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签约解决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2:01:34

电子签约解决方案篇1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电子商务示范法》和《欧盟电子签名统一框架指令》都没有对此问题给予解决。而在2003年9月欧洲议会部长委员会通过的《关于法律部门电子文件归档的建议》(RecommendationRec(2003)15onarchivingofelectronicdocumentsinthelegalsector)中,建议用可信赖保管者(trustedcustodian)代替电子签名来解决此问题。该建议的第七条“电子签名”规定:

“7.1:电子文件在归档之前受其生成机构所控制,电子文件的生成机构有责任通过认证电子签名以验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因此,档案机构无责任认证最初由致力于经电子签名认证的电子文件准备工作的各方所使用的电子签名。

7.2:如果电子文件已经按照第四条所明确的安全要求被移交给档案机构并保管,不管其最初电子签名的持续认证的可能性如何,若缺乏相反证据,归档的电子文件应该被认为是可靠的、有效的。”①

首先,此条文对电子签名及电子文件的认证责任在文件生成机构和档案机构之间进行了划分。认证责任由电子签名文件生成机构承担,例如公证人在契约归档之前,在草拟契约时就应验证各方的电子签名;考虑到电子签名长久保存的技术限制,建议档案部门没有责任来维护初始电子签名的功能。其次,此条文规定了符合安全移交和保存要求的已归档的电子文件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即使档案机构不能再验证电子签名。

2003年德国联邦司法部制定了德国民事程序法的第一修改草案,目的是把欧盟电子商务指令的第9条和欧盟电子签名指令的第5条加入德国法律。新的371a款将赋予带有合格电子签名的私人或公共电子文件与基于私人或公共的纸质文件具有同等的证据力。德国联邦汉堡州政府的档案馆也为第一修改草案递交了一份报告,提议将下列条款加入到新的371a款中:

“如果满足下列条件,关于公共的证据力的规则将适用于带有合格电子签名的公共电子文件,直到电子文件被迁移到不同技术平台或移交到公共档案馆。

1)在迁移或移交之前,根据签名法令已经进行了认证;

2)认证结果和移交证明文件已经通过检验;

3)公共档案馆已选择了适于保护电子文件免受篡改的移交和保存程序。

如果第一章中所提到的必要条件能够满足,则第437条是可适用的。”②

德国民事程序法第437条已规定了基于公共的纸质文件真实性的假设条件。

联邦德国司法部已于2004年7月28日公布了第二修改草案。但上述建议并没有被加入新的371a款。这是预料之中的,因为政府部门很少能意识到公共档案馆在司法和行政问题中的作用。而在草案的说明性附注条款中加入下面这条确实令人惊讶:

“如果已经移交到负责的公共档案馆中的电子文件需要在法律活动中作为证据,由档案法令所规定的必要保存条件是具有决定性的。如果符合必要保存条件,则第371条所准予的证据力也同等适用于电子文件”③

如果说明性附注条款仍将包含这一条,那么德国公共档案馆将在电子环境中成为可信任保管机构得到社会公认方面迈出重要的一步。

注释:

①RecommendationRec(2003)15oftheCommitteeofministersoftheCouncilofeuropetomemberstatesadoptedon9September2003onarchivingofelectronicdocumentsinthelegalsector,http://www.coe.int.

电子签约解决方案篇2

典型案例

2007年6月20日,王某出差重庆时入住某酒店。在办理入住手续时,王某持工商银行发行的牡丹白金信用卡在酒店poS终端上进行了一笔金额为5000元的预授权交易,并在预授权交易单据上签名。三天后办理结账手续时,酒店要求王某在4180元预授权确认单上签字,但王某以酒店提供的服务存在瑕疵为由与酒店产生纠纷,拒绝在预授权交易单据上签字,并且还通过电话要求工商银行拒绝支付该笔预授权款项。后因王某一直未付交易款项,酒店根据预授权交易单据和实际消费明细单据发起预授权确认交易,工商银行随即根据酒店付款请求在王某信用卡内扣收相应款项,并向酒店付款。5月,王某发现其信用卡账户被银行扣款后,遂以预授权确认交易存单上的签名非本人所为、银行向酒店付款不当为由向法院提讼,请求法院确认银行扣收其账户资金的行为无效,并要求银行返还已扣收款项、利息和罚息653元并赔偿其他相关费用和损失。被告工商银行辩称,王某在酒店确实发生了4180元消费,理应支付该笔款项;酒店可直接向银行发起完成预授权交易并要求银行付款,银行对完成预授权交易凭证上有无持卡人签名、签名的真假并无审核义务,其向酒店付款并无过错,因而要求法院驳回原告王某的诉讼请求。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王某虽因服务质量问题与酒店发生纠纷并拒绝在预授权确认交易单据上签字,但因王某已通过酒店poS终端进行预授权,且有关消费确已发生,工商银行根据酒店发起的预授权完成交易指令支付有关款项并无过错,因而判决驳回原告王某全部诉讼请求。

本案是一起因信用卡预授权业务引发的典型案例,由此引出的问题是:信用卡预授权业务一种什么交易?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及权利义务是怎样安排的?应如何防范和控制此类交易可能引发的纠纷或风险?

信用卡预授权业务

信用卡预授权业务的交易方式

信用卡预授权交易是针对酒店、汽车租赁公司或医院等类型特约商户的交易特点而专门设计的一种交易业务类型。由于此类特约商户的交易授权与资金清算不同步、预计消费金额与实际结算金额可能不一致,信用卡预授权交易通常包括预授权和预授权完成两个交易环节:预授权环节,也即信用卡持卡人在特约商户开始消费时,须在poS终端上刷卡、输入密码(如预留)和在预授权单据上签名,银行则根据预授权金额对持卡人信用卡账户资金进行冻结,其法律效果则是特约商户获得银行在预授权金额范围内无条件付款的承诺,此时特约商户系基于对银行信用的信赖为持卡人提供服务;如果发生持卡人跑单的情形,特约商户即可通过银行从持卡人账户扣收消费金额。预授权完成又称“预授权确认”,也即持卡人消费完成并确定消费金额时,已取得预授权的特约商户在预授权金额或超出预授权金额一定比例的范围内,根据持卡人实际消费金额通过poS终端或手工方式完成持卡人付款的过程;为防止持卡人跑单的情形发生,预授权完成环节无需持卡人在poS终端再次输入密码,这一做法已成为信用卡预授权业务的行业操作惯例。

预授权业务的法律关系

信用卡预授权业务涉及的持卡人、发卡银行和特约商户三个法律主体之间发生以下民事法律关系:一是持卡人与发卡银行基于章程和领用合约形成的信用卡法律关系,其中包含储蓄、消费信贷和结算等内容;二是持卡人与特约商户之间的消费法律关系;三是发卡银行与特约商户之间的担保和结算关系。从预授权业务操作上看,上述三种法律关系具有一定程度的关联:持卡人为担保支付其与特约商户之间的交易款项,通过信用卡预授权使特约商户获得发卡银行无条件付款的承诺;特约商户因获得银行无条件付款的承诺,可以在未收到交易款项的情况下为持卡人提供服务;发卡银行因对特约商户做出无条件付款承诺,需冻结持卡人信用卡账户资金或相应信用额度;持卡人与特约商户完成交易后,发卡银行履行其付款承诺并扣收持卡人账户资金,同时完成特约商户资金结算。

但是应当指出,前述三种法律关系的关联仅仅是一种交易原因上的关联,而不应理解为存在相互交叉或从属的关系。实际上,发卡银行通过对预授权交易规则的特殊安排,使得持卡人和特约商户之间的法律关系与持卡人和发卡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保持高度的独立性,彼此互不影响:持卡人与特约商户缔结消费法律关系时,通过在特约商户poS终端上刷卡和输入密码的方式向发卡银行发送预授权交易电子信息;发卡银行计算机系统收到真实完整的预授权交易电子信息并识别无误后,必须对特约商户做出无条件付款的承诺;持卡人与特约商户之间因消费质量、消费金额等发生的纠纷,不能影响到发卡银行无条件付款承诺的法律效力,也不能阻碍发卡银行向特约商户付款。对此,国内发卡银行在相关法律文件中均做出了相应安排。例如,工商银行《牡丹卡领用合约》第十四条规定“甲方不得以与特约单位或受理单位发生纠纷为由拒绝支付所欠乙方的款项”;交通银行《申领使用太平洋信用卡(个人卡)须知》第十四条规定“如申领人与特约单位或发卡机构指定的营业网点发生交易纠纷,应由双方自行解决,申领人不得以纠纷为理由,拒绝偿还因使用太平洋卡而发生的一切债务”。

在上述案例中,持卡人王某虽就服务质量问题与酒店产生争议,但在交易已实际发生的情况下,由于各法律关系保持相对独立,因而王某与酒店之间的争议不能影响发卡银行与酒店之间法律关系的效力及实际履行,王某也不应要求发卡银行拒绝向特约商户支付消费款项。

持卡人在预授权交易单据上的签名

在通过poS终端刷卡进行的预授权业务,不论是预授权还是预授权完成交易,都会同时产生一式三联交易单据(也就是签购单,其中记录有包括信用卡号、特约商户名称、交易时间和交易金额等内容),并都需要持卡人签名进行确认。但需要指出的是,在通过poS终端进行预授权交易的时候,有关电子交易数据也同时被传输到发卡银行计算机系统,发卡银行计算机系统对电子交易数据核对确认无误后瞬间即可完成有关资金冻结(预授权环节)和资金扣划(预授权完成环节)操作。显然,在交易单据送交至发卡银行(这一过程通常情况下需要一天以上甚至数天时间)之前,发卡银行已基于有关法律关系的独立性原理和对电子交易信息的审核自动完成交易操作,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发卡银行在进行预授权操作时不可能也无义务对预授权交易单据上的是否有持卡人的签名以及签名是否真实进行审核;特约商户作为poS终端的实际操作人,按规定负有审查持卡人在交易单据上签名的义务;持卡人在交易单据上的签名并不是判断发卡银行是否应当进行资金冻结和扣划的法律依据。

在上述案例中,虽然持卡人王某拒绝在预授权完成交易单据上签字确认,但因酒店按规则可以独立向银行发起预授权完成交易且无需持卡人输入密码,同时银行在预授权完成交易过程中不可能也无义务审核持卡人的签名,因此,银行在王某账户扣收相应消费款项并无过错,原告王某以交易单据上的签名非其本人所为为由要求银行返还有关款项并赔偿其损失的诉讼请求不能成立,法院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是正确的。

预授权交易单据的法律作用

既然发卡银行进行信用卡预授权交易操作的依据是有关法律关系的独立性原理和特约商户通过poS终端发送的电子交易信息,那么预授权交易单据是否已不具备实际价值?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理由是:对于持卡人预留密码且与银行约定将输入正确密码作为支付条件的信用卡而言,判断预授权交易是否为持卡人本人所为的主要依据,应当是基于信用卡磁条或芯片以及密码等产生的电子数据,因而此时预授权交易单据的作用主要是记载和固定有关交易信息。对于持卡人不预留密码且与银行约定将本人签名作为支付条件的信用卡而言,判断预授权交易是否为持卡人本人所为的主要依据则是交易单据上的签名是否与持卡人在信用卡背面的签名是否一致,因而此时预授权交易单据则是持卡人主张权利的依据;如果持卡人认为交易单据上的签名非其本人所为时,应将交易单据上的签名与其在信用卡背面的签名进行比对,并且在签名明显不符的情况下有权要求负有审核签名义务的特约商户承担过错责任。

启示

中国银联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作为一种新兴的信用卡交易方式,预授权交易数量近年来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并且在未来的信用卡市场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为有效防范和控制预授权业务过程中可能引发的争议和风险,应高度重视和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发卡银行应依法履行告知义务,通过适当方式提前将预授权操作流程、交易方式、权利义务关系、潜在风险、责任分配和相关注意事项提前告知客户,并注意做好解释和说明工作,确保持卡人在充分知悉有关交易规则的情况下顺利通过预授权交易在特约商户完成消费和结算。

二是发卡银行应注意在信用卡章程、领用合约、使用说明以及与特约商户的合作协议等法律文件中周密设计预授权交易规则,规定发卡银行、持卡人和特约商户之间三个法律关系相互独立的法律特性,明确发卡银行根据电子交易数据承担无条件付款责任、由特约商户而不是发卡银行承担签名审核义务等特殊制度安排,同时在实践中督促特约商户按规定认真履行签名审核义务。

三是特约商户应按规定妥善履行预授权交易有关义务,认真审核持卡人身份及签名,合理设置预授权交易金额,同时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向持卡人提供符合约定的服务,并且在消费完成时及时与持卡人协商完成预授权确认交易;如发生交易取消、交易错误或者改变付款方式等情形,应及时办理预授权撤销或者预授权完成撤销手续。

