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8 23:41:17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语文;高中语文;重要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5-0276-01

高中语文是高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而且它在逐渐成为高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对民族文化重视的深入,语文也越来越成为最具潜力的学科。因为语文包括了我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同时它还包括了很多我们的民族文化,所以它已经成为了高中最重要的学科。高中语文学习有什么意义呢?这是很多学生迷惑的问题,很多教师对此问题的理解也是错误的。大部分人受到传统教学和应试考试的影响,他们认为学习语文和其他学科没有任何的区别,都是为了提高自己在考试过程中的成绩,为自己进入一所较高的学府提供一块敲门砖。很少有人会意识到学习高中语文的重要性,他们不知道语文对一个人的未来职业规划和学习的重要意义。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和教师对语文的认识,这里详细介绍了高中语文学习的意义。

一、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影响学生的成绩,更对学生未来的求学和就业有重要的影响。从小的方面讲,语文学习水平直接影响一个人在高考中的综合成绩,如果成绩好就为学生进入高等学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如果语文水平差,那么就相当于已经跟失去了进入高等学府的机会。我们知道高中学生偏科的学生非常多,一些喜欢数理化的学生,他们大都不喜欢学习语文,这主要是因为学习思维定式的缘故,导致他们对语文以及政治等学科失去信心。因为数理化等知识是非常有逻辑的,而且各部分章节的内容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知识是不需要记忆的,而是需要理解的。例如,无论多么复杂的公式,对于基础知识好的学生,他们都可以通过最简单的公式在短时间内推导出来。所以,他们更喜欢的是挑战一些难题,通过自己灵活运用的公式和推到能力在考试中得到好的成绩。而对于语文而言,很多知识是需要学生去记忆的,一些诗歌等,更是让他们头疼。所以让他们以这种学习逻辑,突然间转换到学习语文的逻辑中来,他们是很难适应的。其实,他们大可以把学习语文堪称是一种放松,把学习模式的转换看作放松的方式,这样他们就可以很好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去。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对他的交流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语文不仅锻炼了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还锻炼了一个人的口才,这也是背诵的最直接效果。一个人的背诵和朗读水平直接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口才,口才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提高高中语文学习水平,对于提高一个人的综合能力是很重要的。[1-4]

二、高中语文学习技巧

高中语文学习技巧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有不同的方法。对于那些对语文有兴趣的学生,他们本身就有自己的学习逻辑,所以对于他们来讲,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只需要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就可以了。而对于那些对语文没有兴趣的人而言,就比较困难了。他们的思维逻辑停留在对内容的理解、内容和内容之间的连贯上,但是到了语文学习中,这一套却不管用了。所以针对他们,学习思维逻辑形式的转变是最适合的。他们完全可以把学习语文当作是一种学习的放松,因为学习数理化是非常累的,所以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思维模式的改变可以看作是一种学习模式的改变和自我的放松。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学习不一定有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大都是认真学习的。所以他们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例如有些对物理非常感兴趣的学生,他们以能够攻克难题作为快乐的源泉,所以他们非常喜欢去推导一个理论,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是到了语文这里,他们却失去了自己的光彩。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强势,到了这里却什么都不是,而且他们发现自己的学习模式完全不适合语文学习,所以他们在很多情况下选择了放弃,选择了硬着头皮去接受语文。但是他们认为语文是一种必须要背诵的,而教材中除了需要背诵的部分,对于其他内容他们基本上是不看的,因为他们觉得背诵部分内容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没有明确规定背诵的部分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其实,他们可以把学习语文看作是数理化学习之余的一种放松,他们在语文学习的时候要做到学习思维模式的迅速改变。语文学习是需要学生以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对于不是重点的内容,也应该对其充满重视,因为这部分可能会成为影响学生能力锻炼的方式,因为不需要背诵的内容,往往未必就是一些不重要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包含了人生哲理,也可能包含了学习方法,所以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不能够产生歧视的印象。而对于那些需要背诵的内容,也不能认为学习这部分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应该要理解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教材中有些内容是需要背诵的呢?这是需要我们去思考的。教材规定需要背诵的内容,要么是为了让学生锻炼口才,要么是对学生的人生有重要的启示。所以,学生在背诵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应该对这部分内容充满憧憬,认真去完成这部分工作。[5,6]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1928,(Z1).

[2]王柏勋.语文教学情趣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王宁.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0,(03).

