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财务风险防控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59:33

农村财务风险防控点篇1

关键词: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控制能力;内部控制

一、为什么要进行财务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业经营面临风险是一种普遍现象。风险管理则成了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银行业是以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的特殊企业,银行的经营活动无疑是财务活动,银行的经营管理实质上是财务管理。因此,银行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尤其重要的部分。

(一)什么是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目标带来的可能影响。企业举债经营,全部资金中除自有资金外还有一部分借入资金,这会对自有资金的获利能力造成影响;同时,借入资金需还本付息,一旦无力偿付到期债务,企业便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

财务风险与长期的偿债能力密不可分。衡量财务风险与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资产负债率;股权比率;权益乘数;负债与股权比率;债务与有形净值比率。

(二)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风险点在哪里

从近几年治理整顿和案件管理的情况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高度关注。一是会计结算业务风险。主要集中在柜台业务,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防范柜台操作风险,特别是柜台监守自盗和内外勾结作案。二是财务收支风险。主要防范贪污、挪用资金和私设“小金库”的风险和案件。三是柜员操作业务风险。主要防范恶意授权和盗用客户资金风险。四是金库管控风险。主要防控库款被盗风险,确保库款和员工生命安全。

1.岗位职责

会计人员:建立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有效地会计监督,开展会计辅导检验,保证所在单位会计活动合法、合规,加强会计业务风险点的控制,监督内部控制制度落实。

经办人员:审核客户身份证件,根据客户需要办理相关业务,按业务操作规程认真完成岗位业务操作。

授权人员:按照规定的业务权限进行授权,严格审核柜员所办理的业务及凭证,对录入系统的内容进行复核,并对所授权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事后监督:对完成会计账务进行监督,保证各项会计事项处理依据有效,处理结果真实可靠发现并纠正各种核算差错和事故。

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对信用社全体工作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监督;负责各项内控制度的落实,防范各种案件的发生。

2.解决风险违规行为的建议

银行金融机构有以上违规事项,应对责任人进行违规处罚,对违法违规的员工,依据事实情节,分别予以相应的处罚和处理,如:

a.纠正其违规行为

b.给予经济处罚,没收违法违规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c.给予警告、全行通报批评、撤销荣誉称号、取消评优资格、调整和调离工作、降级、撤职等等

二、从被动处置风险向主动防堵风险转移

(一)监控

各负责部门负责的内外部监测统计表报表。从上至下的条线专业部门的综合或统计人员,要做好报表的汇总、分析工作,对发现的数据异常变化情况及时报告。

(二)预警和报告

对不同级别的风险点,确定相应的报告路径,采取不同的报告形式,执行各自报告时限。

(三)分析

各主责部门要及时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或专门委员会提交本部门风险分析报告,重点从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道德风险等方面分析,提出化解或弱化风险的措施。

(四)处置

由风险管理委员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性处置方案,报请领导直接审定实施,或提交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后实施。

(五)反馈

每月及时向风险管理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办公室提交反馈报告,风险管理委员会或专门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后报领导,或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或专门委员会报告。

三、标本兼治,逐步形成防堵风险和案件的长效机制

全面风险管理的关键是以人为本,重点是防范案件,核心是依法合规,方法是全员参与,手段是防范在先,机制是奖惩并举。通过加强教育,提高队伍素质,完善规章制度,落实检查监督,逐步形成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培训教育,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二)综合防控,人防物技防三位一体

一是要强化全员风险意识,使每名员工熟知岗位风险点,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二是要鼓励员工主动发现和报告风险,并辅以一定的物质奖励,最大限度地规避、弱化风险。三是在管好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防范风险和案件的硬件设施,运用计算机系统对重点业务操作运行实时监控,做到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

四、信贷资金供求矛盾十分突出

由于农民收入较低,在国民经济的分配中农民没有拿到应有的份额,形成农村投资和消费需要的不足,而目前的农村金融的融资能力又由于自身的缺陷远远满足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这就使农村经济信贷资金的供给不足,从而更加加剧了农村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

(一)农村信贷供给短缺

1.信贷资金来源受到制约

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主要依赖于农村居民储蓄存款,储蓄存款占农村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的85%―95%。农村金融机构的存款为什么上不去呢?首先是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导致了金融机构储源减少,增量不足。其次是农村金融机构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不发达,投资工具缺乏,农民可选择的资产组合方式也只有存款和现金。

(二)如何解决资金供求矛盾

1.农村经济面临结构调整

随着市场经济对我国广大农村影响越来越深,建立在市场规则基础上的各种经济要素的重新配置与组合,启动新一轮农村经济增长模式。

2.农村产业深化要求金融深化

农村金融需求和过去粗放型经济发展不同,要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国家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大力发展科技特色农业。

(作者单位:长春东方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长春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财务科技处.财务风险管理[J].2009.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资格―财务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12

农村财务风险防控点篇2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体系;信用风险

如何构建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体系,已经成为了新体制框架下农村信用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农村信用社面临着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制度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诸多风险,压力日益加大,如果不能有效控制这些风险,那么势必对农村信用社的自身发展和客户利益都造成伤害,引发系统性风险。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竞争。本文就如何加强和完善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进行探讨。

一、农村信用社面临的主要风险

第一,信用风险。借款人由于主观恶意或者经营不善等原因,只能部分按时或者无力全部偿还农村信用社的贷款,给农村信用社造成呆滞呆账、逾期等诸多贷款风险。

第二,支付风险。部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部不顾市场风险和借款人的信用风险,盲目发放贷款,造成不良贷款增多,信用社支付吃紧的现象。

第三,财务风险。目前农村信用社资本金充足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标准。同时,内部财务管理职能较弱,资金使用效益低。有些农村信用社的部门预算不是很规范,费用支出无定额、无计划,经费相互挤占,即使有计划定额但也很容易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对经费的管理忽视了资金使用中的控制和使用前的预测,常常只是依赖于事后核算,因此,这些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使用效率总体来说不高。

二、如何有效构建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体系

第一,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全员风险管理意识。农村信用社员工对风险管理缺乏全面的理解,部分管理人员甚至凭着自己的经验判断将风险管理单纯地理解为信贷风险或操作风险,人为地割断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对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不关心、不了解,缺乏必要的竞争意识和责任心、紧迫感,不主动学习,养成了按部就班的工作习惯和定向思维,对各类风险的识别、判断抓不住核心和关键。必须要通过培训使员工明白要切实防范风险,就必须全员上下团结形成强有力的风险管理团队,让每一名员工意识到,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发展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风险及挑战越来越多。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工作,让每一名员工都承担风险,并让其从风险管理中受益。

第二,完善规章制度,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农村信用社必须高度重视风险控制体系建设,根据《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补充完善了信贷管理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业务经营责任制度等二十多个制度办法。使每一个岗位、每一笔业务、每一道环节都能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做到制度先行、内控优先,力求内控制度具有完整性、统一性、科学性,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性的内控制度体系。

第三,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农村信用社应该完善诸如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等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加强公用车辆使用、人员接待等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加强邮资费、电话费、办公费等单项的管理制度。这样就很容易做到有章可循,在农村信用社内部建立起较为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按制办事,以节约资金、堵塞漏洞,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各项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注意细化部门预算,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制度,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高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预测能力和计划能力。每个农村信用社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预算定额标准,及时分析研究财务预算执行情况。

第四,强化监督检查。实现单位会计财账的统一核算,同时结合每个单位的财务预算,不定期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检查,通过查看账簿、凭证等方式对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各类票据管理、财务收支情况、采购执行情况等内容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和防止“小金库”问题和违纪违规的发生。

第五,加强信贷管理,防范信贷风险。为规范管理,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遏制城区网点交叉放款,一户多头贷款现象,笔者建议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要成立企贷、个贷两个营销中心。一是对个体户、小型企业贷款业务实施集中管理;二是对一些资金需求大、周转快的客户,实行贷款评级授信制度,采取“足值抵押、一次授信核定最高贷款余额、周转使用”的贷款管理模式。每季度定期对客户进行回访,有利于客户关系的维护和对客户经营状况的动态监管,及时反馈信息,预警客户风险。两贷中心的成立及有效运行,进一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有效抢占了市场。

参考文献:

1.原韬.试论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控制体系[J].新西部(下半月),2009(12).

2.唐盛鹏.降低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对策[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1(9).

3.符进喜.剥离农信社不良贷款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1).

4.吕莉萍.关于治理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几点思考[J].金融与经济,2004(11).

