重义张素侠王志彪张季华(206)

高海拔地区豌豆新品种草原22号高产栽培技术何胜君(207)

马光温室冬春季长豆角栽培技术徐希玉(209)

南方地区生菜无土栽培管理技术任淑梅谢河山林沛林李一平(211)

地膜菜豆问作魔芋种芋的高效栽培技术杨辽生(212)

柑橘小食蝇在郑州地区的危害与防治措施段罗顺汪卿(215)

草莓地膜覆盖标准化栽培技术杨贝贝李淑萍杨敬先于莹光孙桂玲(216)

有机桃标准化生产技术张娟娟(218)

雪莲果有机标准化栽培技术王仁华陈钦宏俞爱英吴增琪周泽华陈冬莲(219)

葫芦岛市果树冻害调查分析与对策李红心赵旭伟李子辉董飞(222)

大棚樱桃高产栽培技术胡剑训涂震环(224)

猕猴桃育苗嫁接技术刘建明梅文汉(226)

西瓜田多熟高效种植模式与配套技术张俊黄春燕陈中庆(227)

西瓜萎蔫病的病原与防治林燚杨喻斌王驰朱伟君柯夏生(229)

洛阳红牡丹催花栽培技术焦乐勤(231)

油菜新品种——南农油1号管荣展.盖钧镒张红生(233)

玉米新品种——浚研158刘光华王建民秦艳琴刘春堂刘天柱(233)

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种子产业化浅析贾刚民王保勤(5)

农业科技创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高新楼(9)

浅谈我国玉米杂交种子生产演变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杨青林盖颜欣季志强袁文利赵其鹏(12)

河南省辣椒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赵香梅申爱民(15)

认证——种子质量管理的一次飞跃程秀楠刘艳红(17)

高度重视花生产业发展加速辽西北花生产业化进程李茉莉崔天鸣吴国民杨镇(19)

运用科学发展观收集情报资料促进芦笋雄性两性株的应用研究与开发张元国柴树桔张东起刘英(23)

浅谈红河州农科所玉米科研育种现状与展望陈秋良严文伟乐自祥李海谦吴学有(24)

攸县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刘亦亮周跃恒刘志辉(26)

伊犁河谷小麦生产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艾山江·阿沙吉旦·玉艾力买买提刘强(29)

海安县设施种植业生产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于宝富(31)

发展循环农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庞建新(34)

加强蔬菜种子管理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关键张其升(36)

引起种子质量纠纷原因分析及其预防江振武(38)

土壤—水稻体系总锰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研究高岐窦宪民(41)

变量施肥对改善玉米土壤养分差异性的评价分析唐岭峰(43)

木霉菌t-115D对马铃薯早疫病菌的拮抗作用高丽辉左豫虎台莲梅刘淑霞(45)

国审小麦品种濮麦9号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分析高洪泽(48)

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硫元素复合肥——硫酸钾镁肥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及评价侯志恒(51)

国内玉米骨干系回交选育后茎腐病抗病性鉴定分析陈晓旭王作英岳辉(53)

施用不同粪肥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张永峰祝延立那伟(55)

药剂防治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秦海英程献云谢文芳姚利娟(58)

2009年湖南省中稻高产组区试邵阳点试验初报贺淼尧刘光华(60)

玉米新品种新单29及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唐振海洪德峰张学舜彭东刘俊恒马毅魏锋(63)

合成硼肥在玉米种植上的应用效果研究曹建涛王宝玲(65)

玉美头168优化制种栽培技术探讨谭华郑德波黄爱花韦新兴陈国品吴永升黄开健(67)

铁皮石斛穴盘育苗基质的优化筛选孔德栋黄冲平周建华沈伟桥(70)

泛棉杂8号简化栽培密度试验姜金姬跃辉(72)

高水肥条件下对窄行密植大豆品种各生理指标的影响宋英博(74)

不同播期对郑杂棉2号的生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刘书梅贾新合李宾李平(76)

苯噻酰草胺与苄嘧磺隆可湿性粉混用对水稗草防除效果试验孙国庆张冬丽李开俊张春阳(78)

当归开花授粉特性和繁育系统的研究梁守翠漆燕玲李玉萍王宏霞(80)

