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心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21:43

个人所得税心得篇1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档案管理;双向申报

中图分类号:F810.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2-0101-03

当前,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个人所得税调节和监督经济的职能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所重视。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在个人所得税税制设计时,并不是把税收的财政效益作为唯一原则,而是将政府的其他意图也体现在税收制度和政策中。

但是,从个人所得税在世界各国的实践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税制改革和我国税制的演变来看,目前实现个人所得税税制优化的一个症结就是忽视了个人所得税的实施条件即税收征管,税制的超前性和税收征管落后性的矛盾使既定的税制目标因难以操作而常常落空。这个问题在我国高收入行业的个人所得税征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高收入行业个人所得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的个人所得税征管实践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造成了个人所得税扭曲和税收流失。这主要体现在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两个方面。

(一)税务机关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个人的工资薪金收入不能完全掌握。近年来,工资薪金所得已经成为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就是这项大家公认扣缴比较好的税源,税务机关征收的税款一般也仅局限在易于控制的账面上的工资和薪金,而账外发放的工资性奖金、福利补贴、实物、代币购物券等,由于支付单位大多采取巧立名目、多头发放和小金库支付的办法,并且一些支出是以非货币化的实物形式如福利住房、公车私用、免费旅游等形式发放,导致很多单位存在“低工资、高福利”的现象,税务机关根本无法监控。

第二,对个人的工资薪金外收入缺乏有效的监控措施。由于我国法人支付单位“多头开户”普遍化,个人收入主体现金化,税务机关的计算机未能实现与海关、企业、银行、商场、工商等外部单位实现联网,信息不能共享,使得税务部门掌握的纳税人收入信息太少,质量太差,无法准确判断纳税人的真实收入。对于劳务报酬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等税目的税源,税务机关难以掌握并准确核实,普遍存在个人所得税不扣或少扣的现象,从而导致了偷逃税行为的发生。

第三,税务部门内部征管信息传递不畅。由于我国缺乏全国统一的税务代码制度,征管信息传递不准确,而且时效性很差。不但纳税人的信息资料不能跨征管区域顺利传递,甚至在同一级税务部门的征管与稽查之间、征管与税政之间的信息传递也常常会受阻。这就造成了有时候纳税人的资料已经到了税务机关,但税务机关的各个部门并不能全盘掌握。同一纳税人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内取得的各项收入,即便都已扣缴了个人所得税款,但在纳税人不主动申报的情况下,税务部门根本无法统计汇总。

(二)纳税人存在的问题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中国富人占有国民存款的80%以上,但到目前为止,普通工薪阶层仍是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主力军。富人逃税、明星偷税好像是习以为常、无所谓的事情。高收入者及灰色收入者是社会的强势阶层,容易隐蔽财富的来路和去向,其收入来源多元化、不固定、隐蔽性强,税务机关难以监控。同时,偷逃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普遍存在三种心理要素:越轨成本低导致的“侥幸”心理、社会不公正导致的“相对剥夺”心理和社会失范导致的“赢利”心理。富人偷税现象可以说是这三种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越轨成本低导致的“侥幸”心理。作为理性人,人天生具有经济人本性,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只要纳税成本大于逃税成本,其理必然促使其在交易活动中钻空子、投机取巧,以竭力偷逃税款。世界上没有人愿意主动缴税,没有人愿意把已经进入自己口袋的钱再掏出来。只要有操作的空间,经济人本性就决定了纳税人有逃税的可能。在我国,逃税成功概率高和惩罚不力造成了逃税的违约成本大为降低,一些纳税人正是对制度的违约成本作出一番考虑后,产生侥幸心理,在侥幸心理的支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逃税活动。

第二,社会不公正导致的“相对剥夺”心理。“相对剥夺”心理是指人们通过与参照群体的比较而产生的一种自身利益被剥夺的内心感受。这种心理状况往往与社会不公正有关。首先,“人情税”、“关系税”、“背景税”等使得税额分配不合理,会给纳税人带来不公平感而产生“相对剥夺”心理,直接导致一些本来自觉纳税的人也“放弃”纳税义务,趋向于少缴或者不缴税款。其次,政府支出的透明度不高,由于决策失误导致财政资金大笔流失,使纳税人在权利和义务之间产生了不平等的感觉,没有纳税的光荣感。最后,一些政府的铺张浪费和一些干部的挥霍享受所浪费的正是纳税人的钱,这些不良现象进一步增加纳税人的厌税心态。

第三,社会失范导致的“赢利”心理。一方面,我国税收征管制度缺乏对税务人员制约及监督的相关规定,在不同的征管环节及税务人员之间没有完备的制衡体系。在这种状况下,高收入行业的纳税人会利用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关系网钻法律空子,与一些税务人员进行体制外交换来获取利益。在这种情况下,逃税者付出的成本并不多,收益却很高,这对逃税者是有一定诱惑力的。另一方面,我国目前虽然制定了有关税收政策及相应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合法纳税、少纳税、偷逃税等行为的区别并不明显,这种奖惩不明现象无疑说明税法作为规范在某种程度上失去效用。因此,一些纳税人认为,主动缴税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是一种非理。纳税人对纳税、逃税作出成本和收益考虑后,会认为体制外的交换是一种理,由此产生对逃税的赢利心理而不愿意缴税。

二、完善我国高收入行业个人所得税征管的对策建议

现代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转轨时期甚至起着关键的作用。税收征管是保证税收制度有效执行的手段,税收制度的目标又有赖于税收征管来实现。在我国下一步的个人所得税制完善过程中,就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与征管协调而进行的制度安排,特别是征管制度上的安排,将能提升我国整体的税收征管能力,促进现实税制逐步向“理想税制”转化。

(一)实施纳税人编码制度

纳税人编码制度是指对所有有收入的个人实行纳税号码固定终身的制度。税务机关应对纳税人实行编码化管理,赋予纳税人与居民身份证相统一的终身有效的个人税务登记号,全面进行有收入个人的统一登记,这是全面掌握个人收入及纳税情况的前提条件。纳税人的一切经济活动,如工商业务汇款、利息股息收入、工资收入、现金交易存款以及个人资产等记录,都应由交易双方、银行、企业、雇主等各种渠道通过电脑自动输入其税号。

(二)加强个人收入档案管理制度

各级税务机关的管理部门应广泛采集每个纳税人的个人基本信息、收入和纳税信息以及相关信息,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分别建立申报编码为基础,建立个人所得税和扣缴义务人的档案系统,为后续实施动态管理打下基础。

纳税人档案的内容来源包括:(1)纳税人税务登记情况;(2)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和支付个人收入明细表;(3)代扣代收税款凭证;(4)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表;(5)社会公共部门提供的有关信息;(6)税务机关的纳税检查情况和处罚记录;(7)税务机关掌握的其他资料及纳税人提供的其他信息资料。

扣缴义务人档案的内容来源包括:(1)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登记情况;(2)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和支付个人收入明细表;(3)代扣代收税款凭证;(4)社会公共部门提供的有关信息;(5)税务机关的纳税检查情况和处罚记录;(6)税务机关掌握的其他资料。

以上信息要实现网络联网,全国范围内均可信息共享。税务机关应定期增加可靠的新的数据资料,并根据本地信息化水平和征管能力提高的实际情况,以及个人收入的变化等情况,不断扩大档案管理的范围,直至实现全员全额管理。即凡取得应税收入的个人,无论收入额是否达到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标准,均应就其取得的全部收入,通过代扣代缴和个人申报,全部纳入税务机关管理。各级税务机关应该本着先扣缴义务人后纳税人,先重点行业、企业和纳税人后一般行业、企业和纳税人,先进“笼子”后规范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员全额管理工作。

(三)实行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双向申报制度

税务机关应逐步建立起以“双向申报”纳税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的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双重档案体系为依托,集中征收、分类管理和一级稽查的征管模式。双向申报制度就是支付个人所得税的单位即法定代扣代缴义务人对支付给个人的所得,须向税务机关申报并代扣代缴税款。同时,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的所得无论扣缴义务人是否代扣代缴税款,本人应自行向税务机关进行纳税申报。

税务机关应充分利用纳税人档案资料,以扣缴义务人申报的资料档案、纳税人档案和纳税申报表三者为依据,加强个人所得税管理。定期召开税源分析会议并形成制度,通过对双方申报资料的相互比较,如提供的收入、纳税信息进行交叉比对和评估分析,审核其申报资料的真实性,查找税源变动情况和原因,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纠正并处罚不真实的纳税申报,引导纳税人如实申报纳税,减少偷逃税,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控收入的功能。

(四)重视和加强高收入个人所得税控管

各级税务机关应从下列人员中,选择一定数量的个人作为重点纳税人,实施重点管理:(1)收入较高者;(2)知名度较高者;(3)收入来源渠道较多者;(4)收入项目较多者;(5)无固定单位的自由职业者;(6)对税收征管影响较大者。

各级税务机关应对重点纳税人实行滚动动态管理办法,每年都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适时增补重点纳税人,不断扩大重点纳税人管理范围,直至实现全员全额管理。按月或按季对确定为重点纳税人的监控对象的申报情况进行汇总、对比、分析,如发现零申报、异常申报或所申报收入与实际收入明显不符的,应要求纳税人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发现纳税人应缴未缴或少缴税款的,应按照税法的有关规定,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以罚款。

参考文献:

[1]许娟.浅议我国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的法制完善[J].当代经济,2009,(21).