电子签约解决方案篇3

摘要:网络平安电子签名数字签名欧盟电子签名指令美国电子签名法案

一、电子签名及其规制模式

电子签名的定义,不同的国际组织和国家立法各不相同。但本质上说,电子签名是“建立在计算机基础上的个人身份”。电子签名的形式很多,有“位图签名”、“生物签名”(如虹膜扫描)和“数字签名”等。其中的“数字签名”,依靠于“不对称的加密技术”(pki),使用两把不同的、在数字上互有联系的一组钥匙(keypair),即“公共钥匙”和“私人钥匙”(theprivateandthepublickey),来创设数字签名,对数据进行编码、解码和对签名进行验证。数字签名可以较好地保证公开网络上信息的平安性和保密性,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并避免数据被非法篡改,是目前电子签名中最为高级、且得到广泛应用的电子签名形式。

在电子商务中,交易的平安新问题至关重要。由于交易从双向转为互联网上的多向,而且大多数交易通常不存在前契约关系,相互间也没有再次交易的可能,如何确认某一特定交易当事人的身份,防止拒绝承认提交、传递了交易信息、否认信息内容的完整性,便很重要。电子签名的数字签名具有“不得拒绝”的功能(non-repudiation),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新问题。该功能通过“可信任的第三方”(ttps),即“认证机构”(cas)的认证来实现的。认证机构签发“认证证书”(certificate),将某一公共钥匙明白无误地归属于某一特定身份,并根据询问的层次,使用“识别”(identification)、“时间戮记”(timestamp)等方法来确认证实对象的身份。认证机构同时也使用数字方法进行签证并提供“自我认证”(self-certification)、“交叉认证”(cross-certification)和“根认证”(rootca))等方式,帮助识别认证机构的身份和认证证书的真实性。

电子签名(尤其是数字签名)的主要优点是摘要:首先,它能够提供更大的平安性、可靠性和透明度,将欺诈、以被模拟为由逃避责任的风险降到最低的限度。数字签名能满足信息完整性的要求,防止未经授权获得数据,及时发现非法篡改信息的活动从而减少以数据被改变为由的索赔。数字签名在功能上和纸质形式相同,以数字方式签订的电子合同也能满足法律上的书面形式、签名和文件原始性的要求。其次,电子签名可以保证公共事务处理的平安性和透明度,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并可以进行加工、储存和传送,保证行政程序的效率。

目前,国际上规制电子签名的方案(initiatives)有三种主要模式摘要:一是“最低要求方案”(minalistapproach),也称“技术非特定化方案”。它确立技术的“中立”(technology-neutral)地位,认为电子签名存在多种技术手段,应由市场和消费者去作出判定和选择,立法者只需要提出原则性要求,政府不应对具体技术作出选择。该方案具有示范性的是1996年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电子商务示范法》(uncitralmodellawonelectroniccommerce)。二是“数字签名方案”(thedigitalapproach),也称“技术特定化方案”。它确定以不对称的加密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签名作为合法的电子签名技术,对认证机构提出了某些技术和财务的条件要求,规定钥匙持有人的责任并明确了判别电子签名可靠性的条件。美国律师协会1996年制定的《aba数字签名指南》(aba-digitalsignatureguidelines)和欧盟制定的《欧洲电子签名标准化行动计划》(eu-widesatandardisationinitiatives,eessi),是采用这种方案的典型例子。三是“双轨制方案”(two-tierapproach)。它是一种“混合型”(hybrid)的折衷方案。它对各种电子认证方法规定条件,赋予其最低限度的法律效力(“最低限度”),对某些广泛使用的技术(即“数字签名”)赋予较大的法律效力,以建立一套不受时间淘汰的规制体系。联合国《电子签名示范法》(uncitralmodellawonelectronicsignatures)采用的是这种方案。上述三种方案中,源自于美国犹它州立法的“数字签名方案”由于将数字签名技术确定为电子签名的技术基础,从而限制了其它技术的发展,被认为是过时的。

二、欧盟和美国电子签名法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一)《欧盟有关建立电子签名共同法律框架的指令》(eudirectiveonacommunityframeworkforelectronicsignatures)

欧盟委员会1997年4月提出闻名的《欧洲电子商务行动方案》(europeaninitiativeine-commerce)之后,欧盟各国又于同年7月在波恩召开了有关全球信息网络的部长级会议,并通过了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部长宣言。宣言主张政府在电子商务立法中应减少不必要的限制,帮助民间企业自主发展,促进网络商业竞争。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了在欧洲的层面上制定一个统一的电子签名法律框架,克服各国对互联网市场规制上出现的互不协调局面,并和国际上各国的行动保持同步,欧盟委员会于1999年12月13日制定了《有关建立电子签名共同法律框架的指令》(以下简称《指令》)。其主要目标是摘要:1、推动电子签名的使用,促进法律承认;2、协调成员国之间的规范;3、提高人们对电子签名的信心;4、创设一种弹性的、和国际的行动规则相容的、具有竞争性的跨境电子交易环境。

《指令》提出一个涉及电子签名和”认证服务商”(csps)的法律框架。它依据交易的敏感度的不同,将电子签名依其平安水平的高低分为“基本电子签名”(thebasicsignature)和“高级电子签名”(theadvancedsignature),前者适用于低水平交易,后者用于需要较高平安水平的交易。《指令》没有提出具体的技术导向,但偏向于采用数字签名(第二条第二款、第五条)。

在法律承认方面,《指令》提出了电子签名的非歧视原则。但它要求“高级电子签名”必须满足国内法的形式条件,而且事实上只将数字签名视为效力等同于手写签名的电子签字方式。此外,它规定电子签名作为证据不得因其为电子形式而被拒绝具有可强制执行力和可采证力(第五条第二款)。但这种承认仍然有限,因为所有有关合同或非合同义务的规定被排除在《指令》的范围之外,有关合同订立、效力的新问题也必须符合国内法或欧盟法律所规定的条件。

在市场进入方面,《指令》规定各成员国不得将电子签名认证服务纳入“强制性许可”(mandatorylicensing)范围,应由各成员国自行决定引入“民间认证方案”(voluntaryaccreditationschemes)。但它要求必须客观、透明、非歧视和适当的(附件二)。

《指令》规定了认证服务商的责任规则(第六条)。对于因为泄漏数据而给任何机构造成的损失,以及对于其所签发的合格证书产生的“合理信赖”(reasonablyrelies)而造成的损失,认证服务商应承担责任,除非其能够证实其没有“疏忽行事”(actnegligently)。此外,《指令》承认第三国认证具有和欧盟的认证服务供给商所签发的证书同等的法律效力,只要其和欧盟存在连结关系(如欧盟的民间认证),或欧盟和该第三国之间有双边或多边协议(第七条)。

总的说来,《指令》采用了“双轨”模式,集合了各成员国的不同趋向和政策。它确立了电子交易平安的最低要求,注重电子签名和认证服务商应具备的条件,但调整范围却较为狭窄(第一条)。其次,《指令》承认电子商务的扩展应由市场力量来决定,但又认为“商业现实不能清楚地为私营业界提供前进的方向,不论是采用国家调整还是自律调整方式,国家仍然是主导的力量。”再次,数字签名被视为具有完全等同于手写签名和签章的效力,其它电子签名形式也在法律上也得到承认,但其法律约束力却要取决于各成员国的国内法规定。最后,《指令》详尽地规定了认证服务商的责任,对于认证证书持有人的责任没有作出具体规定,也没有规定消费者对认证服务商(通常是银行)所享有的权利。

(二)美国《全球和国内商业法中的电子签名法案》(electronicsignaturesinglobalandnationalcommerceact)(e-signact)

美国的电子签名立法起步较早,《犹它州电子交易法》(ueta)是涉及电子签名的第一个立法,并被奉为二十多个州的示范法。这部“技术中立(technology-neutral)”的法案规定摘要:1)电子签名符合手写签名的各个要求,并且可在法院诉讼中接纳为证据;2)电子合同得以强制执行;3)不存在对特定技术的非凡待遇,但法院可以将不同技术纳入考虑范围。

2000年10月美国国会通过《全球和国内商业法中的电子签名法案》(以下简称《法案》),并由总统克林顿以电子方式签署为法律。它是一项重要的电子商务立法,其突出特征是,采纳了“最低限度”模式来推动电子签名的使用,不规定使用某一特定技术。其主要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摘要:

在电子签名的适用范围方面,规定适用于一切影响到州际的或外国的商业合同、协议和记录,以及《1934年证券交易法》管辖范围的事项。也即是说,电子签字可以广泛适用于消费者申请抵押或贷款、在网上购买汽车,开立佣金户头或处理和保险公司的事务等领域。

对于电子签名的效力,《法案》将重点放在查证签名人的意图上,而不是签名的形式和规则。《法案》赋予电子签名、电子合同和电子记录和传统形式和手写签名相同的法律效力和可执行力。它不但承认了“数字签名技术”,而且也授权在未来可使用其它任何类型的签名技术。但它同时也明确,《法案》的规定不影响现有有关合同、记录必须采用书面、签名或电子形式以外的其它形式的法律要求。

《法案》规定了通过选择“加入”系统而自愿使用电子签名或记录的规则。消费者可以自由地选择交易形式(即“当事人自治”);假如同意进行在线交易,则以电子方式确认其意思表示。《法案》规定,公司必须提供一种“清楚、明晰的陈述”,并在消费者作出意思表示之前,告知其有权获得一份非电子形式的记录和撤回其意思表示,以及有权取得保留电子记录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条件(第101条)。至于消费者的“意思表示”,必须“合理地表明”消费者获得电子形式的信息,该信息用以证实消费者意思表示(同意)的客体。

在《法案》和州一级的电子签名法的相互关系上,法案规定,州法只有在采用犹他州《电子交易法案》(ueta)的“清洁”版本,或通过一部专门的技术中立法时,州法才能优先于该法案。《法案》因此确立了为全国所接受的统一标准,同时修补了所谓的“犹他州法的漏洞”。至于电子签字的国际性效力,《法案》的规定和联合国的电子商务示范法是相一致的。它消除了以纸质为基础的对电子交易造成的障碍,对来源于其它国家的电子签字和认证方法采取了非岐视的原则。

《法案》的特征在于摘要:第一、和欧盟的《指令》相比,最具积极意义的部分是在私营部门和自律政策方面。它试图为电子交易的可靠性和平安性提供一个法律框架,对政府的不适当干预进行限制,放弃对电子签字和认证的强制性规制方案,采取了自由化的和非岐视的市场导向方法。第二、《法案》通过“技术中立”的规定,明确表明,保障在线签约平安不只存在一种单一的技术或方法,尽管数字签名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承认。第三、《法案》预先制止了可能出现的指定特定技术方案的州一级的电子签字法的出台,为创设互通性的电子签约系统创造了条件。

三、欧盟和美国在电子签名法律和政策上的协调

欧盟和美国的电子签名法由于采用了不同的规制模式,在电子签名的政策导向、电子认证的管制以及第三国认证的效力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而这对于推进电子商务的全球性和交互性,消除国际电子商务的统一障碍是不利的。面对这些政策办法的不协调,美国和欧盟意识到需要进行合作,以推动建立一种平安的、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统一基础设施。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环大西洋行动”(transatlanticagenda)和“全球电子签名认证网络”(idntrus)。

“环大西洋行动”是欧盟和美国为了缩小电子签名方面的政府和立法办法的差距,以达到在环大西洋层次上,实现电子签名法律效力和条件标准化的政府层面的合作。

早在1990年,美国和欧盟(当时的欧共体)及其成员国就共同公布要加强合作以进一步“推动市场原则,反对保护主义,扩大和进一步开放多边贸易体制”。鉴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急速扩张,欧盟和美国在1997年和2000年的首脑高峰会上主张采取下列指导原则摘要:一、电子商务应由市场来主导并由私营机构来推动;二、政府只提供一个清楚、协调和可猜测性的法律框架,以推动竞争环境的形成以使电子商务繁荣发展,并给消费者以充分的保护;三、提倡业界的自律,例如实施行为代码,示范合同,业界和其它私人机构达成的指导规则,以取得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心;四、消除现有的不必要的法律和管制,防止出现新的障碍;五、实现电子认证方法的互通性、创新性和竞争性,并在此条件下达成适合于国际一致认可的统一标准。

根据这些原则,欧盟和美国启动了“环大西洋行动”,目标是制定电子商务的行动计划,逐步消除欧盟和美国之间的货物、服务以及资本流动的各种障碍,促进一个新的环大西洋市场的形成。欧盟和美国在其各自现有的规则和政策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技术透明、规制协调一致、营业共享以及认证方法的非岐视。

“环大西洋行动”是欧盟和美国在政府层次上的合作。但在其中起功能的重要角色是私营机构,尤其是“全球电子签名认证网络(idntrus)”。idntrus是为了减少电子交易所面临的规制方面的障碍于1999年在美国建立起来的一个全球性的电子签字认证网络。每一家和该认证网络系统连接的金融机构事实上都是认可的认证机构。idntrus依靠于一些由金融机构牵头的欧美私营机构而建立起来,其主要目的是对交易各方的身份和授权进行鉴别,确保通讯信息的保密性、所传输的讯息的完整性以及在公开网络上的签名的“不可拒绝性”,同时保障建立在统一标准基础上、超越任何法律分歧的电子交易系统的互通性。

