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工作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14:21

合同管理工作特点篇1

【关键词】机电物资;成本管理;分析研究

在水利和水电产业发展过程中,机电物资管理工作主要是对财务成本支出进行管理,具有经济特征。为了保证机电物资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水利和水电产业要加以关注资本运作情况,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引进先进技术,树立成本管理理念,来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目标,促进自身发展,增加自身竞争力和软实力。

1特点阐述

社会不断发展,促进了工业和不同产业发展,特别是带动机电工程发展。机电工程在实际施工运作时项目工程的任务主要是负责施工和建设工作。在项目建设和施工期间,为了保证建设施工进程和发展要求,需要加以关注机电设备的运作和不同设备的性能,保证设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实现机电工程建设目标。由此可见,机电工程设备和不同物资对实际建设工程的影响。为了保证机电物资和不同设备财务支出合理性,不可以忽视物资成本管理工作。说到物资成本管理工作,其具有自身管理特点,由于一些工程施工在较为偏僻地区,交通运输具有一定难度,在加上建筑施工工地区域限制性,存储空间和设备不充分,建设和施工空间较为扩散,建设周期和距离长,导致机电物资成本管理具有一定难度。面对机电物资这一成本管理特点,要想保证物资管理工作有序开展,首先机电工程企业在实际施工前期要树立成本和财务支出节约目标,在此基础上,提高管理工作人员和不同岗位工作人员对物资成本管理关注度,全员树立节约意识,建立合理化的管理方案,改变传统管理弊端,提高机电物资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水利和水电产业可持续发展。

2机电工程运作环节成本控制

2.1单机控制

机电工程运作期间,其单机控制主要是单机成本核算控制,在对每个机电工程进行项目管理同时,把单机控制落实到每个环节,保证设备实际应用性,提高设备应用质量。与此同时,单一就单机核算工作来说,单一核算的工作效果和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工作质量具有较大联系。为了保证单一核算效果和质量,要建立合理化单机控制目标,建立在目标基础上,对工作人员工作进行详细划分,明确工作人员工作职能,在保证单机控制效果基础上,实现机电物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目标。

2.2机电设备实际应用效率提高

为了确保机电设备实际应用性,提高机电设备应用效率和质量,要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体系,针对机电设备实际运行情况,合理化定制机电管理制度,建立机电设备维修制度,建立合理化维修周期,对已经完成工作进行总结,对没有完成工作进行分析和研究,给出科学和合理化建议和举措。其次,也要增加对机电物资监控工作,建立在项目基础上,结合项目实际运行特点和机电设备应用情况,制定管理计划和制度,提高设备在实际应用工程中的应用性,保证机电设备财务支出合理性。例如:为了保证机电设备财务支出合理性,降低机电成本管理难度,可以利用设备租赁的方法,来进行工程建设,保证设备财务支出合理性,发挥社会资源的最大效益,实现资源合理应用目标,实现企业经济发展目标。

3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3.1增加对合同管理关注度

合同是机电物资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保证项目工程建设和物资管理工作整合进行保证。因此,为了保证机电物资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序性,要增加对合同关注度,结合合同建立合理化物资管理计划和目标,增加成本管理质量和效率。其次,在增加对合同管理基础上,也要对项目工程不同环节和体系进行针对性编排,更好的为社会工程任务服务。详细来说,对于一个项工程建设来说,其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合同管理工作需要关注以下几点内容。其一,在对合同中限额内容进行设置和检测和时会受到材料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项目编制特点,时间特点,保证项目材料和设备选择和购买的合理性,建立在季度和月份与年度基础上,进行动态化合同编制,保证计划方案设计的有效性,为物资成本管理工作提供便利性,增加生产工作和编制方案的吻合性,利于在实际建设施工期间,可以及时针对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其次,也要把编制好的计划和合同进行审核,技术部负责人员审核后,转交到物资审计工作部门审核,在不同部门审核后,在实施合同和编制计划。其次,也要增加对材料的关注,增加一些材料的重复使用性,对钢管和方木等等材料实施内外租赁计划,保证材料的合理应用性。对具有租赁能力的设备和材料实施返库检测,发现租赁出去设备和材料伴有损坏现象,要求其进行赔偿,增加了机电物资成本管理直观性。

3.2提高采供管理水平

采供管理是机电物资管理的基础任务,关系机电物资成本管理效率和质量,因此,工作人员在对机电物资进行管理时,要加以关注采供管理工作。对于主要管理工作人员与招标体系来说,其在工作中,要增加与业主联系性,让业主提供部分物资和材料,由招标系统给出人员行使决策权,和其它体系工作人员协和工作,行使监督权力。其次,项目系统企业要依据企业单位给出的供应单位信息和资料,进行调查表的填写,在填写后反复审核,利用动态化形式开展管理工作。对于项目采购系统来说,其在给出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依据以下标准进行采购。其一,要建立在机电物资财务支出合理性和企业效益发展最大化目标基础上,实施采购工作。其二,保证产品质量,依据产品质量和实际应用习惯,设置机电物资成本管理方案。其三,建立在材料和设备有效供应基础上,开展物资成本管理工作。其四,全面贯彻国家公平和公开发展理念,建立机电物资管理公开化和公正化管理目标,全面贯彻优中选廉的理论进行管理。其次,工作人员行也要增加自身对机电物资成本管理关注度,树立科学工作目标,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实现自我发展机价值。

4结语

机电物资成本管理具有自身特点,建筑施工工地区域限制性,存储空间和设备不充分,建设和施工空间较为扩散,建设周期和距离长,其需要管理建设过程中设备财务运作,控制材料和不同建筑财务支出,具有一定工作难度。面对这一发展背景,为了保证机电物资成本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要增加对合同管理关注度,提高采供管理水平,要建立在机电物资财务支出合理性和企业效益发展最大化目标基础上,建立在采购计划合理性基础上,保证企业设备质量和产品质量同时,实现机电物资成本管理最大目标,促进机电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彬.机电物资成本管理探讨和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6(05):27.

[2]林晓.水电施工项目机电物资设备管理探讨[J].建筑安全,2016(01):69~71.

合同管理工作特点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项目管理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重视,而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合同管理、质量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主要管理工作。这些管理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又是相辅相成的,合同管理是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它在工程建设管理中对质量、进度、投资等项工作起着控制、协调的作用。因此必须明确合同管理的内容和特点,以便做好合同管理工作。

1国际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1.1国际工程施工合同的定义不同国家的建设单位和承包商之间为了在某个工程项目中实现特定目的而签订的,以此来确定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此协议称为国际工程施工合同。由于国际工程是一种跨国性质的经济活动,所以这种合同要比一般国内的合同复杂很多。

1.2国际工程施工合同的特点国际工程的合同的特点主要包括: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合同文件内容全面;合同制定、实施期长;有比较完善的合同范本;每个工程项目都有各自的特点;合同项目数量多。

2国内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2.1什么叫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单位(发包方)和施工人(承建方)为完成商定的施工工程,并明确相互权利、义务而签订的协议即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通常也被称为建筑安装承包合同。按施工合同规定,承建方应完成约定的建筑、安装工程等施工任务,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建设单位应为承建单位提供必要的施工条件并按时支付相应的工程价款。