[2]夏宏伟.oeCD成员国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比较研究[J].涉外税务,2009,(10).

[3]王红晓.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研究――以广西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09,(8).

[4]孙飞.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人性化探析[J].中国行政管理,2009,(8).

[5]杨春梅.关于加强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务管理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09,(8).

[6]张军.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悖论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业,2008,(36).

[7]杨燕英.浅议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J].财务与会计,2008,(13).

[8]舒国燕.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制度建议[J].现代商贸工业,2008,(13).

个人所得税心得篇2

关键词:纳税遵从;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心理分析

据国家税务总局2006年11月出台的《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从2007年1月1日开始,对年所得12万以上的纳税人实行自行纳税申报。该办法实施刚刚两年,“万事开头难”,自行申报工作的开展如大家所预料的并非一帆风顺。2007年,全国申报人数仅163万人,2008年,增长到212万人,虽有所增长,但距财政专家所预测的人数还有较大距离,自行申报率偏低、纳税遵从度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

一、目前自行申报突显三大问题

从目前实际申报情况看,12万个税自行申报突显三大问题:

(一)实际申报人数与真正应申报人数差距大

之前我国的财税专家曾预测分析:国家目前重点掌控的高收入纳税人数至少有六七百万。若以此为基准,2007年申报的人数仅达到预期的20%左右,2008年申报的人数也只有预期的26%左右。由于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设计与自行申报的要求是有差距的,个税申报工作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掌握申报率和申报的准确率。从实际申报情况看:以公务员、企事业单位人员等为主体的工薪阶层,依然是个税申报的“主力”,而那些明显属于高收入的群体,如私企老板、中介机构人员、演艺界等的申报人数却相对较少。究竟有多少高收入人群缺席申报,至今权威部门也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二)大多数已申报者申报不实

高收入者的收入往往多渠道、多形式,具有一定的分散性、隐蔽性等特点,其工资表上显示的金额仅仅是其真正收入的“冰山一角”,税务机关要准确、全面掌握纳税人的个人应税收入情况并不容易,这就给一些人以可乘之机。总体来说,申报不实体现在以下方面:有多处收入者往往瞒报谎报;有多项收入者多进行选择性申报;有多种形式收入者对现金收入大多不报。

(三)申报内容和计算过于繁杂

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是分类税制,每项所得根据来源渠道不同有不同的税率、扣除项目、征收办法,而自行申报是综合性申报,再加上自行申报收入的计算方法不同于日常申报“收入”的概念,纳税人在申报时容易由于计算不准确导致错误申报。以目前我国的综合纳税环境来看,要求纳税人对自己的应税收入进行分门别类的计算和梳理,还存在一定难度。

二、纳税人纳税遵从的心理分析

自行纳税申报很大程度上依靠公民的道德自律、纳税自觉和诚信,因此,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关键和根本在于培养纳税人的诚信纳税意识,提高全社会的纳税遵从度。一般来说,达到自行申报条件的纳税人多为白领以上或高级蓝领,这些人无论是在社会地位、学历层次上,都具备自行申报的能力,但这些纳税人有的不敢申报,有的不想申报,有的不知如何申报……从心理角度分析,应该有几个因素作祟:侥幸心理、保密心理、抵触情绪、从众心理。

(一)侥幸心理

要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就必须让申报纳税的人获得相应的回报,让不纳税申报的人遭受对等的惩罚。但目前我国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和发达,对不申报纳税者的监督和惩罚又相对乏力,从而使部分纳税人产生了不申报纳税也没事的侥幸心理。

(二)保密心理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我国一贯信奉有钱也要装作没钱的道理。一方面,体现自己的谦虚,另一方面,也是怕“树大招风”,担心由于“露富”招致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很多人不愿自行申报纳税,除了怕被税务机关追缴个人所得税外,更担心税务部门会泄露其个人“家底”,影响本人和家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抵触情绪

随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民众的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提高。我们常说,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是,由于以往我们的宣传方向一直比较强调税收的“取之于民”,但对如何“用之于民”却较少宣传,使很多人觉得自己纳的税去向不明,对自行申报纳税有抵触心理。

(四)从众心理

不少纳税人在接受访问或调查时会以“某某申报了吗”、“为什么别人不申报我要申报”等回答来推搪,这是典型的从众心理。因此,树立典型或者“杀鸡儆猴”是有效的手段之一。

三、提高12万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率,应从“心”开始

从以上分析可见,心理因素对纳税人的纳税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要提高12万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的申报率,首先必须消除纳税人对自行申报的各种心理障碍。

(一)让纳税人明明白白申报

1、必须走出纳税宣传的误区。当前充斥媒体、宣传渠道的税收宣传往往凸现一个主题:“你交税了吗?”这样的主题可以起到警醒、提示的作用,但对那些本就对纳税有抵触心理的人来说却可能会产生反作用,他们往往会问:“我为什么要交税”、“我交了税有什么好处”?因此,税收宣传的重点应从以往侧重宣传纳税人义务转为宣传纳税人的权利,让纳税人逐渐对纳税申报的权利义务清晰、明白,这对于消除纳税人对纳税的抵触心理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2、提升公共财政支出透明度。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用之于民”才是提高公众税法遵从度的内在驱动机制。税收收入使用的程序、过程的公平性、透明度对纳税遵从行为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我国的财政税收收入虽然以远高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大幅增长,但与公众有切身关系的公共福利,读书贵、看病贵、买房贵等民生问题依然严峻,就会降低公众的“税法遵从度”。

(二)让纳税人安安心心申报

1、纳税信用制度与社会福利保障机制并重。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将个人纳税信用与个人社会保障相联系,如依法纳税的公民,可在养老和医疗等方面享受不同程度的优惠待遇,让合法纳税的公民不仅获得社会的尊重,也能因诚信纳税获得实利。

2、举报奖励机制与执法监督机制并举。要想彻底查清高收入个人的所有收入来源,仅靠税务机关的孤军奋战成本大且费时费力,若能通过网络举报等安全便捷的方式鼓励群众举报揭发,同时在充分考虑举报人风险的基础上提高举报奖励标准,并实行专人受理举报,切实为举报人保密。另外,应加大对税务人员执法违法的追究力度,严格执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和检察机关对执法机关的监督作用,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让民众放心、安心。

3、部分应税项目实行预征机制减少偷漏税。在国际上个人所得税通常是采取先预征后汇算清缴的方式,平时也是采取代扣代缴的方式笼统扣缴,到第二年申报的时候对个人获得的工资薪金收入,在扣除赡养纳税人本人及其家属生计费用和其他必要成本费用后,实行多退少补。

4、税务局要切实为纳税人的信息保密。按照税法规定,税务机关有保护纳税人的个人信息不致泄露的义务。要消除纳税人“怕露富”的心理,各级地税机关在要求纳税人进行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的同时,必须对纳税人的个人信息安全采取必要的保密防范措施,制定详细的保密制度,如设专门的申报厅(办公室),由专人受理等,对税务人员的泄密行为要严格查处并向纳税人通报,使纳税人申报纳税及进行涉税举报“心安理得”。

(三)让纳税人规规矩矩申报

1、完善收入监控体系,攻克纳税人的侥幸心理。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全员申报体系已初具规模,税务机关可以将扣缴义务人和单位报送的信息与个人申报信息进行交叉比对和分析,但在个人收入情况较复杂且现实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对纳税人收入实施有效的监管仍有较大难度。因此,可在现有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收入监控体系。