欧盟目前已经正式批准了idntrus,并授予金融机构以独立认证机构身份参和竞争,从而确立认证服务的基础。目前,全球已有接近五十家银行和“全球电子签名认证网络”进行了连接。

可见,不论欧盟和美国的法律和经济背景如何不同,发展电子商务的现实共同需要使得双方必须在建立一个相互协调、兼容的法律环境方面进行合作。实际上,在《电子签名指令》和《电子签名法案》颁布之前,双方各自的政府和商界之间就己开始进行合作,但立法机构之间并未就解决在线交易面临的法律挑战上共同寻求策略和进行合作,而且对认证方法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

四、欧盟和美国电子签名法的评价和思索

可以看出,不论是欧盟还是美国,其解决电子商务中的电子签名和平安认证新问题的方案仍然是不完善的摘要:

第一、欧盟对电子签名和电子认证实施过度规制的政策,抑制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其原因是“防范网络犯罪和保护消费者的政治需要,以及担心失去在线的税收收入”。欧盟的许多消费者保护主义者要求严格规制电子商务,甚至希望将其赶出现实生活。而美国的政策被认为是放任主义,其目前采取的认证方法使消费者的风险过大,导致加速人们的意见分歧,使接受和不愿接受电子商务的人们之间的鸿沟日益增大。因此可以说,目前任何一种解决方式都谈不上更为有效,更和网络时代的需要相一致。

第二、目前电子商务发展中仍缺少共同的国际技术标准,网络仍存在不平安性和来自欺诈的威胁;而且,实施电子签名需要各种成本,也缺乏一种共同的跨境交易法律基础,传统消费者对在线交易感受到较大的心理压力,这些都是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障碍。而作为公司来说,它仍需要继续开发各种系统,向人们证实其数据没有受到非法的篡改和损害,其签名是确切的,而且交易各方都能清楚了解交易协议。就目前来说,欧盟和美国的电子签名法远远未能解决这些新问题,商界在电子商务发展中所承担的风险仍然很大。

第三、欧盟各国和美国各州都没有将其各自的立法和欧盟的《指令》和《法案》完全予以协调,因此,电子签名和电子签署文件的法律地位仍不确定。多数国家的证据法只赋予纸质文件上的手写签名以完全、充分的法律效力,而法官对于改变法庭证据的成规也不热心。这意味着,假如发生电脑系统崩溃、电子认证被伪造、电子文件被篡改,消费者便负有法律上的证实责任。由于《指令》和《法案》对于这些情况下消费者的责任没有作出限制,用户要证实认证机构签发的证书所支持的签名是无效的就很困难。除了技术故障和对电子签名的滥用外,消费者仍然在人为错误造成的电子交易纠纷中仍然负有举证责任。

尽管如此,欧盟的《指令》和美国的《法案》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来说,都是具有创新意义的,其共同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实用的、定义清楚的电子交易法律环境。由于电子签字仍处于发展的初期,这两部法律的许多方面仍需依据用户和市场的需求来逐步完善。至于有关电子签字的法律效力、认证机构的法律地位和责任、消费者对电子交易的选择权以及权益的保护等新问题,更需要政府间、仍至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笔者认为,欧盟和美国的电子签名立法和实践,对于我国来说,有如下几点启示摘要:

第一、电子签名至今未有一种统一、完善的法律规制模式。美国和欧盟的模式各有其优、缺点。欧盟对认证机构赋予较大的责任,强调对消费者的保护,强调政府的引导功能,对于确保网络的平安,建立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心,显然具有重要功能;美国的方案采取开放式的“最低限度”模式,不那么详尽的立法和规则有利于电子商务在较少束缚的条件下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起点低,决定了不能盲目地照搬他国模式,应在充分探究各国的经验基础上,确定适合自己的规制方式。

电子签约解决方案篇4

论文摘要:网上仲裁是oDR的主要方式之一。网上仲裁是在互联网上进行的新型仲裁形式,而电子签名在仲裁过程的实际运用问题是进行仲裁的关键。目前各国相继颁布对电子签名的立法,我国电子签名法的立法与实施,弥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空缺。

当前,仲裁已成为解决一切国际经济贸易争议的一种主要方式,仲裁这种方式能适应世界经济增长的要求。随着电子商务在全球化市场中的发展,必定会出现消费者与商家在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争端与纠纷。如何公正、有效、迅速、低成本地解决此类电子商务争端,增加消费者进行网上消费的信心,已成为当前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在多样化的争端解决方式中,aDR(alternativeDisputeResolution,替代性纠纷解决办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普遍的重视,而网络技术与aDR结合衍生出的oDR(onlineDisputeResolution)这一电子商务争端解决新机制更是适应了现代商务了网络要求。网上仲裁(onlinearbitration)正是oDR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美国和其他主要的欧盟国家,互联网上的诉讼外争端解决机制早已成为经济组织体系的一部分,并迅速延及电子商务领域,出现了一批在线争端解决系统。网上仲裁由于其经济性和实用性,越来越受到经济组织和学者们的青睐,这一新型的仲裁形式正在实践中得到迅速的推广。网上仲裁形式是对传统仲裁形式的一次重大革新。网上仲裁(onlinearbitration,又称在线仲裁),它是指仲裁程序的全部或主要环节,包括仲裁协议的提交、开庭审理、提供证据、作出仲裁裁决等,在互联网上进行的国际商事仲裁。

网上仲裁它是通过网络这一虚拟的空间范围进行的仲裁,所以与传统的仲裁有着许多方面的差别,网上仲裁,需要解决一些突破传统仲裁概念的重要问题,主要有书面形式、电子证据、电子签名、仲裁地空缺等,本文主要探讨关于网上仲裁电子签名的法律问题。

各国电子签名立法的现状

在传统的交易过程中,为了保证交易安全,交易中的文件一般都要由当事人签字或盖章,以便能够确认签名人的身份,并保证签字或者盖章人认可文件的内容。当交易通过电子的形式进行时,传统的手写签字和盖章无法进行,必须依靠技术手段替代。这种在电子文件中识别交易人身份,保证交易安全的电子技术手段,就是电子签名。随着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迅猛发展,电子签名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为了规范电子签名活动,消除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法律障碍,有关国际组织、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电子签名法或电子商务法。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也分别于1996年和2001年制定了《电子商务示范法》和《电子签名示范法》,为各国的电子签名立法提供指导。

电子签名的定义

广义的电子签名

广义的电子签名,是指包括各种电子手段的电子签名。这种定义规定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电子签名就具有与传统签名同等的法律效力,而不限制达到规定条件的电子签名应该采用的技术。典型的广义电子签名概念如《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签名示范法》中所作的定义。采用广义概念的还有美国《统一电子交易法》,澳大利亚《电子交易草案》和新西兰等国的电子签名法。广义电子签名是以对传统签名的功能分析与承认为基础的,它外延广阔为新技术的发展留下了宽阔的空间,但是由于其标准与形式多种多样,容易导致技术上的混乱。更重要的是许多签名手段缺乏安全保障,从而使其实用性不强。

狭义的电子签名

狭义的电子签名,是以一定的电子签名技术为特定手段的签名,通常指数字签名,它是以非对称加密方法产生的数字签名。该定义只明确采用某种特定技术的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对采用其他技术的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未做规定。其特点是只有信息发送者才能生成,别人无法伪造,生成的该数字串同时也是对发送者发送的信息的真实性的证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签名统一规则草案》采用这种定义。狭义的电子签名以特定的技术作为有效签名手段,以保障签名的安全性,这种方法采用统一的技术与标准,容易规范商务活动中的签名。它所使用的技术要比广义电子签名所使用的技术更确定、更加趋于成熟,其适用范围要比广义电子签名广泛一些。

折衷式的电子签名

折衷式的电子签名即强化电子签名(enhancedelectronicSignature),又称安全电子签名或者增强电子签名,是指经过一定的安全应用程序,能够达到传统签名的等价功能的电子签名方式,其具体形式是开放型的,任何能够达到同一效果的技术方式,都可以囊括在内。该概念着重强调电子签名的效果,而在其具体实现方式上尽量泛化,以包括各种技术手段,从而在数字签名之外为其它能够达到同一功能的技术方式留下了空间。这种定义承认所有安全电子签名都具有与手写签名同等效力,同时以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成熟技术为基础,推荐一定的安全条件和标准。在时间方面,折衷式电子签名概念出现得最晚,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而最新发展起来的签名方式。

从外延上来比较,广义电子签名概念是包括折衷式电子签名的,而折衷式电子签名概念是把狭义电子签名概念容纳之中的。折衷式电子签名概念在广义电子签名概念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电子签名安全性的要求,而狭义电子签名与折衷式电子签名的区别在于所肯定的技术范围不同:狭义电子签名以列举式的方法指定某种技术为有效电子签名手段;而折衷式的电子签名则概括地提出安全签名的基本标准。

电子签名的立法模式

各国仲裁法除了书面要求之外,还伴有签字的要求。《纽约公约》规定仲裁协议需有双方当事人的签字,网上仲裁双方当事人的电子签名是否符合《纽约公约》中的要求呢?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关于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问题。在对法律应该承认什么样的电子签名具有法律效力的问题上,联合国示范法和各国电子签名法采用了不同的立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技术中立模式

这种模式以联合国电子商务示范法为代表,即规定只要符合一定的条件,电子签名就具有与传统签名同等的法律效力,而不限制达到规定条件的电子签名应该采用的技术。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电子签名法也采用了这种技术中立的立法模式。

技术特定模式

即法律只明确采用其某种特定技术的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对采用其他技术的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未作规定。如韩国电子署名法只承认数字签名为合法的电子签名。此外德国、丹麦、马来西亚、印度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等的电子签名法也都采用狭义定义的立法模式。

技术中立与技术特定的折衷模式

这种模式承认所有安全电子签名都具有与手写签名同等效力,同时以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成熟技术为基础,推荐一定的安全条件和标准。联合国电子签名示范法、菲律宾电子商务法、新加坡、我国台湾地区的电子签章法等也都采用了这种折衷式的立法模式。

我国电子签名立法和相关法律规范

我国积极进行电子签名的立法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这是被称为“中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它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网络信用危机,加强了电子商务的安全性,还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我国的《电子签名法》采用了广义的电子签名概念。该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本法所称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本条对电子签名的概念作了与联合国电子签名示范法相类似的规定。根据本条的规定,电子签名的概念包含以下内容:电子签名是以电子形式出现的数据;电子签名是附着于数据电文的。电子签名可以是数据电文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是数据电文的附属,与数据电文具有某种逻辑关系、能够使数据电文与电子签名相联系;电子签名必须能够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与电子签名相联系的数据电文的内容。

根据本条的规定,电子签名具有多种形式,如附着于电子文件的手写签名的数字化图像,包括采用生物笔迹辨别法所形成的图像;向收件人发出证实发送人身份的密码、计算机口令;采用特定生物技术识别工具,如指纹或是眼虹膜透视辨别法等。无论采用什么样技术手段,只要符合本条规定的要件,就是本法所称的电子签名。

我国的《电子签名法》在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问题上则采取了折衷式的立法模式:规定当事人约定使用电子签名的文书,不得因其采用电子签名而否定其法律效力;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具有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规定当事人可以选择使用符合其约定的可靠条件的电子签名;以目前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成熟技术为基础,推荐一定的安全条件和标准,作为可靠的电子签名的标准。按照本法的规定,一个电子签名如果符合法定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可靠的电子签名的条件,就具有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在我国《合同法》中的第32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时合同成立。”这里的“签字”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签字,即当事人的亲笔签名,至于电子合同是否必须经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才能成立,《合同法》并未规定,从而使电子签名问题成为当事人的内部问题。《合同法》第33条还规定:“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因此,对于合同书形式,签字或者盖章是合同成立的法定形式要求,对于信件、数据电文等其他书面形式,《合同法》则未作这种强制性要求(不排除其他法律有这方面的要求),当事人可以约定将签名作为合同成立的形式要件。可见,我国《合同法》对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未作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认定通过函电方式达成的网上仲裁协议的书面性质时,这种书面形式无需以双方当事人签名为条件。在信函中,存在有关当事人的亲笔签名,但在电报、电传、传真或电子邮件等电子通讯方式中,由当事人亲笔签名是不现实的,而只能以其他方式确认。以互换或往来函电的方式达成的商事仲裁协议,通常是当事人对自己的具体仲裁意见告知对方,如果双方意见一致,互换或往来的函电本身即构成双方当事人对仲裁的意思表示一致,证明当事人之间的共同认可或一方接受另一方的意见。有的学者认为,不论电子签名采用的是何种技术手段,只要在特定情况下能够保证数据电文的生成和传送达到适当和可靠的程度,该电子签名的效力就应当得到法律的认可。我国实施的《电子签名法》也从立法的角度承认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

