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的心得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00:26:13

管理会计的心得篇1

本次培训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两个培训板块,根据自己在机房管理维护以及校园网管理维护的工作需要,我选择了相应的基础班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实验室和校园网的规划、建设与维护,以及信息化教学平台的使用和多媒体技术等四个模块的内容。通过专家讲座和操作训练、课堂讲授、参观学习等学习形式,我对机房管理以及校园网维护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简单地学会了运用。点点滴滴,以下是xx此行的一些心得体会:

适应角色转变

自从走出大学的校门,作为一名教坛的新手,一直就在属于“一亩三分地”上默默耕耘着。没有时间,没有心情,也少有机会,能够好好坐下来如当初求学般静静地学会聆听。培训第一天,早早起,进入偌大课室,竟有点像慌张失措的小孩子,好不容易找到位置坐下来。广二师计算机学院的领导对我们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第一节课上,“你们知道爱迪生的请举手!”罗老师说完,台下一片安静,谁都没有举手。罗老师说“你们是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不愿意举手是吧?”,“谁知道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请举手!”罗老师又问,台下还是没有人举手,我们却都不约而同地笑了。发笑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我们自己心态本身。来培训的学员都是在职任教的老师,我们习惯了教师的权威的角色,习惯站在讲台上,习惯于俯视的姿势,殊不知,坐在台下,我们都是求知若渴的学子,需要仰视,需要适应角色的转变,这是我们进入学习的第一步。

知不足,促进步

作为一名担任信息技术学科的女教师,无疑,我是幸运的,工作中大多时候与硬件维修、校园网维护等繁杂的工作接触不多,更多的是教学上的工作以及计算机运用等。而通过学习,重新认识到自己在维修维护上经验的不足,有太多的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知识不懂,比如:程序操作、计算机理论、计算机室的建设与维护……课堂上,老师授课讲解与学员实际操作做到了通俗易懂,由浅入深。我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老师们精心的讲解,专家们的技术讲座,如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滋润心中那片知识的田野。知自己不足,促我成长进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和管理中更应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少抱怨,多踏实

11月18日我们一起去了xx市xx一中参观学习。一路上雨天堵车,匆匆忙忙的桂江一中之行却让我受益良多。苏乔红老师是xx一中普通而不平凡的计算机老师。她从xx年起多次在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中带领学生参加国家赛,而且获得了优秀的成绩。一直觉得,做一名计算机老师,又累又苦不说,还很没有认同和归属感。然而她精神的脸上,我看到了积极上进,看到了工作的热情,看到了对教书育人的孜孜不倦,也看到了计算机老师少有的自豪和荣誉感。她说,“做计算机老师,就是要少一些抱怨,多一点踏实……”她不是仅仅为我而说,而我心中却有一棵慢慢在发芽的种子,那是工作的责任心。因为一份热爱,一份责任,一份不懈,计算机教师这条路上才有那些耀眼的光辉,如我,应学习这一些。

善沟通,多交流

这一次计算机管理员的培训,不仅是一次技术的学习,更多的是思想上的交流。由于我们学员来自全省各地,通过培训使自己从原来的小圈子里跳出来,有了难得的沟通、交流的机会,开阔了视野,结识了很多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朋友。学员们自发组织建立公共邮箱和qq群,在上面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心得,互帮互助,氛围和谐而融洽;短短的四天时间,我们收获了友谊,在分别的时候,我们一起在留念合影前留下快乐的“茄子”……

在学习到知识、技能的同时,我收获了许多温暖和难得的相互沟通交流的好机会,一起搭建了计算机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使大家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断提高和成长。

活到老,学到老

管理会计的心得篇2

关键词:疾控中心财务管控集中核算

随着国家和经济不断发展,事业单位的财务管控成了是否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得到长远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疾控中心的财务核算方面,会计集中核算显现出其明显优势,进一步提高了疾控中心的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但是,就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提供的数据准确性不高、核算和管理脱节等问题。只有对会计集中核算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对其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才能促使会计集中核算在疾控中心财务管控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疾控中心会计集中核算的特征

(一)疾控中心会计集中核算的概念

通过会计委托,对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疾控中心拥有对资金的持有和支配的自,通过成立核算中心,取消疾控中心的会计、出纳,只保留集中处理核算部门的会计对账业务的报账员。形成会计的核算、监督、管理于一体的会计委托形式。

(二)疾控中心会计集中核算的作用

1、避免了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的做假行为

在以往的会计核算过程中,一些会计工作人员因上级要求或自身利益,通过会计做假获利。而会计集中核算明确分开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决策者和实施者。调整了会计决策者和会计实施者的关系,通过制度和管理遏制住决策者与实施者之间的不良影响,进而保证了疾控中心财务核算工作的实施过程中能够能够有效的控制和约束。

2、制约了会计人员的做假行为

在传统的财务体系中,没有严格的区分对会计工作的核算与监督管理,都在同一个部门内进行,导致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的作用丢失,会计的监督工作不能正常开展,提供了会计人员做假的机会。通过会计集中核算后,审批和会计监督职能够分开,会计的审批工作需要通过本单位相关领导执行;而会计的核算工作则需要由集中核算单位来完成,使执行和审批的相关人员分离,确保了对会计工作的双重控制,有效的制约了会计人员的做假行为。

3、有效促进审计部门、纪检部门的监督

在会计集中核算中,对会计凭证的分离式存放和管理,有利于审计部门、纪检部门的监督。在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中,会计信息和档案都由本部门存档保管,不利于内部、外部单位检查监督。通过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有效的对单位活动和会计业务进行财务管控和监督。

二、疾控中心财务管控中会计集中核算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的脱节

由于核算中心与资产管理的分离,疾控中心在资产的减少和流失的情况下不能及时的向核算中心提交资料进行处理,降低了核算中心对财务的管控质量。

(二)对单位的开支管控缺乏平衡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的开支都需要经过核算中心来管控。如果核算中心对单位的开支管控过严,则会因为程序和流程的繁复而失去及时性和有效性,阻碍相关单位工作的开展和对于突发事件处理;如果开支管控过松,会导致实际开支脱离预算,核算中心的财务管控和会计监督的职能不能得到发挥。

(三)会计集中核算的准确性不高

在进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核算中心是独立的,所有的会计核算工作都在核算中心完成,这样就会对疾控中心的业务情况、实际开支、经费的利用和资金的往来等情况不能够精准的了解。使核算中心不能准确的监督和核算财务真实性,降低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三、完善疾控中心会计集中核算的改进措施

(一)需要加大推行会计集中核算职能的改变

疾控中心应加强对会计集中核算职能够从单纯的记账和支付职能,向着更加重要的监督和管理职能进行转变。明确管理职责,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核算中心加强对相关单位资金、预算的控制以及资金使用状态的管理等。保证单位资金能够得到最优的使用,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使得财务管控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

