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金线莲的栽培技术与管理十篇金线莲的栽培技术与管理十篇

金线莲的栽培技术与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8:46

金线莲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1

关键词:金线莲;植物形体;组织培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1-0083-04

金线莲为兰科植物花叶开唇兰(anoectochilusroxburghii-(will.)Lind.)的干燥全草。别名金蚕、金线兰、金石松、金线入骨消等。素有“药王”“金草”“神草”“乌人参”等美称[1]。其味平、甘,具有清热凉血、祛风利湿、解毒、止痛、镇咳等功效,主治咯血、支气管炎、肾炎、膀胱炎、糖尿病、血尿、风湿性关节炎、肿瘤等症[2]。现代研究发现,金线莲还有滋补强壮之功,还可治疗体虚、急慢性肝炎、高血压、肿瘤、心脏病、化脓性骨髓炎、口疮、性病等,且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3]。又因金线莲株型小巧,叶片金黄色,叶脉呈网状方式排列,是观赏价值极高的室内珍品[4]。所以近年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本文对金线莲的各项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金线莲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1植物形态

金线莲为兰科花叶开唇兰(anoectochilusroxburghii-(will.)Lind.)多年生草本植物,高4~16cm。根茎匍匐伸长,呈圆柱形,长1~5cm,茎节明显,表面棕褐色,下部聚生2~4片叶,叶互生,为宽卵形,上表面黑棕色,下表面暗红色,部分叶脉紫红色,叶柄基部鞘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具3~6朵疏散的花,花暗棕色,蒴果矩圆形,香气特异,味淡[5]。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浙江、江西、海南、四川、云南等[6]。

2组织培养

2.1组织培养金线莲经常生长在常绿阔叶林的潮湿地带,喜阴凉,生产条件要求特殊。且种子不具胚乳,无发芽能力,只有在真菌共生条件下,才能促进种子萌发生长,但发芽率较低,以分根法或扦插方式繁殖,时间较长且繁殖倍数低。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开发金线莲,近年来利用组织培养方式繁殖金线莲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目前金线莲组织培养的研究多以茎段、茎尖或果实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对其进行组织培养。李梅等[7]从金线莲丛生芽诱导的途径进行研究,建立了金线莲试管苗的组织快繁培养技术。王建明[8]等通过设置优化金线莲组培的条件,发现液态培养基显著优于半液态和固态培养基;用液态培养基原球茎增殖倍数高且速度快。罗晓青等[9]研究发现金线莲诱导丛生芽的最佳外植体为带节茎段,诱导率达100%,可通过原球茎增殖形成丛生芽。汪佳秀等[10]指出合理利用金线莲组培快繁技术,建立金线莲无菌繁殖体系,能够实现金线莲幼苗的快速繁殖。王莹等[11]以简化组培过程为目的,只使用一种培养基使组培苗在培养瓶中同时进行不定芽和不定根的分化及增粗生长,从而为金线莲工厂化生产和培养缩短时间。韩晓红等[12]对茎片、带节茎段和不定芽为外植体进行组培研究,发现不同激素浓度配比的培养基对金线莲的分化、生根有不同影响。黄淑燕等[13]研究发现不同植物激素对植物的增长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产地的金线莲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要求不同,生长效果也不一样。戴小英等[14]研究发现,使用活性炭培养金线莲茎段能够有效增殖侧芽分生及生长,且块状茎连接处含有许多幼年型的芽,幼年型芽的主芽可以萌发侧芽,侧芽又萌发下一级侧芽,以此建立高效的快繁体系。王丽芳[15]在金线莲生根壮苗的研究中发现,金线莲生根及壮苗过程中往培养基中添加一定的香蕉泥或马铃薯泥,可以促使其生长量的积累和获得较好的生根效果。吴坤林[16]研究发现,光照强度的不同对金线莲的生长发育的影响较明显。以上研究为金线莲的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2.2人工栽培技术目前,人工栽培金线莲的方式主要有:组培苗移栽、露地人工栽培和室内人工栽培。光、温、水、肥、气等因素对金线莲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王光华[17]在金线莲组培苗移栽技术研究中发现,栽培基质、种植密度、种植深度、肥料、光照等对金线莲移栽成活率、株高有显著影响。方金辉等[18]在金线莲的室内人工栽培技术研究中发现,金线莲在大规模栽培时,可以采用标准蘑菇房形式栽培,这有利于金线莲的生长发育。

3化学成分

金线莲含有生物碱、糖类、皂苷、黄酮类、酯类、挥发油等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保肝、抗HBV、降血压、镇痛、抗炎等药理活性。研究表明,金线莲中氨基酸组成成分、含量及抗衰老活性的成分含量均高于国产和进口西洋参[19-20]。

3.1生物碱林丽清等[21]在金线莲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及条件优化研究中发现,金线莲总生物碱以氯仿为溶剂,得到的生物碱提取率为0.0589%。钟添华等[22]研究的金线莲总生物碱的提取和测定方法,以氯仿:甲醇(2:1)为溶剂,得到金线莲总生物碱含量达0.0795%。朱善岚[23]采用液质联用技术,鉴定了金线莲中的石杉碱甲和乌头碱的含量。不同溶剂不同提取方法,对生物碱的提取率有较大的影响。

3.2多糖及糖苷金线莲苷是开唇兰属植物研究最多的成分之一,也是本属植物已知的主要活性成分[24]。陈晓兰等[25]对不同产地金线莲根茎和叶中多糖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不同部位金线莲多糖含量不同,多糖范围在0.86%~6.41%,且根茎部位的含量高于叶中含量。赖应辉等[26]在金线莲的无机元素及糖类的分析研究中发现,金线莲多糖、低聚糖、还原糖的含量分别为13.31、11.25、9.74%。张晓辉[27]在金线莲多糖结构分析及抗糖尿病活性研究中发现,金线莲多糖体外试验具有较强清除自由基作用;对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有明显下降(p

3.3黄酮类吴水华等[28]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福建野生和组培金线莲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137.3ug.g-1和74.87ug.g-1。龚秀会等[29]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测定了福建金线莲、台湾金线莲组培植株、福建金线莲林下种植植株中黄酮含量,分别为0.743%、0.889%和0.978%。蒋元斌[30]研究发现,福建金线莲总黄酮含量增长方式呈“双峰曲线”模式,而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3种黄酮苷元含量增长方式呈“单峰曲线”模式;台湾金线莲除异鼠李素呈“双峰曲线”增长模式外,另外两种黄酮苷元变化趋势与福建金线莲相似呈“单峰曲线”模式。徐静[31]从金线莲乙酸乙酯的萃取液中,分离鉴定出了槲皮素、芦丁、鼠李秦素-3-0-β-D葡萄苷、异鼠李素-3-0-β-D葡萄苷、鼠李秦素等成分。牟洋等[3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金线莲中4种黄酮苷元成分,分别是芦丁、山奈酚、异鼠李素、槲皮素4种化合物。郑维锋等[33]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产地金线莲样品中芦丁的含量为0.063~0.095%。

3.4酯类罗可明等[34]研究了不同溶剂萃取金线莲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差异。在正乙烷萃取的挥发油中分离出了35种成分,鉴定出32种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5.71%,乙醚萃取的挥发油中分离出40种成分,鉴定出31种组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0.86%。主要成分为亚油酸、棕榈酸和亚油酸甲酯等。蔡金艳等[35]研究发现,金线莲中挥发油成分以脂肪族化合物为主,占挥发油总量的95%以上。阙万才[36]采用色谱联用技术法,分析了福建金线莲的挥发性成分,检测出了78个化合物,鉴定了3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6.26%,主要成分为十六羧酸甲酯(47.98%)、棕榈酸(20.57%)等。以上研究发现,金线莲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以酯类为主。

4药理作用

金线莲其全草均可入药,素有“金草”、“乌人参”等美称,在福建、台湾和东南亚地区被视为珍稀名贵药材,常作为滋补强壮品使用。近年来,金线莲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及肿瘤等疑难病症方面疗效显著,逐渐引起医药界的重视。

4.1降血糖陈卓等[37]研究发现,金线莲对四氧嘧啶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金线莲的降糖机制不是通过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而实现的,可能是金线莲阻止葡萄糖在小鼠肠道内的吸收有关。邓燕群等[38]研究表明,金线莲多糖具有显著的降血糖功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糖代谢酶的活性,抑制糖异生有关。余杰等[39]在金线莲多糖抗糖尿病作用的研究中发现,金线莲多糖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其降血糖功能可能与调节脂代谢,提高体内抗氧化酶活性,抑制高血糖引发的氧化应激等有关。

4.2保肝作用黄立峰等[40]研究发现,金线莲水提液大鼠腹腔注射可明显降低由四氯化碳引起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的急性升高,同时能改善肝脏组织血液流变学。

4.3抗HBV作用郑玲等[41]研究表明,金线莲浓度大于或等于200mg・mL-1时,HBsag和Haeag表达均受抑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药物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证实金线莲在体外有对抗HBV活性,但其抗i-iBV活性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尚不清楚。

4.4降血压作用李葆华等[42-43]研实表明,金线莲提取物对高血压大鼠模型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金线莲提取物Rm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血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有显著的影响。

4.5抗肿瘤作用许丹妮等[44]研究发现,金线莲多糖对免疫性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免疫器官有免疫作用。钟添华等[45]在金线莲抑制肿瘤细胞的研究中发现,水提物给药前后肿瘤细胞蛋白质组织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金线莲水提物干扰了肿瘤细胞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有关。陈焰[46]的研究也证实,金线莲挥发油对人肺癌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翁秀华等[47]应用金线莲多糖处理前列腺癌细胞,结果表明金线莲多糖对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4.6镇痛、抗炎作用李鸣等[48]对野生、人工栽培、组织培养三种金线莲的水提物进行药理研究,结果发现三种金线莲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李芹等[49]在金线莲喷雾剂治疗患儿手足口病口腔疱疹临床观察研究中发现,治疗组症状消失平均为(1.72±1.01)d;对照组症状消失平均为(2.45±1.36)d,显示金线莲喷雾剂能更好地改善患儿口腔疼痛症状。

5总结及展望

金线莲是我国珍贵中药材,目前对金线莲的研究主要是组织培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金线莲资源短缺现状,同时促进了金线莲的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发展,为金线莲的药物生产提供了原料保障。但对金线莲的栽培技术、生药学、临床使用研究较少,今后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对野生金线莲资源采取措施予以保护,对野生金线莲分布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防止滥采、滥挖,同时深入研究人工组培、栽培技术,为市场的需求提供原料保障。第二,对金线莲的生药学进行研究,对它的品种进行进一步的考证,同时也为其近源种研究提供思路,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第三,继续做好基础性研究工作,搞清楚金线莲的化学成分分布,同时进行药理活性筛选,探索药理活性物质。第四,在药理研究方面,深入临床试验研究,多开发临床急需产品。第五,其他应用领域也可进行开发研究,如保健品、饮料、观赏植物等方面。

参考文献:

[1]福建中医药研究所.福建药物志[m].福州:福建科技出版社,1982:215-216.

[2]谢宗万.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06.

[3]吴丽丽,梁燕,许光辉,等.金线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概述[J].海峡药学,2014,(10):35-37.

[4]范子南,肖华山,范晓红,等.金线莲组织培养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7,13(2):84-87.

[5]孔祥海.金线莲自然资源的初步研究[J].中草药,2001,32(2):154-156.

[6]冉彩虹.台湾金线莲组培苗生根培养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出版社,2009,36(4):158-161.

[7]李梅,林荣耀,杨忠耿,等.金线莲丛生芽的诱导和组培研究[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5,34(4):157-160.

[8]王建明,王松良,詹巧杰,等.金线莲组织培养的条件优化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13(15):63-66.

[9]罗晓青,申刚,蒙秋伊,等.兴仁金线莲组织培养与快繁试验[J].西南农业学报,2014(27):331-336.

[10]汪佳秀,武艳艳,钟田坤.金线莲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试验[J].南方农业,2016(10):27-31.

[11]王莹,邱江明,吴建阳,等.适宜工厂化生产的江西野生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4(34):86-89.

[12]韩晓红,王春龙,段春红.不同激素水平对金线莲组织培养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2(18):94-97.

[13]黄淑燕,荣俊冬,郑郁善.不同产地金线莲组培快繁试验[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4(5):64-67.

[14]戴小英,朱恒,宋晓琛,等.金线莲离体快繁及植株再生[J].江西林业科技,2012(1):25-27.

[15]王丽芳.不同培养基及添加物对金线莲生长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5):175-176.

[16]吴坤林.金线莲快繁技术及工厂化式生产中间试验[J].中药材,1997,20(12):595.

[17]王光华.台湾金线莲的组培苗移栽技术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08(2):103-105.

[18]方金辉.金线莲的室内人工栽培技术研究[J].福建农业科技,1998(5):41-44.

[19]ZhangX,HuangH,ChenQH.anoveltotalsynthesisofkinsenosideandgoodyerosidearel-yingontheefficientreactionofchiral2(5H)-furanones[J].JasinanatprodRes,2005(5):712.

[20]ZhangYH,CaiJY,piHF,etal.antihyperglycemicactivityofkinsen-oside,ahighyieldingcons-tituentfromanoectochilusroxburghiiinstreptozotcocindiabeticrats[J].ethnophamaclolgy,2007(14):142-145.

[21]林丽清,黄丽英,张亚峰.金线莲总生物碱提取方法及条件的优化研究[J].中药材,2006(12):1364-1366.

[22]钟添华,黄丽英,王勇.金线莲总生物碱提取方法及含量测定[J].化学研究,2006(4):69-71.

[23]朱善岚.金线莲活性成分的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0.

[24]何春年.兰科开唇兰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04(2):82-85.

[25]陈晓兰,黄丽英,黄丽萍.不同产地金线莲根和叶中多糖含量对比研究[J].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2012(3):135-139.

[26]赖应辉,吴锦忠.金线莲无机元素及糖类的分析[J].中药材,1997(2):83-85.

[27]张晓辉.金线莲多糖结构分析及抗糖尿病活性研究[D].汕头:汕头大学,2011.

[28]吴水华.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野生金线莲中总黄酮的含量[J].中国现代中药,2012(8):11-13.

[29]龚秀会,徐敏,董鸿竹.不同产地金线莲植株化学成分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6-177.

[30]蒋元斌.两种金线莲不同生长期活性成分动态变化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2.

[31]徐静.金线莲化学成分及脱氧鬼臼衍生物活性成分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1.

[32]牟洋,李顺兴,陈丽惠,等.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4种金线莲黄酮苷元及其在提取工艺评价中的应用[J].分析科学学报,2013(4):465-468.

[33]郑维锋,刘知远.HpLC法测定金线莲中芦丁的含量[J].中国药师,2014(9):1584-1585.

[34]罗可明,陈文娟,吴水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不同溶剂萃取福建组培金线莲挥发油的研究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0(9):2191-2194.

[35]蔡金艳,张勇慧,吴继洲.药王金线莲挥发油及石油醚提取物的气相色谱-质谱-数据系统联用测定[J].时珍国医国药,2008,(7):1550-1553.

[36]阙万才.金线莲中挥发油的提取及其抗肺癌细胞nCi-H446作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

[37]陈卓,黄自强.金钱莲水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研究,2000(6):23-24.