农村财务风险防控点篇3

各党支部,各村(居)委会,驻镇各单位,机关各部门: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的布署,根据xx区“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会议精神,结合新中镇实际,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基层党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建设要求,强化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和民主自治建设,全力打造“勤廉双优”工程,进一步规范基层党员干部权力运行,促使干部依法办事,廉洁从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xx——20xx年工作规划》、《四川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xx——20xx年实施办法》和《xx区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实施方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为载体,以完善法律、法规为骨架,以完善机制为支撑,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体系项目推进为抓手,初步形成以拒腐防变教育、权力运行监控、源头治理改革、纠风治乱,从严惩戒腐败为主要内容的体系建设。

三、建设目标

  (一)完善两大工作体系

   1、以廉政教育、制度防范、权力风险监控、源头治理防范和维护民利纠风治乱等为主要内容的预防腐败工作体系。

   2、以查办腐败行为和查处腐败案件为主要内容的惩治腐败工作体系。

(二)健全五个支撑体系

1、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体系

2、权力制约监督体系

3、源头治理预防体系

4、群众利益维护体系

5、从严治腐惩戒体系

(三)构建四大运行机制

1、领导责任机制

2、整治协调机制

3、奖惩评估机制

4、工作保障机制

四、体系构架

   体系构架由三个层面构成:

1、镇党政领导班子

2、镇政府机关各部门、镇辖各单位

3、各村(居)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村辖各村民小组。

五、惩防体系责任分工

(一)总负责人

  

(二)宣传教育体系、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从严治腐惩戒体系

   

   负责廉政教育、制度防范、权力风险监控、查办腐败行为和查处腐败案件。

协办单位:纪委、党政办、财政所、综治办、机关党支部、派出所、团委、妇联、学校

(三)源头治理预防体系、群众利益维护体系

1、    负责财政、税收、金融、集体资产、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监督,规范行政事业性资产转让等工作。

   协办单位:镇纪委、财政所、派出所、党政办

2、   负责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土地、矿业权管理出让、转让工作;城乡规划监督;工程建设招投标的监督管理。

3、   负责民政、扶贫、农业项目、村社财务管理、农业基建项目、征用土地中侵害农民利益问题,减轻农民负担问题,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执法检察、村务公开等。

   协办单位:国土所、建环所、农业服务中心,农村事业和计生服务中心。

4、   负责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监督

协办单位:卫生院、纪委

 (四)各村(居)党支部、村(居)委会

   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是主要负责人

   负责管辖范围内的党员、干部,党风廉政教育,制度健全;土地流转中的群众利益,群众其它应得到利益的维护;政务公开、财务公开;严禁在执行政策、制度、利益分配中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惩防体系建设工作(20xx年3月22日至20xx年3月31日)

1、建立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20xx年3月22日至3月24日)

2、制定构建惩防体系方案及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相关文件,印发资料。(20xx年3月24日至3月28日)

3、动员部署,宣传教育。(20xx年3月30日)

召开动员会,明确工作任务,提出工作要求,落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

4、宣传教育

   开展学习活动,采取报告会、座谈会、征文活动、专题培训、调研等多种方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体系20xx—20xx年实施办法》、《四川省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xx—20xx年实施办法》和xx区《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有关文件精神,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构建惩防体系建设工作和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风险意识,提高廉洁从政的自觉性。

第二阶段: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20xx年4月1日至6月30日)

(一)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

1、开展廉政风险自查活动(20xx年4月1日至5月15日)。

   ①镇党委、政府机关、各办、站、所、场镇各单位、各村(居)支部、村(居)委会,要根据《xx区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职能和工作实际,对本部门、本单位权力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围绕权力运行摸清权力“家庭”,进行廉政风险点的查找。并于20xx年5月5日前报镇党委。

   ②查找廉政风险点。在各项权力清理登记的基础上,围绕权力运行、绘制工作流程,在职权运行流程的环节或岗位中查找并确认廉政风险点。查找廉政风险点采取“自己找、群众议、组织提、集体定”等多种方式进行,要重点对工作岗位特殊,可能造成在岗人员不履行职责的情况;工作程序和个人自由载量权空间大,可能造成权力失控和行为失控的情况;工作制度缺失,工作时限、标准、质量等没有明确规定,可能导致履职行为失控的因素等易发问题和诱发腐败的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关键环节进行分析、查找。

   一是查找单位(领导班子)职权廉政风险点。要重点查找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及受委托权力行使中的风险点,重点查找在政府投(融)资、行政审批、惠农强农政策落实和涉及民生等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点工程、重点环节,以及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点。

   二是查找内设机构和股室站所及村居职权廉政风险点。在内设机构和股室站所及村居本身具有的职权外,村居的职权权限,进一步细化其运行流程,在流程中找出廉政风险点。

   三是查找岗位风险。按照全员参与的要求,机关干部职工和村、社区干部对照各自履行职责、执行制度的情况,认真分析并查找出个人在具体职权行使中在思想道德、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廉政风险,确立廉政风险点。

2、进行廉政评估(20xx年5月16日至20xx年5月31日)。

   各部门、单位、各村(居)两委,对本部门、单位查找出的所有风险进行综合评议,确定其风险点及其表现形式,确定廉政风险等级。对廉政风险点的评估,应依据风险点的关注度、影响力、涉及面,产生腐败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确定为a、b、c三个等级,a级风险度最高,c级风险度最低。

廉政风险点的等级评定,由单位干部职工群众议推,惩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初评,乡镇、街道党政班子集体研究审定,编制汇总,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

3、制定防控措施(20xx年6月6日至20xx年6月30日)。

   根据排查确立的各类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研究制定防控措施,规范、细化工作流程,明确工作责任,着力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机制。建立、修订和完善制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正式启动廉政风险防控监管工作。

(二)梳理审查制度(20xx年6月1日至20xx年6月5日)

   要围绕制约和规范权力运行,对现有反腐倡廉制度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审查和清理。按照“坚持、完善、废止”的要求进行分类登记,做好制度清理和审查工作,形成本单位反腐倡廉目录;对涉及干部人事、行政审批、投资体制、产权交易、财政等领域的全局性、基础性反腐倡廉制度,及时报镇党委。

(三)修订完善制度(20xx年6月6日至20xx年6月15日)

   要在全面梳理和审查的基础上,按照“必要、管用、行得通、做得到和切实解决问题”的原则,及时补缺补差,并针对制度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薄弱环节,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将群众关注的热点作为完善制度的重点,不断完善制度和规定,形成覆盖全面、内容完整、相互衔接、易于操作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20xx年6月8日将制度目录报镇党委。

(四)严格落实制度(20xx年6月16日至20xx年6月20日)

   在制度梳理、修订完善后,要将开展反腐倡廉制度,集中、公开学习、培训活动,让工作人员熟知制度,熟用制度,切实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让广大群众知晓,便于监督。并把制度汇编成册。

(五)开展自查自纠工作20xx年6月20日至20xx年6月30日)

   各部门、单位、村(居)党支部、村(居)委员会要认真对照惩防体系建设总体目标任务,结合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全面“回头看”,重点看本单位、部门惩防体系建设任务是否按照进度完成,拒腐防变宣传教育,权力运行监控管理,源头治理预防制度执行,纠风治乱长效机制,从严治腐惩戒办法以及组织保障是否形成,找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深刻分析原因,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条缺条补”、“块缺块补”的要求,及时整改落实。并于20xx年6月25日前形成自查报告上报镇党委。

(六)廉政风险监管阶段(20xx年7月开始)

   根据权利运行的风险内容和不同等级,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落实防控管理责任和监管责任,作廉政承诺。

1、对审定为“a级风险”的,在单位分管领导直接管理的基础上,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由乡镇分管领导负责监管;对审定为“c级风险”的,由股室负责同志直接管理和负责。村(居)的“a级风险”除按规定程序监管的基础上,还必须接受上级党政班子领导的监管,其余自行防控管理监管。但《xx区部门(单位)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监管汇总登记表》(附件5),将乡镇街道党政班子的风险监管登记情况于20xx年6月8日前上报镇党委。

   以上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第一循环阶段工作,目标任务完成后,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转为常规工作,每年初作出安排部署。

2、工作要求: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是预防腐败的一项新工作,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列为“一把手”工程,定期听取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纳入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内容,对因查找风险点走过场、制度措施不到位,导致腐败问题发生,或发现有隐瞒、规避廉政风险点的,要按照责任追究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员和领导的责任。

第三阶段: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基本框架

(20xx年7月1日至20xx年8月31日)

(一)构建拒腐防变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机制

   重点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教育,党风党纪专题教育,勤劳典型示范教育、案例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分层次教育和廉政建设,健全廉政教育预警和责任机制。

   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结合“创优争先”在全镇广泛开展“争创勤廉双优组织”,争做“争创勤廉双优干部”创建活动,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城乡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以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村居“两委”主要负责人、机关内设机构和基层站所负责人为重点对象,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党纪法规教育。要把涉及土地、矿产资源、集体经济管理、社会保障、换届选举、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纳入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科学制定培训规划、抓好党员干部培训工作。积极运用示范教育、警示教育、主题教育等多种形式,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实效。全面推行县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给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村“两委”负责人上廉政党课、剖析典型案例、个别交心谈心的做法,完善城乡基层党员干部日常教育机制。

2、推进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认真落实xx区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依托城乡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室、农家文化大院、城镇小区等,加强农村、社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阐乐见的廉政文艺活动。抓好重大廉政文化多种建设,打造有影响力的城市农村廉政文化品牌,唱响反腐倡廉主旋律。

3、加强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结合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落实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关于深化“勤廉双优”争创活动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意见》(川纪发[20xx]23号),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完善勤廉考核评价机制,培养先进典型,将“勤廉双优”争创活动作为城乡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载体,常抓不懈。完善基层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切实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等制度,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深入开展基层站所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促进基层站所改进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扎实推进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点建设,积极推行民事代办、民情代诉等做法,健全服务群众机制。

4、完善城乡基层干部激励保障制度。加强基层干部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要完善乡镇、街道领导干部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健全村(居)干部考核评价办法,积极引入社会评价机制,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基层干部评优评先、选拨任用的重要依据。实行干部任期目标承诺制,落实“一定三有”(定职责目标,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制度。健全从优秀村(居)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拨乡镇领导干部制度,调动城乡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构建权力运行廉政风险监控机制

   重点建立健全服务科学发展的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确保政令畅通。

   认真落实党内监督制度,健全和完善信访提醒、信访质询、诫勉谈话、廉情分析、督查反馈,“勤廉双诺双述双评”和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全面实施部门、村(居)、社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建设,提高廉政风险防控水平;完善镇、村(居)、社单位的党务、政务、村务、财务等公开制度,支持和引导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切实把干部的用权行为置于党员群众监督之下。