(二)建立符合单位特色的开支标准

针对疾控中心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与了解,通过分析与讨论,建立起既能符合单位的开支标准又能符合监督和执行的开支方案。开支标准必须具有科学的操作性和能用率。并能够结合具体情况,能够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调整与修改,进而促进疾控中心的各种事项都能有序开展,需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才能有效的管理与控制疾控中心的开支与支出。

(三)建立健全的报账会计监督考核制度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应该建立健全的报账会计监督考核制度,同时还需要加强对报账人员的培训,提高报账人员的财务技能和综合能力,便于报账人员能够准确而有效的开展工作。使得会计核算准确,提高财务的管控质量。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疾控中心对财务核算工作采用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对财务的管控工作非常重要,避免了作假行为、便于内外部审计和纪检单位的监督与管理。会计集中核算在疾控中心财务管控中的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提供了新的发展体系和服务系统。但仍然发现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还,需要核算中心通过有效的措施去完善报账会计监督考核体系,使得集中核算在疾控中心财务管控过程中发挥出更有效的作用,提高疾控中心的财务核算与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的心得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利弊建议发展

一、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概述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会计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会计集中核算目前是我国财政部近年来大力推行的一项重大改革,已被我国事业单位普遍采用。会计集中核算有助于规范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财政预算制度的改革,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如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在其中也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和局限性,亟待完善。

会计集中核算,顾名思义,是指以单位的财务自不变为前提,在保证充分的资金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基础上,由政府成立会计核算中心替代原机关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银行账户等,办理具体的会计核算工作并实行财务监督。要求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针对事业单位建立高效、公开、公平、务实、廉洁的财政运行机制,为“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基础。目前,在事业单位中全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已势在必行。

二、事业单位采取会计集中核算的优点

(一)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会计行为

会计集中核算要求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均要纳入由政府成立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会计核算中心通常由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和业务素养的会计人员进行操作和负责,由其依照国家的财务规章,利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为手段,统一针对事业单位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极大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了会计行为,而且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也获得了很大提高。采取会计集中核算,还有助于从源头上遏制预算外的资金“体外循环”、资金随意支出、私造“小金库”等现象。从根本上降低了资金使用的随意性。

(二)资金管理状况得到改善,资金使用效率获得提升

对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能够将各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变分散管理为统一集中于会计核算中心的“单一账户”之上。这一改变使得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有助于政府财政部门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财政资金的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证。另外,财政监督也能获得一定加强,从而有助于“廉政建设”。

(三)有助于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财政预算制度的改革得以深化

实行统一的会计集中核算之后,各事业单位需要根据各自的预算指标向会计核算中心提出支付申请,虽然该申请已在各事业单位内进行审核,但是在提交至会计核算中心之后还需再经由中心审核。同时,政府采购资金统一经由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支付,资金不再经由各事业单位,而是“直达供应商”。在这一模式下,“吃回扣”问题获得了很大改善。与此同时,针对事业单位的各项收费及罚款收入,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都直达国库,事业单位撤消了所有银行账户,各项事业性收费及处罚收入均直达国库,单位的原有银行账户均被撤销。体现了“收缴分离”的收支两条线政策。

(四)有助于提高财政监督职能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还有助于提高财政监督职能。首先,由于会计中心统一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活动进行直接负责,使中心能够对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直接管理与监督。另外,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的利用,各事业单位的收支过程得以全部呈现于会计中心眼中。对各项不规范、不正规、不合理的支出项目,中心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对其加以纠正。事业单位之前资金使用随意的状况被大力改善。同时,财政监督职能的提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资金浪费现象。对不合规支出申请,由会计中心督促各单位进行补办或纠正,极大提高了资金管理能力。

三、事业单位采取会计集中核算的缺点

虽然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有助于提高财政监督职能,改善资金管理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规范了会计行为。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因此,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中,还应意识到其中的不足和缺点。

(一)不利于责任落实,易使人们推卸责任

全面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之后,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均需统一纳入政府设置的会计核算中心进行集中核算。由于会计中心对资金的审核和批准都较为严格,使得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者都对其存在抵触情绪。容易导致其寻找各种理由推脱责任,不支持中心的财务工作。即使中心检查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等方面存在问题,管理者也会以自己不懂财务为由,将问题原因推脱为会计业务处理水平欠缺,是中心的自身问题,而撇清单位的关系,从而推卸资金管理责任。

(二)会计核算未与财产物资管理紧密相连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之后,政府所设置的会计核算中心仅是针对事业单位的资金进行统一规范核算,而财产物资等,则依然由各事业单位自行负责。如此一来,容易造成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的管理相脱节。在此情况下,会计管理职能也难以进一步深入。因此,会计集中核算仅是单纯强调了会计核算职能,而会计的管理职能却并未获得提高,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另外,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是财政管理的重要构成;而同时,事业单位会计机构又是财政工作的基础。因此,取消会计机构并不利于政府财政管理工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容易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失去监督,从而形成新的管理缺口。

(三)会计核算中心难以判别原始凭据的真实性,监控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核算任何经济业务,都要以原始凭证为依托。同时,审核原始凭证也是判断会计信息是否真实有效的依据。但是,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之后,中心的财务人员并不参与事业单位的具体经济业务。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只能依据票据进行判断。主要审查票据上各项内容的填列是否合法合规;单位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备。只要这两点要求符合,不管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均需据原始单据给予报销。

四、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未来建议

(一)完善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管控制度

根据我国相关规定,会计核算中心应在日常管理和业务操作中建立严格的内部管控制度。从制度层面加强其内部管理。明确落实各岗位和人员的职责分工。资金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稽核等工作要相分离。唯有从制度上加以硬性规范,方能使会计核算中心真正发挥效用。通过建立内部管控制度,提前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内部业务规范,建立考评制度,最终实现科学、高效、规范、有序为各事业单位做好会计核算工作。

(二)加强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虽然前文已述,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机制,能够使财政预算制度的改革得以深化。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国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机制已经完善,依然存在待改进之处。对此,首先应适当扩大预算的核算范围,进一步推行预算制度的改革,制定符合实际的科学的定额标准,将预算细化至各个部门和人员,各比经济业务。当预算获得批准之后,无论是政府财政部门还是各事业单位都应严格执行预算。同时,从预算编制开始,到其下达、拨付资金,直至资金运用等,财政部门都要对其进行全过程监督。

(三)加强外部监管,保证财务安全

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除了做好预算支出的申报之外,还应做好财产物资管理、经费管理等,并及时做好财产物资的登记记录等工作。同时,还应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财产物资进行核查和盘点,对盘点结果编制差异分析表。此外,财产物资发生增减变动时,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相关事宜,领用手续要严格。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同时,还应将账务记录定期与会计核算中心的总分类账进行核对。另外,针对大额借款、超计划用款,应严格其审批制度,将责任落实至个人。

(四)提高财务管理能力

由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容易造成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相脱节,从而影响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对此,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应继续做好财产物资管理、预算管理等工作的同时,还应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分析与总结,及时向事业单位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而且随着财政改革的进程,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等各项制度均已出台,作为核算单位的各事业单位更应在此背景下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因此,也可以说,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之后,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任务更重了。