[38]邓燕群,李伟,张晓辉,等.金线莲多糖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及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J].汕头大学学报,2014,(3):41-43.

[39]余杰,李伟,张晓辉.金线莲多糖抗糖尿病作用的研究[J].海峡药学,2013(11):37-39.

[40]黄立峰,卢若艳.金线莲水提取物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5(4):276-278.

[41]郑玲,张荔荔,孙墉.金线莲体外抗HBV的初步研究[J].海峡药学学报,2003(5):651.

[42]李葆华,陈以旺.金线莲提取物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血压、血浆血管紧张索Ⅱ、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影响[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06(3):132-135.

[43]李葆华,陈以旺.金线莲提取物Rm对大鼠血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6):552-554.

[44]许丹妮,李建,马玉芳等.金线莲多糖对免疫性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及免疫器官的影响[J].中国兽医医药学杂志,2011,3:14-17.

[45]钟添华,黄丽英.金线莲提取物给药前后肿瘤细胞蛋白质组织的差异性比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8):623-625.

[46]陈焰,陈新峰,阙万才,等.金线莲挥发油成分的提取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J].中国药业,2012(6):21-23.

[47]翁秀华,王长连,袁曦,等.金线莲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13):1083-1087.

[48]李鸣,邹丹.三种不同来源的金线莲药理方面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会通讯.1995(3):25-26.

金线莲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2

关键词:莲雾;生态学特性;丰产栽培技术 

 

莲雾(Syzygiumsamavangensemerr.etperry)是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又名辈雾、琏雾、爪畦蒲桃、水蒲桃等,属热带常绿乔木。原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目前国外以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栽培最多,菲律宾次之,泰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均有栽培。我国广东、海南、福建、广西、云南和四川等省(区)有少量栽培,以台湾省栽培最多,其最具经济价值的品种为黑珍珠莲雾和黑钻石莲雾。莲雾果实含水分92.87%,蛋白质0.35%,碳水化合物5.97%,灰分或矿物质0.21%,粗纤维0.46%,还富含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营养非常丰富,具有生津止渴、解热利尿及养颜润肤等功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此外,由于莲雾果实颜色鲜艳、果形独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因此,探索和研究莲雾的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为当地莲雾的生产提供技术参考,对繁荣水果及园林绿化花木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1生态学特性 

 

莲雾喜温怕寒,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花期遇到7℃以下的气温时,花蕾与幼果会受寒害而脱落。高温潮湿环境下,生长快,结果多,果大,产量高。果实发育期遇干旱无雨,果实小且品质差。久旱后遇骤雨,易落果和裂果。充足的光照下果实着色好。莲雾对土壤要求不严,各类土壤都能生长结果,但以肥沃、疏松和潮湿的土壤生长结果较好。莲雾还是河岸林优势树种。 

 

2丰产栽培技术 

 

2.1育苗 

莲雾种子少,—般采用空中压条繁殖,也有嫁接、扦插繁殖的。 

2.1.1空中压条育苗。空中压条育苗也称圈枝育苗,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苗快、结果早,并能保持母树优良性状等特点。选茎粗2~3cm的枝条于5~6月先进行环剥皮,宽度约3cm,同时除去形成层,然后用粘土适当掺些腐熟的有机肥料包扎起来。为保证生根迅速、量多、根壮,可用吲哚丁酸等生根粉涂抹剥伤部,或在生根基质中加入吲哚丁酸或生根粉。一般1个月后即能生根,待2~3个月新根充实后从基部剪断。刚剪下圈枝苗,必须在苗圃或树荫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植,使根系发育壮实。假植期间应经常观察、防治病虫害,并酌情修剪,培育出良好的树形才可出圃。 

2.1.2扦插育苗。选充实饱满、无病虫害、已木栓化的一至二年生枝,剪成20~25cm长的插穗,上部保留2~3片叶,并且每片叶子都剪去一半,插条基部削成楔形,然后将其基部浸入配好的一定浓度的激素中,可以利用浓度为1000~1500mg/L的生根粉2号、iBa、naa和国光牌生根粉等进行处理,浸入深为插穗的1/3~1/2处,浸泡2min取出,立即插入沙床上。沙床预先用1000倍的多菌灵消毒,插后立即淋足定根水,采取大棚内通风、棚顶遮光、喷清水等管理措施。 

2.1.3嫁接育苗。莲雾嫁接苗具有主、须根发达,适应性强,种植后速生快长,早结丰产的优点。可以用蒲桃、莲雾的实生苗作砧木,在丰产、稳产、果大质优、品种纯正的莲雾母树上,选取生长充实、树冠已木质化的一年生枝条作接穗。接穗采后剪除叶片,保留的叶柄与潜伏芽齐平,用湿毛巾包扎或用湿河砂藏保湿备接。嫁接方法用补片芽接、腹接、切接或劈接均可。嫁接苗出圃一般要求砧木根系发达、主干离地面5cm处粗度在1.0cm以上、接穗生长2~3次梢,高40cm以上、顶芽稳定时才出圃。 

2.2栽植 

2.2.1选地、整地。宜选择光照充足、高温潮湿的环境,要求土壤肥沃、疏松、潮湿。建园宜选背风的园地,以微酸性砂质土为最适宜,微酸至微碱(pH值5.5~7.8)的砂壤至红壤均宜。采用穴状整地的方式。按株行距(4~6)m×(6~8)m挖定植坑,坑的规格一般为80cm×80cm×60cm,最好能提前1~2个月整地,并施足基肥,回填好坑。 

2.2.2栽植。栽植以4~6月为宜,若水源充足则2~3月或9~11月均可。种植后基部覆盖,以防土壤干燥,且每隔2~3d灌1次水。并立支柱固定植株,避免风吹摇动,影响根部发育。 

2.3抚育管理 

要达到丰产的目的,必须做好莲雾的抚育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土壤管理、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措施。2.3.1中耕除草及灌溉。除草是莲雾果园管理的一项常规工作,视杂草的生长情况、结合施肥进行。幼龄树可不必中耕,结果树在9~10月结合施肥进行中耕除草,以促进开花结果。9~10月可使土壤适当干旱以利果树进入休眠及花芽分化,其余时间应供给足够的水分,尤其是在修剪、施肥及催花处理后2周花芽形成后,应全园灌水,以防落果裂果,增大果实。 

2.3.2施肥。莲雾需肥量大,幼龄树对氮、磷和钾均需要,但应勤施薄施,而5龄以上的结果树,则以氮、钾肥为主。施肥方法由树冠滴水线挖环状沟施。在施足基肥外,还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时期追肥。①开花前,即萌芽至开花结果初期追施速效氮肥,适当配施磷肥,施肥数量随树龄而定。②幼果膨大期,一般株施氮、磷、钾含量各为15%的复合肥0.25kg。③果实转色期,即采果前5~10d追施速效磷、钾肥为主,以沟施为好,可使果实体积增大、果形色泽好、品质提高。南方降雨量多,易造成肥料淋失,整个生长期宜叶面喷施0.2%尿素或0.2%磷酸二氢钾4~5次。

金线莲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3

中国菜豆育种研究进展(2.1)

番茄对盐胁迫的反应及其耐盐性鉴定的研究进展(4.1)

萝卜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进展(4.5)

野生蔬菜的研究现状(4.9)

蔬菜农药残留问题的研究进展(4.13)

结构植物学在茄子单性结实选育上的应用进展(6.1)

昆虫生态学的研究进展(6.4)

昆虫对农药抗性的研究进展(6.7)

浅谈广东省揭阳市主要蔬菜品种资源现状(6.10)

茄子的药用价值及机理研究进展(8.1)

花椰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8.4)

蔬菜抽薹的遗传规律及机理研究(8.7)

蔬菜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和积累研究进展(10.1)

莼菜资源利用研究综述及展望(10.7)

萝卜的研究价值及开发应用前景(10.11)

富硒蔬菜的研究现状(10.14)

芸薹属作物抽薹开花调控途径的研究进展(12.1)

嫁接对甜瓜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12.4)

奉化芋艿生产研究进展(12.8)

分子标记在我国黄瓜遗传育种中的应用(14.1)

蕨菜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前景(14.6)

印度尼西亚食用魔芋资源分布及产业发展(14.9)

我国茭白鞘叶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16.16)

荸荠皮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16.21)

iSSR标记在芋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16.23)

我国甜瓜白粉病研究进展及生理小种的初步鉴定(18.1)

种子纯度研究现状与发展(18.6)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进展(20.1)

南瓜实蝇特性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20.7)

高垄覆膜滴灌栽培技术研究概述(22.1)

嫁接对西瓜抗性和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进展(24.1)

育种研究

12个黄瓜杂交组合比较试验(2.6)

少籽西瓜荆杂18的选育(2.9)

球茎甘蓝小孢子培养胚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2.11)

早熟网纹甜瓜留种节位研究(2.14)

辣椒新品种长辣1号的选育(2.16)

白水生姜组培脱毒及离体快繁体系建立研究(4.17)

小白菜和菜薹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的分子鉴定(4.21)

南瓜杂交制种大棚立体栽培密度及留瓜方式试验(4.25)

茄子新品种红妃的选育(4.27)

高原夏季青花菜品种引进筛选试验(4.31)

早熟白皮绿肉甜瓜品种银蜜的选育(6.12)

早熟抗病苦瓜新品种潭白一号的选育(6.15)

草莓叶柄再生不定芽的研究(6.17)

二倍体与四倍体宝塔菜的可溶性蛋白质凝胶电泳分析(6.20)

peG对胡萝卜花粉离体培养的影响(6.22)

温室专用迷你黄瓜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6.25)

温室专用迷你黄瓜若干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8.11)

几个大白菜亲本性状遗传力的试验研究(8.14)

萝卜与大头菜属间杂种胚的离体培养(8.18)

茉莉花愈伤组织诱导及悬浮细胞培养(8.21)

马铃薯块茎组织特异性启动子GBSS的克隆及序列分析(8.25)

无籽西瓜新品种健旺台新一号的选育(10.18)

白萝卜新品种雪玉2号选育(10.21)

白蓝4种不同外植体组织培养再生能力的效应(10.23)

甘薯主要数量性状的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10.25)

不同国家菜豆核DnaitS序列分析(10.28)

苦瓜强雌系屿强-2的选育及利用(12.12)

早熟苦瓜新品种翠中翠的选育(12.14)

早熟辣椒新品种扬椒2号的选育(12.16)

乌塌菜VC、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异和聚类分析(12.18)

不同榨菜(茎瘤芥)雄性不育资源的育性鉴定(12.21)

naCl溶液克服萝卜自交不亲和性研究(14.14)

辣椒基因组Dna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14.17)

渗透压对马铃薯种质试管保存的影响效应(14.20)

线椒新品种黔椒8号的选育(14.24)

线椒新品种黔椒5号的选育(14.26)

子莲种子离子注入诱变效应的初步观察(16.40)

30份莲种质资源的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16.42)

北疆高寒地区水生蔬菜、水生花卉的引种试验(16.46)

子莲第三次航天搭载优良变异单株的选育(16.49)

芡实花部形态和开花习性研究(16.53)

早中熟芋新品种鄂芋1号的选育(16.55)

滇东地区水生蔬菜资源在金华的适应性调查(16.57)

优质抗病网纹甜瓜新品种红珍珠的选育(18.11)

韭菜引种试验的灰色关联度分析(18.13)

佳美苦瓜纯度的SRap鉴定(18.16)

花椰菜新品种浙801杂交种纯度的SSR鉴定(18.18)

大蒜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研究(20.13)

优质早熟西瓜新品种苏蜜6号的选育(20.16)

中晚熟黑皮冬瓜黑杂1号的选育(20.18)

大白菜新品种金秋90的选育(20.20)

灰色关联分析在耐热甘蓝品质育种中的应用(22.5)

牛心甘蓝新品种探春的选育(22.9)

西瓜F2群体大小及选择技术研究(22.11)

茄子新品种淄茄一号的选育及制种技术要点(22.14)

草石蚕茎尖脱毒培养及良种繁育体系(22.16)

单茬茴香新品种德丰的选育(22.21)

新型白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w-9605a的鉴定及利用研究(24.5)

高辣椒素含量航天辣椒桂航一号的选育(24.8)

辣椒不育系制种与可育系制种相关性状的比较研究(24.10)

栽培与生理

不同采摘期对黄秋葵果实性状和品质的影响(2.18)

不同嫁接方法对西瓜嫁接工效、嫁接苗生长和果实品质的

影响(2.21)

不同南瓜砧木嫁接对海南哈密瓜生长、产量及果实品质的

影响(2.24)

拌种对中早熟马铃薯LK99光合参数、干物质积累的影响(2.27)

镉胁迫下硫元素与肥料交互作用对镉在茭白各器官中积累的影响(2.31)

春季青梗小白菜品种比较试验(2.34)

外源Ca2+对盐胁迫下甜瓜叶片气孔开度的调节(2.36)

汉中地区早薹蒜品种比较试验(2.40)

春季设施豇豆品种比较试验(2.42)

甘肃张掖露地春花菜品种比较试验(2.45)

岷江上游地区春萝卜品种比较试验(2.47)

塑料大棚山药珠芽快繁种薯密度研究(2.50)

黄瓜叶柄横切结构的数量特性研究(4.33)

不同种类地膜覆盖对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4.36)

不同栽培方式及种植密度对辣椒产量的影响(4.39)

不同灌水次数对温室黄瓜耗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4.43)

南宁市大棚早春越夏种植水果黄瓜的小气候评价与调控(4.47)

防虫网室内蔬菜种子出苗率试验初报(4.51)

高架栽培槽栽培草莓效果研究(6.28)

茎瘤芥保鲜技术的研究(6.32)

加拿大蓬水提液对甜白菜和油菜幼苗化感作用(6.35)

南通地区设施专用型辣椒品种比较试验(6.38)

番茄/马铃薯嫁接对番茄生长和果实形状的影响(6.41)

低温弱光对西葫芦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6.44)

不同株距处理对辣椒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6.47)

不同灌水量对日光温室番茄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6.49)

不同种植密度对华甜玉3号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8.28)

小黄瓜不同基质及不同规格穴盘育苗试验(8.31)

外界因素处理对吊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8.34)

多效唑和矮壮素对冀张薯8号产量的影响(8.37)

防落素在保护地甜瓜栽培上的应用试验(8.40)

南通地区番茄品种比较试验(8.42)

不同颜色樱桃番茄矿物元素分析(8.44)

贵州地区干椒品种对比试验(8.47)

冬种北运豇豆新品种比较试验(8.50)

西宁设施温棚黄瓜品种筛选试验(8.52)

辣椒新品种濮椒一号配套栽培技术研究(10.31)

Sa处理对黑果龙葵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10.34)

不同化学试剂处理对茄子陈种子发芽力的影响(10.36)

青霉素处理对陈豌豆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10.40)

辽沈Ⅲ型温室青椒生长情况的时空差异性分析(10.43)

番茄树型栽培营养及植株调控试验(10.47)

河西走廊日光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辣椒品比试验(12.24)

南通地区甜椒品种比较试验(12.26)

不同浸种方式对辣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12.29)