冀西北食用向日葵不同栽培因素对产量的影响杨素梅杨德智白苇霍阿红付永斌张宝英(85)

新宾县大豆“3414”肥料效应试验初报张成华李精华徐霆吴跃祖(90)

马铃薯稻草覆盖覆土栽培技术试验蒙懿卢扬刘伦(93)

陇西县玉米地膜覆盖优化模式试验研究毛正云(95)

60%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药效试验张忠敏王春刘金梅(98)

水稻基肥不同肥料品种施用方式试验研究吴弦业王英日(100)

复合防腐—抑芽剂对净装马铃薯保鲜效果的研究李梅李守强颉敏华田世龙刘刚李继明(103)

腐殖酸水溶肥在辣椒田上的肥效研究李效民杜磊卞公明付志伟(105)

黄瓜幼苗耐热鉴定指标筛选李红斌王世恒方百富(107)

黄瓜弱光耐受性鉴定方法初探李愚鹤李加旺张文珠(110)

2009年橡胶树白粉病流行特点及防治郭芳祥刘公民丁传(113)

磷钼混合肥在大豆作物上的应用吴军(115)

植物激活蛋白在作物中的应用吴丽丽(116)

宁夏中部干旱带设施产业发展初报秦小军(118)

海城市农业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刘海玉(120)

测土配方施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张淑辉(122)

作物抗旱机制和农业抗旱对策分析李正祥(123)

绥化地区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薛英会(126)

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绵麦1403和绵麦185的选育李生荣杜小英李太军任勇李茂有(127)

水分胁迫对玉米主要生理指标及遗传方面影响樊伟民(129)

马铃薯脱毒原种一年制供种快速高效低成本生产技术戴清堂黄大恩沈艳芬田祚茂陈家集李卫东(133)

杂交水稻Ⅱ优598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李春寿黄福灯向永新董莉清(135)

黑糯玉米新品种濉黑糯3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周素英(137)

水稻新品种通粳889的选育赵世龙黄文杨银阁曲海霞(138)

玉米新品种郑单528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凡军洲(140)

桂中北稻作区稻瘟病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向花香覃瑞德莫武平杨慈韦忠训(141)

甘薯新品种恩薯四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徐怡戴清堂颜学明(143)

贵州高海拔山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范厚明(144)

优质高淀粉甘薯新品种泉薯84产量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苏保(148)

国审玉米品种濮单3号夏播栽培技术规程胡占菊李文竹(150)

水稻节水精量高产栽培技术罗正东张兆麟(152)

杂交水稻甬优9号在邵武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温玉珍(153)

高产优质多抗夏播高粱新杂交种商粱六号的选育孟张福娟侯雪梅陈敏菊(155)

Ⅱ优航1号在闽西南作早稻栽培高产技术罗胜奎(157)

玉米杂交种明玉3号制种技术陈明(158)

小麦新品种邓麦99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李晓丽赵霞李阳飞(160)

糯玉米新品种彩香糯8号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武金燚陈莉杨英茹(161)

小麦冻害类型与发生原因及其预防补救调控关键技术张平(162)

辽西地区蛴螬的发生与防治詹海燕于艳茹(164)

冀北山区大豆主要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季志强盖颜欣杨青林王奇梁秋华丁贵江王艳芝(165)

食用吊瓜嫁接栽培管理技术许立新陈华夫郦平童培银傅金松(167)

冷凉地区烤烟地小春优质小杂粮多样性种植技术及应用效果分析子炳烈(168)

麦套夏花生发展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郭慧靳艳革(170)

大豆单产提高的限制因素及高产高效途径张光远(171)

花生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茹德平(173)

高蛋白高脂肪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于会勇刘素霞于兆成(174)

茶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赖立彩董夫凑(176)

稻田移栽油菜免耕覆草高产栽培技术杜旭光蒙天竣(177)

花育25号在丘陵旱作区的产量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王玉红(179)

甘蔗木薯间套种植矮秆早熟作物的栽培技术叶陧王善华(181)

改良花生品种海花1号高产栽培技术薛彦霞(183)

大豆新品种商豆6号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谢幸华(184)

无公害桑园科学施肥技术苏少华(186)

花生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赵祉强何群赵淑玲(187)