2.2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特点

2.2.1对合同主体的要求要严格合同的主体必须具有相应的合同履行能力,严格杜绝那些无营业执照、无承包资质及资质等级低的单位成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主体,并严格禁止越级承包建设项目。

2.2.2合同标的具有特殊性各类建筑产品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标的。建筑产品不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建筑物本身,除建筑物本身它还包括建筑物的地理位置、地下岩土和建筑物周边的服务设施等。每个建筑施工合同的标的都具有不可代替性,都是唯一的。

2.2.3合同的履行期限比较长建筑物的体形庞大,结构很复杂,建设过程中所需的建筑材料种类繁多,再加上施工的工作量很大,所以建筑施工的工期一般都比较长。在合同签订后,建设工程才可以实施;在合同签订后至正式开工前需要的施工准备时间比较长;工程进行实施阶段,会遇到工程变更、材料供应不足、进度款支付滞后,甚至会遇到不可抗力、疫情等原因而导致工程的工期延期,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后还要办理竣工结算工作,最后还要有一定的保修期,上述种种均会影响到工程的工期,也是合同履行期限长于施工工期的主要原因。

2.2.4严格计划和程序的制定工作应以国家批准的投资计划去确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规模,无论建设项目是国家投资的、非国家投资的,还是其他方式的投资,都一样要受到当年的批准限额和贷款规模的限制。在符合国家关于建设程序规定的前提下,进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同时还要满足法定及内在规律所要求的各项条件。

2.2.5对合同的形式要有特殊的要求由于建设工程具有复杂性和重要性,所以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各种纠纷,这对合同的履行造成了影响,所以建设工程合同应该采用书面形式进行相关的约定。

3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特点

3.1建筑工程合同有比较长的管理周期建筑工程施工的持续时间长,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实施,这就决定了合同要连续的履行并且履约周期会很长,并最终导致合同生命周期也比较长。订立合同时有很多不能预料的情况,在日后的合同管理中都会出现,所以要依据合同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进行调整,以此来实现有效管理的效果,从而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3.2只有做好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才能取得显著的效益对整个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所有工程活动进行有效的合同管理,才能及时准确地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只有抓住在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这一核心,才能进行全面的统筹和调控工作,使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运行状态处于可控状态,并保证建设目标得以实现。管理人员要有很强的合同管理意识,否则会造成工程项目整体目标不明确;如果没有严格的合同管理,那么项目管理就难以高效系统地形成完整的项目管理系统。争取企业经济效益最佳途径是进行有效的工程合同管理,这项工作做的好可以避免纠纷的产生,杜绝诉讼费用的损失,并通过有效的索赔工作,获取应得的合法利益。

3.3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会出现频繁的变更工程合同履行的时间长,会有很多事件发生,这势必会影响到合同的管理工作,由于合同中会出现频繁的变更,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根据变化的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工作,由于各种变更,必然会产生大量的签证、索赔和反索赔工作,对合同变更的处理要迅速、要全面,只有这样才能降低建筑企业的损失。

3.4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要有较强的系统性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大、不确定因素多、合同种类也很多,合同管理人员需要了解与掌握每一份具体的合同,并且都需要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合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项目建设取得最终的成功。

3.5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具有很强的法律性合同是契约的一种,依照《合同法》规定,合同契约签订后双方均受到合同条款的约束,从而可以避免当事双方人发生纠纷和事后变更合同签订事项。对合同法的运用是合同管理的本质。合同管理工作需要合同管理人员了解国内外的合同法、建筑法等相关规定及具体施工条件。所以,熟悉一般的法律知识并精通建设领域法律知识是做好工程合同管理的必要的知识储备。

3.6建筑工程合同管理要求高信息化我国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的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已基本形成,这种体制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加入世贸以后,工程项目管理也不可避免的将向着国际化、信息化的趋势发展。合同管理工作复杂、繁琐,并且要求有高的准确性,而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着合同类型繁多、制约性大、信息力量大等特点,所以管理是耗时费力的,单纯依靠人工管理是很难做好此项工作的,加上缓慢的信息传递,根本不可能对信息进行及时搜集、处理并加以利用。在这种情况下,要开展有效合同管理工作,就必须建立起完备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

4建筑工程合同法

4.1概述

4.1.1合同法的含义:所谓合同法,是用来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在设立变更、终止合同时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合同法是民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交易的基本法律。

4.1.2合同法的调整的范围包括:合同主体的扩大、合同类别的增加、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关于政府机关参与相关合同的调整。

4.1.3合同法要严格遵循:平等自愿原则、公共诚实信用原则、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原则以及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的原则等四项基本原则。

4.1.4合同应包含的内容有: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及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4.2建筑工程合同成立需要哪些法律规定

4.2.1合同成立《合同法》当中符合下述规定情形的,合同即宣告成立:①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②若在签字或盖章前,当事人一方已履行主要义务,并且对方接受的。③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在合同成立之前签订了确认书。

4.2.2合同成立的地点通常为承诺生效的地点。

4.3建筑工程合同有可变更、可撤销的特征

4.3.1只有撤销权人才有权决定可撤销合同效力的消灭,对于撤销权人以外的任何人都无权撤销合同。

4.3.2当事人不得以合同具有可撤销因素为由拒绝不履行合同义务,因为可撤销合同在合同未撤销以前是属于有效合同,受法律保护。

5结语

通过上述,我们可以意识到合同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地位是很重要的,只有加强合同管理我们才能进行好项目管理工作,合同管理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发展是有深远的意义的。对于当前的建筑企业,竞争对手不只局限在国内,还有来自国外的。所以合同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并应在政府的领导下,逐步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同时企业要培养出优秀的合同管理人才来完善合同管理工作,并最终做好项目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合同管理工作特点篇3

关键词:电力施工;合同;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23.1文献标识码:a

承包人按照发包人的要求,以勘察、设计的有关资料、要求为依据,来进行建设、安装的合同称为电力建设施工合同。它要求承发包双方以实现建设工程为目标,明确相互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关系,是一种协议,同时,也作为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以及发包人支付款项、控制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以确保工程建设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法律文件。有效的合同管理能够促进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都能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以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所以,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对于承包方以及业主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目前,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电力施工企业要想长久立足,必须要以政府管理、行业自律还有企业诚信为前提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并要找出自身不足,针对该不足,强化合同管理,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

一、电力施工合同管理的特点

电力建设一般都具有投资大、技术含量高以及施工周期长等特点,图1为电力施工工作步骤图,可以看出其工作程序多且繁琐。由其产生的施工合同管理特点有:(1)因为电力施工合同的周期长,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合同管理有周期长、跨度大以及易受外界的影响的特点,并且,合同自身也时常会存在很多风险,难以预测;(2)电力建设的投资大,涉及金额高,因此合同管理的效益十分明显,良好的合同管理对于工程经济效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做好合同管理工作,能够让成包商规避风险,赢得利润,反之,承包商往往会经济损失严重。相关资料的统计表明,在正常的工程中,合同是否管理得好会影响到工程造价8%的经济效益;(3)因为参建单位多以及项目之间的接口复杂,这让合同管理变得复杂和繁琐,在履行合同时,处理好业主和承包商之间、不同承包商之间以及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还有业主和材料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但同时也复杂与困难,有一点疏忽就会带来经济损失;(4)对合同干扰的内外事情很多,这就使合同变更频繁,所以合同的管理要求是动态的,合同变更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