参考文献:

[1]关静波.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2]荆晓利,古明文.会计集中核算下的财政监督[J].中国财政,2012;5

[3]宋立根,翟英哲.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初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93

[4]薛志勇,赵广林.试论强化会计监督[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1;12

管理会计的心得篇4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会计;平衡计分卡

20世纪90年代以来,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战略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而战略管理会计是对传统管理会计的发展,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更是管理会计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更好的系统。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研究还只能说是刚刚起步,其理论体系在我国尚处于进一步研究探索中。笔者拟将核心竞争力理论融入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中,对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基本思想、方法及主要内容进行一些探讨。

一、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

由系统论可知,正确的目标是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因此,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对战略管理会计系统的运行也具有同样意义。我们应明确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战略管理会计的目标可以分为最终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

笔者认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谋求企业持久的生存与发展。这个目标比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更具体、更直接,更能体现战略管理的特点。持续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波特认为,企业的战略目标要定在取得竞争优势上面。竞争优势是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企业如果不能在各项指标的对比中确立并发展自己的优势,企业就会被竞争对手挤垮。www.lw881.com在众多的指标中,关键的是市场份额、价格和成本。这是企业产品或服务质量、管理能力、员工素质的综合体现。市场份额是市场细分化以后的细分市场占有率,价格是具体产品的收益标准,成本的内容较复杂,涉及到引起成本发生的许多成本动因。通过全面广泛、深入细致的指标比较,来寻找和创造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保证。因为核心竞争力能为顾客带来较大的最终用户价值,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个进入多种产品市场的潜在途径。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目标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主要的决策信息,这种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如竞争对手的价格、成本等),更重要的是提供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非财务信息(如市场需求量、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销售和服务网络等)。提供多样化的会计信息,既能适应企业战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也改变了传统会计单一的计量模式。

二、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思想

从服务于企业整体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研究,确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思想至少要考虑到:既要体现战略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又要反映战略管理会计的本质特征。

(1)顾客价值思想。由于竞争激烈,因此谁能赢得顾客,谁就赢得了经营的主动。顾客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充分挖掘顾客的价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任务。如果在企业战略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中没有持续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的思想,任何企业就不可能长久地赢得顾客。企业应建立以顾客为导向的经营理念及实现这一理念的经营方式、业务流程和相关的管理体系。企业只有真正能为顾客创造价值时,它才拥有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这也是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会计区别于传统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特征。

(2)战略成本思想。成本领先观念是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核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本领先是企业永远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一个没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是不可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所谓战略成本思想并非简单地看作绝对成本的降低,而是指将企业的战略思想和措施运用于具体成本管理领域和管理方法之中,要求成本管理与企业的战略思想相匹配,如寿命周期成本、优势成本、差异化成本、客户成本和质量成本等一系列战略思想下的成本理念。同时,战略成本思想必须要考虑如何将成本管理措施融合到企业长久的持续发展规划之中,针对成本发生的价值链进行设计,从根本上改变公司成本结构,通过成本优化措施的实施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3)适应环境思想。现代企业处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竞争激烈、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环境下,如果不能从战略角度全方位、远视角地分析问题,很容易被淘汰出局。我们往往将目前复杂多变和竞争激烈的环境称之为“新经济环境”。企业战略规划必定是一种动态的程序,决不可能是静止和僵化的,任何战略定位、价值链管理、竞争对手分析、客户满意度、差异化战略的运用,都是在环境变化下所做最优选择的结果,而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4)战略定位思想。由于资源有限,企业不能在任何方面都做到十分完美,这就要求企业从外部环境和客户需求出发,分析自己存在的优势和不足,为企业确定发展战略提供信息。正确的战略定位思想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包括企业在战略管理思想指导下的企业发展规划、市场份额、合理定价、质量成本和客户满意度,等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信息、保障和支持,就是以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为出发点。

(5)有效控制和评价思想。我们要认识到,战略实施能力也是核心竞争力。面对更为复杂多变的严峻竞争形势,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战略管理,希望通过制定明确清晰的发展战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又因为不能快速有效地实施发展战略,而丧失持续发展动力。战略实施能力的提高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三、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

为使战略管理会计理论在企业会计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还须有一定的方法加以保证。除传统的分析、决策、控制方法外,价值链分析、作业成本法、竞争对手分析等是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新方法。

1.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战略实施和战略学习系统,包括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4个方面,其中,财务方面是最终目标,客户方面是关键,企业内部流程是基础,企业的学习与成长是核心。计分卡的4个方面兼顾了企业的长期与短期目标、理想的结果与现实结果的驱动因素,把企业能力的成长作为突出问题揭示出来,力求通过对顾客价值的关注,促进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改善,加速企业的学习和成长,获得客户青睐和竞争优势,最终实现良好的财务目标。可以说,战略实施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平衡计分卡是实施战略的重是工具。

2.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valuechainanalysis)是以价值链作为分析工具,确定企业的价值链,明确各价值活动之间的关系,找出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并通过价值链的重构,提高价值链的创造效率,降低企业的成本,从而获得成本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把价值链分析作为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是因为价值链分析在分析企业内部优缺点和外部压力及机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价值链分析的重要意义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分析企业内部价值链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可以优化企业经营过程。例如,通过正确分析购买原材料质量和产品废品之间的关系,可以正确确定采购原材料的质量和价格标准,最大程度减少企业损失。其次,通过将企业价值链和供应商、顾客价值链连接在一起分析,可以改进企业的产品生产、技术和方法等。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和供应商、顾客合作,由供应商提供新材料,企业运用新工艺,生产出新产品满足顾客新需求。再次,通过将企业价值链和竞争对手价值链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找出企业和竞争对手在各价值链环节上成本和价值的差异,为企业改进和创新提供指导。

3.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计算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是根据“生产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观念,把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划分为不同的作业,不同的作业活动会产生不同的作业成本动因。企业依据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析,即先按作业对资源的耗费情况将成本分配到作业,再按成本对象所消耗的作业情况将作业分配到成本对象。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顾客价值”提供有用信息,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企业能持久地生存和发展的目的。

4.竞争对手分析。竞争对手分析是与收集竞争对手信息相关的一种活动,是制定战略决策的一种基本工具。主要是从市场的角度,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来考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信息。竞争对手分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问题:(1)竞争对手是谁;(2)竞争对手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战略措施及其成功的可能性;(3)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和劣势;(4)面临外部企业的挑战,竞争对手是如何反应的。竞争对手分析不是一个简单的收集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理解竞争对手的过程。竞争对手分析有助于预测竞争对手的进攻,又可以抓住由于竞争对手的错误和劣势所提供的机遇,使企业在竞争中保持优势。