鲁西南林菇间作高效栽培技术探讨周东升侯恒军薛美丽李广贤(189)

莴笋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于绍山(190)

秋季西葫芦优良品种及其高产栽培技术刘艳红李炳华陈军卢振宇刘超王敬民李敬华(192)

特早熟印度南瓜良种——铜笋瓜1号的栽培技术杨辽生(193)

青海高原日光温室秋冬茬西芹种植技术喇成寿(194)

彩色蔬菜品种及其特性赵建社张兰英李敏霞魏祯(195)

大棚蔬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初探王蓓(199)

台湾番石榴品种特点及栽培技术要点王振辉吴翠荣(201)

成龄巨峰葡萄园提质增效栽培技术欧伟杨秀勇王明霞(202)

砂梨病虫害安全防控策略刘先琴李先明涂俊凡杨夫臣朱红艳秦仲麒(204)

枇杷高位嫁接换种配套栽培技术范映珍丘志海李汉清(208)

温室桃丰产优质的花果管理技术冯孝严里程辉孙乃波(210)

“龙油一号”油桃在拉萨日光温室的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张华国(212)

维多利亚葡萄在金衢盆地的优化栽培技术钱东南钭凌娟(213)

沙田柚无病毒苗的栽培试验小结杜小珍谢岳昌黄海英钟进良张雄基饶小珍(215)

瓜类砧木嫁接技术要点卢振宇陈军李敬华刘艳红刘超王敬民(217)

浅谈寒地西甜瓜病害防治技术王丽波(218)

高产型哈密瓜新品种金蜜十号的选育袁士臣刘兹萍岳一兵田向东(220)

厚皮甜瓜穴盘育苗技术梁建娜(222)

夏芝麻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研究初报刘焱谢富欣王飞雪张文菁(71)

葡萄加肥灌溉对肥水利用率的影响试验初探荆淑香刘尚雷于文涛彭钦德王志葵(73)

西兰花对氮磷钾的需求特性及施肥效益分析飞兴文张翠萍王树明王文智陈桂芬龚跃华(75)

可溶性硅源制剂对葡萄霜霉病的抑菌防病效果研究高臣刘俊渤徐宏书(77)

水稻苗期防虫网覆盖控制条纹叶枯病研究赵德华王孝兵沈宝祥许海霞周小丽储海平(81)

黄瓜冲施腐殖酸水溶肥的试验研究覃慧玲(83)

潮土区夏玉米增施沼肥增产效果研究王美娟(84)

高粱高产品种形态特征的探讨孙英(86)

醋糟栽培白灵菇的研究侯东辉赵守贤侯国亮程灵芝(89)

喷施不同叶面肥提高扁桃产量质量试验研究张志恩李帼英(91)

青海互助县半干旱区农田土壤水分动态分析许正辉李世兰阎彦梅(93)

广西水果套袋技术提高果实外观和品质研究分析李仕强黎明盛(95)

从丘岗区鄂杂棉28果枝的产量与品质分布探索其合理栽培技术贾琳陈金湘王建龙贾先勇(100)

花生坏种原因及对策和生产建议张季华刘岩姬广伟王志彪姜惠丽张淑侠(105)

夏玉米倒伏的原因及对策冯建文(107)

豫中南部芝麻草害调查吴鹤敏张仙美郑磊刘立峰(109)

浅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施肥问题张舒琪(111)

影响水稻机插技术推广的主要原因和改进措施项忠兰傅金平袁祥张荣荣(112)

红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问题解析与对策探讨付业春唐映军高启杰董程明赵彬(114)

枣庄二季作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杨玉田(117)

淄博市夏玉米备耕、生产问题及对策卢振宇刘超刘艳红陈军李敬华王敬民成英姿(120)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金凯3号选育及创新思考张立荣郝铠黄有成周积兵吴国菁饶赛华(122)

高产优质广适粳稻新品种新农稻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崔建民李彦学(125)

高产多抗玉米新杂交种陇单6号选育寇思荣何海军周玉乾刘忠祥杨彦忠李志明王晓娟(127)

甜糯玉米新品种浙糯玉5号选育及栽培技术要点郭国锦卢华兵吕桂华徐秀红陈合云杜龙岗(128)