人工老化和peG渗调修复对黄瓜种子浸泡液电导率及种子萌发的影响(12.31)

青霉素对老化雪里蕻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12.34)

不同规格穴盘育苗对大白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12.38)

不同育苗方式对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12.40)

甘肃河西走廊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辣椒不同播期对其产量的影响(12.43)

浙江冬季大棚不同覆盖方式保温效果研究(12.46)

大葱新品种引种筛选和适应性试验(14.28)

响水县浅水藕品比试验(14.31)

秋茬青梗小白菜品种(系)比较试验(14.33)

直播和育苗移栽对豇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14.35)

不同种植模式对旱区马铃薯产量的影响(14.38)

温室栽培对茭白生长与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16.27)

雄茭、灰茭、正常茭形态指标及光合特性研究(16.31)

种藕质量对子莲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16.34)

60Co-γ辐射对茭白叶片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的影响(16.36)

浅水苏芡露地高产栽培技术(16.101)

芡实新品系苏芡杂2号品种特性比较试验(16.103)

川东地区浅水藕栽培关键技术(16.107)

洪湖莲藕高效栽培模式三例(16.109)

双季茭―长豇豆高效水旱轮作栽培模式(16.110)

双季田藕春藕“六改”栽培技术(16.112)

红芽芋―蕹菜高产栽培技术(16.114)

对应城市一菜用睡莲种植户的调查(16.116)

荸荠新品种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16.117)

设施蔬菜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初探(16.119)

浙北茭区双季茭白新品种龙茭2号栽培新技术(16.122)

汉川市水生蔬菜高效种植模式分析(16.124)

楚魔花1号魔芋区域性试验研究(18.20)

海南省中小果型无籽西瓜品种比较试验(18.24)

安徽湖阳芡实梗高产高效种植技术(18.28)

南通地区大棚a级绿色食品西瓜栽培技术(18.29)

涪陵早市青菜头(鲜榨菜)高产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18.32)

甜玉米规范化穴盘基质育苗技术(18.34)

南京地区早熟西瓜工厂化嫁接育苗技术集成(18.36)

超甜玉米金湘甜5号高效栽培技术(18.39)

银川平原地区春种胡萝卜套种秋番茄复种花椰菜栽培技术(18.41)

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栽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18.44)

辣椒化感作用优势组分评价及GC-mS鉴定(18.46)

长豇豆荚果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18.49)

武汉地区Gp-C825型农用单栋钢架大棚的建造要点(20.22)

沛县大棚西瓜三膜覆盖嫁接栽培技术(20.24)

青花菜―慈姑/荸荠水旱轮作高效种植模式(20.26)

塑料大棚杂交辣椒制种栽培技术规程(20.28)

辣椒漂浮育苗技术的研究及应用(20.31)

春季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20.34)

春播甜玉米品种比较试验(20.37)

不同水培方式对草莓结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20.39)

不同整枝方式对管棚越夏栽培番茄生长的影响(20.43)

江苏沿海地区黑番茄品种比较试验(20.47)

聚乙二醇和甲基托布津对菠菜陈种子发芽及田间成苗的影响(20.50)

天津地区设施中果型番茄春茬比较试验(22.23)

贵州高产优质干椒新品种筛选试验(22.25)

华南地区中晚熟菜心冬季品种比较试验(22.28)

贵阳夏秋延晚黄瓜品种比较试验(22.30)

浙南地区高山大棚茄子引种比较试验(22.32)

南京地区草莓保护地栽培品种比较试验(22.34)

茎节数、株距和覆土深度对蕺菜茎段发芽的影响(22.36)

高温胁迫对菜心农艺性状的影响(22.39)

不同贮藏处理对辣椒种子发芽的影响(22.44)

大蒜各器官的生长发育与二次生长的相关性探讨(22.47)

高寒地区露地娃娃菜栽培技术(22.49)

早春厚皮甜瓜优质无公害保护地实用栽培技术(22.51)

特早红扁豆大棚特早熟高效栽培技术(22.53)

沿海地区双大棚内保温西瓜春提早栽培技术(22.54)

贵阳低海拔山区次早熟西葫芦―延晚熟番茄―冬季白菜薹周年高效生态栽培模式(22.57)

苏椒5号(博士王)辣椒采收分级包装技术规程(22.59)

山东聊城灵芝山药高产栽培技术(22.60)

贵州露地草莓栽培品种比较试验(24.12)

白子菜不同器官营养与药用成分的测定与分析(24.14)

不同采收期及后熟处理对辣椒种子质量的影响(24.18)

攀枝花地区菜豆品系播期密度综合试验(24.20)

高山栽培密度对晓丰甘蓝产量及效益的影响(24.23)

不同低温处理对甜瓜幼苗生长和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24.25)

不同防虫网覆盖对网室小气候及青菜生产的影响(24.30)

不同嫁接方法对甜瓜枯萎病抗性的影响及其生理响应(24.33)

高寒地区温室791韭菜高产栽培技术(24.38)

淮安樱桃番茄粉娘采收分级包装技术规程(24.40)

黄淮地区小果型西瓜日光温室立体栽培技术(24.41)

西北地区冬春黄瓜嫁接苗工厂化生产技术(24.43)

草莓套夹种春、秋玉米高效栽培模式(24.44)

成都市折耳根高产栽培技术(24.46)

土壤肥料

有机态硼肥对小白菜幼苗生长及品质的影响(2.52)

高寒地区不同施肥量和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2.55)

几种有机废弃物组合基质对黄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2.59)

锰肥对苋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4.53)

两种食用菌菌丝体对铁元素富集能力分析(4.57)

硫对大蒜生长发育及根系活力的影响(4.60)

锌、硼对大白菜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4.63)

大中微量元素配施对陇薯5号养分吸收及品质的影响(6.52)

发酵猪粪对设施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6.57)

不同施肥量对早春甜玉米生长与产量的影响(6.60)

生姜施用生物钾肥增产效应初探(6.62)

不同形态氮肥对辣椒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研究(8.55)

亚硒酸钠叶面喷施对蒜黄生长与品质的影响(8.58)

不同施肥水平对宏大1号冬瓜经济性状的影响(8.61)

氮肥用量对大棚莴苣产量及产值的影响(8.63)

定植密度与复合肥互作对辣椒产量的影响(8.66)

氰胺化钙处理甜瓜连作地土壤试验(10.51)

叶面喷施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对不同氮水平小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10.53)

叶面追肥对兰州百合植株生长及鳞茎产量的影响(10.59)

硫酸钾复合肥对淮安大棚辣椒产量的影响(12.49)

日光温室有机土壤栽培对番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2.51)

3年生芦笋日光温室秋冬茬有机土和普通土栽培产量对比试验(12.54)

播前不同肥料基施对中早熟马铃薯LK99氮素吸收规律的影响(12.57)

控释肥料对中蔬4号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2.60)

不同配方基质在辣椒漂浮育苗中的应用效果(12.64)

水葫芦沼渣对茄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4.41)

氮密互作对夏玉米产量性状及氮素利用的影响(14.44)

菜用春大豆新品种辽鲜1号施氮量和种植密度试验(14.48)

东河早藕土壤养分限制因子试验(16.90)

氮磷钾肥对莲藕产量和品质的影响(16.92)

藜蒿测土配方施肥肥料效应试验示范(16.96)

硒处理对樱桃番茄果实发育的影响(18.52)

大蒜配方施肥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18.54)

不同基质配比对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18.58)

上海市奉贤区设施菜地土壤理化性状分析(20.53)

黄州区莴笋“3414”肥效试验(20.56)

水溶性肥料在黄瓜育苗中的应用效果(20.60)

浙江山地和平原地区松花菜栽培施肥关键技术(20.64)

油葵芽苗菜循环式栽培技术研究(22.62)

滨州大棚蔬菜需肥水平及供肥状况的调查研究(22.64)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上的应用(24.48)

三亚地区农业土壤pH值测定方法初探(24.50)

不同粒径砂砾石覆盖对砂田西瓜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24.52)

植保研究

海南岛甜瓜镰刀菌果腐病药剂防治研究(2.63)

蔬菜中残留农药消减方法研究(2.66)

温室辣椒白粉病的药剂防治研究(2.69)

4种果蔬种子带菌的种类及其抗药性(4.65)

植物诱剂黄板诱杀小菜蛾的试验对比试验(4.69)

防虫网覆盖条件下豇豆病害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4.71)

温度对甘薯麦蛾发育历期和幼虫取食量的影响(4.75)

花椰菜病害数值诊断法的研究(6.64)

柳州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及其对策(6.67)

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在田间蔬菜上的降解试验(8.69)

农药使用风险案例调查与降低农药使用风险的社区培训课程开发探讨(8.72)

武汉蔡甸区烟粉虱寄主植物调查(8.75)

氯虫苯甲酰胺对豇豆豆野螟的防效试验(10.62)

大白菜霜霉病药剂防治试验(12.68)

海门市蔬菜病虫害测报现状及思考(14.50)

防虫网覆盖栽培对豇豆采后品质的影响(14.52)

不同杀菌剂对莲藕腐败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治效果(16.60)

不同覆水深度对莲藕腐败病菌越冬种群动态的影响(16.64)

莲藕贮藏期主要致病真菌分离鉴定及其致病相关酶酶学特性研究(16.68)

菰黑粉菌对60Co-γ辐射的抗性研究(16.72)

荸荠秆枯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16.75)

湖北及山东地区栽培芋病毒病的田间调查及其病原的分子检测(16.79)

茭白黑粉菌脉冲电泳分析方法(16.82)

长绿飞虱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16.85)

菱角金花虫各虫态的形态学观察(16.87)

6种药剂防治美洲斑潜蝇药效的评价(18.64)

广西茄子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一)(18.67)

保护地西瓜蔓枯病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18.71)鲜食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绿色防控技术(18.72)

西昌市洋葱葱蓟马的为害特点与防治技术(20.66)

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药剂防治(20.67)

广西茄子主要病害诊断及防治技术(二)(20.69)美洲斑潜蝇田间药剂筛选试验(20.72)

20%寡聚酸碘对辣椒病毒病的药效试验(22.67)

成蒜早2号和温江红七星大蒜的叶枯病田间病情发展规律研究(22.69)

生物覆盖对大蒜田间的生态效应(22.71)

植物源杀菌剂丁子香酚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24.55)

毕节名优辣椒病虫害种类调查及防治(24.57)

枯草芽孢杆菌m6和木霉10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24.62)

河南经济作物根结线虫病的为害调查与种类鉴定(24.65)

青海省互助县蔬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24.68)

产业经济

温州地区蔬菜生产效益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71)

晋宁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2.75)

曲靖市麒麟区大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6.71)

东西湖柏泉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模式(6.74)

柳州市马铃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6.76)

以规模化、企业化、品牌化的形式发展商品蔬菜(10.65)

郧县甘薯生产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10.67)

金坛市水芹标准化生产的现状和对策(14.55)

青海高原马铃薯特色产业现状及发展措施(14.57)

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14.60)

菜价暴跌深层次分析与对策研究(14.64)

黔南州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14.66)

洪湖市水生蔬菜产业资源优势与发展对策(16.1)

运用现代农业思路推进水生蔬菜产业化水平(16.3)

蔡甸区水生蔬菜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16.6)

湖南的湘莲生产及加工概况(16.8)

武汉市莲藕种苗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措施(16.10)

山东芋头生产和加工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16.11)

北京地区水生蔬菜生产现状调研报告(16.14)

藜蒿文化历史与蔡甸藜蒿产业化发展现状(16.15)

乐都县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思路(18.76)

铜山区蔬菜设施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20.74)

武汉有机蔬菜发展现状分析(22.74)

建立保障蔬菜供应价格稳定的长效机制(24.70)

保鲜与加工

建莲的营养保健功能及系列产品的开发利用(16.126)

两类不同质地莲藕烹煮过程中的差异研究(16.128)

金线莲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4

[关键词]金线莲;浊点萃取;反萃取;气质联用;菊酯类农药;残留分析

[收稿日期]2013-11-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03167);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3H280010);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分析测试)项目(2013C37099);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2014C32017)

[通信作者]邵清松,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药用植物栽培与育种研究,e-mail:

[作者简介]刘洪波,实验师,主要从事生物农药、林木病虫害防治,e-mail:

金线莲anoectochilusroxburghii又名金线兰、金丝草,为兰科开唇兰属多年生名贵中药材,主产于福建、浙江、台湾、江西、贵州等地,具有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等功效,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炎、急慢性肝炎等症,在民间享有“药王”的美称。近年来,国内外对于金线莲的种苗繁育、规范化栽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较多。由于市场需求量增加,金线莲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红蜘蛛、蚜虫、小地老虎等虫害逐渐增加,种植户主要采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进行防治,从而产生了一些农药残留问题[1-3]。

浊点萃取法(cloudpointextraction,简称Cpe)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环保型样品前处理方法之一,是将表面活性剂应用于分析化学领域的一种重要而实用的技术,也称为胶束介质萃取法。它是利用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增溶和分相行为而实现溶质富集的分离技术,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具有高效、低毒、操作简单等优点,目前已成功应用于金属离子、蛋白质、环境等样品的前处理和分离、纯化[4-10]。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GC-eCD,GC-FiD[11-13]。本研究采用浊点萃取反萃取-气质联用法,对金线莲中的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残留量测定进行探索,为金线莲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5975C-7890a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agilent公司);HH-4数显恒温水浴锅(国华电器有限公司);KQ-300e超声波清洗器(昆山超声仪器有限公司);CF16RXⅡ高速冷冻离心机(日本日立公司);FReSCo17高速冷冻离心机(德国thermo公司)。

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99.4%,迪马公司)、高效氯氟氰菊酯lambda-cyhalothrin(99%,阿拉丁公司)、氯菊酯permethrin(99.5%,迪马公司)、氯氰菊酯cypermethrin(99%,阿拉丁公司)、氰戊菊酯fenvalerate(99%,迪马公司);乙腈(色谱纯,天津四友);聚乙二醇6000(化学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异辛烷(色谱纯,阿拉丁公司);硫酸铵(化学纯,湖州湖试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超纯水。

1.2仪器条件色谱条件:Hp-5mS毛细管柱(0.25μm×250μm×30m);载气为高纯氦气(>99.999%);进样口温度250℃;柱升温程序:起始温度90℃,恒温1min后以每分钟30℃升温至230℃,恒温1min后以每分钟2℃升温至280℃;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量1μL。

质谱条件:连接处温度280℃;ei离子源,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扫描方式:选择离子监测;溶剂延迟5.5min;谱库niSt08;其他质谱条件见表1。

1.3浊点萃取-反萃取称取1.0g已粉碎的金线莲干样于20mL刻度试管中,加入1.5g硫酸铵和5.0mL8%乙腈水溶液,充分混匀后置于超声波清洗器中超声1h,过滤后用2.0mL8%乙腈水溶液冲洗残渣,冲洗3次,合并滤液并置于离心管中,依次加入0.9mL20%聚乙二醇6000水溶液和4.5g硫酸铵,用8%乙腈水溶液定容至15mL,使聚乙二醇6000、乙腈和硫酸铵的最终浓度分别为1.2%,8%,40%,然后置于30℃水浴中保持30min,最后以3500r・min-1离心10min,用长细针头的注射器吸出下部水相后留下表面活性剂富集相(