2、提高个人纳税信用作用,加强诚信纳税心理攻势。我国目前尚未实现个人纳税记录与诚信记录及社会评价的统一,逃税人得到的社会惩戒很少,而诚信纳税人也未能获得相应的社会认可。若能够实行“纳税瑕疵记录”,将纳税人不诚信纳税的行为记录在案并传递给银行、劳动部门等,一旦有记录者需要到税局开完税证明,税务部门不仅可拒开,还将追究其纳税问题的责任,而纳税人一旦出现偷税行为,以后找工作、向银行贷款、购房等,都有可能会因信用问题而遭到拒绝,增加其心理压力。

3、加大税收处罚力度,增加纳税不遵从成本。有些人之所以选择不遵从,并不在于这些纳税人的基本动机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而是在于不遵从的收益与成本之间存在着诱人的差额,因此,严厉的法律惩罚必不可少。

(四)让纳税人轻轻松松申报

高水平的服务并不必然导致高水平的遵从,但是高水平的遵从必然要求高质量的服务。完善的纳税服务对税收遵从的正面影响不容忽视。

1、加强自行纳税申报操作指引。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逐步建立起帮助纳税人知晓全年收入情况的体制。一方面,将纳税人的收入信息集中起来,实行实名制管理,建立个人收入信息网络;另一方面,根据纳税申报的要求和规定,分项目分条款地向纳税人解释、说明,要提早告诉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需要准备、具备什么资料,平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纳税人要保留好个人收入、扣缴税额等涉税信息的凭据,如单位工资单、银行结息单或完税证明等,使纳税人在日常生活中慢慢了解自行申报的每一个细节。

2、建立健全纳税援助制度。一个成熟的“征管市场”,一定有税务人忙碌的身影。税务业务在发达国家极为普遍与繁荣。在美国有接近一亿的纳税人,95%以上的个人都是委托税务机构申报纳税的,据统计美国仅业余报税师就有数十万之多,他们平时都从事别的职业,只是在每年的报税季节替客户报税。

3、条件成熟时,向纳税人开放以个人纳税编码登陆查询的网络。纳税人的收入信息从各部门汇集到税务部门后,经计算机后台计算处理后,自动生成“是否达到12万自行申报”等信息,在每年自行申报期间自动弹出,免去纳税人分类计算所得的复杂过程。

参考文献:

1、邓国华.我国个人逃税现象的调查:一种新的方法[J].经济研究,2006(2).

2、岳树民,刘泉.个税自行申报制度:难点及改进建议[J].财政与税务,2007(4).

3、唐卡.韩国的个人所得税与纳税意识――访韩国江南大学朴一烈、金京焕博士[J].税收与社会,2003(6).

4、张静.年入12万报税――中国与美国的区别[n].新民周刊,2006-12-18.

5、苏月中,郭驰.纳税遵从行为的实证研究[J].税务研究,2007(6).

个人所得税心得篇3

苦练内功:2007年,她上任浠水县国税局副局长,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尽快转换角色,熟悉分管工作,她加强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只要一有时间就是看书、学习,埋首于学习税收业务知识和新出台的法规政策中,认真做笔记、写心得,每年都要记下两三大本学习笔记。

为尽快熟悉本县所得税企业情况和工会经费情况,她翻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和档案,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遇到疑惑的问题,总是虚心向熟悉业务的同志学习,拜能者为师,直到把问题弄懂弄通为止。还经常到基层一线调研,检验学习效果,指导日常税收工作的开展。为了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她与同事们顶着烈日,冒着严寒,一个公司一个公司地走,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地熟悉。经过勤学苦练,细心钻研,她很快便成为企业所得税和经费工作的专家。在调研的基础上,勤于笔耕,将调研成果理论化。近2年来,先后撰写了《精细化运行独辟新径,所得税管理质效双升》、《关于工会经费工作的几点建议》、《狠抓户籍清理,强化核定征收》等多篇理论文章,并被《湖北国税》、《当代经济》等有影响的报刊杂志所录用。

为民服务:她常说:“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文明的服务是每一个国税人必须坚持的工作宗旨,想纳税人所想、急纳税人所急、力所能及地为纳税人排忧解难是每一个国税人必须坚持的工作信条。”她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她利用各种形式做好所得税法和工会经费工作的宣传辅导。她先后邀请了300余名企业财会人员到县国税局,采用举办培训班和税企座谈会等方式,与他们共同学习交流最新的税法知识。对没有时间参加学习培训的纳税人,她就亲自上门辅导,让更多的纳税人及时熟悉新的税收法律法规。

爱岗敬业:“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在这个职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赵玲的职业理念。

她上任副局长后,发现本县国税局企业所得税征收情况在全市国税系统排名靠后,她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一现状。她率领县局所得税办公室和基层分局的业务骨干专程赴兄弟县(市)局学习企业所得税管理经验。她根据自己学习到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流程,并组织全县税收管理员开展了多次学习培训活动,重点培训所得税企业税收管理员,使他们成为所得税业务骨干,专门负责组织协调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工作,把好了税收政策关和征管质量关。

在强化企业所得税管理基础工作后,她又组织专班,成立了6个企业所得税和工会经费户籍清理小组,对全县所有的纳税户进行了为期20多天的户籍清理。为了做到一户不漏,她亲自带队,利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的企业登记情况,对2002年元月以后注册的一千多家公司分行业、分地段进行筛选、甄别、整理,然后由6个检查小组逐户进行清理,共清理企业所得税纳税漏管户198家,有效地理顺了征管范围,规范了征管秩序。

个人所得税心得篇4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偷漏税征管

中图分类号:F71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247-01

目前,各种有关税制改革的文章近期纷纷见诸报端。本文尝试分析了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中的偷漏税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给出相应建议。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偷漏税现象严重

虽然我们不能推算出透漏个人所得税的真实数字,但我国众多明星、私营企业者等各类高收入者不交或少交个人所得税的情况却是不争的事实。个人所得税偷漏税情况较严重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①私营企业主偷漏个人所得税比例高;②劳务报酬所得难以征收;③财产租赁所得税流失严重;④工资薪金不能按规定完全缴税。

二、个人所得税偷漏税原因

1.税制本身的缺陷

2.征管效率低

⑴征管手段落后,缺乏现代化的综合信息网络。个人所得税的税源渠道多且变化快,这就要求有灵敏的信息传递,我国目前还缺乏一个现代化的综合网络,不能为征管提供必要的信息。

⑵征管人员素质不高。相当一部分基层税务干部责任心不强,有税不去收,有漏不去堵,以情代法,违法不究。

⑶法制不健全,执法不规范。首先我国法律中对偷税行为定罪较轻,对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的只进行罚款,不进行法律惩罚,这使得很多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存在侥幸心理。其次,执法不规范。税务机关对待偷漏个人所得税问题,往往采取从宽处理,纵容了偷漏税现象的泛滥。

3.课税环境差

⑴公民纳税意识淡薄,根据中国经济景气检测中心对北京、上海、广州700余位居民的访问调查结果显示,有24.7%的受访者宣称自己按时按量的完全缴纳了个人所得税,分别有33.4%和18.2%的受访者承认只缴纳了部分个人所得税或完全没有缴纳个人所得税,上述两者合计为51.6%,是足额缴纳税者的2.1倍。

⑵个人所得税难以监控。目前个人收入趋向于多元化、多渠道,如果纳税人不自觉的申报,税务部门对纳税人从两处以上取得的收入就难以监控,而现实生活中现金的大量使用,更增加了监控的难度。

⑶税务部门内部对个人所得税不够重视。认为个人所得税数额少、零星而分散,收入又具有稳弊性,征管成本高,对代扣代缴以外的税款不愿意去收,对小额的偷漏税不去稽查。而且税务干部在征管情绪上,也普遍认为我国纳税人大多属于工薪阶层,收入来之不易,对工薪所得征税存在同情和迁就心理。

三、个税改革建议

针对目前个人所得税的偷漏税现象,建议采取以下对策:

1.进行税制改革

⑴统一、简化和降低税率。首先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和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及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所得合并,适用统一的超额累进税率,并减少累进级次,降低最高边际税率,将税率分为5%、10%、15%、20%30%五级,其他分类所得项目扔按20%比例税率征税,边际税率的降低有助于减少纳税人的偷税倾向。