杂交玉米新品种一丰113的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唐海涛张彪谭君陈洁曾龙全何文铸康继伟(130)

玉米新品种农乐168的选育及栽培要点王伟莉袁全意李宏壮刘冬云程学元(133)

玉米新品种洛单66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李建刚韩卫红马翔龙周新李小东郭党林静(134)

糯玉米新品种燕金香糯1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袁瑞江(136)

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瑞登糯208选育及栽培技术刘碧源廖红艳(137)

两系早籼型水稻新品种陵两优942的选育与应用贺德高龙天健杨远柱向太友舒铁生(139)

关于高温干旱地区玉米自交系人工授粉技术的探讨汪来田杨国华陈苍杨文霞连小荣郭瑞红(141)

驻大麦5号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郜战宁王树杰赵金枝冯辉(143)

浙江鲜食甜玉米引种及栽培技术楼肖成赵福成王桂跃(144)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许培(146)

高产晚稻早熟新组合中21优691的选育及应用黄小林黄桂珍鄢祖林(148)

丹东地区玉米空秆原因及防止措施廉洪喜李洋(150)

2010哈尔滨种业博览会——与种业同行,展行业风采(152)

南方马铃薯夏繁技术研究与可行性浅析郭昌永韦祥新韦宇宏韦目阔(153)

玉米品种平全13的改良研究张淑琴李光发李福林曲刚邬生辉徐宝峰许正学(156)

无公害高产高效谷子栽培技术李君霞(158)

地膜马铃薯玉米蔬菜高产高效间套栽培技术王向东杨瑛李拴曹杨雪竹林金财(160)

淮北地区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和演变及综合防治对策张伟李卫兵李光森王锡红刘彦东(162)

伊犁河谷玉米秃尖缺粒的发生及防治刘强艾合买提江(164)

夏玉米高产栽培中播种和肥水管理技术孔素娟(166)

玉米新品种三北218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范会民吴金平左春光闫志武(168)

山区谷子生产超千斤高产栽培模式仝文凯(169)

糜子高产栽培技术及用途徐晓艺刘敏郝明远齐秀云高尧高杰(171)

武陵粳1号生育特性及其优质稳产栽培技术徐平殷琴朱晓燕(173)

无公害冬小麦生产关键技术陈效庚(175)

高β-葡聚糖昆仑13号青稞新品种栽培技术任又成王显萍吴昆仑段瑞君(177)

冬小麦全程控旺防冻优化栽培技术薛秀玲李瑞锋(178)

影响夏直播玉米一播全苗的原因与对策张宗祥孙明英吕富华张秀云李启明丁丽梅(180)

南疆棉花出苗率的影响因素和一播全苗关键措施蔡素珍(181)

春油菜高油9号及丰产栽培技术梁秀芝刘根科冯学金(183)

豫东棉田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苗友顺张枫叶刘卫星石秀云刘水仙(184)

优质专用花生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王溯刘岩一朱彤丹(186)

花生新品种锦花10号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于艳茹詹海燕康树立(189)

新疆杂交棉人工去雄制种操作细节曹阳严玉萍冯振秀张燕朱波郭海玲方瑞(190)

棉花优质抗虫丰产杂交组合SG231的选育施尚泽(193)

超早熟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黑河44号张立军(194)

金银花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郑娟徐新生王光明(195)

茄子新品种淄茄一号越夏高产栽培技术程栋陈军李炳华刘艳红李敬华王敬民刘超(197)

旱坡地线辣椒综合配套栽培技术阎玉让杨叶杨彩霞王红莉张娟丽徐乃林(198)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症状识别与监测方法江冬(200)

茼蒿越夏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赵元森(202)

甘蓝新品种瑞甘48早春小拱棚栽培技术王建华毛忠良戴忠良(203)

有机肥料在大棚蔬菜高产中的科学施用许美荣董克锋(204)

地黄瓜与波斯菊高效轮作繁种模式及栽培技术姚悦梅潘跃平戴忠良毛忠良王建华(207)

大棚早春茬青椒——秋延后黄瓜高效栽培模式杨平孙梦红李玖王美娟郭向敏(208)

番茄人工去雄杂交制种技术要点栗淑芳张雅莉(210)

无公害草莓优质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武术兰李林王术平孙玉凤(212)