[4]谭蒙革.提高中职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办法[J].成功,2008,(08).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篇2

一、什么是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是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与“自主学习”对举。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致力于构建一种学习群体。通常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

2.合作学习的要素。学习素材、学习群体和教师的指导是合作学习的主要要素。学习素材应具有生活基础,被学生所关注,以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探索、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能带给学生思维的挑战为目的,因而学习素材合理选择是学习的物质前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群体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配合,相互信任促进,以积极的态度共同参与,明确合作目的,承担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学习效果的关键。而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与监控是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

二、合作学习的过程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上语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当然也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心理学研究发现,学龄初期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对新奇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感知事物的目的性不够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爱动、好问,注意力不够稳定;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语文教学必须从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质疑是学习的动力。问题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就是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质疑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学习视为一种“自我需要”。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获得了言论自由,特别是得到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创造力。

3.自主学习是基础。“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锢的需求――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新授伊始,先由学生个体独立探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意识,从而养成独立探索求知的良好习惯。

4.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这一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为,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基本步骤及操作要点。

(1)明确学习目标。着力于通过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小组学习中。小组交流的主题要明确、清楚,要有思考价值。

(2)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对自以为已学懂的知识进行归纳,并在小组中发言交流,同时将尚未理解的问题列出以待以他人合作解决。

(3)碰撞激发。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可以互补,通过合作使各种信息源发生互动,达到互惠。

(4)交流内化。以小单位进行交流评价,学生在心理上易于认同,也使全班学生互相帮助,自由竞争,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

5.那么,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1)营造氛围,激发合作学习兴趣。教师应该给学生的“合作性学习”留出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中有较充分的发言机会和时间,使他们都能在合作群体中担任起应尽的职责,逐渐体会到群体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

(2)激励竞争,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仅仅提高自己的成绩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力地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认识到自己对于小组所承担的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进的局面。

(3)适时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热情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无论在有组织的小组讨论中,还中在日常的学习交流中,教师都要牢记自己的引导者的责任,努力克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

三、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英语;文化意识;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体现,英语学习过程中要重视对西方国家文化的学习,养成“跨文化”意识。在实用英语过程中,要养成英语文化的自觉性。跨文化意识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才能真正学好英语。

一、文化意识

社会规则、社会价值观、信念等一起构成文化意识。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学习者能够对显著地文化元素进行了解;第二层次,经过文化的交往,发现文化中存在一些微妙的差距;第三层次,经过对文化的深入理解,能够理解一些微妙又有意义的文化特性;第四层次,通过对文化多方面体验,能够从外语文化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从外语文化的角度有所思所感。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英语学习的目标为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能力;此外通过对英语的学习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通过英语文化的学习,应能够对外国文化和本国文化异同有敏感性,同时在使用外语过程中能形成对语言文化调整的自觉性。

二、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跨文化意识是指通过对本国文化和异国文化进行对比,从而养成使用目标语时的自觉调整语言规律和语言理解的习惯。“跨文化意识”可以看成是对个人行为和观念产生影响的个人独特文化对人的行为和表现产生重要影响。跨文化意识培养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学好英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英语学习中,缺乏跨文化意识会对语言的理解产生较大阻碍,对英语的学习不仅仅要对每一个单词进行正确的理解,也要对语法结构进行把握,还要对文化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正确理解英语文章的意思。比如,“amycanbereliedon;sheeatsnofishandplaysthegame.”,很容易翻译成埃米是可靠的,她既不吃鱼又玩游戏,这中翻译结果显然不正确,这句话正确的意思是埃米是忠实可靠的。”toeatnofish”是一个英国的典故,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时期,基督教徒以拒绝遵守反政府的罗马天主教星期五吃鱼的习俗来表示对政府的忠诚。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非常有必要,文化的障碍直接造成学生对英语理解的障碍。

三、高中英语学习中“文化意识”培养现状

(一)教师缺乏对文化意识的重视

英文文化知识涉及到宗教、政治、礼仪、习俗、伦理等诸多社会方方面面,经过长期约定俗成的积淀而成。英语老师应通过自己扎实的自身素养,来适应跨文化交流。现在很大一部分老师不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沿用过去语法翻译法进行教学,导致老师本本就缺少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

(二)课堂文化教学活动较少

课堂学习是在校学生文化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老师进行文化教学的主要场所。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直接影响着学生英文知识的积累和文化习惯的养成。目前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缺少文化教学。老师课堂的一举一动都是文化教学的重要因素,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缺少对文化的对比,从而难以获得一种跨文化的敏感性。课堂的听、说、读、写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方式,学生进行语言交流,锻炼学生的文化意识,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水平。

(三)英语学习缺少文化环境

课堂时间短暂,需要老师为学生创造第二课堂,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体会文化的异同。很多老师在进行教学引导过程中不重视对第二课堂的引导,观看英文节目和英文文化节目很少。