2结果与讨论

2.1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考察了不同的程序升温条件下5种农药的分离情况。结果表明采用1.2中的程序升温条件时,5种农药标准溶液、添加农药标准液的金线莲样品中的农药都能较好地分离,见图1。

2.2浊点萃取-反萃取条件的选择比较了用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6000(盐硫酸铵、溶剂乙腈萃取,异辛烷反萃取)、聚乙二醇4000(盐硫酸钠、溶剂正丁醇萃取,正己烷反萃取)和tritonX-100(盐氯化钠、溶剂丙酮萃取,正己烷反萃取)对农药回收率的影响[12-13,18]。结果发现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6000浊点温度较低,30℃左右就可以,而聚乙二醇4000,tritonX-100要50℃以上,且用tritonX-100分相不明显、回收率较低,最后采用1.3中的浊点萃取-反萃取方法。

2.3线性关系、检出限、定量限和线性范围取不同浓度(10~2000μg・kg-1)的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标准溶液按照1.2中的检测条件进样,确定它们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最低检出限(S/n=3)和定量限(S/n=10),具体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该方法的各项指标基本能够满足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分析检测的要求,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2.4回收率与精密度在1.00g的金线莲干样中分别添加3种浓度50,100,500μg・kg-1的混合标准溶液1.0mL,充分混匀,按照1.3中的实验方法测定农药回收率,同一个样重复测定5次(n=5),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在85.12%~101.6%,RSD在3.1%~8.4%。

2.5样品分析按以上的方法测定了市售的5个金线莲样品中的菊酯类农药残留。其中样品1、样品2、样品3、样品4中均未检出,样品5中检出含有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分别为12.23,20.51μg・kg-1。

3结论

本实验建立了浊点萃取反萃取-气质联用测定金线莲中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本方法操作简单、安全,能基本满足金线莲中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实际检测。浊点萃取反萃取作为一种新的萃取浓缩手段,已经成功在诸多领域替代传统的液-液萃取,用于不同样品中具有不同极性的有机化合物的萃取和浓缩,且整个采样过程融于一步简单的操作中,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在安全低毒、耗时短、操作方便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与气质联用仪(GC-mS)的联用改变了浊点萃取技术主要集中于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面的状况,拓宽了浊点萃取技术的应用范围。

[参考文献]

[1]罗晓青,吴明开,查兰松,等.贵州药用植物野生金线莲资源调查[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2):826.

[2]ShaoQing-song,wangHong-zhen,GuoHai-peng,etal.effectsofshadetreatmentsonphotosyntheticcharacteristics,chloroplastultrastructure,andphysiologyofanoectochilusroxburghii[J].pLoSone,2014,9(2):85996.

[3]邵清松,周爱存,黄瑜秋,等.不同移栽条件对金线莲组培苗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6):955.

[4]马立利,秦冬梅,简秋,等.浊点萃取法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J].农药学学报,2009,11(2):159.

[5]陈建波,王云飞,奚道珍.浊点萃取技术及其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J].农药,2011,50(7):479.

[6]ValfredoaL,moacySS,GracietetD,etal.Developmentofacloud-pointextractionmethodforcopperandnickeldeterminationinfoodsamples[J].JHazardmater,2008,159(2):245.

[7]edsonLS,paulodSR.Simultaneousflowinjectionpreconcentrationofleadandcadmiumusingcloudpointextractionanddeterminationbyatomicabsorptionspectrometry[J].JHazardmater,2009,161(1):142.

[8]pourrezan,Zareianm.DeterminationoforangeⅡinfoodsamplesaftercloudpointextractionusingmixedmicelles[J].JHazardmater,2009,165(1):1124.

[9]Liuwei,Zhaowei-jun,ChenJian-bo,etal.acloudpointextractionapproachusingtritonX-100fortheseparationandpreconcentrationofSudandyesinchillipowder[J].analChimacta,2007,605(1):41.

[10]evangelosK,DimosthenisL,miltiadesi,etal.micelle-mediatedseparationandcloud-pointextraction[J].trendsanalChem,2005,24(5):426.

[11]杨蕾,王保兴,侯英,等.SBSe-tDS-GC-mS快速测定茶叶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J].食品科学,2007,28(11):435.

[12]莫小荣,郑春慧,陈建伟,等.浊点萃取-异辛烷反萃取-气相色谱测定茶叶中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J].分析化学,2009,37(8):1178.

[13]张舒婷,陈晓辉,于治国,等.浊点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槲寄生中20种农药残留[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0):2577.

[14]苏建峰,陈晶,陈竞秀,等.混合食品中19种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极性区间排列净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J].分析测试学报,2010,29(7):686.

[15]吴胜芳,王利平,刘杨岷,等.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中的3种菊酯类农药残留量[J].分析试验室,2008,27(11):65.

[16]薛平,杜利君,林勤保,等.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乳制品中17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方法的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10,29(9):948.

[17]崔淑华,郭庆龙,张峰,等.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花生及制品中17种菊酯类农药残留[J].分析化学,2013,41(6):944.

[18]周璐,陈敏,张凯,等.浊点萃取-正己烷反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苹果汁中5种有机磷农药残留[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1,42(4):492.

[19]arielRFontana,maraFSilva,LuisDmartnez,etal.Determinationofpolybrominateddiphenylethersinwaterandsoilsamplesbycloudpointextraction-ultrasound-assistedback-extraction-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J].JChromatogra,2009,1216:4339.

[20]pangGF,CaoYZ,ZhangJL,etal.Validationstudyon660pesticideresiduesinanimaltissuesbygelpermeationchromatographycleanup/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and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try[J].JChromatogra,2006,1125(1):1.

Determinationoffivepyrethroidpesticidesresiduesinanoectochilus

roxburghiibycloudpointextraction-backextractionandGC-mS

LiUHong-bo,ZHaoXiao-fang,SHiGui-ying,SHaoQing-song,Liming-yan

(1.Zhejiang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Hangzhou311300,China;

2.RareHerbalmedicineandengineeringinstituteofZhejiangprovince,wuyi321200,China)

[abstract]amethodforresidualdeterminationof5pyrethroidpesticidesinanoectochilusroxburghiibycloudpointextraction-backextraction-GC-mSwasestablished.peG6000wasusedasextractionagentandisooctanewasusedforback-extractant.thecontentwascalculatedbyexternalstandardmethod.thelinearrangewasfrom15to2000μg・kg-1withthegoodcorrelationcoefficients(0.955-0.999).therecoveriesatspikedconcentrationsof50-500μg・kg-1rangedfrom85.12%to101.6%.thelimitofdetectionandquantificationof5pyrethroidpesticideswereintherangeof0.63-3.10μg・kg-1and2.10-10.31μg・kg-1,respectively.theproposedmethodcanbeappliedtothedeterminationofpyrethroidpesticidesresiduesina.roxburghii.

金线莲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5

【关键词】产教融合园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79-02

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等明确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深化产教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其可以有效解决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两张皮”的现象,改变“一头热、一头冷”的校企合作的现状。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通过建设各种类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做到学生与员工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走出了一条“依托专业建基地、通过基地育人才、办强专业引产业”的路子。

一、园艺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业类专业发展举步维艰,出现招生难、就业难的局面,是选择放弃还是加强教学改革,走特色发展、创新发展道之路,一直是摆在农业类专业面前的课题。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为浙江省优势专业与特色专业,同时为浙江省高职园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构建了以园艺为主导涵盖园林、花卉、观光农业的特色专业群,定位为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创业型领班式人才――家庭农场主。同时,由于园艺专业生源的异质性及园艺产业对人才需求多样性,该专业尝试了加强型、创业型、顶岗型等“一生一案”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尤为重要,通过基地教学生产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使学生知晓现状――非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农业而是可以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从而激发学习主动性与增强从事现代农业的信心与决心。

二、园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内容、类型与运作机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水平、深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一个学院的整体办学水平和专业影响力。产教融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师技能、满足企业需求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实现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理论学习与实地顶岗“无缝对接”。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依托专业办产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创建了融教学、生产、科研、经营、服务于一体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本着建一个实训基地须是生产性的、引入基地实训项目须是有前景高效益的,同时须是学生参与并有收益的思路,努力走一条“依托专业建基地、通过基地育人才、办强专业引产业”创新之路。

遵循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理念,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经历了从实验室到实训室、从实训室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新阶段,真正实现学习内容项目化、学习过程工作化、学习情境企业化、学习成果商品化的“四化”教学模式改革。

(一)园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内容与举措

建设内容与项目:基地围绕第一产业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领域开展,即产前重点建设组培中心、产中着重设施栽培技术、产后成立分析检测中心。

建设标准:建成多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如组培中心要成为研发中心,目前已成功进行蝴蝶兰、金线莲、铁皮石斛、蓝莓、马铃薯、野生覆盆子等种苗生产;栽培中心(温室大棚区)要成为技术辐射中心,蝴蝶兰、多肉植物、冰菜、植物快繁技术等示范带动;深加工中心要围绕保健植物进行萃取技术研究;检测中心要为农产品等提供较全面检测与服务。

(二)园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类型

1.校内独资型。建设了2个智能温室、3个三连栋大棚等高档植物生产中心。栽培有蝴蝶兰、红掌、凤梨、百合等高档花卉,蓝莓、佛手、草莓等观赏果树,巨型南瓜等无土栽培蔬菜。

2.校内股份制(混合所有制)型。由学校资产公司投资农学院教师管理的台州市翼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运行,进行各类创业项目投资。与福建荆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800万元在校内建金线莲组织培养生产基地,可年产金线莲瓶苗160万瓶、鲜品5万公斤,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成为浙江省规模最大的金线莲生产与销售基地;学校(公司)提供种苗与产品回收,学生毕业后进行种植与技术管理,形成“学校+公司+学生(农户)+基地”经营模式,带动学生创业,拉动农民致富,推动新农村建设。

公司成了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校专业课教师和福建虎伯寮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共同对他们进行指导,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并在金线莲基地接种室、生产大棚等各个生产环节担任领班岗位。目前每天轮流安排园艺技术、商品花卉专业的学生参与组织培养课程企业顶岗,学院推行机动灵活的弹性学制和管理制度,根据企业生产需要灵活调整,实施分段式、多学期、全天制轮班教学,企业则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并进行相应的指导,辅助学校对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全面的评价和考核。

3.校内项目型。园艺技术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浙江省示范实训基地、台州市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成组培中心、检测中心。同时与上海浩瀚园艺有限公司在校内合建蝴蝶兰、铁皮石斛等组培中心,为农业类专业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业实践机会。

4.校内创业型。全国首家工商登记注册的在校大学生专业合作社台州市黄岩一冉花果专业合作社于2011年5月在学院成立,首批社员为32人,对创新合作社发展机制、探索合作社发展新路子、满足学生创业需要、促进教学改革、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合作社在台州花鸟市场开设花卉苗木直销点,并开展对外植物租摆等业务,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在校内实训基地设立农业创业园,学生全程参与基地管理,着力培养新型创业型农民。基地集教学与学生创业于一体,如在基地智能温室内蝴蝶兰管理、营销与组花均为学生参与,《学生种植蝴蝶兰争奇斗艳迎新春》受到浙江日报、台州日报、台州电视台等各级媒体跟踪报道。合作社目前盈利可观,发展势头良好。通过合作社创业平台锻炼,力争把在校大学生合作社建成合作社联合社,学生毕业后回家乡设立分社,最终形成“学校+联合社+合作分社+基地”模式,带动毕业学生在外(家乡)农业创业。目前张武成为多肉达人,台州电视台、台州日报、台州商报、黄岩电视台连续报道。

5.校外承包型。承包了台州火车站附近东岙村约10亩共300多株成年杨梅基地,承包期10年。作为校外果树教学实训、科研与推广基地,努力使之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示范点,社会服务的窗口,起到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6.校外紧密性。定期组织学生到台州市凤凰园专业合作社、台州市鹤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教学实训,周期两周至一学年不等,建立厂中校。2010年开始,连续3年与浙江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合作,每年组织学生到其科研基地开展为期2~3周不等的蔬菜杂交育种工作。

(三)园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改革创新促发展,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机制创新。一是教学管理与生产管理协调机制。教学实训是一条线,生产服务又是一条线,属于双线运行要找到结合点。二是质量监控与绩效考核协同机制。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控与基地生产绩效的考核是紧密联系在一起,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三是财务管理与利益分配均衡机制。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财务管理与利益分配直接关系到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营,也涉及资产有效管理,也关系到各方的核心利益,从而影响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三、园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成效与思考

第一,产教紧密结合、互相渗透。学生对农业前景观念改变,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实习、勤工俭学、就业大大增加,专业就业对口率大幅增加,连续两届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60%以上。同时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技能,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师将这些新内容融进教学中,更加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专业创业有成效。如园艺专业2012级a同学在校期间已经申请了2项微景观与懒人环保花架专利,B同学与a同学分别获得浙江省第四、五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业规划类一等奖。2012届花卉专业毕业C同学成为多肉达人,其多肉种类、数量省内领先,月收入达3万元,省、市媒体给予连续报道;2006届园艺专业毕业生D成为浙江省创业典型,并当选为浙江省最年起的人大代表。

第三,示范辐射能力不断增强。浙江省规模最大金线莲生产中心,蝴蝶兰、多肉、蓝莓等组培研发中心,铁皮石斛深加工研究所,农产品检测中心,冰菜等快繁中心的建立与运行;与黄岩中学、台州一中等合作开设职业技能课程,台州市及省内企业纷纷前来寻求合作与技术服务,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同时,园艺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也有几点问题需要注意:其一,生产性实训基地类型多、管理复杂。生产性实训基地类型多、管理复杂,企业股份制类型则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实行绩效考核;创业型则学院免费提供水电、农肥等学生全程生产与管理,收益全部归学生;而独资与项目性管理及收益分配问题凸显,急需机制上创新。其二,要解决教学与生产“两张皮”现象。生产性基地建好后的产教结合更是头疼的问题,一些教师喜欢原来上课方式与方法,部分出现教学与生产“两张皮”现象,真正实现所有核心课程产教融合有待进一步努力。其三,项目选择涉及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生产性基地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生产产品、产品转化为商品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商品化后资金进一步投入到教学中,很好地实现了“以训养训”的目的,但是存在着有些项目出现亏损严重或产品卖不出现象,因此在项目选择上要有超前预见性,对教师、团队是一个较大的考验。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态势良好。我们应积极探索新的学时、学制与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教室与车间、教师与师傅、考试与考核、学历与证书的四个融合。但如何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与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1]夏源庆.对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1)

[2]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3]王贞,陆春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6)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带头人专业领军项目(lj2013202)

金线莲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6

abstract:thisisundertheinvestigationandlargeinformationanddependsontheincreasedvarietiesofthediseaseinChineseherbsandthefeaturesofthedeseaseoccured.itraisestoadapttheskillsofquarantine,enhancingthegreenideas,trainingtheplantingskills,plantingadjustmeasurestolocalconditionsandchoosingthevarietieswhichcanresistdeseasesandsoontoimprovethequalities.