四、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因为企业管理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因而,为之服务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具体内容也就十分复杂。战略管理是由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3个环节构成的一个过程。由于企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为了使企业的战略与环境相适应,这3个环节需要周而复始地进行,从而形成战略管理循环。以战略管理循环为依据,笔者认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以下方面:

1.战略决策分析

战略决策分析包括2个方面,一是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宏观、行业、竞争环境分析)和企业内部资源条件分析。通过分析,企业可以把握当前和未来所面临的外部机会与威胁以及内部的优势与劣势,以便企业制定出可实行的战略目标和能够抓住机会、回避威胁、发挥优势、克服劣势的战略。二是采用各种技术方法,为企业提供各种备选战略方案,并对备选战略方案进行评价,最终帮助企业确定最佳战略目标和实现战略目标的战略方案的过程。战略决策分析应包括公司总体战略、竞争战略(战略事业部战略)、职能战略的决策分析以及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要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出发点,从企业外部和内部收集各种相关信息,运用战略管理会计进行系统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目标,供企业管理当局决策时参考。

2.编制战略预算

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确定后,要使之得以实施与落实,还要落实资源,这就要编制预算。战略管理会计系统要发挥整体的控制和评价功能,必须要建立完备的战略预算。传统管理会计的预算编制着眼于初期的内部规划和动作,以目标利润作为编制预算的起点,所编制的销售、生产、采购、费用等预算与战略目标没有任何关系,有时甚至与战略目标背道而驰。战略管理会计要围绕战略目标编制预算,以最终取得竞争优势,反映顾客、竞争对手和其他战略性因素,其预算所涉及的范围也不局限于反映顾客、竞争对手和其他战略性因素,也不局限于供、产、销等基本活动,而要把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管理、后勤服务等活动都要纳入预算体系中。

3.战略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一种对投资立项、研究开发与设计、生产、销售进行的全方位监控的过程,而成本管理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战略成本管理产生于20世纪80-9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它是以现代成本管理观念(成本效益观念、战略管理观念、系统管理观念和成本动因管理观念)为基础,以基本竞争战略为导向,以培育企业竞争优势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成本管理模式。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战略成本管理主要是从战略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范围应是对整个经济寿命周期成本的管理,是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统一,要从整个物质世界的循环过程来看待成本耗费以及补偿,以便实现可持续发展。

4.战略业绩评价

所谓战略业绩评价,就是在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的指导下,以促进战略的实施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为目的而对战略实施活动开展的业绩评价活动。传统管理会计的业绩评价指标一般采用投资报酬率指标,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忽略了相对竞争地位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而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主要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评价业绩,将业绩评价指标与战略管理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战略,确定不同的业绩评价指标。如采用低成本战略,评价指标应着重内部制造效率、质量改进、市场占有率等。如采用产品差别战略,则应着重新产品上市的时间、新产品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率等指标。

战略业绩评价是一个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决定必须评价的业绩;建立业绩标准;测定实际业绩和将实际业绩与标准进行比较,揭示差异,并分析原因。战略业绩评价包括财务与非财务业绩指标的评价。对于责任中心财务业绩指标的评价,可以采用传统的责任会计方法;对于责任中心非财务业绩指标的评价,则要以我们编制的分级平衡计分卡为依据,通过统计等手段收集数据,并定期编制报告(可以与责任会计定期编制的财务业绩报告合并编制),做出业绩评价。总之,战略管理会计的业绩评价需要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之间求得均衡,既要肯定内部业绩的改进,又要借助外部标准衡量企业的竞争力,既要比较企业战略的执行结果与最初目标,又要评价取得这一结果的过程。

总之,核心竞争力理论已经渗透到战略管理会计的各个方面,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将成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支持平台。

参考文献:

[1]胡玉明.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1).

[2]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管理会计的心得篇5

1.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

1.1财务管理的本质决定了它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所谓财务管理,就是为企业组织资金运动,处理财务关系的管理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区别于经济管理中的其他管理工作,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因此,抓管理应以抓财务管理为基础。

1.2企业经营决策依靠财务管理系统。企业经营决策主要包括:产量决策、定价决策、促销决策。做到科学决策,强化财务管理,依据财务管理系统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是至关重要的。按照系统论的观点,财务管理系统是以决策为主的计划体系与组织为主的协调体系和以控制为主的管理体系之间的关联,并要求形成特定的结构和层次,具有自我组织、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之功能。因此,企业经营决策必须依靠财务管理系统。

1.3现代企业需要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但是,市本文由收集整理场犹如魔方瞬息万变,潜伏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尤其是在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国政府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而相应调整其宏观和微观经济政策,并在进一步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西方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合资和联合公司、大型公司对理财提出了更高的行为规范和更广泛、更复杂的理财范围和方法。比如在企业筹资和用资方面,发展了创新金融工具(如票据发行便利互换交易、外汇期权、外汇运期和期货交易等,)从而给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建立多元化的关系,以及直接和资本市场建立商业关系提供了条件。同时运用创新的金融工具也带来了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不仅显得重要,而且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有待我们研究解决。

2.如何使财务管理发挥企业管理的核心作用

要使财务管理真正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真正发挥核心作用,就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2.1从解决“人”的问题入手。首先是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观念,充分理解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其次是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核算,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理财;还要求熟悉国家法律,对社会环境有一定的观察和预测能力,以及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2.2理顺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职权关系。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根据产权明晰的原则和企业财产委托经营制度的要求,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是必须分设的,前者是理财,侧重于企业内部管理;后者是核算,侧重于对外会计报表。当然,两者存在着不少的联系,但有联系并不韵味着意味着必须合为一体,同样地,财务管理部门还要明确划分与企业管理、生产、销售和决策部门之间的职权范围,形成以财务管理部门为核心,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的管理网络系统。

2.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根据财政部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的指导意见,笔者认为应考虑围绕以下“六个中心”。即1、企业管理制度以建立指标考核机制为中心;2、经营管理以预算为中心;3、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4、成本管理以环节控制为中心;5、非经营性开支以期间费用管理和技改投资管理为中心;6、促销管理以资金回笼为中心。分别制定实施细则。

3.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一是核算,二是监督

这些年来,大多数对会计核算相对重视,但对会计监督方面比较松懈,因此,出现了一些问题,像财经违纪、违法现象,乱收、乱摊、乱罚等等,因此,加强会计监督工作非常必要。

3.1改革会计人事制度。由于现行的会计人事制度的欠缺,会计的人事权归单位管理。这样,会计的监督作用很难得到发挥。有些会计人员已经变成了领导的驯服工具,会计监督作用实际难以发挥。曾经有人提出,成立会计局,会计人员的人事编制归会计局所辖,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设想一时难以实现。笔者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会计人员编制可以改为归口管理,会计人员由各系统、各行业进行调配。并规定会计人员在一个单位任职期不得超过2到3年。这样,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就容易得到发挥,会计监督由被动变为主动。这种做法对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工作均有益无害。