5、建立健全基层党员干部监督管理制度。按照“六要六不要”和“十不准”的要求,分层次制定乡镇领导干部、机关干部和村居“两委”干部行为规范。全面推行“勤廉双诺双述双评”制度,组织基层干部按照勤廉承诺定期开展“述勤述廉”,接受村(居)民询问质询和民主评议。积极推行城乡基层廉情分析制度,对党员干部勤政廉洁情况进行动态监督。认真落实城乡基层党组织生活会、干部任前廉政谈话、日常提醒谈话、诫勉谈话等监督制度,对城乡基层党员干部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

6、建立健全城乡基层民主决策制度。制定乡镇党委、政府议事规则,规范乡镇党委、政府议事范围和决策程序,提高乡镇科学决策水平。健全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人事任免、大额度资金使用集体研究制度,推行社会公示、听证和决策反馈纠偏制度。建立健全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等村(居)民议事机构运行机制,认真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展和完善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的意见》(川委办[20xx]4号),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规范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程序。

7、建立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推行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的要求,把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及为民服务事项纳入流程化管理。认真梳理应纳入流程化管理的事项,科学设计流程,统一制作流程图,督促村级组织按照规范流程管理村级事务,并接受群众监督。

8、完善乡镇政务、村(居)务、基层党务公开制度。切实抓好乡镇政务公开目录编制和执行工作,建立完善公开制度,坚持定期公开、建立村务民主管理信息平台等做法,让农民群众看得懂、看得清。扎实推进城乡基层党务公开工作,明确公开内容,灵活公开方式,增强公开实效。加强对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农村基层党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办法,着力推进乡镇政务、村务、农村基层党务公开规范化、程序化和常态化。

9、建立村监督委员会制度。认真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依法建立村监督委员会,完善村级治理机制。保障村监督委员会依法履行监督职能。

10、建立基层党员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大对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同步经济责任审计力度。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建立和完善村“两委”负责人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充分发挥党内、人大监督、司法监督等监督主体的作用,加大权力监督力度。

(三)构建源头治理改革作出创新机制

11、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乡财县管、“收支两条线”等制度,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建立财力向农村基层倾斜的机制,提高基层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完善乡镇财政职能,推进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完善乡镇、村债务化解机制,防止乡镇、村居新增债务。

12、加强农村及社区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强化村居集体“三资”监管。乡镇要确定委托服务机构,完善村级财务管理、财务预决算、票据使用、档案管理和“三资”管理等配套流程制度,全面推行村居集体资产公开承包、租赁出让等资产管理制度。

13、深化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体制改革。建立完善涉农建设项目立项、审批、资金预决算等制度,规范支农资金管理和分配流程,加大对支农资金整合使用力度,提高资金效益,降低监管成本。积极探索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严格实行强农惠农资金“一卡通”发放方式,确保强农惠农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

14、改革城乡基层干部选拨任用制度。加大从城乡基层选人用人制度改革力度,规范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程序,全面推行村(居)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和村(居)民委员会成员直接选举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要围绕实现用制度管事管人,继续深化落实行政管理,干部人事、财政金融、司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举措,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三重一大”决策和政府投融资建设项目监督等制度创新,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完善领导干部廉洁从政配套的规范和制度,健全中介结构和行业自律等方面制度,不断拓展有效预防腐败的工作领域。

(四)构建纠风治乱维护民利机制

15、加强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要围绕农业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村土地政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村社会事业支持等政策落实及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健全相关制度,堵塞管理漏洞,切实保证中央和省、市、区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惠及农民群众。

16、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切实规范农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筹资筹劳、涉农行政事业收费、经营性服务收费及其他由农民承担的费用和劳务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涉农收费文件审核备案制、涉农收费价格公示制等制度。加强农民负担监测,定期分析农民负担状况,切实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切实加强对农资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和哄抬农资价格等坑农行为。

17、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认真执行农村土地承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加大土地执法监察力度,坚决纠正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问题。规范征地程序和补偿标准,严格征地管理,全面落实农村集体土地补偿专户管理、专帐核算、专项审计和公开制度。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劳动力转移和社会保障等政策。规范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切实解决征地拆迁过程中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问题,积极化解不稳定因素。对违反土地管理政策规定的行为,要严肃查处,确保中央和省、市、区土地管理政策措施有效落实。

18、加强城乡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切实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市居民社会养老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救灾救济等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完善基金监管制度,规范参合农民医药费报帐结算流程,切实保障参保人利益。核查和审批制度,加强动态监管。

要围绕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建立健全改进机关作用,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制度;推行“三资”管理新机制,健全防治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信访核查、监督检查、专项治理、群众评议和责任追究规定,健全群众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以反腐倡廉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让人民群众共享党风廉政建设成果。

(五)构建从严治腐惩戒机制

19、切实加强城乡基层信访工作。切实加强城乡基层信访工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信访监督网络。落实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定期下访、信访预测预警等制度,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建立群众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机制,镇、村居两级要按月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分类登记、建立台帐、实行季报制度。坚持实行领导包案、群众信访限时办结和实名举报奖励等制度,认真解决农民群众合理诉求,妥善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20、坚决查处发生在基层群众身边的违纪违法案件。切实加强基层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工作。重点查处基层干部贪污挪用、骗取套取、截留抵扣强农惠农资金和征地补偿费的案件,侵占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案件,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加重群众负担的恶性案件,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在选举中拉票、贿选等严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

21、发挥查办案件治本功能。要建立违纪违法案件剖析制度,通过深入剖析,认真查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健全监管制度。要建立重大典型案件通报制度,并制作典型案件专题教育片,对基层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充分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和综合效应。

要围绕提高及时揭露、发现和惩处腐败的能力,建立廉政风险点排查分析,廉情预警和反腐倡廉信息共享机制,健全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建立跨部门信访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强反腐倡廉舆情网络信息的收集研判和处置,完善案件查办组织协调,协作配合和督办机制。及时有力查处腐败案件,切实发挥办案的治本作用。

第四阶段:总结评估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建设(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9月30日)

(一)坚持自查自评

   梳理以反腐倡廉各项制度的完善和执行为核心内容的考核标准,认真开展自查自评工作,提出问题,限期整改。

(二)坚持考核导向

   结合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区目标考核等一同推进惩防体系的考核评估工作,建立台帐和清单,要善于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督促整改、严格考核,形成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的循环机制,确保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3、坚持总结提高

   镇党委、纪委将对构建情况组织开展检查考核,认真总结各部门、单位、村(居)构建工作,结合我镇实际,不断修订完善,充实提高。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

   各部门、各单位、村(居)两委、要严格落实责任制,切实做到“一把手”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形成齐抓共管惩防体系建设的良好局面。

(二)明确责任

   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着重围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和社会各界参与反腐倡廉等方面,创造性推进制度建设,努力提高惩防体系建设成效。

(三)加强督查

   各部门、各单位、村(居)两委要落实工作情况,定期报告制度,镇党委、政府、镇纪委将定期督促检查,考核评估,考核结果作为先进单位评选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推进创新

农村财务风险防控点篇4

内部控制提到企业实现商业目的并且风险预防,通过一系列的相关系统的发展和实施,经营括动,风险控制管理行为是内部自动调整,制约,监督手段将军。保证合理的业务管理的有效的内部控制,好发展。财政部门是高债务,高风险。介入大范围,强相互作用,敏感产业,风险更不是完全财务会计控制、它的意思和责任的一个方面给富有。内部控制是之后实现他们的商业目的农村信用合作社,通过一系列的系统的发展和实施、做法和方法在风险预防前和控制和监督。

1.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信用长期是过份权力集中内,而且缺乏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腐败、盗用和经理其他违法行为不可能在时间找到,严重损坏国家和信贷协会的兴趣。那里跟随建立了规则并且没有观察不受惩罚现象在一些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盛产。这不仅影响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事务正常品行和面对更加巨大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是控制他们的经营活动的现代财政企业,管理,为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工具是收集,评估证据和确定为审计目标程序的主要依据。内部控制制度的好掌握,管理是不仅有利加强内部管理,而且提高内部审计的相关性和有效率工作。

2.有利于提高会计质量信息

作为管理和归属的分离的财产,因此经营有利于目标的信贷协会与它的所有者不是一致的。经理集中于帐户信息根据他们的业绩目标,并且个人利益,名誉作用,在没有一个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时,操作员供给帐户信息的所有者也许被变形。同时,操作员与债权人目标的兴趣是不一致的,在内部帐户信息不完美的系统债权人的可能是错误的。所以,建立和改进内部控制制度改进资信调查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3.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经济改革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因为在经济好处不是非常深的。然而,市场竞争,经济效率是钥匙对生存,并且决定的因素的发展,缺乏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无疑将导致重大经济损失。所以,加强农村信用合作社内部控制制度,农村信用合作社保证合理的操作和提升它的科学管理系统、标准化和企业法制系统和卫兵反对财政风险,改进操作的效率,是农村信用合作社迫切需求的改革和发展的当前形势

二、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1.微弱的内部控制的依据,缺乏风险预防的了悟。有些文化水平和专家质量,章程,专业道德,法律了悟,了悟感觉的基层农村信用合作社、经理和实习者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不到位,一部分的农村信用合作社,也经理”束缚手和脚的“内部控制的存在,不有助于改进表面理解的效率;开发的对内部控制的一些理解成各种各样的规则和章程,捆绑,建立在数额的新的系统工作对内部控制的创立的族聚,片面,内部控制制度没有通过整体业务管理真正地跑,广泛由糙,一些未跟随。非法操作,内部控制制度仅只名上存在,造成尽管重复的禁止的非法行为。