人参果脱毒苗育繁技术吕生全袁保文李有财王志泰赵明(213)

苹果疏花疏果技术要点任宏伟王丽辉高剑利耿金川陈兰贵于蕾张春博(216)

早熟西瓜——棉花套作双优双高栽培技术刘卫星孙剑李艳萍(218)

三峡库区沿江河谷带麻竹栽培技术冉崇富周伟王树国(219)

红薯栽培技术要点篇8

[关键词]泸水县洛本卓乡马铃薯种植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5)05-0182-01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是指大田作物收获之后,农田不经过翻耕,直接在农田进行分厢开沟,按照相应栽培规格将马铃薯薯种摆放到土面上,一次性的施足肥料,然后再用稻草全面覆盖在种植的畦面上,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做好田间管理,直到最后马铃薯收获这一整个过程。该种种植方式实现了秸秆还田、土壤免耕作以及降低农民劳动强度以及节约用水,是一种省时省力的马铃薯栽培技术,这种马铃薯栽培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实现马铃薯种植的高产和稳产。2012年秋至2015年初的近3年内,洛本卓乡在本乡俄嘎村卓旺组开展此技术的生产试验示范,干三友、九四干等农户参与,共完成栽培面积14亩,取得了一定生产效果,也获得了一定经验。

1种薯的处理

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应该选择产量高,适应性广以及抗病能力强的马铃薯品种,对于云南省泸水县洛本卓乡来说,适合的马铃薯主栽品种为中甸红、胜利2号、云薯505等。在播种之前需要对种薯进行催芽处理,在云南省泸水县洛本卓乡一般是在水稻收获前就对种薯进行催芽处理,在11月中下旬就可以进行播种了。种薯在出芽之前需要使用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种和消毒处理。或者用50倍液的多菌灵溶液浸种10分钟进行消毒处理。在对大薯块进行切块过程中,应该保证对刀具进行彻底的消毒。薯块的大小一般维持在50g左右,大于50g的种薯需要进行切块处理,每薯块留1~2个芽。切块完毕之后将其放置于湿润的沙土苗床中进行催芽处理,当种薯芽生长到1cm之后就可以进行播种了。

2整地

水稻收获之后,不需要翻耕和耙犁,只需要开沟起畦就行,开沟结束后应该将土块打碎均匀的覆盖在畦面上,最终形成2~3cm厚的土层。

3播种

在播种过程中,做到合理密植,按宽窄行的模式摆种,宽行70cm,窄行40cm,株距27cm,每亩定植4500株左右。在播种过程中应该保证马铃薯的芽口朝上或者侧向上,播种过程中一边播种一边用手将种薯和土壤压实,保证种薯和土壤能够充分的接触,这样有利于种薯在生长过程中根部向下生长,对于促进马铃薯产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4施肥管理

每亩施入完全腐熟的农家肥1000公斤,施入复合肥60公斤,施肥过程中应该将肥料均匀的撒施到种薯的四周,但是施肥时避免肥料与种薯过分的接近,防止距离太近引起烧苗或者烂薯的现象。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一般不需要追肥。

5覆盖稻草

种薯播种完毕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覆盖稻草。稻草在覆盖过程中采用与畦面垂直的方式双向均匀进行稻草覆盖。覆盖的厚度一般以不透光为宜。通常情况下覆盖8~10cm即可。稻草覆盖完毕之后应该及时的洒水,保持稻草的湿润。在种植过程中,对于有条件的地块,可以在整地结束之后放水回沟漫灌,让土壤湿润之后再将水放干进行播种,播种完毕后再覆盖稻草,这个时候就不需要淋水了。

6水分的管理

种薯播种完毕之后,一定要保证土壤湿润,不要让地块出现干旱,但同时也要保证田地中不存在积水的现象。在马铃薯出苗之前,因为种薯体内还有大量的水分,因此,具备一定的抗干旱的能力,如果不是长时间的处于干旱的情况下,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灌溉。在马铃薯生长的后期,稻草会逐渐的腐败,此时的土壤保水能力较强,因此,在连续阴雨天气时应该注意地块的排水,降低田间的相对湿度,这样对于防治病虫害的发生有很大的帮助。