3.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也是一种加强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方式。首先要加强财会人员政治思想教育,组织财会人员学习各项会计法规,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感,使广大会计人员能够自觉的做好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同时也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没有熟练的业务知识,会计监督工作也是为作不好的。此外,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对那些敢于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敢于揭露违纪、违法现象的财会人员给予表扬和嘉奖。从而,促进会计监督工作。

3.3健全财务机构。目前,有些会计核算单位的会计机构仍不健全,特别是乡、村一级的会计核算单位,有些会计核算单位的会计,出纳有一人监管,不利于会计监督工作。所以,要尽快的健全会计机构,配足人员。一个独立的会计核算单位起码应有一名主管会计和一名出纳会计,同时还要确定一名政治素质强、业务精通的主管审批财务负责人。只有健全的财务机构,会计监督工作才能正常运行。

3.4完善会计监督制度。会计监督制度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会计制约制度,制约制度的核心是钱和物应有二人以上监督管理。这里,主要讲讲倾向资金

管理的两个制约制度。首先是财务印鉴管理。财务印鉴管理十分重要,各会计核算单位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它要有两人以上保管;其次是票据领用制度。票据领用制度也是会计监督的一种重要制度,各会计核算单位的空白票据(含银行支票)应有专人保管,领用时必须登记。只有严格的监督制度,会计工作才能做的更好。

管理会计的心得篇6

关键词:管理会计;21世纪;环境;变迁

21世纪的世界经济全球化、金融化,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向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渗透,高新技术迅速发展,技术含量的比重在经济中大大提高。这使管理会计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新的环境下必须做出新的变革。

一、传统的管理会计的计算方法必须做出革命性的变革

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不再是单纯的“产品”成本计算,管理会计需突破传统的权限,为每一个员工直接提供与使用各种信息,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管理会计必须适应企业环境的变化,“作业成本计算”也就应运而生,而“作业成本计算”的应用又有助于“企业再造工程”的实施,从而推动了企业组织的变革,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21世纪是“竞争力的世纪”,企业面对市场的变化必须迅速地做出反应。因此管理会计的重心将是在决策,这就需要企业完善会计决策分析,拓展决策评价标准。

为了使企业更好地决策,获得更具有确定性、可靠性的数据,企业不得不将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被以“作业”为中心的作业成本计算所代替。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从而使相关的损失、消费减少到最低限度,对不确定的风险因素进行控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传统管理会计在进行决策分析时重视对非财务指标、过去数据、传统资产等的评价,而忽视了对非财务指标、未来的数据、知识资本、企业环境等评价,以致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新经济时代要求管理会计进行决策分析时要全面,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发展。

二、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改变

21世纪企业经营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全球性市场竞争空前广泛激烈,管理会计将“以人为本”,围绕企业核心能力的评估、培植和提升。财务维度是最终目标,顾客维度是关键,企业内部业务流程是基础,企业学习与成长是核心。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不断的“充电”,不断挖掘企业的潜力,使企业“永葆青春”,充满活力,进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21世纪,管理会计信息的研究以信息是一种“经济产品”为前提,运用经济学、信息学、系统论和信息科学的相关环节,使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操作智能化、综合化。而价值活动恰恰是“经济产品”的体现,是构筑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石,企业产品的价值是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逐渐累积的,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链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为此,管理会计要通过人类的“智慧”,利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技术,建立适合企业自己的管理会计模型,来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

在21世纪,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管理会计可以利用一些财务数据来对企业进行深刻的剖析,使企业的管理者站在战略的高度来看问题,使企业的影响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

三、管理会计的发展可以使企业提高风险意识

管理会计的发展可以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投资提供决策,通过管理会计可以加强内部监管、提高决策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规避财务风险,来提高企业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管理会计应规范建立并完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建立以资本增值为核心,包括财务效益状况、资本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等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经营者的业绩,明确奖惩标准与经营业绩挂钩,以激励经营者维护出资者的利益,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同时,通过对以上指标的分析,可以使企业管理者清楚地明白企业状况,使其更好地规避风险,提高风险意识。

21世纪是一个创新、发展的时代,管理会计也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变迁。譬如:战略管理会计如何得到更好的应用,管理会计的应用的广泛等,留给我们更多的话题。总之,管理会计的发展将会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人们将会通过自己的智慧,使管理会计更加完善,赋予更多的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胡玉明.21世纪管理会计主题的转变[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1(1).

2、李天民.管理会计研究[m].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

3、詹德明.浅析管理会计的创新发[J].金融经济,2006(16).

4、费文星.西方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m].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

5、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管理会计的心得篇7

事业单位具有服务性和非盈利性特征,这使得事业单位会计具有区别于企业会计的特殊性,而目前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则主要参照企业会计管理模式,这使得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一直陷入一种困境,以至于造成当前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诸多问题:

一是缺乏创新意识,难以适应新时期财政财务管理与监督工作的需要。二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只靠会计核算中心予以监督,而会计核算中心人员少,难以全面掌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具体情况。三是部分事业单位账外资产问题较为严重。四是变相隐瞒收入。由于事业单位大部分实行“票款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使那些已经习惯了随意支配资金的事业单位感到很不适应,为了能够继续随意支配资金,个别单位便寻找各种借口使应上缴财政的预算外收入变相转为“往来款项”进行账务处理,想方设法隐瞒其正常收入。

如果不从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发展新的会计管理模式,改善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会计工作质量将很难得以提高。

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模式的多种创新形式

在改革过程中,会计管理模式的创新,各地区各部门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各种模式所具有的优缺点,选择适合本单位发展的具体操作模式。归纳起来,这些模式的创新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会计委派模式

会计委派制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凭借管理职能,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统一进行委派的一种会计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各级政府相应设立会计管理的专设机构,负责国有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委派、考核、调遣、任免和日常管理。具体操作如下:

1.建立会计工作站

对县级以上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会计、出纳,由会计委派工作领导小组代表政府进行直接委派,实行“岗位定编、人员流动、择优录用、工资统管、持证上岗、奖优罚劣”的管理办法。

2.建立会计服务所

以乡(镇)为单位,成立会计服务所。会计服务统一管理,与被服务单位在经济利益、人事管理等方面所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会计专业服务单位,主要从事会计服务、企业管理咨询、审计业务等。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1)事业单位内部仍然有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可以对单位发生的经济活动及时进行监督和核算;(2)主管会计人员是政府派来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利于单位自我约束和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3)这种管理模式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促进会计人员的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从而为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证。

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1)委派的会计人员与入驻单位的领导及内部的会计人员之间的关系不好协调。(2)会计委派制尚缺乏法律依据。

(二)会计核算中心模式

会计核算中心是在单位财务自、资金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集中办理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业务,及时向各部门提供会计信息。该模式是在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或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独立的会计核算中心,隶属于财政部门或行政主管部门,在业务上都归财政或主管部门领导或指导。会计核算中心再分设不同的职能科室,分别负责核算下属各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而各事业单位取消会计机构,撤消银行账户,只保留一名或几名报账员,根据本单位经济活动过程中取得的合法凭证及时交到会计核算中心,由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统一进行核算。