所以,在网上仲裁这一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而形成的新型仲裁方式中,争议双方通过电子邮件把争议提交给仲裁机构,这些电子邮件本身就代表了争议双方对仲裁的意思表示一致。但是,电子邮件有着易被伪造、篡改的缺陷,争议双方的电子签名是增强网络安全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电子签约解决方案篇5

2013年8月1日,甲乙两人达成房屋买卖合意,前往w市房屋交易管理中心办理了存量房买卖合同存量房买卖网上签约备案手续。后因甲临时要求涨r,交易失败。2016年1月8日,甲又与丙达成房屋买卖合意,前往w市房屋交易管理中心办理存量房买卖网上签约备案时,被工作人员告知:再次办理存量房买卖网上签约备案需先注销甲与乙办理的存量房买卖网上签约备案。根据规定,这需要甲乙双方共同到场办理,或甲持有解除存量房买卖合同的生效裁判文书或仲裁文书单方办理。甲认为两种方式都难以行得通,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诉称w市房屋交易管理中心办理的甲与乙之间的存量房买卖网上签约备案行为违法,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请求依法予以撤销。

庭审中,原告认为其本人2013年8月1日并未到场申请办理存量房买卖网上签约备案手续,且打印出来的纸质备案合同上也没有本人签名,被告未按规定履行审查义务,擅自办理了存量房买卖网上签约备案手续,故被告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是违法行为,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w市房屋交易管理中心辩称存量房买卖网上签约备案行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不具有可诉性,且本案已超过法定诉讼期限,故请求法院依法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后因案外因素,原告撤回诉讼。案件虽未有法院判决,但本案中两个争议焦点引起了司法部门和房屋交易管理部门的广泛讨论。一是存量房买卖网上签约备案行为是否为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具有可诉性?二是房屋交易管理部门在存量房买卖网上签约备案中应尽什么样的审查责任?

二、存量房买卖网上签约备案的概念、特征及可诉性分析

笔者认为,存量房买卖网上签约备案是指:已经具备存量房上市交易条件,持有房地产权属证明的卖房人,在与购房人达成买卖意向,签订存量房买卖合同后,通过平台系统将存量房买卖合同中的房屋权利状况等数据即时记载备案的行为,包含网上签约和网上备案两个步骤,由于电子数据的共享、便捷等特点,两个步骤是相连贯且先后完成的。

存量房买卖网上签约是指交易双方依据真实意思表示签订的存量房交易合同。存量房买卖网上备案是指房屋交易管理部门依据不动产登记部门的基础数据。二者的区别在于:一是性质不同。网上签约为民事合同行为,依据当事人之间意思表示一致,以要约-承诺为主要行为方式;网上备案为行政管理行为,依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及国务院规范性文件的要求。二是功能不同,网上签约只是一种合同行为,以书面形式确定房产交易的意思表示;而网上备案不仅具有保护买受方的功能,还有助于房产交易管理部门加强对存量房市场的监督管理,维护房地产市场制度,防止一房二卖,套取交易资金,维护房地产市场制度的功能。三是二者在有无强制性上不同。网上签约不具有强制性,双方约定后进行网上签约即可;网上备案则是针对交易当事人的一种强制性措施,只要合同网签完成,房地产交易管理机构就必须依据不动产登记部门的基础数据,将交易房产提前锁定,同时核对房屋产权人、买受人身份信息,审查房屋所有权及存量房买卖合同内容真实性、合法性,以避免该房产一房二卖、出售后再抵押等行为的发生。

判断一个行为是否为具体行政行为,主要看其是否符合四个成立要件,即:1.行为主体是拥有行政职权或有一定行政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2.行为主体有凭借国家行政权力产生、变更或消灭某种行政法律关系的意图,并有追求这一效果的意思表示。3.行为主体在客观上有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职责的行为。4.行为主体实施的行为能直接或间接导致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物权法》第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因此,存量房买卖网上签约备案行为不符合成立要件中第4点的要求,即该行为不具有让相对人或其他人或其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其不是一个具体行政行为。目前也并无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存量房买卖网上签约备案是存量房买卖合同生效的要件。房屋交易管理部门担当的只是将合同信息通过电脑系统输入备案的角色,房屋交易管理部门不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进行审查,也不对合同签订、合同履行与否及履行过程进行行政干预,整个合同从签订到履行完毕及权利救济均完全由当事人意思自治。存量房买卖网上签约备案行为与存量房合同效力相分离,备案登记行为并不影响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从这个角度看,其也不具备可诉性。

本案中,由于甲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比较困难,而不愿配合房屋交易管理部门,无法办理存量房买卖网上签约备案注销手续,从而无法将房屋卖给丙。从诉讼角度出发,甲应乙解除合同,在拿到法院的裁决文书后,交易管理部门据此撤销网签备案电子信息。而不应直接交易管理部门,因为作为网签备案登记前提的存量房交易合同没有解除而管理部门无权直接撤销网签备案电子信息,否则将会对合同当事人的权益因保护不周形成损害。

三、房屋交易管理部门应对建议

1.完善法律制度

一是明确存量房交易管理部门和实施机构等管理主体的法律地位。二是明确实行统一的存量房买卖网上签约备案管理是房地产交易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凡是进行存量房买卖行为的,交易当事人应当及时去交易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存量房买卖网上签约备案手续。三是明确与不动产登记机构信息的实时互通共享。通过交易与登记信息、状态的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建立系统平台

利用“互联网+”思维,以规范交易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为核心,利用技术、数据等手段,建立一个集主体管理、房源管理、合同管理、资金监管于一体的存量房交易管理平台。

电子签约解决方案篇6

电子商务虽然正在以难以置信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笔者认为电子商务是以电子及电子技术为手段,以商务为核心,交易各方不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而是把原来传统的销售、购物渠道移到互联网上来,打破国家与地区有形无形的壁垒,使生产企业达到全球化、网络化、无形化、个性化。通俗意义上讲,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信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的各种商业和贸易活动。电子商务以数据(包括文本、声音和图像)的电子处理和传输为基础,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活动(如商品服务的电子贸易、数字内容的在线传输、电子转账、商品拍卖、协作、在线资源利用、消费品营销和售后服务等)。它涉及产品(消费品和工业品)和服务(信息服务、财务与法律服务)、传统活动与新活动(虚拟商场)。具体而言电子商务涵盖广泛的业务范围,包括:信息传递与交换;售前、售后服务,如提品和服务的细节、产品使用技术指南及回答顾客意见等;网上交易;网上支付或电子支付,如电子转账、信用卡、电子支票、数字现金;运输:如商品的配送管理、运输跟踪以及采用网上方式传输产品;组建虚拟企业,组建一个物理上不存在的企业,集中一批独立的中小公司的权限,提供比任何单独公司多得多的产品和服务,并实现企业间资源共享等。

二、电子商务合同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一般认为,电子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通过电子数据交换或电子邮件拟定的合同,即达成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协议或者契约。其实现过程就是用户将有关数据从自己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传送到有关交易方的计算机方信息系统的过程。关于电子合同的形式问题,《合同法》第10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同时,《合同法》第11条规定,书面形式指合同书、信笺、数据电子(包括电极、电传、传真、电子数据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的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电子合同实际上是《合同法》规定的书面合同的一种。

传统的合同形式包括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两种。电子商务合同与传统的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在法律上有着许多明显的区别,有着许多新的特点。

其一,邀约承诺通过互联网进行,合同双方当事人都通过网络在虚拟的市场上运转,其身份依靠密码的辨认或者认证机构的认证,表示合同生效的传统签字盖章方式被数字签字所代替。

其二,电子合同和传统合同的定立、变更、解除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传统的形式有书面和口头两种,法律有着严格的规定。电子合同的订立没有严格的形式要求,不同情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标的额小,关系简单的交易表现为直接通过网络订购、付款,如利用网络直接购买软件。

其三,传统合同和电子商务合同在合同成立的地点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传统合同的生效地点一般为合同成立的地点,电子合同根据不同的情况有着不同的规定,一般做法是以收件人的主营业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没有主营业地的,其经常居住地为合同成立的地点。

三、电子商务合同的成立和效力

一般而言,要约和承诺是订立一项合同的两个必要环节,也是一项合同得以成立的基本程序。任何一项合同其实都是当事人通过要约和承诺所作出的真实一致的意思表示。电子商务合同的成立也必须遵循这一基本程序,只是要约和承诺都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瞬间传递、瞬间完成的,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主要是以电子方式自动作出。这就使得在认定电子商务合同是否成立时首先应明确电子商务合同订立过程中要约可否被撤回或撤销。要约的撤回与撤销都是使要约丧失法律效力的行为,撤回发生在要约人发出要约之后,要约生效之前;而撤销发生在要约生效之后,被要约人做出承诺之前。电子商务合同的特别的订立方式,使我们需要在此问题上根据其特征,确定适用于电子商务发展的要约规则。

在电子商务的特殊环境下,由于通信方式和传输速度的快捷,接受订单的计算机是自动处理信息并通知有关方面进行作业的,要约的发出和接受也都是由计算机自动进行,撤回和撤销显然无法实现;点击式电子商务合同中,合同的成立是由消费者或客户的点击“确认”而实现的,合同成立的即时性使商家发出要约后,撤销和撤回就更无可能。作为《合同法》,对要约的撤回和撤销作出规定,其目的在于维护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益,体现合同订立时平等、合意的原则。然而,对于电子商务合同的考虑则不能单纯地像传统合同那样片面。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商业交易形式,特点就在于快速、便捷,人们认可电子商务,使用电子商务合同也就是看重了这一特点。在这样的前提下,若非要将电子商务合同也套入传统合同法规定的条框中,承认要约的撤回和撤销,不但在现实中无法实现,而且也不适应电子商务合同的特点。因而本文认为对于电子商务合同中的要约,原则上应当认为是不可撤销或撤回的。

在原则认为电子商务合同中的电子要约是不可撤销或撤回的同时,应允许特殊情况的存在,例如要约人以电子邮件方式发出一份可撤销的要约,受要约人收到要约后,并没有马上答复作出承诺,此时要约人可以撤销要约,只要要约人撤销其意思表示的通知在对方答复之前达到对方。但若受要约人使用了自动回应系统,对符合条件的要约自动进行回复,则要约人可能无法撤销要约。对于合同而言,承诺一经生效合同即宣告成立,因而电子商务合同成立的时间和地点问题也就是电子商务合同中承诺生效的时间和地点问题。

关于承诺生效的问题,通常有两种情况,即到达主义和投寄主义。“到达主义”,即受要约人发出的承诺到达要约人所支配的范围内时承诺生效。据此,合同成立于承诺到达之时,合同成立地为承诺到达要约人的所在地。根据“到达主义”,要约人收到承诺通知时承诺才生效,合同才成立,如果由于邮局、电报局及其他原因导致承诺通知丢失或延误,一律由发出承诺的人承担后果。根据“投寄主义”,一旦承诺人将承诺信件丢进信筒或者把承诺的电报交给电报局,则承诺生效、合同成立,不论要约人是否收到。因此,承诺发出之地和时间即为合同成立之地之时间。承诺的通知如果因为邮局、电报局或者其他原因迟延、丢失,后果由要约人承担。然而随着电话、电传、传真等现代化通讯手段的出现,“投寄主义”在适用上出现了许多困难,许多现代化的通讯手段都可以随时随地地发出或接受信息,这样如果还采用“投寄主义”,则会造成合同成立地点的不确定性。在电子商务交易中,由于电子商务合同形式的多样性使情况变得复杂化了。在eDi合同中,当事人双方的信息传递速度极其迅速,并且由于双方都各自拥有自己的信息处理系统,因而采用“到达主义”原则来判断承诺的生效与否更具合理性。而在点击式电子商务合同中,消费者一旦在网页上点击“确认”,无论商家是否收到了消费者确认的信息,则合同都已经成立,显然应该适用“投寄主义”原则。

在电子邮件式电子商务合同中情况则又不同了。许多电子邮件的用户并没有自己的收件服务器,而一般是通过其他网络服务商提供的设置在他们服务器上的邮箱来收发邮件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到达主义”原则来判断承诺生效与否,则对“到达”这一概念无法认定,因为若仅仅把信息发送到了电子信箱中就认为是已经“到达”了显然没有道理,因为信息并没有到达当事人控制的范围内;而如果认为只有当事人阅读到了这些信息才算到达,则又会使到达的时间不确定,使信息的发出者对发出的信息处于无法期待的状态,这样一来合同的成立与否也就难以确定了。