2.内部控制制度和防止低容量。多年来,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波浪的漂流。大多数内部控制制度从农业中国银行被继承,明显地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并且“分离”农业中国银行的和尽管一些内部控制制度发展,而且跟随案件到奔跑,应急措施,不从预防和业务发展整体方面,公式化具体运作程序和实施措施系统,在系统的操作性能有运作程序和管理实践,经营活动不是不同的,不同。缺乏内部控制相对独立和当局和监督,暴露问题不充分地演讲问题疲劳。

3.内部控制的微弱的实施,恶劣的监督。有些基层相信合作社,在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在企业责备,相互抑制系统之内真正地没执行,那里是不跟随的章节,不规则性的问题发生了。在系统“重要,做的未成年人,不繁忙的”问题,未根本地解决讲。有些系统是作为恶劣的监督,实施脾气随和通过行动,坚硬系统的形成,软件实施。特殊信贷管理,“三检查”系统一个仅仅形式,人的贷款,联系的发展的贷款在禁止,超力借之间的发生,一部分的信用批准和借贷实际上没有真正的分离系统。仍有现象的手好信誉。在财务管理,解决,现金管理,不确实地根据章程,工作可怜的管理,缺乏必要的管理控制机制。

4.缺乏内部控制刺激。多数内部控制机制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缺乏的刺激,特别是建立的经理的一个有效的刺激性机制,守信官员和非货币的奖励的非合同的业务管理和责任明显,有事故,风险,需要扣除薪水在赏金并且达到结果。做大规模,但是没增加的收入,没介绍薪水系统的合股商业银行,因此经理和雇员没有动员热情和创造性。

三、加强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建设的几点建议

1.农村信用制度的创立在报道信用危险、市场风险、流动资产风险、操作的风险和风险连续监视的其他类型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和模型的风险管理系统开发和应用的事务的。全面,系统的政策、系统和运作程序,维护在整体系统操作的标准和工作要求的团结,避免系统和管理Yingxiang的变动它的连续性和稳定。会计是为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操作的依据,防止会计风险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加强重要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筑。起作用真正的地农村信用合作社做“三农村”服务工作的一个好工作,我们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加强监督机制和提高管理级别。要建立风险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制度真实地集成农村信用合作社工作,做它一个每日惯例。

农村财务风险防控点篇5

一、引言

农村商业银行是由辖区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地方金融机构。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银行就将其农村地区的网点改为信用合作社,这种由农民入股组成,实行入股社员民主管理的金融机构便是农村商业银行最早的形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居民人均收入的大幅提高,居民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而我国农村地区长期形成的金融体系单一化和不成熟都促使农村金融网络的不断补充和完善,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坚力量的农村商业银行则更需要加强管理以满足农村经济、金融的发展需要(靳纯平,2013)。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款、贷款以及支付结算业务获取收益,实现利润的金融机构。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票据贴现等,因此发放贷款是银行一项非常重要的业务。虽然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务也不断更新和拓展,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发放贷款赚取利息仍然是其一项主要业务收入(张阳希,2013)。然而,发放贷款具有与其他经营业务不同的风险特征,主要表现在银行贷款将面临不能预期的风险引起的贷款本金和利息不能收回的情况,而这种风险主要来源于贷款对象未来期间能否赚取足额的资金以偿还银行贷款,银行不能直接对贷款对象的经营风险实施干预,只能通过事前预测和事中监督来判断风险和降低风险。

本文以江西省安义农村商业银行为例,分析农村商业银行在贷款业务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客户对象所需承担的风险以及如何针对客户类别进行风险控制。

二、安义农村商业银行简介

安义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安义农商行”)是在原安义县农村信用合作社基础上改制成立的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于2005年1月18日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开业,是江西省首批成立的农村商业银行。安义农商行一直以占全县金融机构30%左右的资金来源,发放了占全县40%左右的贷款、60%多的工业园区企业贷款、80%多的全民创业贷款、90%多的农业贷款及98%的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在安义县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表1可以发现,除了县城所在地龙津镇国有四大银行网点较多外,全县范围内,安义农商行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并且发挥了服务农村的作用,即在每个乡镇都有其营业网点。另外,该行网点分布对于促进自身发展也有明显优势。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民长期将农村合作社当成他们自己的银行,合作社发展到今天的农村合作银行,农民群众仍然对其具有很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因而具有很强的存贷款粘性(即长期的业务往来,农民没有意识和意愿转向其他商业银行存贷款),农民的这一特性使得农村商业银行能够较其他银行更容易在农村扎根和拓展业务。因此,安义农商行在全县各乡镇的布局能够很好地展开其日常业务。

三、安义农商行营业模式

安义农商行作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其股份主要来源于少数法人股东,同时向外部吸收少量自然人股份和内部职工股份。银行作为存贷款方的金融媒介,虽然可以经营多种组合投资来增强盈利水平,然而,作为土生土长在农村的农商银行却业务较为单一,赚取存贷款利息差成为其主要赢利模式。同时,农商银行又具有与其他银行不同的存款对象和贷款对象,从而造成其区别于其他银行不同的业务特征和贷款风险。通过了解其具体的存款来源能够更好地了解长期存款与短期存款占银行资金比重,而通过了解贷款对象则能够更好地了解贷款风险类别,以下便是其主要的资金来源与贷款对象。

(一)资金来源

1.村镇居民存款。作为村镇地区的金融机构,安义农商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本乡镇的居民存款。农村地区,农村信用社成为农民存贷款的主要来源,农民的意识中将农村信用社当成他们自己的银行,因而形成了长期的业务往来。尤其是20世纪末安义县出现的外出从事建材生意的热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将其外出务工、经商所得存入安义农商行,由于农民的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较差,从而大部分农民年复一年将全年的收入存于银行,该部分资金具有长期性特点,从而保障了贷款支出。

2.乡村级政府财政存款和事业单位存款。由于乡镇一级仅有安义农商行设置了营业网点,为了存取方便,政府及事业单位资金主要存放于所在地农商银行。虽然该部分资金经常发生频繁存取,但是仍然存在最低存款水平线,或者存在区间性定期存款,为银行资金放贷提供了暂时性资金缓冲。

3.支农扶持资金。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提供了大量资金扶持。该部分资金自上而下划拨过程中最终由乡级政府存于农商银行,再进行具体分发。而安义县大量农村劳动力在外务工,虽然政府通过农商银行将资金转入了农民个人户头,但是该部分资金仍然存放于银行,只有小部分资金被在家务农的居民提现。因此,该部分资金也成为农商银行的放款资金来源。

(二)贷款对象

1.外出办厂的农民企业家。安义县自20世纪90年代部分农民外出做建材生意以来,积聚了数额不菲的财富,少部分人因此而开始建厂进行建材产品加工和销售业务,由于个人资金不能完全满足其业务需要,长期以来形成的国有银行高门槛放贷条件限制了农民企业家的贷款途径。另外,农民企业家关系网的简陋导致从户籍所在地的农商银行大额贷款成为其主要的外部债务资金来源。该部分农民企业家贷款呈现出集中性贷款的特点,即每年春节期间企业家向银行大量贷款以保障本年度经营发展所需资金。

2.本地办厂的农民企业家。前述安义县经济发展过程中引起的众多实力雄厚的农民企业家外出办厂。同时,安义县政府近年来实施了多项招商引资举措,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本地及外地企业家在本地办厂以振兴当地经济,许多企业家不断将向外投资转向在本地办厂,而业务面向全国。该部分企业家也将依靠安义银行资金放贷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3.农户小额贷款。安义农商行作为农村商业银行,其建立初衷是为了满足本地农户贷款需求,保障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向银行贷款的数量将越来越少,但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依然有一部分农民群众需要依靠银行贷款保障其生产生活。因此,部分农户由于资金短缺也会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数额在几百到上千不等。

四、安义农商行贷款风险类别

(一)空间差造成放贷银行对资金放贷对象难以把控所引起的风险

伴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农民企业家。20世纪90年代末安义人民走出安义在全国各地做起建材生意,带动了全县经济飞速发展,外出经商的浪潮激起许多农民企业家在外地办厂,这些企业在经商所在地很难向银行贷款,基本上都依靠在安义农商行贷款,将资金用于外地投资。这就造成贷款银行与贷款对象经营地存在空间差,银行放贷具有很大的风险。虽然银行可以考察贷前信用、贷方历史贷款记录以及贷方现有经济状况,但由于贷款收益及本金收益依靠贷方未来的财务状况,银行很难通过监督贷款对象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来防范危险,因此该类贷款具有较强的风险。

(二)政府扶持企业引起的银行贷款风险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行政手段对银行的干预较频繁,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不惜以行政命令手段要求银行向特定企业或投资者提供贷款。然而,这种不完全依靠银行风险防控的放贷方式难免加大银行贷款风险。随着安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大批外地以及本地的企业家在安义开厂经营,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必然也要给投资商提供便利的贷款渠道,这样有可能造成少部分不良资产占较大比重的企业或者资不抵债的企业向银行恶意贷款,而银行迫于政府压力不得不承担该类贷款所引起的贷款风险。

(三)小额贷款中的农户到期无力还款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促进农民增收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农民走上了小康之路,而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一部分农民处在贫困状态,这部分群众需要依靠银行贷款来保障其生产生活(张晓玫、钟祯,2013)。安义农商行每年都要对农民生产资金进行放贷。这些农民大部分为家庭困难、不能够依靠自身或者其他亲戚朋友解决日常生活的人。因此,每年年初向银行借款以按时按量做好农忙工作,待到农作物销售之后将资金归还银行。这类贷款的收回依靠的是农民当年度的好收成,难以依靠事前预测来判断贷款收回可能性。

