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2:01:29

初级中学教育篇1

(一)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关注的问题

1.学历问题: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教师学历达标,专任教师中具有专科学历的教师达83.94%,如果从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规定的标准来说,学历达标率较高;但如果同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我国城市初中和国际上中学教师的学历水平相比,本科学历仅占2.56%的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其学历提高的任务还是相当繁重而艰巨的。其次,教师学历问题还存在部分学校老教师较多、且学历较低,整体上教师学历的分布不均衡,偏僻的学校教师学历绝对偏低。

2.年轻教师问题:一是年轻教师比例较高,初中教师整体比较年轻,在教职工中39岁以下的占69.80%;二是年轻教师经济相对贫困,年轻教师相对老教师工资水平较低、但消费水平又较高,开支较大,加上许多青年教师又要在进修学习上投入一大笔经费,因而经济贫困相对严重;三是因为经济的原因,导致年轻教师人心不稳,年轻教师对工资的满意度也就越低,就经常想寻找机会改变工作环境或改变岗位,造成年轻教师不专心工作、责任感不强,因而流动性较大,影响师资队伍稳定和他们的工作效果。

3.业务素养问题:一是因为教师的经济地位不高,农村教师的学习进修机会缺乏,工作任务繁重,导致业务素养的提高相对困难;二是教师素质整体不高、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没有新意,对新课程难以接受,教师教学科研空白;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理念不科学,不能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进步与改革,导致教学质量、学生发展与学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进而影响到农村教育的发展。

4.教师待遇问题:教师的待遇低是不争的事实,中小学教师待遇相对更低,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尤为低下。

一是教师收入水平低。农村教师的收入主要是靠工资收入,而且工资又只是名义工资,许多“空调·部分农村教师或许永远都不能兑现。通过调查发现:月收入在1500元以上者只有1人,仅为1445名调查对象中的0.06%;月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的仅为9.14%;而月收入在800-1000元之间的为22.21%;月收入在600-800元之间的为30.66%;月收入在600元以下者达34.46%。

二是教师住房差。大城市的各级教师或公务员都有福利分房或货币分房,而农村中小学教师一般不仅不能拥有购买公有住房权(实际上也没有相应的房资源),而且连一般住宿学校都解决不了。通过调查,许多学校教师是两人一间房,有的学校是让青年教师与学生一起住集体宿舍。如果讲安居乐业,则农村中学教师无居可安。

三是教师保障问题。农村教师的工资往往也因县一级财政问题、管理问题,得不到保障,多数不能按时发放,部分地方不能足额发放,少数地方强行扣(费)、捐(款)、缴(金)、集(资)、订(报、书)还比较突出,这样教师们的工资实际能到手养家糊口的就更少了;教师们的医疗保险制度也有待改善,现在许多地方教育系统将教师医疗统一交付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则制定出诸多不利于受保人的条款,如必须到指定的医院,必须是重病住院才能支付部分医疗费,而教师们在工作生活中一般性的医药费开支则远大于符合报销条件的部分,这样,教师的医药费主要还是靠自己来保障。

5.代课教师问题:西部农村中学还存在大量的代课教师,其中原因太多:一是教师待遇低,在职教师流失多;二是许多地方由于财力问题,不接纳或象征性地接纳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而大量地招收廉价的代课教师(200-300元/月不等);三是西部农村教师中代课教师数量仍然惊人,2002年广西官方公布的代课教师数是9.4万人,而实际上玉林地区博白县就有5000多名代课教师;四是代课教师人数多,整体素质不能保障,又与公办教师同工不同酬,势必影响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质量保证。

6.职称问题:对于农村初级中学而言,教师职称问题是总体重心偏低,在调查的1445名教职工中,中学高级教师仅有48人,占3.32%;中学一级教师411人,占28.44%;中学二级及以下986人,占68.44%。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农村初级中学教师待遇偏低,优秀教师向高中或其他行业流失;二是教师学历偏低、职称难以上去;三是评职称中指标分配太少、职称外语考试等因素也是重要的原因;四是教师教学任务重,教学经费奇缺,没有时间、精力和条件从事教学研究,难以提高教师的职称条件。

此外,因为农村特殊情况,农村初中教师队伍还面临着流失的问题、教师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教师的人身权利和合法权益缺乏保护的问题值得关注。

(二)学生管理需要关注的问题

1.品德问题:学校方普遍反映,在品德方面学生不良表现有:学生个性越来越强,不能很好团结同学;学生纪律越来越差,教学组织与管理难度大;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学校难以管理;学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学习方面动机较弱,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难。

2.厌学问题:教师们普遍反映,在广大农村因初中升高中的比例偏低、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等现实,造成了新的读书无用思想流行于学生和家长之中;学习中等及以下的学生看不到升学的希望(很多学校都只有20%左右的升学率),厌学情绪越来越浓,没有学习动力的学习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3.学习质量问题:农村中学因为教师任务重、素质不高、教学研究缺乏,加上班额大(有的学校80多人一班),学生学习动机又不强,整体上容易导致初中学生学习质量问题普遍存在。

4.行为习惯问题: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都会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教师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不满意的是学生缺乏基本的文明礼貌,在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都缺乏必需的礼节素养,学生行为习惯、日常用语、待人接物、言谈举止都应纳入到学校课程教育之中,特别是学生的礼仪教育要加强。

5.学生流失问题:在西部农村因为义务教育的条件相当困难,加上学生、学校、家庭、地方等方面经济困难、升学困难、教育失当、学生厌学、地方文化落后等原因,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中二年级开始,学生流失多、辍学多。