关键词:中药材;病害;发生特点;生态防治

Keywords:Chinesemedicinalmaterials;deseases;featuresoccurred;ecologypreventionandcure

中图分类号:S-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122-02

0引言

我国从南到北药用植物分布广泛,自20世纪80年代许多中药材人工栽培获得成功以来,中药材栽培技术日趋成熟,多数野生药材得以驯化成功,从而引发了中药材种植热。近几年来,栽培的中药材约有250多种,种植面积约有386860hm2,中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56种野生中药材已人工栽培成功,如半夏、天花粉、穿心莲、天麻、黄芪等[1],一些病害日趋严重,如板蓝根霜霉病、黄芪枯萎病等,在野生品种的驯化中、品种的引进、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等,引起中药材生长势下降,抗病性减弱,中药材农药残留量增加,药材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了中药材市场的发展。因此,作者根据近几年来病害的发生情况,总结了病害发生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生态防治措施。

1发生特点

1.1药材病害种类及发生特点为害中药材的病害多发生在苗期和成株期,造成缺苗断垄、根部腐朽、植株萎蔫、畸形等症状,根据其病原生物分为①真菌性病害,如板蓝根霜霉病,黄芪白粉病、枯萎病,党参锈病等[2],造成植株倒伏、死苗、斑点、黑果、萎蔫等病状,一般在高温多湿时易发病,在病部常有明显的霉层,如霉状物、锈状物等,引起植株光合作用下降,药材有效含量降低。该类病菌多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越冬。②细菌性病害,如百合腐烂病、颠茄青枯病、佛手溃疡病等。表现为萎蔫、腐烂、穿孔等,发病后期遇潮湿天气,在病部溢出细菌粘液,常常引起植株提前死亡,严重影响中药材产量。③病毒类病害,该类病害主要表现为花叶、黄化、卷叶、畸形、簇生、矮化、坏死、斑点等,多与蚜虫、飞虱、叶蝉等害虫混合发生,一般害虫发生严重,病毒病害严重。④线虫病类,主要表现为植株营养不良,生长衰弱,矮缩。甚至死亡。为害的部位多为地下药用部分,形成根结。如当归马口病、川乌根结线虫病等。⑤生理性病,多由于栽培管理不当,水分供应失调,不适环境等因素,造成植株普遍黄化、矮小,抗病力低,易滋生一些腐生菌及害虫,造成生长势明显下降,中药材质量明显下降。

1.2野生种变农家种,病害为害加重近年来由于中药材需求骤增,野生资源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多数药材被人工栽培。可人工栽培后,打破了原有生物的生态平衡,栽培区域内生物多样性减少,目标生物易受非目标生物的抑制,特别是野生品种病害种类增加,为害严重。如大黄根腐病、轮纹病、炭疽病等[3]人工栽培后发生猖獗。

1.3引种不当,病害趋于严重中药材种植热引发了中药材品种的南北广泛交流,从而引发病害的南北传播,除中药材品质难以保证外,中药材病害日趋严重。如板蓝根霜霉病从东北、华北向西北扩展,当归马口病、根腐病随北种南调而向华南等地传播。

1.4连作加剧病害发生中药材连作引起土壤中习居菌的遂年增加,引起各类药材的根腐病。据资料报道,丹参受根结线虫病的为害,连作1年减产明显,连作2年大幅度减产,连作3~4年基本无收。红花因菌核病的为害,连作2年,病株率达80%,死株率达25%。

1.5药用部位成为病害的为害重点特别是根茎类药材地下部分病害为害严重,根茎类药材占中药材的1/4以上,这些地下部分极易受土壤中的病原菌为害,尤其是以根茎作繁殖材料的中药材,根茎是携带病原菌的初侵染来源和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如丹参、白术、栝楼、牛膝等的根结线虫病,白术、地黄、沙参等的白绢病等为害均重。根茎类的病毒病更是传统方法难以防治的病害。

1.6农药使用方法不规范,滥用、误用问题严重,病害控制效果甚微中药材病害的防治目前以使用化学农药为主,由于缺乏技术指导,盲目使用化学农药,使得农药与目标生物之间无选择性,相反,对非目标生物有选择性,破坏了有益的生态平衡,使病害的防治难度增加。另外,高毒农药在中药材上使用普遍,且用量大,使用次数多,少数种植者在一些品种上一个生长季节喷药高达20~30次,造成药材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成为不合格产品,同时污染了产区环境,对药材生产造成持续性危害。

2生态防治对策

2.1加强检疫随着中药材市场的繁荣,各地应当对中药材种子、苗木、药材成品的引进和调出,实行严格的检疫制度,防止地区之间为害性较大的病害和检疫对象相互传播,是防治病害最为有效的措施。

2.2提高绿色意识中国加入wto后,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因此,中药材品质优劣,直接关系到国际竞争力的强弱。通过开展长期的培训和示范工作,树立药材种植者、经营者、管理者的绿色中药材意识、环保意识、中药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提高种植者的植保技术水平。

2.3加强栽培技术培训中药材栽培技术要求较高,传统的栽培技术难以适应中药材栽培,因此,聘请有关中药材栽培方面的专家或技术人员,通过大田示范、种植讲座等形式,使种植者、经营者、管理者掌握中药材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规程等,提高中药材的抗病力,以便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3生态防治技术

3.1根据各地的具体条件,发展不同的中药材生产[4]人工栽培中药材,应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地合理安排。如高寒山区可考虑种植当归、木香、黄莲等抗寒性强的品种。低洼湿地发展泽泻、款冬、芡实等耐湿性的品种。北部丘陵可种植甘草、黄芪、大黄等耐旱性强的品种。或者采用粮药、药药间作等形式,从而提高中药材的生长势,是增强抗病性的前提条件。

3.2采用不同的繁殖方法增强生长势[4]一般发芽率高,出土力强的中药材宜采用种子繁殖,如板蓝根、决明子等。由南向北所引品种,则应在苗床育苗,然后移栽,如穿心莲。地黄、百合等采用鳞茎、球茎或根茎分离法。连翘、枸杞等采用1~2年生枝条压条法。芦荟、玫瑰等采用枝叶根扦插法。增强生长力,提高抗病力,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3.3根据中药材不同用途特点选育抗病品种[4]抗病良种是防治病害最有效的途径,但对不同用途的药材,应选用不同的品种。作为提取有交物质含量的药材,应选择高含量和高产量的品种,如洋地黄、蛔蒿等。用作药的应以稳产为主选择品系,如大黄、麻黄等。多年生药材应选择高产早熟的品种,如黄莲、人参、枸杞等。一年生药材就选择药用部位集中,便于采收,抗逆性强的品种,如金银花、紫苏等。

3.4根据中药材的生物学特性,采取适宜技术措施[4]一般木本药材的生长年限一般需要多年培育,才能收获,如杜仲、木瓜、山茱萸等需要8年以上的精心培育,药用价值才能提高。草本药材有深根和浅根性,因此,栽培前应充分了解生物学特性,深根药材应加深翻耕,增施底肥,如牛膝、山药、木香等。对浅根性药材应秋季晒垡,早春浅翻,如薄荷、川芎、细辛等。一些宿根药材采用烟熏、覆盖、包扎、培土浇冻水等措施。注意保温、防寒,增强抗病性。北方降雨量稀少,应发展防风、需水量低的药材,如麻黄、黄苓等。某些原产于山野丛林中的野生药材,应采用人工搭设棚架,创造荫蔽环境,如五味子、人参、三七、黄莲等。

3.5根据药材及土壤肥料特点,合理施肥[4]不同药药材的生育期,对肥水要求不同,一般药材发芽到第一片绿叶长成时,只需水,不需肥。因些在播种或移栽前多施完全腐熟的有机肥料。在苗期应追施速效肥料,在返青、分蘖、开花、结果期n、p、K配合施用,这样才能获得高产,增强抗病性。

参考文献:

[1]林锦仪,李勇.药用植物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5.

[2]杭州药物试验场,上海市药材公司,南京药学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栽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1977.50,235.

金线莲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7

2.新型人参复混肥在西洋参上的应用研究于春刚,刘振环,张艳秋,王景云,郑殿家,崔东河,江敦友,赵家富

3.短体西洋参栽培新技术钱少军,李学芝,孙国刚,田永全,郑殿家

4.细辛栽培技术要点刘振环,崔东河,李公启,钱少军,金慧,宋心东

5.高丽红参加工方法的研究曹志强,金慧,梁永寿,宛和宾,田成群

6.西洋参加工中常出现问题的探讨赵世群,李树殿

7.20(R)--人参皂苷Rh2抗癌细胞转移实验研究陶丽华,高峰,刘红岩,付招娣,雷小虹,徐少峰,韩锐

8."颐生康爱胶囊"中人参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魏建华,娄子恒,王明芝,张引,潘晓鹏,于丽梅

9.东北天南星的药用价值及人工栽培肖智

10.长白山区治疗毒蛇咬伤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于锡刚,张艳,董旋

11.靖宇县西洋参病、虫、鼠害发生情况及防治现状孙春华,高景恩,黄瑞贤,黄淑敏,郑艳梅,韩继堂

12.几种人参、西洋参虫害的防治孙涛,张忠义

13.人参多糖胶囊的研制与应用回秀兰,齐淑芳,回文莉,张艳琴,谷雨

14."肠炎康"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林小伟,耿来慧,赵义

15.应用益母草治疗晚期小视野青光眼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徐珊琪,林泽贤,陈少如,陈葵,郭军鹏

16.美国西洋参市场营销概况王铁生

17.通化市医药废水污染的现状及治理董旋,张国东,张淑芳

18.解读清乾隆皇帝咏参诗三首张雯虹

1.人参Rb组皂苷对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影响徐华丽,翟玉荣,曲绍春,于小风,睢大员

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提取物及其胶囊中人参皂苷Rb1的含量任杰,窦德强,赵春杰,裴玉萍,陈英杰

3.野山参市场的基本情况及规范市场的几点建议娄子恒,金慧,潘晓鹏,张引

4.韩国人参栽培新品种及轮作制王铁生,王英平

5.中国模压红参与"高丽人参"的比较曹志强,金慧,梁永寿,宛和宾,倪怡丹

6.林蛙油、林蛙卵油的成分及开发利用杜景新,王丽,李春慧,邬纯鑫,吴兴业,燕杰

7.盛华牌生物肥对西洋参生长效果的研究钟均超,刘俊玲,黄刚,帅敏,曲黎明

8.靖宇县2002年和2003年人参、西洋参冻害调查及预防冻害的技术建议黄瑞贤,高景恩,周红霞,王艳秋,张守霞,费殿楼,李继宝,李守金,沈业东,姜井涛,吕钊生,徐华伦

9.短枝西洋参栽培技术试验于树增,魏晓明,李春龙,任利鹏

10.独角莲在东北地区的栽培技术张秋菊,杨文娣

11.穿龙薯蓣的资源开发及栽培技术张继福,庞忠义,黄朝晖,杨育文

12.龙芽葱木种子催芽处理的研究探讨侯玉兵,郭兴军,刘廷会,高瑞勇,李刚

13.原子荧光法测定人参中的砷薛国镛,吴明荣,张希成,邹吉伟,张益武

14.三七颗粒饮片中总皂甙的含量测定周家明,崔秀明,吴晶,李贵兵

15.中国林蛙各部位氨基酸含量的分析杜景新,王丽,燕杰

16.细辛提取物对家兔血压的影响人参研究马晓红,宫汝淳,潘晓鹏

17.菌克毒克防治西洋参锈腐病试验初报高景恩,黄瑞贤,黄淑敏,韩继堂,郑艳梅,田德秀,张淑霞

18.鼹鼠对人参的危害及防治陈福顺

1.吉林中药振兴工程研究张崇禧,郑友兰

2.三七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刘刚,鲍建材,郑友兰,张崇禧

3.微量元素硒与人体健康李秀梅

4.解决人参冻害的几项措施闫德友

5.容大丰高效复合生态肥对西洋参作用效果初探韩继堂,黄瑞贤,高景恩,吴长青,王艳秋,周红霞

6.双透棚栽参试验与调查报告郑殿家,于春刚,孙国刚,张艳秋,李公启,钱少军

7.老参地栽培黄芪的技术要点王英华

8.几种杀菌剂对三七园斑病防治应用研究范昌,王勇,陈昱君,陆宁,金代珍

9.峰泉牌高丽参精的研制朴基春,朴成哲,张凤化,朴文奎,李树殿

10.浅谈山参与趴货的鉴别徐孟辰,于淑莲

11.抗病毒胶囊质量标准研究徐云友,徐连江

12.对大输液无菌检查试验的几点体会包锡珍

1.单味人参药用考宋承吉

2.人参研究人参、西洋参鉴别研究进展丛登立,ConGDeng-Li

3.老参地、农田地连续移栽人参实验研究曹志强,金慧,许永华,宋心东,娄子恒,张引,杨文志,曹立军,潘晓鹏,李培元,庞立杰,张达正,孙涛,CaoZhichang,JinHui,XuYonghua,SongXindong,LouZiheng,ZhangYin,Yangwenzhi,CaoLijun,panXiaopeng,Lipeiyuan,pangLijie,ZhangDazheng,Suntao

4.北五味子藤茎的生药学研究张崇禧,徐海波,贾桂燕,王英范,鲍建材,ZhangCHunhong,ZHengYoulan,XuHaibo,JiaGuiyan,ZhangChongxi,nawei,ZhangCHunhong

5.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功能研究进展周建树,池景良,李鑫

6.无土栽培西洋参基质选择研究钟均超,刘俊玲,孙景玉,帅敏,曲文晶,张连学,孙增红

7.林下繁育石柱人参研究庞立杰,于淑莲,陶进贤

8.1年生龙牙檧木根段繁殖苗木试验高瑞勇,王玉良,陈少麟,郭兴军

9.人参同一样品主根与须根农残含量的比较研究王明芝,张立臣,娄子恒,张引,高春梅

10.HpLC法测定炎立消胶囊中原儿茶酸的含量苏艳,薛亚光

11.《中国药典》中山茱萸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李文玉,孙菊慧,谭洪臣,胡彦武,季冬梅

12.西洋红参加工技术的研究司学玲,南敏伦

13.浅谈解热镇痛药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张芳

14.陆龟蒙《奉和袭美谢友人惠人参》新考金凤杰,孙文采,张波

15.人参诱导的免疫调节反应asnokkumar,齐淑芳

1.对我省人参产业标准化若干问题的建议黄春光

2.人参、西洋参种质资源的生态环境和分布辜旭辉,于文涛,栾春海,王欣华,GUXu-hui,YUwen-tao,LUanChun-hai,wangXin-hai

3.林下参研究进展钟方丽,李平亚

4.长白山区新林地人参栽培土壤供氮能力研究及管理谢忠凯,杨振玲,孙波

5.野山参、移山参、园参的定义及鉴别仲伟同,吴信子,于振江,金精日

6.野生人参的生长环境及形态特征李学军,张益武

7.刺五加总黄酮含量的分析程昆木,王斌,曾伟芹,张崇禧,丛登立,刘刚,ChengKun-mu,wangBin,Zengwei-qin,ZhangChong-xi,CongDeng-Li,LiuGang