二、电力施工合同管理难点

1合同文本不规范

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下,业主方往往有更多的发言权,一些业主在签订合同时为了使自己的主要义务可以回避,不使用标准的合同文本,从当前实施的建设施工合同文本来看,大多数的条款都是业主方制定的,太过于强调承包方的义务,对业主的制约条款很少,特别是在业主违约以及赔偿方面约定不具体,并且缺乏有效的处罚办法。以这样的方式转嫁工程风险,这成为施工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争执较多的原因之一。

2“口头协议”屡禁不止

这里所说的口头协议是相对于正规合同而言的,正式的合同应用《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可双方当事人不履行此规范,而是用来对作外检查。在实际中以合同的补充条款形式来执行或者有些只做君子协定,这类条款往往是私下合同,中标合同部分,然后换成不遵循法律或违反国家及政府的有关规定的内容。

3合同双方法律意识浅薄,一些合同有失公式

目前电力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以及管理不规范,施工队伍和建设规模的比例严重失衡,这就让占主导地位的业主方提出一些苛刻以及不平等的条件,把自己的风险移到承包方身上。由于竞争激烈,承包商又不得不为了获得工程而接受。但有些承包商为了不让自己的利益受损,就偷工减料或者非法分包和转包,这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隐患。

4建设施工合同履行程度低,违约现象严重

在实际中,业主方与承包方不认真履行合同的现象时常出现,例如:业主方在暗中以垫资为条件,违法发包;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业主不依照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在工程竣工并验收合格之后,业主方不及时办理结算手续,有些业主在使用了工程成果之后依然拒付工程款;还有承包商没有按约定期依法组织施工以及不按照规定施工,由此延误工期也可能产生劣质工程,这对工程建设市场有严重的影响。

5工程索赔工作难以实现

索赔是法律赋予的合同任一受损失一方获得赔偿的权利,它对于承包商来讲能够保护自己、维护正当权益、避免损失以及增加利益。可是,如今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往往存在一些不平等的合同条款,这使得索赔工作受到干扰变得困难。在这其中,受害者往往是承包商,因为大多承包商自我保护意识差且索赔意识淡薄,这使得合同的索赔很难进行。

6专业人才缺乏也是影响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建设合同的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所以这使得合同的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以及造价管理知识。目前很多项目管理机构都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来管理合同,或者只是将合同管理当作一种简单的事务性工作,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做得不够,一旦发生合同纠纷,就缺少了必要的法律支援。

三、针对合同管理的难点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以上所述的问题,结合实际,总结出以下几点应采取的措施:

1以国际经验为参考,推行对电力建筑市场适行的合同示范文本

电力建筑市场随着wto我国的加入也面临着对外开放的问题,因此在工程管理的很多方面我们应该同国际接轨。在合同管理时,我们应该以国外先进经验为参考,加速建立以及完善符合市场经济需求的合同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参考了FiDiC文本格式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它和以往的合同文本相比有很大的改进,并对促进建筑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2加强合同双方法律意识以减少纠纷的产生

因为承包商往往缺少法律与合同意识,所以在合同签订时在未对合同进行仔细推敲和做认真约定之前就草率的签订合同。特别是在违约责任以及违约条件方面没有做具体的规定,这是直接导致工程合同产生纠纷的主要原因。所以,在签订合同之前,承包商应认真审查合同的合法性还有严密性以使合同签订时产生纠纷的因素减少,将合同的纠纷发生率控制在最低范围之内,保证合同能够全面履行。

3加大合同的管理力度,保证施工合同的全面履行

为了保证施工合同能够全面履行,建筑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把整顿规范市场工作的重点放在施工合同管理工作上。应该在严格审查的基础上,加强对合同全面履约的管理。当资金不到位的项目报建时,应不予办理工程报建手续,也不能进行招投标工作,不予办理施工许可。取缔垫资以及带资施工的现象,以使建筑市场得到净化,进而维护承包商的合法权益。同时,建立和工程清单量相适应的合同管理制度。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法得到推广实施后,并没有相应的合同管理模式出现,这就使得在招投标确定的工程造价实施过程中并没有相应的合同管理措施。因此,应尽快完善配套措施和管理办法,健全体制。施工企业一定要遵循合同约定,

信守诺言,以合同说的为准,加强合同管理。

4认真办理签证,重视工程索赔

在实际中,索赔是双向的,但一般来说,业主方的索赔数量小且方便,可以使用冲账以及扣拨工程款来实现对承包人的索赔。但承包方的索赔就困难一些,所以,承包方应在施工阶段建造成本的基础上,加大工程索赔力度。既要快速对合同中的文字规定进行索赔,还要理解合同里一些条款的意义。结合实际的工程特点意见企业的情况进行默示索赔。对工程延误索赔、工期变更索赔、合同被迫终止索赔以及工程加速索赔、意外风险和不可预见因素索赔等加以重视。

5推行合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对于提高建设项目合同管理效果来说,加强建设项目合同管理队伍建设以及对加强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推行合同管理人员的持证上岗,是很重要的措施。如今,我国推行了注册造价工程师制度,造价工程师是以搞好建设项目投资控制以及合同管理为重要职责。所以,在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应该设置注册造价工程师的岗位,有其合同管理的职责。

结语

电力建设施工合同是电力企业市场化运作的基础,对施工合同进行有效管理对于双方全面行合同中的义务,确保工程质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电力施工企业要想长久立足于市场,必然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如今,施工合同管理已经受到了施工企业相当的重视,相信在未来会越做越好,趋于完善。合同管理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要想做好合同管理必须从源头抓起,各个环节都要有相当的重视,本文以电力电力建设施工合同的管理特点为依据,详细阐述了几个存在于合同管理中的难点,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的探讨。

参考文献

[1]葛维平.电力设施施工合同管理难点及对策[J].电力标准化与技术经济,2006(03).

合同管理工作特点篇4

科学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应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进行相应的改革,现行的管理制度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而是应当更加紧密地跟随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传统的管理模式由于具有自身保守、不灵活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员工的思维,极大地束缚着员工的创造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这就要求现代人事管理制度必须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必须得到充分的创新与发展。目前,现代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正处在较为关键的初级阶段。通过不断的改革完善,在改革中逐渐形成了全新的管理模式,使人事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并且改革呈现的独立性使人事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在现代人事管理制度过程中,差异化管理理念是现代管理制度的最突出体现,是管理制度的一大创新,它极大地体现了现代管理的科学性。它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差异化管理理念完全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实际的运行中处处为人性着想。第二,它可以根据不同员工的不同特点进行统筹管理,合理地利用每一个员工自身的优点,为共同的工作目标去努力奋斗,由此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从而加快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质量。经过长期的经验表明,差异化管理理念是现代化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巨大创新,在人事管理制度中具有先进性,有助于推进现代化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进步与成功,因而将差异管理引入现代人事管理工作中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差异化管理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为了使差异化管理在现代人事管理工作中得到合理有效的应用,应采取策略如下。