四、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一)重视对文化的渗透,用好教材

随着我国对文化因素的越来越重视,英语教材大都配有同步阅读理解和表达类书籍,涉及到英语国家各式各样的文化生活,历史、宗教、政治、日常生活、价值观等。这就要求老师具有足够的文化素养完成教学任务。

英语教师需要从教材入手,对文化要素进行解读,提高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能力和跨文化意识。英文词汇中渗透文化,词汇是语言的组成部分,也承载着大量文化,英语中很多词汇来自神话、传说、寓言等,比如thecat'spaw意思是猫爪子,用来比与被别人利用却毫不知情的人。在英语语法中也可以了解文化,wouldyoupleaseturndowntheradio?不表示疑问,而是一种礼貌的请求。

(二)重视文化环境的营造

仅仅在课堂进行英语学习远远不够,还需要充分利用课堂之外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收听英文电视节目等了解英文文化,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互联网湖区时代人文、社会信息,通过学生进行英文交流来让学生体会英语文化。

(三)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宽知识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支持、引导学生阅读英文书籍,多种题材文章的阅读,并督促学生认真做好p记,给学生提供交流心得体会的机会,提高学生跨文化的自觉性。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

文化氛围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提高文化积累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英文影视节目、学习英语教学网站、多媒体英语教学光盘、英语报刊等形式,丰富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活。校园英语广播和英语角等形式也可以营造非常好的语言氛围。

参考文献:

[1]展素贤,刘莹雪.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写作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79-84.

[2]谢争艳.理解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浅析英语学习中的跨文化交际[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1):114-115.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复述;自信心;关键词连缀法;段落提要法;创造性复述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016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何为语言学科?语言学科的功能作用是什么?说的白话点,当然是用来交流用来说的。高中英语课程的重点就是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那么高中英语教师如何能让学生达到这一要求呢?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如何做呢?笔者认为复述课文是很好的办法。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且能达到《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笔者在十年的英语课文教学中一贯坚持要求学生复述课文,以此巩固所学的课文,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复述课文与背诵课文不同,背诵是照搬原文、一字不漏、机械地重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培养;复述则是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它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巩固和积累,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坚持训练一段时间下来,即使是篇幅很长的课文,学生都能当堂复述出来。这样,明显节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更避免了死记硬背的弊端,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因此,加强高中英语课文复述教学势在必行。

一、复述课文可以树立学生主动开口说英语的自信心

复述课文是以课文为基本依据的,理解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是最起码的要求。单词、短语、句子读不通,课文就读不懂,更谈不上复述了,因而复述课文就要求学生对单词、短语、句子等英语基础知识不能只停留在理解上,还必须能正确地运用;不仅能运用新知识,还必须调动以往所学的旧的英语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复述课文对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可以起到强化作用。因此,教师就要创设情景、活跃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他们主动开口的欲望。一旦学生开始张口说英语,自然就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加他们的成就感,树立他们主动开口的信心,使之逐渐形成开口说英语的好习惯。

二、复述课文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方面的能力

复述课文是让学生把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因而这一训练首先就要求学生必须认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达到阅读的认知层次。即通过对语言这一物质外壳的认识,去获得课文所提供的大量信息,对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形成完整的、粗略的感知。要想复述好课文,则必须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文章的顺序、体裁及主旨等。这样,学生在总结这些知识点的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复述课文可以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水平

要将看到或阅读的英语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整、准确地表述出来,学生首先要理解课文内容。为此,他们必须专心于所读的材料,努力去掌握足够的信息要点,并将其储存,记忆一些重要的内容,如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发展,以便使自己复述时做到准确无误。

此外,学生在复述课文时,在新旧语言知识的串连过程中,不仅锻炼和提高了正确处理语言的能力,还锻炼了有意记忆、归纳概括的能力,并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同时还可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那么,应该如何复述文章呢?

笔者对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先说说最低要求:

1.完形填空法:学生熟读文章,同时注意重要单词、重要短语、重点句子,要做到心中有数。接下来,笔者会给学生发一张关于这篇文章的完形填空,不给任何提示,让学生独立做出来,最终念出整篇文章。学生复述时,可参考笔者的那篇完形。

2.问答引导法:这是笔者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教材中的课文基本上都在随后的习题中配置了一定数量的问答题。这些问题多数是围绕课文内容而设计的。在学生阅读后对问题进行讨论和回答后,就可以安排学生根据问题所提供的框架进行复述。如果问题数量还不足以把课文内容串连起来,教师还可以增加一些提纲挈领的问题。如果课文没有配置问题,那么教师也可以自行设计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这种方法操作简便、难度较小。