⑵提高费用扣除标准。首先提高起征点,以减少纳税人数,使税务机关能将征税重点放在高收入阶层;其次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适时调整基本扣除标准;第三,对赡养人口、子女教育和纳税人本人继续教育等开支也应制定相应的扣除额。

⑶减少免税项目,将额外福利、各种补贴、津贴、奖金纳入征税范围,减少制度反面的漏洞,减少纳税人和代扣代缴义务人巧立名目偷漏税的机会。

2.进行征管改革

⑴推行全员纳税申报制度。凡是有收入的个人,应当向当地税务机关申报来自各个渠道的个人收入;税务机关对有收入的人,按照身份证号码进行编号登记,对所有纳税情况进行记录。

⑵严格代扣代缴制度。一是制定一个代扣代缴的具体规定,明确扣缴单位、扣缴单位的领导、法人代表及财会人员的具体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二是加强财务管理,要求所有单位支付给个人的收入必须通过银行;三是应提高代扣代缴手续费的比例,以鼓励扣缴人的积极性。

⑶健全纳税服务体系,在增加纳税申报方式的同时,延长纳税申报的时间,提供纳税咨询和良好的纳税服务,为纳税人主动纳税创造条件。

⑷加强税务稽查,严厉惩处偷漏税行为。对高收入行业和个人建立专门档案,特别是对高职务、高收入和高知名度人员实行重点监控管理,及时跟踪其经济活动和收入情况,对偷、逃税款较多的人或社会公众人物的偷、逃税行为给予曝光。

3.营造良好的纳税环境

⑴开展全方位的税法宣传,增强全民纳税意识。在全民普及税收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扣缴义务人的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的培训,强化其权利义务,明确责任,规范代扣代缴制度,减少国家税款流失。

⑵实行存款实名制、财产申报制。在全国范围统一建立居民个人收入与财产申报、登记制度以及居民储蓄存款实名制,以公民的身份证号码最为纳税统一编码;改进现代现金管理方法,推行信用卡制度,减少现金流量,较大的款项必须通过银行结算或以信用卡支付,使个人取得收入货币化、显性化。

个人所得税心得篇5

一、检查中发现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租金等应税收入缴纳税款不足。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不够规范,大部分是用财政收据收取租金、管理费等应税收入。有的单位改变收入项目(赞助),将房租收入直接冲减餐馆餐费,有的单位干脆由非财务收支的部门如办公室收取,列账外收入,他们人为降低或不列计税收入,就是要达到不缴或少缴税款的目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发放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严重不力。近几年,国家对公务员工资经过几次调整,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有了较大的增长,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工资也超过了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扣除限额,但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义务的行政事业单位并不多。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发放方式改为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集中发放后,再由财政部门向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发放工资时依法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行政事业单位缴纳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有了一定增长,但仍存在扣缴不规范的现象:一是直接由行政事业单位向个人发放的工资表外的各种津补贴等别的收入未按规定计入工薪收入一并纳税;二是一些单位如乡政府把计划生育的奖金另外放到乡计生办单独做帐,不了解这一情况的对乡政府进行检查就难以在乡政府的帐簿、凭证中发现干部职工的真实收入,达到少缴个人所得税的目的。

(三)建房、修路、房屋装修、新农村建设未按规定取得建筑业发票(如白条和水泥发票取得工程款),以导致建筑承包人漏缴地方税收(尤其以乡政府和村委会比较严重)。另外还存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包括领导对发票知识了解很少,不知道一种业务该接受国税的发票还是地税的发票。管家的领导只要看到是发票,就签字付帐,不管接受的是合法准确发票。特别在广告业务方面,存在严重的以国税加工修理业发票代替地税广告业发票。在对乡镇村委检查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建筑承包人一张白条可以领走几十万的工程款,看着国家的税收流失,实在是很心痛。

(四)有的保险机构(如太平洋保险公司)存在未按规定的税额扣缴行政事业单位的车船税。笔者分析保险公司是为了吸引客户,才向客户许诺在我这里保险可以少缴车船税。

(五)单位在支付招商引资奖金的时候,没有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由于现在招商引资工作已经成为了乡镇政府的头等中心工作,所以一些乡政府为了政绩,不惜重金请一些有人脉关系的人,引进招商引资项目。但是在支付招商引资奖金的时候,没有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造成了国家税款流失。当地税检查人员要求被检单位扣缴个人所得税时,单位负责人解释钱已经被领走,追不到税款,还解释说他们又不知道支付招商引资奖金要扣缴个人所得税,还说我们地税机关宣传不到位。

(六)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申报率低。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明确规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是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因此凡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依法注册、登记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其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应一律征收企业所得税。但目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能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应纳企业所得税主动到税务机关申报的基本没有,必须尽快规范起来。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地方税收征管的对策

(一)有针对性对行政事业单位做深入细致的税法宣传。召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办税人员采取集中培训、座谈会等方式对税收政策进行学习,特别是普及发票知识,特别是要教会他们准确地接受发票。税务人员要将有关税收文件、具体的计算办法和税率表发放下去,沉下身去把税收政策送到他们的手中,让他们熟练掌握操作的程序。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克服其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不是纳税人”的错误认识,做好纳税程序的耐心细致辅导工作,促使其增强纳税观念。比如不在分局所在地的乡镇政府如果支付帐款,当时没有取得发票,可以由支付单位按照相关的税率进行扣缴,然后有财务人员一个月进行汇总,再到主管地税分局进行补开发票入帐,这样也节约了纳税人的成本,也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票管理。

(二)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纳税档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税务管理,要和企业管户一样建立分户台账,纳入正常管理,要登记分户底册,掌握纳税进度,对其租金收入和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数据做到心里有数。

(三)对行政事业单位应税收费项目用税务发票取代财政收据,实行“以票管税”。根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凡涉及征税的收费项目,均使用税务发票,对不征税的收费项目应使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收费收据,但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票据混乱,很少到税务部门领取所需用的发票,大部分是到财政部门领取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有的甚至用自制收据。税务部门要积极与财政部门联系,请他们予以支持,对有应税收费的行政事业单位在领取收费收据时督促其到税务机关领用发票。同时,税务机关要加大对票据使用的检查力度,对应使用税务发票而仍使用收款收据代替的,除补缴税款外,视同白条予以处罚;对利用白条收费的,给予严重处罚,促使有应税收费的行政事业单位能自觉到税务机关领取发票,并按规定使用、申报纳税。

(四)对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纳的企业所得税管理,地税机关都必须列入日常的税收征管。对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不仅是一个新的地方税收增长点,更主要是执行税法、公平税负。

(五)对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村委会建房、修路、房屋装修的工程竣工后一定要督促其向对方取得建筑业发票进行结算,才能入账,促使基建承包者自觉到税务部门履行纳税义务。对没取得合法凭证,造成税款流失,除责令其补缴税款外,给予严肃处罚。地税机关要多向乡镇领导及村干部了解整个乡镇及村委会的工程项目,进行及时工程登记,把征管工作做在前面,告知相关的权利和义务,省的纳税户把工程款都已经领走了,再去追就困难重重。

(六)规范保险机构扣缴行政事业单位的车船税。税务部门要督促其按照真实准确的税额履行代收代缴职责,对不依法履行义务的按法律程序予以处罚,真正把车船税征收规范起来。

(七)大力加强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管理,建议取消县财政统一扣缴个人所得税。特别是向县会计核算中心和乡镇财政所、经管站会计进行针对性地宣传个人所得税扣缴知识,让他们为地税机关进行把关。因为现在搞会计核算中心统一做帐,很多单位就认为反正是会计核算中心有会计做帐,税收方面的由他们去处理,自己懒得去多管闲事,还和地税检查人员说我们每个月都由县财政统一代扣个人所得税。而会计核算中心也认为我们只是做帐,扣个人所得税不管他们的事,懒得去得罪做帐单位的人。这种不伦不类的县财政统一扣缴个人所得税已经失去了意义,还造成了单位扣税的依赖性。因为他们没有就所有的所得合并计缴所得税,所以建议取消财政统一扣缴个人所得税。多向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做宣传解释工作,要求其每月向主管地税机关报送代扣代缴税款报告表和个人收入明细表,由单位报帐员依法履行代扣代缴义务。