第一,人才管理和人才分类是现代人事管理制度中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差异化管理理念有效地协调了这两个问题。在现代人事管理制度下,人才资源不计其数,为了防止人才的流失,一定要对人才的管理工作协调完善。差异化管理能够根据员工的不同年龄层次进行合理管理,极大地调动不同年龄段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由于不同员工在工作经验、生活阅历以及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员工在人生观与价值观上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在录用人才方面不可能选用相同年龄段、有相同习俗的员工进行工作,这就要求在人事管理方面要有针对性。差异化管理能够有效地避免年龄段、生活习俗等问题的差异,根据不同年龄层进行有效管理。除此之外,有的员工属于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知识型员工,而有的员工则属于从事简单工作的普通型员工,由于员工之间知识水平的不同在工作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对这两类员工要运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因此,采用差异化管理的方式能够根据不同职业的不同特点,选择更加合适的任务安排,调动各方优势,从而能够更加合理、高效地完成自身工作。

合同管理工作特点篇5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以生为本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到教育教学管理中,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在管理中应该做到以生为本,与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能力相结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班级管理。小学班主任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状况,通过合适的管理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1]本文对小学班主任工作中体现“以生为本”的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一、以生为本选择教育教学管理方式

因为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管理方式的影响,很多班主任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往往不能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对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表面上看起来这种方式似乎是非常正确的,实际上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不同的,同龄人之间的发展也会因为生活环境和认知水平等因素而表现出不同的差异,所以在管理中应该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相结合,选择与学生实际发展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这样才是合理和科学的。

(一)对本班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把握

不同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是不同的,同一年龄段的学生的个性特点也会存在不同,所以班主任应该对本班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进行充分的了解,使学生可以将自己最好的状态展现出来,充分张扬个性,真正融入到集体学习与生活中。班主任在本班学生面前应该表现出足够的爱心、细心与耐心,用诚心打动学生,使学生可以在班主任的这些“爱”中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并建立起勇于改正错误的信心。班主任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取得学生的信任。

(二)与本班学生特点相结合选择班级管理策略

不同的班级在管理上应该选择不同的策略,因为每个班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层次是不同的,班主任应该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尽量选择学生可以接受的管理方式进行教学管理,同时制定出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教学管理策略。[2]班主任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常规训练,班级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表现出一种“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班风与班貌。

二、慎重选择班级干部,让班级干部做班主任的助手

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很多教师都是事事亲力亲为,这样的班级管理实际上存在严重的缺陷,也不能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积极培养得力的班级干部队伍,放手权力,为班级干部创造发挥工作能力的机会,因为班主任不可能时时刻刻在学生的身边,班级干部的培养可以使班主任的管理更加全面。

(一)选择优秀学生组成班级干部队伍

对于学生来说,班主任不可能一直陪在他们身边,在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选择比较信任的、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工作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组成班级干部队伍。在选择班级干部的过程中班主任应该为学生留出发挥自我的空间,不能通过高压政策管理学生,应该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实际工作。多指导那些管理能力相对较弱的班级干部,使学生对班级的管理办法进行充分的熟悉。班主任应该充分调动起班级干部的管理意识,引导班级干部对班级进行管理,激发班级干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多为学生制造管理班级的活动。

(二)班主任在管理中应该适时放手

小学的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在班级管理中一样可以充分发挥出作为班级干部的作用。班主任应该做到适时放手,为班级干部留出发展的空间,充分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

三、通过实际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很多班主任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时候单纯通过灌输的方式,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足取的,而且学生接受起来效果也不理想。其实教师可以在组织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容易,受到的影响也会更大。

(一)班主任应善于组织班级的活动

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根据大部队的安排针对学生组织班级活动,各种活动的开展可以使班级的凝聚力得到增强,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创建轻松愉快的气氛,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可以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3]比方说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班主任可以组织本班的学生进行文艺汇演,在母亲节的时候,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为自己的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学会感恩。针对学校提出的“争做文明小公民”的活动时,班主任可以在本班级中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班会,对活动的策略与意义进行思考等等。

(二)班主任应该抓好思想品德教育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他最大的幸福就是看见自己的学生在轻松与快乐的氛围中积极健康的成长,但是一个人在他成长的道路中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将会挡住学生前进的道路,这时候班主任应该及时的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对学生进行指导,积极引导学生。班主任应该与各科任教师一起,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使学生真正了解到到底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逐渐的成长起来,逐渐拥有进行自我辨析的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做到以生为本,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相结合,选择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相符合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该选择工作能力强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作为班级干部,培养班级干部辅助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让班级干部辅助班主任进行班级中各种活动的组织与管理,使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能够发展特长,展现自我。

参考文献:

[1]杨成寅,张金凤.以生为本,做好班主任工作――浅谈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J].新课程学习(中),2013,(1).

合同管理工作特点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

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必须依据一定的体制进行,体制及管理活动运行的框架可以反映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概貌。我国高校总的管理体制是块状的,每个院(系)就是一个块,包括教学科研、学生教育管理、党政工团工作等。教育管理体制决定了学生工作的基础在系里,在班级,各系都有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和系副主任,下设辅导员、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管理学生。但高职院校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应具有独特性,应建立起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育管理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人成才。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性

特殊性的背景我国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正在经历着历史性的转变。在这种大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发展异常迅猛,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与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教育的特殊性、生源构成的特点以及社会、学校与家庭大环境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高职学生不同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思想与道德行为上的特点。同时,高职院校的形成也有其特殊性,有的是由中专升格而成,有的是由职业大学转型而成,有的是由几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合并而成,高职院校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特殊性共同构成了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背景。

特殊性的表现高职教育是按职业与岗位的要求开展教育活动,突出职业性、技术性、实践性,教学、实验、实习、实训等环节与社会实践广泛接触。高职院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占50%以上,进入大学后,学习生活适应难,贫困生增多,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就业压力等一系列新情况的出现,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与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职学生在接受能力、欣赏水平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接受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方式方法与手段也发生了变化,学生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价值观念多样化使学生面临多元选择的困惑,一些学生道德标准混乱,知行难以统一,在主体意识增强的同时,诱发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倾向。高职学生多数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自卑感强,一些学生是出于无奈才进入高职校门的,因此缺乏明确的奋斗目标,学习动力不足,对自身潜力、自我意识的认识朦胧。因此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在体系、内容、方法上贴近社会需求的目标与高职学生的特点,针对高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要突出积极参与的主体性教育,注重教育与管理的一致性,做到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缺陷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选择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不长,没有形成固定的学生管理模式,而是处于多种管理模式并存的局面。

1.照搬本科院校模式。该模式教师重在“授业”,由院(系)辅导员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的院校另设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强调学生的自律,教育工作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政治的引导。这种模式缺乏细致的学生心理疏导,缺乏具体的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缺乏严格的管理制约,且这种模式教管分离,“传道”与“授业”的结合不紧密。

2.沿用中专模式。由于高职生的自律意识普遍低于本科生,且许多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格而成的,因而沿用中专那种“保姆式“管理,实行全程控制封闭性的教育管理模式就成为自然的选择。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依然主要是传授专业知识,一般每个班配备一名班主任,负责学习生活的指导与纪律约束。这也不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学生是大专层次,其年龄、心理、行为特征不同于中专生,全封闭的“保姆式”教育显然是高职生不能接受的。