7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主要受到蝼蛄、蛴螬、地老虎、黄蚂蚁及蚜虫等害虫的危害。对于这些虫害的威胁可以选择使用药剂或者人工捕杀的方式对其进行防治。药物防治地下害虫可使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克,加水10倍喷于25~30千克细土上拌匀制成毒土,混入厩肥中施用;也可以每亩用10%地虫克粉粒剂500克毒土盖种,或亩使用“绿地丛清”2.7~3.6千克撒施防治。对于蚜虫为害,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1.5千克兑水喷雾。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还要做好晚疫病的防治,可使用甲霜锰锌400~600倍液,发病初期喷洒;或用“安泰生”每亩150克兑水45千克喷施,也可以亩用“银法利”75毫升兑水45千克喷雾,每次用药间隔时间为7~10天。对病虫害的防治应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能不使用农药的尽量不要使用,以降低生产成本。

8及时收获

当茎叶转枯黄时,拨开稻草即露出马铃薯,可直接拣收。马铃薯也多分布在表土层1~5cm处,入土较浅,极易挖出。与常规栽培相比,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不仅薯块圆整,色泽鲜亮,而且破损率低,商品性好,经济效益高。

9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问题

经过几年来在洛本卓乡俄嘎村卓旺组的试验示范,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虽前景良好,但生产中易出现“薯块腐烂、薯皮变绿、畸形薯多、口感不佳”等问题,这是由于稻草覆盖不紧实、薯块暴露受日光直晒和排水不畅通等原因造成的,今后要特别引起注意。

参考文献

[1]关法春,梁正伟.稻草覆盖对羊草育苗床土水热条件及其出苗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10(05)

[2]张廷兵,杨树华,黎晓龙.秋洋芋稻草覆盖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0)

[3]范巧佳,蓝天琼,郑顺林,刘金亮,袁继超.免耕稻草覆盖对土壤肥力及川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3(03)

[4]曾强,李小龙,许东升,陈乾锦,林卿.稻草覆盖技术在烟叶生产中推广情况及应用效果[J].海峡科学.2010(12)

红薯栽培技术要点篇9

关键词:马铃薯;大葱;复种;栽培技术

马铃薯和大葱是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重要蔬菜,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逐步认识到马铃薯和大葱的食疗保健作用。以前由于品种和种植习惯,马铃薯生育期长,茬口排不开,马铃薯下茬就是大白菜,造成效益低下。通过引进新的马铃薯品种早大白,采用温室催芽技术,结合田间地膜覆盖栽培模式,极大地发挥了早大白的早熟性,既增加了效益,又为下茬栽培大葱提供了足够的生长时间,做到一年两茬,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一种新的栽培模式[1]。

笔者进行了马铃薯[2]和大葱[3]的复种试验,马铃薯选早熟品种早大白,大葱选章丘大葱,试验地安排在望水台街道肖家河村肖乃安户菜地,上茬种植马铃薯,下茬种植大葱。通过这一栽培措施,获得了较高的效益,马铃薯纯收入37710元/hm2,大葱纯收入51135元/hm2,总纯收入达88845元/hm2,马铃薯复种大葱技术要求不高,适宜该地区高效农业发展[4]。现将其复种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马铃薯栽培技术

1.1整地施肥作垄

整地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结合整地施腐熟鸡粪60t/hm2、含硫酸钾的三元复合肥750kg/hm2,撒施后及时旋耕耙细起垄镇压,垄距50cm。

1.2催芽与切快

1.2.1催芽。用种量为2100kg/hm2左右。在3月初,把挑选的种薯放在12~18℃散射光的温室进行暖种催芽,要上下翻动,使种薯均匀受光。当芽变成深绿色和紫色并见白色根点冒出时即成壮芽。

1.2.2切种。在播种前2~3d进行,纵切成三角形,把顶芽一分为二,种块一般30g左右。如切到有病害的种薯,要将病薯淘汰,同时切刀用75%酒精消毒,将切完的薯块用混有多菌灵的草木灰拌种。

1.3播种

3月28日进行播种。顺垄开沟,沟深10cm,按株距25cm把薯块摆入沟内,芽冲上,同时沟内撒施3%辛硫磷颗粒剂45kg/hm2,合垄,盖110cm宽的地膜75kg/hm2,保苗79500株/hm2。