8.尾叶香茶菜化学成分测定分析王雪,赵贵钧,郑友兰,那微,刘刚,鲍建才,wangXue,ZhaoGuijun,ZhengYoulan,nawei,LiuGang,BaoJiancai

9.延龄长春片质量标准研究李长惠,于秀华,逄焕杰,孙桂梅

10.薄层色谱法在生药分析中的作用杨文志,娄子恒,潘晓鹏,王明芝,于忠占

11.培植大支头高档人参的关键技术人参研究高玉朋,姜喜同,王艳春,江蕾

12.桑黄栽培研究及药理作用王厚龙,高扬,袁均臣

13.刺五加的栽培技术董庆武hHttp://

14.土帝乐叶面肥在人参上的应用试验初报陈少麟,李刚,高瑞勇,吴秀英

15.苦瓜的药用价值与栽培技术王晓云

16.润之宝膏滋对老年虚秘的治疗体会回文莉,齐淑芳,谷巍

17.与人参文化石晶,孙文采,徐晓云

18.集安人参文化考证李学军,路政民,刘兴盛

19.强化产品地域特色启动全新病虫害解决方案赢取产量品质效益的共同提高徐怀友

20.适乐时应用于人参种子、种栽上的试验报告徐怀友,李强

21.黑灰净对人参灰霉病的防治效果马友德,丁宪文

1.碱溶性黄磨多糖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张锐,睢诚,曲绍春,于晓风,徐华丽,ZhangRui,SuiCheng,QuShao-chun,YuXiao-feng,XuHua-li

2.生脉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睢诚,于晓风,曲绍春,何小溪,王绚卉,徐华丽,SuiCheng,YuXiao-feng,QuShao-chun,HeXiao-xi,wangXuan-hui,XuHua-li

3.人参淀粉中的多糖含量测定傅志平,张凤化

4.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人参中痕量铜的研究刘百捷,张丽华,刘百川

5.菘蓝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高延辉,任跃英,刘清玮,王云贺,昆,GaoYan-hui,RenYue-ying,LiuQing-wei,wangYun-he,wangYi-kun

6.药用新辅料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宋明武,李敏

7.人参研究集安人参道地性的研究郑殿家,于春刚,朴承熙,孙国刚,刘忠和,栾春海,李学军

8.野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报批稿)仲伟同,曹志强,冯家,吴信子,李震熊,王志举,潘琳珍,郭怡飚,杨仲英,于振江,曾祥云,李学军,杨文志

9.移山参鉴定及分等质量(报批稿)仲伟同,曹志强,冯家,吴信子,李校堃,潘琳珍,郭怡飚,杨仲英,于振江,曾祥云,曹会磊,王少杰,蔡荣春

10.短体西洋参栽培新技术李学芝,孙国刚,孙秀安,李江波,郑殿家

11.细辛病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技术黄瑞贤,李世荣,黄淑敏,韩继堂,周红霞,丁华旭,郑德俊

12.平贝母人工栽培技术赵岩,于淑莲,许永华

13.东北红豆杉扦插繁殖研究孙凤发,孙涛,李业巍

14.北五味子的栽培技术逄增玲

15.参杞白术饮的保健作用初探齐淑芳,王永文,谭静,刘群

16.药用植物紫苏在中老年保健中的应用吕彦节

17.新开河人参Gap基地建设实践与展望李学军

18.刘建封:长白山人参故事的第一搜集人金凤杰,张波,田春健

1.药王孙思邈临床用人参(一)——初读《备急千金要方》宋承吉

2.不同采收期刺五加叶中多糖含量测定张崇禧,黄建军,施威,高笑一,丛登立,ZHanGChing-xi,HUanGJian-jun,SHiwei,GaoXiao-yi,CongDeng-li

3.附子理中片中人参皂苷的最佳生产工艺研究孙仁爽,王聪玮,SunRen-shuang,wangCong-wei

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心通脉片中阿魏酸含量于丽梅,王明芝,张景宇,刘玉琴,陆明辉

5.紫外线诱导对桦褐孔菌菌丝体生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张立秋,ZhangLi-qiu

6.中药提取物产业化发展趋势董宇,刘玲,曲君远,姜瑞平

7.农田复式棚西洋参综合栽培技术研究郑殿家,田永全,崔东河,朴承熙,孙国刚,赵晓龙

8.黄花乌头人工栽培具有前景人参研究程世明

9.红萱的人工栽培技术徐广才,张凤萍,黄瑞贤,高景恩,李世荣

10.论长白山人参主要品种类型栽种方式及其商品分类宿武林,吕学明,宿艳霞,SUwu-lin,LVXue-ming,SUYan-xia

11.吉林省实施人参产业现代化的优势和几点建议潘晓鹏

金线莲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8

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按任务完成,我县作为国家首批示范县批复的三年工程圆满收官。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被列入了全县XX年重点工程,是五大农业重点项目之一。我们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将指挥部设在第一线,进行统筹协调,严把质量。在今年秋雨偏多的不利气候下,合理安排,加班加点,保证了1.05万亩开发任务按计划全部完成,标志着我县作为国家首批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批复的三年工程圆满收官,《农业信息周刊》以“立足新起点谋划新思路——襄汾大地谱写现代农业新篇章”为题专版报道了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做法。6月11日,新华社、《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电视台、临汾电视台分别派记者到我县初建成效的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区采风,之后相继报道了我县开发的经验和成果。今年项目区共改造提灌站1座,新建提水点3处,更新井11眼,修复配套旧井5眼,埋设管道45.43公里;改良土壤0.31万亩,购良种5.44万公斤,购置农业机械6台,修田间道路16.62公里(其中水泥硬化路面5.72公里),植树1.8万株,技术培训XX人次。通过采取水利、农业、林业、科技措施,彻底改善了项目区基础条件,达到了“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11月12日县上进行重点工程项目观摩,参观了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受到与会者的好评。12月29日,永固乡受益的续村、万宁、车回东三村党支部、村委会向我办赠送了“情系百姓、造福人民”、“情系三农解民忧、政策到户办实事”、“为人民排忧解难、做人民满意公仆”的锦旗各一面,表达了项目区群众对开发的感激之情。高标准农田建设期间,大同、汾阳、尧都、洪洞等县市组织人员到我县进行参观学习。

2、在赵康镇史威村实施的市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0.13万亩系全县农业系统XX年重点工作之一,总投资184万元(其中上级财政资金160万元,群众自筹24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是:新打井3眼,修复配套旧井3眼,架设输变电线路1.7公里,埋设输水管道6.5公里,改良土壤0.1万亩,植树2750株,修田间道路1.65公里。解决了当地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可新增粮食58.29万公斤,三樱椒2.05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95.48万元,农民纯收入总额增加51.93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可增加278元。

二、千亩节水莲藕提前竣工达效,成为全市现代农业基地升起的一颗新星。

县委、县政府把大力发展丁村白莲作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办紧紧围绕县上调产战略,对包建的邓庄镇燕村以襄汾县兴民林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辐射带动当地群众发展丁村白莲建设。首先成功调解了莲菜核心区500亩纠纷地,为基地核心区建设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基础;并根据莲菜示范基地的生产需要,经科学规划设计,铺设4吋塑料输水管道XX米,解决了该基地莲池用水的困难,率先建成了全县莲菜示范基地。其次,我们和农委及兴民林业开发公司负责人利用两个双休日,一同到晋祠北大寺村、河北白洋淀考察观赏莲的种植情况,引进100个以上新品种,进行栽植。第三,成立了设施节水莲菜帮扶组,由主任挂帅,确定一名副主任和产业化股专抓发展设施节水莲菜工作。申报了由兴民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承建的“1000亩节水莲藕种植基地扩建”产业化财政补助项目,争取回财政投资90万元,建成高标准节水莲池1000亩,全力打造集高效、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农业示范园。据测算,莲菜亩均产可达3000公斤以上,纯收入超5000元。该基地是临汾市现代农业基地升起的一颗新星,9月19日接受了全市重点工程项目观摩检查组的检阅。9月22日,县作家协会、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50余名成员组成的采风团到此采风创作,几十幅咏荷佳作被《丁香文化》刊登。

三、三个产业化扶持项目如期完工,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显现。

根据国家和省积极扶持各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政策,XX年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强、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社会信誉度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农业专业合作社予以扶持。经对近两年全县发展较快的农业龙头企业及农业专业合作社情况进行摸底核实筛选申报,获上级批复的财政补助项目是襄汾县南贾高升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建的XX亩优质玉米、小麦两茬平作种植基地扩建项目。财政资金45万元拨付到位,土建工程和设备购置全部完成,玉米和小麦基地扩建项目也已完工。每年可新增玉米、小麦生产能力240万公斤,年新增总产值458万元,新增利税74万元,安排劳动力20人。贴息项目是襄汾县晋丰食品有限公司承担的收购原材料流动资金贷款贴息项目,审核拨付中央财政贴息资金20万元。项目的实施,辐射带动了周边1110余农户年增加收入1100万元,安排剩余劳动力500人,综合效益达6300万元。变更的XX年产业化财政补助项目今年9月份上级批复后,针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我们督促项目建设单位采取措施,抓紧施工。截至目前,已建成两座保鲜库,计4000立方米,附属设施已配套完善,设备正在调试,即将投入使用。项目完成后,可年贮存新鲜莲藕1000吨,其它果蔬1500吨;增加冷库贮存费收入325万元;增加莲藕种植户年均收入6300元左右,可带动农户600户,安排就业人员10人。

四、一个科技示范项目两地实施受益,项目区农业灌溉走向智能化。

省级科技示范推广项目精准农业节水灌溉信息化监控系统位于西贾片的东毛、上毛、西毛和丰亨4个村,水肥一体化科技推广项目位于赵康镇的绍平村,上级批复财政资金100万元。精准农业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主要建设内容为:安装视频监控系统10处,建设提灌站监控系统4处。该系统主要用于农田节水灌溉,通过全智能节水灌溉系统的安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农业生产实现了节水、节肥,节省了成本。项目区内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0.2,亩均年节水40方,项目区1.5万亩年节水60万方。襄汾县九圆山有机蔬菜种植园为水肥一体化科技推广项目区,示范推广20栋500亩的日光节能温室高效水肥一体蔬菜栽培技术。主要建设内容为:铺设管道2200米,安装滴灌设施20套、变频泵20台,培训农民1000人次。该项目使越冬蔬菜每亩节水200方,节省肥料60公斤,日光节能温室内湿度降低13.6个百分点,降低病虫害,亩节省农药投资100元左右,亩省工10个,节支增收3000元/亩,共计产生150万元经济效益。这些农业新科技的示范应用,使农业基础设施及物质装备得到强化,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临汾日报》8月23日作了题为“襄汾农发项目区:农民赶‘时髦’浇地智能化”的报道,XX年第3期《山西农业综合开发》也报道了这一消息。

五、三级验收顺利过关,XX年度项目得到国家、省办委托中介机构的肯定。

今年6月上旬市农发办全面验收了我县已竣工的XX年度国家、省立项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验收内容包括工程完成和质量、资金使用与管理、项目档案及效益。验收结果为合格,对存在的财政资金到位较迟等问题我们及时进行了整改。7月中旬,我们和尧都区两家代表全市接受了省农发办对同类项目的验收。在此基础上,我办9月初同其它5个县代表山西省接受了国家农发办的综合检查考评。此次验收省农发办委托山西长运会计事务所,国家农发办委派祥浩会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综合检查。我们积极配合,由于准备充分,资金规范,工程达标,资料翔实,使检查考评工作进展顺利,得到了这两家会计事务所的肯定和好评。从中我们也学到了一些知识,弥补了一些不足,对今后进一步完善资金和项目的管理大有裨益。XX年4月,我县被市委、市政府授予“XX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同年3月年县农发办被市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授予“XX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先进集体”,市农发办授予我办“农业综合开发统计工作先进集体”,高霄毅同志被市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授予“XX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张红霞同志获得市农发办“XX年度统计工作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六、“六项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全办人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今年开展的“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创先争优”、“爱、树、建”、“干部下乡联户”和“解放思想大讨论”、纪律作风整顿“六项活动”是县委的统一部署,我们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形式多样,成效明显。特别是自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以来,我们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上的安排部署上来,成立了领导组,制定了活动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坚持每周二集中学习的制度,购置了学习资料,并设立和开辟了学习专柜、专栏,营造了开展活动和学习的浓厚氛围。通过学习,全办干部职工在思想观念上从躲闪推脱、不敢担责的畏难情绪中走出来,从墨守成规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中解放出来,从沾沾自喜过去的成绩中解放出来,从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平庸思想中跳出来,树立了勇于担当,开拓创新和奋力赶超的意识。在调研过程中撰写的《喜看旱年麦浪滚——山西省襄汾县项目区夏粮生产情况的调查》调研报告发表在XX年第8期《中国农业综合开发》杂志,全年共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不同类型文章12篇,是近三年来最多的年份。在包联帮扶的永固乡续村新建提水点1座,新打井3眼,修复配套旧井2眼;发放小麦良种1XX公斤,玉米良种1100公斤;埋设塑料管道11公里;修砂石路1.2公里,水泥路1.65公里;建立了玉米示范展示基地150亩;组织科技培训会2次,免费发放资料200余份,夯实了农民致富增收的基础。

我办把开展“六项活动”始终贯穿于工作实践当中,以开展活动促进各项工作,以工作的成效衡量和检验活动成果,干部职工在学习、纪律、作风等方面得到明显加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提高;全办上下经济大转型、发展大跨越的思想更加坚定,氛围更加浓厚;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观,领导班子更加团结,队伍素质显着提高,达到了开展活动和推进工作两不误、两促进的效果。

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资金保障,储备充实,全社会支持开发工作。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连续三年将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列入全县重点工程,进行协调、督查和考核。并根据人事变动及实际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充实了襄汾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成员新吸收了交通、环保、电力等部门的负责人。项目乡村的主要领导也吸收到项目工程指挥部,参与项目的规划、施工、验收,上下协调,左右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资金方面县上给予了很大支持,每年都将农发项目县级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XX年度所有项目资金现已全部到位,并安排事业费22万元,偿还到期有偿资金61.398万元,保障了项目的正常进展和农发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做好项目前期工作,选好、选准项目,根据国家和省市农业综合开发相关政策,结合全县“xx”规划,我们以政府办[XX]135号文件向各乡镇下发了《关于充实全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库的通知》,并纳入全县考核内容。有关乡镇和企业踊跃申报,农委、林业、经管等部门积极推荐。目前已收到土地项目建议书4个,产业化项目建议书18个,储备了一大批后备项目,给今后择优选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县级报账,全面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我们对项目资金,坚持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严格执行县级报账制,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在资金报账中坚持“一书六表六单”运行原则,做到严格项目预决算,严格报账程序;在工程建设中,坚持对项目工程进行招投标,并认真落实工程责任制,保证建设资金按计划拨付。在资金的拨付过程中,严格按照报账制程序操作。资金使用上,先用自筹,后用投资,把农业综合开发所需的全部资金落到实处。项目竣工后,由农发办牵头,组织财政、项目乡村、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对工程进行验收,确保了工程质量和效益发挥。