3.折中模式。该模式教师负责专业知识讲授,院(系)设专、兼职结合的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教育管理。一名兼职辅导员负责1~2个班,一名专职辅导员负责的学生人数约二百人。这种管理模式类似于本科模式,其区别在于对辅导员职责进行了较大调整,辅导员要负责专业知识传授以外的一切教育管理工作,而且不配备班主任。与中专模式相比,该模式辅导员管理的班级数较多,特别是专职辅导员,是一种将本科模式与中专模式进行融合的折中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

注:本科模式是一名辅导员负责多个班级,中专模式是一名班主任负责1~2个班级,折中模式是兼职辅导员负责1~2个班级,专职辅导员负责4~6个班级。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的缺陷显然照搬本科模式与沿用中专模式都不适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而现行的折中模式则存在以下缺陷:

1.对于系一级的管理而言,管理层次较少而幅度过大。高职院校由于扩招的原因,规模普遍较大,一个系的学生数可达一两千人,有的甚至达到三四千人。在系一级管理中只有一个层次,即系下设辅导员,由辅导员管理班级,管理的幅度非常大,使得学生管理的信息量加大,难以及时有效地做出处理。转贴于

2.学生的年级特点使管理的针对性不够强。每个年级学生的管理重点是不同的,大一的重点是适应性与转变性教育,大二的重点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大三要加强就业教育与引导,帮助学生成功就业。在本科模式中,院(系)一般设年级辅导员,每个班配班主任,这样年级辅导员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但高职院校当前的管理模式却难以做到这一点。

3.专、兼职辅导员的管理具有局限性。虽然专职辅导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从事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专职辅导员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许多辅导员自己所学专业与所带学生的专业不对口,难以在专业上引导学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二是一个辅导员负责学生200人左右,由于管理人数过多,时间和精力有限,难以做到管理精细化。兼职辅导员由于重点工作是教学,因而缺乏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投入到学生管理上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

4.教学与学生管理相分离。在教育实践中,由于机制的原因,教师只注重教学和科研,只注重专业知识讲解和传授,不大关心学生的教育管理。而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由于专业上的差异与工作性质的不同,只强调思想教育和纪律约束,与教师联系不多,与教学联系不紧,很难形成教育与管理的合力。

构建“四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模式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模式上的缺陷,应采取如下措施:

配备专业顾问专业顾问是从优秀的专业教师中选拔的,要求热爱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专业顾问的主要职责有三条:一是从专业上指导辅导员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使辅导员在教育学生时能结合专业开展教育管理活动;二是直接指导学生专业活动的开展,进行专业思想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举办专业方面的专题讲座;三是将从辅导员和学生中收集到的有关专业教学方面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教师,以改进教学。

配备年级辅导员年级辅导员从专职辅导员中产生,负责管理一个年级。其职责主要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强的教育管理工作;协调年级内各班级与辅导员的关系,指导班级与辅导员工作的开展。

配备辅导员助理辅导员助理是从优秀学生中产生的,一个班级配备一名。辅导员助理往往是跨班级或跨年级的,其职责主要是:协助配合辅导员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广泛开展谈心活动,积极做好个别教育与辅导工作,协助辅导员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成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及时收集班级学生信息,及时传达辅导员的有关要求,包括深入学生宿舍与其他学生活动场所,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生信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及时为学生传道解惑、排忧解难。

通过增设以上三种岗位,就形成了专业顾问、年级辅导员、辅导员、辅导员助理四个方面的教育管理力量,共同作用于学生管理工作,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从而形成“四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模式,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其具体运作模式如图2所示。

“四位一体”的学生管理模式中年级辅导员管理一个年级,管理幅度较系一级要小,年级辅导员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开展工作,使管理更加精细、针对性更强。辅导员在专业顾问的指导下,对学生直接实施影响,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学习方法,提高专业技能。专业顾问与辅导员的合作可使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更加紧密,效果更加优化。辅导员助理配合辅导员工作,能够与学生实现无障碍沟通,使辅导员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通过辅导员助理深入细致的工作,可使管理的个性化得到加强,同时,辅导员助理本身的能力与素质也能得到培养与提高。“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强调配合与协作,强调整体效能的发挥,强调相互融合渗透,可使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整体性更强,有利于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因而是一种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合同管理工作特点篇7

关键词:投资控制;epC模式;DBB模式;履约管理;杨房沟水电站

1水电项目主要建设管理模式

对于具体工程建设项目而言,当前国际上通行的水电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主要有:设计-招标-建造(DBB模式)、设计-采购-施工(epC模式)、建造-运营-移交(Bot模式)、项目管理(pm模式)等[2]。水电工程epC模式在国内单位承建的国际项目中应用较为广泛,而在2015年以前的国内水电工程建设中,主要以DBB模式为主,只有少数的中小型水电项目采用epC模式,如湖南桃源水电站(装机180mw)、四川双河水电站(装机81mw)等。2016年随着杨房沟水电站这一首个国内百万千瓦级设计施工总承包水电项目的实施,标志着epC模式在国内大型水电项目的推行。

1.1DBB模式主要特点

DBB模式下发包人自己组建项目机构,自行负责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先委托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并审查通过后,采取招标方式选择施工承包商、设备和主要材料供应商等参建单位。DBB模式优点:通用性强,可自由选择咨询、设计、监理方,各方均熟悉使用标准的合同文本,风险分散,有利于合同管理、安全、质量监管和投资控制。DBB模式缺点:设计、采购、施工之间无直接合同关系,各自按自身利益最大化来管理项目,相互间沟通难度较大,发包人管理跨度大,成本较高;设计对工程的施工便利性考虑相对较少;工程变更较多,容易引起较多索赔。

1.2epC模式主要特点

epC模式是指从事工程项目承包的企业受发包人委托,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设备材料采购、土建施工、机电金结设备安装、工程试运行等任务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并按照合同对承包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安全管理等向发包人负责。epC模式优点:改变发包人投资、建设、监管、运行多位一体的状况,减小发包人投入项目管理的工作量;现场大量的协调工作由总承包人承担,发包人方面的管理工作量相对较小,可以适当精简管理机构;充分利用总承包人的技术、人才、管理等综合优势将参建单位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工期等,保障项目的建设目标;项目总体投资稳定。epC模式缺点:由于较多的工作由总承包人承担,与传统模式相比发包人对工程的控制较弱,所以总承包人的选择非常关键,总承包人综合实力直接影响项目的成败。