3.关键词连缀法,即从课文中提取一定数量的关键词或词组,来提示学生复述课文梗概。关键词一般是重要句子中的名词(词组)或动词(词组)、形容词(词组)等实词或数据。关键词的设置密度可以根据课文的复述难度和学生水平来灵活确定。复述初始阶段,可以由教师直接给出,随着学生复述技能提高后,也可以训练学生自己找出。一些生词或词组较多或说明文或介绍性的课文较适合这种方法。

4.段落提要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每个自然段落的主题句,然后每段再用问题引导法或关键词提示法复述,在此基础上连缀成篇。有些课文信息量较大,含有较多的时间、人名、数据、地名等,这时就得用到第三种方法即:列表法:如果不进行图表罗列,学生容易混淆,加大理解和复述的难度。把这些信息和相应内容列成图表,则一目了然,可以帮助学生把主要精力释放出来,用到对语言材料的归纳组织和语篇内容的概括提炼上。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文章、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堂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文复述的作用,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不断地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最后,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运用这种方法。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篇5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课堂教学重要性一、引言

在我国教育部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应当放在对语文知识的应用上,不宜刻意地追求语文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刻意地以不追求系统的、完整的语法知识作为淡化语法知识的手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语文的实践能力是需要一定的语文知识作为支撑的。至此,文章将对苏教版语文教材中语法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作出探讨。

二、语法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语法知识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语法知识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基础,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基础,阅读教学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能力以及工作能力。在语文的实践应用能力之中,阅读能力是最为基础的,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语文能力,在缺乏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下,想要提升学生任何一方面能力都是缘木求鱼的表现。认真对语法知识在阅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地探索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之中的规律。文言文的教学始终都是初中语文教学之中的一个难题,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理解文章,若教师在此时能够灌输给学生一定的语法知识,常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苏教版语文教材的《醉翁亭记》中“人不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中的第一个“乐”与第二个“乐”,在不具备“动宾短语”这一语法知识的情况下,是很难理解两个“乐”字各是什么意思的,如果学生了解动宾短语这一语法知识则可以很快地理解:“乐其乐”是一个动宾短语,第一个“乐”是动词,意思是“以……为乐”,第二个“乐”是名词,意思是“乐趣”。又如,在文章《春》中“花下成百成千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通过对这个“闹”字进行语法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其既有形容词“热闹”的意思,同时也有动词“闹腾”的意味,一个“闹”字体现了两种意境,令人回味无穷。

2.语法知识是学习知识的基础

因为在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时候,所学课程的知识都需要通过文字的形式在书面上表达出来,所以说良好的文字理解能力是学好其它各门功课的重要基础,语文知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整个求学生涯,甚至是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的个人发展。倘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之中,过于“淡化”语法知识的教学,学生在升入高中后面对逻辑性更强的文字,例如人物速写、科技论文、议论文等,就可能出现读不懂,无从下手的现象,从而影响高中语文的教学。因此,在初中阶段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语法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三、我国初中语文语法的教学现状

由于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淡化语法教学”这一观点,导致初中生缺乏对于语法的基本认识,很多初中生在写篇作文都语句不通、错字连篇的情况下依旧认为语文语法是枯燥乏味的。缺乏语文语法知识的中学生,语感无法得到有效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在阅读时对文章的内容无法进行良好的把握。部分严重缺乏语法知识的中学生还可能出现无法捕捉阅读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无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写作时常常出病句、逻辑混乱、表达不清等现象。这些都是缺乏语文语法知识的体现。

四、加强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法知识教学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1.教学内容

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语法教学时,先要确定语法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阶段的学习与发展需要确定课堂中语法教学的教学内容。《课标》附录三就是初中阶段的语法要点,但这个要点描述的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框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丰富。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授课文或是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语法知识的传授。

2.教学原则

教师要始终将“实践”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感性的阅读材料中汲取知识,再从这些知识中总结出具有一定规律性的东西,以求实现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过程。这样做不仅优化了教学手段,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教学方法

将相对枯燥的语法知识化作较为生动、易于接受的知识。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历史上、生活中生动有趣的典型语言现象去吸引学生,让其有继续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将语法知识以顺口溜的方式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便于学生记忆。

五、结语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在主观上重视对语法知识的教学,通过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将汉语语法知识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从而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语法知识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全面地提升语文教学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章海英.新形势下初中语文语法知识教学浅见\[J\].中华活页文选,2010,(08).

\[2\]金碧瑶.浅析语法知识的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09,(04).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文化背景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体现,它是反映特定的国家、特定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的一面镜子,还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要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全面了解它固有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在运用过程中做到运用自如,这也就是基础教育阶段整个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对文化背景的认知