该形式的主要优势在于:一是会计核算中心模式可以使会计人员从根本上摆脱领导制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二是会计核算中心模式可以统一会计人员、统一会计核算、统一银行账户和统一会计管理等,便于规范会计工作;三是符合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便于推行财政集中支付制度。

该形式的主要不足在于:一是会计人员不再是单位内部的人员,无法及时对单位内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使会计监督变成了外部监督;二是忽视了会计的内部管理和报告职能,使会计人员无法及时参与单位的内部经济管理;三是会计人员参与单位经济决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受到阻碍。

(三)财政集中支付模式

财政集中支付模式的职责是统一办理和具体承担全预算单位的所有资金的收付结算。对纳入集中管理的单位,支付中心按照“责权不变、集中支付、分户核算、封闭运行”的办法进行管理。

这种模式是优点是比较稳妥,方案操作较规范。缺点是在具体运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有的部门认为,实行集中支付是财政揽权,损害了部门利益,剥夺了部门的财务管理权;还有的部门认为,尽管花钱,反正最后都由财政报销,一些部门的主管领导和财务人员认为省心了,最后由财政把关,把责任推到财政身上,影响了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四)零户统管

“零户统管”是对乡级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单位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以提高管理效益为目的,取消各单位会计,实行报账制,由乡财政所统一管理各单位的会计业务。各乡镇委派单位会计,由地方政府对各单位的财会负责人、主管会计进行委派。被委派的人员可以从原单位产生,也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管理体制坚持“会计机构不变、会计地位不变、会计职能不变”的原则。对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晋升、工资调动、事业职称、工资奖金及福利等实行统一管理,并建立和完善委派会计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岗位轮换制度和奖惩制度等。

三、促进会计管理模式有效实施的配套措施

值得强调的是,我们在选择其中的会计管理创新模式后,其有效的实施还需要加强其他相关配套措施,以保证创新模式具备有效性及可操作性。这些措施包括:一是加强对财务人员培训,加强其对创新形式的了解。各级财政部门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组织以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各基本环节的规定和要求,并对各种创新形式能熟练操作。

管理会计的心得篇8

政府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就是会计集中核算,基于单位资金使用权、所有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通过对各下属单位的会计和出纳的消除来对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涉及财务管理的业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通过了从监督到核算,服务的一体化服务因会计集中核算制得以实现。

二、我国会计集中核算的研究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浪费和低效率现象,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发面,一方面是财政部门的监督不当,另一方面是部门领导对资金的流向和使用的随意性,这就使得财政资金到了相关部门成了自己的私有资金,也就为腐败的滋生造就了温床。实行会计集中审核模式,需要严格监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考察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和效率,将原来见不得光的暗箱操作变为在阳光下操作,在现有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约束了事业单位在财政支出方面的行为,同时也强有力的提供对财务的一种相关性的监督。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问题

(一)会计监督制度不合理

处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体制之中使得会计工作人员与原有的委派单位的实际业务工作相脱离,这也就一定程度上使得会计人员不了解自己所需要处理的工作。而且在行政单位中会计人员大都负责的业务面向多个单位,精力的限制使得他们无力对每个单位的具体的业务做到完全的掌握,这使得麻烦出现在会计监督的职能之中。会计核算需要到核算站报账后会计人员才会有可以用的数据,但是很多时候报账和查账这个操作不能统一,这就使得会计人员没用可用数据,即使查账到数据,具体对账时的流程和所需文件也是相当复杂的,因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缺乏会计核算人员,工作量大

会计集中核算制实施以后,会计核算中心处理各单位的财务工作,从各地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数据发现很多地方都缺乏核算中心人员,同时又有很大的工作量,还有复杂的报账流程等问题出现。

(三)财政预算管理缺乏规范

现行传统的预算管理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公共财政这一要求原来越不适应,可以明显的看出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缺乏监管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对于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预算指标是核算中心对于支付申请接收的依据所在对于,预算或者超额预算的情况,核算中心都有权拒绝,这就要求预算编制这一制度也又要相应的改革来适应集中核算这一制度,当前控制预算在管理上太过散漫。

(四)核算中心制度建设落后与于业务的发展

相比于业务的发展速度,核算中心的建设速度慢了许多,这主要是无法正确地衔接会计人员的职责定位与核算中心的职能,而且相对比较短的核算中心的建设时间使得很多规章制度还无法与快速发展的业务要求相适应。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策略

(一)对会计职能进行转换,管理型来代替核算型

支付资金与会计核算是当前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工作。在会计核算中以核算中心来记账是一种浪费,因而核算中心最重要的还是反馈和控制预算执行信息。这就需要对预算资金的支付控制做到强化,向管理型转变是核算中心工作人员必须做到的,尽可能的将核算中心作为核算单位这种观念做到改变。而且,还要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做到强化,从而将他们的业务能力与个人素质提升起来。

(二)对预算管理进行强化,规范预算监督体系

部门预算就是对部门所有公共资金都包含,这个预算的编制是以部门为单位的。运用综合预算形式编制部门预算,对于各部门与单位的各项资金预算做到全面的考虑,在行政事业单位综合财政预算管理中对各种预算资金做到管理。因而,对预算管理改革要做到深化,改革的方向在于将部门预算的范围扩展开来,还要将科学的,与实际情况相符的部门预算制定出来,对于预算支出体系做到改善。基于预算编制部门的提前编制预算,将预算的在各个部门的细化标准进行提升,从而使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得到提升。而且,对于财务制度开支标准的统一,要强化对那些超出规定范围的开支的监督,不能因单位领导的审批就报销掉,这样做不仅与财务制度不符,还是得会计的监管遭遗弃,贪污腐败就会因此出现,这对各部门间的协作和任务的完成是不利的。因而,对预算管理要强化,对预算监管做到规范化很重要。

(三)对内外监管制度进行完善,确保资金的使用安全有效

集中管理财政资金会加大财政资金管理的风险的出现。因而需要对内控做到强化,将内部制约机制建立起来,从而对风险做到防范。严格审核每一笔支出资金,也就是对资金的合理性、准确性做到严格地审核,只有这样才能对银行付款做到及时的通告。对于当前的审批制度,需要将大额费用审批制度、预算单位的资金管理制度等制度做到建立,并慢慢完善起来。与此同时,会计核算中心要对自社会的监督做到主动接受,将资金支付的信息向预算单位反馈,做到公正透明,从而使财政资金、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得到保障。

(四)建立远程报查账系统

在现行的会计核算中心体制中,对于会计工作人员来说报查账这一过程不仅流程复杂而且耗时长,因此建立这一系统很有必要。用当前互联网手段将远程报查账系统建立起来,这对于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的超负荷工作情况的改善有着很大的帮助。对单位来说,在几天的时间里输入报销和凭证的工作可以分散开来,从而使报账时的等候时间得到缩减。同时可以使得自动化整个管理流程,实现共享前台、事业单位、后台之间数据资源的目标,也可以对重复劳动的情况得到避免,使得系统优化得到实现。同时这一系统也更利于数据的查找,有利于财政部门对其实施远程监控,更好的监管资金的流向和保障资金的安全。