五、农村商业银行风险防控措施

以上分析了安义农商行贷款过程中的主要风险类别,不同贷款方引起的风险高低和风险管控难度具有其差异性。以下针对不同贷款风险特征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一)针对外出办厂经商的农民企业家的贷款风险防控

由于该部分资金需求方其实际经营地并不在本地,银行不能够通过适时监督作出风险防范,良好的风险预测和控制便成为保障贷款收回的重要途径。因此,一方面要在农民企业家提出贷款申请后,对其财产状况进行详细调查,针对其业务特征和经商所在地聘请专业人员对其经营发展潜力作评估,以预测的方式判断其未来资金收回可能性;另一方面,农民企业家作为本地居民,银行可以要求其提供贷款抵押或者保证人,抵押必须达到贷款条件,保证人应该具有一定的财产实力以保障贷款人不能足额还款时承担保证责任。

(二)针对本地办厂的农民企业家的贷款风险防控

该部分企业家在其经营过程中需要向银行贷款以满足其日常经营所需资金。在一般情况下,银行能够做好对其经营过程中的风险识别,也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损失。这些途径主要包括事前实地调查和事中做好监督。银行真正难以控制的是在企业发展不利的情况下,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干预银行贷款。此时银行已不能单纯地依靠对贷款对象进行资产审查确定是否贷款。银行一方面应该不断健全内部放贷制度,加强与政府沟通,以减少在不利情况下的贷款支出;另一方面也可以要求贷款方提供保证人或者政府为贷款方寻求保证人的方式减少贷款风险。

(三)针对农户小额贷款的贷款风险防控

通常向银行贷款的农户财产实力较弱,难以依靠自身财产满足生产经营。此时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中坚力量,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向该部分农户提供贷款。事前预测和财产审查不能作为贷款发放的考核指标。即使农户出现到期不能还款的情况,银行也不能依靠强制措施用农户其他生活必备财产偿债。此时一方面需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更好地促进困难农户的增产增收、拓宽农户增收渠道,保障银行按期收回贷款;另一方面,银行可以要求农户依靠亲戚朋友的保证来借款。农村地区姻亲关系浓厚,亲朋之间的关系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证农户贷款。

农村财务风险防控点篇6

关键词:财务;风险

一、农村财务风险隐患

一是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不强。由于一些条件限制,农村财务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等不足。甚至一些地方还存在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村书记、主任、会计、出纳一人兼。农村作为一级村民自治组织,专业人员缺乏是一大弊端,即使现在正在从业的财务人员大多数没有受过正规系统的会计教育,并且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他们中有大多数人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因此在账务处理时难免不够规范、专业。

二是缺乏相应的培训与监管措施。一般的村级财务人员很少参加正规的财务培训,很多地方县镇两级也没有建立针对村级财务人员的长效培训机制。因此村级财务人员包括村两委干部对国家的大政方针及有关的财经法规都没有系统的了解掌握。普遍缺乏相应法律和风险防控意识。即使有他们中有些人员在以前系统学习过财经知识,但是后续培训跟不上,不能适应新的业务发展和财务管理需要。账务处理时,随意、拖沓,不规范,不严谨。虽然很多地方在镇一级设有类似经统审计站之类的机构,以帮助村里建账、下账、审账,但是往往流于形式,相关的财经法纪没有得到严格执行。甚至有些村长期不下账、挂账、村干部挎兜账,致使的风险存在,近年来发生的小官巨腐现象充分说明当下村级财务监管方面的问题。

三是经费得不到保障。上级财政对村级的投入明显偏低,而很多村集体又没有什么收入。因此现在我国大部分农村,村办公经费相对缺乏,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得不到保障,有些地方甚至还存在村干部长期出义务工的现象,同时村干部的风险和自律意识以及职业道德还没有提高到很高的水平。因此经常会有隐匿、截留收入,虚列支出及乱收费、乱罚款和应列入收入不予入账等形式出现。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村级的财务风险。

二、如何控制和防范村级财务风险呢,个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对村级的人才支持和财政对村级的投入力度,首先对村级的办公经费上级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以保证他们办公所必需的经费和相关人员的基本待遇。近年来虽然有大批的大学生村官和“三支一扶”人才被选派到了农村,但往往这些人在村里扎不下根,留不住,从长远来看,还要依仗当地的人才资源。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的推出一些适合当地的人才培养机制,增加自身的造血功能;也要推出一些措施吸引外地人才回乡就业、创业,充实壮大村两委,让一批年纪轻、学历高,能干事的人才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对于一些已经加入到其中的人员,要采取措施让他们稳定下来。

二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1.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思想认识教育培训,提高风险防范的紧迫意识。财务人员和村两委干部要有足够的认识:农村财务工作存在很高的风险隐患,只有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扎实做好财务工作,才能防范风险。账务处理一定要合规合法,及时、完整。坚绝杜绝虚账、假账。2.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财务行为的基础,是实现财务管理的重要保证。要加强以廉洁自律、坚持原则、客观公正、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参与管理、提高技能、强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会计职业道德培训。财务工作人员要自觉提高法纪意识、廉政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知道什么可什么不可为,做到自尊、自爱、自警、自省,时时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遵循会计准则,确保财务工作的公正性和公允性,降低财务风险。财务人员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是强化监督与授权。要加强镇经管站与审计所的责任职能。经管站对村级账务实行代管,对各村(社区)实行集体资金统一管理,分村核算,专款专用。各村发生的集体收入必须在3日内全额缴存“镇(乡)中心”非预算单位分账户,严禁坐收坐支、超期留存或私自存入定点以外的其他银行;代管资金提取时由村(社区)填写请款单,村主要负责人签字后按程序提取使用。(1)请款金额在1000元以下的日常开支由经管站长签批;1000-5000元的由管理区及包片领导把关签批;5000元以上大额资金由镇(乡)主要领导签批,中心要每月上报汇总情况。确保代管资金使用规范。

四加强和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账务公开制度。按照“全覆盖、严审计,重监督、促规范”的原则,对党组书记、村委会主任等村两委干部要在届中和届末以及每年进行一次经济责任审计,广泛听取村民和财务监督机构成员的意见,并将审计结果及时公开,凡是不按规定记账、审计的要对相关责任人由组织和纪委进行诫勉谈话。审计重点主要包括经济责任目标是否按计划完成;账务管理、资产管理和民主理财等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有无侵占、挪用、私分集体资金和私设“账外账”或“小金库”等问题;是否存在收支不实或资产不实等问题;有无侵占、挪用、平调集体资产和长期占用集体资金的问题。是否存在未按民主程度,私下交易变卖土地等问题;集体企业改制、撤村建社区和并村过程中,有无非法转让、转卖和侵吞集体资产的行为等;村(社区居民)委员会举债是否经村(居民)代表大会讨论,按规定的程序办理,是否存在以兴办公益事业为由擅自高息借款;“四茺”等资源型资产的发包是否采取招标、拍卖、租赁、参股和公开协商等方式,是否签订规范的承包合同;村级基建工程建设是否公开招标,有无“人情”承包和“以权”承包等情况。探索推行村级财务会计电算化管理,用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按照群众关注什么,就公开什么,及时公开“一事一议”项目、低保扶贫等资金项目及财务收支项目,接受群众监督,推行“阳光村务”及“阳光财务”以进一步促进村级财务的规范。

参考文献:

[1]刘玉河,2005(19):128-128农村财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经济论坛.

农村财务风险防控点篇7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

金融体制的改革进程不断推进,金融行业内的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风险有所加剧。此背景下的农村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应结合风险管控等重点,强化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有针对性地改进农村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发挥会计工作的优势,提高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综合成效。

一、农村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农村商业银行中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是一种保护资产安全和完整性的重要举措,内部会计控制通过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信息管理有效性,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内容,贯彻和执行单位的经营管理方针政策,以提高经营管理的绩效为目的,降低单位可能面临的风险问题,结合这一目标,制定有效的控制方案,落实相应的控制方法与措施。商业银行中,会计部门是基础性的职能部门,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同样作为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程序,是保障商业银行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管控商业银行经營风险、降低风险发生概率的首要防线[1]。

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由会计部门的人员展开,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建立起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覆盖业务操作全过程,保证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科学性和严密性。结合金融行业业务创新的发展需求,以及农村商业银行业务开展现状,有针对性地落实内部会计控制的相关措施,以此适应时展下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提出的新要求。积极适应信息化、电算化商业银行会计工作需求,保证农村商业银行职责的顺利履行和各项工作的稳定开展。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对于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开展和处理起着保障作用,操作规程的运行更加规范、更严密,能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问题,避免发生严重的风险事故。商业银行中会计业务作为基础性的事务工作,将其贯穿到银行的经营和管理活动全过程当中,反映在会计账目中,通过会计核算,将银行的经营风险体现在会计核算的结果中,以此制定相应的金融风险防范措施。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有效性,推进商业银行的改革进程,贯彻和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因此商业银行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应严格履行相应的职责,保证商业银行的稳定运行,推进商业银行更长足的建设与发展[2]。

二、农村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意识不足

内部会计控制在农村商业银行中作为重点环节,应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强化人员的内控意识,但是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中普遍存在内控意识不足的问题。工作人员缺少对内部会计控制工作重要性的明确认知,会计风险意识淡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层、会计人员等,在针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理解和认知方面不全面、不深刻,将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仅限于简单的汇总会计工作制度和业务规章制度方面,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流于形式表面。在具体的内部会计控制执行中,难以真正将有效的措施落实到位,此类认知偏差导致商业银行将发展重点落实在扩大规模和发展业务方面,而忽视了内部管理工作。对于内部会计控制缺少有效的措施,没有将内控措施落实到实际,留下了安全隐患,导致商业银行的内部会计控制效率被削弱,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着不可避免的会计风险[3]。