1.4田间管理

幼苗出土后,及时破膜引苗,防止灼烧幼苗生长点。同时要把破膜引苗口用土盖严,每穴只保留1个主茎,多余的茎除掉,以利结大薯。发棵期应控水蹲苗。结薯期不宜高温,适宜温度为16~18℃,通过破膜、覆土、浇水降温。初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浇3次小水,开花结束时可适当控水。

1.5适期收获

6月10日开始陆续采收,到6月25日结束,开始下茬大葱的栽培。

2大葱栽培技术

2.1育苗

2.1.1整地。做长50m、宽1.6m的两平畦,施过筛腐熟优质有机肥4kg/m2、磷酸二铵20g/m2。

2.1.2播种。采用春育苗,3月26日播种,播量3g/m2。平畦内先浇透底水,然后均匀撒种,水渗下后使用过筛土,覆土厚1cm左右。

2.1.3播后管理。齐苗后及时浇水,及时清除杂草。以后浇水保持见干见湿,适当中耕蹲苗,防止定植前徒长,5月上旬间苗1次,苗距5cm左右。6月初葱苗长有6~7片叶时,应控制浇水,锻炼幼苗准备定植。

2.2定植

2.2.1定植前准备。马铃薯收获后及时整地施基肥,施优质腐熟有机肥45t/hm2,深耕耙细,然后起垄,垄距70cm。大葱栽植在沟内,定植前3d,育苗畦浇水,以利起苗。起苗时用锹挖出,抖净泥土,按大、中、小进行分级,剔除病、弱、伤苗。

2.2.2定植。7月8日定植,株距7cm,保苗19.5万株/hm2左右。栽前顺沟浇透水,水渗后插葱,深度以不埋心叶为宜。

2.2.3定植后管理。①追肥。生育期共追肥3次,第1次在8月4日,随浇水追施尿素225kg/hm2,第2次在处暑时追速效复合肥600kg/hm2,第3次在白露时追速效氮肥。②培土。前期浅培,后期高培,以不埋心叶少伤边叶为原则,第1次追肥后用小锄浅围,浇水后勾松,第2次追肥后培土6~7cm,第3次追肥前培土7~10cm,第4次在秋分时节培土10~13cm。③浇水。每次追肥后均应进行浇水,秋分后葱白迅速生长,可每隔4~5d浇1次水,并浇匀灌透。④病虫害防治。美洲斑潜蝇用1.8%虫螨克乳油1000倍液喷雾;葱蝇用90%敌百虫500倍液灌根;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喷雾;紫斑病可用65%代森锌600倍液喷雾。

2.3收获

10月27日,大葱外叶生长基本停止,开始收获。收获过早

,葱白产量低,品质次;收获过晚,葱白易失水而松软,贮藏期间易腐烂。

3参考文献

[1]孙文春,冯静,田梅.早熟马铃薯复种大葱栽培技术[j].宁夏农林科技,2009(3):88.

[2]黄欠如,叶川.丘陵红壤旱地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江西农业学报,2000,12(3):22-26.

[3]王晓辉.旱坡地大葱栽培技术要点[j].内蒙古农业科技,1993(3):38.

红薯栽培技术要点篇10

关键词:木薯;栽培;管理

广西南宁市武鸣县木薯产业发展迅猛,全县木薯种植面积约283333hm2,鲜薯产量为77.5万t,成为继粮食、甘蔗之后的第3大农作物。全县现有木薯加工企业35家,每年总产量分别占广西木薯淀粉生产能力的50%、变性淀粉生产能力的28%、木薯酒精生产能力的25%。

1选地和整地

木薯栽培对于土壤条件要求很低,适应性强,只要是不积水、石砾不太过多、土壤不太贫瘠、不常受台风袭击的地方都可以栽培木薯,最好是选择在有林段保护或者避风的地段栽培。

同时,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形来进行整地,在垦地的时候务必要保障不能造成水土流失,不能在坡度在20°以上的山坡栽培木薯,如果是15~20°之间坡度,应该最好等高垦耕或者开成梯田种植。