但是要是适用“投寄主义“原则,承诺人发出的承诺信息无需送到要约人就已经生效。对于承诺方来说,该项原则无疑对之有利,但是对要约方而言,他收到的电子邮件的时间无法确定,甚至可能根本无法收到承诺信函。这对于要约方来说是很不合理的。由此可见,对于包括多种形式的电子商务合同而言,统一规定承诺生效以及合同成立时间采用“到达主义”或“投寄主义”都无法将所有电子商务合同中的要约与承诺问题适当的解释。目前实践中这个问题大部分还是通过当事人之间订立协议来解决的。但是通过订立协议来解决承诺生效问题一般只适用于eDi合同和一部分电子邮件式电子商务合同,对于其它的电子商务合同,特别是点击式电子商务合同,由于其基本上都是涉及金额很小的交易,并且存在着交易人不确定的情况,双方不可能预先订立协议来专门解决承诺生效的问题。而要求每一笔交易都在合同中协商好合同成立时间的确定标准也是不可能的。

作为合同特殊形式的电子合同的生效需具备以下几个法定条件:

其一,订约主体是双方或多方当事人。订约主体是指实际订立合同的人,他们既可以是未来的合同当事人,亦可是合同当事人的人。对于不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订立的电子合同的效力,有人从保护无过错方当事人利益的角度考虑,认为应将使用电信的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视为有行为能力人。但是,这样无疑会鼓励网络上不负责任行为的产生及泛滥,非但保护无过错方当事人的初衷不会实现,反而会损害双方当事人的利益,而且这样也与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主旨不符。因此,一方当事人缺乏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的电子合同也应当确定为无效或效力待定的合同。

其二,电子意思表示真实。即利用资讯处理系统或者电脑为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形。意思表示由两个因素构成:一是内心意思之主观要件,二是此意识外部表示之客观要件。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当事人可能运用机械的或自动化的方式来为要约或承诺作出意思表示。在网络发达的今日,计算机程序或主机在其程序设计的范围内自行“意思表示”,而当事人则完全不介入意思表示的过程,此为“电子人”,电子人应独立代表个人的意思表示或接受意思表示,其所代表的个人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三,合同的成立应具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我国合同的缔结方式必须经过要约、承诺两个阶段,并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电子合同的要约是指表意人通过网络发出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通过网络作出承诺,一般都是针对网络上发出的要约而作出的。承诺人既可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也可以点击的方式作出承诺。如果仅仅只是在网上进行谈判,而在网下通过面对面的签约或以电话电报等方式作出承诺,则仍然属于一般合同订立中的承诺,而不是在订立电子合同中所作出的承诺。

电子合同的签名的法律效力我国《合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电子合同一般并不具有传统概念下的书面正式文本,此时所谓的签字盖章也就有了新的概念和方式,这就是电子签名。电子签名是指以电子形式存在,依附于电子文件并与其逻辑相关,可用以识辨电子文件签署者身份及表示签署者同意电子文件内容者。随着电子签名确认技术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法律上给予其认可,确认其效力。目前,国际上已普遍建立电子商务认证中心(Ca),对电子文书的真实性进行证明和鉴定。2004年8月28日,我国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电子签名法的通过,标志着我国首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法律”正式诞生。随着电子签名法的出台和实施,电子签名将获得与传统手写签名和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四、电子商务合同的履行和纠纷解决

电子商务合同的履行方式是多样化的。从当前电子商务开展的情况看,基本上有三种履行方式:第一种是在线付款,在线交货。此类合同的标的是信息产品,例如音乐的下载。第二种是在线付款,离线交货。第三种是离线付款,离线交货。后两种合同的标的可以是信息产品也可以是非信息产品。对于信息产品而言,既可以选择在线下载的方式也可以选择离线交货的方式。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电子商务合同的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守信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即电子商务合同的当事人应遵循全面履行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并有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解决电子商务合同纠纷的机制有协商、仲裁和诉讼等,此外还有较新颖的在线争议解决方式。所谓在线争议解决方式,是指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以替代性争议解决方式的形式来解决争议。目前,在线争议解决方式主要有4种形式:在线清算、在线仲裁、在线消费者投诉处理、在线调解。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或仲裁机关享有对电子商务当事人或者电子商务行为的管辖权,是进行管辖和规范的前提。电子商务当事人只能向有管辖权的机关寻求行政、司法或仲裁救济。行政救济主要根据属地管辖进行,仲裁救济主要根据协议管辖进行,最复杂的是司法管辖,即诉讼管辖。电子商务合同所依据的数据电文的特殊性,特别是互联网电子数据交换的全球性、虚拟性,打破了传统的地域界限甚至国家界限等特点,使得确定管辖法院可能出现困境。在我国,首先就级别管辖而言,多数第一审电子商务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重大涉外案件和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和认为应当由自己审理的案件。其次,在符合级别管辖法律规定的前提下,除了合法的协议管辖之外,国内电子商务合同纠纷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电子签约解决方案篇7

位于中关村方正国际大厦6层北大创业孵化营的快签科技即将迎来自己的周岁。李盛根向《通信产业报》(网)记者介绍,经历前两次创业失败后,对于继续创业他做了详细的准备工作。2014年9月份开始,李盛根对众多p2p平台进行了详细的调研。2015年3月,第三方签约平台――快签科技正式成立,李盛根希望快签能成长为符合中国国情的DocuSign。

DocuSign是一家美国提供电子签名服务的初创企业,现在全球有10个分支机构,全球188个国家有超过10万家公司以及5000万个人都在使用DocuSign的电子签名服务。2015年5月,DocuSign获得了2.33亿美元的F轮融资。

支付签约

中美两国商业环境有很大的区别,生搬硬套是没有未来的。李盛根将快签业务定位在线上签约这个垂直领域,并首创“支付签约”。

支付签约是指采用法院认可的金融级别的身份认证,通过在线支付的方式,在线签署合同等法律文书。用户确认签署合同时,必须通过支付系统核实身份。支付签署后,即可生成一份与纸质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电子合同。

通过快签的支付签约功能,企业或者个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线签署法律文书,省去传真、扫描、打印、快递等环节,将用户从繁琐的文书签署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商务办公的效率。

提到支付签约就不得不提及快签的销售经理李骁。本科毕业后李骁在南京一家eRp企业工作,过着朝九晚五的稳定生活。大概在2015年6月,李盛根通过一位师兄认识了李骁,两人就有关产品问题相谈甚欢。

“经常一聊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探讨产品到后半夜,不断抛出新的问题,不断蹦出新的想法。”李骁向《通信产业报》(网)记者介绍,支付签约的模式就是在这个阶段产生。

通过支付系统来完成线上签约是否具有法律效应?李盛根在《合同法》、《电子签名法》等都找到了相关的法律保障,更找到了一个实例。

在2011年阿里小贷的一起借款合同纠纷案中,杭州市滨江区人民法院在判决书中指出:“通过输入被告的支付宝账号及密码,即可确认合同的签约人为被告本人或其授权的人,并表明认可合同相关内容,通过上述电子签名,视为被告对上述要约作出的承诺。”

对于创业的向往,或是被李盛根的诚意打动,2015年9月,李骁只身北上正式加盟快签科技团队。

环境变迁

2015年可以说是国内企业互联网服务的元年,阿里重磅推出企业服务钉钉,并与用友软件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专门做企业互联网服务。

对于李盛根而言,此前创业失败成为其护航快签的最重要经验,快签坚持自主开发。在合作伙伴方面,李盛根坚决选择最专业的。

快签科技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合作开发领先的身份认证技术,文件存储和传输使用aeS-256以及SSL最高等级加密技术,确保除用户以外任何人都不可访问;采用SHa-512最高级别的散列技术,确保文档的真实性和不可篡改,文档一旦形成,即便快签自身也无法修改。

虽然还处于天使期,快签已经获得一系列的荣誉,北京大学“河合创业基金”奖励、“北京大学创新创业成长计划”支持、2015年中关村“雏鹰人才”专项资金支持、2015年中美iDG创业大赛总决赛总分第三名等。快签科技受到了投资方的关注,获得了六禾创投的天使投资。

2015年12月,李盛根为快签科技引入了公司合伙人金鹏,担任商务总监职位,全面负责快签的商务及市场运营管理。

金鹏2007年进入普渡大学研读金融学专业,并在大二期间与美国同学一起在电子商务领域创业。凭借创业经历,在本科毕业后继续mBa。国内互联网、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吸引着金鹏在大学毕业后回到国内发展,对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领域有着深入的了解。

在金鹏看来,目前人力成本不断高涨,企业节约办公成本成为一个大的趋势,传统企业合同签署传递、打款、执行等各个环节都可以通过第三方网上签约平台来进一步优化。

在业务推广中,客户普遍表示,快签的概念很新颖,在了解了法律合规性后都有尝试的兴趣。金鹏认为,企业服务的用户教育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创新改变世界

处于风口是李盛根与其团队的幸运之处,而究竟能飞多高则考验着整个团队。

李盛根向记者介绍,目前快签在游学领域、教育行业、互联网金融领域都已经有成功的客户案例。快签科技的服务方案包括网站注册使用、api服务,单月已经拥有不错的营收。据了解,目前注册使用快签客单价只有3.98元,签约双方分别支付1.99元,用李骁的话来说,“用不到一张地铁票的价格尝试一次具有法律效应的网上签约,而且还可以为您节省最宝贵的时间。”

电子签约解决方案篇8

一、立法活动概况及特点

(一)各州立法要览

美国的电子商务法立法,是以各州的立法行动为先导的。尤他州1995年颁布的《数字签名法》(utahdigitalsignatureact),〔1〕是美国、乃至全世界范围的第一部全面确立电子商务运行规范的法律文件。截止1999年9月本文写作之时,美国已有44个州制定了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2〕就是说美国除了有6个州在电子商务立法方面没有正式的法律文件出台外,其余各州都在电子商务立法方面有了实质性进展。从数量上看,美国州一级关于电子商务的法律文件有近百部之多。〔2〕有些州在主干电子商务法之外,还有些配套的法规。譬如伊利诺斯州除了《电子商务安全法》(illioniselectroniccommercesecuretyact),还有《金融机构数字签名法》(financialinstitutionsdigitalsignatureact);佛罗里达州在《电子签名法》(electronicsignatureact)之外,另有《数字签名与电子公证法》(digitalsignature&electronicnotarization)。这些仅是正式制订、颁布的法律,而目前各州已经提交审议的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文件的数目,加起来有数百个之多。从法律文件的名称上看,有的叫“电子商务法”(electroniccommerceact),如此卡罗莱纳、南卡罗莱纳州;有的叫“电子商务安全法”(electroniccommercesecuretyact),如爱荷华、伊利诺斯州;还有的叫“电子文件认证法”(electronicauthen-cationact)。其中以“电子签名法”(electronicsignatureact)和“数字签名法”(digitalsignatureact)作为法律名称的最多。前者如奥尔根、印第安那等州;后者如尤他、阿肯色、密苏里、密西西比、马里兰等州。因为在以因特网为运行平台的电子商务环境下,交易当事人的身份认证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如果这一问题能够妥善解决,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美国大部分有关电子商务的法律文件都直接以“电子签名法”或“数字签名法”冠名。美国各州的电子商务立法,不仅名称多样化,而且其内容差别也非常大。有些州的立法内容比较详细,涉及到电子商务的各个主要方面:从对计算机网络通讯记录的法律效力的确认,到电子签名的基本标准的确定,以及认证机构的建立等,都包括在内。如尤他州、伊利诺斯州就采取了这种对电子商务进行全面调整的方法。而有些州的电子商务法却规定得非常原则,具有对电子商务的宣言性认可的性质。如加利福尼亚州便采用了这种方式。另外,从调整范围上讲,美国有些州的电子商务法只限于调整与州政府相关的诸如公司注册、税务申报等商务活动,与我国目前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政府上网工程有些类似。例如,美国马里兰、阿拉斯加等州的电子商务法就是这样。而有些州的电子商务法则不仅调整与商务有关的政府管理活动,而且调整私法主体之间的在线商事交易关系,其目的是为电子商务的活动提供一个全方位的规范系统。譬如华盛顿州即属此类。关于这两种立法模式产生的原因,留待下文说明。

(二)联邦立法简介

虽然美国国会于1997年和1998年分别通过了“税务重组与改革法案”和“减少政府纸面文件法案”〔3〕两部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文件,但与各州的积极行动相比还是“雷声大、雨点小”。所谓“雷声大”,是指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议员关于电子商务立法的呼声较大,议案不少。仅1997年至1999年提出的有关电子商务的议案就有17个之多。其中有“电子安全交易法案”、“数字签名法案”、“数字签名与电子认证法案”、“千禧年商业法案”等。美国国会立法程序繁琐,辩论、审议回合多,这些法案能否最终通过,还是未知数。所谓“雨点小”,就是指目前为止联邦立法机关只通过了屈指可数的与电子商务仅有表层联系的法律,还没有一部综合性的电子商务法问世。