(二)监督制度不完善

制度是保障一个单位各项工作稳定运行和顺利实施的重点要素,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目前在监督制度的建设方面尚未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操作性不足,降低了农村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效率。之所以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操作性不足、制度不完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会计标准不统一导致的,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发展现状缺少统一的借鉴和标准,只能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发展现状对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制定,甚至忽视了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监督制度的重要性,出现了制度空白。落实到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操作性不足,导致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缺少有力的依据,难以根据法律制度制定有关会计内部控制监督的完善制度,出现了内部控制与监管制度不匹配的问题。缺少系统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针对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的监督管理措施落实到实际的过程阻碍重重[4]。

(三)监督方法落后

农村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会计内部监督方法有效性决定的,会计内部监督方法落后是农村地区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包括监管的方式方法落后、不符合商业银行的现代化发展需求。商业银行性质较为特殊,在会计内部工作中仍存在传统的工作方法和习惯,在法律法规跟不上金融市场发展的形势背景下,导致商业银行在会计内部监督中仍旧采取传统落后的监督方法,难以满足时展下商业银行的发展需求。很多农村商业银行仍采取事后监督和事后审计的模式,针对监督和审计工作各项内容进行事后管控,却忽视了事前和事中管控的重要性,缺少事前、事中监督和审计的有效手段,增加了发生风险问题的几率,前瞻性不足。采取落后的银行资金监督方法,仅对资金流向领域进行监督,缺少对资金流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导致资金流动过程中增加隐患问题的风险几率。即使出现了安全隐患也很难被察觉,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监督方法落后,再受到监督人员主观态度以及客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监督结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不足。不仅如此,信息化时代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应紧跟时展的步伐,加强对先进技术的运用,但是在农村地区的商业银行中,先进的信息化软件和管理系统应用效率有限,导致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方法有效性难以得到提高,限制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5]。

(四)内控效率低下

内控效率低下是商业银行发展中亟待改进的一大问题,受到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以及专业能力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内部会计控制效率达不到理想的目标。这是因为财务人员缺少会计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意识、缺少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全程参与等因素导致的。部分员工的价值观念出现了扭曲,甚至冒着触犯法律的风险,利用职务便利犯罪。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及法律意识有待提升,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低下,严重限制了农村商业银行发展[6]。

三、农村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优化策略

(一)强化内控意识

结合商业银行中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首先要在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大环境方面进行改善,强化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对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重要性的深刻认知,避免出现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问题,有效规避和防控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会计风险。尤其是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商业银行金融案件,究其根本,均是由于商业银行缺少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导致的。商业银行的风险意识淡薄,针对金融管理和会计内部控制重视不足,导致银行面临严重的损失风险,给不法分子留下获取不当利益的机会,对于银行的社会名誉也形成了极大的损害。为此,农村商业银行必须要从风险意识方面进行强化,提高对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重要性的明确认知,最大限度地规避会计风险问题,提高对会计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应从自身着手,改变原有的陈旧、落后思想观念,积极地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成功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经验和方法,加强对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深入研究和优化。发挥出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职能作用和优势,建立起完善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强化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和会计内部控制意识,将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措施贯彻和落实到实际的商业银行各项活动中,提高对风险的防范力和管控力。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纳入商业银行的重大事项中,利用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积极作用,建立起长期的会计内部控制效应,落实责任机制,將职责落实到个人,使财务人员能够强化自身的职能观念和使命感,让商业银行的会计内部控制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对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预防和控制的有效性[7]。

(二)加强内审监督

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的审计监督力度,是优化农村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有效措施之一,内部审计和监督部门要发挥审计部门内审和监督作用,建立起完善的内审制度和审计体系,使商业银行能够在明确的职能部门划分下,由专门的岗位人员负责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进行综合的管理和评价,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针对经营风险,强化防范力度,落实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措施,通过强化审计和监督工作,能够使商业银行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致力于提高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良好的农村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有效性。结合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和落实,以及制度最终的评判,建立起完整的系统,将农村商业银行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落到实际,加强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利用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积极作用,强化监督职能,使内部审计和监督效率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强化,提高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综合成效。并始终强调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权威性、独立性,打破原有的合规性监督工作模式,转变到风险性监督和风险性防控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模式中,对业务核算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保证业务核算合法、合规。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并落实到实际的各项工作中,结合事前审查与事中控制,做好事后的监督和反馈,建立起完善的审计体系,强调监督和检查人员的权威性与独立性,建立起一支具备较强内控监督力量的人才队伍,持续提高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综合水平[8]。

(三)提高人员专业素质

加强人才建设、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改革和创新,针对工作人员应加强专业知识、业务技能、道德素养的培训和再教育力度。因为工作人员是执行和落实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与具体控制方法的关键,人员的执行效果是保证发挥制度作用的关键环节,因此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农村地区商业银行要积极落实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使会计人员能够不断地提升自我,加入到学习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的活动中来,促进自身业务水平、专业能力和道德素养的持续提高。组织和开展定期的培训活动,实现知识的及时更新,落实对人员的再教育,有针对性地对现有的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人员队伍落实相应的培训活动,分层次地培训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使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岗位综合能力、业务能力、法制观念、职业道德等均能够得到全面的培养,提高对操作风险的有效防范。结合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内容,对财务人员要完善培训计划的具体内容,在培训计划体系中纳入思想教育、警示教育、案例分享等相关的内容,实现规范化、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保证农村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人才队伍中每一名财务人员都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能力,知法懂法、自觉守法,强化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有效性,提升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实力,推动商业银行未来的建设与发展[9]。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也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紧跟时展的脚步,融入信息化的先进技术理念,不断提高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加强对先进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合理运用,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投入,提高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综合效率。结合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优化工作流程,强化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建立起银行信息系统,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合、处理、分析、预测,使银行业务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在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下,内部会计控制能够提高对风险的预防和管控能力,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推进农村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进程。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及时进行信息的交流,全面推进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实施[10]。

农村财务风险防控点篇8

(泌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河南驻马店463700)

摘 要:之前爆发的大规模范围的金融危机,已经对我国的实体经济有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为作为金融行业之一的农村信用社敲响了警钟。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如何提高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防范,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农村信用社现在面临的情况,从原因入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探究金融危机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从而明确加强风险防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一些应对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6-0114-02

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的实体经济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实体经济基础之上建立的金融行业,正努力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以减免风险的影响程度。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行业中的一份子,肩负着新农村建设和“三农”经济的使命,更应该借助此次金融危机,明确存在的机遇和挑战。

一、金融危机影响农村信用社的原因分析

(一)资金结构

农村信用社的性质是以“三农”经济为支撑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也就意味着它资金的主要构成来自于“三农”。在“三农”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工资存款。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主要面向“三农”,包含生产经营贷款和生活消费贷款。但是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大量在外务工的农民纷纷失业,工资收入骤降,从而造成农村信用社的资金短缺问题。同时,金融危机影响下,物价大幅度增长,更加剧了储蓄存款不足程度。而作为农村信用社主要业务之一的信贷,也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信用度大幅度下降。农村中小企业运营举步维艰,原材料价格猛涨,而销售价格却日趋低迷,企业盈利空间大幅度缩水,甚至亏损经营,从而导致企业无力还贷。同时,伴随着国家土地改革的深入,土地管理愈加严格,一些贷款的在建项目被迫停工,贷款逾期现象愈发严重。这对本来就资金流动岌岌可危的农村信用社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运行管理

农村信用社由于规模小,它的运行往往是借鉴同行业的运行模式,再结合着自身的实际情况,稍加改动,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成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风险控制系统。故而在风险的控制力度上,没有专业的风险控制模块支撑,一旦受到风险威胁,波动极大。同时在人事任免上,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不及大型商业银行,在实际的操作中可能会由于知识的限制而出现操作风险。结合着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的运行管理依旧存在着很大的漏洞,倘若金融危机对金融行业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将毫无招架之力。

二、农村信用社进行风险防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必要性

众所周知,建立在实体经济之上的虚拟经济——金融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它的这一性质决定了,金融行业除了经营信用和货币之外,也在经营着风险。由此得知,农村信用社要想正常开展业务经营,在未来的微盈利时代占据一席之地,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至关重要。因为任何形式的风险集中都可以致使一个正常运营的信用社陷入困境。农村信用社只有提高自身防范风险的能力,加强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对风险进行及时、准确的识别和控制,才能保障业务的稳健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紧迫性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限,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行业的直接影响并不是很严重,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更是微乎其微。但是我们必须引以为戒,保持警惕,做好防范工作,再遇到类似情况时不至于束手无策。追究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我们知道,之所以爆发如此惨重的危机,源于银行的信贷问题,也就是银行的风险防范失控,而农村信用社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并不是成立专门的贷款部门,而是下放到每个网点。这样做可以分散风险,但是不利于对风险的集中控制。倘若,某个网点的控制力度不够,那么将会波及其它网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也就警戒我们必须要立刻加强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防范,刻不容缓。

三、农村信用社应对风险的措施

(一)创建优良的农村信用社文化

良好的运作需要有良好的文化支撑,针对于农村信用社而言,加强文化构筑,从员工的基本素养出发,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凝聚力,培养共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严格的职业操守,树立廉洁正气的形象,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从源头上切断由于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问题而产生风险的可能性,从而增强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防范能力。