管理会计的心得篇9

内容摘要:会计集中核算制作为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强化会计监督、提高行政单位资金使用效果、遏制腐败等方面起了非常重大的积极作用。但作为一项全新工作,从理论到实践中尚存在着许多亟待认真研究的问题,如得不到很好解决,势必会引起实际工作上的混乱,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最终导致改革目标落空。本文就会计集中核算制的特点阐明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的重要意义,并客观地分析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制特点重要意义存在问题完善对策

会计集中核算是按照会计委派制的要求,由财政部和中央纪委共同提出,作为源头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实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100多个地级市、1053个县(区、旗)及县级市、13000多个乡镇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

会计集中核算制作为完善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强化会计监督、提高行政单位资金使用效果、遏制腐败等方面起了非常重大的积极作用。但作为一项全新工作,从理论到实践中尚存在着许多亟待认真研究的问题,如得不到很好解决,势必会引起实际工作上的混乱,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最终导致改革目标落空。本文就会计集中核算制特点、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及采取对策等方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及其特点

会计集中核算制是指省、市、县(区)财政部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银行账户、会计和出纳,各单位只设报账员,通过会计委托记账,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业务,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基本运作模式看,其显著特点就是在机制创新上的“三分离一公开”。

(一)、会计业务的决策者与执行者的分离

以往会计做假行为的发生,多数是会计业务的决策者即单位的领导让干,会计人员出于行政上的领导关系或自身利益需要而具体操作。若实行会计人员“统管统派”的委派形式,虽然在人事关系上会计人员不受单位领导,但长期与被监督单位共处,也容易形成“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困境。而会计集中核算模式则使会计业务从各单位的内部处理变为会计核算中心的集中处理,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也与单位分离,单位领导也不可能去指使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的会计人员去做假,这种机制使想做假而没人做。

(二)、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的分离

过去多数部门的财务机构设置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融为一体,财务部门负责人既是财务主管也是会计主管,在会计事项处理上经过部门负责人审签同意的原始凭证,既表示符合财务制度的财务审批又表示符合会计处理规范的会计监督审批。这种集中双重职能为一身的管理方式,缺乏财务与会计的相互制约,使单位内部的会计舞弊行为成为可能。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财务审批职能由单位行使,会计监督职能由会计核算中心行使,在审批责任人的实际操作人上形成分离,通过双重制约职能的建立,使得想做假也不敢做。

(三)、会计凭证的存放管理与形成单位分离

过去会计业务处理完毕后,全部会计档案均由本单位保存,多数单位是长期在财务部门保存,当会计做假行为的发生后,外人很难得知。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凭证由会计核算中心处理并保存,按照会计稽核制度的要求,稽核人员对可疑的会计凭证可以与出据凭证的单位进行核查,这种监督方式的建立,使得做了假也白做。同时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过程既受各预算单位的监督、财政内部的监督,也受来自审计纪检等有关部门的监督。审计部门对预算单位的财务状况、会计凭证等进行审计的同时,也是对核算中心的审计。

(四)、会计业务处理的过程公开

在过去的分散核算形式下,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是封闭的,对会计业务的知情范围非常有限,往往一、两个人。在会计集中核算形式下,一项会计业务处理,至少要经过单位的经手人、财务审批人和报账员、会计核算中心的审核会计、记账会计和会计主管等六个环节,对数额较大的还要经过单位的主管领导、会计核算中心的分管领导等审批。整个业务处理过程又是在“一厅式办公,柜组式作业”的运作方式下进行。知情范围的扩大,运作过程的公开,变“暗箱操作”为“阳光作业”,从运作机制上就形成了对舞弊行为的有效遏制。

二、推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意义

实践证明,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是一项切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的改革,也是会计领域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

(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强化了会计监督职能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核算中心的财务人员与原单位脱离人事、组织、工资关系,消除与被管单位的依附思想,解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摆脱因经济利益关系对会计监督职能的制约,为会计人员创造相对宽松的执行环境,保障会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更好地行使会计监督职能,使财政预算资金从拨出到使用的全过程置于财政监督之中。

(二)、精减了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各部门设报账会计、负责单位的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和报账工作,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管理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即精减了人员,又解决了机构臃肿,核算效率也因网络化电算化的实施而大大提高,工作水平大大改进。目前,石河子市进入会计核算中心的共有130多个单位,集中核算前共有会计人员300多名,集中核算后,共委派会计20名,连同单位报帐会计人员共150多名,人数减少50%。

(三)、强化了财务资金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取消了各部门、各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使分散在单位的财务资金全部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账户上,达到科学安排、统一调控、监督使用的目的,预算内外“两张皮”难题将得到有效解决,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四)、从源头加强控制,推动党风廉政建设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财务收支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单位及其领导使用国家资金的随意性,会计的核算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一些超标准不合理、超预算的支出明显减少,不合理的财务支出行为在萌芽状态就得到了治理。

(五)、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为“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制度”提供了条件

纳入核算中心的单位,核算中心在银行开立统一账户,财政全程监督,有效制止乱收费行为,实行分缴分离,各项资金合理分流,杜绝收入不入库。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为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扩大采购范围,从资金结算上有效杜绝未经批准自行采购行为,制止不合理的开支和违法违纪的行为。

三、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实际调查,会计集中核算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一项制度创新,在实践中尚存在许多亟使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与核算工作相分离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使财务管理保留在原单位进行,而具体核算工作由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去执行,这使得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严重脱节,不利于财务工作的有效进行。众所周知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密不可分,两者在很大程度上相互渗透,而现在将两者分离,对两者都不利。核算监督工作被核算中心“夺去”后,行政事业单位对此认识不够,不予配合,有的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而原单位财务管理积极性受到巨大挫伤,财务管理效率必然下降,有悖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的要求。

(二)、财务支出标准与实际支出情况有较大出入

在会计集中核算实践中,比较突出的矛盾之一是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标准与具体繁杂的实际支出有较大差距,如何把握好既坚持规章制度,以达到节约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又实事求是地处理好实际开支的报销问题,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业务活动的开展,这是对中心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的严峻考验。一方面,作为实践产物的制度和标准总是滞后于实践本身的发展,如对超标开支一律不予报销,则有可能影响各部门、各单位行政任务的完成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统一财务制度开支标准是行政事业财务工作中正确处理事、人、钱、物四者之间关系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如果对超出规定的开支,只要单位审核后就一律报销,这不仅违背了财务制度、放弃了会计监督,而且还可能助长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三)、会计核算中心缺乏必要的再监督,激励机制