2选砍种茎

应该选择无病虫、切口有乳汁、不损伤、充分老熟、新鲜、芽点完好、茎粗节密的主茎中下段作为种茎,在选好种茎之后,应该将其砍成茎段,长度控制在10~15cm左右,注意砍种茎的时候要注意保持芽点完好、无破裂、切口平滑,只有这样,木薯才能苗粗快长,发芽快,产量高。而那些已抽芽、皮芽受损、髓部中空、没有充分成熟、叶节稀疏、茎干纤细的种茎,栽培之后往往会出现产量低、结薯少、幼苗细弱、出苗慢、发芽率低等问题,所以我们一般都选择充分老熟、新鲜、芽点完好、茎粗节密的主茎中下段作为种苗。

3种植方法

目前木薯的种植方式分为3种,分别是直插、斜插和平放。直插方式,结薯的抗风性、抗旱性都较好,入土较深,出苗整齐且时间早,但是薯块的大小往往会出现不均匀的情况,收获困难,种植也费工,因此,很少在大面积木薯生产中应用。斜插方式,收获方便,薯块朝一方伸展,出苗快,保证全苗,出苗率高,但是这种方式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其抗风性较差。平放方式,浅生易收获,可四周结薯,但是薯块全埋于土中,出土发芽困难,通透性差,抗风性较差,易引起缺株。要及时间苗,间苗的原则是间弱留强,间密留疏,间中间留两头。

4施肥

木薯在生长的过程中,对于氮、钾、镁、钙、磷的吸收较多,氮、磷、钾的比例为5:1:8,每生长1t的木薯,那么它们将从土壤里吸收300g镁,600g钙,500g磷,4.1kg钾,2.3kg氮。我们以平均667m2产1.5t块根来看,大概需要从土壤里吸收6.2kg钾,750g磷,3.5kg氮,如果木薯的茎叶不回田,那么每667m2消耗的钾将达到8.1kg,磷将达到1.6kg,氮将达到7.4kg。所以,为了不明显降低地力,同时又保障土壤的肥沃程度,每年应该每667m2至少应增施18kg氯化钾,5kg过磷酸钙,17kg硫酸铵。

另外,木薯在种植之后往往会由于湿度过大、雨水过多、低温干旱、种苗贮藏过久、插条过短等原因而出现缺株的现象,为了保证全苗,那么应该在植后20天开始,30天内完成补苗工作。种植户严格按照木薯高效栽培技术要求,加强木薯中后期田间管护,确保木薯丰产增收。

5病虫害防治

木薯在栽培过程中很少出现病虫害,即便出现,也不严重,也不会影响到木薯的产量,偶尔发生的有细菌角斑病、细菌性枯萎病,可以采用50%氯溴异氰尿酸喷雾来进行防治。危害木薯幼芽、种茎、叶片的害虫主要是螨虫、蝼蛄、地老虎、金针虫、大蟋蟀等,可以采用甲磷铝、杀螨剂、甲铵磷、杀虫双等药物诱杀。另外,木薯前期生长慢,株间空旷,杂草生长迅速,要及时防治杂草,可用“红而远”除草剂250ml/667m2兑水60kg喷雾。

6大力发展木薯加工业

木薯加工业是提高木薯经济产值的重要方式,以武鸣县为例,为了加快木薯加工企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武鸣县大力调整木薯加工企业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高新技术应用步伐,积极引导帮扶有实力、有市场竞争力的淀粉企业实施技改项目。尤其是去年以来木薯、淀粉价格稳升,农民种木薯增收较大,调动了群众种木薯的积极性,2012年全县木薯种植面积达到了28364hm2,良种化程度达96%,增产丰收已成定局,使得淀粉厂老板主动地抓住机遇,想方设法引资金、引人才、引技术,加大投资实施技改,上新生产线。

7木薯的收获加工。

(1)收获:收获期多在当年11月至翌年2月。小规模生产用人工收获。起畦栽培的可用畜力犁松土收获。也可先砍去茎秆,然后在拖拉机上装上带有翻土板的犁头翻土,再用人工收拣。(2)加工:木薯块根不耐贮存,收获后及时交售或切片干燥制作干片。

参考文献

1陶光灿,谢光辉,Hkanrberg,熊韶峻.广西木薯茎秆资源的能源利用[J].中国工程科学,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