(八)制定招商引资税款扣缴办法。针对单位支付招商引资奖金没扣缴个人所得税这个普遍现象,地税机关应向县政府建议在制定招商引资办法时明确招商引资引荐人得到奖励时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由发放单位进行扣缴。

个人所得税心得篇6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自行纳税申报一、我国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制度的实施现状

我国公民依法纳税的意识比较淡薄,税务部门征管力量不足的现状,为了有效征管采用了以代扣代缴为主,纳税人自行申报为辅的征收方式。现在,个人收入的多样,致使现金收入频繁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力量严重不足,有数据表明,我国个人所得税日收中,主动申报纳税率不足10%。

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源泉扣缴和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两种征管方式。我国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人员主要是收入较高行业和单位的管理人员,这也往往是基于国有大型企业年终考核制度约束,致使这项任务不得不完成的情况下会自行申报个人所得税。对于个人投资者、私营业主、个体工商户、中介机构从业人员、部分文体工作者、外籍人员就没有很大的约束力,单凭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是远远不够的。如现行个人所得税在房屋出租收入上采用以票控税为主,但现实房屋租赁特别是对个人的租赁大多不开具发票,导致这类个人所得税收入的漏征漏管和税款流失。现实工作中我国税务机关每年都要对每一片区的税收管理员下达收入12万元纳税申报的任务,这种现象看似可笑,但事实仍存在,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大部分年收入超过12万的纳税没有遵守《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申报个人收入,从而税务机关不能准确掌握纳税人的收入情况,造成税款的大量流失。现在主动去税务局申报缴纳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多数是在银行贷款时提供的工资证明达到了应纳税所得额,但未缴纳个人所得税,为了提供纳税证明来进行纳税申报的。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制度的法律困境

(一)个税税源控管乏力

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货币化程度和经济活动信用化程度较低,个人支票制度还未建立,银行现金管理不严,个人所得以现金形式结算的不在少数,同时在收入分配中还存在各种形式的福利分配等。尤其是一些高收入人群收入来源多样化、隐蔽化,税务部门很难方便、快捷地掌握纳税人的实际收入情况,客观上造成了个人所得极易逃避税收监控的现实问题。特别在对高收入这个人所得税征管方面存在很大漏洞,有很多私营企业财务核算不规范,存在大量现金交易,收入隐蔽性强;还有的私营企业长期不进行利润分配,个人投资者长期不从企业领取工资,但将其个人及其家庭成员财产和日常消费支出混入企业生产经营支出,甚至以发票报销、假票冲抵相关费用等方式逃避纳税;另外,还有一些私营企业投资者的财富主要体现为股权、房屋等,有的私营企业投资者同时开办多个公司,在所属公司之间进行股权、资产的关联方交易,逃避纳税。

(二)税收稽查方面涉税案件惩罚力度不够

当前税法的法律责任大家都没有深入的认识,事实上,有效的处罚才能更好地督促纳税人缴纳税款,打消他们逃税的想法,税收处罚力度加大了,税法才真正意义上有了威慑力,否则仅靠纳税人的素质提高远远不够。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对偷税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大,从重处罚才能减少和杜绝不申报和申报不实的纳税人,让大家认识偷税是一项高风险的行为而不作为。我国《征管法》对虚假纳税申报和不申报情况下的处罚多数只限于罚款,唯一一条刑事处罚限于纳税人逃税数额达到一定标准时,才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无疑大家都怀有侥幸心理“这次没准查不到,查到无非也是补缴税款和交纳相应的罚款”。

现如今我国税法中对偷税者缺乏有力的社会评价和社会价值体系,偷税者不会受到大众的鄙视,其行为也不会因为偷税受到限制,致使许多人认为偷逃税即便被查处了,补交以后也还是有利可图的,逃税可耻的理念还没有国民化。因此,我国税收法律中一定要规定从严治税,在相关税收法规中也要强化它的执行制度,从体制上打消部分纳税人心目中“即使偷税漏税而不受罚或轻罚”的侥幸心理。

三、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制度完善

(一)建立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识别号制度

目前我国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凭据就是税务局开具的完税票证,由于全国地税局并没有联网,一旦完税票证丢失很难证明纳税人已缴纳了税款。而以个人身份证号码为基础,建立纳税人编码制度,为每一个有正常收入的公民设立终身不变的税务号码,建立个人收入、支出及纳税信息,可以确保个人涉税信息的真实准确。自开始试行开具完税证明以来,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国地税机关共向纳税人开具了547万份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2006年全国开具完税证明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各省都有试点,全国开具完税的证明大幅增至近3000万份,以后逐年增加;2010年全国开具完税证明6000万份,截至2010年底,全国累计开具完税证明1.5亿份。就税收成本而言,为每一个缴纳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开具完税证明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面对我国多元化收入的现状,我们必须推广个人账户制度,个人收入达到应税所得时不得使用现金方式结算,提倡支票和银行卡等非现金结算方式。这样每个达到法定年龄的公民收入、支出信息通过银行账户记录下来,税务机关以此为依据进行征税。尽管对于我过来说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但为了适应社会个人所得的增长和税收征管的要求,建立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识别号制度对建设良好的现代税收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二)大力推进税收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

当前地方税务机关的计算机网络只限于税务系统内部,与银行实现的联网也只是个体工商户代缴税款和企业纳税申报,而没有真正涉及个人所得税的监控功能。面对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多、收入难确定的情况,税务机关必须使用现代化的征管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效率,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税款流失。目前我国只有大连国税局实施了工商、地税、银行信息共享,但还没有真正涉及个人所得税信息的监控。所以我们应该多借鉴国外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登记、申报、征收、稽查等全方面的管理模式,加强税务机关与相关部门、机构的协作,共享涉税信息,完善配套措施。建立大型的计算机信息中心与关联行政部门、银行联网,实现各级各部门信息共享,使得纳税申报准确高效。

(三)大力发展税务业

税务作为连接纳税人和税务机关之间的纽带,使税务机关和社会上的协税护税因素有机配合起来,形成税务机关、税务机构、纳税人三者相互制约、促进作用。税务作为一种社会中介服务行业,主要在涉税业务中接受纳税人的委托,纳税事务。其业务主要包括咨询服务、记账、纳税、税收筹划以及税务机关委托办理的其他事项。税务在从事税务业务时,具有双重职责,主要是依法为委托人提供涉税服务,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辅助监督税务机关的行政行为,维护国家税收的权益。

据统计,我国目前只有不到3%的企业法人的纳税业务由税务机构办理,许多地方还未设立注册师机构。由于我国纳税人申报纳税的主动性差,税务机关征管方法落后,导致社会对税务市场需求不多。尽管我国的税务行业发展迟缓,也不完善,但发展税务业仍然是我国税收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税收征管力度的不断加强,纳税人纳税意识的提高,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制度的广泛应用,社会上对税务的需求会不断增加,这就要求税务提高业务素质,来完成委托人的要求。税务使委托人获得更多利益,才能促进纳税人对税务的需求,形成税务行业的良性发展。

(四)加强税务稽查,严厉惩处偷税行为

个人所得税征管必须克服原有税收征管模式下的稽查缺陷,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优点,对税务稽查人员配备现代化的稽查手段,实现科学化管理与信息共享的有效结合。充实税务稽查队伍,逐步实现税务总局要求的稽查人员占税务机关总人数的40%。目前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已经涉及个人收入的多元化,这就要求稽查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和法律分析能力。

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必须调整个人所得税偷税行为在税法中的处罚标准,对个人所得税不申报和虚报的行为从重处罚。通过健全的税法,赋予税务机关一定的权利,增强执法力度,保证个人所得税制度实施的通畅。(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地方税务)

参考文献:

[1]庞凤喜.论当前我国社会结构的形成与个人所得税的地位[J].税制改革.2009(5)

[2]鲁军芳.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的现实约束分析[J].财政与税务.2008(1)

个人所得税心得篇7

关键词: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会计处理

一、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淡薄

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是直接在个人的收入所得中扣除的,造成个人收入的直接减少。因此个人的思想就是能少缴纳不多缴纳,能不缴纳就不缴纳,造成纳税意识淡薄、不主动纳税的现象。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与个人所得税相关的税法知识了解的不够多,认识不够深刻。在个人收入未达起征点时,对个人所得税相关法律理解的缺失不会影响到个人,但是随着事业单位收入来源的多样化,越来越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开始高于起征点,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个人所得税的认识还停留在浅薄的阶段,没有丰富相关知识。当相关的税务部门要求事业单位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代扣代缴时,工作人员认为,虽然工作人员的个人收入已经达到了起征点,但与社会上的高收入群体相比还是过低,从工作性质的角度来说,缴纳个人所得税使得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就会有逃税避税的想法产生。