2合同风险及发包人投资控制侧重点差异

2.1合同主要风险条款差异

鉴于DBB、epC模式上述的特点,二者合同所约定发包人与承包人承担的主要风险必然存在差异。

2.2发包人投资控制侧重点差异

相对于DBB模式,epC模式下合同对于发包人、承包人的责任、义务以及承担的风险等均进行了重新定位。

2.2.1DBB模式下发包人投资控制侧重点

虽然DBB模式下发包人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招标设计阶段通过内部审查、竞争性招标等手段开展相关投资控制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水电项目的特点,在施工详图阶段由于设计变更等原因,致使合同实际实施的项目工程量较合同清单工程量一般情况下会发生较大变化,最终导致合同签订额度的可控性较差,增加了项目投资控制的难度。因此DBB模式下发包人投资控制的关键性工作主要还是在项目施工详图阶段。由于合同执行阶段的大部分风险由发包人承担,发包人在项目施工详图阶段对项目实施的投资控制管理是一种全方位的合同管理,包括合同执行的边界条件变化、物资供应的保障程度和及时性(存在甲供材料的条件下)、由于项目和工程量变化导致的工期调整以及由于设计深度或地质条件变化所致的设计变更等,均是可能使项目合同费用增加的因素,而从历史数据来看,设计变更是导致项目合同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故如何在确保项目的功能以及质量标准安全实现的前提下,合理控制设计变更成为了发包人投资控制的重点。在合同实施过程中,发包人对于施工图阶段设计成果,要求设计单位从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对比、分析、论证,以期从源头做好投资控制管理工作,得到一个经济可行的设计成果。

2.2.2epC模式下发包人投资控制侧重点

相对DBB模式,epC模式下发包人对项目实施的投资控制管理更能体现为一种全过程管理。由于在epC合同签订后,发包人对项目实施的合同投资控制管理手段相对弱化,促使发包人必须强化合同签订前的相关投资控制措施,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招标设计阶段开展投资控制相关定性、定量分析工作,为项目招标做好相关准备。以epC项目合同签订为节点,epC项目合同签订之前,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招标设计阶段发包人相关投资控制工作侧重点是确保项目概算的可行性、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epC项目最高投标限价以及相应合同执行风险界定;epC项目合同签订之后,项目施工详图阶段发包人相关投资控制工作侧重点是在项目安全实施的前提下,取得一个符合合同要求的合格产品,避免设计过度优化,从而影响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

3epC模式发包人投资控制主要工作

3.1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由于工程勘察以及设计单位深度设计优化的主观能动性相对不足等原因,导致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成果存在较大的进一步优化的可能性,从而使项目经济指标偏高,为项目投资的有效合理控制带来了隐患。为减少此类风险,发包人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尽可能督促设计单位根据项目设计需要,提升工程勘察力度和深度,全力做好项目方案的技术经济论证、比选,充分保证可行性研究阶段相关设计成果的技术经济性。针对在招标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可能存在的重大设计变更和对项目投资存在较大影响的风险点进行重点关注(如大坝建基面、大坝体型结构等),发包人甚至可视情况在可行性研究勘测设计合同中,预留相应费用作为相关设计变更主要风险点的考核基金,从技术上和合同上降低可研阶段项目经济指标虚高的风险。

3.2招标阶段

3.2.1确保招标文件满足项目对标管理需要

发包人根据国家及行业相关规范,在招标文件中对于直接影响永久运行安全和运行成本的主要项目的设计技术标准及要求进行逐项明确,确保在合同执行阶段发包人或监理能够清晰地对标管理,尽可能减少承包人在施工详图阶段由于合同对相关设计技术标准及要求的条款所具有的弹性操作空间造成的过度设计优化和发包人的工程全寿命周期成本。

3.2.2合理编制项目最高投标限价

在epC项目最高投标限价编制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招标阶段的发包人主导优势,从技术角度减少相关风险。在epC项目招标前做好设计优化工作以及施工组织设计复核梳理工作,对主要的施工布置以及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将设计工程量清单中相关阶段性系数以及预留量进行区分界定,为合理编制项目最高投标限价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在编制最高投标限价时,在相关投资满足项目建设需要的前提下,综合考虑项目上网电价竞争力对于投资指标的需求,充分体现发包人预期投资控制效果等。

3.2.3科学定位设计监理管理职责

发包人在设计管理方面,无论从资源配置的数量还是信息对称角度,较设计单位均存在一定的劣势。因此发包人在epC合同中应充分考虑设计优化审查程序及标准,对相关条款进行合理设置的同时,在epC项目监理合同中对于设计审查相关人员资质要求及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进行科学规划,充分发挥设计监理的专业特长和作用,确保设计监理的投入能够满足项目设计管理相关需要[8]。

3.3施工详图阶段

3.3.1进一步严格履约管理

客观上说,epC相对DBB而言,履约管理要求更高。发包人在高度重视合同相关条款编制质量,提升合同的严谨度的同时,需要从合同的严格履约管理方面下功夫,促使总承包人提高对于违约的重视程度,同时以全面提升合同的严肃性,树立行之有效的诚信履约体系为目标,从承包人角度有效承担由于市场合理竞争以及合同风险等原因导致的亏损,从发包人角度客观认同承包人在合同允许范围内通过提升管理以及合理设计优化而赢得的利润,促进合同履约意识的全面提升。

3.3.2树立正确的设计变更管理理念

设计单位是水电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设计质量责任单位,DBB模式下,设计作为工程建设相对独立的一方,对于投资控制的关注度相对较低,缺乏设计优化的积极性。epC模式下,设计作为设计施工合同的承包方,在施工承包人期望通过设计优化降低成本的影响下,设计优化积极性较高,设计会力求在满足规范或合同的前提下寻求更高的利润。虽然设计也需考虑设计质量对其信誉的影响,但从水电项目全寿命周期来说时间较为久远,设计优化对于水电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在短期(特别是施工期)可能无法直接量化和体现,这就要求发包人必须理性对待设计优化,充分利用合同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

3.3.3全面提高合同风险意识

epC合同虽然是总价承包合同,但其合同边界条件以及合同甲乙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决定了承包人索赔导致投资增加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甚至在其产生时的影响程度较DBB合同更大。epC项目发包人以及监理必须更加“谨言慎行”,充分依据合同履行自身职责,在根据合同做出的相关变更决策前,需根据合同对相关变更可能导致的承包人费用诉求进行合理评估,牢固树立风险管理理念,以合同为标尺,及时评估和衡量自身的行为是否会导致承包人的索赔,尽可能地避免产生合同索赔[9-14]。

3.3.4建立行之有效的投资控制体系

首先,发包人须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及epC合同的特点,通过完善和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和强化发包人各管理机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相关环节的投资控制管理职责,进一步提升全过程化、全员化和日常化的投资控制理念。其次,加强过程管控,动态分析合同执行情况,对项目工程量变化以及其导致的投资变化进行分析,为数据化评价设计产品质量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另外,切实做好投资的事前控制工作,牢固树立投资控制预警理念,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做好应对承包人索赔以及发包人反索赔的相关准备,并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丰富投资控制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合同管理工作特点篇8