在语言学习中,学习的障碍大多都是源于文化的差异,尤其是在交际运用时障碍的差异性更大。世界上的每个民族和国家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在生活中人们的自然言行也都反映着一定的文化内涵,所以对文化背景的了解就很有必要了,这样能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对异国文化背景的民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都能得到很好的认知和了解。

二、文化背景差异导致的交流障碍

语言的运用也需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得到体现。即使是很准确的话语,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有时也会产生一些误会。例如:在课外某个学生看到外教,就想上前打个招呼,表示礼貌,就说:Hi!mrsmurphy,whereareyougoing?(默菲夫人你好!你到哪里去呀?)在我们国家这是一句很简常的问候语,但是在英美国家来说就显得十分不礼貌了,有的还甚至被误认为去干涉人家的私事。这就体现出了文化背景的不同,语言的交流就存在了一定的障碍。在我们国家,谈论年龄体现出了对人的关心问候,显得很平常,没有人会因为问到年龄而让人觉得不礼貌;但是对于美英他们国家的人来说,年龄显得很神秘,他们都认为年龄是隐私的,是不可公开的,当被问到年龄的时候,有些人会生气,有些人会回避,他们都觉得这样对他们尤其不尊重。

三、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意识、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在了解语言的文化差异性中,关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鉴别鉴赏能力和独特的敏感性,这几项成为英语教学别重要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初次见面后的交流,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而引起不同的语言形式和运用,主要体现在称呼、祝贺、介绍、寒暄等方面的不同模式及表现形式。如果我们的学生在不了解西方文化的背景下去和他们交流,用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去和他们交谈,势必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从而影响了正常的交流活动。

1.在称呼语运用时,我给学生介绍了一些中英文化的差异:大多数年轻人都对长辈称呼叔叔、阿姨,对年龄相当的叫大哥、大姐;但是在英语中,一般称呼Uncletom,UncleSmith。晚辈对长辈用的称呼直接用名字来称呼也比较常见。

2.在英语会话教学之中,经常听到家庭成员间用“thankyou”,我们的学生就感觉不习惯,这是因为在我们的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也像西方经常用的话,那么听起来就觉得很平常不过了。而在英语国家,“thank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在生活的各个细节西方国家都会用到这个词汇,这个礼节就显得很平常不过了。

3.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进行介绍,因为英语词汇在它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在教学颜色时white怀特/白色、Black布莱克/黑色、Brown布朗/棕色、Green格林/绿色等等。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比较,来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中掌握知识,来了解颜色在中西方文化中的表面含义,从而减少了学生受汉语影响而对英语学习的障碍。

4.在我们国家第一次见面出于关心往往会问到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等问题,但在英语国家,人们对这些却表示出比较反感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些都涉及了隐私,是不礼貌的行为,有的还会用异样的目光回避这些问题。

5.在小学英语教学中“what’syourname?”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但在西方国家中,人们初次见面谈话时一般都会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对方自然而然就会说出自己的名字。就在填写表格职场聘用谈判等场合时被问到姓名,一般也只说“Yourname,please?”

四、如何进行文化背景教学

1.文化背景教学中的解释法就是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加入文化的解释和讨论,要求教师将课文中出现的文化背景知识有目的地讲解给学生。比如:thanksgivingDay(感恩节)是西方的重要节日之一,可是为什么叫感恩节?它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可以把感恩节的由来等讲给学生。

2.语言教学和文化背景知识教学两者相互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文化背景知识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但是也不能代替语言教学。所以,在教学中要考虑到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和原则性,要尽量形象生动,丰富课堂。

3.课堂内外的结合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去了解国家、民族文化背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或其他途径间接地去了解,向学生传授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在课堂上进行比较专题的英美文化讲座,在课外去观看英语原版的影视文化作品,在图书馆或者阅览室阅读浅显的英语名著原作,在适当的情境场合开展情景语言对话等等。

4.文化背景教学中的差异性比较,应是中西文化教学中的重点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对词汇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让学生更好地来掌握这些词汇,还要把这些英语词汇和我们的母语进行一定的比较,让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性,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了。

综上所述,文化背景教学中的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外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所以,英语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英语的学生们,一定要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还要去了解一定的有关英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克服母语的干扰,去更好地学习英语。只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把英语学到家,从而达到学习英语的最佳效果,更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学习中西方文化,促进相互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马茹.英语背景知识的教学[D].大连出版社,1998:247-250.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字词教学;积累;重要性;方法

一、分析现阶段初中语文字词教学的现状

(1)初中阶段,学生掌握的字词难度增加。这些字词的难度除了字型复杂外,更是指字词意义的多样化。而我们的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认知上,叫学生读几遍就放在一边了。通过机械的抄写,以达到识记的目标。因此学生不会写,或错字连篇。