美国联邦立法机关的工作进程,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美国联邦政府对电子商务的政策,二者有着内在的互动联系。一方面联邦政储在建立信息高速公路,促进全球电子商务等问题上热情鼓动,另一方面在电子商务市场的规范上,却极力淡化其主导角色。其实这些作法,正是美国联邦政府电子商务政策的具体表现。1997年克林顿公布了《全球电子商务框架》〔4〕(第4章第2节)这一表明联邦政府立场的重要文件。该文在谈到电子商务的政策时,提出了以下五项原则:1.私营企业应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起领导作用;2.政府应避免对电子商务的不当干预;3.如果需要政府干预的话,其目的应当是以预定的最低限度主义来支持和推行与电子商务相协调的、简化的法律环境;4.政府必须承认因特网的特殊性质;5.应以全球为基础促进因特网电子商务。其具体作法也有以下几点:1.当事人有以认为合适于自己的方式调整相互之间的合同关系的

自由;2.规范必须在技术上是中立的(亦即不要求使用某种技术,也不以某种技术的使用为假定前提),并且具有超前性(即规范不能阻碍未来技术的发展);3.只要支持电子技术应用所必须或非常需要的,就应修改现行的法律或颁新的法律;4.立法中既应考虑到高科技商事领域,也要考虑到没有上网的企业。

美国联邦政府惟恐不恰当的政策或立法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给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造成阻碍,以至于在电子商务立法问题上前思后量,裹足不前。然而,电子商务这一新兴市场的规范化,却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加利福尼亚州务卿在说明该州为何没有对签署人的责任和认证机构等问题作出规定时认为:“这些问题无法通过州的立法来解决,希望当事人通过合同,或由其他的立法途径予以解决。”〔2〕事实上,电子商务本身是一个州际性、乃至国际性的问题,美国联邦立法对电子商务问题作出全面规定,只是时间上迟早的问题。况且美国宪法中的“商事条款”〔5〕(第8条)已经赋予了联邦立法机关对跨州的商事活动进行规范的权力。美国联邦立法机关最终将在电子商务立法问题上交出一张什么样的答卷,人们正拭目以待。

(三)非官方组织在立法中的作用

各州电子签名法的纷纷出台,只是美国电子商务立法的一个侧面。为了迎接数字化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该国一些非官方法律机构也在电子商务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法学研究编纂机构

美国州法统一全国委员会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制订新的适应电子化交易的法律文件,其中主要有:美国“统一计算机信息交易法”(该法草案原名为“统一商务法典第二章b”即ucca2b)和“统一电子交易法”(ueta)。〔6〕〔7〕前者,主要调整通过网络途径进行的信息产品的交易,譬如软件使用许可合同、数据库使用许可合同、信息服务合同等,其合同的标的都是以无形的信息形式存在的,并且完全可以直接在网络上完成交易,实际由在线资金支付与在线数据传输两个方面构成。可以说它是配合电子商务内容的变化而制订的。而后者则力图为美国五址个州建立一个统一的电子商务规范体系,是从操作规程上(亦即从交易的形式上)保障电子商务的发展。二者异曲而同工。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法律文件已于1999年7月底在全美州法统一委员会上获得通过,并建议各州于9月起开始在立法中采纳。这是美国电子商务立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其最终被采用的效果值得关注。

2.美国律师协会

美国律协是推动电子商务立法进程的一股重要力量。该协会曾于1990年,率先在美国出版电子商务实践的著作:“电子数据交换协议的商业应用-交易伙伴协议示范与报告”。〔7〕(72卷p1932)而1999年的《数字签名指南》,〔8〕则是该协会在电子(数字)签名方面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套全面解决电子(数字)签名法律问题的原则。尽管指南声明不作为示范的立法条款出现,但立法者在起草相关法案时对其所用术语和政策一直非常重视。虽然它不具有法律效力,却是一个影响较大的指导性文件。除了制定这些书面文件外,美国律师协会还组织了许多关于电子商务法、电子(数字)签名法的研讨活动,并且组织法律专家到国会进行院外游说活动。美国律师协会之所以对电子商务法、电子(数字)签名法的起草如此全情投入,当然是看中了电子商务这一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中所蕴涵的利益,况且其背后有一定的企业集团的鼎力支持。

此外,在参与国际立法方面,美国积极扩展影响,曾多次派出代表团与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律委员会一系列关于电子商务立法文件的起草活动,并于1998年5月向联合国贸法会提交了“国际电子交易公约(建议草案)”。〔9〕

二、立法中争议较大的问题

电子商务实际上是将传统的商业交易活动转移到因特网这一运行平台上进行。它不仅是一个技术应用问题,同时还包含着如何将传统的交易规范移植于网络交易中,或者在网络交易中如何重建与传统法律价值相近的规范体系等课题。从传统商事交易与电子商务活动的不同特点来看,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对电子通讯记录的法律效力的确认,二是对电子商务当事人身份的鉴别手段-电子签名方法的基本标准的确定,三是关于电子签名认证机构的建立。其中第一个问题,即电子通讯记录的法律效力的确认问题,并不是现在产生的,早在电报、电传、电话、传真机应用时,美国就已经形成了许多判例。在封闭型电子计算机交易网络-edi应用于商业领域时,法律界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讨论。1996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律委员会的《电子商务示范法》,〔9〕已经在国际范围内再次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所以美国电子商务立法中对这一问题的争议不太大。而后两个问题则是美国电子商务立法中争论激烈,并且到目前也没有形成统一认识的问题。

(一)关于电子签名技术方案的选择问题

电子签名与传统的手书签名虽然都叫签名,但二者的差别非常大,甚至没有多少内在联系。此处只是借传统签名对签署人的辨认功能,来指称在电子商务中对交易人进行识别的电子鉴别手段,而称之为电子签名。其实这是一种修辞学上的借代法。依照鉴别功能来判断的话,凡是能够对电子商务中交易人身份予以识别的电子技术手段,都可称作电子签名,其范围很广。譬如计算机口令、对称密钥加密、公开密钥加密(publickeycryptography,又和称非对称密钥加密:asymmetrickeycryptography)、生物笔迹辨别法、眼虹膜网辨别法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具体方法还将层出不穷。

在电子商务交易中以何种技术生成的电子签名才是安全可靠的,才具有法律效力,这是电子商务法理应解决的问题。综观美国各州的几十部电子商务法,大致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以尤他州和伊利诺斯州为代表的“技术特定化”(technologyspecific)方案。另一种是以加利福尼亚州和罗得岛为代表的技术非特定化方案。两方案各有论据与支持者,相互争论难决雌雄。技术特定化方案的理由是:在现行的电子辨别技术中,计算机口令的安全系数不足,对称密钥加密不适应开放型市场的需要,而笔迹、眼虹膜网等辨别技术应用成本过高,唯有公开密钥加密(也叫数字签名)方法既安全可靠,又能适应开放型市场密钥分发的需要,而且成本也不太高,是较为理想的电子签名技术方案,因而应作为法定的电子签名技术予以确定。只有用公开密钥加密术作出的电子签名,才具有如同手书签名一样的法律效力。〔8〕〔10〕(53卷p307)〔11〕(72卷p1177)而反对者则认为,其一,在电子签名问题上的技术特定化限制了其他同类技术的发展,是技术开发与应用上的不正当竞争。其二,采用公开密钥加密,将密钥被冒用的责任风险全部推到了持有人(通常为消费者)身上,既不利于对消费者的保护,也不利于电子商务市场的大众化,最终将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其三,技术的进步性是相对的,用更先进的技术武装起来的黑客将轻而易举地破译此种密钥。其四,在电子商务市场开始形成、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将某种技术标准化,为时过早。所以,公开密钥加密技术的特定化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公开理念上,抑或从时机上讲,都是站不住脚的。〔12〕(15卷p191)〔10〕(53卷p307)〔11〕(72卷p1177)有的法律专家还论证了生物笔迹的优越性,期望以该方法取代公开密钥加密法。〔13〕技术非特定化方案的理由相对简单:电子签名技术手段的优劣,理应由市场和用户作出判断,立法者只需要规定出原则性的标准,而不应越俎代庖;政府直接具体对技术作出选定,风险过大,不仅自身难以承担,而且可能导致

电子商务市场的萎缩。反对者则以为,电子签名的技术已趋于成熟;而要使电子商务大众化、市场化,被消费者普遍接受,关键是建立起信心,这就需要政府出面以法律手段消除各种不确定因素,以利于电子商务市场的成长。

(二)关于认证机构的管理与选任问题

在因特网上运行的电子商务,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任何从不相识的个人或企业,都可以通过网络跨区域的、不间断的从事商务活动。公开密钥加密术虽然将电子文件与其签署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解决了电子文件的辨别问题,但是并没有在陌生的商事主体之间建立起交易所需的起码的信任度。电子签名侧重于解决身份辨别与文件归属问题,而电子认证解决的是密钥及其持有人的可信度问题。因为密钥并不是万无一失的,它存在着丢失、被盗、被破译等风险。这就产生了公开密钥的有效性辨别与认证的问题,即需要由一个权威的机构公开密钥进行管理,以减少密钥丢失、被盗、被冒用而造成的损失。此外,认证证书还能提供一些交易当事人的资信状况。那么,由谁来管理认证机构,由谁来充当认证机构,认证机构应具体有那些权利,承担何种责任,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公开密钥加密技术就是再安全,也不易在网络空间中广泛应用。

从目前美国各州的立法,以及美国国会的立法议案来看,在认证机构的管理、选任上大致有如下几种作法:

1.官方集中管理型

这一方法是由尤他州率先采用的,并且被其他许多州所仿效。其具体方法是:其一,以法律授权政府相关的机构(通常为商务署)对认证机构进行管理,颁发许可证;其二,规定认证机构所必须具备的可靠条件,包括硬件、软件、业务人员等方面;其三,州政府允许符合法定条件的认证机构承担有限制的责任;其四,法律上推定经认证机构核实的电子签名具有证据力。该种方法显示了州政府的行政力量,其目的是让数字签名完全成为手书签名的替代品,进而促使广大的消费者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然而,这也是受到抨击最多的一种方案。

2.民间合同约束型

这是市场自由、技术中立原则的体现。加利福尼亚州是采用这种方法的典型代表,追随者也不在少数。其具体作法是,州政府只宣布承认计算机网络通讯记录的书面效力、认可电子签名与手书签名有同等的效力、说明电子签名安全性的原则性标准,至于采用何种电子技术作出签名,由谁来充当网络交易中的认证人,州政府一概不问,完全由交易当事人自己决定。这种对电子商务的概括性规范,被称为“最低限度主义方法”(minimalist),它在适应技术发展方面有灵活性,但却留下很多重要问题没有规定。比如交易中的风险责任分担等关键性法律问题,就不是靠当事人的协议所能完全解决的。这种自由宽松的交易环境,或许有利于电子商务企业施展才华,却不利于广大消费者的参与。势力弱小的消费者在缺乏明确规范的茫如瀚海的网络空间里,只能由于没有安全感而退避三舍。没有成千上万消费者的加入,电子网络仅仅成为大企业的俱乐部,也就自然失去了开放型网络的优势。这种“无为”的政策,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初期还可能算作一种策略,但它决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

3.行业自律型

该方案设想如下:认证机构的管理机关应当由联邦财政部和全国认证机构协会来承担。后者是根据法律而成立的行业协会,并不具体从事认证业务。协会负责成立一个电子认证标准审查委员会,具体对适用于电子认证行业的标准负责开发、修订与确立,并且负责对其会员所采用的密码、标准的选定。任何官方的和非官方的实体都可以成为认证机构,但它必须是在全国认证协会登记的成员。这一方案采取了官方监督,行业自律的方法,实际上是前两种方案的折衷,却也较具可行性。需要说明的是,该方法目前尚在于国会待审议的法律提案中,既没有法律效力,也还未付诸实施,效果如何,有待实践检验。

三、立法趋势及其借鉴作用分析

(一)原因分析

值得思考的是,为何美国各州在相同的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下,相同的电子网络交易的程式中,会出现如此不同的立法状况?从立法体制上看,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享有独立的立法权。这是美国各州立法分歧的前提条件。从历史背景上讲,美国是移民国家,文化多元化是其传统。这是美国电子商务法多样性的人文条件。但是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隐藏在经济利益之中。

对于各州的立法过程,笔者缺乏直接的背景资料,这里只能用几个间接材料来说明利益关系与立法主张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律师协会颁布的《数字签名指南》,是由电子商务法律专家米奇尔·博穆(michael·baum)作为编辑委员会主席主持编写的。〔8〕该指南将公开密钥加密术确定为标准的安全电子签名技术,而这位博穆先生却同时担任着“证书签名”(verisign,inc.)公司的顾问一职,此公司采用的正好就是公开密钥加密术,该编辑委员会主席似乎是作为证书签名公司的代言人出现的。无独有偶,另一位电子商务法律专家,年鉴型专著《电子商务法》的著者本杰明·怀特(benjaminwright)反对将公开密钥加密技术特定化,主张采用生物笔迹鉴别法,而他本人恰好就是“笔迹证书”(penop,inc.)公司的特别顾问。〔12〕(15卷p191)〔10〕(53卷p307)〔11〕(73卷p1177)此外,美国有位电子商务法律教授在谈到州一的电子商务立法比全国性立法快的原因时曾说到:“高技术商务是地区之间竞争的一个核心因素,刺激了领先地位的竞赛而不是合作。”〔7〕(72卷p1932)可见不同的企业集团与不同地区的利益是造成各州立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公正的电子商务立法目标,只有在摆脱了狭隘的集团利益的驱使时,才能得以实现。