6.学生安全问题:农村中学也面临着社区环境恶化、治安不良、社会风气影响校园、学生人际关系复杂等困惑,令学校越来越担心的是学生在人身方面、精神方面都有易被伤害的问题,诸如常有学生被敲诈、勒索、恐吓,学生被暴力侵袭;家庭方面、教师方面的精神虐待与惩罚;还有社会的黄、赌、毒也在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与良好品德形成。

此外,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还存在法制意识差、学生处罚难、教育难等教育问题,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加强对学生的协调统一的教育与管理。

(三)学校发展中最紧迫的问题

1.教育环境问题:所有的学校教师与管理者都反映,现在学校的教育环境问题严重:一是社会经营性网吧对中学生的冲击较大,不少学生迷恋网吧而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二是社区对学校的教学需要的条件维护较差,如噪声的污染、空气的污染;三是政府对学校教育环境秩序的保护需要加强,社会各种管理部门检查太多、文件太多、收费太多,加上社会人员干预、扰乱学校教学秩序事件时有发生,学校苦不堪言。

2.办学条件问题:在东部与中部许多地方,最漂亮的就是学校,而在西部农村就没有这么幸运。被调查学校基本都反映:学校硬件、软件不好、教育资源欠缺。一是教室不够用,只好让80-90个学生挤在一起;二是没有运动场或运动场很不规范,根本不能开展正常的教学与训练;三是办公条件差,教学管理所需要的办公电脑少,在19所中学中,仅有教学、办公电脑155台,许多学校根本没有办公电脑,懂电脑的教师也少,会用电脑的教师仅418人,占所有专任教师的28.93%;四是学校配套设施少,教师学生住房困难,大多数中学教师两人共住一门,学生两人共睡一床。

3.教育经费问题: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教育经费问题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正常的教育预算低,县级财政紧张,出现保吃饭、保工资、保稳定,对于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大量投入已力不从心;二是教育经费管理问题极不规范,教师工资在一个地区的不同县就出现工资结构差别大,有的县只发基本工资,所有补助都一刀切,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与稳定性;三是尽管中央政府三令五申要求地方政府保护教师与学校权益,但学校经费(学生杂费部分)被地方政府统筹掉20%的违法政策依然存在,这种釜底抽薪的做法无异于野蛮地摧残教育。学校和教师被迫订书、订报现象仍然存在,造成教育经费雪上加霜;四是普九验收带来的债务问题相当严重,在调查的学校中某校已有180万元债务,凭学校的财力永远无法还清,地方政府对办教育的主体至今没有认识清楚,将债务推向学校可以说是不履行职责的渎职行为,而政府这种失职将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与教育教学质量。

4.教学质量问题:农村中学的质量是教育最核心的问题,一是由于经费没有保障、师资没有保障、环境没有保障、教学设施没有保障,学校教育质量自然可想而知了;二是由于农村初中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不太理解、学校也缺乏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基本指导,也导致新课程、老教法、新内容、老理念等问题,影响教育质量的改变与提高。

5.教育效益问题:在有限的教育资源下,又存在着巨大的资源浪费。具体表现为学校布点设置中缺乏科学规划,导致有限经费平均分配、分散使用,而学校的调整与合并,又空出许多校舍,造成极大的浪费;二是人员方面因为乡镇机构改革、教育办的撤销等举措,导致中心校教职工比例失调,形成潜在浪费,严重影响教育的正常效益。

此外,农村中学在管理与发展上还存在管理模式问题、办学理念问题、校务公开问题、教师聘任问题、教师的培训与进修问题、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阅览室、办公室建设问题等。

二、调查方法、目的

在与本文相关的调查中,抽取了玉林地区北流市、容县、福绵区、玉州区、陆川县和博白县共19所初级中学,针对初级中学的办公条件、师资情况与问题、学生管理问题、学校发展最紧迫的问题、学校管理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涉及初中教职工1445人、学生21714人;答卷是由各学校管理教学的教导主任或学校校长经过统计客观进行;问卷是以表格的形式就各个问题分门别类填报数据和相关文字内容。

调查的目的在于客观掌握农村中学的基本情况、基本问题,了解农村中学在发展中最迫切的需要,对教育改革最现实的思考和理解,以图对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有效的信息与策略。

三、有关建议

中国大多数人口在农村,也意味着大多数中国人只能接受农村中小学教育,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并不是十分的理想,而是面临着诸多问题与困难。面对农村教育对中国未来的重要影响,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都意识到了发展农村教育的迫切性,但如果只是想通过课程改革、教师管理改革、教育收费的改革等来促进其发展的话,就是片面的和不切实际的,对于农村教育最重要的是教育条件与教育资源的绝对保障。

初级中学教育篇2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8-000-01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而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德育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沟通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的桥梁。本文就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实施作一探讨。

一、适应时展,转变德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目的与教育行为的根本看法与态度,目前德育效果不好,德育目标具有盲目性,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重智轻德”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因此,要增强德育效果,最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转变教育观念。知识经济时代的优秀人才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重智轻德的观念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班主任应站在时代的高度,高瞻远瞩,明确德育的重要性,重新审视德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职业道德、德育观念、德育责任的方面,以坚定信念、更新观念为突破口,狠抓现代教育思想和德育理论的学习,使班主任树立新的德育观、学生观、人才观、价值观,坚定当一个好老师、做好班主任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要树立大德育观念,明确德育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要靠学校、家庭、社会来共同完成,这也是符合道德的本质特征的,因为道德本身就来自于社会生活并现实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从而必须建立多系统、多渠道、多层次、多载体的立体交叉式的德育网络。班主任要主动与各方面密切配合,使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二、顺应时展,调整德育目标