(二)强化农村信用社的资金运营管理模式

在整个金融行业微盈利的大趋势之下,农村信用社要大力强化资金的运营管理模式,从而降低流动性风险的冲击。根据农村信用社资金的构成,我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资金管理模式的改良。首先,在资金组织方面,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金融机构的调整安排,农村信用社由原本的“服务农民的主力军”转变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性质和政治地位有所转变,这也就意味着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来源更为广泛,农村金融的准入门槛降低,这极利于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吸纳。其次,在信贷业务上,要严格把关,审时度势,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防止将贷款集中投放在高风险行业,尤其是房地产行业,从而导致“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情况出现。同时,对于已贷业务要实时监控,尤其是加大对不良贷款的盘查,避免拖延还款的现象产生,降低农村信用社资金流动的风险。

(三)提高农村信用社防范操作风险的能力

提高信用社防范操作风险的能力,首先要构建严格的规章制度。近些年来,农村信用社开设了相当数量的新业务,新业务的出现势必会暴露出新的问题,故而要加强制度的检查,针对新业务中出现的风险,及时的进行制度的调整改良,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其次要加强风险的排查力度,对于重点业务以及重点区域,展开持续有利的排查,避免发生虚构交易、虚假票据以及虚假保证金的现象。再者,农村信用社应该加强监督管理,实行问责制,在实际的业务操作中,出现问题的,追究相关责任人或负有责任的领导,进行从严问责。最后要完善农村信用社信息系统的建设,针对于操作流程进行严格的控制,从根源杜绝不合规范的操作,同时提升系统的运行速度,不断的改进完善系统的升级力度,及时发现系统漏洞,弥补漏洞。

(四)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的管理

针对于现在金融业普遍存在的信用风险,农村信用社应该加强对贷款业务的三查力度,三查即是指贷前、贷时以及贷后的跟踪检查,做好风险的预警和防范工作。

1、贷款前的调查工作。在企业或者个人申请贷款时,要做好与之相关的市场、行业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查,针对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产品的竞争力如何进行分析,同时兼顾考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财务资信状况,客观科学的对其作出评估,决定是否具备贷款资格。

2、贷款时的审查工作。在办理贷款业务时,风险管理部门要肩负起自身的责任,着重针对于是否贷款本人持有效身份证件办理相关贷款业务,申请的贷款用途是否符合贷款规定,对于出现违反以上两种情况时,农村信用社有权予以拒绝。同时重点防范各种不合法的套取贷款的行为,严把贷款时的审查关。

3、贷款后的风险管理工作。确定放贷业务之后,对于贷款的企业或法人,农村信用社要扩大相关的信息收集渠道。同时及时做好跟踪了解工作,包括贷款资金的流向,企业或个人的经营情况以及抵押资产的检查管理。倘若发现问题,要针对具体情况,及时作出处理,将小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

总而言之,金融危机为我国的金融行业敲响了警钟,农村信用社更应通过这次金融危机,结合着自身的资金构成和运行管理两方面的特点,明确金融危机对农村信用社产生影响的原因,意识到开展风险防范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接着从信用社文化、资金管理模式、操作风险防范以及信贷管理四个方面提高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提高自身的软实力和吸纳资金的能力,争取在金融行业中立足站稳,开辟自己的一番天地。

参考文献:

[1]丁述军.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的博弈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05).

[2]卢联欢.探究金融危机环境下农村信用社的风险防范措施[J].财经纵览.2012(08).

农村财务风险防控点篇9

一、必须正确理解两个重要的概念: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和风险、风险管理我国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是基于农村集体所有制而产生的一种特珠形式,它是一种经济监督,是由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部门或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审计组织,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运用审计的方法,按照规定的程序,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状况进行审查,并评价其经济责任,对审查结果作出公正结论,以达到严肃财经纪律,改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经营管理质量,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利益的目的。风险是在一定环境和期限内客观存在的,导致费用、损失与损害产生的,可以认识和控制的不确定因素,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可识别性、可控性等特点。风险的形成过程主要涉及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风险因素可分为三类:一是物理因素,是指增加风险发生机会或损失严重程度的直接条件;二是道德因素,是指由于个人不诚实或企图不良,故意使风险事件发生或扩大已发生风险事件的损失程度的因素;三是心理因素,是指由于人们主观上的疏忽或过失而导致增加风险事件的机会或扩大损失严重程度的因素。风险事故是指风险管理中直接或间接造成损失的事故,因此可以说它是损失的媒介物。损失是指非故意的,非计划的和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通常以货币单位来衡量。损失分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两种。关于风险管理,美国学者克里斯蒂认为,风险管理是企业或组织为控制偶然损失的风险,以保全所得能力和资产所做的一切努力。另外两位美国学者威廉斯和理查德•汉斯认为,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鉴定、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所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的管理方法。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一是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等环节;二是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控制和减少损失,以提高有关单位和个人的经济利益或社会效果;三是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

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风险产生的根源

(一)社会环境因素对审计风险的影响。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发展和完善的阶段,经济领域违法行为大量存在。就拿农村集体经济来说,一些村干部钻国家法律法规不完善的空子,利用各种手段违反财经法纪,侵占集体资产,造成村级集体资产损失。在执行制度方面主要表现:对财务制度、审批制度不执行或执行不严,财务会计核算不规范,现金管理混乱,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应收应付款项未及时清理,票证管理不严,工程项目不进行公开招投标,不进行定期财务公开或公开不实、财务公开监督小组不建立或形同虚设等。村党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往往不实行民主议事或个人拍板作出决定、随意支配公款如在2005年对某村查处违规资金500万元,班子成员大肆浪费集体资产。2008年对某村经济责任审计时发现村主任与出纳相勾结,挪用集体资金84万元(利用收入不入账的方法)。利用审批、租赁集体土地之机收受贿赂,对送礼者则手续批得更快,地价更便宜,位置更优越。挪用或侵吞土地补偿款进行犯罪。村干部利用职权乱收费、乱开支,巧立名目搞福利,启动工程搞暗箱操作,从中牟取私利,挪用提留款,扶贫款,私设“小金库”等屡见不鲜。有的村干部公然违反财务制度,造假发票报销,少支多报,移花接木变相开支。再者,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是除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之外的第4种审计方式,其审计的力度远不及国家和社会审计,因此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外部调查取证等有一定困难。往往被审计单位表面上欢迎,说什么还干部清白,给群众明白,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和社会的稳定。而一旦查到实质性问题时,却暗地里设置各种障碍阻挠和破坏。如审计中有个村不配合交银行流水账,提供假对账单来搪塞,不配合审计人员做外调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全面、彻底地揭示存在的问题,形成公正的审计意见,作出正确的审计结论产生审计风险也不可避免。这种审计风险因素对审计的影响是客观层面的。

(二)法律环境对审计风险形成的影响。法律法规是审计的依据。法律体系不完备或不衔接,制约着依法审计的进行,审计人员就失去统一的判断标准,增加了风险机会。我国虽在1994年出台了《审计法》,并相继地出台了一些审计方面的法规,如浙江省在2002年出台了《浙江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办法》。从我国对于审计的发展速度和广度来看,远不及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从我国国情出发,不仅加强立法、依法审计刻不容缓,而且还要继续完善,既要学习借鉴西方先进的审计成果,又要不断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审计方法。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现行的财经类法律法规不可能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新情况、新问题全部规范到位。部分法律法规也存在技术性和可操作性的缺陷,审计人员以这样的法律法规为依据进行审计,依赖其进行职业判断,这种审计风险因素对审计的影响是基础层面的,主要体现在对审计揭示的问题或观点难以作出正确处理,或不能从客观的角度分析问题。

(三)审计方法因素对审计风险形成的影响。一是审计方法模式滞后,仍停留在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阶段。尽管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家提出经济建设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国家审计署也提出“两个延伸”,即在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向经济效益审计延伸,向内部控制评价延伸,但国外已经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阶段。二是无论采用判断抽样还是统计抽样,都是根据审计人员的经验主观判断,极易遗漏重要的项目。三是审计操作不规范,如审计人员为了降低审计成本随意放弃一些自认为不必要的程序,或审计方法的选用不科学等,均可能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这种审计风险对审计的影响,可作为介于人的主观因素与审计对象客观因素的层面。

(四)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及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审计的需要。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业务能力和职业判断有很高的要求,而客观世界知识的无限性和能力与经验的累积性与审计人员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有限性形成矛盾,使审计人员难以达到审计任务所需要的理想境地。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因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的不足,造成对同类审计业务的结论不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导致审计结论的偏差;审计操作不规范、程序脱节、主观臆断、凭经验办事等增加了审计的失误率,形成审计风险。另外,审计实施过程的审计抽样、取证和报告环节,也会产生审计风险。

三、农村集体经济审计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严格依法审计。建立健全审计规范是审计机关防范审计风险的基础措施。要尽快完善和健全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法规体系,加强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减少随意性、盲目性。在审计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审计法》等法律法规,依照法律程序实施审计,逐步走向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确保审计质量,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要将审计工作全面纳入法制轨道,依法行使法律赋予的审计执法监督权,加大审计执法力度,提高审计执法水平,使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健康发展。

(二)建立完善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加强业务管理和监督是为了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明确审计责任。同时,为了防范审计风险,要建立科学、具体的审计质量控制,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引导、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起到保障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的作用。在编制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档案等环节,建立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将过去重视审计实施过程转变为重视审计的准备阶段。选择项目审计时必须有的放矢,知己知彼。例如,美国的审计很注重审计准备阶段的工作,准备阶段的工作做得相当仔细,充分考虑到了审计的实施和报告阶段以及会出现什么情况的应对措施,并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可行性研究,拿出几种方案择优选择。