(二)美国电子商务立法趋势分析

美国的电子商务立法活动虽然较为活跃,但其现状仍然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需要。原因很明显,电子商务是一种跨越地域的、全天候的、开放型的交易市场,在各州“诸侯割据”式的立法状态下,统一的、流转顺畅的市场是难以形成的。针对这种情况,要么美国制定全国性的电子商务法律规范,对之进行全面调整;要么加合国国际性的电子商务规范公约,直接将国际规范转化为国内规范。就目前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律委员会在电子商务方面的立法起草活动来看,后一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是其立法内容与进度毕竟不由美国一家说了算。〔14〕而美国全国性电子商务立法的产生,也已经到了“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地步。如果美国联邦立法机构要排除国际性公约的不确定性,以全国性立法来规范电子商务市场,就有可能走联邦立法的道路。美国联邦政府近年来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市场形成方面的决策上是基本正确的。如果将其政策转化为对电子商务市场的制度化的规范,笔者以为在管理模式上采取前述的“行业自律”式是较为适宜的,而在电子签名技术的选用上则理应以“技术中立”为原则。其实此种方案,是与美国联邦政府电子商务政策相一致的,它既与1997年克林顿政府《全球电子商务框架》中表明的基本原则相吻合,同时,也能为全国性的电子商务的运行建立起统一的规范。即便美国国会不能很快通过全国性的电子商务法,还有另一条途径可为美国构造电子商务规范,这就是美国州法统一全国委员会的“统一电子交易法”的正式通过。后者虽然不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但是若被各州所普遍采纳,就将产生新的“统一商法典”的效果。而这一“示范法”方式的命运如何,取决于各州对“统一电子交易法”采纳的程度与速度。当然,美国在制定其全国性电子商务立法时,还要考

虑电子商务的国际性的本质特点,在电子商务案件的国际管辖、国际协助方面留下开放型接口(或称条款),使之能与电子商务全球化之趋势相融合。

(三)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我国的国情与美国有很大区别,虽然不能成套照搬其经验,至少其中有一些值得参考的积极因素。首先,在政府参与电子商务的管理与规范上,尤他州的作法似乎对我国有较大借鉴意义,尽管该法在美国曾受到许多批评。由于我国几乎不存在历史悠久、信誉卓著的大型企业,换言之,企业信誉相对较弱,因此,不能完全像美国那样由企业在电子商务中起主导作用,而需要以政府的信誉作补充。因为在电子商务环境中进行交易,信誉是举足轻重的问题。完全由企业自行颁发电子签名认证证书,而没有相应的法律的规范和政府机关的管理,在我国还很难行得通。其次,在电子鉴别技术的选择上,加利福尼亚州的中立方法甚为有益。这一点是受到普遍肯定的,即便是美国的一些起初主张“技术特定化”的法律专家,有些后来都改变了观点,转而支持此种方法。〔7〕(72卷p1932)道理很简单,任何阻碍新技术发展的法律,终将被新技术发展的力量所破除。其三,在认证机构的管理模式上,美国国会议案中提出的“行业自律”式,亦对我国有参考价值。当我国电子商务市场发展成熟后,采用此种方式是较为合适的。而在目前电子商务市场初创时期,还要以政府的参与支持为主。当然,至于我国最终将采取何种调整方式,还有待于自身经验的积累,并由立法者作出价值判断。

「参考文献

〔1〕美国尤他州·数字签名法〔r〕。尤他州法律汇编第46目第3章utahcodeann.tit.46,ch.3(1996)。

〔2〕美国mbc律师事务所·电子商务立法摘要〔r〕。(http///ds-sum/html)electroniccommorcelogislation1999年10月访问。

〔3〕美国律师协会·电子空间法〔r〕。(http//www.mhc./buslaw/cyher/html)1999年9月访问。

〔4〕〔美〕本杰明、怀特。电子商务法〔m〕。纽约:阿斯奔法律与贸易出版社,1998.

〔5〕美国宪法〔z〕。

〔6〕美国统一州法全国委员会。电子商务立法〔r〕。(http//www.nccual,org/)1999年9月访问。

〔7〕〔美〕艾美利亚·玻丝。电子商务与国际国内法律改革的互动关系〔j〕。图兰法律评论1998.

〔8〕美国律师协会。数字签名指南〔r〕。(http//www./scitech/html)1999年9月访问。

〔9〕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律委员会。文件草案〔r〕。(http//www.un.or.at/uncitral1999年访问。

〔10〕〔美〕格林伍德,堪贝尔。电子商务立法〔j〕。商业律师,1997.

〔11〕〔美〕金·温妮。开放系统,自由市场与因特网规范〔j〕.图兰法律评论。1998.

〔12〕〔美〕本杰明·怀特。电子签名的风险〔j〕。芝加哥:计算中心与信息法杂志1997.

〔13〕美国“笔迹”公司。公司业务介绍〔r〕。(http//www.penop,com)1999年9月访问。

电子签约解决方案篇9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capki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被普通百姓所接受,它将逐步取代传统商务活动,并有可能彻底改变贸易活动的本质,形成一套全新的贸易活动框架。但由于多种原因,电子商务的安全性仍然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为了解决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世界各国经过多年的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即公开密钥基础设施pki(publickeyinfrastructure)。pki是基于公开密钥理论和技术建立起来的、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具有通用性的安全基础设施,可以保证网络通信、网上交易的安全。它采用证书进行公钥管理,通过

第三方可信任机构———认证中心ca(certificateauthority),把用户的公钥和用户的其他标识信息(如用户名、email地址、身份证号码等)捆绑在一起,从而实现用户身份的验证、密钥的自动管理等安全功能。而电子商务它本质上仍是商务,只是在资讯媒介这一交易手段上有了创新,即以网络数据传递方式代替传统的纸介质的书面形式。电子商务仍须严谨地按照传统交易规则进行。与传统交易模式相比较,除了利用了更为便捷高效的网络媒介手段外,整个交易流程没有改变,交易各方仍须经过互相确认身份、邀约及承诺、合约履行三个环节。

在商务活动中,公证司法证明权也必需在网上的实现,而这种在网络上进行的证明,有别于纸介质的书面证明方式,我们称之为“网络公证”(cybernotary)。

一、国内ca的现状

ca认证机构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各级ca认证机构的存在组成了整个电子商务的信任链。如果ca机构不安全或发放的数字证书不具有权威性、公正性和可信赖性,电子商务就根本无从谈起。自1998年国内第一家以实体形式运营的上海ca中心成立以来,全国各地、各行业已经建成了几十家不同类型的ca认证机构。从ca中心建设的背景来分,国内的ca中心可以分为三类:行业建立的ca,如cfca,ctca等;政府授权建立的ca,如上海ca、北京ca等商业性ca。不难看出,行业性ca不但是数字认证的服务商,也是其他商品交易的服务商,他们不可避免的要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交易过程,这与ca中心本身要求的“第三方”性质又有很大的不同。就应用的范围而言,行业性ca更倾向于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开展服务。例如,外经贸部的国富安ca认证中心适当完善之后将首先应用于外贸企业的进出口业务。政府授权建立的第三方认证系统属于地区性ca,除具有地域优势外,在推广应用和总体协调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不过需要指出地区性ca离不开与银行、邮电等行业的合作。

二、国内ca存在的问题

在电子商务系统中,ca安全认证中心负责所有实体证书的签名和分发。ca安全认证体系由证书审批部门和证书操作部门组成。就目前的情况而言,ca的概念已经深入到电子商务的各个层面,但就其应用而言,还远远不够,都还存在一些问题。

1.在技术层面上

标准不统一,既有国际上的通行标准,又有自主研发的标准,这必将导致交叉认证过程中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

2.在应用层面上

一些ca认证机构对证书的发放和审核不够严谨。从法理上讲这些审核人员不具备法律上所要求的审核证明人资格,也无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现在的ca中心本身往往也是交易或合同的一方,难免存在不公正性。在分布格局上,很多ca认证机构还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和行业性,无法满足充当面向全社会的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的基本要求,而就互联网而言,不应该也不可能存在地域限制。

三、认证的解决方案

在传统的商务贸易中,公证机构作为国家的证明机构,以交易信用的第三方中介行使国家证明权,其权威性与统一性历来为法律所确认。公证证明属国际惯例,中国加入wto后,在与国际法律制度的接轨中,公证机构的证明效力日益显现出来。正因如此,将权威的国家证明权引入虚拟的网络世界,实行网络公证能够彻底填补网络世界的法律真空,解决目前国内ca认证的弊端,使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向网络世界延伸。

网络公证方案首先从网络身份的真实性证明入手,在确认网络主体的真实身份的基础上,对网络交易内容以公正的第三方的角度加以证据保全,对交易履约中的资金支付采用公证行业特有的第三方安全支付加以解决,因此,我认为网络公证方案是电子商务安全与信用的一个整体解决方案。

1.网络中真实身份审核的解决

一个安全、完整的电子商务系统必须建立一个完整、合理的ca安全认证体系。以pki技术为核心的ca证书能解决网络数据传输中的签名问题,日益显现出其确认网络主体身份的优越性。但是,在实际运作中,网络ca电子身份证书仍然为大家所怀疑。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网络中的ca证书持有人与现实世界中的真实身份是否一致并未得到彻底解决。如不解决这个前提,则用ca证书所做的任何签字将不产生任何法律效力,因为没有一个现实世界的主体与之相对应,并承担网上义务,而法庭更是无从受理。

纵观诸多国家的电子交易,数字证书的发放都不是依靠交易双方自己来完成,而是由一个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的第三方来完成,该第三方中介机构以提供公正交易环境为目的,应具有中立性。因此,银行所办的ca中心以及其他纯商业性的ca中心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一个身份认证必须满足两种鉴别需要:当面鉴别和网上鉴别。当面鉴别以生物特征为主,网上鉴别则以逻辑特征为主。在ca证书的发放中,最关键的环节是ra(registrationauthority)证书离线面对面审核,交易当事人最关心的基本信息,如网上的对方究竟是谁,真实的身份与信用状况如何等。然而,目前相当多的ca公司在实际操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随意性,并未建立起严格的审核要求与流程。申请数字证书的用户只要在网上将相关的表格随意填写后,即可从ca公司那里获得个人ca证书。异地申请的企业只要将相关资料盖上公章邮寄过去,并交足相关费用即可获得ca证书。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要在全国建立几千个面对面的审核点,目前还具有很大的难度,因而建立严格的审核流程是十分困难的。然而网络公证可以彻底解决这一困惑。网络公证可以将传统的公证证明应用到ca证书的身份审核上。其具体解决办法是:将遍布全国的数千家公证机构通过因特网联成一个统一的网络—中国公证网络,以实现将社会公众、公证客户、公证机构与公证相联结。也就是说,通过中国公证网,将遍布全国各地的公证机构有机地联在一起,彻底解决了异地审核的难度,并确保了网络身份的真实性。当用户需要申请ca证书时,即可到所在地的公证机构进行离线的面对面审核,也即ra审核。该审核严格按照公证机构的审核要求与流程进行,公证机构自然地对所审核的内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经过ra审核后的资料统一进入公证机构的中心数据库中进行安全存放。这样,经网络公证ra审核后所颁发的ca证书就自然地与其真实身份相对应,以后在电子商务交易中的网上签名行为即为其真实持有人所为。进行ra审核的人员不是普通公民,而是现行法律体系中承担法定审核工作的公证员,他们负有审核身份的法律责任,行使的是国家的证明权。由此可见,网络公证所构建的网络真实身份审核体系,可以与ca中心以及其他公司相配合,为其发放ca证书提供审核环节的服务,以解决其审核布点困难以及审核者身份不合法的问题。

就技术而言,ca在现阶段的应用已趋成熟,pki公钥管理体系也很实用。它通过给个人、企事业单位及政府机构签发公用密钥与私人密钥组成的数字证书,来确认电子商务活动中交易各方的身份,并通过加解密方法来实现网络信息传输中的签名问题,以确保交易安全性。

2.网络中的交易数据的安全保存

在确定网络身份后,交易双方就进入了实质谈判,以达成双方认可的条款。在传统交易中,协议的合同化过程是在书面合同上签字盖章,一旦交易双方日后在履约中出现争议,就可以以当初所签署的书面合同作为证据来解决存在的争议。与此对应,在虚拟的网络交易中,也必须能让虚拟的交易数据得以固化并在日后可能发生的纠纷中作为证据为法院所采证。网络公证方案可以采用的解决方法是提供第三方数据保管服务。当交易双方在网上达成协议后,各自用ca证书对合同进行加密签名,并将合同的电文数据内容提交到网络公证的数据保存中心。由于进行了加密签名,数据保存中心也无法打开并知悉当初的交易合同,这就真正确保了其安全性。事实上,由于第三方公正方的参与,使得电子商务交易得以在制度层面得到安全保障。交易双方一旦出现纠纷,通过解密打开的合同将由公证机构出具其保存的公证书证据。而公证文书在法庭上是可以作为证据直接被采纳的。