(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来源多样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主要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岗位工资等。随着财政体制的改革,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不断变化,事业单位员工的收入来源和收入渠道也变得更加多样。由于工作性质的不同,个人的收入除了来自单位的工资薪金收入以外,还有来自其他单位的收入,来自单位的工资薪金收入可以体现在工资表上面,但来自其他单位的收入却无法体现,在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计算个人的收入总额时就很有可能不准确。假如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从事了其他的兼职工作或者经济活动等,取得了劳务收入、研究收益、金融交易收益等方面的收入,这些报酬是没有办法进行准确、具体的核算的。对于事业单位工资薪金以外的收入,事业单位缺少必要的监控手段,税务机关也无法进行准确的关于员工收入总额的详细信息。事业单位的工资薪金的发放手段主要包括如下几种:一、由本单位人事部门核算,由银行直接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支付给他们;二、上一级主管部门直接对工作人员发放工资,工作人员的事业单位自行核算奖金和补贴,同时负责发放;三、对于其他单位,并未由核算中心统一进行工资薪金的核算,由自身的事业单位进行自收自支的工资薪金核算制度。由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来源的多种多样,以及各单位收入发放方式的不同,使得事业单位无法准确核算个人的准确收入金额。

(三)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体系不完善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缴纳人数比其他税种的缴纳人数多,因为征收条目复杂,征收方式繁琐等原因,都加大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难度。目前,我国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在代扣代缴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导致代扣代缴的质量不高。代扣代缴是为了从收入的来源处就直接征收个人所得税,但是在实际代扣代缴的时候由于会计核算时无法准确掌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各种收入渠道,导致个人所得税大量流失。在实际生活中,虽然银联、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线上支付系统越来越完善,但现金交易依然还是主流的交易方式,这种交易方式就对税务机关对个人所得税缴纳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事业单位自行发放的补贴等薪金以外的收入都尽量使用不计入个人所得税的方式发放,甚至以保护单位隐私为借口,少报工作人员的实际收入,不提供或不如实提供工作人员的真实收入,进行不合理的节税行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义务理解不够深入,内心对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有抵触心理,甚至采用拆分收入等方式有意的逃税、避税。

(四)对个人所得税征收的监管力度低

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监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对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不重视,监管手段不完善,监督力度小。有些单位的个人所得税缴纳的监督人员是会计人员兼任的,相当于监管人和被监管人的同一人,这样根本达不到监管的效果。这些都造成了事业单位的监管机制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二、优化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纳税方式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对税法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

纳税人对个人所得税的抵触心理主要是来源于对个人所得税了解的太少。所以,为了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要加强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对税法的宣传,使其能够认真履行代扣代缴业务,依法纳税。为了让事业单位的领导起好带头作用,首先要在领导部门进行个人所得税的讲解和普及工作,使其能够带动各单位的工作人员的配合,依法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工作。合理利用电视、报纸以及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型宣传方式对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召开相关会议,对缴纳情况优良的人员进行表扬,主动为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员工开具完税证明,使工作人员能够明白,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为建设社会作出的贡献,服务的是公共事业。对事业单位进行代扣代缴工作的会计和财务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收入来源、不同来源的收入个人所得税的缴纳是如何计算的以及个人所得税的免税范围。主要目的是让代扣代缴工作人员能够掌握个人所得税税收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式,及时了解国家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措施,保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管理符合相关规定。

(二)正确选择税收核算模式

应对个人所得税多样化的征收方式,应该将具有劳务报酬性质的收入所得都合并为综合劳务报酬所得运用超额累进的方式来进行核算,如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体现公平的缴税原则,有利于个人所得税缴纳工作的监管。对偶然所得,以及金融方面的收益进行分类征收,在一定幅度上进行比例征收。对于收入属于不同的应税劳务所得的纳税人,应合并计算应缴纳的税额,避免重复征税。

(三)健全税收监督工作体系

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监督机制是保证税收有效性的重要部分,为了保证税收的效率,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加强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监管工作:一、对现有的税收监管制度进行修缮,制定科学的监管手段,解决监管人员和会计人员为相同人员的问题,设立独立的岗位和人员对代扣代缴工作进行监管;二、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全范围的监督工作,保证财政局和税务机关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的监督;三、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使公民能够自愿的公开个人的收入情况,保证社会监督对事业单位税收的公正透明。

三、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纳税工作的会计处理方法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除了按月发放的工资以外还有各种奖金和补贴等,奖金与补贴等在集中发放的时候,每个人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差异却很大,要根据职工的实际收入和发放次数来计算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使工作人员能够减轻心理负担,专注于自身的工作。虽然将工作人员的收入所得分开发放能降低工作人员的实际税负,但发放次数过多会增加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加重工作负担给单位的管理带来困难,因此,要选择合理的发放次数,使员工的税负降到最低,同时财务人员还不会有太大的工作负担。

四、总结

事业单位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工作能否顺利主要取决于纳税人能否清楚认识到个人所得税的重要性,在合法合理纳税的同时,还要使员工的收入能够最高,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能够自觉缴纳个人所得税。在进行会计核算时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代扣代缴方式,才能够更好的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工作。

参考文献:

[1]夏春仁.工会事业单位发放职工工资及扣个税处理办法之比较[J].中国工会财会,2014(7).

个人所得税心得篇8

关键词:债务重组非货币易以股抵债

根据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中的规定,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在税法中,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企业)与债务人(企业)之间发生的涉及债务条件修改的所有事项。本文通过对三个案例进行分析,指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应该引起有关管理层的重视。

传统方式下的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的税务规定

传统方式下的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的税务规定虽然在制度上与会计准则存在差异,给出的计税成本概念增加了财务处理上的难度,但基本起到了对市场交易主体进行规范的作用。

纳税人以企业产品、半成品、委托加工产品收回后抵偿债务。依照财法[1993]38号《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视同销售行为规定,应属此类,其计税依据为当月或者近期货物的加权平均价格或组成计税价格,对涉及应税消费品缴纳增值税,组成计税价格的成本利润率应该由根据1993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消费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确定的应税消费品的平均利润率和财税[2006]33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和完善消费税政策的通知》所做的修订和补充来确定,与此同时,按照国税发[1993]156号的通知:纳税人用于抵偿债务的应税消费品,应当以纳税人同类应税消费品的最高销售价格作为计税依据。在这里,出现了增值税和消费税的计税依据差异的问题,增值税是以视同销售的加权平均价为基础来确定,而消费税是以最高售价来确定。这是在税款计算和缴纳中应着重注意的问题。

纳税人以不动产或无形资产来抵债。此项行为属于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取得其他经济利益的应税行为。根据财税[2003]16号规定,单位和个人销售或转让其购置的不动产或受让的土地使用权,以全部收入减去不动产或土地使用权的购置或受让原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依照5%的税率纳税;单位和个人销售或转让抵债所得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的,以全部收入减去抵债时该项不动产或土地使用权作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若是自建不动产抵债,按照税法规定,需要补缴建筑业营业税。

根据《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的规定:所得税的缴纳,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除企业改组或者清算另有规定外,应当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转让非现金资产,再以与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相当的金额偿还债务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如:甲公司为一家生产实木地板的企业,2003年甲公司欠乙公司的借款300万,一直财务困难未能偿还,双方近期在法院的调解下达成债务重组协议,由甲公司用其生产的市值200万元(不含税价)的实木地板偿还货款,甲企业当月同等型号实木地板的当月最高销售价达到250万元(不含税价),实木地板账面成本价格为120万元,其余100万获得债务豁免。2006年7月甲公司按协议将市场公允价值234万实木地板交付给乙公司,并开具增征税专用发票。