(2)在作文和语言表达训练时,不太注重对字词错误的纠正。在习作中,师生往往把重点放在对文章的谋篇布局和表现手法的思考上,而对文章中的字词应用这一基础环节忽视,不注意纠正学生习作中的错误和运用不恰当的字词。或许教师也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流畅度,但是在指导上往往不到位,常以“语言流畅,如行云流水”、“表达生动,用字传神准确”等套话带过。

从这两种现象中发现,在对字词学习的认识上,师生都不重视语文字词的认知方面以及忽视其综合运用。

二、现阶段忽视字词教学的原因

(1)中考成为学生学习的指挥棒,晴雨表。一般说字词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仅达到4%左右(浙江省温州市中考卷为例),大部分学生只认为第一题那4分考查字词。同时觉得这些字词都是考查的是常用词,一般都会写出来。学生冷漠字词的现象就可想而知了。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中学老师不像小学老师,他们认为他们的重点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去追寻文本的本身之美,让学生去欣赏,去解读文本带给我们的意义。一般来说字词教学就只能流于形式了。在这样的教学之下,我们的孩子却是忘了语文之初的文字。

(3)学生对字词的不重视。在上述这两种的大环境的长大的学生们对字词就可想而知了。同时他们还受错字习惯的影响。如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没注意到一些字原本就是错字,小学得不到纠正就一直沿用下来。学生就一直这样过来了。

三、解决方法

1.教师注重教法

(1)了解生字词。所谓解决生字词,就是学生能够认识并默写出来;能够在具体语境下理解、运用生词。以往多数教师习惯于在黑板上板书生字词并带上拼音,旁边在写上解释叫学生在笔记上如实抄录。这样一来,学生完全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他们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存在。这使他们学得很是乏味,事倍功半。当然教师逐个指导是很不现实的,怎么办?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鉴于此,笔者作了这样的尝试:在生字词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将自己找出来的生字词在黑板上写下来,其他同学如果认识的就在黑板上写下拼音,对于在黑板上出现的频率较高的几个重点字词,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全班讲解。以这样的方式解决生字词,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了因材施教。

(2)积累分析字词。对初中生而言,积累的词汇要比小学生丰富,并且能运用自如。教学中我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与字词教学贯穿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几个词,写几句话或一段话,这样训练能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丰富内容,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使学生兴趣盎然。学生用词语写出了一个画面,可看出这位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学生对每个新字生词不仅要读字音,把握字形,还要它们的意义,且相同的词放在不同的语境中理解它的意义也有所不同。对每个词的理解不能简单的去理解它的意思,而是根据所在的语境中进行赏析,感受词所表达出不同的情感。这样更好培养学生语境义的辨析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赏析兴趣。

(3)结合实际运用字词。生字词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运用。运用字词也是巩固字词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要实现在一点,仅靠传统的听写,板书,抄两遍是远远不够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是关键。

2.学生认真积累字词

(1)学生应重视。学生应抛弃对语文的功利思想,摆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字词学习不是为了目前的中考,而是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字词学习不是为了中考,而是为了我自身修养的提高。

(2)平时应注重字词积累的方法。可以积累自己的字词的题库。同音字,形似字。易错字等建立自己字词的题库。也可以自己与同学相互考查字词的形式出现。一段时间自己考查自己一次。在反复中从而达到字词积累的目的。也可以去看汉字的解读,通过偏旁去了解汉字本身之美。在品汉字之美的过程中,你积累了汉字,同时你自身也得到汉字所带来的魅力。

总之,初中语文字词教学是不能忽视的,而应重视。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字词积累与运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文字美,培养学生的语感,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训练中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第6期、1991年第12期、1992年第11期)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语言文化被动接受能力主动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48-01

美国语言学家Sapir认为语言不是本能的行为而是社会的习俗,“言语是一种非本能的,获得的,‘文化的’功能”;美国社会语言学家Fishman在对黑人英语(Creole)的研究中认为,黑人英语的形成正是在两个文化共存的情况下,居于弱势的文化尝试融入强势文化的结果。由此可见,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文化的影响与制约。

1.意大利语言学家对语言学习的分类

意大利拥有长期的移民历史(北非人的移入和意大利人向北美的移出),所以意大利语言学界对“外语”学习的研究也格外关注。如今,意大利语言学家将语言习得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类,即“获得”(acquisizione)和“习得”(apprendimento)。第一种方式强调语言学习者暴露于语言应用文化环境并受其影响,不自觉的对其他个体进行模仿,从而学会语言;第二种方式则是语言学习者自觉的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有组织的教学当中,从而学会语言。意大利语言学家指出,只有这两种方式共同应用,才能融入所学语言的环境,摆脱“母语”(madrlingua)的思维方式对“外语”(linguastraniera)的影响,熟练应用一门外语。由于学生学习环境的局限,真正做到以“获得”这种方式学习语言是不可能的,所以为弥补这个缺陷,只能以主动的方式去学习、认识所学语言存在的文化,从而达到学习并熟练应用一门外语的目的。