农村财务风险防控点篇10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

一、我国信用社信贷风险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风险意识不强

相比于某些大型的国有银行,农村信用社的从业人员普遍存在着学历低、职称低、综合素质低的“三低”情况。在进行系统的培训时,只注重了业务能力的培养,忽略了人道德品质修养的提高;在人员考核和选拔中,只注重考核较低层次人员,而忽视了对高层管理人员的考核;很多管理制度还有待完善,例如:岗位轮换制度、岗位培训制度等。以上所述的种种因素都可能会对银行的内部管理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将阻碍信用社的发展壮大。

(二)监管措施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我国农村信用社设有监事会、董事会和社员代表大会三个机构,但是,每个机构并没有切实履行责任,没有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从而造成对内部控制监督制约的缺失。当缺乏有效的监管时,道德的约束力就显得十分脆弱,有可能会出现内部制度松弛、违规经营、,甚至会导致发生严重经济案件。

(三)内部控制制度还有待完善,制度的执行力不够

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方面,农村信用社的规章制度在数量虽然较多,但是在规定的范围方面还有所缺失,仍不够完善,还存在着某些内部控制的“盲区”。内部控制制度并没有将全部的操作环节和业务项目包括到其中,处罚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还存在缺失,而这些制度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某些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着不相匹配的问题,有些内控制度在部门间的不能够协调执行,而是存在着割裂,甚至有可能出现抵触的现象。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普遍应用于金融机构中,然而在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和控制方面,农村信用社还比较薄弱,要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的风险防范意识。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发现执行力度较弱,使内控制度成了“形式”。例如:在某些操作岗位(信贷、出纳、会计)的关键控制点的规定不能切实落实,导致出现。在信贷工作中,贷款三查制度及审贷分离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保障制度,但是,由于意识淡薄,某些信贷员营私或者某些领导私下通融,而使这些制度形如虚设,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也就谈不上制度的有效性。会计、出纳等在重要空白凭证、业务印章及临柜的人数等方面都有规章制度,并严格控制这些行为,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会由于各种因素,而导致各项制约无法有效执行。

(四)信贷风险高,不良贷款问题严重

信贷风险一般是指信贷资产在未来损失的可能性。更具体地说,由于各种因素发生变化而对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带来负面影响,导致银行信贷资产或收益发生损失并最终引起信贷资产价值甚至银行整体价值下降的可能性。我国农村信用社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导致信贷风险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尤其是不良贷款问题非常严重。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农”,主要的贷款对象就是农民,主要用途就是农业生产或者扩大生产,包括种子、农药、化肥及生产设备的购买或者发展加工业和养殖业。然而,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自然风险较大、生产周期交长、附加值较低,因此,如果出现贷款对象的农业生产无法正常运营,信用社的贷款风险就会显着增加;其次,贷款对象是农民,由于目前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综合素质不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法律意识还都有限,因此,也缺乏贷款担保的诚信度,使农村信用社在贷款回收方面也存在困难;再次,由于在农村地区实行社会保障体制后,信用社的贷款只能由其投资的农业生产来偿还,基本没有其他可以作为偿还贷款的收入来源,因此,如果由于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发生,贷款的偿还更是难上加难。

二、信贷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巴塞尔委员会在CoSo委员会上提出了银行应该完善内部控制系统的建议,同时提出银行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该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

(一)控制环境

应该加强银行的精神文化建设,注重人道德修养的提高。同时,高级管理层或者董事会应该有责任建立起银行的文化,使全体人员意识到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性,同时,了解自身在内部控制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并能有效地发挥出自身的作用。

(二)风险评估(预警)

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该能够识别风向,并能评估(预警)可能会对银行造成的风向。这种风险评估应该包括银行所可能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风险,包括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经营风险等等,有力的风险评估能够合理的、及时的抵御任何风险。

(三)控制活动

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建立适当的控制结构;明确规定各经营级别的控制活动,这些活动应当包括高层审查;对不同部门或处室活动的适当控制;检查对敞口限额的遵从情况;对违规经营的跟踪及处理情况;批准和授权制度;查证核实与对账制度。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适当分离职责;人员的安排不能发生责任冲突。

(四)信息与沟通

内部控制系统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需要覆盖银行的各方面重要业务。完善的信息系统能够达到监督评审和流畅的交流沟通的目的。信息系统需要收到有效的保护,并独立的监督评审。完善的内控系统应该有流畅的交流渠道,以保证每位工作人员深刻理解和坚持各项政策和程序,履行各自的责任,同时,保证相关信息传达到应被传达到的人员。

(五)监督评审

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评审作用,主要体现在内审上。全面和有效的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内部审计应该由经过培训的高素质人员进行,需要独立地进行内审。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监督评审的一个重要部分,应该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

三、我国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系统的构建

(一)规避信贷

风险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人,因此,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人。农村信用社防范化解信贷风险也应该“以人为本”,必须时刻注重人的发展,应该系统的、定期的、多种形式地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修养、业务能力、相关政策水平等,打造一个业务能力硬、道德品质高、法律意识强的团队。同时,可以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要将防范三种风险和强化四种意识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使工作人员牢牢的记住,运用到工作学习中,防范的“三种风险”是防范职业风险、道德风险和法纪风险;强化的“四种意识”是发展意识、经营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以整体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从根本上扼制信贷风险。此外,需要根据市场正确定位,及时转变经营理念,以防范信贷风险;打造诚信的氛围,肃清不良资产的根源,合理处置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尽最大力量挽回损失,将损失降到最低。

(二)分散信贷风险

分散信贷风险是信用社降低信贷风险的重要办法之一。分散信贷风险就是利用资产分散化的原理,将信用社贷款的对象、期限、种类分散开来,尤其要注意的是将贷款对象分散开,不能只对少数客户集中贷款。在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中已经明确规定:贷款与存款余额加发行债券余额之和的比例不得高于75%,高额贷款总额与贷款余额的比例不高于40%,对同一债务人的融资、租赁余额不得超过财务公司资本总额的15%。从这些规定中,可以看出一定要将信用社资产分散化。然而,由于业务的限制,一般贷款都会投放于一种行业,贷款的收益受行业影响非常大,这个问题已经使某些信用社的风险加大,因此,如何解决贷款集中的问题,已经是急需解决的重要的问题之一。

(三)转移信贷风险

转移风险是降低信贷风险的一种有效办法。转移贷款风险就是指信用社以某种方式,包括抵押、担保、保险等方式,将贷款的风险损失转移给他人或者其他组织来承担。农村信用社为避免风险,可在进行单笔贷款时采用财产抵押的方式转移风险。一旦企业不能还款时,信用社则可以将抵押财产收回作为贷款对象的还款。这样,贷款风险就是由贷款对象承担,也就实现到了转移风险。信用社也可以采用贷款担保的方式将风险转移给担保人。当贷款人无法按时全额偿还贷款本息时,信用社可以向担保人索取贷款,以降低信贷风险。另外,信用社也可以采用向保险公司投保的方式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当当事人无法偿还贷款时,保险公司将赔偿信用社的损失。向保险公司投保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信用社在放贷的时候直接向保险公司投保,由于保险范围的各种原因导致无法收回贷款时,保险公司负责偿还贷款本息,信用社则将贷款的追偿权交给保险公司;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贷款对象向保险公司投保,将借款人的风险转移,从而保障了贷款安全。

(四)信贷风险的预警

强大的预警机制是降低信贷风险的有效措施。信贷风险预警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采用专家判断和时间序列分析、层次分析和内部评级等方法、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早期预警,实现对风险的“防患于未然”。由于一些必要历史数据的缺乏,我国农村信用社还不能使用各国先进的内部评级模型和风险预警方法,以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我国农村信用社可以从行业风险、客户风险、组合风险预警等三个方面建立信贷风险预警体系。我国农村信用社能够建立缜密的风险监测预警的指标体系与分析方法,能全面、准确、及时、灵敏地反映风险动态变化,进行持续监控和定期评价;定期或不定期地监测分析管辖区域内的机构,包括风险状况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做成报告,综述所有已识别的缺陷或违章问题,以及时采取各种措施,降低风险。

四、加强信用社信贷风险防范系统的保障

(一)提高内控制度水设计,加强风险意识培养

提高内控制度设计水平,强化内控执行力;培养工作人员风险意识;加强会计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会计是重要的操作岗位,从某种程度说,会计部门是金融机构的第一监控部门,因此,农村信用社应该放宽财务总监或者会计主管的权利范围,以使他们充分发挥控制监督作用。

(二)完备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加强了信息化在银行管理上的应用,我国各大国有银行在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方面也较先进,但是农村信用社在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三)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我国公安机关应该加大依法打击力度,肃清不良因素,打造一个良性的经营环境。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侵占、诈骗农村信用社贷款的经济犯罪行为,应该依法积极开展追赃、追逃工作,加大这种经济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做到违法必究,一追到底。

(四)加大支持力度

由于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并且生产周期较长,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差,会导致信用社支农资金的损失率较高,因此,国家应在政策上增加财政补贴力度。各地区也应该积极与税务、工商、国土资源、房产等部门协调合作,明确有关农村信用社税费减免项目或优惠政策,并督促落实,以减少农村信用社经营成本,从而增强信用社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冯珍慧.浅议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师;2010年01期

[2]孟凡芝.浅谈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J].河北金融,2006(9)[3]王霄松;浅谈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J];黑河学刊;2006年05期

[4]周曙东,李文森.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几点思考与构想[J].金融研究,2004(11)

[5]田卫明.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模式选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熊若愚.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初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尹忠红,郝振河.浅谈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管理[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陈莹.我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信用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