在这一案例中,对于债务人而言,属于以生产的货物抵偿债务,属于增值税中视同销售行为,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销项税额为200×17%=34万元,此外,按照国税发[1993]156号规定,应纳消费税为250×5%=7.5万,对于纳税人应纳所得税问题,如前所述,要分解为按公允价值转让非现金资产,再以与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相当的金额偿还债务两项经济业务进行处理。第一,公允价值转让非现金资产的所得为200-120-7.5=72.5万元;第二,债务人债务重组所得为100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条件下债务人应纳所得税172.5x33%=56.93万元。对债权人而言,因收到专用发票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为34万,以木地板市值200万,作为入账成本,重组债权的计税成本300万与收到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200万之间的差额100万,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损失,允许在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作为损失扣减。

通过本案例分析可以得到三点结论:在债务重组所得税的计算缴纳中,非现金资产的计税成本的确定是很重要的,债权人一方和债务人一方对于用于抵债的同质同量的非现金资产的计税成本的确定不是同一个口径。在本案例中,债务人一方的计税成本是127.5万元,债权人一方的计税成本是200万元;债务人和债权人的重组收益和重组所得不具有必然相等的联系。在本案例中,债务人一方重组收益是172.5万元,债权人一方重组损失是100万元;根据2001年版的《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规定“债权人接受的非现金资产,按应收债权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债务转为资本的,按应收债权账面价值作为受让股权的入账价值”。所得税计税成本与会计核算的入账价值不一致。计算所得税时应把非现金资产或股权入账价值调整为计税成本。这大大加重了债务重组交易的管理成本和财务核算难度,甚至,在一些创新的交易模式中,连股权转让所得的税务确认都是不确定的。

债务重组中以股抵债问题探讨

2004年的电广传媒一案,以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巨额资金造成丑闻,最终却开创了以股抵偿债的新模式,并且得到了主管部门的认可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根据独立财务顾问的专业报告,产业中心所持有的电广传媒股份每股作价为7.15元/股。债务总额为53926万元,约需7542万股进行折抵。2004年9月,电广传媒核销了产业中心所持有的7542万股,同时勾销了其所欠债务这一案例在定性上,一度有很多争议,以股权抵偿债权,从金融上看,是一种金融创新,从法律上看,像是股份回购,但从税务“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出发,税法上只能界定为债务重组行为,是债务人财务困境情况下,债权人做出让步,以非现金资产——股份来清偿债务的行为。在这样一个案例里,可以说,税务成本的计量将是重组方案实施的重要成本,也是利益各方利益重新分配的重要牵制因素。所以关键问题在于这样一个创新的债务重组业务,将如何来计征行为税以及所得税?对于债务人而言,以股抵债此项债务重组活动按税理常规其实质可以分解为用股份转让获得的资金,然后用现金偿债两项交易。所以,其以股抵债行为应作为一般股权转让缴纳印花税。产业中心需要承担的印花税约为=53926×0.2%=108万元。在所得税上的确定,按照《债务重组得税处理办法》分析如下:

电广传媒的大股东产业中心基于以股抵债需要确认两项交易:一是按公允价值转让股份资产,二是以该股份的公允价值清偿债务,然后将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与抵债股份的公允价值(包括与转让相关的税费)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以股抵债协议表明抵债股份的公允价值与所清偿的债务的计税成本两者相等,产业中心实际上没有获得债务豁免的收益。但是,公允价值7.15元/股远高于出资时的价格,因此产业中心还是实现了股份转让收益,这一收益根据2003年的第6号令是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的。

根据规定,产业中心的应税所得为转让股权的收入减除股权投资成本及其转让税费。持股成本为6114万元,扣除投资成本与印花税,产业中心股权转让所得为53926-6114-1084=47704万元,它应全部纳入产业中心的应税所得中。按照一般企业纳税人适用的33%的所得税率计算,产业中心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为15742万元。债权人一方由于属于受偿债务,股份回购,此项业务不属于印花税纳税范围,不纳印花税。当债权人接受非现金资产作为债务清偿时,由于债权人收到的股份的公允价值与重组债务的计税成本均为相等,因此,电广传媒并没有产生债务重组损失。

然而以上分析,均为按照公开披露的资料所进行的计算和分析,如果说债务重组交易产生的这1.5亿的税收按照法律应收尽收的话,那么在如此巨大的现时税务成本下,而且是现金支出是否可以得到市场主体的接受,双方又将如何分配成本?而如果为了解决大股东占用税款问题,企业继续生存的问题,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都作为税收不征纳的因素的话,那么是不是有法不依更加严重?抑或对重组交易的税务规则应该在中国国情和整体税制之下重新制定?这都将是管理层思考的严肃问题。

企业间债转股行为的税收利益探析

在普遍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债权转股权的运作中,资本市场也产生了一些企业间债务重组的新尝试,比如北台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北钢”),由一个仅有20万吨生铁生产能力的地方小钢厂,发展到目前资产总额65亿元国家重点企业,其中,积极的资本运作,特别是债务重组是成为其企业主动扩张的有效手段。北钢与长春燃气股份公司的重组协议在长期的磋商下按现值以等额债权转为股权,并按与其它股东同样的折股比例折股,分别占新成立股份公司总股份的77.18%和11.38%。按照现有的税务处理办法,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债权人应当将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确认为该项投资的计税成本。同时将重组债权的计税成本与应当将享有的股权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的债务重组损失,冲减应纳税所得。由此可见,此种方式下,债权人并没有实质性的债务豁免或者让步的举措,相反却成为一种积极的融资和投资行为,股份转让行为,且均不产生重组收益和重组所得,但是,对债务人来讲,初始出资时的股价成本可能远远低于目前的公允价值,在债转股的情况下,债权人拥有一定数量的股份,债务人让渡同等数量的股份,同时抵消掉一定数量的债务,那么,相当于股份转让和偿还债务两项业务,可是,就这一实质意义来看,股份转让所得却没有缴纳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可以说,这一交易得来了非常良好的税收利益。

北钢重组并不等同于其他企业财务困难下的被动重组,而是积极的同自己有意向的债权人洽商,展示企业优势项目或子公司经营现状。最后,由双方选定确认债转股载体企业,积极的进行股份转让,抵偿债务的资本扩张活动。由此可见,目前仅仅以公司税制中对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债转股的理解和法制规范已经落后于市场运作实践,市场主体缺失了交易行为纳税依据便增加了各方的困惑和利益格局的不稳定性,其制度缺失将为此种业务的形成带来障碍,与鼓励交易,公平课税的原则相悖。

综上所述,非货币性资产抵债、债转股、以股抵债这些市场普遍存在的交易模式在实践中税法有相当缺失的部分。除此之外,鉴于目前并行的两套税制,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债务重组行为,是否统一适用2003年《企业债务重组所得税管理办法》第6号令尚不明确,在实务中外资企业的债务重组更缺乏明确依据,甚至空白。只有立法者和税务管理当局对这一问题的引起重视才将有助于解决债权人债务人各方的困惑,营造公平的市场交易和财务运作环境。

参考文献:

个人所得税心得篇9

有一次,与一位朋友闲聊时,说起缴纳个税的烦恼,朋友说:“与其为它烦恼,不如想法子节税。有句话说得好,野蛮者抗税,愚昧者偷税,糊涂者漏税,精明者避税。过去很多人只知道逃税,其实有很多途径是可以合法避税的。”我说:“自古皇粮国税天经地义,交与不交,不是你百姓能说了算的,你怎么避9”朋友点着我的脑袋嗔道“节税不是让你想歪点子逃税,而是运用一些合法合理的途径避税。”我忙求她支招,她不紧不慢细细道来。得到了朋友的真传后,我制订了一个税务策划方案,并按照方案――实施,合理避税。

第一,利用教育储蓄节税。储蓄存款在很多工薪阶层的全部流动资产中占到的份额多达80%,但是加上征收利息税、银行收费等使存款利息收入压缩到很低的水平,本来就很少的利息扣掉5%的税金后所剩无几,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实在不划算。面对储蓄存款利息收入高达5%的税收成本,免征利息税,相比与普通储蓄利率优惠的教育储蓄是工薪家庭很好的理财法宝。

第二,投资债券、基金等理财产品避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国债利息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免纳个人所得税。选择投资免征20%个人所得税的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和国债既遵守了税法的条款,实现了避税,还从中获得了部分利益。而投资开放式基金不但会取得较高收益,还能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按照国家税收政策,目前基金的分红均是免税的,以货币基金为例,货币基金业绩优良的产品,年均收益超过3%,再加上普通储蓄扣利息税的因素,基金的理财优势显而易见。