2.文化认识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2.1文化认识对语言被动接受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外语如孩童学习母语一样,最先发展的是语言的被动接受能力,即“听”、“读”。这个阶段主要考验的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但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接触的单词、语法、句式十分熟悉,但不能明白所接触内容的含义。此时,与其说是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不足,不如说是学生对语言所存在的文化认识的不够。

例如在点餐时,顾客要求“Ulladiavola,perfavore”(请来一份辣火腿披萨)。Diavola在意大利语中为“魔鬼”的阴性形式,由于在意大利文化中,恶魔的图像常与红色一同出现,而食辣会使脸色变红,所以在餐饮语言中,diavola就与辛辣食物联系到了一起。

意大利的历史源远流长、宗教氛围浓重,许多俗语与典故都与历史事件、神话故事或宗教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用UovodiColombo(哥伦布之蛋)比喻看似困难,实则容易的问题;用Filod’ariana(阿里阿德涅之线)比喻使人走出复杂问题或情况的线索、建议,用L’anticoserpente(古蛇)比喻撒旦等,学生如不了解文化背景是完全无法从字面意思理解的。

2.2文化认识对语言主动创造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在语言被动能力发展的一定的阶段之

后,语言的主动创造能力,即“说”、“写”,开始形成并发展,这时学生已从被动接受信息转化到了主动传递信息的阶段。此时对文化背景的认识与了解,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人们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的与他人交流、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想法、避免不必要的尴尬与不愉快。

非常典型的例子,低年级学生练习对话,场景为两人在街上偶遇相互打招呼,就有学生照中国人的习惯问到“Haimangiato?”(你吃了吗?)这在中国只是一个简单的打招呼,而在意大利人看来则是对他共同进餐的邀请。在这种情况下,只需要根据简单的问“Comestai\sta?”(你\您好吗?)或者“Ciao!”(嗨!)即可。

对文化的了解也能够使学生在交流中更多的运用俗语、典故,使自己的语言更“意大利化”,表现出自己良好的语言素养。

2.3文化认识对学生学习的推动

意大利语从埃特鲁斯坎语逐渐发展而来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其内容之丰富仅靠四年的学习是无法完成的,因此,学生对该语言的掌握不仅在于课堂,更在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学习方法。但与此矛盾的是,由于高考志愿报考体制,本班学生仅有三分之一的第一志愿是意大利语。所以,如何使学生摆脱抵触情绪,提高学习兴趣成了关键。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我发现学生对意大利宗教历史很感兴趣,因此我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宗教历史方面的文化知识,由此,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对文化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对其进一步了解的欲望,保证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更扩大了学生的文献阅读量,由此再度丰富文化认识,达成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对所学语言相应文化背景的了解对学好一门语言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只局限于教材,而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应的文化知识;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文化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文化背景知识,达到学好一门外语,用其通顺、恰当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篇9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有效手段,北师大版教材促使我们不得不让我们高度重视预习这一必不可少的环节。预习可为有限的课堂教学作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信息渠道的广泛性,给学生的预习提供了保障,预习是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有效途径,预习是一种自主、创新的学习手段,预习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学习方法的大检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能力;培养

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感觉到要想学好语文科,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有效手段。可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一堂成功的语文教学绝离不开学生的预习,同时我们使用的北师大版教材促使我们不得不让我们高度重视预习这一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预习的目的及意义

(一)预习可为有限的课堂教学作必要的补充和完善

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学生全面发展,因此传授的知识面就会受到限制。按现行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在某一个知识点过多深究,而有时一个知识点的渗透对学生理解整个文本极为重要,再加上有些文本的理解与时代背景联系的又非常紧密。如《晏子使楚》一课,教师不但要带学生穿越时空,走进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而且还要让学生了解各国的地理位置以及战略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晏子出使楚国的真实状态及现实意义。再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的教学,涉及到很多科学术语;如:“放射性”“化学元素镭”等。以上诸如此类的文章教学,学生应事先通过图书资料、网络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依照文本脉络,在课本上做一些必要的批注,让学生对一些问题先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思想,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领会。