三、程序公开,内容公开,结果公开,全方位接受社会监督。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惠民工程,不仅要让老百姓感受到公共财政的温暖,还对工程建设进行了全程公开。一是坚持“三公示”制度,即在项目村的显着位置,将立项前、批复后、竣工后的建设内容、筹资数额、上级补助等全部公布于众。二是配合监理人员对所有开发工程进行全面监理,没有监理人员签字的工程决不验收。三是邀请财政局、审计局对开发工程的进度及资金使用进行及时监督检查,防微杜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四是严格实行项目招投标制,不搞“人情工程”、“面子工程”。凡组织的招投标工程,全部在市农发办备案,全部由市、县相关行业的专家担任评委会主任;招标只设拦标价,不设标底,以堵塞漏洞,避免人为因素,保证了每次投标都公开、公平、公正;工程所用材料委托县政府采购中心进行集中采购,招标会邀请了市农发办领导、监理公司工程师,县人大、政协、审计、财政、纪检委、核算中心委派人员参与,对招投标进行全程监督。

四、认真监理,环环把关,联合验收,全程保障工程质量。

我办采取一系列措施贯彻落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监理制的有关规定,委托监理公司对XX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进行了监理,并签订了监理合同,确定了专职监理人员。监理范围涉及项目区新打井、埋设管道、配套建筑物、机耕路、农田防护林工程。我们配合监理人员严把“工程开工关、材料质量关、施工工序关、施工进度关、质量检验关”五个关口,确保农发项目按照规划方案整体推进。对于施工材料进行抽验,推行样品试验和监理工程师认可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质量隐患;对于施工程序,采用蹲点和巡视的方式进行监理,每一道工序必须严格标准,认真检查,保证每个工程环节高标准高质量;工程竣工后,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人共同参加评定,共同签字负责,整个项目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多方监管的状态之下;对资金支付,实施工程监理制与县级报账制有机融合的办法,监理人员对资金控制纳入报账程序,在相应票据上签字认可,达到项目与资金的衔接与统一。

五、加大宣传,落实队伍,齐抓共管,全线提升管护水平。

土地项目建后管护是项目工程赖以长期发挥效益的关键,我们象抓工程建设一样抓工程的后续管护,充分利用新闻媒体以及群众会议、宣传栏、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方针政策和加强管护的重要性,并将管护制度、管护公约等公布于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机井房上,在项目区营造了爱护农发工程的良好局面。在管护办法和举措上,我们结合本地特点,对水井、电力设施明确业主为建设主体,业主对项目建设过程、投资效果、设备维护终身负责,经营权和管理权归受益户,解决了管护难问题。对林网工程采取“树随地走”、“分段管理、效益分成”、“路槽种油菜收入归管护员”等方法进行机耕路和林网的管理。在管护职责上,依据襄汾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管护的意见》(襄政发[XX]第59号),县上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县农发办成立了工程管护大队,项目乡(镇)成立相应管护组织,项目区成立管护小组,形成县、乡(镇)、村、组(农户)四级联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格局。这些制度和办法的实行,使得管护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使其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六、创新机制,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全力破解占地难题。

项目区内的道路规划设计标准都比较高,势必要占用一部分农田,这就形成了与土地承包长期不变政策之间的矛盾。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因地制宜,采用的办法是:村集体有机动地的,通过占多少补多少的办法解决;村集体没有机动地的由其筹资给予一次性补偿;因道路建设造成原有土地分割的,由村集体组织按照小块并大块的原则进行合理流转、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项目区水利工程建设不可避免的要占地,以埋设管径60公分管道为例,施工要求挖1.2米宽的管槽,加上弃土、运输吊装管道必须的施工道路就要占到8米左右。对于这方面的临时占地,我们一是尽量在农作物收获、复播之间的空档施工,最大限度不毁坏农作物;二是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土渠管线,变明渠为暗管、变地上为地下,变永久占地为临时占地。通过实践和探索,我们较好解决了道路建设和施工占地问题。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土地治理项目中,整体规划实施与分户耕作种植存在矛盾,不利于工程管护。

二、产业化项目中符合立项条件较少,且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建议降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准入门槛。

XX年工作计划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强农惠农政策及我县“加快四大转型,实现跨越发展,五年再造一个新襄汾”的宏伟目标,XX年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执行农发制度,努力创新农发机制,持续建设高标准农田,为粮食安全作贡献,持续扶持带动作用强的农业企业,向莲菜、葡萄产业倾斜,实施“双123”工程,不断加快推进我县现代农业基地建设进程。

一、双一工程

1、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

XX年申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涉及大邓乡的大邓、赤邓、上西梁3个行政村,计划开发面积1.05万亩,争取上级财政资金1201万元,通过采取水利、农业、林业、科技措施,彻底改善项目区基础条件。项目区计划更新井14眼,修复配套旧井26眼,架设输变电线路4.2公里,埋设管道42.47公里;改良土壤2650亩,购良种7.695万公斤,购置农业机械6台,修田间道路14.4公里(其中水泥硬化5.3公里),植树14160株,技术培训XX人次。该工程项目全部竣工达效后,每年可新增粮食314.8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572.26万元,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可增加480元。

2、建设玉米高产田1万亩

与山西农科院小麦研究所联姻,在已建成的西贾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共同开展农业综合开发粮食高产高效科技支撑行动,建设复播玉米高产田1万亩。该行动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充分发挥农发项目区基础设施完备的生产条件,通过晋单63号、浚单26、先玉335三个玉米品种进行高产示范,推广配套栽培技术,创建100亩高产样板田,亩产达750—850公斤;XX亩示范田,亩产达650—700公斤;辐射带动1万亩,亩产达600—650公斤,增产5—10%。项目完成后,将对我县粮食增产起到显着的示范和带动、辐射作用。

二、双二工程

1、扶持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我县申报的XX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有两个:一个是陶寺乡崇实宝玉养殖合作社承担的年新增出栏1000只优质肉羊养殖基地扩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修建种羊舍、运动场、人工授精室等2230平方米;购置饲料加工设备、人工授精设备、医疗防疫设备和饲养工具等14台(套)、引进种羊215只。另一个是新城长林枣业专业合作社承担的年新增24万公斤优质官滩枣种植基地扩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改良老枣树800亩,修建防渗渠、铺设输水管网2600米,整修田间道路3000米,购置水泵1台,变压器1台。以上两个项目争取上级补助财政资金100万元以上。

2、对两个龙头企业项目贴息

按《山西省XX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要求,对农业龙头企业在XX年6月30日以后签订贷款合同,XX年会计年度实际发生并已经支付的利息,且还清到期贷款的企业,按照人行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予以贴息。我们正在对贷款企业摸底核实,争取至少对两家龙头企业进行贴息扶持。

三、双三工程

1、示范“鄂莲六号”新品种300亩

该项目在邓庄镇燕村实施,申请上级财政资金30万元,主要示范推广莲藕新品种“鄂莲六号”300亩及配套的防渗池栽莲藕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莲藕腐败病防治技术。

金线莲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9

1.1生态精品农业初具规模

创建了一批特色农业观光园、休闲采摘园,形成以桃花、荷花、铁皮石斛花、皇和白枇杷花为特色的“五彩莲都”。建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25个,涉及经营户138家,旅游年营业收入5000多万元。农业两区建设不断深化,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已完成投资2.53亿元,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1687hm2,大力推进生态精品畜牧业发展,落实畜牧规划用地54块共154hm2,2014年度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5.42亿元。

1.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

大力发展生态精品农业、高效种养业和创意农业,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的思路,促进农业上下游产业、前后环节对接,推进农业产加销各环节紧密结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按照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的思路,实施梯队式扶持培育。邀请农科院等专家科学把脉,确定了做大做强蔬菜、水果、畜禽、食用菌4大主导产业,培育茶叶、瓯柑及优质水果、笋竹林3大潜力产业,突出处州白莲、白枇杷、铁皮石斛、皇菊、大鲵等5大特色产业的农业总体布局。通过产业融合,处州白莲等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机,新增莲子罐头、莲子酒、莲子醋等衍生产品,延伸了产业链条,并引进了海亮集团、森宇集团等知名农业企业驻莲投资。

1.3农业产业文化融合发展

按照古堰渠、老农耕、新田园的定位,秉承农业的悠久历史,把传统农业文化精髓与现代社会理念结合起来,大力挖掘和弘扬农耕文化,积极开发农业文化产品,做好农耕文化传承与创新。深入挖掘碧湖平原通济堰农耕文化,以丽水海亮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七巧田园”等项目为龙头,打造一批与产业一体的农博园、博物馆、养生园和农业综合体,推动通济堰渠系景区化。实施农业文化创意工程,进一步推进生产创意、产品创意和品牌创意,为拓展农业功能创造条件。打造处州白莲农业文化,莲都区通过成功举办2届处州白莲节,围绕荷怡养生醉忆莲都主题,依托百亩荷花、田园风光、农家生活、畲族文化等特色,开展赏花采莲、风情摄影、莲花灯祈福、“莲”洁文化等“醉美莲花,醉忆莲都”活动。通过举办处州白莲节、仙渡采挑休闲旅游节、枇杷节、仙渡桃花节、雨伞岗葡萄节、皇菊开园节、峰源高山纳凉节等农业节庆,年吸引游客6.5万人次,带动水果采摘110万kg,采摘金额1800万元,带动农家乐及旅游收入2100万元。部分节庆活动内容还被中国网、新浪网、新华网、浙江在线,以及丽水本地电视台、丽水日报、处州晚报等官方新闻媒体转播报道,进一步宣传了莲都农业节庆和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提高了大众对莲都区生态精品农产品的认知度。

1.4农业品牌效益日益显现

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重要支撑点,全面启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定和地方证明商标注册工作。目前,已培育梅中田茶叶、山水椪柑、山水龙剑茶叶、六江源油焖笋、处州山茶油、百兴牌杏鲍菇等浙江省名牌农产品6个;山水、梅中田、富来森、处州绿园、处州、六江源、山水龙剑等浙江省著名商标7个;山水椪柑、梅中田茶叶、富来森香菇黑木耳、绿园香牌本鸡等4个产品被认定为浙江省名牌产品;涌现了处州白莲、丽水香菇、丽水(山水)椪柑/瓯柑、丽水杨梅(碧湖杨梅)、丽水山茶油(处州)、丽水茶叶(莲都梅峰)等一大批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时,积极融入“丽水山耕”公共品牌,启动“养生莲都”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引导特色产业提升品牌内涵,使区域品牌、产业品牌、个性品牌之间相互促进。

1.5市场营销力度不断加大

通过各类农博会、农展会、农产品推介会、农超对接会等平台,销售和宣传莲都区生态精品农业。加强现代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设,鼓励发展农超对接、连锁经营、直供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以“线下”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农村集贸市场为主体,快速发展“线上”电商销售市场,强化与淘宝网、菜鸟物流、淘宝大学战略合作,组建莲都区农村电子商务办公室和迅唯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推动莲都精品农产品进驻淘宝中国丽水馆。鼓励引导更多农业企业、合作社、基地、返乡大学生和其他农村优秀青年从事农村电子商务,推进更多农产品上市交易,扩大市场影响力。

2工作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

莲都区成立推进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领导小组,把农业、财政、林业、水利、科技、环保、国土、工商、供销社、质监、团委、商务等部门进行明确的分工,举全区之力,坚持山区农业特色和优势,制定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实施计划,为生态精品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积极打造中国生态精品农产品之都。坚持在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发特色生态精品农产品,建设美丽莲都、养生福地。根据莲都区“十二五”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经过财政、发改等多部门联合评审,确定主导产业、潜力产业、特色产业。

2.2出台扶持政策

莲都区相继出台钢管设施大棚扶持政策、“两白”产业扶持政策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建设玻璃温室大棚500m2,或连栋大棚2000m2,或单体大棚10000m2以上,均可申请享受占建设成本50%以上的农业设施钢架大棚建设补贴。区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用于处州白莲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每个处州白莲精品示范基地以奖代补5万元,新发展处州白莲0.33hm2以上的,补助7500元•hm-2,对新集中连片发展白枇杷基地0.33hm2以上的,补助4500元•hm-2。对发展精品蜜橘设施栽培、处州白莲、白枇杷、皇菊、娃娃鱼等生态精品农业和农业智能化设施的,优先安排项目。整合“两白-黄”(处州白莲、白枇杷、皇菊)基地建设资金1108万元,农业两区建设资金760万元,生态农业和精品水果建设资金150万元,共计2018万元作为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为发展生态精品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同时,发挥山海协作、浙商回归、华侨要素回流等的作用,招引海亮集团、森宇集团等国内知名农业企业进驻莲都投资生态精品农业。

2.3提升科技服务

强化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高效生产模式,建立完善生态精品农业技术支撑体系。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三新”技术和模式创新为抓手,按照生态、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的要求,努力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体系。莲都区政府与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签订院地合作协议,加强产学研协作,深化与省、市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创新与引进示范。加快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的农业科技项目,加速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全面向农业渗透。加强农业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区级农技推广中心+乡镇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农村农业服务点,一主多元的推广网络。不断完善产业首席专家制度,建立莲都区高层次农业人才科技服务创新团队,实施种子种苗工程,大力推进农作物精确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和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等精准农业、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智慧农业技术推广,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建成可追溯试点5个,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室11个。

2.4培育多层次经营主体

大力实施农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计划,加大农业龙头企业、规范化合作社、生态精品家庭农场等多层次、多元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培育力度,积极鼓励大学生投身农业创业创新,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吸纳、承接和转化应用能力,并充分发挥农业主体的核心作用,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探索在土地确权到户的基础上,成立一批以土地流转为发展基础的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农户的承包土地折股量化,通过自营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经营所得收益按股分配。截止目前,全区共培育农业龙头企业7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24家、家庭农场234家。