正确调整德育目标是提高德育效果的关键环节,因为德育目标既体现德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又规定着德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随着国家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整,德育目标也必须及时调整,调整的关键是积极拓展德育目标。第一,是从以往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价值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学会做人,学会关心他人:第三,培养学生现代人的心理素质,树立现代人的观念,包括风险意识,经受挫折和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挫折和困难面前自信、自强、并用坚强的毅力去排除困扰等方面;第四,培养具有时代精神的人,树立竞争与合作意识。对于班主任来说,调整德育目标即是用新的德育目标规划德育工作,将总的德育目标依据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和品德发展规律,转化为初中阶段的具体目标,并依据这些具体目标制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

三、紧跟时展,探索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直接影响德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育者确立的教育目标制约着教育方法,另一方面,科学的教育观、教育目标必须通过适当的方法才能得以实现。

(一)把封闭式德育工作变为开放式德育工作,把学校的“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班主任应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跨学校跨地区互助活动、军民共建等活动,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平等竞争思想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

(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教师,而且是子女无法选择的任期最长的老师。因而,班主任要向家长强调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家长要明白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教育子女做人,也就是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第二,家庭教育内容要重视伦理道德教育,特别是注重从小培养孩子勤俭的品德和孩子的责任感,以及教孩子学会做人。三是家长要改善家庭教育的方法,家长以身作则,不断提高素质,掌握家教艺术。

(三)增强德育方法的直观性和感染性。针对班主任德育方法抽象性的弊端,要增强德育效果,就必须增强德育方法的直观性和感染性。首先,要增强德育方法的直观性。一方面尽可能使用如榜样示范法等具有较强的直观性的方法开展德育工作:另一方班主任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积极改进德育方法和形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以增强德育的直观性。其次,增强德育方法的感染性。主要是指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时要用真实的形象,真诚的情感和健全人格对学生品德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再次,为了增强德育方法的感染性和直观性,班主任还应该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开展诸如青年志愿者活动、军训、夏令营等各种有益活动。

(四)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教育因素。教师对学生来说应是多种角色,即首先是老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要做到严父之责,刚柔相济;其次是要有母爱亲情,对学生无微不至;第三是要有朋友之谊,与学生平等沟通,有民主作风;第四是要有同学之情,老师要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

总之,班集体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单位。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班主任的工作,对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们每一位初中班主任都应高度学生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初级中学教育篇3

关键词:班级体育兴趣小组;体育教学;初中学生

一、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本校毕业的连续三届初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研究方法:文献材料研究法:查阅有关资料,对本课题进行比较分析;数据统计法: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分析。访谈法:通过非正式谈话了解情况后进行整理分析。

二、班级体育兴趣小组的含义

1.班级体育兴趣小组的特点及作用

班级体育兴趣小组是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一种好的形式,一般开设有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田径等项目,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兴趣爱好,身体状况,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同学们在运动技术、身体素质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对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以及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为学生走向社会后终身从事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2.班级体育兴趣小组与我们通常所指的课外体育兴趣小组不同,它们的区别主要有:

(1)参加活动人数差异大。在成立班级体育兴趣小组前,2005届初三3个班参加兴趣小组活动人数加起来是45人,占总人数的42.1%。在成立班级体育兴趣小组后,2006届初三3个班学生参加班级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人数是102人,占总人数的95.3%,提高了53.2%。活动人数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学校课外体育兴趣小组受到场地、器材、组织安排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参加人数受到限制。

注:*其他指武术、羽毛球、田径等项目

(2)参加活动的兴趣程度不一样。班级体育兴趣小组是同班同学或同年级同学在一起活动为主,由于年龄结构、体育基础、活动能力等基本相同,兴趣程度自然很浓,而学校课外体育兴趣小组是不同年级学生在一起活动,由于年龄大小不一,体育基础有好有坏,活动能力有强有弱,兴趣程度会大大受到影响。

(3)班级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计划的制订和具体活动的组织工作是由各班体育委员和兴趣小组组长完成,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协助其完成,而学校课外体育兴趣小组活动计划和组织工作是由体育老师一手包办。

从表3、表4、表5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达标部分成绩在未建立班级体育兴趣小组的2005届初三学生的达标及格率为96.3%,而建立班级体育兴趣小组后2006届达标及格率为98.5%,2007届达标及格率为100%,逐年提高。同时优秀率也逐年提高。另外,笔者在查阅这两届初三学生原始达标成绩过程中还发现50米跑的成绩提高幅度较大,耐力项目800米跑,提高幅度较小,2006届比2005届平均只提高2~3秒。前抛实心球成绩提高幅度较大。由此可见,耐力方面的练习在以后的课内外必须加强。

从三届初三中考成绩对比来看,总均分从2005届的29.5到2007届的29.8,两年提高了0.3。从三个表格中明显看出,29分以下学生人数在逐年减少,减少幅度很大,2005届初三为9人,占总人数的8.3%,2006届初三为8占总人数的7.5%,2007届为4人,占总人数的3.7%。在29~30分数段里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幅度也很大,2005届为98人,占总人数的91.6%,2006届为99人,占总人数的92.5%,2007届为105人,占总人数的96.3%。

从表6中明显看出,本校达标率和中考成绩从2004届的三校最低到2006年三校最高,而两所兄弟学校达标率、中考成绩虽每年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建立班级体育兴趣小组对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作用是很大的。

三、对开展班级兴趣小组的几点建议

1.正确引导,科学管理

班级体育兴趣小组作为新生事物,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和大力宣传,广大学生和教师积极地投身于此活动中,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保证此项活动顺利开展。形成科学管理制度也是开展此项活动的又一重点,把现代教学手段运用于此项活动,必定会改进和完善整个活动的全过程。