众所周知,人事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工作效率以及一个组织的整体效率,随着现代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如何优化人事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差异化管理理念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顺应了当今社会对人事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每个单位人事管理工作需要和工作目标,在不违背人事管理工作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引入差异管理理念和相关方法,不失为创新和改进人事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现代企业、事业单位级别不同、规模不同、所从事的工作不同,其人员组成结构、特点也各不相同,千差万别的人员构成决定了其人事管理工作的差异化,这决定了每个单位针对不同类型工作人员的人事管理手段的差异化,从这一角度来看,差异管理在现代人事管理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适用性。随着我国学者对差异管理理念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差异管理相关理念的实践经验逐渐丰富起来,近年来,差异管理理念逐渐渗透到我国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这在我国医院人事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较为常见,而随着现代管理理论的逐步完善,差异管理的理论内涵不断丰富,其适用范围也进一步拓宽,因而差异管理理论在现代人事管理工作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最近,现代人事管理制度正在发生变化,相关工作者正在努力地创新一种全新的管理制度。科学的现代人事管理制度应当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进行相应的改革,现行的管理制度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而是应当更加紧密地跟随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传统的管理模式由于具有自身保守、不灵活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员工的思维,极大地束缚着员工的创造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能跟随时代前进的步伐,这就要求现代人事管理制度必须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必须得到充分的创新与发展。目前,现代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正处在较为关键的初级阶段。通过不断的改革完善,在改革中逐渐形成了全新的管理模式,使人事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并且改革呈现的独立性使人事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在现代人事管理制度过程中,差异化管理理念是现代管理制度的最突出体现,是管理制度的一大创新,它极大地体现了现代管理的科学性。它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差异化管理理念完全贯彻了“以人为本”的管理宗旨,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实际的运行中处处为人性着想。第二,它可以根据不同员工的不同特点进行统筹管理,合理地利用每一个员工自身的优点,为共同的工作目标去努力奋斗,由此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从而加快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质量。经过长期的经验表明,差异化管理理念是现代化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巨大创新,在人事管理制度中具有先进性,有助于推进现代化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进步与成功,因而将差异管理引入现代人事管理工作中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差异化管理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为了使差异化管理在现代人事管理工作中得到合理有效的应用,应采取策略如下。

第一,人才管理和人才分类是现代人事管理制度中最为关键的两个环节。差异化管理理念有效地协调了这两个问题。在现代人事管理制度下,人才资源不计其数,为了防止人才的流失,一定要对人才的管理工作协调完善。差异化管理能够根据员工的不同年龄层次进行合理管理,极大地调动不同年龄段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由于不同员工在工作经验、生活阅历以及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员工在人生观与价值观上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在录用人才方面不可能选用相同年龄段、有相同习俗的员工进行工作,这就要求在人事管理方面要有针对性。差异化管理能够有效地避免年龄段、生活习俗等问题的差异,根据不同年龄层进行有效管理。除此之外,有的员工属于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知识型员工,而有的员工则属于从事简单工作的普通型员工,由于员工之间知识水平的不同在工作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对这两类员工要运用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因此,采用差异化管理的方式能够根据不同职业的不同特点,选择更加合适的任务安排,调动各方优势,从而能够更加合理、高效地完成自身工作。

合同管理工作特点篇9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模式;讨论

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建设管理领域的改革,一是提高管理的效率,二是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减少政府财政支出,因而出现并尝试了许多管理模式,其中一些比较成功的模式得到推广应用。国际上这些工程管理模式的实践,对我国建筑施工行业有积极借鉴价值,我们应当认真研究并创新我们自己的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与国际交往不断深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工程建设领域的众多管理模式被介绍进来,例如partnering模式、Bot模式、Cm模式、epC模式、DBB模式、DB模式等。这些管理模式的引入,对我国建筑施工传统管理理念的更新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对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和走出国门拓展业务也有帮助作用。

1国际上常见的建筑施工管理模式

1.1DBB模式。设计-招标-建造模式(Design-Bid-Build),虽然它不是一种很新的模式,但在国际上应用非常广,世行、亚行及采用FiDiC合同的投资项目都采用这种模式。运作方式为:业主与工程师签订服务合同,并由后者负责项目设计和协助业主对工程发包;施工时,工程师负责质量、进度、投资等方面的监管工作。优点是参建各方——业主、工程师和施工承包商的责、权、利非常清楚,有利于各行其责。但建设程序按部就班,建设周期较长,业主管理费用较高。

DB模式与我国现行的业主、承包商和监理三方管理模式有些类似,但监理模式下的监理实际上主要承担质量控制的职责,对工程进度、投资的控制作用很小,而且监理不承担设计工作,其权利与DBB模式下的工程师差别很大。

1.2DB模式。设计-建造模式(Design-Build),业主通过招标选定一个DB总承包商,由其负责整个项目的设计和施工。DB总承包商要对设计成本负责,再通过竞标方式选择分包商负责施工,也可以自己组织施工。设计工作可以由DB总承包商自行完成,也可以再分包给其他人完成。在这种模式下,业主只需选择正确的承包商,再与其签订总价合同,从而避免了设计与施工之间的矛盾,管理费用相对较低;工期可能提前,有利于进度控制。但总价包干可能会使DB总承包商为追求利润而影响到设计和施工质量。

1.3Cm模式。工程施工管理模式(Construction-management),是近年来国际上广为流行的模式,其特点是将完整的设计工作分段,每完成一段设计就组织相应的施工招标并进行施工。下一段设计工作同时启动,完成后再组织施工招标和开展施工,以此方式进行下去,直至全部工程完工。Cm模式分为型和风险型两种。型是业主既与Cm经理(单位)签订咨询服务合同,也与施工承包商签订施工合同,Cm经理根据业主与施工承包商签订的合同约定进行工程管理。风险型是业主与Cm经理签订的合同不仅包括咨询业务也包含施工承包业务,再由Cm经理与施工承包商及材料、设备供应商签订相应合同。风险型由于业主不能直接对投资进行控制,需要在Cm合同中包含一个数额具体的保证价格(Gmp),如果Gmp不够用,Cm经理就要负担超出部分,Gmp有结余则可双方分成。Cm模式较适用于工期紧、不确定性因素多的项目。

1.4epC模式。设计-采购-施工模式(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该模式与DB模式有些类似,不同的是epC承包商要完全负责材料和设备的采购,而在DB模式下,对部分重要的设备和材料业主可保留其采购权。承包商需要承担大部分风险,包括设计风险。业主只需委派业主代表来管理工程,对承包商提交的文件只是“审阅”,不必“批准”,因而较为轻松。采用总价合同,工程规模一般也较大,技术较复杂。epC模式非常适合设备安装项目。

1.5partnering模式。partnering模式也称为项目合作模式,是项目参建各方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资源共享前提下达成的一种短期或长期协议,经共同商议指定partnering主持人负责该模式的建立和项目实施的人员。建立争议处理小组和项目评价小组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争议和诉讼。partnering模式体现了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这样一种合作方式,比较适合业主有长期投资活动但却不便采取招标或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的项目。

1.6Bot模式。建造-运营-移交模式(Build-operate-transfer),政府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交由私人资本建设,项目完工并取得一定利益后再无偿移交给项目所在地政府。Bot模式的一个特点是公共特许权,政府放开市场并授予项目建设、运营商以特许权,特许期满政府收回设施。Bot模式可解决政府建设资金不足、财政负担重的难题,所以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得到推广应用,而在我国随着政府财政能力的不断增强,这种模式可能会被其他模式取代。