3.网上合同履行的提存服务

电子商务交易的信任危机除了主体身份确认危机、交易数据的证据危机外,网络交易履行中的支付信任更是阻碍网络交易发展的阻力。双方达成交易意向后,买家担心的是能否准确、及时地收到货物;卖家担心的是交了货后能否准确、快捷地收到货款。也就是说,网络交易双方共同关心着网络合同履行中的信用安全问题。网络公证可以依照传统的提存公证思路,结合网络技术展开网络提存业务。在网络电子商务交易中,买方不必将货款直接交付卖方,而是将货款提存到网络公证提存中心,在其收到货物并签署完相关单据后,提存中心再将货款支付给卖方。这样,网络公证提供的第三方提存服务彻底解决了网络交易双方对网上合同履行的困惑,尤其是支付的担忧。法律制度和传统贸易中早已有的公证提存方式对网络世界中的交易尤为适用。

可以预见,随着信息安全领域的标准化、法制化建设的日益完善,网络公证依托中国公证网络,运用公证的国家证明力所构建的第三方信用与安全服务以及网上合同履行的提存服务,将彻底解决网络交易主体对电子商务的信用问题,也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四、小结

总之,通过向网络主体在经过ra审核后发放ca电子身份证,解决了网上虚拟主体的真实身份及网上签名问题,并通过网络公证的数据备份中心为交易双方的网上电子合同提供了证据保全,最终以网上提存电子合同的履行来提供网上支付信用服务。“网络公证”作为一个第三方法律服务平台,以其几个有机连结的在线服务系统、完整地解决了电子商务中的安全及信用问题,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构建起一座沟通双方的真实桥梁。

参考文献:

[1]谭卫:电子商务中安全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2]卢震宇戴英侠郑江:基于认证中心的多级信任模型的分析与构建仁[j].计算机工程,2001

[3]mclaughlin.l,holisticsecurityieeesecurityandprivacy3(3),2005

电子签约解决方案篇10

2019年,本单位围绕年初制定的重点工作目标,在完善本单位运行体制机制的同时,切实推动新区项目建设及征迁工作的有序开展,现将本单位2019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2020年重点工作汇报如下:

一、2019工作完成情况

完成各类征迁项目42个,集体土地征迁1983亩,搬迁房屋219栋,棚户区改造132户,完成企事业单位45家,实现交地3100亩,共争取到位征迁资金17亿元,重点突出扫尾清零工作,化解长期信访的重点户、难点户35户;配合市审计局,协调各指挥部完成80个项目的审计工作。

(一)新区项目建设

2019年城市主干路网建设进一步加快,南站路、双十路道路路基已完成;江南二路、将军路的配套综合管廊已基本建成,目前正在进行道路施工;伍家岗长江大桥主塔已封顶;江城大道下段、点军路及配套综合管廊、牌坊坡路及配套综合管廊等项目建设顺利;今年还启动了江南三路、五龙二路等支路建设。

部分公建设施投入使用,奥体中心体育馆和射击馆、万寿养老中心等项目投入使用,其中奥体中心已承办两项重大赛事;点军收费站改扩建完成,进一步改善宜昌南大门形象,新区配套设施将进一步完善。环境景观进一步优化,磨基山公园中部山谷建成投入使用,联棚河河道整治和滨河景观工程推进顺利。

(二)集体土地征迁工作

截至目前,2019年已完成集体土地征迁1983亩,签约房屋219户。确保了反腐倡廉停车场、双十路、综合管廊等项目用地。高效推进三峡航空学院征地搬迁,二个月内完成土地征迁1200余亩,房屋征迁124栋。发挥服务职能,协调服务江城大道下段、点军路、牌坊坡路、联棚河整治、点军客运站、点军一路等项目建设,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完成5D展演综合体地块扫尾清零,确保地块顺利挂牌。积极指导曹家畈片区的征迁工作,对片区内的房屋利用航拍技术进行数据锁定,达到防违控违的目的。

(三)国有土地征收工作

国有土地上项目完成签约177户(包含棚改户数),其中企事业单位签约45家、住户132户。

2019年国有土地征收项目共下达房屋征收决定书3个:江城大道及辅路(5户、14亩)、将军路(3户、16亩)、牌坊坡路(3户、9.8亩),并完成了将军路和牌坊坡路的征收程序。

启动了湖北宜昌综合养老服务项目,目前已完成了征收程序和评估工作。

上半年与金安苗木签订补偿协议,确保了将军路项目的顺利推进;富江南及五龙幼儿园的征收拆除保证了联棚河河道整治及滨河景观工程项目的如期开工。

(四)棚户区改造工作

2019年共涉及4个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均为结转和扫尾清零项目),总户数561户,今年市对我区城市棚改考核目标任务为开工20户、签约80户,实现红光港机、江南生态新城2个棚改征收地块的净地交付。2019年已完成棚改签约149户。

红光港机棚改项目完成了周明宜户协议签订并落实了安置房事宜,与红光港机厂、袁裕校博物馆签订了征收补偿协议。

江南生态新城棚改项目二期完成了邹华玲户签约、朱市街社区和点军街办的协议签订。

红缆棚改项目完成住户签约110户,企事业单位签约15户,谭家河菜市场21户承租户腾退。

张家坝棚改项目完成了下片公房的安置补偿方案,已报七局审批,同时完成了对七局五公司的资产评估,正在走回购程序。

(五)电子信息产业园征迁工作交接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安排专人与园区征迁专班对接,对园区内的征地搬迁工作情况及相关数据进行摸底,并于5月28日上午签订了园区征地搬迁工作移交协议。工作交接后,区住保中心迅速成立了电子信息产业园征迁专班,并在短时间内攻克11个难点户,实现开门红,有序保障点军大道项目的推进。解决了多年来困扰二十八中校园安全影响区7户房屋的搬迁工作,启动了马家岩山体绿化等一大批影响园区企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二、亮点工作

(一)主动出征,创服务型征收。针对被征收对象不在本地的情况,为推进项目,我中心倡导工作专班化被动为主动,上门谈判签约,为被征收人减麻烦、送服务。如:红光港机项目中,领导及专班多次赴武汉,与长航集团就厂区征收事宜进行协商;张家坝棚改项目中平房区公产房的征收问题,专班几次赴郑州中建七局总部,商定具体方案;红缆棚改项目中有多名未签约住户在上海,不方便回宜昌签约,专班及劳务公司便几次前往上海,为被征收户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与宜昌市国资委联合现场办公,为公租房搬迁户和房改户申请减免及支持政策。

(二)改革创新,引进技术手段。工作方式上,一是创新性地对曹家畈康养项目土地、房屋、相关设施进行航拍普查,结合“GpS征地补偿测算系统”的实地测量,成功固化了影像资料,既保障了群众切身利益,也为一线征收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工作便利。二是大力推广使用征收智慧管理系统,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张家坝棚改项目约2000份资料的录入,并与集体土地项目征迁指挥部对接,指导安装、使用该软件,完成了2.2万份协议、12万张图片资料的录入工作。

(三)保护环境,打造卫生城市。为助力宜昌市顺利实现国家卫生城市“四连冠”,区住保中心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制定了征收环保施工单位名录库,经过市场询价制定了防尘施工价格标准。在各征收项目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采取拉网覆盖、覆土复绿、修建围墙、清运垃圾等多种措施确保项目安全及卫生,做到白色垃圾清干净、建筑垃圾不裸露的要求。夷陵长江大桥附近是点军区的“窗口”,桥底水塘的污染是多年存在的“顽疾”,区住保中心聘请打捞人员对水塘的枯枝进行清理,并种上绿色植物进行美化,现在的水塘已初见成效。

(四)规范程序,完善后续工作。将征收项目的审计、结算及档案整理作为今年的工作重心,以项目延伸审计为标准,将历年征收项目依次进行项目结算,出具项目结算报告,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同时规范整理全套项目资料,一个项目一套档案,实现档案数据可查及共享。目前已完成了国有土地项目的审计决算及档案整理工作,并协调各指挥部积极开展已完工项目的审计决算及档案整理工作。

(五)攻坚克难,多措施、多手段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

化解了红光棚改项目杨家、周某元,URD项目罗某梅、点军大道三期龙某新等10个长期上访信访户,攻克了点军大道三期李某生、苏某新,大栗树宜煤安置项目郑某英,红光棚改项目袁某校等25个难点户,确保了项目建设正常进行。

三、存在的困难和建议

征收补偿资金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国有土地征收项目补偿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兑付到位,给征迁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二是集体土地项目补偿资金因包干价格偏低,需业主单位超额支付,协调难度较大,区内财政资金无力垫付。三是电子信息产业园移交后,通过摸底调查,发现在征地拆迁方面存在众多资金遗留问题,据统计,产业园资金缺口约为1.05亿元。

建议:对于目前的资金困境,一是主动对接市土地储备中心,促进债券发行,以保障项目资金;二是加大与业主单位的催办力度;三是与市财政局沟通将征收补偿资金调整为预算管理,纳入年度预算据实支付。

四、2020年重点工作谋划

以项目为引领,以资金为主线,不断优化征迁工作机制,切实搞好新旧政策转换,多渠道拓展征迁资金来源,确保征迁工作顺利推进。

2020年全年任务:涉及新启动和续建项目23个,计划完成集体土地征迁5287亩,搬迁房屋947栋,预计需要征迁资金16.28亿元,可净地交付4227亩;完成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棚户区改造995户,其中企事业单位92家,预计需要征迁资金7.73亿元,可净地交付909亩。

(一)坚持党建引领示范。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主题教育与征收工作相结合,始终坚持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征迁工作的指导思想,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为民解忧。

(二)优化土地开发利用规划。主动对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新区范围内有开发利用价值而过去未规划为可利用的土地进行详细调查,筛选一批土地通过调规转换成可开发商住地,且要争取出让收益给予点军。对电子产业园内规划的商住用地要争取调规,腾出更多的土地用于工业开发。对园区调规带来的收益损失,建议向市争取用新区调规为商住的土地以弥补。

(三)挖潜力多渠道争取,破解征迁资金难题。一是高位对接市土储中心,筛选出一批符合条件的土地,纳入土地债券项目之中,通过土储的支持提供前期征迁资金,待土地挂牌出让后还债。如月亮湾1.5产业园,安置房土地,电子产业园土地,新区近3年可开发的土地等。二是加强与市财政的紧密对接,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还要争取市财政口对应的项目以获得相应的征迁资金。如卷桥河湿地公园。三是谋划和推进电子产业园商住用地的挂牌出让,为园区征迁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四是加强沟通衔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城建投集团以保障必须的资金,以最大的诚意争取高投公司对园区的继续投资建设,同时也要培育区内平台公司,发挥融资和项目建设的作用。

(四)结合审计算好征迁帐,固化征迁成本和资金缺口。要切实利用好这次全面审计,推动全区项目的大决算,要做足功课,加强沟通,耐心解释,据理力争,将新区5年来征迁成本算准,资金缺口固化,确保得到市级认可。同时内部要挖潜力,将红线外己征未用土地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以收回部分资金。可考虑流转给项目业主(碧桂园,∪RD,江南医院),或者引进专业花卉公司,或区级平台公司利用等。

(五)充分发挥村级预留地的作用。一是明年将重点研究己落实的村级预留地开发利用,多方式开发,尽快将土地变现或项目落地。可考虑找合作方共同开发,以地入股;或者明确固定收益,合作方独立开发;也可区级平台公司(城投)直接开发,建过安置房也有经验。二是准备对全区己征地再次全面摸排,弄清各村预留地指标,特别是园区5个村。拟再办理300-500亩预留地,建议在园区落实工业类地,用作中小企业专门园区,解决中小企业和搬迁企业落地,也可由平台公司建标准厂。或者在南站片区落实仓储物流地作预留地,价值会更高。

(六)强化政策宣传解释,切实做好新旧政策的平稳过渡。将组建宣讲组和指导组,编制宣传解读资料,分乡镇培训,深入到村到项目指导制定征地安置补偿方案,加强还建面积认定的指导,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指导。

(七)优化征迁工作机制,推进先进手段的应用。推动资金据实结算、项目跟踪审计,统一测绘软件应用标准,推进智慧征收系统的应用。

(八)切实服务好重点项目。要做好曹家畈、宜长路、卷桥河湿地公园、葛洲坝小镇、三峡文化艺术中心、电子产业园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同时争取启动紫阳片棚户区改造,艾家集镇棚改。实现红缆片,张家坝片交地7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