2.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学生锻炼的兴趣

经常性地给学生们灌输健身的好处,对他们喜爱锻炼的项目加以辅导,使他们在体育锻炼中找到感觉,找到乐趣,从不了解体育到积极参与体育,从不了解某个项目到积极参与某个项目。

3.合理选择活动内容,认真制订活动计划

要把大多数学生喜爱的项目列为重点。年级组长、班主任、体育教师要密切配合,协助体育委员和兴趣小组组长制订好活动计划。

四、结论

实践证明,班级体育兴趣小组有别于学校课外兴趣小组,这是符合青少年生理、心理需要的一种活动的组织形式。试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也是当今改革的需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进一步完善班级体育兴趣小组的重点: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体育教育的命根;抓好“一个掌握,两个培养”是体育教学工作的目标。所以,认真搞好班级体育兴趣小组,实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初级中学教育篇4

论文关键词:中级韩语精读,教学方法,初探

 

中级韩语学习者经过初级阶段的学习,一般已经掌握1500~2000个词汇,能够听、说、读、写基本的韩语,具备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能力,对韩国社会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以零起点大学韩语专业学生年级来划分,中级韩语大致是指韩语专业学生大二一学年的学习内容。在各高校韩语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中,中级韩语精读(以下简称中韩精读)一般被指定为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学科专业基础必修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虑到中韩学习者的水平和特点,笔者参考一些论文、专著,结合语言教学的规律以及自身教学经验,对中韩精读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在任何学习过程中,最关键的要素都在于学习者本身,韩语学习也不例外。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理念,做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辅助者和引路人,对学生“授之以渔”,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教育论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练习,提高学生韩语应用能力,这其中应该以听、说能力突破为教学重点。

二、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中韩精读教学中,采用以讲授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自主学习法等为辅的教学方法。

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全部用韩语授课,到高韩时则全部用韩语授课,同时也要求和鼓励学生在课堂和生活中尽量使用韩语。

在词汇讲解时,韩语单词并非个个必讲,但重点单词、词组或惯用语要讲深讲透并逐个举例说明;同时举一反三,将该词汇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等加以归纳总结;重点讲解并归纳单词的构词方法和规律,比如“被动词”、“使动词”、“名词化语尾”、“接头词”、“接尾词”等的构词规律。

在语法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对语法进行分类汇总,讲清楚相似语法在意思和句法等方面的异同,比如连接词尾“-(?)??”和“–?/?/??”在表示原因、理由时的异同,以及连接词尾“–(?)?”和“-??”在表示假设时的异同等。在讲解完后要让学生背诵典型例句并利用所学语法造句,教师给以批改,以加深学生对语法的理解和记忆。

活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韩国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指定发表主题和发表小组,发表主题尽量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关,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上课时由小组代表用韩语进行发表,学生进行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以我系使用的中韩1精读教材延世大学《韩国语教程3》为例,教材共分“????”、“????”、“???????”、“???????”、“?????”、“?????”、“??????”、“?????”、“?????”、“????”等10课。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组3人,由各小组轮流对每课相应的主题进行发表,各小组之间展开竞赛。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本身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授课内容进行语言知识层面的讲解,还要对其所蕴涵的社会文化进行深度解读教育论文,做到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紧密结合。

注重模仿和背诵,要求学生多读、多背。通过朗读、背诵来模仿标准的语音、语调,增强语感,培养韩语思维能力,减少中式韩语的使用,提高韩语水平。

重视复习,温故知新论文服务。韩语学习的重点不在于学了多少,而在于掌握了多少,复习在韩语学习中十分重要。每次讲授新课前抽出几分钟时间对上次课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检查教学效果,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对新课中出现的已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再次讲解等方式不断复习,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每次课前由一名学生进行不限主题的3分钟韩语演讲,课堂上开展角色扮演、情景对话,课外开展韩语第二课堂、校园韩语角、韩语演讲比赛、唱歌比赛、韩语戏剧表演等活动。

三、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

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导致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佳。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网络课堂教学等方面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实现“教师面授+学生自主学习+网络课堂+辅导、答疑”的全方位、立体化教学。

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可以制作或下载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背景介绍、图象、视频等资料,在授课前介绍给学生。这样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入正题,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在授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文字、图片、音像和视频等向学生演示各种实际场景,为学生创造出真实、生动的韩语应用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重点、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重点、难点进行反复讲解、练习。

课堂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但对不同的学习者来讲,它也存在着侧重点和针对性不强的不足。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网络课堂教学则很好的克服了这些不足,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化学习。各种专项随教软件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相应方面的水平,比如发音软件、听力与口语软件、词汇与句型软件、韩语打字软件、写作软件、韩国语能力考试辅导软件等。另外,通过中韩精读网络课程教育论文,学生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四、建立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恰当与否对于提高学生韩语水平和学习积极性关系很大,应当建立和完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中韩精读课现行的学生评价体系主要由平时评价、期中评价、期末评价三部分组成。平时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上课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和阶段测验等;期中、期末评价以考试、考查为主,提交小论文为辅。平时评价成绩和期中评价成绩各占学期总成绩的20%,期末评价成绩占60%。由分值比率来看,平时和期中评价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比率偏低,应当对分值比率进行适当调整,平时成绩占40%,期中、期末成绩各占30%的比率较为合理。

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带着公正、公开、积极的态度来工作,对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和处理,及时解决评价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和不足,关心、帮助学生,使学生在韩语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

五、结语

中韩精读教学是中韩教学的重点。在中韩精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建立和完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对于中韩精读教学,我们可以参考借鉴其他高校韩语专业或者英、日、俄等其他语种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其教学方法仍需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胡绪俊.韩语基础课教学方法初探[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2]郑春梅,金英子.高职韩语专业“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

[3]宋英华.韩国语会话教学研究刍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

[4]卢广伟,周文雯.浅论多媒体技术在韩语教学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2010,(05).