第三,利用保险避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保险赔款免征个人所得税。”因此,参加保险所获得的各类赔偿是免税的。基于此,我选择了适合的险种,为我和老公买了分红型人寿保险和大病保险,为儿子买了个人储蓄性教育保险和平安少儿保险等险种。我在为家庭的幸福保驾护航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享受了国家的优惠政策。

第四,用捐款发票避税。我和老公都是有爱心的人,每年都会为希望工程、灾区捐款,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他人。以前,我们捐完款后没有索要正规发票的习惯。今年,我为希望工程捐款、为受水灾的灾区捐款,事后特别索要了发票。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国家有政策,捐款发票可以作为减免个税的凭证,税前抵减实现避税。用捐赠发票避税,既献了爱心,自己又得了实惠。

个人所得税心得篇10

【范文一:税务会计学习心得体会】

今年选修了税务会计这门课,除了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外,我在网上还粗略的看过其他的关于税务会计的一些知识。以下是我对税务会计的一些心得体会,基本认识和感想。

税务的种类五花八门,计税方式也是多种多样。而我学习了税务会计的一个最大感受就是我们每天的各项生活都与税务相联系。每个人都在不停的缴纳各种税,尤其要指出的是这是在不知不觉中的。因为我国的消费品的价格中已经包含了税费,没有单独列出来。我认为大多数税务都可以转嫁到最后一环节由消费者承受。最后最大的得益人绝对不是普通老百姓。以前曾听说过这么一个理论,说一件衣服的价格到最后卖到消费者手里时,其中一半都是税费,随着生产加工中税务层层累计,只是累坏了消费者。物价这么高,也没见到有什么减税的政策,不知道税务方面有什么想法啊,估计是避免谈论吧。

税务会计是进行税务筹划、税金核算和纳税申报。主要包括经营收入的确认、成本费用的计算、经营成果的确定、税额的计算、税款解缴、罚金缴纳和税收减免等业务的会计处理,主要是帮助企业核定应缴税款的。会计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丰富的税务知识和很强的实践能力,税务会计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关于缴纳税务的会计工作。

“唯有死亡和纳税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美国人用来强调税收重要性的一句常用语。美国经济发达,各方面的经济制度都比较完善,仍然强调税收的重要性就表民了税收的不可避免。学习研究税收不仅仅是经济学家关心的问题,也和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税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税务会计要对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及其缴纳情况进行记录、计算、汇总,并编制出纳税申报表;税务会计要对纳税人纳税义务及其缴纳情况,进行控制、检查,并对违法委为加以纠正和制裁。这种反映和监督,只能在作为纳税人的企业单位里进行,并由纳税人的会计人员去实施。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税收实践,逐步建立起一套税收法律体系。计划经济时代税收被严重削弱,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逐渐认识到依法治税的重要性,增强了税收的强制性,以权代法、权大于法的现象在税收领域逐渐消失。只有在严格依法治税的前提下,国民研究税收才有意义,高校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税收方面的课程也才有必要。

与财务会计相对,以税法法律制度为准绳,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会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税务与会计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

税务会计的特点包括法律性、广泛性、统一性、独立性。法律性表现为税务会计要严格按照税收法规和会计法规的规定核算和监督税款的形成、缴纳等行为;广泛性表现为税务会计适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统一性表现为不同的纳税人所执行的税务会计是相同的;独立性表现为其会计处理方法与财务会计有着不同,例如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视同销售收入的认定等等。

税务会计的目标,即纳税人通过税务会计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要求:企业经营者,要求得到准确、及时的纳税信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并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企业资产所有者和债权人要求得到税务资金运转的信息,以最大限度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税务管理部门要求了解纳税人的税收计缴情况,以进行监督调控,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

税务会计的任务。税务会计的任务是双方面的,既要以税法为标准,促使纳税人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又要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保护纳税人的合法利益。具体包括:按照国家税法规定核算纳税人各税种的税款;正确编制、报送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进行纳税人税务活动的分析,保证正确执行税法,维护企业的利益。

税务会计的作用。有利于纳税人贯彻税法,保证财政收入,发挥税法作用;督促纳税人认真履行义务;促进企业正确处理分配关系;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等等。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包括营业收入、经营成本费用、营业利润、应税所得、税款申报与缴纳等等。税务会计的原则。依法原则,即依照税法进行会计处理;确保税收收入原则,即以保证国家税款收入为第一要务;税法中的程序规定优于实体问题的原则,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是实体问题,履行纳税义务的手段为程序规定,税务会计中应遵循程序规定优于实体问题原则,例如缴纳税款时有疑问,应先完税,再进行申诉;接受税务机关的审计监督原则,税务机关有权监督检查纳税人的税务会计核算,纳税人有义务接受监督。税务会计操作程序。通过财务会计现有的会计科目,对企业所涉及到的各个税种进行反映和监督,正确计算企业应交的各种税金,其核算的数额通过财务会计的科目,最终反映到财务报表和各税种的申报表中;设置“税务调整”账目调整应税所得,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不同的核算内容计入该账目,该账目只是作为备查账目,不必登录在财务会计账簿中,在纳税时统一调整。

目的。税务会计以税收法律制度为准绳,为国家征税服务。财务会计在于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本的需要。依据。税务会计以税收法规为依据,对财务会计的数据需作必要的调整,而财务会计以会计准则为处理依据。范围。税务会计按税法规定的要求,有选择地对相关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反映的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概况。财务会计则要对每一笔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反映整个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转情况。

构成一个税种的主要因素有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缴纳方法、减税、免税及违章处理等。不同的征税对象和纳税人是一个税种区别于另一个税种的主要标志,也往往是税种名称的由来。同时,每个税种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其存在依赖于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

在我国,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为了支付庞大的国家机器运转所需要的费用,就由他所统治的人民来缴纳。有点类似片里缴纳保护费,不过很显然这类保护费是最昂贵也是最保险的。交了费用,承认你是我的人,你的生命,财产等等都受我保护。国家保证你的权利同时还赋予你义务。好比在我的地盘就要听我的游戏规则,别闹事,这样才便于我领导其他缴纳税金的人,维护各项经济生活的有序进行。

从另一方面来说,税收也可以起到宏观调控,引导经济发展方向的作用。比如有的地方为了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对海外投资就有诸多的税收优惠。税收优惠政策是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比如,免除其应缴的全部或部分税款,或者按照其缴纳税款的一定比例给予返还等,从而减轻其税收负担。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利用税收调节经济的具体手段,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可以扶持某些特殊地区、产业、企业和产品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个人来说那点税收可能还不在意,但是对企业等来说,一个百分比下来就决定他们是多交几个零还是少交几个零的事。事关重要不得不谨慎对之。

近几年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同时对会计人才的税务知识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许多单位在招聘会计时首先提的问题就是是否懂税收,很显然企业需求的是精通税收实践的会计人才。

作为一个金融学院的学生,我认为会计是一门专业化高,对实践要求高的一个专业。而对于金融来说,会计知识的学习必不可少。尤其是税务这么一个很敏感的领域,就算是作为普通人也应该学习。首先要做到缴纳税款,不能和国家对着干。其次,当熟练的时候,或许可以利用税务会计所学的内容进行合理避税。

将来的将来或许我也会从事会计这个行业,工作中的一个内容恐怕就是去当地的税务局去缴纳税款然后做账。或许我会从事金融类的事务,税永远是个不能忽视的话题,而今天的一切就是为了明日而准备的。

希望祖国的未来会制定更加合理的税收制度,降低税率,让我有个不焦急的年代。

【范文二:会计学习心得体会】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经过三年半的专业学习后,在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人于XX年3月5日至4月15日在天津丝印器材供销公司财务部进行了为期六周的专业实习,以下是此次实习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通过实习,熟悉并掌握会计流程的各个步骤及其具体操作——包括了解账户的内容和基本结构,了解借贷账户法的记账规则,掌握开设和登记账户以及编制会计分录的操作、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的操作以及根据原始凭证判填制记账凭证的方法。使我对会计有更深的理性认识并掌握会计基本操作技能。

我将来步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本次实习的目的!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葫芦画瓢准没错,经过这次实习,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书本上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真的是无从下手。这次实习,我是做会计,刚开始还真不习惯,才做了两天,就感觉人都快散架了,心情自然就变得烦躁了,而会计最大的忌讳就是心烦气燥,所以刚开始做的几天,那真是错误百出啊!幸好有老会计杨姐的指导和教诲才是我逐步进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