3问题与方向

金线莲的栽培技术与管理篇10

荷花学名为nelumbonuciferaGaertn,荷花属睡莲科(nymphaeaceae)莲属(nelumbo)。莲属(nelumboadans.)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种属之一。据古植物学家研究化石证实,一亿三千五百万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许多水域地方都有莲属植物的分布。那时候,正植巨型爬行动物恐龙急剧减少的后期,它在地球上生长的时间比人类祖先的出现(200万年前)早得多。前苏联a.H.克里斯托弗维奇《古植物学》(1965)称,莲属化石发现于北美北极地区和亚洲阿穆尔河流(即黑龙江)的白垩纪及欧洲和东亚(库页岛)、日本的渐新世和中新世地层中。那年月,地球上气温比现在温暖,莲属植物约有10~12种,五大洲均有分布。后冰期(iceage)来临,全球气温下降,使得不少植物灭绝,另一些植物被迫漂迁,完全打破了原来的地理分布状况。遭此劫难,莲属植物幸存2种,分布范围缩小了。分布在亚洲、大洋州北部者为中国莲(nelumbonucifera),漂迁至北美洲的为美洲莲(n.lutea)古植物学家还研究指出,在日本北海道、京都发掘的更新世至全新世(200万年前)的莲化石,和现代的中国莲相似;在中国柴达木盆地发掘的1000万年前荷叶化石,和现代中国莲相似。70年代中国石油化学工业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渤海沿海地区早第三纪孢粉》一书记载:在辽宁省盘山、天津北大港、山东省垦利、广饶及河北省沧州等地发现有两种莲的孢粉化石。第三纪热带植物地理区内的我国海南岛琼山长昌盆地地层中,也发现有莲属植物的化石。现我国黑龙江省扶远、虎林、同江、尚志等县的湖沼地,仍有原始野生莲分布。以上说明莲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melasequoiaglyplostroboides)、银杏(Ginkgobiloba)、中国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se)、北美红杉(Sequoiasempervirens)等同属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幸存的孑遗植物代表。二莲叶防水和自洁之谜荷叶的表面附着着无数个微米级的蜡质乳突结构。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这些乳突时,可以看到在每个微米级乳突的表面又附着着许许多多与其结构相似的纳米级颗粒,科学家将其称为荷叶的微米-纳米双重结构。正是具有这些微小的双重结构,使荷叶表面与水珠儿或尘埃的接触面积非常有限,因此便产生了水珠在叶面上滚动并能带走灰尘的现象。而且水不留在荷叶表面。三藕断丝连的科学解释谈到荷,自然就要提到藕。荷属睡莲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种植在浅水塘中。其茎生于淤泥中,变态为根状茎,即是藕,也称莲藕。藕横长在泥中,靠基茎节上的须状根吸取养分。由于藕肉质肥厚,脆嫩微甜,含有大量的淀粉,营养丰富,所以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当我们折断藕时,可以观察到无数条长长的白色藕丝在断藕之间连系着。为什么会有这种藕断丝连的现象呢?这就要观察一下藕的结构了。原来植物要生长,运输水和养料的组织,叫导管和管胞。这些组织在植物体内四通八达,在叶、茎、花、果等器官中宛如血管在动物体内一样畅通无阻。植物的导管内壁在一定的部位会特别增厚,成各种纹理,有的呈环状,有的呈梯形,有的呈网形。而藕的导管壁增厚部却连续成螺旋状的,特称螺旋形导管。在折断藕时,导管内壁增厚的螺旋部脱离,成为螺旋状的细丝,直径仅为3~5微米。这些细丝很像被拉长后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不会被拉断,一般可拉长至10厘米左右。藕丝不仅存在于藕内,在荷梗、莲蓬中都有,不过更纤细罢了。如果你采来一根荷梗,尽可能把它折成一段一段的,提起来就像一长串连接着的小绿“灯笼”,连接这些小绿“灯笼”的,便是这种细丝。这种细丝看上去是一根,如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会发现其实是由3~8根更细的丝组成,宛如一条棉纱是由无数棉纤维组成一样。细密缠绵的藕丝,很早就引起了古人的注意。唐朝孟郊的《去妇》诗中就有“妾心藕中丝,虽断犹连牵”之句。后来,人们就用“藕断丝连”的成语来比喻关系虽断,情丝犹连。四千年古莲发芽之谜申女士是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的植物学家,她的实验室里培育着各种各样的植物,但是她最珍爱的却是两棵古莲--它们的年龄都在500年左右。“普通的花卉只能存活几年。”申女士介绍说,“这两棵古莲却大不相同,它们的种子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洗礼,现在居然发芽开花了。”沉睡千年的古莲醒了数年前,申女士到北京访问中国植物研究所;临回美国时,北京的同事送给她7粒莲花种子。“据说这些种子是从东北的湖底泥士中挖掘出来的,我知道它们的年龄很老,但是不知道确切的数字。”申女士说,“当时它们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倒是我的实验室同事约翰·萨森发现了它们的价值。”约翰·萨森利用碳同位素测试仪,对古莲种子的年龄进行鉴定,发现它们竟然是1200年前遗留下来的!更令人惊奇的是,当申女士用刀片切去种子的外壳并把它们浸泡在培养液中后,没过多久它们居然发芽了!遗憾的是,这些种子发芽后存活的时间很短,但是它们已经被列为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能够发芽的种子。千年的种子能够发芽?!这激起了申女士极大的兴趣,她决定再次返回中国寻找这些神秘的生命。当时申女士已经是国际植物学界的知名学者,许多科学家愿意协助她完成此项研究工作。科学的道路并不平坦申女士带到美国的第二批古莲种子有21粒,年龄都在200岁到500岁之间。1997年,申女士在德国研究莲花培育技术,通过实施“小手术”,第一粒种子发芽了,但是它只存活了不到3个月。“随后三年中,我在美国加州植物研究所培育了另外三粒种子,但是它们都没有开花--很明显,我使用的方法不当。”申女士回忆往事说,“后来好像很幸运,这两粒种子都开花了,就是现在你们看到的这两棵,其中一棵的年龄是408岁,另一棵则是466岁。”尽管古莲开花了,但是它们与现代的莲花有许多不同,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的环境。“我正在想尽一切办法,使它们能够茁壮成长。”据申女士介绍,莲花能够如此长寿,应该有其特别的原因;如果能发现莲花长寿的内在机制,人类将会受益匪浅,例如可以解决粮食储存问题,减少世界饥饿人口,还有可能延长人类的寿命。关键问题是:莲花长寿的秘密是什么呢?申女士称,可能与土壤的辐射有关。盖曼·哈伯特是一名化学家,他是申女士的工作同事。哈伯特发现,古莲种子周围的土壤能够发出轻微的辐射。“尽管辐射的强度很低,但是数百年之后其产生的效果也是相当惊人的。”申女士解释说,“这或许是古莲种子为何能够存活至今的原因。”据悉,申女士目前还剩下15粒古莲种子,她准备提供给其他科学家,使得该科研项目能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所以它在佛教中它代表着特殊的意义。”申女士说,“现在我们要找出莲花长寿的秘密,造福于全人类。”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古莲怎么还会开花呢?这与莲子的结构有关。莲子的外种皮坚硬致密,像个小小“密封包”,把种子密闭在里面,可防止外面的水分和空气的渗入,也可以防止种子内的水分和空气散失,因此莲子的生命活动极为微弱,相当于休眠状态。这是古莲子还有生命力的重要原因。此外,与古莲子所埋藏的环境也有关。这些古莲子是被埋在深约30-60厘米的泥炭层中,而泥炭的吸水防潮性能良好;再加上泥炭层的上面又有很厚的泥土覆盖,因此古莲子几乎处于一个密闭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古莲子不具有生根发芽的条件,因此而得以保存了生命力。五莲生长繁殖特别快的原因六、由莲而来的科技发明从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植物分类研究的德国波恩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威廉·巴特洛特及其领导的小组,通过电子显微镜对一万多种植物的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这项研究终于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莲花叶面上倒几滴胶水,胶水不会粘连在叶面上,而是滚落下去并且不留痕迹。表面覆盖着一层极薄蜡晶体的叶子干干净净,这正是防水叶面的特点。这一现象引起巴特洛特的好奇心,并作出这样的假设:在防水性和抗污性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经过努力,他发明了一项新技术,生产出表面完全防水并且具备自洁功能的材料。这是一项用途广泛的新技术,它使人们不再为建筑物顶部和表面的清洁问题发愁,也不必再为汽车、飞机和各种运输工具的清洁问题大伤脑筋。莲,又称荷,睡莲科,属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地下茎称藕,能食用,叶入药,莲子为上乘补品,花可供观赏。古人称荷花为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乃我国十大名花之一。依据《中国荷花品种图志》的描述,碗莲是指在口径26厘米以内的花盆中能正常开花,同时必须具备以下三项指标:平均花直径不超过12厘米,立叶平均高度不超过33厘米,立叶叶片的平均直径不超过24厘米。碗莲是以藕身做种藕栽培的,在一个生长周期要经过萌芽、展叶、开花、结实、长藕和休眠等过程。从种藕萌发开始至立夏、小满期间为萌芽出土阶段。春分以后,当气温升到10摄氏度以上时,种藕上的藕芽开始萌动,清明以后,气温达15摄氏度以上时,开始长出浮时,并抽生藕鞭;当气温达20摄氏度以上时,主鞭抽生立叶,并已有较强的根系,吸肥能力增强。从立叶长出到出现后为旺盛生长阶段。6月下旬,进入梅雨季节,雨水较多,湿度大,气温高,最适宜于藕的生长,此时即进入旺盛生长期。以后,大约每隔5—7天长出一片立叶,而且一片高于一片;主鞭、侧鞭也很快生长,同时新的侧鞭不断出生,并现蕾开花。此阶段要严防大风侵袭,避免折叶伤根。栽培容器现在许多碗莲品种种植株仍嫌高大,因而仅有少数品种可种植于市场出售的菜碗、汤碗之中。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专供种植碗莲的花盆,而常见的素烧花盆(即泥盆、瓦盆)易渗水,所以不宜作为碗莲栽培容器。釉盆、瓷盆、紫砂盆,不易渗水,可选作碗莲栽培用盆。但这类盆一般都留有底洞,选用时可用水泥和砂堵死,或用橡胶垫片堵塞。花盆的形状、色彩要与碗莲相协调,使之浑然一体。可选用方形、圆形盆。花盆的口径在20厘米左右,深为15厘米左右。初种碗莲者可适当放大些,这样易于开花。栽培场地每天接受7—8小时的光照,能促进其花蕾多,开花不断。碗莲最忌在阴处养护,更不能像室内观叶植物一样,放在室内培养。光线不足,荷叶徒长减绿,不能孕蕾。在院落中栽培碗莲,花盆一定要放在光照充足或南向阳台的外沿上。开花季节,需要放入室内观赏的,可采取早进晚出,或晚进早出,每天仍应保持一定光照。碗莲需要有较充足的光照,但也忌雨后暴晴。碗莲系水生花卉,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但又怕大水浸沉叶片,故场地应取水、排水方便。碗莲惧大风,场地因尽量选择背风处。栽培土壤碗莲要求含腐殖质较丰富的塘泥或稻田泥作栽培土,切忌用工业污染土。黄泥粘度大,使用量要适当,过粘会影响藕鞭的伸长和藕的膨大;沙质土疏松,粘性不够,容易遭风害而折损,有碍于根系的生长,一般以黄泥、沙质土按7:3的比例混合使用为宜。如无沙质土,可加黄沙,但比例要略小些。城市郊区,可直接选用蔬菜地的园土;城市中还可用春季盆花换盆的宿土加一半的黄泥作栽培土。每盆用20克左右的腐熟干鸡粪或其他肥料,与盆土充分拌匀作基肥,拣去其中的杂质和石砾,清除土中的小虫和蚯蚓,然后放入盆中。土层一般占全盆容积的3/5左右。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赵家荣试验表明,用干塘泥100份,豆饼水2份,草木灰水6份,猪、牛蹄水2份,烂头发水2份,骨粉1份的配方种植碗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栽培温度碗莲是喜温植物,对温度要求较严,一般8-10摄氏度开始萌芽,14摄氏度藕鞭开始伸长。早期播种时,也要求温度15摄氏度以上,否则幼苗生长缓慢造成烂苗下游地区,4月中旬以前一般不采用露地播种育苗,主要是因为温度这不到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需要。随着温度升高,持续烈日高温(40摄氏度以上),也不利于碗莲的生长发育。22—35摄氏度是碗莲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18—21摄氏度时,开始抽生立叶,开花则需要22摄氏度以上,25摄氏度生长新藕,这时需要日温较同,夜温稍低的气候。大多数栽培种在立秋前后气温下降时转入长藕阶段,表现为盆土明显上涨。莲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当我们走进佛教寺庙时,便可到处看到莲花的形象。大雄宝殿中的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之上,慈眉善目,莲眼低垂;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作莲花手势,或向人间抛洒莲花(如天女)。寺庙墙壁、藻井、栏杆、神账、桌围、香袋、拜垫之上,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各种各色的莲花图案。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何等的密切。莲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佛教将许多美好圣洁的事物,以莲花作比喻,以莲花为代表。在佛教故事中,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美丽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佛祖降生时,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坐着一位盘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佛教以莲为喻的词语,更是数不胜数。佛座称为“莲花座”或“莲台”;结跏跌坐的姿势,即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势,称为莲花坐势;佛教宣传的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故称“莲邦”;《阿弥陀经》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故称佛国为“莲花国”;佛教庙宇称为“莲刹”。“刹”为梵语,即西方净土,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故称“莲刹”;念佛之人称“莲胎”,比喻住在莲花之内,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称为“莲眼”,以青莲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叶心莲花称为“莲宫”,即心中的莲花般的境界;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僧尼受戒称“莲花戒”;僧尼之袈裟称“莲花衣,谓清净无杂之义;五智中的妙观察智称为”“莲花智”;称善于说法者为“舌上生莲”;谓苦行而得乐为“归宅生莲”;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东晋东林寺慧远大师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来达到西方的莲花净土,故又称“莲宗”。总之,莲与佛教结了不解之缘,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佛教为什么如此推崇莲花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佛教产生于印度,印度地方气候炎热。荷花盛开于夏,给人们带来凉爽和美的享受。人们对于这种夏季暑热时盛开的美艳之花,自然十分喜爱,因此在印度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学作品中,莲花都是美好、善良、圣洁、宽容大度的象征。这类故事非常之多,影响很深,如《莲花王子的故事》,便将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为王十法(布施、持戒、慷慨、正直、和蔼、自制、忌怒、忌杀、宽容和大度)的好国花比作莲花。《莲花王的故事》说莲花王为了拯救百姓的饥荒,他跳进恒河之中,变成一条大赤鱼,告诉百姓割他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后又生起来,这样坚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养全国百姓,度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灾荒。《鹿母莲花夫人》的故事,说鹿母莲花夫人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莲花,她一胎生下五百个童男,个个都是俊美的大力士,均是保卫国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莲花夫人成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征。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主张废除古印度等级森严的制度,实行种姓平等,以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为了弘扬佛法,使广大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佛教教义,便以俗语传道。又迎合民众的爱莲心理,将莲喻佛,使得佛教能够迅速传播开来,信众广泛。佛教以莲喻佛的另一方面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莲花的品格和特性与佛教教义相吻合。佛教是着重寻求解脱人生苦难的宗教,将人生视作苦海,希望人们能从苦海中摆脱出来,其解脱的途径是:此岸(人生苦海)——济渡(学佛修行)——彼岸(极乐净土)。即从尘世到净界,从诸恶到尽善,从凡俗到成佛。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佛教的重要信条之一,是广爱博施。施予一切有生命者以慈悲。所谓慈悲,是指希望和帮助他人解脱苦难,获得快乐。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乐,慈行是帮助他人得到快乐;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佛教要求对于有生命者,不计善恶,不分人畜,都应施予慈悲。对种种恶行,都要容忍和宽宥,用慈悲心去帮助他们,感化他们,使之向善,成为善良之辈,结出善果。但严戒同流合污,要身处污浊的尘世而不为其污染,保持自己的洁净清芬。用来表达这种思想观念的不过的是莲花。莲生在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浊尘的世界,这自然要与污浊相处在一起,受许多邪恶污秽事物的侵扰,佛教称这些邪恶力量为“魔”。佛教要求人们不要受世间邪恶污秽(即魔)的侵扰和影响。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美的鲜花,确是的象征,因此佛经常常将莲性比佛性。《大智度论·释初品中户罗波罗蜜下》说:“比如莲花,出自污泥,色虽鲜好,出处不净。”《从四十二章经》说:“我为沙门,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污染。”所以拯救世界的梵天王是坐在千叶金色妙宝莲花上出生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