[5]汪洁.浅谈推进优质韩语教学[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6]王沐阳.高职应用韩语教学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4).

初级中学教育篇5

中学体育教学是基础体育教学之一,是连接小学体育和大学体育乃至终身体育的一个关键所在。中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什么样的体育课是最适合学生的?中学体育教育,包括了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情感储备、智能开发、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身体健康诸多人类基本素质的培养。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可以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了学生这些方面的发展,但是,体育教育在现今的中学中受重视的程度、大纲教材、场地器材、师资状况等软、硬件严重滞后和缺乏。严重地阻碍了体育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功能发挥。

一、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上级不重视不够,缺乏足够的奖金支持,场地器材严重匮乏

学校由于需要改革的科目比较多,多数学校领导把教学改革的重心倾向了语文、数学、英语等与升学有着密切关系的科目上,根本就没有想体育改革是怎么回事。需要的器材不能得到满足,需要相关专业的教师不能得到及时的引进,中学的体育课在很多领导看来就是活动课,学生只是学习累了出来活动下。只要在课上不出现什么问题就是好课了。学校也不会将很多的资金投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去,因为搞好体育活动是要发钱的。另外,体育的器材比较容易损坏,更新频率远远高于其他学科器材。那些农村和比较落后的地区的学校就更不用说了,甚至几年内都不会买什么体育器材。一些职业高中和技术中学场地器材缺乏的就更是严重。试问,这样的场地状况,怎么正常开展体育教学?

2.教材陈旧,重复过多,少运动乐趣,脱离学生实际

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传统体育教学体系,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束。教师沉醉于现有的教法之中,安于现状,不思创新,课堂结构永远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几乎没有室内体育场所。其内容,基本是走、跑、跳、投等一些竞技体育项目构成,各项动作技术难度大,专项素质要求高,重复过多,小学生学的东西初中还学,高中学习的大学还要学。脱离中学学生实际,难以满足学生对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实用性的需求。学生上课,表面愿意,内心痛苦,压抑了学生对运动的欲求,对运动乐趣的体验。

3.教学思想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专业老师缺乏

长期以来,中学的体育教学,仍未摆脱传统教学理念束。教师沉醉于现有的教法之中,安于现状,不思创新,课堂结构永远是:“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几乎没有室内体育理论的传授。考评以身体素质达标为准。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简单课堂教学依然存在。不可避免地压制了学生地情感,挫伤了学生地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了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地功能发挥。专业上的缺乏也是教改后老师“隐性”缺乏的一个表现,这样的学校开展按学生兴趣分项教学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项目也会比较单一,从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上来说都是不合适的。与传统的教学不同,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后更重视了学生的兴趣。我们也深深的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道理。然而,学校场地的限制、教师专业的不同,导致学生只能在给定的几个项目上选。有很多学生苦于还是没有自己喜欢的项目而被迫选其他的项目,其效果可想而知。另外,还缺乏专业体育老师。有的学校甚至就只有一两个体育老师,这样的学校开展按学生兴趣分项教学无疑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项目也会比较单一,从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上来说都是不合适的。这样的学校搞教学改革的结果也就基本上是空!

二、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思路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发展适应新世纪的体育教学

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体育在职教中的重要作用,加强领导,健全职教系统的体育教学、科研、竞赛体系,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教学环境。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以适应新世纪体育教学的需要。

2.改革课程体系和脱离学生实际的教材内容

中学生是一个比较好动的群体,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较为强烈,兴趣较大,大多数学生渴求掌握一定的健身知识和方法,培养一两门体育爱好和专长,以备考上大学乃至走上社会之用。然而,每周两节体育课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在保留原有体育课大的基础上,增设体育选修课或体育专项活动课。他们对各项运动非常痴迷,热爱有加。业余时间几乎都用在各项活动中。他们旺盛的精力得到宣泄,运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避免了许多违纪事件的发生。学生还可以通过体育课学习各项基本技术,而在活动课中利用充足得时间,系统地专门学习某一项运动技术、技能、技巧,增强其熟练性。有利于学习产生良好地自我锻炼意识和习惯。对参与其它体育项目地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为各项运动竞赛储备人才。

3.切实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要有高尚的师德风范: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品德。作为一名体育老师,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热爱学生,以身作则,以身立教。

(2)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首先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有效地去开启学生地心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次要兼融其他学识和技能。这样教学时才能融会贯通,游刃有余。

初级中学教育篇6

摘要:本文研究了毕节地区农村初级中学的体育教育现状,分析了制约农村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主要原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建议,旨在为农村中学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宝贵经验。

关键词:毕节地区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育现状

自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毕节地区的教育总体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体育学科和其它学科相比,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它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和执行。

一、研究方法

实地访问法。多次到毕节地区各乡镇初级中学调查访问了l1位学校领导以及一线的体育教师,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了各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最真实情况。

问卷调查法。印发关于毕节地区体育教育教学现状的各类问题5o题,送给毕节地区8个县31所乡镇初级中学58名体育教师,收回56份,收回率为96.6%。

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了国内外有关初级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六十七篇,了解了国内外初级中学体育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

数理统计法。本文采用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根据研究结果就毕节地区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总结如下:

教材和上课情况。毕节地区农村初级中学的大部分学校学生没有体育教材,甚至有些学校的体育教师都没有体育教材,或者即使有教材也不用,因为没有条件对这些教材的内容进行实现。调查表明,41.4%的体育教师上体育课不按照实施大纲要求走,他们几乎不制定完整的学期教学计划,不备课,教学内容随心所欲。体育课程有被挪做他用现象,课外的体育活动经常由于场地、器材的缺乏而无法满足学生课外锻炼的需求。

体育师资队伍情况。调查表明,毕节地区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整体学历不高,在接受调查的56名体育教师中,很多教师是通过再教育工程的形式在原有的学历基础上进行提高的。毕节地区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师整体年龄结构大体上趋于年轻化。3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总人数的80.3%,但30岁以上的体育教师数量比较少,占总人数的19.7%,这个年龄段内的教师基本上都具有熟练的教学技能和技巧、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是教学的中坚力量。

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在所抽查的31所学校中,大多数学校器材数量都偏少,很少有比较标准的体育场所,严重的情况连200米跑道也没有,易耗品及固定设施严重不足,器材价值在l万元以上的学校只有52.3%,有些学校连足球都没有,一副乒乓球拍和几个篮球就是他们仅有的体育器材。

三、毕节地区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育落后的原因

毕节地区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育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受到选拔考试模式的影响。农村中学学校为了适应选拔考试模式,他们过度追求升学率,显然会把“语、数、外”放在首要位置,“音、体、美”是陪衬;他们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体育学科对学生今后的就业或出路不会有直接影响。

办学经费紧张。由于毕节地区很多农村初级中学的办学条件差,办学经费比较紧张,有些学校甚至负债运行,根本没有能力增添体育器材,完善体育设施,导致很多学校无法进行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

不重视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很少有人过问体育教学质量的优劣和体育教学水平的高低,有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以及学生的家长觉得学生的体育成绩不优秀、不及格或者不达标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不重视体育教育。

对农村体育教师缺乏激励机制。对体育教学成绩突出、工作表现好的教师没有及时地给子宣传和奖励;对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工作不负责任的教师的处罚力度不够,再加上体育教师的职称评定和评优比较难等诸多因素,难以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激情。

四、对改进毕节地区农村初级中学的体育教育现状的建议

要转变观念,提高对学校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以及教育科研工作者等都要转变观念,中学的体育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坚强意志、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等优秀品德,更是提高学生的造应能力、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的最好课堂。

加强农村体育教师师资队伍的培养。首先,体育教师要加强思想建设,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重视体育教育事业,杜绝放羊式教学的出现。其次,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体育教学交流和教学观摩,加强与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交流。另外,鼓励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从事体育教育工作。

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体育教育经费。农村学校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适当增加体育教育经费,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并充分利用体育设施,做好体育教学,重视“两操一课”,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达标活动。

加快农村地区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在农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对推动农村地区的学校体育发展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学校体育正常进行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发展对健身活动的普及和提高有重要意义,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对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设立激励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对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师建立一套严密、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体育教师的工作实绩给予适当奖励,在职称评定、评先和评优等方面与其它学科教师有同等的待遇,并定期送他们去培训或学习,旨在提高他们的专业与理论水平,以调动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五、结束语

在21世纪国际之间的竞争中,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学生是我国人才培养的接班人,他们的身体素质状况及道德品质影响着我国未来的发展。另一方面,学校的体育教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历史使命就是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它是发展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战略重点,对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爱萍.浅谈当前农村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2004.

初级中学教育篇7

关键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我国的中等教育管理体制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面对市场经济的新挑战,我们的教育管理体制还是存在诸多与新要求不符合的地方,对青少年的全面健康成长形成了严重阻碍,也影响我过的教育发展,使我国的教育管理在国际中缺少竞争力。

一、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病

1.“大一统”的教育管理体制对学校健康发展的阻碍建国后,为适应计划经济,教育管理体制使用行政管理模式,使用“大一统”的模式来管理教育,这种模式下,学校缺少自,同时对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个性的发展都产生了阻碍作用,长期发展的结果,就目前来看造成了学校无特色、教学无特点、学生无特长的局面。为了打破这种尴尬局面,许多学者呼吁实行“校长负责制”,让校长对学校的管理教学具有自,政府和教育部门实行宏观调控。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来看,实施校长负责制还是没能避开行政体制模式,学校还是教育部门的行政基层单位,校长是基层行政人员,校长没有对学校的自,学校还是要要听命与上级教育部门,这样的后果便是由最初的“校长负责制”变成了“校长制”,还是没有独立自主发展的权利。2.学校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效率不高目前,我国中学机构设置不合理,层次较多,这样管理效率不高,有些重要机构往往没有设置,满足不了学校管理必须具有的决策性、执行性、咨询性的功能。实际工作中,学校的决策往往因没有群众基础而执行不下去,最后影响到学校正常工作的进行。学校岗位设置混乱,因人设岗导致各个层次、部门的管理岗位重复,行政人员过多,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的浪费。中学机构设置中,领导岗位设置过多,经常出现一事多人管,遇事无人问的现象,直接导致教师在工作中无所适从,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也影响机构管理效率低,学校机构设置过多,信息渠道就会不畅通,很多决策和指令难以准确及时的传达下去,不利于校领导及时深入的了解一线情况,严重影响学校教学和管理。3.教育投资渠道、办学主体单一,社会共同参与力度不够我国教育模式一直都是国家投资办学,政府是教育投资的主要力量,这样的体系导致“穷国办大教育”的现象,政府投资很难保证正常教育秩序的运行,从学校领导到一半教师,都形成了“等、靠、要”的思想,教师待遇与社会其他群体相比偏低,社会一直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事,国家负责教育支出是理所应当的事,这样不利于全社会投资教育积极性地发展。4.学校内部管理缺少竞争机制我国中等学校管理中缺少竞争机制主要体现在人事制度方面,长期以来都是采取委任制,人员终身制,学校人员只进不出,机构臃肿,没有活力和生机,教师也没有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教师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受到很大压制,由于没有合理的上升途径,教师中都形成教好教坏一个样的思想,一本教案讲好几年,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校的管理。5.学校没有有效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管机制在校长负责制的模式下,校长就是学校一把手,在缺少有效的学校自我管理自我监管的机制下,很难对校长的权利进行制约,也难说校长的“一长制”兑变为“家长制”。学校行政设置中,校长要兼顾行政权力和责任于一身,避免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党政不分的情况出现。这样在机构设置中可以迅速解决在教学和管理中许多不良作风,起到很好的管理效果,实现领导制度的高度集中统一。但是现实中对校长的权利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特别是现在情况是党政领导兼任下,在领导层中没有必要的制约关系,没有这种监督制约,就容易形成权利滥用和的现象。