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过程,往往过分强调核算中心对其财务单位的监督职能,而忽视了其本身也应受监督的问题。目前,会计核算中心还没有健全的激励机制,无法真正调动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说明会计核算中心只单方面强调其独立性,忽视了服务性。另外,对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考核和考评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对会计人员如何奖惩,均很难确定出科学的方法和定量指标。

(四)、监督面难以拓宽,难于真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由于核算中心人员有限,而财务单位又非常多,根本没有能力和条件对单位实施严格的会计监督。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从形式上起到了监督作用,但由于各单位的财政自,资金使用权没有改变,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只能从形式上认定凭证的合法性,这就给单位造成了可乘之机,因为社会上各种票证的取得很容易,单位很容易就把白条就成发票,把非法的东西变成合法的东西,难怪有人认为“会计集中核算只治了标”;再加上核算中“账实”核对难以实现等原因,会计信息质量怎么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呢?因此,会计集中核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小金库现象。

四、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的对策

(一)、正确处理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关系,建立行政事业单位报账会计向责任会计的转化。

鉴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产生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的尴尬局面,有必要尝试建立责任会计的研究。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报账会计其实充当着“出纳”的角色,并没有对单位的资金运动和经济活动起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作用,但其地位都是联系会计核算中心与具体发生经济活动单位的枢纽,只有责任会计才能把责任单位或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具体而系统地反映出来,给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收支的统一化、规范化,建立部门预算法制化。

对于政府采购、人员工资等专项资金,实行统一直接支付制,而对于公用性的经费支出,需根据预算目标管理,写出详细的使用报告,并建立相关的责任人业绩考评机制,把责任人的工作实绩和费用消耗与责、权、利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控制作用,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资金使用效果的目的。

(三)、建立健全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对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监督的积极性。首先,鼓励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上狠下功夫,作到监督与服务的统一,同时,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抛弃名利观,树立为行政事业单位服务的思想,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履行会计工作职责。其次,核算中心应尽快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并对核算中心会计人员违反制度的行为提出明确的,可操作性的制裁措施。对在工作中与其服务的单位串通一气,搞违法乱纪行为的会计人员,要严励处罚,一经查出,不准再从事会计工作;年末应对会计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反映不好的工作人员,应扣发奖金或工资,以促使其提高服务质量;最后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广泛认真吸取各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对中心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为促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提高。

(四)、建立有效的监督系统,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

管理会计的心得篇10

(1)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成本管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成本管理,企业可对自身资金的流动情况进行合理配置与科学控制,从而可避免资金出现流失现象,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某些不必要的开支,从而使总体开销得到有效降低。

(2)对成本进行控制与管理后,可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科学转变,从而能使企业成本的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优化和改良,进而使企业能够从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方面对生产及经营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一旦发现经营活动中出现薄弱环节,即能通过相应措施使成本支出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一定提高。

2.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

(1)缺乏科学而合理的管理会计理论。管理会计理论对企业成本的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企业在《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管理会计理论中的某些内容存在重复性,这样就会使成本管理会计缺乏独立性,并会使人觉得其是把财务管理和成本会计进行综合,从而对成本管理会计的发展与进一步完善产生阻碍作用,此外,还会使其作用不能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2)相关人员对成本管理缺乏认识。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许多领导和工作人员都没有对成本管理都形成正确的认识,成本管理会计知识与理论在成本管理中没有得到科学而有效的运用,许多企业对成本进行管理仅仅是为了完成会计核算,于是缺乏专门的成本管理会计结构,从而对成本的科学及有效管理产生阻碍,并使成本的正确运用产生影响,进而不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对成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缺乏市场观念。近几年来,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带动下,各种成本管理理论都得到了一定完善,但是相关人员对成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和市场经济进行密切结合,且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的管理中也没有得到合理的统一,从而使管理会计的作用没有在成本的管理中得到充分发挥,进而使成本的管理缺乏科学性。

(4)没有对成本预测方面进行管理。在成本的管理中,预测占据着重要作用,通过科学的预测,才能使成本得到一定降低。目前,许多企业对成本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都没有从生产及经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从而不利于成本的有效控制,且还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3.成本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及运用方法

3.1成本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作用

(1)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这样才能使其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成本管理会计可通过多种方法对企业及市场中的信息进行详细处理及深入分析,从而使成本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可对企业未来规划及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对企业的发展而言,经济决策既是核心问题,又是管理会计中的重要部分。成本、销售、资金预测、利润等都是成本会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成本会计管理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科学控制、监督与管理,可结合市场及企业内部的需求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与调整,从而可使各项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使企业的投资决策更加科学。

(3)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科学规划。经营目标对企业的经营预算而言,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成本管理会计,企业可对经营活动中的成本预算、成本支出、专门预算、财务预算等工作进行一定加强,从而可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预算进行有效监督与控制,进而可使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

3.2成本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运用

(1)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的专业机构,来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加强控制与管理。为了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需采取多种措施管理会计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以使其实现统一化和规范化,此外,还需设计专门的部门对成本进行核算、分析及处理,以说成本管理会计的作用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得到有效发挥。

(2)建立健全的管理会计学科体系。健全而科学管理会计学科体系可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规范而科学的指导作用,因此,为了使管理会计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企业应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建立健全的管理会计的学科理论体系,并根据市场的发展对其进行不断完善。建立健全的理论体系前,应先把对其基础知识及理论内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并把之和传统的财务管理、会计工作等进行有效区分,以使所建立的体系更具特色,此外,还应把其和成本规划、成本管理以及成本控制进行密切结合,这样才能使其更加完善,并具有更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3)加强对成本管理会计的重视。一般而言,现代企业中,都已具备较完善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且在体系中也对其概念、核算内容等作了相关论述与说明,因此,为了促进成本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得到更好的运用,企业的相关领导人还需对其引起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对其进行推广、宣传。企业应对成本管理中的工作人员加强专业知识及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或者也可和其他企业就成本管理方面开展经验交流,以使企业领导人和相关人员对成本管理会计有一定比较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企业领导人还应聘请在管理会计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人对成本管理会计工作中相关人员开展相应的教学工作,以使他们对管理会计的作用有深入的认识,并使他们的工作方法更加科学高效,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实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实行严格的绩效考核与评价。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与进步,分工的不断细化已逐渐成为企业经营管中的重要内容,分权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给企业的长远利益、整体利益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于是为了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责任会计应运而生。责任会计把职责和权利进行合理统一,从而把责任中心分成成本中心、投资中心以及利润中心,对于企业的生产及经营决策权则在各层次中的管理人员之间进行科学划分,并建立编制责任预算、奖惩制度、工作考核绩效与评价等来对员工进行培养与管理,从而可使员工对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进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5)对成本管理会计开展相关的案例分析。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不使用成本管理会计,或者还没有对此理论的作用缺乏认识,于是在实际应用中,常出现实际和理论脱节的现象。因此,为了使这种现象得到一定改善,企业领导人应和相关专家展开讨论,并通过对成功案例的深入分析来寻找并总结出适合本企业的成本管理会计理论及方法,以使成本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4.结语