2建筑施工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创新

2.1建筑施工管理模式的选用。建筑施工管理模式主要是根据项目的类型、特点以及融资方式、项目风险等进行确定。管理模式不同,参建各方的关系、运作方式、合同类型乃至文本格式都不一样。选用哪种类型的管理模式,应当依据工程的实际并结合国家的方针、政策,还要考虑业主对项目管理的介入程度等因素。脱离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去考虑一种管理模式是不合适的。对于建筑企业而言,首先应当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加强整合并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然后在国际投资项目中优先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2.2建筑施工管理模式的创新。建筑施工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理解为采用没有普遍为建筑施工企业所运用,但更适应市场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效率更高的一种管理模式[3]。实际上,国际上出现的各种工程建设领域的管理模式,无一不是适应国际工程建设市场需求和生产力发展要求而发展并得到推广的。例如Bot模式主要针对发展中国家政府财政、资金紧张但又必须建设公共设施的特点而得到重视和推广,也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巴基斯坦及我国一些地区有Bot模式成功的项目。

当前,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普遍采用监理模式,但在很多工程实践中效果并不好,其根本原因是投资体制、业主行为不规范等问题,所以首先应当进行投资体制改革和规范业主的行为。政府主管的工程,业主必须实行建、管分离,不能自管自建;非公用工程,也应当监督业主的市场行为。可以通过完善项目法人负责制,使建筑市场更公平、开放。规范监理市场及提高监理素质水平是另一项需要关注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再积极试行先进的管理模式,将有助于建筑施工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3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建筑施工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要加强企业自身的管理,更要勇于探索和借鉴新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在市场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国际工程建设领域出现了不少新的管理模式,对我国建筑企业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本文对此做了介绍并分析了其特点,还就建筑施工管理模式的应用和创新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合同管理工作特点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特点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建设领域的专业化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工程及工程管理的认识。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理论已经不适应现代工程管理的需要,所以,对现代建筑工程理论体系的重新认识与构建对现代工程的发展十分重要。

1.现代建筑工程与工程管理体系的认识

建筑工程这一词语广泛出现在建筑专业文献中,对建筑工程概念也可以从多个不同角度去理解,国外学术界对于建筑工程概念的解释则是普遍一致的,广义上来讲,建筑工程是一种科学应用,是把科学原理转化为新的建筑产品的创造性活动,而这种创造性活动是由建筑工程师来完成的。狭义上讲,建筑工程是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建筑工程与工程管理的迅速发展,基于现代建筑工程科学,人们对于现代建筑工程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就是为实现建筑工程预期目标,有效地利用资源,对建筑工程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建筑工程管理不同于一般形式的管理,它是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特定建筑产业环境中对于特定形式的技术集成体的管理,是面向特定目标的、特定形式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的工作。一般来说,建筑工程管理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复杂性、信息化等特点。

2.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特点分析

2.1系统性管理特点

从理论上来看,建筑工程是一个系统,其中各个方面互相之间有密切的关联,而清楚认识与正确处理这些关联是顺利完成建筑工程的关键所在。建筑工程管理的系统性表现为建筑工程管理实现特定目标的各种技术的有序集成。建筑工程管理就是将建筑工程的各个组成部分有机整合、各个建筑工程子系统相互协调,以实现建筑工程整体目标的过程。在现代的建筑工程管理实践中,系统理论和系统思想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是建筑工程管理思想的精髓所在。

2.2综合性管理特点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管理。建筑工程是建筑技术的有机结合,与特定的建筑产品、特定的建筑企业相互联系,所以任何形式的建筑工程管理必然是一种考虑不同技术协调性和不同产业特性的综合性管理。建筑工程具有新颖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新颖性体现在建筑工程的技术方面,因为建筑工程是造物,必须要有开拓和掌握新事物的能力。建筑工程是一项活动,是一个过程。因为情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各种条件也会变动,计划中预期的事情不一定会出现或准时出现,所以,要有应变的能力和措施。这些都要求建筑工程管理的综合性特点,实现建筑工程的预期目标。除此之外,建筑工程管理的综合性也表现为建筑工程目标实现所要求的多种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和建筑工程管理主体与工程管理环境的协调性上。

2.3复杂性管理特点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种复杂性管理。一般来说,建筑工程是由多个部分构成、多个组织参与的,因此,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极为复杂。主要体现如下:第一是技术复杂性,一个建筑工程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需要多种技术。第二是组织复杂性,建筑工程往往涉及多个组织,并且这些组织构成通常不止一组矛盾对立面,如甲方和乙方,甚至还有丙方、丁方,设计与施工,执行与监理等。第三是工作的复杂性,一个建筑工程往往涉及多种条件包括土地、环境、材料、资金、技术、劳力等等,需要政府审批、社会评估、招标投标、方案选择、队伍组织、进度计划、多方协调等,工作繁琐复杂。此外,建筑工程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未知的、不确定的因素,因此,需要经验丰富、来自不同组织的人进行协调管理,实现建筑工程管理在多种约束条件下完成预期目标。所以,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远远高于一般的建筑生产管理。

2.4信息化管理特点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是指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实施建筑工程管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系统,并在工程管理实践中加以应用的过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是提高工程效率、节约资源的重要手段,是信息化中的一个领域。建筑工程是一次性的活动,因此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也是一个针对具体建筑工程而构建的系统,而不是一个长期固定应用的系统。建筑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要建立在相关企业和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这些系统的已有能力,从建筑工程的需要把这些系统综合连接起来。这里并不需要整体的融合,而是把与本工程有关的部分连在一起。

3.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概念的外延分析

3.1建筑工程管理与项目管理分析

从建筑工程管理概念的外延来理解,工程管理与项目管理是不同的,但在特定环境中它们之间内涵的差异会变得相当模糊。建筑工程管理的企业主体或组织机构为这个特定的工程项目而创设,此时工程管理就具有与一般项目管理相同的内涵。此时的工程管理对象是若干一次性项目构成的项目体系,建筑工程管理原则也就是项目管理原则,建筑工程管理的具体工作就对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项目所进行的管理工作。

3.2工程建筑管理与企业管理分析

从建筑工程管理主体来分析,建筑工程管理的内涵就与企业管理的内涵交叉融合,因为建筑工程管理的企业主体或组织机构会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从事不同形式的建筑工程管理,或者在同一时期、同一地域进行各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性质的工程管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特定形式的建筑工程管理只不过是企业管理职能在特定产业领域(建筑领域)的特殊表现而已。

4.现代建筑工程管理的发展方向

建筑工程管理学是建筑工程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面向建筑工程的管理科学。在理论内涵上,建筑工程管理学要研究各种形式的建筑技术管理、建筑产品管理和建筑产业管理的理论和实际应用。建筑工程管理学科包含了建筑工程评价与决策管理、建筑工程建设和实施管理、新建筑产品开发和制造管理、工业工程和技术工程、工程战略管理等多种学科门类。建筑工程管理由于建筑工程自身的特殊性而具有特殊的要求。现代建筑管理不仅注重建筑理论的创新,工程资源、企业资源和产业资源的优化利用,还注重工程经济、企业经济和产业经济的效率提高。分析现代建筑工程的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特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已经不能直接运用于工程管理的实践指导。所以,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结合工程特性来进行创新,建筑工程管理体系需要新的发展。

5.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科技手段的利用,建筑工程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变化。建筑工程管理作为一个结合了各个学科理论依据的综合性学科,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发展,来引领建筑工程健康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寿荣.工程管理的范畴及工程管理的重要性[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