二、解决目前教育机制问题的对策

1.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学校管理机构的设置应首先考虑效率优先的原则,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学校办事效率,目前学校机构设置中存在着“因人设岗”的问题、管理机构多、效率低等问题,这些超过实际需要而设置的多余岗位不仅浪费人力资源,而且也造成资金浪费、给学校财政增加困难,出现问题,各部门和人员之间互相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不高。甚至各部门重复下任务,安排工作不实际等,给下面带来许多不必要的工作,阻碍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学校在机构设置中,要以能提高效能和效率为指导思想,对于一些可有可无的岗位,大胆取舍,力求精简干练。岗位设置要根据需要来设置,坚决杜绝因人设岗,因事设岗。在岗位设置时要对整个学校机构进行综合考量,研究分析学校所担负的各个职责和任务范围,全盘考量,根据需要合理设岗,让机构的大小、人员数量与所担负的职能相适应。在精简高效的原则下,可以通过社会化的途径来减少某些不必要的机构和人员,减少非教学机构的设置和非教学人员的安排,毕竟学校以教学为主。也可增加一些有作用的岗位,多为教师做好服务保障。总之,学校应根据实际需要,本着精简高效、杜绝浪费的原则来设置岗位,科学调整管理层次,切实提高管理效率,合理的岗位设置可以节约开支,避免因机构庞大、部门繁多造成的职责不清、相互推脱的问题,彻底提高学校运行效率,让学校组织系统高效灵活的运转。2.打破单一的办学模式我国办学模式以国家办学为主,教育办学体制单一,资金往往投入不足,不能保证教育机构的顺利开展,国家办学压力也不断增加,单一的办学模式还容易产生一些惰性和封闭性的问题。因此新时期下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打破这种单一的办学模式,要以政府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发动有条件的团体和企业参与办学,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出台法律保证民办学校的法人合法地位。公办学校也要进行改革探索,引进社会力量,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3.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要努力创造相应的环境和条件,做一些尽可能的工作,来推动师生在个人素质及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在保证正常教学管理秩序的前提下让师生更好的自我管理,给予教师更多的教学权限,合理的职称晋升通道等等,这样能提高学校的运作效率,也能推动师生的全面发展。4.创建新的学校管理文化创建新的学校管理文化要遵循目标原则,就管理文化要把学校管理活动的目标反应出来,让员工感到自身价值,并从中感受到发展;要遵循价值观念,学校管理文化要体现出师生共同的价值,体现师生共同的信仰、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要遵循参与原则,学校是教师和学生的,要让大家都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中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要遵循成效原则,用成效来衡量教育和管理的标准,以此来促进教职工努力工作,提高效率。管理文化的建设,要求管理者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强化非权影响力。

三、总结

中等中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急需要管理者具备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又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本文简单阐述了现阶段教育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受限于自身水平和条件,还需要在以后工作中不断学结。

参考文献:

[1]李旸.关于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思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0,(01).

[2]陈清华,郑雪冰.素质教育需要新的评价方式[J].教育探索,2006,(07).

初级中学教育篇8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体现、渗透素质教育,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转变

“素质教育”是在扬弃“应试教育”的前提下提出来的。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它与“应试教育”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价值观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从培养目标看,素质教育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从对待学生看,素质教育而向全体学生,而应试教育只面向少数成绩好的学生;从教学内容看,素质教育着眼于素质的全面提高,应试教育强调考什么教什么;从教学过程看,素质教育注重启发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地学习,应试教育则是“填鸭式”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从教学方法看,素质教育是师生双向互动活动,重视学科能力的提高,变讲授知识为训练综合技能,应试教育则不论学生层次与个性差异满堂灌,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被动、机械地接受,作业负担过重,心理负担过重。因此,我们要坚决去掉应试教育存在的不利于学生素质发展因素,毫不犹豫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

二、遵循英语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是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学生多数知识的接受和技能训练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因此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首当其冲。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包括“知识、技能、情感、策略和文化”等方面。在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首次把“情感、策略和文化”引入教学目标,并实现目标分级使之更加层次化、具体化,给新时期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给农村基础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带来希望。因此,我们必须克服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以新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优化课堂教学。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以情感为核心,把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因素列入教学目标并使之具体化,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层次和个性差异,达到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发展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和实践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成“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

首先应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作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如下几方面的学习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习惯等。