(二)预习是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有效途径

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从四年级起,就开始有长篇幅的文章,不但生字词较多,而且有些句子寓意深刻,晦涩难懂,文本知识含量十分大。如《丝绸之路》一二类生字就有20个;像“目瞪口呆、赞不绝口、日夜兼程、剽悍”等词语20多个;文章又有双重意思。再如《挑山工》一文中“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对这句话句意的理解,不熟读课文是办不到的。学生提前熟悉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了生字词关,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流利,教师在教学时才会驾轻就熟,师生才能更好互动,重难点的突破就会水到渠成。

(三)预习是一种自主、创新的学习手段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学习过程,渗透学习方法,扎根于语言文字,从关键词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文本情境,获取真实感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才是我们的根本出发点。教师随着知识的老化,观念的陈旧,课本中有些东西会被有意无意地漠视或剔除,给学生造成知识的空白。而在集中学习之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无疑是很有必要的。让他们自由地将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兴趣与爱好,又避免了因教师个人喜好及知识缺失的弊端,是教师教学空白的有力填充。

二、预习的方法与过程

(一)信息渠道的广泛性,给学生的预习提供了保障

当前是知识多元化的年代,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较以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不仅仅依靠学校、教师的教育,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许多知识。如《蜀鄙之僧》一文中对“蜀”字的理解,我还未曾讲解,就有学生回答“四川”,我很纳闷,学生回答说是看电视剧《三国演义》得知的。视频也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途径,学生通过画面较好地了解了四川的地理地貌,为体会穷和尚矢志不移的精神,有了前期的思想准备。

(二)学习者面临的学习环境有很多的未知性与资源丰富性

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教师不可能完全预知。如果家庭是成员里面有军人的学生,那么他对军事题材的文章就会情有独钟,也特别敏感,对像《草帽计》、《火烧赤壁》一类军事题材的文章,他就理解的更透一些,甚至他对文本的某一方面的理解要比老师更好一些。再如《包公审驴》等民间故事的学习,我们陕、甘地区的地方戏曲秦腔中就有很多同类故事,秦腔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基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对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烂熟于胸。对人物的善恶假丑都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学生会沿着业已生成的知识线和情感线结合文本创造性地学习。

(三)预习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对未知普遍感兴趣,有新鲜感,求知欲极强。预习使学习者参与性大大提高,在尝到收获喜悦的同时也会产生诸多疑问,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他们会带着问题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乐趣――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习语文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

跨文化交际意识是学生对其他社会文化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养成的,因为文化所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在学生养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后,这种意识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有很大的帮助。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那么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呢?具体地说,就是把所学的语言知识与社会的文化习惯和思想观念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环境和对方思想、情感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话语,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在英语教学的最初阶段,教师就必须重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国外的文化背景,首先让他们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产生一定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英语是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因此,英语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不仅是沟通的信息载体,而且是了解他国文化最直接的手段。所以让学生养成文化意识,首先就必须让其掌握一定的语言沟通能力。那么,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对异域文明的把握中加深对其语言现象的理解和领悟,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在跨文化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英语教师所要引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必须密切相关,而且尽量与日常交际或生活当中常涉及的语言知识有关,这样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将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同步传授。第二,英语教师应该制定一个阶段性的文化教学方案和计划,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阶段性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那么,如何做到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呢?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水平,让学生从学习文化的基础内容开始,对他国文化有个最初的认识,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其次,教师应通过设置一定的文化知识导入,让学生在初步了解他国文化的基础上,同时,让学生对引起这种文化现象的原因和深层次的内容有一定认识。再次,英语教师应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文化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的积累,提高自主文化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够自发地学习文化,培养文化学习意识。

三、教师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大多数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多的是以传统讲解式方法来授课,但这种授课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现在的英语课堂了。另外,有的英语教师只是简单地将所讲授的内容通过直接翻译,将信息传递给学生,这样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效果收效甚微。但是为什么还有相当多的英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而并未作任何改变和调整呢?原因在于他们对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还十分模糊。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首先要改变授课方法和传统授课观念。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呢?教师首先应该认清英语教学的目的,尤其是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教授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必须苦练内功,在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采用新颖有效的授课方式,有效引导学生。具体来讲,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注重自身语言能力提高的同时,加强自己的文化学习。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英语教师应该争取更多的外出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出国学习的机会,这样,教师才能更近距离地接触和感悟到异域文化,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也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提高。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提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意识,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地影响学生对多种文化的学习。

四、结语

不论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还是提高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任务就是使学生能更多了解他国文化,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一目的已经成为当今英语教学中的热议话题,并且该领域里的一些学者和专家也在不断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亟待解决现如今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只有

教师正确地处理好自身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有效地将文化知识渗透到教学当中,找出有效的文化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学惠.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培养:一种建构主义的观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

[2]陈国民.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