四、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艺术学科,是一种交际工具。学习英语除了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有一条最佳捷径,那就是有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在教学实际活动中,即使没有一个真实的纯英语交际的大环境,但我们绝对有能力营造一个基本接近于说英语、用英语的交际小环境。农村大自然的千姿百态,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勇于探索创新的人物形象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等无不给英语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交际素材。如问候、指路、购物、看病、打电话、邀请亲友、日常生活及学习活动等题材,教师可通过实物及教具演示、看图及投影会话、扮演角色形象、诗歌故事演讲、日常生活小事对话等课堂活动,运用听录音、组织英语演说竞赛、课外英语角交流等活动,创设语言交际情境,提高学生综合技能。

五、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新时期的教师要有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主动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并为之改革率先垂范的创业精神,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初级中学教育篇9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上级工作意见,切实搞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健康人材。

二、主要工作

1.继续贯彻执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十六大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减负措施和各级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等,要使健康教育工作融于各项教育活动之中。

2.重视师资培训。通过集中备课、专题讲座、观摩课、外出学习交流等形式,进行师资培训,提高健康教育成员的师资水平,从而提高健康教育质量。

3.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认识,更新观念,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利用黑板报、宣传窗、校园广播、晨训、班会、讲座等阵地进行卫生健康知识宣传。

4.按规定教材开设健康教育有关课程,并列入日课表。各科按要求制订教育计划,根据大纲要求认真备课、讲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学生能通过多种渠道吸收、掌握卫生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5.重视学生卫生健康行为习惯的培养。开展讲究卫生、保护环境、崇尚文明等专题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立卫生检查组、值日岗等,采取班主任重点抓,学生每天相互督促检查,校领导、政教处、学生会不定期抽查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卫生行为习惯检查,值日岗每天对学生的个人行为习惯进行监督和检查。政教处、学生会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

6.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少年儿童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兴衰,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心理压力加重,有的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特别是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在积极做好“减负”的同时,必须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各项教育活动之中,为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基础。重视学生课外活动,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通过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家长会等形式,去了解和关注孩子的心理世界,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应加强青春期卫生健康知识的传授,消除学生因身体发育出现的各种生理变化而产生的神秘感和恐惧感,以确保学生的身心能得到健康发育。

7.重视学生的网络健康教育。通过信息技术课、班会、晨训、报廊、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信息技术,充分认识沉迷网吧必将严重影响学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的巨大危害,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拒绝网络中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的能力。

8.抓好住校学生的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工作。对生活指导老师进行卫生健康知识培训,住校生每天晨检,建立住校生健康档案。

9.开展卫生健康保健活动,做好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1结合“5•20营养日”、“世界无烟日”、“6•6爱眼日”等开展卫生防病系列教育活动。

2做好防近教育,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根据视力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3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认真做好广播操,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4做好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初级中学教育篇10

一、抓住学生的心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印象心理学认为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第一印象效应。由于第一印象主要是性别、年龄、衣着、姿势、面部表情等“外部特征”,而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态、姿势、谈吐、衣着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其他个性特征。所以,初中班主任在接手新班级之初,一定要注意“第一印象”,如第一次班级见面、第一次上课、第一次班会等教学活动的准备;也要注意班主任个人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努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良好印象。

二、运用团体辅导技能,提高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彼此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员能通过一系列心理互动的过程,尝试改变行为,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改善人际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心理困扰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很突出且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包含了初中生的学业发展、异常行为、情绪障碍、人际关系、竞争问题,所以,初中生对团体心理辅导的需要日渐增多。初中班主任工作繁琐,但是学习运用心理团体辅导的思维,利用小游戏寓教于乐,有一定的效果。当看到学生萎靡不振、昏昏欲睡的时候,可以利用课间十分钟的间隙,组织学生做“大风吹,小风吹”“老师说”“乌鸦与乌龟”“左手跑,右手抓”等心理活动游戏提高学生的兴奋点,为后面的课程热场。但是做这些心理团体辅导的游戏一定要提前准备,形式多样。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同时也要控制时间,达到效果迅速停止,期间还要有控制场面的能力。

三、利用班会、团队会开展团体辅导活动,潜移默化地实现教育目的

组织学生做“钻呼啦圈”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刚开始可能不易成功,但是随着配合默契度提升,增加练习次数,若成功一次,学生会兴奋不已,这让学生在活动中切身感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力;组织学生进行“画一棵树”等检测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初步估测和分类,便于对症下药和分类管理;组织学生开展“好文诵读”、文学知识竞赛等活动,既能陶冶学生情操,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还能在班级中形成一种“学习光荣,知识光荣”的班集体氛围;在活动中让学生组成小团队或者互助小组,在交往、交流中完成活动和任务,能消除隔阂,互相熟悉,提高效率,体现互帮互助作用;在日常班级管理中采取aB组班委轮流值周,每周相互总结,严肃认真地互挑毛病,批评与自我批评,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这样可以发现班集体存在的问题,也能锻炼培养班干部,也可以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形成“人人想干事,事事有人干”的班级工作局面。

四、抓住活动契机,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首先,注重学生考试前的心理干预,教给学生缓解考试情绪紧张的方法,如“深呼吸调整法”“自我暗示法”“理智力控制法”“合理宣泄法”等,可以有效缓解紧张情绪;在考试总结中给孩子们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和木桶原理分析,让学生明白一次考试不能决定终身,一定要不放弃,不抛弃,共同进步。其次,在各种比赛、活动、团体竞赛后的总结,若成绩好,既要毫不吝啬地表扬、赞美,还要适当地指出不足。若成绩不好,更要表扬和赞美,指出做得好的方面,对做得好的人大力表扬,提出期望,鼓舞士气,消除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